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赏析诗的论文格式

发布时间:2023-03-13 04:24

赏析诗的论文格式

讲解☆
一、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反映离乱的痛苦 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同情人民的疾苦 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 如:曹操《龟虽寿》(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之年,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陆游《书愤》(早岁那知世事艰)
保家卫国的决心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
报国无门的悲伤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山河沦丧的痛苦 如:陆游《示儿》(死去原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 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如:屈原《涉江》
3、思乡怀人
羁旅愁思 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 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思亲念友 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闺中怀人 如: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熏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李白《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 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昔盛今衰的感慨 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借古讽今的情怀 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青春易逝的伤感 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仕途失意的苦闷 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告慰平生的喜悦 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
情深意长的勉励 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坦陈心志的告白 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二、评价作品思想内容注意的问题
1、了解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2、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适当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同样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
3、许多古代诗词的前面都有一个不长的“序”,有的交代了创作的年代,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缘由,有的交代了创作的经过,有的交代了创作的背景,有的又为整个作品奠定了情感基调,它对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也是至关重要的。
4、大多数作品的思想感情不是单一的,其中可能交织着许许多多非常复杂的情感,这一点要特别注意,当然,读者有时也可以在原作的基础之上发挥想象,进行再创作。另外,一个作家的整体创作趣向和风格要般是固定的,但也不排除个别作品的特例存在。

三、鉴赏各类诗歌,要掌握一些宏观鉴赏要领:
1、借景抒情诗,要体会诗中情景交融的意境,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把握其写作技巧和语言特色;托物言志诗,是诗人不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而是采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自己的某种理想和人格志趣融于某种具体事物中,达到言志的目的;
2、咏史怀古诗,要联系背景,领悟情感(感慨兴衰或寄托哀思或托古讽今);
3、伤春伤别诗,是借对春光流逝抒发韶华易逝、壮志未酬的感慨,或表达对亲朋、好友、爱人的无限思念之情;
4、山水田园诗,是诗人以山水田园为审美对象,把细腻的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创造出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借以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边塞征战诗,反映边疆将士不畏辛劳、保卫边陲的战斗精神,或描写将士和亲人相互思念的深沉情感,或讽刺并劝谏拓土开边、穷兵黩武的统治者;
6、赠友送别诗,通过景物渲染离别时凄凉氛围,抒发难离或勉励之情;
7、闺怨诗,写闺房女子对丈夫久客不归的埋怨或对远在边地征戍的夫君的思念;羁旅行役诗,是流浪他乡的诗人通过眼见耳闻而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家乡的憧憬;
8、谈禅说理诗,是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诗句中,这类诗往往有不食人间烟火之空灵境界等等。

四、鉴赏诗词感情、内容、主旨时规范的答题语言
题材方面的:写景抒情诗(如王维《山居秋暝》、杜甫《登高》、《登岳阳楼》);咏物言志(情)诗(如李商隐《锦瑟》、杜甫《春夜喜雨》、贺知章《咏柳》);怀古咏史诗(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杜甫《蜀相》、刘禹锡《石头城》);即事感怀诗(如李煜《虞美人》、柳永《雨霖铃》、李清照《一剪梅》、姜夔《扬州慢》;边塞征战诗(如王昌龄《出塞》、高适《燕歌行》、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评价思想内容方面的:抒发……的思想感情 反映……的社会现实 表现……的情趣 寄托……的情怀(如爱慕、愁绪、惆怅、苦闷等) 表达……的追求 流露……的倾向 发出……的感慨 袒露……的心迹 造就……的情致

揣摩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友)、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儿女情长、坚贞爱情、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考查方向☆
1、对所抒感情的理解
2、对诗歌深层含义的揭示
3、对诗歌主旨的理解
题目类型:“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表现了怎样的情趣”,“主旨是什么”或结合意境提问,或就某句某联发问。
解题格式:
1、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抒发(寄寓/揭露)什么感情
2、概括诗歌主旨: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式)
答题要领:
一是根据诗句描述内容,分析所涉及的诗句具体写了什么;
二是揭示主旨,揭示情感。采用的作答形式是“描写了……抒发了……”。

