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新职业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09:08

新职业的研究论文

职业理想

职业理想是个人对未来职业的向往和追求。既包括对将来所从事的职业种类和职业方向的追求,也包括事业成就的追求。青年时期是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形成的时期,也是我们的职业理想孕育的关键时期。作为理想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职业理想,它体现了人们的职业价值观,直接指导着人们的择业行为。
职业理想的特点揭示
职业理想具有差异性。职业是多样性的。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与他的思想品德、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兴趣爱好等都很大的关系。政治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水准以及人生观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方向。知识结构、能力水平决定着一个人的职业理想追求的层次。个人的兴趣爱好、气质性格等非智力因素以及性别特征、身体状况等生理特征也影响着一个人的职业选择。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个体差异性。
职业理想具有发展性。一个人的职业理想的内容会因时因地因事的不同而变化。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阅历的增强、知识水平的提高,职业理想会由朦胧变得清晰,由幻想变得理智,由波动变得稳定。因此,职业理想具有一定的发展性。孩提时代,想当一名警察,长大后却成了一名教师的事实就说明了这一点。
职业理想具有时代性。社会的分工、职业的变化,是影响一个人职业理想的决定因素。生产力发展的水平不同、社会实践的深度和广度的不同,人们的职业追求目标也会不同,因为职业理想,它总是一定的生产方式及其所形成的职业地位、职业声望在一个人头脑中的反映。计算机的诞生,从而演绎出与计算机相关的职业,如计算机工程师、软件工程师、计算机打字员等等职业。2004年8月份国家向社会发布第一批9个新职业以后,近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又向社会发布第二批10个新职业。这批新职业是会展策划师、商务策划师、数字视频(DV)策划制作师、景观设计师、模具设计师、家具设计师、建筑模型设计师、客户服务管理师、宠物健康护理员、动画绘制员。这些新职业基本上都集中在现代服务业,主要是管理、策划创意、设计和制作。其特点是不仅要求从业人员有较高的理论知识素养,而且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属于高技能人才中知识技能型人才。
职业理想的动力作用
职业理想的导向作用。理想是前进的方向,是心中的目标。人生发展的目标是通过职业理想来确立,并最终通过职业理想来实现。俄国的托尔斯泰曾说过:“理想是指路的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就没有生活。”同学们在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也已经深切地感受到,一旦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的热情就会低落,学习的效果就不明显。因此,有了明确的、切合实际的职业理想,再经过努力奋斗,人生发展目标必然会实现。
职业理想的调节作用。职业理想在现实生活中具有参照系的作用,它指导并调整着我们的职业活动。当一个人在工作中偏离了理想目标时,职业理想就会发挥纠偏作用,尤其是在实践中遇到困难和阻力时,如果没有职业理想的支撑,人就会心灰意冷、丧失斗志。此外,如果一个人只把自己的追求定位在找过“好工作”上,即便是将来有实现的可能,也不能算是崇高的职业理想,因为,这样的理想一旦实现,他就会不思进取,甚至虚度年华。总之,一个人只有树立正确的职业理想,无论是在顺境或者是在逆境,都会奋发进取,勇往直前。
职业理想的激励作用。职业理想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它比现实更美好。为使美好的未来和宏伟的憧憬变成现实,人们会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开拓创新的行动去为之努力奋斗。12岁时,周恩来就发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誓言,表达了他从小立志振兴中华的伟大志向。同学们,你们现在是学生,你们有什么样的理想啊!我想,我们应该向敬爱的周总理学习,从小立志,树立一个崇高的人生目标,然后,为实现这个目标坚持不懈,奋斗不止,为人民,为国家做出贡献,这样我们的人生才有意义。
在现实的努力中创造辉煌
(一)实现职业理想的条件: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之,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才能实现理想。否则,青年就容易对现实感到失望,对前途失去信心。应该看到我们现在所处的现实还不够完美,但完美无缺的现实需要我们大家共同去创造。一些让人怦然心动但不能实现的职业理想,它不能成为真正的职业理想,充其量只是幻想或空想而已。那么真正的职业理想的实现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了解自己——你能做什么人,最难看清楚的是自己。青年学生更容易把自己放在很高的起点去观察我们的周围环境,思考我们的职业未来,甚至还想将来所从事的工作条件要比别人好一些,付出的劳动比别人少一些,拿的工资却要比别人高一些的。显然,这种失去“自我”的职业憧憬是“空中楼阁”,是“水中月亮”,永远是可望而不可及的。只有从自身出发,从自己的所受教育、自己的能力倾向、自己的个性特征、车身体健康状况出发,才能够准确定位,瞄准适合自己的岗位去不懈努力。
了解职业——要你干什么并非所有的职业都适合你,也并非你能胜任所有的职业岗位。每种职业都有与之相适应的职业能力要求。除了具备观察、思维、表达、操作、公关等一般能力之外,一些特殊行业还有特殊要求。对于会计、出纳、统计、建筑师、工业药剂师等职业来说,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计算能力。与图纸、建筑、工程等打交道的工作,以及牙科医生、内外科医生等职业,对空间判断能力的要求较高。对于图形的阴暗、线的宽度和长度能做出视觉上的区别和比较的人,就能够从事美术装璜、电器修理、动植物检疫等工作。因此,有选择地、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的能力,主动去适应并接受职业岗位的挑战是十分重要的。
