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数学电教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4 03:33

数学电教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数学中的应用

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个显著标志,二十一世纪的人才必须具有开拓进取精神,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才能,而知识创新的基础是教育,教育要创新就要转变教育观念,大力推进素质教育。
信息时代,以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通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学习教学的环境和手段正在发生着新的变化,传统的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已经严重不适应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的过程中,都需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强有力工具”。
针对多媒体技术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结合我自身的体会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数学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空间能力。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其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立体图形的展开图》的制作中,我适当地运用动画、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在上课前通过媒体播放一首CD的音乐,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在讲立体图形时,我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在同学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让学生进一步复习生活中的立体图形。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尽量使得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二、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对学生发散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针对把一个用橡皮泥做的正方体,用一刀切去一部分,那么剩下部分切口图形为哪些形状制作了多个正方体。然后用FLASH制作动画,一一把剪切的形象演示出来,剪切的角度由小而大变化,给学生以形象直观的了解,开发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如在处理教科书中数据的表示时,首先用EXCEL制作了统计表,接着利用EXCEL的强大功能在把它转化为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扇形图型等表达方式,使学生能在实践生活中体验数据的存在,数据的快速处理,对开阔学生视野,体现发散思维的流畅性、变通性有较大的帮助。
三、多媒体应用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数学课程的特点之一是内容抽象。因此,考虑如何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做到生动形象,是数学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时常思索的问题。而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应用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个难题。例如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中,学生对图形的特征虽然了解,但应用上把握不定。我在设计课件这一部分时,采用动画显示图形的平移和旋转,例如,可以使三角形自左飞入,然后按动画叠放次序播放,将所要平移的三角形的自动地缓缓沿着移动的方向移动,让学生能够体会到平行移动由移动的方向和距离决定,加深了对平移的特征的掌握。
四、 多媒体可应用于数学教学中实验模拟和难点突破
学生在中学阶段对数学的理解有两大难点:立体几何部分与概率统计部分。以往教师对这二部分知识较难做到实验模拟。我们在选择相关软件的基础上,设计有关课件用于计算机模拟实验,可多次出现,帮助学生复习掌握。对立体几何的理解我借用高中的立体几何画板中的范例,使各类几何体能在静态和动态的状况下展现给学生,既激发学生兴趣,同时也大大加快理解速度。对概率统计我选择各种相关的EXCEL等软件,重复多次实验,对各种数据进行分析统计。
总之,在信息时代的课堂教学中,应该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创造的丰富资源的优势,引导和促进学生将传统的学习模式和现代的学习模式结合起来,不断促进和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和创造性,用先进的教学技术造就优秀的新世纪人才。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互联网使用的迅速增长,这对我们每一位教师来说是一种机遇,更是一种挑战,只有以一种健康、充满激情的开放心态,迎接信息时代的挑战,才能跟上时代潮流,为我国的教育事业腾飞作出应有的贡献!

初中数学电教论文1:

