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草学会论文题目
烟草学会论文题目
中国烟草行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占国有经济的十分之一,肩负着提高国民经济收入、促进经济增长,更好地满足“国家和广大消费利益至上”需求的神圣使命。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烟草行业学术论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浅谈
[摘要]我国的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建设起步较晚,如何加强信息安全是目前各烟草企业研究的重点课题,CA安全认证体系的建设将为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起到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以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为内容,以CA体系建设为手段进行研究。
[关键词]烟草 信息安全 CA
[中图分类号]F426.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6-0486-01
1 引言
烟草行业长期处于计划体制下,一直都受国家保护,实行专卖专营,因此整个队伍思想比较陈旧、观念比较保守。特别是大部分企业的领导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造成了整个烟草行业信息化的建设明显落后于其它行业,与烟草行业的地位明显不符。
在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烟草与外国烟草的争夺终端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不可避免,因此,我国烟草行业急需提高整体竞争力和实力。而提高竞争力和实力的最好,就是运用信息技术,走信息化的道路来整合企业资源。
2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现状
随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全面推进,传统的管理机制在改革与创新中逐渐消亡,人们在处理信息和日常办公中越来越依赖计算机和网络,机密与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计算机系统和网络中。因此,行业各应用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可靠运行,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网络与信,息安全已成为行业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的问题。
我国对于烟草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启动较晚,但随着计算机的发展以及信息技术的发展,烟草行业也开始注重信息安全的工作。目前,烟草行业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已具规模,实现了互联互通。行业地面通信骨干网已建成并全网投入运行,实现了国家局与行业各直属单位及所属卷烟厂、分公司、烟机厂和进出口口岸公司等69个节点之间的互联互通,入网率达到了100%;基本完成了行业各直属单位省域网建设,各直属单位与所属单位的联网率达到了96%;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网络运行管理进一步加强。启动了烟草行业安全认证体系(CA)建设和烟草行业信息安全等级划分的研究工作。
行业信息化的制度建设逐步完善。近几年,行业先后出台了《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管理办法》、《全国烟草行业信息化工作考核办法》、《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统一技术平台要求》、《姻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等重要文件,用制度规范了行业信息化管理工作。
3 烟草行业数字证书认证(CA)系统
CA认证体系作为烟草行业CA认证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将实现提供数字证书的注册、更新、作废等服务,为各类业务应用系统提供基于数字证书的身份认证等应用支撑服务,保证数据的完整性、保密性、可用性和操作的不可否认性,并能够将数字证书的发放与在业务应用系统中的使用情况进行记录、统计、上报等功能。
CA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认和互信。要建立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筑行业信息化安全机制,降低和消除各种信息安全隐患,确保信息传输与反馈畅通、及时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CA系统是烟草行业关键业务应用的安全基础,在设计实施CA系统及与应用对接的过程中,要排除脱离实际的安全需求、夸大的安全风险,在安全需求、安全风险和安全成本之间进行平衡和折衷。系统所选用的产品易于使用,符合烟草行业的统一技术规范,具有合理的美观的操作管理界面,方便操作员和用户操作使用。
