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者》是我们这一代乃至两三代人的共同回忆。实际上,当说到“《读者》盛行的年代”这句话的时候,《读者》已经开始有了下滑的趋势。我们这一代人,记得更清楚的当是《读者文摘》,甚至在它正式改名后的很多年里,仍然习惯这样一种叫法。
如果记忆无误,《读者文摘》更名为《读者》应该是1993年的事情。想证实这个记忆是否有误,百度一下就能知道,但我不是很愿意这样做。记忆,会发生一些主观上的变动,我之所以把这个更名的时间记成1993年,说明记忆有它本身的理由。
在那个年代里,《读者》或者说更早的《读者文摘》,就相当于现在的朋友圈和“看一看”。很多优美的文字都是因为被《读者》转载、摘录过,才得以在更大范围内流传。当时在看《读者》的时候,只专注于文章内容,没有过多去留意作者,以及摘录于那本书籍之类的信息。到了日后,在阅读某一位作家的著作和文集时,会猛然间想起:“这篇文章,很多年前在《读者》上看过!”心中就有了老友重逢般的喜悦。
究竟在《读者》上看过多少好文章?这确然不是一个可以回答的问题。可以不夸张地说,正是由于《读者》是文摘类的月刊杂志(后来改为半月刊,还出了原创版),所以上面的文章都是精益求精、优中选优的好文章;几乎每一篇都认真读过,每一篇都在潜移默化中成为自身的营养。
这么多年过去,在《读者》(《读者文摘》)上读到的,最为难忘的文章有四篇,其中有两篇由于日后购买了作者的著作,而得以知晓是谁的文字;其他两篇,只记住了文章内容,而作者却一直不详——相对于只记住作者姓名,而没能记住他(她)的文章,作家更愿意选择读者记住他(她)的文字吧。
这四篇文章,第一篇是作家铁凝的《四季歌》。描写了一对恋人在春、夏、秋、冬不同季节里在公园约会散步的场景。这一对恋人最终分手,而分手的原因,铁凝没有从正面描写,只是从两人的对话中给读者留下大量的信息和线索。包括男青年对恋人说起前任的种种不是,女孩儿在想:我又会给他今后的恋人,留下了什么样的谈资呢?在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我还是一位少年,心中有着难言的惆怅。懵懂中对爱的那种向往有了一种说不出的畏缩。
另一篇是作家原野(鲍尔吉·原野)的《寻找鲍尔吉》。这是一篇很好玩的文字。我读了很多很多遍。由于收到一张汇款单(稿费),收款人为鲍尔吉·原野,让原野很是为难。鲍尔吉是原野的蒙古姓氏,很少用,而且身份证上也只是原野。杂志社不知道哪根筋出了问题,在那张汇款单上写了“鲍尔吉·原野”,结果邮电局的姑娘怎么也不让他取款,说他是原野,必须和“鲍尔吉”一起来才可以。
原野就打算找人来假扮“鲍尔吉”,刚开始是找路人,比如知识分子模样的人,结果人家根本不同意——那怎么可以!不能作假。找个小混混,小混混不但要钱,还出言不逊。原野出手制伏小混混,用手捏住小混混的下巴,结果嘴变成了“o”型,原野说换成别人会朝里面吐一口唾沫,他认为不文明,所以没吐。一本正经地写来,正是这篇文章好玩的地方。
另一篇是《五十岁,我有了自己的书房》,作者不详。那时候的我,觉得五十岁才有自己的书房,没什么意思了——如今我五十岁,才真正读懂这篇文章。
另外就还有一首国外的译诗《杰克吻了我》。大意是名叫杰克的小伙子,突然从公园靠背椅上站起来吻了“我”。岁月再怎么蹉跎,任凭年华逝去,红颜易老,黄花飘零,这一切能又如何?只因为很多很多年前,杰克吻过我。
我在后来翻阅了手上所有保存的《读者》,但始终没在找到这首诗。或者不是杰克,是约翰?或威廉?再后来,又没有缘由认为是勃朗宁夫人的作品,不过查讯依然无果。
这些都不重要了,那些年里从《读者》上的读到的文章,早已经成为生命里血肉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不管是杰克还是任何一个名字,都让我知道,文字可以打败时间,每当回忆起那个瞬间,就是永远的青葱少年。
《读者》是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读者中的励志好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会去看一部电影,无非是想从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比如《星空》,比如《失恋33天》,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只是毫无例外地我们无法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起长大,你不是十三岁,你也不是十七岁,你失恋早就过了三十三天,你的身边也没能有个王小贱。回忆没有变,离开的是我们自己。
前两天看邮件还有人对我说,好像身边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了想似乎真是这样,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握的,你不知道谁明天会离开,你不知道意外和你等的人谁先到。有些人你哪怕抓的再紧,即使你心里完全不想放弃她,可是偏偏你们的距离越拉越远,交集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回忆角落里的一张旧照片。
可最可怕的是因为怕失去而放弃拥有的权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会告别很多人,会继续往前走,也许还会爱上那么几个人,弄丢那么几个人。关键在于,谁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对于生命中每一个这样的人,一千一万个感激。
被忽略被遗忘,死党变得疏远直至陌生,那都是没办法的,我能把握的只有我自己。我们总不能老指望失恋的时候身边有个王小贱,胃痛的时候家就在身边,生活如此的不靠谱,我们只有把自己变靠谱。
其实感情和梦想都是特冷暖自知的事儿,你想要跟别人描述吧,还真不一定能描述的好,说不定你的一番苦闷在别人眼里显得莫名其妙。喜欢人家的是你又不是别人,别人再怎么出谋划策,最后决策的不还是你;你的梦想是你自己的又不是别人的,可能在你眼里看来意义重大,在他们眼里无聊的根本不值一提。
大人的世界总是连说明书都厚厚一本,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都一样会有个原因,踢球就一定要进球,就连旅行都一定要发现自我。有些事情你很努力很努力做了也做不好,他们没有看到你的努力只看到了结果。梦想这东西越发像断线了的气球,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有的时候就在想啊,我们苦逼来苦逼去,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是为了那些我们不能放弃的,我们都放弃了一些什么。为什么要在图书馆里背单词,为什么要在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地方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家离开亲人。
好像渐渐地找不到原因了。
可是有些事情偏偏是不需要原因的,比如天空的颜色,比如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的那个人,比如昨天擦肩而过的人变成了你今天的知己。梦想这东西,最美妙的在于你可以制造它,重温它,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去一个地方,梦想就能重新发芽,那个在你体内扎根的与生俱来的梦想。
你说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个人,谁知道,喜欢上就是喜欢上了。你说有的时候觉得生活很不靠谱吧,却又能咬着牙走很远很远。有的时候觉得离开那个人就要过不下去了,可是却还是过来了,或者说沉淀了,原来爱情没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你不再成天把爱情挂在嘴上,你不再觉得寂寞那么可怕了,没错你现在是一个人,可是谁说这样的你不强大而又潇洒呢?
我常常鼓励大家要去实现梦想,是因为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事情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不成长,没有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牵到那个女生的手,但是你付出了就不会有遗憾;也许最后你也只是默默无闻,但你曾经为了将来努力奋斗了一把;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却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去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能很好的处理寂寞,沉默却又努力的你自己。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只有拼命地想办法去改变,只有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你自己能做,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不要害怕改变,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改变祝福你的将来。而那些说你变了的人,不用理会他们,那只是因为你不再按照他们想要的轨迹生活而已。记住那些一直陪着你懂你沉默的人,忘记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事实上,你不会发现到自己有多强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了,你也没有倒下。没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记住什么都失去的时候,未来还在,好吗?挫折一再来临的时候,接受它,然后撑过去。谁不难过孤单过呢,谁不失落苦逼过呢,谁年轻的时候没爱错几个人呢,谁没被几个人拉近黑名单过呢?那些伤不是都慢慢的愈合了么,你不是已经撑过来了么。
你已经变成更好的你了,那么继续勇敢地追寻下去,等下去,等待对的人,等待阳光找到你梦想的那天。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不会遗憾就ok了。
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强大到什么都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平和的。
一、尊重自己是何感觉?
