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习语毕业论文
英汉习语毕业论文
谈英语习语的翻译
[摘 要] 习语是民族语言文化的结晶,在英语语言中占重要地位。习语的翻译是英语翻译的一个重点。本文在
分析英语习语特性的基础上,总结归纳了英语习语翻译的方法。
[关键词] 英语习语;文化差异;翻译方法
习语结构稳定、言简意赅、生动形象,是人们在劳动
和认识世界的过程中的思想结晶,它们主要来源于生活。
另外,它还来源于神话故事和历史典故。它们同文学作品、
诗歌一样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文
化信息,与文化、传统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翻译作为语
际交流的手段,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过程,而且也是
一种文化移植的过程,因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
言赖以生存的土壤,二者密不可分。本文现从文化信息传
递的角度,就英语习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一、英语习语的特性
李福宁说:“一个英语习语是一种语言的一个要素,
这种语言在其时代的基础上拥有一种独一无二的表达方
式。”所有历史悠久的语言都包含着许多丰富的习语。一
方面,英语习语是一种艺术,它主要反映英语国家的文化
特征,所以思想和内容必须是可译性习语的先决条件;另
一方面,在语法上习语的结构是固定的,且作为一种规则,
任何一种习惯用法中的任何元素都是不能改变的。例如:
在句子“A stitch in time saves nine”中,“A”不能被“one”
所代替。“To be at liberty”不能改变成“To be at freedom”。
随着中西方交流的日益频繁,中西方文化背景间的差异大
量减少,这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机遇。
二、英语习语的翻译方法
(一)直译法
所谓直译法是指在不违背译文的语言规范和不引起错
误的联想的条件下,在译文中保留英语习语的比喻、形象
和民族、地方特色的方法。随着国际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一些具有民族特色的东西越来越多地被其他民族所理解和
接受,英汉语的文化差异正在缩小,民族特色正在逐步融
合,这使得习语的直译成为可能。用这种方法翻译习语把
西方习语移植到汉语中来,可以很容易地翻译原文。
例1: Hewentwith the stream, forhe lacked confidence in
making his own decisions·
(A·他随波逐流,因为他对自己做的决定缺乏信心。
B·他跟着别人做,因为他对自己做出的决定缺乏信心。)
显然, A比B更忠实原句,因为英语习语“gowith the
stream”,翻译成汉语“学别人的样做事”意思一样。如果
我们选择B,“学别人的样做事”无法准确表达原来意思。
相反B会使中国读者产生歧义。
例2: She refused several offers ofmarriage, and then, at
the age of forty, found herself left on the self·
(她拒绝了多次求婚,到了40岁,发现自己被“束之
高阁”。)
这里“on the self”被翻译成“束之高阁”。这种译法
不仅忠实表达原句的意思,而且还展现出说话人有点自卑
的心理。
例3: He who follows two hares is sure to catch nei-
ther———Benjamin Franklin·
(追逐两只兔,两头都落空。)
这种译法成功再现了原始谚语的形式和所描绘的情景,
同时还给读者一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如果翻译成“同时干
两事,全都干不好”,虽然通顺,但由于失去话语原来的特
征而显得不够忠实原文,不够生动。
(二)意译法
语言毕竟是交流的工具,因此译者的首要任务是让读
者理解原文隐含的意义。在翻译时如果不可能或没有必要
保留英语习语的表达形式,且汉语中也找不到合适的同义
习语来套用,就得使用意译法结合上下文把习语的含义表
达出来,也就是在翻译时使用另外一个中国读者能接受的
类似的习语来翻译。意译法的特点是简洁易懂,不足之处
是失去了原文的风格特色,也可以说意译法是一种不得已
而采取的方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别很大,在实际翻译
中此方法使用得很广泛,尤其是翻译民族色彩浓厚的习语
时。
例4: She can tdo itwell because she is a green hand·
(A·她做不好这件事,因为她是新手。B·她做不好这
件事,因为她是绿色的手。)
这里A显然更加合适。在这个英语习语中“green
hand”代表“无经验的人”,所以这个习语应该被翻译成
“新手、生手”。许多读者第一眼看这译文的时候会觉得很
茫然,可仔细想想就会觉得这样翻译很有道理。译文B看
起来翻译比较呆板,虽然做到了忠实原文,但事实上它不
仅没有把这个习语的灵魂翻译出来,而且产生了不切实际
的汉语表达方式,让读者觉得乏味。(下接60页)
(上接158页)
(三)直译意译兼用法
直译法有时候会减少译文的可读性,同时也会导致阅
读的厌倦和文化传递的失效。意译法经常会改变英语习语
的原汁原味。为了使习语的翻译通俗易懂却又不失其原有
风格,在翻译过程中可以采取直译意译二者兼用的方法。
例5: Make hay while the sun shines·(趁着晴天晒干
