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期刊秦清样
医学期刊秦清样
图书印刷分为三个阶段:
1、印前:指印刷前期的工作,一般指摄影、设计、制作、排版、输出菲林打样等;
需要机器:摄像机、设计灵感、排版工具、输出设备等。
2、印中:指印刷中期的工作,通过印刷机印刷出成品的过程;
需要机器:打印机、排版机。
3、印后:指印刷后期的工作,一般指印刷品的后加工包括过胶(覆膜)、过UV、过油、啤、烫金、击凸、装裱、装订、裁切等,多用于宣传类和包装类印刷品。
需要机器:包装机器、装订机器。
扩展资料:
常用印刷术语:
1、露白/漏白:印刷用纸多为白色,印刷或制版时,该连接的色不密合,露出白纸底色。
2、打白:挂网时代的照相制版工艺。为补救上网图片深色位感光不足,可移开原稿闪光一次或放一张纸补点曝光,或直接使用flash灯,闪动白光,以增加原稿的深位网,使影像柔化。
3、爆肥:“暴食”当然会“肥”,菲林银粒感多了,光也会扩大地盘。手工套版更在感光片加隔透明厚胶片中曝光加肥。
4、补漏白(Colortrapping):分色制版时有意使颜色交接位扩张爆肥,减少套印不准的影响。
5、实地:指没有网点的色块面积,通常指满版。
6、反白:文字或线条用阴纹印刷,露出的是纸白。
7、撞网:调幅网分色工艺,网点角度分配出错,或每一网角距离小於25°,龟纹就开始明显。
8、飞网:镜头制版的挂网工艺,正常曝光後取下挂网,补充短暂曝光增加反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印刷流程与工艺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 - 印刷
中医经典书籍有哪些?
《针灸甲乙经》类集《素问》、《灵枢》之论,总结出诸疾之病因、病机、治则、复采《明堂》腧穴、针法、灸法、乃贯通三部中医经典之理论与实践于一书,分12卷,成为最早的,最权威的针灸学经典著作,故全名为《黄帝三部针灸甲乙经》,简称《甲乙经》。该书不仅是《素问》、《灵枢》的最早传本,还是《黄帝明堂经》的惟一完整传本,具有极高的文献价值。。
我说的这些中医书籍以及下面推荐的中医书籍目录你可以图中右下处找到,都是PDF格式电子版的中医书籍
《医学衷中参西录》为清末民国初中西医汇通代表医家张锡纯所著。影响颇大。其于临床的主要贡献,是在中西医汇通思想基础上充分发挥生石膏治疗热病的功效,创“升陷汤”治大气下陷。
《神农本草经》(简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国汉族传统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是上古,先秦,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
《难经》是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也是学习中医学、掌握传统理论真谛的必读之书。它成书于西汉末年。全书以问答释疑的形式讨论了八十一个问题。
《黄帝内经》分《灵枢》《素问》两部分。在以黄帝、岐伯、雷公对话、问答的形式阐述病机病理的同时,主张不治已病,而治未病,同时主张养生、摄生、益寿、延年。是我国医学宝库中现存成书最早的一部医学典籍。
《药性赋》常用中药按药性分寒、热、温、平四类,用韵语编写成赋体,言简意赅,朗朗上口,便于诵读记忆。尤其是对药性概括精辟,一经铭记在心,受用终生,颇受历代读者喜爱,传沿至今,长盛不衰。
《金匮要略》撰于3世纪初。为作者原撰《伤寒杂病论》十六卷中的“杂病”部分。经晋王叔和整理后,其古传本之一名《金匮玉函要略方》,共3卷上卷为辨伤寒,中卷则论杂病,下卷记在药方。
《肘后备急方》,东晋著名医家葛洪撰,是我国现存较早、实用价值较高的一部方书。全书共八卷,所论疾病包括急性传染病、各脏器急慢性疾患以及外科、妇科、儿科"口腔、眼科等病证。
《备急千金要方》我国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的代表性著作,被誉为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在中国医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历代医家奉为研习医学的必读书。
《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
这些中医书籍注意看图片中,那里都有这些书籍的电子版
时间充足的话下面这些中医经典书籍也可以看看
中医书籍目录:
中医歌诀白话解系列中医精华丛书(全九卷)(高清版)中医经典临证发微(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中医经典注评丛书中医经典白话精解丛书(全七册)中医药学高级丛书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中医证候学(上、中、下册)中医证候学(上、中、下)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中医金方系列(共6卷)(高清版)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临床经典读本(共三十八册)中医验案点评与误案分析丛书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药材及原植物彩色图鉴(全2册)中华传世医典(全12册)中华养生百科(吉林文史出版社2006)中华医书集成中华医学百科大辞海中华国粹书系丛书(全10卷)中华本草.完美修改版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文汇出版社1989 胡熙明主编)中国中医药学术语集成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全4册)中国中药资源丛书系列(全6册)中国医学大成丛书(全套10卷)中国医学大成续集中国医学大成(简体横排版)中国医学大成(繁体竖排版)中国医学百科全书(全七卷)(扫描版)中国医术名家精华丛书(全4卷)(扫描版)中国医著系列丛书(全6册 