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担发表论文
分担发表论文
纵然我只是宇宙间一颗毫不起眼的尘土,只是世间万物中一株普遍的小草,只是风尘仆仆中无意间洒落的一片枯黄的落叶。我却有人世间分享与分担的胸襟。
从何时起,分享不再是幼时一起吃零食的喜悦;不再是儿时一起玩乐一起疯闹的洒脱。它只是人世间最美好的付出,它是天使挥洒于人间的星星,是它让我们能和朋友更开心的生活,更忧心的一起分享快乐。
分享是一种美德,当你和你周边的人倾吐你的喜悦而他们也弥漫在你的欢乐中。它能使你忘却前一秒的痛苦让你全身心的溶入这片喜悦的天地。它是多么美好啊以至于它那么珍贵,那么稀有。
当你和你的朋友一起在大街上饥肠辘辘地寻找一点点充饥的食物,而这时你找到你他却没有。那么你会把你仅有的千辛万苦寻来的巴掌大的硬馒头分他一半吗?这不是物质交换的随手与随意。这是到了穷迫的极点时你对他心灵的允诺,就像是到了荒漠中你仅有半瓶水而你愿意与他共饮和他共度难关。如果你做到了,不管我们相不相识,请让我尊称你一声朋友。
从我懂事开始,分担不再是幼时一起在考场上互递纸条的无知;不再是儿时一起到外边偷东西的共患难;不再是少年时被人家欺负而叫上一群所谓的朋友一起拼命。它纵使不是我们为心爱的人所必须尽到的义务,它却是一种精神上的拥有。它是女神洒落于人间的光明。是它让我们见证友谊,让我们感动的源泉。
分担是一种感动,当你正措手不及的忙着工作时有一双温暖的手愿意帮你解忧。这是雪中送炭也是弥漫于人世间的温暖。是它让我们能更快乐地和朋友相处在一起。让我们活得更潇洒,更自由。
当你学会了分担,你才能更家彻透地认清这个世间的美丽。那么你是美的,因为你有一颗慈爱的心,一个宽广的胸襟。
存在于天地间,不管是分享或分担,那么你都是必不可少的。尽管它不是一种义务,不是一种随心。它却凝聚了心灵的美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传统。它们让你不再无初可依,不再赤**的展现于天地间。所以它们是美丽的,是高尚的。
即使我只是一颗尘土,一株小草,一片落叶。但我却能顶天立地于天地间。
幼儿园怎样与家庭分担教育责任论文
内容摘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就无所谓社会的和谐。同样,在幼儿教育工作中也需要有这样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体现幼儿园的办园宗旨,那就是“为幼儿提供优质的服务”。在这其中,做好与幼儿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是为幼儿提供优质服务的重要环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由此可见,新时期家园共育工作是非常的重要。要提供幼儿的素质,单靠幼儿园或是家庭任何一方都是难以实现的。唯有重视教师与家长的交流沟通工作,让家长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教育中来,做到家园共育,才能有效地提高幼儿园保教工作的质量,促进幼儿全面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技巧 家长 幼儿教师 交流沟通 家园共育
一、幼儿教师与家长交流沟通的现状分析
幼儿教师面对的不仅是千差万别的孩子,而且还是千差万别的幼儿家长。幼儿教师与这么多的幼儿家长相处确实是很重要的事情。而且幼儿教师比中小学教师与家长的接触频率要高得多,幼儿教师每天至少与幼儿家长见两次面,这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幼儿接受的教育是立体化的,其中家庭的影响至关重要。教师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指导之前,首先要了解幼儿的家庭状况,包括幼儿家庭的经济状况、家庭成员的政治面貌以及家长的文化、品德修养、对子女的教育要求等。这对孩子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习观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与幼儿家长相处过程中容易发生哪些分歧?又应如何对待这些分歧呢?
