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队列研究经典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08:21

队列研究经典论文

运动能给我们带来无数的好处,能让我们减肥、能提升心肺耐力,能增加力量、能预防诸多疾病、能让我们心情愉悦……这是运动带给我们的外在的宏观层面的显著改变。

运动时我们身体内部又发生了哪些微观层面的改变呢?

其实正是因为这些微观的机制方面的作用,才最终带来宏观方面的身体健康水平的显著提升。

发表在全球心血管领域影响因子第一名的期刊《Circulation(循环)》上的一项研究,来自哈佛大学附属麻省总医院的研究团队发现,仅仅12分钟的中高强度运动就能导致人体内很多代谢物质发生巨大变化,这些代谢物质与我们的心脏代谢、心血管和长期健康息息相关。

也就是说其实不用太长时间,短暂的中高强度运动就能在身体内部引发一场风暴,当然这场风暴是显著有益健康的。

在这场风暴中,哪些有益健康的物质含量大幅度上升,而哪些有害健康的物质的含量则大幅度下降,换句话说,运动发挥了极好的双向调节作用,运动让好的物质更好,让有害物质更少。

1930-1950年,美国的肺炎、流感、结核等传染性疾病逐渐得到控制。然而,1940—1950年间,心血管疾病却迅速增长。

到1950年,美国三分之一的男性在60岁之前就已患心血管疾病,其患病率是癌症的两倍。心血管疾病成为美国的头号致死性疾病。

当时无人知道心脏病和中风的病因,也无有效的治疗可以延长寿命或使患者生存。

甚至大多数医生人认为动脉粥样硬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衰老过程,而高血压是心脏泵出的血通过老年人变窄变硬的动脉而形成的,但也有人认为心血管病是可以预防或可以延迟进展的。

因此,找寻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了解疾病进展特点,才有可能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而能达到上述目标的研究将是长期和花费巨大的。

在一批有识之士的倡议下,1948年美国联邦政府赞助美国国立心脏、肺和血液研究所(NationaHeart,Lung,andBlood Institute,NHLBI)启动了雄心勃勃的流行病学队列研究——Framingham心脏研究(Framinghamheart study,FHS)。

首先给大家解释一下什么叫做“队列研究”?

队列研究是流行病学的一种经典,也是可信度最高的研究方法,它是将人群按照是否暴露或者存在某种可疑因素,将其分为暴露组或者非暴露组,在不施加任何干预的情况下,对这两组人进行多年追踪,以观察各组成员结局事件(通常是疾病或者死亡)发生的情况,从而最终确定暴露因素与疾病之间的关联。

如果上述解释非常晦涩专业,你还不能理解的话,我们举个例子你一下子就明白了。

队列研究最为经典的案例就是吸烟与肺癌关系的确定。

早期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看起来设计很简单的研究,他们将人群分为吸烟人群和不吸烟人群,不对他们施加任何干预,只是追踪观察他们的健康状况,结果经过若干年后发现,吸烟人群的肺癌发生率远远高于非吸烟人群,由此证明吸烟是肺癌的重要致病危险因素。

这里的吸烟人群就是暴露组,而非吸烟人群就是非暴露组,这时暴露就是一种危害,这种危害是否导致了肺癌,通过队列就一清二楚了,当然暴露也可以是积极的健康行为,比如运动或者合理膳食,这时暴露就是一种保护因素。

暴露无所谓好坏,主要看暴露与疾病的关系,暴露如果导致了疾病,那么这种暴露就是危险因素,而如果暴露减少了疾病发生,那么暴露就是保护因素。

之所以起名Framingham心脏研究是因为这项研究是在Framingham小镇进行。

自1948年,研究人员在Framingham镇招募了5209名30-62岁男性和女性进行第一次体检和生活方式记录,参与者每两年回到研究组,持续接受详细的医学史记录、体格检査和实验室检査。当时的受试者就是第一代人群。

1971年,该研究纳入了第二代人群——原参与者的成年子女及其配偶5124人,每3年随访一次。2002年4月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纳入第三代参与者——原队列参与者的孙子和孙女们。这一步非常重要,这样可以更加了解心脏病和中风的遗传影响。如今的研究参与者会接受更加详细和先进的医疗检査包括骨扫描、眼科检査和超声心动图等等,以多方面评估他们目前的健康状况。

