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黑牛医学论文
周黑牛医学论文
姓名:张香桐
生卒:1907年11月27日~2007年11月4日
描述:著名神经生理学家,新中国神经科学的奠基人之一。国际上公认的树突生理功能研究的先驱者之一,中国针刺麻醉机制研究的主要学术带头人之一。
籍贯:河北正定县小马村 现裕华区小马村
特殊贡献: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
[编辑本段]张香桐-个人简介
中国神经生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1907年11月27日生于河北正定县。193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理系,1943~1946年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研究生,获哲学博士学位。历任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讲师、助教授,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联系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美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等职。首先提出大脑皮层运动区是代表肌肉的论点;根据视觉皮层诱发电位的分析提出视觉通路中三色传导学说,发现“光强化”现象,世界生理学界把这种现象命名为“张氏效应”;首次发现树突电位;还从事针刺镇痛机制研究,认为针刺镇痛是两种感觉传入在中枢神经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1991年当选为世界镇痛研究协会名誉会员。发表有《猕猴大脑皮层运动区的肌代表性》、《中枢视觉通路的机能组织》、《大脑皮层与丘脑之间循环线路的重复放电》、《大脑皮层神经原的树突》、《针刺镇痛的神经生理学基础》等百余篇论著。
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二、三、四、五、六届全国人大代表,罗马尼亚医学会名誉会员,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巴拿马麻醉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国际神经网络学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
张香桐热爱科学事业,治学严谨,淡泊名利,学识渊博,远见卓识,维护科学尊严,反对不正之风,为中国国科学事业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编辑本段]张香桐-大事年表
907年11月27日,出生于河北省正定县城廿里铺乡小马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
1921年进入新式小学——廿里铺乡枕头镇小学。
1923年,用两年读完小学,考入设于正定县城的直隶省立第七中学,学制四年。
1927年,中学毕业,考入北京大学预科,学制两年。
1929年,升入北京大学心理学系,学制四年。
1933年夏,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系,留校任助教。
1934年,调入国立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当助理研究院。同年秋,随心理研究所迁往上海,第二年又迁往南京。
1936年,首次发表论文,《刺猬之一种听觉反射》一文刊登于《中国生理学杂志》1936年10卷上。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胜爆发,8月,离开南京,为护送仪器设备辗转于长沙、桂林、阳朔、柳州北的丹洲、良丰等地,在颠沛流离中仍不忘记科研。论文《刺猬中脑下叠体之下行通路》发表于《中央研究院生理研究专刊》1937年第10号。
1941年,任安顺路军军医学校教官。
1942年年底,离开重庆,前往美国深造。
1943年3月24日,抵达设于美国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从此开始了师事著名神经生理学家、耶鲁大学医学院生理系主任富尔顿教授的三年进修生活。
1946年,获得美国耶鲁大学哲学博士学位,而后进入美国约翰•霍布金斯大学医学院生理系从事博士后研究一年。
1947年,应聘回到耶鲁大学医学院航空医学研究室工作,先后担任教师和助理教授,至1952年。
1950年,发现“光强化效应”,1954年起被国际生理学界称为“张氏效应”。
1952年,任美国纽约的洛克菲勒医学研究所联系研究院,至1956年。
1956年,毅然回国,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研究员,第二研究室主任。
1957年5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1960年,赴罗马尼亚参加该国生理学会议。
1965年春,赴古巴首都哈瓦那参加国际学科讨论会,开始针刺麻醉机理的研究。
1977年,赴日本访问讲学。
1978年,附瑞典参加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应邀以中国客人身份参加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年会。
1979年,被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全国卫生研究院授予该院“常驻国际学者”称号。
1980年,赴美国波士顿领奖——茨列休尔德奖(ThresholdAward)。11月,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成立,担任首届所长。
1981年,被巴拿马麻醉学会授予“名誉会员”称号。
1982年,被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授予该院“外国名誉院士”称号。
198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脑研究所名誉所长。
1987年,应邀赴美国华盛顿出席美国卫生教育福利部全国卫生研究院建院百年纪念活动。
1989年,美国出版的《神经科学百科全书》中,他被列为“公元前300年至公元1950年间对神经科学进展有贡献的人物”之一,该“人物简介”中,收入他的两项研究成果:一是“猴运动皮层内肌肉部位代表性”的工作;二是张香桐与著名神经生理学家一起做的对猫后肢肌肉神经中穿入纤维组成的研究。
[编辑本段]张香桐-个人荣誉
1980年,茨列休尔德奖;
1992年,国际神经网络学会颁发的终身成就奖;
2000年,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陈嘉庚“生命科学奖”。
曾担任《神经生理学杂志》(美国出版)、《国际神经药理学杂志》及国际的《脑研究杂志》的顾问编委;被选为罗马尼亚医学会名誉会员,比利时皇家医学科学院外国名誉院士,国际脑研究组织中央理事会理事,世界卫生组织神经科学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巴拿马麻醉学会名誉会员及美国全国卫生研究院福格提常驻学者。
[编辑本段]张香桐-传奇人生
14岁的“小学生”
张香桐本是河北农家子弟,家境贫寒,一直没有上学。14岁那年,他深深爱着的母亲不幸故世,令他十分悲痛。就在那一年,在私塾老师的建议下和叔叔们的支持下,他终于进了桥头镇小学。仅仅用了两年时间,他就读完小学,拿到了小学文凭,成了小马村的头号新闻人物。瞒着父亲,他又报考了位于正定县城的直隶省立第七中学,考试那两天里,他没有钱住县城的客栈,就在街上找了个摆摊的棚棚睡下,靠自己家烙的玉米饼子和街旁小井的井水充饥解渴。考完以后,他照旧回到村里帮父亲干活,直到发榜那天。偷偷跑去看榜的张香桐见到自己榜上有名自然高兴,但他绝没有指望父亲会继续让自己升学。还是在叔叔们和小学班主任老师的劝说下,父亲四下设法凑足了钱,张香桐总算实现愿望,跨进了日夜向往的中学大门。
穷人的孩子能上学,对这样的机会自然倍加珍惜,在省立七中,张香桐的学习刻苦是出了名的,他的各门功课成绩在班内也自然是名列前茅。他的人缘也特别的好,在学校里,老师和同学都喜欢他。
天有不测风云,张香桐万万没有想到,就在他读中学三年级那年,家里遭了火灾,全家赖以存身的几间屋子几乎全部被烧毁,闻讯赶回村里的张香桐,对着眼前凄凉的景象,对着愁眉不展的父亲和叔叔们,他心里隐隐感到,自己的读书梦已经做到尽头了。二话没说,他回到学校收拾行李,准备退学。
“香桐,先别忙着退学,我们大家帮你想想办法。”同学们挺热心,也挺义气。没过几天,同班同学小梁说到做到,跑来向张香桐报喜讯。
“有好办法了。我舅舅家正需要为几位表弟妹请家庭教师,我去跟舅舅说,你学问好,你就当这个家庭教师吧!”小梁的舅舅在保定府当官,家里财大气粗是不用说了。
张香桐望着热心的小梁,他打心眼里感谢这些好同学。想了想,他红着脸说:“当家庭教师对我来说再好不过,只是我想等中学毕业后再去,要是可以的话,能否先借200元大洋帮我渡过难关?”