了解社会——让你干什么职业的存在和发展与社会的需求是紧密联系的。因此,了解社会的需求是成功择业并就业的关键。了解社会主要是要了解社会需求量、竞争系数和职业发展趋势。社会需求量是指一定时期职业需求的总量。这是一个动态的又相对稳定的数量。例如,有的职业有很高的社会名望,但需求量很少;有的职业不为多数人看好,但有发展前途,且需求量较大。竞争系数是指谋求同一种职业的劳动者人数的多少。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竞争系数越大,职业概率越小。社会地位高、工作条件好、工资待遇优的职业,想要谋取的人数多,相应地竞争系数就大。职业发展趋势是指职业未来发展的态势。有些职业一时需求量大,竞争激烈,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日趋衰落;有些职业暂时处于冷落状况,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日益兴旺。因此,加强对社会职业需求的分析和预测,了解社会职业岗位需求情况是极其重要的。
(二)实现职业理想的步骤:
1、择业我国现阶段实行的是“双向选择”的就业方式,即个人和用人单位的相互选择。这就要求人们
在择业时须树立正确的就业观。首先要形成“自找市场”的就业观。就业凭竞争,上岗靠技能。想就业就要勇敢地投身于就业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中,这是实现就业的必由之路。其次要确立“先求生存,再求发展”就业观。不要把“既舒适又赚钱”作为择业的必要条件,而是要先找到岗位,融入社会,然后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在择业时要筛选和运用职业信息对于择业者所能收集到的各类职业信息,择业者应当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加以处理。只有这样才能使获得的信息全面、准确、有效,使之更好地为自己的择业服务。一是要运用有价值的信息寻找适合自己的工作。二是要对照筛选出的信息找到自己的不足。三是要为他人输送有效的信息。
在择业时要考虑影响择业意向的因素择业的选择是在综合了各种因素之后所作出的选择。为此,在选择职业时,(1)要根据所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择业。(2)要根据自己的学历层次择业。(3)要根据自己的学业成绩和综合表现择业。(4)要根据地域环境的特点择业。比如说,大城市条件优越,发展的机会较多,但大城市是人才聚集的地方,竞争激励。中小城市和不少艰苦的地方或行业需要人们去开拓、创业。在那里经过艰苦奋斗实现的价值会更加辉煌灿烂。此外,体现在民族风情和生活习惯上的差异也回影响职业的选择。
在择业时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在激烈的劳动力市场的竞争当中,择业的成功和失败是并存的,机遇和挑战是同行的。因此,在择业时要做好遭受挫折的准备,不要因一时的挫折让自己陷入困境,因为阳光总在风雨之后。实践亦证明,成功的最大敌人不是挫折本身,而是被挫折击倒的我们自己。
2、立业求职不易,立业更难。立业有两种理解:一是指选定一个可以赖以谋生的职业,亦即“谋生”。这是低层次上的但又是最基本的需求,因为,就业是人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手段。二是不仅指谋生,而且求发展,说的是一个人有抱负、有追求,并且事业有成,即所谓“谋业”。这是高层次上的立业。对青年而言,谋求生计很重要,因为获取必要的物质生活资料必须通过就业来获得,此外别无他法。因此,当成功择业后就须热爱就业岗位,同时还要使自己尽快进入角色,适应职业岗位。如服从安排,主动工作,尽职尽责。又如,在工作中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尊重他人,团结互助。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适应工作岗位的需要。应当肯定,“谋职”意义上的立业,但更应鼓励“谋业”意义上的立业,因为这种立业使个人价值更能体现,对社会的贡献也更大。众所周知,就业给家庭带来了稳定的收入,这不仅保证了家庭生活的稳定,也促进了生活质量的提升。尤其是那些敬业乐业的家庭,父母亲的兢兢业业为他们自身实现自我价值提供了可能,其良好的工作作风也为子女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助于引导子女了解社会,并为他们进入社会做好准备。
3、创业顾名思义,就是创建一份自己的事业。是创业者运用知识和技能,以创造性的劳动把理想转化为现实的过程,包括两层:一是在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活动中,以有别于以往、以有别于常规、以有别于他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开展工作。二是自主创业,不仅解决自己的生存问题,而且还为别人提供就业岗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创业已经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和潮流。对青年学子们而言,开展创业不仅仅要有理论,更重要的还有实践经验。有关专家总结出创业的七大必备条件:
1、充分的资源(Resources),包括人力和财力,创业者要具备充足的经验、学历、流动资金、时间、精神和毅力。
2、可行的概念(Ideas),生意概念不怕旧,最重要是可行,有长久性、可以继续开发、扩展。
3、适当的基本技能(Skills),不是行业中的一般技能,而是通常性的企业管理技能。
4、有关行业的知识(Knowledge)。
5、才智(Intelligence),创业者不一定要有高智商,但要能够善于把握时机去作出明确的决定。
6、网络和关系(Network),创业者需要有人帮助和支持,不断扩大朋友网络和打好人际关系会带来不少方便。
7、确定的目标(Goal)。
非常巧的是,将七大条件的首个英文字母串在一起,恰好"RISKING"(冒险)一词,这也反映出创业是要冒风险的。
尽管创业需要具备一定的条件,但创业者是不会等条件都具备了再创业的。等条件都具备之后再创业,这种创业就不是真正的创业,因为创业的机遇已经与你擦肩而过。因此,对于创业者而言,除了上述条件外,创业者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创业心理品质。我国科学家借鉴国外研究成果,并对我国的青少年进行抽样调查,结果分析表明,独立性、敢为性、坚韧性和适应性这四种品质对创业成功与否有较大的相关性。独立思考,敢想敢干,持之以恒,适时调整是成功创业人士的共同心理品质。实践证明,妨碍创业的除了各种客观条件外,最大的障碍是自己。在创业最困难、最黑暗的时候,应该是创业者最坚强、最需要激情的时候——不轻言放弃,永不言败。

