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楼朝平医学论文

发布时间:2023-11-06 08:41

楼朝平医学论文

医学生论文致谢(精选5篇)

论文致谢词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表示尊重所有合作者的劳动,它有利于促进形成相互帮助的社会风气。致谢提供的信息对读者判断论文的写作过程和价值也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下面和我一起来看医学生论文致谢(精选5篇),希望有所帮助。

不知不觉又是凌晨一点,论文还没有最后定稿,漫漫修改之路还需继续努力,也许是主体内容基本写完,此刻有些小胜利的感觉,突然有很多感慨,信手拈来以作致谢。回想四年的紧张充实学习过程,收获很多。

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王研究员。回想当初要考导师的研究生时,非常忐忑,作为情报界的大专家能否收我这个理工科背景没经过深入情报训练的学生为徒呢?王老师在学界是出了名的治学严谨,我能否顺利毕业呢?但另一方面又非常倾心于导师的学术水平和学术观点。当知道被录取时还是很兴奋的,可以从导师那里得到好多想法了!在以后的每次与学生正式和非正式的交流中,都体会到了导师的睿智和一语点破之功。每次交流,都让学生在做人、做事、育人和生活小事中受益良多。感谢导师在整个博士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耐心指导和建议,感谢导师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上给予的帮助和关怀。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忘我的科研精神、诚挚谦逊和仁爱善良的品格对我影响颇深,是我永远学习的榜样。

感谢雷研究员、刁研究员、赵研究员、王研究员和楼副研究员在课题开题和中期考核中给予的指导和帮助,感谢他们为课题研究提出的宝贵意见。

感谢刘副研究员在课题研究中的帮助。感谢吴副研究员给予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感谢我所在的医学图书馆陈馆长和张政委,感谢两位领导大力支持我的博士学习,尤其是在论文撰写阶段,让我能够抛开工作上的琐事,全力以赴完成论文。感谢我所在的信息服务部何玮主任,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有时没能顾及工作,感谢他的理解和支持,感谢部门老师给予的学习和生活上的帮助。

感谢我的父母,感谢我的两个哥哥,他们在生活上给予我很大支持。感谢我的爱人,感谢他全力支持我的学业,特别感谢我的公婆,给予我无私的帮助和关心,为我们小家庭付出很多。感谢可爱懂事的李小朋友,虽然带你比较辛苦,但因为有你,我的生活才更多姿多彩,才会变得更勇敢更有担当。

最后感谢所有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上帮助过我而无法一一列举姓名的人,感谢你们默默给予的帮助和支持!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三年的时间匆匆而过。在兰州大学大气科学学院进行博士学位的攻读过程中,深深的体会到了母校厚重的学风及浓郁的科研氛围。在毕业论文即将完成的时刻,回首前尘,往事历历,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我首先感谢我的老师王教授,是王老师将我从一个气象学的门外汉领进了气象科研的大门。王老师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将我本身所学习的计算机学科和医学气象学相结合。王老师总是能对我的文章的不足之处进行不厌其烦的指导,您提出的方案犹如黑夜中指路的明灯。无论是在工作和学习中,王老师以他广博的知识、严谨求实的治学之道、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还要感谢和蔼可亲的尚老师,他为我解答在气象学学习及研究中遇到的许多问题。

深深感谢我的好友兰州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董老师,你在专业方面的素养令我敬佩,在论文上给我的意见和建议让我受益匪浅,我们在一起讨论问题的那些日日夜夜令我终身难忘。由衷的感谢师姐师兄师妹,你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支持和帮助,给了我莫大的鼓舞。

感谢养育我的父母,在三十七年的人生路上,是你们无私的爱一直陪伴着我令我能够安心的完成学业;感谢我的妻子,在我繁忙的学习及工作中是你挑起了家庭的重担,令我没有后顾之忧;感谢我的宝宝,是你给我带来了无尽的欢乐,每当看到你,繁重的学习及工作压力便荡然无存。

感谢所有支持及帮助过我的朋友,我爱你们。

遵从内心的执着追求,凭借身边的众多推力,我开始了博士学习生涯。期间的学习与积累,经历了无数波折,无论是最初面对研究课题的懵懂彷徨,论文撰写过程中的挫败灰心,还是理清思路时的激动兴奋,以及思想碰撞后的豁然开朗,都伴随着老师和同学的鼓励,家人和朋友的关注,也是这些成就了我学术的进步与品格的提升。谨以感恩之心记述如下:

感谢导师陈维毅教授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对我的指导与帮助。导师渊博的专业知识、实事求是的治学思想、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兢兢业业的进取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我,时刻激励着我以努力求真的态度面对研究课题,以科学严谨的态度认真思考整个研究过程。从发表期刊论文,到博士论文的撰写,每一个环节都包含老师对我用心良苦的帮助和指导。

师从杨教授,也许是我一生的幸运。先生的品格与学识之魅力,学高与身正之师范,着实让我领略了一个大师的风采。先生的善良与智慧引导我不断思考着人生的意义,其渊博的学识与开阔的视野引导我排除万难,勇敢前进。从对论文的整体架构,到研究选题、思路明晰、资料筛选、结果分析等环节的具体指导,无不渗透着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和不懈追求的学术精神,用自己的点滴诠释着“导师”的含义。

感谢研究所树教授对我无私的帮助,树老师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学生无私的帮助,无数次让我内心为之一震。每一次遇到困难,每一次面对尴尬,老师都会慷慨地伸出援助之手,这促使我必须更加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之意。

感谢研究所赵老师对我的帮助,赵老师朴实的工作作风让我深深为之感动。他凭着无私的态度支持着研究所每一位老师的工作,用其爱心和责任心支持着研究所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这种默默无闻的支持成就了无数成功与喜悦,这种赠人玫瑰的工作情结本就是一朵艳丽的玫瑰,伴随我们快乐地完成自己的学业。

