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沙面建筑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3 14:51

沙面建筑研究论文

1、 马小亚,袁奇峰.基于城市发展理念的城市规划与房地产开发关系探讨[J],规划师,2009(5):57-62 ,ISSN 1006-0022 CN45-1210/TU2、 袁奇峰、杨廉、邱家盛、魏立华、王欢.城乡统筹中的集体建设用地问题研究——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规划师,2009(4):5-13 ,ISSN 1006-0022 CN45-1210/TU3、 肖华斌、袁奇峰、 徐会军,基于可达性和服务面积的公园绿地空间分布研究[J],规划师,2009(2): 83 -88 ,ISSN 1006-0022(2009)02-0083-06 CN45-1210/TU4、 袁奇峰,广州:一个善用体育事件的大城市[J].北京规划建设,2009(2):77-79, ISSN 1003-627X,CN 11-2882 /TU5、 方远平,袁奇峰. 基于休闲商务功能视角的RBD规划初探——以转型中的东莞东城区为例[J].规划师,2009(1):53-58 ,ISSN 1006-0022 CN45-1210/TU6、魏成,袁奇峰. 广东城市社会30年的变迁与挑战[J].北京规划建设,2009(1): 87-91, ISSN 1003-627X,CN 11-2882 /TU7、 肖华斌,袁奇峰. 国外开放空间规划模式综述[J].规划师,2008(9):104-107 ,ISSN 1006-0022 CN45-1210/TU8、 肖华斌,袁奇峰,陈军. 生态足迹视角下的区域生态规划研究——以九江市为例[J].现代城市研究,2008(11):76-82 ,ISSN1009-6000 CN32-1612/TU9、 袁奇峰,杨廉,郭炎. 从工业经济到城市经济——佛山市南海区城市中心区的发展[J].南方建筑,2008(4):52-57 ,ISSN:1000-0232 CN44-1263/TU10、 袁奇峰. 应对转型期的持续变革[J].北京规划建设,2008(2):13-14 ISSN 1003-627X,CN 11-2882 /TU11、 袁奇峰.广州城市发展的挑战与方向[D].《回到常识——公众论坛演讲集》花城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196-209,ISBN978753605424012、 魏立华、袁奇峰.土地紧缩政策背景下土地利用问题研究述评———基于城市规划学科的视角[J].城市问题,2008(5):,ISSN 1002-2031 CN 11-1119/C13、 方远平,袁奇峰.快速城市化地区城乡之变:过程、问题及对策——以东莞市东城区为例[J].珠江经济,2008(4):32—42,ISSN 1006-6276 CN44-1406/F14、 袁奇峰,许松辉.嵌入法定规划的战略规划——以珠海东部沿海地区为例[J].规划师,2008(1):83—86,ISSN 1006-0022 CN45-1210/TU15、 袁奇峰,马小亚.住房新政推动城镇住房制度改革——对“国六条”引发的中国城镇住房制度建设大讨论的评述[J].城市规划,2007(11):,ISSN 1002-1329 CN11-2378(人大复印资料收录);16、 袁奇峰、魏成.城市发展战略框架下的城市景观风貌重构——以珠海市东部沿海地区概念规划为例[D].《城市特色研究与城市风貌规划:世界华人建筑师协会城市特色学术委员会2007年会论文集》,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7年10月第一版: ISBN:978756083681217、 魏立华、袁奇峰.基于土地产权视角的城市发展分析——以佛山市南海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2007(3):61-65,ISSN1000-3363,CN31-1938/TU18、 Yuan Qifeng.From New Downtown to CBD: Planning Review of Guangzhou Pearl River New Town[J]; Journal of the Hong Kong Institute of Planners, Volume 21, Issue No.1,2006:19、 袁奇峰.