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带古镇毕业论文
洛带古镇毕业论文
摘要: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近年来,这些古镇纷纷走旅游开发的道路,较大的开发强度和不适宜的开发方式对古镇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通过对其中一些古镇的亲身体验,对成都周边古镇旅游文化的问题进行了一个总结。
关键词:古镇旅游;成都周边
1成都周边古镇旅游资源
成都境内地形复杂多样,山地、平原、丘陵等地貌层出不穷,气候温和;4000多年的历史,身为古蜀文化的中心;加上发达的商业,便利的区域交通,使成都的周边产生了一个个古村落聚落,演变成现在的古镇。现代人生活在水泥森林里,人与人之间日渐冷漠,总会不由自主的对祖先的生活模式充满着向往,因此古镇旅游在现在越来越流行,成都人及外地人对古镇的喜爱从古镇的开发力度上也可见一斑。
成都周边古镇星罗棋布,媒体、网络、娱乐总有“成都最美的十大古镇”、“成都最好吃好玩的几大古镇”之说,据不完全统计,成都周边开发古镇有黄龙溪、怀远古镇、上里古镇、安仁古镇、元通古镇、悦来古镇、街子场、平乐古镇、西来古镇、洛带古镇、火井镇、白鹿古镇、唐场镇、泰安镇等十余个;未开发古镇更有罗泉古镇、柏合古镇等等。这些古镇物质遗存和精神内涵各有不同。
2代表古镇吸引力分析
2.1自然景观通常,古镇的自然景观都由乡村田园景观、山水景观、古树木景观三种要素组成。乡村田园景观是古镇赖以生存的生态基质,也使构成古镇的视觉背景。而水景观则是一些古镇的核心区,如黄龙溪的同名水景;街子古镇的味江河水系,平乐古镇白沫江“一江分三水”的特色水景观,都以一条宽宽的水系作为重要景观,沿河流设置游憩滩涂,游船活动等。另外古镇悠久的历史,留下了很多古榕树、古柏树,充满灵气让人惊叹。
2.2人文遗产古镇人文遗产主要有街巷、古代建筑以及、民居建筑群等。古街一般呈鱼骨型的基本形态,一条主街两侧接着几条小街,传统民居沿着街道次第排列,尺度亲切,空间连续,偶尔出现的重要历史遗迹成为街道的核心节点。
2.3文化古镇文化底蕴丰富,一般有历史文化、特色文化、生活文化等,如位于龙泉驿的洛带古镇,就是客家文化与中原文化的结合地,同时生活在此的'原住民也有着与都市不同的生活方式,从而孕育了一种慢节奏、和谐闲适的生活文化。
3古镇旅游现状问题
3.1原真性与原住民的问题
古镇原住民数量正在消减之中。在现代开发方式下,部分古街屋主将房屋店铺转让给外地人开店,收取租金以获得商业利益。更有许多年轻人搬出古镇,古镇居民结构老龄化越来越明显,随着留守居民年龄越来越大,而后代多在外定居,最终会导致原住民流失。现代旅游业喧闹的环境对部分原住民民的生活带来困扰。据调查,原住民生活质量并不是很高,也催生他们离开古镇的想法。原住民文化是古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他们的流走,古镇的文化内涵也将受到损害,古镇将会丧失生命力。
3.2古镇开发方式的问题
现在成都周边古镇的开发主要都是以旅游为导向。通常将历史街区看作旅游资源,而把保护当作获得经济利益的手段。然而从长远来看,保护的目的是为了获得历史文化遗产的延续,就需要保护对象的原有价值,而不是满足眼前的经济利益。为了使历史文化资源适应现代生活的生存环境,实现经济社会下的可持续发展、要妥善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科学确定开发方式和开发强度,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在第三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评选中指出的,历史街区要“保护”而不要“打造”。
3.3缺乏特色的问题
成都周边古镇数目多,而地域特色的差别性不是很大,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古镇之间或互相模仿或模仿成功案例,殊不知模仿其形而不能获其神,模仿表象而丧失了内涵。不仅未能取得想要的效果,还是得在游乐项目、纪念品、文化内容各方面产生了雷同的现象。甚至有人表示,这些古镇上售卖的商品在成都火车北站的荷花池批发市场都能买到。古镇一日游也出现了上午逛街、下午喝茶、晚上放河灯的俗套旅游流程,这都是没有深刻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带来的弊病。
3.4急功近利的问题
旅游开发的压力较大,导致很多古镇的保护功利性严重。政府看重短期成效,开发商谋取经济利益,原住民也受到短期利益的驱使。对建筑采取速成的维护办法,对环境采取快速的打造方式,对古镇保护其实是非常不利的,同时商业的入侵也改变了古镇的原汁原味,古镇的保护应该循序渐进,分阶段分地段进行。
3.5盲目模仿的问题
在保护改造过程中,有的设计曲解了历史环境,不顾地域风格的运用建筑形式,形成一批“假古董”,这对古镇的历史文化风貌是一种破坏,也使建设中的一种浪费。
3.6非物质文化保护体制不完善的问题
现在的开发模式只重视古镇的物质依存,对物质空间环境进行打造,而忽略了古镇非物质文化的传承。由于缺乏对非物质文化的完善的保护策略,如一些民俗文化、民间工艺没有人传承,最终丧失。
参考文献:
[1]朱大刚,付业勤.成都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
[2]成都市旅游局.成都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EB/OL].
