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研究朱自清的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2:59

研究朱自清的论文

朱自清
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学者。1989~1948。
《背影》写于1925年,朱自清考入北京大学第二年。描述了在家庭遭变故的情况下,父亲送别远行儿子的经过。文章通过朴素真切的语言,表现了父亲的一片爱子之心和儿子对父亲的思念之情。
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过一会儿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过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边没人。”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
父亲当时正处于丧亲、失业、典卖、借钱这样“祸不单行”的境遇,然而即使在这惨淡的光景中,父亲并不怨天尤人,一如既往爱护着自己的儿子,为儿子做了一件又一件的事情。那都是些怎样的事情呢?有的并不是非他去做不可的,如送儿子上火车;有的既不是非他去做不可,也不是他力所胜任的,如爬过铁道去买橘子。但在父亲的心目中,这些事都是非他亲自去做不可,都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不做便于心不安。他一一竭尽全力去做了,做得那么认真、自然,又那样甘之如饴。比如过铁道,爬上爬下,明明是那么吃力艰难,然而做完之后,他“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为了照顾好儿子,什么灾祸、劳累,他都置之度外了。父亲在这千难万苦的逆境中为儿子所做的一切,比平常特别是顺境中所做的不知要可贵多少倍。这种情况下出现的父亲的背影便不同于随处可遇的普通的背影,而是充满感情、饱含深意的背影。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是朱自清任教清华大学时所写的一篇散文。文章描写了朱自清夜晚在清华园中散步,所见到的月光笼罩下荷塘的美景。“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绘出了淡月辉映下荷花的晶莹剔透,绿叶衬托下荷花的忽明忽暗以及荷花纤尘不染的美质。“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清香”本来是属于嗅觉的,作者却将它转化成听觉上的“渺茫的歌声”,令人联想到若有若无、轻淡幽香、沁人心脾等,其间感觉的转移伴随着想像的跳跃。
抗战时期,西南联大在叙永县城设有西南联大叙永分校。朱自清早已是中国学者了,但他在叙永的那段日子里,仍是按时作息,孜孜不倦地治学。随身带的行李中,这箱是书,那箱也是书。午夜,人们都已呼呼入睡,而他仍俯首案前,在煤油灯下翻书查资料。

关于朱自清《荷塘月色》议论文素材

【素材清单】
  
  在《荷塘月色》里,朱自清先生用超然的态度来看待外在事物。无论荷塘里多么热闹,他隔着不能朗照的月色看过去,不觉吵闹得无法忍受,也不去禁止蝉噪和蛙鸣,只是这么远远地观看,居然还看出一些美,“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先生在这么嘈杂的荷塘旁,仍能感受到和谐,这种心态自欺欺人是努力的超然。凶在尽力追寻一种美景,通过“另一个世界”,来安慰与慰藉自己的心灵。《荷塘月色》里所寻求的美景,正是这种“追求”心态的写照。光与影,蛙与蝉,荷叶与流水,远山与柳树,都是不同的景物,呈现不同的价值,然而在“不能朗照”的月色下,这些朦胧的外在事物都有着和谐的共性,给了作者片刻的心灵慰藉。
  
  【写作素材】
  
  1、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
  
  2、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教授,晚年身患严重的胃病,他每月的薪水仅够买3袋面粉,全家12口人吃都不够,更无钱治病。当时,国民党勾结美国,发动内战,美国又执行扶助日本的政策。一天,吴晗请朱自清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美援面粉”的宣言书上签字,他毅然签了名并说:“宁可贫病而死,也不接受这种侮辱性的施舍。”这年(1948年)8月12日,朱自清贫困交加,在北京逝世。临终前,他嘱咐夫人:“我是在拒绝美援面粉的文件上签过名的,我们家以后不买国民党配给的美国面粉。”朱自清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用生命表现了中国人民不屈一外侮的铮铮铁骨,展示了中国知识分子的伟岸人格。毛泽东同志称赞他“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概”。
  
