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论文被撕掉
医学论文被撕掉
我认为他们是会分手的!男主也应该认识到自己女友真正的性格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否真的适合在一起?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任性至极,完全没有考虑到他人的感受,跟这样的人生活在一起,难道会幸福吗?想必他自己能够权衡其中利弊吧!
医学生熬夜一个月辛辛苦苦写论文,女朋友心疼不已的从家里面偷来冬虫夏草给男友熬汤补身体,因为感到男友的“态度敷衍”,一气之下,直接将男友之前写的论文粉碎删除,这样的女朋友,陪你度过一生,愿意吗?根据网络信息显示:小丽(化名)给男友熬汤喝,但对方喝了一口之后就继续去写论文去了,于是就和自己的男友吵架,之后更是将男友写了一个月的论文,直接删除。小丽的闺密上网求网友出招:怎么样才能找回论文,让其男友消气?同时表示自己的闺密除了有点任性,其它都没毛病。并且他自己也不赞同小丽的做法,建议两人分手。小丽的做法就是秉持着这种“你对我爱答不理,我就让你心痛到底,鸡犬不宁”的做法,来对待自己的男友!真的是让人感到非常的可怕。
写过论文的都应该非常清楚,其中的心路历程到底是有多么的煎熬,更何况是医学论文涉及到的材料方方面面都要非常的严谨,这样的情况下,能够写出一篇合格的论文,真的是需要付出很大的心血,就这样被女友一时冲动所覆盖之前所有的努力,这真的是很难让人接受!其实这个女孩人好,心善,温柔,懂得体贴男友的不易。偷拿家里父母都舍不得吃的冬虫夏草给男友喝。要知道冬虫夏草是一种非常名贵的中草药材。非常的补身体和气血,对于熬夜的人来说益处非常大。医生男友也是非常懂女朋友的良苦用心,喝了一些汤,但是,因为工作要忙,论文的事情可能就是当下最要紧的,只能把冬虫夏草汤放下,他们双方的立场,我们不可否认,都是能够理解的,但双方的理解性出现了较大的差异。
其实通过这一事件,可以看的出来:这个女孩的情绪管理能力需要提升;两人之间的沟通本就存在着一些问题,而删除论文是沟通不畅的集中表现;男孩在处理他人好意这一块也需要自我反思:女孩出于对他的关心,刻意煮汤给他吃,这是女孩的好意,但男孩显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正是在女孩看来男孩表现出的这种态度,让她在认知和情绪上无法承受,进而做出了非理性的行为。总的来说,这件事,无论对男孩还是女孩来说,都有一个共性的原因:付出与获得之间存在不对等。在恋爱当中适当的傲娇,可能会增进双方的感情,但是还是需要识大体,要理解双方的不易,这才是让感情持续发展的根本原因,更要懂得克制自己的情绪。今天可以粉碎论文,明天是不是又可以放火烧家呢?这真的是需要深思的问题!
当农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吃掉
而进入到大学以后,学生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有这么多还没有见识过的专业,比如农学生,每个学期都要与农作物、动物等相处,他们的论文也和这些实验数据息息相关。不给论文吃点草,论文不会和你跑。乍一听这一句话似乎是很奇怪,但是若是发生在农学生身上就不足为奇了,要知道,农学生们的论文实验数据可是会“跑”的,于是在农学院的校园里经常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谁的毕业论文在乱跑?某高校一位农学专业的学生分享了最近学生追着奶牛满操场跑的视频,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学生追着一头健硕的奶牛正在草地上跑。 当农大学生的毕业论文被吃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我一起看看吧。