各地方烟草企业要遵循PKI领域相关的国家和国际标准,遵循国家局的《烟草行业CAS认证体系建设方案》(国烟办综[2008]116号)建设CAS认证体系,按照产品选型参考确保和国家局已建CA(包括行业根CA和国家局CA)实现互信互认,做到平滑、无缝对接。
4 烟草行业信息安全建设实施策略
4.1 建设行业数据中心
数据集中是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选择。统一的全国性数据中心,既可以改变传统的管理模式,又可以改变生产经营的运营模式,是管理理念、管理技术、管理水平的一次提升,可有效实现对业务的集约经营、集中监控和风险防范。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就要在保证不同业务系统数据相对独立的基础上,建立数据交换和共享机制,通过对数据的加工、清洗、传递和交换,使得不同业务系统及时汇集相关的共享信息,实现行业公用数据的标准化、一致化,并不断更新和加强信息安全管理。逐步建立和完善数据分类描述、分析处理和传输交换等技术标准,以指导行业各级数据中心的建设。
要建设好行业数据中心,关键是要建成基于不同类型业务主题的高水平数据应用环境,统一数据标准,做到资源上协同应用,技术上协同关联,应用上协同共享,提高信息资源有效利用率。
4.2 严格执行相关标准
严格执行《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加强行业信息化标准制定和贯标工作。标准化工作是一切工作规范化的基础,统一标准是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工作,是实现信息共享的基本前提。离开了标准化,计算机系统就无法体现其技术优势。因此,行业在信息化建设中必须高度重视并实施信息化管理相关的各种数据、指标和流程的标准化工作,要统一信息化建设标准,统一信息资源标准,统一数据传输标准。要按照行业的统一要求,逐步规范行业各方面信息化建设的基本业务流程、信息资源标准和数据交互机制,形成标准化体系框架。建设标准化体系要采取渐进方式,一是要先建立标准化框架,行业已发布《烟草行业信息化标准体系》;二是对急需的、重要的标准要优先制定。行业将制定烟叶类代码、烟草行业工商统计数据元、烟草行业统一会计科目及编码等标准规范;三是通过行业重点信息化工程项目的推广运行,完成相关标准化工作。做好代码标准化、接口标准化、业务流程规范化、数据结构规范化等一些标准、规范性工作,最终实现横向纵向信息的互连互通,达到信息共享。
5 结束语
烟草行业必须从行业内联网和信息安全的高度,切实加大网络建设的管理力度,建立严格有效的制度,落实好《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建设技术与管理规范》和《烟草行业计算机网络和信息安全技术与管理规范》。运用先进的安全技术,切实组织管理好信息网络安全工作,建设行业网络与信息安全体系,逐步开展行业网络安全审计和行业计算机病毒防护系统建立工作,提高信息系统的安全性,保证系统稳定、可靠运行。要加强安全管理建设,切实做好信息系统的软件安全设计,强化数据安全策略,采用成熟的信息系统安全技术和控制方法,逐步实现网络管理的可视、可控、可管,所有网上运行的应用系统与设备应实现统一、智能化的实时监控,实现应用系统与设备故障的预警和自动报警,实现网络资源的合理分配。凡由国家局统一组织开发的在全行业运行的信息系统,要统一使用行业CA安全认证体系,实现全行业的互通、互认和互信。要建立行业信息安全管理标准和技术标准,构筑行业信息化安全机制,降低和消除各种信息安全隐患,确保信息传输与反馈畅通、及时和安全,为行业信息化建设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赵燕敏,李明禄等编著,基于风险评估的企业信息化项目管理方法,北京: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8第1期:111-114
[2]向宏,傅鹂,詹榜华等编著,信息安全测评与风险评估,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37-41
[5]沈昌祥编著,关于强化信息安全保障体系的思考,北京: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年第6期:14-15
[4]林柏钢编著,网络与信息安全现状分析与策略控制,北京:信息安全与通信保密,2003年第6期:322-326
[5]范红编著,信息安全风险评估规范国家标准理解与实施,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8:26-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烟草行业学术论文
中国烟草学会的学术交流
