邻里协调论文题目
邻里协调论文题目
邻居不是陌生人———社会学家谈新型邻里关系
2005年3月28日7:32 [来源:洛阳晚报]
谁都有家,有家就有邻居。然而现在的邻里关系与以前相比已经是大相径庭。
过去一个单位的人们住在一幢楼或一个院里,家长之间是同事,孩子们是同学、是伙伴,彼此见面打招呼,平时有空常串门,逢年过节礼尚往来。可现如今随着一幢幢商品房的崛起,在独门独户的居民楼里,邻里之间更多的是陌生、是漠然、是戒备,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有人甚至称中国城市陌生居住时代已经到来。对此,有社会学家指出——邻居不是陌生人,城市社区和每一位居民都要通过社交功能的完善以及健康心理的培育,共同创建和谐的新型邻里关系。
有些人或许还会怀念这样的“幸福时光”:以前因为住房紧张,住在一个楼层,一个院里的几家人共用一个厨房、共用一个卫生间,就像“一家人”一样,你尝尝我家亲戚带来的特产,我帮你照看照看放学的孩子,关系十分融洽。而现在,似乎真的是经济发展了生活提高了,可邻里关系倒退了。
长期从事家庭社会学研究的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王震宇说,这不能简单看作是社会道德的滑坡。她指出,疏离化和都市化是现在社会的特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过去单位的统一分房集中居住没有了,天南地北素不相识的人由于商品房的购买成了邻居。从陌生到熟悉必然会有一个过程,可工作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志趣的不同,邻里关系彼此疏离是不可避免的。
王震宇表示,以前由于居住条件所限,邻里之间产生了许多“张家长、李家短”的纠纷。现在居住条件改善了,房间的居住功能也相对完备,在个人需求得到极大满足的同时也保持了相对的独立空间,邻里之间的纠纷明显少了。加之一些给陌生人开门引起的治安案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使城市居住者的警惕和防范心理增强,这也从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现在邻里关系今不如昔,这是社会发展和进步当中出现的新的情况和问题,要客观认识。
王震宇指出,创建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区和每一个居住者都应该为此而努力。因而她建议,作为社区要完善自身功能,多为社区居民提供沟通交流的场所和形式,通过适当的健身和文娱活动鼓励和吸引社区居民广泛参与,消除邻里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的距离。而每一个城市居民更是要培养健康的社交心理,树立邻居不是陌生人的观念,既要对危险事物保持防范心理,又不能把自己孤立起来,在可能的情况下,邻里之间要相互尊重、相互帮助,增加彼此的联系和交流,从而逐步形成文明、融洽的新型邻里关系。
邻里关系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
提供者: 吕淮波 发表时间:2005-6-8 21:05:24
来源于:五楼安徽众城高昕律师事务所 作者:吕淮波 律师
浏览次数:223
--------------------------------------------------------------------------------
——邻里关系两人谈
主持人:社会提倡的良好的邻里关系是什么?
笔者:邻里关系说到底是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形形色色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邻里作为一个客观存在,他们之间如何相处,能够建立一种什么样的邻里关系,除受到社会经济、文化、自然环境等客观因素影响外,最主要的取决于邻里之间对建立他们之间的关系持什么样的态度,遵循什么样的行为准则。
我们社会倡导的邻里关系是那种遵守法律规范、符合社会公德,邻里之间有一定的思想感情交流,能够友好往来、互谅互让、守望相助的关系。
主持人:请你从工作、生活的角度谈谈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的意义。
笔者: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具有的意义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比如从生产互助的角度看,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产、经营活动中互通有无、相互支援、共同发展生产、共同走上致富道路。这一点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或者经营单位,各个家庭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对有限的农村邻里间表现的尤为明显。就目前的城市现状而言,由于许多家庭中的成员面临着下岗再就业的问题,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也有利于他们相互鼓励、相互支持共同走上再就业之路。许多家庭事实上在这方面已尝到了甜头。
再比如,从生活互助的角度看,一个家庭在生活上总会遇到这样或者那样的困难,甚至是不幸,需要别人的帮助。如果其处在邻里关系较好的环境里,这个家庭往往能及时得到邻里们的安慰和同情,照顾和救济,由此能及时地克服困难,摆脱不幸。这些得到过邻里帮助的家庭,当他的邻居发生困难时,相信他们也会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因此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邻里之间在生活上相互扶助。我们中华民族自古就有许多传统的美德,所谓“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远亲不如近邻”、“你敬我一尺,我还你一丈”、“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等等,就是这种传统美德在邻里关系中的写照。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我们应该大大地倡导、发扬这些传统的美德。
另外,从社会控制的角度分析,良好的邻里关系还有利于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这也正是今天我们为何要选择“邻里之间”这一话题进行交流的主要原因。
主持:良好的邻里关系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有何意义?
