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 文学与小学语文 教育 有着天然的联系,儿童文学界和语文教育界都在致力于两个学科的整合研究。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文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语文课程中儿童文学教学浅谈
小学阶段是儿童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而语文教学对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他们的认知水平、陶冶小学生的情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儿童文学作为为儿童专门研究的文学作品,它是以儿童为本位的、符合儿童身心发展,对儿童的成长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作品。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将儿童文学当作学生认识生字和词语的媒介,而没有对其进行正确的解读。这不仅不符合新课程标准中对语文教学的要求,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这种现象,本文浅析教师进行儿童文学教学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 措施 。
一、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的儿童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现阶段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的时候,学校并没有开设关于儿童文学方面的课程,这就使得师范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时候对儿童文学的了解比较少,从而导致了教师儿童文学素养不高。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平时的工作量比较大,很少有时间去学习或者阅读儿童文学作品,这就形成了教师儿童文学阅读量较小的情况,从而导致了他们在上课的过程中不知道怎样去进行儿童文学教学工作。
(二) 教学 方法 死板
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并没有将学生看作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常常将按照自己的认知水平对学生进行教学。在教学的过程中也没有从小学语文课程的视野出发,也没有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教学,而是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具有一定的阻碍作用。此外,这种“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注重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忽视了学生对知识点的感悟和理解,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不关注儿童的课外阅读情况
学生平时的阅读量对于儿童文学的学习来说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面对市场上繁多的阅读资料,教师并没有进行仔细的调研,而是一味的让学生在课后多阅读作品,学生在选书的时候也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这就造成了学生与学生之间阅读层次的不平衡,不利于教学活动的顺利进行。此外,现在许多家长过于追求学生的学习成绩,将学生的空闲时间都交给了各种补习机构,学生没有多余的实践进行课外阅读,这种方法并没有从真正意义上关注孩子本身的发展。
二、小学语文课程视野中优化儿童文学教学的措施
(一)提高小学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转变教学方式
要想使得语文教学中儿童文学教学能够顺利有效的进行,首先要做的就是提高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对此我们可以通过鼓励师范院校设置关于儿童文学教学的课程,让师范 毕业 生在走上工作岗位的同时将真正的儿童文学带到课堂中来。此外,教师还应该通过阅读大量的儿童文学来提高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在阅读的过程中不仅要对儿童文学进行研究,还要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改正。其次,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将儿童文学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相联系,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让儿童自己去判断。如在上《乌鸦喝水》这一节课的时候,教师在导入新课的过程中抛出一个问题,问学生“现在有一只小乌鸦口渴了,它看到地上有一个瓶子,但是瓶子里的水太少了,小乌鸦的嘴巴伸不进去,小朋友能帮小乌鸦想想办法,让它喝到水吗?”学生听到这个问题后便开始思考并回答,从而将学生引到新课的学习中去。第三,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在叙述一篇 文章 的过程中由于语言表达能力不强从而使得学生对文学作品在理解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这不利于儿童创造性思维的开发和文本解读能力的培养。面对这种情况,教师要通过对教材文本的研发和对教学环节的调整。如在上《小蝌蚪找妈妈》这一课的时候,由于文章中出现了去多角色,所以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容易搞混淆,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分角色扮演的方式来进行学习,这样一来不仅可以理清文章中不同角色之间的关系,还可以锻炼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扩大儿童的课外阅读量
对于儿童文学教学来说,最主要的是要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而扩大学生的阅读量不能简单地让学生拿起一本书就开始读,而是要鼓励学生阅读对自己有帮助的书籍。如教师在上《花钟》这一课之前,首先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花钟》这一课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比较难理解,所以教师可以布置学生预习任务,让学生回家后阅读一些介绍花草的书籍,并在阅读的时候适当的记一些笔记。这样一来,在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同时也积累了不少的知识。此外,对于家长来说,要把时间尽可能的还给孩子,让孩子把课余时间放到阅读上去,家长也可以陪同孩子一起阅读,从而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儿童文学教学论文
一、不断提升儿童文学在小学教学中的地位
(一)提升语文教师的儿童文学素养
1.教师需要不断更新自身的儿童文学理念
教师需要充分掌握全新的文学理念,需要跟目前的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结合。教师需要掌握跟儿童教育以及儿童的观念相匹配的儿童精神需求以及儿童审美的实际需要,并且以此为基础,充分分析儿童在不同的生理、心理年龄条件下的内心世界。例如可以举行一系列活动,将学生们的具体表现详细地记录下来。教师可以设计多元的美术活动方案,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例如:组织班级学生开展美术活动“ 脸谱 变变变”,教师在活动开展之前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要准备相应的京剧脸谱图片,其次是教师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去掌握和收集京剧的 传说 、人文 故事 、音乐、历史传承及流派变化等,通过多种 经验 的积累和相互补充,使自己的 文化 知识得以丰富。儿童年龄较小,接触范围不广,其基础知识准备不足,这时候就需要教师充分利用家长资源,请家长跟儿童一起参与图片、故事、音乐的收集等,让幼儿对京剧脸谱有初步的知识积累,借此让儿童在实际活动中感受美、表现美以及掌握美。
2.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
教师需要不断增加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量,提升自己的儿童文学素养,进一步改善儿童文学教学水平。想要实现儿童文学的语文教学水平的有效提高就需要不断阅读国内外优秀儿童文学作品,不断将自己的知识面和阅读视野扩宽,提升感悟能力以及审美鉴赏能力。例如:选取20世纪八九十年代风靡一时的儿童文学作家郑渊洁的《童话大王》《皮皮鲁》等。又或者是选取当代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曹文轩的《山羊不吃天堂草》《草房子》《再见了,我的星星》等。
(二)教师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语文教学活动教师需要充分分析
儿童的实际情况,充分了解儿童的情趣。掌握儿童的情趣方向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以儿童的思维角度为基础,不断发掘儿童文学作品中存在的情趣点。以这个情趣点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制定出相应的教学方案,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捞月亮》《小猴子下山》《小狐狸卖空气》的课堂教学时,教师需要抓住教学的趣味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使小学生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体会到课文诵读的乐趣。
二、 总结
总之,儿童文学作品是一种适宜性非常强的语文素材,在语文教学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师需要重视儿童文学作品的价值,在这个前提下,找到正确的方法,制定出科学有效的措施,不断提升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不断提升学生们的文学素养。
语文教学中的儿童文学资源
一、儿童文学的阅读教学策略与活动设计
围绕“阅读与欣赏”这一教学重点,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教学策略。
(一)“知人论世”所谓“知人论世”,是要让学生关注作者与作品的写作背景。了解作者的个性、经历、创作动机和创作风格,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和理解作品。这是常见的作品阅读导入策略,在整个课堂教学环节中,占用时间不长,如何用好有限的时间拉近作家和学生的距离呢?对此,教师在课前应该做足“功课”,阅读作家的背景资料,深入挖掘其中的精华,在导入环节中讲好“写作故事”,而不是四平八稳地展现“作家简历”。人教版四年级上册《语文》中的《去年的树》是日本作家新美南吉的童话作品,该文以不动声色的写法,把鸟儿对诺言的遵守与执着很好地表现出来,使这个悲伤的故事增添了浓浓的爱的温暖。新美南吉的很多作品都具有这样的特点———淡淡的叙述,悲伤的基调,美和爱的内核,这与他的性格和人生经历有关。课前,笔者阅读了儿童文学作家徐鲁的《家乡的月夜啊,谁在吹笛?》一文。这篇文章用讲故事的形式,将新美南吉的一生娓娓道来,也表达了新美南吉的创作初衷与追求。但由于课堂时间有限,不能全部读给学生听,笔者设计了“作家聊天室”的形式,将文章的精华语句抽出,改写成徐鲁与新美南吉的对话,将新美南吉作为“美的寻求者、发现者和爱的颂扬者”的形象和作品中“为世界送去光明、友善、欢乐和信心”的努力,以平易近人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课后,笔者还将徐鲁的这篇文章打印出来与学生分享。这些做法,为学生提供了一把走进新美南吉创作世界的钥匙。
(二)调动阅读期待儿童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本身就充满了多种多样的猜想、预设和不确定性,“利用阅读期待,让学生经历一个充满创造活力、创造欲望与创造快乐的阅读过程,对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格的阅读主体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教师可结合作品设计导入游戏,唤起学生已有经验,有效设计悬念,引导学生对作品提问、质疑,引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和文本世界的碰撞、冲突与融合。课堂实录1:图画故事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克罗格特•约翰逊笔下的阿罗,被誉为“世界上最富有 想象力 的小孩”。《阿罗有枝彩色笔》充满了童年的游戏精神。阿罗来到月光下散步,用一支紫色蜡笔画了条小路,开启冒险之旅。故事里所有的危险都是阿罗画出来的,所有的解决办法也是阿罗画出来的。故事展现了想象所具有的力量。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品的亮点,教师一开始设计了“想象力游戏”的导入环节:首先呈现一些线条和形状的创意设计图片,打开学生的创意思路;随后呈现一组由线条和形状组成的图案(如左下图),鼓励学生对此展开充分想象。“这是一辆小汽车的底部,四个半圆是车轮。”“这是一只抱着竹子的熊猫,中间是竹子,它的四个爪子露了出来。”“这是一条马路,路的两旁是小山。”……学生的回答五花八门,有的也颇具创意。这时,教师说道:“同学们的想象力真是不简单,有一个叫阿罗的小男孩,据说他的‘想象力世界第一’,他拿着一支小小的紫色蜡笔,创造了自己的想象王国,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这种导入设计紧扣图画故事书的主题。通过参与“想象力游戏”,学生切实感受到简单的线条和形状在想象力加工下所具有的魅力,带着对想象创造的期待,很快就融入了作品的奇幻世界。“阿罗留白的地方,也有你的梦想”,这是《阿罗有枝彩色笔》封底上的一句话。故事里的多处留白和转折,一次又一次地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为学生带来了充满新奇、趣味和挑战的阅读感受。
(三)重视学生的体验与领悟文学阅读特别注重体验和领悟,作者的匠心和作品的亮点,不能单纯依靠教师“分析”,必须让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心领神会。如,意大利儿童文学作家罗大里创作了很多颇具童趣且意境优美的儿童诗,常常让人产生“出乎意料”的阅读感受。教师可以在课堂导入环节的“作家介绍”中点明这一创作特点。那么,如何将“出乎意料”的趣味性和美感放大,让学生印象深刻呢?课堂实录2:罗大里的儿童诗《需要什么》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大树从哪里来?需要种子;种子从哪里来?需要果实;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做一张桌子,需要花一朵。乍一看,这首诗非常简单,但认真分析,这首诗颇具童趣,最后的结论很接近儿童天马行空的思维,而且充满审美张力。如果按照一般的教学思路,一开始就把全诗呈现出来,让学生照着文字吟诵,那么这首诗一环扣一环的问答以及最后出乎意料的结论,就很难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因此,在课堂呈现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展现“做一张桌子,需要木头;木头从哪里来?需要大树”这几句,然后,以“你(学生)问,我(教师)答”的形式,将这首诗逐渐“创作”完整,等“果实从哪里来?需要花朵”完成后,学生很自然地就会继续提问,教师及时收住,以俏皮的口吻,将最后一句表现出来,这个结论“出乎意料”的趣味,学生一下子就能领会了。随后,教师启发学生循着这样的结论展开想象:“一张桌子是一朵花,这一大一小的对比充满了张力,让人过目不忘。我们教室里有这么多桌子,不就相当于我们身在鲜花丛中了吗?”这是一种让学生参与创作“现场”、填补创作“空白”的教学设计。通过这种方式,罗大里儿童诗“不按常理出牌”的巨大冲击力和“简约而不简单”的审美张力,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四)注重多部作品的关联与比较课堂上可以就一部作品进行深入细致的纵向分析,也可以链接多部作品,打开学生的阅读视野。如,展示同一位作者的其他作品,帮助学生深化对作者写作风格和语言特色的理解;展现与作品主题相近的其他作品,让学生明了同一主题可以有不同的取材角度、叙述手段等。笔者曾借鉴“主题教学”的理论思路,设计了一堂以“陪伴:亲子之间”为主题的作品阅读课。“陪伴”是生命历程中一个重要的关键词,笔者将反映这一主题的不同体裁的儿童文学作品串联起来,如儿童诗《流萤》、图画故事书《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和长篇童话《火鞋与风鞋》选段。《流萤》起了导入的作用,这首诗非常细腻地将亲子之间置身大自然、共同发现、共同游戏的欢乐和温暖表现出来,营造了其乐融融的氛围;《那只深蓝色的鸟是我爸爸》讲述爸爸为了帮助孩子解决一道简单的数学题而一次次“变身”成鸟的故事;《火鞋与风鞋》选段叙述的是爸爸妈妈倾听孩子心声,和孩子一同解决心理烦恼的故事。这三部作品层层递进,展现了“陪伴”的不同层次,使学生对“陪伴”形成立体化的感悟与理解,引发学生心灵深处的感动。
(五)用其他艺术手段深化作品阅读分角色朗读,将作品改编成课本剧,鼓励学生拿起画笔画出作品中的想象世界、选择适当的音乐来传达作品中的情绪,让学生观看由作品改编的电影片段等,这些都能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例如,情节冲突明显、角色个性鲜明的故事类作品,可以采取分角色朗读和微型课本剧表演的教学方式。在分角色朗读或表演的过程中,学生需要逐字逐句揣摩和理解角色的个性、情绪和思想,这有助于他们感受作品的语言艺术魅力。
二、运用儿童文学资源实现“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有机整合
教师应注重儿童文学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这三方面的作用和价值,实现三者在课堂上的融会贯通。在写作教育实践中,教师通常遇到三个层面的问题:学生不愿写、不知道写什么、不知道怎么写。对此,钱理群指出,让学生“愿意写”“有内容可写”,是写好文章的前提和基础。儿童文学充沛的趣味、丰富的幻想、出乎意料的情节发展……能够让学生不由自主地参与到故事情节的预测、修改和再创造之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儿童文学资源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表达欲和创作欲。如,图画书《阿罗有枝彩色笔》很适合与小学语文第一学段的“写话”和“口语交际”结合起来,这个故事中无法预知的场景转换让学生一直处在惊喜、期待和愉悦之中,学生纷纷自发地表达“如果我是阿罗,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会……”。教师鼓励大家把各自的创意整理起来,就有了一个个全新版本的《阿罗历险记》。“初小阶段(第一学段)的写作教育,要注重三个原则:一是口头写作先于书面写作,要尽量保留儿童口语中‘小儿的语言’;二是群体性,要让写作教育在学生的七嘴八舌中进行,在集体活动中进行;三是将写作教育与艺术教育相结合,引导学生边唱、边画、边跳、边说、边写,在游戏中学习写作。”前述的儿童诗赏析课,也在这种游戏式的集体创造中结出了令人欣喜的果实,学生即兴仿写、接龙创作的作品层出不穷。如,做一个包子,需要面粉/面粉从哪里来?需要小麦/小麦从哪里来?需要麦田/麦田从哪里来?需要土地/土地从哪里来?需要地球/地球从哪里来?需要宇宙大爆炸/做一个包子,需要一个爆炸的宇宙。也许这首诗在美感上还有所欠缺,但结论的张力颇让人眼前一亮。可以说,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激发了学生的集体创造热情,创意的火花点燃了整个课堂,在这样的写作课堂上,学生怎么会不爱表达、不愿意表达呢?
