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发表湖州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1 17:24

发表湖州论文

  唐代名人与湖州茶事

  张文规,唐代诗人,是宪宗元和刑部尚书张弘靖之子。历任湖州刺史、桂管防御观察使。会 昌元年(841)任湖州刺史,每岁进顾渚山贡茶院监制贡茶。时湖州顾渚山贡茶已进入全盛 时期,据嘉泰《吴兴志》、《湖州府志》载:湖州“每岁进奉顾渚紫笋茶,役工三万人,累月方毕。”“会昌中(843—845)上贡湖州紫笋茶一万八千四百斤。”⑾张文规在顾渚山唐代摩崖石刻群斫射岭老鸦窝山岩上有题字,清晰可见者有“河东张文规癸亥年三月四日 ”。癸亥年即会昌三年(843)。他在湖州还留下了两首半诗:

  一、湖州贡焙新茶⑿

  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

  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吴兴紫笋来。

  二、吴兴三绝�

  苹洲须觉池沼俗,苎布直胜罗纨轻。

  清风楼下草初出,明月峡中茶始生。

  吴兴三绝不可舍,劝子强为吴会行。

  精美的湖州长兴紫砂茶具

  陶器是人类最早使用的器皿。中国的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恒河流域、埃及尼罗河流域等地都出土了陶器。但陶器中的紫砂,从质地上是中国独有的。自宋末明初,江苏宜兴丁蜀镇的紫砂独步天下,发展成一个完整的体系。直至目前,紫砂中的茶具,壶艺、紫砂雕刻,都是热潮迭起。紫砂茶壶已成为单项研究和收藏家们的热点。

  湖州的长兴县与宜兴(古称长城和阳羡县)在唐代是一个紫笋茶区,“湖常二州太守分山造茶”,“湖常太守共条金沙泉”以事王命,这一历史悠久的茶事活动发展到今天,就在紫砂茶具上表现出来了。丁蜀镇与长兴县在太湖边仅一岭之隔。地表上虽划为二省,地下紫砂矿脉实则相通。尤其在近十年中,不少紫砂工艺世家流动到长兴县,生产出一大批设计新颖工艺上乘的茶壶、茶具,在国际、国内展出中也分别多次获奖,也让海内外藏壶家多了一方壶艺天地。

  湖州是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茶圣陆羽在湖州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据考证,三国时期,东吴已成为当时茶业传播的主要地区,但消费还局限于上层社会,唐朝时茶叶的产销中心转移到浙江和江苏,湖州茶业开始特供朝廷,名扬天下,成为世界茶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我国古代贡茶分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地方官员选送,称为土贡;另一种是由朝廷指定生产,称贡焙。湖州,就是唐朝廷设立的历史上第一个专门采制宫廷用茶的贡焙院所在地,可见当时湖州茶叶的品质和名气。唐张文规曾作《湖州贡焙新茶》诗云:“凤辇寻春半醉归,仙娥进水御帘开。牡丹花笑金钿动,传奏湖州紫笋来。”诗中的“湖州紫笋”指的就是湖州长兴顾渚山的紫笋贡茶。饮茶之风一起,文人墨客便将茶淋人诗词,“茶道”一词也出现了,它最早发现于唐代著名诗僧、茶僧皎然的茶诗《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中,这比日本使用茶道一词早了八百多年。皎然俗姓谢,名昼,湖州人,是南朝谢灵运的第十世孙。其实,日本茶道源于中国,早已是不争的事实。最早把中国天台山茶籽带到日本、播种在京都比睿山麓的是日本的最澄和尚,时间是公元805年。次年,日本空海和尚又从中国带回茶籽,献给嵯峨天皇。在天皇倡导下,中国唐代的饼茶煮饮法在日本弘仁年间得到发扬光大,形成“弘仁茶风”。到了南宋,日本荣西和尚带回南宋的制茶法和饮茶法,使南宋的蒸清散茶在日本普及开来,被推崇为日本茶祖。到了清朝,福建的煎茶法传到日本,同时传去的还有中国紫砂茶具,到18、19世纪,日本的茶道即煎茶道才逐渐形成。

  湖州是中国绿茶的重要产区,茶叶品种很多,但最著名的除了紫笋茶,还数独产于安吉的白茶。白茶归类为绿茶,颜色其实也为略透明的淡绿色,因芽叶上有一层细细的白绒毛而得名。其珍奇之处在于,在数百年里,白茶都处于野生状态,而且寥若晨星。现在的安吉白茶的母本系孤茶一株,长在海拔800米的大溪山深山岙中,已历尽150年风霜,被称为“白茶王”,是古今中外茶中极品,被誉为“中华一绝”。早在宋代宋徽的《大观茶论》中就有评价:“点茶之色以纯白为上”,“御赐白茶遂为第一”。据中国农业部专家检测,白茶的氨基酸含量特别高,达10.6%,比普通绿茶高出一到两倍,茶多酚含量相对偏低,是绿茶一绝,被市场极为推崇,曾先后在第二届、第三届国际名茶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湖州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需要多少字