笔者:对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是解决我国治安问题,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现象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邻里关系对促进社会治安的综合治理具有的意义,至少表现在如下三个方面:
首先,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邻里之间矛盾的化解,能够直接避免或者减少邻里间因矛盾激化而引发的治安和刑事案件。在一个邻里关系良好的环境里,邻里之间往往能够自觉地采取互谅互让的方法,求得他们之间矛盾的化解,和和气气地解决好他们之间形成的纠纷。相反在一个邻里关系不良的环境里,邻里之间常会为一些丁点小事一触即发产生矛盾,轻者唇枪舌剑互不相让,重者大打出手,酿成流血事件,进而引发治安甚至是刑事案件。在社会发生的治安和刑事案件中,因不良的邻里关系酿成的占有相当的比例。
主持:良好的邻里关系还能够为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提供一个安全、和谐的社区环境。
笔者:是这样的。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净化一个社区的社会风气,能够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
青少年违法犯罪率持高不下,已成为社会治安的大问题。因此,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减少青少年的违法犯罪现象。青少年身心所具有的特征,决定了他们自控能力弱,可塑性强,其在成长的过程中易受到客观环境和风气的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就表达了这种影响的作用。在一个长辈们讲法律、守公德,能够友好往来,能以互帮互助、互谅互让的态度处理邻里关系的环境里,青少年从小耳濡目染更多地受到正面地教化,他们就不易实施违法犯罪行为。反之生活在一个经常打打闹闹,邻里不安环境下的青少年,他们潜移默化更多地受到负面的影响,就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当前青少年违法犯罪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主持人:现在基层单位正在开展创建安全文明小区的活动,请你从这一方面谈谈邻里关系对这一活动的影响。
笔者: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助于对违法犯罪现象的群防群治。邻里关系处得好,邻里之间必然会相互关心,当发现可能诱发违法犯罪的不安隐患时,往往能够互相提醒,共同设防,从而能够较大程度地防止或者减少违法犯罪的发生。当发现违法犯罪行为时,又往往能够见义勇为、挺身而出,众人一心地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从而能够有效地制止犯罪、打击犯罪。反之邻里关系处得不好,邻里之间漠不关心,各人自扫门前雪,不问他家瓦上霜,就难以在预防、打击违法犯罪中形成合力,就极易为违法犯罪分子提供可乘之机,从而导致这一社区违法犯罪发案率的上升。
从以上谈的三点中不难看出,建立良好的邻里关系是实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重要一环,我们不可忽视这一重要的工作。
主持人:最后请你对这一话题作一总结。
