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二爨研究相关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1:55

二爨研究相关论文

二爨碑即《爨宝子碑》(小爨)与《爨龙颜碑》(大爨)。二爨在书法史上的地位非常高,首先,它对研究新旧书体转变意义重大;其次,二爨对清末书法创新、书风转变的影响巨大。在魏碑中,二爨属于南碑,有别于北碑。

书法史上讲的大小二爨,指的是什么?

1、书法史上所讲的大小二爨[cuàn] 碑,指的是两块云南出土的石刻碑:《爨龙颜碑》和《爨宝子碑》。《爨龙颜碑》碑体大,刻字数多,称为“大爨”;《爨宝子碑》碑体小,字数少,所以被称为“小爨”。
爨[cuàn]:姓氏。

2、“二爨”是两块云南“南碑瑰宝”。因当时南国禁止立碑,所存下来的碑刻极少。
《爨龙颜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比《爨宝子碑》晚五十三年,可以说这两块碑是同时代的作品。《爨龙颜碑》,碑文书法字体介于隶楷之间,书法风格独特,被称为“爨体”。《爨宝子碑》上的书体是由隶书到楷书的过渡,但又饶有篆、隶、行、草、楷书诸体一炉的意趣。

(1)大爨碑全称为“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邓都县侯爨使君之碑”。碑文叙述的是爨氏家族的渊源,追述死者祖孙三代的仕历,表明当时爨氏势力的格外强大及其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是研究云南地方史,尤其是研究爨氏家族史的重要文物。
这块碑立于南朝刘宋二年(458),是爨龙颜死后12年所立,比“小爨”晚53年,到现在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碑文为爨道庆所作。现存于云南省陆良县的薛官堡斗阁寺大殿内。

(2)小爨碑《爨宝子碑》全称是“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碑文记述的是爨宝子生平,他是爨部族的首领,世袭建宁郡太守。这块碑立于东晋义熙元年即元亨四年(公元405年),现存在云南省曲靖县一中校园内。1937年由景仰它的人们建盖了一座“爨碑亭”以保护它。此碑的书法在隶楷之间,体现了隶书向楷书过渡的一种风格,为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具有极高的书法地位。

参考资料:

爨文化之谜

从未关注过家乡和家乡的文化,自从接触书法,爱上家乡的两块东晋名碑:爨宝子碑,爨龙颜碑两碑之后,才知家乡滇东南地区竟然有如此神秘的爨文化。

说爨文化神秘,很多家乡人都只停留在对两碑的初略认识,具体说什么是爨文化,大都说不清,就连资深的爨文化研究者也只是支言片语。因为爨文化的形成,爨文化的发展,爨文化的消亡,国家及地方都只有简单的记录。大部分靠聪明人去说去写。这样也就成了专家了。

那么什么是爨文化?爨文化是如何形成的?爨文化是如何消亡的?现在生活中爨文化存在吗?爨文化究竟是那一种民族的文化?他是多元的吗?这一个个问题让我从书法的角度转向了对这些问题的研究。

什么是爨文化?

爨文化是存在于三国至唐代500余年间云南地方文化的统称。 其范围包括当时的整个南中地区(今云南全部、四川西南部和贵州 西部),中心在当时的味县(今曲靖)。

蜀汉立国之初,南中大姓(汉族移民上层)和夷帅(土著民族 首领)趁蜀国内忧而起兵反蜀。诸葛亮平定南中后,南中地区趋于 统一、稳定。蜀汉建兴三年(225年),床(音I6i )降都督府迁于味县,味县成了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晋时,中原纷争,南 中大姓得以发展,其中爨氏最为强大。咸康五年(339年),爨琛独 霸南中。至唐天宝七年(748年),南诏灭西爨,爨氏统治南中先后 409 年。

爨氏祖先为中原人氏,“汉末,采邑于爨,因氏族焉”;后南迁至 云南,并繁衍为大姓家族,官至州牧,位高权重。其中爨龙颜(385〜 446年)被中原王朝封为“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县 侯”。爨氏统治时,正值中原战乱频繁,无力顾及边疆。故爨氏虽奉 中原为正朔,实际成为云南的主宰者,史称“开门节度,闭门天子”。

爨琛及其裔孙称霸南中后,“爨”字也被作为爨氏统治区域各族 的统称,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爨人也逐渐形成。其主要由汉族 移民与滇人以及其他民族融合而成。爨氏统治时期,经济以农耕为 主,畜牧业为辅。爨氏统治区以味县为中心分为二境,味县以西为西 境(西爨),以东为东境(东爨)。西境为爨氏直接领地,经济文化较 东境发达。就民族而言,西东二爨分别为白蛮和乌蛮,即白族和彝族 的先民。

