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痛风医学杂志

发布时间:2023-11-01 12:06

痛风医学杂志

据最新一期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每天喝啤酒两听以上的人,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每天喝烈性酒两杯(酒精含量15克)以上的人,罹患痛风的危险是常人的1.6倍。由于尿酸在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大量积聚,尿酸盐会在关节或肌腱周围沉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严重的会导致肾功能衰竭。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男性痛风患者340万人,女性患者160万人。
日本佐佐木生物工程研究院教授小笠原新一针对46994名痛风的患者,用时八年,得出研究结论,痛风清组合有助于治愈痛风。痛风清组合是通过用痛风清骨散泡脚将尿酸盐结晶从骨关节中析出,再配合喝痛风清圣茶通过肾脏排出,效果挺好,现在痛风清组合已由武汉佐佐木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引进中国,有痛风的患者朋友可以试试在酒后喝一两杯痛风清圣茶,可以阻止尿酸升高。当然,酒还是适量为宜。

痛风与啤酒的关系?

长久以来科学家一直怀疑,饮酒会增加痛风的发病危险。美国科学家新近发现,过量喝啤酒确实能使痛风的发病危险增加,其次是喝酒精含量较高的烈性酒,而喝适量红酒对健康威胁不大。痛风是一种尿酸代谢失调引起的疾病,由于尿酸在患者血液和组织中大量积聚,尿酸盐会在关节或肌腱周围沉积,引起关节疼痛、肿胀甚至变形,严重的会导致肾功能衰竭,影响患者健康及生活质量。以美国为例,每年约有男性痛风患者340万人,女性患者160万人。据最新一期医学杂志《柳叶刀》报道,哈佛大学马萨诸塞综合医院的科研人员在1986年开始对4.7万多名健康男性进行了问卷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被调查者的日常饮食习惯信息。此后,调查每两年进行一次,一直持续到1998年。在12年中,共有730人成为痛风患者。研究人员在统计数据后发现:每天喝啤酒两听以上的人,痛风发病危险是不喝啤酒者的2.5倍;每天喝烈性酒两杯(酒精含量15克)以上的人,罹患痛风的危险是常人的1.6倍,而喝红酒没有什么影响。
这一结果表明,啤酒及烈性酒中某种尚未确定的非酒精物质可能导致痛风。现有科研成果表明,当食品及饮料中含有一种名为咖啡碱的化合物时,体内的尿酸水平就会升高,而啤酒中的咖啡碱含量就特别高。这是科学家首次对各种酒精饮料与痛风的关系系统地调查与评估。他们上个月还发现,只吃肉类和海产品而较少吃蔬菜和蛋白质的人,其痛风发病危险也较高,奶制品则对降低痛风发病风险有一定帮助。

治疗新冠肺炎新希望!研究:抗痛风药「秋水仙素」降低患者病情恶化

新冠肺炎疫情延烧至今,除了疫苗的发展外,药物的治疗仍是刻不容缓,从一开始全球高度关注奎宁类药物、瑞德西韦等药物,但实验结果后发现奎宁类药物不如预期。如今又出现一项也许对染疫患者有帮助的药物,是过往用来治疗痛风的「秋水仙素」(colchicines),研究发现当患者经过「秋水仙素」的治疗后,可能可以有效减缓病情的恶化。

此项研究6月24日刊登在美国医学会官方医学杂志《JAMA》上,探讨秋水仙素在小剂量使用下具有抗炎作用和良好的安全性,是否能作为新型冠状病毒上的药物研究。

研究中是自于希腊16家医学中心,联合收治105确诊者,其中分为实验组和安慰剂组组,55位的患者是实验组,接受1.5毫克秋水仙素治疗,在一小时后接受0.5毫克,接下来一天早晚给予各0.5毫克的药物,总共治疗三周。另外,50位患者则是安慰剂组。

此项研究也引来各国学者关注,北市联合医院胸科科苏一峰医师对此研究分析:「经过三周的研究期间,秋水仙素治疗组的病人只有1.8%病情恶化,而安慰剂组则有14%病人病情恶化,统计学上有显著的差异!」

苏一峰医师说明:「胜算比OR为0.11,代表使用秋水仙素治疗可以让患者并求恶化的风险减少到0.11倍。」

两个组别之间除了病情恶化外,发炎指数(hs-cardiac troponin, CRP)、白血球、淋巴球、血小板无差异,但使用秋水仙素组的患者肠胃道副作用明显增加!45%的患者有出现腹泻,需要止泻药物,其实腹泻情况在过往治疗痛风时,就常有患者有这样的副作用。