浅谈电教媒体在初中数学导探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的功用

创新源自于探索,探索更是创新的过程。以引导学生自我探索为目的的初中数学导探教学模式,我们已经过两轮从初一到初三的实验。通过实验表明,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计算机等电教手段,使形、情、境、理熔于一炉,把教师的“导”与学生的“探”有机地结合起来,和谐地进行教学,会有效地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联想,激励探索,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一、 运用电教媒体,激发学生探索兴趣
根据初中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发展的不平衡性,将数学课本中一些抽象的
概念、复杂的变化过程、形态各异的运动,通过多媒体对课本、图形、图像、动态和声音等进行综合处理与控制,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调动了学生的眼、耳、脑等器官,让他们兴奋起来,创造了一个使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索的情境。所以,在教学软件制作过程中我们注重利用图形、音乐和动画等多种信息来补充刺激学生的多种器官,使教学内容真实化、趣味化和多样化,有力地唤起学生的注意,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兴趣。例如:在“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教学中,我们设计了如图1的教学软件,屏幕出现了:美丽清晰的地平线上,太阳开始露出了可爱的笑脸。将这一美丽的景物形象地比喻为直线和圆的关系。
在舒缓、优美的《日光曲》音乐的伴奏下,一首“一轮红日,从地平线上冉冉升起……”的散文诗轻轻诵来……组合成一个巨大的、诱人的“探索场”,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很快“悟”图出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在公共点个数方面存在的本质特征,教师提示学生去发现:直线和圆有几个公共点?位置关系可分为几种类型?分类的标准是什么?能否象判定点和圆的位置关系那样,通过数量关系来判定直线和圆的位置关系?这样,使学生学会运用联想,化归、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探索问题实质,并且这样探索的兴趣也会持续下去。另外,在“直线与平面垂直”采用了“日晷”实例录像图片并配上音乐,在“轨迹”教学中运用软件的动态性、再现性等进行了教学。实验发现,学生在电教媒体的作用下,产生强烈的探奇觅胜的心理。因此,教师在多媒体的设计和使用时就必须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学要求,设置问题情境,并注意“五度”(程度、难度、跨度、梯度和密度)。学生探索兴趣的持续,保持了注意力的高度集中,这是非电教手段中任何教学法无法比拟的。
二、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学生学生探索方法
冯.诺依谩说过:“远离经验来源,一直处于“抽象的”近亲交配之中,一门数学学科将有退化的危险。”在数学教学中,抽象与具体、逻辑与直观是永恒的矛盾。太简单的例子不能说明问题,生动有趣的实例又因表达的困难而不易讲清,于是造成理性与感性、理论与应用的脱节。因此,在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过程中,我们必须首先将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庞杂的问题明晰化、静态的问题动态化,而这些目标的达成,是靠运用电教媒体来实现的,特别是CAI,可以闪烁、变色、平移、翻折、旋转和透视等,还可以设计问题模型和供学生探试的情境,这为指导学生的探索方法,开辟了崭新的天地。如和学生研究二次函数的增减性问题,这是一个难点问题,以往都是从静态角度去和学生分析,学生也因此容易走上只记结论不去真正理解函数增减性实质的误区,更不要说让学生去主动探索了,且讲授此知识点十分费时。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电教媒体寓教于乐易探的特点,设计运用了二次函数增减性的二维动画片,如图2。同时,结合分析函数Y与自变量X的对应值表引导学生。
(1)观察函数变化(P点在抛物线上运动……)探索PxPy的变化情况;且分析函数变化(结合X、Y的对应值表),探索函数变化实质;
(2)学会总结、探索函数变化的规律。又如,在几何中有这样一个基本图形(如图3),在教材中多次出现,我们对这一基本图形通过多媒体对条件进行增减变化,使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循序渐进地理解,进而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索水平。这样,就有机地把数形结合、化归等数学思想和方法渗透给学生,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逐步地学会研究、探索问题的方法,自觉养成自我探索的习惯,这是使学生终身学习、终身受益的能力,同时这也是现代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精神的前提。
二、 运用电教媒体,加强学生思维训练
“二次函数增减性”二维动画图
“数学是人类思维体操”,学生是在数学问题的提出和解决过程中受到思维训练的。因此,现代数学教育观特别强调要重视问题解决的思维活动过程和知识发生过程的展现,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然而,传统的数学教学由于受教学技术手段的限制,在这方面常常显得力不从心:如讲抽象的数学概念,难以形象直观地表述;讲数形结合,图形不能召之即来;讲数形运动变化,黑板上的图形却静止不动。所以,我们必须借助各种电教媒体的经验替代功能,将感觉器官、思维触角延伸到浩淼深邃的多维空间,从而达到化远为近、化静为动、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虚为实的效果,最大限度地拓展教育的时空领域,利用现代教学媒体展示的奇妙绚丽的声、光、形、色来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和欲望,特别是在引导学生用变维(改变问题的维度)、变序(改变问题的条件、结论)等方式(发散式)提出新问题,将问题链引向课外或后继课程有其不可替代的特殊功能。如课本上曾要我们证明:“从□ABCD的顶点A、B、C、D向形外任意直线MN引垂线AA'、BB'、CC'、DD',垂足分别是A'、B'、C'、D'[如图4(Ⅰ)],求证AA'+CC'=BB'+DD'”现将直线MN向上平移(多媒体演示),使得A点在直线上侧B、C、D三点在直线的另一侧[如图4(Ⅱ)]再将直线MN向上移动,使两侧各有两个顶点[如图4(Ⅲ)],图(Ⅱ)、(Ⅲ)中AA'、BB'、CC'、DD'之间(相加的两条垂线段在多媒体中用同一颜色不断闪烁,直线MN在符合条件的范围内不断变化,使四条垂线段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又有什么关系?通过多媒体的演示和教师的同步引导,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类比——联想——猜想——分析——归纳”的循序渐进过程达到落实思维训练的目的,其中尤其是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得到了训练和提高,真可谓有一石(多媒体)三鸟之功效。
电教媒体在优化数学教学导探中的融合性、非线性、互交性和可编辑性的特征满足了学生多角度、多方位、多层次、多联系的思维方式和个别化学习的需要。但电教媒体的音乐、画面、色彩、运动等所表现出的综合艺术效果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将是一个颇具诱惑力和有很高研究价值的崭新领域,这正如李政道博士在“科学与艺术”研讨会上提出的“美苏之争的实质是什么,直到世纪末我们才明白,他们竞争最深层次的东西是有艺术气质的高科技人才。”所以,作为教师必须站在为培养跨世纪创新人才的高度,在使用电教媒体的同时,还应把数学与各种教学艺术的协调作用作为现代数学创新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来追求。另外,多媒体的使用要“适时、适度、适当”,当用则用,不当用是尽量不用。要用在“精彩”之处,用在激发学生兴趣、有利于突破难点、强化重点之处,用在有利于内化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之处。切不可以媒体为中心设计教学过程,不能为了多媒体而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人文性,充分认识其“辅助”地位,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有这样,电教媒体才能在数学教学中真正发挥教师导和学生“探”的互补作用。

