毕业论文关于周瑜
毕业论文关于周瑜
周瑜
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题记
现在提起周瑜,人们就会与“三气周瑜”“赔了夫人又折兵”“既生亮,何生瑜”这些的典故联系起来。在《三国演义》中周瑜变成了一个心胸狭窄,虽有些才干,但往往聪明反被聪明误的大都督。是一个性格暴躁,政治军事才能远逊于诸葛亮,最后被活活气死的人。然而作为东吴的四英将之首的周瑜果真如此吗?
三国陈普传里曾写到:‘与周公瑾交,若饮醇醪,不觉自醉。’时人以其谦让服人如此。”由此看来真正周瑜其实与《三国演义》里的周瑜并不完全相同。其实我认为真正的周瑜有三点是最让人折服的:
一是爱情。人人都知道周瑜与小乔的爱情故事,俗话说“江南有二桥,河北甄宓俏”,周瑜抱得美人归,故范成大誉之为“江左风流美丈夫”引得后来多少豪杰对其羡慕不已。推测算起来小乔和周瑜做了12年夫妻,小乔与周郎实为三国里第一佳配。所以孔明也曾在赤壁之战前用计激周瑜时把铜雀台赋中的“连二桥于东西兮,若长空之蝃蝀”改成了“揽二桥于东南兮,乐朝夕之与共。”以此激怒周瑜,坚定他作战的决心。
二是高超的智谋。赤壁之战这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周瑜一生中光鲜无比的一笔。在赤壁之战中,朝中大臣们都人为吴国不能以卵击石,应该投降曹操,周瑜对此力排众议,分析敌我利弊,劝孙权与蜀国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又和诸葛亮不约而同地想出用火攻之计,充分体现了他的计智无穷,他步步为营,随机应变,使用黄盖的苦肉计和假投降一事令曹操中计,借东风火烧赤壁,从而大获全胜。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诗中曾评价道“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他描绘了赤壁之战,颂扬了周瑜的计谋高超。
三是忠于友情。周瑜与孙策是挚友。孙坚死后,孙策继承父志,统率部卒。周瑜去看望,时孙策入历阳将要东渡,写信给周瑜。周瑜率兵迎接孙策,给他以大力支持。孙策十分喜悦,说:“吾得卿,谐也。”
自古英雄气短,周瑜英年早逝,《三国志》记载:“瑜还江陵为行装,而道于马丘病卒,时年三十六。”
周瑜,儒雅中透出刚勇之气,沉毅里暗藏机警之心,不可否认,他是历史上一个了不起的英雄人物!确实也配的上那句”聪明秀出为之英,胆略过人为之雄。”
由以上看来,三国的风云当中若不是公瑾英年早逝,那就是另一番局面了。
急求一篇《三国演义》中周瑜的形象分析,提纲和大致内容即可
据史书记载,身居“六郡八十一州大都督”的周瑜不仅容貌出众,多才多艺,风流儒雅,而且还是一位胸怀韬略、英勇、善战、屡建奇功的杰出将领,史家称其“建独断之明,出众人之表”。就在苏轼流连长江之畔,感慨万千地写下那首千古传诵的佳作的同时,在都城杭州乃至广大的乡村,作为民间说书之一类的“说三分”也正在听众充满企盼的的笔下和说书艺人的口中,曾经风流倜傥的周郎已经被做了一次较为彻底的“易容手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着力塑造的艺术形象之一周瑜,曾是三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将领。