苏一峰医师说:「研究结论新冠肺炎患者使用秋水仙素治疗,可能可以有效减缓病情的恶化。只是此研究并非双盲研究,是开放性的研究,可能存在Bias偏误。」

但对于这样的新发现,医界仍是抱持着看好的态度,苏一峰说:「这仍然是一个很重大的发现!毕竟秋水仙素这样的三周疗程下来,药物费用低。对比上、天价又不一定有效、也不一定买得到的瑞德西韦来说,是相当重要的其他药物治疗选择。」

参考文献

Effect of Colchicine vs Standard Care on Cardiac and Inflammatory Biomarkers and Clinical Outes in Patients Hospitalized With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刘湘源的主要论文

1. AG490 inhibits NFATc1 expression and STAT3 activation during RANKL induced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 Sun L, Yao ZQ, Deng XL, Liu R, Liu XY(通讯作者).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3,435(4):533-9.2. Reevaluation of predictive value of ACL and anti-β2GP1 antibody for thrombosis in patients with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from a perspective of a practical world.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 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12,32(12):3881-6.3. RANKL downregulates cell surface CXCR6 expression through JAK2/STAT3 signaling pathway during osteoclastogenesis. Li CH, Zhao JX,Sun L, Yao ZQ,Liu R, Huang JS,Liu XY(通讯作者). Biochemical and Biophysic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s, 2012, 429(3-4):156-62.4. Is It Necessary to Combine Detection of Anticitrullinated Protein Antibodies in the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一作者), Wang ZM, Liu R, Li ZG.J Rheumatol, 2010, 37(12):2462-55. Less disease severity and favorable prognosis are associated with postmenopausal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Rheumatology International, 2009,29(5):535-8.6. Comparative study on circulating 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patients at active stage. XiaoLiDeng, XiaoXiaLi, XiangYuanLiu(通讯作者), LinSun and RuiLiu. Rheumatol Int, 2010,30(11):1429-14367. Significance of anti-CCP antibodies in modification of 1987 ACR classification criteria in diagnosis of rheumatoid arthritis. Zhao JX, Liu XY(并列第1作者), Wang ZM, Li ZG. Clin Rheumat, 2010, 29(1):33-8.8. Comparative study on low back pain misdiagnosed as spondyloarthropathy. Deng XL, Liu XY(通讯作者),Xu N. Clin Rheumatol, 2009,28(8):893-8.9. 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蛋白在RA滑液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赵金霞,孙琳,张颖健,张霞,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7):446-4910. 痛风炎症机制的研究进展. 武东,赵金霞,孙琳,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4,18(2):128-13011. 半乳糖凝集素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中的表达. 李常虹,孙琳,张颖健,赵金霞,姚中强,徐宁,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 45(3):452-45712. JAK2/STAT3信号通路对RANKL诱导的RAW264.7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的影响. 李常虹,赵金霞,孙琳,姚中强,刘蕊,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5):13. IgG、IgA和IgM亚型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在早期类风湿关节炎中的检测及意义. 张颖健,赵金霞,孙琳,李常虹,李桂叶,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13,17(1):5-914. 应关注老年风湿病的诊治. 赵金霞 刘湘源.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2,11(12):881-88415. 尿酸持续达标是难治性痛风治疗的关键. 刘湘源,郑晓娟.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68-17016. 抗鼠科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B1抗体的检测及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意义. 张霞,赵金霞,孙琳,李茹,刘湘源(通讯作者),栗占国.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44(2):195-19817. 不容忽视痛风的降尿酸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10,14(6):361-36318. TNF-α拮抗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预测指标的研究进展. 赵金霞,刘湘源(通讯作者).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10,4(4):447-44919. 痛风急性发作的治疗进展(综述). 刘湘源,李树强.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9,3(3):71-73.20. 女性风湿病患者避孕方法的选择(综述).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9,13(1):60-61.21. 应重视类风湿关节炎的强化治疗(专论). 刘湘源.中华风湿病杂志,2009,13(11): 729-731.22. 痛风降尿酸治疗的进展. 刘湘源,中华内科杂志,2008,47(11):959-960.23. 难治性痛风石痛风的治疗. 刘湘源.中华临床医学杂志,2008,2(6):619-622.24. 环磷酰胺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不良反应的防治. 刘湘源,徐宁,李胜光.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08,12(3): 207-209.25. 慢性下背痛的鉴别诊断. 刘湘源,李胜光.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0):632-634.26. B27相关性前葡萄膜炎. 刘湘源,肖玉兰,李胜光,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6,10(4):244-247.27. 生物制剂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 刘湘源,李胜光.黄烽.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06,5(1):32-34.28. 老年人高尿酸血症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刘湘源,肖玉兰,任素琴, 唐丽君,张莉芸.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5):280-283.29. 误诊为脊柱关节病的下背痛患者24例临床分析.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0):610-614.30. 纤维肌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刘湘源,黄烽.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05,3(1):33-37.31. 类风湿关节炎的抗B细胞治疗. 刘湘源,黄烽.中华风湿病学杂志,2005,9(11):696-697.32. 韦格纳肉芽肿的治疗现状. 刘湘源,黄烽.中国药物应用与监测,2005,2(3):30-33.33. 汉族类风湿关节炎患者HLA-DM和-DR基因的表达. 刘湘源,朱继平,闵伟琪,黄建生.中国药物与临床. 2003,3(1):18-2034.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HLA-DM基因多态性分析. 刘湘源,闵伟琪,黄烽,李胜光.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02,23(1):8-10.35. 抗疟药物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刘湘源, 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2,11(4):274-27736. 依地酸钙钠治疗系统性硬化症86例. 刘湘源,黄次波,黄烽.中国新药杂志,2001,10(8):530-322.37. 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发急性肢端干性坏疽. 刘湘源,尚桂莲,黄次波, 黄烽中华内科杂志,2000,39(9):615-616.38. 男性与女性白塞病的对比研究. 刘湘源,李胜光,施桂英,等.中华风湿病杂志, 2000,4(2):82-84.39. 雷诺现象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意义. 刘湘源,林俊,黄烽,黄次波.中华风湿病杂志,2000,4(3):175-177.40. 白细胞介素-6及其受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 刘湘源,林红,袁国华,黄烽.中华内科杂志.1999,38(7):448-50.41. 干燥综合征并发完全型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杜转敏,袁国华,黄次波.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1999, 20(4):254-255.42.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胃肠损伤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刘湘源,施桂英.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1999,3(2):106-110.43. HLA-B27阴性与阳性强直性脊柱炎的对比分析. 刘湘源,王宽婷,赵伟,黄烽.中华风湿病杂志,1998, 3:143-146.44. 干燥综合征与肾小管酸中毒. 刘湘源,李春先,黄次波.中国实用内科杂志,1998,18(12):753-754.