2021-05-02

2003年4月15日  你撰写的《浅谈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论文在全市(景德镇市中小学教研所)中小学音乐、美术教师教学论文(教案)评选活动,荣获小学组一等奖。

2003年5月20日  撰写的《嘀哩嘀哩》教案在全市(江西省乐平市教育局)小学音乐教师教案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03年7月  在2003年乐平市实验小学举行的青年教师”五项全能”竞赛中.获得优秀奖。

2003年10月  在乐平城区中心小学中片一年级数学优质课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03年12月  在中片辅导区(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新教材实验教研活动中《前后》被评为一等奖,

2004年10月  在中片(乐平城区中心小学)举行的二年级数学优质课竞赛活动中,执教的《时钟的认识》一课获一等奖。

2004年11月  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组织的“全国‘十五’部级

规划课题——中小学素质教育中多种教学媒体综合运用实验研究”2004年教学案例评审中,所参评的《让生活走进教学 教学服务于生活》一文,被评为三等奖。

2004年11月  在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组织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经验交流会教学成果奖,小学数学案例与评析《买文具》荣获二等奖。

2004年11月  在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组织江西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经验交流会教学成果奖,小学数学案例与评析《前后》荣获二等奖。

2004年12月  在中片(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数学学科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壹等奖,特发此证。

2005年5月撰写的《给学生一点空间,前面会是一片天》,在2005年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获优秀论文三等奖。(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颁发)

2005年5月 在2005年全国“新世纪小学数学课程实验总结表彰暨教材培训研讨会”上,荣获2001-2005年“优秀教师”称号。(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 颁发)

2005年8月 撰写的论文《给学生一点空间,前面会是一片天 》在“第四届全国中小学数学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

中国教育学会数学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数学教育编辑记者工作委员会

2005年12月 撰写的教研论文《让学生在情境数学中快乐地学习数学》获(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2005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6年1月 在2005~2006学年度第一学期表现突出,荣获乐平市实验小学“先进工作者”光荣称号。

2006年9月 经基层考核推荐、市教育局专家评审委员会评定,授予景德镇市“511名师工程”中小学骨干教师称号。(景德镇市教育局)

2007年12月12日  在2007年全市小学数学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活动中荣获二等奖。(景德镇市教研所、景德镇市数学学会)

2007年9月 被中共乐平市委、乐平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年教学能手”光荣称号。

2008年1月 执教的《小明的一天(认识钟表)》录像课,荣获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第五届小学数学优化课堂教学录像课评比一等奖。(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08年3月 特聘请为乐平市第三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聘期三年。

2008年4月 荣获乐平市实验小学青年教师数学优质课竞赛一学奖。

2008年6月 在乐平市实验小学师德师风教育活动中,荣获“师德标兵”光荣称号。

2008年10月 撰写的论文《《小明的一天》教学实录》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08年年会被评为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08年10月 荣获景德镇市中小学(幼儿园)家庭教育百名先进工作者。(中共景德镇市委宣传部、景德镇市文明办、景德镇市教育局、

