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主题班会论文
心理主题班会论文
辅导员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摘要】心理素质与大学生的发展密切联系,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在大学教育中日渐重要,作用突显。高校辅导员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同时,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本文从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急迫性出发,突显辅导员的自身心理健康水平和对待心理健康教育态度的重要性,并对其参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利条件进行分析,指出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关键词】辅导员;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现今大学生的心理危机事件见诸报端的屡见不鲜,大学生在面对学业、人际关系、职业发展等方面都需要引导。校园中已暴露的由心理原因引发的行为问题不时发生,给学生、家庭和学校带来很多不良影响,阻碍了学生成才,顺利走向社会;不利于家庭幸福,也为和谐校园的建设出了难题;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已迫在眉睫。 一、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紧迫性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主要由各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负责,包括心理健康课程的建设、心理活动的开展、个案咨询与团体辅导等。因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职老师少,心理健康宣传力度有限,与学生的直接接触不够,使得学生遇到心理困惑的时候,往往采取自己消化或者找要好的同学帮助解决,通过这些渠道不能解决的,也很少到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寻求帮助,转而采取逃避或压抑的办法,甚至极端的解决方式,酿成悲剧。 辅导员接触学生最为频繁,与班干部的联系密切,能够在第一时间充分的掌握学生情况。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将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及提高个人的心理素质的必要性。同时,辅导员还可以结合自身对学校生活的感悟与体验,对学生在校期间可能遇到的问题有预期,能够做到早预防、早干预。面对学生心理健康中的难点问题,则可以主动联系学校心理机构提供专业帮助,辅导员是高校心理干预快速反应机制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投入将极大的增强心理工作的针对性,形成上下通达、反应迅速的有效工作方式,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 二、辅导员提升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重要性 高校辅导员是参与学生日常教育管理的最基层的队伍,是教育管理最直接的实施者。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成才,影响到高校稳定大局。在最初的人才甄选过程中,就应当注重对应聘辅导员的心理测评,不仅可以提高辅导员对自身心理健康水平的认识,帮助其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同时也强化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意识,提高其在工作中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度。 辅导员的积极心态、良好的个性特征及正向的情绪情感将直接影响师生关系。辅导员所展示出的良好的心理素质、健康的形象对辅导员人格魅力的提升至关重要。这种积极的影响将在实际的日常管理中得到体现,有利于搭建师生情感交流的桥梁,有利于构建和谐、顺畅的沟通平台。 三、辅导员心理健康专业知识与技能的储备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仅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帮助辅导员提升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壮大心理健康教育队伍,拓宽心理干预领域。 高校还应重视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培训。辅导员良好的心理素质与心理知识储备直接影响其与学生的沟通的顺畅性,是有利于情感交流的。辅导员需要掌握一定的心理访谈技术,如:专注与倾听技术、情感反映技术、同理心技术、具体化技术、探问技术等。辅导员具备一定的心理专业知识,不仅是辅导员维护自身心理健康所必需的,同时,还为辅导员在思想上积极引导学生提供技术支持与专业保障。 四、辅导员对待心理健康教育的态度 从岗位职责上讲,辅导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力量。心理健康教育作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是第一步。 辅导员是学生的指导者与领路人。他们指导学生明辨善恶,正确对待社会的热点问题,最终帮助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能力 心理辅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要推进高校心理辅导工作的规范化程度,仅仅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是不够的,高校还需要帮助辅导员提升心理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辅导员需要培养对心理学的兴趣,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来,开展贴合学生实际,行之有效的主题班会活动或团体活动。辅导员要改变思想,积极配合,以班级为单位,以舆论为导向,积极落实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全面提高其心理素质,培养高素质的综合性人才。 五、辅导员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地位 目前,在高校开设心理健康必修课还不现实,各高校也采取了一些措施,如开设选修课或举办心理健康活动周等。然而,总体上讲,心理健康的普适性教育还很不够,影响面和时空上的持续性都有待加强。 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力军,他们陪伴着学生度过大学生活的各个阶段。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交流最多的一个群体,是对学生影响最为深刻与广泛的教育者之一。他们能突破时空的限制,他们比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更早的接触学生,能在第一时间或第一现场对学生进行心理干预。 高校辅导员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力量。他们肩负着缓解学生心理压力,引导学生积极适应环境的重要任务,他们在学生的自我认识、人际关系处理、情绪调整、应对挫折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力,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他们指导着学生全面发展,建立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他们对大学生心理素质发展的影响是不可替代。 六、几点思考 当前各高校都加大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相关的制度和工作机制也日趋完善,整体发展态势良好。好的制度要突显好的效果,还有赖于各级职能部门和主要责任人,工作落实是关键,督导、抽样调查和考核是提高工作效率的重要手段,跟踪和考核制度还需要跟进。 在日常教育管理过程中,辅导员要注重倡导团结、互助、友爱、和谐的关系氛围。联系实际,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用科学的方法,帮助学生养成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行为训练和榜样示范,引导学生养成行为习惯。 辅导员通过有效的沟通方式,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解决当前出现的问题,引导他们树立积极健康的人生观,帮助他们健康、顺利的成长成才。在这个过程中辅导员同样可以收获实践经验,提升助人的能力,获得愉悦感与成就感。在这种助人的行为过程中,自我完善,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相长。 高校要鼓励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行为,为辅导员的发展提供空间,可以采用鼓励辅导员自主学习,取得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参与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工作,成为兼职的心理咨询师等多种方式,提高辅导员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热情与投入,加强理论学习,开展实践活动,提升综合素质,也为辅导员的职业发展开辟多元化途径。 参考文献 [1]方丽英.关于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思考[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2]课题组.高职高专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教学版),2006(23). [3]薛艳.高校辅导员应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有效渗透心理健康教育[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8(3).
