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论文呼兰河传
毕业论文呼兰河传
毕业论文的选题目的与意义,即回答为什么要研究,交代研究的价值及需要背景。一般先谈现实需要——由存在的问题导出研究的实际意义,然后再谈理论及学术价值,要求具体、客观,且具有针对性,注重资料分析基础,注重时代、地区或单位发展的需要,切忌空洞无物的口号。
呼兰河传有二伯的论文100字
有二伯是个性情古怪,勤劳、倔强而又麻木的老人。文中作者着重揭示了有二伯的病态心理和被扭曲了的性格。
《呼兰河传》是著名作家萧红创作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0年写于香港,1941年由桂林河山出版社出版。小说共分7章,前有序后有尾声,著名文学巨匠茅盾作序。本书描绘了东北边陲小镇呼兰河的风土人情,展示了女作家独特的艺术个性与特色。
论文如果想写《呼兰河传》可以从那几个角度写
我可以给你一份。 论文提纲,是指论文作者动笔行文前的必要准备,是论文构思谋篇的具体体现。构思谋篇是指组织设计毕业论文的篇章结构,以便论文作者可以根据论文提纲安排材料素材、对课题论文展开论证。有了一个好的提纲,就能纲举目张,提纲挚领,掌握全篇论文的基本骨架,使论文的结构完整统一;就能分清层次,明确重点,周密地谋篇布局,使总论点和分论点有机地统一起来;也就能够按照各部分的要求安排、组织、利用资料,决定取舍,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料的作用。
读《呼兰河传》有感
第一次听到萧红此人,是大学时候的好友丽寄来的一封信,说自己喜欢上了萧红,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以及她自身的传记故事,为之所吸引,特在信中向我推荐。
然而当时我看过信后并没有什么阅读的冲动。后头看了萧红的一部电影,对于她的文学作品并没有过多表现,主要是讲述她的一生。比如逃婚、读书、怀孕时被抛弃、遇上萧军并相爱,过着苦日子仍坚持写作,后头萧军与萧红的闺蜜出轨被发现,萧红和另外一个男的在一起时好像还怀着萧军的孩子,生下孩子又将孩子送走,最后萧红得病去世。
当时室友曾感慨:“萧红每次怀孕都能让别的男人爱上她,也是本事啊。”
世人多对她抛弃孩子这一点有颇多争议。
我也觉得作为一个母亲,这样做却是心狠。但是以萧红自己的悲剧性格来说,也许将孩子托付出去才是对孩子更好呢。
等我买下《呼兰河传》一书,已是大学毕业一年。
翻开《呼兰河传》,文字给我一种鲁迅时代的感觉。不愧是同一时代的人。一开始以为这是一部传记或者小说,其实不然,描述的是呼兰河这座小城里的老百姓们的生活。也许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再加上写作时作者已经背井离乡许久,也许是带着怀念童年故乡的心情,读来尤为可亲。
这本书给我印象深刻的一点就是书中人物的语言对话,特别接地气。读来就是当地的气息,栩栩如生。全书遣词造句都特别朴实,没有矫揉造作与华丽辞藻的堆积,因本来就是小城老百姓朴素的生活,波澜不惊的人生,所以文字虽然“下里巴人”,但是却感觉很有共鸣,仿佛穿越时空来到呼兰河城,看着眼前的画卷一幅幅徐徐展开,犹如电影一般的阅读体验,画面感很强。
不知萧红有没有写日记的习惯。如果单凭记忆描述自己幼时生活过的小城景象,那我真的很佩服萧红的记忆力。每一件小事的描写、乃至每个人物、每间店铺,都非常清晰,可以直接浮现在脑海中的那种清晰可感。而且即使是非常小的事情,比如一开头讲马陷入大泥坑、行人路过大泥坑的“飞檐走壁”、大泥坑与“便宜猪肉”的关系等等,一个泥坑,可以写出这么多生动的故事,有如此多的联想,如果不是关心生活,是万万记不住这些小事的。
萧红的灵气体现在她的用词特别。比如描写女人头上罩着的网子,上头插了不少疙瘩针,因睡觉导致针都跳出来了的情形——
呼兰河的生活是单纯的,
我想萧红肯定是非常怀念疼爱自己的祖父的,描述祖父将淹死的小猪、鸭子用黄泥裹起来,放在灶炕里烧了给她吃,在祖父烧的时候萧红便在一旁帮着搅黄泥,一边喊着一边叫着,好像啦啦队给祖父助兴。
字里行间满满的宠溺。
不禁也让我想起我的爷爷。有什么好吃的都是先给我吃。自己不吃。
我想看电视,就放弃自己的潮剧节目给我看。和奶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老胡家的团圆媳妇的遭遇,被愚昧的老百姓给活活害死。十二岁的小姑娘嫁过去,无缘无故就被“下马威”、被打,被用烧红的烙铁烙脚心,被“跳大神”,又让她吃一只全毛的鸡,连毛带腿地吃下去,用被子把她蒙起来,不见好又吃猪肉焙黄连,各种偏方,最后又在大庭广众下剥了衣服把她按到缸里用热水浇,大缸里是滚热的刚烧开的热水!就这么被热水烫了三次。最后的最后,团圆媳妇死了。
看这部分的时候真的是特别的气愤!恨不得冲到那时揪住愚昧的大家让他们住手!