景德镇市妇联、景德镇市关工委、景德镇市民政局)

2008年10月特聘为乐平市第一小学论坛“家长之声”栏目版主。

2008年12年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2008-2009学年度第一学期的“创优杯”课堂教学竞赛中,成绩突出,荣获一等奖。

2008年11月24日 在全市小学数学中、青年教师优质课竞赛中,荣获青年组一等奖。(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

2009年8月执教的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例《认识图形》荣获第十五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09年10月 执教的电教录像课《认识图形》荣获第十五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09年12月17日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209-2010学年度“青年教师现场教学设计”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0年4月 撰写的论文《如何提高有效课堂》在二0一0年举行的景德镇市数学学会年会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0年5月 撰写的论文《多元评价激活课堂》在2010年全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三等奖。(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研课题办)

2010年5月撰写的论文《因多元评价而精彩》在2010年全市教育科研论文评选中荣获一等奖。(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景德镇市中小学教研课题办)

2010年6月 在我们举办的“滕王阁之春”教学论文评选活动中,撰写的《关注课堂教学  追求高效课堂》论文,经评委会评审,荣获壹等奖。(江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小学教学研究》杂志社)

2010年6月  在2009—2010学年度被评为乐平市第一小学“十佳教学能手”。

2010年6月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2009—2010学年度第二学期数学教师教学能手竞赛中,获一等奖。

2010年7月  撰写的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荣获第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

2010年7月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小明的一天》荣获第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0年8月撰写的论文《“圆的周长”教学实录》,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2010年年会评比活动中,被评为二等奖。

(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

2010年9月撰写的电教论文《多媒体课件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运用》荣获第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0年9月制作的CAl课件《小明的一天》荣获第十六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0年11月  撰写的《算法多样化的思考》一文在本刊2010年举办的“与课改同成长”征文大赛中荣获 二等奖。(《江西教育》编辑部)

2010年12月制作的《圆的周长》课件,在江西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专业委员会举办的小学数学课件制作评比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11年4月 在乐平市小学课堂教学开放周活动中,承担了三年级数学学科的研讨课。(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5月 撰写的论文《让学生在“说”中学好数学》在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2011年5月 撰写的论文《“邮票的张数”教学设计》在第12届现代与经典全国小学教学观摩研讨会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二等奖。

2011年5月 撰写的《多元评价精彩课堂》在全市中小学优秀课题成果评选中,荣获二等奖。(乐平市教有局教研)

2011年7月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2010——2011学年教学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十佳教学能手”。

2011年8月 参加了景德镇市教研所组织的全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数学学科教材培训。

2011年8月 被评为乐平市第四届小学数学学科带头人。

2011年8月 在从事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小学生数学学业多元评价研究》课题实验中,成绩突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2011年8月 参与的小学生数学学业多元评价课题于二oo八年三月立项,于二o一一年七月通过乐平市教育局课题实验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核,准予结题。(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1年9月 在全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手”比赛中,成绩优异,荣获特等奖。(乐平市教体局教研室)

2011年10月 制作的CAI课件《路程、时间与速度》荣获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11年10月撰写的电教论文《加强学生网络道德建设提升学生信息技术素养》荣获第十七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12年6月 荣获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师“班班通”应用赛课、说课小学数学二等奖。

2012年7月 辅导的学生在全市小学生数学竞赛中成绩显著,荣获辅导一等奖。(乐平市教育局教研室)

2012年7月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圆的面积》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2012年7月 制作的多媒体课件《圆的认识》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三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2012年9月 制作的CAI课件《圆的面积》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2年9月 制作的CAI课件《圆的认识》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一等奖。

2012年9月  制作的CAI课件《平行四边形》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12年9月 撰写的电教论文《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荣获第十八届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景德镇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二等奖。

2012年9月 被中共乐平市委乐平市人民政府评为青年教学能手。

2012年12月 在2012年全市优秀教学资源评比活动中,你撰写的论文《媒体教学提高课堂效率》荣获壹等奖。

2012年12月 在乐平市小学数学教师现场教学设计竞赛中,成绩显著,荣获一等奖。(乐平市教体局教研)