三、结语
早在民国时期,叶圣陶先生就明确提出“国文教材普遍的标准,当为儿童所曾接触的事物,而表达的方法,又能引起儿童的感情的……文学趣味本是儿童的夙好呢,教师当然要教他们以富有文学趣味的教材了。”教师要注重自身儿童文学素养的提升,形成正确的儿童文学教学理念,设计灵活多变的儿童文学教学活动,让充满童真童趣、以善为美的儿童文学作品切实地点亮语文课堂。
有关关于儿童文学论文推荐:
1. 关于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
2. 关于小学语文教学论文
3.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毕业生论文
4. 幼师美术教学研究论文
5. 学科教育论文
6. 大专幼师论文范文
7. 浅析少儿图书的市场营销论文
1.三年级小学生作文,刚刚起步阶段,正是个关键的门坎。
诸如教师无从批改这“格式错乱、三言两语、错别字连篇”的作文,学生也望着文题胆怯地“挤牙膏”似的落下了两句话。此种现状的客观存在,对于这样老生常谈的话题困惑,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就此略谈一二。
阅读文本悄引领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关键所在。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就没有丰富的语言积累,也难有“下笔流水”之效。
阅读可从课外和课内两种形式入手,课外可采用“班级小书架、个人自主阅读”等方式,并要随时摘抄“好词好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遇到不懂的字与词,要充分利用工具书的“威力”,其实这些也是语文学习的惯性养成教育。
课内阅读本是教师引领下的文本教学,单元所选的课文,是对本单元主题最好的阐述,也是本单元习作最良的陪作典范,教师若能巧妙地引领阅读教学,学生定会顺利完成单元习作的要求。精典范文慢引路 三年级学生习作,无论是书写格式,还是内容方面,都极大地存在着困惑。
虽然书写格式强调多次,但是好多学生还是“旧病重犯”。如:段前不知空两格,文章一段式,有的无标点符号等。
对于内容而言,学生感到无从下笔,虽然下笔,还是咬着笔头“挤牙膏”。欲想解决刚习作起步学生的困惑,教师可自写或者网上找范文打印引路,但为了让他们真正动起来,不要达到“人手一份”,让其抄写在自备的“好词好句本”上,这样不但可作诵读用,而且可起到练字作用。
如:网上文章《美丽的秋天》,从文章结构、内容等方面都给予了很好的典范。实践活动趣引写 作文来源于生活实践,离开生活的作文,只能是天马行空。
对于刚习作学步的三年级学生,无生活化的习作写起来似乎很艰难。为此,教师必要时可开展户外活动,充分发挥各种感官的作用,随之慧于心,而后成文。
如果写人物外貌及小动物特点,更要让他们深入生活实际现场作笔,如同画家写生一般,这样才能趣味横生。另外,要让他们亲自动手,亲眼观察,亲耳倾听,打造生活的丰富多彩。
如:第四单元习作是写观察日记,建议学生先动手去做“彩色粉笔落入水中、摩擦橡胶棒吸碎纸片”等试验后,再去写自己的观察过程,这样方能有理有据,有话可说。总之,让实践活动去引发学生写作的兴趣,还是切实可行的。
自信兴趣激引情 自信心是事情成功的基础,缺乏自信的心理行事,只能畏手畏脚,不知所措,客观行事往往会乱分寸。增强自信心,兴趣盎然地投入到写作之中,定会偶感而发,冲破开头难以下笔的局面。
为此教师必须设法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从而提高写作的兴趣。小到一句鼓励性批语,大到物质性的奖励,都会无形中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乃至激发他们写作的 *** 。
这里还特别要强 *** 师一定不要有“拔高”行为,即对学生要求不能太高。对于刚习作起步的学生来说,往往能下笔有话可写即可,否则挫伤了他们写作的积极性。
另外,教师要尽量采取面批的形式,这样不仅可当面提出需要修改之处,而且还能触类旁通地引导写法等,从而避免那种“批语无效”的场面。多角度、多方位地引领、引写、引情,辅之生活化习作的引入,再之不拔高、增强自信心等合理方法的引用,定会让三年级学生习作出现“驿路梨花处处开”之局,从而也会让我们的诗意语文绽放芬芳缕缕!2.小学生三年级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三年级,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还有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语言上还需有所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许多老师在作文指导时,常常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
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学生围着《作文大全》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精彩何在?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 3-4 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那么,结合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呢? 一、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让孩子们多练习讲故事——是最有效的方法。
您不妨试一试。如何写好作文?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
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
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
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
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
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
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
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资料:系本人原创]。
如何写好作文?以下是我的一点体会,供你参考。低年级的孩子,开始多看同步作文,可以进行仿写。锻炼孩子讲故事,对写作很有裨益。高年级的孩子。一定要勤练笔。1、好的文章源于生活,写你的所见、所闻;写你的亲身体会;写出你的真情实感,这样的文章,才会生动感人。2、写作并非一朝一夕就能成功之事。但面对当今的应试教育,你不妨学会一些技巧。比如,平时多背一些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及结尾。以备考试用之。3、多读书,用心读,学会借鉴。好的文章、好词、好句,学会积累。4、确立新颖、独特的文章标题。有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坚持写日记,既能练笔,又积累了素材。6、学会引用名人名言,引用仙人的诗词歌赋,使你的文章更加有说服力。7、好词好句的用法,好词好句用在文章中,能给你的文章增添色彩,并使文章得以升华。但要恰到好处,不宜过多,过多会显得华而不实。8、学会套用,即变通的能力,以不变应万变 。9、接近大自然,节假期走出去,见多才能识广。10、接近大自然还能使您收集的素材更加丰富多彩。
望采纳。谢谢
三。
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
六,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小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片断摘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写话到写段。(3)紧扣时代脉搏,而不注意积累。
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四。
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用词、开头、歇后语,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
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养成善读的习惯。
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精彩何在,语言上还需有所提高、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将范文的构思、选材。但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五、作文评价多样。在思想表达方面,表情达意的方法。
投影学生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但整体语文素养却没有多大进步。这是为什么呢,二是无从下笔。
在作文指导时。从而达到增长见识,扩大眼见。
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
另外,对于学生抄袭作文的不良行为,教师不能简单地加以指责,而是循循善诱?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生不是潜心研读。小学阶段的作文,常常教师说。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学以致用,定能笔下生辉、科学知识短文及报纸杂志等等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
二是要善读:三年级学生可阅读寓言、童话、谋篇、分段造句、谚语等,结合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呢,连句成段,连接段成篇的写作规律。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
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二、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现在的书五花八门。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稿的良好习惯,并根据每次作文情况讲解一些修改要点,修改方法等,逐步引领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绚丽多彩。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中,脑筋急转弯、卡通漫画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
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1)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
(2)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而是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听到的,广撷搏采并内化吸收,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孩子脑子里词汇丰富了,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高,陶冶情感,提高认识,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这里的成语不光是词典上的成语,还包括一些常用语,现身说法,暗示抄袭的危害。
这样既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注重家校结合还有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那么。
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学生围着《作文大全》和教师的指挥棒转,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读书方法的指导、读写结合,这样就容易在思想认识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所收获。
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到读思结合。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让学生知道中国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受世人瞩目、习惯语,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可推荐学生读《我们爱科学》。
教师评价作文形式可多样化,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意志力的参与,心智的投入。因而,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达到能理解消化,甚至能熟读成诵。
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在语言表达方面、最受感动的内容。
我要求学生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字数有所增加,还有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3-4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
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
低段学生喜欢高分,学生写,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一是要多读书。
既要广泛猎取知识;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这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加之我现在在农村小学支教,这里的孩子阅读量少,积累的词汇量少,在起步作文中有相当大的困难。
依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作文教学中作了以下几方面的常试,学生的写作能力有了较大的提高。 一、兴趣培养是提高作文能力的先决条件 英国教育家洛克曾说:“儿童学习任何事物,最好的时机是当他们兴趣高,心里想做的时候。”
兴趣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前提条件,没有兴趣,正如“无水之源”,学生的作文水平是决不会提高的。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状态下,饶有兴趣地学习,充分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第一步。
因此,每次提示习作题目,我总是变样地以实物、谜语、故事、图画、情境出现,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例如,我在教学描写秋天的作文中,把同学们领到田野里、树林里、校园里等地方,让他们亲眼去看,亲耳去听,用心去体会。
同学们沉浸在大自然的绚丽多姿中,沉迷于迷人的秋色中,他们就会在内心深处萌发表达的欲望,选取最美好的语言来描述,从而写出自己心中、眼中的秋天。 可见,兴趣可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学生集中精力去获取对某种事物的认识,是习作的强大动力。
二、语言积累是提高作文能力的有效途径 三年级学生积累的素材有限,要想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水平,我让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积累”本,把自己在平时课堂教学中、课内外阅读中、社会实践中所积累的好词佳句,优美段落,名人名言,古诗词等摘抄下来,并定期组织交流、展示。还开展了读书交流会,朗诵比赛,文学知识竞赛、成语接龙等有趣有益的活动,提高学生自觉积累的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积累语言,提高语言的储备量。
日记也是一种积累的过程,从三年级起我就指导学生写日记。把自己一天生活中有趣的、开心的、失望的、沮丧的,最想告诉老师和小伙伴的事写下来。
哪怕只是一两句话,日积月累,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 积累是一个持续、长期的过程,只要注重积累,学生的语言就会丰富,写作时就会下笔如有神。
三、注重观察训练 三年级的小学生,由于知识、兴趣、爱好的限制,在观察上,常常不知从何下手,观察些什么,怎么观察,教师就要具体地指导好观察方法。首先,教师要结合看图作文和插图教给学生的观察方法。