FHS通过多年监测和随访,明确了髙血压、高血脂、吸烟、肥胖、糖尿病和缺乏体育锻炼是导致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可以说FHS是人类健康研究的里程碑,为明确心血管疾病风险,预防和控制心血管疾病做出了重要的基础性贡献。在过去的66年中,FHS在世界顶尖医学杂志发表2600余篇论文,其研究成果大大革新了对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心力衰竭、外周动脉疾病和心律失常的理解、治疗和预防观念。

运动强度

是决定健康收益的关键因素

运动有益健康是毫无疑问的,但进行怎样的运动能够以最短的时间、最高的效率来获得健康,一直也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只要你是跑步,无论快慢,都属于大强度活动,每周累计75分钟跑步就足以维持健康。

你可以分成3次,每次20-25分钟。当然,你也可以进行更长时间的跑步,比如每周累计跑步150分钟甚至更多,你获得的健康收益也将增加。也许对于成熟跑者,一次跑步75分钟或者天天跑步75分钟,也毫无压力,但对于更多大众来说,每周积累75分钟跑步,其实你已经达到促进健康所需要的最少运动量了。

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区别

队列研究和随机对照研究区别如下:

一、随机对照试验最主要用于临床治疗性或预防性的研究,探讨某一新药或新的治疗措施与传统的治疗或安慰剂比较,是否可以提高对疾病治疗和预防的效果,这也是目前很多新药评价采用的方法。

1、随机对照试验属一级设计方案,系采用随机分配的方法,将研究对象分别分配到试验组或对照组,然后接受相应的干预。要说明的是随机对照试验为前瞻性随机研究设计。

2、随机对照试验不一定非要采用盲法,有时迫于伦理或者技术的原因,没办法进行盲法时也会采用开放性设计。

二、队列研究在临床研究中属二级设计方案,是经典的前瞻性研究。研究者对暴露因素不能控制分组是自然形成,并有同期对照在群体研究中是常用的研究方法。

1、队列研究是从因到果,目的是验证某种暴露因素对某种疾病的发病率或死亡率的影响。

2、最经典的研究就是研究吸烟与肺癌的关系,研究者观察吸烟的一组人群,一组不吸烟的人群,随访10年后在统计两组的肺癌发病率,借以论证吸烟会增加患肺癌的概率。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2)

  中西医结合医学论文范文篇2
  浅论新时期中西医结合

  21世纪必将是中西医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也是全人类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相结合的“结合医学”蓬勃发展的世纪。促进和实现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发展的方向和远大目标,是我国医药卫生工作者及科技工作者共同承担的历史使命。

  中西医结合医学的定义是:“综合运用中西医药理论与方法,以及中西医药学互相交叉渗透中产生的新理论与新方法,研究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与环境(自然与社会)的关系,探索并解决人类健康、疾病及生命问题的科学。”中西医结合是我国独具特色的一门学科,它是建立在中国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的基础上,且在两者之间相互兼容、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后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

  中西医结合的内涵,应该是通过比较中西两种医学体系在医疗实践中所采用的思维方式、认识手段和应对措施的异同,吸收各自的长处,逐步做到在理论体系上融会贯通,在临床实践中优势互补。现代科学可以帮助理解和阐明深奥复杂的中医理论,而中医药学对人体生命现象的独特认识和对疾病独到的治疗手段又能丰富和充实现代生命科学的内涵。中西医结合是我国医学事业发展的特色和亮点,也是我们缩短与医学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并以自己的特色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的优势所在。

  目前国外对“结合医学”的研究和投入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NIH1992年用于整个替代医学的研究经费仅200万美元,而近年仅哈佛大学麻省总院用于中医药的科研经费已超过1亿美元。广东等省政府都已明确将中医、中西医结合研究列入全省重点工作之一。这些都为我们积极谋求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面对这样一个大好的时机,中西医结合工作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一、中西医结合的意义

  1.疾病预防。如在传染病的预防当中,中医学在这方面办法不多,而西医学“疫苗”方法就很有效而且简单方便。

  2.疾病诊断。中医在诊断上是笼统的、抽象的、理论性的,而西医在诊断上是具体的、准确的、实在的。如高血压脑血管意外患者,中医说是“中风”、“肝风内动”等所致,这的确不好理解,患者也不易接受。要明确诊断该病,就需要应用现代化设备,即西医检查手段,如CT、MRT或DSA。

