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投稿讨论
期刊投稿讨论
作为一位曾经向《统计与信息论坛》期刊投稿并成功发表文章的作者,我在此分享一些我的经验,希望能对其他作者有所帮助。
1. 选定论文主题:选择一个具有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主题。在选择主题时,可以考虑当前学术领域的热点问题,或者是在自己研究领域内有深入了解的话题。
2. 精心撰写论文:在撰写论文时,要遵循学术规范,确保论文内容准确、严谨、完整。同时,要注意论文的语言表达和逻辑结构,确保论文易于理解。
3. 格式规范:在投稿前,要仔细阅读期刊的投稿指南,按照要求进行排版和格式调整。特别是要注意论文的结构、格式、字体、行间距等细节问题。
4. 引用规范:在论文中引用他人的观点、数据、图表等时,要按照规范进行标注。同时,要注意引用的内容是否具有权威性和可靠性,避免出现学术不端行为。
5. 提交前仔细检查:在提交论文之前,要仔细检查论文的内容和格式,确保没有错误和遗漏。可以使用一些学术写作工具,如语法检查、拼写检查等,来提高论文的质量。
6. 及时回复编辑部的反馈:如果编辑部对论文提出了反馈意见,要高度重视并及时回复。在回复时,要诚恳地接受自己的错误,对问题进行认真分析和修改,以提高论文的质量。
7. 耐心等待审稿结果:在提交论文之后,需要耐心等待审稿结果。一般来说,审稿周期较长,需要耐心等待。如果审稿周期过长,可以向编辑部咨询审稿进度。
8. 持续提高学术水平:在发表论文之后,要持续提高自己的学术水平,不断学习和研究新的领域。这样可以提高自己的学术竞争力,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和发表打下坚实的基础。
以上是我个人的一些经验分享,希望对其他作者有所帮助。《统计与信息论坛》是一本高水平的学术期刊,对于想要在该期刊发表论文的作者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学习。但是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学习和研究,掌握好学术写作的基本功,认真对待每一个细节问题,相信一定可以在该期刊上发表出高质量的学术论文。
SCI论文投稿中的几个常见问题
SCI论文是非常严谨的学术文章,只有通过严格的审核,稿件才能在SCI期刊上成功发表。因此,SCI论文的学术性和科学性很高。接下来给大家分析SCI论文投稿中的一些常见问题。
对于中国的大多数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来说,SCI论文仍然神秘而难以发表。为此,大多数科研机构、大学和其他单位都引入了它们作为评价标准,这是公平的,缺乏人为干预。研究人员在工作中致力于撰写和发表SCI论文,这一方面使中国的科学研究与国际接轨,另一方面也提高了中国的科技水平。同时,科学家和研究人员也需要善于利用SCI官方网站来查询和搜索现有的论文和科技成果。
(1)汉语式英语。这里分析了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即在写论文时,通常的方法是先写中文,然后翻译成英文。这似乎给了人们一种“我都用中文写出来了,英文还会迟吗?”的感觉,其实不然。相反,最好直接写英文论文。很多同行都照着中文翻译。例如,汉语是长句,结果翻译成英语时也使用长句。这是汉语英语出现的最主要原因。大家应该知道中文和英文有不同的习惯,我们甚至可以在写作的时候做很多的顺序改变。
(2)论文写作缺乏逻辑性,不够严谨。例如:作者的方法中有一段:“本实验旨在研究肾功能衰竭患者的血清乳糖水平,探讨其与肾功能衰竭发病的关系,并通过对A、B药物的干预,观察治疗前后各项观察指标的变化,以评价药物的临床疗效。”注:如果内容是根据提交的论文拼凑而成,则没有科学意义(由作者授权)。首先,翻译需要理解作者的意思,所以需要有专业背景的人。本实验旨在评价急性肾功能衰竭患者血乳糖水平与肾功能衰竭的关系,并评价甲、乙类药物干预的临床效果。译文为:To investigate there lation of serumlac to seleve land the mechanis mofrenal failure in patients with acuterenal failure,and to evaluate the clinicalef fects of drug A and drug B.