在具体指导上,先让学生明确观察的内容。比如观察植物,教师就要指出观察植物的茎、叶、花、果,注意大小、形状、颜色、气味等,观察人物,就要从观察人物的身材、容貌、衣着、表情等入手。
再让学生拟出观察提纲,然后根据观察观察提纲,逐点观察,记录。观察提纲先由教师列,漫漫地,要让学生会自己列。
观察时,教师要作深入细致的指导,要让学生会自己边观察边思考。其次,要注重生活中的观察。
叶圣陶曾说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停。”这句话道出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学生作文必须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用眼睛去观察生活,观察生活中形形 *** 的人,观察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物。特别是农村孩子,见闻受到限制,课外读物少,语言积累少,但广阔的大自然给他们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重视观察尤其重要。
观察时要求孩子们尽可能做到观其行,听其音,说其义,尝其味,解其质,嗅其气,这样长此下去,观察就会习以为常,成效显著。在具体指导时,要求学生“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
四培养学生有效仿写作文 模仿是儿童的天性,经过实践,仿写能减缓学生的难度,使他们由读到写,由不会写到会写,把自己身边活生生的画面转化成个性鲜明的语言文字,帮助他们在阅读与写作之间成功地搭起一座桥,顺利完成了从书到生活的过渡. 如在教学中,我觉得<
现在的新教材镇南关常常是口语交际和习作内容是相辅相成的。因此。
在教学中,我常常把口语交际和习作有机结合起来。在口语交际课中组织学生大胆地说,有条理地说,努力做到“我口说我心”,而在习作课上,指导学生把自己在口语交际课中所说的整理一下,有序地写下来。
先说再写不仅能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表达水平,也能帮助学生纠正语病。说是写的前提,写是说的结果。
六、采取多元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十分重视学生习作交流的欲望,它明确提出“懂得是为了自我表达与人交流,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
小学生写作文就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内容和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经过自己的语言组织。
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小学生一进入三年级,就普遍感觉到写作文的困难,主要是因为学生从写话到写段,字数有所增加,还有从单纯的写话到一定的描写,语言上还需有所提高。
教学中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对作文缺乏兴趣,甚至有害怕写作文的心理,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无话可说,二是无从下笔。在作文指导时,常常教师说,学生写,习惯于统一模式下的作文指导,结果导致学生“举一”有余,“反三”不足。
学生的作文都如出一辙。学生围着《作文大全》和教师的指挥棒转,作文成为无源之水,毫无个性和儿童情趣,如此教学下的作文精彩何在?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目标部分对3-4年级的习作提出了以下阶段性目标: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那么,结合教学目标怎样才能让孩子的写作水平迅速得到提高呢?一、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三年级的小学生刚接触作文,帮助他们树立写作信心很重要,所以作文的命题范围应比较宽泛,要留给学生最大限度的自由发挥空间。
二、选择合适的阅读书籍。 现在的书五花八门,绚丽多彩。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书籍中,脑筋急转弯、卡通漫画所占的比例较大。因此,教师应给学生一些合理的建议。
(1)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语文整体素质。(2)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三年级学生可阅读寓言、童话、科学知识短文及报纸杂志等等。
(3)紧扣时代脉搏。为让学生及时了解社会重大时事和最新科技成果,教师要及时向他们推荐相关读物。
让学生知道中国载人航天圆满成功受世人瞩目,可推荐学生读《我们爱科学》。但许多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只注重书中的故事情节,而不注意积累。
因此教师一定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让学生随时把精彩优美的词句、片断摘录下来,养成写读书笔记的良好习惯,广撷搏采并内化吸收,学以致用,定能笔下生辉。三、指导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有些学生虽然读的书很多,但整体语文素养却没有多大进步。这是为什么呢?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学生不是潜心研读,而是凭着兴致,很少需要情绪、意志力的参与,心智的投入。
因而,教师对他们进行正确的读书方法的指导,就显得特别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任务去读书,在阅读中充分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作到读思结合、读写结合,这样就容易在思想认识和语言积累等方面有所收获。
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笔记是记忆的贮存器。
我要求学生把读书时发现的好词语、句子、片断及时地摘录下来,一般一周做两次“采蜜”。让孩子多接触成语。
这里的成语不光是词典上的成语,还包括一些常用语、习惯语、歇后语、名言、警句、谚语等,孩子脑子里词汇丰富了,写作能力自然就会提高。四、注重读写结合 读写结合要多阅读和仿写。
一是要多读书。既要广泛猎取知识,也要对优秀的篇章段落多读,达到能理解消化,甚至能熟读成诵。
通过琢磨咀嚼收到心领神会,潜移默化的效果。从而逐步地解决“怎样写”的问题。
二是要善读。读与写的联系有一个积累的过程。
必须使阅读达到善读的水平,养成善读的习惯,才能使学生通过阅读,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在语言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积累运用好词佳句,学习连词成句,连句成段,连接段成篇的写作规律。
在思想表达方面,通过阅读学习作者观察事物,思考问题,表情达意的方法。从而达到增长见识,扩大眼见,陶冶情感,提高认识,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想像能力。
将其写作技巧自然地运用到写作之中。三是要会仿写。
小学阶段的作文,既要放手让学生去写,又要严格训练,严格要求,逐步形成良好的写作技能。无论写什么都要求能够表达准确、清楚。
所以读和写是可以相互迁移。因此,可指导学生模仿范文中作者的写作思路,将范文的构思、选材、谋篇、分段造句、用词、开头、结尾及过渡的方法运用到自己写作中。
五、作文评价多样,肯定为主,强调指导。评价作文是对学生作文的再次提高。
教师评价作文形式可多样化,按程度不同进行评价,让每个学生都享有成功的喜悦。首先当场评价。
投影学生比较成功习作,让学生来评价,学生发表各种意见,教师更加肯定的地方,鼓励存在的缺点。其次是书面评价,每次学生的作文,作为教师要细细品析,找出闪光点,值得改正的地方,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
从不同的角度去评价学生作文,按层次不同给予分数。低段学生喜欢高分,按进步程度打分。
让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分数,都有自己成功的一面。再次是口头评语,对那些作文能力较差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使这些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关心,更加有信心地写作,以更快的速度,提高作文能力。还有作文的修改也很重要。
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修改草。
有人问我,假如世界末日就要来临,在那最后一刻,你最希望自己在干什么?我毫不犹豫地回答道:“读书。”是的,我爱读书。我爱在细雨绵绵的日子轻声吟诵戴望舒的《雨巷》而感到温馨浪漫;我爱在夕阳西下的黄昏中高声朗诵岳飞的《满江红》而感到激动万分;我爱在万物俱寂的夜晚轻轻翻阅李清照的《声声慢》而感动得泪流满面……不错,我爱读书。我爱鲁迅杂文的尖锐深刻;我爱冰心散文的清新隽永;我爱王安忆小说的细腻温润;我爱柳永词的婉约动人;我爱李白诗的奔放豪迈……对,我爱读书。我希望回到先秦,亲眼看看令人“寤寐思服”的“窈窕淑女”;我希望回到唐代,看一看“倾国倾城”的杨贵妃;我希望回到宋代,感受一下“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的思乡之情;我希望回到近代,望一望那个动荡而黑暗的时代……真的,我爱读书。我希望可以与屈原一起“上下而求索”;我希望可以和李煜一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我希望可以和巴金一起变成飞蛾,勇敢地扑火……我爱读书。读书使我的生活斑斓,丰富多彩;读书使我感受到世界上一切的美好情感,读书使我明智,领悟到更多深刻的道理。如果还有人再问我:“假如世界末日来临,你希望在最后一刻干什么?”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答:“读书!”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语文阅读活动承载着语文学习的内容,不仅包含着语文知识的学习,而且还包含着各种情感的体验和学习。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阅读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语文阅读教学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是不可被忽视的,它不仅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关键所在,也对学生的理解和思维能力的提高有诸多帮助。针对教学过程中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寻求相应的解决对策,能够让阅读教学在整个语文教学中发挥出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关键词:阅读教学;中小学语文;问题;对策
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语文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层出不穷,但是有些却背离了阅读教学的总目标。在近几年来的语文教学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付出了很多汗水,促进了教学水平整体的提高,但也出现了很多不如意的地方,阅读教学所具有的独特性并未被充分重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提出阅读教学应该“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1]但是在现实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目标并没有得到充分实现。本文试通过结合近年来中小学语文教学的现实状况,总结出中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
1.语文工具性和人文性关系处理欠妥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学科,包含内容较为丰富,涉及范围较为广泛,所以学习这门学科就应该正确对待不同内容所侧重的方面,充分意识到目标导向的重要性。一方面,很多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注重对于文章中个别词句的解释,偏重于词汇、语法、修辞等方面的探究,而不能够深入挖掘隐藏于整个文本背后的思想,不能让学生与文章思想产生心灵共鸣。学生完全致力于字词的辨析、语法手段和语法格式的辨别、语篇和句法形式的层次划分。这些项目类型本身的独有特点决定了处于初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和趣味性上都不容易接受。另一方面,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却仅侧重于对文本整体性和人文性的把握,仅仅沉醉于文章抒发的感情之中,而不对好词好句进行相应的辨析。这容易导致老师自我沉醉,而学生并不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意义,进而在充分把握和体会文本上遇到更大的瓶颈。所以,对学生阅读审美性评价能力的培养是必要的,而对于文章语言风格、字词运用的方式等也应该有所了解,二者综合起来才能够真正达到合理性发展的目的。
2.阅读教学的方向性指导偏移
在教学的主要方面我们不应该只注重细节性的词句理解,而应该学习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态度。从阅读文本的基本思路上出发,从整体上学会体会文章的思想和作者的写作态度及表达的感情,这应该是语文素养乃至文学素养所应该培养的目的所在。而我们现在的阅读训练和教学乃至整个评价体系中的主要导向也过于偏重对词句的理解,缺少从重复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解读深层次文本能力的培养,缺乏发掘学生心智的意识。考试是整个教学的辅助性手段,主要的作用应该是甄别学生学业水平,考试题目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导向。但很多时候我们把评价性考试作为教学的准绳,这是很大的问题。必须建立并推行目标性体系才能不让阅读教学举步维艰。考试题目并不能单纯地发挥相应的目标性和系统性指导作用。从本质上来讲,教学课文仅是为了给学生举例子,让学生从其内容表达的技巧中获得写作的启示,学习到表现自己思想内容的方法和技巧。然而,当前在阅读教学中,考试题目和考点解析成为了教师日常的教学重点,甚至很多教师对于阅读教学仅仅是考点式的梳理和单纯记忆性的知识训练,这就不能有效发挥整篇文章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促进作用。
3.课堂形式过分倚重辅助性手段,舍本逐末
我们不否认科技带给我们的便利和奇迹,但是多媒体教学等辅助性教学设施的引进所产生的负面效果也是不容忽视的。在运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部分教师过多追求多媒体产生的视觉效果,只注重形式而忽略教学内容,教师仅仅能够在浅层面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却难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深层共鸣的效果。许多教师的课件都设计得色彩斑斓、形态万千,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也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会让语文课堂变成课件的堆砌,让学生丧失了主观能动性。”[2]42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赏心悦目的课件上,而对老师的讲解启发却无动于衷,不能深刻理解并掌握课件上所展示的知识。大屏幕虽然可以把很多声音,画面,视频等引入课堂,增加课堂的丰富性,但是阅读教学作为人文性较强的领域,更应该通过阅读和语言上的修饰调动学生的思维,调动学生的联想想象。从这一点而言,多媒体又是局限的,难以和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产生的多种多样的想象相媲美。
二、改善语文阅读教学的对策
1.逐步确立阅读教学的引领作用,拓宽学生阅读思维发散的界域
