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帆医学杂志
起帆医学杂志
2023全国十大劳模有杨振宁、张顺东和李国秀夫妇、苏炳添、朱彦夫、顾诵芬、陈贝儿、吴天一、江梦南、彭士禄、航天追梦人,具体事迹如下:
1、杨振宁
杨振宁先生是跨世纪的伟大物理学家,在粒子物理学、统计力学和凝聚态物理等领域作出里程碑性贡献。他心系祖国科教事业,为国家的科技发展、中外科技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推动了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科学研究所、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南开大学理论物理研究室和中山大学高等学术研究中心的成立。
2、张顺东和李国秀夫妇
张顺东和妻子李国秀身残志坚、自立自强,用奋斗创造幸福生活,照顾年迈老人、抚养年幼孩子以及失去双亲的2个侄女,书写了“踏出脱贫路、撑起半边天”的感人故事。
3、苏炳添
在2023年东京奥运会男子100米半决赛中,苏炳添跑出9秒83。半决赛第一的成绩闯入决赛并打破亚洲纪录,成为中国首位闯入奥运男子百米决赛的运动员。决赛场上,苏炳添是一排黑人中间唯一的黄种人,他再次打开10秒大关,以9秒98的成绩获得第六名。
4、朱彦夫
朱彦夫先后经历47次手术后,被截去四肢,没了左眼,右眼视力仅剩0.3,新中国成立后,朱彦夫主动放弃荣军疗养院的优厚待遇回乡,用25年时间带领乡亲治山治水,改变了家乡贫穷落后的面貌。
5、顾诵芬
顾诵芬的工作经历与新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轨迹完全重合。他见证了中国航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构建起现代航空产业体系的过程。
6、陈贝儿
2023年初,无线电视策划制作12集脱贫攻坚主题纪录片《无穷之路》,陈贝儿和拍摄团队赴贵州、四川、云南、广西、宁夏、海南等六个省实地拍摄采访。
7、吴天一
吴天一院士投身高原医学研究50余年,提出高原病防治的国际标准,开创“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诊疗救治了藏族群众上万人。如今80多岁的吴天一院士仍然坚守在青藏高原之上,守护着高原人民的健康。
8、江梦南
半岁时,江梦南因用药物失聪,开始学说话的时候,从字、词到日常用语,她对着镜子学口型、摸着父母喉咙学发音,通过读唇语学会了“听”和“说”。从小到大,凭借优秀的学习成绩,她成为家乡小镇上近年来唯一考上重点大学,最终到清华念博士的学生。
9、彭士禄
彭士禄是我国著名的核动力专家,中国核动力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上世纪50年代,他隐姓埋名投身核潜艇研制事业,担任第一任核潜艇总设计师,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研制作出了重要贡献。改革开放后,他负责引进大亚湾核电站,组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核电站二期,引领我国核事业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10、航天追梦人
2023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实现了我国首次地外行星着陆。5月22日,祝融号火星车驶上火星表面,留下了中国人在火星上的第一条印记。
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劳动模范简称劳模,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成绩卓著的劳动者,劳动模范们对于我国的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以下是关于著名劳动模范人物事迹。
许振超:金牌工人
人物简介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人物事迹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创造了 “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人物语录
①是时代催着我学,催着我进步;也是时代成就了我,成就了我们港口工人。
②千难万难,不能说难。饿死不弯腰,冻死迎风站,人不能没有傲骨,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
巨晓林:铁路小巨人
人物简介
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人物事迹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人物语录
①干工作,你不但要用心记事,还要有想法,要发挥你的智慧才能。
②困难像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勤学苦练,掌握知识和技能,农民工也能有所作为。
胡双钱:航空手艺人
人物简介
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人物事迹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
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20多年后,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人物语录
①勤奋刻苦为我赢得尊严,技艺精湛让我收获荣誉,我为自己是一名航空技术工人而感到自豪。
②自身的工作并不是简单的零件加工,而是制造关系到千千万万乘客生命安全的航空产品。平时工作中,每每想到此,就必然会严格要求自己,像珍爱自己生命一样对待产品质量。
包起帆:抓斗大王
人物简介
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事迹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
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
人物语录
①做事,就要做能结出果实的事!
