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以闪亮的名字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以闪亮的名字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发布时间:

以闪亮的名字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还记得小的时候,我最喜欢听爸爸、妈妈给我讲过去的故事,最喜欢看打仗的电影。那个时候党在我心中,就是由一串串故事和一个个英雄组成的。像描写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红孩子》、《飞夺沪定桥》,描写抗日战争时期的《小兵张嘎》、《英雄王二小》,描写解放战争时期的《南征北战》、《渡江侦察记》,以及后来描写抗美援朝时期的《英雄儿女》,还有毛泽D、周恩L、董存瑞、黄继光,这些扣人心弦、惊心动魄的故事和这些闪亮的名字,在我幼小的心灵中深深扎下了根。 那个时候,每次看电影时,我总是要问爸爸妈妈,谁是好人?谁是坏蛋?但是,当我知道谁是共产党员的时候,那么我可以肯定的说他一定是好人。而且,每当看到电影上,有人喊出“共产党员,跟我冲!”我就会激动不已,甚至也会和他们一起呐喊“冲啊!”那时,我的理想,就是长大以后,能够成为一名英勇的解放军战士,更要作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因为,他们都是那么的坚强,那么的不怕牺牲。因为,他们都是我心目中的真英雄。 渐渐的我长大了,懂事了。党在我心中,已不仅仅是一个个英雄和一串串故事,而是由这些英雄和故事贯穿其中的,一部中国人民争取独立、自由、解放的抗争史、奋斗史、革命史。那时,我常常会思考这些英雄和故事背后的道理。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共产党员,抛头颅、洒热血而却义无返顾?而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国民党人,却贪生怕死,苟且偷生,甚至成为汉奸? 为什么,中国共产党党员会从建党之初的几十人发展到如今的几千万?而国民党却从不可一世,沦为退守台湾呢? 为什么,我们党领导的军队穿着草鞋、吃着小米却能成为常胜之师?而为什么装备精良的日寇和几百万的国民党军队却会一败涂地呢? 我思索着,探寻着。我们的党,之所以能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星星之火,到燎原的烈焰。那是因为我们的党是马克思主义武装起来的政党,我们的党是一切为了劳苦大众谋福利的政党。因此我们的党是最无私的政党,我们的共产党员也是最无畏的英雄。也正是以毛泽D同志为首的共产党人,出生入死,领导着我们建立起了新中国。从此,我们结束了百年的屈辱历史;从此,我们结束了国家四分五裂、任人宰割的状况;从此,中国人民终于站起来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我们是中国人,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我们可以对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坚决地说:“不”!我们可以按照自已的意愿去建设自已的国家,而不必再看别人的“脸色”。 现在,党在我心中已不再仅仅是一部历史,更是经济发展的动力,是一座改革开放、开拓创新的丰碑。是否记得,曾经只有士豆、白菜的餐桌,如今已是碟盘罗列,鱼肉俱全;是否记得,曾经是青一色的蓝布褂、绿军装,如今已变成纷繁绚丽的时装、晚装,甚至另类装;是否记得,曾经是高档电器的电子管收音机,如今已变成了家庭影院、DVD;是否记得,曾经是可抵万金的家书,如今已变成了方便快捷的电话,甚至电子邮件。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正是由于以邓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的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并实行改革开放的结果。而以江同志为首的第三代领导核心,在继承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使我国经济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全国人民有了更强的凝聚力。我们不会忘记,1997年6月30日,那不眠的一夜,那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刻;我们不会忘记,1998抗洪时,那些奋不顾身,跳入急流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挡住涛涛洪水的党员和战士;我们不会忘记,当神舟号宇宙飞船成功发射,充满自豪的那一瞬间。这是国力的象征,这是民心所向,这是科技的发展。我想说,我们国家正作为一个经济巨人,崛起在世界东方。我相信在以胡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在"三个代表"、“两个务必”的思想指导下,我们一定会实现民族振兴。 如今, 党在我心中,已从儿时的朦胧,到如今的真切;已从为了民族的觉醒,到今天为了国家的富强;从童年的故事,到今天澎湃的改革大潮。 如今,我是一名工商战士,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所从事的职业是一种高尚而神圣的职业。党赋予我手中权力同时赋予我们责任。我将用我毕生的精力去维护这种权力和责任,去维护我这高尚而神圣的职业,去实现入党誓词。 如今的党,已是溶入我灵魂的一种精神、一种动力、一种激情。她已成为我毕生不变的信念。她已溶入在我的生活中,她已溶入在我的工作中,他已溶入在我的血液。 回眸历史,我们走过了千山万水,放眼未来,我们还要迎战暴风骤雨。我们社会主义中国傲然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是西方敌对势力的眼中盯、肉中刺。他们亡我之心不死,不愿意看到社会主义中国发展壮大,加紧对我国实施“西化”、“分化”的战略图谋不会改变。我们与西方敌对势力在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方面的斗争将是长期复杂的,有时甚至会是十分尖锐的。我们不幻想"紫气东来",我们更不乞求别人的施舍和恩典,我们要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尽管形势的发展常常是变幻莫测,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突发事件还会随时向我们袭来。但我们坚信以胡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定能够带领我们闯激流,绕险滩,把握中国革命航船的大方向,力挽狂澜,化险为夷,驶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彼岸。

我的姓名

同学们,你们可能都听过许多闪亮的名字,如 *** ,周恩来,黄继光, *** , *** ,爱迪生,孔子,孙中山,爱因斯坦等。我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小不点,我也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所以,我认为名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个人的符号。

