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苹果组培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2023-03-14 10:18

苹果组培毕业论文

毕业论文格式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戴洪义的论文发表

1 、杭青梨试管苗移栽前后叶片与根部形态结构之电镜观察。莱阳农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2、砂梨品种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1988年第2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3、葡萄81-8单系的倍性鉴定。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4期,孙敏、戴洪义。4、砂梨茎尖与叶芽的离体培养。浙江农业大学学报,1988年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5、枣疯病热处理脱毒之初步研究。落叶果树,1988第4期,戴洪义、沈德绪、林伯年。6、果树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1988年第3期,戴洪义、孙敏。7、中国梨同物异名地方品种鉴定方法。国际园艺植物种质资源会议论文集(英文版),万国学术出版社,l989年,辛淑亮、戴洪义、王奎先。8、中香梨授粉品种选择。落叶果树,1990年第1期,戴洪义。9、葡萄染色体倍性与气孔性状的相关及其判别分析。葡萄栽培与酿酒,1990年第2期,戴洪义、孙敏、商传明。10、苹果果皮细胞膜结构分化与虎皮病的关系。果树科学,第9卷第4期,1992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1、葡萄资源的研究进展。葡萄栽培与酿酒,l992年第4期,戴洪义、于士梅、刘玉军。12、PP333对梨果实生长和酚类物质合成的影响。园艺学报,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3、苹果酚类物质合成的调节及其对果实品质的影响。中国农业科学,261(4),1993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刘润进。14、接种物形式和寄生植物对丛枝菌真菌发育的影响。植物生理学报,1994年第1期,戴洪义、刘润进、祝军。15、低温对苹果储藏过程中H202水平的影响。果树科学,1994年,鞠志国、原永兵、刘成连、戴洪义。16、矮樱桃的茎尖培养与快速繁殖。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杜,1994年11月,王然、戴洪义、周爱琴。17、柱型苹果的生物学特性。园艺学进展,农业出版社,1994年11月,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18、莱阳梨花期晚霜冻害调查。烟台果树,l994年第4期,戴洪义、姜润丽。19、去病毒大樱桃砧木‘Colt’的试管繁殖。植物生理学通讯:第3l卷第1期,1995年,戴洪义、王然、周爱琴。20、果树综合生产一一国外果树生产新潮流。世界农业,1995年第一期,戴洪义。21、层积和预处理对Wenbo(拼音)和木瓜种子发芽到影响。中国科协第二届青年学术年论文集,1995,戴洪义、Frank H. Alston。22、Research on Quince as a rootstock for pear。纪念吴耕民教授诞生100周年论文集,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5年4月,戴洪义、Frank H. Alston。24、柱型苹果研究进展及其发展前景。果树科学,第13卷第一期,1996年,戴洪义、于士梅。25、柱型苹果引种研究。果树科学,15(1),1998,戴洪义、王善广、于士梅、王然、于秀敏。26、苹果梨品种资源的研究利用及其开发前景。落叶果树,1998年第三期,戴洪义、王然、王彩虹。27、柱型苹果的研究和利用现状。河北林果研究,2000,15(12),王彩虹、田义轲、戴洪义。28、苹果基因组AFLP分析的DNA模板的制备技术体系的建立。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01(2),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29、与苹果柱型基因(Co)相关的AFLP标记片断的克隆。果树科学,2001,18(4),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0、加快高等教育的改革和创新。发展论坛,2001(9),70-71,戴洪义。32、与苹果柱型基因(Co)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的筛选。农业生物技术学报,2001年(2),187-190,王彩虹、王倩、戴洪义等。33、苹果柱型基因Co的一个AFLP标记的SCAR转换。园艺学报,2002,29(2):100-104,王彩虹,戴洪义等。34、A report on breeding columnar apple varieties,果树学报,2003年,Vol.20 No.2(2)79-83,戴洪义、王彩虹等。