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医学杂志女主编

发布时间:2023-11-06 15:59

医学杂志女主编


王丽京
王丽京,女,1962年9月出生。博士,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
中文名:王丽京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日期:1962.9
职业:广东省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毕业院校:兰州大学医学院
主要成就: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
2002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代表作品:《口腔基础医学》
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
学习、工作经历
1979年7月至1984年7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学习,获医学学士学位。
1984年7月至1986年10月在兰州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工作,任住院医师。
1987年2月至1987年7月在四川省华西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进修口腔病理学教学和临床外检工作。
1986年10月至2004年10月在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工作。
1992年9月至1996年7月考入兰州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专业攻读研究生,获病理学硕士学位。
1997年12月晋升为副教授。
1999年评定为病理学硕士生导师,同年当选为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
2000年被评选为甘肃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并开始为全院研究生开设《分子病理学》课程。
2001年6月聘任为兰州大学口腔医学院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工作。
2002年7月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选为甘肃省“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
2002年9月考入兰州大学生命科学院分子生物学专业攻读在职博士研究生。
2003年9月至11月参加甘肃高级人才上海特培班在中科院上海生化细胞所进修学习
2004年10月调入广东药学院基础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2005年7月聘任为基础学院副院长,主管科研工作。
2009年6月聘任为血管生物学研究所副所长
社会任职
广东省“千百十”省级培养人才,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病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广东省病理学会委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医学细胞生物学分会委员,甘肃省高等学校跨世纪学科带头人、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二层次人选、“555”工程第一层次人才。国家“863”和“973”项目课题负责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委员。研究方向:肿瘤分子生物学,血管生物学。
学术研究
论著
SCI收录杂志或国内核心杂志:
-JingWang,YuanZhao,BingHan,ingSlit-RoundaboutsignalinginhibiSci.2008;99:510-517(SCI收录,IF:3.87).
,ChangM,PengYL,ZhaoL,ZhanYR,WangLJ,enicgrowthpeptideC-terminalpentapeptideactsonratbonemarrowmesenchymalstemcellstopromotediffept.2007;142:16-23.(SCI收录,IF:2.44)
nMao,LixinChen,BinXu,LijingWang,HongzhiLi,JiaoGuo,WeidongLi,SihuaiNie,,ssionofClC-3mPharmacol.2008;75:1706-16.(SCI收录,IF:3.58)
,ChenL,XuB,WangL,WangW,LiM,ZhengM,LiH,GuoJ,LiW,JacobTJ,-activatedchloridechannemPharmacol.2009Jan15;77(2):159-68(SCI收录,IF:4.00)
,YeBQ,ZhengSX,WangJT,WangJG,ChenM,LiuJG,PeiXH,WangLJ,LinZX,GuptaK,MackmanN,SlungaardA,KeyNS,-{kappa}BTranscripthem.2009Feb13;284(7):4473-83.(SCI收录,IF:7.00)
,GengZH,ChiS,ZhangW,NiuXF,LanSJ,MaL,YangX,WangLJ,DingYQ,-RobosignalinginducesmalignanttransformationthroughHakai-mediatedE-search,2011,21(4):609-26.(IF:9.417)
-TianTang,YuanCao,Tie-QiaoWang,Li-JingWang,JiaoGuo,Xiao-ShiZhou,Suo-wenXu,Wei-HuaLiu,Pei-QingLiu,noneIIAattenuatesatherosclerosisianJournalofPharmacology2011,275-284(IF:2.737)
-tian,GUOJiao,HEWei,WANGLi-jingLUODuo-sheng,sandmechanismsofFufangZhenzhuTiaozhifang,eJournalofIntegrativeMedicine2011(IF:0.578)
9.L.-*,,,,C.-,,,Y.-,J.-,andJ.-rapholideinhibitsoralsquamouscellcarcinogenesisthroughNF-κes,JDentRes2011,90(10):1246-1252.(IF:3.773)
10.何晓东,龚萍,亓翠玲,王丽京等.穿心莲内酯滴丸抗小鼠黑色素瘤作用的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163-165.
11.佘锦雯,亓翠玲,杨永霞,王丽京等.乳腺癌MMTVPyMT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及病理学研究.广东药学院学报,2011,27(2):178-182.
12.张敏,亓翠玲,王会萍,叶志金,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病理学研究,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1;26:420-423。通讯作者
12.亓翠玲,龚萍,叶志金,温寅鑫,王丽京,袁健。Rip1-Tag2转基因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广东医学,2010,31:1782-1784。通讯作者
13.林艳青,杨雪松,王丽京,亓翠玲,吴婷,徐涛,韩哲,王尽淘,耿建国。Robo2RNA探针的制备及其在早期鸡胚的表达,中国病理生理学杂志,2010,26(12):2368-2372。通讯作者
14.韩哲,杨雪松,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血管新生中功能研究。生命科学,2010,22(10):1020-1024。通讯作者
15.叶志金,郑力,亓翠玲,张敏,唐富天,王尽淘,耿建国,王丽京。APCMin/+结直肠癌癌前病变小鼠模型的生物学特性,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10:1001-7399。通讯作者
16.徐涛,林艳青,王晓钰,王丽京等.Scribble在原肠期鸡胚表达的研究.生物技术通报,2011,(7):176-179
17.韩冰,王静,张洁,赵媛,亓翠玲,王丽京.Slit-Robo信号对黏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国肿瘤临床,2011,38(13):751-754.
18.吴婷,王伟章,耿建国,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肿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2009.31:486-490。通讯作者
19.王会萍,李卫东,王丽京。血管形成的测定方法广东药学院学报。2009,25(4),433-436。通讯作者
20.龚萍,王丽京。NF-кB、炎症和肿瘤的研究进展,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9.8:147-149。通讯作者