[3]白理刚.成都周边古镇特色及古镇开发中的问题初探,2007.
作者简介:周彦吕(1988-),女,浙江舟山人,四川大学本科生,城市规划专业。
有关成都旅游文化的论文3000字左右
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评析与开发建议
成都作为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厚的文化是一种无价的旅游资源和宝贵的精神财富。丰富的蜀文化资源是古蜀先民留给我们的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珍宝,我们应充分挖掘其文化内涵,将文化优势转化为旅游优势,推进成都文化旅游的纵深发展。
一、蜀文化及蜀文化旅游资源的涵义
“蜀文化”简而言之即蜀人的文明,是蜀地人民在数千年社会实践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蜀文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徐中舒、蒙文通等老一辈史学家率先提出的,它是以一个族称命名的考古学文化,它包含了三星堆文化、十二桥文化和战国时期的文化(又称青羊宫文化),是继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宝墩文化之后的考古学文化。
蜀文化旅游资源是指以蜀文化为支撑,客观存在于“蜀”这个地域空间并因其独特的文化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旅游吸引物。四川省社会科学院谭继和研究员曾以时间为线索对蜀文化人文旅游资源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江源文明水利工程系列;古蜀文明历史古迹遗址系列;秦汉与三国蜀汉历史文物古迹遗址系列;唐宋至明清四川历史文物古迹、遗址、陵寝系列。
二、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
成都是国务院首批公布的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是城市文明的起源地之一,有4500年以上的文明发展史。成都早在一万多年前就已成为蜀族先民活动的中心和舞台。成都作为蜀汉政权的首都,处于蜀文化的核心地位。成都的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内涵丰富、文化厚重的优势,具体表现在:
①以“金沙”为代表的古蜀文化旅游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价值。成都城市是在灿烂的古蜀文化的基础上孕育而成,众多新石器遗址广泛分布于成都平原及岷山区域,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新都区水观音、羊子山土台、古蜀船棺葬等遗址望帝、丛帝陵等均是古蜀文明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址,它们神奇、神秘和神妙,令人叹为观止。当然还有有关古蜀的各种传说、文献和民俗,也是蜀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极具浪漫色彩的诗文及传说,同样是具有极大开发利用价值的文化旅游资源。两者组成了一条完整的古蜀文化链条,充分展示了古蜀文明起源和发展的历史,具有重大科学研究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
②以武侯祠、南郊公园为代表的三国文化旅游资源蕴涵大量的历史文化典故。三国文化影响深远,遍及欧美等世界各地,成都是蜀汉政权的首都,三国文化积淀在成都地区特别丰厚,在现今的城市中,成都留下了最丰富的三国遗迹。武侯祠是三国文化中最主要的代表,成都武侯祠博物馆是是全国最负盛名的诸葛亮、刘备纪念地和全国最大的三国遗迹博物馆。馆内拥有诸葛亮殿、刘备殿、刘备陵园、鼓楼、桂荷楼、琴亭等重要古迹,以及大量具有珍贵价值的牌匾楹联和馆藏文物。三国文化长期以来已经渗透到成都人生活中的各个层面,在在人们的记忆中、市民的口碑中,都能看到三国文化的影响,除了武侯祠,成都的大街小巷,许多为人熟知的地名皆因三国而来,如九里堤原叫糜枣堰,又称刘公堤、侍郎堤。始建于唐代乾符年间(874~879年),宋代重建,是为了防洪而建。从清代中后期开始,因“蜀人每事好归诸葛亮”,九里堤又称“诸葛堤”。
③“诗歌文化”旅游资源展示出成都优雅的人文氛围。灵秀的蜀地山川、古代成都的闲适富庶和神秘的古蜀文化养育和熏陶了中国历史上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古代的“三苏”、扬雄、司马相如、李白、杜甫、苏轼、陆游,再到现代的巴金、郭沫若……,虽然有的并没有出生在成都,但曾经在成都获得更多灵感,迎来他们创作的高峰期,如:我国唐代“诗圣”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先后居住近四年,留下诗作二百四十余首,其中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春夜喜雨》、《蜀相》等,都是脍炙人口的名篇。成都杜甫草堂因诗名扬天下,借诗圣而后世流芳,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圣地”。还有许多中国古代的著名诗人都到过蜀中,在成都留下了一处处风流胜迹,如: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风流佳话而演绎的琴台、文君井等一系列古迹,还有薛涛望江楼、陆游祠、杨升庵桂湖,等等。诗宗文豪的创作活动为成都留下了魅力无穷的诗歌文化宝库,给成都营造出非常优雅的人文氛围和社会生活情调,使成都成为文化旅游的向往之都。