35、果树自交不亲和性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2年,Vol.19,No.3,王爱华、戴洪义36、甜樱桃胚培养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3,Vol.20,No.3,王爱华、戴洪义、于士梅37、一个与苹果柱型基因(Co)连锁的RAPD标记。西北植物学报,2003,Vol.23 No.12(2)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初庆刚等。39、甜樱桃品种红灯与佐藤锦的 S 基因型测定。山东农业科学 2004 第5期25-26,戴洪义、王爱华40、苹果柱型基因RAPD标记的克隆及序列分析。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65-268,田义轲、王彩虹、张继树、戴洪义、赵静。41、辣椒体表茸毛与抗蚜虫关系的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4,21(4):293-295,尚宏芹、刘建萍、戴洪义等42、品种权申请公告?苹果属。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2004,(3):41~46,戴洪义、祝军、王然、王彩虹、于士梅、王成荣等。43、12个苹果新品种简介。中国果树,2004,(6):7~8,祝军,戴洪义。44、菊苣组织培养。植物生理学通讯,2005,41(2),201,尚宏芹、焦红良、,戴洪义。45、拥有我国自主产权的6个苹果新品种。落叶果树,2005,37(1)20-21,祝军、戴洪义。46、Mapping Co,a Gene Controlling Columnar Phenotype of Apple Tree,with Molecular Markers,Euphytica,2005,145,181~188,Yi-Ke Tian,Cai-Hong Wang,Ji-Shu Zhang,Celia James&Hong-Yi Dai(戴洪义,通讯作者)47、浓缩苹果汁非酶褐变的研究进展.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1):23-26.周亚平,刘洪涛,戴洪义(通讯作者)48、苹果制汁新品种鲁加4号浓缩汁储藏过程中稳定性的影响因素。果树学报,2006年,Vol.23 No.(1)65-68,周亚萍,刘洪涛,何维华,刘春辉,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49、与苹果果皮红色性状相关的RAPD分子标记的筛选。果树学报,2006,23卷。第2期,165-168,赵静,田义柯,王彩虹,戴洪义,王 东50、西洋梨矮化资源的生物学特性研究。莱阳农学院学报,2006,23(2),119-121,王彩虹,田义柯,戴洪义,代庆海,殷召学,杨晓芹51、苹果浓缩汁美拉德反应有关影响因素的研究。食品科学,2007,28卷,第四期,39-43,周亚萍,王成荣,于士梅,祝军,王然,王彩虹,戴洪义*(通讯作者)52、苹果浓缩汁后混浊的研究进展。饮料工业,2007,第10卷,第7期,3-6,孙海蜂,孙家财,周亚萍,戴洪义*(通讯作者)53、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苹果汁中6种酚类物质。分析化学,2007,35卷,第10期1425-1429,吕海涛,孙海峰,曲宝涵,戴洪义54、菊苣的组织培养繁殖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7,24卷,第1期,31-34,尚宏芹,于士梅,戴洪义*55、扎实开展整改,巩固评建成效。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1期,17-19,戴洪义56、实施教育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7,第2期,1-3,戴洪义57、苹果汁色泽相关性状遗传的研究。果树学报,2008,25卷。第2期,157-161,何维华,周亚平,曲凌慧,刘春辉,于士梅,祝 军,戴洪义*58、苹果果肉中原花青素超声波的辅助浸提。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08, 27卷第1期,80-83,刘春辉,周亚萍,祝军,戴洪义*59、HPLC法测定苹果浓缩计中的多酚类物质。食品科学,2008,29卷,第4期,314-317,孙海峰,吕海涛,周莎莎,代庆海,周亚萍,戴洪义*60、矮生西洋梨(Pyrus communis L)茎尖离体培养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17-20,代庆海,王彩虹,梁美霞,王亮,戴洪义*61、苹果优良酵母菌株的筛选。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1期,28-33,杨晓英,丁立孝,梁美霞,戴洪义*62、苹果原汁褐变有关因素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2期,81-83,周莎莎,周亚萍,冯耀祖,戴洪义*63、梨杂交后代果实主要有机酸遗传动态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8,25卷,第3期,231-235,王宏伟,王成荣,于淼,戴洪义 王然*64、 梨矮化基因pcDw的SSR标记定位。