一)、正视分歧
(一)对幼儿评价的分歧
一种情况是,家长对幼儿的评价高于幼儿教师对幼儿的评价。这些家长看自己的孩子是一朵花,碧玉无瑕;而幼儿教师看他们的孩子则不甚完美,也不出众。这里不排除幼儿教师对幼儿某些优点的忽视,但家长对孩子的评价过高,却是教师反映孩子在幼儿园表现还可以,但是父母却把孩子说得一无是处。“恨铁不成钢”,整天批评训斥孩子。
(二)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
教师对幼儿的期望一般比较笼统而客观,他们期望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身心得以健康成长。家长对自己孩子的期望往往是具体的、带有明显的定向性质,有时难免有主观臆想的成分。有些家长望子成龙心切,往往对孩子提出不切实际的期望。幼儿教师与家长对幼儿期望值的分歧,会造成培养目标、教育实施上的分歧。
(三)对幼儿关怀照顾上的分歧
家长对幼儿的关怀照顾带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个体指向性,二是细致入微。家长对幼儿的照顾指向自己的孩子,毋庸置疑,这种关怀照顾是非常细致的。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全班数十名幼儿,他们要关心照顾的不是一个孩子,也不是几个孩子,而是几十个孩子,这就难免顾此失彼。
(四)对幼儿成长不顺利时归因分析的分歧
在幼儿成长顺利时,幼儿园和家长的关系往往比较融洽,然而一旦幼儿在成长过程中遇到某些问题,教育工作遇到困难、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时,双方就可能会互相指责,产生分歧。家长埋怨幼儿教师的教育工作做得不好,幼儿教师则埋怨家长不配合工作,彼此都有怨气。这种怨气以各种形态有声或无声地表现出来,造成心理上的隔阂。
(五)对幼儿的教育态度、方式和方法的分歧
这种分歧大量存在于日常教育工作中。一方对孩子管理严格,严中有爱,另一方则放纵、溺爱;一方侧重能力发展、智力开发,另一方则要求识字写字、多长知识;一方注重独立性、劳动观念和能力的培养,另一方则害怕孩子累着、碰着,单纯而过分地对孩子进行保护;一方注重孩子的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另一方则强行对幼儿进行正规的学习训练……
二)、分歧的原因
(一)与孩子的关系不同
教师与幼儿的关系,主要是师生关系,教师是教育者,幼儿是受教育者,教师出于责任感去关心爱护幼儿,这种关系带有较强的理性色彩。家长与幼儿的关系,既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关系,又有父母与子女的亲子关系,这种亲子关系带有强烈的情感色彩。
教师与幼儿的师生关系是暂时的,一旦幼儿升班、升学,这种师生关系在实际上就已结束,留下的是师生情谊,而不是现实意义上的师生关系。父母与孩子的亲子关系则是终生的。子女的成长牵动着父母的心,影响家庭的和睦与幸福。这种长久的、利害相关的密切关系,使得父母不得不加倍地关心自己的孩子,有时到了“过火”的地步。
(二)观察孩子的时空条件不同
家长多是在家庭中观察孩子。在家庭中成员少,孩子处于被照顾的地位。教师主要是在幼儿园里观察孩子,在幼儿园这个集体中,许多幼儿在一起生活、游戏和学习,幼儿既处于教师的照顾之下,又处于同龄孩子的相互作用之中。孩子在幼儿园里遇到了很多家里遇不到的矛盾。在幼儿园里,这些聪明的孩子知道自己的行为是要受限制的,因而他们比较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这就出现了父母看孩子不懂事、不听话,而幼儿园教师看孩子还不错的情况。
(三)教育素养不同
幼儿教师一般受过专业训练,有一定教育素养。家长的教育素养因人而异,有的高,有的低,而且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差距。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素养不同,因而观察幼儿的角度和了解幼儿的程度就会存在差异,对幼儿的评价也会出现分歧,在教育方法和手段上更会产生极大的差别。
(四)缺乏及时的联系和沟通
当前幼儿园普遍重视家长工作,与家长保持密切的关系。但是有些幼儿教师家长工作趋于一般化,缺乏深入细致的工作。这就使教师与家长对有关孩子教育的一些不同看法不能及时交换意见。如果能够及时联系、交换意见,这种分歧就会逐渐消除,使看法和教育趋于一致,或基本一致。但是如果教师与家长缺乏联系,尤其是缺少开诚布公的交谈,就会使分歧加深,心理隔阂越来越大。
三)、分歧的解决
(一)易位而思,互相体谅
人世间需要理解,多一分理解就多一分融洽与信任。幼儿教师与家长如果能够互相站在对方的位置来看一看、想一想,就会对对方多一分理解与体谅。
(二)掌握家庭教育知识,提高自身的威信