和谐社会背景下的城市开发之困[D].《中国城市规划学术研究进展年度报告2006》,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年9月第一版:130-135,ISBN7-112-05816-0(15180)20、 袁奇峰,方正兴,黄丽莉,熊青.中心镇规划:从村镇到城市的路径设计——《广东省中心镇规划指引》编制的背景与创新[J].城市规划,2006(7):32-36,,ISSN 1002-1329 CN11-237821、陈建华,袁奇峰,易晓峰.战略规划推动下的行动规划——关于广州城市规划实践的思考[J].城市规划学刊,2006(2):12—16,ISSN1000-3363,CN31-1938/TU22、 袁奇峰.亚运城市,2010年的广州[J]. 风景园林,2006(1):34-41,ISSN 1673-1530 CN11-5366/S23、 袁奇峰,易晓峰,王雪.从“城乡一体化”到“真正城市化”[J] .城市规划学刊,2005(1):63-67,ISSN1000-3363,CN31-1938/TU24、 袁奇峰.广州沙面[D] .《城市规划资料集:第五分册城市设计》2005年1 月第一版(P218),ISBN7-112-06812-6, TU98425、 袁奇峰.构建适应市场经济的城市规划体系[J] .规划师,2004(12 ):33-36,ISSN 1006-0022 CN45-1210/TU26、 袁奇峰,郭晟.轨道交通与城市协调发展的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3(6):49-56,ISSN1000-3363,CN31-1938/TU27、 袁奇峰,李萍萍.广州沙面建筑群——在使用中保护[J].城市规划汇刊,2003(1)45-54,ISSN1000-3363,CN31-1938/TU28、 袁奇峰.广州市新城市中心——珠江新城规划检讨[D].《城市规划资料集:第四分册 控制性详细规划》2002年11月第一版(P136),ISBN7-112-05303-X, TU98429、 袁奇峰.21世纪广州市中心商务区(GCBD21)探索[J].城市规划汇刊,2001(4):31-37,,ISSN1000-3363,CN31-1938/TU30、 袁奇峰,李萍萍.广州市沙面历史街区保护的危机与应对[J] .建筑学报,2001(3):57-60,ISSNO529-1399 CN11-1930/TU31、王蒙徽,段险峰,袁奇峰,冷瑞华、郭晟、陈勇.从“云山珠水”走向“山城田海”[J] .城市规划,2001(3):33-37,ISSN 1002-1329 CN11-237832、 李萍萍,袁奇峰,赖寿华、蔡云楠.在快速发展中寻求均衡的城市结构[J].城市规划,2001(3):28-31,ISSN 1002-1329 CN11-237833、 袁奇峰,李少云,林木子,朱志军.广州环市东路城市广场设计探寻[J] .建筑学报,2000(3):56-60,ISSNO529-1399 CN11-1930/TU34、 袁奇峰.广州市解放路特别意图区规划探索[J].城市规划,1997(2):26-29,ISSN 1002-1329 CN11-237835、 袁奇峰、林木子.广州市第十甫、下九路传统骑楼商业街步行化初探[J].建筑学报,1998(3):26-29,ISSNO529-1399 CN11-1930/TU36、 袁奇峰.城市生活空间建设初论[J] .云南工学院学报,1992(8):60-65,ISSN1003-3718 CN53-107537、 袁奇峰.建设步行体系 改善城市商业环境[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2(2、3):109-114,ISSN1001-7569 38、 袁奇峰.浅谈昆明名城风貌的保护与再塑[J] .云南建筑,1992(12):38-40 ,ISSN1003-3718 CN53-107539、 徐思淑,袁奇峰,李敏等.昆明市儿童乐园设计构思[J] .云南建筑,1992(12):38-40,ISSN1003-3718 CN53-107540、 袁奇峰.青海塔尔寺地区保护规划设计[J] .西北建筑工程学院学报,1991(2、3):54-60,ISSN1001-7569

