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发表论文
非洲发表论文
非洲历史
非洲历史悠久,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19世纪以来,考古学者在非洲陆续发现了许多上古人类化石,其中1974年在肯尼亚与埃塞俄比亚交界地区发现的距今320万年前的女性猿人化石,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个走出热带森林、开始直立行走的女人的遗骸。一些人类学者利用遗传学技术对人类的基因进行研究,认为全世界的民族共同起源于4-20万年前的一个非洲原始部落。他们认为:400-600万年前从猿分化出来的原始人类大都没有留下后代,只有非洲的一个部落生存下来,在10万前,这个部落开始走出非洲,迁到西亚,然后从西亚迁到世界各地,6万年前进入亚洲内地,4-6万年到达大洋洲,3.5万年前到达欧洲,最后在3.5万前跨越白令海峡抵达美洲。这些迁徙到世界各地的非洲部落的后裔最终形成了现代人类。
非洲是最早跨入文明社会的地区之一。公元前5000年,尼罗河下游的古埃及居民就掌握了谷物栽培、修建水利工程的技术。公元前3500年,古埃及人又创造了世界上最早的象形文字。公元前3200年,古埃及出现了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在此后近3000年的时间里,古埃及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建筑了古代七大奇迹之一的金字塔。许多古埃及的国王(法老)东征西讨,扩大古埃及的疆域,最盛时的埃及疆土,南到苏丹,西到利比亚,北至小亚细亚,东及两河上游。扩张的同时,古埃及文化也向四周传播。埃及的象形文字传入古希腊,衍变为希腊字母。希腊字母后来又衍变为现代西方拉丁文。强大的古埃及存在了近3000年,在此期间,埃及多次向外扩张,也受到四周强大民族的多次入侵。公元前525年,波斯人征服了埃及。从此,埃及失去了独立的地位,相继被马其顿人、罗马人、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长期统治。
位于尼罗河上游的苏丹是古埃及扩张的主要对象之一。当时,埃及人把苏丹称为努比亚。这一地区在公元前2000年就建立了国家。埃及的入侵给当地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公元前8世纪,苏丹人爆发了规模宏大的反抗运动,赶跑了埃及人,建立了库斯王国。公元前751年,库斯王国征服了埃及,建立了埃及第25王朝。库斯人在埃及的统治持续了88年。后来,库斯王国迁都麦罗埃,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库斯王国地处西亚、北非与非洲的交通要道,成为非洲东北部的一个重要的贸易中心。库斯人掌握了冶铁技术,是地中海以南最大的冶铁中心。他们和埃及人一样,曾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公元前350年,新兴的阿克苏姆王国征服了库斯王国。
阿克苏姆王国位于埃塞俄比亚北部,建国于公元前。公元1世纪,阿克苏姆王国开始向外扩张。到公元4世纪,阿克苏姆相继征服了埃塞俄比亚南部、库斯王国和阿拉伯半岛南部的一些王国,达到了鼎盛时期。国家经济得到了空前发展,并创造了现在仍然在使用的埃塞俄比亚文字。阿克苏姆的强盛局面持续了几个世纪。公元570年,波斯人将阿克苏姆人赶出了阿拉伯半岛,随后,阿拉伯人切断了阿克苏姆的海上贸易通道。公元7世纪,强大的游牧民族的入侵使阿克苏姆王国遭到了灭顶之灾。埃塞俄比亚人逐渐退居中央高原,一直保持独立的地位。
埃塞俄比亚以南为东非地区。北起索马里半岛,南至南非北部沿海的非洲东部沿海是非洲大陆和外界进行贸易交流的重要地区。从7世纪末开始,善于经商的阿拉伯人开始迁到东非沿海的各个城市居住。在长期的交往当中,阿拉伯人和当地非洲人通婚,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斯瓦希里人。斯瓦希里人吸收了阿拉伯文化、波斯文化、印度文化及东亚、东南亚文化,在当地文化的基础之上,创造了具有鲜明商业城邦文明特征的斯瓦希里文化。13-15世纪,斯瓦希里文明达到了鼎盛时期。中国明朝初年,郑和下西洋时,就曾多次到达非洲东海岸,与斯瓦希里人进行贸易。
