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语研究生论文
日语研究生论文
日语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标准的日语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现状微探
摘要 近年我国大学日语教育在目的和方法上,正逐渐从“主要教授日语文法”向“注重日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变。为此,教师从教学法到教学手段等方面做了很多尝试。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日语影视作品因其兼备画面与声音的特性,被广泛应用于日语教育当中。教师们在应用日语影视作品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取得了很多可喜的成果,但同时也存在着不少问题。
关键词 日语教育 日语影视作品 应用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Status of Application of Japanese Film Works in JapaneseEducation
TIAN Xiaoli
(ForEign Language Department, Hu'nan Jishou University, Jishou, Hu'nan 416000)
AbstractIn recent years, Japanese education in our county's colleges, it is gradually changes from "focus on grammar" into "focus on communication ability". For this aim, the teacher attempt a lo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twork media, Japanese film works are popularly used in Japanese education for thEIr characteristics of pictures and sounds, in this process, they receive many achievement, but there still are some problems.
Key wordsJapanese education; Japanese film works; application status
1 对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现状进行考察的重要性
众所周知,近年我国大学日语教育在目的和方法上,正逐渐从“主要教授日语文法”向“注重日语学习者交际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变。但是,在这一转变的过程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
例如张慧霞(2008)对关于我国日语教学目的设定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时,指出了如下存在的问题。
“《高等院校日语专业高年级阶段教学大纲》指出外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注意了语言文化背景知识的传授,要求培养语篇水平以上的交际能力,应该说是在试图超越语言技能和知识的局限。但它没有将跨文化交际能力进一步上升到对学生的智力发展和思维能力的培养层次,而是始终聚焦在语言运用能力上。”
学习语言就是学习承载语言的文化,这一观念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提倡。提倡这一观点的人认为在谈及日语教学时,我们不能将日语学习的学习,生硬地割裂成日语语言的学习和日本文化的学习这两个部分,而应该将这两个部分结合起来进行教学。
细川英雄(2002)指出:“语言的学习绝对不是仅仅机械地记忆语法和句型,而是要通过和他者进行相互交流,并且在这一交流过程中对所接触到的社会和文化等进行思考”。就我国的日语学习者来说,要顺畅地与自己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日本人进行交流,加强日本文化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为了更好的学习日本文化,跨文化能力培养和训练必不可少。
另一方面,随着大学网络与多媒体设施的普及,影视作品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或者一种教学素材而被应用于日语教学当中。在我国的日语教学中,日语影视作品也在多门课程里有所应用。
因其兼备画面与声音的特性,日语影视作品可以向日语学习者提供模拟体验(日语称为「拟似体験」)。这比起由纸张和油墨而制成的传统教材来说,能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了更加丰富的信息。因此在这个意义上来说,如果加强在日语教育中对日语影视作品加以应用,或许能给日语学习者带来更大的帮助。
正因为日语影视作品同时兼备可视可听的特性,所以在日语教学中对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不能只单方面注重日语语言的学习或日本文化的学习,必须根据影视作品属于媒体的一种这一特性,对其进行综合性应用。即,可以将日语影视作品作为跨文化能力的培养和训练的资料来进行应用。