沙面地理环境的论文

沙面岛位于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桥西侧,与六二三路以沙基涌相隔,较完整地保留19世纪英法租界欧陆风情风貌。小岛面积0.3平方公里。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沙面建筑群为中心,主要旅游景点有:具有欧陆风情特色的建筑、白天鹅宾馆、 胜利宾馆、“沙基”惨案纪念碑、鹅潭映月、镇江古炮、园林绿化、沙面公园、酒吧、教堂等。以商务游览为主要内容,提供旅客商务、游览、休闲、购物等服务。

能查到的就这些了...........

沙面建筑风格的特点

沙面建筑风格的特点,是英式、法式比较多,属于欧陆风情建筑。

沙面,曾称拾翠洲,因为是珠江冲积而成的沙洲,故名沙面。 沙面位于广东省广州市市区西南部,南濒珠江白鹅潭,北隔沙基涌,与六二三路相望的一个小岛,有大小街巷八条,面积0.3平方公里。 沙面在宋、元、明、清时期为中国国内外通商要津和游览地。鸦片战争后,在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后沦为英、法租界。

沙面是广州重要商埠,历经百年,曾有十多个国家在沙面设立领事馆,九家外国银行、四十多家洋行在沙面经营,粤海关会所、广州俱乐部等在沙面相继成立。沙面已成为我国近代史与租界史的缩影,沙面岛上欧陆风情建筑形成了独特的露天建筑“博物馆”。

主要建筑有: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

露德天主教圣母堂属于法租界内的建筑,原名沙面天主堂,因该堂花园南边原建筑一座圣母山,安放露得圣母像而得名。是法国驻穗领事馆的教友过宗教生活而设立的。

该教堂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一街交界的东北转角。由大堂,神父楼、修女楼、圣母山组成,大堂在前,神父楼在后偏东,修女楼在后偏西,圣母山在大堂偏东。现有附属建筑二幢,一幢为两层楼房,一幢为平房。教堂基本保存完好。立面主要门窗的山尖和塔楼四角的小尖塔,八角形攒尖顶上复杂的采光窗和棱垛,还有下连续的小尖拱和由上向下授粉的扶壁柱。反映出天主教堂神秘而向往“天国”的特征。

广东外事博物馆

广东外事博物馆是全国首家地方外事博物馆,它坐落于广州沙面南街20号,是一座建于1890年的巴洛克风格建筑,原为民国时期法国驻广州领事馆,是沙面建筑群当中的A类文物,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进广东外事博物馆,你不但有机会读懂过往半个多世纪广东这个外事大省的诸多威水事,而且可以看到全球122个友好省州赠送给广东省的200多件珍贵外事礼物。博物馆除了收藏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外事礼品以及重要外事活动的图片外,还特意利用旋转楼梯的空间展示了十多幅百年前的沙面老照片,其中有一幅照片记录下百年前洋务翻译拖着长辫身穿大褂的身影。“这应该是清末民初的照片。”刘璐说,这幅悬挂在二楼大厅的老照片,不但完整地反映了当年沙面西桥景色,而且可以看到当时行走在英法领事区的洋务翻译依然保留清装打扮。

沙面基督堂

沙面基督堂是英国圣公会在沙面广州英租界设立的一座专供外侨礼拜的教堂,位于沙面五街,建于1864年。位于该租界西端,属中华圣公会港粤教区管理,一直由英籍牧师主持,用英语礼拜。由于沙面基督堂为广州难得一见保留完整的百年基督教建筑物,因此很多新人都在广州结婚都会将该地方用以作拍摄婚纱照的必选景点之一。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中国政府收回租界,该堂移交中华圣公会华南教区管理。1949年以后被政府部门占用,1980年代由省基督教两会收回,1991年恢复宗教活动,称为沙面会堂。

海关馆舍

海关馆舍属法租界内的建筑,曾用作海关馆舍。解放前“红楼”是粤海关俱乐部,只有中、高级以上官员才有资格入住。解放后,它被用作海关员工宿舍。

该建筑是由治平洋行,来自澳大利亚的建筑师帕内设计及建造。该建筑坐北朝南,位于沙面大街东端,因其所处的特殊位置以及建筑独特的造型和鲜明的色调,使它成为沙面标志性建筑。因主色调为红色,人们称之为“红楼”。又因沙面岛西端的苏联领事馆的主色调也是红色,故此称为“东红楼”。

汇丰银行

原汇丰银行位于沙面大街与沙面四街交界的东北转角处。建筑平面呈南北向长方形,东南部与西南部作削角处理。下段的出入口采用西方灰白色花岗石古典山花门,山花门上方勾出放射状饰线。为了左右对称,有3个窗也做成山花门状。其他长万形窗上部都开大圆窗。墙角是灰白色花岗石,窗间墙用仿花岗石的水刷石护面,并勾出横线条仿古典叠砌巨石。

上段由第四层和屋顶组成。第四层立面重点突出屋顶西南角的塔楼。塔楼顶和搭身都采用古典夏兴武凤格。半球壳的穹顶加在圆筒鼓座上构成塔顶,弯顶上还竖立着旗杆。从塔身的四条结均方柱由立在栏杆上用于装饰的帕拉迪奥式柱左右伴着。而塔座采用巴洛克凤格,从塔身四条结构方柱下部上下两段反向弧线形肋脚。中段为了强调竖线条,竖立贯通第二、第三层外廊巨拄列。西二面对称地排列图柱和方柱,方柱采用叠柱,图柱采用罗马式多立克双柱,方图柱交界采用方圆柱叠合。南立面的方圆柱的排列规律与西立面相同,只是图柱采用单柱。罗马式多立克巨柱,严格遵循古典程式。

