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闻发表论文
徐闻发表论文
叶欣1956年7月9日出生于广东徐闻一个医学世家。1974年被招进广东省中医院卫训队。
急诊科是省中医院最大的护理单位,下设120、补液室、抽血室、注射室、留观室、治疗室六个部门。“快速、及时、有效”的工作性质、复杂多变的病情、触目惊心的状况,需要护士长不仅需要超一流的护理专长,更要有临危不惧、指挥若定的领导能力和冷静快捷的思维能力。生死一瞬间,在以痛苦、哀号、无助为氛围的工作环境里,每位医护人员都必须具备强健的身体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于女性而言,这何尝不是对身心的超级挑战。而叶欣在急诊科一干就是几十年。每当急诊科有传染性疾病患者前来急诊时,叶欣总是一马当先,冲锋在前,尽量不让年轻的小护士们沾边。每次她总是说:你们还小,这病危险!对待这类病人,她护理得格外耐心、细致,没有一丝的嫌弃。对于家境贫寒的病人,她甚至主动出钱为病人买东西。她常常对护士们说:“病人得了传染病已经够不幸了,但社会的歧视给他们心理造成的伤害也许比病痛更难受!作为护士,我们一方面要解决他们身体的痛苦,更要给他们爱的力量,生活的力量。”一次是一位刚参加工作的护士为病人服务时引发了病人的不满,叶欣主动到患者家登门道歉,并作自我批评。广东省中医院二沙分院刚建立时,叶欣主动请缨,提出到二沙急诊科担任护士长,负责繁重的护理组建工作。
2001年,一位来自福建某山区的重症患者到急诊科治疗,病情刚稳定就急着要求回家。叶欣苦心规劝,但病人就是不听,于是科室决定用救护车送病人回家。叶欣又主动申请沿途护理。22小时的颠簸和护理,病人安全到家了,可她却累得直不起腰来。为了尽快赶回上班,第二天一上午,叶欣自己出钱乘飞机回到了广州。
2003春节前后,一种病因未明的非典型肺炎开始在广州一些地区流行。2月上旬刚过,广东省中医院二沙急诊科就开始收治确诊或疑为“非典”的病人,最多时一天5人。面对增加了两倍的工作量,叶欣周密筹划、冷静部署,重新调班时,安排了加强班。随着“非典”患者的急剧增多,广东省中医院当机立断,紧急抽调二沙分院急诊科部分护士增援位于市中心的院本部。二沙急诊科护士力量出现了明显的不足。叶欣身先士卒,从2月8日便开始加班。
3月4日中午,极度疲倦的叶欣开始出现发热症状,后确诊染上了非典型性肺炎。为了救治叶欣,医院在最短时间内成立了治疗小组。叶欣的病情几乎牵动了所有人的心。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委托蔡东士秘书长慰问她和家属;雷于蓝副省长也在省政府副秘书长黄业斌、省卫生厅厅长黄庆道的陪同下,亲自到医院了解治疗情况。省卫生厅、省中医药管理局、广州中医药大学的领导也为抢救叶欣提供了技术、物质、器械的支持。
2003年3月25日凌晨1:30,就在叶欣最后所抢救的、也是传染给她“非典”的那位患者健康出院后不到一个星期,叶欣永远离开了她所热爱的岗位、战友和亲人,享年47岁。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把培养护理人才作为本科室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她常利用午休给护士们上业务课,让刚进急诊科的姑娘们在她身上练习扎针。
叶欣在担任护士长期间,始终没有放弃对新知识的钻研,她总是在第一时间掌握最新技术。1995年,论文《甲黄膜液对褥疮治疗护理的应用研究》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实现了该院护理课题在科技创新中零的突破。直到去世前,共有发表论文13篇。
叶欣是一个性格恬淡的人,她不求闻达,只讲奉献。作为领导,她的宽容、平和、正直,她的忍让、内秀和公正,无不深深折服着她的同事和朋友。科室里的小护士曾诗意地说:叶护士长简直就是阳光和微笑的化身,那么透明,又是那么明媚。加班、顶班,对她可谓司空见惯,尤其是节假日,她会主动给自己排上班。叶欣去世后,她爱人动容地说:“我和叶欣结婚22年了,但只有结婚那年我们一起在家过了春节,其余她全是在医院度过的。”
2003年4月16日《健康报》发表了《永远的白衣战士——追记广东省中医院护士长叶欣》的通讯,讲述了叶欣护士长不顾个人安危顽强抗击“非典”的感人事迹。
黄扬略是做什么的
黄扬略
黄扬略,广东徐闻县人,暨南大学经济学院、管理学院兼职教授。1982年于中山大学毕业后,进入新华通讯社广东分社工作,历任记者、采编副主任,深圳支社社长、广东分社副社长;1999年12月任深圳商报社社长,2002年9月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副书记、集团副社长、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
中文名:黄扬略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徐闻县