基于日语影视作品对日语教学的有益性和日语影视作品自身的特性这两方面的原因,笔者认为,对我国综合性大学日语教育中的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考察和分析,我们可以明确日语影视作品对日语教学有哪些具体的益处、实际的日语教学中教师都使用着哪些日语影视作品、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哪些特点和问题等等。明确这些问题,对更有效地利用日语影视作品大有帮助。
2 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的现状
日语影视作品作为教学手段或教学资料,在国内外的日语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在这一部分,笔者收集了国内关于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的相关文献资料,并对其现状进行了描述。主要从“教师对应用日语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持肯定态度”、“日语教育中所应用到的日语影视作品”、“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对现状进行描述。
2.1 教师对应用日语影视作品进行教学持肯定态度
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的很多大学都实现了网络化管理和教学。网络化的实现,奠定了在日语教学中能运用日语影视作品的物质基础。这一物质基础的具备,使教师能够更方便地使用兼备视听特性的日语影视作品来丰富教学手段和方法。
日语影视作品通过画面与声音,可向日语学习者提供身临其境般的模拟体验,因此被广大日语学习者所欢迎。铁军(2003)在回顾我国日语教学手段时,对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做了如下评价。“这种动感画面配有音声的传媒方式,可生动地再现所需场景。可就一个专题,如:敬语使用、被动态、使役态等进行生动演示,使学生从抽象的讲解中解脱出来,获得听觉、视觉的综合效果”。
通过考察,我们得知很多日语教育者或研究者认为,在日语教学中应用日语影视作品对日语教学有所帮助。那么,在日语教学中教师应用过哪些种类的日语影视作品,是本文需要明确的问题。
2.2 日语教育中所应用到的日语影视作品
关于哪些日语影视作品被使用于在我国的综合性大学的日语教育当中这一问题,2009年12月期间,笔者进行了一次名为《我国综合性大学日语教育中的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的调查》。调查对象包括湘潭大学、吉首大学、湛江师范学院、武汉大学等四所大学的日语专业的学生。从调查的结果来看,这四所大学的日语教育中均应用过日语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并且所使用的日语影视作品有日语动漫、日语电影、日语电视剧、日语新闻等。
但是众所周知,市面上出售的日语影视作品,原本并不是为了日语学这一目的而生产的,它们原本属于影视产品。虽然有如由国际交流基金制作的『日本语教育用TVコマーシャル集』等专用于日语教学的影视作品,但因其数量很有限,无法满足我国的日语专业的教学活动,因此,很多教师才在日常的日语教学当中使用普通的日语影视作品。在此,笔者认为在讨论日语影视作品的教学作用时,因生产目的和用途的不同,须将专用日语教学的影视作品和普通的日语影视作品相区别分析。
表1
日方在传播日本 文化方面充分运用了多媒体的传播特质,制作的专用于日语 教育的日语影视作品,取得了我国日语教师不错的评价。“由于该 软件集声音、图像、文字于一体,在日语基础教学中有较高的使用价值”。孙逊(2004)在讨论日语专用影视作品『写真パネルバング』的作用时曾对专用日语影视作品作此评价。不仅日方制作了专用于日语教学的日语影视作品,我国的日语教育界也有制作专用日语教育的日语影视作品的探索。如由李妲莉主编制作的《日本语初级综合》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作。
尽管中日双方都有制作专用于日语教学的日语影视作品,但是总体来说,这样的日语影视作品总体数量上还是非常少,远远无法满足在日语教学中的 应用。因此,市场上普通的日语影视作品才被教师选择性的、作为补充资料应用于日语教学当中。
为了方便 总结,笔者用表1做一个关于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状况的总结。
2.3 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
虽然不少教师认为在日语教育中应用日语影视作品,对日语教学有所帮助,但是在应用中也因教师的不同而出现了各种不一样的应用状况。
首先,日语影视作品在日本文化和日语视听说这两种课程中被应用的比较普遍。因每个学校课程设置上的不同,日本文化这门课程,有时又被称为日本概况、日本事情等,而日语视听说这门课程也有时则被分为日语听力、日语会话、日本影视鉴赏等。以下我们主要从日本文化和日语视听说两种课程来探讨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
(1)日本文化课程中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很多教师认为,在教授日语时不能忽视教授日本文化的重要性。如王华、李琪(2008)认为:“利用音像及多媒体等教学手段,利用图片,录音或者电影等能反映日本各方面文化的多种形式,直观地了解日本 社会的风土人情、人际关系、思维方式等社会文化知识,从而加强对 语言应用于实际的理解。” 但实际上,在我国日语教育中的日本文化课程中,“现在的课堂上基本上以老师讲解为主,教学手段还是采用黑板、粉笔的传统形式,多媒体可见的利用几乎为零”。由此可见,日语影视作品在日本文化课程中主要是当作辅助资料进行应用的。
(2)日语影视作品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传统的日语听说课程中,一般都是利用磁带或者CD等进行教学的。但是传统的教学手段有很多不足之处。“①教学方法简单。传统的日语听力课几乎都是一台录音机、一支粉笔和一块黑板。②课程教材单一。在听力课教学中教师从头到尾都依赖于一本教材有的院校甚至没有统一的教材,教材由于不同的任课老师而使用不同的教材”。
