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论文RAY

发布时间:2023-11-05 13:35

医学论文RAY

医学影像技术论文范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医学影像技术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医学图像在临床应用或科研中的物理问题、算法和软硬件设计操作等,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医学影像是人体信息的载体,可用于教学和科研、治疗和疾病诊断。

治疗中的医学影像可以用于制定治疗计划、在治疗过程实施影像监督,以及通过对治疗监督是采集的数据的图像重建实现对治疗计划的验证。当前医学影像的世界前沿是功能成像

主要内容是对人的生理功能和心理功能成像。这些成像方法和技术的发展以及在医疗界中的广泛使用,必将引起医学领域研究和新的治疗方案的革命。

【关键词】 医学影像;影响物理;成像技术

1引言

人体成像包括对健康人的成像和对病人的成像,对于前者的成像主要用于科研和教学,后者主要用于医学临床诊断和治疗。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是医学物理学的重要分支,研究的对象包括了所有人体成像。

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模态按照成像时使用的物质波不同,分为X射线成像、γ射线成像、磁共振成像和超声成像。

2对目前各种医学成像模态现状的分析

2.1X射线成像

X射线成像模态分为平面X射线成像和断层成像。人体不同器官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可以用组织密度进行表征,因此,可以利用平面x射线、x射线照相术对人体内脏器官和骨骼的损伤和病灶进行诊断和定位

同时也把胶片带进了医学领域。随着x射线显像增强技术的发展,x射线的血管造影术和其他脏器的专用x线机相继诞生,扩大了x射线成像的应用范围。平面x射线成像的未来发展方向是数字化的x光机技术其中,x线机是全世界的发展方向,但是其价格使得大多数用户望而怯步。

作为传统影像技术中最为成熟的成像模式之一的x射线断层成像,其速度对于心脏动态成像完全没有问题,加上显像增强剂,还可以对用于血管病变及其血脑屏障是否被病灶破坏进行检查,属于功能成像的范畴。当前,三维控件x射线断层成像的实验室样机已经问世,将会为x射线成像带来新的生命力。

2.2核磁共振成像

目前,各种各样的核磁共振设备产品已经大量进入市场。核磁共振成像集中体现了各种高新技术在医学成像设备中的应用。目前核磁共振主要应用包括人脑认知功能成像,用于揭示大脑工具机制的认知心理实验测量。

2.3核医学成像

核医学成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种方式。目前,以单光子计算机断层成像和正电子断层成像为主,为动物正电子断层成像主要是用于基础研究,而平面的γ相机已经处于被淘汰的水平。

核医学成像设备可以定量地检测到由于基因突变而引起的大分子运动紊乱继而引起的脏器功能变化,例如代谢紊乱、血流变化等。这是其他设备如超声波检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这就是临床医学上所说的早期诊断,核医学影像设备能够快速发展归功于此。但是核医学成像存在空间分辨率差、病理和周围组织的相互关系很难准确定位的确定,因此,还需要医学物理工作的不懈努力。

2.4超声波成像

超声波是非电离辐射的成像模态,以二维成像的功能为主,也包括平面和断层成像两类产品。超声波成像由于其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多以在诊断、介入治疗和预后影像检测中得到发展。

目前,超声波设备已有超过x射线成像的势头。同样,超声波成像也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图像对比度差、信噪比不好、图像的重复性依赖于操作人员等。

3关于医学软件问题

3.1基本情况分析

成像的硬件设备要完成功能离不开医学软件的支持,对于这些医学软件按照和硬件设备的关系,可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工作和硬件紧密结合的软件。主要功能是负责成像设备的运动控制,对数据的采集,图像预处理和重建,完成数据分析。

第二层,主要负责对医疗器械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软件。这种软件的应用需要来自医学物理人员,软件编程人员和医生三方的合作,目前,由于我国还没有建立这种三方合作机制,这类软件应用情况明显滞后。