④以青城山、青羊宫为代表的道教文化旅游资源是本土宗教的重要载体。道教是在中国古代社会宗教信仰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宗教,具有民族思想和信仰的特征。中国道教从创教以来,~直道脉不断,成为中国的本土宗教。成都是道教的发源地和发祥地。相传东汉末年,道教创始人张道陵曾在此设坛布道,晋唐以后宫观林立,极盛时达一百余座,称为“第五洞天”,自古为探幽访胜和隐居修炼之地。青城山也成为了道教的祖庭和圣地。青城山列入联合国文化遗产保护区后,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成为了人类共有的文化遗产之地和朝拜、观光的圣地。成都青羊宫则是中国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道观,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宫观。殿内九米多高的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等像,堪为全国道观一流。青羊宫原名青羊肆。据《道藏辑要》记载,这里曾是老君为关令尹喜真人演法传道之所,后名青羊观,玄中观。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扩建后改名为青羊宫。
⑤以文殊院、昭觉寺、宝光寺为代表的蜀禅文化旅游资源是佛教文化重要载体。佛教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宗教,据考古材料证明,早在东汉时佛教己传入蜀地。成都作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镇,历朝历代高僧大德辈出,对蜀文化的影响极为巨大。入唐以后,佛教禅宗在蜀地发展极盛,产生了一大批杰出人物,如唐代禅宗十大家中就有马祖道一、圭峰宗密等五家是蜀中人,隋唐、两宋时期,蜀中佛教文化更一度冠盖于全国,以至于宋代第一大文豪、大诗人苏东坡曾赞叹道:“成都,西南大都会也,佛事最胜。”蜀中佛教文化的影响深远,至今仍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成都著名的寺院有文殊院、昭觉寺、石经寺,宝光寺,灵岩寺等。众多的禅林古刹,既是众多佛教徒朝圣拜祖的圣殿,同时也构成了蜀文化的一大景观。
⑥以马镇、平乐古镇为代表的古城古镇旅游资源是蜀地乡土文化最典型、最生动、最直观的写照。距成都郫县县城9公里的古城镇古名“马镇”,又称马街,早在三国时代,蜀汉大将魏延曾在此屯兵养马而得名,20世纪40年代初改称古城。古城内的蜀汉街古韵犹存,唐街古风遗响,宋街、明清街更是阡陌交通,人来车往。街道两旁的仿古建筑,旌旗猎猎,商贾云集,展现的是一派古文化、古街坊、古建筑的韵律。古城还是成都平原上著名的竹编、棕编、草编的“三编”之乡,其编织工艺源于宋代,产品精巧纤丽,远销东亚、东南亚一带,是颇具地方特色的旅游工艺品。古城的武术源远流长,早在三国蜀汉时代就已开展。
成都周边有十大著名古镇,各具特色,或历史久远,或文化深厚,或建筑精巧,或依山傍水,或习俗奇异,或地理位置突出。其中,邛崃平乐古镇、大邑安仁古镇、黄龙溪古镇、洛带客家古镇都是成都市古镇代表,具有浓郁的地方风情。邛崃平乐古镇始建于隋代,史为南方丝绸之路第一驿站;安仁古镇秀美清丽;黄龙溪古镇以浪漫水乡表达浓郁的民俗风情;洛带古镇是中国最大的也是唯一的客家古镇。
⑦以川菜、川酒、川茶为代表的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品位独特。成都美食源远流长,川菜、火锅、特色小吃闻名遐迩,享有“中国美食之都”的美誉。川菜在我国八大菜系中名列第二位,仅次于北方菜的代表鲁菜,具有干烧、干煸、鱼香、宫保、麻辣、怪味、椒麻、红油八大特色,拥有4000多个菜肴点心品种,原料有江团、岩鲤、雅鱼等珍品以及银耳、竹荪、香菇等土特产。著名的菜点有:宫保鸡盯麻婆豆腐、回锅肉、夫妻肺片、赖汤圆、龙抄手等。醇香浓郁的川酒最能体现四川天府之国精髓,五谷精华和着四川人性格的火辣、善良、辛勤、勇敢、智慧都尽在川酒那醇、香、辣、回味悠长的酒水里被一一体现得淋漓尽致。四川几千年的文化、风俗都溶进了清洌、酣香的酒水里。另外,自古就有“蜀土茶称圣”的说法,唐宋时期,川茶产量居当时各地首位。
⑧以成都灯会、花会为代表的民间节庆旅游资源尽显蜀地遗风。每年的节庆盛会都是传承数千年的民俗和民间风情,无疑也是蜀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蜀地民风纯朴,一向为人所称道。蜀地风范和遗风在我国民俗史上占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丰富多彩的传统民俗至今仍保留在大众的生活中,影响着一代代成都人。成都的民俗文化类资源丰富多彩历史悠久,如:正月元宵灯会起于唐时。唐玄宗幸蜀曾在元霄上街现灯,有青羊宫的道灯,昭觉寺的佛灯,大葱寺的水灯,从此形成极富特色的成都灯会。新中国成立后,成都灯会集中到青羊宫举办,一年一次,成为春节期间人们游乐的重要去处。除此之外还有流行于郫县一带的望丛歌会,新津龙舟会,都江堰清明会和放水节等。
三、成都蜀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建议