果树学报,2008,25(3):404-407,田义柯,王彩虹,,贾彦利,王 亮,戴洪义65、平邑甜茶与M7离体叶片不定芽再生的研究。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2期,103-108,魏国芹,梁美霞,李鼎立,孙海峰,戴洪义*66、酚类物质和可溶性蛋白对苹果浓缩汁后浑浊的影响。食品与发酵工业,2009,35卷,第6期,23-27,孙海蜂,孙家财,于士梅,周亚萍,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67、苹果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愈伤组织。中国农学通报,2009,第25卷,第20期,179-186,魏国芹,李鼎立,梁美霞,戴洪义*68、柱型与普通型苹果叶片结构与叶绿体超微结构比较。园艺学报,2009,36(10),1504-1510,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69、??离体培养繁殖的研究。山东农业科学,2010,1:5-9,魏国芹,戴洪义,孙玉刚,梁美霞,安淼70、鲜食制汁兼用型苹果优系选育初报,青岛农业大学学报,2009,26卷,第3期,197-202,邵秀红,梁美霞,冯耀祖,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1、高等教育质量问题与对策研究。高等教育研究与实践,2009,第2期,3-572、.组培和大田条件下苹果叶片结构和表皮特征的比较. 果树学报, 2009,26(06):781-785,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73、苹果组培苗离体叶片诱导不定芽分化研究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2009,35(05):470-4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4、抗生素对菊苣子叶离体分化的影响.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2):371-374. 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5、. 菊苣子叶离体培养与植株再生的研究. 北方园艺 2009,03:72-74,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6、葛红娟.苹果叶片解剖结构和表皮特征的生态适应性.园艺学报(增刊),2009,36(36):1873,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7、农杆菌介导柱型苹果“鲁加6号”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分子植物育种, 2009,7(6):1130-1136,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78、玻璃化与正常苹果试管苗的叶片和茎的显微结构比较。植物生理学通讯,2010,46.3.223-227,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79、优势醋酸菌株QA-9号选育及其初步鉴定。中国酿造,2010,3.46-48,张赞,梁美霞,席超,阎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80.、壳聚糖澄清苹果酒的工艺优化及其效果评价。食品与发酵工业,2010,第36卷第4期,126-129席超,张赞,闫振华,魏国芹,戴洪义*(通讯作者)81、苹果浓缩汁中酚类物质提取方法。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0,第31卷第6期,139-141闫振华,徐坤,张赞,席超,戴洪义*(通讯作者)82、普通型与矮生型梨叶片显微结构比较。西北植物学报,2010,30(8):1584-1588,葛红娟,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3、苹果品种华翠果实制汁性评价。中国果树,2010(5):18-20,康国栋,张玉刚,田义,刘艳艳,丛培华,戴洪义(第二单位,戴洪义为第二通讯作者)84、柱型苹果和矮生型梨组培苗叶片表皮结构研究. 果树学报, 2010, 27(01):1-7,梁美霞,葛红娟,戴洪义*(通讯作者).85、利用自动电位滴定法测定果汁中的维生素C含量。果树学报, 2010, 27(06):1-7,董月菊,梁美霞,戴洪义*(通讯作者)86、苹果玻璃化试管苗生理特性的研究。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22-24葛红娟,梁美霞,张玉刚,董月菊,王 英,戴洪义*(通讯作者)87、‘嘎拉’ב特拉蒙’杂交后代中柱型和普通型苹果叶片光合特性比较.果树学报, 2010, 27(专刊):35-37。张玉刚,梁美霞,祝军,戴洪义*(通讯作者)88、沸石负载壳聚糖对高酸苹果发酵酒的澄清工艺。食品科学,2010,31(22):164-169.席超,张赞,闫振华,戴洪义*(通讯作者)

帮忙找一下植物组织培养方向的论文 ,要写毕业论文 很重要.

植物组织培养及其应用研究概况