(3)不知道讨论的写法。SCI论文的讨论是对研究成果的进一步深化,主要描述了其在不同研究领域的定位,甚至对未来研究方向的渗透。这种讨论符合期刊出版的要求。许多人的讨论要么是现成的,要么仅限于结果的框架。建议大家多读一些国外高分期刊上的文章,把讨论部分分成段落,深入分析一篇文章,这样写起来就有分寸了。
关于核心期刊投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
在向核心期刊投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
(1) 尽量不要投增刊。
(2) 单位署名要规范。要写上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这在SCI中尤其要注意。
一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指的是该刊前二年发表的文献在当前年的平均被引用次数。一种刊物的影响因子越高,也即其刊载的文献被引用率越高,一方面说明这些文献报道的研究成果影响力大,另一方面也反映该刊物的学术水平高。
Impact Factor 影响因子( If ):23.605
If= (C2+C3)/(A2+A3)
其中,A2 =1995年出版的文献数
A3=1994年出版的文献数
C2=1995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
C3=1994年出版的文献在1996年被引用的次数
我来说说如何向SCI投稿:
各国SCI论文平均IF:中国0.94,韩国1.24,日本2.99
准备投稿
选择SCI杂志(IF>0.5,一般1-2即可),必须找到该杂志,找出其风格
仔细阅读投稿简则,包括文献格式等等(可以从网上down)
先写出中文稿,再译成英文医学全在.线.提供, ,免走弯路
英文应用简单句
已发表的论文中的句型尽量套用,特别是方法部分
论文书写
摘要:Aim,Methods,Results,Conclusion,结构式,不分段。简洁明快,信息量大。
引言:回顾全貌,提出特定问题,说明本工作的目的。必须充分引用别人的成果。知而不引,是不道德行为。
方法:不能只引文献,应说明要点,使人能重复。
结果:图表的设计非常重要(中国人多用表而少用图,应当纠正)。
不解自明self-explanatory
图表与文字不要过多重复
最后把事实明确(不能推翻)
论文书写
讨论:是全文的灵魂
明确事实的基础上,说明其意义,加深印象
从不同角度,更全面的视角来提出问题(横/纵,纵/横),必要时可用一个diagram加以表述
每一段有一个意思,论点明确,先把有利因素摆够。在另一段中可以再说不利因素,使论点更全面
旁征博引,为我所用
对别人的工作少加针对性(刺刀见红式)批评,但须指出异同,突出自己的贡献
论文书写
结论:结果要点及意义,浓缩表达
致谢:个人、单位、基金等
文献:严格按格式要求书写,前后一致
关键词:Index Medicus规范
署名:第一作者,通讯作者(CA),有所分工
Han Jisheng(Han J),(Jisheng H)医学全在.线.提供, ,Ji-Sheng Han(Han JS),HAN Ji-Sheng
计量单位:M=mol/L…应符合国际惯例
抓紧时间,分秒必争,早去早回
充分利用e-mail投稿,省时省钱
投稿后
应有收稿单,登记号(Ref# 1234),妥为保存
如无回音,超过一个月即可去问,或网上查
退修:
正确的意见:接受、修改,补实验(从中接受教益)
不太正确的:解释,不要轻易放弃
不正确的:说明理由,但做好退稿准备
肯定有不公平待遇问题,但要安下心来,找出可行对策
出版费:可申请免交
订复印本:可以不订
核心期刊论文投稿有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
1投稿中遇到的问题我个人认为,现在的中文学报文章都不怎么好:1.投稿周期长、关系稿多,还收很贵的版面费,不合算;2.同样影响的外文期刊,不收版面费;3.要投中文稿件,英文摘要要写好,中文表达要清楚,只要说明白自己做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得到了什么结果、同国内外同样工作的比较情况,引用本刊的文章。
2投稿论文注意事项,规范点能提高命中率正确掌握论文写作的基木要求及规范化,并注意选择对口的专业期刊投稿,且遵循所投刊物的格式要求,再加上导师能对论文严格把好质量关,则可避免因投稿后反复退修而耽误了论文发表的时间,又可减少稿件在初审阶段就被退稿的可能,从而提高论文的录用率。1.文章超过8页,这不好,因为中文杂志页数有限制,不希望单篇文章太长2.另外题目不醒目,缺乏对审稿人的吸引力3.在实验现象的描述中缺乏对不同条件下不同实验现象的强烈对比4.在现象解释中图太小,另外引用太多,看不到作者自己的独特看法大家要尽量避免呀!