笔者:邻里之间不同的人、不同的家庭能共居一地,左右为邻实在是一种缘份,我们应当十分地珍惜;善待他人,善待邻里,实际上正是善待自己;良好的邻里关系有利于他人,更有利于自己。社会治
安的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与共居一地的人建立起良好的邻里关系,为创设安宁、和谐、文明的生存环境而共同努力。
农村邻里是农村居民在地缘关系的基础上,经久相处、友好往来,自然形成的共同生活的社会群体。它与其它农村社会群体相比,具有四个比较明显的特点:一是地域性,也就是它是一种地缘群体。二是情感性。也就是说,它是以情感为基础结合起来的群体。三是选择性。也就是人们加入哪个邻里群体,具有一定的选择余地。四是非正式性。也就是说,邻里是一个非正式群体。
农村邻里的结构是指农村邻里的单位构成及其相互关系。从结构上看,农村邻里包括同质邻里和异质邻里两大类。前者是由同一血缘同一文化层次、同一职业、同一社会地位的家庭所构成的邻里。后者是由不同血缘、不同文化层次,不同职业和不同社会地位的家庭所构成的邻里。
农村邻里的社会功能是多方面的。第一,它具有生产上互助的功能。第二,它具有生活上互助的功能。第三,它具有社会治安的功能。第四,它具有社会化的功能。第五,它具有感情交流和思想交换的功能。第六,它具有调解纠纷和协调关系的功能。因此,我们要通过引导农民建立合理的邻里结构,加强邻里的精神文明建设等途径来建立和完善适应农村现代化要求的邻里关系。
新邻里关系
邻居对于我们,是家庭生活与社会生活之间的重要纽带。“远亲不如近邻”这句古话足以说明邻里关系的重要性。邻里关系是社会中的重要公共关系,如果运转良好,将对人群素质、道德水平产生深远影响。
随着住房条件的日益改善,我们也许不再为争过道而面红耳赤了,不必担心隔墙有耳了,可我们又都被水泥壁垒裹住了。与此同时,邻里关系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
你当然有权利说邻居对我来说无所谓。然而,当一个社会正在感慨邻里关系的缺失、人际关系的恶化的时候,新邻里关系的萌动,也许就意味着某种变化和希望——平等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为一个社会的灵魂,被我们淡忘的邻里关系正是这其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据调查,现在邻里之间打招呼的比例比十年前下降了25.18%,但互助互惠的比例却上升了65.61%。新邻里关系极大地体现了“人性化”——人们多了双向选择的空间。
现在的邻里关系已经由从前的感性阶段上升到理性阶段,也就是说,表面上的寒暄也许少了,但遇到问题的解决方式却科学有效起来。新邻里关系注重的是大家和睦相处但绝不干涉“内政”,强调的是一种距离感——众所周知,距离常常产生美。很多高尚社区都设有“住户服务中心”和“业主委员会”,邻居们有什么事情不再相互麻烦,而是直接到住户服务中心,这已经成为一种模式化运作。
人们总是怀念从前的大院生活,说那充分体现了“远亲不如近邻”。但这种密切和热闹是建立在住房窘困逼窄的基础上。说到底,是一种无奈——七十二家房客的拥挤造就了亲密,空间窄小,人的气魄也小了。相互之间了解得太多,彼此都熟悉彼此的性格和脾气,任何事都可以不胫而走,根本谈不上隐私权。
社会科学家认为,十多年前的邻里纠纷80%是与住房相关。随着住宅质量的改善,公共、私人领域划分得十分明确,从前因公私领域混淆而引起的纷争也就自然消失了。
新邻里关系实际上是居住条件改变下的一种新的人际关系,条件改变了,人的思维随之而改变,一味强调某种氛围显然有点不合实际。人与人的关系是一种很深奥的社会哲学。
新邻里关系关键词:楼距, 会所 ,业主委员会, 社区建筑风格 ,私人领域 。
房子之间的距离合理,就会有好邻居。好邻居,是离我们不远不近的那个人。