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实现教育目标,教师不仅要了解幼儿园教育工作的理论,同时也要懂得相应的家庭知识。教师是有家庭教育的知识,会更好地向家长汇报分折幼儿的成长发展与不足,回答家长对孩子问题的咨询,有针对性的宣传一些科学育儿的知识、方法,有的放矢地为家长教育孩子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难题、疑惑,进行分析指点,出谋划策,提出建议,帮助家长解决具体困难从而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水平,也提高了家长对教师的尊重与信任。
(三)全面公正地评价孩子
从幼儿教师来说,要克服偏见,防止出现对班级中发展较好并善于表现的幼儿评价过高,对较为内向、发展较为迟缓或不守纪律的幼儿评价过低的倾向。
为了全面而公正地评价孩子,幼儿教师和家长都应该很好地学习与掌握幼儿发展的内容和评价指标,从体、智、德、美等各个方面全面地评价幼儿。克服只从认知方面,甚至于只从知识掌握方面去评价孩子的片面做法。
以分担为话题的作文
为父母分担责任
天火辣辣的,我还在水泥地上劳动,嘴里在不停地唠叨。因为今天晒谷,爸爸又不在家,我只好承担这一个任务了。我拿着推耙、扫把在水泥场地上干活。
我放下扫把拿着推耙把堆积成山的谷子向四下里散开。刚开始工作,我觉得非常轻松。可是,过了没有多久,我就觉得吃力起来,推耙越来越重。于是,我休息了一下。然后,我又干了起来。我先把谷子推开,接着把谷子推成一垄一垄的。这些工作做好后,我找了一个位置坐了下来。没过几分钟,我的眼睛就慢慢地合上了。我竟然睡着了。
我一觉醒来,看到谷子晒得差不多了,我就站起来,拿起工具收谷子了。我把那一条一条的谷子推平,这花了我不少时间。然后,我把谷子推成一条沟一条沟似的。这样原来下面的谷子给翻了上来,而且可以增加晒谷的面积,谷子晒起来容易干。
做完了这一些工作,我觉得非常开心。接着,我拿出了随身携带的课外书来看了起来。同时,我的眼睛还不时瞄向谷子,不让鸡来吃谷子。
通过这一次劳动,我不仅参加了晒谷,还锻炼了身体,而且为父母分担了责任。我想着想着就更开心了。
材料作文关于分担.互助的作为600
题目:分担与互助
上周一二的晚上,我上完晚自习回来,跟爸爸说老师布置了一篇命题作文:分担与分享,体裁必须是议论文,要爸爸帮她构思。
爸爸条件反射似的想起了公司与合伙,他说这两种经济组织,都是按照共享盈余、共担风险,一句话共负盈亏的原则设立并运营的。可这样的题材对中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我们对此没有什么体察与体验的。那么,也可以从班级集体行动中共同努力,共享成功,或同学之间互助过程中共享快乐,共担痛苦的点滴,说一些人生感悟。取材于自己真实的生活,不是好写一些吗?比如合唱比赛、同学遭遇家庭变故等等这些事情。
我说一定要是议论文,不能写成记叙文,而且还要写成破题、解题、点题三段式。爸爸说离开自己的现实生活肯定会枯燥而不生动,感染力不会很强,可以结合自己的生活感受,夹叙夹议也行啊。我说,不行,要纯正的议论文,这是老师指导的写作方法,而且这是老师研究高考作文得出的应试写作方法。这样写比较保险,批卷的人多少会给分,否则风险很大。
可爸爸有他自己的想法。他说,对分担与分享这样的话题空发议论,中学生有那样的思想深度吗?有那样的文字驾驭能力吗?有哲学家那样的思维视角吗?显然没有。那么高考高分作文会从格式化的应试技巧中的来吗?显然也不会。爸爸跟我说,文无定式,就自己熟悉的生活体验,找一个小切口,夹叙夹议地得到一些令人震撼的结论,给人以启迪感,这样的作文就很好了。
我说,可能是吧,但容易写砸了,考场上想不出好的生活感受咋办呢?是啊,孩子们从校门到家门,哪里会有丰富的感受、感悟或感动呢?老师的话是有道理的。但一个深深的忧虑却沉淀在心中:我们的作文创造力从何培育呢?
过了两天,爸爸单位上搞晋职晋级,他没有得到相应的职位,很是郁闷。有同学发信息约时间打牌,爸爸说不去,心里有事。他的同学回信问:什么事?可以分担或分享吗?爸爸觉得有些感动的同时,想起了我的作文,爸爸似乎悟到了一些道理:分担与分享不正是人们在社会生活或家庭生活中的点点滴滴的生动反映吗?那里用得着分担是分享的基础分享是分担的结果两者相辅相成之类的空话呢?
爸爸把这条信息留给我看,如此这番地说了上面的话,我也点点头。我又问:说这些话阅卷老师如果认为平淡无奇判了低分,咋办呢?爸爸一时茫然:生活琐事本不会惊天动地,怎样才能写好生活琐事呢?比如鲁迅“在长袍下榨出一个小字来”的话,怎样做到信手拈来?
保险的作文能得分,可也不能放弃去得高分的努力啊。好在还有一年,我可以在这段宽裕的时间里向老师、家长请教、探讨,向文学著作学习,培养作文创造力和感染力。
今天的分担,就是明天的分享。
┏ (^ω^)=☞
上一篇:行业论文发表
下一篇:发表论文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