第三层,主要功能是完成医学信息的整合的软件,用于医疗过程中医疗信息,医学工作的管理。例如PACS。这种软件也需要医生的参与,但是并没有依赖性。

3.2PACS

PACS是医疗发展信息化的体现,是医学影像技术集成管理和开拓影像资源应用范围的重要技术手段。PACS将医学影像中的各种软件和图像工作站连接起来,使之成为局域网中的节点,实现了资源的共享。不同科室的医生在完成对病人的信息收集和诊断后可以完成信息的录入。还可以利用商业设备上采集的数据运用于病人的诊疗中,结合数据和医学影像,对诊断信息综合处理,以此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4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学科今后的发展

虽然存在各种不同的医学影像模态,但是目标只有一个,即为了更好的进行医学研究诊断,随着物理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医学影像技术会随之提高。为了更好的为医疗服务,在今后的发展中,医学影响物理和技术学科还需在以下几方面继续努力。

第一,用于成像的物质波产生装置还需要不断进行提升,为更好的满足成像需求,在提高波源产生物质波的同时,还需要改变物质波的束流品质;

第二,将物质波和人体组织发生相互作用的规律模型化,为减少误诊率和定位误差,把模型参数的最佳化,改善从影像中提取信息的质量和速度。同时努力消除探测中的噪声和伪影;

第三,把探测的信号收集,放大、成形实现数字化;

第四,为满足影像诊断和治疗中的监督需要,高质量的实现图像重建和显示等。

在科学技术方面,开展医学影像在脑功能成像研究中的应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等,有利于拓宽医学影像的市场。

5结语

本文介绍了当今主流的几种医学成像技术,对各种成像方式的优缺点进行了阐述,对日后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希望能为那些为医疗服务的工作者们提供一些参考。随着医学影像物理和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服务行业的科学化加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黄浩,施红,陈伟炜,俞允,林多,许茜,俞向梅,洪全兴,魏国强.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教育的问题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3(11)

[2]彭文献,黄敏,罗敏.基于岗位需求培养医学影像技术学生专业意识的探讨[J].浙江医学教育.2011(03)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医学影像技术在医疗领域中的地位将更为重要。本文谈了医学影像技术发展史,总结了近年来取得的新进展。

【关键词】医学影像技术

医学影像技术主要是应用工程学的概念及方法,并基于工程学原理发展起来的一种技术,其实医学影像技术还是医学物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用物理学的概念和方法及物理原理发展起来的先进技术手段。医学影像信息包括传统X线、CT、MRI、超声、同位素、电子内窥镜和手术摄影等影像信息。它们是窥测人体内部各组织,脏器的形态,功能及诊断疾病的重要方法。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胶片为主要方式的显示、存储、传递X-ray摄像技术已不能满足临床诊断和治疗发展的需求,医疗设备的数字化要求日益强烈,全数字化放射学、图像导引和远程放射医学将是放射医学影像发展的必然趋势。

1 传统摄影技术在摸索中进行

1.1 计算机X线摄影

X射线是发展最早的图像装置。它在医学上的应用使医生能观察到人体内部结构,这为医生进行疾病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在1895年后的几十年中,X射线摄影技术有不少的发展,包括使用影像增强管、增感屏、旋转阳极X射线管及断层摄影等。但是,由于这种常规X射线成像技术是将三维人体结构显示在二维平面上,加之其对软组织的诊断能力差,使整个成像系统的性能受到限制。从50年代开始,医学成像技术进入一个革命性的发展时期,新的成像系统相继出现。70年代早期,由于计算机断层技术的出现使飞速发展的医学成像技术达到了一个高峰。到整个80年代,除了X射线以外,超声、磁共振、单光子、正电子等的断层成像技术和系统大量出现。这些方法各有所长,互相补充,能为医生做出确切诊断,提供愈来愈详细和精确的信息。在医院全部图像中X射线图像占80%,是目前医院图像的主要来源。在本世纪50年代以前,X射线机的结构简单,图像分辨率也较低。在50年代以后,分辨率与清晰度得到了改善,而病人受照射剂量却减小了。时至今日,各种专用X射线机不断出现,X光电视设备正在逐步代替常规的X射线透视设备,它既减轻了医务人员的劳动强度,降低了病人的X线剂量;又为数字图像处理技术的应用创造了条件。随着计算机的发展数字成像技术越来越广泛地代替传统的屏片摄影现阶段,用于数字摄影的探测系统有以下几种: (1)存储荧光体增感屏[计算机X射线摄影系统(computer )]。