我的名字叫林焓倩。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会想,焓这个字怎么没见过?不是的,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这个字,因为许多老师见了这个字,都不认识,所以我猜大家也不认识。我的这个名字是妈妈给我取的。从小,我就很想知道我这个名字的含义,于是,我小时侯总是问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个名字?可妈妈老是对我微笑地说:等你长大了,我就告诉你。

记得有一次,我8岁了,实在忍不住,就跑到妈妈身边对妈妈撒娇地说:妈妈,我长大了,你要给我说我的名字的含义了,妈妈就微笑地对我说:你还没有长大。我实在忍不住,就拿来字典查了起来。听妈妈说,我原来的名字叫涵倩,在字典里,我看见了我的这个涵字是有涵养的意思,倩是亭亭玉立的意思。我向妈妈说出我的名字的含义后,才知道妈妈希望我是一个既有涵养又漂亮的女孩子。后来,妈妈又说了我现在这个焓字的意思,因为我的命里五行缺火,所以将涵字改成这个焓字。不过,我自从改了这个焓字以后,我的火气就大了起来,要是能用以前的那个涵的三点水能把现在的那个焓中的火字旁给扑灭的话,那该多好啊!

我喜欢我的名字。虽然我不叫涵倩,但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涵养又漂亮的女孩子。

我的独特姓名作文投稿

发件人:阳光季光已清冷﹏

我的独特姓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名字,而每个名字也都有一个独特的故事。当然,我也不例外,我也有自己的名字,我的名字也有一个故事,大家愿意和我分享一下吗?

本小姐姓"邱",名单一个"婷"字,这名是我爸爸给取的。

那是在一个瑞雪纷飞的早晨,爸爸带着正怀了我的妈妈到郊外去散步,走累了,就到一个亭子里边休息,在他们正讨论这个肚子里边的我是一个乖巧的小女孩,还是一个顽皮的小男孩的时候,妈妈的肚子痛了起来,也许,是我这个“小淘气"迫不及待地想从妈妈肚子里边钻出来,把正确答案告诉他们了吧!爸爸带着妈妈到医院把我 *** 裸带到这个世界时,才知道我是个淘气的小女孩。但是刚来到世界上的我什么都不懂,只会哭,正应了《师说》中的“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u.99o.不管他们说什么都控制不住我,但唯独说:“艺艺——艺艺——艺艺”这个“灵丹妙药”能控制住我哭。

所以,我的名“婷”分为“女”和“亭”两部分,“女”自然就是代表我是个女孩啦!至于“亭”??就是代表我是在一个亭子里想要蹦出来的!然而,“小艺”就成了我的小名,因为它是当时唯一能控制我哭的“灵丹妙药”。

当然,我的名字“婷”也含有着深深的祝福。那就是希望我长得能够永远婷婷玉立,做人能够永远和颜悦色的!

我爱我的名字,因为这个名字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宁化实验小学六(3)班邱婷

1065069740@qq.

我的姓名

崧厦镇中心小学204班谭泓烨

我叫“谭泓烨”,“谭”是家族的姓;“泓烨”是什么意思呢?我去查字典。原来“泓”是水深而十分广,“烨”是火光茂盛的样子。

为什么给我取这个名字呢?我去问妈妈,妈妈笑而不答,用手指指爸爸。我去问爸爸,爸爸说:“泓就是指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意思就是说,水能使船漂浮在水面上,也能使船翻转沉没在水中。水具有两面性,用得好则成为生命之源;用得不当,则会给人民带去灾难(如水灾、冰雹??)。烨就是指火,‘火’与‘水’的道理一样。”我想,人们用“水”与用“火”的方法,如果用在指导读书上,那就是“学习方法”了。学习方法得当,读书就事半功倍;学习方法不当,就事倍功半。“课前预习,课后复习”就是好的学习方法,如果把每一课、每一单元的复习搞好了,那么就不用再担心“期末考试”考不好了。还有,如课前准备、摘读书笔记等都是好的学习方法。我想:爸爸在我身上寄托了他自己的期望,我不能辜负他对我的期望。比如下课后,我要把下节课需要的东西准备好,再和同学们一起玩;上课了,就回到自己的座位上去,静静地等待老师来。

[摘要]大班幼儿对汉字有一定的了解,以姓名为主题开展语言活动,不但可以加强孩子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可以激发他们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从而为以后的小学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关键字]大班;姓名;语言活动方案设计

[中图分类号]G61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1-0030-03[作者简介]鞠?(1967―),女,本科,江苏省如皋市如城光华幼儿园教师,小学高级。

一、活动名称

“我的姓名”――大班语言活动设计方案

二、设计意图

大班孩子对生活中的汉字有一定的了解,在认识自己姓名的基础上对同伴及他人的姓名感兴趣。为了弘扬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激发大班幼儿对汉字的兴趣,发展其语言理解能力和思维能力,为幼儿入小学储备一定的知识,笔者设计了大班语言活动――“我的姓名”,让孩子们在说一说、贴一贴、玩一玩、乐一乐中了解姓名的多种含义,与同伴分享语言交流的乐趣。