感谢所有关心和帮助我的研究所安所长,李教授、路教授、刘副教授、王副教授等全体老师,老师们严谨治学的态度和协作攻关的精神鼓舞着我,让我时刻铭记自己的责任,在研究工作中不断历练和提升自己。

真诚地感谢师弟师妹们对我的帮助,你们的勇往直前与智慧深深地吸引了我,每一次与你们的交流都是我心灵的沐浴,给了我前进的勇气和动力,让我可以从容地面对各种挑战。

感谢我的父母,以一种最纯洁的爱滋养和历练着我,帮助我擦干眼泪,教我用爱与智慧勇敢地面对生命中的一切。

感谢我的爱人,善良与智慧铸成其朴实无华的人品,刻苦、耐心与坚毅帮助其成就了自己,更成就了其身边的人。数十年如一日地呵护着我,让我在每次跌倒后都会感受到一双臂膀厚实的扶持。

感谢我的孩子,每一次感到沮丧和无助时,都会看到孩子纯真的笑容与真心的安慰,是其善良与智慧一次又一次地激励我勇敢而快乐地面对生活扬帆起航。

谨以此文献给支持和帮助我的老师、亲人和朋友!

光阴荏苒,转眼八年,不知不觉来到毕业时节。回首在华中科技大学这八年学习和成长时光,情景往事,历历在目,有追求梦想的虔诚执着,有追赶目标时的通宵达旦,有面对困难时的坚忍不屈,有初次尝试时的新奇,有满怀收获时的喜悦,当然也有迷惘无奈时的痛苦,也有错过失去时的遗憾。自八年前踏入学府校门到即将离别,从化学系到第一临床学院,从武昌新屋熊到汉口航空路,一路走来,心中感概万千,有那么多关心、指导和帮助过我的人,有那么多值得我尊敬和感谢的人,认识他们是我一生的财富。

首先感谢生我养我的父母,没有您们含辛茹苦为我创造条件,没有您们在背后默默支持我,没有您们一如既往的相信我和鼓励我,就不会有我的今天。感谢我的恩师刘承云教授在我进老年病科一年半的时间里,给予我的关心、指导、信任和帮助。刘承云教授高尚的医德医风,丰富的临床经验,以及平易近人、谦和低调、耐心负责、严谨务实的为人处事品格永远都是我学习的榜样。

感谢母校华中科技大学,是您给予了我们八年制最一流的学习的平台、师资条件,更重要的是您给我们“华中科技大学学子”品牌和自信。感谢化学系、同济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及武汉协和医院的老师们,是您们传授我知识,教授我技能。感谢我的辅导员朱雪琴老师,周觉民老师,刘亚玲教授对我的关心和辅导。感谢我临床见习和实习的指导老师,他们是内分泌科吴汉妮教授,心内科廖玉华教授,消化内科陈婕教授,胃肠外科刘俊教授,儿科金润铭教授,老年病科王朝晖教授、柯琴梅教授。

感谢协和医院老年病科彭雯教授、戚本玲教授、何平教授、刘通顺教授,桂慧华老师、戴红梅老师、陈丽霞老师等为我科室学习提供的帮助。感谢陈星霖师姐、雷映红师姐、左培媛师姐、刘雨薇师姐在科研设计、科研思维、数据处理方面的耐心指导和帮助。

感谢相处八年的室友彭明刚博士,李季博士和牛毅博士,感谢你们对我生活上的热情照顾。最后,感谢参加我毕业答辩的各位评委,感谢您对我的点评和指导。

值此论文完成之际,首先向尊敬的导师王洁贞教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诚挚的敬意。

时光如梭,转眼三年的学习生活即将结束。三年来,导师敏锐的思维、严谨的治学态度、渊博的学识、果断干练的作风、诚挚谦虚的品格和宽厚善良的处世方式,永远值得我学习和效仿。导师在我的学业上尤其是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倾注了大量的心血,给予了我许多教诲和指导,将使我终生受益。多年来,导师还在生活方面给予了我诸多慈母般的关怀和爱护,使我在感激之余常常感到心有不安。我将更加努力,不辜负恩师的期望。

薛付忠副教授对本研究给予了大量的指导和鼓励。薛教授勤奋的科研作风、与时俱进的科研精神和宽以待人的为人之道真正体现了一位学者的风采。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感谢山东省CDC的康殿民主任和王志强医师,以及莒南县和平邑县CDC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在资料收集过程中给予的帮助和支持。同时,本研究的资料收集还得到了山东省CDC陈仁友、张晓菲、郭婕、范轶欧和袁群医师以及本教研室孙林博士的帮助,在此一并感谢。

感谢山东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领导和老师在我学习期间给我的帮助和支持。

感谢本教研室老师和同学对我学习、生活上的帮助和关心。

特别感谢我的父母和弟弟,每当我在学业上受到挫折时,总能从他们那儿得到精神上的安慰和鼓励,我还要感谢一直支持我、关心我和照顾我的男友,在地图测量、论文资料整理和图像绘制过程中,他分担了很大一部分工作,使我论文得以顺利完成。

最后,向所有关心我、爱护我和给予我帮助的所有人再一次致以诚挚的谢意!