21.亓翠玲,李明,郑敏,龚萍,王丽京。P-选择素在基因敲除小鼠移植瘤中的作用研究。广东医学,2009.30:873-876。通讯作者
22.郑敏,王丽京,毛建文,王伟章,李明,王会萍,张敏。数字图像分析技术在鸡胚卵黄囊膜血管形成模型中的应用,解剖学研究,2009。通讯作者
23.周鑫磊,王丽京。穿心莲内酯抗炎及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食品与药品,2008,10(07):52-55。通讯作者
24.张洁,王丽京,韩冰,赵媛。RGDV肽抑制金黄地鼠颊囊癌生长的作用机制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1:53-55。通讯作者
25.亓翠玲,王丽京,周鑫磊。穿心莲内酯抗肿瘤作用机制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20:2095-97。通讯作者
26.杨_,王丽京。P-选凝素在肿瘤生长和转移中的作用,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7.3:436-39。通讯作者
27.马宇光,王丽京,韩冰,张洁。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凋亡作用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4:232-35。通讯作者
28.韩冰,王丽京,马宇光,赵媛,张洁。口腔黏膜癌变过程中Slit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4:474-77。通讯作者
29.赵媛,王丽京,韩冰,马宇光,张洁。Slit-Robo信号对地鼠颊囊癌变过程中的意义及与血管形成的关系。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3:361-36。通讯作者
30.马宇光,王丽京,韩冰。Slit-Robo信号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作用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441-44。通讯作者
31.马宇光,王丽京。5-氟脲嘧啶对口腔癌Tb细胞增殖活性及钾通道功能的影响。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05.8:890-94。通讯作者
32.贾江,刘兰忠,钱震,韩冰,刘冠花,王丽京。Slit-Robo信号在涎腺腺样囊性癌嗜神经侵袭中的表达及意义。西北国防医学杂志。2005.6:416-18。通讯作者
33.马宇光,王丽京.Slit-Robo信号研究进展。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0:514-16。通讯作者
34.分化诱导剂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2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2;2:120-122。通讯作者
35.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MEC-1细胞凋亡及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1;4:318-321。通讯作者
36.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53基因的转录激活作用。兰州大学学报,2002;2:147-151。通讯作者
37.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处理MEC-1细胞后CyclinD1、E2F基因的表达。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1;4:414-415。通讯作者
38.六亚甲基二乙酰胺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P21、PCNACyclinD1表达的影响。口腔颌面外科杂志,2002;3:215-217。通讯作者
39.5-FU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凋亡的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2;38:191-194。通讯作者
40.烧伤后肉芽组织和病理性疤痕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意义。中国临床康复,2002;10:1430-1431。通讯作者
、TGFβ、c-erbB-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中华口腔医学杂志,1999;2:29-31。通讯作者
42.抗癌基因P53、增殖细胞核抗体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5:367-369。通讯作者
43.涎腺肌上皮为主性肿瘤的细胞形态特征及诊断价值。诊断病理学杂志,1998;2:73-76。通讯作者
44.涎腺肌上皮瘤与多形性腺瘤鉴别诊断的研究。肿瘤研究与临床,1997;2:84-87。通讯作者
45.癌基因c-erbB-2、抗癌基因P53在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的表达及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1996;4:274-276。通讯作者
46.涎腺肌上皮瘤的病理分型和免疫组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7;1:24-26。通讯作者
专著
《口腔基础医学》,兰州大学出版社,1998年在出版发行,主编
科研成果
1、《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4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证书号2003-2-033/1),第一完成人。
2、《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1998-3-070/1),第一完成人。
3、《分化诱导剂HMBA对粘液表皮样癌细胞增殖和凋亡基因调控的实验研究》,2003年度甘肃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编号2003-2-22/1),第一完成人。
4、《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的病理学研究》,甘肃省1999年度医药卫生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
5、《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临床病理表现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16/5),第四完成人。
6、《种植体牵张成骨增高牙槽嵴的实验研究》,甘肃省2003年度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证书号2003-3-26/5),第四完成人。
7、《涎腺良恶性肌上皮瘤中几种生长因子的免疫组化研究》项目,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1999第476号),第一完成人。
8、《子宫腺肌病、卵巢巧克力囊肿增殖调控基因的实验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1第294号),第三完成人。
9、《子宫内膜异位症凋亡基因的分子生物学研究》,通过省级成果鉴定,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甘科鉴2000第191号),第三完成人。
10、专著《口腔基础医学》,2003年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30万字,兰州大学出版社出版,主编。
承担项目
1、《炎症过程中细胞黏附的信号转导机制》项目项目批准号:2010CB529702,2009年国家科技部“973”项目,资助金额130万元。子课题负责人。
2、《Slit/Robo信号调控Wnt/β-catenin通路在肿瘤生长中的功能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871304,2009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29.0万元。主持人。
3、《血管生物学重要基因的功能研究和应用开发》,项目批准号:2006AA02Z169,2006年国家863项目,资助金额100万元。课题副组长。
4、《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和转移中的作用机理研究》,广东药学院项目基金(2005.1-2007.12),资助金额10.0万元。主持人。
5、《Slit-Robo信号在口腔癌形成中的作用机理研究》,项目项目批准号:30470858,2004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金额21.0万元。主持人。