①设立以展示蜀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标志形象。成都作为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文化底蕴深厚,值得作为标志的形象很多,但确立为旅游标志的形象应该具有独特性和易识别性,具有较强的传播功能,并能彰显文化。
几年前,与三星堆考古齐名的金沙遗址震惊中国考古界,其间出土的“太阳神鸟金箔”,更是让人兴奋不已,叹为观止。太阳神鸟金箔图案为十二个火焰组成的圆环,内有镂空的四个“三组鸟”。“太阳神鸟”的形象是古代先民“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体现,作为古蜀人崇拜太阳神的象征,表达了追求光明、团结奋进、和谐包容的精神寓意,不仅是古蜀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精神风貌的体现。它激情洋溢,轻盈飞扬,极富美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并且,它已被确定为中国文化遗产标志,这是成都1060万人民的荣耀,同时,太阳神鸟作为古蜀文明的表现,具有作为成都旅游的标志物形象的特点和优势,能较好的突出成都的特色。
②整合蜀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旅游精品线路。成都文化旅游的发展应遵循“文化——商品——品牌——名牌”的轨迹发展,即通过“利用蜀文化优势——创造特色旅游商品——树立旅游品牌——打造精品名牌”来发展旅游市场。以蜀文化为主线,尽快整合现有蜀文化旅游产品,将分散的景点按一定的主题串连起来,根据其分布状况,推出几条精品线路:
第一,古蜀文明遗址游:a.金沙遗址——十二桥商周建筑遗址——成都古蜀船棺合葬墓——水井街酒坊遗址。(成都市区内小环形旅游圈);b.新都区水观音——郫县杜宇的杜鹃城——温江区柏灌墓、鱼凫墓——双流县瞿上王城。(成都大环形旅游圈)
第二,陵寝文化游:望帝丛帝陵——后蜀和陵——前蜀永陵——武侯祠——明蜀僖王陵。
第三,诗歌文化游:杜甫草堂——望江楼薛涛纪念园林——郫县扬雄庐墓园。
第四,蜀禅文化游:宝光寺——昭觉寺——文殊院——大慈寺——石经寺。
第五,道教文化游:青羊宫——青城山——鹤鸣山——纯阳观。
第六,古镇文化游:黄龙溪古镇——平乐古镇——西来古镇。
第七,民俗文化游:文殊坊——宽窄巷子——民俗公园。
第八,美食文化游:成都名小吃——成都茶馆——川菜——火锅。
③加大民间艺术的保护,发展特色旅游商品。成都拥有像川剧、皮影戏、四川木偶戏、杨琴、金钱板、清音、花鼓、车灯等大量民间文艺资源,加大对它们的保护和利用对成都发展文化旅游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成都还有大量的民间制作工艺,且都具有较高的艺术审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科学研究价值和市场经济价值。如:成都的蜀锦绚丽多彩,美如云霞,是我国织棉工艺中的一朵奇葩,它与云锦、宋锦并誉为中国三大名锦。蜀绣更是驰名世界,它与苏绣、湘绣、和粤绣被称为中国“四大名绣”。此外,漆器久负盛名,金银丝织品、瓷胎竹编闻名遐迩。
成都拥有如此丰富的民间艺术资源和制作工艺,因此,探讨如何把文化与经济结合起来,把民间艺术与市场效益结合起来就显得尤为重要。首先,应进一步保护民族工艺和民间艺术,提高民间工艺品制作水平,尤其是蜀锦、蜀绣、漆器、瓷胎竹编、竹丝画、树皮画等工艺。其次,政府应在财政税收上给予优惠,鼓励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旅游商品生产。此外,还可建立成都蜀文化工艺美术展览馆,一方面,为国内外旅游者充分展示成都民间工艺美术作品;另一方面,为他们提供欣赏、购买的场所。
④举办形式多样、文化品位高的旅游节庆活动。旅游节庆活动既是一种专项旅游产品,而且还是一种有效的旅游促销活动,更是旅游娱乐的重要形式。节庆己成为许多城市和地区的文化品牌。节庆旅游可以使旅游者获得知识和精神上的享受,各种节庆活动己经成为人们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由于各地历史条件、地理环境的不同,各地的地区文化、民俗等差异性,各地所举办的节庆活动也各不相同。因此,各地应举办极具本土特色的节庆活动,以独特的形象吸引区域内外的游客,促进当地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节庆活动也为蜀文化的展示提供了有效的平台,如:都江堰的“放水节”就是一个以水为媒,融乡情、文化、经贸于一体,充分展现都江堰千年水文化风采的一个大型节庆活动。另外,蜀文化精品展、武侯三国文化节等活动展示了古蜀和三国文化的厚重;草堂人日吟诗会、“草堂听琴”中秋赏月等活动则体现了唐代诗歌文化的典雅,反映了四川成都的民俗文化特色。蜀文化中可以为旅游开发利用的资源异常丰富,如果将这些文化资源中的民俗风情和旅游结合起来,可以打造出更多、更具吸引力和高品位的旅游产品。如:以“永陵”为载体,依托王建墓24乐伎石刻,复原制作其乐器,创作一台“蜀国弦”或“蜀宫伎乐”,作为永陵博物馆的经常演奏曲目可以恢弘“古代东方世界的音乐之都”的特色;以“金沙”为载体打造精品文化品牌可以展示古蜀文明,成都已推出了具有轰动效应的《金沙》音乐剧和极具特色的《梦回金沙》的4D电影。并于2009年春节开始打造首届金沙太阳节,推广金沙文化和古蜀文明。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高职院校艺术考察课的教学探索与思考