  【素材激活】
  
  散文泰斗和骨气英雄——朱自清
  
  您,既非天才,又无贵族之气,却用农民般的质朴和诚实,一次又一次地踌就辉煌的作品,让全世界五分之一的心灵,随着您文章的节奏而跳动!淡淡的确良笔墨中,流露出一股深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却有动人心弦的力量。您,用自己的笔流淌父子离别之泪,用自己的笔绽放月色下的荷花,用自己的笔书写光明的到来。您用写景缜密的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您用至真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的散文典范,您感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领会情感的忠诚和自然,您就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散文泰斗——朱自清。
  
  您傲立于国统黑暗时代,学古人伯夷叔齐宁死不食“美粥”,您又是“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中华民族的英雄。
  
  写作运用
  
  【适用话题】可用于“超然的态度”“和谐”“寻求生活的真谛”“心灵的轻松”“自然与心灵”“人与自然”“审美”“情感”“心灵世界”“人格和国格”“人品与人生”“文品与人品”“骨气”“信念”等写作观点和写作话题中。
  
  【运用范例】
  
  (一)心灵一荷塘月下,秉一支心烛,驻足荷塘,静观游鱼拨动水的涟漪,轻闻荷花细瓣上的幽香,聆听小草休憩时的呼吸,还有那里星月的私语……就在这月下,赏玩花间,徘徊池上,看点点流萤,数丝丝落蕊,别有风情。当朝阳升起的时候,停下你疾驰的脚步,留心一下你周围的点点美丽,毕竟花瓣留不住露珠,朝霞锁不住清霜。不要总是为物质的享受而不停的奔波,心灵也需要沐浴阳光,也需要觅得一处宁静。所以,当我们埋头苦干至深夜时,我们也应该给自己的心灵一个自由的广场,去感受月下独步,去领略心灵的轻松。
  
  其实,疲惫了,就离开你的书桌,放下所有的忧愁和烦恼,到屋外去看看春梅绽雪,秋菊批霜。就让这短暂的美景装饰你空荡的心灵。站在户外的天地里,闻一闻淡淡的青草香,伸开双臂拥抱一下向你奔来的和风。若是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就抬起头,让淘气的小雨滴吻一吻你紧皱的额角。仰望蓝天,让春愁随云散;俯视江河,看飞花逐流水……总有一点美会驱散你的疲惫。
  
  就像这样:朱自清在月夜漫步荷塘,让一颗轻松的心在花间游荡,是一种情趣;郁达夫租一椽破屋,在院中细数一丝丝的阳光,是一种闲情;陆蠡囚住一枝常青藤是对生命的一种爱恋;梭罗栖息瓦尔登湖,是一种自由。我们每个人都需要一片属于自己心灵的自由天地,给心灵一片空间,你会收获许多美丽。霞映澄塘,你会想到云外仙池之美;松生空谷,你会感悟到生命姿态之美。
  
  为心灵觅得一池塘,让快乐的心自由飞翔,人生才会雅趣无量。(《心灵的荷塘》)
  
  (二)西汉刘向云:“书如药也,善读可以治愚。”朱自清的文章珍藏着人生思想的精髓。捧读他的散文,感慨他是文坛最绚丽的一朵奇葩,依稀看见一位风度翩翩、才华横溢的青年,站在船头,仰望北大母校,清风吹皱湖中的道道柔波,吹开他幽幽的思绪……朱自清更是我们精神家园里一颗耀眼的明星。读着他的故事,我心潮澎湃——一身重病,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的“救济粮”,这不仅是高贵人格的体现,更是伟岸国格的展现。“贫贱不能移”的骨气铸立了一座不倒的丰碑。
  
  (三)朱自清先生曾说:“做人要做一个清清白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的人。”可谓一语中的。宁可饿死也不领美国人的救济粮,正是他无愧人生的光辉写照。即使饿死他也要对得起三尺讲台的庄严肃穆,也要对得起他毕生的精神追求,更要对得起祖国、人民。所以,他是快乐的。(《无愧,方可有乐》)
  