和爨人组成一样,爨文化也是一个多元的复合体。学者认为: 爨文化的构成应包括汉族文化、土著文化及其融合体等部分。

爨文化中的汉文化部分,最突出地反映在“两爨碑”上。两爨碑 即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首先,两碑汉字为隶书向揩书过渡书体,其 书法为历来史家、金石家、书法家所赞赏,被推崇备至,被认为代表着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水准。其次,两碑文辞优雅,极 具美术和艺术价值;碑文内容为史书所未载,弥补了史料之不足,因 此也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爨文化中的土著文化,主要表现为东爨乌蛮酋长创造的蝌蚪文 (也称韪书或毕摩文),乌蛮巫师曾用它写下大量的天文、地理、历 算、经书、医学、文学、谱牒等资料。

至于汉文化和土著文化的融合,主要表现在:大姓在“夷化”过 程中,各民族和部落村邑都有“鬼主”及其祖先崇拜,有众多的原始氏族图腾(虎、牛、蛇、火、稻等),以及各种原始崇拜信仰、民间习俗,等等。

总的来说,爨文化上承古滇文化,下启南诏大理文化,在云南文 化发展中以中原文化和当地文化的大融合,多元发展的一种文化

爨文化是如何形成?

诸葛亮统治南中后,为长期稳定蜀国后方,诸葛亮有意识地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杰(如建宁爨习、朱提孟琰和孟获等)为官属,结果,经过诸葛亮的扶植,以爨姓为代表的“四姓”(其余三姓不详或诸说不一)等大姓豪族,成为南中颇有势力的统治集团,为后来爨氏最终取代其他三姓而独霸云南打下了基础。 一般认为,爨氏与南中其他大姓一样,本为中原移民。他们分别在庄跷人滇、秦开五尺道、汉武开滇、武侯定南中等不同时期,以戍军、屯垦、商贾、流民等方式进入南中,并通过变服从俗和与当地土著民族通婚等方式而在一定程度上“夷化”,成为南中的渠帅豪族和实际统治者。有关爨氏的最早记述,可追溯到春秋时期《战国策.魏策》中的爨襄,而史籍中关于南中爨氏活动的最早记录可能要算是三国时期的爨习了。诸葛亮南征时,擢用拥蜀派南中大姓,爨习因协助平叛而功授官属,爨氏成为南中有权势的大姓之一。西晋初年,南中大姓随都督霍弋降晋。泰始元年(256),霍弋率南中大姓从吴国手中夺取了交趾,表爨谷为太守。西晋末年,随着“八王之乱”和巴蜀李特、李雄踞地称王,晋王朝已无暇顾及南中,加之晋朝先后任命的南夷校尉李毅、王逊均因实行分化离间南中大姓以及“太过诛除”等暴政,引起南中大姓的反抗,以致在公元337年巴蜀李雄派李寿进攻宁州时,刺史尹奉和太守霍彪都投降了李雄。李氏封霍彪为宁州刺史,爨琛为交州刺史,加上建宁太守孟彦,霍、爨、孟氏族便成为南中势力最大的三大姓。公元339年,孟彦缚霍彪降晋,接着孟彦又被李雄所杀,霍、孟二氏火并而同归于尽,南中大姓仅存爨氏一家。随着东晋伐灭巴蜀李氏继而偏安江左无所作为,爨琛“遂王蛮夷”。此后,虽历经西晋、南北朝,中原王朝或“遥授刺史”实行名义上的统治,或官职任由爨氏自己任命,从西晋咸和八年(333)爨彪、爨琛任交州刺史起,直至唐天宝蒙诏灭爨,爨氏父子世袭相传,实际统治云南达400多年,成为研究云南地方史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爨宝子碑”和“爨龙颜碑”(俗称“两爨碑”)为代表的爨文化,也成为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独特文化现象的重要内容。

发展阶段

致爨氏雄长云南数百年,但爨氏十数代中,从未出现过割据称王或改元称号的现象。这样,就在中原纷乱的情况下和长达400余年的时期内,始终维护了国家的统一和多民族的团结。

爨文化在生活中存留有哪些?

文字文化

爨文化与中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密不可分的联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爨氏重视文化。爨宝子、爨龙颜均在20余岁举秀才,并以文人仕,凭学识和文治武功登上政治舞台。可见爨氏雄长南中,除通过与当地诸夷通婚联姻加强氏族势力外,爨氏凭借自身与中原文化的渊源优势而取胜,当不会是无稽之谈。爨氏中原文化之雄厚功底,在两爨碑中也得到充分的体现。两爨碑中,其碑刻集中地体现出东晋、南北朝时期汉字从隶向楷过渡的特点,并大量使用厂北魏碑文中流行的古体字和俗(异)字。此外,两爨碑为典型的汉碑风格,其碑文采取了前序后铭的汉碑格式,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原文化已深入到云南腹地,成为边疆主体文化之源。

艺术生活

音乐方面:

“别具宝光异彩,给人一种乐乐不知倦,悠悠则博厚”的回味。每当爨乡古乐的旋律奏响之后,“定会把您带到历史的那年那月,仿佛是来自远古的声音在时空中的深处回响,悄然地撞击着人们的心灵,而被这浓浓的历史文化所折服。”

饮食文化方面

爨乡古酒中的“阳春老窖”、“老窖子”、“八鲜醇”、“冷酒”、“松子酒”等,闻名遐迩。唐开元年间,爨归王曾有“杯酒斗米”之称誉。明嘉靖年间杨状元(升庵)谪戍云南时,就多次来曲靖痛饮爨乡古酒,所以民间流传着“杨状元不爱妻室爱美酒”的佳话。

服饰生活

“雌者青颤包蓬者,两耳金环垂摈珠。帷帽飘丝浅露面,绣裙拖地莲花襦。九真藤杖红珊瑚,女子气概伟丈夫。雄者碧眼拳髭鬓,蛮布弓衣织梅株。戴笠跣足短膝裤,腰间斜挂双湛鹿。修罗甲胄吹笙笋,只习刀箭无诗书”。

文化影响

清代末最后一个状元,云南省石屏县的袁嘉谷先生所说:“碑在大爨前,反而谓之小爨,以石形别之也”。碑文的笔划在清代咸丰二年后曾被人在原笔划深刻和剜改过一部分。碑文为从右往左直读的汉文化艺术特点的书刻格式。碑正文的散文体碑文共5行,有一行是7字,其余4行都是30字,散文体碑文共127字;韵文体碑文共7行,有一行是16 字,其余都是30 字, 韵文体碑文共196 字;散文体碑文和韵文体碑文共323字;正文之下有职官题名13行,每行4字,除碑末左下角最后一字残缺外,其余都清楚,共51字;碑末落款13字;爨宝子23岁早死,事迹少,但碑上的铭文字数却总计多达402字。

《爨宝子碑》

内容

《爨宝子碑》碑末的东晋“大亨四年岁在乙巳四月上恂立”落款中的“大亨四年”乃误用,因东晋“大亨”年号是桓玄篡晋时使用的,一年后桓玄失败。“大亨”年号使用仅一年,次年即不实行,仍用原来“元兴”年号。桓玄篡晋失败后,安帝改元“元兴”的第三年又改元为“义熙”。爨氏在边远的云南曲靖(当时叫“味县”和“建宁”及“宁州”,笔者注)竟未知,仍书刻“大亨”此中央王朝不用的旧年号。中原改元而爨氏竟不知,此乃是爨氏称霸古代南中地区,独踞一方,偏安南疆,闭关自守的结果和物证。所谓“大亨四年”,类推应是“义熙元年”,即公元405年,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了。

《爨宝子碑》左下角镌刻有清代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七月,南宁(今曲靖市,笔者注)知府邓尔恒所题跋文,记述《爨宝子碑》出土及移置经过和评述该碑乃罕见之宝物:“碑在郡南七十里杨旗田(今越州,笔者注),乾隆戊戍已出土,新通志载而不详,近重修南宁县志,搜辑金石遗文始获焉,遂移置城中武侯祠。孝晋安帝元兴二年壬寅改元大亨,次年仍称元兴二年,乙巳改义熙,碑在大亨四年乙巳,殆不知大亨未行,故仍遵用之耳。仪征阮文达(云、贵总督阮元,笔者注)师见《爨龙颜碑》订为滇中第一石,此碑先出数十年而不为师所见,惜哉!抑物之显晦固有,时与晋碑存世者已鲜,兹则字画光完好,愿与邑之人共宝贵之,咸丰二年秋七月金陵(今南京,笔者注)邓尔恒识”。1927年,武侯祠毁于战火,此碑曾一度暴露于光天化日之下餐风饮露,受阳光曝晒,风雨剥蚀,险遭损坏。辛被一寒士张士元发现,搬回家中,以靠传拓《爨宝子碑》的拓片卖钱为维持生活,“小爨碑”才得以保存下来。1937年,为迎接民国“京(今南京)滇公路周览团”的到来,才由民国云南省教育厅拨款在曲靖中学内建“爨碑亭”,并将“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今曲靖,笔者注)盟誓碑”移置其内一同贮藏保护。1989年在爨碑亭东面10米处,另兴建了一座圆形六角攒尖式顶,用以象征民族团结的“大理国段氏与三十七部石城盟誓碑亭”,将两通碑刻各置一亭,分开陈列和保管。爨碑亭(见照片)是采用中国古建筑木结构技术中的“穿斗式”与“抬梁式”相结合,建筑形式是四方形亭阁回廊式的造形艺术,单檐歇山顶。爨碑亭门上方中间和门两侧楹柱上悬挂有清代“经济特科状元”、云南省石屏县的袁嘉谷先生亲手所书“爨碑亭”三大个篆字和其撰书对联:“奉东晋大亨瑰宝增辉三百字,称南滇小爨 石碑永寿二千载年”。袁嘉谷先生高度赞誉了这通历史文化艺术文物至宝——《爨宝子碑》极高的历史文化艺术价值。袁嘉谷先生亲手所书写的爨碑亭名篆字圆润饱满而秀丽,圆劲而有古意。对联的楷书笔力古厚丰腴,雄劲有力,书体的笔法酣畅流利,秀丽遒健而洒脱,也是难得的珍贵书法艺术遗物。