出生日期:1952年12月
职业:记者
毕业院校:中山大学
代表作品:《第三条路》、《新时期党报定位与功能拓展》等
个人简介
黄扬略,男,1952年12月生,广东徐闻县人。
大学本科毕业,中共党员,高级记者。
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正局级),兼任《香港商报》社长。
1982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文系,进入新华社广东分社工作,历任记者、采编室副主任、深圳支社社长、分社副社长。
1999年12月起任深圳商报社社长,
2002年12月起兼任中国新闻摄影学会常务理事。
2002年9月至今任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
2002年9月至2004年12月主持集团编委会和《深圳特区报》工作期间,对党报和党报集团的功能与定位进行了深入思考。提出“参谋助手论”(党报应成为党委和政府的参谋助手)和“交响乐团论”(党报集团应建成高奏主旋律的交响乐团)。
2003年兼任深圳新闻摄影学会会长。新闻作品多次获得全国和广东、深圳新闻奖。
2005年1月起任集团党组书记兼社长、香港商报总裁兼香港商报社长。
1992年被破格评聘为主任记者,
1994年再次被破格评聘为高级记者,成为当时广东省新闻界最年轻的高级记者,同年8月以高票数获得获广东省首届记者最高奖--"金枪奖"。
1988年至1990年连续三年被广东省农、林、水、牧部门联合授予“广东省发展牧草先进工作者”称号,
2001年被授予全国和广东省先进报业管理者称号,同年起享受深圳市专家津贴。
2002年荣获“全国百佳新闻工作者”称号。担任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领导职务以来,一向重视新闻图片在版面中的运用,多次组织深圳市新闻摄影大赛评选活动,本人曾获得广东省总编辑摄影大赛特别奖。在担任深圳商报社社长期间,《深圳商报》获得全国报纸头版运用照片版面评选一等奖。
2003年11月16日当选中国新闻摄影第五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副会长。
2006年被评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2007年起受聘担任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
2013年任全国政协委员。
求索党报
黄扬略同志1982年中山大学毕业后笔耕南粤26年,其中17年效力新华社,1999年至今耕耘于深圳这片热土的党报事业。历任新华社深圳支社社长、分社副社长、深圳商报社长、深圳报业集团总编辑兼《深圳特区报》总编辑,现任深圳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兼任《香港商报》社长。
业务探索
黄扬略同志是一位有思想的记者。他先后在《求是》、《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岭南新闻探索》等专业期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数项全国和广东新闻奖。近几年出版理论专著《党报新论》和《新时期党报探索》,主编《第三条路》、《新时期党报定位与功能拓展》等书共800多万字。1987年任职新华社广东分社时,他采写的两篇内参《解决广东缺粮问题的"希望之草"》和《黑水牛与白色革命》,提出我国南方应大力发展豆科牧草,解决广东结构性缺粮问题;以及改良我国南方水牛,改革城乡奶业结构,提高我国牛奶消费水平的建议,得到广东省委主要领导的采纳并被列入广东"七五发展规划"。两篇内参对广东省两大产业的蓬勃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他本人也连续三年被广东省农、林、水三部门联合授予"发展牧草先进个人"称号。2004年2月,他出版专著《新时期党报探索》。《中华新闻报》、《岭南新闻探索》等报刊纷纷发表书评,中宣部也充分肯定书中的论点。针对"主报管导向,子报找市场"的不良倾向,他提出党报集团的各个媒体都有责任以正确的舆论占领市场和阵地。党报集团应是主报奏主调,子报子刊奏和声,围绕主旋律合奏多彩乐章的"交响乐团"。以此观点为核心,2004年12月他在《求是》发表《党报集团应成为高奏主旋律的"交响乐团"》一文,获得中国新闻三等奖。2006年1月他在《求是》内参发表长篇论文《论媒体改革》。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时任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同志将此文批转时任广东省委副书记蔡东士和省委常委、时任宣传部长朱小丹同志。