随着教学手段和方法的 发展,很多学校也将日语听说课程逐渐转变为了日语视听说课程,如北京师范大学的日语专业课程设置就做了此类转变。“1994年日语专业曾随着全校一同修改过一次教学 计划,对1987年以来使用的教学计划做过比较大的修改。将以往的日语听力课改称为日语视听说。使单纯的听力训练,转变为融视(录像)、听(录音)、说(包括对话在内的口头表达)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的日语能力训练课程”。这样的转变过程,客观上成为了普通日语影视作品被大量应用的契机。加之“日语影视作品在中国有非常高的人气”,这也是日语影视作品被大量应用的另一个原因。
宫伟(2007)指出:“对大多数的国内日语学习者来说,如何创造一个人为的、模拟的日语 环境,使他们能够轻松地掌握并熟练运用日语便成为日语教育的一个重要课题。而在教学中引入包括电视、电影、电视剧等在内的影视教材,应该是一条捷径。” 杨钰卉(2006)、张晓燕、王运丽、侯铭铎(2005)、郭玉杰(2007)、李莹(2007)等,也与宫氏持同样的态度。通过以上分析,得知不少教师认为日语影视作品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的应用是相当必要的。
其次,根据日语影视作品的不同,在日语视听说课程中被应用的方式也不同。
日语电影、日语连续剧、日语动漫等,因其有丰富的台词和对话,往往以“角色扮演”的方式训练日语学习者的听力和会话能力等。“目前的大学日语教育中,角色扮演训练法(role play)受到重视,其目的之一也是为了达成学生的一种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而日语新闻里则没有大量的台词,因此教师通常将日语新闻当作练习日语学习者的听力能力的素材进行利用。为了方便区别,笔者将上述应用状况总结为表2。
表2
3 日语教育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时存在的问题
从理论到 实践都证明,在日语教学中应用日语影视作品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其中最主要有三大问题。即,在对日语影视作品的应用过程中,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影视作品的读解能力、教师的“把关员”角色、教学设计中“议题设置”这三个问题。
我们首先来看看日语学习者对日语影视作品的读解能力这一问题。现今社会是一个信息化的社会,人们从生活到学习都被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信息外部环境所包围,但是信息环境毕竟不是人们真实生活的坏境,两者之间还是有所区别。日语影视作品也属于传播媒体,因此当日语影视作品被应用到日语教学中时,日语学习者必须面对如何读解日语影视作品所传达的信息这样一个问题,也就是日语学习者的日语影视作品读解能力这一问题。日语学习者尽管是大学生,但是其价值观、人生观等都还仍然处于需要积极构建的阶段,这一阶段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教育和引导。日语影视作品与传统的纸张媒体不同,其传达的信息量非常大,牵涉到的问题面也非常广,如果日语学习者在使用日语影视作品进行学习的时候,缺乏了教师的指导,会产生一些困扰和问题。因此,谈及日语学习者的对日语影视作品读解能力问题时,不可避免地需要强调教师的“把关员”作用。
“把关员”这一概念来自传播学理论。笔者之所以将此概念引入对日语影视作品的研究当中,是因日语影视作品本身属性所决定的。教师们不可能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播放和应用浩如烟海的日语影视作品,必定会在大量的日语影视作品中甄选适合教学的作品进行播放和应用。这样一来,甄选作品的教师,在向日语学习者传授或传播学习信息的时候,无形地在教学环节中就担当了“把关员”的角色。教师如何甄选、甄选的标准是什么、甄选了什么日语影视作品、甄选那些作品的目的是什么、甄选后是如何应用的等等问题都直接影响了日语教学的状况和效果。因此,在探讨日语教学中的日语影视作品应用这一问题时,不能忽视教师的“把关员”角色这一问题。
我们再来看看“议题设置”这一问题。教师的担当“把关员”这一角色,不是一个短期的责任。如果一个学期按20周、每周4个小时的课程量来计算的话,一个学期下来,能播放的日语影视作品(一集连续剧按30分钟计算)量也不是很多,这样一来就更加凸显了教师“把关员”这一角色的重要性。好比每篇课文都有一个主题一样,日语影视作品必然也有作品所要传达的意思。教师选择某部影视作品进行教学,必然不可避免地涉及到该影视作品所要传达的意思。一个学期下来,担当“把关员”这一角色的教师,所进行的“议题设置”作用就很明显。如教师在应用日语影视作品时,选择了反映哪些主题的作品、通过播放和应用这些日语影视作品对日语学习者强调了哪些方面的内容和知识、通过对这些作品学习后日语学习者对这些方面的知识是否有变化等等。这些问题都是在探讨日语教学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时很关键的问题,我们不能忽视,但是这些问题也是非常复杂的,需要经过长期地探讨和研究才能得到有效的完善。
随着 网络等科技的发展,日语影视作品因其可视听的优势也渐渐被广泛应用到日语教学中来,实践证明,这对日语学习者学习日语语言和日本文化都有所帮助 ,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也存在不少问题,急待解决。此文旨在抛砖引玉,笔者想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促进对有关日语教学中日语影视作品应用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探讨的不断深入。
注释
①张慧霞.试论日语专业日语教学的属性.日语研究,2008第6辑.商务印书馆.