李兰娟的人物简介

李兰娟(1947.9-)女,浙江省绍兴县夏履镇夏履桥村人。汉族,传染病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传染病重点学科带头人、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我国人工肝开拓者,原浙江省卫生厅厅长,卫生部传染病重点实验室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国女医师协会常务理事,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浙江省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学分会副主委,肝衰竭与人工肝学组组长。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传染病学》主编,感染病杂志主编,中华传染病学、国外医学流行病学传染病学分册副主编。全国人工肝培训基地主任。200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1973年毕业于浙江医科大学医学系,从事传染病学医疗、教学和研究工作30余年,并取得显著成就。2013年3月李兰娟院士为首的中国科学家在H7N9禽流感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论文《人类感染活禽市场来源的新发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临床分析和病毒基因组特征》,已在世界著名医学期刊《柳叶刀》在线发表 。创建独特有效的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重型肝炎(ALSS)获重大突破。急性、亚急性重肝病死率从88.1%显著降低至21.1%,慢重肝从84.6%降至56.6%,已治疗700余例。主持制定ALSS技术规范作为全国标准,积极推广至全国;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建立我国第一个永生化人源性肝细胞系;创建四步灌流分离肝细胞新方法;构建新型混合型人工肝。申请专利9项,已授权2项。首次揭示重肝肠道微生态变化规律,提出B/E值为肠道定植抗力新指标;发现五个β-内酰胺酶新基因型,01、03年分别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发表论文130余篇,SCI收录10余篇。主编专著8部,参编9部。

万欢英的人物简介

万欢英,女,医学硕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呼吸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感染病呼吸病研究所副所长。同时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全国哮喘联盟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常务理事;中国防痨协会理事会理事,中华医学会上海肺科学会副主任委员和肺科学会哮喘组组长,上海医学会呼吸病学会哮喘联盟负责人,上海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专业副主任委员,上海防痨协会理事会常务理事。美国胸科学会医师资深会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和中华医学科学进步奖评审委员。 兼任《临床肺科杂志》副主编;《国际呼吸杂志》、《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临床内科杂志》、等多本医学杂志编委和特约编委。从事呼吸系疾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余年,对呼吸系疾病有深入的研究,尤其对哮喘、肺癌、慢性阻塞性肺病、睡眠呼吸障碍、肺部弥漫性疾病、胸膜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危重病人抢救有丰富的经验。擅长气管镜技术和影像学的鉴别诊断。主要研究领域为呼吸病学,从事研究课题包括支气管哮喘、COPD、肺癌和睡眠呼吸障碍的发病机制、动物模型、基因诊断和治疗及国内、国际联合的临床药物研究课题。发表学术文章130余篇。2000年赴加拿大McMaster大学呼吸系疾病研究所作为访问学者做博士后研究工作,进行了哮喘与骨髓反应的基础研究,其论文在国外发表,又在国内首先报道发表。

上一篇:临床声医学杂志

下一篇:肝移植医学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