(2)硒鼓探测器。(3)以电荷耦合技术(charge Coupled )为基础的探测器 。(4)平板探测器(Flat panel Detector)a:直接转换(非晶体硒)b:非直接转换(闪烁晶体)。这些系统实现了自动化、遥控化和明室化,减少了操作者的辐射损伤。

1.2 X-CT

CT的问世被公认为伦琴发现X射线以来的重大突破,因为他标志了医学影像设备与计算机相结合的里程碑。这种技术有两种模式,一种是所谓“先到断层成像”(FAT),另一种模式是“光子迁移成像”(PMI)。

1.3 磁共振成像

核磁共振成像,现称为磁共振成像。它无放射线损害,无骨性伪影,能多方面、多参数成像,有高度的软组织分辨能力,不需使用对比剂即可显示血管结构等独特的优点。

1.4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它是利用计算机系统将造影部位注射造影剂的透视影像转换成数字形式贮存于记忆盘中,称作蒙片。然后将注入造影剂后的造影区的透视影像也转换成数字,并减去蒙片的数字,将剩余数字再转换成图像,即成为除去了注射造影剂前透视图像上所见的骨骼和软组织影像,剩下的只是清晰的纯血管造影像。

2 数字化摄影技术

数字X射线摄影的成像技术包括成像板技术、平行板检测技术和采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成像板技术是代替传统的胶片增感屏来照相,然后记录于胶片的一种方法。平行板检测技术又可分为直接和间接两种结构类型。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非品硒和薄膜半导体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间接FPT结构主要是由闪烁体或荧光体层加具有光电二极管作用的非品硅层在加TFT阵列构成的平板检测器。电荷耦合器或CMOS器件以及线扫描等技术结构上包括可见光转换屏,光学系统和CCD或CMOS。

3 成像的快捷阅读

由于成像方法的改进,除了在成像质量方面有明显提高外,图像数量也急剧增加。例如随着多层CT的问世,每次CT检查的图像可多达千幅以上,因此,无法想象用传统方法能读取这些图像中蕴含的动态信息。这时在显示器上进行的“软阅读”正在逐渐显示出其无可比拟的优越性。软拷贝阅读是指在工作站图像显示屏上观察影像,就X线摄影而言这种阅读方式能充分利用数字影像大得多的动态范围,获取丰富的诊断信息。

4 PACS的广阔发展空间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现有医学影像设备延续了几十年的数据采集和成像方式,已经远远无法满足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临床医生的需求。PACS系统应运而生。PACS系统是图像的存储、传输和通讯系统,主要应用于医学影像图像和病人信息的实时采集、处理、存储、传输,并且可以与医院的医院信息管理系统放射信息管理系统等系统相连,实现整个医院的无胶片化、无纸化和资源共享,还可以利用网络技术实现远程会诊,或国际间的信息交流。PACS系统的产生标志着网络影像学和无胶片时代的到来。完整的PACS系统应包含影像采集系统,数据的存储、管理,数据传输系统,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数据采集系统是整个PACS系统的核心,是决定系统质量的关键部分,可将各种不同成像系统生成的图象采入计算机网络。由于医学图像的数据量非常大,数据存储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光盘塔、磁带库、磁盘陈列等都是目前较好的存储方法。数据传输主要用于院内的急救、会诊,还有可以通过互联网、微波等技术,以数据的远距离传输,实现远程诊断。影像的分析和处理系统是临床医生、放射科医生直接使用的工具,它的功能和质量对于医生利用临床影像资源的效率起了决定作用。综上所述,PACS技术可分为三个阶段,(1)用户查找数据库;(2)数据查找设备;(3)图像信息与文本信息主动寻找用户。

