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北欧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2023-11-01 10:39

北欧医学杂志

布里斯托大便分类法(Bristol Stool Scale)  一种医学上的分类法,它将大便分为七类。

因为大便的形状和其待在大肠内的时间有关,所以可以用它来判断食物经过大肠所需的时间。 发明人为英国布里斯托大学(University of Bristol)的希顿 (Heaton) 和路易斯 (Lewis),首篇于1997年发表在《北欧肠胃病学杂志》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上。

分类法:

第一型:一颗颗硬球(很难通过)

第二型:香肠状,但表面凹凸

第三型:香肠状,但表面有裂痕

第四型:像香肠或蛇一样,且表面很光滑  第五型:断边光滑的柔软块状(容易通过)   第六型:粗边蓬松块,糊状大便

第七型:水状,无固体块(完全液体)

第一型和第二型表示有便秘;第三型和第四型是理想的便形,尤其第四型是最容易排便的形状;第五至第七型则代表可能有腹泻。

因此,排便习惯及粪便的形状(颜色、形状、气味)均应受到重视,如果出现改变必要时可去正规医院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诊断。

旅行水土不服怎么办?赶走水土不服,拥有美好假期

毕业季的来临,组团出游又迎来了一波高峰,除了境内游,境外游也成为了不少毕业生的选择,在拍美照的同时,也可以拥有一段难忘的回忆。

然而,伴随着行程的展开,一些潜伏在我们身边的疾病,也开始渐渐发威,比如常见的“水土不服”,旅行中发生的水土不服症状,最常表现为腹泻,也就是俗称的“拉肚子”,用更专业的一点的术语,它可以被称作是“旅行者腹泻”(travelers diarrhea,TD)。

旅行在外的“水土不服”到底指什么?

旅行者腹泻和水土不服有着密切联系,它具体是指在旅行期间或旅行后24小时内,发生3次或以上不成型大便,并伴有发热、腹痛或呕吐,甚至包括更多较轻微的、但足以影响旅游计划的肠道紊乱。

通常,旅行者腹泻的病原体大约80%-90%都为细菌,其中属大肠杆菌最为常见,其次是空肠弯曲菌、志贺菌属、沙门菌属。由于夏季气温高,食物容易变质腐烂,导致患上旅行者腹泻的概率大大提升。

哪些地区是旅行者腹泻的高发地?

根据世界旅游组织估计:全球每年国际旅行超过 9.2 亿人次 每年约有 4 千万人受到旅行者腹泻影响,高发地区位于非洲、亚洲和南美洲。根据美国疾病防控中心2010年统计结果显示,据旅行者所到达的目的地不同,旅行者腹泻发病率约从 30% ~

70% 不等。

其中,非洲大部分地区、南亚、东南亚和西亚的部分地区、墨西哥、中美洲、南美洲北部和中部为高风险地区,旅行者腹泻的发生概率大于20%;东欧、南非、东亚、中亚、加勒比群岛、南美洲东部和南部为中风险地区,旅行者腹泻的发生概率为8%~20%;西欧、北欧、北美地区、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为低风险地区,旅行者发生概率小于8%。

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显示,旅行中遭遇腹泻,5%需要住院治疗,30%需卧床休息,40%改变或中止旅行计划,造成时间和经济上的损失。所以不管是去高风险地区,还是去低风险地区旅行,采用必要的预防措施,来预防这种特殊的“水土不服”肯定是少不了的。

水土不服拉肚子怎么办?预防旅行“水土不服”拉肚子的有效措施

1. 旅行者腹泻病原体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食物和水,所以外出旅行时,一定要注意卫生,不食用自来水、水洗的食物(色拉等)、冰块、非巴氏消毒过的牛奶、酱汁和调味汁,不食用未煮熟的海鲜、生鲜或未熟透的肉类、路边摊等等,水果在吃之前也要削皮。