毕业论文的规格,也就是毕业论文的标准。这里讲毕业论文的规格或标准,主要是就毕业论文的质量方面而言的。至于一篇毕业论文究竟要多少字数,不同的学校有不同的规定。一般说来,湖州师范一篇毕业论文需要有五千字以上。

求有关湖州方言的研究性学习论文

湖州,位于浙江省北部,古属吴越之地,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 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吴中起兵,自立西楚霸王,在今湖城中心建 “项王城”。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乌程县”。西汉初年,湖州在吴王刘濞封地之内。三国吴甘露二年(公元266年)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置“吴兴郡”。至南朝,吴兴郡辖地包括今湖州全境及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等县。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以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为湖州名称之始。此后湖州一直是当时浙北的重要政治、经济、文化城市。先后置湖州路、湖州府。

同样,作为吴方言的一个重要的分区,湖州方言在吴方言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而作为毗邻南太湖的湖畔城市。吴语区太湖片苕溪小片的湖州方言有有着其自身所特有的一些特点。本文试以实例和比较的方式,仅从语汇方面介绍部分湖州地区方言的独有特色。

(一)湖州方言语汇中的浓厚水乡色彩

作为太湖边的水乡城市,湖州有着十分浓厚的水文化,在古代湖州便有着“水晶宫”的美誉。作为太湖平原的农耕区,在此处混合了渔猎文化,因而使得湖州方言呈现出十分浓厚的水乡色彩。这种影响,十分鲜明地从语汇中得到了具体的体现。

许多的语汇,在湖州有着与其他地区截然不同的说法,例如虾,这种在东部地区比较常见的小型水产,几乎不分种类被各地称为“虾”而没有任何变化(仅仅在杭州地区会被称为“虾儿”,口气稍微软化)。但在湖州,对于虾,一直都是使用一个独特的称谓:“弯簪”。外地人初来湖州,一般都对“弯簪”这个词极不理解,很难与虾进行联系。事实上,对于很早就将虾列入食用品的湖州人,这主要是取其在烧煮后身体弯蜷的特点而赋予的名称。是一种长期水乡生活的总结与传承。

与之类似的,湖州方言对鱼类的分类细致,很多鱼都会在湖州有自己特别的叫法。例如将鳜鱼称为“花鲫鱼”,将鲢鱼细分为花鲢和青鲢等等,都是长期和鱼类接触的水乡人民对于水产的一种具体而朴实的分类。

对于太湖边的湖州,水是相当司空见惯的,因而虽然没有临海,湖州人对于水,却是表现出特殊的大气。太湖是全国第三大淡水湖,其主要的两条来水河流均经过湖州流入太湖。对于供养如此巨大的湖泊的河流,他们的名字却十分不起眼。湖州人谦逊地称他们为东苕溪与西苕溪。以至于人们几乎无法想象他们是如何能向无垠的太湖确保供水的。同样的理由,见惯了太湖的湖州人在面对杭州西湖或者北京后海的时候经常发出这样的惊讶:“各么顶都散个宕么(这最多算个池塘么)”。湖州人就是如此,把人家的湖叫塘,把人家的塘叫水坑潭。生来见多了水,一出口就有大气派。

这也难怪,除了大海,湖州人大约是不会在水面前失色太多的,如徐迟先生描绘他的故乡南浔(湖州下的一镇)时写到的:在这个水晶晶的地方,一切都是水晶晶的。

(二)湖州方言中朴素而形象的语汇表达

虽然很多的语汇在湖州方言中的表达与其他语言有着巨大的差异,然而,要理解他们却并不是太难的事情。这就要归功于湖州方言的朴素与形象了。

湖州方言有大量的语汇来自于对声音的模仿与表现。例如,对于火柴和划炮(一种小型的鞭炮),湖州人将点燃它们的动词特别地定义为“闭”。而不是其他地区那样统称“划”,而“闭”又仅仅特指这两种动作,不可泛用。原来,这个词模仿的是在划火柴时在滑动摩擦点燃火柴时的那种声音。而这个微妙的声音被用来专指划火柴,因为划其他的东西并没有这样的声音产生。

蝉在很多地方称知了,而在湖州被叫做“洋斯塔”,这也是一种细致的拟声,在湖州人看来,这个词,要比“知了”更加准确地表现那种酷暑中令人烦躁的声音。

和其他地区一样,湖州人也会把事物用于对人的状态的描摹当中,只是这其中有很多地域特色。例如湖州人会将人傻呆呆地或者反应迟钝的样子称为“木头鸭”或者“癌塘仆”,前者是一种江南常见的鸭,平时就是傻傻的样子,而后者是一种生活于水底层的大型鱼,湖州人就认为它“傻傻地趴在池塘底”。“白板”则是以麻将里的白板比喻什么也不知道的外行。不过这样的描摹多是贬义,但不严重,确是很有情趣的表达。
有的语汇在湖州专门是表现人精神状态的,而他的外部表现,就成了写他状态的最好材料。比如“醉醺醺”用于醉酒者,既有醉的本质,又有醺醺的酒气;“嘿哒哒”用于表现人的急迫,直接展现急切的人那种急促呼吸的样子。如此种种,不一而足。