语文诗歌鉴赏要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语文:诗歌鉴赏试题答案规范格式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这一考纲规定的考点决定了诗歌鉴赏试题的命题范围和答题指向.尽管每道试题的答案千差万别,但并不意味着答题时毫无规律可循.答案的准确性主要决定于考生对诗歌文本的理解,决定于考生阅读和鉴赏的经验.而作为考试的诗歌鉴赏最终要形诸文字,这就存在一个清晰准确严谨表达的问题.本文以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答案(受篇幅限制,试题简化,题料不录)为例,简说答案规范格式.考试时参照规范格式答题,可以避免下笔千言而答案却不能到位的情况. 一、诗歌形象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诗歌画面内容和诗歌意境营造.意象、意境是题目拟制的基础,情景关系是题目拟制的核心.分析意境必须扣住两个基本方面:客观环境和主观情感.【典范答案】1.尾联写出了农忙时节,农人全家在农田里忙于耕作的景象.(全国卷Ⅱ) 试题要求回答王维《新晴野望》尾联“农月无闲人,倾家事南亩”“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景”.答案紧扣“无闲人”“倾家”,结合诗作准确回答了描写的“图景”.2.细致地描绘了水花四溅(在荷叶上),水珠圆润晶莹,真切地展现了主人公轻快、喜悦的心情.(上海卷)试题要求“就作品中画线句,联系下片内容,从情景关系的角度,写一段鉴赏文字”.画线句指苏轼《阮郎归·初夏》下片“琼珠碎却圆”句.试题要求“鉴赏”苏词下片营造的意境.答案展开想象,再现该句描绘的画面,析出了画面中渗透的人物的内在情愫.【规范格式】 ①运用……等意象,②描绘了……的画面,③营造了……的氛围,④表达了……的感情.⑤其他. 这一格式中,不一定所有内容都写到,应针对问点组织答案.但关键是“情景”二字,即②④两项.在形象类试题答案中,“情景关系”往往是无从回避的.是定点观察还是移步换景?是静止景象还是运动景象?是虚幻景物还是实在景物?是远看之景还是近视之景?是直接抒情还是间接抒情?是借景抒情还是借典抒情?是托物抒情还是托物言志?是乐景衬哀还是哀景衬乐?这些问题往往常见,应据题目要求回答.答题忌语:“意象丰富”“画面优美”“意境深远”等.【相关术语】 环境特点:明媚、萧瑟、寂静、清冷、清幽、灿烂、悲凉、凄清、廖廓、辽阔等. 情感特点:喜悦、激动、哀伤、忧愁、悲苦、孤寂、消极、旷达、洒脱、悲愤等.【答寨示例】 桃花溪 张旭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矾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结合诗中意象,分析这首诗的意境. 参考答案:前两句描绘了诗人向渔人问讯的情景.“渔船”“桃花”“流水”“清溪”等意象,令人联想到“桃花源”,表达了诗人向往世外桃源的心情. 二、诗歌语言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三种:探究诗眼词眼的作用,理解重点语句的内蕴,分析语言风格的特点.试题一般关涉到下列几个因素:事物情状的反映、作者情感的表达、修辞手法的运用、结构作用的分析.【典范答案】 1.分别是“明”和“出”.诗人在这里用了.“明”和“出”,充分显示出雨后“新晴”,诗人极目“野望”所见的景色:田野外河水上涨.在阳光照耀下“白水”波光粼粼,比平时更加明亮夺目;雨水冲洗后的群山,在太阳照耀下“碧峰”秀出,更加富有层次.(全国卷Ⅱ) 题目要求析出王维《新晴野望》中“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两句中“最精 炼传神”的两个字.