前段时间在一个咖啡馆里翻看香港作家毕明的书,他教读者如何品尝美酒。作者除了讲关于酒的许多故事,还给出了很多品酒的建议。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建议是:当你在餐厅点了酒单上的某一款酒,侍酒师(照顾顾客喝酒的专业人士)给你倒酒,让你试喝的时候,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酒不好喝,千万别客气,一定要提出换酒的要求。
我非常欣赏他的这一建议。明明自己的酒难喝,你有权利去换却不换,因为不好意思,于是勉强自己喝下那不喜欢的酒,餐厅老板或侍酒师不仅不会感激你隐忍懂事,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会在心里取笑你、瞧不起你。关于你对酒的感觉和喜爱程度,他们从你喝第一口酒时脸上显露的表情就能准确知道了。酒难喝却不要求更换,你忘了自己花钱是大爷这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尊重自己,所以他们会在心里瞧不起你,嘲笑你。你因为不喜欢喝那个酒,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要求换酒,这样的做法,尊重了你自己,也等于尊重了那杯酒,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换句当下时髦的话讲,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好的爱。
我的一位咨客L和我分享了她经历的一件小事。某一天,她坐公交车回家,坐车会晕车的她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低头闭目坐在位置上。车的中途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L面前。小孩站了一会和母亲抱怨站累了,母亲回应他:那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人给你让座啊!L听了内心纠结,想着要不要让座,但是自己晕车真的很难受,她决定还是让自己坐着不动。没过一会,这位母亲让售票员帮忙找个位置。售票员跟L说,小姑娘你让个座吧。L回答:我晕车很难受,如果我不晕车肯定会让座的。于是售票员让其他乘客给带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后来,车上又上来一两个老人,售票员也许是担心他们会要求L让座,提前和老人说,那个小姑娘晕车。
L一直是一个过分在意别人看法和感受的人,这么多年来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活在讨好别人的疲惫与痛苦之中,为了让自己轻松和快乐一点,她封闭起自己,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和接触,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她才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这次公交车事件是她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不因他人的评价而为难自己。L告诉我,她下车之后,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温暖和感动,也有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懂爱自己的心酸和苦涩。L的故事让我感触万千,再次学习了自爱的功课。
有好几位读者曾写信问我,怎样才叫爱自己?爱自己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尊重自己。我们的文化和接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重自己”这一点,更不要说“爱自己”了。何为尊重自己呢?自己尊重自己叫自尊,一个高自尊的人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是值得被人尊重的,对自己需求的主张、对自己个人幸福的追求是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有资格,值得拥有快乐和幸福。
要做到尊重自己就要求你先得有自己,有自我。中国人是普遍缺失自我概念的族群。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是”一个自己,而是为了“做”一个别人认可的“好人”。“是”一个人要求你去面对自己,以自己的本来和真实的面目在世人面前呈现,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做”一个人则是为了别人去“做”一个人别人认可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你自己是否认可,反正你做人先得考虑别人。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面子”,讲“丢脸”,讲“没有脸面做人”之类的话。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也是“乖”“听话”“别给我丢脸” “为我争气,争面子”之类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却从来没有教育我们要爱自己。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前二三十年接受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去自我”的过程,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听话懂事;无欲无求;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然后他们习惯无视自己内心真实和正常的需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个人意志受到两股压力的阻碍。首先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父母的、领导的,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其次,外界或者社会观众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结果就是,我们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一个怎样的恋人我们都要考虑别人的目光,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世俗意义上的“很有面子”这一潜规则,甚至家里的沙发买什么颜色和样式最先考虑的是客人来了会怎么看,怎么评价,而不是先考虑每天坐在沙发上的自己是什么感受。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在为面子而活,很难有什么“个性解放”,一个人要遵循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也十分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得郁闷迷失,随波逐流。
在我看来,一个中国人前三十年都活在讨好别人,看重别人多于自己的低自尊的纠结与痛苦中,后三十年才开始慢慢学会尊重自己,取悦自己,爱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又漫长的旅程,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因为她们还要挣脱“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这一沉重的枷锁。
二、自爱不是自私
有很多人分不清自爱和自私的区别,认为爱自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自爱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自私向外求,希望从外界获取些什么而使得自己幸福,所以自私之人不停地向外索取;自爱则是向内求,把目光投向自己,主动斟满自己的杯子,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自爱之人尊重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自爱之人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为了取悦他人做会使得自己万方痛苦的事情。自爱之人不会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怨气冲天。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时,自爱之人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
是自爱,还是自私?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结果。自爱的人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愤怒、敌意和反感,而是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自私的人则正相反。就像本文开头举的那两个例子。你点了酒,因为试喝时,自己感觉不好,要求更换,会得到餐厅老板或侍酒师的理解和尊重。你晕车难受,没法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也同样会得到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的理解和尊重。因为这是你应享有的权利,这是你的自尊自爱。
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某一个下午,我和朋友约在上海外滩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聚会。两人坐定之后,服务员让我们点单。这家店下午茶的套餐是128元一位。我因为刚在家吃过午饭,而且不喜欢他们下午茶中的甜食,所以只想喝一杯咖啡。于是,我问服务生,单点咖啡可不可以?服务员说,可以。然后我就点了一杯40元的咖啡。有趣的是,这位女服务员瞬间给我甩脸色,说一句,那这个餐巾不用了。动作非常粗鲁又迅速地抽走她刚铺在我大腿上的餐巾。面对此种情形,我在心里笑笑,没当一回事,继续和朋友一起聊天、看书、看风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没钱吃他们的下午茶套餐,而是我不需要,我确信我自己只需要一杯咖啡,我也不会因为你甩我一个脸色我就改变自己的决定。我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这个服务员对我尊重起来,给我倒热水,递纸巾,服务态度来了一个180度转弯。回家的路上,朋友还特意提起此事,称赞我内心强大。其实我也不是内心强大之人,我只是坚持我自己,尊重我自己,懂得享有和坚持自己合理的权利。不过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到的事。
在我们的团体活动中,有一位年轻女性成员一直很难去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常常有很强烈的不配得感。她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曾借给男朋友三万多元,男生还了两万。两个人分手后,女生纠结要不要让对方还剩下的一万多元。在这段恋爱关系中,她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也受到了很大的情感伤害。她就“要不要前男友还钱” 一事询问自己母亲的看法,她母亲说:“你前面都做了好人,你现在去要钱显得你很小气。”可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钱本来就是属于她的呀。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滥好人”般的母亲,她的女儿才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很多人因为分不清楚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正当权利,又常常囿于所谓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勇于奉献和牺牲”的道德准则,再加上同样边界不清,分不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的社会观众施予的道德压力,所以,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缺乏界限,盲目退让,成为不懂拒绝,不懂维护自我利益的滥好人。经年累月之后,就变成一个内心痛苦纠结,充满忿忿不平情绪,委屈满腹的人。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很难换来别人对他的尊重。一个大一的女生写信给我,诉说自己在寝室的人际关系中遭遇的困扰。她写道:“很多人和我玩得好,是因为我时常在讨好她们,我时常会请他们吃饭,时常给他们带吃的,时常用我的淘宝我的钱帮他们买东西,时常给他们充话费,时常帮他们的忙……他们叫我时总是找我要钱、请客、帮忙,我是不是很悲催呢?”她还说,“就这十天左右时间,我的钱已经被‘朋友们’花完了……以前这种情况经常有,但是我从不主动问他们要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张口。都是主动给我,我才收。”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相信自己这个人本身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同,认为只有通过给别人钱花,帮别人忙的方式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结果,别人真的如她所愿,不喜欢她,花她的钱也是理所当然。
女性的自尊不足,在婚恋上常常造成悲剧。低自尊的女性,当遭遇恋爱对象施加的语言和身体虐待时,她会选择忍受,甚至会不自知,即使对方是个人榨,对她很坏,她也很难结束关系,转身离开。她在别人不尊重她的时候能活得自在安然,而一旦遇到一个真心爱她,尊重她的恋爱对象时,她会感到不真实,不安,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在无意识中做出各种自毁幸福的事。她们不觉得自己这样会讨人喜欢,不觉得别人爱她们是自然或正常的事情。于是逃避或者破坏关系,让自己从这种被爱的不安中离开,重新呆在熟悉的不被爱的痛苦泥沼里。
一个懂得尊重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人容易换来别人同样的尊重,甚至因为这份尊重和坚持带来影响他人的力量。
我家附近有一个老太,头发半白,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中风的缘故,她的手脚很不利索,走路的姿态是以非常细碎的步子腾挪前进,手脚也非常不协调,走路的样子看起来滑稽甚至可笑。但是她坚持每天一个人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默默地走着,每天两三次,一次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我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路人在她身后嘲笑她,议论她。就这样,好几个月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默默地走着,不过她的步子可以迈大一些了,走路的样子也比以前协调许多了,再也没有人在她身后嘲笑她。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她在路边的绿地上,带领着一群老人做运动手脚的健身操。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老太身上,她的身边站着围成一圈的多位老人,她喊着口令,做着动作,其他的老人看着她,跟随着她一起运动。那场景令人感动和唏嘘不已。
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尊重自己,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做想成为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海面上拥挤不堪的船只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自己,谈何尊重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自己,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还配得上他人的喝彩与赞叹。
读者的文摘,五十岁,我有了自己的书房,杰克吻了我,蠢人的天堂,假如生活欺你,母亲的账单,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等等。
在小学的时候看过一些读者故事,最让我感动的一个故事是:一个橄榄球运动员和女友遇到后,将自己的胳膊烤熟给女友吃了,橄榄球运动员遇难,女友得救,女友为了他终身未嫁。
1995·5的《读者》杂志刊载过。———————— 《八 重 樱 下》 ——————马 凌
《读者》是1981年甘肃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杂志。《读者》杂志发掘人性中的真、善、美,体现人文关怀。下面就是我整理的读者中的励志好文章,一起来看一下吧。
我们会去看一部电影,无非是想从电影里看到我们自己。比如《星空》,比如《失恋33天》,比如《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只是毫无例外地我们无法跟着电影里的人物一起长大,你不是十三岁,你也不是十七岁,你失恋早就过了三十三天,你的身边也没能有个王小贱。回忆没有变,离开的是我们自己。
前两天看邮件还有人对我说,好像身边能说话的人越来越少了。我想了想似乎真是这样,这个世界上有太多的事情是我们无法掌握的,你不知道谁明天会离开,你不知道意外和你等的人谁先到。有些人你哪怕抓的再紧,即使你心里完全不想放弃她,可是偏偏你们的距离越拉越远,交集越来越少,最后变成了回忆角落里的一张旧照片。
可最可怕的是因为怕失去而放弃拥有的权利。我们都会遇到很多人,会告别很多人,会继续往前走,也许还会爱上那么几个人,弄丢那么几个人。关键在于,谁愿意为你停下脚步?对于生命中每一个这样的人,一千一万个感激。
被忽略被遗忘,死党变得疏远直至陌生,那都是没办法的,我能把握的只有我自己。我们总不能老指望失恋的时候身边有个王小贱,胃痛的时候家就在身边,生活如此的不靠谱,我们只有把自己变靠谱。
其实感情和梦想都是特冷暖自知的事儿,你想要跟别人描述吧,还真不一定能描述的好,说不定你的一番苦闷在别人眼里显得莫名其妙。喜欢人家的是你又不是别人,别人再怎么出谋划策,最后决策的不还是你;你的梦想是你自己的又不是别人的,可能在你眼里看来意义重大,在他们眼里无聊的根本不值一提。
大人的世界总是连说明书都厚厚一本,你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事情都一样会有个原因,踢球就一定要进球,就连旅行都一定要发现自我。有些事情你很努力很努力做了也做不好,他们没有看到你的努力只看到了结果。梦想这东西越发像断线了的气球,已经不知道飞到哪里去了。
有的时候就在想啊,我们苦逼来苦逼去,到底是为了什么,或者是为了那些我们不能放弃的,我们都放弃了一些什么。为什么要在图书馆里背单词,为什么要在一个没有归属感的地方生活,为什么要离开家离开亲人。
好像渐渐地找不到原因了。
可是有些事情偏偏是不需要原因的,比如天空的颜色,比如连你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会喜欢上的那个人,比如昨天擦肩而过的人变成了你今天的知己。梦想这东西,最美妙的在于你可以制造它,重温它,看一本书,听一首歌,去一个地方,梦想就能重新发芽,那个在你体内扎根的与生俱来的梦想。
你说你为什么会喜欢那个人,谁知道,喜欢上就是喜欢上了。你说有的时候觉得生活很不靠谱吧,却又能咬着牙走很远很远。有的时候觉得离开那个人就要过不下去了,可是却还是过来了,或者说沉淀了,原来爱情没想象中的那么重要。你不再成天把爱情挂在嘴上,你不再觉得寂寞那么可怕了,没错你现在是一个人,可是谁说这样的你不强大而又潇洒呢?