2013年4月 制作的《确定位置》课件,在景德镇市首届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2013年4月 现场写的《确定住置》教学设计,在景德镇市首届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2013年4月 执教的《确定位置》录像课,在景德镇市首届小学数学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景德镇市中小学教学研究所)

2013年5月 在“赣教杯”第三届小学数学“教学能手”比赛暨首届优秀教学资源评选活动中,您撰写的教学设计《确定位置》荣获一等奖。

江西省教育厅教学教材研究室

2013年5月 在“我爱我的学生,我爱我的工作,我爱我的学校”师德演讲比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3年6月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首届青年教师计算机技能操作竞赛中,荣获一等奖。

2013年6月 在乐平市第一小学2012一2013学年度教研课题实验工作中成绩显著,被评为“优秀课题实验教师”。

2013年6月  执教的数学课《确定位置》,在2013年江西省小学优质课评选中荣获贰等奖。(江西省教育厅)

2013年7月 参加江西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省级培训班,成绩合格,特发此证。

2013年12月 辅导的程林锋老师在乐平市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手”比赛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如何写小学数学电教论文

小学数学电教论文不是很难写的,主要写现在小学数学电教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就可以了。

小学电教论文评职称


利用电教媒体优化小学数学教学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电教手段可使学生快速、高效地获取知识,发展思维、形成能力,对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着积极的意义:它不仅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同时也促进了小学生认知心理和智力的发展。为课堂教学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投入学习中。
关键词:电教媒体 优化 小学数学

电教媒体网络教学通过图、文、音、像等信息,形象、具体地传授知识和表现教学内容,并大大扩展时空范围,有利于学生接受并将其上升为理性知识。它弥补了传统教学在情境营造、时空转换、情感渗透、思维创新等方面的不足,以一种鲜明的教学特点,丰富的教学内容,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为特征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显示出它得天独厚的优势。下面就浅谈个人的几点认识。
一、利用电教媒体创设探究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抽象思维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借助于形象思维。因此,这就决定了他们必然对直观形象、色彩鲜明的事物感兴趣。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电教媒体的优化组合,创设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观察、探究。
如在教学统计中的数据的收集和整理例1时:小华统计一个路口在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时,利用电脑创设教学情景,把课本上的插图变成实景,动画显示出一辆辆摩托车、小汽车、大客车、载重车通过一个路口,学生处在安全的实景中收集数据,解决了课本难以解决的问题,学生注意力集中,学习兴趣很浓,充分体会到实地收集数据的乐趣,很自然地步入积极思维的状态之中。
二、利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在当今的教学活动中,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已成为首要任务之一。因此,课堂教学要尽可能为学生提供展开丰富想象的机会,以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电教媒体进入课堂,使教学环境焕然一新。教学中,可以把课堂时空还给学生,给学生提供创新思维的感性材料和空间,唤起学生的兴趣,萌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以促进学生的思维积极地开展,产生创新的火花。小学数学教学中巧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变静为动,向学生展开教学情境,提供丰富的感知对象,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如“圆的认识”一课教学中,为了使学生牢固掌握圆的特征,教师先提问:“大家回忆一下,我们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车轮都是什么形状的?”在学生回答后,运用电教媒体显示自行车、摩托车的模型,然后再问:“如果将圆形的车轮换成椭圆形的,会出现什么情况呢?”随着多媒体的演示,学生很快得出结论:椭圆形的车轮,在行使过程中无法保持稳定。接着再运用多媒体将车轮依次换成长方形、正方形、进一步验证上面的结论。这样借助多媒体不断的变换,把它们与圆形进行鲜明、生动的比较,在对比的情境中,学生对圆的特征有了深刻的表象认识。 学生注意力更易集中,获得了深刻的表象,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较好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利用电教媒体突出重点分化难点促进学生知识内化
小学生遇到知识重难点往往不容易解决。这时运用电教媒体辅助教学,创设学生感知的过程,把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协同利用起来促进知识内化,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的理解,从而达到其它教学手段达不到的效果。

小学数学教学研究论文--------------本人急需,悬赏

  合作——讨论式教学的成功标志

  合作是一种比知识更重要的能力,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所以,在研究-讨论式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教学是研究-讨论式教学实验课题中的重要内容。数学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它是根据团体动力学的原理设计,旨在改变过去班级只是作为制约学生课堂行为的一种“静态的集体背景”,而使班级、小组等学生集体成为帮助学生课堂学习的一种“动态的集体力量”。所以,“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人人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学生学得生动活泼,人人尝试成功喜悦,它既能发掘个人内在的潜能,又能培养集体、团体的合作精神。

