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环境监测精选(九篇)
第1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关键词】城市环境监测 研究分析 工作现状 城市发展
当前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等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相对应的城市之内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所以在当前的发展趋势之下不断的实现可持续的发展,实现对城市环境的有效治理控制,是今后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当前经济建设趋势之下发展的必然需求。在今后应当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视程度,这一点是建设出高质量城市环境的关键点。对于广大城市的管理者来讲也应当充分的结合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基本现状,实现科学化的治理和控制,并且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相关工作的经济导向性作用,实现环境和社会的双重优化,为广大群众建设出更好的家园。
1 城市环境监测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明确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是真正意义上实现相关工作实现持续稳定整改的关键点,所以在实践当中还应当对此方面的内容进行深层次的研究。当前环境问题逐步的成为了人们所重点关注的一项问题。在今后,随着环境问题的不断突出和严重,逐步的建立起科学化的保护体系和工作的政策,将是发展的主要方向。在实践之中还应当掌握较好的分析和测量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手段进行全面的测定和分析,并且及时的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做好详细和全面的规划管理,加强对方案的设计,在今后随着相关科学技术不断进步,国家对于城市环境监测管理的控制力度也必将不断的增加,所以还应当充分的认识到城市环境监测的重要性,不断的实现工作的改革。
不同的污染物应该根据实际工作需要采用不同的采样方法和分析技术。大气污染监测中采样的具体方法有: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低温冷凝浓缩法、滤料阻留浓缩法、自然积集法、电解沉降法以及多孔玻板吸收管―吸收气态、蒸汽、气溶胶物质气泡式吸收管―吸收气态。当空气中被测组分浓度较高,或所用的分析方法灵敏度很高时,可选用直接采取林冲听采样法。空气中颗粒物质的采样,主要采用自然沉降和滤料法,其中自然沉淀法相对比较简单但是易受环境气象条件的影响,误差较大。但是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整体水平不高,基层环境监测人员掌握的污染物分析技术较单一,对于很多有害物质的监测和防治缺乏具体类型具体采样分析和治理的系统性技术支持。我国环境监测和治理技术缺乏前沿性,与发达国家的技术还有很大差距,对于新型的污染物无法及时提出有效的监测方法和治理方案。近年来,各级环境监测机构在技术人员和仪器设备方面都有较快的发展,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地区差异、机构差异明显,经济发达地区和省会城市的环境监测力量和水平明显存在优势,作为基层的地市级监测机构在监测体系中往往要承担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解决实际检测工作的过程中,即使在有效调度的前提下,仍然会对环境监测和现场处置工作造成一定影响。
2 建议及对策
根据上文针对当前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现状和实践当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等进行集中性的分析,可以明确今后工作开展的核心方向,下文将针对工作的建议和主导性的政策等进行研究,旨在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发展。
2.1 确定城市环境监测的标准
确定城市环境监测的主要标准,是实现工作稳步发展的主导方向。城市环境监测管理当前已经逐步的成为了社会和经济发展过程之中的核心环节,并且相关工作的开展有着积极的意义。在当前环境保护事业不断发展和改革的基础之上,加强对相关治理事业的分析和研究,并且保证城市环境监测的系统化、科学化和合理化,才是真正意义上使得相关工作可以收到基本成效的关键点。在城市环境监测之中还应当加强相关环保部门对于环保指标的检测和控制力度,不断的引入新的标准和新的检测体系,实现对现有制度的完善,同时还应当大力的促进和推动城市环境监测的创新,促进相关检测设备的技术发展,以实现技术参照指标的进步。
2.2 科学性的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控制
科学性的城市环境监测,是保证相关工作价值和效应最大化的关键点,所以在明确了基本政策和制度的基础之上,还应当始终的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念,始终的坚持相关工作的原则,旨在以此为基础更好的实现相关工作理念的完善和工作制度的创新发展。同时稳步的促进相关事业向前发展。在城市环境监测之中应当设置科学性的监测和控制因子,对当前污染物的浓度进行全面的评定,此外,还应当实现固定化的监测和控制,对毒学原理以及污染的生物学原理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保证研究工作的客观性,对于相关数据也应当进行有效的评定,避免监测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环境监测工作产生不利影响。此外还还应当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之中相关标准的建设,更好的响应当前时展的切实需求。随着当前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向前发展,人口的发展规模不断增加,在今后还应当加强对城市环境监测的重视程度,切实的树立起相关意识和思想观念,并且真正意义上发挥出相关工作的经济导向性作用,充分的认识到城市环境监测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价值,加强管理事业的改革。
3 结语
总的来讲加强城市环境监测工作意义重大,在实践当中不仅应当明确工作的原则,同时还需要明确重点,正如上文所分析到的,当前城市化的发展使得城市的建设和经济等均承受了巨大的压力,相对应的城市之内的环境问题也在不断的增加,综上所述,根据对当前现代化的城市环境监测基本现状和实践之中应当遵循的原则等进行系统性的分析,从实际的角度着手对工作今后发展的核心理念和主导性的政策思想等进行了集中性的分析,旨在更好的实现相关事业的持续稳定整改,为更好的实现工作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 汪水生.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的监测与治理[J].科技致富向导,2010(11).
[2] 周继.室内环境监测与治理前景分析[J].山西建筑,2010(21):2-3.