论文摘要:现今艺术院校开设的课程中,艺术考察课早已作为必修课被重视。对于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进行艺术考察或艺术写生,无疑是搜集创作素材、体验艺术生活的最佳手段。但是如何引导学生更好地完成这门课程的学习,使高职院校的艺术考察课更具特色和意义,值得我们思考。
论文关键词:艺术考察课 实践性 可操作性 创新
不身临其境也就无法真实感受。在传统的艺术教学中,我们只能通过临 摹 的手段达到学习与借鉴的目的。今天,当我们可以利用网络、多媒体、数码技术的便利去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在校的大学生已经越来越不愿意走出去了。探寻其原因不难发现,除了学生对网络、数码科技的依赖之外,还存在高职院校艺术专业艺术考察课程的教学方式与方法的问题。当代的教育改革创新是以实现专业教学为目标,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的,改革旧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与专业知识、能力和素质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体系。而当代的高等职业教育更以突出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相结合为培养目标。
一、艺术考察课的实践性
艺术考察的目的是通过考察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能力。学校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近生活,贴近自然,从中汲取创作素材,激发设计灵感,鼓励学生在考察中多听、多记、多想、多动手。因此,在艺术考察教学过程中,实践性成为这门课程教学的重要特点。艺术考察课更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进行有机结合,通过考察实践活动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针对不同的专业方向应设计符合本专业特点的考察目标与教学计划,使考察课具有更强的操作性。这样做的优点在于,有准备的教学活动与有计划的教学过程相结合获得最有效的考察结论。在考察的实践环节中,指导艺术考察课的专业教师应是配角,活动的主体始终是学生,把所学专业与要考察的对象联系起来,让艺术考察课体现出实践性的特点。
1.系统地规划艺术考察课实践性教学体系,加强考察过程的分析和研究环节并进行综合性实践。通过对考察课题的设计,增强实践操作,更新实践内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探索更多的科学艺术考察课教学方法。在考察的过程中突出考察课程的主题性在教学中的功能与价值,以考察报告作为实践结论的方式,搜集资源、获取考察内容以体现课程的目标与要求。
2.以多元化、多样性的考察课题,体现考察课程的过程性与开放性。采取教师与学生针对不同的课题、共享资源进行考察课题的讨论、评析、构思、设计和总结,完成既统一又相对独立的教学方式,来加强考察课题教学环节的理论与实践结合。
3.借鉴其他院校的考察课教学方法,尤其在课程理念、教学、内容、考察报告方面吸收其他院校中合理而具有创造力的因素。鼓励学生在考察中积极思考,敏锐观察生活及身边事物,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个性特点并予以正确引导。培养学生对自然事物的艺术感知能力,通过观察、感知、归纳、实践和联想等方式循序渐进地认知自然事物的过程, 强调学生对考察课程过程的体验,强调设计草图的实践,要有多种设计方案备选,经常性地进行师生的教学互动。
授课教师设定考察的目标、具体计划,考察的任务、路线,并与学生讨论实施方案的思路。在讨论的过程中,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开启个性思维,把这些想法最终通过他们最熟悉的.表现形式(如速写、摄影、DV录影、文字等)表达出来,展示在他们的考察报告中。思维被打开的一刻便是考察的开始,这个过程在考察的实践中加以扩展,在考察的最后阶段得到升华,到学生作品出来的一刻得到结晶。
二、艺术考察课的可操作性
当下各类艺术高校大都开设了艺术考察课,但考察课的实践性和可操作性在一定程度上还是让人提出一些疑问,存在教学模式不能很好地适应各类专业方向学生的学习需求的情况。课程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课程理论的指导与缺乏课程设计的方法,课程内容的选择有失偏颇,特别是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施中存在重技术、轻创造力培养的倾向,等等。
1.教学基地的建设。为高等职业院校的艺术生建立稳定的艺术考察课教学实践基地,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推进实践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通过对以往艺术考察课教学的对比,笔者认为,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的建设,应能满足学生写生与实践的基本需要,这种基本需要包括写生环境与人身安全。