也许这事也让萧红心有余悸,最后会不惜一切代价也要逃离。
边写读书感悟便翻书,发现一年前看的现在已经忘得差不多了。
《呼兰河传》是一本真情实感的书,所以很震撼人心。
值得一读再读。
大四毕业论文选题,汉语言文学专业,请大家指导一下论文选题,要求是文学类的题目,
提供一些汉语言文学专业外国文学方面的毕业论文选题。供参考。
外国文学方向
1 、 论古希腊神话的特质及其对西方文化精神的影响。
2、 试论荷马史诗的时代主题及其艺术成就。
3 、 论古希腊悲剧的命运观和艺术风格。
4 、 从《俄狄浦斯王》看索福克勒斯的悲剧艺术成就。
5 、 古希腊三大悲剧家的悲剧艺术比较。
6、 东西方悲剧精神的比较研究。
7 、 论但丁《神曲》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
8、 《巨人传》与法国文艺复兴精神。
9 、 堂吉诃德与桑丘 ? 潘沙形象研究。
10 、论莎士比亚历史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1 、试论莎士比亚喜剧的主题思想及其艺术特征。
12 、论莎士比亚悲剧的艺术成就(四大悲剧或《哈姆莱特》)。
13 、试论莎士比亚悲剧中的男性(女性)形象。
14 、从《伪君子》看莫里哀古典主义喜剧的艺术成就。
15 、试论《少年维特之烦恼》的思想意义。
16 、论《浮士德》的思想主题及其艺术特色。
17 、论《浮士德》的人物形象及其辨证思想。
18 、论浮士德人生追求的主题意义。
19 、从《恰尔德 ? 哈洛尔德游记》看拜伦浪漫主义诗歌特色。
20 、从《巴黎圣母院》看雨果的美丑对照艺术原则。
21 、从《悲惨世界》看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
22 、试论《红与黑》的艺术成就。
23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对贵族的态度。
24 、论《高老头》的典型人物及其主题意义。
25 、从《高老头》看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艺术成就。
26 、论《人间喜剧》的思想主题与“巴尔扎克式”小说的艺术特征。
27 、从《包法利夫人》看福楼拜的小说艺术成就。
28 、论《傲慢与偏见》中的简 ? 奥斯汀的妇女观。
29 、论《简 ? 爱》的艺术成就。
30 、论《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和人物形象。
31 、试论狄更斯前期小说创作中的“流浪汉小说”特征。
32 、论狄更斯笔下的“小人物”形象。
33 、从《双城记》看狄更斯的人道主义思想。
34 、论普希金《叶甫盖尼 ? 奥涅金》的艺术成就。
35 、论果戈理的幽默讽刺艺术(“含泪的笑”)。
36 、屠格涅夫笔下的“多余人”形象研究(罗亭等)。
37 、诗意的现实主义?D?D屠格涅夫小说艺术研究。
38 、从《罪与罚》看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现实主义艺术特点。
39 、论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复调小说及其艺术特征。
40 、莫泊桑短篇小说研究。
41 、从《玩偶之家》看易卜生“社会问题剧”的艺术成就。
42 、偶然性与必然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命运主题。
43 、传统性与现代性?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悲剧意识。
44 、性格与环境?D?D论哈代“威塞克斯小说”的人物形象。
45 、从《德伯家的苔丝》看哈代小说的艺术成就。
46 、试论《战争与和平》的艺术成就。
47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艺术构思及其主题意义。
48 、论安娜 ? 卡列尼娜的悲剧及其“心灵辩证法”。
49 、从《复活》的人物“复活”看“托尔斯泰主义”。
50 、论契诃夫短篇小说的艺术特色。
51 、论马克 ? 吐温的幽默讽刺艺术。
52 、论《哈克 ? 贝利费恩历险记》的小说成就。
53 、论高尔基早期浪漫主义创作的艺术特色。
54 、论《母亲》的思想主题和艺术成就。
55 、论萧洛霍夫《静静的顿河》的艺术成就。
56 、试论劳伦斯小说中的两性关系研究及其文化价值观。
57 、论《儿子与情人》的思想主题与艺术特色。
58 、论《虹》的三代人情爱观及其思想意义。
59 、试论海明威长篇小说中的反战主题和“迷惘的一代”人物形象。
60 、论海明威笔下的硬汉形象及其“硬汉性格”。
61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冰山原则”。
62 、论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思想和艺术特征。
63 、论《荒原》的后期象征主义艺术特色。
64 、论卡夫卡小说的思想主题。
65 、试论卡夫卡短篇小说的艺术成就。
66 、从《追忆逝水年华》看普鲁斯特的“回忆的诗学”。
67 、论《尤利西斯》的意识流小说艺术成就。
68 、试论存在主义小说、戏剧的现代哲理。
69 、试论东方文学的文明特质及其文化价值观。
70 、东方神话研究。
71 、论古巴比伦史诗《吉尔伽美什》的人物形象及其文化意义。
72 、论印度两大史诗的文化影响。
73 、《圣经》文学研究。
74 、试论《源氏物语》的小说成就。
75 、论《源氏物语》的女性形象及其意义。
76 、阿拉伯民间文学杰作《一千零一夜》研究。
77 、试论泰戈尔散文诗《吉檀伽利》的艺术成就。
78 、川端康成的小说美学及其艺术成就。
上一篇:研究生论文错误率
下一篇:大专论文题目机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