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和心理活动的学科。19世纪末,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到了20世纪中期,心理学才有了相对统一的定义。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积极心理学在职校学生教育管理中的应用
学生教育管理是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内容,但是有些职业学校的教师一提到这些学生头就疼,甚至谈差就色变。本文从积极心理学取向探索学生的教育管理方法,让班主任在轻松教育管理学生的同时,也让学生幸福成长,也就是如何培养学生的积极健康心理和优秀品质,从而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获得幸福感。
一、积极心理学简介
积极心理学是新兴的研究领域,它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品质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这一崭新的理念告诉我们可以用积极心理学探索适合职校生的教育管理方法。
二、运用积极心理学的意义
我国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主要还是定位在预防和治疗上,以解决少数学生的问题为目标,却忽视了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因此积极心理学的引入,为我国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新思路,为创立积极心理教育提供了直接的思想动力,为全体学生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积极途径。
三、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学生教育管理方法探索
积极心理教育观认为,人人都有积极的心理潜能,都有自我向上的成长能力。因此我在学生教育管理中做了以下实践。
(一)关注积极优势,发挥积极作用。
职业学校的部分学生在初中时曾有被老师、同学和家长看不起的经历,甚至被骂过“笨蛋”、“傻瓜”,这样的标签经过长期强化后,学生就会对缺点耿耿于怀,容易频频出错,进而更在意自己的缺点,之后再犯更多更大的错误。正是对这些“缺点”的过度关注,容易进入恶性循环中,于是他们可能会变得“破罐子破摔”,也就妨碍了他们走向成功和幸福。著名的“吸引力法则”向人们提示了这样一个秘密――你关注什么,就有可能实现什么,并且这种可能与你的关注程度成正比。陶行知的“四块糖”的故事早已经成为教育经典,也启发着千千万万教育工作者。
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优点,职校的学生也是如此。如果班主任在学习和生活中对学生多一些观察和了解,善于拿着放大镜给学生找优点,则可以通过心理游戏“戴高帽”、“自画像”等发现学生优点,积极关注学生积极优势,暂时淡化劣势,让优势发挥积极作用,让他们沿着优势的道路努力前行,那么缺陷可能就会自然地慢慢消退。
(二)善于积极期待,挖掘积极潜力。
“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功,但是能不能成功,取决于周围的人能不能像对待成功人士那样爱他、期望他、教育他。英国教育家车尼斯说:“只要教师对学生抱有希望,仅此一点,就可以使学生的智商提高二十五分。”可见,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对学生成长的影响非常大。每个人都有无限潜能,职校生也一样,如果教师能经常给学生一些积极的暗示,如:“我相信你,一定行!”学生就会带着这份期待勇敢前行。
所以,班主任如果能在学生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多地期待他们在事情发展中积极的一面,如果学生能感受到老师鼓励中的诚恳和信任,那么学生就会给自己创造一个成功预期,从而将各种有利于成功的心理潜能充分发掘出来,推动自己走向成功。这也正如积极心理学所认为的,有所期待才是打开美好未来大门的钥匙,你期待什么,你将实现什么。
(三)创设积极环境,激发积极力量。
在生活中,环境能造就人才,也能淹没人才。如果一个人生活在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里,受到周围的人感染,他也会努力勤奋起来,积极向上,争取做得更好。反之,再勤快的人在一个懒散的环境里很容易变成一个庸碌无为的人,古代《孟母三迁》的故事就是很好的证明。苏霍姆林斯基也说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乃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因此要激发学生的积极力量,就要学会环境育人,我们要坚信“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
首先班主任要用心营造积极的文化环境,精心布置好教室的每个空间,陶冶学生的性情,如励志名言张贴、荣誉角、植物角、图书角等。其次班主任要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各种实践环境,如各种比赛、值周活动、主题班会活动、参加各类社团等。通过每日一分钟演讲能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值周劳动能培养学生爱劳动和讲究卫生的品质;通过种植植物能提高学生尊重生命和审美的能力……总之,学生通过积极向上的人文和实践环境的熏陶能培养自身的学习兴趣,能充分发挥和展示自身的各项优势才能,能激发更多积极力量。这样他们会变成信心满满,他们会变得光芒四射,他们对爱的理解会比以前深刻、全面,他们也会变得乐观、好学,当然,他们的创造力、领导力和审美能力也会随之提高。
总之,希望就是生命中的那一点不曾被扑灭的光,如果职校班主任能将积极心理学运用到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中,能够关注学生积极优势,能够善于对学生积极期待,能够用心为学生创设积极环境,那么总有一天这点光会变成满天星星,学生也一定会实现自我,走向幸福。
>>>下页带来更多的关于心理学的论文5000字
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学生的心理 教育 工作是现代教育的重要部分,班主任要怎么做好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呢?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班主任工作中如何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 措施 论文篇1
摘要:中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 方法 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班主任; 加强; 学生; 心理健康
“教师应当是心理医生”是现代教育对教师的新要求。现代教育的发展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 文化 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健康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新时期的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德育教育的主要实施者,要充分认识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的教育重要性,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运用科学的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以积极认真的态度,加强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展,社会阅历的扩展和 思维方式 的变化,特别是面对社会竞争的压力,他们在学习、生活 人际交往 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方面存在着来自于学校家长和社会多方面的压力,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困惑、或问题影响着他们的健康成长。
目前中小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