2.对考察基地的文化了解。依据立足生活、研究自然的原则,考察基地为学生提供自然地表现客观现实的空间。因此,学生有必要对确定的考察基地进行全面的了解,并在此基础上收集、整理出书面的材料以备考察中使用。如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将专业考察、社会实践与革命传统教育结合起来,通过对中国革命发展道路和历史进程的考察,增强了学生的历史和社会责任感。为了保持实践教学的稳定性与持续性,该院与相关地方和部门联合组建了“湖北红色文化研究中心”,并在湖北省的红安、麻城、洪湖等地建立了“爱国主义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使基地成为师生稳定的、文化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与社会实践的平台,极大地提升了基地建设水平和质量。
3.考察线路的安排。目前,大部分艺术院校都有相对固定的艺术考察课线路和艺术考察课教学基地。如四川的洛带古镇,安徽的宏村、西递村,云南的丽江古城、西双版纳等地,这些地方在不同的季节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院校师生进行写生或考察,而考察线路也大都集中在西部与南部地区。
艺术考察教学基地的建设、考察基地的相关资料的收集与整理和艺术考察课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具有可操作性,是艺术考察课教学运行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基本保证。
三、存在的问题
普通高校的艺术考察课的教学已日臻成熟,但在高等职业院校的考察课教学中仍存在教学与学生多方面的问题。如学生对待此门课程的学习态度、课程考试制度、学生的学习方法,等等。经过艺术考察实践后,学生递交考察报告作为考察课的总结。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这种形式是他们最愿意接受,也是最容易完成的考试方式。但一些学生利用网络下载相关资料或文章拼凑考察报告,更有学生直接从网上原文下载,打印出来的考察报告其网址还在上面。
学生应利用考察中获得的资源,图片、影像、速写、文字等资料,在考察课结束前的一周,利用回校后的时间经过整理、修改、制作,完成自己的这份考察报告。最后,院系根据参与此次课程的学生数量组织一定规模的主题性考察展览,展出优秀的学生作品,通过宣传使本院的师生、兄弟院校的师生、不同专业的学生参观展览,通过考察学生形式多样的作品与报告,达到交流学习的目的。
在课程设置和管理中,还应确定艺术考察课成绩的评判标准。艺术考察课应由专业教师带队,依据学生在艺术考察前期的准备、考察过程的实践情况、考察结束后的考察报告,综合评定后给出学生的考核成绩。在艺术考察课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应注重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并且在实践过程中将以往的理论课程与实践的相关课题进行整合,将理论教学与学生的艺术考察课程有机结合。而学生也应通过考察实践将其学习行为自觉地与本专业相关领域进行结合,提高艺术创新能力。
四、艺术考察课的创新
艺术考察课的创新是以实现高等职业院校设计专业的实践性教学为目标,充分发挥各方向专业课的学习特点,并与艺术考察课紧密结合,探索有效的产学结合运行机制,为学生打开设计思路、开启创造性思维提供手段和条件。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校外学习的适应性。我们必须清楚,艺术考察课的目的是巩固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拓展专业视野,强化学生的专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通过组织不同形式的展览,并以此为契机,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研讨,鼓励学生发表相关的一系列论文或其他作品。有计划地组织实地考察,到博物馆、美术馆、名胜古迹去观看美术作品,以增强学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学习的兴趣。
如现代图形、图案设计是综合美学、心理学与现代构成学多学科的专业课程,较之传统设计课程无论是图案的表现手段还是表现领域都有极大的丰富,成为现代设计观念与设计思维训练的设计基础教学课程。艺术考察课的创新将起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教育思想和观念,创新艺术考察课的模式,建立起与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
此外,考察课程对学生的评价工作也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数周的考察课学习,使学生在与自然、现实生活的接触中,感受艺术生活的真实,体会绘画艺术或设计艺术的无穷乐趣。只有这种亲身的接触才能唤起学生的艺术思维,使他们理解艺术源于生活并且高于生活的真正涵义!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
求5月旅游推荐
建议你们来日照海滨玩玩,现在还不是旺季,气候宜人清新自然。目前消费也不高,很适合同学结伴度假。
下面是我的原创介绍,详细可以百度老苗的日照观海居博客,预祝你们玩的愉快!