上世纪70年代,邻里之间最常见的问题是谁占了谁家的走廊,谁家的煤池过了界,寸土寸金,战事纷扰。今天的房子,公用面积和私人领域已区分得相当清楚,新出现的问题是,我们的家离别人的家多远才是最合适的,多远才会让我们感觉到社区给我们的归属感,才会让我们感觉到隐蔽的生活乐趣不会被侵犯。
好的房子,应该看得到好的风景,同时应该是邻居眼中的风景,篱笆围成的花墙,让界线变得友好,即使是玫瑰上的刺,防备的也不是摘花的手。好房子和好房子之间的距离,仿佛心和心之间的距离,应该不远也不近。
随着社会流动和职业流动愈加激烈,人们对非利益性、非工作性的人际交往产生了一种需求。当同事、事业伙伴与竞争对手都在不断变化,我们更期待一种在家庭之外的稳定但与经济利益无关的关系。所以,好房子属于好的社区,好的社区应该有一个让我们感觉公共关系流畅的会所,在那里,邻居与邻居之间可以有良好的合作,能够找到想找的人。会所使我们有强烈的地域归属感,丰富了家的内涵。会所是这样一个地方——在我们的家庭生活和职业生涯之外,它帮助我们认识一群和我们有一样生活习惯的邻居。
好的邻居之间应该有一种互助关系。比如,一起打球,一起修花墙,一起为孩子钉秋千架。除了现实中的合作,网络世界中的合作也让邻里关系变得进退自如。邻里之间的合作关系是一种有乐趣的奉献,体现自己事业之外的价值。合作与互助,让邻里关系成为最有趣的社会关系和最轻松的社会关系。担任业主委员会的一份工作,有时候就是自己作为社会成员的一种乐趣。
好房子和好房子之间、好房子和社区之间、好房子和自然之间、好房子的主人之间应该有默契。有默契才协调,协调才完美。
默契就是你的房子很豪华但并不会显得突兀,不会盛气凌人,不会铺张。
默契就是别人家门口是竹篱笆,你的门口就不会是罗马柱。
默契就是你的邻居不会让孩子摘你种的花,不会半夜把收音机开得声很大。因为默契,你的房子才更有价值,你的生活才更有乐趣。
好房子不但应该有一个大的私人空间,更应该有一个尊重私人空间的社区环境,最应该有一个与你互相尊重私人空间的邻居——没人半夜敲你的门,没人拿走你信箱中掉出来的报纸,没人问你房子是不是一次性付款。周末,你们都打开门互致问候。你的南瓜成熟了,你摆一个在邻居家的门口。
尊重,就是你和你的邻居们都遵守生活中的潜在规则。
那种建立在狭小空间里的热闹和亲密,永远地一去不返了。
正如瑞纳花园住户服务中心主任于永启所说的,为业主服好务是物业管理的生命线,业主满意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物业管理公司的生死存亡——所以,业户有事找物业已经蔚然成风,谁还会开口麻烦邻居呢?何况,事无巨细,住户服务中心都会倾力解决,小到水管漏水、钥匙遗失,大到负责房屋租赁、转让等等,一派全面包揽的势头。
优秀的物业公司已经进入创建品牌阶段,随时随地与业主保持思想与情感的交流是他们的必修课。物业公司通过各种沟通方式让广大业主知情、认可、支持,也要把近期内广大业主的要求和呼声通过各种渠道加以收集汇总,作为改进工作方法的重要依据。“住户服务中心”与“维修中心”24小时全天候,随时接受咨询和投诉,物业公司监控中心有网络电话直通每家每户,并在每个楼幢的入口处设有“友情提示板”。就这样,过去那种建立在狭小空间里的热闹和亲密一去不返了,邻居们通过“住户服务中心”的调控,之间的距离一天比一天适中,渐渐散发出亲切的美感。
邻里关系,是一个社会中重要的公共关系,是否运转良好,往往对这个社会中的人群素质、道德水平起到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住在豪华的房子中,但邻里关系缺失,亲人朋友关系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城市扩大带来的空间距离拉大而日渐疏远,如果生活中只剩下同事、客户等外围公共关系,生活将变得干涩乏味。
我所经历的邻里关系