朱小丹同志批示认为该文政治观点鲜明,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媒体改革作了有针对性的深入思考,也是对深圳报业集团成功经验的有益总结和提炼,并指示省委宣传部将此文以简报形式发到全省各市宣传部和媒体学习。河南省委书记徐光春同志阅后批示:"文中所提观点应引起高度重视。"2007年2月,他的理论专著《党报新论》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付梓,同年6月再次印刷,中国新闻界泰斗方汉奇先生和时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王伟光教授为该书作序。该书被北京大学、中国政法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的新闻学院作为必读或选读书目。黄扬略同志在《深圳特区报》和《深圳商报》组织《权谋文化批判》、《暴力文化批判》和《大片主义批判》,并于2008年初组织出版系列丛书。批判不良文化现象,以实际行动担起文化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受到中宣部的肯定。黄扬略同志提倡调查研究。针对报纸评论官腔重、套话多的问题,每遇大事,他必定自己动笔写评论,用群众的语言阐释重大决策,引导舆论。黄扬略同志署名"田各"的评论员文章经常出现在《深圳特区报》头版。这些口语化的文章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多次受到省市领导的表扬。"田各"评论成为报业集团一大言论品牌,推动报纸评论文风的转变。
报业管理
黄扬略同志对党报和党报集团的功能定位深入思考,提出"参谋助手论"和"交响乐团论"。致力调整报刊结构,推行新媒体建设,占领网上舆论阵地。支持《深圳特区报》、《深圳商报》、《深圳晚报》和《晶报》创办特色网站,开展报网联动,加快报业集团向现代传媒集团迈进。作为《香港商报》社长,他主持该报改版,提出"为商界代言,为商家服务"的宗旨,积极进行股权改造,将《香港商报》带上崭新发展平台。在他倡导下,集团各报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既牢牢占领舆论阵地,又广泛覆盖文化市场。从社会效益看,集团一贯坚持"政治家办报"的理念,2007年获中宣部《新闻阅评》20多次表扬;从经济效益看,深圳报业现有10报、5刊、7网、1出版社,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媒体集团之一,资产超过50亿元。2007年收入30亿元,利税逾4亿元。
社会活动
党报集团要当好党委的参谋和助手,一个重要途径在于参与到党委的工作中去,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去。黄扬略带领深圳报业在"关爱行动"、"文博会"、"百万市民讲外语"等大型活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关爱行动"由深圳市委书记挂帅,黄扬略同志担任组委会办公室主任。关爱行动发掘的典型人物郭春园和丛飞都当选"感动中国十大爱心人物"。关爱行动特设银行帐户2007年接收捐款一亿多元。这些款项为大批地中海贫血儿童解决了定期换血费用,使他们的生命得以延续;为众多兔唇患者免费手术,使他们过上正常生活把深圳的关爱传播到祖国大江南北,为深圳打造"关爱之城"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黄扬略同志率领报业集团参与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的工作。与国内其他会展不同,文博会由深圳国际文化博览有限公司(文博公司)完全通过市场运作来承办招商招展。作为公司董事长,他为贯彻深圳市委"文化立市"的发展战略和推动深圳文化产业发展作出了努力。
人才培养
以黄扬略同志为班长的集团党组重视采编人才培养。作为集团主要领导,他以德才用人,在集团内部营造一个人尽其才、宽松民主的氛围。他认为,党报新闻工作者的修为,除了作为一名公民,一名中共党员的修养要求外,还需三方面的特殊素质:政治素质方面,要有大局意识,即把新闻报道放在大背景中去考察,服从并服务大局的能力;思想素质方面,要有辩证思维,即以联系的观点、发展的眼光、辩证的角度来分析并解决问题;个人学识方面,要求做到博学多思,即眼里有群众、腹内有诗书、落笔有观点、身边有朋友。他提出"阳光报业、和谐报业、效益报业"的奋斗目标,以此作为报业文化的重要价值观,注重改善内部考核机制和人才竞争机制,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年轻采编人员已成长为各报的业务骨干。为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能力,他整合了所属各报新闻研究力量,积极向国家人事部申报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他率集团和深圳大学传媒学院联合团队,取得一项广东重大新闻课题,项目正在顺利推进中。