谈职业教育的新变化的论文2000字左右

适应性
职业教育的这种适应性表现在:职业教育一是职业教育制度的适应。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建立健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进步需要的职业教育制度,它包括办学方向、办学层次、教学内容、职业培训机构及对职业教育管理等都要始终处于主动适应的位置,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对象的适应。受教育者不应只是具有过于狭隘的职业性质或局限于一种技能的掌握,因为瞬息万变是我们时代的特征。所以,未来职教的主要目的必须使青年有很强的适应性。三是职业教育办学模式的适应。为适应市场需要,职业教育要由传统意义上的以学校教育为主的封闭的办学模式转向以企事业单位、公民个人及学校等多元化的混合模式。针对上述说法,有人提出质疑,认为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也有适应性。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这种适应性仍然是职业的启蒙教育(基础教育)、职业的准备教育(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是职业教育范畴的适应性。
中介性
职业教育中介性就是指职业教育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之间、教育和职业之间的特殊位置。就是说,职业教育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进步,不是"普通性"或者是"特殊对象性"的,而是直接对应于社会需要和个人生存的,是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结合,促进社会发展需要的个性素质的提高,是使人的个性更适应社会直接需要的发展、提高和更新的中介加工,是其间最基本的桥梁。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都担负着将"自然人"培养成为"社会人"的中介职责,但社会人的一个重要标识就是职业化。
个体性
职业教育的立足点只能是现实中的"个体存在",从事职业教育的主体、接受职业教育的主体都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的现实生活的需要和能力决定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目的、内容、方法、形式、水平等。也只有立足于现实生活的人,才能客观地分析职业教育的外在现象和内在规律。无论是理想的职业教育还是现实的职业教育,如果离开它的基本的逻辑起点,即现实生活中的人,都是不科学的。
历史性
职业教育是历史性与超越性的矛盾统一体。历史性是职业教育的内在环节,职业教育总要受到一定历史前提的牵引与制约,职业教育不可能在"真空"中存在和发展。职业教育从来就是受到限制的职业教育,承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意味着职业教育的"有限性"与"非至上性",但这决非说职业教育因此失去了超越性,恰恰相反,正是职业教育历史性及其导致的有限性和非至上性,为人们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真正的自由和可能,可以说,职业教育的历史性为它的无限开放性提供了真实的可能,职业教育就是不断在有限性中超越有限性并不断敞开自我超越的空间的过程中发展的。
这种有限性与无限性、非至上性与至上性、历史性与超越性的否定性统一,正好构成了职业教育的辩证法。它表明:首先,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意味着职业教育不是绝对自由意志的产物,不能脱离于现实社会。如果否认职业教育的历史性,就等于把职业教育提升到"上帝"、"救世主"的地位,结果只能是职业教育的遮蔽和抽象。
其次,社会发展的历史性制约了职业教育的历史性,社会的发展水平和阶段制约着职业教育的发展速度、规模、程度。再次,职业教育的历史性、有限性并不意味人的宿命与无为,相反,承认职业教育的这一现实规定性正是人不断超越、创造新职业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超越性"同样是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定之一,这意味着,职业教育就是"要决定我们将会成为什么,就是着眼于明天"。最后,正是职业教育的这种历史性与超越性之间的否定性统一,才构成了职业教育的现实性与理想性。现实性指向现在,理想性则指向将来。现实性与理想性互为依存,互为目的,互为环节,互为递进。现实以理想为动力和发展目标,若无理想,职业教育将是一潭死水;而理想须以现实为基础和前提,理想的职业教育需要通过人立足现实的创造性活动,才能获得真正的"现实性"品格。
实用性
职业教育是在理性指导下的实践,其理性又可分为实用理性和诗意理性两种。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注重教育方法、技术和经验,注重职业教育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关注学生个体的现实存在,立足和回归现实生活。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则强调以"以人为本"、"终极关怀"等。具体来讲,就是注重人的"潜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人的个性是否得到充分张扬,人的主体人格是否得到自由发展等,可以说是职业教育的最终理念。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不是仅仅为了生存、牟利而不择手段,人类的实用理性是千百年来人类生存博弈的结果,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是职业教育发展博弈的历史选择;职业教育的诗意理性也不是纯粹的"海市蜃楼",它是一种超功利的理想价值追求,而且对实用理性有着引领和制约作用。总之,职业教育的实用理性与诗意理性相异互补、相互影响、相互制约。