与学习有关的心理问题通常有:学习疲劳,学业不良、厌学等
(一)学习疲劳。
学习疲劳与很多因素有关,学生的身体素质学习的紧张程度,学习持续的时间、环境条件学生的情绪变化等,都有可能引起或加重学习疲劳的原因,为了预防学习疲劳,班主任应和各科老师商量科学安排好课程,教师的方法也应灵活多变,直观有趣,讲练结合,讲课内容当堂讲授,当堂消化,少留作业。
(二)学业不良。
学生的学业不良是指学习成绩经常明显低于同龄学生的一般水平,这些学生由于跟不上班级学习的进度,完不成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教学任务,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训斥,很容易产生自卑、自暴自弃。逆反厌学的心理。著名的知心姐姐卢勤曾说:“爱的力量是教育中的重要力量。”有位科学家说:“人类在探索太空征服自然后,终究会发现自己还有一种更大的能力,那就是爱的力量,当这天来临时,人类的文明将迈向一个新的纪元。”她并且确定了对孩子施爱入法即:用爱的目光注视孩子,爱的目光是孩子成长的营养液;用爱的微笑面对孩子,微笑,是爱的语言;用爱的语言鼓励孩子,爱的语言能培养出懂得爱的孩子;用爱的渴望调动孩子;用爱的细节感染孩子;用爱的管教约束孩子;用爱的怀抱包容孩子;把爱的机会还给孩子;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心中有爱,坚持付出爱,总会有回报的。”
(三)厌学。
有厌学心理的学生对学习缺乏兴趣,他们或者在课堂上东张西望,魂不守舍,打瞌睡,或者在下面偷着看课外书,玩玩具,有的摆弄手机,用手机发信息等,有的干脆逃学,针对这些情况,班主任不能放弃这些学生,而是努力的培养他们发奋学习的远大志向,努力让学生了解到知识就是力量,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知识的竞争,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对于落后的学生给予及时的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
二、人际关系失调问题
人际关系失调包括亲子关系紧张,师生关系紧张,同学间的矛盾冲突等,也可表现为人际交往困难,缺乏友谊孤独等,为了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一是培养中小学生优良人格,二是端正学生的人际认知,三是培养学生人际交往技能。
三、青春期性发展中的心理问题
很多学生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无所适从,有的对自己的性心理变化感到困惑或恐惧,有的甚至导致了心理障碍,特别是早恋行为对学生身心健康是很不利的,针对这些心理问题班主任应及时开展青春期性教育,对中学生的异性交往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
四、不良人格问题
中小学生常见的不良人格主要有:偏激、狭隘、嫉妒、敌对、暴躁、依赖、孤僻、怯懦、自卑神经质等。
以上种种中学生不良的心理行为都在警示着我们,中小学生,我们的孩子祖国的花朵和未来,急待我们新时期班主任应肩负历史的使命和社会的责任,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纳入班级的日常管理工作中。科学地看待学生的心理问题,坚持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创设良好的班级环境,开展有效的班级活动,通过这次有效途径,做好中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工作。
(一)寓心理健康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中。
新时期班主任要充分利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 社会实践 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有利于塑造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还要协助学校进行必要的 心理 健康知识 讲座,或针对学生提出的有普遍性的心理问题给予解答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增进学生对健康心理的认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使他们知道,拥有健康的心理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二)坚持个别谈心和辅导。
学生具有的烦恼、焦虑、紧张,往往是因人而异,面对团体的指导有时难以收到最佳效果,应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地进行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对有的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要有一个过程,甚至是比较缓慢的过程,这时需要班主任要善于等待,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坚持不懈的努力去协调,这不仅是解决心理问题的有效方法,也是锻炼学生解决心理问题、提高班主任心理素质的重要途径。
(三)与家长保持联系与沟通。
新时期班主任还要继续发挥家长的教育力量,与家长齐心合力,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家长既关心子女的身体健康,更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让他们认识到:培养孩子良好的心理素质离不开文明、和睦、明朗、愉快的家庭环境,学生从小能生活在温暖、愉快的家庭中,得到父母、长辈的正确的爱,必然会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安全、愉快,充满欢乐和信心,同时,引导和帮助学生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以良好的行为、正确的方式去影响和教育子女,从而保证他们身心都得到健康地发展。
总之,对学生只有全方位、多角度、多种途径地进行综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地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逐渐达到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李百珍主编 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
[2]《中小学德育专题》 朱小蔓主编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年第1版。
[3] 1998年天津师大教育学 《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2:《试谈高中班主任如何加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摘 要:由于高中生所处的特殊阶段,其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很多,班主任需要加强对其的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就班主任加强高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然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生所处的年龄阶段、生理变化和心理上的发展,以及升学就业的压力,都让他们面临更多新的问题和困难,所以,在高中生中非常有必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作为素质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必须充分认识实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应该根据高中生生理和心理发展规律的特点,使用科学的心理辅导方法和手段,加强高中生心理健康的指导,这既是高中生自身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新社会发展对人的素质的要求。