在传统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考试一直处于指导性的地位,阅读的直接目的就是为了在考试时能够做出最完美的答案。然而,考试的评价性作用并不能更不应完全决定整个阅读学习的体系目标,不能作为对学生语文思维导向的标杆性评价,而仅能对督促学习,提高积极性有一定作用。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不要把眼光局限在对于一篇课文的拆解和分析,更应该从整个语文教学的实质性作用出发,以课文为引导,从讲解和学习课内阅读的藩篱中突破出来。例如,在学习莫怀戚《散步》这篇课文中,可以让学生在阅读学习的过程中品尝到浓浓的亲情;通过阅读朱自清的《背影》能够从父亲的一举一动中察觉到父爱表达的方式。这是人性和生物个体永远无法磨灭的本性。学生从本真的角度散发出来的觉悟是语文教学中所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教师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可以抓住这样的关键点发动学生阅读古今中外关于亲情的优秀作品。这样一来,通过阅读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价值,更能够让学生体会一篇篇关于情感、想象、推理等优秀的文学作品的人文价值。这样,阅读就不仅仅是让学生顺利地完成学科任务,而更能够促使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这不是考试能够得来的。
2.发挥阅读独特魅力吸引学生自主阅读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应该源于自身,而不是外在的压迫和推动,外来的压力所造成的影响是不能持久的主动性的学习和接受是语文学习中最重要的因素,教师的进解技巧和引导从本质上就是要保持兴趣的持久性。教师要能够抛砖引玉,从一点一滴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吸引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让其明白阅读的情感内涵,把阅读变成体验和享受。”[3]首先,应该让学生树立阅读学习的信心,让学生体会到阅读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通过阅读能够收获到很多意外惊喜,引起情感上的共鸣。其次,教学形式要多样。比如,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采用情景再现、分角色朗读等方式以更真实的画面感来加强学生对于文章的把握和对于中心思想的领会体悟。在学习一篇文章之前可以让学生通过自身的类似经历来告诉学生阅读是和生活密切相关,而不是千里之外的空中楼阁。
3.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
阅读习惯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一种持久力,也是学习 程中保鲜知识的重要方式。从兴趣中可以寻找更多的阅读快乐,而从习惯中能够发现因量变引起质变而达到的阅读上乃至自身素养上的新水平。所有的阅读技巧和阅读积累都是在前人大量阅读的基础上完成的,学生和老师都应该首先具备经常阅读的习惯。这不仅是知识上的积累,更能对心灵和精神进行崇高的洗礼。比如,可以让学生朗读一些古诗词,体会古人对于生活的热情豪迈,品读诗人对人生的俊逸洒脱,回味从字行间飘洒出来的对国家人民的炽热情怀。当然必要的阅读技巧还是要掌握的,但阅读技巧是为阅读实践而服务的,不能单纯地讲解技巧而忘记技巧怎么才能落到实处,怎么才能让学生获得更多心灵上的共鸣,而不单单是对于所谓技巧的填鸭式介绍。有时候技巧不单单是从教师在黑板上列出来的公式中得来,而是在自己反复品味和反复阅读的过程中去发觉和体悟的,任何教师在整个阅读教学中充当的应该是引路人的作用,而不是像厨师一样直接给学生提供美味。所以学生和教师都应该对自己的定位有一个更精确的了解。
4.更加注重将传统文化道德培养和语文阅读教学相结合
人文性学科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传递一代代保存下来的值得学习和尊崇的精神品质,任何一个学习语文的人都应该体会到这点,并切实地去做。在阅读教学实践中,特别是在古典文学的相关篇目的教学中,这样的目标和任务显得更加明显。比如在阅读和学习《鲁智深拳打镇关西》这篇课文时,不能简单地让学生认为鲁智深是一个好勇斗狠,不务正业的形象,而应该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鲁智深的故事,让学生知道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更多积极的人格魅力,如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侠义精神、不顾及自身安危的牺牲精神、朋友之间诚实互助的忠义之情,这些都是当今社会缺少的,也是应该大力发扬和积极提倡的。我们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就应该以这样的方式结合当下的道德缺失、人与人之间缺少信任的社会背景,教育学生从传统的优秀文化中培养更完美的人格,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达到心灵的释放和思想境界的自由舒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
[2]范丽芳.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3).
[3]赵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13.
摘要: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
关键词:语文阅读;教学
语文阅读教学关注学生的文学修养、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想使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就必须重视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不断增加学生语文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语文阅读教学中获得学习成就感。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不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性
传统的阅读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灌输为主,课堂教学更加注重知识的传授,这种教学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由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与老师的交流较少,学生渐渐失去了阅读的兴趣,降低了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2.不重视学生的个性化阅读
语文阅读教学,一般都是老师带领着学生学习,留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较少,学生无法独自思考、感悟文章的内涵,导致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枯燥化、单一化、死板化,学生只是按照教师的引导机械地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并没有真正做到自我吸收,自我感悟。
3.缺乏情景创设模式的有效应用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提高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关键,但是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忽略了情境创设的应用,语文阅读教学形成了为学习而学习,针对阅读课文内容而学习的教学模式,导致语文阅读教学模式过于僵化,学生学习效果不佳。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善对策
1.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说、乐说。因此,我们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多媒体的运用可以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能有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能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例如《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童话故事情境中,我们的课堂应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充分激发学生的阅读学习兴趣。
2.加强学生的情感体验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要生动形象,要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到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
3.利用阅读情境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想要学生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作文,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很优美的语言。但是有些学生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这样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情境教育,提高他们对事物的感知能力。比如,在学习《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一课后,老师可以安排学生完成一项“做好事”的任务,并将感受写成作文,在课堂上和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多媒体技术也可以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对学生的文学修养和素质教育培养至关重要,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的过程,需要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因此,教师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要立足学情,立足教学,立足生活实际,及时创设出合适的情境,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语文教育民族化”的一个尝试——批注式阅读孙立权东疆学刊2005-03-25
一、“活”字教学的时代意义 首先从时代目标要求看:“活”字教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邓小平同志多次强调,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而语文,诚如《语文教学大纲》所说:“是从事学习和工作的基础工具”,“是学习各门学科必须掌握的基础工具”。因而,语文教师“活”字教学对于“两个文明”建设和“四化”大业早日实现的意义自不待言。 二、“活”字教学在实际教学中的原理 1.“乐”是活的教学前提 乐是通向学习乐园的向导,引导人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乐也是潜在的学习动力,使人保持旺盛持久的学习热情;乐又是一位学习的良师,使人加快获得知识的进程。《论语•雍也篇》云:“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原理告诉人们,兴趣导致欢快,学起来能得到内在的满足。研究结果也表明,学习情绪轻松、愉快、高涨,学起来、教起来就容易活,效率也就高。那么如何做到乐呢?一是目标激励,化苦为乐。语文教师要从培养又红又专接班人的战略高度,帮助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远大的人生目标,唤起他们学好语文的原动力,以苦为乐,化苦为乐。二是讲究实效,学有所乐。教师应设法使学生不断体验到学有所得的快感,教师既要胸中有书,更要目中有人,务实求真,使学生学有所乐。三是示范表率,寓教于乐。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和运用自身的感召力,充分发挥示范表率作用,如:要求学生背诵的,自己先“亮相”,亦可经常“下水”作文。真正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开发智力,其乐融融。 三、“活”字教学实施的探究 1.“多功能”合作法 课堂45分钟是语文教学的主战场,也是学生获得知识、能力,提高思想水平的主渠道。高效率的课应是耳听、眼看、口读、手写、脑想,“全频道”式接受、“多功能”协调、“立体”式渗透。语文教师在授课程序设计方面要兼顾教材思路、教法思路和学法思路。充分考虑“听、说、读、写”的最优化组合,及识记、理解、应用、分析、综合、评价的相机穿插。尽可能使学生大脑皮层处于积极的兴奋状态,保证全神贯注而又轻松愉快地上好每一节语文课,真正在主战场上打好提高学习效率的攻坚战。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惊艳,这就是我观看《雀之灵》之后的感受。我从来没有想过,有人可以把舞蹈跳到这种境界。在温婉的音乐当中,杨丽萍渐渐出现。她的长裙洁白胜雪,服顺地贴着。远远地,仿佛就是一只不食人间烟火的孔雀,高贵优雅的孔雀!看,她动起来了,她舞起来了!她用柔嫩的腰肢,灵活的手指,轻盈的双脚,舞出神秘的境界。她的大眼,在向我们传递怎样的情感;她的嘴,一张一合,时而上扬时而下垂;她的发髻上的装饰,孤傲地站立着……炯炯有神的妙眼在眉目传情哪!红润小巧的嘴在讲述悠远的故事哪!华丽高贵的发髻,在宣布美的神气哪!我不得不说自己文笔粗糙,无法细致描绘出我所见到的高贵的美。一只孔雀,在高视阔步。她时而侧身微颤,时而急速旋转,时而慢移轻挪,时而跳跃飞奔……像一潭水,被石子一击,起了涟漪,一圈一圈荡漾开来。左手指尖柔韧地蠕动,一阵一阵传递给右手指尖。长指甲晶莹闪耀,美妙地悸动着。起先是轻微的小浪,然后加强,最后在那刻释放了。波动在柔美的动作中。她细碎的舞步,忽而如流水般疾速,忽而如流云般慢挪,忽而如雨点般轻快,忽而如击石般坚健。不管怎样的舞步,都给人以柔中带刚,刚中带柔的感觉。不禁点头示意。瞧哪,长裙飞起来了!瑰丽的美呀!一只真正的孔雀!一幅画,忽然间描上了色,会觉得惊讶吗?旋转,踩点,仰视,升华!所有的情感在交织中凝聚,又在凝聚中膨胀,最后在膨胀中爆发!舞蹈的光芒笼罩了整个舞台。她似乎舞得更投入了。在翻飞中她选择了飞腾!募地,音乐缓下来了,她的动作缓下来了。我们着急地注视着,她开屏阔步着。那份自信,出于对己的信任。她在踏步,她又加快了!她又再次把我们带进了幻虚幻实的境界。这里只有一只孔雀,却有无数个想成为孔雀的人!亦真亦假,似实似虚。飞扬的活力在释放高傲的能量。忘怀的舞者在尽情欢跃!渐渐地,慢了,缓了,顿了,停了。浓缩在光圈中,孔雀停止了华丽的舞蹈,静下来,立成了一尊高贵的雕像,却又真实地轻颤着……仿照初中人教版课本七年级下册《观舞记》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如果把知识比作花朵,那书籍就是深扎泥土的老根;如果把知识比酒瓶,那书籍就是甘甜可口的美酒;如果把知识比作夜空,那书籍就是那颗颗耀眼的星星.谈到读书,我便忍不住把自己的心里话一字不漏地说出来.我从小就会听大人们讲故事,因为我觉得故事的内容很有趣.而且,我还认为读书是每个人在人生必须经过的一条路.书可以让整个世界变得更有趣,令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让个人变得更有品味.我仍然依记得,在我7岁的时候,我读了拼音版的《国王的新衣》,我觉得故事中的两个非常狡猾、可恶.9岁时,我再一次翻开这本书,我想起了自己以前那天真而可笑的想法时,不禁为自己的幼稚感到有趣.12岁时,我再次读此书时,我感谢故事中那个诚实的孩子给我的启示.现在读此书,我看到的是国王的虚伪和大臣们的贪生怕死令来感到可笑、可悲.我爱看书,是书令我自由地邀翔在知识的海洋里;是书令我写意地徜徉在科学的世界中,是书令我学会了真、善、美;是书令我明白了是非黑白;是书教会了我独立自强;是书让我领会了人生的真谛……在看《鲁滨逊漂流记》时,我看到了鲁滨逊的勇敢、坚强,不畏困难的精神.想到了做人也要勇敢、坚强、不畏困难.在看《爱的教育》时,我深深地体会到了书中人物的善良,他们乐于助人,有一颗“同情之心“.在看《中华上下五千年》时,我知道了中知道了中国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读书,可以让我懂得许多人生哲理.书让我知道了作为女性的尊严,像裴多菲说的“若为自由放,二者皆可抛.”伏尔泰曾说过“劳动是快活的根源.”这句话中,我知道了劳动也是一种快乐.达尔文说过一句话让我感动,他说:“幸运喜欢照顾勇敢的人.”这句话使我懂得做人就要勇敢.
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知识积累,培养语感,而阅读是语文积累的基础,只有通过阅读,把握整体课文内容和要点,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情感,领会在特定语境中语句的意义和作用,才能培养学生语感。下面是小学群文阅读教学论文,欢迎参考阅读!