急需“大学生如何理解择业与创业”的论文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涉及大学生本人和千家万户的利益。当代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应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现实,树立符合当前需要的择业观和创业观,实践自己的人生理想和价值。

  就业形势严峻促使大学生观念转变

  今年,我国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原因有:我国的人口总量和劳动力总量规模本来就很大,加上高校不停地扩招,大学毕业生数量增长很快;劳动力素质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不完全适应,许多高校的课程设置落后,教学设备陈旧,人才培养机制不科学,大学毕业生竞争力较差;劳动力市场发育不成熟,用人机制不健全,就业信息不畅通,就业机制有待完善;就业观念有待更新,家长和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滞后,缺乏主动择业、创业的积极性,不从自身条件和现实环境出发,就业期望值过高。此外,受金融风暴影响,我国GDP增速减缓,出口行业严重受损,相关产业受到严重影响,波及到就业市场,使得今年的就业问题越发突出。

  为了缓解就业压力,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国家采取了积极的就业政策,确立了“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解决大学生就业是一顶十分复杂的社会工程,高校需要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了解和掌握就业政策,主动适应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时就业,自主择业和主动创业,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直面艰苦,面向基层,面向中西部择业、就业、创业,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成长。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不应单纯地把就业看成是谋生的手段,更要把就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为社会服务的事业,重视人生价值的实现。

  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大学生在择业问题上注重选择“收入高”、“工作舒适稳定”、“名声好地位高”的职业,这从个人主观愿望看,无可厚非。但从现实看,并不能尽如人愿。人选择职业,职业也选择人。考虑就业要切合实际,符合社会需要,把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需要统一起来。着眼现实,面向未来,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面对就业。

  求职者应理性择业。职业规划专家认为,目前社会需要大量有知识、懂技术的人才。许多大学生过去认为只有白领工作才是好工作,现在不妨降低期望值,理性择业。

  要积极引导和鼓励毕业生面向基层、非公有经济单位和经济欠发达地区就业。顺应当前就业形势的变化,高校毕业生应该调整就业观念与定位,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中小企业就业,到急需他们的地方就业。

  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创业观

  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一个人选择职业后消极应付,有可能失去已经得到的职业。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创业意识强烈并且思想准备充分,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甚至帮助别人就业。当今社会中出现的新职业,既体现了新的社会需要,又体现了创业者的智慧和贡献。

  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而且磨难很多。仅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有创业勇气。勇于创业已经成为高校培养人才的目标。为促进就业,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应主要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和主动精神,破除大学生的依赖心理和胆怯心理,使之勇敢地接受创业的挑战。

  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大学生创业具备很多优势,比如朝气蓬勃、对未来充满希望,有着较高层次的技术优势,富于创新精神,善于学习等。但也存在明显的弊端,主要是社会经验不足,对创业的理解较为抽象化和理想化,对挫折和失败心理承受能力不够,市场观念淡薄等。因此,大学生创业要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创业需要勇气,更需要智慧。创业既要不拘泥于程式,又要充分考虑自身条件、创业环境等各种现实因素。来过、走过、经历过的感受固然浪漫,但苦过、累过、成功了的收获才是宝贵的。提高自主创业能力,是大学生就业亟待破解的难题。