据陈寿的《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记载。历史上的周瑜年轻貌美,风流儒雅。他为人宽宏大度,不计个人恩怨,很得部将和其他人的拥护,只是与程普关系一度稍微紧张。周瑜生活在一个沧海横流的时代,他本人担任孙权一方的最高军事将领,其军务之繁忙可想而知。照常理讲,在这种情况下,必然无心顾及其它。但恰恰相反,周瑜偏有雅兴。比如他对音乐就十分喜爱,并且有着很高的欣赏能力。饮酒“虽三爵以后”,如果乐曲演奏有了错误,他一定能听出来。一听出来就回头看演奏的人,以致使当时人把这种情况编成歌谣:“曲有误,周郎顾”。
当然,历史上的周瑜所以著名,不止是因为这些,而更主要的还是由于他具有深远的政治眼光和杰出的军事才能。周瑜曾指挥过许多大大小小的战役,这些战役的胜利,表现了他的杰出军事才能。但最能体现周瑜的远大政治眼光和卓越军事指挥艺术的莫过于赤壁之战了。当曹操率领近三十万水步兵而号称八十万要与孙权决战时,孙权的谋士张昭等人,被曹操的气势吓破了胆,极力主张投降曹操。在这种紧急关头,周瑜与鲁肃力排众议,正确地分析了敌我双方的形势,从而坚定了孙权的抗曹信心。接着,周瑜又亲统精兵五万,大破曹军于赤壁。曹操逃回北方以后,一直无力再次南下。这就使孙权的势力得以巩固和发展,并终成帝业。赤壁之战的胜利充分说明了周瑜是一个政治上高瞻远瞩,军事上有雄才大略的英雄。这就是历史上的周瑜的主要特点。《三国演义》作为历史小说,从全书来看,基本上是按历史发展顺序来安排结构的。但由于描写的历史阶段较长,因此,全书的艺术结构明显地可以分为几个组成部分。而赤壁之战前后,正是《三国演义》的组成部分之一。
周瑜在《三国演义》中是对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起映衬作用的人物。《三国演义》中最主要的人物形象是被毛宗岗称为“三绝”之一的诸葛亮。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只有诸葛亮才是罗贯中所着力塑造的头号理想人物。而周瑜这个形象所起的另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对诸葛亮的映衬。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 周瑜人物点评,纯粹介绍周瑜长相性格特点英雄事迹,聪明的地方,性格深入剖析 800字左右
我的个妈啊,800字啊。
周瑜在三国演义里都没出场几次,你可以买一本三国志,看一下周瑜传,不就知道了么。
周瑜字公瑾,是庐江郡舒县人。他的堂祖父周景,周景的儿子周忠,都任汉朝太尉。他的父亲周异,任洛阳令。
周瑜身材高大健壮,容貌俊美。起初,孙坚组织起义军讨伐董卓,把家迁到舒县。孙坚的儿子孙策和周瑜同岁,独与周瑜很友好,周瑜让出路南一座大宅院给孙策居住,登堂拜见他母亲,互通有无。周瑜的叔父周尚任丹杨太守,周瑜前去探望他.恰巧孙策准备东渡,到达历阳,写信急速通知周瑜,周瑜带兵迎接孙策。孙策非常高兴说:“我得到您,就一切顺利了。”周瑜跟随进攻横江、当利全部攻克。于是就渡江攻打秣陵,打败笮融、薛礼,转而攻下湖孰、江乘,进入曲阿县,刘繇逃走,而孙策的人马已有几万人。就对周瑜说:“我用这些人马攻取吴会平定山越已足够了。