三、活动目标

1.使幼儿喜欢自己的姓名,初步了解姓和名的多种含义。

2.认识和巩固简单汉字,激发学习兴趣。

3.尝试与同伴合作,体验和分享语言交流的乐趣。

四、活动准备

1.活动前要求幼儿向父母了解自己姓名的来历(小故事)。

2.幼儿姓名的小纸片、统计表、图画、布娃娃玩具若干。

五、活动过程

(一)认识姓名

1.观察字卡

知道“姓名”由“姓”和“名”组成的,其中第一个字表示“姓”,后面的表示“名”,知道姓名是每个人的代号。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注意听,故事里面有一个人物,他叫什么名字?(师讲述故事《武松打虎》)

幼:我知道这个人叫武松。

师:(出示字卡)对,这个打老虎的英雄就叫武松,武松是他的姓名。“武”是他的姓,“松”是他的名,姓名就是每个人的代号,一说到武松,小朋友们就知道是一个打虎的英雄了。今天老师就和小朋友们一起聊聊姓名的话题。

2.教师向学生介绍自己的姓名

师:你们知道老师的姓名吗?现在我来给大家介绍。老师姓鞠,名?,现在大家都知道老师的姓名了吧?

3.知道姓名字数不一样多

师:老师的姓名是由几个字组成的呀?

幼:两个字。

师:对呀,你还知道几个字的姓名?

幼:我知道,我的名字三个字,叫李丹彤。

师:嗯,不错,还有吗?

幼:我的也是三个字,我叫王倩倩。

4.游戏:“找朋友”

师:我们班上,有没有和你的姓(名)一样的朋友?拉拉手,抱一抱。

5.幼儿活动

解析:第一个环节中,教师采用谈话的方式,给幼儿抛出问题,幼儿很自然地接过老师的“绣球”,不知不觉中了解了关于姓名的一些知识。“老师自我介绍姓名”是亮点一,老师的介绍既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又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情感,充分体现了“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的精髓。“找朋友”是这一环节的亮点二,孩子们边找边说,激发了识字的兴趣和口语表达的欲望,增进了同伴之间的友谊。

(二)“我的姓”

1.自己的姓氏及与家人的关系

师:小朋友,在你家里,你和谁的姓一样?

幼:(大部分)和爸爸一样。

(极少数)我的姓和妈妈一样。

2.游戏:“站队列”

然后教师小结,告诉孩子们生活中大多数子女随父亲姓。

3.找认识的姓氏汉字,贴在背景板上

师:(出示姓氏字卡),小朋友们,你能找出你认识的姓吗?将它贴到背景墙上。然后再介绍一下这是什么姓。

幼:我贴的是“吴”,是我自己的姓。

幼:我贴的是“顾”,我妈妈就是这个姓呢!

幼:我贴的是“董”,董老师就是这个姓。

……

4.生活中的其他姓氏

简单介绍“百家姓”,可以适当给孩子提一提复姓。如司马光的“司马”,诸葛亮的“诸葛”。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出,应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然而然地对文字产生兴趣,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幼儿体会文字的用途。幼儿在游戏中通过对生活经验的回顾,知道自己的姓氏与家人的关系。“站队列”中,幼儿更直观地了解生活中大多数子女姓氏随父亲。在“找一找、贴一贴、说一说”的活动中,既巩固了幼儿对汉字的认识,又拓展了幼儿的思维空间,激发了他们的表达欲望,促使其初步理解了“百家姓”的含义,体验了语言交往带来的乐趣。

(三)“我的名”

1.大名

师:孩子们,我们的姓后面就是名。也就是通常说的大名。你的名是……?

幼:思雨。

幼:婧婕。

师:嗯,真好,名字是长辈取的,都有特别的含义哦!你喜欢你的名字吗?爸爸妈妈为什么给你取这个名?

小组活动:幼儿相互介绍自己名字的含义、故事。

2.乳名

(1)了解乳名的特点:顺口、亲昵;只在亲近的人们之间使用。

(2)分享快乐:我喜欢的乳名。

师:许多孩子都有好听的乳名,老师和你的好朋友都很想知道,赶快去告诉你的好朋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吧!

解析:《指南》指出,教师要引导幼儿清楚地表达,耐心倾听,给予必要的补充,帮助他们理清思路并清晰地说出来。这个环节,教师用生动的语言激发了幼儿对自己生活经验的回顾,多种形式的提问,为幼儿提供了讲述的空间,激发了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的欲望。幼儿学会倾听并清楚地讲述父母给自己所取名字的美好祝愿,师幼、幼幼互动,分享自己的乳名给大家带来的快乐,这能让幼儿喜爱自己的姓名并以此为豪。

(四)取姓名

1.幼儿两两合作玩“娃娃家”游戏

2.给宝宝取姓名

(1)商讨宝宝姓氏。

(2)宝宝名字的含义。

(3)分享给宝宝取名的快乐。

解析:幼儿在情境中尽情地体验家庭的温馨、和谐与快乐,通过融入角色、快乐合作,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教师适时的递进式的提问,将活动推向 *** ,孩子们的思维和情感得到了升华,充分体现了幼儿活动的自主性、主体性和合作精神,突出了活动的重点和难点。

六、总评

本次活动目标设计符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语文发展的需求。活动过程中,教师能够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和自身的主导、引领作用,当好

官老师充分借助多媒体资源,让学生在学生机上完成评价表并提交,同时让学生使用留言板对他人进行评价。同学们对此反应热烈,既可在网上看到别人的自评,也可知道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这时加上教师的及时点评、师生交流,会让学生在评价与交流中学会倾听、借鉴、采纳,从而完善自我,使评价成为活动的内驱力。

总之,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能打造高效的数学课堂,不但为学生个性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展示的平台,而且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数学能力,同时也使学生的学习评价方式得到了根本的变革,让他们在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分享与合作中,积累了知识,发展了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夏蔚.构建以学习任务单为载体的高效数学课堂[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2(3).