另外有些语汇则以指示的方式表达其含义。例如在湖州方言中,男人和女人有称“南宁噶”和“逆宁噶”。用普通话就是“男人家”和“女人家”。上午和下午在湖州方言中表达为“上半天”和“下半天”。一个人如果对某件事的理解产生了困难,一时无法明白,就称之“的弗转”,即转不过弯来。这样的指示,也正符合传播学里用符号表达含义的要求。

(三)湖州方言中的文言古语沉淀

作为浙江北部重要的城市,湖州在历史上,无论经济还是文化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自唐至清末,湖州境内举进士第1530人,其中状元16人。王羲之、王献之、颜真卿、杜牧、苏轼、吴承恩、归有光等著名文人在此任职。在这样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城市里,到处都有着浓郁的文化气息。在湖州的方言中也是如此。湖州方言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大量出现的古文言语汇。而且这些语汇至今依然被广泛使用着。

首先是代词。湖州地区的方言中,代词是最具文言色彩的,它基本完全保留了文言的用词方式。在湖州,至今依然用“吾”来指代自己,用“尔”指代对方,用“其”指代第三人称的事物,甚至依然用“伊”来指代女性。当然,在吴语中这几个字的读法并不和普通话完全一致,需要听者分析。尤其“其”“伊”在湖州方言里发音几乎一样,如果不懂其差别,将很难识别。

其次是一些名词,在湖州依旧有许多古文言词汇在使用,例如以“廿”表示二十,以“镬子”表示锅子,“镬糍”表示锅巴,用“铜钿”表示钱。

更多的动词与日常用语都有很深的文言色彩,例如“汰”在湖州方言依然使用而不是用“洗”,藏东西则是“囥”东西,湖州人会把脏这个词很自然的说成“龌龊”,而那句中国人经典的“吃了吗”的问候,在湖州则依然保持着它在文言文时的状态:“食既了伐?”。湖州人依然要每天“着”衣“着”裤而不是穿它们。遇到需要否定的东西,湖州人却从不说“不”,“弗”这个似乎是只有在古文里能见的词汇却在湖州人的生活里依然活跃,“弗要”、“弗是”、“弗好”、“弗晓得”……

湖州方言还保留了完整的入声韵系统,那些普通话读来无韵的诗词,在湖州人读来都是琅琅上口,“特别急促”这样的四个压入声韵的词,就是最好的例证。

湖州有许多四字短语,虽没有收为成语,却可以用一个典故表达一种极其恰当的情形,最有代表性的便是这个发音为“哇里哇咕”的似乎是日语词汇的短语,正字写做“滑履坏瓜”,不是有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的避嫌好习惯吗?好啊,你不纳履,鞋子滑了,踢坏了人家的瓜,你自己看着办吧。这样微妙的情景,生活里也可以遇到,却没有任何现代汉语可以如“滑履坏瓜”一样传神地表现它来。

另外就是这句只有湖州才有的告别语了。“百坦”,既是指希望对方一路顺风,也是希望对方可以心平气和,事事坦然面对。难怪许多人认为湖州是个养老休闲的好去处,这样“百坦”的生活态度,不正是修养心灵所需要的么?

(四)变化的湖州方言语汇

随着时代的发展,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许多先进的科技成果被用于生活,湖州作为东部发达城市,在清代就引进了许多西方的东西进入我们的生活,这一切,又被湖州方言,以变化记录下来。

“洋木头”大概是湖州人第一次见到进口火柴是给的名称,那时的国人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那个西洋木棍就能点火,虽然这早已不再神秘,这个名字却依旧流传。

“水门汀”则是懂英文的知识分子早年的翻译,只是没有人想到,在今天这个时代,湖州人依然这样叫水泥,就好象他们第一次见到的时候一样。

“电火”就是电灯,朴素形象。而其他诸如“洋火”、“洋钉”、“洋片”这样的名词则表明了他们的来源皆是进口。大抵因为进口的东西都是比较先进的,湖州人索性把“洋”当成了形容词。一个人自我感觉很好,得意洋洋的样子,在湖州就是“洋”。

以上介绍和总结的只是湖州方言中很少部分具有特色的语汇,还有很大的缺陷与遗漏,而湖州方言在发音,吐字,遣词造句等等方面还有起独特的一面。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的了解和研究,才能更好地了解湖州深厚的方言文化 。

上一篇:珠宝论文发表

下一篇:论文发表欺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