在世界各国科学家的不断努力下,近几十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迅速发展。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大量生产优良无性系,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
谢物质,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多倍体及非整倍体。通过细胞融合可以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性,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发挥了巨大作用。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是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从植物快繁、花药培养发展到细胞器培养、原生质融合以及DNA重组技术等,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领域及农业、林业、工业、医药等多种行业,已经成为当代生物科学中最有生命力的一门学科。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概念、原理和试验步骤
1.1概念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根尖、茎尖等)、组织(形成层、花药组织等)、细胞(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成熟或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等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其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
1.2原理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 G.Haberlandt根据细胞学理论提出了一个观点,“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至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繁殖并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dt的论点。
不同植物所需要的生长条件不同,所用的培养基也有所不同。较常用的基础培养基有MT、MS、 SH、N6、White等。在组织培养中,愈伤组织和胚状体能否形成是培育出新植株的关键。通过在基础培养基里添加一定浓度的外源激素,可以诱导出愈伤组织、胚状体、不定芽、根等器官,最终获得再生植株或次生物质。
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材料称为外植体,其主要形式有器官、胚胎、单细胞、原生质体等。根据外植体的不同,所需要的培养基种类、培养条件、外源激素的种类及比例等均不同。植物组织培养中,影响培养力的因素是多方面的,诱导愈伤组织成败的关键在于培养条件,植物激素是诱导愈伤组织和绿苗分化的关键因素。
最常用的诱导愈伤组织的生长素是IAA、NAA和2,4一D,所需浓度为O.01~10 mg/L。最常用的细胞分裂素是KT和ABA,使用浓度为O.1~10 mg/L。KT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和愈伤组织分化。ABA对植物体细胞胚的发生与发育具有重要作用。各类植物激素的生理作用虽有相对专一性,但是植物的各种生理效应是不同种类激素之间相互作用的综合表现。
1.3试验步骤
1.3.1选择和配制培养基 培养基是植物组织培养中的“血液”,血液的成分及其供应状况直接关系到培养物的生长与分化,因此了解培养基的成分、特点及其配制至关重要。
1.3.2灭茵灭菌是组织培养中的重要工作之一,通常采用物理的或化学的灭菌方法。培养基用常压或高压蒸煮等湿热灭菌、器械采用灼烧灭菌、玻璃器皿及耐热用具采用干热灭菌、不耐热的物质采用过滤灭菌、植物材料表面用消毒剂灭菌、物体表面用药剂喷雾灭菌、接种室等空间采用紫外线或熏蒸灭菌。
1.3.3接种将已消毒好的根、茎、叶等离体器官,经切割或剪裁成小段或小块放入培养基,整个接种过程要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l.3.4培养把培养材料放在有一定光照和温度等条件的培养室里,使之生长、分裂和分化,形成愈伤组织或进一步分化成再生植株。
1.3.5试管苗驯化移栽 试管苗是在特殊环境条件下生长的幼苗,与自然生长的幼苗有很大差异,只有通过驯化,使之适应自然环境后才能移栽。
2 植物组织培养的应用
2.1植物快速繁殖和无病毒种苗生产
植物快速繁殖技术始于20世纪60年代,法国的Morel用茎尖培养的方法大量繁殖兰花获得成功,从此揭开了植物快速繁殖技术研究和应用的序幕。目前,通过离体培养获得小植株并且具有快速繁殖潜力的植物已有100多科1 000种以上,有的已经发展成为工业化生产的商品。世界上80%~85%的兰花是通过组织培养进行脱毒和快速繁殖的。培养的植物种类也由观赏植物逐渐发展到园艺植物、大田作物、经济植物和药用植物等。在我国,同类的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马铃薯无毒种薯和甘蔗种苗已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30余种植物已进行规模化生产或中间试验。利用组织培养进行植物快速繁殖及无病毒种苗生产,不仅能够挽救珍惜濒危物种,而且能够解决植物野生资源缺乏的问题。