一、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健康不仅表现为身体没有疾病,而且还包括个体在精神上、身体上、社会适应上的健康和安好状态。当前,高中生独生子女居多,从小养尊处优,但升入高中后学习竞争压力变大,但是他们的思想意识仍待发展,他们不能正确对待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他们容易遇到个人学习、生活和人际交往方面的心理问题。我国高中主要以“班级”形式教育学生,学校各种教学的实施多半是由班主任完成实际操作实施。所以,开展高中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班主任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必须分清缓急轻重开展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让学生能够健康、正确地面对生活和学习中的各类问题。
二、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精干心理教师队伍
专、兼、聘等多种形式相结合,打造一支精干专职教师为首的,结合兼职教师为辅,互补而又稳定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心理辅导咨询工作专业要求相当高,相关调查表明,我国高校设置的心理咨询机构中的工作人员主要是兼职,专职人员少之又少,很多工作人员上岗前只经过短期的培训,专业素养有所欠缺。我国很多学校中,几乎没有专业心理咨询老师,一些工作人员只是参加过短期的心理辅导培训,所具有的心理学知识不够完善,完成培训后离开了心理辅导岗位,因此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的建立应该从零开始。必须引进心理辅导的专业人员,更应该加强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培训。对专业教育人员的培训大致可分三步:第一,确定学校心理辅导站的骨干并加以培训,让他们去规范区观摩学习,借鉴先进的心理辅导思想。第二,对学校心理辅导的专职人员进行培训,使其专业知识结构更完善。第三,利用骨干和专职人员来引导其他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提高心理教育队伍的整体素质。
(二)高中班主任应树立现代的心理教育观念
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高中班主任必须具有先进的教育观念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没有科学的心理教育观和心理教育意识势必造成心理教育的盲目性、盲从性,甚至背向于心理教育目标,高中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的威望是其他教师所无法比拟的,其教育观念和方式对学生影响深远,如果高中班主任的教育观念和方式存在偏差,就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如果高中班主任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特别是对高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得不够透彻,把一些思想问题笼统归类为心理健康问题,或者轻视心理健康教育,忽视对心理辅导与咨询的相关理论与应用技能的研究,就会在班级管理方式上越走越狭隘,这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
(三)全面充分地了解学生
班主任不能用单一的态度和方式对待每一个学生。班主任要想全面地了解学生 就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感情,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愿意与班主任交流。班主任要尝试慢慢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心灵距离,班主任要信任学生,关爱学生,身体力行,用实际的行动和真实情感感化学生。班主任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抽出一定的时间接近学生,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内心世界,引导他们克服学习、生活中的困难。对于学习不自信和学困生应该利用课余时间和他们交流,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对于因为家庭环境较差而产生自卑感的学生,就应该安排他们与一些性格比较开朗,家庭环境好的学生进行互助学习,让学生之间的关系更融洽,更亲近,逐渐地让他们适应周围环境,拜托困扰,减少自卑感,促进学习进步。
(四)开展多形式的集体活动
开展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是解决学生心理问题的基础,它能促使学生在活动进行时消除心理障碍、友好沟通。集体活动要求同学们团结合作,发挥集体的力量和集中智慧完成任务,并能在丰富的活动中潜移默化的达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班主任要学会运用班会、晨会、科技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各种文化、艺术、体育、科技和学习名人的活动,以便更好的塑造学生良好心理品质。
班会是开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班会应该做到:首先,需要确定能引起同学们注目和兴趣的主题。班主任要充分发动学生做好班会的相关准备,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自己设计的班会中去。其次,班主任要特别注意利用班会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不同形式确定主题班会的内容,真正做到有效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主题班会要针对很多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进行。例如,在高三阶段学习压力比较大,很多学生感觉无所适从,这时就可以进行一次“努力奋进,不轻易言弃”的主题班会,激励学生继续努力,争取获得最佳的成绩。
班主任还应协助学校举办心理健康知识讲座,或指导学生解决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让学生掌握基础的心理保健知识和方法,强化学生健康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多 渠道 个别心理辅导
第一,建立心理咨询室,规范学生面询。对于每一名来咨询室寻求帮助的学生给予最大程度的尊重和接纳,切实解决了学生的许多心理问题。建立咨访关系、质疑、引导、 总结 等几个步骤,利用一个小时左右的时间对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及时、认真、耐心的交流和辅导,对症下药。通过以朋友式的谈心,有针对性地梳理、引导,帮助分析利害关系,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负担,达到解除他们减轻心理障碍的目的。每次咨询结束,咨询员都要填写咨询记录和个案分析并进行一定程度的追踪调查。使得学生能利用心理咨询解决一般性困惑,寻求自我完善。
第二,开展网上心理辅导。除了日常心理咨询室的面询以外,还应根据每个学校的特点,为广大在紧张学习中的高中生提供便利的心理咨询辅导,可以采取开设网上心理辅导的形式。还可以通过收发邮件、信件、写便条等形式多渠道多形式地开展心理咨询。
第三,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开展心理讲座、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在高中生中间开展心理辅导工作。通过讲座让对心理学知之甚少的学生产生期待和兴趣,并让学生通过心理档案的建立过程,更好了解自己,理解心理学。
综上所述,只有通过对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心理健康教育,才能有效维护学生心理健康,使学生拥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使其逐渐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参考文献:
[1]朱小蔓.《中小学德育专题》[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l)
[2]《在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M].天津师大教育学.2008.