爨龙颜碑

在1500多年前的汉末,在远离封建中央王朝统治的西南边陲,曾经出现过一个南中长达500多年的爨氏地方王朝,他的势力范围包括了今云南全境、四川南部、贵州东部及越南北方部分地区。爨氏地方王朝统治南中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就在陆良,爨氏王朝也修德修文,创造了灿烂的地方文化——爨文化。历史书籍对这段历史少有记载,给南中爨氏蒙上了神秘的面纱。如今,只有保存完好的《爨龙颜碑》还在默默诉说着当年的辉煌。《爨龙颜碑》立于公元446年,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此碑无论从形制到内容,还是从历史到书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碑文记录了爨氏的辉煌及汉文化在南中的传播和云南各民族的融合;文体具有魏晋风范,骈俪酣畅;碑文书法独具一格,在中国书法史上绝无仅有,其书法形体被称为爨体,颇受历代书家所赞赏,康有为称其为“楷隶极则”、“古今正书第一”,评为“神品第一”,是研究汉字书法演变的珍贵资料。

爨文化哪种民族的文化?

爨人是一个综合体,爨文化主要以白蛮(白族)和黑蛮(彝族)两种民族为主的多元民族的一种文化。

爨文化在的遗留

两汉时期迁入“西南夷”的汉民, 迄东晋末形成南中大姓, 其中大姓爨氏和汉晋时期的昆明 人、 叟人不断融合, 至南北朝时期形成一个新的“ 共同体”, 或称为汉人“夷化”的群体, 史称“爨蛮”。由于各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至隋唐时分为东西两部,史称“东爨乌蛮”和“ 西爨乌蛮”。爨文化时期的乐舞代代相传,流传至今, 主要体现在年节的乐舞、 婚姻丧葬祭祀乐舞、 爨乡古乐三个方面。

   1. 耍霸王鞭。《白族简史》” 风俗习惯”目说:白族过春节具有本民族的色彩,在节日间一般都有狮子、 龙灯等舞蹈和演唱大本曲、 吹吹腔, 滇戏等文艺活动。” 科学文化”目说: 还表演霸王鞭、龙灯、 狮子等舞蹈。陆良县古名同乐县, 南诏灭爨, 20 余万户西爨白蛮贵族被迫胁迁滇西,留滞于西爨区的平民融入彝族形成今白彝。每逢过春节,同乐白彝吹着大长号到县城舞霸王鞭和刀叉舞。

   2.打磨秋。自古以来, 同乐县城都盛行” 打磨秋”的活动,现在在一些农村都还兴盛。考元 大德间(公元1297~ 1307) 李京《云南志略》记载东爨乌蛮后裔” 罗罗”” 每年腊月,春节竖长杆设横木,左右各坐一人,以互相起落为戏”;明《景泰云南图经志书# 曲靖军民府》” 风俗有”” 为春节戏”说:土人以十二月为春节, 竖长杆,横设一木,号称” 木床”, 左右各坐一人,

   更相起落为戏,经月乃罢。从文献记录可知, 打磨秋系夷人在春节期间的一种舞蹈游戏活动,至今已有700 多年了, “ 木床”就是同乐人世代相传的” 打磨秋”。“ 秋”由木制的秋柱和秋梁两部分构成, 游戏时,秋支在平坦的场地上,先由一人趴或骑在秋的一端,接着由另一人把秋另一端按下,然后趴或骑在这端上,均紧紧抓好扶手,先由一人送秋, 后脚用力蹬地,随节奏的一起一落相互以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方向推, 如推磨旋转一般, 速度由慢到快。打磨秋既培养人的勇敢, 也增进了人的身心健康和平衡能力,是一项良好的舞蹈游戏活动。 3. “ 跳月”也称” 跳大三弦”。每逢春节、 元宵节、 中秋节, 撒尼人都要” 跳月”, 同乐撒尼人的” 跳大三弦”远近闻名, 只要大三弦一响,笛子一吹,彝人就会聚集成一圈圈,一队队, 姑娘们边跳边拍手,小伙子们边跳边弹大三弦,节奏强烈,情绪欢快,尽情地跳, 直跳到” 只见黄灰不见脚, 跳得黄灰可做药”。舞蹈有正面跳、 侧面跳、 转身跳、 交叉跳、 慢步跳、 快步跳等多种跳法, 动作干练有力,音乐欢快明亮, 情景令人目不暇接。