我常常鼓励大家要去实现梦想,是因为我们唯一能把握的事情是成为最好的自己,我们可以不成功,但是我们不能不成长,没有什么比自己背叛自己更可怕。
你唯一能把握的是变成最好的自己。
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牵到那个女生的手,但是你付出了就不会有遗憾;也许最后你也只是默默无闻,但你曾经为了将来努力奋斗了一把;也许你最后也没能环游世界,可是你却在实现梦想的途中找到了自己。那是能够为了一个目标默默努力的自己,不去抱怨,不浮躁,不害怕孤单,能很好的处理寂寞,沉默却又努力的你自己。说不定你想要苦苦追寻的梦想,已经握在你手中了。
我们会觉得焦虑,无非是因为现在的我们,跟想象中的自己,很有距离。不喜欢现在的自己,只有拼命地想办法去改变,只有马上行动起来,因为这个事情只有你自己能做,只有你自己能找到出口。不要害怕改变,那些真正爱你的人,会理解你,会包容你的缺点接受你的改变祝福你的将来。而那些说你变了的人,不用理会他们,那只是因为你不再按照他们想要的轨迹生活而已。记住那些一直陪着你懂你沉默的人,忘记那些说你变了远离你的人。
事实上,你不会发现到自己有多强大,直到有一天你发现你身边的支点都倒下了,你也没有倒下。没有人能打倒你,除了你自己,你要学会捂上自己的耳朵,不去听那些熙熙攘攘的声音。这个世界上没有不苦逼的人,真正能治愈自己的,只有你自己。
记住什么都失去的时候,未来还在,好吗?挫折一再来临的时候,接受它,然后撑过去。谁不难过孤单过呢,谁不失落苦逼过呢,谁年轻的时候没爱错几个人呢,谁没被几个人拉近黑名单过呢?那些伤不是都慢慢的愈合了么,你不是已经撑过来了么。
你已经变成更好的你了,那么继续勇敢地追寻下去,等下去,等待对的人,等待阳光找到你梦想的那天。总有一天我们都老了,不会遗憾就ok了。
总有一天,我们都能强大到什么都无法扰乱我们内心的平和的。
一、尊重自己是何感觉?
前段时间在一个咖啡馆里翻看香港作家毕明的书,他教读者如何品尝美酒。作者除了讲关于酒的许多故事,还给出了很多品酒的建议。其中令我印象特别深刻的一个建议是:当你在餐厅点了酒单上的某一款酒,侍酒师(照顾顾客喝酒的专业人士)给你倒酒,让你试喝的时候,如果你真的觉得这个酒不好喝,千万别客气,一定要提出换酒的要求。
我非常欣赏他的这一建议。明明自己的酒难喝,你有权利去换却不换,因为不好意思,于是勉强自己喝下那不喜欢的酒,餐厅老板或侍酒师不仅不会感激你隐忍懂事,不给别人添麻烦,而会在心里取笑你、瞧不起你。关于你对酒的感觉和喜爱程度,他们从你喝第一口酒时脸上显露的表情就能准确知道了。酒难喝却不要求更换,你忘了自己花钱是大爷这一点,更重要的一点是你不尊重自己,所以他们会在心里瞧不起你,嘲笑你。你因为不喜欢喝那个酒,大大方方,理直气壮地要求换酒,这样的做法,尊重了你自己,也等于尊重了那杯酒,还能得到别人的尊重。换句当下时髦的话讲,爱自己的人,才能更好的爱别人,才能得到别人更好的爱。
我的一位咨客L和我分享了她经历的一件小事。某一天,她坐公交车回家,坐车会晕车的她感到身体很不舒服,塞着耳机,听着音乐,低头闭目坐在位置上。车的中途上来一位母亲,带着一个五六岁的男孩,站在L面前。小孩站了一会和母亲抱怨站累了,母亲回应他:那有什么办法,也没有人给你让座啊!L听了内心纠结,想着要不要让座,但是自己晕车真的很难受,她决定还是让自己坐着不动。没过一会,这位母亲让售票员帮忙找个位置。售票员跟L说,小姑娘你让个座吧。L回答:我晕车很难受,如果我不晕车肯定会让座的。于是售票员让其他乘客给带小孩的妇女让了座。后来,车上又上来一两个老人,售票员也许是担心他们会要求L让座,提前和老人说,那个小姑娘晕车。
L一直是一个过分在意别人看法和感受的人,这么多年来她在人际交往中常常活在讨好别人的疲惫与痛苦之中,为了让自己轻松和快乐一点,她封闭起自己,尽量减少与别人的交往和接触,因为一个人的时候她才能够做真实的自己。这次公交车事件是她第一次懂得和做到尊重自己,爱自己,做真实的自己,不被别人的目光所左右,不因他人的评价而为难自己。L告诉我,她下车之后,内心的情绪非常复杂,有尊重自己,疼惜自己的温暖和感动,也有自己过去这么多年来一直不懂爱自己的心酸和苦涩。L的故事让我感触万千,再次学习了自爱的功课。
有好几位读者曾写信问我,怎样才叫爱自己?爱自己其中有一点非常重要即尊重自己。我们的文化和接受的教育里从来就没有“尊重自己”这一点,更不要说“爱自己”了。何为尊重自己呢?自己尊重自己叫自尊,一个高自尊的人在内心深处认为自己是可爱的,有价值的,是值得被人尊重的,对自己需求的主张、对自己个人幸福的追求是持肯定的态度,他认为自己有资格,值得拥有快乐和幸福。
要做到尊重自己就要求你先得有自己,有自我。中国人是普遍缺失自我概念的族群。我们活着不是为了“是”一个自己,而是为了“做”一个别人认可的“好人”。“是”一个人要求你去面对自己,以自己的本来和真实的面目在世人面前呈现,保持自己独立完整的人格。“做”一个人则是为了别人去“做”一个人别人认可的角色。无论这个角色你自己是否认可,反正你做人先得考虑别人。我们中国人特别喜欢讲“面子”,讲“丢脸”,讲“没有脸面做人”之类的话。父母给孩子的教育也是“乖”“听话”“别给我丢脸” “为我争气,争面子”之类的。我们从小被教育要爱祖国,爱人民,爱父母,却从来没有教育我们要爱自己。现在很多中国年轻人前二三十年接受的教育其实是一个“去自我”的过程,他们从小被教导要听话懂事;无欲无求;助人为乐;吃亏是福;忍一忍风平浪静,退不步海阔天空……然后他们习惯无视自己内心真实和正常的需求,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想法,丧失自尊和自我意识。
我们的个人意志受到两股压力的阻碍。首先我们不是我们自己的,而是父母的、领导的,或者其他什么人的。其次,外界或者社会观众对我们自己的看法比自己对自己的看法更为重要。结果就是,我们读什么专业,做什么工作,找一个怎样的恋人我们都要考虑别人的目光,看看自己是否符合世俗意义上的“很有面子”这一潜规则,甚至家里的沙发买什么颜色和样式最先考虑的是客人来了会怎么看,怎么评价,而不是先考虑每天坐在沙发上的自己是什么感受。在中国,大多数人都是在为面子而活,很难有什么“个性解放”,一个人要遵循自己选择的道路发展也十分不容易。所以,大多数人无法忠于自己的内心,活得郁闷迷失,随波逐流。
在我看来,一个中国人前三十年都活在讨好别人,看重别人多于自己的低自尊的纠结与痛苦中,后三十年才开始慢慢学会尊重自己,取悦自己,爱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很多人来说都是艰难又漫长的旅程,尤其是中国的女性,因为她们还要挣脱“重男轻女”“男尊女卑”这一沉重的枷锁。
二、自爱不是自私
有很多人分不清自爱和自私的区别,认为爱自己是自私的表现。其实自爱和自私是完全不同的,自私向外求,希望从外界获取些什么而使得自己幸福,所以自私之人不停地向外索取;自爱则是向内求,把目光投向自己,主动斟满自己的杯子,自己让自己幸福快乐。自爱之人尊重自己,按照自己的心意而活,倾听自己的心声,不因为他人的目光,挑剔自己,为难自己,委屈自己。自爱之人取悦自己放在取悦他人之前,不为了取悦他人做会使得自己万方痛苦的事情。自爱之人不会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而做违背自己本心的事情,结果搞得自己痛苦不堪,怨气冲天。面对他人的要求,如果自己做不到也特别不愿意去做时,自爱之人学会适时适当地拒绝。