有关《根据国务院新闻办的资料,以中国居民膳食现状为背景,谈“中国营养师职业前景“》的论文

  一、营养产业现状喜中有忧
  中国营养产业是食品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2006年,中国营养产业规模为1500亿元,约占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2.48万亿元的6%。中国营养产业起步晚,基数小,但发展快,已形成一批有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市场品牌的认同度有所提高。一是保健功能食品产业经过几番周折,逐步走上了健康发展的道路;二是营养素及营养补充剂发展迅速,其中维生素C、E、D3在世界上占有垄断优势;三是营养强化食品越来越受到国家和国民的关注;四是牛奶和新型豆制品的营养保健价值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但是,从总体上看,中国的营养产业还存在不少问题。绝大多数企业的生产规模小,企业数量多,产品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低,开发能力低,企业寿命短,特别是保健功能食品行业,即使是一些名噪一时的知名企业,也是“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三五年”。
  二、营养产业前景无限光明
  据专家预测,中国营养产业在“十一五”期间将会走上快速、持续、健康发展的道路,将以年均10%以上的速度发展,2010年预计达到2500亿元以上。主要依据有以下四个方面:
  政策驱动。我国虽然还没有营养法,但是国家和政府一直非常重视营养保健工作。例如,近20年来发布的《20世纪90年代中国食物结构改革与发展纲要》、《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标准》等都属于营养政策的文件。随着我国营养工作的开展,这类文件将越来越多。国家“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推进公众营养改善行动”,国家《食品工业 “十一五”发展纲要》更明确提出“注重以营养科学为指导,注重保存食物原料固有的营养成分,优化食品中营养素配比,维护和提升加工食品的营养成分,满足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营养健康的要求”。这在我国历史上是首次。它是我国政府为构建和谐社会,提高国民整体素质而采取的重大举措,也是我国政府社会经济发展中一件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最近,中共十七大提出:“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而营养产业正是使全民健康的民生产业。
  市场拉动。市场是一只无形的手,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人们对营养保健食品的需求急剧增长,推动了营养产业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成长带动消费升级。权威部门普遍认为,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未来5年,中国GDP增速可保持在8%以上。经济的快速增长使人们可支配收入不断增加,可用于营养保健食品的支出也将逐步增加。人口城市化创造巨大的需求。2004年中国城市化率估计已达到了40%,到2010年,保守估计将达到45%。人口城市化带动生活方式变化,为营养产业发展拓展了巨大的市场空间。消费观念变化拉动需求。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保健知识的普及,与膳食相关的慢性非传染疾病造成的危害不仅被国家、社会所关注,也引起了普通消费者的注意。国民新的营养消费观念的形成,将成为拉动营养产业发展的新动力。老人和儿童市场快速成长。据PNDC调查,42.5%的中国家庭最关心老人和孩子的营养状况。这一人群对营养和健康的关注,会拉动相应的营养产品市场。“亚健康”人群迅速增长的需求。“亚健康”人口的比率越来越大,约占人口总数的70%以上,亚健康人群对营养产业的发展是一个新的推动。“大病住医院,小病上药店,无病先保健”,随着“送礼送健康,花钱买健康”时尚的流行,许多人开始明白了一个道理:健康投资回报最大。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得了病以后也是“三分治,七分养”。科学家爱迪生说:“未来医生不再给病人药物,而是引导病人关注人体结构、身体的保养以及疾病的引起和预防”。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指出,人类1/3的疾病通过预防保健是可以避免的,1/3的疾病通过早期的发现是可以得到有效控制的,1/3的疾病通过信息的有效沟通能够提高治疗效果,成本最低。有人说,权力是一时的,荣誉是过去的,金钱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只有健康是属于自己的。最贫穷的人不会为了金钱而放弃健康,但最富有的人会为了健康而放弃金钱。但是,还是有不少人在60岁以前拼命工作,“拿命换钱”;60岁以后疾病缠身,“拿钱换命”。俗话说,“没啥别没钱,有啥别有病”,“兢兢业业几十年,一病回到解放前”,“住院一次,破产一次”,“致富11年功,大病一日穷”,老百姓越来越看不起病了,只能“小病拖,大病扛,重病等着见阎王”……这些民谣尽管有些夸张,但其背后都凝结着民之所思,民之所想,寄托着深深的民意期待。许多人都认为:“养儿防老不如养生防老”,“健康第一,没有健康,其它都等于零”。国家“九五”攻关完成的研究表明,在疾病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收到“个人少受罪,家庭少受累,节省医药费,回报全社会”的效果。所以“吃饭讲营养,营养保健康,健康促发展,发展为和谐”的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这一“营养健康经济学”的观点,对于中国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尤为重要,对于每个人、每个家庭也特别重要。