来日照,最核心的就是看大海------日照海滨景区,北起鲁南国家森林公园(第四海水浴场),依次是:任家台至王家皂等十几个村办海水浴场及景区,然后是第三海水浴场(王家皂村管)、山海天浴场(乔家墩子村委管理)、太公岛浴场(北苗家村管理)、阳光海岸(2010年暂归董家滩管理)、万平口景区(第二海水浴场,旅游局直属)、世帆赛基地(体育局直属)、灯塔景区(旅游局直属),时间三四天足够了。
如坐汽车来的话,有一趟万平口直达森林公园的公共汽车(北沿海专线),旺季间隔15分钟。森林公园的门票40元/人,那是我们日照最好的(第四)海水浴场,海滩地势平坦,水质优秀,沙子非常细!暑期是个非常不错的景点,丁肇中教授(祖籍日照岚山区的美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称赞这里的海滩比夏威夷更美。旺季会有文艺演出或沙雕展览,所以夏天可以在里面好好的玩上一整天。但在不能游泳的季节去,有点对不起门票钱,呵呵!
第三海水浴场,8/10/16/33路公共汽车直达,票价1元/人,浴场免费,海滩地势较平坦,夏季的游客很多。我家的小客栈就在附近的高档度假小区内,日照的海洋馆也在这里,海洋馆的评价不太好,好一些的鱼类据说都让管理者送给有关领导了。现在的海洋馆已经办不下去了,全靠所占海滩广场的摊位地租过活。2010年春天海洋馆开始全面整修,2011年仍然在建,据说要建设一个国际水准的海滨广场和地下的海底公园。附近的乔家墩子和王家皂都是久负盛名的度假渔村。
万平口景区(第二海水浴场),5、6、8、33路、青年文明专线等多路公共汽车直达,票价1元/人,浴场免费,沙质较粗,海滩较陡,不过离市区和港口较近,陆上设施也最为齐全,号称“日照人民的大客厅”,但最近两年,新增了不少低俗的游乐设施,个人认为有损二浴的整体景观,许多游客朋友亦有同感。因为这里礁石多、浪大,每年都有意外发生,所以据说今后这里不再允许下海游泳了。
万平口景区里面有个潮汐塔,可以显示潮汐变化,很有意思。塔里面有个所谓的海战馆,人为捏造的景点,实在乏善可陈(门票35,宰人!)。但登塔远眺,海天一色,心胸开阔,不失人生一乐!
万平口西北的水运会基地(奥林匹克水上公园--日照游泳跳水馆),在原来万亩泻湖基础上改建而成。规模、景观堪称中国一绝,09年承办了全国运动会的水上项目,绝对不可错过,无门票,但外地车辆需缴纳10元停车费。水运基地的西门就是著名的太阳城音乐喷泉广场,值得一看!太阳广场北侧的日照游泳跳水馆,2011年建成开放,建筑图纸采用北京水立方的备选方案,档次非常高,游泳馆门票50元,有时间体验一下很不错!旺季门票10元,淡季免费 。
万平口南边的灯塔景区,设计新颖,夜景尤为出彩,堪称日照地标之景!但年久失修的蓝色地灯和盖而未成的酒店楼盘,使之逊色不少。 (无门票)
万平口北边的阳光海岸(以前的金沙滩浴场),2010年修整一新开放迎客。那里的景观的确很棒,尤其是夜景,仙乐婆娑,月影朦胧,谈情说爱之天上人间,这里做重点推荐!(无门票)
夜晚的万平口景色怡人!在海曲东路跨海大桥上,世界帆船帆板比赛基地、水运基地、灯塔景区尽收眼底,色彩绚烂!值得强力推荐!无门票,免费,但不能长时间停车,只能低速通过,走马观花!
竹洞天(将帅沟)景区近年搞的不错,离老市区不远,15路公交车直达,门票也不贵30元,据说今年要涨价。在日照三天以上的游客可以去那里体验一下江北最大的竹海!
尽量不要在海边个体摊位吃烧烤,怕挨宰的话,海边以西3公里的地方吃饭,一般问题不大。大学城餐饮实惠,但暑假旺季开门的较少。(可参考拙作《日照海滨餐饮游乐价格介绍》)
祝您的日照海滨之旅圆满愉快!!!