  请采纳,谢谢

有关朱自清《女人》的论文

郁达夫说过:“朱自清虽则是一个诗人,可是他的散文仍能够贮满着那一种诗意,文学研究会的散文作家中,除冰心女士外,文章之美,要算他了。”①朱自清的散文确实有他超乎寻常的魅力,他的《荷塘月色》《背影》《绿》《春》等等早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名篇。但是,人们似乎忘记了其《背影》集中的《女人》,它细致生动地描绘女性的美,是一篇“幽默和雍容”的美文。不知是认为这篇文章的内容与朱自清这样的名教授身份相悖,抑或以为它内容凡俗?迄今为止,学术界对此缺乏评论,甚至研究朱自清的学者也似乎漠然置之,故而广大读者对它知之甚少。

笔者以为,首先应该从人的发现、个性解放这“五四”思想启蒙的根本上理解《女人》的思想意义。郁达夫《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的《导言》中说:“五四运动的最大的成功,是‘个人’的发现。从前的人,是为君而存在,为道而存在,为父母而存在的,现在的人才晓得为自己而存在。”②因此在“五四”作家的作品中,对人的权利和价值的尊重,反映个性解放要求是“五四”新文学的重要特征之一。“五四”作家们深感封建社会人的价值、尊严长期受到蔑视,因此高举“人”的旗帜,呐喊人性的解放,充分肯定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以及人格的独立。封建社会里人的价值和尊严长期地得不到应有的尊重,以男权为中心的封建礼教与封建道德更是禁锢、扭曲女人的个性,其命运凄凄惨惨戚戚,因此,关注妇女个性解放成为“五四”文学的一个重要主题。作为“人生派”作家的朱自清也写出《笑的历史》等作品,成为这一主题的歌者。

和其他“五四”作家一样,朱自清关注女性命运是一贯的,一九二三年他曾写过一篇小说《笑的历史》。文章用第一人称,女主人公小招的自述给人感触很深。她原是一个活泼、爱笑的姑娘,自从嫁到夫家,受到周围人的指责,压抑爱笑的个性,变得不敢笑,加上家庭的变故,别人的迁怒,她越来越愁眉苦脸,竟变成爱哭的人。这是以自己身边事为题材创作的小说,它使朱自清更加认识到女性的命运是不幸的,这样的生活状态应该改变。社会歧视、家庭压迫都是获得人的尊严和个性解放的拦路虎。文人诗酒狎妓,古亦有之,朱自清深知古往今来的女人有怎样的生存处境。在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上,点船娘唱曲在别人看来或许是给这些船娘一个谋生的机会,含有施舍的意思,而对朱自清来说却有违自己的道德律。他不能强求别人有和他一致的想法,但他能够约束自己。对女人谨慎又真诚的态度,使朱自清显得憨厚、可爱,他对女性人格的尊重总是言行一致,不论是现实生活还是文学创作中,他似乎都在追求一种道德的自我完善。

《女人》写于一九二五年二月十五日,当时朱自清正在白马湖中学教书,小家庭已经安顿下来,志同道合的朋友间时常有诗酒唱和,白马湖的风景令人陶醉,那时他的心情肯定较好,故此写出《女人》这样的美文。女人在朱自清眼中焕发了从未有过的光彩,她的活力、她的美丽、她的风度、她的自信,给读者一个健全的现代女性的形象,篇中的女人再没有小招那样的压抑、悲伤,一切都顺乎天性。在这篇作品中作者以自己的艺术胆识,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引导读者如何在生活中欣赏女性。