②细川英雄.言叶と文化を结ぶ日本语教育.凡人社,2002.
③铁军.关于高校日语专业本科教学方法于手段的探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总第112期).
④孙逊.多媒体在日语基础实践教学活动中的应用.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4.6.12(2).
⑤詹香桂.跨文化教育中的《日本概况》教学内容.日本学习于研究,2007(3)(总第130期).
杨红,范晓军.多媒体和网络在日语听力课教学中的运用.时代教育,2007.7.
宛金章.日语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研究.日语学习与研究,2003(1)(总第112 期).
侯越.论日本电视剧在中国的传播.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3)(总第130期).
宫伟.日语高年级听说课中硬是教材的导入.外语于外语教学,2007(7)(总第210期).
周庆山.传播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标准的日语论文范文
日语专业论文写作如何开始?
论文阶段性总结写法如下:
一、目前已完成任务
1、收集整理资料,包括中日文的文献,对论文命题有了初步认识。
2、与指导教师进行商榷讨论,结合已有的研究资料,确定论文题目。
3、透过研究各项资料和与指导教师的探讨,对论文列出大致提纲,经指导教师改正指点,大致确定论文的基本思路。
4、透过文献研究和实践研究,对论文命题有了较为全面的理解后,结合前人的研究成果,完成论文初稿的撰写。
二、尚须完成的任务
1、日文文献资料不够充实。
2、论文思路不够严谨清晰,需要调整。
3、初稿还没彻底修改正确。
4、在修改初稿的基础上,完成第二、三稿,并尽快完成终稿。
论文中期检查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选题质量、开题报告完成情况、阶段性成果、存在主要问题以及老师评语。
1、选题质量:主要填写选题是否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能否体现综合训练要求;题目难易程度;题目工作量;题目与生产、科研、经济、社会、文化及实验室建设等实际的结合程度
2、开题报告完成情况:根据自己在各方面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写明是否完成了这次设计的选题及开题报告。
3、阶段性成果:在写论文的各个过程中,取得的实际成果。
4、存在主要问题:在写论文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法。
5、老师评语:指导教师对学生在毕业实习中,劳动、学习纪律及毕业设计进展等方面的评语。
日语专业的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日两国在政治、经贸、文化、教育等领域的交流日益密切,日语人才急需,掌握日语成了刻不容缓之事。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日语开题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所选题目名称:
外来语の激増の原因とその影响について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
课题研究现状:
外来语是西方国家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成果不断流入日本的证明。而使用外来语是我们学习和使用日语过程中的一种普遍现象。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外来语作为一种社会语言现象和文化现象,促使了日语本身的发展和日本社会文化的进步。同时随着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泛滥,也出现了不少问题,引起了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及日本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于日语外来语,《大辞泉》(小学馆)将其定义为:ほかの言语から借用して、自国语と同様に使用するようになった语。借用语。日本では、広义には,汉语を含まれるが、狭义には主として欧米诸国から入ってきた语を言う。现在では一般に片仮名で表记される。1956年日本国立语言研究所就日语中和语,汉语,外来语,混合语几类构成日语的词汇,对大众化的90种杂志进行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6.7% 汉语47.5% 外来语9.8% 混合语6.0%。10年后的1966年同一研究所又以《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报纸一年的日报,晚报为对象,进行了日语词汇构成比的调查,得出以下数据:和语38.8% 汉语44.3% 外来语12.0% 混合语4.8%。由此可见,10年岁月的推移,外来语的比例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此外,外来语在日本社会和文化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广大学者的关注。日本学者荒川物兵卫在《角川外来语辞典》(1969)一书中指出:“一个个单词是民族文化的种子,一个个外来语则是一个民族吸收外来文化的种子。”《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1979)的序作者富道勇夫也曾说过:“难于出口的话语用外来语说就容易多了。”