5 技术——分子影像

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在今天已具有显微分辨能力,其可视范围已扩展至细胞、分子水平,从而改变了传统医学影像学只能显示解剖学及病理学改变的形态显像能力。由于与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相互交叉融合,奠定了分子影像学的物质基础。Weissleder氏于1999年提出了分子影像学的概念:活体状态下在细胞及分子水平应用影像学对生物过程进行定性和定量研究。

分子成像的出现,为新的医学影像时代到来带来曙光。基因表达、治疗则为彻底治愈某些疾病提供可能,因此目前全世界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创分子影像与基因治疗,这就是21世纪的影像学。 新的医学影像的观察要超出目前的解剖学、病理学概念,要深入到组织的分子、原子中去。其关键是借助神奇的探针--即分子探针。到目前为止,分子影像学的成像技术主要包括MRI、核医学及光学成像技术。一些有识之士认为;由于诊治兼备的介入放射学已深入至分子生物学的层面,因此,分子影像学应包括分子水平的介入放射学研究。

6 学科的交叉结合

交叉学科、边缘学科是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影像技术学最邻近的学科应为影像诊断学。前者致力于解决信息的获取、存储、传输、管理及研发新的技术方法;后者则将信息与知识、经验结合,着重于信息的内容,根据影像做出正常解剖结构的辨认及病变的诊断。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依托。所以,影像技术学的发展离不开影像诊断学更密切地沟通与结合将为提高、拓展原有成像方式及开辟新的成像方式做出有益的贡献。医用影像诊断装置用于详细地观察人体内部各器官的结构,找出病灶的位置毫克大小,有的还可以进行器

官功能的判断 。还有医用影像诊断装备情况,已成了衡量医院现代化水平的标志。

7 浅谈医学影像技术的下一个热点

医疗保健事业在经济上的窘迫使得90年代以来,成为一个没有大规模推广一种新的影像技术的、相对沉寂的时期,延续了一些现有影像技术的发展,使得他们中至今还没有一种影像技术能对影像学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科技的发展,最近逐渐发展起来的一批有希望的影像技术。如:磁共振谱(MRS),正电子发射成像(PET)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阻抗成像(EIT)和光学成像(OCT或NRI)。他们有可能很快成为大规模应用的影像技术,将为脑、肺、乳房及其他部位的成像提供新的信息。

7.1 磁源成像

人体体内细胞膜内外的离子运动可形成生物电流。这种生物电流可产生磁现象,检测心脏或脑的生物电流产生的磁场可以得到心磁图或脑磁图。这类磁现象可反映出电子活动发生的深度,携带有人体组织和器官的大量信息。

7.2 PET和SPECT

单光子发射成像(SPECT)和正电子成像(PET)是核医学的两种CT技术。由于它们都是接受病人体内发射的射线成像,故统称为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成像(ECT)。ECT依据核医学的放射性示踪原理进行体内诊断,要在人体中使用放射性核素。ECT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空间分辨率低。最近的技术发展可能促进推广ECT的应用。

7.3 阻抗成像(EIT)

EIT是通过对人体加电压,测量在电极间流动的电流,得到组织电导率变化的图像。 目的在于形成对体内某点阻抗的估计。这种技术的优点是,所采用的电流对人体是无害的,因而对成像对象无任何限制。这种技术的时间分辨率很好,因而可连续监测实际的应用,已实现以视频帧速的医用EIT的实验样机。

7.4 光学成像(OTC或NIR)

近期的一些实质性的进展表明,光学成像有可能在最近几年内发展成为一种能真正用于临床的影像设备。它的优点是:光波长的辐射是非离子化的,因而对人体是无伤害的,可重复曝光;它们可区分那些在光波长下具有不同吸收与散射,但不能由其它技术识别的软组织;天然色团所特有的吸收使得能够获得功能信息。它正在开辟它的临床领域。