是自爱,还是自私?还有一个判断标准就是看结果。自爱的人不容易引起他人的愤怒、敌意和反感,而是容易得到他人的理解、尊重和支持。自私的人则正相反。就像本文开头举的那两个例子。你点了酒,因为试喝时,自己感觉不好,要求更换,会得到餐厅老板或侍酒师的理解和尊重。你晕车难受,没法给带小孩的妇女让座,也同样会得到司机、售票员和其他乘客的理解和尊重。因为这是你应享有的权利,这是你的自尊自爱。
我讲一个自己的故事。某一个下午,我和朋友约在上海外滩附近的一家咖啡馆聚会。两人坐定之后,服务员让我们点单。这家店下午茶的套餐是128元一位。我因为刚在家吃过午饭,而且不喜欢他们下午茶中的甜食,所以只想喝一杯咖啡。于是,我问服务生,单点咖啡可不可以?服务员说,可以。然后我就点了一杯40元的咖啡。有趣的是,这位女服务员瞬间给我甩脸色,说一句,那这个餐巾不用了。动作非常粗鲁又迅速地抽走她刚铺在我大腿上的餐巾。面对此种情形,我在心里笑笑,没当一回事,继续和朋友一起聊天、看书、看风景。因为我知道自己不是没钱吃他们的下午茶套餐,而是我不需要,我确信我自己只需要一杯咖啡,我也不会因为你甩我一个脸色我就改变自己的决定。我没想到,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是这个服务员对我尊重起来,给我倒热水,递纸巾,服务态度来了一个180度转弯。回家的路上,朋友还特意提起此事,称赞我内心强大。其实我也不是内心强大之人,我只是坚持我自己,尊重我自己,懂得享有和坚持自己合理的权利。不过这是我花了很长时间才做到的事。
在我们的团体活动中,有一位年轻女性成员一直很难去尊重自己的内心感受,不知道如何爱自己,常常有很强烈的不配得感。她和我们分享自己的故事。曾借给男朋友三万多元,男生还了两万。两个人分手后,女生纠结要不要让对方还剩下的一万多元。在这段恋爱关系中,她在物质和精神上都是付出比较多的一方,也受到了很大的情感伤害。她就“要不要前男友还钱” 一事询问自己母亲的看法,她母亲说:“你前面都做了好人,你现在去要钱显得你很小气。”可是,欠债还钱,天经地义,这钱本来就是属于她的呀。我不禁猜想,也许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位“滥好人”般的母亲,她的女儿才不懂得如何爱自己。
很多人因为分不清楚什么是属于自己的正当权利,又常常囿于所谓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勇于奉献和牺牲”的道德准则,再加上同样边界不清,分不清“自己的事”“别人的事”的社会观众施予的道德压力,所以,他们在人际关系中缺乏界限,盲目退让,成为不懂拒绝,不懂维护自我利益的滥好人。经年累月之后,就变成一个内心痛苦纠结,充满忿忿不平情绪,委屈满腹的人。
一个不懂得尊重自己的人很难换来别人对他的尊重。一个大一的女生写信给我,诉说自己在寝室的人际关系中遭遇的困扰。她写道:“很多人和我玩得好,是因为我时常在讨好她们,我时常会请他们吃饭,时常给他们带吃的,时常用我的淘宝我的钱帮他们买东西,时常给他们充话费,时常帮他们的忙……他们叫我时总是找我要钱、请客、帮忙,我是不是很悲催呢?”她还说,“就这十天左右时间,我的钱已经被‘朋友们’花完了……以前这种情况经常有,但是我从不主动问他们要钱,因为我实在不知道怎么说,我不好意思张口。都是主动给我,我才收。” 在她的内心深处,她不相信自己这个人本身能够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同,认为只有通过给别人钱花,帮别人忙的方式才能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结果,别人真的如她所愿,不喜欢她,花她的钱也是理所当然。
女性的自尊不足,在婚恋上常常造成悲剧。低自尊的女性,当遭遇恋爱对象施加的语言和身体虐待时,她会选择忍受,甚至会不自知,即使对方是个人榨,对她很坏,她也很难结束关系,转身离开。她在别人不尊重她的时候能活得自在安然,而一旦遇到一个真心爱她,尊重她的恋爱对象时,她会感到不真实,不安,认为自己不值得,不配,在无意识中做出各种自毁幸福的事。她们不觉得自己这样会讨人喜欢,不觉得别人爱她们是自然或正常的事情。于是逃避或者破坏关系,让自己从这种被爱的不安中离开,重新呆在熟悉的不被爱的痛苦泥沼里。
一个懂得尊重自己,坚持做自己的人容易换来别人同样的尊重,甚至因为这份尊重和坚持带来影响他人的力量。
我家附近有一个老太,头发半白,六七十岁的样子。因为中风的缘故,她的手脚很不利索,走路的姿态是以非常细碎的步子腾挪前进,手脚也非常不协调,走路的样子看起来滑稽甚至可笑。但是她坚持每天一个人在家门前的马路上默默地走着,每天两三次,一次一个多小时。刚开始我偶尔还会听到一些路人在她身后嘲笑她,议论她。就这样,好几个月过去了,她还是一个人默默地走着,不过她的步子可以迈大一些了,走路的样子也比以前协调许多了,再也没有人在她身后嘲笑她。
又过了一段时间,我看到她在路边的绿地上,带领着一群老人做运动手脚的健身操。夕阳西下,阳光洒在老太身上,她的身边站着围成一圈的多位老人,她喊着口令,做着动作,其他的老人看着她,跟随着她一起运动。那场景令人感动和唏嘘不已。
不是每一个人都懂得尊重自己,也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坚持做想成为的自己,大多数人都像海面上拥挤不堪的船只随波逐流。因为他们很多人都没有自己,谈何尊重自己。学会尊重自己对一个人来说是一场漫长的旅程。而那些已然懂得尊重自己,正按照自己的心意好好生活的人不仅配得上他人的尊重,还配得上他人的喝彩与赞叹。
1、古代妈妈的一封信
杨暖
《读者》2012年第9期(五月上)总第518期
古人写信很有意思。这是古代妈妈写的一封信,母亲写给儿子的。也算不得信,了了几十字,只当是一简短的手函。简短,字微,充分发挥了中国汉字的蕴藉和古典,有妙趣。
阅儿信,谓一身备有三穷:用世颇殷,乃穷于遇;待人颇恕,乃穷于交;反身颇严,乃穷于行。昔司马子长云:然虞卿非愁,亦不能著书以自见于后世云。是穷亦未尝无益于人,吾儿当以是自勉也!写信的母亲叫郑淑云,是明代女作家。
我没有读过她的作品,单从这一短笺,倒也叫我生出三分钦佩。信里,郑妈妈是这样讲的:人的这一生时常会遭遇三种困顿,千古有之,孩子,你要做好心理准备。第一种困顿,拥有卓越的才华,却遇不到好的平台和机遇。
第二种困顿,以一颗诚挚宽厚的心待人,却没有交上值得交的好朋友。第三种困顿,对自己严格要求,时常反省,却无法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最后,这位妈妈抚慰儿子,即使人生的际遇如此,也未尝没有好处。
孩子你要多读书以自励,不要放纵自己呀!这样的妈妈,真强大。她的爱,不狭隘,不灰暗,是一个经历风雨历练的女人在看过人生百态后,饱含仁慈宽厚的生命之爱。她爱孩子,爱生命,更能用她的爱,给孩子一个有力的人生。(睿雪摘自《润》2012年第1期)
2、节令是一种命令
毕淑敏
2013年14期(七月下) 总第547期
夏初,买菜。老人对我说,买我的吧。看他的菜摊,好似堆积着银粉色的乒乓球。我说,这么小啊,还青,远没有冬天时我吃的西红柿好。老人不悦地说,冬天的西红柿算什么西红柿!吃它们哪里是吃菜,分明是吃药。
老人接着说,那是温室里煨出来的,先用炉火烤,再用药熏,让它们变得不合规矩的胖大,用保青剂或保红剂,让它们比划的还好看。人里面有汉奸,西红柿里头也有奸细呢。冬天的西红柿就是这种假货。我惭愧了。多年以来,被蔬菜中的所蒙蔽。
那吃什么菜好呢?我虚心讨教。老人的生意很清淡,乐得教我,说道:记着,永远吃正当节令的菜。萝卜下来就吃萝卜,白菜下来就吃白菜。节令节令,节气就是令啊!人不能贪心,你用了种种的计策,在冬天里,抢先吃了只有夏天才长的菜,夏天到了,怎么办呢?再吃冬天的菜吗?颠了个儿,你费尽心机,不是整个瞎忙活吗?