你回去镇守丹杨吧。”周瑜返回。不久,袁术派堂弟袁胤接替周尚任太守,周瑜和周尚一起返回寿春。袁术想任用周瑜做将领,周瑜看出袁术终究不会有什么成就,所以请求任居巢县长,想借路东归,袁术听从了他。周瑜于是就从居巢回到了吴郡。这一年是建安三年。孙策亲自迎接周瑜,授任他做建威中郎将,当即拨给军队二千人,战马五十匹。周瑜当时二十四岁,吴郡的人都叫他周郎。因周瑜的恩威德信在庐江很出名,就派他出去防卫牛渚,后来兼春谷县长.不久,孙策想要夺取荆州,任命周瑜做中护军,兼江夏太守,让他跟随去攻打皖县,攻克。这时得到桥公的两个女儿,都是天姿国色的美女。孙策自己娶了大桥,周瑜娶了小桥。又进攻寻阳,打败刘勋,讨伐江夏,返回平定了豫章、庐陵,周瑜留下镇守巴丘。
建安五年,孙策去世,孙权执掌政事。周瑜带兵前往奔丧,于是就留在吴郡,以中护军身份和长史张昭共同掌管诸事务。
建安十一年,督率孙瑜等人征讨麻、保二屯,杀死其首领,俘虏一万多人,返回守卫宫亭。江夏太守黄祖派将领邓龙带兵几千人进入柴桑,周瑜追击攻打,活捉了邓龙送到吴郡。
建安十三年春季,孙权征讨江夏,周瑜任前部大督。
这年九月。曹操进入荆州,刘琮率人马投降,曹操得到了他的水军,水兵、步兵有几十万人,吴军将士听说此事都很恐惧。孙权召见众属下,询问计策。议论的人都说:“曹公是豺虎一样的人,但他假藉汉朝丞相名义,挟持天子,征讨四方,行动都以朝廷为藉口,现在如果抵抗他,事情就更不顺利。况且将军您的优势,可以用来抵御曹操的,是长江。如今曹操得到荆州,全部占领了那一地区,刘表训练的水军,蒙冲斗舰,数以千计,曹操全部把他们沿江摆开,还有步兵,水陆齐下,这就是长江天险,他已经和我们共有了。而敌我实力的强弱,又不能相提并论,我们认为最上策不如迎接他。”周瑜说:“不对。曹操虽然假藉汉朝丞相的名义,其实是汉朝的奸贼。将军您以神勇英武的雄才,又依仗父兄的功业,割据江束,土地方圆几千里,军队精良,物资充足,英雄乐意报效,正应当横行天下,为汉朝除去奸邪恶贼。何况曹操亲自来送死,怎么能去迎接他呢?请让我为将军您筹划此事:如今假使北方已经安定,曹操没有后顾之忧,能够旷日持久前来争夺疆域,又能够同我们在船舰上较量胜负吗?如今北方并没有安定,加上马超、韩遂还在潼关以西,是曹操的后患;而曹操舍弃鞍马,依仗舟船,和吴越的人争斗较量,这并不是中原人的长处;并且现在天气严寒,战马没有草料;驱使中原的士兵长途跋涉江湖之间,不服水土,必定生出疾病。这四种情况,是用兵的禁忌,而曹操都贸然为之。将军您擒获曹操,应该就在今天。周瑜我请求得到精兵三万人,进军驻守夏口,保证为将军您打败曹操。”孙权说:“老贼想废掉汉室自立为皇帝已很久了,只是顾忌二袁、吕布、刘表和孤罢了。如今几位雄杰已经灭亡,只有孤还在,孤与老贼,势不两立。您说应当抗击,和孤的心意非常相合,这是上天把您授予给我啊。”
这时刘备被曹操打败,想率军向南渡过长江,和鲁肃在当阳相遇,于是就共同商议计策,就进驻夏口,派诸葛亮去拜见孙权。孙权于是就派周瑜和程普与刘备合力迎击曹操,在赤壁相遇。这时曹操的军队士卒已经发生了疾病,刚一交战,曹军失败后退,撤军驻扎长江北岸。周瑜等人在南岸。周瑜的部将黄盖说:“现在敌众我寡,难以和他们长时间相持。但是看曹操军队的船舰首尾相连,可以用火烧而打败他们。”就取来蒙冲斗舰几十艘,装满柴草,中间灌注膏油,帷幕裹盖,上面树起牙旗,先写信通报曹操,说要投降。又预备了快艇,分别系在大船后面,就依次一起向前驶去。曹操军队的将士都伸长脖子观看,指点说黄盖来投降了。黄盖放开各条船只,同时点着火。这时风势很猛,大火蔓延烧着了岸上的营寨。不久,烟火冲天,人马烧死淹死的很多,曹军于是就败退,返回守卫南郡。刘备和周瑜等人又共同追击。曹操留下曹仁守江陵城,自己径直返回北方。