   4. 斗牛、 摔跤, 6 月 24 日的” 火把节”。

   (二) 婚姻丧葬祭祀歌舞

   《白族简史》” 古代的科学文化”目说: “ 自远古时期起,白族先民就有-踏歌. 这种舞蹈形式”,” 人们围着篝火,队分两半,以雄健的动作边歌边舞,两足交踏, 相合而歌, ,,具有纯朴自然之美”。就彝族, 在火把节夜晚, 人们都汇集在村头、 寨边或广场举行篝火晚会,燃起千百只火把弹弦跳舞, 刚柔相济, 节奏明快, “ 山野味”十足,以求幸福昌盛。” 踏歌”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没有消亡,而是更加绚丽多彩, 象征着彝族人民的兴盛与彝族人民能歌善舞的特性。踏歌已经能够成为彝族人民纯粹的精神仪式, 也是人们寄托情思,表达情谊的独特方式。 (三) 爨乡古乐

   在此,值得一提的爨文化时期传承下来的爨乡古乐,爨乡古乐是一种独具地方民族特色以洞 经音乐为主要内容的乐种,每当爨乡古乐的旋律奏响时, 这种” 弥漫宇宙。盘旋空虚,出口皆声,过耳皆乐”古乐, 既保留着千百年来独具民族特色的流风, 又融合了金陵吴越” 江南丝竹”的韵律。正如《滇系》一书所述” 天音一响,群鹤翔空而下”。

爨文化的消亡

三国初年,南中大姓经过相互兼并与消长,逐渐形成所谓“四姓五子”。爨氏自称“乡望标于四姓” ,是南中最大的“四姓”之一。到晋代爨氏开始强盛,“自李成失败以后,爨氏称强,统领建宁、兴古诸郡部族,雄视一隅。值国内南北纷争,爨氏日益坐大,渐成崛强之局。”l6 从李势降晋直到隋文帝命令梁睿攻取南中,其问233年时间里,爨氏据地自雄,称王称霸。隋文帝时爨氏虽然受到沉重的打击,但势力依然强大;唐朝初年,爨氏重新强大,以至唐王朝对其无可奈何,直至唐天宝五年(746年),被南诏蒙氏所灭,爨氏在云南称霸的历史才告结束。由于南中大姓一直威胁着中央,爨氏被灭后,余部被充配支开,爨文化也只有部分地区有影子了。

爨文化的相关遗迹

“爨宝子碑”,全称为“晋故振威将军建宁太守爨府君墓”碑,立于东晋“大亨四年”(405),现存于曲靖一中。“爨龙颜碑”,全称“宋故龙骧将军护镇蛮校尉宁州刺史邛都侯爨使君之碑”,立于南朝宋大明二年(458),现存于陆良贞元堡小学旁。后人因其碑形大小,将爨宝子碑称为“小爨碑”,而把爨龙颜碑称为“大爨碑”。有人曾对两爨碑进行比较研究。认为小爨碑的碑刻文字较充分地体现了碑刻书法从隶向楷过渡的转折嬗变特点,所以爨宝子碑的碑刻书法艺术的研究价值较大。而大爨碑系统追溯了爨氏的族源及其迁徙路线,以及爨氏进入南中后从其始祖爨肃到爨龙颜九代世袭的历史,为后人提供了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云南历史不可多得的珍贵史料,因此爨龙颜碑的历史研究价值要更大一些。从两爨碑中,人们不仅可以找到魏晋南北朝时爨氏统治云南的一些历史线索,而且还可以探寻出许多有价值的文化现象。两爨碑具有重要文物价值。建安十年(205),曹操以“天下凋蔽”而下令禁立墓碑。咸宁四年(278)晋武帝司马炎下诏:“碑表私美,兴长虚伪,莫甚于此,一禁断之”。南朝一仍旧制而禁碑甚严,故刻石寥寥,直至北魏后方才解除碑禁。故而在我国书法史上,出现了南(朝)碑少而帖多、北(朝)碑多而帖少的独特现象,然而,两爨碑,尤其是立于禁碑甚严的南朝刘宋时期的“爨龙颜碑”,便成为这一时期唯一现存的碑刻。惟其如此,后人将两爨碑称之为“南碑瑰宝”,这是恰如其分的。爨龙颜碑文中称其为颛顼、祝融氏和班彪、班固的后裔,因东汉末年班氏受封“采邑于爨”地(一说为今山西忻县定襄一带)而以爨为姓氏,并随着氏族的兴衰而不断南迁,先后经庸、蜀即今湖北、四川而进入云南,通过仿庄跷“变服从其俗”和通婚联姻等方式而与当地土著民族融为一体,成为中原移民中夷化了的南中大姓。爨氏称雄云南历经数百年,统治时间之长,乃至于魏晋后的史籍将云南土著民族统称为“爨蛮”,从而取代了过去一度流行的“夷”(如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的称谓。令人感兴趣的是,就在爨氏统治后期,当时的云南还真的出现了被称之为“东爨乌蛮”和“西爨白蛮”的民族现象。因为爨氏统治时间长,爨由姓氏而成为族称,这是一个值得历史学家和人类学家认真研究的课题。尽管在爨龙颜碑中记载其身兼四种官职,但史籍中对其任的主要官职“刺史”却了无记载。究其原委,就是当时朝廷无力治理云南而“遥授刺史”,仅仅实行名义上的统治。“刺史”便成为爨氏自我封授的官职并祖孙世袭,是名副其实的“土官”。从诸葛亮扶植南中大姓收其俊杰为官属,发展到爨氏土官祖孙世袭,可视为后来元朝在云南实施土司制度之滥觞。研究云南土司制度,爨氏土宫祖孙世袭的这一历史现象,显然是不能忽视的。