在东非内陆地区,维多利亚湖的周围,曾经出现过强大的王国,如布尼奥罗王国、布干达王国。它们都有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历史,是中央集权的国家。到19世纪,随着内部矛盾的加剧和西方帝国主义的入侵,这些大大小小的王国都退出了历史舞台。
南部非洲的古代历史基本上没有文字记载。1868年,西方人在今天津巴布韦发现的石头城遗址说明这里曾经有过辉煌的文明。
位于中非地区的刚果盆地曾出现过几个重要的王国。公元14世纪末,在今天刚果(金)的西南部和安哥拉北部建立了刚果王国。刚果王国具有明显的部族国家的特征。居民分属各个部落公社,土地为部落公社所有,分配给公社成员耕种,公社成员则要向头人、酋长贡献一部分收获物,头人、酋长再将其中的一部分贡献给国王。1483年,葡萄牙人开始进入了刚果王国的领地。他们用花布、丝绸、小刀、镜子、玻璃珠等廉价的工业品贿赂国王和各级官员,帮助他们从邻近的地区掠夺奴隶。刚果的官员就成了殖民者的帮凶。贩卖奴隶加剧了刚果的各种社会矛盾,最终导致王国的崩溃。1665年,刚果王国分裂为若干个小王国。
西非是非洲进入文明社会较早的地区。在几内亚以北、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地区,曾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王国起起伏伏,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在西非中部先后兴起的加纳、马里和桑海。加纳与如今的加纳共和国在地理位置上并无关系。古加纳王国出现在公元初期,到11世纪,加纳王国进入全盛时期。加纳的国王以黄金著称于世,连王宫的狗戴的项圈都是金或银制的。1076年,摩洛哥征服了加纳,加纳从此一蹶不振。1200年,苏苏族的国王苏曼古鲁征服了加纳的残余部分,加纳王国从此销声匿迹。1235年,已有500年历史的马里王国在松底阿特的率领下击溃了苏苏族国王苏曼古鲁的军队。马里逐渐控制了原加纳王国的土地,成为一个更强大的、更富裕的国家。14世纪初,国王曼萨·穆萨到麦加朝觐,随从达6万人,用84头骆驼驮运金砂。一时之间,马里的富庶名闻伊斯兰世界。国王还邀请了许多伊斯兰学者到马里讲学,使马里成为伊斯兰学术研究中心。1360年以后,马里王国因出现争夺王位的内战,开始衰落,国土日渐萎缩。桑海早在公元7世纪中叶就已建立,当时位于尼日尔河中游的登迪地区。公元11世纪初,迁都加奥,后改名加奥王国,是马里原属国之一。马里衰落给桑海的兴起创造了条件。到15世纪下半叶,桑海已成为一个强大的帝国。但桑海帝国只维持了100多年的兴盛局面。内部的纷争使外部武力有了可乘之机。1591年,摩洛哥军队占领了桑海的都城廷巴克图。桑海帝国不复存在了。
北非和西亚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元前9世纪,善于经商的西亚腓尼基人来到现在的突尼斯湾沿海地区建立了商业地点,开始在北非殖民。经过长时间的发展,这里逐渐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奴隶制国家——迦太基。迦太基成为地中海地区的商业中心。为了与当时的罗马争夺地中海的霸权,迦太基与罗马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战争。最后,迦太基战败,划入罗马的版图。公元前后,整个北非地区都划入了罗马的版图。公元7世纪,阿拉伯人占领了北非地区,北非成为阿拉伯世界的一部分。此后,北非几个国家(苏丹除外)的命运就连到了一起,并与西亚有了不可分割的纽带。16世纪,这里又沦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一部分,直到西方殖民者进入北非之前,这里一直是土耳其人的势力范围。