他实在是觉得把握不大。没想到,小梁去跟他舅舅商量后,居然答应了这个条件,送来了200元大洋。靠着这200元大洋中的一半,张香桐一直维持到自己中学毕业,另一半送到小马村,帮助父亲和叔叔们渡过饥荒。
中学毕业时,张香桐面临着一个难题,是继续升学念大学,还是履约去城防司令家当家庭教师他找到几位朋友商量,一番议论,大家想出了个绝妙的两全之策:家庭教师要当,这是为做人的人格;大学要考,这是为做人的前途。于是,张香桐报考了学费比较便宜的北京大学预科,并且顺利地通过考试,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但是,他没有去北京大学预科读书,而是留在正定当家庭教师,又让同学代他去北京大学报了到。于是,他一面在正定当老师,一面又在积极自学大学预科的课程,等到学期考试临近,同学把考卷从北京寄去,他做完了,再寄回学校。这就是张香桐不误履约又不误读书的两全之策。个中苦甜酸辣,张香桐心中自知。
两年北京大学预科,张香桐当了一年半不上课的学生。直到最后半年,为怕此事被察觉,被学校取消升入本科的资格,他才央一位朋友帮忙代课,自己正式去了北京读书。
艰难时期坚持科研
1937年7月7日,日军制造卢沟桥事变,抗战全面爆发。同年,上海“八一三”事变,不久,上海沦陷,南京告急。正在中央研究院心理学研究所神经解剖学实验室工作的张香桐和另一位年轻研究人员自告奋勇,负责将所内的图书仪器运送内地。一天傍晚,日军飞机空袭南京,就在那次空袭中,研究所的一角被炸弹击中,张香桐的整个身子被埋在炸坍的废墟瓦砾中,所幸毫发无伤,个人惟一的损失是一副眼镜让冲击波吸走,下落不明。
张香桐在带着中研院的图书仪器逃难期间,总算也有几次稍作喘息的时候。第一次是从南京到阳朔后,他们曾经停留了几个月;第二次是从桂林经柳州,到了广西的三江口——丹洲,在那里又有半年时间的停留;第三次是从丹洲到良丰以后。
柳江是广西境内一条美丽的河流,丹洲便是柳江上游的一个江心小岛。这是一个住了几十户人家的名副其实的小岛,当地民风淳朴,加以景致优美,如果不是战乱,实在是一个再好不过的读书治学的好去处。张香桐就在那个小岛上一座空无一人的破庙里住了下来,看守着那些比性命还要宝贵的图书仪器。
当他意识到自己将会在这个小岛、这个破庙里住上一段时间时,他想到了因战乱而中断的研究,幸好,显微镜和一些常用的实验动物的脑组织连续切片标本他都随带在身边,那是因为,他早就想到,战争不会是短期的,在逃难中如果有条件,可以抽时间做点观察研究,至少不会让知识和业务荒废掉。于是,就在破庙大殿的一个角落里,张香桐摆起了一张方桌,他把显微镜和脑切片在桌上一字排开,心无旁骛,有滋有味地做起他的研究工作来。
就在那半年的时间里,在那个小岛上,在那座破庙里,张香桐完成了关于刺猬脑干内细胞核团的组织学观察,绘制了40多幅与之相关的写真图,完成了一篇关于这一观察研究的专著。最重要的是,就在那段时间里,他以整段的时间对神经解剖学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学习,对这门历来被人们视作枯燥乏味的学科,进行了集中攻克,从那以后,他已经能够做到,对每个神经结构及其周围组织的关系,熟悉到就像自己从小住惯的街区里弄一样,轻车熟路,了如指掌。
一个偶然的机会,张香桐在集市上买到了穿山甲,他就地取材,对这一神经系统十分特殊的贫齿类动物的脑结构展开了研究。就在对穿山甲的脑外部形态和组织切片的研究过程中,他有了新的发现:原来,穿山甲的锥体束交叉的水平高过其它的动物,而且显著地浮现在延髓的腹侧表面,用肉眼就能看到!这是任何动物身上没有的现象。这也是从未有人记述过的现象。
大器晚成:36岁赴美求学
1942年,张香桐正在贵阳安顺军医学校任教。一天,他在图书馆里读到一本约翰•弗尔顿写的《神经系统生理学》,觉得大有收益。在后来的一次聚会上,他表示了希望能在弗尔顿实验室进修的愿望,不想竟招来同事们的讥讽,有人笑他是"痴人说梦",更有人毫不掩饰地嘲弄他:“像你这样的穷光蛋,要是能够去美国留学,太阳一定会从西边儿升起来。”憋着一口气,张香桐鼓起勇气,给弗尔顿这位享誉遐迩的神经生理学大师写了一封毛遂自荐的信。其实,他本人对此并不抱太大的希望,信寄出后不久,他就把此事遗忘了。
3个月后,他突然收到了一封国外来的电报。一开始,他还真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他一个农家子弟出身的人,哪来的海外亲友?他以为是邮递员搞错了,所以,他都没有拆封,当场就退还给了邮递员。“请你送给药物学系的张鹏冲教授吧,他有不少海外关系。”一个小时后,邮递员转了个弯,又回到了他那里。
“张鹏冲教授说,这份电报肯定是给你的。”
这下,他变得认真了,一边拆开电报,一边极力地在记忆库进行着搜索。
电报内容很简单,只有三个英文单词:“YesLetterFollows“(意即:可以,余言见函。)
这时,他终于记起来了,3个月以前,他曾在一气之下,给弗尔顿教授发去过一封信。看来,太阳真要从西边儿升起来了。
自收到那封电报以后,他开始真正重视起求学一事来。他日盼夜盼,期待着那个不再是痴人说梦的结果。
又过了一个月,他翘首以盼的回信终于来到。按照惯例,那封信函是由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弗朗西斯•布雷克签署的。信函内容为,对张香桐的申请表示欢迎,并准许他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学校生理系工作,并承诺为他申请一份奖学金,足以维持他在美工作期间的全部生活费用,路费则由他自理。
变卖了衣服、书籍,最后,连珍藏了多年的一部善本书“Schaff’sTextbookofPhysiology”也一并卖出去了,张香桐终于凑足了赴美的路费。而后,他又马不停蹄地赶到战时陪都重庆,敲开了无数个衙门,填写了无数份表格,靠着耶鲁大学医学院院长弗朗西斯•布雷克签署的电报和信函,总算在半年之内办妥了出国手续。
1943年元旦前夕,西方人最注重与家人团聚的日子,一架从重庆飞往印度加尔各答的军用运输机上,走进一个惟一的乘客,他就是前往美国耶鲁大学深造的张香桐。
1946年,四十岁的张香桐以优异成绩获耶鲁大学博士学位。此后,他对大脑皮层研究的贡献日益显著。神经细胞的纤维有轴突和树突两种,轴突的传导神经冲动之功能广为人知,树突之功能至五十年代仍是知之者甚少。张香桐用当时的先进技术记录大脑皮层单位电位,着手研究树突的功能,被认为是研究大脑皮层树突功能的先驱者多年以后,这位著名脑科学家又以其卓越的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推崇的“神经生理学界的领袖人物之一”,1992年国际神经网络学会授予他终身成就奖。他始终没有忘记弗尔顿教授对他一以贯之的关爱和教诲。
弗尔顿教授夫妇没有子女,他们把张香桐当作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和照料,张香桐在耶鲁大学学习和工作了十多年,几乎每年的圣诞节都是在弗尔顿教授家里度过的。
一代神经生理学家弗尔顿于1960年病逝。
1980年7月15日,张香桐赴美国波士顿参加1980年度的世界茨列休尔德基金会为包括他在内的4位国际科学家举行的颁奖典礼,通过基金会的精心安排,他得以与师母弗尔顿夫人在颁奖会场上重逢,一别20余年,弗尔顿夫人见到他的第一句话就是:
“非常高兴,我能看到你的帽子上又多插了一根鸡毛!”(印第安习俗:凡对本部落作出过重要贡献者,每立一次功劳,均由酋长亲自在其帽子上插一根鸡毛,以示表彰)
风雨归国路
张香桐的家就在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大院里。红色外墙里,朴素中难掩书香气。餐厅的一角有一件宝贝——一只大木箱,边角裹着铁皮。看似不起眼,却是随张香桐一起从大洋彼岸历经坎坷才到中国的。这是张香桐的好朋友布克塔教授家装衣物用的,特地腾出来支援他装仪器的。在那充满风险的年月里,张香桐从美国辗转运回了六大箱仪器,自个儿的积蓄、衣物和藏书却一样都没带回来。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远在美国纽黑文的张香桐得知喜讯,频频给国内亲友写信,表达自己对祖国的思念之情,在一封给友人的信中,他写道:“闻国内解放后的新气象,甚感兴奋,我恨不得一步跳回去,参加这个新建国运动……我急于想报效祖国呀!”
1950年,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美国政府对中国实行封锁政策,包括张香桐在内的许多中国科学家想要通过美国政府批准回国的计划成为泡影。张香桐一等就等了5年!
1955年7月,张香桐得到一个去北欧讲学的机会,一个计划在他的心中开始酝酿:取道北欧,返回祖国。他把这个打算告诉了他素所信赖的弗尔顿教授,弗尔顿凝视着眼前这个淳厚朴实的学生,十分诚挚地说:“香桐张,你应该回去,去为你的祖国服务!”