周瑜和程普又进军南郡,和曹仁对峙,各自隔着长江。军队没有交锋,周瑜就派甘宁前去占据夷陵。曹仁分出兵马围攻甘宁。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采用吕蒙的计策,留下浚统守后方,自己和吕蒙前往援救甘宁。甘宁的包围解除后,就渡过长江驻扎在北岸,约定日期和曹仁大战。周瑜亲自骑着马督战,恰巧流箭射中他的右胁,伤势很重,随即撤回。后来曹仁听说周瑜卧床不起,就率兵上阵,周瑜便自己起来,巡视军营,激励将士,曹仁因此就退走了。
孙权授任周瑜为偏将军,兼南郡太守。把下简、汉吕、刘阳、州陵给他作奉邑,驻军守卫江陵。刘备以左将军身份兼荆州牧,府署在**县。刘备到京县拜见孙权,周瑜上奏疏说:“刘备以勇猛雄杰的姿质,又有关羽、张飞这些熊虎一样的将领,一定不会长久屈从受人支配.、愚意认为最好的计策应把刘备迁来安置在吴郡,给他大规模修筑宫室,多给他美女和珍奇玩物,让他享受声色之娱,再分开关羽、张飞二人,各自安置一方,让像周瑜我这样的人能协力和他们来攻伐作战,大事就可以定了。现在轻率地割出上地来资助他们,聚集这三个人,部在边境战场上,恐怕就像蛟龙得到云雨,终究不会是池中之物了。”孙权因曹操在北方,还应广泛招揽英雄,又害怕刘备一时难以制服,所以没有听周瑜的建议。
这时刘璋任益州牧,外有张鲁入侵,周瑜就到京县拜见孙权说:“现在曹操刚刚遭受挫败,正有忧虑在心,不能和将军您交兵作战。我恳请和奋威将军一同进攻夺取蜀地,占领蜀地而吞并张鲁,就留下奋威将军固守那里,好同马超结盟援助。周瑜我回来和将军您占据襄阳来进逼曹操,北方就能够谋取丁。”孙权答应了他。周瑜返回江陵,准备行装,路途巴丘时病死,当时年纪三十六岁。孙权穿丧服为他发丧,感动了左右的人。灵柩将回到吴县,孙权又到芜湖迎接,各项丧事费用,一概供给。后来专门颁布命令说:“已故将军周瑜、程普,他们家的佃客,都不再征收赋税徭役.”当初周瑜受到孙策友待,太妃又让孙权以兄长之礼尊待他。这时孙权职位是将军,众位将领宾客待他的礼节还很简单,而周瑜独自先竭尽恭敬,就对他遵循臣下的礼仪。周瑜性情气度宽弘阔大,大体很得人心,只是和程普不相和睦。
周瑜年轻时精研音乐,即使是喝了很多酒之后,乐曲如有缺误,周瑜一定知道,知道后一定回头看,所以当时人有谚谣说: “曲有误,周郎顾。”
周瑜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嫁给太子孙登。儿子周循娶了公主,授任骑都尉,有周瑜的遣风,早年死。周循的弟弟周胤,起初授任兴业都尉,娶宗室女子为妻,授予士兵一千人,驻守**县,黄龙元年,封为都乡侯,后因罪流放到庐陵郡。赤乌二年,诸葛瑾、步鹭连名上奏疏说:已故将军周瑜的儿子周胤,过去蒙受褒奖,受封为将军,他不能以福运来修养,想着立功报效,而至放纵情欲,很快招致罪罚,臣等私下认为周瑜从前受到宠爱信任,在内是心腹大臣,出外是得力干将,受命出征,身挡箭石,尽忠献身,视死如归,所以能在乌林打败曹操,在郢都驱走曹仁,宣扬国家的威德,华夏因而震动,愚昧的蛮荆,无不臣服,即使是周朝的方叔,汉朝的韩信、英布,实在也无法超过他。