[2]梁晓颖.对一节网络数学课的思考[J].中小学数学,2003(10).

站在我的房间里,向窗子那望去,你一定会在它下面发现一幅奇特无比的“画”,你一定不会相信,这就是我的“姓名画”。

这是我妈妈在重庆请一位书法家作的画,分为左右两部分,右边是我的姓——一个大大的“李”字,左边便是“忠”和“睿”字了,“李”字上边的“木”就像天空,下面的“子”就像一个人在顶着什么,这比喻我要做个顶天立地的男子汉;左上方的“忠”字上面画满了旗帜和彩带,教导我要做一个忠心爱国的人;下面的“睿”字被画成了一个装宝物的房子,比喻我财源滚滚,不用说,“睿”字下面那个“目”肯定是一块珍珠玛瑙吧,整幅画惟妙惟肖、栩栩如生,仿佛我的名字真的是一幅画似的。

至今这幅画仍然被珍藏在我的房间里,它不断鼓励着我、指导着我,给我自信、催我上进!

巫山县南峰小学5(5)班李忠睿

指导老师:刘迎春

我的自传姓名:徐佳

成长是人生中的一步阶梯,我想每个人都有从小到大美好的成长。

我那时才六岁,妈妈在美伊佳上班,爸爸也去了驾校上班,把我一个人放在了家里,当我在家一个人无聊时,突然感觉到我的肚子很饿,可时,家里什么吃的也没有,我便把门锁好,去找妈妈,当我走到半路时,我看见了一位老奶奶,于是跑过去用温柔的声音对老奶奶说:“老奶奶,请问您好带钱了吗?”老奶奶便说:“我没有带钱”。我说:“哦!”那谢谢老奶奶了,老奶奶再见。老奶奶说:“小朋友,再见”。老奶奶说完,我就走了,过了好久,我终于到了妈妈上班的地方,我便跑了进去,下了电梯,可是,我下了电梯并不知道妈妈在哪里,我便勇敢的问:“收银员阿姨,你知道我妈妈在哪里吗?”收银员阿姨说:小朋友那你妈妈叫什么呀!我便把妈妈的名字告诉了收银员阿姨,收银员阿姨便用广播通知妈妈,当妈妈听见了便赶紧跑了过来,对我说:“女儿,

你怎么来了,我便说:”我的肚子很饿,家里又没什么吃的,所以,我就跑过来找你,当我说完,妈妈便给我买了一个烤肠,当我正在吃烤肠时,妈妈对我说:“宝贝儿,妈妈还要上班,你在这再等一会,妈妈下班,换完衣服,在到这来接你,当妈妈说完,我便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妈妈说:”好。过了好长好长时间,我的妈妈终于下班了,当我一扭头看见了妈妈,我便兴高采烈地跑了过去。迎接了妈妈,妈妈高兴地把我抱了起来,便对我说:“我的宝贝女儿懂事了,也长大了,都会独自一人过来找妈妈,妈妈说完我就对妈妈笑了笑。

还记得有一次,我那时才八岁。妈妈告诉我:”小弟弟的奶粉快没有了,妈妈给你钱,你学完舞蹈能帮小弟弟买带奶粉吗?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妈妈,到了下午,我高高兴兴得拿着钱跑到了超市里,到了超市,我把包存到了储存箱里,我到了卖奶粉的地方,我拿了一带奶粉就跑到收银台哪,收银员阿姨便问我说:“小朋友,你的妈妈呢?我便回答阿姨说:”“我的妈妈在家照顾小弟弟呢,我学完舞蹈才过来帮小弟弟买奶粉的”。收银员阿姨便说:“小朋友,你可真勇敢,

这么小,你就能帮小弟弟买奶粉了。”收银员阿姨笑了笑,就走了,到了家里,我把奶粉给了妈妈,妈妈便笑着对我说:“我的宝贝女儿,你长大了,懂事了,学会独自一人去帮小弟弟买奶粉了,你可真棒。”当妈妈说完,我便对妈妈说完,我便对妈妈说:“妈妈,这是我应该做的,我一定要当好姐姐,当我说完,全家人都用热烈的掌声再鼓励着我。

我一定要再接再厉,加油!

六年级一班

姓名作文_关于姓名的作文

时常给家里写信,总是习惯在信封上收件人的位置写上父亲的姓名,以至天长日久,把母亲的姓名给淡漠了。前一段时间,父亲出远门,当我写完家信在信封上有些陌生地写上母亲的姓名时,忽然,我的心一阵颤动。呀!母亲的名字好美好美。听心理学家说过,当一位青年男子看见漂亮的年轻女子时,瞳孔会放大,此时信封上母亲的姓名对于我来说,就似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子,轻盈地向我走来。

记忆,从心的深处层层浮起,我有些潮湿的目光,离开了这张书写过无数回父亲姓名的信封。母亲年轻过,也美丽过。

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轻轻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地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遍又一遍地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踮起脚跟,望眼欲穿地祈盼我回家。

母亲动人的姓名上,积满了子女甚至父亲的泪水。无论是怨还是悔,无论是喜还是乐,那酸甜苦辣的泪花,都别无选择地落在母亲博大宽容的姓名上。如果,泪水是苦的,它就会浸疼母亲的心;如果,泪水是甜的,它就能滋润母亲的心。