  一、合理组建,增强合作学习效率

  根据学生性格心理特征,合理组建学习小组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重要开端。组建学习小组时,应先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兴趣爱好、学习能力、心理素质、性格特征进行综合评定,然后搭配成若干学习小组,通常以4~6人为妥,由1人任小组长。小组长一般是学习基础较好,乐于助人,且有一定的合作创新意识、口头表达及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要求各组间无明显差异,力求均衡,便于公平竞争。组建后,要求每个小组中的成员相互帮助、坦诚相见、民主平等。以达到增强合作学习效率的目的。

  二、让合作小组主动参与教学过程

  1.营造氛围,激发兴趣。

  心境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相比,教师要根据教材特点,充分发挥电教手段,营造一种宽松、愉快的合作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激发他们合作学习的兴趣。如在“柱体的体积”复习教学中,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充分尊重、相信学生,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合作氛围,运用媒体、实物手段,出示一个“小博士”图象,并说明复习的方法,即看到一个图形可以就有关知识自问自答,你问我答或我问你答。接着逐个出示图形和长方体。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让每个小组说出自己知道的知识,还可以接着提出一个问题给下一组的同学回答,依次进行。这样小组成员积极配合,圆满地复习学过的知识,为新课教学做好准备。

  2.创设情境,提高效率

  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教材的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创设既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动机效应,又能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认知功能的情境,以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例如,在教学“基本数量关系”时可设计班级活动奖品购买计划,让学生自己挑选喜欢的奖品,制定喜欢的购买计划,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在合作研究中掌握基本数量关系。在教学“旅游路线设计”时可以联系学生的旅游经历,说说旅游中的感想和体会,激发学生学习合理选择旅游路线的兴趣,掌握优化策略知识。

  3.重视引导,合理组织

  有效的引导和合理的组织是合作学习成功的保证,在课堂教学中根据问题的不同类别,鼓励学生灵活采用各种方法对新问题进行独立探究、多向思索,如阅读、操作、尝试、迁移、类比、分类等。教师做好巡视指导,特别对有困难的学生作适当启发与辅导。有益于教学的全面进行。因此,学生自主探索,合作成功与教师的激励和指导是密不可分的。当学生对新知识疑惑不解,产生问题时,就要抓住时机释疑,解决问题。合作讨论这个环节,就是为了激励学生积极地投入学习,调动全体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自始至终参与教学全过程,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从信息论的角度来讲,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教师、教材三者之间的互相作用和信息交流才能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因此在课堂上让学生多说多议,有利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信息交流。但一节课40分钟有很多环节,最后还得保证学生练习的时间,而现在学生人数又多,让每个学生都来说一说是不可能的,于是合理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在小组合作讨论中就非常重要。这些形式有同桌两人互相说说的,有4 人一组共同讨论的,有大组讨论的,也有师生共同讨论的,这样就使一些平时不大开口的学生都有了说话的机会。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的过程中,还要注意培养他们怎样围绕中心,抓住重点来讨论。如讨论的时候,中等以下的学生,利用他们知识上的不完善把问题逐步展开,而中等以上的学生则在突破难点,运用知识的迁移,在概括新学的知识中尽量发挥作用,启发组内同学的理解。这样就调动了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使他们的思维开阔起来,发表不同的观点,从不同的角度来讨论。

  比如,在讨论梯形面积计算公式为何是(上底+下底)×高÷2时,大多数学生都能用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来推导,但也有一些学生把一个梯形通过割移论证,培养了思想的开阔性,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道了为什么要这样做的道理。

  又比如教学“梯形”一课,可设计了下面的小组学习题:

  (1)什么叫梯形?下面哪些图形是梯形?哪些不是?为什么?

  (2)什么叫做梯形的底?指出上面梯形的底?

  (3)什么叫做梯形的腰?指出上面梯形的腰?

  (4)什么叫做梯形的高?梯形中有几条高?

  (5)在预先发的一个梯形图中,分别标出它的上底,下底,腰,作出它的高?