随着中日两国间的不断交流和合作,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学习和研究日语。日语外来语也受到了一些从事社会语言学研究的学者的兴趣。皮细庚在《日语概说》(皮细庚,1996)专门辟章探讨了外来语,是外来语研究历程中的一块里程碑。皮细庚不但讨论了外来语的来源,揭示了外来语的本质,还分析了外来语的特点,着重将外来语和原语进行对比,对其中的“和制英语”作出了详细的解释。此后多年我国外语界的一部分学者深受外来语研究的启发,陆续发表了一些论文和书籍。
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国内学者对外来语研究的范围更加广泛。郑成在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年第4期)上发表了名为《试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的论文。郑成不仅深入研究了外来语的特点,还深刻分析了外来语使用的现状,提出外来语激增的双刃剑作用,更将外来语和日本历史社会的心理联系起来。沈宇澄在其主编的《现代日语词汇学》一书中就外来语的作用、表记、语义展开讨论。朱京伟则在《日语词汇学教程》(2005)中论述了外来语的特征和历史,同时也分析了外来语和原语的区别,特别提出了外来语和在来语的关系。《相识日语》(2005)的作者王冰从外来语词语的移植方式的角度对外来语进行了研究。
综上所述,近年来有很多学者都对外来语进行了探讨和研究,主要集中在外来语的来源、特征、现状、作用及同原语的比较上,并且都已取得重要的研究成果。然而,对外来语近年来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的研究略有不足,所以本文将着重研究外来语的激增原因和影响。
课题研究目的:
本文通过对日语外来语激增的原因及其影响分析,旨在加深对外来语的了解,以便为广大的日语学习和研究者带来更多便利,方便其更好地使用外来语。由于外来语在日语中的比例不断增加,所以全面而深入地研究外来语对于我们学好日语,进行中日跨国交流有很大的帮助。外来语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可以视作一种社会和文化现象,因此对外来语激增原因及其影响分析对外语教学研究、翻译和实际应用都具有积极地指导意义。
课题研究要点:
1 引言
2 外来语的定义
3 外来语的现状(激增)
4 外来语激增的原因
4.1 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
4.2 日本人的心理原因
4.3 日语本身的语言结构特性
5 外来语激增的影响
5.1 积极方面
a外来语高雅、新颖
b能委婉地表达事物
c 能精练表示事物的概念与区别
d 有利于日本的国际交流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5.2消极方面
a 日语丧失其纯正性
b 造成不同年龄段间的语言交流障碍
c 外来语的泛滥和误用
6 结论
课题进度安排:
10月30日,提交开题报告。
11月3日,参加开题答辩。
1月8日,完成毕业论文初稿(电子稿)。
3月18日,完成毕业论文终稿(纸质稿)。
3月27日,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主要参考文献:
1富永道夫.实用最新外来语辞典[M].日本千曲秀出版社,1979(这是日本文献,请用日语表达)
2荒川物兵卫.角川外来语辞典[M].角川书店,1969
3铃木孝夫.闭ざされた言语 :日本语の世界[M].东京岩波书店,2000
4皮细庚. 日语概说[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5沈宇澄.现代日语词汇学[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6王冰.相识日语[M].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5
7郑成 .浅析日语外来语与日本的社会心理[J].日语学习与研究,2001(4)
8朱京伟 .日语词汇学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5
题目:日本固有のものの中国语訳について
三、题目来源:真实 □、 自拟 ■ (二选一) 简历大全
四、结业方式:设计 □、 论文 ■ (二选一) 开题报告
五、主要内容:
本课题实际上主要研究的是汉语中一些来源于日本的外来词。对这些外来词进行分类研究,并就外来词中翻译的不准确,有异议的地方提出自己的翻译建议。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很多,有的是纯粹来源于日本本民族文化的外来词,像“歌舞伎”“寿司”“榻榻米”等。有的是词源来源于西方,经由日本翻译,后被中国采用的外来词,像“民主”,“科学”“大本营”等。如果统统作以分类研究的话,一来工作量繁重,二来枝杈太多,难下定论。作以本课题只就前一种情况,即来源于日本本民族的外来词为研究对象,对其翻译方法以及翻译中涉及的文化因素进行探讨。本文大体上拟分为以下五部分。