怀旧的心态,用心理学分析,就是有过滤作用,把美好的留下了,把不愉快的给过滤掉了。
我住在高高的大楼上面
(鲁鹏,媒体主编)
“我住在高高的大楼上面,回想那过去的好时光……”
这是我自己瞎编的歌词。每当那熟悉的旋律在耳边飘起,我就情不自禁地在心里哼哼,惆怅、忧伤、郁闷,无言的感觉瞬间弥漫了空空荡荡的大小房间。
我在这所谓的高档小区栖身已有几年,居住环境提升了,物质生活提高了,我内心的孤独感却与日俱增。直到最近,我才知道我住的这栋楼里住着12户人家,我与他们很陌生,时间长了,彼此知道是从一个门洞进出的,大家见了面,只是礼节性地点点头,仅此而已。
现代人似乎习惯了做一个冷漠的面具套在脸上,做一个厚厚的茧把心藏起来。几年来,我不记得有邻居来敲过我家的门。我呢,只是在准备装修房子的时候,走进正在装修的邻居家学习过。小区里有业主委员会,都是些什么人,我不清楚。业主委员会能干什么,我也不得而知。我们这个小区的物业感觉还比较正规,经常在楼底下贴个告示,发个通知啥的。小区里还有超市,平常想买点什么,一个电话就会送上门。家里的下水道堵过,门把手坏过,麻烦过朋友,找过物业,物业服务态度是好,但价格很贵。
我搬来时,儿子尚小,顽皮得很,尽管我们整天教育他、训斥他,还用筷子揍过他的屁股,叫他不要在地板上蹦来跳去,否则楼底下叔叔阿姨要有意见,可时不时终也免不了弄出点动静来。楼下,年轻的夫妻没有孩子,男的上来很委婉地提过意见,时间一长,人家也不说了。我们实在是抱歉得很。
有一天,我们家的对讲门铃忽然在半夜响了,里面传出一个男的声音,说是楼上的邻居,忘了带钥匙。第二天,我爱人告诉我此人是个韩国人,我这才对上号。有一个女的和他住在一起,那女的经常在晚上10点左右牵着条小狗出来溜。女的是不是他的妻子,是不是韩国人,我都不清楚。
后来,韩国人走了。又来了一个人,也是韩国人。韩国人不懂中国人的风俗,端午节,我爱人把几棵艾蒿放到他的门前,他觉得莫名其妙。
不管怎样,儿子终于有了一个小伙伴。一楼长期空在那儿的西单元新住户搬进来了。西单元住着一对老夫妻和他们的女儿女婿、小外甥。这一家姓什么,干什么,我一概不知。小外甥不到2岁的样子,叫豆豆。姥爷经常抱着外甥在院子里玩,我们每天从他家门前过,儿子就和豆豆熟了。每次经过,小豆豆隔很远就叫我儿子,“牛牛,牛牛”。
牛牛愿意和羊羊玩,羊羊住在隔壁的楼上,牛牛和羊羊同年同月同日生。他们是今年春节在楼底下放焰火认识的。牛牛去过一次羊羊家,玩到晚上10点多不回来,玩疯了。后来,他妈妈就不让他去人家家里了,可能羊羊的妈妈也是这样想吧。不相干的人在家里一玩就玩到晚上10点多,是够烦人的。
我是个球迷,我知道我的邻居里也有好球的。因为我经常在周末看球看到半夜,中场休息时,到阳台上抽烟,能听到邻居家的电视响。可惜,我们无法沟通。
唉,人是不可能回到过去的。那种住在一个大院子里,满院子飘着饭香、鸡犬相闻的日子不会再有了。社会的确是进步了。有时,我夜里躲在阳台上看远处的大海,就想高高的大楼里面,和我一样困惑的人应该不会是少数吧?说到底,人活着,追求更多的是精神上的愉悦。
我的童年,天下一家
(张先生,私营业主)
弄堂里的邻居给我最快乐的记忆就是童年时的游戏岁月。跟着哥哥灵巧地穿越一条又一条错综复杂的小径,余音不绝的喊叫声就是伙伴们的集合号,不一会儿一群娃娃们便攒在一处空旷地带。所谓的空旷最多只有5平米左右的空间,但那却是我们童年的乐土。香烟牌子,弹子球,四国大战常常出现在那里。有一次,一个朋友还曾从邻家的厨房里偷出了一瓶烧菜用的白酒,我们几个有生第一次尝到了燃烧般的辛辣和刺激。
如今的高楼大厦,虽然没有了婆婆妈妈的闲话,成人的耳根得以清净,但孩子们的心里却是寂寞的。我的孩子才3岁大,但他却只懂得盯着电脑看色彩斑斓的游戏软件。我想,等他长大了,童年的记忆一定比我们舒适,但却不一定比我们快乐。邻居对于他的记忆可能只有那扇装着猫眼,冰冷的铁门。