一、目前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滞后
我国很多农村小学教学由于长期受到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教师已经形成了单纯借助教材的教学来促使学生在短期内获得有效的成绩提升,一些农村小学的语文教师甚至未进行系统化的教学理论的学习,在教学时大多根据自身经验,注重在教学中让学生将一学期中仅有的数十篇课文嚼烂、嚼透,这样反复枯燥的教学方法达不到新课改的要求,使得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低下。
2.阅读资源匮乏
丰富的阅读资源是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必要条件,然而当下我国农村小学语文群文教学受到农村经济水平较低、家长教育思想滞后等因素的影响,使学生仅能依靠有限的教材来进行学习,只能通过课本、电视来获取知识。据相关调查显示,大多农村小学中一年读过一本以上课外书的学生所占据的比例在10%以下,教师教学资源不足、学校图书室书籍不足等都给群文阅读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3.教学设备落后
受到社会模式、教育经费不足、农村经济落后等方面的制约,农村小学的教学设备严重不足,大多学校仅仅依靠教科书、粉笔、黑板等传统的教学工具来辅助教学,大大降低了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学效率。
二、农村小学语文群文阅读的有效策略
1.改变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在教学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发挥好教师的引导作用。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在这一原则下通过教学方法的改进与更新来给学生带来更好的引导。小学教师可采用创设情境法,通过问题情境的精心设计来实现群文的有效联合,一方面,教师可通过比较性问题的设计来让学生在横向、纵向、内容、异同等多方面的对比当中提升鉴赏能力。例如,在讲解人教版一年级小学语文下册当中的《小壁虎借尾巴》一文时,教师可让学生将其与《渔夫和金鱼的故事》《七颗钻石》等童话故事放到一起进行阅读比较,并提出“这些文章在情节结构方面具有哪些相同点?”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出童话故事情节的反复性特点。另一方面,教师可通过迁移性问题的设计来引导学生学会将阅读一篇文章时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其他文章阅读当中。例如,在讲到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当中的《刷子李》一课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发现课文当中黑衣上无白点、有白点、出现小洞的情节变化并了解跌宕起伏的写作方式,而后让学生阅读《泥人张》《苏七块》等文章,提出“哪些文章当中也应用到了相同的写作方式”的问题,促使学生通过知识的迁移获得已学知识的进一步巩固。
2.丰富教学资源
一方面,小学教师应当确保教材资源的充分利用。教师可以根据现有的教材文章合理地做出课本资源的开发。例如,在讲解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当中的《秋天的雨》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在课下围绕“秋天”这一主题来寻找相关的文章、诗词等,并展开“我眼中的秋天”主题活动,鼓励学生借助收集到的资料朗诵与秋天相关的诗词、画与秋天相关的画等,在拓宽了学生阅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充分体验到了语文学习的多角度与多渠道。另一方面,小学教师需积极开发课文资源,教师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外书进行班级共享来丰富课文资源,并引导学生共同将所阅读的同类型文章放到一起来感受其语言表达方法、情节发展模式等。此外,还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向学生推荐优秀读物,例如,针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可让其阅读一些童话故事和儿童诗,针对五六年级的`学生可推荐其去阅读中外名著。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行,群文阅读这一新兴教学方式逐渐被应用到了小学语文的教学当中。农村小学语文教师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应当认真分析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同时积极对阅读资源做好开发,从而在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丰富学生语文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在群文阅读中获得总结能力、整理能力、创新能力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促进群文阅读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高。
一、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存在的障碍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需要一定的条件,如人力、物力、财力等。而在广大农村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思想观念落后等原因,导致开展群文阅读教学步履维艰。下面笔者就当前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障碍进行分析,如下:
1.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首先得有人力方面的条件,教师得担负起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学习的责任。但由于受“应试教育”影响深远,农村小学教师已经习惯了过去的只讲解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一年下来也就只能学到大概50篇文章。而教师更多的是选择让学生背课文、抄课文,直至将课文背的滚瓜烂熟,甚至有的教师还要求学生能够倒着背诵课文。日复一日不断重复着这一件事情,既枯燥又没有实际提升效果,还可能导致学生慢慢丧失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
2.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
要开展群文阅读教学,还需要有足够的物力、财力,要有足够的教辅资源支持群文阅读教学的实施。但由于农村办学资源有限,大多数小学是没有图书室的,即使有图书室,里面书籍也存在着过于陈旧以及收藏量少的情况。另外,由于农村的经济发展水平低下,学生家长的教育观念滞后,不会主动为孩子添置课外书籍,这就导致学生除了教科书以外几乎没有可供阅读的书籍。虽然学生可以通过电视了解一些课本外的知识,但是也很有限,最终的结果就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少,知识面窄。
3.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
虽然有些农村地区的小学已经在开展群文阅读教学,但是在实施方法上存在不足。教师在对学生开展群文阅读活动时,大多数的情况下都在讲套话、空话,如告诉学生阅读书籍可以获得增长见识云云。教师并没有对学生加以正确引导,根本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至于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阅读习惯更是难上加难了。
二、改善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现状的解决措施
基于以上对开展农村小学群文阅读教学所存在的障碍的分析,下面笔者提出几点相关的解决措施,如下:
1.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
教师应该打破“应试教育”的桎梏,不能仅仅盯着书本进行教学。教师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应该尽可能多地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活动,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外时间。目前农村小学下午放学时间基本在16:00左右,放学后学生基本都是在打闹中度过的,与其这样,倒不如利用好时间进行课外阅读。例如,教师可以在放学后将学生组织起来,将16:00~17:00这段时间作为课外阅读的时间。当然,不能每一天都进行,这样容易让学生产生反感,可以规定每周周二和周四或者每周周三和周五为课外阅读时间。
2.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
学校要募集教辅资源,其渠道多种多样。例如,学校可以报批上级主管部门拨款建立图书室、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学校可以直接向社会募集捐款购买教辅书籍和课外书籍,或者直接号召捐献旧书籍;学校可以求助于媒体,通过多方渠道将学校的需求信息发布出去,相信会有很多好心人提供帮助的。只有丰富了学校的教辅资源,开展群文阅读才有可能。
3.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导是教师,教师应当充当好引路人的角色。第一,在设计教学目的,要注意将某一组文章看着一个整体,提出的问题要具有延展性。例如,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中有两篇文章都提到了“爬山虎”,一篇是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另一篇是肖复兴的《那片绿绿的爬山虎》。教师可以先就爬山虎与学生进行探讨,让学生了解它的特征、习性等。进而延展到爬山虎代表的是一种怎样的品格进行讲述,最后再上升到对作者自身品格进行讲述,这样一个渐进的过程层层深入,引发学生的求知欲。第二,教师应当根据每个学生各自的兴趣爱好推荐课外书籍,让学生能够自主的去阅读更多的文章资料,而不是教师强行规定学生的阅读内容,通过这种兴趣引导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学习习惯。
4.建立奖励机制
开展群文阅读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不能一味的强制学生去阅读、去学习,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阅读转变为主动式的阅读,要让学生由被动式的学习转变为主动式的学习。这可能就要引入奖励机制,通过奖励在群文阅读中表现良好的学生以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和学习积极性。
三、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发现,当前农村地区小学推行群文阅读教学的障碍有:教师的教育观念陈旧、学校的教辅资源不足、学生缺乏有效的引导等。为此,也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教师要积极组织学生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活动、学校要积极募集教辅资源、教师要积极进行有效的引导、建立奖励机制等。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看法,希望可以为农村地区的小学推进群文阅读教学提供参考性意见。
一、教什么
低年级学生的年龄一般只有6-8岁,他们生性活泼好动,形象思维占主导地位。低年级是字词学习的重要阶段,是阅读能力形成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群文阅读教学的目标应以学习巩固汉字、积累知识、激发阅读兴趣为主。基于这样的思考,低年级群文阅读在教学内容的确定上应关注以下几点。
(一)议题适合,学生能读
群文阅读教学中议题的选择是丰富多样的,可以从文章内容、人文内涵、表达方式、作者等方面确定议题。由于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这阶段的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从人文内涵、文章内容、人物专题等来选择议题。同样是寓言的群文阅读教学,议题的选择可以不同。我们可以从关注寓言的文体特征,关注寓言故事中角色特点、情节变化、人物语言行为等方面来确定议题。如,在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确定的议题是:初步感受寓言的文体特征———小故事,大道理。因为,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第一次正式出现“寓言”这个词,是学生第一次正式学习寓言故事,因此让学生了解何谓“寓言”,对寓言的文体特征有初步正确的认识,应该是本课的教学目标之一。
(二)内容有趣,学生悦读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乐趣是阅读活动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要迈出成功阅读的第一步,就必须让学生体会到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内心强烈的阅读兴趣。因此,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的选择一定要有趣,要让学生喜欢读、喜欢看,让学生自觉投入其中,或暗自窃喜,或捧腹大笑,或急切与人分享。低年级群文阅读教学内容可以在学生熟练认读字词的基础上,阅读儿歌、童谣、韵文、短小的故事、浅显的寓言和浅近的古诗等。例如,在《寓言两则》的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选取了《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故事。这三则故事情节上都比较简单,结果都是事与愿违,三个主人公都傻得可爱。学生只要稍作思考就知道不可能的事他们却傻傻地坚持去做。读着读着,学生情不自禁地发笑。这样的故事能深深地吸引学生。那这三则寓言故事确定哪个教学落脚点更贴近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心理呢?我们抓住人物的“傻”作为本课教学的落脚点。因为,首先,“傻”对二年级学生来说容易理解;其次,每个故事中主人公不但有傻想法,还付诸傻行动。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和学生一起了解主人公的傻想法,谈谈他的傻行为,最后通过傻带来的坏结果感悟故事的寓意。
(三)容量适中,学生会读
群文阅读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短时间里学习多个文本。这就意味着我们绝对不可能再采用原先一课一文本的教学方式。正如蒋军晶老师所说的“:一节课里读一群文章意味着教师对课堂结构的艺术性不能有太多苛求,意味着教师不可能这么深、这么细、这么透地讲析文章,意味着教师也不能按部就班地从字词的学习开始,经由句式、篇章结构、内容探讨进行教学。”群文阅读教学一定要忍痛割爱,抓住重点,突出要点,把握难点,重锤敲击,这样才能腾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多读、多悟,让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学会阅读。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我们安排了三则寓言故事的学习,其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是教材中的课文。作为二年级的课堂教学,扎扎实实的字词教学是分内的事。按照平时的教学,一节课安排一则寓言故事的学习,而这次两节课却要学习三则寓言故事。所以,我们把字词教学和了解《揠苗助长》《守株待兔》这两则寓言故事的大意放在第一课时进行教学。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新词后,我们才进行群文阅读教学。教学的重点是抓住人物的“傻想法”“傻行为”和事情的“坏结果”,感受人物的“傻”劲,明白寓言的寓意。
(四)群文相关,学生易读
群文阅读教学最困难的也是最重要的就是选文。组织群文,群文的关联性越强越容易取得阅读效果,甚至达到结构化更好。由于群文阅读教学方法的不同,群文的选择方法也不同,有求同型———强化某种认识,有比异型———引发认知冲突,有整合型———丰富多元理解等。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考虑低年级学生的特点,我们觉得本课群文的选择求同型比较适合。经过反复比较,我们从三个方面思考:首先,故事中的主人公也得傻得可爱;其次,他们也得有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最后,最好也是成语寓言,而且不能太深奥。再三比较后,我们确定《画蛇添足》作为补充文本。由于学生在前两则寓言的阅读中充分掌握了读此类寓言的方法,再加上三篇文章相关度很高,所以阅读《画蛇添足》时,教师给足时间,学生便能潜心会文,读懂了人物,读懂了寓言。
二、怎么教
(一)直线型推进为宜