张香桐也把自己的这个打算告诉了房东休斯夫妇。这对善良的美国人显得恋恋不舍,他们一再地挽留与自己相处多年的中国房客:“这儿不是挺好的吗?这儿研究条件好,生活也安定舒服,还是不要回去吧!”
他们说的全是实话,但还是留不住张香桐。张香桐一直记着那位心理学家巴甫洛夫说的话:“无论我在做什么,我一直在想,只要精力许可,我就要首先为我的祖国服务。”
1956年,张香桐到达比利时,他将在那里参加一个国际生理学会议。自然,他在此前,已经做好了回国的一切准备。离开美国前,为了避免引起美国政府的怀疑,张香桐启程赴比利时时,在美国所有的积蓄、家具和藏书都没有动,只带了一些换洗的衣服,一套做实验用的电子仪器。颇有点故布迷阵的意思。
比利时国际生理学会议后,张香桐又继续在北欧诸国讲学,寻求回国的途径。时至金秋,瓜熟蒂落。经过不懈的努力,在欧洲的一些朋友们的热心帮助下,张香桐终于经芬兰的赫尔辛基,转道东欧和莫斯科,顺利回到北京。
祖国和人民对冲破重重困难归来的游子表示了热忱的欢迎,张香桐刚刚回到北京,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郭沫若就设下家宴招待他,而后,陈毅副总理代表周总理接见了他。党和政府的关怀,如阵阵春风拂面,温暖着这位久离故土的游子的心。
是啊,在自己的祖国,张香桐处处感受到的,是春天一样的温暖。春风得意马蹄疾,不久,张香桐在方方面面的支持下,在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理生化研究所建立了中枢神经系统生理实验室,这也是新中国第一个脑研究室。6年后,也就是1962年,在张香桐的带领下,又建起了神经组织培养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里,已经能够成功培养成活人类大脑皮层单个神经元。
万能细胞生发疗法
脱发中文解释
拼音注释:脱发 tuō fà 基本解释:[trichomadesis] 因病理原因造成的头发大量脱落现象 详细解释:头发大量脱落的现象,多由发癣等皮肤病引起。
[编辑本段]生理性脱发
中文拼音:tuō fà 英文翻译: Hair Loss,Loss of hair 每天要脱落50~75根,这是因为毛发的生长具有周期性,即可分为生长期、退行期及休止期,处于生长期的毛发约占全部毛发的85%,此期间头发每天增长0.27~0.4mm。毛发的生长期为2~6年,进入退行期以后,毛囊下部包括生发部分的毛球开始萎缩。毛发不再增长且变得松动易于脱落;处于退行期的毛发约占1%;休止期时,毛囊下部完全萎缩,毛发脱落,处于休止期的毛发约占14%;休止期持续3~6个月,而后毛囊受进入生长期,又有新发长出。
[编辑本段]病理性脱发
现代皮肤医学的脱发类型
从预期结果划分脱发可以分成两种基本类型 脱发首先要分清类型,从毛囊的角度来划分,一般脱发可分成两种基本类型,由于毛囊受损造成的永久性脱发,和由于毛囊短时间受损造成的暂时性脱发。永久性脱发即常见的男性秃顶。在某些欧洲国家,男性的秃顶率高达40%。英国为31%,法国为39%, 意大利为28%,德国为21% ◆永久性脱发(即男性型脱发)的掉发过程是逐渐产生的。开始时,头前额部的头发边缘明显后缩,头顶部头发稀少;然后逐步发展,最后会发展到只剩下头后部,头两侧一圈稀疏的头发,其主要原因有三:遗传因素;血液循环中男性激素的缺乏或失调;过于肥胖。另外,多种皮肤病或皮肤受伤留下的疤痕,天生头发发育不良,以及化学物品或物理原因对毛囊造成的严重伤害均可引起永久性脱发。 ◆暂时性脱发往往是由得了发高烧的疾病引起的。不过,照X光、摄入金属(如铊、锡和砷)或摄入毒品、营养不良、某些带炎症的皮肤病、慢性消耗性疾病,以及内分泌失调等也可造成暂时性脱发。
2、从病因学角度划分
☆1、脂溢性脱发:常常出现在中青年身上,表现为头皮上有较厚的油性分泌,头发光亮,稀疏而细,或者头发干燥,头屑多,无光泽,稀疏纤细。 ★解决办法:应注意饮食清淡,少食刺激性食物,多吃水果、青菜或内服维生素B6、B2等。 ☆2、病理性脱发:主要由于病毒、细菌、高热对毛母细胞有损伤,抑制了毛母细胞正常分裂,使毛囊处于休克状态而导致脱发,如急性传染病、长期服用某种药物等。 ★解决方法:多休息,身体康复或停药后头发会重新长出。 ☆3、化学性脱发:有害化学物质对头皮组织、毛囊细胞的损害导致脱发 ★解决办法:不使用刺激性强的染发剂、烫发剂及劣质洗发用品。 ☆4、物理性脱发:空气污染物堵塞毛囊、有害辐射等原因导致的脱发。 ★解决办法:不要使用易产生静电的尼龙梳子和尼龙头刷,在空气粉尘污染严重的环境戴防护帽并及时洗头。 ☆5、营养性脱发:消化吸收机能障碍造成营养不良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加强营养,多吃蔬果、海带、桑葚、核桃仁。 ☆6、肥胖性脱发:大量的饱和脂肪酸在体内代谢后产生废物,堵塞毛囊导致脱发 ★解决方法:少吃油腻重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 ☆7、遗传性脱发:脱发也是有遗传性的,一般男性呈显性遗传,女性呈隐性遗传。 ☆8、神经性脱发是“虚”症,表现在头上,因为内伤“七情”(指喜、怒、忧、思、悲、恐、惊)外感六淫,使气血失和,运行不畅,不能养发,使毛囊缺血缺氧,营养断流,迅速大面积脱落。
[编辑本段]脱发的主要症状
是头发油腻,如同擦油一样,亦有焦枯发蓬,缺乏光泽,有淡黄色鳞屑固着难脱,或灰白色鳞屑飞扬,自觉瘙痒若是男性脱发,主要是前头与头顶部,前额的发际与鬓角往上移,前头与顶部的头发稀疏、变黄、变软,终使额顶部一片光秃或有些茸毛;女性托发在头顶部,头发变成稀疏,但不会完全成片的脱落。
[编辑本段]病理病因
女性脱发的原因
遗传女性也会出现遗传性脱发,由于毛囊的生长期因遗传而较短,因此提早出现脱发现象。 过度减肥节食近几年来,年轻女士脱发现象日趋严重,经专家研究分析后指出,这与女士过度减肥有关。头发的主要成分是角朊,它由蛋白质、铁质等物质构成。不少女士因减肥而一日三餐光吃蔬菜、水果等素食,难以有充足蛋白质、铁质等营养供给头发毛囊而导致脱发。 荷尔蒙分泌失调服用、停用避孕丸或更年期的妇女会出现荷尔蒙分泌失调,造成脱发的现象。 怀孕分娩后妇女在怀孕末期,毛发会进入休止期,生育后才会长出新毛发。因此,新毛发会把原有的毛发挤出从而产生脱发现象。 女性经期导致营养流失,让头发层及毛囊细胞得不到充足的养分。 职业女性工作压力大职业女性工作过劳及压力过大,引致精神紧张。当人处于紧张状态时会形成汗毛直竖的现象,妨碍血液循环的畅通,导致脱发及白发等情况出现。 经常烫染束缚或拉扯头发经常烫染头发及使用对头发有破坏性的化学用品如定型泡沫及染发剂等,或习惯性将头发束缚或胡乱拉扯头发都会令头发脱落,而且束马尾更会让前额的头发渐稀疏。
可能导致脱发的原因
1、饮食睡眠不当 2、长时间的脑力劳动 3、内分泌失调 如黄癣、黑点癣、脓癣、秃发性毛囊炎、寻常狼疮、痈、麻风、梅毒等。 2.非感染性皮肤病 如盘状红斑狼疮、局限性硬皮病、扁平苔藓、剥脱性皮炎等。 3.良性或恶性肿瘤 如疣状痣、皮脂腺痣、瘢痕疙瘩、基底细胞癌、鳞状细胞等。 4.内分泌失调性疾病 例如甲状腺功能低下或者亢进、垂体功能减退、甲状旁腺功能减退、肾上腺肿瘤、肢端肥大症晚期以及产后、更年期、口服避孕药等均可导致头发的脱落;贫血、肝肾病、营养不良、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黑棘皮病。 5.某些发热性疾病 一些热性冷热疾病可造成症状性脱发,如肠伤寒、肺炎、脑膜炎、流行性感冒等往往可导致脱发,造成头发稀疏,此种脱发称为症状性脱发。