②从零开始再启航,不断在创新这条路上走下去。
王顺友:马班邮路
人物简介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
人物事迹
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人物语录
①我要继续走好邮路走到走不动为止。
②送信就是为党做事,为党做事的人要吃得起苦。
吴登云:白衣圣人
人物简介
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人物事迹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
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人①自己受一点累,献出一点血、一点皮,换来病人的健康和生命,我觉得这是天底下最值得做的事情。
②对于一个医生来说,就是要对患者抱有强烈的同情心,就是要像白求恩那样,对病人满腔热忱,对工作极端负责。
陈贞:大眼睛天使
人物简介
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
人物事迹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人物语录物语录
一直在重症监护室工作,没有接触过这样严重的传染性疾病。我内心很同情病人,他们在里面很孤独,没有家人的陪伴,我要像亲人一样照顾他们,把力所能及的事尽可能做好。
找一篇杂志上的文章《苦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大概在躁动于母腹时,人就开始了一生中的痛苦旅程。无论是咿呀学语,还是蹒跚学步,无论是是求学时期,还是大学毕业,期间虽然有众多挫折,总有师长在旁边呵护与帮扶,生活到也过得充实,无拘无束。等一旦离开父母,走上社会,我们恰似一篷无根的浮萍,飘泊不定,除了感情之外,最困惑的最头疼的就是寻找一份耐以生存的工作。是的,在当下社会,对于权势人家,要谋份体面舒心的工作,简单到一张纸条、一个电话、一席酒宴、一个红包便轻松搞定。可对普通家庭子女来说,你天天跑,四处找,简历投了一萝筐,求爹爹,告奶奶,鞋子磨破了七八双,终就还是汪洋里的那条船,飘着荡着,仍然没有向北的方向标。能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真的好难! 在连连碰壁、屡屡失败的打击下,对于无准备的人,踯躅不前者有之,心灰意冷者有之,悲观沉沦者有之,痛不欲生者有之,有的人甚至起了跳楼寻死的决心。而对于有准备的人而言,他已经知道,自己未丰的羽翼从这里渐渐长成,稚嫩的个性从这里慢慢成熟,前进的航程从这里开始拟定,人生的精彩将从这里正式起帆!红尘中,生命无论长短,都会遭遇磨难。你无法逃避,也无法躲开,因为生之坎坷,命之舛误,总会找上门来。在你跟前,假如磨难是片海洋,你就要有精卫衔石的执着;假如磨难是座大山,你就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假如磨难是个寒冬,你就要有夸父追日的豪情;假如磨难是一团黑暗,你就要有盘古开天辟地的神勇!
泰戈尔说:只有经历地狱般的磨炼,才能拥有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鲜血的手指,才能弹奏出世间的绝唱。从古至今,无论商贾名流还是文化大家,不管是政界伟人还是科学巨子,他们身上熠熠生辉的光彩,无不是苦难这块玉石打磨出来的。
香港首富李嘉诚,14岁那年,父亲因病去逝,年少的他开始了打工生涯,他一边背负着沉重的家庭负担,一边毫不松懈地坚持自学。先是在舅父的钟表公司当小学徒,每天总是第一个到达公司和最后一个离开公司,在端茶倒水,洗衣扫地中品尝人生的艰辛。17岁时,他开始为一家工厂跑推销,从中积累了很多有益的商业技巧与经验,正是这段被香港人称之为“行街仔”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一个商界传奇。一位哲人曾说过:人的可贵之处,在于他经历了无数痛苦和打击之后,依然笑对人生,笑对生活!上世纪20年代,有一位胸口挂着墨水瓶的青年,他身无分文,穷困潦倒,在祖国的南方漂泊,在滇缅边境流浪,在荆棘中穿行,在生与死中摸爬。可那颗对美好未来向往的心没有泯灭,依然激情澎湃地燃烧着,他用饱蘸浓情的笔触,将旖丽的西南边塞风光,浓郁的异域情调,和路上所见所闻的一幕幕人间悲剧,写入他的《南行记》中,他就是著名文学家艾芜先生。这部传世之作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地位上的不朽!不仅如此,磨难永远会和内心坚定、有伟大信仰的人成为至交。伟人邓小平自他16岁登上了邮船“央特莱蓬”号去法国的那天起,就注定了人生的颠沛流离。由于经济拮据,他在法国勤工俭学5年多,只有头5个月是在学校里学习法语,以后再没能进入校门。为了糊口,他做过机车的司炉工,做过餐馆里厨房帮手,甚至当清洁工拣马粪挣钱。他从一个城市走向另一个城市,所有的时间几乎都在为了生存而奔波着。后来结识了同样来法“勤工留学”的蔡和森、周恩来等革命者,开始了解共产主义。1922年邓小平加入了马克思主义的“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于次年6月,在第二次青年团代表大会他当选为青年团的领导,1924年,由于人员变动,邓小平补选进入了“中国共产党旅欧支部”,从此成为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员。