答案析出了“诗眼”形容词“明”和“出”,并结合诗句描述了诗 人营造的情境. 2.这句诗借景抒情,通过描写山雨过后天地寂寥的景象,表达诗人孤傲寥 落的情怀.(福建卷) . 试题要求简要分析“天地寂寥山雨歇”(谢枋得《武夷山中》)一句“对表情达 意有什么作用”.答案说明了该句描写的具体景象,并展开联想,阐明了诗作表 达的情怀. 3.刘诗……含蓄深沉,体现了咏史诗的特色.吴词……温婉悲凉,凸显婉约 词的正宗风韵.赵曲……明快直露,有浓郁的散曲风味.(浙江卷) 题目要求“赏析这三篇作品的……语言特色.”“这三篇作品”指刘禹锡,《乌 衣巷》、吴激《人月圆》、赵善庆《山坡羊·燕子》.答案用相关术语“含蓄深沉” “温婉悲凉”“明快直露”,准确地回答了问题. 【规范格式】 ①采用……修辞手法,②描绘了……情状,③表达了作者……思想情感,④ 在结构上起……作用.⑤语言具有……特点.⑥其他. 语言类试题涉及修辞手法,本文将其归入表现手法一类(见下).这类试题 要针对问点作答,同样不必面面俱到.例l是对词的鉴赏,例2是对句的鉴赏, 例3是对全篇语言风格的鉴赏.答案须要言不烦,切忌空洞.答题忌语;“语言优 美~形象生动”“感染力强”“承上启下”等. . 【相关术语】 作品语言风格:清新、华丽、通俗、幽默、活泼、庄重、简约、凝练、含蓄、明快等. 作者主体风格:朴素自然(陶渊明)、清飘俊逸(李白)、沉郁顿挫(杜甫)、朦 胧隐晦(李商隐)、清健俊爽(杜牧)、通俗易懂(柳永)乐观放旷(苏轼)、缠绵悱恻 (李清照)、慷慨激昂(辛弃疾)、深沉悲凉(陆游)等. . 【答案示例】 雨过山村 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你认为这首诗的“诗眼”是哪一个词?试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诗眼是“闲”.全诗描绘了山村静幽而又繁忙的农家景象.即令在雨天,妇姑也相约“浴蚕”,可以推想丁壮更是早到田间去劳作了.此时唯有“中庭栀子花”悠闲地开着.这种“闲”正反衬农家之忙.一个“闲”字.成为表现雨后农家山村忙碌景象最有力的一个词. 三、诗歌表达技巧鉴赏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查方式主要有两种.一为修辞手法,一为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有几个相同或相近的概念:艺术手法、艺术技巧、表达方式、表达技巧、艺术特色等.这些概念往往是从整首诗的角度考虑提出鉴赏要求的.【典范答案】 1.两首诗都运用了对比手法.第一首诗宫内宫外(或空间)对比:宫外飞雪阴云,分外寒冷;宫内绿树掩映,温暖如春.第二首诗今昔(或时间)对比:昔日霓裳羽衣,歌舞升平;今朝杂树丛生,宫殿荒凉.(湖北卷) 两首诗指吴融《华清宫》和李约《过华清宫》.题目要求指出两首诗“主要运用了哪种相同的表现手法,并作简要说明”.答案辨析两诗表现方法的相同处在运用对比,并分析这种手法在诗歌中的具体应用(此题需要分析横、纵两种对比方式),描述运用这种方法表现的不同情境. 2.主要运用衬托的手法.借用壁立的寒山,空旷的大地,澄碧的秋空等场景来衬托鹰的形象.(安徽卷) “这首词的上片主要是用什么表现手法来写鹰的?请作简要分析.”这首词指陈维崧《醉落魄·咏鹰》.答案的核心词是“衬托”,然后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规范格式】 ①运用了……手法,②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③表达了……情感,④产生了……效果,⑤其他. 回答这一类试题,首先要明确用一个术语来说明是何种表现手法,然后要结合诗句内容对这种表现手法进行具体分析,有时还需要说明这种手法的使用效果,或者说明在表达诗人情感方面的作用,当然也必须针对问点回答.