我买了老人的西红柿,慢慢地向家中走。他的西红柿虽是露地长的,质量还有推敲的必要,但他的话透着一种晚风的霜凉,久久伴着我。人生也是有节气的啊!春天就做春天的事情,去播种;秋天就做秋天的事情,去收获。夏天游水,冬天堆雪。少年需率真。
过于老成,好比使用了植物催熟剂,早早定了型,抢先上市,或许能卖个好价钱,但植株不会高大,叶片不会密匝,从根本上说,该归入早夭的一列。老年太轻狂,好似理智的幼稚症,让人疑心脑海的某一部分让岁月的虫蛀了,连缀不起精彩的长卷,包裹不住漫长的人生。
年轻年老都是生命的流程,不必厚此薄彼,显出对某道工序的青睐或是鄙弃,那是对造物的大不敬,是一种浅薄而愚蠢的势利。(李孝春摘自《广州日报》2013年5月1日)
3、人间无事人
马德
《读者》2014年第13期(七月上)总第570期
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一个人活得是否洒脱,就在这说与不说上。人间多少事,都是管不住嘴惹的。你在背后说人是非,自有人在背后说你是非。读《小窗幽记》,说有个叫湄公的隐士,居于山中,有客问他,山中何景最奇,曰:“雨后露前,花朝雪夜。”
又问何事最奇,曰:“钓因鹤守,果遣猿收。”你钓,有鹤相守于一边;你馋,可遣猿于树上摘鲜果与你吃。这真是动人心魄的胜景。崔永元说,他多年来一直喜欢看的节目,就是《动物世界》,因为“动物的世界里没有人。”
看来,没有人折腾的世界,其妙处,何止是清净所能穷尽的。这世间美景美事,为什么隐者所遇甚多呢?不因他在山中,不因他在林中,在哪里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已活到人间无事人的份儿上了。(潘光贤摘自《今晚报》2014年4月16日)
4、别人的鞋子
尤金
《读者》2015年第8期(四月下)总第589期
开学那天,在一群报到的新生当中,我注意到一名女学生眼皮异常浮肿,肿胀处红红的,好似戴了一个怪异的眼罩。我趋前,关心地探问,万万没想到她竟一脸不耐烦,粗声粗气地答道:“过敏啦!”说完,掉头便走。对于她这种毫无礼貌的反应,我与其说生气,不如说纳闷儿。
不久后,她在呈交上来的日记里吐露心声:“由于对某种迄今还查不出来食物过敏,我两边的眼皮肿得好像塞进了两个彩色气球。已经两年多了,医生束手无策,我难过死了。偏偏许多好事之徒一看到我便问东问西,把我看成一个怪胎。有时,我真难堪得想扯对方的头发!”
看到这样的文字,我摇头叹息,这个女孩子,也太不懂事了,怎么竟会将别人的关心看作“好管闲事”呢?我觉得她不但眼皮敏感,连心也敏感。这事发生了好几个月后,我在烹饪时,不慎烫伤了手臂,留下了一个颇大的疤痕,椭圆形,棕红色,狰狞而又可厌。
旧友新交,无不殷殷探询。开始时,我总是耐心地解释、解释、再解释,然而渐渐地不行了,同样的话讲了又讲、说了又说,一日数回,着实厌得嘴巴抽筋。后来,有人关心探问时,我便笑眯眯地说:“我昨天去献血啦!”对方骇然惊问:“怎么会在手臂这个部位抽血呢?”
我又微笑应道:“这就叫做不同凡响嘛!”看对方疑惑的表情反而成了我的乐趣。想起那名女学生,我对她两年来所受的委屈感同身受。总得穿穿别人的鞋子,才知道那鞋子打不打脚呀!(李中一摘自花城出版社《尤今袖珍小品》一书)
5、清秋瘦水
周伟
《读者》2016年第2期(一月下)总第607期
秋天的水,说瘦就瘦了,河中的丝草浮现出来了,墨绿墨绿的一片,丝丝连连,纤毫毕现。我仿佛看到了童年井水中的景象,那般清澈,那般透亮。瘦水边,人感觉也瘦了。远处有两个黑点,慢慢地出现在我的眼前:一个是斯文的父亲,一个是天真的孩子。
父亲张网,一张网,仿佛想网住一个世界。他越是弓身用力,撒出去的网越是到不了他想要达到的位置,网不住他想网的东西,好几次,网都被丝草缠住了。孩子提桶,跟在父亲后面。他看到瘦水中那些游来游去的鱼儿,在水中旋转着,一下又蹿出水面,白白的鱼肚皮在阳光下发亮。
就在父亲感到失望并打算离开的时刻,孩子扯了扯父亲的衣角,努了努小嘴儿:河堤边的丝草旁,有一条金黄色的大鲤鱼在那儿游来游去,闲适自得。
于是父亲张网,张了几次,总不成功。孩子把桶放下,做了一个双手捧鱼的动作。父亲领会,走上前去,捧住了那条金黄色的鲤鱼。孩子接过父亲手中的鱼儿,用双手稳稳地捧住。鱼儿一动不动,只有鱼鳞在阳光下一闪一闪泛着金光。
看着瘦水里的游鱼、瘦水边的父子,我明白了:世上有许多东西,网是网不住的,把它捧起来,或许更好。(金星摘自《人民日报》2015年10月26日)
“读者体”的作文是为读者而作,目的主要是满足自己的发表欲望以及和别人的交流。
关于“读者体”,网上有人这么说,虽然我不太赞同,但发上来让你看一下:据说在中国五本杂志里面就有一本是《读者》,当然它的成功也仅在于经济学的意义上。他并没能贡献出一种有价值的阅读方式和文化方式,因为它是美国版《读者文摘》的中国化。但却它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这个时代人们的文化水平和精神生活的质量。从这份杂志提供的文章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这个时代的阅读是如果不是反文学的那么对待文学的态度也是拒绝。这《读者》里我们看不到真正有成就的作家的名字,更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文字作品。即使偶尔在显著的黑体字提示下出现的那些作品也不见作家的真正功力。于是散文成了这份杂志最喜爱的文体。或许诗歌是个例外,但是诗歌只是一个摆设,它的出现也是出于整体上制造一种文化性的假象,实际上它就像妓女口中的政治或者美学,处境尴尬。与其说“散文体”是杂志主创的选择,我更愿相信这是对多年来国民阅读行为一种总结。而这种“散文体”里面又多大意义上归结于文学这也是一个疑问,平民化的叙述语气和平面化的思想力度加在一起,使这份杂志看上去更像是一场平凡乃至平庸的故事会。所以它不仅拒绝文学,更拒绝思考,这是因为它的受众也就是最广大的中国读者实际上还不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这个时代精英和大众还存在明显的二元对立,大众文化气焰嚣张的同时又患有明显和贫血症而且先天的营养不良,所以这个时代还需要真正的文化偶像,遗憾的是鲁迅死后的60年里再也没有出现一个民族精神的旗帜。作家呢?作家没有死,但他们只能在《读者》这样的杂志里苟延残喘,抑或幸运一点的就被精明的文化商人选中,于是这样一批作家产生了:贾平凹,池莉,毕淑敏,周国平,二月河,莫言,王小波,王安忆,王朔,余秋雨,余华,孔庆东,刘心武,于丹……这里差不多囊括了当代文学所有的“著名作家”,也只有这样的“著名作家”才能成为《读者》的“签约作家”。我列出的名单中虽然不尽是那一百位的签约作家,这正反映了中国作家的整体素质实在令人堪忧。一百名“有相当知名度”“写出当代文学重要作品”的作家一起被《读者》招安,被招安的还有陈思和这样的文学教授和知识精英。这一事件实际上反映了文学在这个时代的真实境遇。无疑这是一个巨大的讽刺:文学成了文字垃圾招摇撞的广告牌。作家没死,而文学却死了,这就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精神问题。
1981年,《读者》杂志创刊,迄今已走过35个春秋,其走过的成功历程被学界作为一种“读者现象”来解读。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者里的 文章 ,希望大家喜欢。读者里的文章篇1:时光 ●胡子宏 当你静悄悄地沉寂于一种忘我的情绪中,这时你常常会忽视时光的存在,你会忘记你的出生你的死亡——你只听得到“嘭嘭”的心跳声。久了,你抬起头来,你看,阳光的绿荫又移了一寸,树木的嫩叶又长了一分,这就是时光。时光被你的寂静拉长了,许多的时光就恍若梦中一闪即逝了。 正是这些点点滴滴、微不足道的时光,才组成了我们的生命。你看——孩提时期盼时光的消逝,恨不得让时光再生出一双翅膀,载着自己的理想快快飞翔。少年了,父母长辈柔柔的温情使你盼望时光就在温馨的一刹那凝固,以期品尝那一刻的甜蜜。成年了,你历经了爱情的卿卿我我,成家立业,不知不觉,时光如丝绸在手掌轻盈滑下,只留下一丝怅然的感觉。有一天你迈进了中年的行列,你突然感到:童年少年青年好像还是昨天的事儿,呀,时光真快,一生的一半儿已经烟飞云散无论如何,时光是无情的,青春不会因为你的期盼而凝滞,也不会因为你曾有的虚反而有半丝的缓馒。年老时,你对青春的期盼就只能依靠些许爽交的情怀,时光告诉你,青春是一种年龄,亦足一种心境。只是,来日不多,你身处的境地已经很明白地告诉你:自己孩提时的理想是否成真,自己生命的质量显现了一种什么样的光色。 好在身体依然健康,精力依然充沛,在中年,在老年,你仍会在自己的脸庞上刻下饱经风霜的印痕,时光仍会在你的履历中重重地绘下一幅图画。当你苍老得无法抑步时,你会明白时光的馈赠,心中涌出种种感觉。 