什么是研究性学术论文

  学术论文是衡量一个人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重要标志,学习如何进行科学研究的一个极好的机会,下面是由我整理的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定义,谢谢你的阅读。
  研究性学术论文的定义
  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

  研究性论文的基本原则

  ★架构要清晰,表述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证据要客观,态度要严谨,尊重他人的贡献.

  ★设置研究标准,学术八股文,很明确的表达问题,研究方法要设置良好并很好的实施,数据假设要合理、有用, 促进知识.

  ★建议要精确、易懂、有说服力、语气恰当.
  关于人情的学术论文
  一张纸背后的人情冷暖

  摘 要:马克·吐温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他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描写了资本主义社会金钱崇拜现象,以其独具匠心的艺术手法、幽默讽刺的语言成为评论家关注的焦点。然而,众多的评论都将注意力放在讽刺幽默的手法上。本文试图在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理论框架下,以乔治·卢卡契的文学观点为指导,对《百万英镑》中的现实主义主题和塑造典型人物进行分析研究。

  关键词:马克·吐温;百万英镑;马克思主义批评;卢卡契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6-0252-02

  《百万英镑》是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众多的评论家多从小说的主题、讽刺幽默手法及写作技巧上加以评论。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角度,以乔治·卢卡契的文学观点为指导思想,对《百万英镑》在主题意蕴的发掘、幽默讽刺的语言运用、典型人物的塑造上进行一些探究,着重分析剧作所体现的现实主义主题及其所塑造的典型人物。

  一、马克·吐温及《百万英镑》

  马克·吐温原名为塞缪尔·郎赫恩·克莱门斯,是美国杰出的现实主义作家,幽默大师,也是美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世界著名的短篇小说大师。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海明威对他推崇备至。他曾说过“全部现代美国文学都来自马克·吐温写的一部名叫《哈克贝里费恩历险记》的书,它是我们所有书中最好的一本书,以前没有过,迄今也没有的”。由此足见马克·吐温在美国文学发展中所做出的贡献之大,对后世作家的影响之深,在文坛上所享的地位之尊。因此品读马克·吐温的作品,细心琢磨作品的韵味,挖掘作品的艺术价值的确具有较深的积极意义。

  《百万英镑》是一篇颇具喜剧色彩的小说。故事讲两个英国绅士为了打赌,把英格兰银行仅有的一张一百万镑的巨钞买来,借给一个流落到英国的美国人亨利。身无分文衣衫褴褛的亨利,凭着这张巨钞竟然成了伦敦的新闻人物,在一个月的借期内,不仅获得了漂亮女郎的爱情,而且在帮助朋友拍卖股权中净赚了20万镑的酬金。在这充满着幽默情节的描写中,使人透视到在资本主义世界金钱万能的实质。

  二、马克思主义批评理论的主要内容

  西方马克思主义,又称“新马克思主义”或“西欧马克思主义”,20世纪20年代发轫于德、奥、意等国,60年代遍及欧美的一股既不同于第二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又有别于第三国际模式的马克思主义的西方文化思潮。“新马克思主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看,20世纪东欧、西欧、美国和整个西方世界的马克思主义者都是新马克思主义者;从狭义看,一般把葛兰西、卢卡契、布莱希特等能够坚持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文论家称为新马克思主义文论家。

  “新马克思主义文论比较关心的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极为注意文艺与意识形态关系。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始终把文艺作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部类看待,认为文艺既受社会和经济基础支配,又与意识形态的其他部门密切相联。新马克思主义者马舍雷在《文学生产理论》中,把意识形态称作“幻觉”,把文艺称之为“虚构”,指作家依据现实与意识形态经验提供的材料并改变这些材料,赋予新的形态与结构;(二)高度重视现实主义问题。卢卡契在现实主义文学评论方面取得了能够代表20世纪批评水平的成就。卢卡契等采用不同的理论构架,对待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问题,并从整体观讨论意识形态和现实主义问题;(三)高度重视艺术特性和创作规律。”