【相关术语】 修辞手法:比喻、夸张、拟人、对偶、对比、设问、借代、用典、通感、叠词等.要注意把握运用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作用.例如,比喻的作用在使事物形象化. 表达技巧:烘托、渲染、铺垫、铺陈、对比、情景交融、借景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相生、动静结合等.要注意把抽象的概念化为具体的分析.例如烘托,要具体回答以何物衬托何物.【答案示例】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这首诗在表现手法上的显著特点是什么?试作简要分析. 参考答案:《兰溪棹歌》的主要特点是动静交错.凉月、柳湾、山色、溪水,构成一幅富有生趣的静态画.末句“半夜鲤鱼来上滩”与前三句渲染的静态相映照.前三句写静景,末句写动景,一个“上”字,静中见动,愈见兰溪之静. 四、诗歌观点评价类试题 这类试题的考察方式主要有两种.分析诗歌表达的思想情感,列举诗歌作者的观点并作出评价.【典范答案】 1.“男儿身手和谁赌?老来猛气还轩举”,表达了猛气犹存、老当益壮的情怀.“人间多少闲狐兔.月黑沙黄,此际偏思汝.”表达了期待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志向.(安徽卷) 试题要求结合陈维崧《醉落魄·咏鹰》下片的句子,“分析词人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用“猛气犹存”“老当益壮”“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等词语,结合诗句作了准确回答. 2.这两首诗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相同的思想感情.高蟾诗通过晚望金陵,从“落日”“秋声”等意象中,生出一片伤心之情.诗人认为这种深重的伤心,世上的画家是画不出来的.韦庄诗则通过观看金陵图,认为画家用“老木”“寒云”等意象.足以表现出对国事衰败的伤痛之情,所以说,伤心是画得成的.(江西卷) 高蟾《金陵晚望》:“一片伤心画不成”.韦庄《金陵图》:“谁谓伤心画不成”.试题要求“结合诗歌对此作简要分析”.答案具体分析诗人在诗歌文本中阐明的观点,依据诗歌意象说明两种观点形成的缘由,说明观点表面上的不一致和实后上的一致.【规范格式】 ①说明情感或观点的总体特征,②具体分析这种情感或观点在诗歌中的体现,③其他.【相关术语】 思想情感:建功立业、息影林泉、壮志难酬、志得意满、悲苦孤寂、旷达洒脱、羁旅之愁、思乡之苦、爱国之思、亡国之悲等 【答案示例】洗儿苏轼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反东坡洗儿诗 钱谦益坡公养子怕聪明,我为痴呆误一生. 还愿生儿狷且巧,钻天蓦地到公卿. 阅读北宋苏轼《洗儿》和清初钱谦益《反东坡洗儿诗》,试析二诗观点有何不同. 参考答案:两诗立意不同:苏轼《洗儿》侧面表现自己遭遇的政治上的多灾多难.钱氏翻案之作旨在揭露明末官场阿谀奉承曲线求官的风习.两诗皆用调侃幽默之语,使读者在审美中获得新奇的心理满足. 赏析诗歌,一般从意象入手,深入意境,再由意境感悟诗情,这是一个合理的流程.从2007年高考诗歌鉴赏试题看,鉴赏“表现手法”和“思想情感”是命题的两个基本点,扣住这两点答题也就成为成功抢分的关键.组织诗歌答案,应当记住四句话:扣住一个点,抓住两个字,记住三句话,坚持四步走.一个“点”指“问点”,弄清题目的要求是什么;“两个字”指“情、景”,情景关系是诗歌创作的主要因素;“三句话”指“写了什么,如何写的,有何作用”;“四步走”指默读全诗感受形象,理解意境感悟诗情,针对问点组织语言,揣摩文字誊清答案.在文字表述方面,一般按照由总到分的形式来组织文字.那种不作深思随手答题的行为是不可取的.