7.5 MRS

MRS是一种无创研究人体组织生理化的极有用的工具。它所得到的生化信息可与人体组织代谢相关联,并表明它正常组织的方式有差别。目前MRS还没有常规用于临床,但已有大量技术正在进行正式适用。

上述的几个先进的技术,究竟哪一个能成为医学影像技术的热点,我们认为应要有最大效益、安全和经济是最为重要的。在逝去的20世纪,医学影像技术经历了从孕育、成长到发展的过程,回顾过去可以断言它在防治人类疾病及延长平均寿命方面是功不可没的。在一切“以人类为本”的21世纪中,人们将继续用医学影像技术来为人们的健康服务。

高频直流牙科X射线机的研制论文提纲

高频直流牙科X射线机的研制论文提纲

论文摘要: 1895年伦琴发现X射线,为医学影像学奠定了基础.X射线管经历了离子X射线管、电子X射线(略)X射线管三个阶段.随着电力电子技术和微机技术的发展,X射线机正朝着高性能、低成本化的方向发展.高压发生电路从传统的工频(50Hz)向中频(400~20KHz)、高频(20KHz以上)的方向发展,减(略)器体积;控制电路采用了单片机技术,可实现高精度闭环控制管电流、管电压,精确控制曝光时间;采用高频逆变可输出直流的管电压、管电流,减少软X射线对人体的伤害. 本文自主研制了高频直流牙科(略)压发生电路频率40 KHz,瞬时功率1600W,输出管电压可在50~100kV范围内调整,输出管电流可在3~8mA范围内调整,功率因数不小于0.92,整机效率不低于90%,球管尺寸小(略)0×125).该机高频逆变电源采用先进的IGBT开关器件和高频谐振逆变器技术,输出直流管电压、管电流,效率及可靠性极高,阳极高压稳定.采用微处理器控制管电流、管电压.保护措施完善,具有过输入电压、过管电流、过(略)功率保护;能自我诊断系统各部分的连接状态,并显示状态.人机界面友好,采用超大汉字或英文液晶显示.多点...
X-ray was discovere(omitted)gen in 1895,which establishes foundation of Medical Imaging.X-ray machine experience(omitted)ase:ion X-ray tube,electron X-ray tube and rotating anode X-ray the development of power elect(omitted)nology and microcomputer technology,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X-ray machine is high performance and low cost. High voltage generator is processin(omitted)er-frequency t(omitted)requency(400-20KHz)and High Frequency(more than 20KHz),the bulk of high voltage generator is...
目录:目录 第3-8页
摘要 第8-10页
Abstract 第10-12页
第1章 绪论 第13-22页
  ·概述 第13-14页
  ·X射线机的发展 第14-15页
  ·现代X射线机 第15-19页
    ·中高频X射线机特点 第15-16页
    ·中高频X射线机与工频X射线机比较 第16-19页
  ·本课题研究任务-高频牙科X射线机的研制 第19-20页
  ·课题介绍 第20-22页
    ·课题来源和研究目标 第20页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第20页
    ·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 第20-21页
    ·本课题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第21-22页
第2章 X射线原理 第22-26页
  ·X射线的产生 第22页
  ·X射线的辐射能谱 第22-24页
  ·X射线的性质 第24-25页
  ·X射线成像的基本原理 第25-26页
第三 章X射线机的构造 第26-37页
  ·X射线管 第26-29页
    ·X射线管的结构 第26-27页
    ·X射线管的'规格参数 第27页
    ·X射线管的基本特性 第27-29页
  ·X射线管的焦点 第29-35页
    ·实际焦点和有效焦点 第29-30页
    ·焦点大小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第30-31页
    ·焦点大小对图像分辨率影响实验 第31-35页
  ·传统X线机(工频X线机)的结构原理 第35-36页
  ·工频X线机与中高频X线机的电路特点: 第36-37页
第4章 样机研制 第37-51页
  ·高频牙科X线机的设计 第37-41页
    ·逆变器原理 第37-39页
    ·高频电源输出功率和电压的调节 第39-40页