2.2植物花药培养和单倍体育种
将植物花药培养成单倍体植株,再经过染色体加倍,能很快得到纯合的二倍体,这样将大大缩短育种年限。到目前为止,世界上通过花粉和花药培养已获得了几百种植物的单倍体植株。印度科学家应用这种方法培育的水稻品系,比对照产量提高15%~49%。韩国先后育成了5个优质、抗病、抗倒伏的水稻品种。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该领域的研究,已经培育了40余种由花粉或花药发育成的单倍体植株,其中有10余种为我国首创。玉米获得了100多个纯合的自交系;橡胶获得了二倍体和三倍体植株。仅“九五”期间就育成高产、优质、抗逆、抗病的农作物新品种44个,种植面积超过660万 hm2。
2.3植物胚胎培养
杂交育种中,杂种胚常常败育,因此将早期生长的胚取出,应用组织培养方法,就有可能培育出杂交植物。已经有100篇以上幼胚培养成为植株的报道。国内外科学家应用植物胚胎培养技术获得了多种远缘杂交的重组体、栽培种和杂交品种。
2.4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
利用植物愈伤组织或细胞悬浮培养可以生产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植物次生代谢产物。近年来,这一领域的发展极为迅速,已经研究了400多种植物,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600多种次级代谢产物,其中60多种在含量上超过或等于原植物,20种以上干重超过原植物的1 9,6。例如,从薯芋愈伤组织和悬浮细胞生产的diosgenin用于合成甾体药物。最近抗癌药物紫杉醇一红豆杉细胞培养物,可用75t发酵罐培养,已达到商业化生产水平。另外,达到商品化水平的还有紫草、人参、黄连、老鹳草等;长春花、毛地黄、烟草等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牙签草、红花等20多种植物正在向商品化过渡。
2.5细胞融合与原生质体培养
自1960年英国学者Cocking首次利用纤维素酶从番茄幼苗的根分离原生质体获得成功以来,到1990年已有100种以上植物的原生质体能再生植株。我国获得了30余个品种的原生质体再生植株,其中包括难度较大的重要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如大豆、水稻、玉米、小麦、谷子、高梁、棉花等。在木本植物、药用植物、蔬菜和真菌原生质体培养方面的进展也十分迅速。国外已先后获得了种内及种间的体细胞杂种植株。植物原生质体培养还可应用于外源基因转移、无性系变异及突变体筛选等研究,因而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2.6植物细胞突变体筛选
植物细胞突变体的筛选最早始于1959年,G. Melchers在金鱼草悬浮细胞培养中获得了温度突变体。1970年,P.S.Carlson,H.Binding和Y.M. Heimer等分别分离出烟草营养缺陷型细胞、矮牵牛抗链霉素细胞系及烟草抗苏氨酸细胞系。迄今为止,已经在不少于15个科45个种的植物细胞培养中筛选出100个以上的植物细胞突变体或变异体。其中包括抗病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小斑病突变体和小麦抗赤霉病、根腐病突变体;抗氨基酸及其类似物细胞突变体,如甘蓝型油菜抗HYP突变体[263;抗逆境胁迫细胞突变体,如水稻耐盐突变体和小麦抗盐突变体;抗除草剂细胞突变体及营养缺陷型细胞突变体,如玉米抗除草剂变异体;株高突变体的筛选,如水稻矮秆变异体。
2.7植物体细胞胚胎和人工种子
1958年,Reinert在胡萝卜的组织培养中最先发现了体细胞胚胎(胚状体)。据不完全统计,能大量产生胚状体的植物有43科92属100多种。一些重要作物如水稻、小麦、玉米、珍珠谷等,也能通过离体培养产生胚状体。这些胚状体用褐藻酸钠等包埋,再加上人工种皮,就形成了人工种子。人工种子的优点是:繁殖快速,成苗率极高;不受气候影响,四季皆可工厂化生产。上世纪80年代初,美、日、法等国家相继开展了人工种子的研究,我国也于“七五”期间开展了此项研究,并于1987年列入了国家“863”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2.8 植物组织细胞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与种质库建立
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发现和证实,为植物种质资源的长期保存开辟了一条新途径。采用液氮超低温保存技术,能保持很高的存活率,并且能再生出新植株和保持原来的遗传特性。如建立茎尖分生组织培养物的超低温保存种质库,不仅可以防止种质的遗传变异和退化,而且可以长期保存无病毒的原种。
2.9 植物组织培养与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我国第一个T—DNA插入突变体库的构建和研究为我国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奠定了良好的技术和材料基础,为确保我国拥有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基因资源做出了积极贡献。由中国水稻研究所农业部水稻生物学重点开放实验室和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合作,通过建立大规模、高效的农杆菌介导的转基因技术体系,将玉米转座子Ac—Ds等外源基因导入水稻未成熟胚和种子诱导的愈伤组织,获得了1.2万个独立的T—DNA插入株系,并构建了水稻突变体的数据库。