营养健康投资,可以提高人的健康水平,预防疾病的发生,这是战略性的投资,是建立节约型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科技推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发展营养产业必须占领科技制高点。新技术、新科学、新信息手段是营养产业发展的三股推动力,营养产业的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加工工艺、新的质量控制标准、新的科学证据揭示新的营养成分以及健康功能,需要新的信息手段把营养信息传递给广大消费者。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吸收消化再创新等手段,进一步推动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发展。首先,采用新技术。营养产业的形成和发展是营养学、食品工程学、食品科学、医学和化学进步的结果,具有研发先导的特征。目前,在生物技术、医药、食品、营养学方面都有许多技术储备,对产业发展构成一种有利的科技支撑。其次,研究开发新产品。营养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调整产品结构,研究开发以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为辅的具有东方合理膳食模式的营养健康食品;二是发展营养强化食品;三是开发牛奶、大豆等富营养食品;四是重视功能性食品的开发。通过以上四个方面的研究开发,努力实现传统食品工业向现代化食品工业、传统食品向功能性食品的转变。
  管理带动。科技和管理是企业腾飞的两个翅膀,加强管理是营养保健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首先,政府监管。政府是发展我国营养保健食品产业的保护神。国家食药局、卫生部、质检总局、工商总局等单位通过政策法规,有力地促进了营养保健产业的发展。为了保障市场有序发展,从2004年开始,国家食药局取消“药健字”批准文号,从此,保健品只有两种身份——药品或食品。2005年7月起实施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保健品和药品一样,必须通过GMP认证才能生产和销售,这对保健食品产业的健康发展起了重要作用。其次,行业自律。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和中国保健协会等是政企之桥、企业之家,通过行业管理,建立行约行规,保证了产业健康有序地发展。在首届中国保健品公信力品牌推选活动大会上,保健产业向社会公开承诺:“决不生产和销售假劣产品,决不夸大宣传,更不做虚假宣传,不添加任何违禁物,诚挚接受社会和群众的监督”。再次,企业内部管理。外找市场,内抓管理,企业才能兴旺发达。根据国家规定,大多数保健食品企业进行了GMP 改造,通过了GMP认证。天津天狮集团还在全国同行业中第一个通过了HACCP认证。天狮集团经过十年奋斗,十年风雨,从一个单一生产高钙素的名不见经传的小型民营企业,发展成为一个拥有保健食品等200个品类近千种的营养保健食品,国内资产20多亿元,业务渠道辐射世界190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全球拥有1000万个固定消费者和5万个加盟店的大型跨国企业集团,创造了中国民营企业的一个奇迹。如果中国保健食品行业多一些象天狮这样的名牌产品、名牌企业、名牌企业家(天狮总裁李金元),那么中国的保健食品行业就大有希望。
  世界经济学家一致认为,未来信息产业和健康产业是最有希望的朝阳产业。有人预测,未来十年健康产业将会成为信息网络财富革命之后的第五波财富革命。我国的经济学家也都乐观地认为,我国具有数千年的饮食养生文化,具有“药食同源”、“食养食疗”的悠久历史,以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及其理论为依托,以先进的科技和管理为动力,以丰富的资源为后盾,以广阔的市场为舞台,21世纪的中国营养保健食品市场的前途是无限光明的。
  三、发展营养产业亟须培养一支高素质的营养师队伍
  2005年10月1日,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公共营养师等11个新职业。《全国食品工业“十一•五”规划建议》也明确规定:“加强食品营养工作机构建设,大力开展营养师的培训工作,全面推行食品企业营养师制度,提高营养师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运行中的监测职能和维护消费者权益的法律责任。为此,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与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培训中心联合开展了“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工作,并在北京、上海等地设立公共营养师的培训基地。
  公共营养师是从事营养指导、营养与食品安全知识传播,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工作的专业人员。其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进行人体营养状况评价、管理和指导;二是进行膳食营养评价、管理和指导;三是进行营养知识的咨询和宣教;四是对食品及其功能进行营养评价、指导。这个职业主要岗位是食品、营养食品、保健功能食品企业;宾馆、饭店、食堂;幼儿园、医院、学校、社区、机关等单位。
  在美国,凡是住院病人的治疗都必须有营养师的参与;在日本,每330人就有1名营养师,营养师的数量相当于临床医师的2.4倍;在我国,平均每50万人才有一个营养师,这足以说明我国营养师人才的异常匮乏!由此可见,营养师的职业前景是十分广阔的!如果达到日本的水平,中国将有400万个营养师岗位,而目前不是1万人。因此,近两年营养师培训成为热门。(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副会长 张志祥)

急、论文、选择职业我们应该怎么做准备?