现在,我住在一梯两户的公寓里,邻居都是相熟的,但关了家门后,却也不多来往。也许有了独立的空间,隐私权保住了,但邻居间心底的照应也被关在了各扇门的后面。每个城市其实都一样的。时代前进了,社会进步了,人文明了,但激情永远消逝了。现代的城市,有的只是温情,淡淡的,让人怅然若失。
回忆筒子楼
(李一曼,媒体编辑)
我过去住的筒子楼是个三层楼房。原来是单位的招待所,后来分给了没有房子的干部们,一家一间,三家共用一间当厨房。一层楼的人家共用一个有两排水龙头的洗漱间和一个有三个蹲位的厕所。
每天一大早,洗漱间两排面对面的水龙头边就挤满了人,好像军营或是大学生宿舍一样,大家互相只是点个头来不及说什么话,只顾低头刷牙洗脸,一片哗哗的流水声。隔壁的厕所更是紧张繁忙,因为不分男女,谁先进去谁就为同性人占领了地盘,所以我们女同胞一般起床后先把脸盆往洗漱间一放,就赶紧钻进厕所,为的是其他姐妹一会儿可以接连不断地进来方便。我通常是一边刷牙洗脸一边竖着耳朵听着厕所的动静,里面的女同胞方便完了就大声喊:“谁来?”我赶紧放下毛巾跑过去,我进去后,里面的人才出来,像交接班似的。这个环节如果交接不好,留下空当,女厕所就会变成男厕所,再要改朝换代可就难了。
夏天冲凉可是个麻烦事,筒子楼年久失修,洗漱间的门早就没有了,有人在门上挂了个布帘子,因为是公共场所,使用频率太高,没几天帘子就或壮烈地躺在地上浸在水里,或凄惨地不翼而飞,时间长了就没人再有耐心去挂新帘子了。走廊上人来人往,所有下班的人做饭的人都在这条走廊上来回穿梭,开着大门冲澡?男人们不管三七二十一,打开水龙头哗哗地就冲起来,我们女同胞就都老老实实地呆在家里不出来。等天黑了,我们才蠢蠢欲动,一个人在外面把守,暂时冻结了走廊的人口流动,里面的人连灯也不敢开,没门帘更不会有窗帘,摸着黑三把两把地赶紧冲完,还得换别人进来。
筒子楼的生活是半集体的,集体洗脸上厕所,集体做饭刷碗筷,时间长了,感觉筒子楼里的人像一家人似的。我那时经常做饭的时候菜放到锅里才发现没盐了,旁边的小金顺手就把她家盐罐递过来,因为如此方便,所以我就更加忘记买盐买酱油,反正也缺不了。
住筒子楼冬天挺难过的。一间不大的房间,没有地方再安煤炉,八十年代已有石英电暖器,各家都用它取暖,一晚上要停电好几次,然后大家都一起出来看怎么回事,通常是保险丝烧断了,有人拿着手电,有人站在凳子上换保险丝,其余的人都围着看,灯亮了,大家松了口气回家,感觉上是大家共同烧断又共同修好了保险丝。我儿子那时还很小,一间房子住不下保姆,只好把他送到奶奶或姥姥家,我家没有孩子就不用烧电暖器了。有一年冬天非常冷,屋里的温度是0℃,我正在复习功课准备夜大的考试,冻得实在坐不住了,我就打开录音机随着音乐跳迪斯科取暖,不一会儿就跳出了汗,也把全楼的孩子都吸引了过来,他们推开我家的门,挤着小脑袋看我跳舞,我一招手孩子们就呼拉拉全进来了,我说跟着我跳,小家伙们就全扭了起来,我家好像开起了迪斯科舞厅,我要继续看书的时候,孩子们都不想走了。
我早就住上了单元套房,暖气煤气一应俱全,也不再停电了。关上门是自己一家人的天地,打开门可再没有筒子楼的热闹了,甚至住了好几年还不知道楼道里的邻居姓什么。而且我现在绝不敢忘了买盐和酱油,即使发生断顿,也不好意思为了一勺盐敲开邻居的防盗门,只好关上煤气,下楼到市场上去买。这时不免就怀念起筒子楼来了。
逃出老房子
(乔天呓,39岁,大学教师)
不瞒你说,我是从老房子里“逃”出来的,而且再也不想回去。房子很旧,里面住了许多户人家,谁家有什么事都瞒不住,甚至连隔壁男主人夜里打不打呼噜都听得到。邻居大妈见天问你吃没吃,从公共走道里走一趟,每一家的情况你不想看也直往你眼睛里钻,每天一到烧饭的时候,一走廊的油烟呛得人睁不开眼,至于夫妻吵架、孩子挨揍更是全院尽知。针对公共空间,每家每户巧取豪夺,由此成为各种战役的导火索。
居委主任管劝架
(王淑香,70岁,前居委会主任)