要尊重女性,首先要学会欣赏女性,他坦言:“我是个喜欢女人的人。”“女人就是磁石,我就是一块软铁”,在火车上、在轮船里、庙会、女学校,“我的眼睛”追寻着她们的身影,但作者反复强调自己追寻的是“艺术的女人”,用艺术的眼睛看艺术的女人。什么是艺术的女人?他认为艺术的女人便是有着美好的颜色、轮廓和动作的女人,便是她的容貌、身材、姿态使我们看了感到“自己圆满”的女人。叔本华说:“人体美是一种客观的表现……因为任何对象不能像最美的人面和体态这样迅速地把我们带人审美观照,一见就使我们立刻充满了一种不可言说的快感,使我们超脱了自己和一切烦恼的事情。”③对人体美的具体阐述,朱自清和叔本华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作者认为看女人有多种心态,他强调自己是“喜欢而决不是恋爱”,“恋爱是整个的 ‘自我’与整个的‘自我’的融合,故坚深而久长;欢喜是‘自我’间断片的融合,故轻浅而飘忽。”朱自清敢于以女人作为自己的审美对象,表明了他的严肃和平常心态。他强调恋爱以整个自我与对方整个自我的融合,这就与过去的文人狎妓有了本质的区别。男人与女人只是性别的不同,在生命的价值、人的尊严上,他和她是一样的。“只有将女人看作‘玩物’,才真是蔑视呢;即使是他在所谓的‘恋爱’之中。”作为一个男性,朱自清知道以“恋爱”为借口的蔑视、玩弄女性的伪君子的真实心理,他借白水之口表白了他的女性观,这就是尊重女性的人格、尊严,发自内心地平等看待女性。

朱自清欣赏艺术的女人,感觉是独特的。他认为可以从不同方面欣赏女性美。首先,美在优雅的风度,这风度出于自然,她的举步、伸腰、掠鬓、转眼、低头是美的,衣袂的微扬、裙幅的轻舞是美的。其次在于她的健康,你看她的膝关节以下,足胫像新蒸的面包诱人、富有弹性,似乎体内蕴藏着蓬勃的生命力,更具有女性的魅力:她的腰是这么细软,曲线是这么丰满,双肩是这么亭匀。最使人难忘的是那动人的眼神,“那双鸽子般的眼睛,伶俐到像要立刻和人说话”,还有润泽微现的双颊上漾着的微笑,这样美的女性站在你面前,谁能不由衷的喜欢?他认为喜欢女人和与之恋爱不同,因为喜欢里没有占有欲,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应保持着适当的距离,审美对象毫无知觉时,审美主体观察到的是审美客体最自然的状态。一旦她有了戒备之心,“她的艺术味便要变得稀薄了。”他认为艺术的女人应有以下特点:第一是她的温柔,第二是她的优雅,第三是她的健康丰满的体态,再加上那覆额的、稠密而蓬松的发,惺忪微倦的眼睛,甜蜜的微笑,作者以个人特殊的经验,通过美妙的文字对艺术的女人进行艺术的写真,使女性美得到绘形绘色、栩栩如生的表现,读者仿佛直面女性人体的绘画,感觉到艺术的女人的呼吸。孟德斯鸠曾说过:女人只能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却能以十万种方式变得可爱。在我看来,这里的“以一种方式显得美丽”,并非是审美活动,它是女人以这种被世人普遍认可的美丽在别人眼中的客观反映,它只能以一种方式存在。而“以十万种方式变得可爱”则是真正的审美活动。因为不同的人眼中的同一个女人,却有不尽相同的可爱之处,所谓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而我们就是要用艺术的眼睛去欣赏这美丽女人的可爱。“这种最清楚最纯粹的意志认识,最容易最迅速地使我们上升到纯粹认识状态,那时我们的个性,我们的欲望及其不断的痛苦,都烟消云散,只要纯粹的审美快感经久不息。”④朱自清不但欣赏女性美本身,更主要的是从人的尊严、生命的价值的层面上给女性以充分的肯定,这就与一般的男人欣赏女人有了本质的区别,显示了朱自清具有现代意义的女性观,相形之下,视女人为玩物的“君子”是多么可憎可恨。

对于女人,朱自清有许多真诚的赞美。翻阅他早期的散文,我们不难发现,他时常以女性为意象来比喻自然:

“她松松的皱缬着,像少妇拖着的裙幅,”“她轻轻的摆弄着,像跳动的初恋的处女的心”(《绿》)

