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乡村科技投稿

发布时间:2023-11-02 16:13

乡村科技投稿

乡村振兴相关的文章可以发表在以下刊物:
* 《河北农业》。
* 《农村经济与科技》。
* 《农业工程技术》。
* 《乡村科技》。
* 《智慧农业导刊》。
* 《种子科技》。
* 《农业经济》。
* 《湖北农业科学》。
* 《河北农业科学》。
* 《农业机械学报》。
* 《猪业观察》。
* 《中国林业产业》。
* 《中国农机监理》。
* 《果农之友》。
* 《农业工程技术》。
* 《中国畜禽种业》。
* 《农机科技推广》。
* 《农机质量与监督》。
* 《农业开发与装备》。
请注意,不同的刊物可能有不同的收稿范围和要求,作者在投稿前应仔细阅读刊物的介绍和投稿指南,确保文章符合刊物的要求。

论文检索证明步骤有哪些?

论文检索证明步骤:

1、登录知网,点击“出版物检索”,进入期刊查询页面。

2、在搜索框输入投稿的期刊名称,比如“乡村科技”,点击期刊名进入期刊详情页。

3、右边搜索框可以通过输入关键词论文题目或者作者姓名搜索自己的文章。

如果搜不到,要么你投的期刊并不是知网收录,要么就是论文还未上传(一般论文都是在出刊后1-2个月左右才会上传相应的数据库),前者是自己搞错了期刊收录网站,建议去其他数据库找找,若是后者,可以联系投稿编辑,问清楚自己的论文大概什么时候才会在数据库更新。

4、找到自己的文章后,点击论文题目进入索引页,可以看到右上角有个“打印”按钮。

5、点击打印,没有“打印”按钮的直接鼠标右键选择“打印”即可。

注意:不同单位对论文的收录平台要求是不一样的,具体要求哪个数据库收录,要以作者所在单位或者学校的要求为准,一般相关的评审文件中都会有说明,如果没有要求必须知网收录,建议选择万方或者维普收录的期刊,因为版面费相对便宜些、投稿难度也小。

行走,思想者的翅膀

思想是天空中的鸟,

在语言的笼里,

也许会展翅,

却不会飞翔。

                              ----纪伯伦

2019年7月21日,我参加了人生中的第一次教育行走。这次行走的意义,于我而言,是破天荒的,从身体到心灵,我接受了前所未有的洗礼。这是一种神奇的力量,它散发出人性的柔光,我小心翼翼地将之放置于灵魂的柜子里,在无人的时候和她对话,在她的声音里我看见了自己,看见了未来---那是一束智慧之光。

电影《暮光之城》狼族的“烙印”,演译了真爱与永恒。我似乎也被教育行走烙上了印,对望一眼,刻骨铭心,一生守望。

                    1. 眼泪为证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我就像个刚出生不久的孩子,懵懂地看着眼前的一切。

思想来不及运作,

眼和耳成了我看世界的工具。

这里卧虎藏龙,大咖如云;

这里思想荟萃,人人向上;

这里热情澎湃,智慧闪耀。

我睁大眼睛看,竖起耳朵听,唯恐错过任一处精彩。平日里擅长表达的我,行走的几日里突然变得词穷了,车上、宿舍里、会场里、路上,不管遇见谁,说的最多的就是:

真好!太棒了!好激动呀!

那些丰富的词汇都被难以抑制的激动、兴奋偷了去。

行走最后一天,看完晚会,心中万分不舍,我被晚会营造的温情的氛围紧紧包围着,我是一个感性的人,见不得分别,走出会场,快上车时,婷婷过来给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苗苗举着自拍杆要跟我合影……那一刻,我实在忍不住了,眼泪夺眶而出。

这次行走,于我而言,既是一次与教育的深刻对话,更是一场与自己灵魂的真诚晤对。

如果让我给这次教育行走打分,我打120分,100分是活动本身,20分附加分是专属文质老师和刀哥的,他们对教育的情怀及用心程度令我感佩不已!