在15世纪,刚刚摆脱了阿拉伯人统治的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就开始登上非洲大陆,寻求发展的新空间。他们沿着非洲西海岸一直南下,试图找到通往东方的新通道。在西班牙派人向西航行的同时,葡萄牙人也在不断地向南寻找通向东方的航路。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就在国王的鼓励下,组织船只沿着非洲海岸向南航行,到达非洲最南部的好望角。接着,葡萄牙人达·伽马组织了更大的船队,于1497年7月8日从里斯本出发,先是循着迪亚士发现的航路,于同一年的11月到达好望角,并从那里折向北航行。1498年3月,达·伽马到达了莫桑比克,并在一个阿拉伯向导的指引下,建立了据点。由于遭到当地人的抵制,他在购买了大批的香料、丝绸、宝石和其它东方特产后便匆匆返航。他这次所带回货物的纯利润是全部航行费用的60倍。在以后的航行中,葡萄牙人带来了更多的人马和大炮,打败印度洋上各地有组织的抵抗,建立了许多商业和军事据点,终于控制了这条通往东方的航路。新航线的发现给欧洲带来了财富,却给非洲带来了灾难。"新大陆"发现之后,美洲的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劳动力。为了牟取暴利,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和英国等欧洲殖民者开始将非洲黑人贩卖到美洲。在黑奴买卖盛行的1502年至1808年期间,光是被卖往美国的黑奴就达到600万。罪恶和残酷的奴隶贸易,严重破坏了非洲的生产力,阻碍了非洲的发展,给非洲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19世纪中后期,已完成或正在进行工业革命的西方国家需要大量的工业原料和广阔市场,它们加紧了对非洲的侵略,开始从沿海向非洲内陆浸入,掀起了瓜分非洲的狂潮。为了协调各国的利益,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英、法、德、比、葡、意等15个国家在柏林召开会议,以协议形式对非洲进行了瓜分。到一战前,整个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还保持独立,其余的国家和地区全部沦为西方列强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的运动蓬勃兴起。自20世纪50年代开始,非洲国家陆续取得独立。1974年,安哥拉、莫桑比克等国宣布独立,非洲整个殖民体系宣告解体。1980年4月18日,津巴布韦宣布独立,西方国家的殖民统治完全从非洲消失了。非洲独立的国家达到了50个。 刚刚获得独立地位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团结与合作的重要,1958年4月,第一次非洲独立国家会议召开,埃及、利比里亚和加纳等8个国家参加了会议。与会国家一致同意加强团结与合作。非洲统一运动开始了。1963年5月,31个独立的非洲国家的领导人齐聚亚的斯亚贝巴,举行了盛况空前的非洲独立国家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宣告非洲统一组织正式成立。
独立而团结的非洲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国际社会的支持和非洲国家的共同努力下,非洲的许多问题得到了解决。1990年3月,非洲最后一块殖民地纳米比亚摆脱了南非的统治宣告独立。实行种族隔离政策的南非白人政权也逐渐放弃了种族歧视政策。1994年,南非举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不分种族的全国大选。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为总统。4月12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总统,宣告新南非的诞生。
纳米比亚共和国成立和新南非的诞生,宣告了非洲人民争取民族独立和政治解放的历史任务的胜利完成,古老的非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
急急!我要写一篇论文,需要非洲各国能源储量(特别是石油)数据,不知从哪能查到,谢谢
上述网站是《石油杂志》的官方网站;资源中心。希望可以找到你需要的资料。
图书馆也应该可以查到一些资料。
下面的是一些零星的新闻报道:可以从里面提取一些数据。
世界各国1998年能源储量统计
世界石油储量最新报告
怎么投SCI论文