在时光的咏叹调中,人正如一朵花,有无自己的果实,全靠自己是否投入地去吸收大自然的营养。时光无情的平等,它时刻告诉你:青春有过但只有一次,肌体活过也仅此一生。你有什么理由不好好珍惜呢? 读者里的文章篇2:生命之秋 ●姜龙飞 不再为花事迷乱而效颦蹙眉,不再有哈姆雷特式的患得患失,面对刺心的白眼无须凭双拳来为自己壮胆,一次踏青郊游后的疲乏整整二十四小时也难以消除...... 这,便是生命已交 立秋 的滋味了。犹如炎阳逞尽了威势渐渐冷却,浆果蒸馏了酸涩终于醇厚,生命之秋充实而宁静,淡泊而辽远。她引逗人时常地堕入回忆的网里,“感时因忆事,不寝到鸡鸣”。使人在悔悟交作并会心的微笑中,揉搓着自己的悲欢冷暖、甘苦辛甜,咂吮着天、地、人、神这四重结构的荣枯、盛衰、有无、生灭之机理,营养余岁。她不像春天那样充满生机,到处催红绽绿、鸟语花香,勃发着未来的诱惑;也比不上夏天那般威猛雄健、热烈无边,骄奢得好似一幅浓艳欲滴的彩画;当然也不同于日薄崦嵫的凛凛冬日,僵手僵足,非围炉拥衾不能温护自身。秋天是生命力的沉稳,是曲调高昂后的迂缓,是江河奔泻之后的开阔,是窖藏经年的陈酿,是远山如黛、含蓄深邃的好时光。不惊不咋,不愠不火,徐疾得体,洞明练达。虽熟悉世路的纷歧,而未能蜕尽往昔的清纯;幻梦已醒,却并不张惶失措。 生命之秋是人类进化的颠峰。她的前额饱满,造型优雅,蓄足巨大的思维能量;她的侧影是一条清晰的逻辑线,棱角分明,秩序井然,和谐流畅;她的双手精巧结实,腿脚稳健有力,神经系统是一丛开放的藤蔓、一架恒久的水平仪、一面猎猎迎风的旗帜。 进入秋天的人生,很少被人击败,除非倒在自己的脚下。 读者里的文章篇3:生命华实 ●王蕤 女孩子们是否渴望倾诉?是不是都有着蓝色的忧郁与柔情?花开的季节有多少美丽的春梦,还是说我们梦样的青春有多少美丽?我听着英文歌,怀着一种优柔的执著,记录下前人的生命华实。 你寂寞。泰戈尔说:“我们把世界看错了,反说他欺我们。”你自卑。“你之所以感到巨人高不可攀,那只是因为你跪着。”你痛苦。牧师悄悄告诉你:“人比神伟大,因为神不懂得痛苦。” 你违心。知道吗:“世界上有许多事情必须做,但你不一定喜欢做,这就是责任的全部意义。”你懊悔。聂?鲁达《太阳颂歌》中说:“过去我不了解太阳,那时我过的是冬天.......”你焦急。大仲马讲:“人生就是不断的等待与希望。” 你受伤。罗曼?罗兰用他巨如椽、细如针的笔在你心上写着:“是爱,使他们恨得那么深。”你明白了:爱是一个债,恨是一个债,我们无债却都爱。 你哭泣。小女孩,只要有眼泪,就还有希望。不是吗?你无奈。连骨头最硬、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论鲁迅都说道:“人最苦的是梦醒了无路可走。” 你彷徨。因为契诃夫曾言:“越是高尚,就越不幸福。” 而你可知:“再微弱的光,也是刺向黑暗的剑。”最后让“世界之所以有了我们,是因为它需要更美”做结束吧。
1真正让我感到她生命终止的、她已离我而去永远不会再来的,既不是没有了呼吸,也不是心脏不再跳动,而是她那双不论何时何地、总在追随着我的、充满慈爱的目光,已经永远地关闭在她眼睑的后面,再也不会看着我了。我一想起她那对瞳仁已经扩散,再也不会转动的眼睛,我就毛发悚然,心痛欲裂。 我也不相信妈就再也不能看我,就在春天,妈还给我削苹果呢。我相信我能从无数个削好的苹果中,一眼就能认出她削的苹果,每一处换刀的地方,都有一个她才能削出的弧度,和她才能削出的长度,拙实敦厚;就在几个月前,妈还给我熬中药呢……我翻开她的眼睑,想要她再看我一眼。可是小阿姨说,那样妈就永远闭不上眼睛了。——《世界上最爱我的那个人去了》 理由:我读到这里的时候心里总是钝钝的痛,我害怕有一天我也感受到这种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所以我会从现在开始,珍惜和家人的每一寸时光。这段话运用朴实而真挚的文字描画了关于母亲的很多场景,有感而发,感人至深。我想起泰勒说的:最不浪费时间的事,就是花时间和珍惜的人在一起。以此共勉。2丽日当空,群山绵延,簇簇的白色花朵象一条流动的江河。仿佛世间所有的生命都应约前来,在这刹那里,在透明如醇蜜的阳光下,同时欢呼,同时飞旋,同时幻化成无数游离浮动的光点。这样的一个开满了白花的下午,总觉得似曾相识,总觉得是一场可以放进任何一种时空里的聚合。可以放进诗经,可以放进楚辞,可以放进古典主义也同时可以放进后期印象派的笔端——在人类任何一段美丽的记载里,都应该有过这样的一个下午,这样的一季初夏。总有这样的初夏,总有当空丽日,树丛高处是怒放的白花。总有穿着红衣的女子姗姗走过青绿的田间,微风带起她的衣裙和发梢,田野间种着新茶,开着蓼花,长着细细的酢浆草。——席慕容《桐花》理由:这段话运用生动优美的笔触描绘了桐花盛开的美景,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动静结合,充满了生机和动感。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把繁华盛开的场景比作流动的江河,把阳光比作醇蜜,将这幅景象刻画得美不胜收。最后的排比句,语势加强,让人感受到桐花盛开时喷发的生命力,仿佛整个山坡都被桐花覆盖了,生命的张力无限延伸。 而作者的想象则充满了浪漫的梦幻。3那时候,在南京,刚刚开始记得一些零碎的事,画面里常常出现一片美丽的郊野, 我悄悄地从大人身边走开,独自坐在草地上,梧桐叶子开始簌簌地落着,簌簌地落着, 把许多神秘的美感一起落进我的心里来了。我忽然迷乱起来,小小的心灵简直不能承受 这种兴奋。我就那样迷乱地捡起一片落叶。叶子是黄褐色的,弯曲的,像一只载着梦小 船,而且在船舷上又长期着两粒美丽的梧桐子。每起一阵风我就在落叶的雨中穿梭,拾 起一地的梧桐子。必有一两颗我所未拾起的梧桐子在那草地上发了芽吧?二十年了,我 似乎又能听到遥远的西风,以及风里簌簌的落叶。我仍能看见那些载着梦的船,航行在 草原里,航行在一粒种子的希望里。 ——张晓风《秋天 秋天》 理由:这段文字用优美的笔触表达了对梧桐叶子的喜爱。“簌簌”的象声词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让读者也能猜到那种场景。“神秘的美感”写出了秋日梧桐的特点,神秘的,优美的,梧桐叶子在作者眼中充满了无穷的魅力和美好,极富有感染力。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地描写了梧桐叶子的形态。作者从颜色、形状等各方面做了描写,同时将叶子比作小船,穿上还有船舷,船舷上是梧桐子,让每个读到的人都心驰神往,也想看一看这优美的梧桐树。作者想象力丰富,将秋天的美感表现得淋漓尽致。4 大自然里很多事物都不会改变,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情。所以,不管采下花来是为了供在佛前或者是为了远方的友人,花永远是一种模样的。而在这一千年中,时间也如花朵一般,本身既没有改变,也就不会有错误,更因而不会有优伤了。 而我们人类,却不幸地刚好是相反的一类。所以我要这样说:“能够与错误和忧伤对抗的,在这世界上,恐怕也只有诗了。” 温厚深沉如痖弦,我想,他也许也会同意的吧。——席慕容《夏天的日记》理由:总是这样让我怦然心动的文字,仿佛只是随手的几笔,却让我感受到她温柔的内心,就像这篇散文,有一点《如歌的行板》的意思。改变的只是人的心情,我能不能和她一样,只是用美丽的心情去生活呢。那样,我的生活会更加美丽吧。5人站得高些,不但能有幸早些领略到希望的曙光,还能有幸发现生命的立体的诗篇,每一个人的人生,都是这诗篇中的一个词、一个句子或者一个标点。你可能没有成为一个美丽的词、一个引人注目的句子,一个惊叹号,但你依然是这生命的立体诗篇中的一个音节、一个停顿,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这足以使你放弃前嫌,萌发为人类孕育新的歌声的兴致,为世界带来更多的诗意。——《站在历史枝头微笑》理由:站在历史枝头,可以看得更高更全面,第二人称来写,显得更加亲切,又更能强调观点,仿佛作者是情不自禁说出站在历史枝头的诸多好处来。而关于成为音节成为停顿的部分,则让我恻然。即使我没有很大的成功,我也依然是这个世界这段历史的组成部分呢。
书名:细菌世界历险记
作者:高士其
好词:
漫无目地 花花绿绿 恭恭敬敬 知识渊博 统领天下 按兵不动
夜以继日 半疑半信 莫名其妙 冥冥之中 道听途说 疑云疑雨
真真正正 明明白白 有冤难申
好句:
1.我漫无目地地飘呀飘,突然,两个细菌士兵飘过来,拽着我的胳膊,“吱,不叽找啊把拉咕!”
2.窗外的月亮对我笑,我安详地睡着了……
3.这消息一传到众人的耳朵里,大家都惊惶起来,觉得我比黑 暗里的影子还可怕.然而始终没有和我对面会见过,仍然是莫名其妙,恐怖中,总带着半疑半信的态度。“
4.什么‘微生虫’?没有这回事,自己受了风,所以肚子痛了。”
5.哪里有什么病虫?这都是心火上冲,所以头上脸上生出疖 子疔疮来了.”