  三、卢卡契的文艺思想

  “乔治·卢卡契是著名的匈牙利现代哲学家、美学家和文艺理论家。作为西方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他一生都在积极发展马克思主义,提出了以辩证法的整体观和人道主义伦理观为精髓的“总体性”哲学。”他呼唤文学家们维护和坚持现实主义传统,使现代文学作品具有对现代社会现实及其历史发展趋势的洞察力和穿透力,真正发挥文学的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价值。

  “卢卡契首先承认,文学是对现实的一种反映,同时,他也强调,这种反映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他强调:“伟大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主要特征就是他们千方百计、废寝忘食地按照客观本质去掌握并再现现实。”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被由资本主义生产所建构的第二自然即物与物的关系所掩盖了。“卢卡契认为,作为整体性对日常生活和日常思维的拜物化的克服,真正伟大的艺术作品就是一个独特的世界,这个世界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世界更真实、更完整、更富有生气。”

  卢卡契认为,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必须通过典型形象才能达到。因为典型是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本质与现象、个性与共性、客体与主体等对立、冲突在艺术作品中的辩证解决。

  四、以卢卡契文学观点为基准解读《百万英镑》

  卢卡契认为文学作品不仅要反映社会经济状况,同时还要批判社会现实。他认为通过现实主义对社会真实描述的模式,人们可以理解社会。19世纪90年代,由于迅猛发展的经济,美国一跃成为世界大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财富的迅速积累,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变得拜物化。《百万英镑》中亨利是一位来到伦敦的美国人,通过他的经历,展现了资本主义社会普遍的物化现象,对金钱的超级崇拜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畸形。

  在《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通过对不同人面对百万英镑的钞票时的细致生动的描写,对人们的拜金态度刻画得入木三分,幽默手法的运用也达到了极致,在讽刺人们对金钱的崇拜也是层层递进。正是通过对人们拜金态度的刻画,小说再现了当时社会上普遍存在的客观现实,金钱决定了人的身份和地位。

  亨利在伦敦的经历生动地展现了社会面貌。首先是饭馆,老板认定衣衫褴褛的亨利没钱付账,在他要了两份相同的昂贵大餐后,忍无可忍地走到他面前要他付帐。当亨利把支票拿给他看,他当即惊愕得说不出话,而对他的表情描写也是十分生动的。“他的眼睛盯着钞票,惊呆了。他全身心地虔敬着,看上去好像手脚都不能移动。”发现他的顾客是位大富翁时,他的态度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不仅不要亨利付帐,还对他的大驾光临深表荣幸,老板说他不担心像亨利这样的绅士会骗他,穿破旧的衣衫只是因为性格诙谐,故意用这种打扮和大家开玩笑。包括老板娘及其他客人,都对亨利行鞠躬大礼。而老板对金钱的崇敬态度更是让人愕然。“这时,他才恢复了常态。由于不能找开这张钞票,他反复道歉。我不让他碰到这张钞票;他想看这张钞票,反复地看。没有什么东西来抑制住他那渴望的目光。他想伸手去触摸它,但又缩了回来,仿佛里面有什么东西太神圣了以至于卑微的肉体不能碰它。”只是一张薄薄的纸片,却被当作神圣的东西来崇拜。然后是裁缝店,老板要店员拿最破的衣服给他而后快快轰走他,而当亨利拿出那张巨额钞票时,他的表现更是让人最后却小心翼翼地为他量身打造各种场合须穿的衣服,还免费赠送好多套高级衣服给他。“他面带笑容把那张钞票接了过去,他的笑容扩散到整个脸上,是种夸张的大笑,他笑出了褶子,笑出了皱纹,整个脸变成了螺旋状,看票一眼,然后这张笑脸突然凝固起来,脸色发黄,那模样就好像是你在维苏威火山侧面一小块平地上所看到覆盖在上面的那些波浪起伏状的或蠕虫状的变硬的火山熔岩。我以前从未见过挂在脸上笑容突然僵住,而且长时间不动。那个人手里拿着那张钞票站在那儿,表情就像刚才所描述的那样。”

  而当人们都用“敬仰”的目光注视着亨利时,确切的说是敬仰那张支票时,那张百万英镑的支票却找不到了,人们开始怀疑猜测,近乎疯狂的用愤怒的言语吼叫着,他们指责、咒骂亨利。可是当亨利重获那张支票的时候,势利的人们却又俯首称臣。亨利穿着破旧的衣衫,带着百万英镑的钞票在英国充分体验了人情冷暖。在拜金主义的充斥下,人们都显得麻木不仁。也许亨利自己都没有想到怎么去利用那张支票,但是是人们的嘴脸让那张支票的价值发挥到了及至。那是对资本主义社会最大的讽刺。卢卡契强调,文学对现实的反映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马克·吐温笔下的这个世界比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世界更真实、更完整、更富有生气。