脱发与电脑的关系
从事电脑工作的人脱发者较多 ,原因是这类人用脑时间较长 ,注意力高度集中 ,与头发生长相关的内分泌功能发生紊乱 ,皮脂腺分泌旺盛。 毛囊极易被栓塞 ,从而使头发的营养供应出现障碍 ,导致头发脆性增加而易发生脱落。要防止脱发 ,关键在于科学用脑 ,具体措施是 : 调整好使用电脑的时间在电脑前每工作半小时 ,就应暂时休息片刻 ,可以离开电脑屏幕 ,向远处眺望几分钟 ,转动转动头颈 ,或者干脆闭目几分钟。 养成按摩头部的好习惯每日早中晚 次按摩太阳穴和头顶正中的百会穴 ,并且用双手的食中指沿额角和头部正中线做由前向后捋按 ,次数不限。 合理调整饮食结构平时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及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 ,多食杂粮 ,少食肥甘厚味及辛辣刺激性食品 ,并保证大便通畅。 保证充足的睡眠不论工作有多紧张 ,每日 小时的睡眠是必不可少的 ,而且要尽量保证睡眠质量 ,使大脑皮层的血液循环得到适时的调节。
[编辑本段]临床诊断
脱发的医学检查医生肉眼检查 一般情况下,具有丰富经验的专业医生通过肉眼检查,再问问遗传、饮食、化学品接触等问题,就知道是不是溢脂性脱发或男性型脱发,所以不用做什么检查,有经验的医生看看就明白。
1、头发的牵拉检查
头发牵拉实验阳性是指在头皮的任何部位可不费力地拔落2-8根头发而无疼痛感。休止期脱发、生长期脱发松动综合症、斑秃等毛发病中,本实验呈阳性反应。
2、内分泌检查
性激素水平的检查对产后脱发、更年期脱发和口服避孕药引起的脱发,有一定的临床意义;血清TSH的检查对诊断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最有价值。
3、营养代谢检查
营养代谢性疾病如铁缺乏症,早期常需实验室检查证实,血清铁蛋白小于12ug/L为贮铁缺乏,同时运铁蛋白饱和度小于0脱发.15,全血FEP大于1.78umol/L(100ug/dL)或FEP/Hb大于 4.5ug/gHb的其中两项,可确诊为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性脱发。恶性营养不良早期,由于蛋白质长期摄入不足,体内形成负氮平衡,血及尿中尿素氮首先下降,尿肌酸、肌酐下降也是较敏感的指标,血浆总蛋白低下是营养不良性脱发的确诊条件。 4、其他检查 系统性红斑狼疮主要查LE细胞、抗dsDNA或抗sm抗体、ANA免疫荧光等,梅毒性脱发须进行梅毒血清学的检查。怀疑因艾滋病引发头发和头皮的疾病,以HIV抗体的检查最为常用。其方法是用外周血淋巴细胞进行病毒培养,阳性率超过95%,出现头发头皮病变的艾滋病患者,70%以上T辅助因子(TH)下降至0.15*109/L以下,而正常人血中TH值则大于1.5*109/L 。
[编辑本段]脂溢性脱发
常常出现在中青年身上,表现为头皮上有较厚的油性分泌,头发光亮,稀疏而细,或者头发干燥,头屑多,无光泽,稀疏纤细。脂溢性脱发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可分为男性型脱发(又称雄性激素源性脱发、雄性秃,俗称早秃、谢顶或地中海等)、脂溢性脱发(又称脂秃)、斑秃等十几种。常见的脱发大多为男性型脱发(占脱发患者50%以上)和脂溢性脱发(占45%以上),其它类型的脱发则总共只占脱发患者总数的5%(其中斑秃占3%,其余的约仅占2%)。有许多人包括很多医生总把脂溢性脱发与男性型脱发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一种混淆不清的谬误,因为脂溢性脱发除了有与男性型脱发相同的雄性激素水平异常的原因外,还具有其本身所独有的原因和特征。脂溢性秃发是在皮脂溢出过多的基础上发生的一种脱发,其症状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常伴有头屑增多,头皮油腻,瘙痒明显。多发生于皮脂腺分泌旺盛的青壮年。患者一般头发细软,有的还伴有头皮脂溢性皮炎症状。开始逐渐自头顶部脱发,蔓延及额部,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头皮油腻而亮红,结黄色油性痂。 脂溢性脱发是一种永久性脱发,有些男性在发育后,即开始出现脱发,进而头发油腻发亮,头皮屑慢慢增多,经常出现奇痒,有时头发干枯无光泽,只要用手抓一抓,头发就会脱落,特别是两侧额角还会发生慢性弥漫性脱发。
(一)脂溢性脱发临床表现:
脂溢性脱发以男性多见,且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经临床证实,脂溢性脱发可能与人体的内分泌功能(主要是雄性激素)、精神状态、遗传以及某些药物 因素有关。 脂溢性脱发主要发生于男性青年,但近些年来女性患者人数有增加的趋势。临床表现为患者头皮脂肪过量溢出,导致头皮油腻潮湿,加上尘埃与皮屑混杂,几天不洗头就很脏,并散发臭味,尤其在气温高时更是如此;有时还伴有头皮搔痒炎症,主要是由于头皮潮湿,细菌繁生感染引起脂溢性皮炎。脱发一般先从两额角、前额和头顶中间开始,继而弥漫于整个头顶,但头部四周的头发却不怎么掉。症状严重者脱发区变得油光发亮,剩余的头发变得细软枯黄。患者一般从二十多岁开始就出现持续性的脱发,严重者到三十多岁,一般到四十多岁就基本脱光,严重影响美容。脱发的发展进程是越来越严重,开始时每天可见许多头发落在枕巾和发梳上,到后来只要轻轻一拔就可以拔下一大把,洗头时满脸盆都是脱发,浴室的出水口铺满厚厚一层的脱发,叫人心疼万分,又不胜惶恐。
(二)脂溢性脱发的分类:
脂溢性脱发分两类:急性脂溢性脱发和慢性脂溢性脱发。 (1)急性脂溢性脱发 症状是:头皮油质增多、痒,有头屑或丘疹,毛发在短时间内成撮脱落甚至全部脱光,头皮可有小丘疹,多发生在青春期,以男性较多见,治愈后易复发。 (2)慢性脂溢性脱发 症状是:头皮油腻发亮,呈涂油状,有大量灰白色糠皮状头屑,头发干燥,缺乏光泽,瘙痒较重,男性头发从前额两侧及头顶部慢慢脱落,几年或十几年后形成秃顶,但不易形成全秃,本病多发于青壮年男女,以男性多见,而女性则是表现为头发稀少干枯,毛发也是慢慢的、散在的脱落,露出头皮,但很少有形成秃顶的可能。
(三)脂溢性脱发的原因:
脂溢性脱发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呢? 导致脂溢性脱发的本质原因至今医学上尚无明确定论。目前西医倾向于认为脂秃与人体雄性激素水平过高有关。有人做过实验,证明当人体血清睾丸酮等雄性激素浓度达到30微克/升以上时就会抑制毛囊细胞的生长,浓度越高抑制作用越强。但另一方面,不少研究却表明脂溢性脱发的血清雄性激素浓度与正常人比较并无明显增加。长期的研究与观察认为导致脂溢性脱发最直接的关键原因在于皮脂分泌过旺,皮肤中有些成份如油酸、亚油酸、角鲨烯等过量时对毛囊有毒性作用,导致毛皮中毒、枯萎、脱落。实验表明,将含有这些成份的油脂涂到动物皮毛上就会引起皮毛的大量脱落。脂溢性脱发与皮脂分泌过旺有直接关联的证据之一是,人体皮脂分泌与气温高低有关,气温越高皮脂分泌越多。故在夏秋高温季节脂溢性脱发就特别严重,在冬春季症状会轻一点,这一般患者都有体会;这一点用体内血清雄性激素水平的高低是无法解释的,一般而言雄性激素在体内的水平是稳定的,与气温高低并无太大关系。脱发的主要原因是头发生长的生态环境破坏,同时头皮上长有太多的寄生虫,导致大量产生油脂. 故目前尚无法确认雄性激素过多是脂秃的根本原因。另外,传统中医认为脱发是由肾血亏虚、肝郁气滞、阴虚内热引起。但这种看法对各种不同类型的脱发缺乏明确的分类和细致的病理分析。应看到各种不同类型脱发的病因是不一样的,很难全都归因于肾虚,尤其是脂溢性脱发。 当今医学界普遍认为,脂溢性脱发与下列三种因素有关: (1)雄性激素 现代医学证实,脂溢性脱发者,其雄性激素大都较多,这主要是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进入血液循环后,到达头皮经转化作用形成毒性物质刺激毛囊,毛囊能量代谢和蛋白质代谢发生障碍,致使头发脱落。 (2)遗传因素 脂溢性脱发的遗传基因在男子呈显性遗传,致病因子可由上一代直接遗传给下一代,故男性脂秃患者多见。 男性只要有一个脱发的基因,即会造成脱发,而女性因脱发基因是隐性的原故,因此不会有脱发脱发的外观出现,除非同时有二个脱发基因。即使有二个脱发基因,对女性一般来讲也只会变的毛发稀疏,也不会变成大脱发或只留下边缘头发而中间秃光的情形。 (3)年龄随着男子年龄的增长,脂脱的发病率亦逐渐增加,脂秃常发于17-20岁的男青年,30岁左右为发病高峰,以后随年龄的增加,虽然发病率减少,但症状加重,最后变成秃头。 (4)从事紧张复杂脑力劳动的人,精神压力大且大脑消耗能量极大,刺激机体自主神经和激素适应性的作出调整,以维持正常的体温、新陈代谢及免疫功能等的生理平衡,分泌较多的雄性激素,使人的分析力、判断力增强,机敏而有智慧,同时使人的性情变得较为急躁,皮脂腺分泌旺盛。头皮上的皮脂腺同其它部位相比是最发达,在这种情况下分泌就更多,从而为头皮上嗜脂性真菌及头螨等的大量繁殖提供了条件。头皮上的嗜脂性真菌在皮脂腺分泌量大的前提下大量繁殖,成灾的嗜脂性真菌从毛囊中获取营养并把代谢产物排放在那里,刺激毛囊和头皮出现慢性炎症-脂溢性皮炎, 脂溢性皮炎如得不到及时治疗,发根部细菌生长繁殖产生一种溶解酶,将发根溶解成残缺不全,发根松动,毛囊逐渐萎缩,生发功能逐渐减退,头发逐渐减少直至光秃。 (5)头螨是一种微小的寄生虫,肉眼无法看见,毛发专家已经发现,头螨这种嗜脂性微小动物,和遗传或荷尔蒙失调一样,也是脱发的元凶。它寄生在人类的毛囊里,以皮脂为食物,吃饱之后为了帮助消化,它会分泌一种解脂酵素(lipase),这种酵素会进一步分解和侵蚀头皮内的皮脂腺,阻塞毛囊,令毛囊缺乏养分而萎缩,造成脱发或秃头。
(四)脂溢性脱发的危害
头发是人类美容的第一要素,年纪轻轻就顶着个光头,实在是对容貌的最大损害,对自信心更是个极大的打击,还会影响到职业选择,婚姻,甚至前程。得了这种毛病虽然并无肉体痛苦,但精神上的压力与痛苦却叫人难以忍受。当今社会竞争激烈,脱发是令男子尤其是青年男子十分苦恼的事,而思想的苦恼,又加重了病情。
(五)脂溢性脱发的预防
脱发是许多人面临的一大社会问题,通过生活中的一些护发方法可以预防脱发。以下是我们介绍的几种预防脱发的日常注意事项。 合理的饮食 维生素缺乏是导致脱发的因素之一。建立平衡的饮食习惯和适当补充身体所需的维生素可预防脱发。此外,蛋白质的缺乏也是影响脱发的因素之一,会使头发变得越来越稀少,妨碍头发的健康生长。因此,合理的饮食既有助于头发的生长,又有助于身体的健康。 护发方法 细心呵护头发可预防脱发。在头发处于湿润状态时,头发更加的脆弱,不能用力梳,还有,现在非常流行对头发染、烫、卷,这样都会损害头发。 减轻压力 压力过重会引发各种身体疾病,包括脱发,使头发在几个月内都处于休眠期,所以预防脱发应避免过重的压力,平时多锻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编辑本段]化疗引起的脱发
许多病人在化疗后会引起毛发的脱落。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在女病人中会造成很大的精神负担,担心头发不能重新生长。化疗药物对白血病细胞有强大的杀伤力,但到目前为止,任何药物都不能选择性地只杀伤白血病细胞,在杀伤白血病细胞的同时也会损害人体的正常细胞。在人体中增生活跃的正常造血细胞、消化道粘膜细胞和毛囊细胞更容易受到损伤。其中主导毛发生长的毛囊细胞受损后容易引起脱发。掉头发是一种常见的副作用,但是并不一定都发生,而且因所选用的药物不同,其头发掉落的程度也不尽相同。有些药物并不影响,有些药物则令头发全掉光,但有些药物则只是轻微掉头发,使头发变得比较稀疏而已。 常用的化学药物中最易引起脱发的是阿霉素、依托泊甙(鬼臼乙叉甙,VP16)、长春新碱和大剂量的环磷酰胺。另外,毛发脱落可能发生在身体的每一个部位,并不只限于头部,像是眉发、腋毛、手发、腿毛甚至阴毛都可能受影响。病人在脱发之后(部分或全部脱发),毛发会重新生长。一般来说,这种生长在化疗实施过程中可见到多次。并且令人惊奇的是,脱发病人经过几个月后头发再次生长常长得更黑、更浓、更好看,故患者不必为此忧虑。
[编辑本段]甲状腺功能失调引起的脱发
甲状腺产生两种激素,三碘甲腺原氨酸(T3)与四碘甲腺原氨酸(T4),这种两种重要的激素作用于差不多身体全部细胞并影响其新陈代谢,同时也控制着皮肤和毛发的代谢。它们虽不是性激素,但能影响性腺,如果这两种甲状腺产生的激素含量在体内太高或太低,都会引起不同程度的脱发产生. 甲状腺功能偏低时往往可见头发干枯、皮肤干燥,对冷的敏感性增强,并伴有嗜眠症、指甲变脆,头发脱落,而且脱发也是甲状腺功能偏低的一种症状.值得一提的是,这里的“偏低”可以是在正常范围,比如甲状腺素的检验正常值约5。o一,如为6.o则处于“偏低”状态,这种正常范围内偏低的甲状腺素指标也可能引起脱发. 甲状腺功能偏高的表现有情绪暴躁,神经质增加,出汗过多,脉搏加速,对湿热敏感,入睡难,吃得多,但体重仍下降,精力显示过盛,同时也会伴随脱发症状。 因此无论是甲状腺功能偏高,还是偏低,头发几乎总是干燥,常常易断.有这两种甲状腺状况的人,其脱发类型均与男性型脱发相似,只是它更分散一些,而且这类脱发可能遍及整个头部。另外甲状腺失调引起的脱发可能与其他类型的脱发(如产后脱发)同时发生.可导致大量的头发脱落。
诡异谷现象写作文
太广泛了,简单点,地球上的绝大多数动物会有超自然的能力的,如蚂蚁能背起比自身重数十倍的东西,蝙蝠能发送超声波,鸽子能感应磁场,鲸鱼可以在海里用肺呼吸,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变化改变身体颜色,乌龟可以活数百钱,鹦鹉可以学人类说话,海豚在海里发送超生波,猫可以数十米高楼掉下来不受伤,海有许多动物可以感知天气和灾难,等等`~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许多小动物都有大智慧 美国人洛厄尔·托马斯还曾提出世界七大自然界奇观:1.美国科罗拉多大峡谷 :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一个举世闻名的自然奇观,位于美国西部亚利桑那州西北部的凯巴布高原上,大峡谷全长446公里,平均宽度16公里,最大深度1740米,平均谷深1600米,总面积2724平方公里。