                  2.心里流淌的歌

这次行走,我第一次近距离接触文质老师和刀哥,那是一种怎样的确幸与欢愉,也许只有我自己知道。我读过文质老师的书,读书读人,文质老师人与文字一样平和、率真、坦诚、充满智睿。一刀老师,跟我想像中的样子有点不一样,“刀”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犀利、刚毅这些词,但这次见了面,方知刀哥原来是这般柔和、宽厚、幽默、亲切、质朴。

我想通过下面这段文字的描述,表达我对刀哥的敬意,尽管之前我们不曾谋面,我甚至连他的书都没读过。

7月21日上午11点左右我拖着行李箱到达指定报道地点相城中专,我沿着指示牌一路摸到女生宿舍门口,正犹豫着在哪报名时,眼前出现了一位男士,他三步两步走上前来,满脸热忱地问我:是来参加教育行走的吧?我惊喜地回应:您是一刀老师?(直觉告诉我)一刀老师微微一笑:是的,你是?

当我说出我的名字时,一刀老师便亲切地唤我:雪霜老师。

因为我是英语老师,我的学生和同事平时一般都叫我的英文名,只有我的家人和最亲近的朋友才会叫我雪霜。所以,当听到一刀老师唤我雪霜时,我又惊又喜:一种久违的见到家人的感觉。

我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刀哥”会亲自站在门口迎接前来参加教育行走的老师们。

我没有想到传说中的“刀哥”竟是如此的亲和、宽厚、质朴……

教育行走还未正式开始,一刀老师便用身体力行传递了行走的文化:人文关怀。

而一刀老师那门口的站立,也定格成为我脑海中最温暖的行走风景。

                    3.  散文.诗

如果说文质老师是诗,刀哥便是散文。

诗和散文各有各的美好,二者合之即为散文诗,亦不失日月合璧的和谐与美妙。

舞台上的文质老师和刀哥二星连珠,配合默契,心意相通,起承转合处尽显得体与智慧。他们时而是主持人,时而是讲课专家,时而是点评嘉宾……不管是何种身份,他们都拿捏得恰到好处,他们的声音永远柔和而真诚,他们的脸上始终挂着谦逊而善意的微笑,即便你第一眼见到他们,也不会觉得陌生,相反会有一种很久以前就认识他们的感觉。听他们在台上讲话,是无比享受的一件事,我仿佛置身于某个春日的午后,阳光自在地在树林间穿梭,我躺在一片软绵绵的绿草地上,听山泉叮咚,嗅百花盛开,任春风十里曼妙……

这几日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

到底是什么力量让无数教育人发自内心坚定不移地跟随教育行走?

行走临别的那天晚上,听到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下一届行走,我还要参加!”

在一次返程回宿舍的车上,我随口问坐在我旁边的一位男老师:

这是您第几次参加教育行走?

他回答:第二次。

接着,他又补了一句:此生将追随教育行走,它办几届,我就去几届,除非它不办!

那一刻,我被震撼到了……

我惊叹教育行走的魅力,更感佩文质老师与一刀老师!

他们都是品格高洁、性情温善、有远见卓识之人,他们思想纯粹又高远,内心平静而有力量,他们用理想定义现实,他们身体力行,不畏辛苦,拒绝安逸,引领若干教育人重塑自己、重塑教育、重塑生命,点灯无数,将无数生命个体带向远方,他们用一个叫“行走”的支点撬动了无数教育人的心灵世界。

从他们身上,我能感受到一种平静善良谦和又温暖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让教育得以照见,人生得以明亮。这也许正是教育行走圈粉无数的重要原因之一。

文质老师在他的《教育的十字路口》一书中这样赞美伟大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

他的灵魂,他几乎就是最慈祥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又几乎是所有伟大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结合体,在他的身上,几乎也可以让我感受到:人的力量和可能性是不可穷尽的。