草,莫失良机。)
“趁着晴天晒干草”,属于直译法,它在成功地表达出
内容的同时,也保持了谚语原来的风格。然而读者可能无
法理解其含义,因而“莫失良机”这种意译法被附加上。
这两种译法的联合增加了可读性也保留了谚语的原始韵味。
例6: Every family is said to have at least one skeleton in
the cupboard·
(俗话说:衣柜里藏骷髅,家丑家家有。)
To lifta rock only to have his own toes squashed·(搬起石
头砸自己的脚。)
(四)借用法
英汉两种语言有一部分同义习语不但有相同的意义或
隐义,且有相同的或极相似的形象或比喻。遇到这种情形
时不妨直截了当地借用英汉语中的同义习语。例如: Milk
the Bull (缘木求鱼); Birds of a feather flock together (物以
类聚,人以群分)。
(五)直译加注译法
严格来说,加注不是翻译法,在写作、翻译中加注是
最后的选择。因为有些习语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民族色
彩,或具有典故性,为便于读者充分领会和完全吸收其特
殊的文化意蕴,翻译时以直译加注为宜,即直接翻译出来,
然后加注,予以解释。例如:“To carry coals to Newcas-
tle.”,译成“运煤到纽卡索,多此一举。”还是不能让读
者了解为什么运煤到纽卡索是多此一举,必须采用加注法
说明纽卡索是英国的一个产煤中心,运煤到纽卡索是多余
的。
参考文献:
[1] 骆世平·英语习语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5·
[2] 蔡福华·英语习语的翻译[J].雁北师范学院学报, 2004(1)·
[3] 刘湘屏·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翻译[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
学报, 2004(1)·
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毕业论文提纲
语言与文化密不可分。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可以容纳文化的各个方面,也可以反映文化的任何内容,同时它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正如J uri Lotman 所说:“没有一种语言不是根植于具体的文化之中的;也没有一种文化不是以某种自然语言的结构为中心的。”习语是语言的精髓,它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包含着大量的文化特征和文化背景,具有鲜明的形象和比喻,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如习语“有眼不识泰山”,大家知道泰山位于我国山东省,我国古人以泰山为高山的代表,用来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且有价值的事物。汉语习语中用了这一特定地域的事物,来比喻重要的人物。英谚也是如此,如:All roads lead to Rome。因此要翻译好习语,就必须了解这些习语中用作比喻的内涵。
风俗习惯也同样影响习语,如“情人眼里出西施”。一般西方人不太可能知道西施是中国历史上的美人,因此不可能理解这句习语中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喻义。在翻译中译为“情人眼里出美人”为宜。又如英语习语中的“Do as the Romans do. ”只有译为“入乡随俗”才能被译语读者所理解和接受。
英汉文化同样也受到明显的宗教影响,因为宗教信仰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汉语文化中人们受佛教影响较深,许多习语中都含有佛教中特有的事物,如“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英语文化受天主教、基督教影响较深,有关的习语有:as poor as the church mouse. (像教堂里的老鼠一样穷) 。
由此可见,翻译好英汉习语,不但要求译者有扎实的语言功底,而且,还要熟悉和了解两种语言的文化背景、异域的风俗习惯、民族色彩以及宗教信仰。
二、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英语和汉语是不同语系的两种语言,而习语来自不同著作、不同作者、不同国家、不同民族,这样一来,习语翻译就有一定困难。王佐良先生说到:“翻译里最大困难是什么呢? 就是两种文化的不同。在一种文化里有一些不言而喻的东西,在另外一种文化里却要花很大力气加以解释。”翻译涉及两种不同语言之间的转换,只要研究了习语各方面的特点,准确理解原作的思想,就能大致掌握习语互译的规律。下面介绍几种英汉习语翻译方法。
11 直译法。指在符合译文语言规范化的基础上,在不引起错误的联想或误解的前提下,保留习语的比喻、形象以及民族色彩的方法。巴恩斯通认为直译法就是能够极力保持英汉习语之原意、形象和语法结构,基本上
兼顾“形式相当”和“功能对等”。形相似、功能对等的习语很多,翻译时使用直译法能保持原文风格。如:
1) 如今听见周瑞家的捆了他亲家,越发火上浇油。(《红楼梦》)
The news now that Chou J ui’s wife had had a relative of hers tied up added fuel to the fire of her indignation.