第一部分为破题部分,即说明此课题的研究范围和前提。主要是对来源于日语的外来词作以归类,并指明本课题的研究方向。
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从直译和和意译两方面的外来词分别举例分析。总结适用于直译和意译的一些规律。通过具体例子,指明意译中一些翻译不恰当,有歧义的地方,提出自己的改进意见。
第三部分将就翻译中还需要说明和考虑的一些其他问题作以探讨。众所周知,文字是文化的载体,翻译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所以本部分将从三章论述。第一,中日两国对于外来语的不同态度。第二,中日语汇间的复杂关系。第三,外来语的引入对于文化间的交流和对本民族文化的冲击。
第四部分,对一些外来词的进行有趣的比较。如“日本料理”和“日本菜”,“章鱼烧”和“章鱼丸子”,“刺身”和“生鱼片”等。
第五部分为该课题的总结及展望,外来词的吸收不仅需要翻译技术的硬件支持,还需要中日两国人民的相互认识和了解的加深。
PS:任务书就主要内容和参考文献部分需要自己写,其他地方都差不多。
1先行研究
1.1日本国内における研究
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
日语虽然为一门语言,但高校在进行日语教学的过程中,却不能将日语单纯当做一门语言来讲解,让学生仅了解日语的使用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日语语言学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 》
一种文字的产生绝非一两句话能够简单的表述出来,不管是何种文字都是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变,最终千锤百炼形成的。作为人类智慧与 经验 的集合体,文学作品是文字记载的手段得以流传,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出文字的形成与发展。对于日语文字的研究, 文章 主要从日本古典文学的角度出发进行研究。
一、汉字的传入及万叶假名
公元四世纪,汉字经朝鲜半岛传入日本。之前,日本以口头语言为主,没有文字。汉字的传入开始日文章字的出现。也使得日本大量的古代神话、歌谣、 传说 得以记录保存。随着佛教、儒教等 文化 思想随着文字的传入,进一步的促进了日文章化的繁荣。而汉字传入日本之后,如何被接受与利用,是研究的一个重点。
《古事记》是日本第一部文字记载书籍。公元712年前后,日本天皇命令太安万侣对稗田阿礼习诵的历史资料用文字进行记录。该书中,记录了自创世以来至天皇时代的历史及神话传说。之后,相继出现记录创世神话以及天皇统治历史的《日本书记》和对风土民情记录的《风土记》。以上三部著作都是采用汉字进行记录的,只是在汉字的功能使用上存在差异,很多地方采用变体的汉文字,主要原因是日本人在学习韩文字时,以日本式或者是生硬的表达造成的,该文体不是纯正的古汉语,因此也成为变体汉文;书籍中的歌谣所采用的文字后来被称之为“万叶假名”,该文字不是纯正日语中的假名,是在完全背离汉字意思的基础上,将汉字作为表音符号进行使用对如本固有词汇的读音进行表示。《万叶集》中大量的使用“万叶假名”,如“安米”表示“めめ”(读作ame,“雨”的意思)。由此可见,古代日文章学中,主要是采用汉字记录、汉文撰写的,主要是由于汉字传入日本时间较短,还没有形成日本本土文字。对“万叶假名”和变体汉文的应用,表现出古代日本人使用文字的一种倾向,在记录历史资料时,采用汉文记录,而对于抒情类诗歌的记录多以假名进行。“万叶假名”的应用也为以后的平假名和片假名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二、平假名的形成
平假名是在公元九世纪前后产生的,而将其称为假名也是后世出现的,最初称为“女手”,主要意思是女子使用的文字。有假名既有真名,真名也就是汉字。根据这一点可以推断,在假名出现之前,日本书写所采用的文字只有汉字一种,在官方记录和历史文献记录中管饭的得到应用。受日本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朝廷中以男子为官为主,仅有小部分贵族男性才有机会学习汉字,对于当时的如本人而言,汉字是一种艰涩难懂的文字,所以百姓及女子很难接触到汉字的学习与使用。由于家庭式的私塾教学,为贵族女性的学习提供了机会,略有学识的女子在偷学汉字的时候,为方便记录,往往书写的比较潦草,简化了汉字符号,形成“女手”,也就是后来的“平假名”。平假名的应用一度受男性的排斥,但其由于简便书写受到文人的亲睐。
三、片假名的形成及发展
与平假名不同,片假名来源于汉字的楷书,取出负荷声音的汉字的一部分进行简化而来,是为了训读汉文而出现的,尤其是在佛经传入日本后,由于佛经全部是由汉字书写而成,日本的僧侣及文人在阅读佛经的时候,受发音不同的影响,为了记住汉字的日语发音,阅读者在该字旁,加注一个汉字进行表音。由于字间距的空间有限,因此采用汉字的偏旁部首来代替该汉字。就形成了最初的片假名,主要是以表音符号存在。到公元十世纪,片假名发展为独立的文字。由于该文字主要用于佛经阅读中,很受僧侣的亲睐。到公元十一世纪,片假名被广泛的用于记录一般性文章及诗词歌赋中。古典文学中,第一部采用“汉文训读”文体的文学书籍是公元12世纪出现的《今昔物语集》,也就是在汉字旁边用小字号的片假名进行标注,由于书中数千 故事 都是以“今ぃ昔”开头,以“卜ナ厶语リタヘルヤ”作为结尾,因此被称为《今昔物语集》。至此,片假名已经不单是作为表音符号,已经成为文章一种文体,有其固定的语义存在。平假名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时候,现有的片假名文字主要是在明治时期确定下来的。二战之后,日本对文字的使用进行了规范,规定平假名和汉字混合书写主要用于普通文章,而片假名用于拟声词、外来语等的表述。至此,日语文字的使用规范得以成型。