医古文的文学常识

1.医古文的内容简介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学好中医药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专业术语等与之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医药学古文与之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

本书分文选、基础知识及模拟试题3部分,每篇课文都有学习要点、注释、译文及供练习用的阅读材料。
2.医古文的简介
《医古文》是一本书的名字,为2007年北京市高等教育精品教材立项项目,供中医药高职高专、成人教育使用。

是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从编写大纲到最终完成本教材经过了数度寒暑。

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学科,是中医药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医古文教学的目的是通过古代医药文选和古汉语基础知识的讲授,使学生借助工具书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

同时,通过医古文课的传授,使学生了解中医药文化,领悟中医药学的精髓,提高人文素质和道德修养,为学好中医药学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医古文是含有医药学内容的古代文言文。

为了读懂这方面的文言文,还要学习一些与密切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因而医药学古文与之相关的古代语言知识便是医古文的主要内容。

医古文是中医药学基础的基础。《医古文》是研究古代医药文献语言文化现象的一门课程,是中医药各专业七年制及本科生的基础课程,也是高等中医药院校的主干课程。

教学旨在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以及阅读实践的训练,使学生在已有文言文知识的基础上,掌握古医籍常用词语及其主要义项、古汉语基础知识以及断句、今译与文意理解的基本技能,能比较顺利地阅读中医药古籍,为学习后续的古典医著课程与毕业后研读古代医籍,清除文理上的障碍,同时促使一部分学生在本专业领域争取进一步的深造和发展。 本课程的教学旨在培养学生全面掌握医古文精髓,提高人文素养和语言水平,完善知识结构,并进而提高对中医药传统文化精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以求有益于实现学生的人格养成与医生气质形成,为其将来从事中医药临床或其他各种医疗卫生工作奠定坚实可靠的基础。

本课程以“医古文”为主干,构建成融合医古文(文选)、中医古汉语通论、中医古籍注释纲要、中医文献学等课程的中医特色系列课程,并配合古代汉语选读、中国古代名著赏析、古代诗歌概要等选修课程,有利于学生拓展视野,丰富知识面,促进学业素质不断提高 医古文课程简介 一、“医古文”学科的性质与作用 中医药学经典著作至今均为古文撰成,中医药学本身又深植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如欲“通经致用”,自必深通古文和传统文化。

因此,就性质与作用而言,“医古文”是研究中医药古籍的语言文字以及文献、文化问题的一门学科,是高等院校中医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兼工具课,是对中医药类大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要课程,也是对中医药从业人员进行传统语言文化终身教育的主要课程。学习、掌握和运用医古文的知识与方法,培养并提高医古文的水平,对于提高中医药从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传统语言文化修养和综合业务素质,进而不断深入地研究中医药古籍、促进中医药学术和中医药事业的继承与发展,都有着非常切实的作用和深远的意义。

二、“医古文”的教学目的与任务 就广义而言,医古文教学的目的与任务,是使学员通过古代医药文选与古汉语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直接阅读、理解、解释以及研究中医药古籍的文辞义理并正确应用之。就狭义而言,是使学员在学习之后,能够借助工具书直接阅读、理解、解释中医药古籍的语言文字问题及其义理并能够进行断句、标点与语译。

本大纲以狭义的教学目的与任务为准。基于本课的性质和作用,“医古文”还兼有培养具有中医药特色的中国语言文化修养和人文素质的目的与任务。

三、“医古文”的教学内容 “医古文”的教学内容,是以教学目的为依据而确定的。就体系结构而言,分为“文选”、“基础知识”和“练习”三大部分。

其中的“文选”,按照性质,分为医学文选和与医学有关或关系密切的文选;按照内容及其时代,分为“医家传记”、“医籍序文”、“医事论文”、“医学论文”等。文选的教学,以字、词、句、意的语言文字知识及其义理和传统文化知识为主,目的在于使学员积累必要的医古文感性材料并培养一定的感性认识。

“基础知识”主要分为九章(九大类),即:工具书、汉字、词汇、语法、修辞、训诂、句读、语译、文化常识。这些内容的教学,以兼顾体系、突出重点为原则,目的在于培养学员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能力。

“练习”是针对性较强的实训,目的在于加深所学每一篇章的内容与要点,培养学员具有正确解释词语、断句与语译等能力。 四、“医古文”的教学要求 通过大纲规定内容的学习,学员应达到以下水准: 1、能够认识繁体字,写出其相应的简化字。

2、能够辨识文选中的通假字、古字与异体字,写出其相应的本字、今字与正体字; 3、能够准确解释文选中的字词特别是常用词(含单音词、复音词、多音词、成语典故等)的形、音、义; 4、能够解释文选中的各种特殊语法现象和修辞现象; 5、能够正确理解医古文的文句、段、篇的意义; 6、理解“基础知识”中的基本理论,掌握应用方法,用以解释有关问题; 7、能够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方式,较为准确、通顺地语译古文; 8、能够较准确地为没有标点符号的古文段落断句; 五、“医古文”教学的原则与方法 1、由于文选是医古文的活性材料,理论乃是从对它的。
3.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文言文翻译(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1、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2、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4、换 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4.关于古诗词的文学常识
曹刿论战-《左传》传说是春秋末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选自《孟子·告子下》 朝代:先秦 作者:孟子及其弟子。

《桃花源记》东晋 陶渊明的,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作品出处《柳河东集》。

《岳阳楼记》北宋范仲淹,作品出处:范文正公集。

《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国风·秦风·蒹葭》是春秋时期《诗经》中的一篇,作者无名氏。

《观沧海》是东汉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曹操,《步出夏门行·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

《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
5.高中文言文文学常识
1、从中国上古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前221年)期间的文学,叫先秦文学。

2、神话产生在文字发明以前。神话中充满了丰富的想象,是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3、在中国流传最广的神话是“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精卫填海”、“嫦娥奔月”等。

4、《尚书》是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总集,相传曾经由孔子编选。

5、《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西周至春秋中期各地方民族及朝庙乐章共305首。

6、《楚辞》为西汉刘向所辑,收有屈原、宋玉写的赋,因具楚地方声,故称《楚辞》,对后代文学创作有深远影响。

7、屈原是中国伟大的爱国诗人,《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品。

8、“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离骚》中的名句。

9、先秦散文是指秦代以前的散文,分为历史散文和诸子散文两类。《左传》和《战国策》是先秦历史散文的代表。《论语》、《孟子》、《墨子》、《庄子》是先秦诸子散文的代表。

