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没有想法
毕业论文没有想法
首先,论文导师会给我们一份文档,里面有很多推荐的题目。选择一个容易找到素材的题目。接下来根据老师提供的论文模板和之前学长学姐的范文,确定我们的大纲。写什么?如果大纲确定了,就可以填写内容了。每个标题都可以去百度,各种搜索。我会在评论里整理几个我用过的找素材的网站,贴在里面,感觉内容很多。记得多找些材料备用
然后,在填写完一篇文章之后,选择一个查重系统再次进行查重。有很多免费的查重系统,可以试试。百度可以试试除了广告的前几名。因为用的比较多,点击量高可以排在前面。我用了纸。查了一下,心里有底。我第一次发现是87%。很多小伙伴可能会问,都是复制粘贴的。这里糊的是巧。类似的段落可以通过拼接调整语序来粘贴,这样可以稍微降低重复率。我自己做这个
然后,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就是减重。相比查重报告,我觉得修改比半天憋不住一句话简单多了。我常用的方法是添加相关词,修改关键词,调整语序,改变同义词,删除一些不必要的词。比如有问题,可以去掉一个,变成问题。在不改变句子意思的情况下增加一些单词。比如营销最大的特点就是我可能加一个,所以就变成了,营销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最好的办法就是用自己的话,就是你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然后结合自己的知识和语言能力,把这句话说出来,用自己的话写出来。没那么复杂。
身体部位。注意引用的工作之间的逻辑性,千万不要写成工作的积累。最好是软化不同人的工作,一步一步铺开。结论与展望。结论是本次审查的结论,不超出审查范围。世界观可以大胆一点,经过深思熟虑后敢于发表自己的观点。
要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了,心里没概念,不知道怎么写,怎么办
怎么写开题报告呢?
首先要把在准备工作当中搜集的资料整理出来,包括课题名称、课题内容、课题的理论依据、参加人员、组织安排和分工、大概需要的时间、经费的估算等等。
第一是标题的拟定。课题在准备工作中已经确立了,所以开题报告的标题是不成问题的,把你研究的课题直接写上就行了。比如我曾指导过一组同学对伦教的文化诸如“伦教糕”、伦教木工机械、伦教文物等进行研究,拟定的标题就是“伦教文化研究”。
第二就是内容的撰写。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所谓课题背景,主要指的是为什么要对这个课题进行研究,所以有的课题干脆把这一部分称为“问题的提出”,意思就是说为什么要提出这个问题,或者说提出这个课题。比如我曾指导的一个课题“伦教文化研究”,背景说明部分里就是说在改革开放的浪潮中,伦教作为珠江三角洲一角,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她的文化发展怎么样,有哪些成就,对居民有什么影响,有哪些还要改进的。当然背景所叙述的内容还有很多,既可以是社会背景,也可以是自然背景。关键在于我们所确定的课题是什么。
二、课题研究的内容。课题研究的内容,顾名思义,就是我们的课题要研究的是什么。比如我校黄姝老师的指导的课题“佛山新八景”,课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以佛山新八景为重点,考察佛山历史文化沉淀的昨天、今天、明天,结合佛山经济发展的趋势,拟定开发具有新佛山、新八景、新气象的文化旅游的可行性报告及开发方案。”
三、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课题研究的目的,应该叙述自己在这次研究中想要达到的境地或想要得到的结果。比如我校叶少珍老师指导的“重走长征路”研究课题,在其研究目标一栏中就是这样叙述的:
1、通过再现长征历程,追忆红军战士的丰功伟绩,对长征概况、长征途中遇到了哪些艰难险阻、什么是长征精神,有更深刻的了解和感悟。
2、通过小组同学间的分工合作、交流、展示、解说,培养合作参与精神和自我展示能力。
3、通过本次活动,使同学的信息技术得到提高,进一步提高信息素养。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在“课题研究的方法”这一部分,应该提出本课题组关于解决本课题问题的门路或者说程序等。一般来说,研究性学习的课题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考察法(通过组织学生到所研究的处所实地调查,从而得出结论的方法)、问卷调查法(根据本课题的情况和自己要了解的内容设置一些问题,以问卷的形式向相关人员调查的方法)、人物采访法(直接向有关人员采访,以掌握第一手材料的方法)、文献法(通过查阅各类资料、图表等,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等等。在课题研究中,应该根据自己课题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关的课题研究方法,不一定面面俱到,只要实用就行。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