母亲勤劳的姓名上,铺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的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声震荡夜空的钟声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也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长悠长。她从不去丈量线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地披着月色编织。

母亲美丽的姓名,就像那把曾梳理她少女梦、洞房情的梳子。自从我们稚嫩的背影牵动母亲的视线开始,梳子就被束之高阁了。那寄托着外祖父母良苦用心的姓名被大家淡忘了,母亲只顾百般柔情地梳理儿女黑油油的发丝。

甚至,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岁月的艰辛,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举起与落下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

我把湿漉漉的视线从冥想中缓缓收回,捏紧笔管,打定主意,以后每封信的信封上,我都要写上母亲的姓名,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拂去母亲姓名上的尘埃;用一声声绿色的呼唤,唤回母亲埋藏于心底的青春。

姓名作文_关于姓名的作文

我叫黄陈齐家——这是我一家老小奋斗了七天七夜的“智慧结晶”。因此,我有一个别具特点的姓,一个意义深刻的名,我为此感到骄傲。

别具特点的姓,是爸爸妈妈赐予我的。我的爸爸姓“黄”妈妈姓“陈”。两个完全不同的姓,给他们的思考增加了不少难度,姓谁的好呢?许多父母都在难题面前低下了头,有的甚至为了这个争吵不休。但他们可不是普通人的父母,而是我——天才宝贝的爸妈。这不,“黄陈”这个别具特点的姓诞生了,它也随之成为老爸老妈恩爱,欢喜的象征。

意义深刻的名,是阿婆阿爹赐予我的。我出生后的几天里,他们到处奔走,阅读了无数古书、经卷。终于在《大学》中,找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句古话。这是古代读书人对自己越来越高的要求和最高理想。其中,“齐家”两字特别有内涵。于是它便成了我的名,成为阿爹阿婆对我的期望。

“黄陈齐家”这个别致的名字给我的生活带来不少方便,从小到大,从没人和我重过名;每次看名单,四个字的名字总是先映入我的眼帘;老师、同学……陌生人,对我的名字总是过目不忘;上课点名,“家”字的音总是特别响亮、饱满……

我喜欢我的姓名,希望这个幸运的姓名能让我不辜负家长的期望!

我背着我姓名的包裹?给了我追求或不远万里

经过这些年来的努力?或倾情描写

老屋已经从年画上揭下来?放开瞳仁的窗子

或许有一天我已是历史?或许我的姓名还会向前走去

我的命运和我的心灵?想离开这梦的栖息地

竟像?浪迹天涯的两个轮子

经过古老的玉米地?播下高梁未来的种子

夙愿的童年?姓名是开花的我

一边是我艰难的脚步?踏着生活的热土

一边是幻想的影子?就如闪间飞翔的麻雀

我就这样?翻来覆去地绽开A面或B面的人生

我给我总是超重的样子?而我的姓名则轻盈如絮

我给我的姓名?一方净土或温情的语言

在故乡的夜里?喷薄着沉下的星辰

勾掉忧虑?或许就是我想去掉的两个错别字

就用它雕刻上?我的冷寂或沉思

那相思林里?鸟语或喋喋不休的句子

我的铭志?或我怀伊的日记

把我听到的夜深的脚步?或偶尔孤零的犬吠

包括?我坚硬的骨头或姓名里的鲜血

那个我?有孤雁般呻唤遥远的声音

或这个我?有少年一样的海誓

总是这般在我的遗漏时匆匆地?确认我的存在或赴约

相信明天的人?太阳总会在老地方升起

这是最后一个?最沉重或伤感的话题

我在我的记忆里复活?我又在我的沉思里死去

晨曦和雄鸡?这俩个长象不同的兄弟

总是跟黎明的钟声重合在一起

我和我是两个人?在不同的时间却属于同一个母亲

都是待哺的孩子?怎么有着不同的命运

我已白发苍苍?诉说着我的往事

我们都有逝水东流的叹息?我和我坐而论道

或许?我能被我再次悄然地想起

或许?我又被我再次深刻地忘记

是的?想起是相对的天空而忘记却是永恒的消失

我苍老的倦歌?流着小溪绕过小村的谣曲

我不时地抽打着我的姓名?像牧童吹响的竹笛

挥动着?这并非光宗耀祖的鞭子

我喊着自己的姓名?自己在寻觅着自己的足迹

就这样无语而来?像康桥上的挥手或作别

缭绕着那个老黑熊的山村?那撮撮矗直的炊烟

村庄眺望的脚尖?那一万句呐喊

或许就是我?把我的思念举过头顶的轻叹

瞬间?我和我姓名是背道而驰的遥远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小学四年级作文700字:我

的姓名

小学四年级作文700字:我的姓名

我的姓名

福建省漳州南靖山城中心小学四年四班林焓倩

同学们,你们可能都听过许多闪亮的名字,如 *** ,周恩来,黄继光, *** , *** ,爱迪生,孔子,孙中山,爱因斯坦等。我作为地球上的一个小不点,我也拥有一个自己的名字。所以,我认为名字是一种符号,也是一个人的符号。

我的名字叫林焓倩。看到这个名字,你一定会想,“焓”这个字怎么没见过,不是的,在我们生活中,确实有这个字,因为许多老师见了这个字,都不认识,所以我猜大家也不认识。我的这个名字是妈妈给我取的。从小,我就很想知道我这个名字的含义,于是,我小时侯总是问妈妈为什么要给我取这个名字,可妈妈老是对我微笑地说:“等你长[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精选公文范文管理资料