在sci期刊上投稿,有专业人员指导的加持,可以让sci论文投稿变得更顺利,更高效。下面学术顾问结合多年经验,给大家总结了一下sci期刊投稿指导步骤,希望对大家在sci期刊投稿有所帮助。
首先,选择合适的sci期刊。
sci数据库所收录的期刊涉及到的行业是非常多的,可以说每个行业都有sci期刊。而且有些热门的行业,比如:医学类期刊被sci收录的就比较多。这个时候大家在选择的时候就需要精心选择下。选择时需要从论文质量、期刊影响因子、投稿刊期等几个方面入手进一步挑选适合投稿的期刊。
其次,确定论文格式
这里提醒大家在撰写论文之初就要确定好投稿期刊,这样可以按照投稿期刊的要求及格式撰写论文。当然,在写完之后也可以再选择期刊,只是这样调整起来会比较麻烦。
再有,提前了解与自己领域相关的审稿人员,并确定好推荐的审稿专家
1、 推荐你文章中引用其文献的作者作为审稿人,最好是近几年发表的;
2、 可以选在这本刊物发表过相关文章的作者;
3、 选择的审稿人不能全是国内的或者亚洲或者非洲地区的,至少美洲、欧洲的审稿人得占上一半的比例吧。
最后,确定投稿方式
投稿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到期刊官网通过投稿系统投稿、通过搜索期刊编辑联系方式投稿;再就是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这里学术顾问考虑到大部分人英文不是很好,加之两国存在时差,以及支付等方面都不是很方便,所以建议大家最好通过论文发表机构发表,效率更高,且成功率也比较大。
中考议论文素材:关于“勇气”的典型论据
自救少年
——危难时刻,勇气救命
18 岁的约翰·汤姆森是一位美国高中生。 1992 年的一天,他独自在父亲的农场干活,不慎滑倒,衣袖绞在机器里,两只手臂被绞断。汤姆森忍着剧痛跑了 400 米,用牙齿打开门闩,爬到电话机旁,但是无法拨号。他就用嘴咬住钢笔一下一下地拨。终于拨通了表兄的电话,表兄马上通知了有关部门,使他获救。医院为他进行了断肢再植。一位学者认为,除了汤姆森的勇气和忍耐力外,他还有一种独立精神。他一个人干活,出了事顽强自救。为了不让血流走,他把断臂放在浴盆里。他被抬上担架时,还冷静地告诉医生:“不要忘了把我的手带上 ! ”所以他是好样的。汤姆森已成了美国青少年心目中的楷模。
勇敢地写,勇敢的扔
——*自己也是一种勇气
被誉为“人民艺术家”的老舍,有一天去周口店看猿人遗址。在上山的路上,有位陪同参观的同志半开玩笑地对他说:“把您写东西的窍门传授给我们吧 ! ”这时大家见老舍故意板起脸来,幽默地说:“要勇敢地写出来,不成功,就勇敢地扔掉。完啦 ! ”
“我等着挨第三枪”
——革命需要勇气
陶行知,安徽歙县人,是我国的教育家。
抗日战争胜利之后,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妄图夺取胜利果实。他们积极发动内战,残酷镇压知识分子的进步活动, 1946 年 7 月,他们先后暗杀了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人士李公朴和闻一多。陶行知毫不畏惧,他继续积极投身到反对内战、要求民主的运动中去。有位好心的人告诉他,他的名字已经列在国民党特务机关暗杀名单上,是“第三位”要暗杀的对象。他的家人和朋友都替陶行知担心,劝他小心行事,提防“无声手枪”。陶行知却毫不在乎,他沉着地说:“我等着挨第三枪。”
华罗庚敢于反抗权威
——勇于向权威挑战
1930 年的一天,年轻的华罗庚,没有上过大学,看到一篇数学论文,作者是当时的权威人士、大学教授、数学家——苏家驹。华罗庚反复读了几遍,觉得有问题。他就迅速拿起笔来,经过缜密的推理和运算,竟得到了同苏教授的论文完全相反的结论。经过反复验算,他最后认定自己的结论是正确的。于是,他发表了论文,在数学界引起了强烈的反应。
华罗庚十分可贵的地方,是他在权威面前,不但不迷信权威,而且勇于向权威挑战。
鲁迅悼亡友
——伟大的大无畏精神
蒋介石于 1933 年 6 月,指使特务在上海公然将中国民权保障同盟副会长兼总干事杨杏佛杀害了。鲁迅和其他民权保障同盟的主要成员宋庆龄、蔡元培都收到了特务的恐吓信,在黑名单上也有鲁迅的名字。
鲁迅置生死于度外,毅然前去参加杨杏佛的葬礼,并且破例出门不带钥匙,表示有去无回。他说:“怕什么,杀死一个杨杏佛,会有更多的杨杏佛;杀死一个鲁迅,会有更多的鲁迅……”