课题研究的步骤,当然就是说本课题准备通过哪几步程序来达到研究的目的。所以在这一部分里应该着重思考的问题就是自己的课题大概准备分几步来完成。一般来说课题研究的基本步骤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准备阶段、查阅资料阶段、实地考察阶段、问卷调查阶段、采访阶段、资料的分析整理阶段、对本课题的总结与反思阶段等。
六、课题参与人员及组织分工。
这属于对本课题研究的管理范畴,但也不可忽视。因为管理不到位,学生不能明确自己的职责,有时就会偷懒或者互相推诿,有时就会做重复劳动。因此课题参与人员的组织分工是不可少的。最好是把所有的参与研究的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通过民主选举的方式推选出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本小组的任务分派和落实。然后根据本课题的情况,把相关的研究任务分割成几大部分,一个小组负责一个部分。最后由小组长组织人员汇总和整理。
七、课题的经费估算。
一个课题要开展,必然需要一些经费来启动,所以最后还应该大概地估算一下本课题所需要 的资金是多少,比如搜集资料需要多少钱,实地调查的外出经费,问卷调查的印刷和分发的费用,课题组所要占用的场地费,有些课题还需要购买一些相关的材料,结题报告等资料的印刷费等等。所谓“大军未动,粮草先行”,没有足够的资金作后盾,课题研究势必举步维艰,捉襟见肘,甚至于半途而废。因此,课题的经费也必须在开题之初就估算好,未雨绸缪,才能真正把本课题的研究做到最好。
本科毕业论文临近答辩,指导老师建议:我的论文最大的问题是选题没有新意,让我思考一下答辩时该如何应答
可能老师觉得这个论题或者相关的新闻之类比较多了,但关键应该看内容吧,内容不要空泛,论之有据,其实在我看来选题是否有新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内容新颖,清晰,有创新。
实践与学术兼得?
近几天,演员翟天临被爆料其论文可能造假,博士学位可能不符合规定。并且有网友上传将其一篇论文做了查重后的比例39.4%(论文总字数是两千多字),还有一位头像是“黄立华教授”的网友说,翟天临那篇被网友查重的论文,其中大段文字是抄袭自己多年前的文章。且不说翟天临的论文是否抄袭,是否是他主观为之,这是另一个层面问题。针对这个热点问题,我只想问一个问题,实践和学术可以兼得吗?
按照我国目前高校规定,在读本科、硕士和博士的学生,若要毕业,拿学位,必须写论文、参加答辩,答辩通过,才能拿学位证。而实际情况是,本科生,因为没有接触或了解到一本或985、211本科生写论文的一手资料,实际情况不了解;我了解到地方某二本民族学院的外语专业本科生,只给了半年时间完成本科毕业论文,而这半年时间还包括师范类学生近两个月在中学的实习活动(从9月上旬到10月中旬国庆节后),返校后,每周还有两门或三门功课要学习,并参加期末考试;而旅游英语方向和商务英语的学生,从暑假到来年的春节之前,都在外地实习。学校要求学生在实习中完成论文。每个教师最少要辅导5-6个学生的论文,并且每个学生的论文至少批改三次,才可以定稿,但实际在指导论文过程中,老师工作量是超出要求的。
从老师和学生第一次见面开始,多数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是没有想法,就指望老师说怎么写,或者老师给题目;虽然学校也开设了论文写作课程,但课程的效果不明显。指导老师得告诉学生要搜索资料、搜索方法、阅读资料、总结内容做笔记、拟出想写的题目和大纲、最后和导师讨论后,再定题写第一稿。这样的前期工作从6月初到7月底才算勉强完成,这期间,学生还要面对自己当时所在学期的考试课和考查课的考试、四六级考试、或者各种证书考试。多数情况是,学生为了应付考试,会放弃论文写作的准备工作,这使得论文写作的进程被延迟,老师还要承担通过电话、短信、QQ留言或者微信工具,督促学生准备和撰写论文的工作。
如果学生愿意辛苦,初稿可以在暑假期间完成,或者开学初完成,否则,导师就要做好成为“讨债者”的角色,而且要有打“持久战”的准备。你不能对不按时完成论文各个步骤和进程的同学,批评太多,以免他们“受伤”后,失联。等你再有机会和他们联系时,时间会很紧张,要么糊涂了事,但若被查出问题,可能导师和学生都要被处罚;要么,你就牺牲健康,连续熬夜或者熬通宵,完成指导和督促工作,当然论文的质量若被查出问题,一样有风险,导师和学生都跑不了。
幸而,本科生的论文没有规定要被传到规定网站,否则会“血溅网站”,也未可知啊!