10、《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历史著作,在历史、文学和语言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

11、《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记录了孔子和他的学生的言行,由孔子的学生写成。这部儒家经典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2、“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有朋友从远方来是值得高兴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愿做的事,不应该让别人去做),这是孔子《论语》里的名言。

详情见:/link?url=vFBR9KHGRycr1U382f_ckEyjBhohjhNCQmz34kpUtLTw_5ZU3pTtfa6DekQpTTszjmOvF3mjCHctcgHaV9WAfiR9Lia7VHuL2WoJHgWD3V_
6.医古文课文的翻译
《医古文》是中医药专业“3+2”五年一贯制高职、自学考试、职称考试及普通大学的必修必考课程。

由于现在的学生很少接触繁体字,对古文特别是医古文的了解知之甚少。因此,当他们一进入中专或大学学习《医古文》这门课程时,一开始的畏难情绪很大,学习热情不高。

有的同学甚至认为我是来学专业的,学不学医古文无所谓,而不知学习医古文是学好专业技能的基础与前提。但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学习与老师的教授引导之后,情况发生了质的变化。

大多数同学不仅喜欢上了这门课程,而且在学习古文知识、专业知识的同时,更从先贤们的严谨治学、刻苦钻研、淡泊名利的高风亮节中感受到了他们人格的魅力,并成为激励学习的动力。为了使更多的同学对这门课程有更深入的了解与学习,笔者以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段逸山先生主编的全国高教自学指定教材及普通高校新世纪规划教材《医古文》为依据,结合这几年讲授这门课程的实践与体会,写下此文,一则给学习者以津梁,二则以就教于行里。

面对中医药专业的学生,我会经常对他们说,祖国医学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但她绝非一人所创,一蹴而就,而是经过了百代传承,千载创新而成为救死扶伤的国之瑰宝,并以其奇特的医理疗效而在世界独树一帜。然而,传承这一瑰宝的载体是什么呢?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一载体就是医古文。

因此,对于中医药学生来说,学好医古文就显得尤为重要。那么,什么是医古文呢?这就是我们要讲的第一个问题。

1 何谓医古文 医古文,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医古文是指我国古代所有的医药学文选典籍。

狭义的医古文就是我们今天学的《医古文》课程。也是我要在这里重点讲述的知识。

这种狭义的医古文按词义切分,有“医”和“古文”两层意思。这个“医”,指中医,含中医药历史文化;“古文”指古代语言文字。

由此可知,医古文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一为古代中医药的语言文字;二为古代中医药的历史文化。对我们医学生来说,简言之,《医古文》是研究祖国古代医学文献与语言文化现象的基础课程与学科。

学习对象了解了,固然必要,但仅仅是掌握一个概念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对其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比如大纲的要求。

教材的体例,突出的重点等等。只有对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学习才有成效。

因此,也就引出了我要讲的第二个问题。 2 《医古文》的学习内容 医古文作为祖国医药技术与语言文化的载体,在数千年历史发展的传承中,以其独有的方式发展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基础深厚,理论独特,学科多元,形式多样的文化体系。

在段逸山教授选编的中医药大学教材《医古文》中,遴选了名医传记、医著序言,医理阐释,医案凡例等,集中反映了祖国古代中医药文化的精髓,集古代哲学、医学、文史、伦理等医家理论,诸子思想,各家学说于课文之中,兼长并蓄,自成一家。 具体解析,在编写方式上,它分上编(阅读文选);下编(基础知识,自考教材为阅读指导);及附编组成。

上编阅读文选部分有传记、序文、医论、医则等体裁的文章四十篇;下编基础知识部分有汉字、词汇、语法、修辞、今译、古代文化常识等内容;附编为简繁字对照表和异体字整理表两个方面。整个教材体例合理,容量适中,便于学习。

但这毕竟是一部有七十多万字的洋洋大篇,泛泛而学,对于初涉者必定难以适从,只有既窥全貌,又抓肯綮,才能学有所成。怎样才能做到既能了解教材全貌,又能掌握课文的重点呢?这就是我要重点讲的第三个问题。

3 如何掌握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 医古文,首字为“医”,医则难学,次字为“古”,古文难懂,第三字为“文”,文为繁体字则难认。难!难!难!面对学习的种种困难,掌握学习《医古文》能克难制胜的重点与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根据笔者的践行,学习《医古文》的重点与方法可概括为:抓住一个重点;明确三个目的;注重五个方面。 3.1 抓住一个重点这个重点就是必须较全面地掌握《医古文》中重点词语的词义。

中国语文,论今及古,都是以词语为语言组织的基本单位。如果你对词语的数量掌握不足,词语的意义理解不清,词语的应用把握不准,那就很难学好医古文。

因此,学习医古文的首要问题,重中之重就是一定要花大力气,下苦功夫去掌握词义。如果词语的数量在胸中一鳞半爪,那便犹如缘木求鱼,是很难达到目的的。

只有在词语数量的掌握上如韩信率兵,才能在词义的理解中融会贯通,应用中得心应手。重点明确了,那么这个重点怎样才能抓住?怎样才能掌握呢?下面所要论述的实际上也是落实“掌握词义”这个重点的措施与方法。

3.2 明确三个目的这三个目的就是阅读、理解与应用。教材主编段逸山教授曾明确指出:“增强医古文的阅读能力,是学习医古文的根本目的,是衡量医古文最为标准的尺度,是测试医古文阅读素养的圭臬〔1〕。”