四、结束语
通常情况下,认为日本是一个对外来文化善于接受和吸纳的民族。而对于古代日本而言,一致在效仿文化繁荣、历史悠久的邻邦中国。从文艺思潮到政治制度,从城郭建筑到水稻 种植 ,古代日本从中国大陆文化中接受了无以计数的养分,充分的进行吸收,促进了日文章化的兴盛和繁荣。文字作为日文章化发展的基础,从变体汉字到万叶假名、平假名、片假名,日语文字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并通过日本古典文学充分的反映出了日本在接受和吸收外来文化的过程。
《 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探究 》
摘 要:中日属于邻邦国家,两国在文化基础层面上有着鲜明的共同性。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对日本文化及其语言进行深入分析与研究,尤其是对日本国家语言文学中的主流意识与社会文化进行了探讨,受到理论界广泛关注。本文就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及其特点进行简要概述,并与日本典型的社会文化与语言文学案例相结合,对日语语言文学中蕴含着的家园意识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剖析。希望对日语语言文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关键词: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
1.前言
由于日本与我国属于近邻关系,所以两国文化发展底蕴较为深厚,共同点较为广泛。日本文化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长期影响与熏染下,遗留有我们很多历史文化符号与印记。但是随着时代变迁,西方国家掀起的资本主义思想潮流使日本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西方文化印记也十分明显。所以,日本社会文化在我国历史文化和西方国家现代文化相互交融,相互碰撞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语言文学成为我国各个高职院校日语专业学生必修课程。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主题思想、发展规律及特点进行有效分析,能够掌握日语语言文学蕴含着的主流意识及其形态,使我国日语语言文学体系更加的完善。
2.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
从日语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角度来看,远古时期,日语语言文学长期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影响下,遗留由我国浓厚的历史文化气息与鲜明的文化烙印。进入二十世纪而后,日本国家挣脱了“闭关锁国”的束缚,积极引进希望国家先进的思想文化,对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带来了巨大影响。日语语言文学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语言文学时代标记较为显著
我国汉语发音、拼写与日语有着很大差异,所以日语语言文学有着鲜明且独特的时代标记。例如,在抒情诗歌创造上,公元时期,日语抒情诗歌主要由三十一个音节组合而成,并通过短歌形式展现出来,而十七世纪,日本抒情诗歌从原来的三十一个音节缩短为十七个音节,使得骈句表现力变得更强。由此可知,日本语言文学主要是新形势与旧形式文化不断碰撞与融合下形成的。
2.2语言文学社会特征较为强烈
从早期与近代日语语言文学典型著作中可以发现,其语言文学社会特征都较为强烈,是日语语言文学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的特点。尤其是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著作,能够将日本国家某个时期社会状况进行充分揭露,并将国民对社会疑惑、对未来向往充分反映出来。由于日本文化具有明显的地域性特征,所以其国内语言文学会随着时代变迁而发生改变。远古时期,日本语言文学著作开始向着城市化方向发展,京都作为日本经济、经济与文化较为集中地方,所以很多日语语言文学著作都将日本京都作为创作背景。江户时期,武士被当做为日本国家新延生的贵族,其中很多参与日语语言文学创作武士,使日语语言文学重心发生了转移,这个时期经典语言文学著作主要有《古今著闻集》与《今昔物语》,其中《今昔物语》由芥川龙之介所创作,其在日本古典语言文学熏染与影响下,以历史小说作为创作题材,以国民喜而乐见的社会故事作为创作原型,并利用借古喻今方式,能够将现实与人生充分反映出来。
2.3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较为浓厚