大了,我就告诉你。”

记得有一次,我8岁了,实在忍不住,就跑到妈妈身边对妈妈撒娇地说:“妈妈,我长大了,你要给我说我的名字的含义了,”妈妈就微笑地对我说:“你还没有长大。”我实在忍不住,就拿来字典查了起来。听妈妈说,我原来的名字叫“涵倩”,在字典里,我看见了我的这个“涵”字是有涵养的意思,“倩”是亭亭玉立的意思。我向妈妈说出我的名字的含义后,才知道妈妈希望我是一个既有涵养又漂亮的女孩子。后来,妈妈又说了我现在这个“焓”字的意思,因为我的命里五行缺火,所以将“涵”字改成这个“焓”字。不过,我自从改了这个“焓”字以后,我的火气就大了起来,要是能用以前的那个“涵”的三点水能把现在的那个“焓”中的火字旁给扑灭的话,那该多好啊~

我喜欢我的名字。虽然我不叫“涵倩”,但我会让自己成为一个既有涵养又漂亮的女孩子。

指导教师:方清桂

[键入文字][键入文字][键入文字]

母亲的姓名

记忆,从心的深处层层浮起,我有些潮湿的目光,离开了这书写过无数回父亲姓名的信封,母亲年轻过,也美丽过。母亲慈祥的姓名上,飘满了晨起的烟雾。她常用双手向脑后捋一捋沾满露珠的鬓发,走到我的小床前,弯下腰一声接一声深情的唤我;她常伫立在家门口,迎着晨风,一句句千篇一律的叮咛我;她常一次又一次焦急地来到巷口,踮起脚尖,望断天涯地期盼我回家。母亲勤劳的姓名上,落满了厚厚的霜一般的目光。在灯芯捻到最小油灯下,母亲的手仍在一片舒畅的鼾声中忙碌着,那一声震荡夜空的似乎在催促着她与时间赛跑。也许,酣睡声是她平生最爱听的乐曲。做不完的家务事,就像永远也纳不完的鞋底线悠悠长长。她从不去量纸的里程,只知一门心思的披着月光编织。母亲善良的姓名上,还印着父亲充血的指痕,道路的坎坷,父亲的心在手掌起与落之间,就释然了。而母亲却只能捂着痛处,在对未来的憧憬之中将其忘却。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优秀作文]我的姓名

《闪亮的名字》主创团队想创作的是一档不喊口号,不走套路,从人出发,回归人性,踏踏实实讲人的节目,让观众靠近英雄、理解英雄,甚至成为英雄。

文/陈辰 节目制片人、主持人

8集节目全部播出后,收获CSM媒介研究55城同时段节目排名第一的成绩,全国累计收看人群亿人次。SMG东方卫视总监王磊卿在节目座谈会上表示,正能量主旋律的节目当今依然有市场,《闪亮的名字》的成功之处在于节目从内容到形式均进行了创新和提升。

讲述新时代英雄故事

在《闪亮的名字》诞生前,全国已有不少平台创作过英雄题材节目。对于《闪亮的名字》团队而言,英雄题材作品的创作既简单又不容易。简单之处在于每位英雄的故事都极具传奇性,是天然的影视材料。但对于观众而言,英雄往往有着一定的距离感,他们只是教科书和媒体宣传中存在的模范典型,要打破这种距离感,并不容易。

节目组在调研时发现,中国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对于生活中的感人故事具有极强的自发传播力。无论是在抖音还是在朋友圈,中国观众对于英雄情怀的抒发是跨越时代、跨越空间的。对于中国老百姓而言,英雄情怀是存在于每个人心中的火种,只是需要更多的介质来点燃和唤醒它。《闪亮的名字》主创团队想创作的是一档不喊口号,不走套路,从人出发,回归人性,踏踏实实讲人的节目,让观众靠近英雄、理解英雄,甚至成为英雄。

为保证节目新鲜感,摆脱同类节目的套路化创作方式,节目组将《闪亮的名字》所展现的主人公限定为新中国成立以后的新时代英雄,通过8集节目展现他们的工作、生活以及个人命运差异,并由此折射英雄故事背后所有中国人的时代精神图谱。

身体力行 走进英雄内心

策划阶段,主创团队想到了“明星体验英雄人生”的展示方法,同时也担心这种模式过于流于表面,无法让观众感受到节目组对英雄的真诚态度。经过多次讨论,团队一致认为,节目核心还是要讲好英雄故事。寻找英雄不仅要去他们生活的场景,寻找他们的足迹,更要寻找他们的内心世界,发掘究竟是什么让一个普通人做出了超越平凡的选择,成为一名英雄。

经过反复论证和摸索,节目组选择“纪实寻访+场景演绎”作为《闪亮的名字》最终呈现模式,融合纪实采访、真人秀体验和影视剧再现等多种电视制作手法,创新节目表达方式。

节目通过两条线索讲述英雄故事,展现英雄形象:一条是当下时空,节目组重走英雄路,访问熟悉这些英雄的人;另一条是过去时空,由明星重现英雄事迹。此外,节目组还以故事情节、场景道具勾连两个时空,让明星切实感受英雄的内心世界和生活状态,并将其真实还原呈现给观众。