3 展望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与应用是20世纪科技进步的重大成果之一,为研究植物生长发育、抗性生理、激素及器官发生与胚胎发生等提供了许多良好的实验材料和有效途径。植物组织培养方法不断提高的同时,也相应拓宽了其应用范围。由于组织培养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容易掌握花芽分化和开花成因;通过胚胎培养,能够得到杂种或自交种;通过分离单倍体细胞,能培育纯合的二倍体优良品系;提高育种多样性的同时缩短了育种时间;通过突变体筛选,提高植物的品质,增强抗逆境胁迫能力,扩大植物的生长范围;将体细胞冷藏在低温下,建立基因库,达到保存物种的目的;获得药用价值高和工业生产所需要的次生产物,加快药物生产的时间并且减少了单纯依靠天然植物的被动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渗透到科研、生产和生活各个领域,必将日臻完善。
黑龙江农业科学2006,(3)

请进,请帮我找这样一篇论文。感谢!!!!!

找到一篇类似的,但愿对你有用!:)

《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

摘要:随着小康社会建设和社会全面进步,对美的享受日益突出。在人与环境和谐发展过程中,
美化环境,发展小城镇,建设新农村,丰富人民生活,提高生活质量,增加花卉色彩,推进花卉产业化进
程,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农牧业增效、农牧民增收,乃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区农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本
文通过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研究与示范,总结出西藏花卉引种与高效种养新技术,供参考与
应用。
关键词:现代花卉栽培新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68
花卉是色彩的来源,也是季节变化的标志;是一种
有生机的艺术品,也是科技进步与创新的结晶;是园艺
绿化、环境美化的活材料,也是用来点缀居室、居民区、
旅游景点、会场布展等公共场所的素材;是提升西藏产
业结构、带动农牧民增收的新兴产业,也是高原生态环
境保护与建设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1 现代育苗技术
1.1 智能温室育苗
利用智能温室的现代化设施设备,通过对温、湿、
光及c02的自动调控,创造适宜的小气候环境。用穴
盘播种,营养钵扦插,机械化嫁接等育苗手段,不仅能
满足花卉幼苗对温、湿、光及COz的生理需求,提高育
苗的机械化程度,而且具有省工、省料、繁殖周期短、成
活率高等特点。
智能温室育苗其主要优点:一是能创造适宜的土
壤湿度、空气湿度和良好的温光条件;二是能加快分
株、扦插、嫁接后幼苗的伤口愈合;三是一年四季均可
育苗、不受季节限制、苗床周转快、生产效率高。据西
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近两年试验与生产示范,采用连
栋智能温室育苗,比常规育苗节省工料8=5%左右,成
本降低40~60%,种苗成活率可达90—95%,而且幼
苗株型整齐健壮,叶片肥厚,根系发达,种苗商品率可
达到95以上。
1.2 电热温床育苗
电热温床育苗是冬春季快速育苗的方法之一。其
主要目的是增加苗床培养土温度。利用自动控制仪调
节温度,可为种子萌发或扦插条生根提供最适宜的土
壤温度条件。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原
七一农场)1986年应用电热温床扦插繁殖月季,其结
果表现发芽生根快、成活率高。
采用电热温床加小拱棚遮萌育苗,床温比一股室
温高2~3~C以上。不仅发芽快,成活率高,幼苗的根
系生长迅速,地上部分生长缓慢而充实,而且可培育苗
壮。同时,扦插繁殖时能加速插条伤口愈合、促进生
根。
电热温床育苗靠自动控温仪调节苗床温度,操作
简便,设备可连续使用多年。
2 组培快繁技术
2.1组织培养
组织培养就是应用无菌操作技术,培养植物的离
体器官、组织或细胞。使其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进行
生长和发育的技术,又叫无菌培养或离体组织培养。
组培快繁技术繁殖快、用材少、遗传性状稳定;而且能
解决花卉在无性繁殖过程中易产生的病毒危害,可大
幅度提高种苗质量和商品率。通过分离茎尖、芽尖、根
尖、胚芽、叶片、鳞片、花粉等,接种在三角瓶等人工配
置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利用植物细胞的再生能力,在
适宜无菌的条件下,长出不定芽或不定根,使之形成一
株新的完整植株。组织培养是进行植物快繁和保存种
质材料遗传性状以及对花卉种苗进行脱毒的一项现代
繁殖技术;也是研究植物细胞、组织的生长、分化和植
物体器官形成规律的重要科学手段。我区组培快繁研