一、职业大学生职业选择的三种心理准备 1.合理的角色定位。角色,是指属于特定的个体在一定的社会和群体中占有适当的位置、以及被该社会群体规定了的行为模式。角色定位决定着某一个体的社会化定向。在传统观念中,个体的社会化定向是在社会上谋取成功和地位。不同的社会化定向必然导致青年大学生有选择地接受不同的社会影响,导致青年大学生形成与其特定角色地位相适应的不同的心理内容和人格倾向。角色来自人类的社会劳动分工,劳动分工经过反复实践,逐步形成为一种社会秩序。人们根据这种社会分工所延伸出来的种种要求,制定出有关角色的种种规范;社会用这种规范来约束世人,造就一批又一批符合这些规范的下一代,以保持业以形成的社会秩序。 角色是社会历史文化的产物,其内容手社会文化的深刻影响,表现出一定的文化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角色,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这种稳定性是是社会稳定性的基础之一,也是社会结构相对稳定性的反映。学校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设施,是家庭与社会的中间环节,青年大学生的角色知识在这里得到扩展和加深。再就是大众传播工具在角色社会化过程中也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电影、电视、电讯、电话、因特网、报刊广告等都是传播社会角色观念的有效渠道。角色观念影响着青年大学生对职业的选择。青年大学生朝气蓬勃,时代感强,思维敏捷,有着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成就感,向来被称为“天之骄子”。由于绝大多数大学生都经历了激烈的高考竞争,他们在中学里品学兼优,因而有一种精英意识和特殊身份意识,无意中会流露出优越感,在职业选择时往往体现出对职业的过高期望。其实,由于高等教育也将实现从‘精英教育’到‘大众教育’的转变,在现代社会,知识只是个人适应社会、成为社会合格成员而必须掌握的基本劳动技能和生存技能。大学生不应该是有优越感的特殊群体,而应该是就业劳动大军中的普通一员。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制造业企业以及越来越多到大陆来办厂的海外企业,都需要大量高技能的现代工人,也就是说,社会大量需要的是学历高、能力强的一线操作工人。有了合理的自身角色定位,职业大学生才能正视自己的身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2.正确的职业评价。在社会主义社会,职业只有分工的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无论哪种职业,都是社会这个整体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在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各尽所能,支撑着社会,推动着时代前进。青年大学生要摆脱轻视体力劳动或服务性劳动传统思想的影响,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特别要摒弃计划经济时代“一步到位”的传统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先要有工作岗位才能锻炼能力,能力强了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事业,使自己的理想得以实现。如果毕业生字择业时把目标定得太高,到头来难免坐失良机。面对职业和劳动力市场的现实,职业大学学生必须从实际出发,勿“高、大、空”,做到“正视现实、正视自身”。正视现实,就是要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实际。正视自身,就是依据科学方法对下降进行全面分析和综合评价。 3.科学的就业形势分析。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正实现着从“初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从片面追求产值速度和盲目扩大投资规模向提高经济效益的转变。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是一种主要依靠技术创新和劳动者素质提高实现经济增长的一种方式,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内容会反映在技术竞争和劳动者素质的竞争上,因此,对劳动者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具体说,从以下四个方面提出要求:一是要求成为智能型劳动者。智能型劳动者是掌握相当专业知识,具有熟练劳动、工作技能、能从事知识、智力为基础的劳动者。二是要求成为复合型劳动者。复合型劳动者就是拥有多种专业技能的劳动者。随捉市场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专项技能将成为新时代劳动者的通用技能,因此,要求劳动者要能够掌握复合型技能。三是一切成为社会型的劳动者。在信息时代,需要的是具有组织能力、协调能力以及从事职业活动所必备的社会活动能力、协调能力的社会型劳动者。四是要求成为创业型劳动者。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创业能够使被动就业转变为自主就业,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去找到生存的适合位置。新时期的劳动者必须同时具备从业和创业的双重能力,具备多方面的职业转移能力和自谋庄严能力。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进行最安全的职业选择,为生存和发展提供永久性的保障。我国正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出于国有企业和政府机构改革的深化,大企业、大公司、大单位所能给人们提供的就业机会十分有限,大学生所面临的就业渠道也呈多元化趋势。