求一篇建筑历史方面的论文 3000字

中国近代建筑: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提到中国古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北京的故宫、颐和园,或者是苏州的园林、安徽的民居;提到中国现代建筑,你可能马上会想到深圳、上海这几年拔地而起的豪华宾馆、高级写字楼。可是,关于中国近代建筑,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呢?许多人可能对“近代建筑”这个名词感到陌生——“中国还有什么……近代建筑?”当我告诉你:上海外滩的建筑,就是中国近代建筑的一种典型的代表时,你会恍然大悟——“不就是那些‘洋楼’吗!”
一般人所说的“洋楼”,泛指解放前外国人居住的“小洋楼”、使用的“大洋楼”,多见于上海、天津等大城市;但如果从专业研究的角度来看,“洋楼”的内涵要丰富得多,中国近代建筑也不是上海外滩的那种“洋楼”就能代表得了的。

中国近代建筑基本上是指在中国国土上于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1840——1949年)所建造的建筑。

从样式研究的角度来看 中国近代建筑主要有三大类型在中国几千年的古代封建社会里,虽然政治上有二十余朝皇帝的更替,文化上有多次的对外交流,但是,中国文化基本上是连续的一元文化。中国的建筑,在中国整个环境总影响之下,虽各个时代有时代的特征,其基本的方法及原则却始终一贯。

历史进入十九世纪后,封建主义的清王朝经历“康乾盛世”而日趋衰落;欧美资本主义各国却因工业革命而迅猛发展。中西文化交流从明末清初开始,就不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鸦片战争以后,则完全以侵略和被侵略的方式进行了。以1840年鸦片战争为标志,中国步入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近代社会,以此为开端的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进程,也由此被动地在西方建筑文化的冲击、激发与推动之下展开了。其间,一方面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继续,一方面是西方外来建筑文化的传播,这两种建筑活动的互相作用(碰撞、交叉和融合),就构成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的主线。

至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随着外国文化的大规模侵入,在中国国土上除了传统的古代建筑仍在延续、演变之外,外来的欧洲建筑样式逐渐多起来,在中国近代的建筑历史上形成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一股潮流;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以后,则又出现了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另一股潮流。这两股潮流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中时隐时现,此起彼伏。加之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的冲击,使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呈现出中与西、古与今、新与旧多种体系并存、碰撞与交融的错综复杂状态。中国近代建筑正是这种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1、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洋式建筑:

以模仿或照搬西洋建筑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由于中国国土幅员广阔,各地发展很不平衡。中国沿海地区、长江沿岸地区的一些城市,由于轮船航运业的兴起、外国的入侵和不平等条约的签订,较早作为商埠开放,因此较多地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在这些城市出现的某些洋式建筑。而大部分内陆地区的城市由于交通不便,仍处于与外部世界较为隔绝的状态,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为强;只有个别城市或临近边界、或因铁路建设的发展等原因,也有洋式建筑兴建。

沿海城市的洋式建筑以上海外滩(Bund of Shanghai,又称“黄浦滩”)和南京路、天津九国租界、广州“十三行”和沙面、厦门鼓浪屿、青岛胶澳租界“青岛区”的建筑为代表。

长江沿岸城市的洋式建筑以南京下关、武汉汉口租界的建筑为代表。

内陆地区沿边城市哈尔滨早期的建筑主要通过中东铁路的修建和开通,受俄罗斯传统建筑和十九世纪末欧洲流行的“新艺术运动”样式影响,在中东铁路系统的建筑和东正教堂中表现为多。滇越铁路(1903——1910年)是中国西南地区的第一条铁路,它的建成加速了云南的近代化。越南人在参与了滇越铁路的修建和昆明商埠的开发过程中,间接地把其所受法国建筑文化的影响带到滇越铁路沿线的城市和昆明。

北京的洋式建筑则以东交民巷使馆区建筑为滥觞,以资政院、大理院为代表。

洋式建筑的设计者基本为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

2、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传统式建筑:

以模仿中国古代建筑或对之改造为特征的中国近代建筑本世纪的第二个二十年,中国建筑的历史中反映出了世界上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同时也反映出了中国建筑师面对列强的入侵而激发的民族意识,这两种因素有剧烈的碰撞、交叉和融和。