由于科罗拉多河穿流其中,故又名科罗拉多大峡谷,它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选为受保护的天然遗产之一。大峡谷是科罗拉多河的杰作。
这条河发源于科罗拉多州的落基山,洪流奔泻,经犹他州、亚利桑那州,由加利福尼亚州的加利福尼亚湾入海。全长2320公里。
“科罗拉多”,在西班牙语中,意为“红河”,这是由于河中夹带大量泥沙,河水常显红色,故名。科罗拉多河的长期冲刷,不舍昼夜地向前奔流,有时开山劈道,有时让路回流,在主流与支流的上游就已刻凿出黑峡谷、峡谷地、格伦峡谷,布鲁斯峡谷等19个峡谷,而最后流经亚利桑那州多岩的凯巴布高原时,更出现惊人之笔,形成了这个大峡谷奇观,而成为这条水系所有峡谷中的“峡谷之王”。
科罗拉多大峡谷的形状极不规则,大致呈东西走向,总长349公里,蜿蜒曲折,像一条桀骜不驯的巨蟒,匍伏于凯巴布高原之上。它的宽度在6公里至25公里之间,峡谷两岸北高南低,平均谷深1600米,谷底宽度762米。
科罗拉多河在谷底汹涌向前,形成两山壁立,一水中流的壮观,其雄伟的地貌,浩瀚的气魄,慑人的神态,奇突的景色,世无其匹。1903年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来此游览时,曾感叹地说:“大峡谷使我充满了敬畏,它无可比拟,无法形容,在这辽阔的世界上,绝无仅有。”
有人说,在太空唯一可用肉眼看到的自然景观就是科罗拉多大峡谷。科罗拉多大峡谷全长443千米,谷底最深处为1600千米,宽度在200~29000米之间。
早在5000年前,就有土著美洲印第安人在这里居住。大峡谷岩石是一幅地质画卷,反映了不同的地质时期,它在阳光的照耀下变幻着不同的颜色,魔幻般的色彩吸引了全世界无数旅游者的目光。
2.非洲维多利亚大瀑布:位于非洲赞比西河中游的瀑布,尚比亚与辛巴威接壤处。宽1,700馀公尺(5,500馀呎),最高处108公尺(355呎),为世界著名瀑布奇观之一。
宽度和高度比尼加拉瀑布大一倍。年平均流量约935立方公尺╱秒(33,000立方呎╱秒)。
广阔的尚比西河在流抵瀑布之前,舒缓地流动在宽浅的玄武岩河床上,然后突然从约50公尺(150呎)的陡崖上跌入深邃的峡谷。主瀑布被河间岩岛分割成数股,浪花溅起达300公尺(1,000呎),远自65公里(40哩)之外便可见到。
每逢新月升起,水雾中映出光彩夺目的月虹,景色十分迷人。瀑布声如雷鸣,当地卡洛洛-洛齐(Kalolo-Lozi)族居民称之为「莫西奥图尼亚」(Mosi-oa-tunya, 意即「霹雳之雾」)。
据考证,远在西元90年即有少数农业人口在尚比西河两岸定居。多数原住民则在距瀑布半径128公里(80哩)范围内以渔猎为生。
今日当地部族有东加人、洛齐人、莱雅人(Leya)、托卡人(Toka)和苏比亚人(Subia)。东加人每年在瀑布旁举行雨祭,将黑色公牛扔入峡底祭奠河神。
1855年11月16日,英国探险家李文斯顿(David Livingstone)抵达瀑布所在地,为第一个见到该瀑布的白人。1905年在瀑布附近的峡谷上建成跨度200公尺(657呎)的拱形铁路公路两用桥。
尚比亚一侧建有两座水电站,发电能力共10万瓩。李文斯顿狩猎公园邻近地区则有维多利亚瀑布国家公园。
瀑布地区已成为非洲著名旅游胜地。 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位于南部非洲赞比亚和津巴布韦接壤的地方,在赞比西河上游和中游交界处,是非洲最大的瀑布,也是世界上最大和最美丽的瀑布之一,最壮观的瀑布之一。
位于赞比西河上,宽度超过两公里,瀑布奔入玄武岩峡谷,水雾形成的彩虹远隔二十公里以外就能看到。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被赞比亚人称为“Mosi-oa-tunra(莫西奥图尼亚或译为莫西瓦图尼亚)”,津巴布韦人则称之为“曼古昂冬尼亚”,两者的意思都是“声若雷鸣的雨雾”(或 “轰轰作响的烟雾”)。
地球上很少有这样壮观而令人生畏的地方。曾居住在莫西奥图尼亚/维多利亚瀑布附近的科鲁鲁人很怕那条瀑布,从不敢走近它。
邻近的汤加族则视它为神物,把彩虹视为神的化身:他们在东瀑布举行仪式,宰杀黑牛以祭神。 3.阿拉斯加冰河湾 :冰河湾国家公园位于美国阿拉斯加,距旧纽西50英里,占地330万公顷,围绕在陡峭的群山中,只能乘船或飞机到达。
那里有无数的冰山、各类鲸鱼和爱斯基摩人的皮划舟。冰河湾游人在那里居住在帐篷中或在乡村田舍中。
根据碑文的记载,冰河湾国家公园最引人入胜的景观之一就是巨大海湾中活动着的冰河。谬尔(Muir 。
一个夏天的午后,天气非常炎热。我和妈妈走在回家的路上。天空乌云密布,看来是要下雨了。我们忙忙赶回家,一场暴雨接着就来了。这场暴雨来得快去得也快。不一会儿,雨停了,天空又放晴了。我走出院子去感受雨后清新的空气。抬头远望,我惊喜地发现天边挂着一道彩虹。它像一座拱形的桥一样,奇怪的是它有着七彩的光芒,就像几根彩色的带子拼在了一起。会出现这样美为什么丽的彩虹呢?带着这样的疑问和欣喜,我急忙回家去求助妈妈。妈妈告诉我雨后彩虹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她建议我从书本上去寻找答案。
于是我找来了《十万个为什么》。原来彩虹是漂浮在空气中的小水滴反射太阳光形成的。一场暴雨过后,空气中漂浮着无数的小水滴,它们就像一个个三棱镜。太阳光通过它们时,就被分解成红、橙、黄、绿、青、蓝、紫七色光带,然后再反射回来,这样就形成了彩虹。啊,多么有趣的大自然,多么奇妙的彩虹!我合上书本,再次来到院子里,可是那道彩虹已经不见了。我想,那些三棱镜般的小水滴是在减少或是消散吧。我望着曾经出现彩虹的那片天空,期待着下一次彩虹的到来。
奇异的现象
几天,我感冒的厉害,爸爸让我吃阿莫西林。我实在咽不下去,无奈的爸爸只好让我不吃外壳,只吃药粉。
下午放学,我回到家,闲的无聊就折腾起来。突然,我看见了这几天吃药剩下的阿莫西林的外壳,有一小堆呢。我拿着那塑料外壳,反复玩弄着。突然,其中一枚阿莫西林的外壳掉到了水里,被爸爸发现了。爸爸说:“阿莫西林的外壳泡到水里,就可以化掉,成为深蓝色的水。”这是真的吗?我十分好奇,就将所有外壳泡在水里,等待奇迹的发生。
第二天,我发现阿莫西林的外壳由筒状变成了片状的,而且体积明显变小。第三天,那些阿莫西林的外壳变成了比昨天更小的颗粒。第四天,它们完全消失了,而水却变成了深蓝色。
望着眼前的一盆蓝水,我百思不得其解,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相信,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对科学的痴迷,我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
[líng yì]
灵异 编辑
灵异,就是我们人类对未知现象的一种统称。某种现象的确发生了,但以现有的科学知识解释不通的现象,这种现象往往以一种神秘的方式出现。有时候人们也会把它的神奇程度夸大,使其更难得到合理的答案。
其实,任何事物的发生都会有它的道理,只是我们并没有知晓它的科学面。依照我们常理的思维逻辑,去分析这些未知的事物时,我们经常会把自己对新奇事物惊异附加到这件事物上,使得这种未知变得更加神秘莫测。早在我国明代天启(1624年)年间,袁可立就在其诗文中大胆地对当时的“海市蜃楼”灵异现象加以解释,明·袁可立《甲子仲夏登署中楼观海市》:“世传蓬菜仙岛,备诸灵异,其即此是欤?”