节目组对《闪亮的名字》影视部分的要求是尽量贴近真实,片中所有细节均和当事人及相关人士反复确认,节目组希望自己做的不是影视剧加工,而是接近真实的还原。比如,演员于震在演绎“两弹一星”元勋郭永怀时,发现现场准备的是一副木框眼镜,而非郭永怀的金丝边眼镜,他立即指出并进行了更换。

执行阶段,每集节目均分为纪实组和影视组进行拍摄,其中影视部分按照真人秀的节目配置进行设计,使用了8台机位,成员由专业影视剧拍摄团队组成。节目从开拍到开播只有不到1个月的时间,每期的准备时间最多只有2个星期,但节目组一边学习一边磨合,最终呈现出了具有影视质感的短片。

从人出发 展示英雄背后的人性光辉

在节目创作过程中,节目组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如何讲好中国故事?《闪亮的名字》的主人公是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他们是父亲、爱人、儿子……节目并不避讳他们的脆弱和伤痛,因为只有承认真实人性的无限可能,才能感受到英雄的选择多么难能可贵。比如索南达杰的儿子说:“其实到今天我们家都很避讳谈可可西里,我们非常痛恨藏羚羊,因为是它们夺走了我们的生活。”比如桑吉轮救援四勇士说,事件结束后,家人在新闻里看到他们的背影时,他们均矢口否认,就怕家人担心。在节目主创看来,如果说英雄精神是人类意识文明结晶出来的钻石,那么与钻石相辅相成的就是切割钻石的创痛和遗憾。这些也是英雄形象的一部分。

3个月时间,制作团队的足迹遍布十几座城市,有海拔4500米的可可西里、3800米的拉萨、3200米的青海原子城,也有两天两夜的海上拍摄经历。恶劣的工作环境,更让我们对英雄肃然起敬。

第一季节目创作过程中,节目组会有一些焦虑,甚至愧疚。因为时间有限,篇幅有限,没能将英雄的故事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出来。尽管播出后该节目模式得到了观众认可,但是如果《闪亮的名字》能够做第二季,节目组最希望的还是能够有足够的时间,更好地打磨每位英雄的故事,能够对得起所有“闪亮的名字”。

推荐阅读

2018年省市级以上电视纪录片节目广告刊例破270亿丨《中国纪录片发展报告(2019)》

电影企业是一部片子一部片子“种”出来的丨陈昌业专栏

如需转载请 在文章开头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更多资讯请登录 手机版“综艺+”

以梦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240

2010年9月1日上午9点整,北京市奋斗小学38个教学班的学生安静地坐在教室里,收看《开学第一课》。当电视屏幕上出现一群朝气蓬勃的少年握紧拳头、坚定地说出“少年智则中国智,少年强则中国强;我的梦是中国梦,中国的梦是我们的梦”时,孩子们个个坐得笔直,全神贯注,生怕错过了精彩的瞬间。今天,全国共有亿名中小学生同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开学第一天,由教育部和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的以“我的梦·中国梦[1]”为主题的大型公益节目《开学第一课》在中央电视台播出。节目分为“我的梦”、“坚持梦想”、“探索梦想”、“中国梦”4个篇章,既有袁隆平院士、马云、李连杰、房祖名、章子怡等知名人士参与,也有一批少年英雄登台亮相,如豆豆、张子枫。节目还通过网络征集了全国中小学生的10万个梦想。编辑本段上课详情当主持人王小丫讲述舟曲孩子的梦想时,几度哽咽,也感动了电视机前的学生们。韩璇是舟曲县城关一小二年级学生。灾难来临时,她的爸爸从离家200米的地方飞奔回来,但看到的已是一片泥沙。整整3天,爸爸在泥土堆里拼命地挖啊找啊,直到看见了那枚红色的发卡。泥土堆里的韩璇,长发上满是泥浆,爸爸为心爱的女儿最后一次洗净了头发,亲手为她扎起了小辫。爸爸说,小韩璇的梦想是当一名老师,他们家有一块小黑板,小韩璇经常在上面写写画画,还让爸爸妈妈坐在小板凳上,听她讲课。虽然小韩璇没有机会实现这个梦想,但梦想绝不会消逝,即使是房屋倒塌,生命不再,梦想一定还在!今天上午9点,湖北800万中小学生同上开学第一课。武昌实验小学利用多媒体教学系统为全体学生播放了《开学第一课》。不时爆发的掌声、满含泪水的双眼……精彩的节目震撼着师生的心灵。该校四年级(A)班的黄小璐说:“以前我总是一遇到困难就想放弃,节目里那个没有手臂却能用脚弹出美妙琴声的大哥哥让我明白,只有永不放弃,才能实现梦想。”“这种开学第一课的形式非常好,既能吸引学生又能教育学生。”“钢琴王子”郎朗小学期间的班主任、现任沈阳市浑南一小校长冯凝说:“全社会都来宣传和弘扬崇高的理想,是对教育工作的最大支持。过去往往是学校‘单枪匹马’地进行德育,而今天的第一课,为孩子树立了追寻梦想的榜样,这一课上得非常有意义!”2010年9月1日,湖南桂东县、安化县、龙山县相关学校均组织广大师生同时收看了《开学第一课》,并举行了梦想大集合活动。安化县二中高一学生唐倩说,自己连续三年收看《开学第一课》,这次感触尤其深刻:进入高中了,梦想就是努力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要像袁隆平那样用自己的智慧,倾尽毕生精力造福全人类。北京奋斗小学1400多名学生今早一到校,先参加了隆重的开学典礼。结合即将播出的《开学第一课》,典礼的主题定为“做脚踏实地的快乐追梦人”。校长见培炎充满激情地讲道:“我愿全校每一个同学的心中都装有很多的梦、美好的梦、多彩的梦……我希望同学们能把自己的梦想和祖国的强盛、人民的幸福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希望同学们大胆地做梦,快乐地追梦,在追梦中成长,成为造福于祖国和人民的人。”亿名中小学生是中国未来的希望,从小培养孩子们的梦想,对中国未来发展至关重要。每个孩子的梦想聚集起来,就汇成了明天的中国梦。央视一套节目部副主任许文广告诉记者,希望《开学第一课》成为孩子们一个共同的记忆,成为引领其价值观和人生观健康发展的推动力量,这正是《开学第一课》的意义所在。