2. 加强个人卫生的管理,经常用肥皂和清水洗手,如无自来水,可以用消毒剂擦手。

3. 针对旅行者腹泻,目前也有专门的疫苗来预防,这种疫苗名为rBS/WC,国内的商品名为可唯适,根据医学杂志柳叶刀的文献显示,rBS/WC疫苗,对于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沙门氏菌、及其他多种细菌的混合感染上,保护率高达82%, 被证实对于预防多重细菌感染有不错的效果,另外它也是预防肠道感染的免疫佐剂,能产生抗G—杆菌的抗体,具有协同预防肠道感染的作用。

为了拥有一个美好的假期,在出行之前,我们应该做好准备,来应对旅行时“水土不服”的情况发生,这样才不会在旅行时再来考虑水土不服拉肚子怎么办这类的问题。

癌症究竟能否遗传?

癌症会遗传,约有1/3的癌症是由基因遗传因素引起的”今年年初,著名的医学期刊JAMA发表文章《Familial Risk andHeritability of Cancer Among Twins in Nordic Countries 》,提供了癌症遗传数据。这项研究是到目前为止包含人数最多,观察时间最长的癌症遗传因素研究。

研究组织单位为Nordic Twin Study of Cancer(NorTwinCan),专门研究北欧 双胞胎癌症数据的组织包含了北欧主要国家的有记录双胞胎 -- 丹麦、挪威、芬兰和瑞典目前入组人数最多的研究,一共入组了超过35万(人)双胞胎,上一个类似研究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包含超过4万人数据,这几乎是上次10倍数据 最早的研究者可以追溯到1870年出生的人群,研究最早数据收集可以追溯到1943年,平均每人观测时间超过32年,整个研究超过一个世纪这项研究的目的是要确定遗传因素,相对于后天因素对癌症发生的影响,在这个前提,不同的双胞胎,再加上普通人群的数据,就成了绝佳的研究对象。癌症的发生是由家族因素(遗传基因 + 家族环境)和非家族因素构成,这三个方面的因素在同卵双胞胎、异卵双胞胎和正常人群中的一致性是不一样的。在正常人群中,到65岁平均8%的人会患上癌症,到80岁和100岁时候,这个数字上升到25%和32%。 但如果是异卵双胞胎,其中一个人患有癌症,另一个人在65岁患癌的可能性就上升到15%以上,到100岁有40%以上可能性患上癌症。如果是同卵双胞胎一方患癌症,65岁时有20%以上会换上癌症,到100岁更有近50%的机会患癌。

牛奶一天喝多少最佳?有人说喝多了也不好?