“水面常如镜子一般。凡起时,微有皱痕:像少女们看她们的眉头……”(《阿河》)

“新鲜的微风吹动我的衣袂,像爱人的鼻息吹着我的手一样。”(《歌声》)

这些带有鲜明的个人感觉的比喻都非常鲜活、贴切,它们来自于朱自清对生活细致的观察、独特的感受。关于女性的人体美,罗丹认为“‘自然’中任何东西都比不上人体更有性格。人体由于它的力,或者由于它的美。可以唤起种种不同的意象。有时像一朵花……有时像柔软的长春藤,劲健的摇摆的小树……”⑤罗丹是自然的崇拜者,因此他塑造的男人女人常以是否合乎自然法则为标准。他眼中的女人更是被比作自然中的美好事物。朱自清和罗丹不约而同地将女性美与自然中具有柔性特征的事物联系在一起,这是崇尚自然的美学原则在东西方的遥相呼应,说明追求美好、纯洁符合人类向善的天性,它将会穿越时空的隧道,成为人类恒久的向往。将女性作为意象,只是部分出现在朱自清的一些文章中,真正通篇写女人,恐怕只有这篇《女人》。这几乎可以说是朱自清女性观的最真诚最彻底的告白。自己小家庭生活中,妻子的温柔贤惠,女儿的天真活泼,使他感受到女性的阴柔美,对自然的感知观照中,潜意识地将妻子、女儿美好的一面联想起来,写进自己笔下的女性意象中,而《女人》则是将女人当作造物主赐予人类的一种精美的艺术晶来鉴赏。身边女人的优点,心目中女人的美好的一面集于“艺术的女人”身上,通过朱自清独特的艺术感觉,创造出朱自清心目中无与伦比的女性形象。这种健康而高尚的审美情趣,这种对女性真诚的赞美,在另一方面使读者对朱自清不禁肃然起敬。他借白水之口提醒人们:女性和男性是一样的。男性应充分肯定女性的价值,尊重女性的人格。“我们人体中崇仰的不是如此美丽的外表的形,而是那好像使人体透明发亮的内在的光芒。”⑥朱自清的《女人》使我们懂得,欣赏一个人,我们可以欣赏其“美丽的外表的形”,但更重要的是那“内在的光芒”,不论是对女性还是对男性,都应如此。那“内在的光芒”是自我的价值、尊严,是人的智慧、坚韧和勇敢,是使一切美好、崇高的精神。