班主任工作中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措施论文篇3:《试论中职班主任如何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针对中职生心理问题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本文就中职生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在加强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的策略进行分析,以提高中职生的心理素养。
关键词:中职;心理健康教育
长期以来,作为一个特殊的“弱势群体”,中职生被贴上自卑、懒散、文化基础差、 学习态度 差、行为习惯差等标签,自曝自弃混日子是不少中职生的常态。如何通过3年的学习,让他们彻底摆脱阴影走向成功?中职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应特别关注。针对以上的消极心理,班主任应不断变换角色,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消除学生的逆反情绪,给学生提供展示才能的平台。
当前,中职生在学习、成长、生活以及择业与求职等方面表现出的心理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不能正确认识自我,缺乏自信心
目前,我国中职生大部分是没有考到满意的学校无可奈何上了职高或者家庭经济条件较差的学生,由于社会上存在的对中职生的偏见与歧视,往往使中职生在理想与现实发生矛盾时,不能正确地认识自我,在同龄人的群体中自惭形秽,做事信心不足,从而丧失努力学习的动力,加上他们初中的知识基础薄弱、学习习惯较差,能力有限,听不懂课,又缺乏刻苦学习的毅力,面对陌生的专业理论与技能训练难免感到束手无策,困难重重,因而无心向学,久而久之,感到处处不如别人,便产生自卑心理。
2、 逆反消极心理强烈
在中等职业学校,部分学生由于受家庭、社会、亲友的影响,相对同龄人看到更多的社会阴暗的一面,内心深处不自觉地形成一种心理定势,认为社会、学校,对其约束较多,于是,对学习与班规校纪抱有严重的逆反消极心理,对教师的批评教育有抵触情绪,我行我素,生活上随意放纵,得过且过。既没有幸福感,也没有成就感,把前途看得一团漆黑。
3、 存在人际交往障碍
中职生自进 入职 业学校起,所面对的是一个相对开放的、全新的环境,内心迫切渴望与人交往、有真心的好友宣泄情感,但又怕受到伤害,所以主动性不强,且缺少基本的交往知识的技巧,在实际交往中,存在着按照自己的主观意识要求他人的情况,对他人的优点难以认同,对他人的缺点又难以容忍,往往容易和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4、 情绪波动大,自控能力较差
良好的情绪是心理健康保证。正处于青春期的中职生,情感丰富,情绪多变,对事物充满好奇心,但容易感情用事,有时凭着一时冲动做出鲁莽的事,缺乏冷静,不能明辨是非;情绪波动大,两极化现象明显,快乐时常兴奋过头,挫折悲伤时常抑郁消沉;不能控制情绪。
二、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
1、寓心理辅导于德育活动之中。学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很多贯穿着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班主任应开展形式多样的班会和团队活动,及时缓解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组织 篮球 比赛、知识竞赛之类的集体活动,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帮助学生建立团结互助、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学生感受集体生活的乐趣,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集体观念。班主任还可采取有效措施抓好中职生的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帮助他们克服放纵自我的消极心理因素,使他们逐步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2、加强班级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心理氛围。班级文化是指整个班级环境和人际环境。在优美的班级环境与和谐的人际关系中,学生的情感、行为会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班主任应带领学生一起参与创设优美的班级环境,如粘贴 名人 名言 ,开设“班主任信箱”等。其次,班主任应带领学生共同创造愉快、和谐、亲切、信任的人际环境,形成尊师爱生的良好风尚。再次,班主任应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 规章制度 ,营造积极的班集体舆论氛围。
3、渗透心理辅导于学科教学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中心环节,也是心理辅导的重要途径。教师应认真钻研教材,充分发挥教材内容中的心理教育因素。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教学态度,要善于鼓励学生,注意每一位学生的进步;在 教学方法 上,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坚持启发式教学原则,调动学生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学生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4、利用周记谈心,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中职生往往不轻易表露自己的内心世界,班主任可通过定期查看学生提交的周记,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然后采取适当的措施帮助学生调适心理。例如,笔者所教的班级中,有一位女生突然注重打扮了,且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成绩下降。笔者在她的周记本上发现她辞不达意,心事重重。于是笔者找她谈心,帮她分析,表示理解和关怀。通过一段时间的调整,这位学生对所遇到的情况有了一个正确的认识。
5、用爱心感化学生,帮助学生克服自卑心理。部分中职生由于长期被自卑困扰,会出现自暴自弃等现象。中职教师必须帮助他们重建自信心,设身处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人格,还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引导他们取长补短。同时,根据中职生的特点,分层次、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为中职生提供尽可能多的发挥特长和展示才华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和克服困难、挫折的勇气和力量。总之,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时时处处为学生着想,用真诚感化学生,尤其是贫困生和后进生。
在知识经济时代来临的21世纪,“机遇与挑战并存”,学生面临更大的是竞争和压力。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挫折、压力、紧张、烦恼、孤独无助等心理问题会阻碍学生的身心发展。作为班主任,必须学会巧妙地化解外界矛盾对学生所造成的心理压力,和学生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真诚、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心里话,引导学生以恰当的方式宣泄情绪。现身说法,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循循善诱,消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作,对学校的德育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班主任应该时刻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在教中学,管中悟,不断总结 经验 教训,因时、因地制宜地扮演好各种角色,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为学生创造一个净化、美化、和谐、自由发展的良好环境,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增强.现代学校心理辅导[M].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7
[2]魏书生.班主任工作漫谈[M].广西:漓江出版社,2002