两会言论
今年全国两会上,改革话题备受关注。正在北京参加两会的全国政协委员、深圳报业集团兼香港商报社社长黄扬略昨日表示,目前我国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改革任务繁重,亟待探索可行方法和路径,新医改是我国社会改革的一个成功范例,可以此新经验为蓝本,设定我国社会改革基本套路。
黄扬略委员认为,始于2009年的中国新医改,目前成就显著,其初步成效主要表现在:一是基本医疗保障面大幅扩大,全民基本医保惠及全国95%左右的人口;二是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三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取得新进展。
“新医改的成功实践,探索出一套基本的套路和方法,为我国社会领域的改革建设提供了难能可贵的蓝本,其经验和思路应成为社会改革的共同财富。”黄扬略委员说,“新医改的运行机制实际上是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改革操作路径,充分证明了‘中国模式’的可行性,这种模式不仅适用于医改,也将为今后其他社会领域的改革带来有益启示。新医改的成功经验应好好总结,成为指导社会改革和建设的共同财富,在推动其他社会民生经济领域的改革建设中,结合实际,加以推广,举一反三,造福国民福祉。”
为此,黄扬略委员建议,应组织专门班子,由相关机构牵头,全面深入研究、总结、归纳和提炼我国新医改的成功经验,并将其上升为规律性的认识。“在全面深入研究我国社会建设、改革和发展所面临的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在推进下一步社会建设和改革的进程中,如何总结和推广新医改的成功经验,以新医改的成功经验为蓝本,以从新医改中摸索出来的规律作指导,设定我国社会改革与建设的基本套路,推动下一步的社会建设与改革。”
新医改
2003年非典的动人故事急!!急!!急!!
钟南山同志先进事迹
钟南山,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所长。他既是一名可亲、可敬、可爱、可信的医学专家,又是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
为祖国争一口气
在旁人看来,抗击非典是钟南山一生中遇到的最大挑战。但钟南山不这么认为,他坦言遇到的最大挑战是早年留学英伦时的求学生涯。
1979年钟南山考取公派留学资格,前往英国伦敦爱丁堡大学进修。但英国法律不承认中国医生的资格,导师不信任钟南山,把2年的留学时间限制为8个月,钟南山暗下决心为祖国争口气。他拼命工作,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了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篇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和糖尿病学会上发表。他的勤奋和才干,彻底改变了外国同行对中国医生的看法,赢得了他们的尊重和信任。英国伦敦大学圣·巴弗勒姆学院和墨西哥国际变态反应学会分别授予他“荣誉学者”和“荣誉会员”称号。当他完成2年的学习后,爱丁堡大学和导师弗兰里教授一再盛情挽留。但钟南山回国报效的决心已定,他说:“是祖国送我来的,祖国正需要我,我的事业在中国!”
为党工作高于生命
2003年我国局部地区发生SARS疫情,国外一小撮别有用心的势力借机丑化中国。钟南山作为防治SARS的权威专家,利用经常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机会,实事求是地告诉各国的专家学者在中国发生的SARS事件,中国政府和人民所做的努力及取得的成绩。5月28日,钟南山应邀在全美胸肺学会(ATS)上作了《中国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发病情况及治疗》的专题学术报告,他专业、开放、实事求是的态度,有理有利有节的辩论风格,引起美国主流媒体的关注。著名的CNN电视台在《今日美国》中评论“中国大陆的SARS发病率已经明显下降,令人鼓舞”。钟南山的努力,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国外势力借SARS事件丑化中国的“话语垄断”企图,使国际社会对中国疫情有了一个客观公正的认识。
那段时间,钟南山既要在临床一线救治SARS患者,又要协调各地的防治工作,极少休息,身体很疲惫。老伴经常劝他少外出、多休息,甚至为此朝他发脾气。但钟南山停不下来,因为他把自己为祖国服务、为党工作的有限时间,看得比健康、比生命更宝贵!