"朱自清散文的古典韵味"的论文

浅析朱自清散文的艺术特点 摘 要:朱自清是“五四”新文学的拓荒者和创业者之一,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作出杰出的贡献,尤其在散文创作方面取得了极高的艺术成就,成为现代文学史上有数的散文大师。他精美的散文作品,已成为至今值得珍视的一份文化遗产。 本文着重论述了朱自清散文在结构上,抒情上、语言方面的艺术风格,以及他散文体现的丰富文化意蕴,探求了朱自清散文在中西文化撞击下所走的民族化的道路。朱自清散文真挚、自然,深秀,在结构上注重“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运用对立统一的原则,把“明断”与“暗续”统一起来,体现了漂亮缜密的特点;在抒情上善于创造情景交融、以形传神的艺术境界,追求真挚美、绘画美和理趣美;在语言上对口语进行大胆的艺术锤炼,追求朴实清新,雅俗共赏的作风。 关键词: 朱自清 散文 结构艺术 语言艺术 文化艺术 散文同一切形式的文学作品一样,是一定的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一个成熟的作家,其艺术风格会从他对客观社会生活的描述中体现出来,会从作品的结构、语言、情感以及写作技巧上体现出来。朱自清的散文不论是写景、状物、叙事、议论,还是作品的结构、情感、语言都烙上鲜明的艺术特色。那就是构思的漂亮精美,结构的严整缜密,情感真挚委婉,语言的朴素清新。 一.结构的艺术 散文,朱自清先生把它称之为“随笔”,是一种侧重于抒发内心感情和表达内心体验的文学样式。散文在形式上要散些,在内容上表现更自由,但是,散文所表现的主题不应该是散的,而应该是首尾一致。散文的结构也应该是“散”与“不散”辩证统一,即“形散神聚”。朱自清在《背影》这个集子的自序中,说他喜欢写散文的原因,就在于它的“自由”与“随便”。的确,朱自清的散文,表面看来东一语,西一笔,时而叙事写景,时而议论抒情,随笔点染,信笔勾勒,“自由”与“随便”得很。他的散文作品能放能收,放收有序,使作品紧凑集中,切合主题。即便是作品的部分与整体之间,以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安排得十分自然,衔接得十分巧妙。亚里斯多德说过,“美与不美,艺术作品与现实事物的分别在于,在美的东西和艺术作品里,原来零散的因素结合成为一体”朱自清散文的结构可谓天衣无缝,严谨缜密到了极点。朱自清的散文“形散神聚”,严谨缜密的特点,主要表现在漂亮的艺术构思和缜密的结构上。 (一)漂亮的构思 优美的散文,必须讲究艺术构思。 高尔基曾经指出:“除了观察,研究、了解,还必须’构思’,创造。创作—这是把许多细节联成一个或大或小的有完整形式的整体……没有‘构思’艺术性是不可能的,而且也不存在。”l引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集中地体现在“文眼”的安设,线索的贯穿上。 1、朱自清散文的艺术构思,十分注重“文眼”的安设。 所谓“文眼”,是散文艺术构思的“焦点”,它是作者经过艺术的概括与集中,把作品的思想与形象辩证地统一起来的“凝光点”。围绕这个“焦点”,或者说是“文眼”,把零散的材料有机地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或者把纷繁的内容集中到某一点上,使作品所表达的思想高度凝聚。清人刘熙载云:“揭全文之指,或在篇首,或在篇中,或在篇末。在篇首则后顾之,在篇末则前必注之,在篇中则前注之,后顾之。顾注,抑所谓文眼者也。” [1]惟有“文眼”,主旨才会鲜明突出,意境才会有虚实;惟有“文眼”,剪裁才会有详略,结构才一会有疏密严整。