奇怪的现象李琦星,男,陕西白水东风小学四年级前几天,我感冒的厉害,爸爸让我吃阿莫西林。
我实在咽不下去,无奈的爸爸只好让我不吃外壳,只吃药粉。下午放学,我回到家,闲的无聊就折腾起来。
突然,我看见了这几天吃药剩下的阿莫西林的外壳,有一小堆呢。我拿着那塑料外壳,反复玩弄着。
突然,其中一枚阿莫西林的外壳掉到了水里,被爸爸发现了。爸爸说:“阿莫西林的外壳泡到水里,就可以化掉,成为深蓝色的水。”
这是真的吗?我十分好奇,就将所有外壳泡在水里,等待奇迹的发生。第二天,我发现阿莫西林的外壳由筒状变成了片状的,而且体积明显变小。
第三天,那些阿莫西林的外壳变成了比昨天更小的颗粒。第四天,它们完全消失了,而水却变成了深蓝色。
望着眼前的一盆蓝水,我百思不得其解,真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不过,我相信,随着知识的增长和对科学的痴迷,我一定会解开其中的奥秘。
像这样的题材,你就可以写一些社会现象什么的,例如“老人摔倒该不该扶”等。
可以写成议论文的形式,用一到几句议论收尾。
另附题材:针对时下热议的“老人摔倒该不该扶”问题,高达64.8%的受访者认为围观民众该扶起老人;26.9%的民众认为是否该扶不好说,要视情况而定;仅8%的民众认为不该扶。调查组工作人员表示,该数据显示,社会道德观念虽然存在,但社会的信任危机导致道德判断受到冲击。 另一组数据调查显示,7.2%的民众认为不扶的主要原因是事不关己,因而冷漠置之;而高达87.4%的民众认为不能扶老人是因为怕惹祸上身,这其实是社会信任危机的最根本体现;还有5.3%的受访者认为医疗知识不足、怕给老人带来更大伤害是不扶老人的主要原因。
便扎进水里,就是从课外书宝库里查找答案,我被农村美丽自然风光所吸引,离开水太长时间!
但是两栖动物不能住在离水太远的地方。
此外,能过查找资料,又翻翻那本科学书,大半天才在“无声的科学老师”——《告诉你为什么?儿童百科》里找到了相关资料。原来,一时充满了好奇心。
一天夜里,施展出游泳健将的本领。咦?为什么青蛙既能在田间守卫庄稼。它们可以呼吸空气,为了适应岸上的环境,它们有强有力的腿,又能在水里自由游泳.5米呢,它们的皮肤比较脆弱,皎洁的月光给大地罩上了一层白色的面纱。我正在田埂旁捕捉打着“灯笼”的萤火虫,正在捕捉害虫。我屏住呼吸,静静地蹲在那里观察这位 “田间侠客”的动静。只见它捕捉害虫的动作极为潇洒,又可以在岸上休息的两栖动物。让我们都来做一名 “小小科学家”吧,翻翻这本科普书,可以跳得很高,最高纪录达6。可是,却有许多“吸血鬼”在我身旁飞舞。突然。等它吃饱了?
为了解开这个迷,一个长长的舌头卷住一只“吸血鬼”,我连忙拔开小草一看,原来是一只身披绿色迷彩服的小青蛙,便爬到池塘边,一个猛子、奶奶去农村探亲,青蛙是既可以在水里生活,只要认真探索研究,就能得出正确答案,就会干枯。它们可以在水中安家,在水里生下宝宝呢,我还知道了在地球有有许多两栖动物,它们中的巨无霸,就是生活在我国的娃娃鱼。
从这件事上,我明白了大自然中充满了许多神奇的事情去年暑假我与爷爷,我回家后的第一件事
海市蜃楼
在沙漠中,迷路的人缺水缺粮,忽然看见了绿洲,但走近了却发现原来只是海市蜃楼的幻像,空欢喜一场,这就是海市蜃楼,是大自然跟我们玩的魔法。它的成因是光线在空气中被折射,再加上全内反射的结果。
如果要明白海市蜃楼的成因,首先要明白为甚么光线在空气中会被折射。原来,不同温度的空气有不同的折射率,就好像许多不同的介质一样。靠近地面的空气较热,折射率较低。我们可以把空气想像为许多层的介质,而每一层的折射率都不同,越接近地面,折射率越低。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知道甚么是全内反射。如果光线微微倾斜地从玻璃射进空气,一部分的光线会被反射回去,另一部分就会被折射,从玻璃中走出来。由于玻璃的折射率较空气高,所以折射角总是大于入射角 。当入射角越来越大,被折射的光线便会越来贴近空气与玻璃的界面,直至入射角大于临界角度,光线便只会被反射,而不会折射出去。这个现像叫做全内反射 。
假设有个绿洲,它在 A 点发出的光线被空气折射,走一条弯弯的路径。在 B 点,光线发生全内发射,使光线往上走。之后,光线再次被空气折射,最后光线会进入站在 C 点那观测者的眼睛,使他形成错觉,误以为绿洲很接近他呢!很久以前,人类便发现了全内反射,更把这个现象加以应用,例如光纤、单镜反光照相机和双筒望远镜都应用了全内反射的原理。
晚霞的礼赞
一天之中,晚霞是最为绚丽夺目的时刻;同样,一生之中,晚年也是最为成熟完美的岁月。 朝霞比晚霞灿烂明亮,晚霞比朝霞深沉浑厚。朝霞来得快,去得也快,接着便是旭日东升,普天同照。然而,太阳开始西坠,那变化无穷,缤纷万状,色彩奇艳,婀娜多姿的霞光云氤,便弥漫了大半个天空。那就是一天之中色彩最丰富的画面,晚霞之美,令人动情,教人心醉。晚霞烧红了的天,渲染得人间万物、大地风景,无不反射出耀眼的光亮,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夕阳红了。所以说,晚霞是渐渐展示出来的精彩,可以充分领略,是慢慢表现出来的美丽,可以驻足欣赏。甚至当月牙露脸,当星星眨眼,那黄昏的地平线上,还可见到一抹残红,给你以无限遐思。这就是说,一个人,哪怕到了生命的晚年,鹤发童颜,精神矍铄,那种气质的美,那种心灵的美,那种智慧的美,那种思想闪光的美,和这满天晚霞一样,也会给这个世界,留下充实丰硕的温馨,留下难以忘怀的回忆。 南北朝期间,有一位叫庾信的大诗人,才华过人,天资非凡,无论诗文,无论辞赋,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在中国文学史上,他是将南方文学的文采与北方文学的气骨合二为一的第一人。庾信生于公元513年,卒于公元581年,其代表作为《哀江南赋》,为世所公认的南北朝辞赋的压卷之作。当我们读他这篇《赋序》的开头六句时,“日暮途穷,人间何世!将军一去,大树飘零;壮士不还,寒风萧瑟”,无不被那历史的沧桑感、故国的怀旧感、身世的悲怆感、思乡的依恋感所打动。 他这篇不朽之作,作于公元578年岁末,已经是他的晚年作品。不过,庾信早年,文风绮丽轻艳,浮华悱恻,与徐陵齐名,时人称为“徐庾体”。后来,庾信经历了侯景之乱,险几丧命;江陵之乱,家人散失。饱尝战争之灾难、乱世之痛苦,流落北国,有家难归。他的挫折困顿,他的颠沛流离,才使得他晚年在文学上达到一个出神入化的境界。唐代大诗人杜甫用诗歌来评价这位前辈:“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笔意纵横”,“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诗赋动江关”。看来,生命的傍晚,烧红的晚霞,成就了文学史的辉煌一页。 人都是要老的,这不用说,但不能怕老,尤其不能老而怯步,老而止步,老而迈不动步。试看晚霞之精美绝伦,试看晚霞之坚持到底,老而弥坚,老而弥健,追求成熟之美,才是晚年的人生哲学,这恐怕也是大诗人庾信的一生信条。 为什么晚霞之值得赞美,晚年之值得珍惜呢?因为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经历了许多许多的事,在跌打滚爬的过程中积累了不少经验,在成功失败的教训中获得了些许觉悟,遂知道对国家、民族来讲,什么是最可宝贵的;对家人、亲人、朋友、同志来讲,什么是弥足珍视的!虽然每个人的天空里,都有晚霞,虽然每个人心目中的晚霞,不尽相同,但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这个伟大时代,那无数生动的画面,对我们这些华龄朋友而言,便是值得坚守的共同财富了
“七月二十二日,长沙将可以看到难得一遇的日全食……”看着报纸上的新闻,我差点没叫出来。
日全食,听到这个名字,一幅又一幅美妙的图片浮现在眼前。黑色圆盘外环绕着一圈耀眼的光,有些刺眼,但却美得无与伦比。当白天时,整座城市沉浸在一片黑暗之中,虽然也同往常一样繁华,有闪烁的灯光,流动的车辆,但日全食却让富饶的城市中又多了一份浪漫,若有幸尽情享受这短暂的美好时光,那该多么美好,多么幸福!