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的团队精英
李贵才,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城市地理学和城市规划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其他科研项目40余项。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著多篇(部),先后获得国际建协城市规划专项奖、国家级金奖、建设部勘察设计规划一等奖在内的各类科研奖励6项。代表性的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生态城市建设的景观调控机制研究(2005-200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功能网络的城市化生态环境效应研究——以大珠三角地区为例(2009-)》(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深圳市城市总体规划(1996-2010)》(获建设部一等奖、国家级金奖),《盐田港后方陆域总体规划》,《深圳市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深圳市土地资源利用与保护“十一五”规划》,《大珠江三角洲城镇群协调发展规划研究》(广东省建设厅和香港规划署项目)等。代表性的论著和论文包括:《人文地理学概论》,《国际性城市的空间取向》,《深圳优势论》,《文化地理学》,《德国南部中心地原理(译著)》,《城市地域生态调控的空间途径——以深圳市为例》,《流域景观功能网络构建及应用——以台湾乌溪流域为例》,《不同尺度景观空间分异特征对水体质量的影响——以深圳市西丽水库流域为例》,《应用CITYGREEN模型评估深圳城市绿地净化空气与固碳释氧效益》,《城市生态安全的多种评价模型及应用》,《深圳城市生态安全评价与预测》等。王仰麟,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近年来主要从事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区域可持续发展等研究,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0余篇,主持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支撑项目等10余项,曾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国家环保总局科技进步二等奖(1999)。现任国际景观生态学会中国分会副理事长;国土资源部技术标准委员会土地利用分委会委员;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常务理事。曾辉,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景观生态学及宏观资源环境科学、城市与区域生态规划及生态修复技术、城市化及其生态环境效应、规划及大型建设项目生态影响评估等领域教学及科研工作。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生态学会景观生态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景观生态学联合会中国分会副秘书长、自然资源学会理事。后主持和参与包括科技攻关专题、973专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海外青年基金、面上基金、部委及地方科研项目近60项;在国内外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3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0篇;获得包括国家环保科技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各类科研奖励10次。陈可石,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获硕士学位,1994年毕业于英国爱丁堡大学社科学院获博士学位。1982年获中国首届大学生设计竞赛一等奖,1988年获爱丁堡大学学者奖学金,1992年获亨利·莱斯特奖和中英文化基金奖,1996年出任英国TBV设计集团中国部总经理,1998年出任香港中营都市与建筑设计中心总建筑师,2004年出任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目前研究的主要方向是:城市设计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城市设计新理念与新方法,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可持续的绿色城市设计理念和技术。主持完成规划设计包括珠海歌剧院建筑设计与香州湾城市设计、汶川新城水磨镇总体城市设计与建筑设计、杭州桐庐新城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西安未央区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洛带古镇城市设计、珠海西部新城设计方案、杭州萧山经济开发区城市设计、昆明安宁市概念规划与城市设计、成都龙泉驿中心城区2.5平方公里城市设计、昆明新机场和空港经济区城市形态和景观设计、成都龙泉驿区概念规划和城市设计、成都黄龙溪古镇规划和城市设计、红牌楼广场建筑方案设计、都江堰青城山镇概念规划等。主持北京大学城市设计论坛和主编北京大学城市设计丛书。近期发表的专著有《现代新昆明概念规划国际征集》、《城市设计与古镇复兴》、《城市设计晴朗的天空》、《城市的想象》、《汶川绿色新城》和《创造城市的价值》等。顾正江,规划师,北京大学国土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助理、国土与城市规划所所长。曾主持各个层次、各种类型的城市规划及相关研究工作二十余项,尤其擅长于城市中、宏观层面规划和城市更新领域的规划和研究课题,其主持的《深圳市城中村(旧村)改造总体规划纲要》获广东省2007年度城乡规划优秀设计项目一等奖,并在获省优二等奖项目《福州城市发展战略规划》中负责区域研究专项工作。近年来,主持或参与《深圳市公明中心区城市品质提升行动规划》、《粤港澳共建大珠三角优质生活圈专项规划》、《梅州市城市总体战略规划》等课题,积极探索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城市规划由偏重于服务经济发展、规模扩张向重视生活品质全面提升、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新城市文明转型的现实路径。吴健生,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教授,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景观生态学、遥感与GIS、灾害。至今已承担各类科研项目近40个,发表论文数十篇,获国家计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多个奖项。阴劼,北京大学副教授,日本大阪大学工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是城市规划理论与方法、城市历史文化环境的保护与再生、东亚城市发展史、城市规划中的调查与分析方法、城市更新研究等。代表性规划研究课题包括:《王屋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2007-2025)》,《大万世居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产业创新》,《山西代县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2025)》普军,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高级工程师,兼职深圳市深商研究会理事。从事经济地理与城市规划方向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参加了《深圳2030城市发展策略》等横向课题20余项、纵向课题2项。在国内核心刊物发表学术论文6篇,合作出版学术专著1部,完成各类科研报告近10余篇。作为项目负责人之一获得包括2009年住房与城乡建设部一等奖,作为项目负责人获得深圳市第十二届、十三届优秀城市规划二等奖等奖项。
上一篇:毕业论文引注示例
下一篇:论文格式模板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