如何阅读理解?如何做到有效地阅读理解?我在这里介绍一个可以提高阅读与理解课文效率的“三结合”方法。 3.2.1 点面线结合“点”就是字、词、义。

在阅读中一定要注意理解并掌握一些重点的字义词义。“面”就是教材中的四十篇课文。

这四。
7.文言文文学常识
测试要求:1、理解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观点。2、理解课外浅易文言文的基本内容。3、文言翻译4、常见实词5、常见虚词6、默写课文或片断。7、正确朗读或断句。

文言文翻译

(一) 翻译文言文的原则。

翻译文言文的三个基本原则是“信”、“达”、“雅”。“信”的要求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用现代汉语字字落实、句句落实直译出来。“达”的要求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语气不走样。“雅”的要求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及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一般做到“信”、“达”即可。

(二)文言文翻译的关键是译准重点字词。

(三)文言文翻译五字法:

1、留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地名、官名、器具、时间名词等,可照录不翻译。

例:“庆历四年春,腾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2、补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3、删 古文中有的虚词现在已不用,不译也不影响表达,可删。例发语词“夫”,相当于顿号的“之”等。

4、换在翻译时应把古词换成相应的现代词。例:“岁赋其二”中“岁”换成“年”。

5、调 古汉语的谓语前置、定语后置、宾语前置、介宾结构后置等翻译时须调整词序,使之合乎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律。
8.文言文,文学常识
书信

尺牍,信礼

第一个书:中书,南朝时候的官员称谓。

第二个书:即书信,是文体的一种。

所以由此我们知道,“答谢中书书”是陶弘景给谢中书的一封信。

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曰“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但是,中国的应用性文体从来不排斥审美的文学属性,尤其是书信一体,多记事陈情,中国古代的抒情散文即始于书信,书信的实用性和审美性的结合十分完美。汉魏六朝的尺牍重在实用,文人多无意把其写为审美的作品。唐宋以后,在一些文人的笔下,尺牍的实用功能明显淡化,审美性能日益强化,有些尺牍刻意写成纯粹的文学作品(参考《中国尺牍文学史》序,詹福瑞)。尺牍文学功能多种多样,可以抒情,比如司马迁的《报任安书》、林觉民的《与妻书》;也可以写景,比如吴均的《与宋元思书》;可以写私人化的事件和感情,如嵇康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也可以谈论文学,如曹丕的《与吴质书》,谈论政治,如欧阳修《上杜中丞论举官书》,还可以进谒显贵,勉励后学,如此等等,形成了别具特色的书牍文传统。尺牍和其他文体一样,也讲究谋篇布局、文质俱佳。另外,尺牍不一定都用“书”字标明,如苏轼的《与子由弟》《答秦太虚》就是。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2)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篇二
  《大学生生命教育研究》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自杀现象已成为社会的一大 热点 ,各高校的相关数据不断攀升。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限度就会产生死亡。大学生自杀的缘由主要有就业压力、学业压力、个人信仰的偏失以及心理素质脆弱。为此,高等教育必须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并适时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关键词:自杀;大学生;生命教育

  一、引言

  长期以来,充满青春激情、积极向上、奋发进取的大学生被视为“天之骄子”,他们在“象牙塔”内一边忘我地吸纳人类知识精华、探寻社会发展真理,一边尽情展示活力四射的亮丽才华。毋庸置疑,担负着民族复兴重大责任和神圣使命的大学生是祖国的希望和未来,是国家最宝贵、最紧缺的人才资源财富,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今天大学生的发展状况昭示着国家明天的发展前景。但是,近年来大学生(包括硕士生、博士生)自杀的事件却频频出现于各种媒体而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2012年4月,暨南大学生命科学技术学院化学系一名研三女生服毒轻生,第二天该校经济学院金融系又一名研一女生跳楼轻生[1];2009年11月,上海海事大学女研究生杨元元用两条毛巾系在一起自缢于宿舍的卫生间,从而结束了自己30岁的生命;2010年3月,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属硕博连读的高才生)从该校本部主楼跳楼身亡;2012年3月,仅10天内,南京就有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2]。

  大学生自杀已成为吸引社会眼球的一大热点,其数据不断攀升。有关统计资料显示,2001-2005年,全国共有281名大学生自杀,其中存活72人,死亡209人,自杀死亡率为74.4%;2006年,大学生自杀事件剧增到130起之多,被称为自杀“高发年”;2008年,教育部直属高校发生大学生自杀事件63起,其中上海、北京各23起;2009年,北京仅上半年就有14名大学生自杀身亡,而上海这一年则发生了21起大学生自杀事件,其中13人死亡;2010年,江苏省教育厅在新学期新闻发布会上披露,仅上半年江苏高校学生自杀人数就超出了40人[3]。由于就业压力、 毕业 论文、恋人分合等因素的交织影响,每年5月发生的大学生自杀事件最多。故而,这个石榴怒放、热情似火的5月被称为大学生“黑5月”。

  二、自杀现象的哲学省思

  自杀,这一极具悲情色彩的沉重话题,不仅是教育家、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重要课题,同时也是社会学家、哲学家高度重视的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有关统计数据显示,自杀现象几乎成了一种“社会瘟疫”,全世界每年每十万人中就有16人死于自杀,而自杀未遂者却是自杀“成功”者的20倍。就中国而言,自杀现象极其严峻,每年约23-25万人自杀身亡,自杀未遂者高达200万人,每2分钟就发生8起自杀未遂事件,1人自杀死亡。据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披露,自杀已成为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病、意外死亡之后的第五大死因。然而,在15-34岁的死亡人群中,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并非是医学上束手无策的疑难杂症,而是令人震惊的自杀[4]。2012年3月,重庆交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室主任廖桂芳教授主持的大学生生命教育创新模式构建课题的研究成果显示,在接受调查的重庆十余所高校的980名大学生中,针对“脑中是否有过自杀念头”这一问题,41.09%的学生选择“偶尔有”,18.95%的学生选择“经常有”;而在“是否有过自杀行为”一项中,17.39%的大学生选择曾经有过自杀行为[5]。在物质生活条件日益改善的当今社会,人们不再为果腹之食、蔽体之衣而终日忧虑与奔波,不少中产阶级女性为了追求“波澜起伏”的身材体形每天殚精竭虑地搜寻瘦身、整形与美容的最佳方法。在这样的社会生活环境中,逐渐攀升的自杀率不得不让社会学家、哲学家们陷入沉思。