俗话说:七分考,三分报,高考以后的专业报考关系到学生未来的发展,按照志愿等级划分,若是分数未能满足自己理想大学的标准,则会在平行志愿中择优录取。
而进入到大学以后,学生们才知道原来自己有这么多还没有见识过的专业,比如农学生,每个学期都要与农作物、动物等相处,他们的论文也和这些实验数据息息相关。
不给论文吃点草,论文不会和你跑。乍一听这一句话似乎是很奇怪,但是若是发生在农学生身上就不足为奇了,要知道,农学生们的论文实验数据可是会“跑”的,于是在农学院的校园里经常会发生让人意想不到的场景。
谁的毕业论文在乱跑?农学生满校园“追牛”,网友:学长属实叛逆
农学生和普通专业的学生有着很大的不同,就拿上课来说,普通专业的同学安安静静地坐在教室里听着老师讲课,有的同学还热衷于玩手机,对老师讲的内容左耳朵听,右耳朵冒。
但是农学生可就不同了,他们上课不仅要将课本的知识学实学透,还得跟着老师的节奏一起实地参加实验。农学包含着很多专业,其中有现代植物学,动物学,动物医学,畜牧兽医专业等等,分类很庞杂。
比如和动物有关的专业,学校里面都会饲养一些动物用作研究,学生们每天会和这些动物打交道,久而久之还能培养出感情。
某高校一位农学专业的学生分享了最近学生追着奶牛满操场跑的视频,从画面中可以看出,几个身穿白大褂的学生追着一头健硕的奶牛正在草地上跑。
其中一位身体瘦弱的女生抓住了奶牛的绳索,可是因为力量差距悬殊,又被牛挣脱跑掉了,于是学生们进行了一轮又一轮的追赶活动,最终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将奶牛送回属于它的地方。
网友们看了视频以后调侃到:学姐,不要再穿红袜子,牛一定是看了你的袜子才跑的。还有的人说:这又是谁的毕业论文在乱跑?又在这陪学长跑步呢,这学长属实叛逆。
大家的评论真是让人笑到肚子疼,还有人分享自己是畜牧兽医专业,每次上课不是追牛,就是被牛反追,还经历了被牛尿呲脸的“社死现场”,大家觉得这帮农学专业的学生太拼了。
农学生的上课日常充满惊喜,一个不经意,学习成果就可能功亏一篑
看了农学生满校园追牛的场景,大家又想起了之前发生在农学生身上,很多让人啼笑皆非的瞬间,比如畜牧专业的驴跑了,大家满操场的追驴。
还有在华农的校园里有很多被农学生视为“宝藏”的牛,它们可以旁若无人地在草地上吃草,仿若真正的学长和学姐。大家不仅对农学生们追生物的情形比较同情,还对他们的课程表示好奇。
其实身为农学生,上课是十分有趣的,他们可以真正接触到大自然,可以用心培养一棵农作物,在这些真实的实验数据上研究出理论成果。
但是也会偶尔存在风险,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使他们的实验数据损坏,从而影响到自己的毕业论文。但是这些农学生们都拥有一颗大心脏,不管数据研究要迎接多少挑战,他们也能够从容应对。
农学专业比较强势的几所大学,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了解
中国农业大学,985、211重点院校,也是国内农业大学中的佼佼者,依托首都优越的地理位置,从就业面相对狭窄的农学中脱颖而出,每年的毕业生就业率都很高。
华中农业大学,就是刚刚提到的校园内有“神牛”的高校,在国内农业大学中排名靠前。农学专业的学生毕业以后可以参与编制考试,进入地方的农业部门,工作发展比较稳定。
东北农大,一所211老牌院校,这所大学的录取分数线相对来说不是特别高,对于分数不是特别理想的同学,如果对农学有兴趣,可以提前了解一下,不过要做好心理准备,选择专业以后就要坚定地去学习。
笔者寄语:这些农学生们的搞笑日常,也让大家看后莞尔一笑,但是既然选择了这个专业,学生们还需要脚踏实地地去学习,看好未来的发展方向,做好人生规划,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论文数据更加注意哦。
今日话题:看了农学生们的日常生活你有什么感想?(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可联系删除)
为什么被撤论文大多在医学领域?