牛奶是液态的,水分占88%,相应各营养物质的绝对含量不高,所以牛奶必须保证一定的食用量才有意义,才能满足人体对营养物质的需要。 美国农业部对组成膳食的食物种类和食用数量,建立了一套打分的评价体系。总分为100分,牛奶占五分之一,为20分,一天饮240毫升1瓶牛奶为5分,饮1瓶半得10分,饮2瓶才到20分。食用量与分值不成比例。强烈提示,牛奶不但应作为膳食的组成部分,还要饮用足够的数量,每天喝2瓶牛奶并不多,对长身体的儿童,每天应该饮用3~4瓶牛奶。 牛奶营养上的特点是钙含量高,质量好。所有食物中人体对牛奶中钙的吸收利用率最高。一生中机体最容易缺乏的营养素就是钙,所以终身要补钙,最佳的来源就是牛奶和奶制品,不论什么年龄段的人群都应多喝牛奶。 生活中,很多人认为喝牛奶很有利于健康,可以补钙,能补充很多的蛋白质。那到底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在今天就这个问题展开议论。 我认为牛奶并不是想象中的完美,因为它还存在不少的弊端,以下就是一部分有关于牛奶弊端的资料: 一、一些国家对牛奶产生了怀疑 美国在前几年,撤除了路边所有宣扬牛奶是最营养的食物的广告,并且政府将牛奶厂商告上了法庭,理由是牛奶厂商做虚假广告,并且在这场看似荒唐的官司中胜诉。 在近10多年间,美国越来越多的人饮用牛奶,但是令美国人意想不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得骨质疏松等各类骨病,经过美国政府的调查,发现其原因是人们大量的饮用牛奶而导致得骨病的机率越来越高。 二、牛奶的补钙功能受到质疑 对于牛奶可以补钙,从而产生牛奶可防治骨折和骨质疏松的观点,一些研究也提出质疑。一项为期12年、涉及78000名妇女的哈佛大学的护士健康研究表明,大量饮用牛奶的女士比那些少量饮用或者不饮用牛奶的女士骨折的比例高两倍。 医学研究表明,大量钙流失是导致骨折的主要原因,盐和动物蛋白质,例如鸡肉、鱼、蛋等都会引发钙流失。牛奶中含有的几种蛋白质也会引起钙的流失,从牛奶中吸收到的钙有三分之一会从尿液中被排出,而从奶酪中吸收的钙三分之二会流失。 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正是那些牛奶和奶制品消费高的国家,例如:美国、瑞典、芬兰等。北欧的爱斯基摩人平均每天吸收250~400克动物蛋白,从鱼骨中吸收的钙质有2200毫克,却是世界上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最高的民族。而饮食中乳制品很少的亚洲国家,骨折发生率最低。 三、据报道上世纪90年代以来,已经有多项研究宣称过多饮用牛奶可能诱发女性乳腺癌、卵巢癌,男性前列腺癌等多种癌症。 2004年10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指出,牛奶可能是女性乳腺癌的重要诱导因素。 来自丹麦的研究人员对117000名妇女的调查发现,8~14岁少女青春期的成长速度对其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有很大影响,青春发育期体形高而瘦的女孩成年后乳腺癌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那些胖而矮的女孩。 研究显示,在13~14岁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比在10~11岁就达到发育高峰期的女孩乳腺癌的发病率低16%。 研究人员认为,大量饮用牛奶会增加人体中类胰岛素一号增长因子(IGF-I)的水平,其原因是大量的生产者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而对奶牛注射生长激素,而IGF-I与更高的身材紧密关联。已经有多项研究表明,几乎每一种癌症都与IGF-I有关联,IGF-I是一种促使癌细胞生长和繁殖的关键性因素。 四、儿童牛奶过敏比较常见 各种动物分泌的乳汁都是适应它们自己幼崽生长发育的需要。就奶牛而言,它有四个胃,有大而粗的肠子,巨大的骨架及由大量的内分泌系统所控制的生长速度。适应小牛生长的牛奶不一定完全适合婴儿发育的要求。 牛奶极易引起儿童过敏,这种过敏大都会在三岁左右消失,少数儿童的过敏症状一直会延续到10岁左右。 牛奶过敏的主要原因有二: 1. 乳醣耐受不良:宝宝的肠道中缺乏乳醣脢,对牛奶中的乳糖无法吸收,所以消化不良。通常此类患者只有胃肠方面的不适。 2. 牛奶蛋白过敏:宝宝对牛奶中的蛋白质产生过敏反应,每当接触到牛奶后(尤其是胃肠道最多),身体就会发生不适的症状;各个年龄不论大人小儿皆会有,因为婴幼儿多以牛奶为主食,所以是最容易发生牛奶过敏的时期。 而只要停止接触牛奶,身体上的过敏状况马上就会消失。 不知道大家看了上面我整理的资料以后有什么感想。现在网上也有些反对这一类结论的文章。但我仍然认为最好不要喝,因为每种物质都是为某一类生物而特定存在的,而牛奶是为牛来补充营养,并不是专门为人类准备的,所以我在这里借用林光常博士(著名的营养学家)的一句话:“牛奶最终还是会回到牛嘴里去的!”

上一篇:睡眠医学杂志

下一篇:医学杂志概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