第2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现状;原因;发展趋势
Abstract: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ociety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al bearing pressure will grow with each passing day,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health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 and economy, will do a better job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s an important work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d, current situation and cause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and then put forwar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present situation; cause; development trend
中图分类号:X83
一、环境监测概念及内容分析
城市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所承担的技术监督工作,是指间断或连续地对城市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进行测定,观察、分析其变化和对环境影响的过程。其主要任务是及时、准确、可靠、全面地反映环境质量污染现状及发展趋势,为环境管理、污染防治、环境规划、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提供科学的服务。
在环境监测中有以下三方面的基本内容。
一是调查阶段的环境监测。在制定监测方案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①经济的原则。在制定监测方案、设计技术路线、配置技术装备时,应事先做监测费用效益分析,尽量做到既达到监测要求,又节约监测费用。②优先监测优先污染物的原则。优先污染物指毒性大、危害严重、影响广的污染物;污染趋势呈明显增加状态,对环境具有显著危险的污染物;具有广泛代表性的污染物质等。③全面规划、合理布局的原则。环境问题具有很强的复杂性,这就要求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全面规划、合理布局,在实际检测时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监测技术路线,以获得最多的环境信息数据。
二是竣工验收过程中的监测。该阶段监测的主要内容有:环境保护管理检查、污染物达标排放监测、环境保护敏感点、环境保护设备运行效果测试、环境质量的监测以及生态调查等方面。监测过程中应注意:监测一般需要在生产负荷达到设计生产能力75%以上且工况稳定的情况下进行,监测污染因子一般为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书和初步设计环境保护篇中确定的污染因子,监测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循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原则。
三是日常的监督性监测。根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工作要求,对辖区内的污染源进行日常的监督性监测,及时掌握污染物动态,确保污染物达标排放,减轻城市的环境压力。
二、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事业,并提出要建设良好环境型、节能减排型社会使得环境保护事业迅速进入了发展新时期阶段,目前环保部门己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各项环保政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并制定监测规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监测系统,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它们的重要职责,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环境监督重要手段; 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重要依据,对环境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三、城市环境监测管理水平的现状
近年来,我国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能力也逐步提高。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城市环境发展现状和监管水平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一段差距,这就促使我们必须紧抓城市监管水平,改善城市环境。近年来,城市各级政府纷纷出台了关于城市环境保护的规章制度;同时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有所加强,这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仍需发展。在城市水环境方面,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水平和监管力度形式仍十分严峻。城市大气污染管理尽管有所改善,但是随着城市机动车的增加,各种有害气体的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因此可以说,城市环境监管仍是一个重要话题。
四、环境监测管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4.1环境监测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忽略环境的保护工作,是我国初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危及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压力。然而,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及技术监督的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监测主管部门尚未对环境监测数据予以太多的重视,使得环境监测数据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监测工作也日渐边缘化。
4.2管理体制的不健全。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度和发展速度。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上层环境监测部门对下层监测部门更多的是业务指导关系,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监督能力,无法从“条”的层面直接统筹、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地方监测部门容易受行政命令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五、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5.1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鼓励各级监测部门在监测工作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之前要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不足及老化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仪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仪器寿命、降低监测仪器的制造成本、保证其使用性能,是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变化动态及趋势;二是提高预警应急监测能力;三是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四是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和连续自动化技术讲得到广泛应用;五是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5.2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数据、修改数据等失职读职行为。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支持监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创新行为,加强环境监测与其他各项环保政策的合作。