优秀论文评选为贯彻落实2014年全国烟草工作会议精神,繁荣学术思想,推动行业科技创新和促进人才成长,鼓励烟草科技专业人员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中国烟草学会结合行业“五个千方百计”和“三个坚定不移”重点任务组织进行了2014年学术论文征集工作。经省学会初评、各专业委员会复评推荐,有78篇论文入选2014年中国烟草学会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中国烟草学会通过聘请专家进行无记名投票评选,从上述78篇学术年会优秀论文、12篇CORESTA2014年大会宣读论文、15篇行业科技期刊推荐的共105篇论文中,再次评选出“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度优秀论文”22篇。现将中国烟草学会2014年度优秀论文评选结果予以通报。1.徐秀峰等,卷制工艺参数对卷烟质量影响的位置效应与散度效应分析,贵州中烟贵阳卷烟厂;2.黄锋等,片烟增湿与干燥的薄层模型及动力学研究,华环国际烟草有限公司;3.银董红等,卷烟燃烧过程中卷烟纸孔结构特征对主流烟气CO释放量影响的研究,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4.文建辉等,巴豆醛在卷烟滤嘴中的过滤和截留行为特征,湖南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5.刘百战等,超高效合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质谱(UPC2/Q-TOFMS)对卷烟主流烟气气相自由基的定性分析研究,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6.杨继等,热重-单液滴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研究叶黄素在空气氛围下的热解行为,云南中烟技术中心;7.杨宇虹等,长期施肥对植烟土壤微生物的影响,云南省烟草农业科学研究院;8.李义强等,三唑酮及其代谢物在烟叶中的残留特征与降解,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9.刘艳霞等,烟草根系分泌物的分离、鉴定及其对病原菌和拮抗菌生长的影响,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10.陈德鑫等,二氯喹啉酸降解菌MC-10的筛选、鉴定及降解,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11.王克敏等,影响现代烟草农业稳定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贵州省烟草公司遵义市公司;12.武梅华等,我国烟草产业市场结构与经济绩效关系研究,山东省烟草学会;13.薛治国等,COSO框架在烟草行业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建设中的应用研究,浙江省烟草专卖局(公司);14.李春滨等,构建市场化取向现代卷烟营销体系的思考,中国卷烟销售公司;15.王伟等,基于移动互联时代构建工商零一体化营销平台实践研究,山东省烟草公司青岛市公司;16.邹暾等,大型企业信息基础资源云平台建设探索,湖南省烟草专卖局经济信息中心;17.巫升鑫等,烤烟新品种闽烟9号的选育研究,福建省烟草专卖局烟草农业科学研究所;18.陈翠玲,不同部位烟叶的热失重和热裂解行为研究,广东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技术中心;19.唐远驹等,烤烟“中间香型”的困惑,贵州省烟草科学研究院;20.刘洪祥等,烤烟雄性不育一代杂交新品种中烟205选育及其主要特征特性,中国烟草总公司青州烟草研究所;21.张启东,主流烟气粒相物水溶性组分中烤甜香成分分析,中国烟草总公司郑州烟草研究院;22.盛培秀,含有醋酸纤维素的纤维纸及滤棒的开发与性能研究,江苏中烟特种滤棒重点实验室。 烟草发展创新知识服务平台该平台是由中国知网针对烟草行业“两化融合、科技创新”需求开发。开发过程中充分吸收了中国烟草学会、行业信息管理部门、企业以及学术期刊代表的意见,以“一网四库”(战略新闻网,战略实务知识库、产业技术知识库、经营管理知识库、学习园地知识库)为框架,满足决策层、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基层骨干的知识需求。平台整合了中国知网的海量知识资源,涵盖了烟草行业所涉及的期刊、博硕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年鉴、工具书、专利、标准、科技成果、政策法规等45万篇专业资源,致力于构建具有完整性和系统性的一站式知识服务窗口。美国《工程索引(EI)》收录期刊美国《工程索引》(Engineering Index,EI)官方网站公布了最新的数据库来源期刊名单。分别由中国烟草学会、郑州烟草研究院主办的《中国烟草学报》、《烟草科技》期刊继2013年首次成为EI源期刊后,再次成为EI收录期刊。两刊继续保持EI收录,标志着两刊学术水平、编校质量和国际影响力的持续提升,标志着我国烟草行业整体科研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的迅速发展。这既是对两刊的肯定,也是对中国烟草行业广大烟草科技工作者学术技术水平的认可。EI是主要收录工程技术期刊文献和会议文献的大型检索系统,与《科学引文索引(SC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ISTP)》并列为国际最著名的三大数据库。2014年EI在全球范围内共收录期刊3718种,其中中国大陆出版的期刊209种。
哪位能帮我找一篇论文呀 题目任选其一
作业成本法在企业中的应用分析