  学术界对自杀现象进行深入系统研究主要集中体现在社会学和心理学特别是精神分析学领域。就社会学领域而言,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迪尔凯姆是系统研究自杀的第一人,1897年他发表的《自杀论》可谓是研究自杀的第一本经典力作。他在该著中有力地反驳了有关自杀的自然主义、心理主义和种族主义的解释,深刻指出其解释的缺陷性,故而不能自圆其说。他认为自杀与心理状态、自然条件、种族、遗传素质、精神病、个人素质、气候变化等并无直接关联,而是与社会环境(主要涉及政治危机、社会动荡、婚姻变迁、经济危机、工作变更等)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并将其概括为“自杀的社会性质”[6]。迪尔凯姆把自杀作为一项极其严重的社会学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超越了以往或简单经验式归纳或主观臆想式的研究。但是,不无遗憾的是,他只对与自杀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比如降职、失业、离婚等)进行线性描述,而没有对自杀原因从社会学的角度作出“彻底的和有说服力的解释”。

  心理学家采取迥异于迪尔凯姆的社会学方法尤其是致力于精神分析学领域的学者们努力从人格特征、无意识、本能以及早年的经验等场域试图揭开自杀的神秘面纱。奥地利杰出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自杀是个体极度的自我攻击。他认为当个体处于焦虑、忧伤、抑郁寡欢而不能得到很好的宣泄、释怀时,他就会采取自我惩罚、自我攻击的方式分散、转移心中郁积的愁怨。在此基础上,他把自杀解释为个体与生俱来的“死亡本能”。弗洛伊德认为,每个人身上皆有生存本能和死亡本能,这二者分别代表人格系统中的建设性倾向和破坏性倾向,当人格这架天平因破坏性倾向超重而失衡时,个体就会出现病态而走向或自杀或杀人的危险之极端。美国的卡尔·门林格尔继承了弗洛伊德的“死亡本能”观并进一步发展了该理论,他认为人性中固有的破坏冲动总是要竭力寻求宣泄途径,当这种宣泄对外受阻时他就会转过身指向自己,当自我宣泄的能量积累到一定的“度”时,就会发生悲惨的自杀行为[7]。在中国心理学界,学者们主要认为自杀是个体人格障碍的结果。当自杀行为发生时,他们置直接原因与间接原因于不顾,总要追溯到自杀者患有某种程度的抑郁症;反之,当某人抑郁寡欢,人们就会担心他有朝一日会走上危险的自杀之路。

  心理学的精神分析学说从“死亡本能”的角度解释自杀现象,虽然在逻辑结构上有其一定的合理性,但在经验层面却难以得到证实。因为生命的本质是维系生命对永恒的追求,即活得越长越好。那么作为具有高级 理性思维 能力的鲜活的个体何以舍生求死?我们认为自杀源于痛苦,痛苦是生命某一方面受到破坏的标志,当生命破坏的量积累到一定的限度就产生死亡,因此痛苦的本质是死亡。失恋是精神上的痛苦,失业是因物质损失而产生的肉体上的痛苦,降职是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当生命产生痛苦时,理性思维就会支配他寻找解除痛苦的良方。当没有别的更为有效的方法可以让主体摆脱痛苦时,死成了一种选择,于是就产生了自杀。当然,以献身为目的的自杀不在此讨论之列(比如公元前278年自投汨罗江的屈原,又如1905年12月8日在日本大森海湾蹈海自杀的陈天华等,这样的自杀其实是一种生命的转换,即以牺牲生物生命而换取社会生命)。

  三、大学生自杀缘由探析

  尽管从哲学的视角审视自杀,发现自杀源于个体对痛苦的解脱,即以死亡的方式解除痛苦的折磨。但是,我们从自杀者的遗书以及与自杀未遂者的深度交流中可以发现,每一个选择自杀的大学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错综复杂的因素,只有解开这些扑朔离迷、催促自杀的“死结”才能唤醒每一个试图自杀的大学生热爱生活、抵制忧伤、拒绝自杀。

  (一)就业压力

  严峻的就业形势、强大的就业压力是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原因,尤其是那些出生“草根”阶层、没有任何社会关系而又债台高筑的大学生,在毕业前夕由于不能顺利就业,故而往往会助推走向不归的自杀之旅。中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直到1990年代初期,高等教育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实行的是“统招统分”制度,在此期间,大学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政府会给你安排一个相应的就业岗位。自1990年代中期尤其是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压力日甚一日。1998年,中国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108.36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2010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5%,普通高校本专科招生661.76万人,招生人数是1998年的6.7倍。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并非热衷科学研究的本科生选择 考研 以缓解就业压力,当硕士毕业时由于就业岗位与理想岗位落差较大故而选择考博。博士研究生一般年龄较大,学业任务繁重,如果再叠加上经济拮据、就业前景不乐观等因素,常常会使其走上不归路。