朱自清《论自己》的论文1500

  翻开辞典,“自”字下排列着数目可观的成语,这些“自”字多指自己而言。这中间包括着一大堆哲学,一大堆道德,一大堆诗文和废话,一大堆人,一大堆我,一大堆悲喜剧。自己“真乃天下第一英雄好汉”,有这么些可说的,值得说值不得说的!难怪纽约电话公司研究电话里最常用的字,在五百次通话中会发现三千九百九十次的“我”。这“我”字便是自己称自己的声音,自己给自己的名儿。
  自爱自怜!真是天下第一英雄好汉也难免的,何况区区寻常人!冷眼看去,也许只觉得那托自尊大狂妄得可笑;可是这只见了真理的一半儿。掉过脸儿来,自爱自怜确也有不得不自爱自怜的。幼小时候有父母爱怜你,特别是有母亲爱怜你。到了长大成人,“娶了媳妇儿忘了娘”,娘这样看时就不必再爱怜你,至少不必再像当年那样爱怜你。——女的呢,“嫁出门的女儿,泼出门的水”;做母亲的虽然未必这样看,可是形格势禁而且鞭长莫及,就是爱怜得着,也只算找补点罢了。爱人该爱怜你?然而爱人们的嘴一例是甜蜜的,谁能说“你泥中有我,我泥中有你!”真有那么回事儿?赶到爱人变了太太,再生了孩子,你算成了家,太太得管家管孩子,更不能一心儿爱怜你。你有时候会病,“久病床前无孝子”,太太怕也够倦的,够烦的。住医院?好,假如有运气住到像当年北平协和医院样的医院里去,倒是比家里强得多。但是护士们看护你,是服务,是工作;也许夹上点儿爱怜在里头,那是“好生之德”,不是爱怜你,是爱怜“人类”。——你又不能老呆在家里,一离开家,怎么着也算“作客”;那时候更没有爱怜你的。可以有朋友招呼你;但朋友有朋友的事儿,那能教他将心常放在你身上?可以有属员或仆役伺候你,那——说得上是爱怜么?总而言之,天下第一爱怜自己的,只有自己;自爱自怜的道理就在这儿。
  再说,“大丈夫不受人怜。”穷有穷干,苦有苦干;世界那么大,凭自己的身手,哪儿就打不开一条路?何必老是向人愁眉苦脸唉声叹气的!愁眉苦脸不顺耳,别人会来爱怜你?自己免不了伤心的事儿,咬紧牙关忍着,等些日子,等些年月,会平静下去的。说说也无妨,只别不拣时候不看地方老是向人叨叨,叨叨得谁也不耐烦的岔开你或者躲开你。也别怨天怨地将一大堆感叹的句子向人身上扔过去。你怨的是天地,倒碍不着别人,只怕别人奇怪你的火气怎么这样大。——自己也免不了吃别人的亏。值不得计较的,不做声吞下肚去。出入大的想法子复仇,力量不够,卧薪尝胆的准备着。可别这儿那儿尽嚷嚷——嚷嚷完了一扔开,倒便宜了那欺负你的人。“好汉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为的是不在人面前露怯相,要人爱怜这“苦人儿”似的,这是要强,不是装。说也怪,不受人怜的人倒是能得人怜的人;要强的人总是最能自爱自怜的人。
  大丈夫也罢,小丈夫也罢,自己其实是渺乎其小的,整个儿人类只是一个小圆球上一些碳水化合物,像现代一位哲学家说的,别提一个人的自己了。庄子所谓马体一毛,其实还是放大了看的。英国有一家报纸登过一幅漫画,画着一个人,仿佛在一间铺子里,周遭陈列着从他身体里分析出来的各种原素,每种标明分量和价目,总数是五先令——那时合七元钱。现在物价涨了,怕要合国币一千元了罢?然而,个人的自己也就值区区这一千元儿!自己这般渺小,不自爱自怜着点又怎么着!然而,“顶天立地”的是自己,“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也是自己;有你说这些大处只是好听的话语,好看的文句?你能愣说这样的自己没有!有这么的自己,岂不更值得自爱自怜的?再说自己的扩大,在一个寻常人的生活里也可见出。且先从小处看。小孩子就爱搜集各国的邮票,正是在扩大自己的世界。从前有人劝学世界语,说是可以和各国人通信。你觉得这话幼稚可笑?可是这未尝不是扩大自己的一个方向。再说这回抗战,许多人都走过了若干地方,增长了若干阅历。特别是青年人身上,你一眼就看出来,他们是和抗战前不同了,他们的自己扩大了。——这样看,自己的小,自己的大,自己的由小而大。在自己都是好的。
  自己都觉得自己好,不错;可是自己的确也都爱好。做官的都爱做好官,不过往往只知道爱做自己家里人的好官,自己亲戚朋友的好官;这种好官往往是自己国家的贪官污吏。做盗贼的也都爱做好盗贼——好喽唦,好伙伴,好头儿,可都只在贼窝里。有大好,有小好,有好得这样坏。自己关闭在自己的丁点大的世界里,往往越爱好越坏。所以非扩大自己不可。但是扩大自己得一圈儿一圈儿的,得充实,得踏实。别像肥皂泡儿,一大就裂。“大丈夫能屈能伸”,该屈的得屈点儿,别只顾伸出自己去。也得估计自己的力量。力量不够的话,“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得寸是寸,得尺是尺。总之路是有的。看得远,想得开,把得稳;自己是世界的时代的一环,别脱了节才真算好。力量怎样微弱,可是是自己的。相信自己,靠自己,随时随地尽自己的一份儿往最好里做去,让自己活得有意思,一时一刻一分一秒都有意思。这么着,自爱自怜才真是有道理的。
  1942年9月1日作。

上一篇:语文生活论文题目

下一篇:毕业论文考核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