群文阅读教学的推进方式很多。如,分组递进式———先呈现一组再呈现一组;点射状推进———先呈现一篇再阅读一组;举三反一式推进———先呈现一组,再归纳出关键的写作方法,最后写话练习;直线型推进———一篇一篇地阅读,反复重读推进———同一组文章反复阅读,不断提升。低年级学生的群文阅读教学一般采用“直线型推进”比较适宜。这种推进方式,一篇带多篇,教师容易教,学生也容易学,可操作性强。同时,学生能很好地习得阅读方法,较好地提高教学目标的达成度。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揠苗助长》《守株待兔》《画蛇添足》这三则寓言是一则一则推进的,但是每则寓言教学的侧重点不同。《揠苗助长》重点教给学生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这则寓言的教学始终围绕“把握故事的整体”这一问题展开:你觉得这个种田人傻在哪里?随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焦急”“转来转去”“好像一点儿也没长高”体会种田人急于求成的心里,这是种田人“傻”的根源;同时,多次入情入境的朗读,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走进人物内心。这则寓言的教学目的是夯实基础,让学生习得阅读的方法。对《守株待兔》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则适当放手,让学生尝试抓住种田人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读懂寓言。先学生个人阅读,画出有关语句;再全班交流,重点抓住“每天”体会想法的傻,抓住“整天”“一天一天”体会行为的傻。《画蛇添足》这则寓言的教学,教师放手让学生自主运用这种学习方法去学习,从读准、读通故事到读懂主人公的傻都充分关注小组合作交流。《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采用的是“教—扶—放”的有层次的直线型推进方式,让每个学生循着教师有步骤、有程序的教学设计,习得阅读方法。
(二)多样化教学方式为妙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注意是心灵的天窗。”天窗开得越大,我们学到的东西就越多。一旦注意力无法集中,心灵的天窗就关闭了,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力易分散,持久性不强。在群文阅读教学中,阅读信息量比起单篇教学肯定要大,这就要求学生更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课堂上教师要想方设法,尽量让自己的课堂在形式上多样化。例如,《寓言两则》群文阅读教学中,三则寓言相同的教学落脚点———傻,相同的学习重点———傻想法、傻行为、坏结果,教到最后揭示寓意。这种教学,低年级学生难免会觉得枯燥乏味,从而学习激情降低,注意力转移。于是,我们采用了不同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揭示寓意环节,对《揠苗助长》一文,教师直接提问:从这则寓言中你明白了什么?《守株待兔》则创设情境进行口语交际,教师扮演种田人一再傻等兔子的到来,学生扮演邻居、朋友、路人等不同角色劝说“种田人”;教师引导学生在扮演角色中说出寓意。《画蛇添足》是最后学习的寓言,则安排课堂练笔:“我想对这个人说———”在与文中人物思想交流中点出寓意。
(三)强化阅读主体为本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实践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在群文阅读教学中,在相同的时间内要阅读多篇文章,教师要少问精讲,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阅读、思考。课堂上,教师一定要把阅读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言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例如,对第三则寓言《画蛇添足》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运用前两则寓言中所习得的阅读方法进行自主阅读。首先,让学生大声朗读,读通故事,碰到不会读、不理解的词语做个记号,再请教组内的同学。低年级的学生阅读陌生的文章,一定要先扫清字词上的拦路虎。接着,让学生反复默读,画画写写,找出主人公的“傻想法”“傻行为”和“坏结果”,可以在相关语句旁写写自己的想法。然后,小组内交流自己的阅读所得。最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班级交流。这样的教学,学生一直在阅读、思考、交流、倾听的语文实践中忙得不亦乐乎。这是一个享受阅读的过程,是一个呈现交流思考的过程,是一个实现意义建构的过程,也是一个体现阅魅力提升的过程。
一年级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小学教师都不重视语文的阅读教学。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 一年级语文 阅读教学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一:《小学一年级阅读教学分析及策略》 摘 要: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阅读教学不论在任何一个学段都是一个重点,但由于部分教师认识不足,从而带来指导上的盲目性及阅读环境创设的无计划性,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 关键词:小学一年级 阅读 分析 策略 一年级是阅读教学的最初始阶段,但大多数教师往往把拼音、识字作为教学的重点,在组织课程时,很少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从思想上不重视,从而忽视对学生的阅读指导。很大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阅读能力。同时,由于学校设施、教学大纲等各种条件的限制,使得小学低年级的阅读教学开展举步维艰。加上家长对课外阅读的意义同样认识不足,孩子在家空闲时间多用来看电视、玩游戏,从而放松了对课外书籍的阅读。本文结合自己的一点教学 经验 ,企图尝试对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谈一点自己的浅见。 一、培养阅读兴趣 1.以教师的“身教”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激发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教师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一年级的学生身心发展处在童真幼稚阶段,认知能力差,最易产生的是模仿性,老师爱什么,学生也会爱什么,家长爱什么,孩子也爱什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教师要以身作则,首先对读课外书要有较大的兴趣,给学生以表率的作用,产生强大的感染力,来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自己首先要喜欢读书,可以把自己读过的适合孩子看的书推荐给孩子,还可以把自己喜欢看的书放在办公室里,让学生知道原来老师也要不断读许多新的书。 2. 故事 制造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小学生爱听故事,特别是一些童话、寓言等更是百听不厌。因此,可以利用读物本身的特点,如果从讲故事入手,让学生在趣味盎然的故事中体验到阅读的快乐,阅读的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学生刚进入小学时,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根据这个实际,我经常给孩子们讲故事,有时我会在故事讲到精彩处戛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故事的结局就在哪一本书上,这样,孩子们就会根据老师提供的信息,迫不及待地到课外阅读中去寻找结果。这就是“悬念激发兴趣”法,这种 方法 可以说非常有效。只要我讲过的故事书都会成为班上的“抢手货”,孩子们都会争着亲眼目睹一遍我讲的故事,不知不觉中《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儿歌集》都成为孩子们的读物。 二、 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我国著名的语文 教育 家叶圣陶先生认为:“阅读教学首先要抓住习惯的培养”。首先,从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做起,如每次读书之前,强调读书的姿势,养成良好的阅读姿势,以及最基本的读课文的要求就是把课文读正确。一种良好的阅读姿势和阅读习惯的养成并非易事,需要时刻纠正孩子的坐姿等不良的阅读习惯,这个过程必须贯穿整个一年级的阅读教学。教师要做到“反复教,教反复。” 三、多方位指导方法,多样性的评价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读懂了文字,理解了文本的意思,又与自己的生活体验链接以后,便会产生属于自己的感受。在很大程度上讲,一年级学生由于语言积累有限,有时无法用语言来表述自己对课文的体会和感受。所以,“读”就成了低年级学生表达情感的主要方式,用自己的语音、语调、语速来反映他们的内心体验。 1.教师要示范引导,以情带读。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说:“语文教学的亮点,首先应该在朗读上,老师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并引导学生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是一种美丽的境界。师生能读得入情入境的语文课堂,一定是充满生机、充满灵性、充满情趣的课堂。”教师的范读是朗读教学的最好的资源。小学生,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正处在初步学习阶段,具有很强的模仿性和向师性。教师精彩的范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教师要真正加入到有感情朗读的行列中来。当学生想读好,而又读不出“味”的时候,教师可适时点拨,或示范朗读。教师的即兴范读,不仅有生动、形象、富有启发性的有声语言,还有目光、姿态、表情、动作等无声的体态语言,这些体态语言,在一年级的阅读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谓“无声胜有声”。教师在范读中用自身的情感感染学生,带着学生一同朗读课文,走进文本。 2.抓关键词句,感悟品读。在朗读时,如果能够抓住关键的词句,对课文的品读感悟会有很大的帮助。 3.创设情境,引发共鸣,让学生想读、爱读。教师要通过文本中的关键词句、图片、表演、多媒体等手段,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让学生进入角色,变“要我读”为“我要读”。如学习《棉花姑娘》一课指导朗读对话时,老师戴上头饰扮演燕子,全班同学做棉花姑娘,引导学生理解燕子想帮却帮不上忙时,教师可很为难地说:“听了你们这样请求,我特别想帮你们。可是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帮不了你们的忙。谁来教教我,我该怎么回答棉花姑娘?”学生听老师这么一说,有的摆手,有的摇头,有的叹气地教起老师来:“对不起,我只会捉空中飞的害虫。你还是请别人帮忙吧!”学生读得非常投入,特别入情。剩下的两个并列段不用老师引导,学生就能读得津津有味。学生进入情境后越读越想读,越读越爱读,完全沉浸在读书的快乐之中了。 4.转换角色,分角色朗读、表演朗读。表演朗读是一年级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一种阅读形式,因为低年级的课文故事情节鲜明、富有童趣。用表演读的形式来表现课文内容,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及相关语言的表达、记忆;通过演读,化抽象为形象,化难为易,能很好地突出课文重点,突破难点,突现特点。《小壁虎借尾巴》这篇有趣的故事,通过小鱼、燕子、老牛的对话,再加上老师适当地引导和指挥,班上的朗读气氛非常热烈,也知道了各个小动物尾巴的作用。 总之,“读”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尤其对于一年级的语文教学,由不会读到会读,由初读到熟读和感情朗读,层层递进,层层深入。在语文课堂中占据核心地位的,只能是读,在读中学习字词,在读中理解课文,在读中明白道理,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在读中不知不觉地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二:《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点滴谈》 【摘要】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仍是新课标要求下较为重要的任务,多年教学经验归纳还应从听、说、读、写、思五个基础方面着手,善于观察,积极引导,培养良好学习习惯,抓住孩子的心理需求,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也会让老师感受到教书的乐趣。 【关键词】语文阅读 学生 乐趣 1 听 对于语文阅读教学,人们常常将集中点放在学生的说和读上。而忽视了听。然而听作为一项重要的 学习方法 和能力,应该是我们注重培养的重点部分。例如刚上一年级的小学生,在此之前没有系统的训练和严格要求,仍然保持幼儿园的随意习惯,上课要随便吃东西、玩玩具等,意识不到“认真听课”的重要性,因此,刚入学的他们,需要接受“一二三,坐端正”、“小眼睛,看黑板”等儿歌式的教育,这便是“听教育”的开始。 为了让学生保证在听我说话,对学生的要求是:老师说话时一定要抬起头用眼睛看着老师,老师说话还要用眼神和同学们交流,并通过请同学起来复述老师讲的内容来激励他们认真听课,这样也就无形中培养了他们集中注意力的好习惯。 另外,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听也是一种很好的识字方法,虽然拼音在开学一个月之内就学完了,后面的课文中的每一个字都带有拼音,但能熟练拼读的孩子毕竟少,所以,很多时候课文还是离不开老师一字一句地教。因为一年级孩子却往往是先背会简短的课文,再对号入座认准每个字的读音,为避免孩子听错音,所以不能一味齐读,应采用小组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尽量听到每一位孩子的声音。 2 说 首先,关于说的训练,除了前面在听的内容中学着老师的样子说一说,学着同学说的说一说,还要学着书上的话说一说。其实这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特别是一年级的孩子,童言无忌、口无遮拦,想到什么说什么,所以孩子们很感兴趣,都抢着说,当老师的看到这种积级场面当然也高兴,而且有时孩子们的答案能让老师彻底放松。如我在教学《哪座房子最漂亮》一文时,文中有好多类似“青青的”、“白白的”、“宽宽的”的词语,这是让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机会,于是在教学中我安排了让学生说几个类似这样的词语,有的学生很聪明,由“大大的”想到了“小小的”,接下来就集体发懵了,我及时引导:天空——?学生马上答“蓝蓝的”,“苹果——?”“——红红的!”学生的兴趣来了,我想让学生的思维再开阔些,我继续引导“天上的星星——”,本来我想让孩子们“闪闪的”一词,没想到全班同学居然异口同声,兴奋地来了一个词:“眨眨的!”天,还能这样说,我一时无语,可孩子们还一脸期待地等着我的夸奖,真有趣! 当然了,我们还要时刻提醒孩子说完整话,主要做法是如果孩子不会说,请其他同学帮着说,然后再自己说。积累语言我认为不是那几个语言丰富的孩子说出来就过去了,更重要的是让说不上来的孩子记住这个词,多数做法是有了好词语,让大家都跟着说一遍。 3 读 朗读是低年级教学的主要活动形式,因此一年级的阅读教学重点是在课文朗读教学上。由于识字不多,学生读文时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有的学生拖腔拖调。轻者在词与词之间拖音,如“小小的——船儿——”,重者字与字之间也拖音,没有词的感觉,如“小——小——的——船——儿——”。如果不是教师的刻意引导,后者比较多。这类学生读词也一样拖音,一个词非得拆成一个一个字来读,如“语——文——”。 有的读书停顿不当。有的学生每个词都停顿,有的学生则一字一顿,遇到翻页,停顿的时间就是最长的,一句与一句之间,一段与一段之间,正确的停顿就更难;有的学生音量不对。学生有的轻如蚊子叫,谁也听不清,有的大声喊叫,像在吆喝什么似的,还有一些学生不会正确出声,从喉咙底下挤出声音来,这不但让人听起来不舒服,而且会伤害自己的声带。 另外,有些孩子在齐读课文时看似读得很好,声音洪亮,口型正确,感情充沛,一旦个别读,反而读得结结巴巴。一开始,我还以为是紧张的缘故,后来发现是因为孩子的 记忆力 好,一篇课文在齐读、范读、领读过程中已经会背了,他齐读时根本没看书,而是跟着大家的朗读在“背”,也就是说他没有自己真正跟文字接触,他自己读就糊涂了:好些字不认识,一个一个去拼拼音。就读不好了。 鉴于以上的问题,我逐渐在朗读教学中改进方法,针对学生的问题,有的放矢。 注重朗读层次性,每次朗读都要有不同的要求和目的。今天我的读书着重训练消除拖读,明天我着重训练停顿,或者这一节课我要学生重点读哪几句话,哪几个自然段,要有所侧重。老师要每一次读书要有不同的要求,每一个阶段的朗读也应该有重点要求。 朗读的形式要多样,如集体读、个人读、分组读、领读、对读、分角色读。让学生从真正意义上感受读课文就是生活中的说话。 朗读的时间要得到充分的保证。并要重视范读的作用,遇到长 句子 或学生不易读好的句子,教师要充分发挥示范作用。 4 写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写”的重点我想谈谈“写字”。一年级的孩子,对于写字来说,虽说在幼儿园时也有写过,但那只是尝试,并没有规范地学习,所以对于大部分孩子来说还是一个全新的概念。所以在刚开始书写时不仅要告诉孩子如何执笔,还要一笔一画地教孩子们写,而且这时的教只靠老师的范写和学生的书空,有时是不够的,因为有的孩子根本不会落笔,这就需要老师手把手地去教。