传统式建筑的典型代表可以说是在中国近代建筑历史中具有传奇色彩的第一代建筑师吕彦直(1893?929年)设计的南京中山陵(1925-929年)。中山陵陵园总体平面呈钟形,引人发“木铎警世”之想,寓意深远;墓在祭堂后合乎中国观念,式样采古制,建筑朴实坚固,形势及气魄极似中山先生之气概及精神。

吕彦直生年仅36岁,但他以设计并主持建造南京中山陵而确立了自己在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的地位。1926年他设计的广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近代跨度最大的会堂建筑。

1927年国民政府成立,定都南京后于1929年所作“首都计划”,则是中国进行的较早、规模较大的城市规划设计。“首都计划”的详细方案中,全部政府办公建筑均采用中国传统建筑造型,极力提倡采用“中国固有之形式”,意为发扬光大本国传统的文化。这在二十年代是一种开创性的设想。

在北京,传统式建筑以二十年代所建北京协和医学院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简称 PUMC)新校舍建筑群体、燕京大学校园建筑、辅仁大学、国立北平图书馆为典型。

令人深思的是,较早出现的传统式建筑的设计者主要是外国来华的建筑事务所或建筑师。反映出外国建筑师处在中国近代社会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对当地传统文化的吸收和追求。

3、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式建筑:

欧美“国际式”新建筑潮流冲击下的中国近代建筑中国近代建筑的历史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开始进入重要的发展时期。其标志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兴办,并日益完备;中国建筑事务所陆续开业,中国人建筑师成长起来;中国建筑团体先后成立,学术活动得以开展。

杨廷宝(1901-1983)是中国第一代建筑师中出类拔萃的人物。他的设计作品运用中西建筑处理手法,不墨守陈规,刻意创新,在三十年代初期就已弛誉南北。他所在的基泰工程司(Kwan,Chu and Yang)是中国近代建立较早、规模较大的建筑事务所,中国有相当影响,天津、上海、南京等地的许多重要工程均出自基泰之手。

此外,“华盖建筑事务所”(The Allied Architects Shangai)、“庄俊建筑事务所”、“范文照建筑事务所”、“董大酉建筑事务所”、“兴业建筑事务所”等都是中国近代极为重要的建筑设计力量,在上海、天津、北平、南京、重庆、成都、无锡、桂林、贵阳、昆明等地主持设计了许多建筑项目。

梁思成(1901—1972年)是中国近代建筑教育事业的开拓者,是中国古代建筑历史研究工作的创始人。建筑设计创作不是他一生建筑活动中的主要部分,但他对建筑设计创作问题多有著述,为数不多的作品表现了世界现代建筑潮流的影响,这以他1932年所作北京仁立公司铺面改造设计为代表。

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中国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是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成为当地城市的重要景观,给中华大地增添风采。

中国近代建筑是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 但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早在本世纪之初,两位中国人建筑师就分别在北京和南京作过不同的尝试:供职于陆军部军需司营造科的沈琪,于1906年为陆军部衙署设计了一栋以西洋样式为主、但颇多中国装饰的主楼;受命于两江总督的通州师范学校工科毕业生孙支厦(1882-1975),在1909年主持设计了一栋基本为西洋样式的江苏省谘议局建筑。此后近九十年间,中国近代和现代建筑师有无数设计作品问世,样式繁杂。但是,虽然经过了几代人的艰难摸索,时至今日,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现代文化的结合问题,仍然是困扰着每一个中国建筑师的难题。

虽然今天西方现代文化的冲击不再是伴随着侵略而来,但中国建筑师仍始终跳不出中华民族悠久而灿烂的几千年历史文明所造成的耀眼光环。虽然中国近代建筑史上第一代建筑师设计创作的许多重要建筑物,都成为今日中国的宝贵财富,值得我们珍惜和保护,但他们的作品似乎也不能成为当代中国建筑师创作的样板。我想,这当是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一个方面。

对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应予以积极的保护我们对中国近代建筑认识的另一个方面是:中国近代建筑作为中国近代社会发展历史时期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保护巍然屹立的历史建筑,作为先辈辛苦耕耘的历史见证,是我辈的光荣,也是对后代所应尽的责任。只要我们努力,前景也不一定完全灰暗;问题是我们一定要正视这个课题,仔细想想我们是否能付出失去所有宝贵历史文物的代价。”《活的历史枣保护香港的历史建筑》(1982年)一书中的这一段话,写得是何等地好啊!