5.3建立完善的部级监测网络。部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包括在线监控、数据报告、数据传输等)。构建部级环境监测网络,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精确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监测网络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状况起着积极作用。
5.4实现环境监测队伍专业化。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另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5.5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第3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1环境监测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政府非常重视环境保护事业,并提出要建设良好环境型、节能减排型社会使得环境保护事业迅速进入了发展新时期阶段,目前环保部门己成为政府的职能部门,直接参与各项环保政策。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建立环境监测制度,并制定监测规范,会同相关部门,组织监测系统,加强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工作。环境监测是环保部门基本工作之一,也是它们的重要职责,环境监测工作是环境保护的基础性工作;是实施环境监督重要手段; 是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和法规的重要依据,对环境管理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环境监测概述
环境监测是运用各种分析、测试手段,对影响环境质量的代表值进行测定,取得反映环境质量或环境污染程度的各项数据的过程。环境监测是环境科学和环境工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环境分析为基础,研究环境质量的变化和描述环境状态与演化、科学预报环境质量的发展趋势。
环境监测的一般过程为:现场调查、监测计划设计、优化布点、样品采集、运送保存、分析测试、数据处理、综合分析等。环境监测的主要过程见(图1)
图1环境监测的流程
3环境监测实施现状
环境起源于环境分析,即对化学污染物的定性、定量分析。近年来,我国不容忽视的环境问题要求环境监测技术有更进一步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环境监测技术得到迅速发展,我国环境监测的范围不断扩大,监测能力也逐步提高。
目前,全国已形成了国家、省、市、县4级环境监测网络。共有专业、行业监测站4 800多个,其中环保系统2 200多个监测站,行业监测站2 600多个。国控的空气质量监测网站103个、酸雨监测网站113个、水质监测网站135个。此外还建有噪声监测网、辐射监测网、区域监测网等。目前,我国已制定各类国家环境标准410项,覆盖了大气、水质、土壤、噪声、辐射、固体废物、农药等领域。已开展了环境质量监测、环境质量周报、日报、预报监测;污染源监测、污染事故应急监测、污染物总本文由收集整理量控制监测、污染源解析监测,环境污染治理工程效果监测等等。需监测的污染因子达百余种。我国的环境监测网站(分为监测总站和各省市的监测中心)是对大众开放的,定期公布监测报告、监测工作进展、监测技术最新发展等。
4环境监测的问题原因
4.1环境监测的认识存在一定不足
盲目追求经济的发展,忽略环境的保护工作,是我国初期经济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深人,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环境污染问题相当,环境恶化现象严重危及人们正常的生活生产,环境保护工作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压力。然而,人们对环境监测工作的重要性仍然认识不足,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对环境监测的管理力度及技术监督的工作力度还远远不够。目前,监测主管部门尚未对环境监测数据予以太多的重视,使得环境监测数据无法发挥自身作用,监测工作也日渐边缘化。
4.2管理体制的不健全
环境监测管理体制的不健全,也影响了环境监测工作的进度和发展速度。目前,我国环境监测部门隶属地方政府环境保护部门,上层环境监测部门对下层监测部门更多的是业务指导关系,缺乏相应的约束力和监督能力,无法从“条”的层面直接统筹、监督监测工作的开展,地方监测部门容易受行政命令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监测工作的公正性和权威性。
5环境监测的发展趋势
5.1实现环境监测领域的技术创新
科学技术不断的进步和发展,使得各种新的技术不断地应用于环境监测中。环境监测鼓励各级监测部门在监测工作中采用新设备、新技术、新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新技术、新方法之前要经过验证后方可使用。
仪器创新是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方面,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环境监测中使用的仪器相对落后,监测仪器不足及老化现象时有发生。目前,我国环境监测仪器多为中小企业生产的中低档仪器,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监测仪器寿命、降低监测仪器的制造成本、保证其使用性能,是环境监测技术创新的一个主要方面。
环境监测的技术方法创新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是实现动态监测,动态监测可以掌握各种污染物的变化动态及趋势;二是提高预警应急监测能力;三是单纯的地面环境监测与遥感环境监测相结合;四是现场快速分析技术和连续自动化技术讲得到广泛应用;五是生态监测技术的研究将进一步加强。
5.2建立健全的环境监测管理制度
环境监测工作应该严格按照《环境监测管理办法》执行,当按照数据准确、代表性强、方法科学、传输及时的要求,建设先进的环境监测体系,为全面反映环境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及时跟踪污染源变化情况,准确预警各类环境突发事件等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各级环境监测部门应该加强检查和抽测,严肃处理监测过程中弄虚作假、谎报数据、修改数据等失职读职行为。加强对环境监测工作的监督管理,支持监侧过程中的各种技术创新行为,加强环境监测与其他各项环保政策的合作。
5.3建立完善的部级监测网络
部级环境监测网络应包括环境各要素监测业务网络(包括环境空气、地表水、地下水、噪声、土壤、固体废弃物等监测网络),环境管理监测网络(包括国家、省、市、县四级监测网络)以及监测信息网络(包括在线监控、数据报告、数据传输等)。
构建部级环境监测网络,有助于环境监测工作向着全面化、精确化、制度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监测网络的构建能够更好的掌握环境质量情况,对于及时发现环境问题、积极治理环境污染、保证环境质量状况起着积极作用。
5.4实现环境监测队伍专业化
全面提升环境监测水平、实现环境监测事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各种先进的仪器设备,更离不开掌握科学知识和先进技术的专业人员。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加强对环境监测专业人才的培养,制定有针对性的培养方案,加强综合分析、实验室分析等方面的技术骨干。
各级环境监测站应努力在培养方案上创新并建立一支专业化、高水平、反应迅速的环境监测队伍。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提高应变和机动能力,能够对突发重大环境事故做出迅速响应;另一方面,要求监测队伍具备扎实的专业功底,保证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科学性、准确性以及真实性。环境监测是技术执法和技术监督的过程,监测队伍是否具备专业水平