我再读这段话时,眼前浮现出文质老师和刀哥,他们不就是最慈祥的父亲和母亲的结合体吗?他们是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他们正在从事改造教育、改造生命的伟大事业……

                  4. 幸福的味道

四年前,我从苏北的X小学应聘至苏南一所全新的Y学校。学校设有幼儿部、小学部、初中部和高中部,我在这所学校的小学部任教牛津英语。当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后,我开始以随笔的方式记录我与孩子们之间的点点滴滴,于是,一个又一个在别人眼里的“问题生”走进我的视野,走进我的文字,也走进我的生命。

我一直固执地相信:没有爱照不见的地方。

在我执着的坚定里,一个又一个教育奇迹发生了,我收获了前所未有的职业幸福感,也际遇了教育人生的春天。

当我看到教育行走全国首届中小学教师随笔大赛的通知后,我首先想到了我一直在记录的那些随笔,我从电脑里的随笔专集《天使的翅膀》中精挑了三则随笔故事并进行适当调整,最后成文《将心安放在37℃》投稿。

我没有想到就是这则随笔竟然获奖了,而且还获了等级奖。

在颁奖典礼之前,所有获得等级奖的作者都不知道自己获了几等奖,组委会告知我们获奖结果(一二三等奖)将在颁奖现场公布。

颁奖现场,当看到自己的名字出现在二等奖之列时,我又惊又喜,What a big surprise!(我原以为自己会得三等奖)

当文质老师在台上唤我上来领奖:雪霜呢?

我在人群中高高竖起了手,大声回应:我在这!

会场响起了掌声,周围的人都向我竖起了大拇指,那一刻,空气中弥漫的全是幸福的味道。

本次随笔大赛全国共有2000人次参赛,通过糊名制层层筛选,最终只有32人获奖,其中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10名,优秀奖16名。

我为自己是2000中的32分之一而庆幸。

接着,一刀老师又带来令人振奋的好消息:我们本次获奖的所有作品都将汇编成书。这对获奖者来说是多么大的鼓励呀!

我捧着获奖证书回到座位上,耳边想起文质老师在台上对我说的话:真不容易!

是的,每一次获奖背后都是“不容易”。

我几乎每天都在读书,每天都在记录,每天都在学习,为了钟爱的教育事业,我慎独自修,潜心钻研,虚壹而静,专心有恒,从不懈怠。

这次获奖,之于我,是光,是亮,是暖,更是前行的力量。

除了感恩,我更想做的事就是:

Read more,think more,write more!

我要继续在教育的园子里播种春夏秋冬。

文质老师说:后退,宁静。

我记住了。

                    5. 一起行走

“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在行走的四天里,我利用听课中场休息的时间,结识了很多优秀的“行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在各自的领域都有一定的建树,他们的眼里盛着教育梦,他们的心里燃着一团火,他们卓越又低调,热情又谦和,从他们身上,我深刻地感受到行走的力量。他们是我人生行走道路上的“重要他人”。

蒋铭国老师是我的“点灯人”,没有他,我不知道什么是教育行走,更不会站在全国教育随笔大赛颁奖的舞台上。本次教育行走网络报名那晚(凌晨12点抢报),我因忙于撰写一篇论文而忘记了这件事儿,第二天早上起床,打开手机,收到的第一条信息便是铭国深夜(凌晨1点左右)发来的教育行走报名链接,我赶忙从床上跳起来,直奔书房,打开电脑,开始报名……正是铭国的及时提醒,才让我的教育行走之行变成现实。遇见铭国之前,我的世界很小很窄,是他一步步带领我走向广阔走向明亮。他像个勤恳的拓荒者,又像个勇敢的战士,勇往直前,不断地自我挣脱,自我实现,将一片片荒芜开垦成绿洲。

张晓军老师,一个既热情又细腻的东北美女老师,我们因为参加教育行走《行走有你》节目而相识。在见面之前,我们有过几次聊天,彼此都有相见恨晚的感觉。彩排节目那个下午,我们在台上见到了彼此,她在人群中第一眼见到我,并飞奔过来给了我大大的拥抱。她在这次教育行走中承担了多个节目,每一次亮相舞台,都让人眼前一亮,当她带领全场观众齐跳手指操时,更是将晚会推向欢乐的高潮。我惊叹于她的能力,她的能量,她的热情,她的智慧……好一个全能的奇女子!