[3]林崇德.教育的智慧[M].北京:开明出版社,2001
猜你喜欢:
1. 学生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心得体会1500字
3.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4. 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1500字
5. 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心得体会
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
青春期 教育 是学校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学校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青春期健康教育主要包括:人体生理知识、青春期性健康、个人卫生习惯、合理营养、疾病预防、保护环境、体育活动、增强安全意识,预防伤害、掌握健康的生活技能,促进心理健康等。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青春期心理健康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处于青春期的少男少女逆反心理的表现是各种各样的,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工作中,不能仅仅停留在了解问题,分析问题的水平上,而且要能够解决问题,使心理健康教育具有实际意义,从而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
青春期;逆反心理;心理健康;健康教育
作者单位:266214即墨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科
1 逆反心理的概念、表现形式
逆反心理是客观环境与主体需要不相符合时而产生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彼此之间为了维护自尊,而对他人的要求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的一种心理状态。逆反心理表现为对一切外在力量予以排斥的意识和行为倾向,其主要表现有:
1.1 不接受教导 情绪上的敌对意识,行为易产生偏激,往往与老师家长所要求的背道而驰,从而满足自身所谓的“独立意识”以及“自理能力”。这是逆反心理的外在表现形式。
1.2 情感冷漠 自我封闭,不与任何人交往,对任何事情都“漠不关心”,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容易产生自卑感、孤僻感,对性格的形成产生不良影响,影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这是逆反心理的内在表现形式。
1.3 易走极端 他们感觉与这个社会格格不入,渴望所谓的理想世界,离家出走,乃至轻生念头,不计后果来彻底的“放松自己”。这是最极端的表现形式,很容易产生严重后果,而且往往难以挽回。
2 逆反心理产生的原因分析
逆反心理是青少年心理发展必须经历的阶段,是一种暂时的心理现象。影响中学生逆反心理产生的主要因素有:
2.1 青春期心理因素。
首先,随着年龄的增长,青少年的自我意识有了很大变化。自尊心逐渐增强,使得他们当自己的某些想法及行为不能被现实所接受时,他们就会产生过于偏激的想法,认为家长老师阻碍了他们的自由,轻视自己,从而产生了反抗心理。于是,他们要求扩大自己的权利,并要求别人尊重他们的个性和尊严,要求一定程度上与成人平等,并且竭力使成人承认这一点。
其次,进入青春期,青少年独立意识逐渐增强。青少年在谋求获得独立的过程中,当成人限制他们的独立性并把他们当作“小孩”而加以监护、指导,不重视他们的兴趣、态度和意见时,他们就抱怨,并且提出抗议。随着交际范围的不断扩大,喜欢自作主张,“谋求独立”意识成为重要的心理倾向,
2.2 家庭教育 因素
家庭环境的影响具有特殊意义。青少年在家庭中生活的时间占其全部生活时间的一半以上,父母 对子 女的行为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
首先,有的父母对孩子给予的照顾过多,尤其是对孩子教育上的要求过于严格,超过了孩子所能耐受容忍的程度,抑制了他们的独立性和完整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其次,家长提出的要求超出了青少年的心理承受能力。有的家长常常摆出封建家长的威风,不给孩子任何自主的空间。随着时间的推移,青少年对父母的这种教育方式就会产生反感、抵触情绪。
更有甚者,采取“大棒政策”,当子女不按自己要求做,或者达不到自己的满意程度时,就会使用暴力,体罚青少年。这种“大棒政策”,严重阻碍了青少年的成长,使青少年行为偏激,有时可导致不可估量的后果。
2.3 学校教育因素。
首先,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公正。每个老师都喜欢听话的学生,但正是由于老师的这种看似正确的“偏见”,造成所谓的“差生”不喜欢这个教师,甚至产生憎恶情绪,上课故意捣乱,与老师作对等。老师的不公正待遇使青少年产生逆反情绪,并且对青少年以后的成长造成不良后果。
其次,学生在班集体中的位置也会影响其心理。对青少年来说,班集体就是一个微型社会,他们在相互学习、生活的过程中形成各种关系,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特定的位置,并由此决定了他在集体中的地位和角色。班级社会学研究表明,学生在班级中活动和交往的主导动机是谋求在同龄人群体中使自己满意的地位。如果这种欲望经常得不到满足,那么个性的对立与社会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3 逆反心理的解决对策
3.1 学着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父母的罗嗦、老师的批评都是善意的,看到他们的出发点是好的,是对出于你的关心。而老师、父母也是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也会误解人,我们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他们,遇事要尽力克制自己,要知道,退一步海阔天空,突显自己的个性并非是通过与他人的对抗来实现的。
3.2 青少年要提高心理上的适应能力,如多参加课外活动,在活动中发展兴趣,展现自我价值,这样,逆反心理也就克服了。加强感情投入,融洽师生关系。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当教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敬、可信赖时,学生就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尤其对那些遇到挫折而对生活失去信心,并用怀疑、敌视的态度对待周围一切事物的学生,则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安慰和关怀。教师应学会理解学生,做学生的知心朋友,要尽量缩小“代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要做到同学生心理相容。
3.3 教育者应尽量满足孩子的合理要求,让他们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充分发挥他们的 想象力 、创造力。孩子在做的过程中,即使一时犯了什么错,也不要横加指责。教育者应耐心地让孩子自己 总结 经验 教训,不断更新自己、突破自己、完善自己。因此,对总是怀有逆反心理的人来说,努力培养起自己的想象力是十分必要的,它有助于我们开阔思路,从偏执的习惯中超脱出来。
3.4 在学校教育过程中,应该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向学生介绍有关心理方面的知识,让学生认识到自身心理变化和特点,调节好心理状态,使他们心理品格有所升华,使青少年自察、自治,净化健康人生,培养学生的抗挫折能力,让他们坚信自己有巨大的潜能,事事要抱有“我能行”的自信心“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工程,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必须把学生良好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在中小学这个基础教育阶段,为学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 考 文 献
[1] 丁志强.教育管理心理学.辽宁大学出版社出版.
[2] 张承芬,孙维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警官教育出版社, 1997.
[3] 沃建中.中小学心理素质教育的探索.科学出版社,2000.
[4] 黄希庭.心理学导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7.