直接关系到监测结果的准确性。
5.5改进环境监测技术方法
我国环境监测的工作任务比较重,且工作量很大,如果单靠使用现在的设备和手段难以满足,只能通过深入地改进相关的监测分析方法和技术要求,使其更加简便、灵敏、快捷,才能够从根本上改进和提高我国的环境监测技术水平。
第4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关键词】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地理信息系统
随着现代城市建设和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环境噪声污染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大城市面临的一个重要环境问题。城市噪声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和休息,噪声污染投诉事件数量一直居各类环境污染诉讼事件的首位,直接影响了社会安定和社会正常秩序。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是环境监测部门的一项常规测试工作,其目的是了解城市声环境质量的整体状况。城市环境噪声体系是一个复杂的噪声污染系统,涉及到大量环境信息,除了具有时间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外,还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点;因此,城市环境噪声体系是城市环境质量中较难治理、具有较高环境质量层次要求的子系统,进行城市环境噪声监测、分析、管理必须采用强有力的计算机信息技术。
1.系统设计的目标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是与GIS结合,基于CDMA 1X网络的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该系统的设计目标是:根据城市体系与生态结构近年来的高速变化情况,时时追踪并采用最新版北京市地图(1:50000)作为工作底图,对其相关属性的进行数字化,建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空间数据库。
选购噪声监测终端,对其进行有效的改造,以实现监测点噪声数据的采集、处理、存储、基于CDMA 1X网络的传输以及响应监测服务器指令。采用SQL Server 2000数据库建立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属性数据库,以用于监测数据的存储与管理。
开发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监测服务器系统子系统,以实现噪声数据的24小时不间断在线监测、存储、数据管理以及监测中心对各监测终端的控制。对系统进行合理校正优化,以期利用该系统对各类噪声环境进行监测、分析、评价和管理,实现利用现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对城市声环境进行监测管理。
2.系统设计的原则
第一,准确性和完整性原则。要求系统采集、传输、处理的数据应具有准确、可靠、完整性能。对传输的数据应有差错控制措施,数据(包括指令)传输、处理和统计出现错误的数据个数应小于十万分之一;在通信线路正常时,通信失败出现的几率应小于1%,对远程数据采集的数据捕获率大于99.9%。
第二,稳定性原则。要求系统须在正常情况下运行稳定、可靠,具有很好的容错机制;要求系统在非正常情况下具有一定的坚固性,保证系统事务以及数据的完整;要求系统具有完整的数据备份能力;要求系统具有能够从崩溃的系统中较完整的恢复数据的能力;要求系统不因系统管理人员的变动而产生运行问题。
第三,兼容性原则。要求系统能与系统有关的数据库之间以及其他相关资料数据库信息系统进行数据共享,在各有关部门之间提供协作服务、消息服务。
3.监测终端的功能设计
监测终端主要完成对各监测目标的监测数据的采集、显示、处理、存储、上传等工作,并响应监测中心的各种指令。监测终端是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基础部分和关键设备
4.监测服务器系统的功能设计
监测服务器系统运行于监测中心的服务器上,主要完成监测点管理、传输通道连接、噪声实时监测、等效声级采集、数据管理,系统设置等工作,是城市区域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核心部分。监测点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添加、删除并保存各监测点的名称、端口号、昼夜标准、连接方式等相关信息。噪声实时监测模块该模块负责各监测点实时监测数据的显示,如测点名称、日期、时间、瞬时值等。数据管理模块该模块负责监测数据库的备份与恢复。系统设置模块该模块负责清空数据库、通讯参数设定以及用户管理。
5.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的实现
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实现了空间数据库管理、数据分析、专题制图、噪声投诉以及数据库管理等功能。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具有交互性操作较强的图形界面,界面组成包括菜单栏、工具栏、控制面板、视图区、鹰眼及状态栏等。空间数据管理功能主要完成图形显示、图层管理、图形输出等操作。
图形显示图形显示主要完成视图详细、快速地浏览,是GIS的基本功能之一。系统的”视图”菜单提供了图形放大、缩小、漫游、全图显示、手动画图形、添加标注等操作。
图层管理图层管理主要完成视图区内各地理要素的管理,包括图层的添加、另存、移去及地图属性设置等功能。
图层属性选择“图层”下拉菜单中“图层属性”项,或双击控制面板上相应的图层,均可弹出“图层属性”对话框。“图层属性”对话框共有6个标签面板,分别是“单一特征”,“独立值”,“分类”,“普通标注”,“高级标注”,“复合显示”。“单一特征”面板。使图层中所有地理要素用同一符号显示,选择不同特征的图层(点图层、线图层、面图层),该面板界面会相应发生变化;设置相应属性后,按”确定”或”应用”按钮实现视图刷新。
图形输出系统提供了多种图形输出方式,可将分析或查询后显示的地图存储为位图文件或打印输出。
输出到剪贴板该功能是将视图区中的图形存储到计算机的剪贴板上,然后用户可以将它粘贴到其他应用程序中。输出图例该功能是将控制面板中的图例信息输出为图像。打印设置该功能配置打印机、纸张大小及打印方向等。打印系统提供了两种打印方式:按页面大小打印,可选择打印方向。
6.专题制图
专题制图功能主要用于完成全局和定义城市区域监测网格、点位布设,全局和定义区域噪声现状评价,全局和定义区域噪声查询统计和区域噪声功能区划分等功能的实现。全局网格和点位布设功能主要用于完成所研究城市全区域噪声监测所需标准间距的监测网格和监测点位的布设,其中监测点位的布设主要根据监测网格的布设取各监测网格的中心作为监测点,从而确定监测点的布设。网格和点位布设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实用性,方便了用户对监测网格和监测点位的灵活布设。在进行区域监测网格和监测点位的自定义布设时,应首先设定监测范围和监测网格的相关参数。全局区域噪声现状评价全局区域噪声现状评价功能主要将全局区域监测网格图层与相应的监测数据库相结合,将各监测点监测数据的空间分布直观表达,从而对城市全局区域噪声污染现状进行评价。在进行全局区域噪声查询统计时,应首先将监测数据库与监测网格图层相结合。在进行定义区域噪声查询统计时应首先选择所要分析的监测数据,并存入“污染分析数据库”,同时完成该数据库与定义区域监测网格图层的结合,其操作与定义区域噪声现状评价相同;在完成数据库与定义区域监测网格图层的结合以后,将弹出条件查询操作界面,与全局区域噪声查询统计条件查询操作界面类似。
7.结语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建立是一项涉及面广、耗资大和持续时间长的系统工程,系统的组织、分析、管理、决策以及更新与维护等都还需进一步完善。城市区域噪声在线监测系统包括监测终端以及监测服务器系统、监测数据分析与管理信息系统两个子系统。本文对当前城市声环境状况以及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通过系统的调研、需求分析以及与国内外城市区域环境噪声监测系统的分析对比,确定了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在线监测系统的总体构架。
参考文献
[1]田珍.国内城市环境噪声污染研究进展.中国环境管理,2005,01
第5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Abstract: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e steps, principles and basic methods of 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ion of ambient air monitoring points, including functional area method, simulation method, mathematical statistics method, comprehensive method and 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method.