  卢卡契认为,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反映必须通过典型形象才能达到,或者说必须在典型形象中才能得到体现,因为典型是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本质与现象、个性与共性、客体与主体等对立、冲突在艺术作品中的辩证解决。《百万英镑》中马克·吐温同时也塑造了亨利这个典型人物。

  亨利是个正直、善良、聪明的人。他是一位流落到英国的美国人,刚到英国时,他衣衫褴褛,饥肠辘辘,无处安身。当他打开信封发现是张百万英镑的大额钞票时,他以为是那两兄弟把百万英镑错当成一英镑给他了。亨利当时的念头却是马上找他们归还钞票。了解真相后,亨利并没有欣喜若狂,反而觉得这张巨钞是个硕大无比的包袱,而且他还要一边行乞度日,一边小心翼翼地保管钞票。巨额钞票给他带来了美好的生活。尽管如此,亨利并没有被美好的表象冲昏头脑。他明白,一旦真相暴露,他会陷入一种荒.唐可笑的处境。天黑后,残酷的现实不断警告他,他辗转反侧,难以入睡。然而虚幻的美好还是让他一度着迷,白天他又变得忘乎所以。很快,他成为全世界最大的都会里的名流之一,他沉浸在荣耀之中。然而亨利一直保留着从前那套破旧的衣衫,时不时拿出来空上,为的就是能享受一下过去那种开心的经历。他享受着看那些势利、以貌取人的商人变脸的场景。

  尽管享受生活,亨利没有忘记自己是个穷光蛋,他谨记自己已负债累累,不敢让自己入不敷出——没有超过他的薪水限额。在宴会上,亨利与波霞·朗汉姆一见钟情。他向朗汉姆小姐表白,并且对她说了实情,包括他自己一文不名,身上的百万英镑也是不属于他的,跟她坦白了他的债务状况。朗汉姆听完亨利的讲述后,大笑开怀,同时提醒他尽量节省开支。在宴会上,亨利同时也邂逅了之前的同事赫斯丁。赫斯丁的话让亨利一下子完全清醒,他意识到自己一直生活在梦幻之中,而郎汉姆的幸福也掌握在他手中。之后,他利用自己凭借百万英镑赢得的名声,和赫斯丁合作通过出售矿山的开采权赚了一百万美元。亨利身处资本主义异化现实造成的社会中,自然本身也带有了物化性。没有收到百万英镑之前,他是物化效应的受害者,而当他拥有百万英镑的钞票后,他也没有使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他凭借自身的聪明、正直、善良,赢得了爱情,利用自己的知名度和聪明才智赚到了二十万镑。通过亨利凭借百万英镑带来的虚幻生活和身无分文的现实的对比,通过亨利反对以貌取人和金钱至上和大众以钱判定人的鲜明对比,小说不但展现了社会现实同时批判了拜物化的社会现实。

  《百万英镑》不愧是马克·吐温的创作,真是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他在幽默中辛辣地讽刺了资产阶级的唯利是图。这种讥讽娓娓道来,不紧不慢,却其实很到位的阐释了作者心中对此的鄙视和嘲讽。

  五、结语

  通过介绍马克思主义批评的相关内容,本文试图阐明马克·吐温的短篇小说《百万英镑》可以在该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乔治·卢卡契欣赏现实主义作品,因为现实主义作品可以反映社会或历史。《百万英镑》就是这样一部作品,作品中许多的细节描写充分表现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和特性。通过人们对面值百万英镑的钞票的态度及对钞票使用者亨利的前后形成强烈反差的态度的刻画,充分显现了当时社会中人们对金钱普遍崇拜的现象。小说同时也塑造了亨利这个典型形象,身处拜物化的社会中,他自然受到很大影响,虽然思想斗争激烈,最终他没有让自己成为金钱的奴隶。同时,凭借自身的善良、坦诚和聪明,他赢得了朗汉姆小姐小芳心也为自己赚了一百万美金。他的经历充分表现了社会现实,也深刻地批判了拜物化的社会现实,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物化。这一点充分表现了卢卡契的观点:文学不是一种简单的表面的镜映,而是对客观现实更深刻、更全面的反映。

  参考文献:

  [1]董学文.西方文学理论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2]弗朗西斯·马尔赫恩.当代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看了“什么是研究性学术论文”的人还看:

1. 理论研究型学术论文

2. 研究性论文写作基本方法

3. 对学术论文的认识

4. 学术论文的重要性的认识

5. 关于大学学术论文

上一篇:学位论文封面费用

下一篇:短篇论文范文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