  2010年3月22日,北京邮电大学2009级博士研究生吴某从该校本部主楼13层楼上纵身跳下,结束了他年轻的生命。吴博士缘何自杀,其遗书明白显示,“这个世界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我在这里再怎么折腾也激不起半点涟漪。所有的奋斗都面临着举步维艰”。他多么希望年迈的母亲“不用再为了我去捡垃圾、拾破烂,不用再去给人家工地上做饭赚钱瞧人家白眼……”可是,毕业后的窘境使他不能回报含辛茹苦的母亲,在强烈的自责意识驱使下,他选择了以死谢罪。北邮吴博士因对前途隐忧而自杀一事令人扼腕叹息,而刘伟的自杀则直指就业受阻。石家庄学院的大三女生刘伟(专科),来自威县农村,2009年1月23日自溺于一个倾倒垃圾的狭小水池。刘伟自杀身亡后留下多达10万字的 日记 ,其日记显示,令刘伟自杀的直接原因是找不到工作——毕业前夕的就业压力,成了压垮她的最后一根稻草[8]。目前,中国高校每年有600多万的高校毕业生,再加上历年的累积,待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逾700万。浩浩荡荡的就业大军面对十分严峻的就业形势,心理素质较差、自身能力不强的大学生则会萌生出自杀轻身的念头。

  (二)学业压力

  在对自杀大学生轻生缘由的深度探讨与挖掘中,我们发现学业压力(尤其是女生)是一个值得引起高度重视的原因。很多跨入大学校门的“天之骄子”在此前接受长达12年的基础教育的过程中成绩优秀,出类拔萃,既得到教师的肯定、家长的夸赞,同时更让同学们羡慕不已,在伴随着鲜花与掌声的成长过程中自我优越感非常突出。然而进入高校后,由于学习环境、学习方式、学习集体皆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昔日那些鹤立鸡群的优秀生变得不再优秀,成绩平平,故而心里产生了一种强大的落差遂萌发轻生之念。

  另一类大学生进入高校后,由于学校管理宽泛,自己或沉浸于网络游戏而荒芜学业,或广泛交友,成天穿梭于不同的校园,或盲目疯狂考证等,从而导致专业欠缺,“挂科”红灯频频闪亮,当自我良知发现后,悔恨交加,遂以死谢罪。2010年3月,西安某高校一男生因两度拿不到毕业证,遂服药自杀。2010年3月28日,南京林业大学一黄姓女生在宿舍内上吊身亡,其死因与考研压力有关。2010年4月5日,北京科技大学大三女生陈蕾从本校逸夫楼的九层跳下,结束了自己21岁的生命。学校教务档案显示:截止到大三当年,陈蕾还有60多个学分没有修。大三时,陈蕾11门功课全部不及格(缺考两门)[9]。

  (三)个人信仰偏失

  大学生作为掌握现代科学知识的青年才俊,理应确立正确的世界观、科学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看待事物的运行发展。就个人的成长发展而言,必须要以马列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理性地辨别真仿,自觉地抵制歪理邪说,而不应该受社会上一些邪教组织所蛊惑。几年前,非法邪教组织——“”利用参与者强身健体的初衷而传播邪教,使部分是非观念不正确、思想意志不坚定的人陷入消极厌世的泥潭而不能自拔,在受蛊惑而成为牺牲品的人群中也不乏令人匪夷所思的大学生。

  安徽中医学院一大四女生,在大学期间发现结肠脾区长有肿瘤,在安徽省著名的肿瘤专家直接指导下进行治疗,病情迅速好转。其后有人向该女生兜售“”,宣传只要练功,不用服药和做手术肿瘤就会自然消失,致使该女生停药而“练功”。当病情恶化痛苦难忍时,该女生从医院五楼病房自杀身亡。1999年7月4日,山西省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生常浩驰,为求“”,在村外堆积树枝,浇上汽油自焚身亡。上海铁道大学医学院学生吕涛,1997年开始练习“”并深陷其中,1998年6月15日凌晨从该校第二教学楼8楼跳楼身亡,时年24岁。由于个人信仰的偏失,在歪理邪教的蛊惑下,自杀身亡的大学生委实可惜、可悲、可叹。

  (四)心理素质脆弱

  当前在校大学生的主体是“90后”,少部分属于“80后”。无论是“90后”还是“80后”,独生子女者占绝大多数。在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处于绝对的中心地位,除了爸爸、妈妈无微不至的关爱外,还有爷爷奶妈、外公外婆的呵护、溺爱。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极不利于其个性的健全发展,除了学习之外,其他的事情几乎全被家人“承包”,实属不折不扣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在层层关爱的包围下,孩子变得十分任性、唯我独尊,由于没有(很少)经历挫折的磨练故而其心理素质十分脆弱。同时,随着中国社会的转型,单亲家庭的数量不断增加,家庭中的实际人口数进一步减少,家庭结构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即由传统的联合家庭向核心家庭转变。迪尔凯姆指出,“在一个人口不多的家庭里,共同的感情和怀念不可能十分强烈。在这种家庭中,不可能形成作为联系同一群体成员之间纽带的强大传统”。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大学生,每当遇到挫折时,家庭提供的情感支持十分有限,而这样的大学生由于平常很少与同学交流、沟通,故而也难从同学那里获得真诚的帮助。为此,不得不承认心理素质脆弱是导致大学生自杀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对大学生实施生命教育的举措