关键词: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优化布点
Key words: ambient air quality;automatic monitoring;optimization of distribution points
中图分类号:X8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3-0009-02
0 引言
城市与区域大气污染形势日益严峻,要掌握环境空气质量的现状与变化趋势,就必须开展环境空气质量监测[1]。以尽可能少的监测点位代表尽可能完整的空气质量,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及优化是环境空气质量监测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
1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布点的基本步骤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及优化的基本步骤分为:确定监测目标、划定监测范围、历史资料与数据的收集、确定监测点位的类型、数量与代表范围、监测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监测点位的管理与优化。
2 环境空气质量自动监测布点优化的基本原则
代表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需能客观、真实、全面地反映所在区域的环境空气质量状况。
完整性: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城市点应考虑城市自然地理、能源结构、气象等综合环境因素,考虑工业布局、产业结构、人口分布等社会经济特点,在整体布局上反映城市主要功能区和主要大气污染源的空气现状及变化趋势,合理布局,各监测点之间相互协调。
前瞻性:兼顾未来城乡空间格局变化趋势以及城乡建设规划考虑监测点的布设。
针对性:坚持环境管理需求优先原则,监测数据是各项工作的基本依据,包括评价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状况和各级政府环境保护工作成效等。因此,城市环境空气质量评价点位的设置应优先满足环境管理的需求。
连续性:为了保持监测资料的连续性和可比性,原则上点位一经确认,不应变更,除非有不满足规范的理由。
经济成本最优:资源和能源的不合理使用造成了环境污染,影响了社会经济的有序健康发展,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经济问题。同时,在决定监测点位时,还需要考虑现场的实际情况,交通是否方便、电力是否具备、周边环境是否有干扰等。
调整优化后的城市评价点位能够代表城市行政区划改变后的污染水平,反映新的监测覆盖区域和功能区,确保能客观反映城市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状况、污染物特征及分布规律,能全面评估区域污染水平及污染发展趋势。点位的调整要综合考虑点位布设等具体实施工作的可行性,做到监测点位理论上优化、技术上可行、采样相对方便、立足当前兼顾发展。
3 监测点数量的确定
监测点的数目设置是一个与精度要求和经济投资相关的效益函数,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密度、气象、地形、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确定。在实际应用中,监测点位的数目的多少即对应着人力财力的投入量,因此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应根据监测范围大小、污染物的空间分布特征、人口分布及密度、气象、地形及经济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
目前针对监测点位数目的确定主要以定性方法为主,也有人提出一些定量方法,但是由于这些定量方法在建模过程中使用到一些理想化假设条件,往往限制了其应用范围,一般只能作为一个参考,还需综合考虑其他因素。
最优监测点位数量的确定,要求控制监测点位的数量,但同时保证足够的信息量,同时也要注意尽可能避免信息重复。监测点数目的确定,需要综合考虑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条件,大气污染物现状等多方面的因素。
目前有基于人口数量、污染程度和面e、功能区等方法进行监测点位的确定。欧洲环保署(EEA)、世界卫生组织、美国等对悬浮颗粒物、SO2、CO、NO2等多个项目根据人口数量而确定监测点位数量,以最少的成本控制、最少的监测点尽可能全面地反映整个地区的污染水平;国外还有以测区面积及污染程度为基础的经验法,将污染超过年平均标准的地区、介于标准与本地水平之间的地区、本地水平地区三种,按照一定的公式计算所需要的监测点位;功能区布点考虑城市点位较少,仅布三、四个点。
4 监测布点优化的基本方法
监测点位优化方法很多,通常采用功能区网格法、数理统计法、模型法以及综合法等方法进行优化。由于预测模型和预测精度对优化布点工作的结果的影响较大,比较难以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发展出了系统聚类法、模糊优化、物元关联分析法、人工神经网络等,这些方法大多基于传统数理统计模型,无法克服扰动的随机性,对于一些非线性、非正太分布数据处理不理想。
最优监测点位的选择必须考虑区域的气象和地形地势条件,使布点在地理上分布合理,布局均匀。监测点位的选择可以分为两个步骤,包括污染物变化规律相同区域划分、在划分的各区域中选择合适的监测点。
监测点位的设置应具有好的代表性,所设置的监测点能反映一定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的空气质量现状和变化规律:①布设的监测点位应覆盖全部监测区,采点位应设在整个监测区域的高中低不同浓度的地方,能合理反映区域内空气质量状况、污染水平、污染规律;②点位设置应考虑环境本底因素,以及人口分布,产业结构、工业布局等社会经济特点,分布相对均匀,覆盖全部建成区;③区分不同类别功能区域空气污染的现状,注意点、线、面等污染源对城市人口集中区域的影响,工业集中地区、人口密度大的地区应适当多设置采点位;④兼顾完成城市自身所要求的空气监测任务。
4.1 功能区法
我国在环境监测初期,都是采用功能区域的点位布设方法,该方法多用于一个城市仅考虑三、四个大气监测点位的情况下。但是,特定范围内,人类活动与该空间的空气污染现状之间关系不固定,各城市不具备可比性,因此对整个区域代表性就比较差。所以目前需要重新认识和研究该方法能否实现布点的优化。
4.2 数理统计法
数理统计法利用统计的原理分析监测布点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即假定了一个时间序列和空间范围实际的大气监测结果与大气污染的分布状况和扩散存在时间、空间上的相关性。但由于实际监测中点位布点和监测频次的局限性,决定了监测结果的相关性较差,且没有考虑污染源强度及环境条件的影响,因而有一定的不合理性。
4.3 模拟法
模型模拟的结果受污染源分布、污染扩散规律、气象条件等环境条件多方面影响,同时还与模型模式的适用程度和模式方法选取等因素有关。掌握一个区域内环境空气的污染物分布情况是比较困难的工作,需要大量的监测网格数据,模拟法在客观环境要素等条件的获取和具体模式的选择和使用等方面都存在无法避免的数据缺失,难以提高模拟的精度和预测的准确度,做到通用有一定难度。
4.4 综合法
综合法能基本上解释环境空气质量的时空变化特征,揭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规律。它考虑了影响环境空气质量的各种因素,用大量的实测数据来提高模拟结果的准确度,弥补其他环境条件信息的缺失。但该方法要求原始大气监测网的密度高,否则等值线无法建立,无法进一步深入分析,在具体操作上还是具有较大难度。
4.5 模糊聚类分析法
目前来说,最为常用的还是模糊聚类分析法,利用模糊数学方法进行数学处理更科学,它能有效解决评价标准的边界模糊和监测误差对评价结果的影响。同其它方法相比,此方法原理简单、计算量小,模型直观,人为影响小,符合环境空气监测网格化点位布设的基本要求,同时也具有整体代表性。
5 小结
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点位布设涉及自然环境和经济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仅使用一种或几种方法无法真实反映实际情况,而使用的方法过多又可能会使问题复杂化,不利于布点工作顺利开展。因此可以采用以下原则开展点位优化:根据不同的管理需要,多组合利用上述方法,也就是将这些方法以类型和次序为对象进行组合应用,以期达到理想的研究效果。
参考文献:
[1]王秀梅,张淑红.大气环境监测的应用及布点方法[J]北方环境,2011,23(7):218.