从日本国家社会 传统文化 发展进程中可以看出,日本国家非常注重家庭,认为家庭不仅是促进社会发展、稳定的基础,也是维系情感的纽带。所以,日本国家早期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具有浓厚的家园意识,尤其是以离愁、思乡作为思想主题的抒情诗歌,将人们对家庭思念、眷恋及向往充分表现出来。而从日本国家近代史来看,国民受到战争严重摧残,家园在战争中受到破坏,所以这个时期的日语语言文学,能够将日本国民对家园深深的眷恋之情充分表现出来。由此可知,日本很多语言文学著作中,都以家园作为创作题材,同时赋予了日语语言文学鲜明的创作特点。
3.分析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及其特点
通过对日语语言文学及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可知家园是日语语言文学创作不可缺少的一个题材,而本文也将从其创作题材出来,对语言文学家园意识进行分析与研究。日语语言文学家园意识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3.1具有“安宁”的象征意义
从传统日语语言文学至近现代化日语语言文学,很多日语语言文学家将家园塑造成具有“安宁”意义的象征。“安宁”不仅象征着人们安逸的生活,同时也象征着人们宁静的内心。从日本语言文学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其发展过程中并不顺利,自日本国家挣脱“闭关锁国”枷锁后,日本国家特有的农耕文化受到严重冲击,而日本社会经济发展形式也发生了很大改变。日本国家传承下来的农耕社会文化,能够给人带来安宁与安全感,当这份安宁感被破坏后,日本国家在给世界各国带去战争灾难的同时,也给国内民众带来了巨大的浩劫,这时日本国内民众对家园向往与渴望不断增长,从这个时期日语语言文学著作中能够充分体现出来。当世界二次战争结束之后,很多日本语言文学家创作的语言文学著作中仍然带有浓厚的家园悲剧色彩,由于残酷的战争,很多家庭骨肉分离,很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在二战期间,日本国家涌现出很多女性文学家,如津岛佑子,通过细腻描述方式,将自己失去家园、失去亲人悲痛之情充分抒发出来,并对家园抱以新的向往与希望。《安魂曲》由日本著名作曲家――武满彻所创作,将人们对家园安宁感的向往与渴望进行了描述。
3.2具有“缩小”的意识特点
“缩小意识”属于日语语言文学较为典型的一个特点。在日本国家,很多语言文学作家喜欢将大的认知、观念及事件缩小,即缩小至一个家园中,并采取以小见大表现手法,将其对社会感知,对人生领悟表达出来。通过这种表现方式,能够将日本国民社会生活映射出来,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精致生活,从生活环境到院子布设、饮食文化,都能够将缩小条件下完美展现出来。在日本语言文学作家笔触下,能够将家庭缩小,并蕴含着浓厚的亲情,达到日本国民所向往的美好生活。而很多现代学派的日本创作家,将家园庭院作为重点描述对象,而庭院也是现代化居住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从庭院规划设计到整体布置,都能够将日本国民生活观念及文化观念集中展示出来。日本语言文学著作中都塑造了很多典型“庭院”,而庭院摆设物品也具有深刻的象征含义,都集中在庭院这个小小的环境中。所以,家园中的“缩小”意识,能够将日语语言文学与 社会实践 进行有效结合,使得语言文学更加的真实。
4.结语
家园意识作为日语语言文学创作的重要特征,能够将日本国民对美好家园向往与追求充分体现出来。从中可以明确日语语言文学多以家园作为主要的创作题材,将日本国民思乡之情作为创作主题思想,从而引发日本国民的共鸣。因此,我国在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中,可以从其家园意识角度出来,对完善我国日语语言文学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作者单位:四川商务职业学院经济贸易系)
参考文献
[1] 王正鸿.论日语语言文学中的家园意识[J].时代 教育 ,2013,8(17):89-90.
[2] 艾千又.从日本古典文学看日语文字的形成及其发展[J].华人时刊(中旬刊),2013,8(01):76-78.
[3] 於国瑛.日本最大的说话集――“今昔物集”[J].日语知识,2011,9(11):65-66.
[4] 张军.李瀛芥川龙之介与日本古典文学――以《今昔物语集》为中心[期刊论文]-山东文学(下半月),2010,8(4):75-76.
[5] 王昭.文学的时代时代的文学――日本自然主义文学初探[J].时代文学,2010,6(10):75-77.
有关浅谈日语语言学毕业论文推荐:
1. 浅谈语言艺术研究毕业论文
2. 语言教育毕业论文
3. 日本阿伊努人的语言文化探究
4. 浅议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精选
5. 浅谈中西文化差异及其对语言学习的影响
6. 语言艺术分析论文
7. 解析日语语言文化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一篇:医学类英文论文
下一篇:化学与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