作业成本法(activity base dcosting,abc)是一种旨在弥补传统成本管理会计的缺陷,努力提供及时、准确,相关的成本信息的新型成本会计方法。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为了适应新技术革命和适时制的要求,作业成本法受到发达国家各类企业的重视,应用最多的是制造业。我国自90年代初引入作业成本法开始,理论界和实务界就开始探索其在我国企业的应用问题。近十年来,作业成本法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但是,这种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现在是否可以在我国的企业中广泛推行呢?笔者认为目前时机尚不成熟。本文通过对作业成本法产生的背景及我国企业面临的主要环境因素进行对比分析。
一、从作业成本法产生的时代背景分析
1、技术背景。20世纪7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商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许多管理者认识到旧的经营方式已不适应时代潮流,必须在企业管理及事务处理方面进行重大改革。由于西方各国纷纷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管理当局要求产品设计与制造工程师们采用电脑辅助设计、电脑辅助制造,以至电脑一体化制造系统。电脑化设计与制造系统的建立,带来了管理观念和管理技术的巨大变化,于是适时制生产系统(just-in-time production system,jit)应运而生。jit要求企业以顾客的需要为出发点,当日生产当日销售,以达到消除存货和各种形式的浪费。jit的实施,使传统的成本计算与成本管理方法均受到强烈的冲击,并直接导致了作业成本法的形成和发展。
2、社会背景。高新技术在生产领域的广泛应用,极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从消费角度看,人们日益追求个性化的消费,这就要求企业必须提高适应性,及时向消费者提供更加多样化、更具个性、日新月异的产品和服务,否则就会在市场竞争中被淘汰。迫于市场竞争的压力,企业不得不放弃传统的大规模批量生产方式,而改用能对顾客多样化、日新月异的需求迅速做出反应的制造系统——弹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fms是在计算机的控制下,将仔细挑选过的设备、机器人和原材料处理系统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并同步协调地工作。生产方式的变革,使传统成本管理会计方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变革传统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已不可避免。
3、实务界的客观需要是促成作业成本法产生的现实基础。西方会计界在理论与实务之间往往存在着明显的鸿沟。在成本计算方法上,从事理论研究的会计专业人员推崇变动成本法,认为这种成本计算系统更有助于产品决策。因为就短期而言,企业现有的生产能力一经形成,在短期内很难改变,所以用于维持现有生产能力的固定成本就是一种与短期经营决策无关的成本。而从事会计实务的专业人员却认为产品成本信息的重要作用之一是供产品定价决策时参考,特别对于那些无现成市场价格可借鉴的产品更是如此。虽然产品售价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竞争的激烈程度,但企业只有在掌握自己的产品成本水平的基础上,才能着眼于盈利能力最强的产品组合。会计业务人员认为在新的制造环境下,变动成本的比重越来越小,而把固定费用按期间归集处理,并不能为控制日益增长的固定成本提供良策。因此,他们更倾向于将固定成本分配到各产品中,以全部成本作为产品的长期制造成本,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务界对完全成本法的重视是作业成本法产生的现实土壤。
4、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的不适应性。在自动化和jit时代,生产成本中的直接人工成本大大减少,而间接费用部分却大大增加。传统的成本会计和管理会计系统旨在按标准管理的要求控制大批量生产中的直接人工成本,而间接费用的分配也是以直接人工成本为基础的。但70多年前,间接费用仅为直接人工成本的50—60%。而在高度自动化和jit时代,大多数企业的管理费用负担率为直接人工成本的400—500%。倘若企业仍以日益减少的直接人工工时为基础来分配这些比例逐渐增大的间接费用,其结果往往是高产量、低技术含量的产品成本被多计,而低产量、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成本则会被少计。从而造成产品成本信息的严重失实,进而引起成本控制失效,经营决策失误。