他接手周恩来等人的部分秘密工作,进入了宣传中国革命的杂志《赤光》编辑组,成为旅欧支部的核心成员,从此,正式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也许有人认为,他们乃伟人名家,凡人怎么和他们相比,其实不然,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正因为点点滴滴的积累,冲着一个目标坚持不懈地努力,才有了从凡人向伟人华丽转身的一刹那。在古代,于逆境中成才的更是比比皆是,《孟子·告子下》书曰: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被鲁迅先生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是司马迁在惨遭宫刑后忍辱负重创作的惊世之作,这位2000多年前的太史公在《报任安书》中慨叹道:盖西伯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这些名家圣贤不是上天特意安排的,他们大多从最底层的民间走出来的,他们曾有和我们一样的困顿与苦衷,甚至更多!他们的成功,是持之以恒的信念支撑着的,是一种在困难面前永不服输的精神促使的。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见金。
在世上,没有跌宕的人生是不鲜活的,没有挫折的人生是不绚丽的,没有困苦的人生是无滋味的,没有磨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我们在自己的哭声中投尘,在亲人的悲声中辞世,中间百十年的风雨生涯,无时无刻不在与艰难、困苦、疾病、灾祸打拼。然而正是由于人生的坎坷磨难,才将我们的生命演绎得如此波澜起伏,繁花似锦,如诗如梦,浩然长歌……
于某一天,当我们走入人生的深秋季节,用苍老的双手打开记忆的包裹,翻看着一件件弥足珍贵、历历在目的往事,才真正懂得托尔斯泰的那句话:磨难是人生最好的老师!
2022全国十大劳动模范
2022全国十大劳动模范:
1、徐振超
许振超,生于1950年,山东荣成人,山东港口青岛港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工程技术部固机高级经理,是新时期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之一。
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
他立足本职工作,多次带领团队刷新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振超效率”享誉世界航运界;他发扬“工匠精神”自学成才,成了响当当的“桥吊专家”;他把港口当家,发扬“主人翁精神”。
创造了“一钩准”“一钩清”“一钩净”“无声响操作”等多项绝活,成为技术顶呱呱的“许大拿”,让“振超精神”名扬四海,令世人赞叹。中国能成为世界第一集装箱装卸大国,他功不可没。
2、巨晓林
巨晓林,生于1962年,陕西岐山人,中国中铁电气化局一公司高铁分公司技术员、工匠技师,全国创先争优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北京市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
高中学历的巨晓林刚到工地,看着铁路电气化专业技术知识的图纸犹如“天书”,心里直发怵。
他暗下决心要在这个行业闯出名堂,上班跟着师傅学,下班追着师傅问,记下70多本、130多万字的笔记,经过30多年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累计创新施工方法,给公司创造巨大经济效益。
巨晓林还写出了10万字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书稿,填补了我国铁路接触网施工技能培训教材的空白,成为铁路施工一线技术工人的学习“宝典”。
3、胡双钱
胡双钱,出生于1960年7月,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数控机加车间钳工组组长,被称为“航空手艺人”。
2015年10月13日,胡双钱获第五届全国道德模范评选被授予全国敬业奉献模范称号。2016年4月,胡双钱获2016年“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1980年,从小就喜欢飞机的胡双钱进入当时的上海飞机制造厂,亲身参与并见证了中国人在民用航空领域的第一次尝试——运10飞机研制和首飞。那一刻他强烈感受到“造飞机是一件很神圣的事”。
然而,上个世纪80年代初运10项目下马了,这聚集了各路中国航空制造精英的工厂转眼间冷清了下来,争抢飞机技师的公司专车竟开到了工厂门口,面对私营企业老板开出优越工资,胡双钱谢绝了。
选择留下后,胡双钱与同事一起陆续参与了中美合作组装麦道飞机和波音、空客飞机零部件的转包生产,并抓住这些机遇练就了技术上的过硬本领。
20多年后,当我国启动ARJ21新支线飞机和大型客机研制项目后,胡双钱几十年的积累和沉淀终于有了用武之地。
4、包起帆
包起帆,生于1951年2月,浙江镇海人,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原副总裁。
荣获改革先锋、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道德模范等荣誉称号,连续五届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全国五一劳动奖章。2009年当选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从码头工人,到技术骨干、企业带头人、物流专家、国际标准的领衔制定者??他带领团队主动创新,研发新型抓斗及工艺系统,推进港口装卸机械化。