2015年德国施普林格出版集团先后两次大规模撤回论文,第一次是3月底该集团旗下的BMC出版公司,撤回43篇学术文章。第二次8月18日,施普林格出版集团撤回旗下10本学术周刊上发表的64篇科研论文,涉事论文的作者绝大多数来自中国。两次共撤回论文数量为107篇。两年后的今天,施普林格出版集团的一本杂志Tumor Biology《肿瘤生物学》一次性撤稿107篇,从斯普林格提供的名单看,涉及的作者全部来自中国,不乏上海交通大学、浙江大学、中国医科大学等名校,可谓成群结队。两个107篇显然是巧合,但这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深思。
所有这些被撤销的来自中国论文中,医学论文占大多数。为什么会这样,难道是因为医学,或中国的医学研究存在的问题最大,到底存在什么样的问题。能清楚解释这个问题非常重要,因为这反映出我国当今学术评价方面的一个特殊矛盾,集中反映到医生这个群体。
这背后的基本逻辑是,医生晋升需要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普通医院需要国内期刊,比较大的医院需要核心期刊,一些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则要求必须是SCI收录。可以到到,哪些被撤稿的杂志,都是SCI收录的,作者基本都是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或三甲医院的医生。难道中文期刊就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肯定不是,有人说问题更严重,只是因为很少有人去追究。
根子是在学术评价方法的粗暴简单,只考虑杂志影响因子,不考虑论文的具体内容,导致许多跨专业,跨领域的论文出现,因为只要是SCI,只要是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就符合晋升条件,根本不看论文具体内容,这岂不是怪事。一些脑子灵活的人,利用这个评价缺陷,花钱购买论文。有更灵活的人,通过研究杂志审稿过程,利用某些杂志审稿要求作者推荐审稿人的漏洞,大肆伪造假审稿人,自己审自己的文章,但审稿过程都有记录,积累多了,如果进行调查,就很容易被鉴别出来。
所有医生都被逼迫发表论文,不同级别的医院有不同的要求,要求中文杂志的因为没有被核查,只能算侥幸。而SCI杂志相对要求高许多,尤其是出现系统性事件,更容易被识别和暴露。
SCI杂志有档次高低的区分,低档次SCI杂志一般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比较高,整个学术社会的关注度也比较低,即使有一些问题,大部分也不会追究。整个国际学术界存在的问题可能非常大,真正被暴露和识别的比例肯定比较小。如果在非常有名的杂志上,存在问题的文章往往会引起更多人关注,被要求调查和撤回的几率就会增大,最典型的就是日本小保方被撤稿论文。每年《自然》和《科学》这类级别的杂志都会有一些文章被撤稿,就是非常典型的案例。
科研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是三个,一是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没有发自内心爱护科学研究,二是过分看重量化指标,忽视主观或同行评价,三是对学术不端的容忍度太高。
中国的科研人员规模很大,但真正热爱科研,全身心投入科研的科研人员比例不高,许多科研人员都是用科研作为养家糊口的工作,没有真正的喜欢,被动科研的情况比较多。这方面尤其突出的是许多医院医生,本来他们真的职业是临床医生,做科研完全是为晋升职称,缺乏真正从事科研的内在动力,当然也缺乏从事科研的时间和平台条件,这样的情况下,出现一些打擦边球的论文,实在是一种必然的结果。我们可以注意到这样的现象,许多医生发表的论文都是基础研究,都纯粹是用动物模型,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的基础医学研究,和临床问题相距甚远。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样的文章不需要太多条件,一个人都可以完成,许多临床研究则难以单兵作战。
量化评价指标对学术评价是非常重要的方法,但是量化评价并不能完全准确地评价学术质量,对少数高质量研究,量化甚至会出现笑话。因为真正特别创新的研究,往往只有少数人才能明白。只有哪些比较热门时髦的研究,才能容易获得比较好的量化评价。因此国际一般是把量化指标和主观指标结合起来使用,任何时候都不放弃同行评价的重要地位。同行评价虽然带有非常大的个人和主观因素,如果使用公平合理,能更准确地获得某个研究和某个学者在该学术领域的相对地位。
国际学术界对学术不端基本上都是零容忍,只要出现了学术不端问题,这个学者基本上失去在学术上的生命。但是在中国,这种情况非常少见,许多学者带病任职的情况非常普遍。导致这样问题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长期不重视学术品行的学术文化,二是学术不端有普遍性和多发性问题,有罚不责众的情况。中国的学术发展速度非常快,学术论文数量和质量双双提高,但是中国的学术内涵的提高速度相对不够,这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我们对学术不端的态度过于温和。
注明本文来自孙学军科学网博客
上一篇:医学论文找灵感
下一篇:行走的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