5、电子计算机的发展为作业成本法在实践中应用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思想早在本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就形成了,但真正引起人们关注却在80年代。这是因为一种新的理论和方法的创立不仅要有其本身内在的新因素的成长,而且还要有邻近学科的配合及其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和技术基础。作业成本计算法与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不同之处主要在于采用多元化的制造费用分配标准。如果没有现代电子计算技术的高度发展和应用,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所带来的庞大计算工作量将使作业成本计算法难以真正付诸实施。进入80年代后,电子计算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信息处理技术的发展,为在成本计算方法上实行多元化制造费用分配标准的作业成本法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正是在上述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下,作业成本法应运而生,并且引起人们的极大关注。
二、从我国企业的应用环境分析
1、技术基础。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得到迅速提高,使我国不少高新技术项目的研究和应用已进入世界领先领域。但从总体来看,我国的科技发展水平同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能将高新技术应用于生产领域的企业为数很少,企业整体的装备水平仍然很落后。据有关部门对钢铁、石化、电力等15个行业的调查,我国企业的生产技术与国外先进水平的差距一般为5到10年,关键技术差距更大。工业设备中技术经济性能比较先进的只占1/3,近1/5已经老化,超期率近40%。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有条件的企业纷纷增加技术投入,以提高企业的装备水平,增加市场竞争力。但这些企业只占企业总数的极小部分。因此,适时制和弹性制造系统的实施目前缺乏相应的技术基础,适合作业成本法应用的制造环境还未形成。
2、社会背景。目前,我国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依靠半机械化和手工操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大量存在,生产的商品化、市场化、现代化程度不高。国民的生活水平仅达到小康,市场的多样性需求不足。从我国目前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水平看,企业的生产方式在短时间内不可能有大的突破,传统的大规模少品种批量生产方式仍占主导地位。因此,作业成本法赖以存在的社会环境还未形成,企业经营管理上对作业成本法的内在需求并不迫切。
3、会计电算化现状。大约从70年代起,计算机开始应用于我国的会计领域。目前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已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但是,与国外相比,目前还处于较低水平,主要表现在:应用面较小,发展不平衡;应用水平较低,还未形成采购、生产、成本管理等综合经营管理的系统化;财务软件开发水平较低,基本上停留在提高核算效率和减轻财会人员劳动强度方面。因此,作业成本法的应用缺乏必要的技术支持。
4、会计人员素质。尽管经过多年的努力,我国企业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与发达国家企业的会计人员相比仍有较大的差距,既掌握会计专业知识,又懂相应的管理知识及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奇缺。加之长期以来,企业会计人员习惯按照会计制度的有关规定,采用固定的模式来进行会计处理,从而十分缺乏职业判断能力。而作业成本计算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成本计算方法,它不仅需要现代化手段的技术支持,更需要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否则,就很难保证其有效的实施和理想的效果,甚至会适得其反。
三、结论
虽然,作业成本法经过西方企业的应用,被证明是先进而有效的成本管理会计方法,但是,最先进的管理方法,对企业来说未必就是最合适而有效的。任何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应用都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环境因素的制约和影响。如果不考虑其应用环境,盲目使用,势必会导致事倍功半,得不偿失。作业成本法产生于经济发达的西方国家,它所赖以存在的环境与我国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大不一样,所以,目前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作业成本法,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
作业成本法虽然在我国企业全面推行,为时尚早,但在个别自动化程度高、管理水平较好的企业或企业中的某一部门可以先行实践,待条件成熟后,再全面实施。作业成本法虽然受环境的制约和影响,但同时对环境也产生反作用。作业成本法在局部的应用,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竞争力的增强,有明显的推动作用,从长期来看,会促进企业自动化水平的提高。
上一篇:论文一般研究几年
下一篇:机械分析论文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