第6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关键词 环境监测仪 定位 单片机 信息采集
0 引言
目前市场上有很多流通的环境监测仪,但是很多的仪器不具备定位功能,不能更仔细地检测一个区域的环境信息。还有现在很多监测仪精度不高。本文设计了一个可以定位的测量温度,湿度,噪声和PM2.5的低功耗的环境监测。
1 基于环境监测的环境检测仪模块设计
1.1 系统总体结构
检测仪的主控芯片采用ST半导体公司的Cortex-M3系列的单片机,采用北斗导航模块接收卫星定位数据和授时数据。该系统包括北斗导航模块,显示模块,传感器模块(噪声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PM2.5传感器),电源模块组成。①主要完成对定位到局部区域的空气质量,温湿度以及噪音情况进行监测。总体结构框图如图1所示。一台仪器可以同时监测四种参数,该仪器工作方式为自动采样自动分析,测量浓度直接在显示屏上显示。STM32F103是增强系列的MCU,拥有72MHZ的运行频率,能够完成北斗导航芯片的数据解析,显示屏的扫描更新,同时能够满足用户交互任务的需求。MCU自带的异步串口USART可以对接导航芯片,同步串口SPI外设可用于控制显示模块的刷屏,TIM的输入捕获功能可以实现对PM2.5检测模块的数据捕获。采用质量轻储能高的锂电池为系统的供电电源,采用可视角度大、功耗低的彩色液晶屏作为显示模块。②同时系统还设置了红色预警系统,当检测的值超过了规定的值,显示会出现颜色变化进行预警。
1.2 温度传感器电路
温度测量电路采用数字式温度传感器DS18B20。③DS18B20只有一个串行通信接口,即单线制传感器,DS18B20在与微处理器连接时仅需要一条口线即可实现微处理器与DS18B20的双向通讯,大大提高了系统的抗干扰性。这样的系统允许每一个挂在总线上的区间都能在适当的时间驱动它。由于DS18B20的单线制特性,其发送和接收必须为三态特性,其出具口为漏极开路输出,而且我们采用的是外加电源供电,因此外接上拉电阻,在常态下呈现高电平状态。
DS18B20测温范围在55℃~+125℃,精度为?.1℃。工作电源:3.0~5.5V/DC。
DS18B20的温度读取过程为:复位发SKIP ROM命令(0XCC)发开始转换命令(0X44)延时复位发送SKIP ROM命令(0XCC)发读存储器命令(0XBE)连续读出两个字节数据(即温度)结束。
1.3 湿度传感器电路
我们采用DHT11湿度传感器作为湿度传感器。DHT11技术性能特征:工作电压范围:3.3V-5.5V。工作电流 :平均0.5mA。输出:单总线数字信号。测量范围:湿度20~90%RH。精度:湿度?%。分辨率:湿度1%。
DHT11数字湿温度传感器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单个数据引脚端口完成输入输出双向传输。其数据包由5Byte(40Bit)组成。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
DHT11的数据格式为: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8bit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8bit校验和。
其中校验和数据为前四个字节相加。
传感器数据输出的是未编码的二进制数据。数据(湿度、温度、整数、小数)之间应该分开处理。
我们这里选择的DHT11也可以测量温度,但由于它的精度不高,测量范围较DS18B20小,所以我们只采用湿度测量。
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湿度采集,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转换到低速模式。
1.4 PM2.5传感器电路
我们选择GP2Y1051AU0F作为传感器,GP2Y1051AU0F是灰尘(粉尘)传感器由光学传感系统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IRED)和光电子晶体管是对角布置在该装置中组成的。它是通过检测空气中尘埃的反射光计算粉尘的浓度。尤其是它可以有效地检测到非常细的颗粒像香烟烟雾。
工作温度:-10-+65℃;工作电压:4.8-5.2V;灵敏度:0.5V/(0.1mg/m3)
最小粒子检知能力:0.03%em 。
我们通过灰尘传感器测出的数据发送给单片机,通过接收到的数据长度转化为输出电压,再通过粉尘浓度计算公式:Ud=A*Vout(其中Ud为粉尘浓度,位为ug/m3;Vout为传感器输出信号,单位为V;A为比例系数)最后得出PM 值。
1.5 噪声传感器电路
通过外界噪声的大小,噪声模块捕获信号,通过AD采集,利用 AD采集分贝公式:150*AD1/AD =分贝,得到分贝参数。AD1为当前采集到的AD值,AD为AD精度。
1.6 北斗导航模块
我们采用UM220-3-N模块作为我们的导航模块。工作电压为2.7~3.3V。是目前市场上尺寸最小的完全国产化的北斗/GPS模块,集成度高、功耗低,非常适合对尺寸、功耗要求高的北斗规模应用。UM220-III 模块采用和芯星通Ultra-Sense 高灵敏度设计,能够在弱信号条件下提供优异的捕获、跟踪灵敏度,保持接收机定位的连续性和可靠性。定位精度:2.0m CEP。
1.7 电源方案
系统采用7.2V(2S)放电能力大的锂电池供电,锂电池质量轻、储能密度高,能够满足系统的要求。传感器使用5V供电,控制器、显示器、北斗芯片采用3.3V供电。北斗芯片另外使用线性稳压器AMS-1117 3.3V供电;考虑到控制器对电源性能要求较高,通过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D29150可获得最大1.5A的3.3V电源,用于控制器和显示器供电;传感器模块使用AMS-1117 另外产生的一路5V供电。
2 软件设计
基于STM32F103的环境监测仪的设计采用C语言编写程序。其主要完成对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噪声传感器,PM2.5传感器的测量值进行计算以及相应的显示和预警功能。还有对测量目的地的定位和精确授时的显示。程序设计包括系统初始化,复位程序,温度,湿度,PM2.5,噪声采集转化显示程序,定位授时显示程序,预定值预警程序,其总体流程图如图2显示。
第7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1.1监测结果全面性不足
由于“只求发展,不重环境”错误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城市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但城市环境也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与此同时,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较低,无法获得良好的监测效果,因而也不能对城市的环境情况进行真实有效的反映,这样一来,对于城市环境治理方面的参考性也被大幅度降低了。目前,我国环境监测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很多方面同国际水平仍相距甚远,环境质量及污染情况的监测过程中,也不能很好地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及其完整性,技术、人员、基金以及设备方面还未达到有关要求,因而导致企业排污状况不够清晰,也很难制定有效的措施来防止环境的进一步恶化。
1.2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水平相对较低
对于污染物而言,由于其种类极多,因此不同类型的污染物应采取相应的方法来进行治理,但是,我国目前的监测及治理技术还未达到此要求,污染物处理措施十分单一,另类污染物甚至缺乏有效的技术支持。
1.3缺乏一套有效的环境治理应急体系
由于环境监测及治理过程常会有突发状况出现,但是我国有关环境突发情况应急体系还未建立起来,再加上环境监测及治理成本较高,由于资金问题及设备缺乏均很难使得一系列应急措施得到有效的发挥。
1.4政策及体系有欠完善