参与开辟上海港首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建设我国首座集装箱自动化无人堆场,积极推进我国首套散矿装卸设备系统的研发。
几十年来,他一直致力于港口装卸工具的改革创新,以一百多项发明获誉“抓斗大王”,并获得国内外创新发明大奖无数。
5、王顺友
王顺友(1965年11月—2021年5月30日),出生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木里藏族自治县,木里藏族自治县邮政局原邮递员,《感动中国》2005年十大人物之一,被誉为中国邮政“马班邮路”忠诚信使。
20年来,他在雪域高原跋涉了26万公里,相当于走了21趟二万五千里长征、绕地球赤道6圈。每年投递报纸8000多份、杂志700多份、函件1500多份、包裹600多件。
正是因为他极端负责的工作态度,没有延误过一个班期,没有丢失过一个邮件,没有丢失过一份报刊,投递准确率达到100%,为中国邮政的普遍服务作出了最好的诠释。
6、吴登云
吴登云,出生于1940年,江苏省高邮市郭集镇柳坝村人,百位新中国感动中国人物、曾任新疆乌恰县政协副主席、县人民医院原院长,中共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白求恩奖章。2009年,吴登云当选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1963年,吴登云从江苏扬州医学专科学校毕业,自愿到我国最西端的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恰县工作了40年,退休了还舍不得走。
他每年都要花三四个月的时间,翻山越岭、风餐露宿,深入到牧区巡诊和防疫,受到当地各族干部群众的衷心爱戴,被誉为“白衣圣人”、“马背医生”。
他还精心培养少数民族医务骨干,一大批柯尔克孜族医生迅速成长起来,他用行动书写了一个好医生为民爱民的美丽人生。
7、陈贞
陈贞,1974年4月出生,副主任护师,华东医院ICU(外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上海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
她长期从事重症患者护理岗位,以高超的护理技术,全心全意服务患者。疫情期间,她主动报名驰援武汉,付出艰辛努力,作出重要贡献。2020年,陈贞入选2-7月“中国好人榜”。
2020年初,新冠疫情来袭。小年夜,陈贞第一个报名请战支援武汉。在金银潭医院,陈贞护士长和其他队员接管了重症病房。
一天工作下来,防护口罩深深的勒痕留在她脸上,病人们看不清穿防护服的陈贞,只能从护目镜中看到她从容的眼神,大家亲切地称她为“大眼睛护士长”。
8、刘双燕
刘双燕,1975年出生,国家税务总局亳州市税务局选派干部,朱集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
2019年,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贡献奖;2020年,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公务员”、全国三八红旗手标兵荣誉称号。
她连续三届驻村扶贫,8年芳华献给了脱贫攻坚。朱集村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脱贫任务特别重,她鼓励村民创业发展养殖业。
联系专家指导技术,协调与大型肉鸭基地签订销售合同,通过”公司+农户“的种植模式,让村民在家门口就有了好收入。
短短几年时间,朱集村由一个深度贫困村摇身一变,成为安徽的省级美丽中心村。村民们对她的称呼,由最初的刘书记、双燕,变为“闺女”。
9、黄大发
黄大发,1935年11月出生,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人,现任贵州遵义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名誉村支书。曾荣获“全国劳动模范”“时代楷模”“七一勋章”等荣誉称号。
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主渠长7200米、支渠长2200米的“生命渠”,用实干兑现“水过不去、拿命来铺”的誓言,为改善山区群众用水条件、实现脱贫致富作出巨大贡献,被誉为“当代愚公”。
10、孙泽洲
孙泽洲,生于1970年,辽宁沈阳人,毕业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任嫦娥四号探测器总设计师。曾获得光华工程科技奖青年奖、“世界航天奖”等奖项。2021年8月,荣获首届航天功勋荣誉称号。
孙泽洲长期致力于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研究和工程实践。他在月球环绕、软着陆及巡视探测器系统设计领域、测控通信技术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科技成果。
圆满地完成了我国首次绕月探测任务、首次月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以及国际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及巡视探测任务,为我国月球和深空探测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上一篇:医学杂志苦瓜
下一篇:医学杂志人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