鲁迅的出现使特务惊慌失措。他身上透出一股无形的力量,尤其是那双锐利的眼睛似乎能够看透五脏六腑。特务们慑于鲁迅在国内外的崇高威望,没敢下手。送殓回来,鲁迅挥笔写下《悼杨铨》一诗:“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何期泪洒江南雨,又为斯民哭健儿。”
英勇杀敌的戚继光
——勇猛之军所向披靡
明代民族英雄戚继光初到浙江抗倭前线的时候,发现当地的官军畏敌如虎,见倭寇冲过来,吓得转身就跑。这样的军队怎能打胜仗呢 ? 在一次遭遇战中,士兵又要逃跑,戚继光大喝一声,跳上一块大石头,面对成群的敌人连发三箭 , 射中敌酋,然后命令士兵随自己冲杀。士兵见主将如此英勇,也壮了胆,呐喊着反扑上去。这一回吓跑的是倭寇了。同一支军队,为什么前后表现如此不同 ? 显然就在有勇和无勇上。
在刑场上献花的姑娘
——勇于为真理献身
车尔尼雪夫斯基 1856 年起担任《现代人》杂志主编工作。当时,俄国国内农民起义席卷全国,各大学的革命浪潮风起云涌。沙皇政府进而对社会上的革命团体和革命者实行直接镇压。 1862 年,《现代人》杂志被勒令停刊,作为该杂志主编的车尔尼雪夫斯基也以“莫须有”的罪名而被捕了。在狱中,车尔尼雪夫斯基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由于缺乏证据,沙皇政府没法对他定罪,然而又不甘心释放他,竟伪造证据,进行诬陷。这天,他们把车尔尼雪夫斯基绑在彼得堡梅特宁广场中央的柱子上,对他进行所谓的“宣判”,然后发配矿场服苦役。突然,一位姑娘走近台边,向刑柱投来一束鲜花。这位勇敢的姑娘立即被捕了。然而,她的行动鼓舞了在场的人,紧接着又有好几束鲜花落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身旁,且四周都响起了一片高呼:“再见 ! 再见 ! ”
这位勇敢的姑娘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海明威和他的硬汉形象
——勇敢的人是不能被打败的
美国作家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一个有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 84 天,终于制服了一条比他的船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用鱼叉、船桨等抗击了三天三夜,最后到达岸边时,马林鱼还是只剩下一副骨架,老人虽然未能战胜厄运,但却是精神上的强者,他留下一句名言:“人是不能被打败的,你可以把他消灭,但不能打败他 ! ”
在生活中,海明威自己也是一个有着无穷勇气的“硬汉子”。他尝试着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在非洲的原始森林闯荡过,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在创作上他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他下定决心,奋力拼搏,失败了就再来,终于在 1954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绑在桅杆上的画家
——要勇于为事业做出牺牲
19 世纪时英国海洋风景画大师特纳出生于理发师之家,他曾当过建筑小工,靠刻苦自学成名。特纳对大自然,尤其是对海洋的观察认真执著,至死不辍。他 67 岁时,为了观察暴风雪中恶浪冲击船舷的情景,居然坚持让水手将自己绑在高高的桅杆上,冒着生命危险颠簸 4 个多小时,完成了名画《暴风雪》。
孔子论述“勇”的含义
——真正的勇是仁者之勇
孔子把勇作为高尚完美的君子所应该具备的三种品质之一。他说:“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 ( 智 ) 者不惑,勇者不惧。” ( 《论语·宪问》 ) 在他看来,智、仁、勇是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有仁德之人是乐观通达而没有忧虑的,聪明而有智慧的人是不会迷惑的,勇敢的人是无所畏惧的。二者之中,仁是核心,知 ( 智 ) 是知仁,勇是行仁,因此,“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 ( 《论语·宪问》 ) 。因为真正的勇敢是从仁义之心产生出来的。因此,有仁义之心的人肯定勇敢,而仅勇敢的人却不一定有仁义之心。勇是仁者之勇,是智者之勇,而绝非匹夫之勇。