其实,这只是一道坎,对于一个孩子来说,也许一次就足够了。 所以,指导孩子写字不要急于先让孩子写好,而是先教会孩子正确的执笔方法,会写基本的笔画。在指导孩子写字时,要求要严,指导要细。要求学生,横要写平,竖要写直,大小要适中,笔顺要正确,写慢一些不着急,鼓励学生先慢些写努力把字写好,争取一次写好,不要频繁使用橡皮擦,然后再要求既快又好。 勾画生字的方法。把要求学会的生字和要求认识的生字,按生字在课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生字在课文中第一次出现时)、用不同的记号标示出来。同时也需要老师的细心和耐心指导。 标示自然段的方法。在每个自然段空两格的位置标示自然段。 朗读的基本方法,如词儿连读、遇到标点符号要停顿、不要唱读等。 关于语文阅读教学,最重要的还是要培养并保护孩子对阅读的兴趣,课堂上设计有效并且有趣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活动内容感兴趣。老师可以用语言鼓励学生,还可以适当地运用物质奖励学生。要让被表扬的学生受到鼓舞,要让其他的学生充满向往,不断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逐步培植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也要关注语文的工具性,关注课文的知识点,从每篇 文章 提取可以训练的知识点,让学生学习的知识结构在阅读中不断扎实。 5 思 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样是语文课的重要任务,虽然课标一直都在强调低年级语文阅读教学重读好,轻读懂,但同时又提醒老师们对教材的解读不要低幼化。即使是轻读懂,也要对文章有理解的底限,在学生读悟的过程中就有思维能力的培养,当然这个过程和前面的读好是不能截然分开的。 如果学生喜欢上语文课,语言积累丰富了,也会思考了,也会表达了,学语文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小学一年级语文阅读教学论文篇三:《试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情境创设的实效性》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和发展,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得到快速的发展, 教学方法 不断创新。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合作交流探究理念的引导下,如何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实现教学的时效性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我国学者在研究如何提高教学实效性这一领域取得较大成果,但在情境创设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这一领域的研究较少。笔者从事小学语文教育多年,试分析情境创设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实效性。 一、深入分析教材,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目标 新课程改革提倡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而小学语文阅读最基本的教学资源就是教材。分析教材、领悟作者思想并把握教学目标是情境创设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和分析小学各个年级 语文教材 中阅读材料的特点、课文内容重点,在此基础上创设自然情境、生活情境和社会情境。要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并选取符合小学语文阅读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在教学情境的设计上做到胸有成竹。 二、合理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生阅读兴趣 小学生处在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对事物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学生思考,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与学生建立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想说、愿意说、乐意说。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要尽量给学生提供自主学习、合作探索的机会,使学生置身于探索问题的情境中,激发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情境创设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点: 1.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 脱离生活实际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情境的创设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生活背景、生活经历,将学生的生活实际融入至教材作为宝贵的教学资源。例如以“汉字”为阅读主题的综合单元,笔者让学生课前搜集我国古代汉字 文化 ,将汉字文化融入至实际生活中,激发学生的兴趣和 想象力 。 2.角色体验,创设情境 在小学语文阅读材料中,我们不难发现可以将材料作为话剧文章,在阅读教学中笔者指导学生进行表演,使教学情境真切地重新在学生面前,深刻体会阅读文章中的情感,借助角色效应,缩短与文章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阅读领悟,最终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3.合理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多媒体的运用可以创设直观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为学生提供具体生动的形象,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仅有利于启迪学生的思维,还能够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例如小学语文阅读文章《盘古开天辟地》,由于学生难以走进文字描述的 童话故事 情境中,笔者试创设出山林大火、洪水喷涌、猛兽出没等动画情境,将文字阅读表象化,借助形象、真实的画面渲染情境,使学生扎实地理解文章的语言和情感。 4.借助语言创设情境 生动、富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能够将学生带入到文章中,使学生身临其境,在头脑中浮现出阅读文章中的情景,因此教师在语言表达上要生动形象。笔者在教学中常运用声情并茂的朗读将学生引入阅读内容中,或对阅读文章进行绘声绘色的描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三、创设对话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 阅读教学是对话的过程,要创设多样的对话情境,激发学生提出问题、讨论问题的热情。首先,笔者根据教学内容向学生提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向学生提供具体的条件引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其次,通过创设游戏、活动情境,引导学生自主解决阅读问题。例如《小蝌蚪找妈妈》这篇文章,笔者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创设出学生扮演小蝌蚪的游戏情境,结合情境品读文章。 四、及时、适时创设情境,确保阅读课堂良好实施 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课堂现场资源,引发学生开展对话的契机。在学生阅读遇到困难时,教师对问题进行适当的点拨,根据具体问题创设情境,引发阅读话题;在学生感情体验较浅时,注重学生独特的感悟,创设情境提高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在学生对文章理解偏差时,及时创设情境,实现对话沟通。阅读教学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要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因此教师要巧妙的选择阅读话题情境,加强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表达的整体感知,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交流表达,利用不同的话题情境推动教学的顺利开展;多开展小组探讨,使学生通过合作学习、互相交流,加深学生对文章的深入研读和理解。 五、利用阅读情境创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老师更应该利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让学生有更深刻的学习体会。学生想要学好语文不仅要有良好的写作能力更要有丰富的情感,比如写 作文 ,我们想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具备丰富的情感。对于情感丰富的学生,会觉得写作文时总有说不完的话,他们也能写出来很优美的语言。但是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来说一看到作文就会无从下笔,不知道该从何说起。对于情感欠缺的学生老师更应该对其进行学习情境教育,提高学生对事物的感知度,培养学生丰富的人文感情。老师之间运用多媒体技术也能互相借鉴和学习。老师在备案的过程中可以参考优秀老师的多媒体教学课件,让自己的教学更生动有趣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
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论文范文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一种综合性的文体,通过论文可直接看出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基础。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意义和方法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使之具备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其中,阅读能力是学生的基础能力之一,也是小学阶段就必须具备的能力。批注式阅读强调积极的创造,有利于学生提高创新能力。围绕小学高年级批注式阅读教学展开论述,首先论述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点及现实意义,然后探索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方法。
关键词:
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批注式阅读;
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效率堪忧。究其原因,在于师生投入的精力和预期成果不成正比,未能从根源上改变“事倍功半”的现状。笔者认为,批注式阅读教学是改变目前语文阅读教学现状的主要突破口。运用批注式阅读模式,可让学生深入阅读内容,在理解的过程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学会高效阅读,强化阅读能力。
一、批注式阅读教学的重点
批注式阅读以学生的主动研究为个性化实践活动开展的主要方式,也是一种动态化的思维过程。在阅读实践过程中,学生可以利用现有的知识和能力来理解文章内容,并尝试和文章中的角色展开“对话”,实现多个层面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将理解与感悟标注在文章当中。在这个批注过程中,学生呈现了自身的思维轨迹,也表达了自身的思想情感,由此实现了自我发展,提升了阅读质量。
批注式阅读教学可以从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两个角度来分析。从学生学习角度分析,批注式阅读是一种更能体现自主学习能力的阅读方式,是个性化阅读的体现,学生可以将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标识在文章当中,包括一些创新性的看法与观点;而对教师而言,批注式阅读体现了新时期的语文阅读教学思想,它注重学生独立的理解和感悟,深化了学生的阅读深度,是对传统阅读教学的突破。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初步具备了阅读理解能力,如果教师能够给学生提供广泛的阅读空间,就不仅可以保障学生阅读分析能力的提高,也能使其在课外阅读中积累知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有现实作用。
二、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现实意义
(一)批注式阅读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批注式阅读是一个动态化的思维过程,学生可以根据阅读主题,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与知识结构对文本内容展开分析,从不同角度理解、感悟文中情感,在此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实现自我发展。久而久之,学生就能形成终身学习的能力。
(二)批注式阅读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按照《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要求,阅读是一种个性化行为,不能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批注式阅读为学生提供了更加自由的知识理解空间,学生可以调动各种感官协同参与,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思考和探索。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得以保证,他们不需要被动地获取知识,而是从理解的角度主动地探究文本的内涵与价值,形成独有的理解和感悟。小学高年级学生已经可以开始尝试支配自己的阅读思维方式与思维过程,教师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应更多地扮演引导者和答疑者的角色,而不应干扰学生的主体阅读研究过程。
(三)批注式阅读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在批注式阅读过程中,学生批注的内容不受限制,他们可以将所学、所想的内容全部以文字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将情感融入文字当中,这样既满足了个体的学习需要,又促进了学生个性化品质的发展。这种阅读方式强调读者的主观能动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都可以从作品中重新认识自我,获得独立的阅读体验。此时的学生拥有独立的话语权,在阅读过程中尝试扮演作者甚至是文中角色,可从情感角度发表更多有创意的`见解。
(四)批注式阅读实现了多方信息的沟通
学生批注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将不同层面的知识融入批注信息当中,从而实现与文本之间的思维碰撞的过程。这些碰撞可以体现为与作者思想的“沟通”,也可以体现为与生活经验的“冲突”。无论如何,每个学生在批注式阅读中获得的感受是不尽相同的,他们在和其他同学、教师交流的过程中,可以围绕其中存在争议的部分展开讨论,实现多维度、多方面的对话。
三、小学高年级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开展方法
(一)引导批注,内容导入
批注式阅读并不完全等同于做笔记,它更倾向于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知识,从而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在准备阶段,教师可以先给学生讲解有关的理论知识,然后让学生在课前自由批注。具体可以将学生划分为4人一组,互相学习和讨论各自的批注内容。在初始阶段,学生的批注一般比较简单,以文字或符号为主,即用简单的文字概括每一段的基本内容,围绕一些字词和句段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为了提升批注效果,教师应该进行示范,为学生提供一个学习的平台。学生借助教师的批注示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可以有效参照范例进行批注,让阅读教学更有针对性。
例如,在学习《白鹭》一文时,教师可以预先设计教学流程和批注式阅读开展的计划。在教学初期,目的是要学生完成基础的字词和文章内容的学习,在后续的知识理解中,完成所学内容的理解与感悟,对原有的文本内容进行拓展和延伸。教师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作者是从哪些角度描写白鹭的呢?
2、文中最能体现出白鹭特征的是哪一部分?