投稿体会
近两年投稿了8篇论文,总计投稿过上海农业学报、江苏农业科学、南方农业、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江苏农业学报、浙江农业学报、植物保护、植物遗传资源学报、中国生物防治学报、种子、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等13个农业类期刊,经历秒退、退修无数次、最后论文改得完全变样、小修后直接收录等事件,写论文过程中没有总结出太多经验,投稿过程中倒是有了一些小体会:
如果时间充裕,论文质量还不错,可以先从CSCD里学术水平较高的期刊投起,一般会得到两个结果:一是秒退,二是一段时间后给你退稿意见。脸皮要厚,不能惧怕秒退,退了再改投其它期刊,有些期刊的编辑很认真负责,他们虽然会退稿但同时会提出很多宝贵意见。比如我将一篇刚开始很粗糙的论文投到《中国农业科学》,几分钟后就收到退稿邮件,动作之迅速,让我惊叹,真的是毫不留情啊!不过想到它代表国内农业期刊中的老大哥,收稿量巨大、稿件要求高、目光犀利,一眼就能看穿你的论文水平,秒拒也是严谨负责、工作高效的表现。后来我又投到《中国油料作物学报》,此期刊的审稿老师很负责任,为我仔细修改了论文,摘要、图表等地方表达不妥之处均作了详细标注和修改,尤其是摘要等地的措辞修改后一下子上了一个档次,为我接下来投下一个期刊打下了基础。在投稿到《植物保护》等期刊时也收到很多宝贵意见,非常感谢众多期刊背后辛勤付出的审稿老师。所以,投学术水平高点的期刊,万一遇到热心审稿老师为你把关的话,你的论文水平会改进不少呢。
投稿时遇到了两次假的投稿平台,都是在百度上搜索期刊网址,筛选后投了稿子,然后一两个月都没有消息,后来再从这个网址进去的时候已经关闭页面了。其中一个是投稿《江苏农业学报》,投稿后很久没有消息,于是在网上查了编辑部的电话,然后才得知他们换了网址,我投错平台了。所以,投稿后如果没有收到收稿信息,那么要尽早打电话确认编辑部是否已经收到稿件,避免耽误宝贵的论文发表时间。因为论文写好后的近期修改,很多数据、观点都还记得,拖得时间越长,数据分析等细节都会遗忘,再改起来会很吃力。还有一个是投稿《种子》期刊,在贵州种子管理站看到投稿链接,投稿后得到一个文章编号,但是没有收到确认消息,投稿后一个月网址居然打不开了,后来在贵州同学处问到《种子》编辑部的电话和投稿方式,才顺利投稿。所以,如果投稿后没有收到编辑部发来的收稿邮件,那么得确认是否投错稿件了,避免像我一样傻等耽误时间。
投稿论文要想投CSCD以上的期刊,必须使用国际单位,尤其是亩产等单位要避免,在一开始分析处理数据的时候就将单位换算过来,避免论文投出去后再修改工作量太大,要修改正文和表中的各处数据,也要重新做图,相当于一切重来了。
一篇文章投稿到《西南农业学报》上的办事点负责人手中后,一直没有收到编辑部任何修改或者退稿消息,期间催问过多次负责人,都说已经接收让我静待编辑排版,等了一年多后实在忍不住了,打电话问编辑部,编辑部说没有收到文章,让我从网络投稿平台重新投稿,后来居然收到改投增刊的消息。追问编辑部设立办事点的意义,也无人回答。就这样,《西南农业学报》的投稿之旅完美结束了,以后绕行。可悲的是这篇已完稿一年半的论文仍在漫漫投稿旅程中,何时或者能否达到目的地还是未知数,因为修改现在对我来说也是很头疼的事情,许多数据分析方法早都不记得了。
投稿到影响因子较低的非核心期刊,不需较多修改,也无需很长时间就可以收到收稿通知,如果试验数据确实含金量不高,或者项目结题急需,那投稿到这些期刊可以快速搞定一篇论文。但是若想投稿到质量较高的期刊,根据我的经历投稿到中文核心《江苏农业科学》、CSCD《上海农业学报》是个不错的选择,后者不需要参考文献的英文标注,前者除了文章题目、摘要和关键词,其余地方均不需要英文,光少了参考文献的英文标注就能降低至少一天的工作量。不过,今后期刊的投稿要求肯定会趋于一致,大多数期刊会像《中国农业科学》等期刊一样高要求、严标准,所以要提前做到心中有数,论文行文格式等按照最高标准来,紧跟趋势走,习惯后自然会提高写作效率。
上一篇:明月期刊投稿
下一篇:仿真期刊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