6.寄生虫就说有,也没有那么凑巧,就爬到人身上来,我 看,你的病总是湿气太重的缘故。”
7.变成细菌那天,我正做着好梦呢!突然,我感到四周有点不对劲,睁眼一看,“啊——”我吓得尖叫了一声,原来,我变得,如同细菌般大小了,被子如周一座大山,床比撒哈拉大沙漠还要大!我吓坏了,使劲跺了跺,呀,好疼,不是做梦。可是,我这一跺不要紧,要紧的是我飞了起来,浮在空中,怎么也下不去,哎,看来我是真的变成了细菌,也好,让我体验一下做细菌的感受,也能尽快地完成查理德博士让我研究细菌的任务。
《读者》杂志是大陆发行量最大的期刊(半月刊),深入大陆各省市,受到家长、青少年欢迎。通过阅读《读者》,那么要如何写有关《读者》的美文美句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者》美文摘抄大全,希望能帮到大家!
假如生活冷落了你,那就行动起来,为此奋斗一番吧!这样做绝对值的,只要你点起——
1.方向之灯:制定目标,写在之上,并订出达到它的时间。为实现你的愿望去做,去创造,去奉献……
2.交往之灯:结交比你更懂行的人。把它们作为你努力的榜样,不断调整,改进自己的工作。
3.梦想之灯:成功这不过是爬起来比倒下去多一次,你只要怀有一个梦想,便没有办不到的事。
4.进取之灯:回顾并更新你的目标。不断向新的高峰攀登。
雨果论面具:被人揭下面具是一种失败,自己揭下面具却是一种胜利。
我们习惯于把发现自己渺小支出作为一种谦逊的美德。其实善于寻找自己的伟大之处是弥足珍贵的人生态度。
为自己活着的人,低劣;为别人意见活着的人,渺小;为别人幸福活着的人,高尚。--托尔斯泰
从不随便牵手,更不随便放手
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爱到八分绝对刚刚好。所有的期待和希望都只有七八分,剩下两三分爱自己。如果你还爱得更深,很可能给对方造成沉重的压力,让彼此喘不过气来,完全丧失了爱情的乐趣。
记住:喝酒不要超过六分醉,吃饭不要吃过七分饱,爱一个人不要超过八分。
爱一个人要了解也要开解;要道歉也要道谢;要认错也要改错;要体贴也要体谅;是接受不是忍受;是宽容不是纵容;是倾诉不是凡事交待;是为对方默默祈求而不是向对方诸多要求。可以浪漫,但不要浪费。不要随便牵手,更不要随便放手。
要平凡,但不平庸;要大胆,但不大意;要敢说,但不空说;要多思,但不乱思;要大干,但不蛮干;要谦让,但不迁就;要虚心,但不虚荣;要勇敢,但不蛮横。
人类最丑陋之处,集中体现在,他们绞尽脑汁的议案是自己的丑陋。
智者的回答:
最困难的事是什么?认识自己难,认识自己的不足更难。
最贵重的财务是什么?一切都在我身上,还有比生命更重要的么?
快乐的工作是什么?挣钱的工作。
永远的道德是什么?我们不愿把我们的道德和他们的财富交换,因为道德是永远的,而财富每天都在更换主人。道德是永远的,财富是暂时的。靠作恶致富的人,内心是空虚的,而且富裕也不会长久。
理想的家居是什么?既没有什么奢侈品,也不缺什么必需品。奢侈品是给别人看得,必需品是给自己用的。
道歉的好处是什么?道歉是一种美德,不仅能化解很多矛盾,而且会给自己以及对方带来轻松和快乐。
为官交友要特别警惕三种人:一、为官不大特能办事的人;二、挣钱不多,特能花钱的人;三、不太热,特能套瓷的人。
控制金钱,可以得到财富;控制饮食,可以得到健康;控制情绪,可以得到快乐;控制感情,可以得到幸福。学会控制,可以得到更多。
狡猾和聪明的差距不在智力上,而是在道德上。
人到世上来,全当是赴了一次宴,吃饱了,喝足了,舒舒服服的回家了,这是很自然的,有什么不好呢?
世间丈夫彼此的差异微乎其微,所以你还是将就着第一个把。--美国名人阿黛尔,罗杰斯,约翰斯在经历了5次结婚离婚后的概括。
以健康为中心,糊涂一点,潇洒一点,忘记年龄,忘记怨恨,有个伴,有个窝,有点钱,有好友—新生活准则。
爱情就像存在银行里的一笔钱,能欣赏对方的优点,这是补充收入;能容忍对方的缺点,这是节制支出—作家三毛对爱情的比喻。
有油水的地方常常是最滑的,滑倒了以后,想爬起来站稳,真是不容易。
你不要等到:
不要等到想强做优雅时,才露出微笑;
不要等到想要得到爱时,才付出;
不要等到孤单时,才想起朋友。
不要等到有了好的职位,才去努力工作;
不要等到失败时才记起他人的忠告;
不要等到生病时,才意识到生命的脆弱;
不要等到要分手时才后悔没有珍惜感情;
不要等到有人赞赏时,才相信自己;
不要等到有人指出时,才知道自己错了;
不要等到腰缠万贯时,才准备帮助别人;
不要等到临死时,才发现自己没有真正热爱生活。
生存其实很简单:
生存其实很简单,拒绝堕落就行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有勇气后退就行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不要被成功模式束缚就行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胜利时保持安静就行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在艰苦的环境中选择坚强就行了;
生存其实很简单,把缺陷转化成动力就行了。
大度读人:
一个人就是比本书。
有的人在你面前倾诉深情的时候,语言的表述象流淌着一条清亮、甜美的大河。而在河床的底下,却潜藏着一股污浊的暗流。你读他时,千万别憎恨他。因为它是以虚假的面具来欺别人的人,人前人后活的夜挺难的,弄不好还会被同类的虚伪所惩罚,你应该体谅他的这种人生方式,等待他的人性的回报和自省吧
服装是裁缝制作的,仅仅是货币的标志。而人的知识,品德和气质,却是一个人真正的人生价值,对于庸俗的人,你可以反复对照一下自己的行为。
读别人,其实也是在读自己。读真、善、美的同时,也读道貌岸然后的伪善,也读美丽背后的陋习,也读微笑背后的狡诈。
读人,最重要的是读懂怎样的伟人。
读人,是为了要做一个真正的人。因为此,读书时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大度,由此才能读到一些有益于自己的东西,才能读出高尚,才能读出欢乐,才能读出幸福。
1、从窗帘遮不到的地方,仍能见到一小片天,一小片缀满了星星的天。——《读者》《阳关月》□扬之水2、幸福是鞋与脚,鞋的幸福是因为有一双温暖的脚,脚的幸福也只有鞋知道。——《幸福》□苏北3、多少情深意重,敌不过天人相隔。原来,所谓一诺千金,也有无法兑现的时候。——《西出阳关》□西芹百合4、海鸥回答说:“因为眼泪不会持久。一旦它们随着大海到了这里,它们就会消失,仿佛从未存在过一样,没有人再记起它们。善良的大海包容了所有的悲伤,用她的胸怀抚慰着疲倦和伤心,并把它们带到岸上,用爱和永恒的歌取代沉重的心灵。同样的事情也会发生在你身上,你只要环顾四周,就会找到它。”——《海鸥和眼泪》○青闰译5、斯人已逝,那最后的一朵,最终也要随了爱人萎去,只留给这喧嚣的人世,一抹浅淡的忧伤……而我们的灵魂,在暗夜里,就这样回家——《夏日的最后一朵玫瑰》□安宁6、首先是爱情使你忘记时间,然后是时间使你忘记爱情。——《青年文摘》《时间让人忘记爱情》□张小娴7、人生,不是得到,就是学到。如果注定尘归尘,土归土,每个人必须空手而来,空手而返,那么,一定要学到。——《不是得到就是学到》□吴淡如8、总有某些坚韧的东西,会留在一个不被摧毁的地方。那就是我们在一生中学到的东西吧。如果将它称作宝石,每个人所制造的款式和材质,如此不同。9、有时,短暂的一瞬会成为永恒,这是因为他把脚印深深地留在了人们心里。有时,漫长的岁月会成为一瞬,这是因为浓雾和风沙湮没了他的脚印。——《光阴》□赵丽宏10、这世上的感情,真的有太多的形式,有些时候,你以为那是爱情,其实不过是一根稻草。与其抓着那根无用的稻草,不如用心去植一棵属于自己的树。——《稻草爱情》□卫宣利11、不是所有相爱的蝴蝶都可以一起飞翔的,既然我不能陪你一同飞翔,我至少可以帮助你,让陪你飞翔的蝴蝶不被厄运折断翅膀……——《意林》《相爱的蝴蝶》●澜涛12、千百年来,它们在大自然的怀怉里繁衍生息,活得快活惬意,它不需要你为它的冷暖操心,更不需要你为它投食喂水。——《相忘》●莫菲13、真实是最难的,为了它,一个人也许不得不舍弃许多好东西:名誉,地位,财产,家庭。但真实又是最容易的,在世界上,惟有它,一个人只要愿意,总能得到保持。——《真实》●周国平14、一个人如果愿意时常保有寻觅美好感觉的心,那么在事物的变迁之中,不论是生机盎然或枯落沉寂都可以看见美,那美的根源不在事物,而在心灵、感觉,乃至眼睛。15、未写完的诗、没有结局的恋情、被惊醒的梦、山顶缥缈的庄园、缘尽情未了故事,都是在生命大海边飞舞的白蝴蝶,不一定要快步跑去看清。只要表达了,有结局了,不再流动思慕了,那时便立刻停格,成为纸片。——《海边的白蝴蝶》●林清玄