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探讨论文

论文题名表现规范探讨要实现学术论文题名应有的三方面功能,就必须认真研究题名的表现规范。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探讨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探讨全文如下:

摘要 :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关键词 :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一、引言

在中国,据2010年9月7日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发布的统计公报 [1],2009年全国共出版期刊9 851种。武汉大学科学评价研究中心邱均平等依据“凡学术论文数超过其论文总数的50%的期刊即为学术期刊的标准”,对中国9 000多种期刊进行比较、研究和筛选后确定了6 170种期刊为学术期刊[2]。这些学术期刊绝大多数为中文期刊。

随着国际间学术交流的深入,为了便于国际间学术文化的交流,中文期刊的学术论文要求同时包括一定的英文信息。因此,论文的英文题名、作者(拼音或外文)及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与英文关键词就成了学术论文不可缺少的内容。

二、学术论文题名英译规范

根据学术论文的构成要素,题名(title)是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题名又称文题、题目。它以准确、简练、清晰为原则,是反映论文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的逻辑组合。当前,随着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及现代通讯手段的极大发展,国内外学术交流越来越频繁,各科技期刊为了扩大自己的国际影响力,争取被更多的国际知名检索系统收录,都非常重视论文英文题名的撰写与编辑。

1.中英文题名内容的一致性:同一篇论文,其英文题名与中文题名内容上应一致,但不等于说要词语一一对应。英文题目既要完整准确地表达中文题目的意义,又要符合英文习惯。许多文题常有“……的研究”、“试论……”、“浅说……”、“……初探”、“ ……分析”等词,译时往往省去不译。但是,若“分析”、“研究”等词带有限定成分,则应译出而不宜省去。如,“可靠性分析”(Reliability Analysis of ……),误差分析(Error Analysis of ……);实证研究(Case study on)。

2.题名中的介词使用要正确:介词的用法比较灵活,且有很多固定搭配,这里特别提醒文题中介词of的使用。在题名中如果一个of套一个of,连续出现三个,就会引起读者的厌烦。此时如果允许,可用其他介词on,for等来代替of;也可用’s(所有格形式);或用名词来形容名词,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这种表达方式是常见的。从精简标题的角度,大部分介词短语型标题题首的介词也都可省略。

3.题名的构成以名词短语为主要形式:即全部题名由一个或多个名词加上其前置定语和(或)后置定语构成,因此在题名中出现的一般有名词、形容词、介词、冠词和连接词,个别情况下出现代词(a),动词一般是以V-ing V-ed的形式出现(b),一般没有谓语成分。

4.题名通常不用陈述句与疑问句形式:题名主要起标示作用,而陈述句容易使题名具有判断式的语意,同时,陈述句一般显得不那么简练、清晰。这样题名可由陈述句改写成名词短语形式。而疑问句不利于文献的检索,所以尽量不用。

5.题名字数的限制:国外科技期刊对题名字数有限制,一般可在10个词以内,不宜超过15个词。如英国数学学会的刊物要求每个题名不超过12个;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杂志要求题名不超过14个词。美国医学会规定题名不得超过两行,每行不超过42个字符和空格(character and space)。 当然,这并非绝对,总的原则是,在题名准确、简练、清晰的前提下,字数越少越好。

6.题名中的副标题:题名中的副标题可起补充、阐明作用,但副标题的使用不可过多。习惯上,英文题名比中文题名更多地使用副标题,有时可收到很好的效果。有的时候,虽然中文题名原无副标题,但是译成英文时可以拆成主、副两个部分。

例如:Using Regression Analysis to Assess Fluctuations of Noise(无副标题).

Assessment of Fluctuations of Noise:A Regression Analysis(有副标题).