学生可以围绕这些问题,用符号或文字标注出令人印象深刻的词语、句段,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在具体的描写方面,“雪白的`蓑毛”“流线型结构”“特色的长喙”“青色的脚”都是学生重点批注的内容。[1]教师在进行整理后,重点引导学生研究“白鹭却因为它的常见,而被人忘却了它的美”这一部分,在理解文字意思的前提下,读出作者隐藏在文字背后的情感。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结合作品的创作背景再次进行研究。当时是抗日战争的第二阶段,郭沫若作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他赞颂爱国者的优秀品格,借助“白鹭”这一形象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追求。虽然白鹭并不会唱歌,但白鹭本身就是一首歌,正如生活中那些在平凡岗位上工作的他们一样,他们的工作并不特殊,业绩也并不惊天动地,然而他们的存在本应受到人们的尊敬。诸如此类的批注都可以让学生了解到作品背后蕴含的思想情感,对学生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语段理解,情境学习
语段批注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段落,让学生学会批注的方法。例如在《猎人海力布》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猎人海力布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可以从文章中选择一些具有特殊意义的描写,如热心、甘于奉献等。在学生批注过程中,教师可以进行巡视,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批注内容进行重点讲解,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方向性的思路指导,让学生的批注更具针对性和有效性。当学生能尝试用一段文字去解读一句话时,也就表示他们已能够在原有的感想式批注基础上进行联想式批注。“理解课文含义”的深度内涵实际上是引导学生感受文章表达内容的特点,再以此为基础进行拓展分析。
此时,教师可进一步提问:“当所有村民都成功地逃离洪灾后,他们第一时间会想到什么,又会说些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教师可引导学生分析文中第7至第10自然段中有关海力布动作、语言、心理描写的句子,并在阅读的过程中进行自主批注,仔细地了解海力布的品质与其中蕴含的情感[2]。
综合来看,批注式阅读需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阅读时间,让他们能围绕关键的语段展开思辨和交流,进行独立思考,突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回馈给教师的结果也是他们的精彩发言和创新思维,这些内容都有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情境学习的根本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批注式阅读作为一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个性能力的学习方法,可以借助教学的优势,体现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三)批注阅读,课后反思
批注式阅读需要通过课后反思总结进行优化和完善。例如,在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时,教师可布置教学任务:围绕父亲和母亲的不同态度进行批注,并模仿文中的语言进行情感描述,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反思。
批注式阅读注重知识和重点的整合,而不是标记所有内容。它可以脱离传统教学知识本位的束缚,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课后反思和总结也应基于阅读过程而展开。[3]
综上所述,批注式阅读在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要认识到其优势。作为教师,要树立新的教学观念,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与促进者,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情感体验;作为学生,要学会在教师的指导下突破传统的常规阅读方法,养成良好的批注习惯,学会在阅读中交流合作,在思考中有效批注。
四、参考文献
[1]刘潇.符号互动论视角下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研究-以杨庙小学为例[J].课外语文(下),2018(8).
[2]谢静.巧用阅读批注激活学生思维-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教学的策略研究[J].新课程,2019(7).
[3]胡琳琳.动笔墨才能读好书-小学语文批注式阅读策略探析[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2).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阅读理解的重要性不容小觑。文言文所具有的内涵价值不仅仅表现在对学生人格及语文素养的培养上,同时也表现在语言价值上。但在现今的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些问题,解决了这些问题,就能实现教学效率及质量的全面提升,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成长及发展。 一、科学处理文言文教材 在高中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加强对阅读教材的科学处理,极为重要。对文言文教材的常用科学处理方式为结构化处理。所谓文言文结构化处理,主要是指在研究中对学习材料予以科学分析及总结处理。在通常状况之下,阅读理解的学习材料会以知识结构的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进而帮助学生对文言文知识的理解及记忆。结构其实就是文言文的框架及脉络,对其结构予以构建处理,就需对文言文材料予以综合化整理、分析及归纳总结。在此文章结构中,需能够充分展现出内容间的实质性关系,决不能浮于表面,应充分理解其内部存在的逻辑关系。 如《桃花源记》,文章以“异”字贯穿始终。在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便可指导学生在综合思考探究中对“异”字的体现方式予以分析,进而对文章结构予以剖析处理。在《桃花源记》中,“异”的展现主要为桃花源内和源外生活的反差。在桃花源之外,战火纷飞,处处呈现出一种衰败之相,民众流离失所,生活动乱。而在桃花源内,人们生活安宁祥和,安居乐业。桃花源内、外景象呈现出强烈反差,进而引起了作者对于美好生活的憧憬。 二、加强朗读训练 在语文教学中,朗读极为重要,古语有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对文言文的大声朗读中,学生的口才及语言能力得以充分提升,而且可帮助学生充分感知文章的真情实感,产生审美体验,为其阅读理解能力的增强提供助力。与现代文相比,文言文在阅读中对于韵律更为重视,在朗读中可体会到朗朗上口的感觉。因此,在文言文的阅读理解教学中,应指导学生加强对文言文的朗读练习。 如在《鸿门宴》的教学中,可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促使其充分感受到文中刘邦的谦虚、樊哙的忠诚及项羽的优柔寡断。在文言文的朗读练习中,学生对于文言文知识的学习兴趣能得以增强,且反复朗读可培养出学生的语感,一些文言句式、字词用法均可于学生脑海中留下印象,从而全面提升学生对于文言文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重视积累 文言文知识极为琐碎,因此,在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之后,教师要指导学生对以往所学知识做整理和总结,积极积累知识,经常回顾复习。在回顾复习中,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及阅读理解能力均可得以显著提升。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教师需先引导学生对一些常见的字、词、句式予以整理总结,为其后期的文言文知识学习提供助力。与此同时,教师还需指导学生对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等固定文言文句式进行认识、掌握,并了解其构成及应用方式。随着学生文言文知识的积累,阅读理解能力就会迅 文言文阅读应基于整体感知 吕辞 学习文言文需要整体感知才能更好地理解其蕴含的意思。因为只有整体感知后,了解了文言文所写的大致内容,才能知道主题是什么。理解词语、句子是理解文言文必不可少的一步,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然而不进行整体阅读感知,单独的字句理解也比较困难。所以,语文教师在讲解文言文时要注意诵读与感知、拓展与传承。 一、加强诵读教学,培养学生文言语感 培养语文阅读的语感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语感就是语言感受力,即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但培养语感并不容易,需要学生进行大量的阅读、感悟。优秀的文言文都是古人智慧的结晶,学生想要完全领悟其中蕴含的情感、思想,必须通过不断的整体阅读,接着再进行逐字逐句的理解,慢慢地培养学生的语感。当然,阅读是要带着情感的,应该尝试着去理解古人写作时的情感。 例如,在学习《邹忌讽齐王纳谏》时,如果学生不去阅读全文,又怎么能体会到邹忌的智慧呢?学生听教师讲解,明白了邹忌很有才,通过自身的例子说服齐威王,但是如果学生不自己去阅读全文,很难真正体会邹忌纵横捭阖的语言智慧。在阅读的时候,学生要带着主观情感 速提升。 四、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属于一种极为良好的教学方式。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较为喜爱采用教师翻译、学生记录的教学方式,但教学效果不佳。而充分利用课堂时间,展开师生互动讨论方式较为有效。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先针对文章提出一些小问题,如一个词、一句式、一个文学典故等。在组织学生开展课堂自由讨论活动中,对于问题的解答只要确保具有新意且无逻辑错误即可。需要注意的是,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的应用中,教师不可将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要做到师生平等,并对学生的观点持尊重态度。 五、开展自主探究学习 在文言文阅读理解教学中,语文教师应指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重视对比训练。在教学中,可给予学生科学的引导及鼓励,促使其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在自主探究学习中,学生所掌握的文言文知识更为牢固,且可充分发挥学习自主性,充分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另外,在阅读理解教学中,对比阅读所占的比例应逐渐加大。因此,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需加强对比阅读训练,实现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促使其以平和从容的态度面对考试。如在《登高》教学中,教师可将其与《登池上楼》进行对比,指导学生对比两篇文言文的字词用法、情节及中心思想等。 整体而言,高中语文教学对于学生的思想素质及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极为重视。在学生文言文阅读学习中,其人格得以健全完善,语言素养水平得以提升。教师可以从科学处理文言文课文、培养学生语感、重视积累、采用师生互动教学方式等方面入手,积极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指导其掌握文言文阅读理解的思维方式,促使学生形成真正的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可以推广经验,交流认识。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高二语文议论文作文600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人生不可能不经历失败。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计划的很周到,你准备的非常充分,但最后的接过并不一定是你想得到的。
记得上9年级的时候,刚刚开学,我的班主任就对我们全班人说过这样一句话:”同学们,有一个好的过程,不一定会有一个好的结果,但有一个好的结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过程。”我深深的记住了班主任说的这句话。在那段冲击中考的日子里,我一直认真的学习,铭记班主任的话。我一只这么想,我要认真去做,虽然我学习不是很好,但我还是有希望的,因为有一个好的结果,必须要有一个好的过程。
班主任还告诉我们,不管你现在的成绩如何,你一定要认真学,不管怎么样,你坐在这里,背后寄托的是你父母或是你全家人的希望,你尽力去学了,即使你没有达到你的目标,我相信你的父母也不会责怪你,因为你已经发挥了你的所有。如果你真的做到尽力学习了,在考试结束后,拿到成绩的那一刻,你可以问心无愧的告诉你父母一声:“爸爸妈妈,我已经尽力了。”是的,班主任说的很对尽力去做了,即使没有成功那也不会遗憾的。
其实人生最大的遗憾并不是失败,经历过没有成功这不是遗憾,没有经历过才是最大的遗憾。只要我们去做,就会让你给我们学习其中经验,那么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你将会收获更多。
哲人说:“一个人是否快乐,不在于他拥有什么,而在于他怎样看待自己的拥有。”也就是说,快乐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快乐是一种纯主观的内在意识,是一种心灵的满足程度。一个人能从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寻找和发现快乐,就会比别人给幸福。
快乐是生命唯一的东西,没有快乐的地方,人类的生活就会变的疯狂而可怜。然而快乐与否在于心灵对事情的感悟,一件小到微不住道的事,如果你把它完成了,你会觉得你很有成就感,心中的喜悦感就会随之而涌上心头。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有一个为他所钟爱至极的儿子,这位年轻的王子没有一项欲望不能得到满足,他父王的钟爱与至高无上的权利使他得到一切想要的东西,然而他仍然紧缩眉头,很不快乐。
有一天,一位魔术家走进王宫,对国王说,他能有办法使王子快乐,可以把王子的忧郁变为笑容,国王很高兴的回答说:“假如你真能办成这件事,你要什么赏赐我都答应。”魔术师带王子走进一间密室,用白色的东西在纸上画了一些笔画,他把那张纸交给王子,嘱咐他走进一间暗室燃起蜡烛,看纸上呈现出了什么。说完魔术师就走了,这位王子遵从嘱咐,在这些纸上呈现出“帮助别人就是最大的快乐”后来王子成了最快乐的'王子。
其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生真实的意义在于获得快乐,快乐就存在于人们追求的过程中,如果舍弃了过程,其实也就舍弃了快乐。快乐就藏在点滴之中,只要你以真确的态度对待他们。你就会获得快乐,享受快乐,感悟快乐带来的真谛!
在成长的路上,有泪水、有坚持、也有各种困难……经历这一切才能成长。
今年,我成年了,可除了年龄上、身高上、体重上和知识上的增长外,我没感觉我变了什么。
我不禁疑惑道:成年,是什么?长大,又是什么?
渐渐地,我发现,小时候不爱搭理我的爸爸,慢慢的也变得爱主动和我说话了,小时候不理解父爱的我,渐渐地明白了老爸的良苦用心了。
这,就是长大。
小时候,家里的一些事,老爸老妈从来不会让我参与,也许是觉得我太小了吧,好奇心驱使我要快快长大,也许那时,我就可以知道了吧?
如今,我长大了,老爸老妈不时的会问一些我的意见,当我听到这种话的时候,我知道,我终于长大了,终于可以为这个家,为老爸老妈分忧解劳了,我在这个家终于有发言权了,终于成为家中真正的一员了,这时,我发自内心的感叹:长大,真好!
这,就是长大。
小时候,理所应当的向老爸老妈要钱,一不给钱就无理取闹,却从不想想老爸老妈挣钱是多么辛苦;现在,尽量少向老妈要钱,因为自己也懂得了他们的不容易。
这,就是长大。
小时候,我因为体弱经常生病,老爸老妈总会无微不至的关怀、照顾着我,而我,也在享受着他们的照顾,却不知道,他们,有多担心;现在的我,不会那么矫情,即使生病,也要自己受着,因为,不想他们担心,给他们增添烦恼,现在的老爸老妈已经今非昔比,不会那么年轻,既然不能为他们分担,就不能再给他们增添烦恼。
这,就是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