1.4.1产业化规范及政策有待完善。一方面,地方产业化政策有待明确,不少省市还未下达有关文件来对城市污染物处理的产业化及其市场化进行规定,因而实施过程中十分盲从和混乱。另一方面,行业内缺乏特许经营规范性条例以及标准化合同文本,因而导致特许经营协议实施时各方责权十分混乱,相互推诿、争权以及扯皮现象屡屡发生,这均导致政府、公众风险以及交易成本的大幅度增加。
1.4.2激励机制没有很好的落实,相关优惠政策也不够明确。激励机制不仅能够推动产业化的发展,还为政府污水处理行业提供了政策性的补贴。但我国所制定政策中还未涉及到污染物处理行业转制之后所得税优惠等相关问题,因而为城市污染物处理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税负压力。
1.4.3缺乏法律法规的保障。有关城市污染物处理产业化方面的文件多数为指导性意见,缺乏法律效力,未从法律意义上对产业化及市场化方向进行明确规定。产业化配套政策均未在法律法规中得以明确规范和保障。
2加强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对策分析
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中仍存在着诸多问题,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工作的不断发展,必须从主要问题入手,借鉴国外优秀经验,结合我国环境的实际状况,对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工作进行不断改进。
2.1明确城市环境监测及其治理有关标准
环境相关监测人员应充分认识到环境监测的重要性,借助于环境监测这一预警工作来对城市环境问题进行有效的防治,将环境问题扼杀在萌芽中。我国环境保护部门应对环保指标进行科学合理的制定,对环保成果显着的国家进行借鉴,对其相关城市监测标准体系进行研究和参考,同时,还应不断完善我国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相关设备,对有待完善的技术参照标准进行进一步改进。
2.2确保环境监测的科学性及合理性
2.2.1设置科学合理的监测因子。以污染物浓度为依据对污染物进行评鉴,将危害较大且较易产生的污染物作为城市的重点监测对象。此外,还应对我国环境监测的特征性指标进行确定。
2.2.2改变传统的监测形式。我国城市监测形式多为固定化监测,灵活性及连续性较为欠缺,因而导致监测数据异常时很难及时发现,进而造成环境问题的处理及应对措施较为滞后。应当进行灵活、连续监测形式的制定,以确保监测人员能够及时获得环境问题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2.2.3注重污染物生物学及毒理学原理的监测,研究污染物生物学及其毒理学原理有助于监测人员对有害污染物客观特征进行及时掌握,有利于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此类物质对环境的危害。
2.2.4确保监测及有关数据评价的有效性。有关监测人员应对相关监测数据进行有效的筛选,对可信数据进行研究,以确保数据获取背景的相关性及其稳定性,以可信数据为依据进行综合分析,并提出有效的预见性措施,推动城市环境监测及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
2.3对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进行研究
城市、环境、经济与社会共同构成了一个复合型生态体系,其发展过程必然会按照一定的生态规律及经济发展规律来进行发展,因此,对此方面的研究有利于及时安排人类行为,减少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
第8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关键词:水环境预警监测体系;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 文献标识码:A
1 吴忠市水资源现状
吴忠市地表水资源量323亿立方米。主要是黄河干流和支流,支流有清水河、苦水河、红柳沟、南干沟、清水沟等以及罗家河、中沟及第一排水沟等排水沟。黄河自青铜峡镇入境经由利通区东塔乡出境,近几年年径流量为202.408~172.5亿立方米。
吴忠市地下水主要补给源是引黄灌渠、排水沟及田间渗漏,其次是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地下水资源具有埋藏深,矿化度高,可开发利用水资源非常有限,时空分布不均衡,水质、水量地域差别大的特征。
清水河水系主要分布在同心,其发源于固原市原州区开城镇,向北流经固原市城区、三营、同心至中宁汇入黄河,是黄河的一级支流。年径流量为2.02亿立方米,是典型的季节性河流。流域内苦咸水分布广、水质矿化度高。
苦水河水系主河由盐池马坊沟入境至灵武新华桥入黄河口,年径流量为0.156亿立方米。南干沟起源于青铜峡市青铜峡镇沃沙村,沿途经过青铜峡峡口镇、市区金积镇、板桥乡,于板桥乡早元村入黄河,全长16公里,排水能力为10.3立方米/秒,受益面积约15万亩。清水沟起源于市区高闸镇,流经高闸、马莲渠、上桥、东塔寺、古城,从古城镇华三村入黄河,全长18.5公里,排水能力为45立方米/秒,受益面积约31.4万亩。根据水质监测结果,按国家地表水五类标准评价,南干沟、清水沟全年达标率仅为20%,为劣五类水体,污染严重,已失去了使用功能。
2 水环境预警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水环境预警体系现状
吴忠市环境监测站按照国家《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废水部分)的有关规定,对地表水、地下水和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进行例行监测。采样方法及监测频次、分析方法均按照《环境监测技术规范(地表水和污水部分)》、《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中的规定执行。同时针对吴忠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放射性事故除外)的应急监测,吴忠市环境监测站制定了《吴忠市突发性环境污染事故应急监测工作预案》和《吴忠市环境监测站环境应急监测设备管理检查制度》。通过与吴忠市现存环境风险源的对比,吴忠市环境监测站目前具有的应急监测能力基本可以满足吴忠市应急监测的需要。
2.2 存在的问题
预警监测能力不足:吴忠市所辖各县市除青铜峡市外其它各县均没有单独的环境监测机构,日常环境监测依靠吴忠市环境监测站完成。因缺少资金和相应的监测设备也无法建立动态的地下水和地表水环境监测体系,所以亟待加强市环境监测站对水环境的监测能力建设。出境段面水质监测不力:由于吴忠市环境监测站人力、财力、设备能力的限制,不能确保主要河流出境段面水质日常监测数据能够真实反映水质的变化。城镇生活饮用水监测不力:吴忠市城镇集中生活饮用水源地现有的监测能力不能确保对水源地监测的完全覆盖。
3 建议
针对吴忠市水环境预警体系现状和存在的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建议:在摸清全市地表水、地下水、饮用水源地、水污染物污染源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在相应的控制节点建设预警体系自动监测站,同时在市级环境监测站配置相应的应急监测仪器设备、装备,并配置相应的人员和资金保障,以保证在发生突发环境事件时能及时、准确提供监测数据,为后续决策处置提供科学依据。
(1)出境段面预警自动站建设。以河流出境段面为重点,建立地表水出境段面水质预警自动监测站。
(2)城镇集中饮用水水源地预警自动站建设。以县为单位,在各县主要城镇供水水源地选择一处建设集中饮用水预警自动监测站。
(3)湿地预警自动站建设。选择规模较大的湿地建设地表水预警自动监测站。出境段面预警自动监测站、城镇集中式饮用水预警自动监测站及主要湿地预警自动监测站的建成,将促进吴忠市主要河流的流域治理,促进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使水源保护区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得到提高。