荀子对“勇”的分析
——上勇、中勇和下勇
对勇进行更为细致分析的是战国时儒家另一位学者荀子。他首先提出了“上勇”、“中勇”、“下勇”三个概念,并具体分析说:上勇、中勇、下勇,是三个层次不同的“勇”。天下有正道,有治理社会的准则,为了捍卫这种原则,敢于挺身而出;先王有治世之道,敢于按先王的意旨而去实行;对上不因循于乱世之君,对下不随从于乱世之民;仁之所在,无贫穷之分;仁之所亡,无富贵之别;天下人了解他,便与天下人同苦乐;天下人不了解他,则岿然独立于天地之间而无所畏惧,这样的人,就是上勇。这样的上勇,也就是孔子所说的智、仁、勇的统一。
礼貌恭顺,心意谦逊,重视信誉而轻视货财,对于贤人敢于把他推举上去重用,对于不肖之人,敢于把他撤下来去其职,这样的人,就是中勇。
轻视人身而重视货财,安于在祸乱之世生活,只是个人想方设法解脱祸患,而不管他人死活,也不管是非和对不对的实际情况,只是希望取胜别人,这样的人,就是下勇。
为正义捐躯的新闻工作者
——为正义,到最危险的地方去
邵云环、许杏虎和朱颖是我国三位驻南联盟记者,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斯拉夫狂轰滥炸的日子里,他们不怕困难,不怕牺牲,亲临现场,采写了大量的报道,客观、公正地报道了科索沃危机的最新动态和事实真相,揭露了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一个主权国家狂轰滥炸的暴行,赞颂了南联盟人民为维护国家尊严英勇不屈的精神。
1999 年 5 月 8 日,三位新闻工作者在北约轰炸中国驻南使馆时,献出了生命。他们是为世界伸张正义而捐躯的,赢得了世界上所有善良人们的尊敬。我国政府追认他们为烈士。
爱迪生坦然面对火灾
——勇敢地面对灾难
1914 年 12 月,大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的实验室在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损失超过 200 万美金。那个晚上,爱迪生一生的心血成果在无情的大火中付之一炬了。
大火最凶的时候,爱迪生 24 岁的儿子查里斯在浓烟和废墟中发疯似的寻找他的父亲。他最终找到了:爱迪生平静地看着火势,他的脸在火光摇曳中闪亮,他的白发在寒风中飘动着。
“我真为他难过,”查里斯后来写道,“他都 67 岁了,不再年轻了,可眼下这一切都付诸东流了。”他看到我就嚷道:“查里斯,你母亲去哪儿了 ? 去,快去把她找来,这辈子恐怕再也见不着这样的场面了。”第二天早上,爱迪生看着一片废墟说道:“灾难自有它的价值,瞧,这不,我们以前所有的谬误过失都给大火烧了个一干二净,感谢上帝,这下我们又可以从头再来了。”火灾刚过去三个星期,爱迪生就开始着手推出他的第一部留声机。
海伦·凯勒的奇迹
——勇敢的心灵能创造奇迹
海伦·凯勒出生 19 个月,就被病魔夺去了视力、听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但是,海伦·凯勒并没有向命运屈服,她不甘在幽闭的盲聋哑世界里嗟叹命运,而是勇敢地选择了向命运挑战。在 16 岁之前,她已经学会阅读盲文,并且有足够的书写和说话能力;后来,她进入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学院; 1904 年,她以优异成绩毕业;她一生一共写了 14 部深受欢迎的著作;她处处奔走,建起了一家家慈善机构,为残疾人造福;她,虽然生活在黑暗之中,却又给人类带来光明,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写道:“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第一天,我要看人,他们的善良、温厚与友谊使我的生活值得一过;第二天,我要在黎明起身,去看黑夜变为白昼的动人奇迹;第三天,我会投入到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生活中去,寻找作为一个正常人的所有感动……”
上一篇:林业发表论文
下一篇:论文发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