  一些数学题有一定的难度,要解决它则如让学生跨上高一级台阶。这类题,优生就象弹跳力好的学生原地就可一跃而上;对于中等生来说,也可退后数步,再借助跑力量腾越而上;而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怎么办?我们利用小组学习题为其设置阶梯,降低坡度。经过小组学习,全体学生都能掌握学习。

  小组间对探索结果进行交流。教师深入倾听或参与讨论。为全体学生,尤其是为学困生提供了更多的课堂参与机会,并将个人独立思考的成果转化为全组共有的认识成果,培养了群体意识和活动能力。在新课教学时要注意鼓励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展开讨论,小组成员各抒己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实现信息在群体间的多向交流,让学生尝试到合作学习的乐趣。

  在教学“长方体、正方体特征”时,先出示实物模型长方体、正方体支架模型,让学生观察后在小组中合作探讨,看哪一小组的同学找到的特征最完整,并记录下来。这时学生热情很高,通过小组中的探讨合作,小组间的互相交流,很快得到了面、棱、顶点的各种特征。学习效果很好。使学生尝到了合作成功的快乐。

  5、交流汇报,深入归纳

  小组派代表向全班汇报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各小组提出不同想法,鼓励发散思维。这种汇报,一方面为较多学生创造了“代表集体”的机会,开展有竞争的合作;另一方面将小组共同的认识成果转化为全班共有,能激发创新,拓展思维。

  分组讨论充分调动了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在此基础上让各组派代表交流,论述本组的思路与观点,从而使学生能从具体到一般,从具体到本质,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找到解题的方法,同时还要培养他们用规范的数学语言加以论述,得到一个科学的结论。

  学生通过分组讨论,对新的知识,解题方法有了初步的理解后,每组派代表发言,论述本小组对问题的分析,概括一个想法。起初,学生们的发言有表达不清、抓不住重点的现象,这时教师就应指导他们逐步掌握分析问题的方法,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求出问题,也可以从问题出来,寻求问题必须知道的条件。起初他们的论述都是用自己生活中的语言,后来逐步注意要利用数学语言,并注意了用词的准确,这样就使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有了提高。还有的学生不满足已学的知识和口头的论述,则教师可以指导他们学写小论文,培养他们思维的创造力,如有个学生不满足于老师上课讲的“判断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的方法,利用自己平时计算的经验写出了一篇学习小论文。在班上展示后大大增强了同学学习数学的兴趣。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小组中学生相互交流解题过程、结果、方法,分析错误原因,交流解题心得,能使学生从别人的错误和解题中学到更多的知识。让学生自由发言,对全班已有的各种意见进行归纳小结。教师则营造适当氛围,让学生自觉、自由地展开争论,充分体现民主平等、自主创新的学习精神。同时,还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验证结论,培养思维的严密性和实事求是的态度。

  三、让合作小组准确开展学习评价

  学习评价是师生双方对学习过程、结果和态度进行肯定或否定的一种强化方式,具有激励和导向作用。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评价体验的主要任务在于增强学生主动发展的动力,提高主动发展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带给学生许多表现的机会,而合理的评价则能充分肯定学生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进行独立探究、合作发现、实践运用等学习活动中表现出的自主性、主动性、独创性等主体精神和品质进行评价,使学生获得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情感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同时还可运用小组自评。学生在小组中回顾所学知识、技能,核对自定目标;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解题思路,从而提高学习的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等元认知能力水平。

  有时学生对来自同学的鼓励、帮助比来自于教师的更为有效。比如,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有时自拟几个题目,让学生进行测试,然后让小组长按标准给每位同学打分,再按小组总分进行评比。成绩好的同学感到他们只为自己的学习是不够的,成绩差的同学感到影响了本组成绩而有了压力,这样就使压力变成集体和个人的动力。评比后,小组里的那些学习有困难的学生,每天都有同学督促和帮助,学习成绩就会有明显的提高。因次,适当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学习评比活动,有利于强化学生合作意识,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最后,不要忽略质疑提问重要性,在学习过程的最后引导学生引申、推广本课的数学问题,把问题的探索和解决的过程延续到课外和后继学习中去。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致力于满足学生全面的社会需要,致力于改变低效的学习模式,致力于改善师生关系和生生关系,真正发挥集体在学习中的作用,强化学生与环境的交互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达到培养学生合作研究,探索实践的能力。是研究-讨论式教学过程中的必不可少的重要手段。

上一篇:鲁迅毕业论文下载

下一篇:现代教育论文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