2)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3) to strike while the iron is hot . 趁热打铁。
21 套译法。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和不同的民族文化背景,无法保留原语中的比喻形象,而需要转换为译语读者所熟悉的形象进行翻译,尽管套译中形象各异,但喻义相似或对应,也能保持习语固有的那种鲜明性、主动性,达到语义对等的效果。如:
4) Fools rush in where angels fear to tread. 初生牛犊不怕虎。
5) Every potter praises his own pot .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6) 姨奶奶犯不着来骂我,我又不是姨奶奶家买了。“梅香拜把子———都是奴才”罢咧! 这是何苦来呢!
(《红楼梦》)
You’ve no call to swear to me , madam. You didn’t buy me. We’ve all birds of a feather ———all slaves here.
Why go for me ?
这些习语在内容上和形式上都相符合,即对某一具体问题的思维方式和结果以及具体的表达形式有不谋而合的情况,两者不但有相同的隐义,而且还有大体相同的形象和比喻。
31 意译法。
有不少习语带有浓厚的民族文化色彩,在比喻部分包含有人名、地名、典故,有的源于本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或宗教等,如直译出来,译文繁冗拖沓,对于不了解文化背景的译语读者很难理解,因此舍弃形象对喻义进行意译,译文反而显得言简意赅、简洁明了。如:
7) “你真是不到黄河心不死”,她低声说,无可奈何地摇摇头。(《寒夜》)
“You really do refuse to give until all hope is gone. ”She murmured , shaking her head helplessly.
这句话带有明显中国地域色彩,如果直译“不到黄河”,译语读者会因不了解其背景而难以理解,用意译法就能确切地表达原意。
8) When Greek meets Greek , then comes the tug of war. 两雄相争,其斗必烈。
若直译为“希腊人遇上希腊人,定有一场好斗。”外国读者会误认为希腊人非常好斗。一般来说,不宜用含有中国地名或人名的汉语习语去套译英语习语,同样也应尽量避免让西方的地名或人名出现在汉语习语中,而
应对习语中的专有名词作相应的变通,以利于译语读者对习语的理解和接受。
41 直译兼意译。有些习语是人们日常交际中广泛流传的语言形式,在语体上非常接近日常口语。在翻译时采用直译方法,往往表达不出其含义,若采用直译法之后,再意译出其含义,会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如:
9) Every bird likes its own nest . 鸟爱自己的巢,人爱自己的家。
10) A little pot is soon hot . 壶小易热,量小易怒。
51 增补译法。由于英汉民族文化背景不同,一些母语读者容易理解的习语对译语读者来说很难理解。使用增补译法,即对习语先直译后再加注的方法,可以保持译文与原文“意”相似,有“貌合神离”之感。例如:
11) They have , by this very act , opened a Pandora’s box.
正是他们的这种做法,打开了希腊神话中潘朵拉的盒子,造成了混乱和不幸。
Pandora 原是希腊神话传说中从天宫下凡的人类第一个女性,Pandora’s box 之意表面上看来是贵重之物,而骨子里却是祸害,其含义为“万恶之源”, “造成极大混乱”,若直译Pandora’s box ,而不增补,会造成一些译语读者难以理解其真正喻义。
总说起来,习语是民族语言的精华,是语言中最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部分,翻译时既涉及两种不同的文化背景,又涉及两种语言的表达习惯,准确理解习语在特定语境中的语用含义,把握好正确的翻译方法,这是译好习语的关键。
英语专业毕业论文
1、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英汉习语的翻译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2、 (英语系毕业论文)英语习语非稳定性结构特征研究
3、 (英语系毕业论文)习语及习语的汉英翻译
4、 (英语系毕业论文)从功能对等的角度论英语习语翻译
上一篇:一带一路研究论文
下一篇:写论文出名的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