硕士论文,按照规定,学术类硕士,既要完成毕业论文,还要发表若干文章在期刊,以及核心期刊,否则没有学位证和毕业证。而专业类硕士,可以不发表相关文章在指定期刊,但要完成实践任务。以翻译专业硕士为例,口译方向有多少小时的录音要求,有口译实操的要求等;笔译方向的学生,要完成按照中文或英文字数计数的翻译任务,字数至少两位数,计数单位是“万”。同时,还要有类似毕业论文的书面文章,可以是报告、学术论文或其他形式,具体规定按照各个学校的实际要求来操作。力求学生毕业后,既可以实践,又有学术研究的能力。
博士论文的情况,不了解,只知道国内也有学术类和专业类,专业类较少,但学术类博士,是要求在指定期刊发表文章,有数量和质量的要求。否则不能毕业。
国家设置高校,扩大招生,是希望提升民众的素质,让国民可以有机会获得学习、生活和工作的好机会或好资源,但现在也出现了为了学历而求学、抄袭论文、出钱发表文章的现象,不仅学生中有这种现象,高校教师,以及其他需要发表论文或做科研项目来评职称的单位都有这种情况发生。打击、惩罚、处分这种人、这种行为、这种事情,是理所应当,但这些手段却不能杜绝上述人和事的发生,是否应该调整或变更我们的规定和要求?高标准、严要求,理论上没错,但实际执行中的问题,是否可以重新考虑我们的标准或要求应该调整或修改?
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提倡因材施教,这也是对社会、市场、生存等多方面考虑后,做出的政策改变;那么对成年人的发展是否也可以多元化?对富足的精力和能力的人,他可以选择多元化发展,比如大学学习中可以只申请毕业证或学位证或者二者兼得,当然,招聘的各单位也请根据实际需求,不要过分强调所谓的硬性条件,非得怎样的证书、学校毕业等,有实际能力,又愿意踏实工作创业绩的人员,才能为单位创效益。这样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毕业后的结果,也要让他们入校前就知道这样的选择和结果,同时为自己的选择负责,可以通过合同或契约的方式,为学校和学生做出风险保证。而这对于高校教师也可以尝试实践,让教师自己选择是做教学型教师,还是只做科研,或者二者兼做,让每个人发挥自己擅长部分,将有限精力投入其愿意全身心投入的工作,这样的成效应该不会低于现行的让教师教学、科研一起抓的现状。
正因为有了需求,就有了市场,若从需求源头做出调整,市场才能调整。科研,本是严肃、认真的,但把它作为各种利益的标准和依据,也就降低它的质量。我国每年的论文,究竟有多少是高质量、有实用性的?又有多少文章是花钱发表的?有多少中介和期刊因此获利的?到底这种政策是对科研工作者、学者促进多,还是让从事期刊发表、书籍发行、联系业务的中介、办各种科研培训班等此类媒体获益多?
有谁会统计一下,因为评不上职称、达不到科研要求,生活、工作受影响的人员比例到底有多少?有多少人因为做学术研究而发生突发疾病和死亡?相信这部分比例不多,但这也是人命吧,那需要多少比例的这种可能搭上健康、赔上性命的人和事发生了,我们才能真正重新审视这种问题呢?
都说世间的事情不是简单的对与错,那么制定标准时,也请尽可能多元化、人性化,以免出现只能扬汤止沸,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情况发生。
学术造假,若有实际情况发生,就应该严惩不贷;但这样不能杜绝以后不发生这类事情,处罚,不治本,意义,又能持续多久?
普通人都有或多或少的虚荣心,明星也会有,他们在聚光灯下,缺点、错误更易被发现、放大,我们应以他们为鉴,思考改变、杜绝的方法,而不是,发现一个处理一个,处理了,就结束了。要治本,还要从源头思考、改变。
标准的设立和修改,也需要与时俱进,要真正激发多数人的意愿,真正符合多数人发展的要求,真正惠济多数人的利益,让大家可持续发展,而不是牺牲自己的健康、信誉、发展的潜力,只为眼前的目标,更不能让标准之外的个人、组织利用标准获得实际利益。
上一篇:洛外硕士论文格式
下一篇:海事相关论文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