究起步较晚,但近年来发展较快·,已用组培快繁技术先
后培育出兰花、菊花、香石竹、君子兰、大花萱草、非洲
紫罗兰、百合、月季、一品红、唐菖蒲、草红花、风信子、
水仙、仙客来、非洲菊、卓玛花等优良花卉。2004—2005
年,西藏自治区农牧科学院园区办与自治区生物
研究所组培室合作,组培一品红、香石竹、非洲菊、蝴蝶
兰、满天星、长寿菊、八仙花、洋桔梗、草红花等1O多种
花卉试管苗成功,为西藏花卉商品化生产基地建设奠
定了良好的基础。其常用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选用详
见表1。
表l 几中花卉诱导分化培养基参考表
2.2 组培快繁的优点
2.2.1 能保持原有品种同有的遗传性状和特性。
2.2.2 节约繁殖材料。采集一小部分分离组织就能
繁殖出大量花苗。
2.2.3 繁殖速度快。用“一品红、蝴蝶兰”等分离组织
作培养材料,在适宜条件下经过离体培养,接种后15
— 3O天开始组织分化,一年内可繁殖大量的优质种
苗。
2.2.4 节省土地。组培快繁技术是在室内将分离组
织置三角瓶或试管内进行培养的,可以充分利用空间。
一般30m2的培养室就能摆放上万三角瓶,可繁殖大量
优质花卉种苗。
2.2.5 去病毒。目前许多花卉病毒较为严重,直接影
响观赏价值;组培可进行苗木脱毒,使之成为无毒苗。
2.2.6 复壮品种。对于长期使用无性繁殖,并开始退
化的花卉品种,采用组培快繁,可使个体遗传性状得以
恢复。
3 花卉生长激素应用
花卉生长调节剂,是指能调控花卉生长,开花、休
眠、萌芽等过程中人工合成植物激素的总称。这类人
工合成激素在植物体内对植物生理功能和形态变化起
着重要作用。
3.1 常用花卉生长调节剂
3.1.1 植物生长素,主要有吲哚乙酸(姒),吲哚丁酸
(IBA),萘乙酸(NAA)等。植物生长素主要具有促进细
胞分裂,促进生根等作用。萘乙酸是一种具有多种用
途的生长调节剂,能促进苗术生长和开花,促进插条发
根,并可防治落花落果。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2004
年试验示范,温室扦插“一品红”用500t,e,/g浓度萘乙
酸(NAA)快速浸蘸,对促进生根、提高扦插成活率起到
了明显的作用。
3.1.2 生长延缓剂和抑制剂,主要有比久(B9)、多效
唑(PP333)和矮壮素(ccc)等,具有延缓或抑制植株或
枝条生长等作用。比久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生长延
缓剂,可作矮化剂、座果剂、生根剂和保鲜剂使用。应
用在花卉上,可使花卉矮化粗壮;同时具有防止落花,
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抗寒力等作用。西藏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花卉生产应用5%多效唑(PP333)
可湿性粉剂喷施,对防止茶用花卉,特别是“金桔”落
花、促进座果,诱发不定根形成,提高冬季抗寒力起到
了显著效果。矮壮素具有抑制植物营养生长,促进生
殖生长的作用。喷施矮壮素,可使花节间缩短,植株矮
化,茎秆变粗,叶片增厚,叶色亮丽。并有增强植物抗
旱、抗寒等作用,因此常用于菊花、大丽花、杜鹃、牡丹
以及盆栽葡萄等花卉的矮化处理。
3.1.3 生根粉(ABT)。ABT是一种高效、广谱性的生
根促进剂,西藏6~7月份园林绿化应用较广。一般海
棠砧木嫁接扦插育苗成活率可达80~90%。“1号生
根粉”主要用于玖瑰、米兰、海棠、佛手、罗汉松、雪松、
银杏等;“2号生根粉”主要用于月季、茶花、桅子、杜
鹃、菊花、蔷薇、倒挂金钟、石榴、小叶黄杨等;“3号生
根粉”用于苗木移栽时根系恢复,提高成活率。
3.1.4 三十烷醇。三十烷醇是一种具有多种用途的
生长调节剂,不仅具有提高种子发芽率和促进插条生
根以及促进花芽分化,多开花,多结果的作用,而且还
可以增加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并能使叶片增大。
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引进名贵花卉后,应用0.5/_tg/g
浓度三十烷醇喷施,不仅能促进花卉花芽分化、多开
花、多结果,而且明显增加了叶绿素含量,使叶色加深
和叶片增大。
3.2 植物生长调节剂在花卉上应用的效果
3.2.1 促进插条生根,有利快速繁殖。萘乙酸、吲哚
丁酸等生长素,配成适当的浓度,应用在一些不易发根
的花木上,有较明显的促进根系生长的作用。春季温
室扦插葡萄条,将插条基部放入1000btg/g萘乙酸溶液
中浸泡3~5小时,取出立即扦插。扦插后50天调查,
发根率比对照高出约l倍。又如将桂花嫩枝的插条浸
入浓度为500/_tg/g的吲哚丁酸溶液中,5分钟取出,凉
干后扦插,可提前发根。再如玉兰,再生能力差,扦插
生根困难,剪取嫩枝放入2oot,e,/g萘乙酸溶液中浸泡
24小时再扦插,可促进生根成活。实践证明,茉莉、米
兰、含笑、橡皮树、五色梅、罗汉松、天竺葵、四季秋海
棠、香石竹等多种花木,应用生长素调节后,对促进生
根均有良好效果。
3.2.2 促进植株矮壮,提高观赏价值。应用矮壮素
12
“比久”处理花卉,能有效地使植株矮化,促进分枝及花
芽分化。例如天竺葵定植时土壤中拌入500t-tg/g的矮
壮素,植株高度可降低10cm左右,并能提前1~2周开
花。大丽花、菊花等用“比久”处理,矮化作用十分明
显。据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试验示范,矮壮素“比
久”对一品红、山茶、八仙花、杜鹃、火棘、五色梅、百合、
仙来客、香石竹、翠菊、彩叶草、鸡冠花、紫罗兰、矮牵