用回归分析方法评价噪声涨落。

7.题名中的冠词:近年来在研究论文的题名上趋向简洁的风格,定冠词可用可不用时均可不用,实际上,题目中的冠词只起语法作用,一般名词前的冠词可省略,尤其是当冠词位于题首时一般都省略,把题首位置让给更重要的实词。需要说明一点的是,定冠词省略只限在题名中,摘要及正文中该需要的地方绝不能省略。

8.题名中的缩略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术语大量产生。这些术语由多词构成,无论书写,还是口述均感不便,因此人们多采用缩略词(abbreviation)来表达。但是,在题名中,缩略词的使用必须严加限制――只有那些全称较长,缩写后的形式已被公知公认,并且在读者群中非常流行的,才可使用。但若中文题目中带有英文缩写词的,翻译时可照写。省略最多的虚词是冠词和动词“to be”。例如:Italian Ex-mayor Murdered=An:Italian Ex-mayor was Murdered.

DNA (deoxyribonucleic acid,脱氧核糖核酸)

注意:缩略词的使用范围,受读者群的制约。

9.题名的书写格式:

题名的书写格式通常有以下三种。

(1)全部字母均大写:如果题名中含 ph,α,β,γ等不大写,如:α-RAY,γ-RAY,β-PARTICLE。

(2)每个实词的首字母大写:Determination of Reactor Kinetic Parameters in a Two-core Reactor.双堆芯反应堆的动力参数的测定。这种用法相当普遍,但是有许多细微的地方需要引起注意:1)题名里的冠词(a,an,the)、连接词(and,but,or,nor)及字母少于5个的介词(of,in,on,to,for,from,with等)的首字母不大写。但当这些词位于题名中首字,或位于题名中冒号之后副标题的首字时,首字母要大写。当题名的最后一词是少于5个字母的介词时,也要大写首字母。2)题名中5个字母(含5个)的介词要大写首字母,如About,Within,Between等(美国认为题名中4个字母的介词,其首字母都要大写,如From,With等)。3)X-ray中ray的第一个字母r不大写。4) 对于类属(genus)名的首字母要大写,但种名(species)的首字母不大写。5) 题名中的复合词,如果作为一整体修饰词,则其两个词的首字母均大写。连字符后面的词如是名词、重要形容词或其他同等重要的词首字母大写。如果其中各词单独而立,该词的首字母大写。High-Temperature System。6)在题名中,测量单位的缩写形式不大写,但其拼写词的首字母要大写。Analysis of Milligram Amounts→…of 2 mg。

(3)整个题名中,只首词的首字母大写,其余均小写。 在标题大写的格式中,有几点要注意:1)题名中专有名词的首字母要大写。2)代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方向词的首字母大写,但其形容词的首字母不大写。Northeast → northeastern;Midwest → midwestern。

3)普通仪器设备名称的首字母不大写,spectrophotometer 分光光度计。4)一些专有名词的形容词的首字母大写。Gaussian高斯的;Newtonian 牛顿的。5)冠以姓氏的名词的首字母不大写,Einstein’s theory 爱因斯坦理论。

10.题名中尽量少用缩略词,必须用时亦需在括号中注明全称。

11.特殊字符集数字和希腊字母在题名中尽量不用或少用。避免使用不常见或不规范的符号,如化学式、上下角标、特殊符号(数字符号、希腊字母等)、公式、非英语词汇(包括拉丁语)。

12.题目中有关时间和数量等概念的表达应做到能用数字精确表达的最好不用模糊含义的词。如long,few等。

13.时态选用上多用一般现在时态,基本不用或少用进行时或其他符合时态。语态上要多用被动语态式的句子结构,因为主动语态多含主观因素,而被动语态多带客观色彩。

14.选词准确:中国人常用“问题”一词,且常译为question 或problem,这有时是不准确的。如指客观存在等待解决的困难问题,应用problem;如侧重分歧或引起讨论的问题应用issue;如因怀疑或反对而提出质疑的问题,应用query;如因怀疑而提问,且需回复的问题应用question.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统计公报.2009年全国新闻出版业基本情况[EB/OL].

[2]邱均平,等.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的特色、做法与结果分析[EB/OL]

[3]中国编辑学会,全国出版专业职业资格考试办公室.出版专业实务(中级)[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7.

上一篇:华信医学论文网

下一篇:医学论文s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