看病“三个一样”
说起钟南山,广州市邮政局女工阿琼总是很动情。她说:假如不是遇上钟院长,自己就没命了。8年前,阿琼反复咳嗽、气喘,吃了很多药也不行,病越来越重,后来慕名找到了钟南山。根据阿琼的病史和症状,钟南山给她做了哮喘检查,结果呈阳性,一般而言,诊断应该已经明确,剩下的就是对症下药了。而钟南山却不放心,继续细心地观察了一段时间,终于从一个细微的症状里发现了新问题,怀疑是气管肿瘤。为确诊,钟南山亲自为她做了支气管纤维镜检查。病情得到证实后,钟南山又亲自安排了医生手术,术中一看,好险,那隐蔽得很好的肿瘤竟已堵住气管的五分之四,什么时候堵满了,阿琼什么时候就没了。阿琼深情地说:“钟教授的过人之处岂止在于他的医术,他对病人的高度责任心和对病人的爱心,同样常人难及。”
对个别医生索取红包礼物的行为,钟南山深恶痛绝,“医生的天职就是救死扶伤,不能有任何折扣,你选择了这个职业,就必须具备这个品德。”在钟南山身边工作的人员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看病只看病情,不看背景。他还有著名的“三个一样”———高干、平民,有钱、无钱,城市、农村,一样的热情耐心,一样的无微不至,一样的负责到底。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三个一样”成了所内医务人员的共同追求。
科学不能明哲保身
钟南山是一个求实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早在留学英国的时候,他决定开展关于吸烟与健康问题的研究。为了取得可靠的资料,他让皇家医院的同事向他体内输入一氧化碳,同时不断抽血检验。当一氧化碳浓度在血液中达到15%时,同行们都不约而同地叫嚷:“太危险了,赶快停止!”但他认为这样还达不到实验设计要求,咬牙坚持到血红蛋白中的一氧化碳浓度达到22%才停止。实验最终取得了满意效果,但钟南山却几乎晕倒。要知道,这相当于正常人连续吸60多支香烟,还要加上抽800cc的鲜血。
在2003年抗击SARS战斗中钟南山更是这样。他坚持实事求是,不畏权威,勇敢地对“衣原体之说”提出质疑,促成广东省决策层坚持和加强了原来的防治措施,这也是广东省取得SARS患者病死率最低、治愈率最高的很重要的原因。充分表现出了一个科学家应有的良知和勇气。
人要活在理想中
钟南山很喜欢中学老师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他经常跟身边的人强调,一个人的理想信念最重要,它是精神的灵魂和支柱。
从医以来,钟南山先后取得了国家、省市各级科研成果20多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部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一项,三等奖一项,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文70多篇。他是近十几年来推动我国呼吸疾病科研和临床事业走向世界前列的杰出领头人之一。他和他的同行们在这个专业的突出贡献,奠定了我国呼吸疾病某些项目的研究水平在亚太地区的领先地位。用“著述等身”、“声名显赫”来形容钟南山的成就一点也不为过。但这位68岁的老人,他仍然对事业保持着炽热的追求,在科学的殿堂坚持创新、永不停步。这种性格也深深地感染了他周围的人,熏陶出了一个勇于奉献、蓬勃向上的群体,使广州呼吸疾病研究所成为了国内瞩目的学术阵地———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药理基地、博士学位授予点。
多年来,钟南山“奉献、开拓、实干、合群”的精神被同志们亲切地誉为“南山风格”。1997年1月15日,中共广州市委授予他“模范共产党员”的称号。广东省卫生厅也专门行文,要求全省医疗战线的同志学习“南山风格”。2003年6月19日,因在抗非战斗中表现卓越,他被广东省委省政府授予唯一的特等功。2004年4月8日,又被授予国内卫生系统的最高荣誉称号———白求恩奖章。
上一篇:迁安论文发表
下一篇:论文发表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