关于近代建筑的保护,有两方面的工作:

1、对具体建筑物调查、实测,进行建筑历史研究。

这项工作主要由民间学术团体开展。

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是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第一时期,有部分初步成果问世。但在六、七十年代受到了一定的局限和干扰,除偶有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外,大陆上对中国近代建筑史的研究实际上是处于停顿状态。

进入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建筑历史学界,随着对涌进国门的五彩纷呈的众多国外建筑流派的介绍、评论,进而变为对其发生、发展之渊源的关心,并引发了如何认识建筑传统与现代风格关系的讨论。这样一来,中国建筑历史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中介环节和中西交叉的汇合状态的近代一段再次引起了注意。1985年8月,由清华大学建筑系教授汪坦发起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座谈会”在北京举行,揭开了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进入第二时期的序幕。

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建设部城乡建设科学技术基金会的联合资助,从1985年到1995年的十年间,举行了五次全国性会议,提出论文 179篇,出版四本论文集(收入论文92篇)。同时,通过中日合作,至1995年底共进行了哈尔滨、青岛、烟台、南京、武汉、广州、北京、厦门、重庆、昆明以及庐山16个城市(地区)的近代建筑调查,填制调查表2612份,出版《中国近代建筑总览》十六个分册。上述工作对于推动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的开展和深入,发挥了重要作用。

当前,第二时期的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正处在深入发展的阶段。定于1996年9月在江西庐山举行的“第五次中国近代建筑史研究讨论会”,将是一次承上启下的盛会。

2、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这项工作主要由政府机构推进。

1988年11月10日,建设部、文化部联合发出《关于重点调查、保护优秀近代建筑物的通知》,体现了在新的形势下,国家主管部门对近代建筑价值的认识和评价,并开始重视其保存与再利用问题。《通知》发出后,在各地主管部门的主持下,同中日合作进行的中国近代建筑调查互相配合,经过多年努力,提出了一批推荐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近代优秀建筑名单和资料。

1995年9月,北京市政府批准公布了“北京市第五批文物保护单位”,共56项。其中27项为近代建筑。

同时,各地对有价值的近代建筑保护、再利用的具体工作也逐步进行。清华大学建筑学院近年来亦做了部分工作:1993年7月,在首都规划建设委员会和北京市规划局支持下,受北京铁路分局文化宫委托对1906年建成的原京奉铁路正阳门东车站建筑进行复原改建设计,以保护北京的历史风貌;1993年10月,受国家文物局委托对三峡工程淹没区四川境内的近代建筑进行考察,对有重要价值的进行论证,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以保护长江沿岸景观;1994年6月,受西城区文化局文物管理所委托对西城区北京水准原点、陆徵祥家族墓庐等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建档定级保护;1995年6月,受宣武区建设委员会委托对宣武区大栅栏、天桥、白纸坊地区14栋近代建筑进行实测,以提出保护与再利用方案。

随着中国国内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近代建筑的保护日益受到重视,逐步付诸实践。作为多元文化下的历史见证的中国近代建筑,对其进行保护的现实意义正在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其历史文化价值也正在逐渐体现出来。

细说沙面

细说沙面

沙面,一座只有0.3平方公里的小岛,最初不过是由珠江冲积而成的拾翠洲,1859年后被英法联军看中强行掠夺,成为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

沙面,拥有清晰边界和完整格局的租界,曾是洋人的独立小王国,“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耻辱就肇发于此。当年洋人自命高人一等,要和广州居民完全分隔,所以在沙面周边挖掘小涌,使之成为人工岛。自此,印度巡捕把守沙面东、西桥,并将印有“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匾悬于东西两桥。**

它的形状恰似一粒水滴,默默地依偎在珠江边上,一百五十年来,这里凝聚了太多的爱恨情愁。

目前,沙面是广州著名的旅游区、风景区和休闲胜地,也是[白天鹅宾馆]所在地。岛上绿化较好,有古树150多株,空气清新,环境卫生甚佳,可以称得上是广州的世外桃源。

建筑方面,多为19世纪末建造,并带有西方风格,基本上都是文物建筑。现在的美国驻广州总领事馆也同样位于沙面岛,这使得沙面岛上有不少外籍人士在此办公,且该领事馆是美国在中国唯一可以办理中国公民移民美国签证的场所。

建国后市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管理。该建筑群于1990年国家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中国建筑学会核定公布为全国近代优秀建筑单位。199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7年,国务院将沙面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

上一篇:羊肉论文范文论文

下一篇:有封面的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