  (一)凸显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

  生命教育是指帮助个体科学认识生命,从而使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生命观,在不断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不断激发个体生命的潜能,努力提高自我调适能力和生存能力,克服生命中所遇到的困难,最终实现生命价值的教育。生命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应该贯穿于个体的一生。个体从出生到入学这一阶段家庭是生命教育的主要承担者,而在长达十多年的学校教育期间学校则是主要承担者,个体成年后的生命教育主要是自我教育。高等教育在个体成长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肩负着实施生命教育的重大责任。然而,自近代以来,高等学校在工具理性主义(Tool Rationalism)的强势冲击下而重理工轻人文,博雅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日渐下降,尤其是二战以来更出现了“断崖式”的下滑现象。近年来,频繁的大学生自杀现象折射出高等学校对生命教育价值的低估与漠视。意大利著名教育家玛丽亚·蒙台梭利深刻指出:“教育的目标就是要帮助生命个体的正常发展,教育是助长生命健康发展的一切作为。”[10]而印度诗人、哲学家泰戈尔则说:“教育的目的应当是向人类传送生命的气息。”教育的出发点是个体的生命,归宿点是生命的健康与全面发展。生命教育是引导学生认识生命、敬畏生命和热爱生命的教育活动。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爱生命是现代教育不可或缺的核心价值。高等学校在引导学生探寻科学真理、剖析自然奥秘、不断创造新知识新科技的同时更应关爱生命(生命是人类一切活动的基点),把生命教育放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位置,从而使个体愉快学习、健康生活、幸福成长。

  (二)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

  自20世纪末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发生了“哥白尼式”的变化,由传统的稳健发展模式(1998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9.8%)而驶进了跨越发展的快车道(2011年中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6.9%)。高等教育扩招极大地提高了人口的文化水平与综合素质,对高层次专业人才适时进行了有效的补充,对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随着高校扩招的持续推进,毕业生的就业率则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与挑战。为了卓有成效地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不少高校都以社会需求为专业设置的导向,同时在课程设置中也增大技能性、操作性课程的比例,尤其是许多高职院校更是恣意削减人文社科课程,使个体全面发展的天平发生了严重的倾斜。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人的任务、追求、价值与使命就是要不遗余力地全面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不断发挖潜在的能力,不断完善自己尚缺的能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而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想。马克思曾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自由人的联合体这一理想。他认为真正的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以一种全面的方式,也就是说,作为一个完整的人,占有自己的全面的本质”[11]。就教育追求而言,亚里士多德把体育、德育和智育分别与植物灵魂、动物灵魂和理性灵魂对等重视,中国古代教育中的“六艺”等,既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注解也是教育发展的本质追求。就中国高等教育而言,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在强化技能技巧、操作训练的同时,更要夯实哲学基础,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从生命的本源与心灵深处维护大学生的健康,使其真正实现个体的全面发展。

  (三)加强心理咨询与引导

  大学生在心理发展上介于成熟与半成熟之间,心理发展的某些方面落后于生理机能的成长速度。故而存在很大的波动性,他们常常易受外在因素的影响而产生情绪、心理变化。此外,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越来越严峻,学习成绩不佳、失恋等因素的叠加可能成为心理障碍的推手。在对自杀未遂者的心理访谈、分析中,发现普遍存在或多或少的心理问题。为此,必须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咨询与引导。心理咨询是指通过人际关系,运用心理学方法和技巧,帮助来访者实现自强自立的过程。通过心理咨询,为大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心理环境和条件,提高其精神生活质量和心理效能水平,以实现降低和减少心理障碍,防止精神疾病,保障心理健康的目的。通过心理咨询与引导让大学生正视现实,提高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和自我心理调节能力,使其在失败、挫折面前能够保持理性、正确的心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

  (四)开设生命教育课程

  作为学生系统学习的学科及其进程与安排的课程既是学校践履正常教育活动的基本依据,同时又是学校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在学生的成长发展过程中具有“跑道”的作用。在西方发达国家,不仅高等教育中开设生命教育课程,而且为数不少的国家在基础教育中也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港、台地区很重视生命教育,中国台湾曾宣布2001年为“生命教育年”,大力推动生命教育走进课堂,走进生活。中国台湾当局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主要包括《哲学与人生》、《生死关怀》、《道德思考与抉择》、《宗教与人生》等,从而形成了比较系统、完整的内容体系。然而中国大陆由于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不够深刻,故而只有为数不多的几所高校开设生命教育课程,并且课程体系很不完善,在现有的1280所高职(专科)院校中几乎没有开设生命教育课程。中国的第一本“生命教育”读本诞生于武汉大学,该校把生命教育从思想道德教育中独立出来,列为全校通选课之一。哈尔滨医科大学对选修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生进行测试,其结果显示在导致学生产生心理痛苦的9项危险因素中,已经有8项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趋势。中南民族大学部分学院开设了生命教育必修课,强化对学生进行生命伦理教育,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可见,中国高校必须要提高对生命教育课程意义的认识,加强对生命课程的开发,使其系统化与科学化,把对生命的关爱与呵护从日常生活走进正式的课程与教学进程。

  参考文献:

  [1]陈海生,钟梓毅.暨南大学两名女研究生轻生:一人服毒一人跳楼[N].新快报,2012-04-18.

  [2]吴纪攀,黄昆. 南京10天内两名女大学生先后自杀身亡[EB/OL].[2012-03-09].

  [3]黄永奎,张韵君.大学生生命教育应转入快车道[J].高教研究,2011(2):31-35.

  [4]王卫红.抑郁症、自杀与危机干预[M].重庆:重庆出版社,2006:145.

  [5]黄军.调查显示重庆17%大学生曾有自杀行为[EB/OL].[2012-03-16].

  [6]迪尔凯姆.自杀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6:14.

  [7]卡尔·门林格尔.人对抗自己[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4:28.

  [8]杨继斌.女毕业生的死亡日记[N].南方周末 ,2009-03-19 .

  [9]杨猛,姚欢.女大学生自杀:活着为何比死亡更痛苦[J].南都周刊,2010(19):62.

  [10]龙春平.新世纪大学生生命教育的 反思 [J].时代教育,2012(1):21.

  [1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M].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123.

生命教育初探论文相关 文章 :

1. 关于生命教育的论文

2. 浅谈生命教育的论文

3. 生命教育的相关论文

4. 大学生生命观教育论文

5. 大学生生命教育论文

上一篇:河北省医学论文

下一篇:医学论文怎么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