我当居委主任多年,你说那时邻居关系好是好,但是一个礼拜里面,没有三两桩邻里纠纷不过关。抢公用位置啊,你盘踞一只煤炉,我垒一个煤池,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打得鼻青眼肿。我这个居委主任成了“劝架专家”。
那时候,一家绊嘴,八家来劝。隔壁邻居其实不是隔着墙壁,而是隔着一块三合板。小夫妻间有点小矛盾,非常容易变成邻居吃饭时凑在一起议论的当天新闻。现在想起来了,住在那样的环境里实在是蛮艰难的。
邻里敬如宾
(陈乾,外企部门经理)
今天,邻居之间的交往其实是一种新的社交方式,也体现着都市人的文明与素质。一切美好的交往从微笑开始,微笑点头
以温馨融洽的邻里关系为立意的议论文
听妈妈讲她小时候,以前他们经常能和邻居几家的小孩在一起,大人们下了班也彼此聊天,说说新鲜事。每逢周末,大家都聚在唯一一个有电视的邻居家里电视看。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关心,远亲不如近邻嘛!但如今,家家户户都住进了公寓,人们的文化水平提高了,情商似乎也成反比了。许多人只顾自己的生活,根本没有了“邻里”这一概念,搬进了新家,连对门的邻居都没见过。
几年前我们全家搬进了一座新的住宅区,设施环境相当齐全,我欣喜地住进了新家。但没过多久,我开始觉得有些不舒适,楼上楼下都在装修,吵得我无法静下心来看书学习,四处弥漫着一种紧张的气氛。向窗外望去,除了有一段间隔的过道,又是一幢楼矗立在眼前。由于是新社区,众多人家还没有住进来,每当我走在几乎没有其他过路人的小区里,都会感到格外不自然。
杂乱的装修声停止了,新的住户也搬进来了。但紧随其后的又出现了一个问题。“吱——”电梯门开了,我一看还没有抵达目的地。紧接着又进来了一个人。我和她的目光相会在一起,立刻像触电一般地避开。是我的新邻居啊,但不知怎么的,面对着她,我想不出一句可以说出的话。在电梯间那个狭小的空间里,我双眼直直盯着显示楼层的屏幕,五,四,三,二……时间仿佛是静止了一样,我和我的邻居各自保持距离地站立着,就像两个语言不同的异国人。终于,目的地到了,寂静被打破,我们如释重负,各奔东西。所以每当我乘电梯时,心里都默默祈祷着不要有人再上来,以便不再面对那令人窒息的沉默。难道这就是所谓邻里之间的关系么?就如同陌生人一样的互不相通的关系?其实每个人都不希望是这样的。
偶然有一次,社区里有一个募捐活动。我带着我要捐献钱来到募捐地点,路上碰到一位阿姨,她见到我竟走到我跟前说:“嗬,你也来捐款啊!”我一愣,看着那位陌生却有些面熟的阿姨,顿时摸不清头脑。还没等我发出疑问,那位阿姨接着说道:“我住在xx楼xx单元,有一次坐电梯时碰到过你,我应该没记错吧?”我恍然大悟,那就是我曾经在电梯间里无言对待的邻居!“原来是那位阿姨啊,我想起来了。”我故作轻松地说,心里却有些内疚。“你学习忙吗?有时间来我们家做客啊!”那位阿姨笑着朝我挥了挥手,离开了。我依然站在原地,回想着刚刚与那位阿姨的对话,原来邻居之间也能够这么容易地交流,只要你主动去和别人沟通,就会发现别人也是渴望与你交流的。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去躲避我的邻居们,而是主动向他们问好。“阿姨好!叔叔好!”“哎,你好!你放学啦! ”“嗯,叔叔阿姨再见!”没有了拘谨的氛围,我渐渐融入了这个社区环境中。有时我们全家要出远门,就会拜托邻居帮我们浇花。从家乡带来的土特产也不忘给邻居分一点。社区中萦绕着一股欢快和谐的气氛,想要拥有这些很简单,只需给他人一个真诚的微笑。
简评:文章结尾写的非常好,给他人一个真诚的微笑,邻里关系将变得和谐。文章表达了人们在改善居住条件的同时,要营造一个和睦相处的环境和氛围,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上一篇:等差数列论文题目
下一篇:美术情感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