一想到她,我的眼前仿佛出现一道柔光。她是湖北人,却有着江南人的婉约。

你盈盈地向我走来,

笑靥里藏着阳光,春日

躲了起来

岁月宁静成诗行,枝头

挂着一串音符

那是你温柔的声音。

她就是廖仲敏老师,一个如诗一样美好的女子。见到她,你会不知觉地想起一些词:岁月静好,安之若素,自带光环……从我第一眼看到她的时候,我就被她身上独有的宁静温婉质朴的气质深深吸引了。她读过很多书,也写过很多文字,她深厚的人文底蕴和扎实的文字功底令我叹服不已,她总能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自己的思想付诸于文字,我曾经亲眼目睹她一个人坐在会场角落里,手指在电脑键盘上快速飞跃,半小时内完成了一篇高质量的报道。

读书人该有的模样,仲敏都有了。

来自黑龙江的张英俊老师,是我很敬佩的一位老师。他在乡村的田野上播种希望的种子,一播就是20载,他带领无数的乡村孩子共读共写,重建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他自己也是读写达人,曾经被评为全国乡村科技好教师奖。我问他:你在乡村干了那么多年,就没想过到大城市应聘?他回答:没想过,那里的孩子需要我。他极其好学上进,参加了多个公益项目的学习,他将学习所得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在课堂上为孩子们搭建梦想的阶梯,领着乡村孩子们向着远方一路奔跑,一路欢歌……

因为有着共同的教育梦想和教育情怀,我们走到了一起,在一次聚会上,我们一致决定成立一个“学习团队”,在这个团队里,我们互相督促,互相鼓励,互相学习,抱团取暖,结伴行走。我们会像毛家英校长的叙事团队学习,坚持阅读,坚持记录,共读共研……

除了以上提到的几位伙伴,在行走之间我还际遇了江西的甘诚老师,青岛的刘培蕊老师,威海的王艳芳老师,四川的王婷婷老师,陕西的苗壮壮老师,庐陵的张小呆老师,西安的罗亚娟和郭锦老师……他们都非常的优秀,每个人身上都闪烁着向善向上的可贵品质。

写到这,《先知.沙与沫》中关于“友谊”的表述在向我招手:

除了寻求心灵的加深之外,

友谊没有别的目的。

让你的最美好的事物,

都给你的朋友。

在友谊的温柔中,

要有欢笑和共同的喜悦。

因为在那微末事物的甘露中,

你的心能寻到他的清晓而焕发了精神。

            6.一边往前走,一边向后退

我们走了一程又一程,但有时走着走着,会忘了来时的路。

此刻,我在回望来时的路,思考行走的真义。

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而行走则让身体和灵魂同时在路上。

行走,其实是发现之旅: 不断发现自己,发现世界。

行走,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人生态度。

学习,是行走的姿态。

行走,是思想者的翅膀。

有一天当你的思想和脚步合拍了,大千世界,任你行走。

这些是行走留给我的最宝贵的精神喂养。

第一次参加教育行走,想表达的太多太多,那些行走的人和事呀,如珍珠般亮晶晶地一串一串闪烁在脑际,我且用以上文字记忆在行走之间际遇的光、暖和爱。

感谢文质老师和一刀老师对我的鼓励!

感恩行者间的一切遇见!

结束,是另一种开始。

行走,永远在路上。

文质老师说:我们是自己的见证人。

继续加油!不负光阴,不负行走。

上一篇:乡村科技杂志

下一篇:科技资讯刊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