梁言相劝 :语言的终极本质是能量,能量的功能是唤醒,唤醒的生命才具有温度和意义。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越来越注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所以,这些年围绕“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产业:健身,健美,美容,美发,美体,瑜伽,甚至整容…… 这是社会和时代的进步,也是人性的一种解放。 但由于“美”这件事,往往直接关乎一个人的身体健康,甚至一旦出现问题又严重影响一个人的心理和精神健康,从而会对整个家庭生活产生很大影响,所以我个人觉得,追求美是对的,但 爱美一定要懂美 。 另一方面, 真正的美的形成和培育 , 是需要一个很长周期的 ,一旦错过年龄上的窗口期,一生中最宝贵的那份天然真实的美,就会受到很大影响。 所以, “美”这件美丽的事,需要学习,在正确的认知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手段,才能拥有那份真正的美 。 否则,钱花多少这还是小事,别最后美变成了丑…… 今天这篇文章,从知识甚至原理上讲解了相关的内容,希望爱美的女性能够静下心来认真读一读,想一想。 男性朋友们更要看,这不仅关乎你的美,也关乎你的钱…… 我的意思是,为了夫人和女儿的美, 钱可以花, 但 要得到美 。 1.膏肓就是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药可救了。 这是在讲什么是膏肓,膏肓的功能是什么,功能失效的结果是什么。我觉得谈 “美”的前提,得是“活着” 。 2.现代人以瘦为美,不惜节食、抽脂,其实这是残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为。人之所以要长脂肪,一则为了贮存能量,二则为了保温取暖。 正确理解,不是说瘦不美,而是为了瘦 节食和抽脂 是不科学的,如果通过合理的饮食和科学的运动,让自己瘦下来,这就完全不一样的概念。 另,过于肥胖的朋友们也要正确理解,文中所讲是“合理的脂肪”,不一定是咱们身上那一大堆脂肪。 3.其实女性在二十一岁智齿生长,身体发育到达极限之前,通过艾灸气海,通调冲脉,增加营养,改变穿高跟鞋的习惯,改挺胸为含胸的姿势,都能促进乳房的发育。 方法足够具体,转给自己适龄的女儿们。 4.过了这个年龄,就别再折腾身体,通过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培育神韵,一样可以妩媚动人,何必伤身劳神呢? 是啊,“ 气质、修养、神韵 ”,看着就美。女人不用折腾身体受罪,男人不用折腾钱包受罪,这些钱用来真正健体养神, 岂不乐哉 ? “病入膏肓”是国人耳熟能详的一句成语,大意是说人快死了,无可救药了。可是具体地说,膏肓是什么,在哪里?知道的人就不多了。 “病入膏肓”出自《左传·成公十年》,说的是晋景公姬孺,信佞臣,听谗言,无辜杀害忠臣赵盾的后代赵同、赵括全族。这就是后来闻名世界的《赵氏孤儿》悲剧的原型。两年后,晋景公梦见一厉鬼,披散着一头及地的长发,捶胸顿足,厉声骂道:“你杀我子孙,不仁不义。我已向天帝诉冤!”说罢,厉鬼毁坏大门和正门而入,就向景公掐扑过来。景公大惧,往内宫奔逃,厉鬼又破户追入内室。景公甚感恐怖,呼叫而醒。醒后,晋景公即召见桑田巫,巫所卜和景公的梦境完全相同,景公惊惧地问道:“那怎么办才好?”巫人说:“恐怕您吃不到新麦,活不过今年夏天了。” 景公的病,一天比一天沉重,于是就遣人往秦国求医,秦桓公派遣医缓来晋治病。秦医未到,景公梦见两个童子,其中一个童子说:“医缓是高明的大夫,他来治病,恐怕会伤害到我们,我们躲避到什么地方才安全呢?”另外一个童子回答说:“我们躲避在肓之上,膏之下,虽有良医,能把我们怎样呢?”医缓来到晋国,给景公诊病后说:“这病已经不可治了。病在肓之上,膏之下,不可用灸攻,用针也达不到,药力又不能到达,不可治了。”景公叹道:“唉!太医诊病和我梦境相符,真是神医!”于是厚礼送医缓回秦国。 到了六月丙午日时,景公忽然想吃新麦,命令农户献麦,并吩咐煮好麦粥。景公忽然想起桑田巫的话,立刻召他入宫,指着麦粥对他说:“你说寡人吃不到新麦,你看这是什么?”并喝令左右将巫人推出斩首。景公将要取麦粥来吃,顿觉腹部膨胀要大便,急急起身入厕,忽然一阵心痛,站立不住,跌入厕内,溺于粪池中而死。 膏肓就是包裹、保护心脏的脂膜,也就是心包。 膀胱经的第四十三个穴位叫做膏肓俞,位于背部第四胸椎棘突下旁开三寸,和心包的背俞穴厥阴俞紧邻。心包是心的宫城,心为君主之官,不受邪,心包代受,《灵枢·邪客》:“诸邪之在于心者,皆在于心之包络。” 所以病入膏肓就是病邪侵入到了人体最后一道防线,艾灸火攻、针刺、服药都达不到,也就是无可救药了。 扁鹊最后一次见蔡桓公的时候说:“(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其实膏肓和骨髓是一回事。 《灵枢·五癃津液别》:“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于骨空,补益脑髓,而下流于阴股。阴阳不和,则使液溢而下流于阴,髓液皆减而下,下过度则虚,虚故腰背痛而胫酸。” 骨 髓、脑髓就是渗入骨内、颅内的膏。 膏源于饮食,依赖三焦元气所化,成液入骨髓。 没有渗入骨内固体的分成两种,包裹、覆盖脏器的白色的叫做膏,皮下黄色的叫做肓。 我们吃螃蟹的时候习惯于把公螃蟹体内白色的精脂叫做蟹膏,把母螃蟹的卵黄叫做蟹黄,是一样的道理。 饮食中的营养,经过阳明胃肠的消化,有些通过三焦的气化功能,转化成膏肓。固体的膏肓蓄积能量,能保温从而保护脏器。膏肓液化,充盈骨髓脑髓,营养心脑;气化的膏肓,转变成能量,温养脏器。膏肓的代谢,直接隶属于心包和三焦,心包的背俞穴、三焦的背俞穴外侧,就是膏肓俞和肓门。由于普通人奇经八脉不通,靠三焦通行元气,因此膏肓与元气的关系也十分密切。一般来讲,元气元阳不足的时候,人体就肥厚,反之就精瘦干练。三焦气化功能弱的时候,消化吸收脂肪的功能就差,三焦功能亢进的时候,膏肓分解销铄得快,甚至会出现骨髓枯槁的情况。 具体分析, 肓 算 是半成品,质地柔软,在皮下相对较浅。膏的质地相对坚硬,包裹脏器,位置较深。 如何把肓转化成膏,进而营养骨髓,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膏的原穴是鸠尾,也就是调节膏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位于胸骨柄剑突下,无剑突的人在胸骨下一寸。 “膏之下”也可以理解成膏的原穴之下,就是心的募穴巨阙,此穴解剖位置下面是肝脏左叶,历来禁针。临床上有针刺不慎刺伤肝叶的报道,但是高手一样可以用针,一般用凉水泼面,使患者惊惧以后肝叶上提,医生乘势进针,这样既能驱除邪气,又不伤脏器。 肓的原穴是气海,也就是调节肓的合成和分解的反应点,在脐下一寸半。 肓之上也可以理解成肓的原穴之上,就是阴交和神阙。《素问·腹中论篇》:“帝曰:人有身体髀股皆肿,环齐而痛,是为何病?岐伯曰:病名伏梁,此风根也。其气溢于大肠而着于肓,肓之原在齐下,故环齐而痛也,不可动之,动之为水溺之病。”针刺气海也需要谨慎,免得伤及膀胱、大肠而导致排便异常。 现代人以瘦为美,不惜节食、抽脂,其实这是残害自身、引邪入膏肓的典型行为。 人之所以要长脂肪,一则为了贮存能量,二则为了保温取暖。当人的脏器寒冷的时候,不由得会吸收、合成脂肪,形成膏肓来包裹、覆盖脏器。可是当人一意孤行,拒绝摄入或武断吸出脂肪的时候,就是暴露心脏和其他重要脏器于外,招灾惹祸。我曾经在电视上看见过令人作呕的吸脂手术,看见黄色的油脂滚滚而出的时候,不禁为这些人感到惋惜。貌似轻巧的剥离,带来的会是更深的伤害。果不其然,现代西方医学家发现,做过吸脂手术的人,多数会反弹,少数没有反弹的,大多陷入深深的抑郁之中,甚至以自杀结束生命。 还有丰胸隆乳的人们,不惜在胸膛填埋异物。 其实女性在二十一岁智齿生长,身体发育到达极限之前,通过艾灸气海,通调冲脉,增加营养,改变穿高跟鞋的习惯,改挺胸为含胸的姿势,都能促进乳房的发育。过了这个年龄,就别再折腾身体,通过改善气质,提高修养,培育神韵,一样可以妩媚动人,何必伤身劳神呢? ——徐文兵《字里藏医》 以上内容仅用于学习交流,不做商业用途。 1. 请把您认同的部分内容或观点,首先分享给自己生命中重要的人。 2. 重要内容做好记录或收藏,因为我们很快会忘记。 3. 有适宜机会,用多种方式和身边人探讨交流,相互帮助相互启发。 4. 认为必要的改变,一定要制订个人提升计划,从目标到行动,有日程可测量,把“想”做的事,变成生活的一部分时,才会变成真正的“行动”。 5. 定期回头学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会持续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而这一能力至关重要。 6. 定期总结,确认自己的提升计划,给自己鼓励和奖赏,持续改进。从学到习·知行合一 学习学习,边学边习 习比学更重要 学习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做到 关注梁言相劝,让我们一起学习一流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