牛、万寿菊、百日草等花木均有明显矮化作用。“多效
唑”对一些花卉植株的矮化作用也十分显著,如盆栽秋
菊,在其生长中期(约于8月中下旬),用浓度20ug/g
的“多效唑”溶液喷洒,每隔l0~l5天喷1次,共喷两
次,可使植株变矮,节间缩短,叶色变绿,茎秆变硬,此
时辅之以摘心和适当施肥,即可使花型增大,花期延
长,花朵艳丽。
3.2.3 延长切花寿命。西藏海拔高,空气干燥,使
鲜切花花期受到一定影响。插花时高原人民都希望让
鲜花能多开几天,应用一些生长延缓剂,即可抑制花
卉的呼吸作用,从而达到延长花期的目的。例如将香
石竹花枝基部用矮化素浸泡一夜,即可延长花期2~
3天。矮化素的使用浓度,夏季为50/_tg/g,冬季为l0
~ 25t-tg/g。
3.2.4 防止落花落果。喷洒“比久”、“萘乙酸”具有防
止落花落果作用。如观叶花卉用50/J.g/g“萘乙酸”溶液
喷洒,即可防止落花。又如盆栽金桔,在座果前用
500/_tg/g浓度的“萘乙酸”(N从)溶液喷洒,即可抑制花
芽分化,防止落果。
4 BGA土壤激活剂的应用
BGA土壤激活剂不同于现有化学肥料、微生物肥
料、有机肥料、复合肥料、保水剂、生根粉等产品。它集
保水、放水、催芽、改良士壤、供给利激活营养等多种功
能于一身,除可用于正常条件下花卉种养获得养分外,
最突出特点在于花卉在难以种养的恶劣条件下(如高
寒、干旱、风沙、瘠薄等),能使花卉正常生长。2OO4
年,西藏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应用1:20 BGA激活剂与河
砂混合基质盆栽小本花卉,效果十分良好,拉萨家庭盆
栽君子兰应用BGA激活剂培养土后,春季间隔30~40
天浇水,亦可正常开花,而且表现花朵大、花期长等特
点。应用1:15 BGA激活剂与河砂混合基质营养液喷
灌技术,进行无土草坪示范,在水泥地平面,铺5crn厚
度的基质,草坪从播种到形成商品仅6o天。
5 介质应用
5.1 栽培介质
近年来,花卉栽培所用的介质,逐渐移向使用全部
无土或少土的介质。这是因为无土介质大都属于园艺
无毒类型,不需消毒程序,重量轻,质量均衡,价格便
宜,易于操作及标准化,但介质多数不含或少含养分,
栽培上应及时施用营养液。
5.1.1 树皮。西藏藏东南地区松树皮和硬木树皮,具
有良好的物理性质,能够部分代替泥炭作为盆栽介质。
新鲜树皮的主要问题是碳氮比较高,有些树皮如察隅
油桐树皮等含有对植物有害的成分,应该通过高温堆
腐或淋洗降解毒性。树皮首先要粉碎,粒子直径可以
大到10mm,一般的直径为1.5~6mm。对粒子的大小
进行筛选,细小的粒子可作为田问土壤改良剂,粗的粒
子可作为盆栽介质。木树皮作为盆栽介质,能抑制植
物寄生线虫和土壤病原菌的发生。
5.1.2 锯末。西藏藏东南林区木材加上后生产的锯
末和树皮有类似的性质,但较易分解沉积,而过于致密
则不易干燥,影响透水透气。
5.1.3 草炭。又称泥炭,泥炭是古代湖沼地带的植物
被埋藏地下,在渍水和缺氧的条件下不能完全分解的
特殊有机物。西藏羊八井地带天然草炭资源十分丰
富,为花卉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介质资源。
5.1.4 珍珠岩。珍珠岩是天然的铝硅化合物,即粉碎
的岩浆岩加热剑1000℃以上而形成的膨胀材料,具封
闭的多孔性结构。珍珠岩较轻,通气良好,无营养成
分,质地均一,不分解,阳离子代换量较低,PH7.0~
7.5。珍珠岩含有钠、铝和少量的可溶性氟,氟能伤害
某些植物,特别是在较低PH时用珍珠岩作繁殖介质
表现明显。在使用前经过2~3次淋洗,能使可溶性氟
淋火。珍珠岩较轻,容易浮在混合介质的表面。
5.1.5 蛭石。蛭石是硅酸盐材料在800~l100℃下加
热形成的云母状物质。在加热中,水分迅速失去。矿
物膨胀后相当于原来体积的20倍,其结果是增加了通
气孔隙和持水能力。蛭石呈中性至微碱性,每立方米
蛭石能吸收500~650升的水,蒸汽消毒后能释放出适
量的钾、钙、镁。蛭石长期栽培植物后,容易致密,使通
气和排水性能变筹,因此最好不做长期盆栽植物的介
质。
5.1.6 河砂。河砂通常作为盆栽混合介质的组成部
分。砂粒以0.2~0.5mm之间为好。河砂的容重较
大,河砂的持水量和阳离子代换量较小。近几年,西藏
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用l:20的BGA激活剂与河沙混合
基质盆载葡萄等观果花卉、花苗生长健壮,取得了良好
的结果。
5.2 栽培介质的配制
通常盆栽介质是由两种以上的介质按一定比例配
合而成的。配合起米的介质在理化性状上比单一介质
要好。
花卉因种类、介质材料和栽培管理不同,使用介质
配方亦不同,但其总的趋向是要降低介质的容重。增
加总孔隙度和增加空气和水分的含量。介质配制比例
见表2。
表2 介质配方比侧参考表
5.3 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
为保证花卉茁壮生长,对培养土和栽培介质消毒
是极重要的措施之一。除了已经消毒的袋装介质之
外,即使是一般属于同艺无毒的介质,也应在配制后进
进消毒,存储使用。多数病原微生物在60℃时经30分
钟蒸汽加热后即可死亡。锰、铅、锌等重金属经高温处
理后可溶性增加,过多的锰会造成植物毒害,使植物生
育迟缓,叶色变褐以至枯死。用氯化苦药消毒,将培养
土一层一层地倒人箱中,每10cm厚为l层,每层均匀
撒布氯化苦25rnl。然后盖好密闭,待氯化苦全部散发
后,即可使用。西藏种养花卉多为温室栽培,定植前,
将温室中午密闭3~4小时闷棚,亦可达到营养土消毒
效果。

上一篇:论文查重行业现状

下一篇:两栏论文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