不幸的我身处常德参加培训,但幸运的是,善解人意的语文老师决定将上午的语文课改为观日食,所有的同学都开心到了极点。
一天又一天,幻想着日食的奇幻景观,不知不觉中,七月二十二日悄悄来到了我们身边。
一大早走出宾馆,楼下就早已聚集了不少人。匆匆吃完早餐,回到楼下,人更多了,更热闹了,等待着日食出现的同时,大家都激动的讨论着日食的话题。
“看,快看,缺口出现了!”不多久,不知是谁惊叫了一声。于是,许多人都齐刷刷地举起了手朝太阳的方向望去。我这才发现,前来观看的人都早有准备——有拿X光片的,有戴护目镜的,有举底片的,还有的干脆睁大眼向着太阳,但这样的人毕竟不多。
月亮一点一点地移动着,但速度极慢,慢得简直像是没有移动。太阳一点一点地被月亮遮盖,天一点一点地慢慢变暗,这一点一滴微妙的变化,都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人们的心里一直被兴奋填满,拿手机、举相机的人也绝对不占少数,更多的人一直激动地讨论着这一奇观。
又过了一会儿,当太阳还剩月牙大时,月亮不再向前,不再继续遮盖太阳,而是停住了脚步,耳边响起了一阵快门声,大家都争先恐后地记录着这千载难逢的神圣时刻。不久,月亮又移动了,不是前进,反之,一点一点地退去了。周围的观众也渐渐的散去了。
回到宾馆,我们还意犹未尽,迫不及待地打开电视。电视里回放着各地日全食的图片,贝利珠、钻石环,一个又一个奇观映在眼前,好不壮观,好不美丽。
虽然,我们真正看到的只是日偏食,或许它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完美,但是,它和我们的幻想一样珍贵,一样美好。
美好的瞬间总是短暂,像彩虹,像日食,转瞬即逝。但2010年10月22日的上午那短短的几分钟,我们却收获了平常十倍的快乐。
现实生活中,或许有的东西并不如我们想象中的完美,但心存幻想,你会发现,世界仿佛更美了。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突然感觉眼前的场景无比熟悉,所有的一切每一个细节,甚至是接下来的所要发生的一幕,你都了如指掌,就好像曾经经历过。
然而,事实上并非如此。据最近相关调查显示,有2/3的成年人至少有过一次这种“似曾相识”的经历。
据北京大学心理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分析,“似曾相识”的感觉,在每个人身上都会发生:不过,如果这种感觉过于频繁,过于强烈就是一种病态。 知觉与记忆相互作用 “似曾相识”是人们大脑中知觉系统和记忆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
要想了解为何出现“似曾相识”的感觉,科学家得从知觉和记忆中的分类进行。分类的过程是知觉的一个基本特征,也是记忆的一个基本特征。
知觉包括对面孔的知觉,对物体的知觉对位置的知觉等等。以这3类为例,由于它们的对象不同,因此,当我们到一个地方以后,方位和空间关系,周围的物体,人物,可能同时出现。
然而,我们对它们的知觉却是由大脑中3个不同的空能回路,即位置知觉的回路,物体知觉的回路和面孔知觉的回路分别去完成。与知觉类似,记忆也分很多类型。
知识和感念的记忆被称为语义记忆:针对情节、经历、事情经过的记忆,即情景性记忆,这是无意识记忆。其中每一类记忆,又可以分为很多个子类。
正因为知觉和记忆都是“分类”进行的,我们曾经经历的一些场景的众多特征存放在不同的记忆系统中,而我们无法意识到,当我们走到一个新的场景,场景中的某些部分就可能会 *** 我们的一些记忆,调动大脑中并不同的记忆系统和与之相匹配。一旦场景中的某一特征和过去的经历匹配上,就会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
生活经历每个人都会有,因为积习的东西很多,偶尔出现“似曾相识”这种主观体验是很正常的现象。对“似曾相识”这一主观体验的最初认识可从医学上的癫痫病开始,可以追寻到半个世纪以前,正常人也会出现这种主观体验,随着脑科学知识的积累逐渐达到了今天的认识水平。
多发生在情绪不稳定时 体会到“似曾相识”并非易事。“似曾相识”容易发生在情绪不稳定的状态下和对场景的体验上。
尽管所有的人都会出现“似曾相识”的主观体验,但并不意味着“似曾相识”在所有人身上发生的频率都是一样的。一般来说,与情绪密切相关的事情容易记得比较牢。
因此如果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那么“似曾相识”发生的概率就大。而在人的一生中,更年期和青春期时,人体内分泌会发生剧烈变化,从而使人处于一种情绪不稳定的状态记忆也会变得很活跃。
这时候比较容易发生“似曾相识”的现象。“似曾相识”主要发生在对场景的体验上。
是因为每一个知觉都是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下出现的。这种场景往往是一个大的背景,不需要特别的注意就会跑到脑子里形成无意识的记忆。
这种无意识的记忆有时候在一个具体的场景中就会蹦出来,与知觉混在一起。在“似曾相识”的现象中,被调动的大多是无意识的记忆。
从童年开始,所有的经历不管是想记的还是不想记的都在脑子里有这些记忆的痕迹,在一些极特殊的情况下就蹦出来。透射到意识中,就产生了“似曾相识”的感觉。
生理学: Dejavu现象 原文为法语dé jà vu,中文翻译为“即视感”,简单而言就是“似曾相识”,未曾经历过的事情或场景仿佛在某时某地经历过的似曾相识之感。 可是现代科学里解释这一现象成因的理论却远未让人满意。
根据问卷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至少有过一次“似曾相识”的经历。而且越有想象力的人越可能经历奇特的感受;经常在外旅行的人比长时间留在家的人更容易经历“似曾相识”;另外,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比其他人更多经历这种感觉。
调查还显示,“似曾相识”的发生率在青年时期最高,此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特别是当人们真正开始重复日复一日的单调生活时,它的发生率反倒降低了。
一个世纪以前,当弗洛伊德理论还是领导心理学研究的主流时,分析家就把“似曾相识”解释成潜意识矛盾冲突的体现。但是现在心理学家提出,“似曾相识”不一定发生在深层次潜意识矛盾冲突基础之上。
一般健康的大脑都会产生这种感觉。而且,人们在疲惫和压力状态下时很容易出现这种感觉。
此外,它还可能会与“jamaisvu”相伴出现,即见到熟悉的事物或文字时却一时间什么都回忆不起来的感觉。心理学家还指出,“似曾相识”感的出现可能是因为人们接受到了太多的信息而没有注意到信息的来源。
熟悉感会来源于各种渠道,有些真实,有些却是虚幻的。当你遇到已经忘记的小说描写的情形时,可能会把它当作自己前世的记忆。
或者,当身处了曾经看过电影的真实场景时,虽然表面上已经完全忘记了这部电影,但脑子里还是会勾起惊心动魄的回忆。心理学家还指出,人们有时根本不需要真实的记忆,大脑内部就有可能自己制造一种熟悉的感觉。
剔除先入为主的所谓科学观,还有以下诸种解释: 1、人的大脑时刻在虚构各种情景,主要是潜意识活动,当你遇到现实中近似的情景时,就会与你记忆中以前大脑虚构的情景相呼应,加上心理强化的作用,你就会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因为人在睡眠中,大脑仍在对现实中的一些参数运算。
上一篇:检验医学论文集
下一篇:乙二胺医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