  3.疾病治疗。对某一种疾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思考,明确中医治疗疗效好还是西医治疗疗效好,然后应用疗效好的方法治疗,以尽量减少患者痛苦,减轻患者负担。

  4.疾病康复。许多疾病,西医只能采取加强营养、增强功能锻炼等措施,靠人体自身恢复,而中医可以采用针灸、理疗等康复措施,这时中、医康复治疗措施就是最好的。

  二、理论互补发展

  建国初期制定的“团结中西医”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及1954年以后中西团结合作的真正实现,是中西医结合迈出的第一步。在中西医结合的研究过程中,“西学中”人员是中西医结合研究的主体。后来随着中医院校正规教育的发展,通过进一步学习西医而由中医成长为中西医结合人才者逐渐增多。这类人才与“西学中”相比,虽有西医学基础不够坚实的缺陷,但在“系统学习,全面掌握”中医学方面,却又表现出一定的优势。确立现代科学方法为中西医结合研究方法,是中西医结合研究工作的关键。现代科学方法当然包括现代医学方法。一般而言,生命科学不过是物理、化学、数学等非生命科学在生命研究领域中的应用。由于方法论的统一性,现代医学与不断发展的现代自然科学的高度亲和性,是传统医学所无法比拟的。

  近两百年来,现代科学的进展带来西医的飞速发展。西医一直致力于从微观角度探讨生理、病理,从而带动新的疗法及药物的发明。在后基因组学时代,生物医学界认识到基因并不能决定一切,因此又有了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帮助人们了解从基因到蛋白再到组织和器官,直至人体这一复杂系统的运作方式。其治疗手段的发展可归结为以基因或某些分子为目标的靶向治疗、代表药物等。

  因此,多数学者认为中医应当向西医学习,打开黑箱,探求脏腑经络阴阳的本质,各相当于西医的何种系统、器官、功能乃至分子,方药治疗不仅能表现为临床疗效,而且要从分子机理上进行实验验证,从而说明中医的某一理论是科学的,并且把这当作中西医结合的首要任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中、西医界一直在做上述努力,并取得不少的成果,如肾本质的研究、阴阳的物质基础、经络的实质等。

  三、用西医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

  具体而言,就是用队列研究、循证医学的方法评价中医疗效,规范中医的“辨证”。例如冠心病全都归于数种乃至一种证型,并以固定的方药施治,再以随机、双盲、对照的方法判断疗效。多数学者认为这种以病统证,及于方药的治疗及评价体系,有助于中医证的客观化及疗效的可重复性。

  这种方法将中医辨“证”的特点纳入到了西医诊“病”的体系之中,简化了中医的思维,易于掌握,方便西医运用中成药,例如治疗心衰用参麦针,治疗发热用清开灵,等等,但同时也失去了中医个体化治疗的优势。中医诊断和治疗的核心环节是证。通过患者的表现,归纳出属于何证,便可制定相应的法、方、药,如药证相符,即可收到预期的效果。否则,即需进一步思考辨证、用药是否正确。成功治疗一例患者后,以后遇到类似的患者就会考虑以相同的理法方药略作调整加以应用,同一类证可以用同一类方,《伤寒论》即为代表,这就是中医疗效的可重复性。

  中西医结合可以理解为把中医学理论和西医学理论相联系,各取其优势,做到优势互补,然后应用到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实现更好地为人民健康服务的目的;为了推广中医药,证明中医药的疗效,对中药进行有效成分研究,即中药的西药化研究,这也是中西医结合的一部分内容。

  参考文献:

  [1]沈自尹.从肾本质研究到证本质研究的思考与实践――中西医结合研究推动了更高层次的中医与西医互补.上海中医药杂志,2005,34(4):47.

  [2]北京中医学院.中医学基础[M].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1978.105.
猜你喜欢:
1. 中西医结合医学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医学论文范文

3. 本科医学毕业论文范本

4. 大学医学论文范文

上一篇:色彩构成题目论文

下一篇:论文中外研究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