古诗的鉴赏的论文

一、读懂诗句,感知美

语言是古诗中表现美的载体,学生要想领略古诗中的美,首先要读懂诗句。在诗歌学习中,读出问题是诗歌鉴赏中最基本的能力。如果一眼就能看懂诗歌,没有任何发现,没有任何问题,鉴赏就没有意义。心中有了问题,学生就会主动去思考,有了思考才会有所收获。在诗歌学习过程中学生要善于发现疑难之处,而且要多疑多思,能在无疑处见疑,于似知似解处见疑。疑的范围可以是诗词中的一字一词,也可以针对诗歌感情、诗歌的写作技巧等。这样,学生就能从整体上初步了解诗歌的意境,初步感受诗句所表现的美,为进一步鉴赏奠定基础。

二、进入意境,领悟美

对于古诗教学来说,只有进入诗的意境,才能把握诗中美的实质,进行美的鉴赏。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必要的引导,诱发学生审美的动因,使审美教育达到理想的效果。

1.赏析语言,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古诗中往往有一些感情色彩浓、形象鲜明、有深刻意义的词语,要抓住这些被称为“诗眼”的词语,反复推敲,引导学生进入诗的意境。如在教学《泊船瓜洲》时,抓住一个“绿”字,引导学生换词对比,就能从一个侧面感受到这首诗的意境。

2.以图配诗,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以图配诗,可以为学生的想象活动提供丰富、鲜明的表象,这对帮助学生把美的感受上升为美的认识有很大作用,也可以促使学生想象作者产生某种思想感情的原因,与作者产生共鸣。例如,当我们把一幅生机勃勃、一片新绿的江南春色图展现在学生面前,再去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学生一定能很快体会到作者对景物的欣赏之情,更能领悟“绿”字的神韵。故事教学中,我常常先启发学生说一说诗中描绘的画面,然后在口述和深入理解诗文的基础上,把诗文的内容通过绘画表现出来。例如,白居易的《暮江吟》中描写了红日西沉到新月东升这一时间段里的两幅优美的画面。一幅是夕阳西下、晚霞映江的暮景,一幅是弯月初升、露珠晶莹的夜色。第一句“一道残阳铺水中”,夕阳照射在江面上,为什么不说“照”而说“铺”呢?这是因为夕阳西下,几乎是贴着地平线照射过来,斜射在水面上,确像“铺”在江面上一般。学生明白后,可让其画出夕阳下江面的美景。第二句“半江瑟瑟半江红”,夕阳下江水缓缓流动,受光照多的地方,由于光反射呈现出一片红色,受光照少的地方则呈现江水本身的深碧色。这时可以让学生通过画笔表现出残阳照射下江面微波粼粼、光色瞬息变化的景象。第四句“露似真珠月似弓”,用“真珠”作比喻,不仅写出了露珠的圆润,而且写出了在新月的清辉下,露珠闪烁着光泽。一弯新月初升,如同在碧蓝的天幕上,悬挂了一张精巧的弓。学生的画作未必精美,但在绘画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深深体会到诗人写景奇丽的特点以及作者赞颂祖国山河壮丽的情感。通过绘画,学生既理解了诗意,又受到“诗中有画”的.语言美的熏陶。

3.反复吟诵,引导学生进入意境

情感体验的基础是朗读。学生通过朗读,可以展开联想和想象,揣摩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从而了解诗文的意境。古诗语言高度精练,讲究琅琅上口、声韵和谐,只有反复朗读、吟诵,才能把文字转化成鲜活生动的画面。不仅要多读古诗,还要不断创新,用翻译解说内容,用描述再现意境,用吟诵沟通情感,用抒情表达感受。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朗读形式要不拘一格,通过范读、跟读、小声读、大声读、自由读、听同学读、分组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读出韵味、读出兴趣、读出感情、读出新奇。朗读时可以口中念念有词,轻声自读,边读边想;也可以大声诵读,慷慨激昂,读出气势、读出自信、读出激情。但是,不管以哪种形式读,都要力求读准字音,读得流利,注意轻重音、停顿、语调、语速的变化,读出节奏感。古诗平仄错落,朗朗上口,要读得抑扬顿挫,读出韵律美。还可以根据小学生表现欲强的特点,引导他们按照自己的理解与想象,边读边辅以动作、手势、表情等肢体语言,增强表现力,使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情境中,感同身受,遐想翩翩,其乐融融。

三、说写训练,表达美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表达对美的感受。古诗特有的语言形式,有利于学生创造性地表达自己对于美的感受。只要教师充分调动学生表达美的主观愿望,并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学生就能在表达美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例如,教学中曾让学生用优美的语言表达“明月何时照我还”一句的诗意,学生有的运用了感叹句:“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家乡?”有的加入了修饰语:“皎洁的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我日夜思念的故乡?”还有的运用了拟人的手法“:明月啊,我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回到我的家乡?”句子一个比一个美,可见,学生已经进入了诗的意境,能用美的语言表达自己对美的感受。总之,我们要通过古诗教学活动,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审美体验,受到美的感化和陶冶,并把这种美的意识转化为美的行为,无论在何进何地,都要做心灵美的人,做行为美的事,在生活中以实际行动弘扬美的风尚,谱写美的篇章。

上一篇:一般读书论文题目

下一篇:出彩毕业论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