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中国古今医案类编(全十五部)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华(全套六集)北京出版社1990版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丛书(全六集)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版中国现代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33册)中国百年百名中医临床家丛书(全112册)中国药典(2010版)(全3部)中国药学大辞典(陈存仁)中国藏药(全3卷)中央电视台《中华医药》栏目组系列图书中草药现代研究(全三卷)中药成方制剂(全20册)中药类书籍中西医结合专科病诊疗大系丛书(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临床经典中医读本(共三十八册)临床辨病专方治疗丛书(人民卫生出版社)二续名医类案(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云南天然药物图鉴(全5卷)传统中医药精华读本(共六册)伤寒类书籍伤寒论注十人书丛书(全10册)住院医师手册(合集,共12本)保健美容按摩彩色图谱(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傅山医学临证运用丛书(全3册 山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儿童心理学手册(全四卷)全国名老中医医案医话医论精选(共二十二册)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0)全国著名老中医临床经验丛书(全22册)(扫描版)全民献方献药运动验方内经类书籍医学人生丛书:走近中医大家(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医学入门(上、下)医学图谱、图解(一)(共十册)医学图谱、图解(二)(共十册)医学衷中参西录丛书医家金鉴医方类聚(全十一册)医方精要系列丛书(全10册)(高清版)医林荟萃(浙江省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选编)医经六书(全3册)千家妙方(上、下册)(扫描版)历代本草精华丛书古今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名中医医案医论(共15册)名医临证金鉴(全二十二部三十册)名医名方录(全4册)名医类案(正续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96名医遗珍系列丛书(全四册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0)名家临证医著重刊名家临证医著重刊(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名家献秘:老中医养生药膳(广东旅游出版社)名师与高徒(共四卷)(中南大学出版社2005)名师经方讲录(全2辑)名老中医之路(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83)名老中医方药心得丛书(共5册)吕志杰著作(河北中医学院)吴中医集(全4集)吴熙妇科溯洄(全三集)唐宋金元名医全书大成四季养生药膳(三采文化)四库全书-子部-医家类国医大师临床经验实录丛书(全12册)国医大师学术经验研读录(全2辑)国医大师验案良方(共七册)国医英才系列丛书(全3卷)圣济总录(上、下册)(人民卫生出版社1962版)大中华文库汉英对照:黄帝内经灵枢(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8)
中医上的气是不是相当于西医上的血压啊?
不是。
介绍下中医气的由来吧:《黄帝内经》记述,人死后经解剖尸体,发现体内有几根粗大而贯穿全身的白色大管子,作者没有叙述原因,可能是因为人有呼吸、放屁、打嗝等,由此联想这些白色大管子是运输气体的,就把这几根白色的大管子称为经脉;还发现尸体中有无数的细小的管子,管子里边有血液,作者断定这些数不过来的细小的管子是运输血液的,遂称为洛脉,这就是经络的由来(和现在中医说的经络完全不是一回事)。
《黄帝内经》作者所说的运输气体的管子,也就是经脉对不对呢?不对。原因是,古代时人死后不能马上尸解,需要停放几天甚至更长时间,以便死者的灵魂飞升或者转世投胎。而等到可以解剖尸体时,尸体内的动脉大静脉血液就会自动排空,管子就会呈白色,所以古人看见尸体内的大管子其实和气体运输没有任何关系,就是动脉和大静脉。
刚才说到古代的经络说和现在中医的经络说不同,这又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西医(实际是现代医学)传到中国后,尤其是西方解剖学传到中国后,中国的中医界很震惊,震惊之余果断的抛弃了解剖学(《黄帝内经》及其他中医古籍中多少还有点粗浅的解剖观察记述),把人体所有器官都虚化、都定为功能器官而不再是血肉器官(就是摸不着看不见的器官)。
现代科学已经能够发现DNA、基因、质子等微小物质,但没有发现现在中医说的经络、气血、穴位等。
血压就是血压,和气没有半点关系。人体内有气,但人体内的气基本就是呼吸进入人体的空气(进入呼吸道、肺部再呼出来),以及饮食中进入体内的空气(进入胃、肠道、随后放屁排出),和中医说的气也没有半点关系。
补充:早年日本人看到西方解剖学后,也很震惊。震惊之余,日本人果断抛弃了中医,改学、改用现代医学,明治维新开始。
我国最早的一部医学理论著作是什么?
如果说现存最早的中医专著一定是《黄帝内经》。然而,没有办法验证最早的中医专著。在《史记》记载扁鹊的传说中,大致说禁方书(指医书的通称)可见当时已经有了系统的学习资料。《韩曙文艺志》记载,汉代的医书非常非常丰富。当然,我们不考虑游走在民间的情况和口碑。可惜的是,它基本上已经失传了,无法考证,除非有一天在历史遗迹中挖出一个原版来证明。所以不建议问最早的,或者问现存最早的更合适,中国古代有许多反映护理工作的医学著作。
如东汉张仲景《伤寒论》中提到的“辩证护理”,即采用不同的护理原则和方法进行针对性护理。又如晋代葛洪的《肘后记》记载了基础护理操作之一——泌尿引流。比如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就提到了“衣、巾、梳、枕、镜皆不可与人共享”的孤立观点,还有,明清瘟疫盛行时,胡提出用蒸汽消毒法治疗传染病患者的衣服,《黄帝内经》是中医最经典的一部著作,其主要内容由黄帝、齐伯总答的形式构成;同时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医学理论著作,成书于战国至秦汉时期。
自问世以来,一直指导着中医的发展,是后世中医学者必看的中医经典。《黄帝内经》分为苏文和灵枢两部分。这两部分强调人体和外界的整体概念,用阴阳五行学说阐明辨证论治的原则,内容非常丰富。具体来说,(黄帝内经)包括以下内在强调整体。整体性概念是中医理论的特征之一。《黄帝内经》强调的“整体性”,不仅包括人体和外界条件的整体性,还包括人体自身的整体性。首先,人和外部条件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上一篇:医学期刊有几家
下一篇:家庭用医学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