能够抵御强敌、解除国难的大臣,自古以来的帝王没有不珍视敬重的,所以汉高帝封爵的誓词说:“即使黄河变得如同衣带那么窄,泰山变得就像磨石那么小,功臣们的封国也将永远保存,传及子孙后代”;用丹书写明,以盟约隆重,藏在宗庙,永远留传,要使功臣的后代,世代继承,不止是子孙,甚而到更远的后代,回报恩德,彰明功业,勤勤恳恳,做到像这样,想要来劝诫后人,使效命的大臣,死而无悔。何况周瑜去世不久,而他的儿子周胤就沦为普通平民,更加使人哀痛伤心。私下希望陛下圣明,遵依古义,推崇兴盛覆灭封国接续断绝家嗣之道,臣等为周胤诉情,恳求赦免他余下的罪过,归还他军队,恢复爵位,使耽误了报晓的雄鸡,能再得呜叫一次,负罪的臣子,展示后来的效命。孙权回答说:“心腹老功臣,和孤合力共事,公瑾就是这样的,的确不能忘记.过去周胤年纪小,起初并没有功劳,无端领受精兵,封侯爵任将军,正是顾念公瑾而至于封任周胤的。但周胤依仗于此,酗酒**,肆意放纵,先后晓谕,丝毫没有悔改。孤对于公瑾,情义如同对你们二位,期望周胤有成就,这心情哪会有止境呢?只是由于周胤的罪恶,不适宜马上召回,也想让他受些磨难,使他自己能够明白罢了。现在您二人诚挚地援引汉高祖黄河、泰山的封爵誓词,孤因而感到惭愧,虽然德行比不上,但还是想着要和他靠近。事情也就是这样,所以没有顺从二位的意见。作为公瑾的儿子,又有二位从中说情,假如他能够悔改,又有什么可忧虑的呢?”诸葛瑾、步鹭的奏表接连呈上,朱然和全琮也都陈说求情,孙权才答应了他们。恰巧周胤病死。
周瑜哥哥的儿子周峻,也因周瑜的大功而任偏将军,统领官兵一千人。周峻死,全琮上表奏请任命周峻的儿子周护为将。孙权说:“从前驱赶走曹操,开拓占领荆州,都是公瑾,永远不会忘了他。起初听说周峻死,就想要任用周护,听说周护品性行为孤僻险恶,任用他恰是制造祸害,所以就打消了这念头。孤思念公瑾,哪里会有停上呢?”
这是网上复制的,你可以挑选其中的精髓来写。
还有一点。
孙权同陆逊谈论周瑜、鲁肃和吕蒙说:“公瑾勇武刚烈,胆略过人,因而能打败曹孟德,开拓荆州,他的高远很难有人能为后继,您如今继承了他。公瑾从前邀请子敬东来,将他推荐给孤,孤和他宴饮交谈,很快就谈到大的谋略帝王的功业,这是第一大快事。后来曹孟德在收降刘琮之后,扬言将率领几十万人的水军步兵东下.孤遍请众将领,询问适宜的对策,没有人先满意地回答我,甚至子布、文表,都说应派使者奉书表迎降,子敬当即驳斥说不行,劝我急速招呼公瑾,交付大军给他,迎击曹孟德,这是第二大快事。而且他决断计谋策略的思想,远远超过张仪、苏秦;他后来虽然劝我借给刘玄德土地,这是他的一个短处,但不足以损害他的两个长处.周公不求全责备一个人,所以孤忘记他的短处而珍视他的长处,常把他比作邓禹。又子明年少时,孤认为他只是不辞难险,果敢有胆量罢了,等到他长大成人,学问大有增加,运筹谋略很出奇,可以说仅次于公瑾,只是言谈议论英姿奋发比不上罢了。他谋划攻取关羽。胜过子敬。子敬回信给孤说:‘帝王的兴起,都会有人来驱除祸患,关羽不值得顾忌。’这是子敬内心不能处治,表面上说些大话罢了,孤也宽恕他,不过分责备他。而他行军扎营驻守,能够令行禁止,辖区内没有人因废职而负罪,路不拾遣,他的治理方法也是很好的。”
上一篇:水利职称论文期刊
下一篇:毕业论文作出实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