青岛医学院录取分数线2022

青岛医学院(现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

青岛大学医学教育与青岛城市相伴而生,历史渊源可追溯到1909年成立的青岛高等专门学堂,也称德华高等专门学堂。

1946年成立山东大学医学院,1956年山东大学医学院独立建院,成立青岛医学院,是我国创建最早的36所高等医学院校之一。

1993年,青岛医学院与当时的青岛大学、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立新的青岛大学。

2015年12月,青岛大学进行教学科研单位调整,成立青岛大学医学部。

2020年10月,青岛市人民政府、青岛大学开启市校共建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新篇章,同时将青岛市市立医院等7 家医院增设为青岛大学直属附属医院。

目前,医学部有中国工程院院士 1 人,外聘院士 7 人,长江学者 4人,国家杰青 4 人,国家优青 3 人,中科院百人 2人,泰山学者 23 人,青年泰山学者19 人,山东省杰出青年3人,山东省医学领军人才2人,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2 人,国家一级学会副理事长 4 人,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 10 人。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2人,全国优秀教师1人,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人,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7人。

现有在校本科生4597人,硕、博士研究生2931人,留学生354人。国家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2门、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2个。省级教学团队2个,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重点学科(临床专科)和重点实验室56个,拥有高等学校骨干学科教学实验中心1个,临床技能实验室(培训中心)8个。

2016年至今获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2项、三等奖9项,医学相关学科SCI高端学术论文6057篇,高被引论文28篇,专利360项,国自然基金446项,获批国家重点、重大项目14项,到账经费2亿余元。创办痛风领域唯一全英文期刊《Gout and Hyperuricemia》和全国唯一的《精准医学杂志》,《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精准医学杂志》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上一篇:医学杂志展望

下一篇:医学杂志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