[摘 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从 儿童 向成年人过渡的人生关键时期。这个时期的青少年身心发展突变,不论是在生理方面还是在心理方面。处在这个时期的聋哑学生,生理发育已渐渐成熟,但心理发育却相对滞后,这种生理、心理发育的不同步,使得他们在青春期产生了不少心理和行为的问题,影响了他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本文试图通过挖掘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状况,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出对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实施矫治的有效 措施 ,以改善他们存在的不良心理。
[关键词]青春期 聋哑学生 心理健康 教育
[中图分类号] G762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 编号] 2095-3437(2014)07-0052-03
聋哑学生进入青春期后,他们的生理发育已接近成人,但由于自身缺陷的影响,心理成熟相对滞后。他们常常不能克制自己而被外界现象所干扰,从而产生各种烦恼,急需帮助及引导。因此,需要适时地给他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克服青春期心理障碍,保证心理健康。
一、青春期聋哑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及行为表现
(一)自我意识不够稳定,意志力薄弱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但同时他们的意志力仍很薄弱,不愿意事事处处受家长和教师的控制和约束,表现为冲动和逆反。如在学校里,教师批评一两句,他们就有可能离校出走,甚至放弃学业;在家里,父母一两句过重的话语,他们就会对父母不理不睬,甚至还可能离家出走。在社会上,有的青春期聋哑学生不愿和健全人多接触,他们因听觉障碍而感到自卑,生怕被别人嘲笑,遇事畏缩,缺乏竞争的勇气。
(二)情绪起伏大、变化快
青春期聋哑学生情感体验深且丰富,但情绪不够稳定,容易意气用事。虽然他们也懂得一些做人的道理,但不懂如何处理情感与理智之间的关系。有的聋哑学生对人际活动产生偏见和误解,以自我为中心,很少考虑他人的利益、处境、心理感受,与别人关系疏远,常与别人发生冲突;有的聋哑学生情绪不稳定,性情暴躁,尤其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对待时极易激动,乱发脾气还不听劝告。
(三)早恋与性心理问题
聋哑学生到了青春期,性意识觉醒,但是对青春期的到来产生恐惧、好奇、神秘感。他们了解青春期知识的 渠道 少,对这方面的知识处于羞涩难于启口而又渴望了解的两难境地。有的聋哑青少年的对自己的性特征变化感到疑惑、害羞和焦虑不安,对异性的变化表示出好奇、关注等,喜欢接近异性,产生对异性爱慕、追求的动机,若恋爱不成会因此而苦闷,自暴自弃。
(四)学习动机的缺失与倦怠
青少年时期是聋哑学生人生成长的阶段,学习依然是他们的主导活动,也是他们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石,然而他们此时的种种心理困扰,也大多由学习而来。多数聋哑学生的学习状态是为学习而学习,缺乏对学习必要性和学习目标的认识,对学习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有的聋哑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不善于自主学习,学习缺乏主动性,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不愿意向教师和同学请教,坐等教师抄给他们标准答案或干脆抄袭他人的作业;有的聋哑学生完成学习任务的自觉性不高,极易产生学习动力不足、厌学等不良心理。有的聋哑学生长期得不到教师和同学的肯定,自尊心受到打击,容易造成思维迟钝、情绪躁动等学习心理倦怠现象。
(五)其他不良行为
聋哑学生由于听力受损,语言水平低,与健听人有着明显的沟通障碍。受身体缺陷的限制和自身 文化 及经验等各方面的束缚,他们的道德观念较为模糊,判断是非的能力差,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如家长的宠爱极易让他们形成骄横、任性的性格,在学校自由散漫,不遵守纪律,逃学,甚至爬墙出校,沉迷于游戏厅、网吧等娱乐场所;还有的学生出现打架斗殴、拉帮结派等不良行为,缺乏道德感和理智感;个别学生出现早恋现象,甚至发生过激行为,严重地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
二、青春期聋哑学生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
(一)自我因素
听觉障碍的自身缺陷使聋哑学生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重要渠道被堵塞,缩小了他们直接接触客观世界的范围。感知活动贫乏、单调,听觉障碍带来的认知、思维等方面的与众不同,引发出聋哑学生活动受限、参与受限、沟通受限、职业受限等一系列问题。聋哑学生的认知、 人际交往 等合理要求得不到满足,从而诱发了他们的自卑、孤僻、急躁、猜疑等不健康的心理。
(二)家庭根源
家庭是对聋哑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最大的后天环境因素。家庭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和家庭教育内容等家庭因素对聋哑学生的个体心理的形成、性格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家长的过分溺爱和严厉粗暴这两种教养方式对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危害最大。在家庭溺爱中成长的孩子,性格中往往会形成意志薄弱、胆怯、迟疑、情绪稳定性差等特点;严厉粗暴型的家长对孩子的教育简单粗暴,对孩子动辄打骂,这会造成孩子青春期创伤性体验,形成有缺陷的个性。有的家长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现状,对聋哑孩子的教育不知所措,缺乏塑造培养意识;有的家长虽有心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教育,但由于不了解聋哑孩子的身心特点,或无法与聋哑孩子正确交流,不能进行科学有效的教育。不当的教育 方法 会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聋哑学生的自信和自尊,使他们形成异常心理。
(三)学校方面
聋哑学生,尤其是寄宿的聋哑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的,学校的教育思想、学校的氛围、教师的素质、师生关系以及教师的 教学方法 、手段等,都会对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特殊的作用。一些教师责任心不强,或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特点和教育方法,对学习成绩不好又常常违反纪律的聋哑学生,没有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而是进行简单、粗暴的训斥和挖苦,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有的教师一味地追求教学效率,而忽视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有的教师对批评和赞扬的度把握不好。此外,因聋哑学生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交往方式,他们之间的各种行为和习惯能够相互影响,如比吃穿、打闹、不讲究卫生、不尊敬教师,甚至打架、早恋、破坏学校内外公共秩序等,个别学生因对某种不良的行为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盲目效从。 (四)社会影响
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上出现的种种不良风气,使一些聋哑学生对于道德情感和美感有不正确的理解,这滋长了他们自私自利、好逸恶劳等习气。社会上成年聋哑人的不良思想和行为对聋哑学生同样有着影响和诱惑作用。社会上至今仍一定程度存在着对聋哑人的歧视现象,缺乏聋哑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条件和环境,这些都影响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对策
(一)关爱青春期聋哑学生,塑造良好的心理健康状态