职业大学生有必要了解社会所急需的人才种类以及对人才的素质要求,以便根据社会需要来确立自己的职业理理。由于科技进步和信息革命引起的产业结构调整,产生了一系列新职业,从而给职业大学学生描绘出了一幅崭新的职业前景。国有企业需要高素质、用专业技能的劳动者。三资企业、民营企业异军突起,专业对口、用敬业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的职业大学学生将被吸引到生产第一线,成为操作工、技术员。西不大开发战略的实施,为有志于在西部一展宏图的年轻人提供了一个广阔的事业天地。我国国际劳务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开辟了牢务输出的新领域。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劳动力引进来、走出去的机会和数量会大大增加。由此可见,就业市场蕴涵着无限生机,将为职业大学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 二、职业选择的三种意识 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你自己的未来。进入职业大学学习,意味着已经站在职业生涯的起跑先线上,向就业的道路上前进。为了顺利达到目的,职业大学的学生就必须树立市场就业意识、依法就业意识和竞争意识。 1、增强市场就业意识。就业,不仅取决于个人的体力和能力因素,而且还取决于对就业信息的掌握。一个人如果掌握了大量信息,他的就业视野就会广阔,就能争得主动权,不失时机地选择自己的位置。就业信息是就业的基础,是通向就业的桥梁。职业大学的学生应该广泛地收集就业信息,以寻求更多的就业机会。这就要求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了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积极适应我国经济体制多元化对劳动者提出的要求,探索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国有经济在转制过程中,劳动力需求状况明显供大于求,而非公有制经济显示了旺盛的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力量,急需大量技术人才。同时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必将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转变就业观念,把目光投向新兴行业,投向西部大开发,是有志气的大学生施展才华、实现抱负的值得鼓励的选择。 2、增强依法就业意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大学毕业生面向市场主体择业,用人单位面向市场自主择员。如何保证双方利益的实现,需要有完善的法律体系做保障。从1995年1月1日起,我国的就业进入了依法管理阶段。 《宪法》和《劳动法》规定了公民有劳动的权利和义务。劳动权利包括就业权和择业以及其他权利。它是公民实现就业,获得生存和发展的可靠保障。只有认真研究法律,具备了明确的权利意识,才能自主地实现权利。一个公民要取得劳动报酬,就必须履行劳动义务,如果没有尽劳动义务,也就不可能获得劳动报酬。应当明确,就业不仅是公民的的权利,同时也是公民的义务。我们要严格执行有关劳动法律、法规,积极维护劳动秩序,遵守纪律,自觉地参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了解和掌握国家劳动法和就业制度是实现正确就业的主要依据。个人的职业兴趣,如果失去国家劳动法律和就业制度的支持和确认,只能是虚幻的梦,不可能成为现实。 职业大学的学生如果对劳动法和用人单位的用人制度及相关信息不甚了解,就不能进行准确的分析对比,这将会给自己的求职择业带来很大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相反,自己熟悉劳动法和了解掌握用人单位的心血越多,越全面,择业成功的希望就越大。特别是对用人单位的性质和法律地位;单位管理体制和组织机构;单位的岗位需求、人才结构、规格、分工程序;单位的工作或业务内容;单位的知名度和发展前景;单位的工作紧张度,学习、晋升机会;单位的经济效益、福利、工资、奖金、养老保险等。 3、选择职业的竞争意识。“ ”字,原有“耳”、“音”“戈”三个字组成。可见古人就揭示了收集信息和竞争的内涵,这也是古人留给我们的精辟启示。“物竟天择,适者生存”是生物界生存和发展的普遍法则。在职业生活中,“优胜劣汰”已经成为职业竞争的法则。这对竞争能力强的人是良好的机遇,对竞争能力弱的人意味着危机。因此,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 提高竞争能力的途径:第一是要努力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和努力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愁你没有事做,就怕你没有知识和技能。职业大学的学生在学院是学习的最好机会,学习公共课程,有机会学习和考取计算机等级证书,有机会考取外语等级证书,有机会考取文秘等级证书。努力学习各自的专业课程,就有机会考取专业等级证书。“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多一个职业技术证书,就多一份成功的机会。应根据所学专业所对应的职业群的需要,努力学习专业技术,抓紧时间多取得专业技术证书。第二是提高综合素质。在一个人才交流会上,有一位企业领导人曾说过这样一番话:“市场经济逼得我们三顾茅庐,四处寻宝。我们宁愿让那些不胜岗位的职工下岗白拿工资。也必须以优惠的政策聘请人才,不然企业就无法生存。”面对市场的竞争,只有努力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努力提高职业道德水平,锻炼好身体,全面发展自己,才能在竞争中站稳脚跟。

上一篇:毕业论文通用日志

下一篇:物理化学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