第9篇:城市环境监测范文
该指标是对松原市空气质量的综合评价,我市的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api≤100的天数占全年天数的85%以上。完全达到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标准。
2、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
我市的两处水源地分别为江北自来水和江南龙坑饮水处,均为地表水。地表水水源水质要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XX》ⅲ类标准,目前我市存在的问题是水源地监测项次不全。按照城市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要求,地表水源地分为10个必测项目和18个选测项目,如下表所示:
监测项目
监测频次
备注
地表水
必测项目(共10项)
水温、ph值、总磷、高锰酸盐指数、溶解氧、氟化物、挥发酚、石油类、粪大肠菌群、氨氮
每月监测一次
选测项目(共18项)
硫酸盐、总氮、五日生化需氧量、氯化物、铁、锰、硝酸盐氮、铜、锌、硒、砷、镉、铬(六价)、铅、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氰化物和硫化物
每年1月、7月各监测一次
凡超过地表水ⅱ类标准的项目,每月监测
集中式水源地水质达标率采取“单因子评价”的方法,有一项不达标则该月水质就不达标。
XX年年,我市水源地必测项目中的粪大肠菌群没有监测,选测项目中要求监测的总氮、硒、砷、汞、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还没有监测。
3、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
我市水环境功能区属于非沿海城市但考虑出入境水质变化的情况,共三个断面,分别是入境的畜牧场断面,西大嘴子断面和出境的泔水缸断面。入境断面和出境断面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评价,西大嘴子断面按照ⅳ类标准评价。监测项目共5项,分别为:ph、溶解氧、高锰酸盐指数、生化需氧量、氨氮。各断面全年采样6次,隔月采样。城市水环境功能区水质达标率采取“单因子评价”。
XX年年,我市的各个断面都达到规定标准,监测项目齐全,监测频次也达到要求。但是我市出入境水质变化表现为水质变差。
4、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
XX年年,我市城市建成区内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为55.3分贝,达到城考满分标准,监测点位、监测网格大小达到要求。但是较去年的52.4分贝相比,我市的区域环境噪声平均值有所增加。
5、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
XX年年,我市的交通干线噪声平均值为69.3分贝,没有达到满分要求的68分贝这一标准。监测方法符合要求。
二、环境管理指标
1、清洁能源使用率:
XX年年,我市城市地区的清洁能源使用率为56.01%,城市清洁能源指的是除了煤以外的能源。
2、机动车环保定期检测率:
我市的机动车尾气环保检测还没有推向社会化运营,机动车环保检测机构还没有建立健全。
3、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
XX年年,我市工业固体废物处置利用率为70.58%,没有达到90%以上的满分要求。
4、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
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包括城市地区工业危险废物处置率和城市市区医疗危险废物处置率两部分。
XX年年,我市的工业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为94.76%,医疗危险废物集中处置率为100%。但是我市的医疗废物处理中心也还没有运行,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理能力不足。
5、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
重点工业企业排放达标率包括城市地区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
XX年年,我市的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89.66%;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为99.07%;工业二氧化硫排放达标率为99.22%;工业粉尘排放达标率为74.58%。
6、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和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这里的工业增加值指的是全部工业增加值,不是规模以上企业的工业增加值。
XX年年,我市的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如下表所示:
万元工业增加值主要污染物排放强度
指标名称
单位
指标值
得分
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强度
吨/万元
8.388
2.00
万元工业增加值化学需氧量排放强度
吨/万元
0.001043
1.99
万元工业增加值烟尘排放强度
吨/万元
0.011607
0.93
万元工业增加值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吨/万元
0.011885
1.76
三、城市环境基础建设指标
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
城市污水处理厂出水水质一年监测4次,每季度监测一次,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要求。
XX年年,我市的城市污水处理厂的生活污水处理量不大,监测项目不全,监测频次不够。按照要求,城市污水处理厂应监测以下11个项目:
化学需氧量进口、出口,生化需氧量进口、出口,悬浮物进口、出口,石油类进口、出口,氨氮进口、出口,总氮进口、出口,总磷进口、出口,ph进口、出口,色度进口、出口,粪大肠菌群进口、出口,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进口、出口。
2、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
我市的垃圾处理厂虽然已经建成,但是没有正式运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主要有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三种,卫生填埋、焚烧、堆肥以及经分选、消毒、加工利用的生活垃圾量,均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生活垃圾填埋场垃圾渗滤液排放必须满足《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所规定的排放限值和排放要求;不达标的,不得认定为无害化处理。垃圾处理厂渗滤液要求一年监测4次。每季度一次。渗滤液监测项目有:化学需氧量、生化需氧量、悬浮物、氨氮、大肠菌值。
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
XX年年,我市的建成区绿化覆盖率为35.36%。
四、环保机构建设:
环境保护机构建设是指城市所辖地区内独立环境保护行政机构(包括职能、编制和经费)的建设情况。
我市的环保机构建设完善,符合标准。
公众对城市环境保护满意率:
上一篇:城市环境的重要性精选(九篇)
下一篇:初等数学内容精选(九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