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并掌握一定的心理保健知识,公平、公正地对待聋哑学生,使他们拥有与其他学生一样的教育。教师应多关怀聋哑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用宽容的态度接纳每一个聋哑学生,提高对他们的关注程度,避免他们产生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加强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要对聋哑学生进行细心的观察与真诚的沟通,及时发现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并给予疏导和矫正,打开他们的心扉,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教师要营造班级教室良好的心理氛围,依照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施加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排除他们心理上的苦恼,维护他们的自尊心,消除他们的紧张和焦虑,避免他们可能产生的挫折感;在课堂上教师尽量多用表扬、鼓励、肯定的语气,并且加强对聋哑学生的个别辅导,在课堂上尽量让他们展示自己,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及时表扬,使他们在学习问题上能保持心理平衡,满足他们的心理需要,让他们保持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感受积极健康的集体氛围
开展各种班集体活动,使聋哑学生融入班集体这个大家庭中。在班级中,教师可充分利用主题班会、团队会等形式,经常开展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活动,帮助聋哑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如开展“我做班级小主人”、“老师,我想对您说”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内勇敢地发言、讨论。教师应鼓励聋哑学生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并对他们给予积极地肯定,在活动中形成融洽、民主的氛围。学校还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引导学生参加 篮球 赛、书画比赛,培养他们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或者组织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和健全学生开展手拉手活动,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是社会家庭中的一员,从而使聋哑学生在心理上有归属感,能在交往中不断克服自卑心理,不断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的思想情感。
(三)进行青春期生理卫生教育和道德行为规范教育
聋哑学生同正常学生一样,随着青春期的到来,身体会发生一系列变化,第二性征开始显现,男女体形明显分化。面对这些生理上的变化,聋哑学生会感到困惑甚至惊恐。也有聋哑学生在青春期思想变得活跃,开始关注异性,很容易出现早恋现象。教师要及时给学生讲解有关青春期生理卫生方面的知识。可以利用集体授课,对学生进行生理卫生知识的教育,如利用图片和多媒体课件讲授青春期健康心理知识,让学生们了解男、女同学青春期的生理、心理变化及特点;引导学生建立正常的同学友谊,培养健康的交往意识;指导男女学生正常交往,不要过早陷入感情问题,预防早恋等。也可以通过个别谈话,如针对女生单独讲解经期卫生知识,教给她们青春期怎样爱护自己的身体,保持身体健康;还可以指导学生阅读与青春期生理、心理问题相关的课外读物,教导他们养成正确、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四)多渠道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的相关课程。利用心理健康课,对学生进行集中辅导,给全体学生提供全面的帮助。教师应根据各班学生的不同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以教师传授为主导进行教学,让聋哑学生直接获得必要的心理卫生知识,学习简单有效的自我心理健康教育方法,也可以采用专题讲座活动或以活动课为主的教学模式,运用聋哑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学生角色扮演、游戏体验,在各种模拟情境中感悟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培养到良好的心理行为。
2.建立青春期聋哑学生档案,加强个别心理辅导。学校要建立聋哑学生档案,关注他们的心理、生理的细微变化,开展心理辅导,使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心理障碍能够得到及时疏通引导,及时矫正行为偏差。采取的方式可以有即时性心理辅导、咨询与疏导和心理治疗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应设立心理辅导室,配备心理健康咨询师,对有明显心理问题的青春期聋哑学生进行个别的定期心理咨询和疏导。随时接受有心理异常学生的咨询,通过心理咨询与疏导使其排除心理困扰,减轻心理压力,合理宣泄不良情绪,学会调整自己的心态,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开展青春期聋哑学生的团体心理辅导工作。团体心理辅导能满足相同年龄段青少年学生共同的心理发展需要。青春期聋哑学生都有着相似的生理特点,心理状况也接近,因此团体心理辅导是学校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暖身活动、游戏体验、主题讨论等各种形式的互动,让学生在真诚、尊重、开放、轻松的团体氛围中学会团结,能勇敢地表达并展示个人形象,从而达到团体心理辅导的预期效果。辅导内容以个体在成长中可能面临的关键事件为主,如针对青春期的聋哑学生充满对异性的好奇,有强烈接近异性的欲望,开展主题为“好感不代表爱情”的团体辅导。针对青春期聋哑学生情绪、情感的起伏多变,可开展主题为“学会表达多变的情绪”、“学会跨越青春期的误区”以及“被人误解怎么办”等团体心理辅导。在条件允许的学校可每月定期举行一次团体心理辅导,还可以根据学生自己选出的辅导内容安排专人专时辅导。
(五)指导家长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仅仅由学校来完成是不够的,学校、家庭应该合力重视聋哑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多与聋哑学生的家长加强沟通,利用家访、家长学校等途径,同家长共同探索聋哑学生的心理问题,为家长提供一些特殊儿童的教育方法等。告知家长不能只局限于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情况,防止过度的物质满足和经济供给,应注重与孩子的情感交流和心理沟通,多关注孩子心理问题和心理需求。家长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努力改善青春期的亲子关系,在家庭里,家长应尊重孩子的独立意识,选择民主的家教方式,营造相互信任、理解、尊重的家庭气氛。处在青春期的聋哑学生,有时候交谈是心灵沟通的最佳方式。可以用书面交流的方式进行对话,这样既能避免面谈时的紧张不安,又能达到与亲人进行心灵交流的目的。学校还可以组织家长开展心理健康交流活动,家长们可以互相交流教育孩子的体会和经验,便于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六)开展法制教育和 安全教育 ,净化校园及周边环境。
聋哑学生法制观念淡薄,容易走上犯罪道路。为此,我们要定期对学生开展普法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学校还应加强制度管理,避免社会上的不良分子进入学校,避免聋哑学生结识社会上的不良分子。一旦发现,学校、教师应给予及时引导。学校还应争取在政府的帮助下,加大对学校周边的网吧、游戏室等娱乐场所的监管力度,禁止聋哑学生进入。
总之,青春期是人生中极为重要的阶段。正确引导聋哑青少年青春期的心理健康是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责任。我们应该对他们的心理问题进行及时矫正,并进行正确的教育,以帮助他们顺利度过青春发育期,促进他们身心健康地成长。
[ 参 考 文 献 ]
[1] 孙正香.青春期聋哑学生心理健康初探[J].现代特殊研究,2010(4):34-35.
[2] 周志英.聋校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分析与探讨[J].现代特殊教育,2007(12):19-21.
[3] 张凌燕, 蔡亚珍.聋哑学生青春期心理特点与教育对策[J].现代特殊教育,2010(7):25-28.
[4] 陈虹,郑小东.中小学生团体心理辅导[J].福建教育出版社,2008:85-86.
上一篇:存货成本毕业论文
下一篇:论文查重率低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