我的中国梦 2梦境的似真还假、亦真亦幻令人不胜惊叹、唏嘘不已,梦的飘渺、梦的美妙不断地陶醉着梦中人,这种精神现象曾经令多少文人骚客为之神往,多少志士仁人为之奋斗。正是梦的存在使我们倍加前进的勇气和取胜的信心,因为梦,我们的世界更加多彩和美好。 有人说中国是一个难以创新的国家,因为中国没有梦和敢做梦的人,有人说中国人的处世风格是世界上最现实的,比一般的商人还无利不起早。但是,在历史上,中国和中国人是历来不缺少梦的。庄生梦蝶体现了思想的自由释放,万户的奔月更是表现了追求的大胆探索,从秦汉的明月到唐明的关城,中国人的梦不但一直在做,而且为了到达梦境的彼岸去不断地尝试和冲击,于是我们有了引以为傲的四大发明,有了浩若烟海的文学艺术,成就了中国的伟大和不同凡响。 可如今一提起梦,我们现在的中国人首先想到的是荒诞不经,如果说到要为之努力,周边的人除了会给予更多的白眼和不屑外,就不会再看第二眼了,至于梦中的机会和可能就永远地被湮没了。在我们的视野中梦只是孩童的天真和痴人的乱语,我们生活在聪明人的现实世界,我们要发展,我们要理性、我们要挣钱,我们要……我们究竟要什么,生活必须这样过吗?每当深夜来临的时候,当我们蘸着唾沫津津有味地数着红红的革命成果的时候,我们的心在哪里?当我们为了生存四处奔波,当我们为了金钱付出一切的时候,我们得到了什么,而又失去了什么呢?难道我们的欲望只有更多的钱才能满足?我们得到了钱,却失去了梦。 “我有一个梦想”,这是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讲,描绘了他心目中的美国梦--一个没有歧视和偏见、追求公平和正义的梦想。正是有了这样的追求、这样的坚持,才成就了今日美国的强盛。 当我们现在醉心于美国的文明和富有的时候,是否曾经想过我们也曾经有过那样的辉煌,当我们现在耳边到处充斥美国梦的时候,可曾想过中国梦的存在。有人会问中国梦存在吗?我说美国梦一开始就存在吗,人清醒地时候是很难做梦的,时时刻刻只考虑现实性和可能性那还叫梦吗? 美国梦成就了今日美国,那么未来中国就更需要中国梦来成就她将来的辉煌。我们的中国梦需要我们敢想敢梦的勇气,需要我们克服现实的障碍,需要我们努力实现梦想的信心。跳出既有思维和生活的范式,走出现实的压抑,在生活中去寻觅真善美的踪迹,在生活中重造梦中的美好。 如果有人问我,你的中国梦是什么,我会说,我的中国梦是中国要有梦,中国人要敢做梦。 因为有梦就有创新,有梦才有未来。

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共同为之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们这一代共产党人一定要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把我们的党建设好,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

中国梦是什么呢?中国梦是一双温暖无比的手,它会拉着你走向幸福的生活;中国梦是一辆 赛车 ,它会乘着你开向成功的道路;中国梦有一种非凡的力量,它可以释放出每个人一生中的所有潜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一

《我心中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理解。

关键字:中国梦

讲到中华民族,毛泽东同志曾经动情地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中国是世界上最大国家之一,它的领土和整个欧洲的面积差不多相等。在这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有纵横全国的大小山脉,给我们生长了广大的森林,贮藏了丰富的矿产;有很多的江河湖泽,给我们以舟楫和灌溉之利;有很长的海岸线,给我们以交通海外各民族的方便。从很早的古代起,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殖在这块广大的土地之上”。

正是在这片广袤神奇的土地上,勤劳勇敢的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写下了辉煌的历史。到乾隆末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一位。但进入近代后,由于清朝统治者虚骄傲慢,闭关自守,盲目排外,中国这个东方大国落伍了。加之清王朝政治腐败,军备废弛,财政拮据,社会动荡,中国开始陷入危机四伏的境地。特别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更成为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此后,西方列强纷至沓来,对中国发动了一次又一次侵略战争,使中国一步一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1900年八国联军占领北京,国家已濒临灭亡的边缘。于是,两大历史任务非常严峻地摆到了中华民族面前: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中国人民不屈不挠,奋起抗争,终于掌握了自己的命运,开始了建设自己国家的伟大进程。经过鸦片战争以来170多年的不懈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光明的前景。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则与每个人息息相关。国家好,民族好,每个人才会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也是每一个中国人最渴望实现的中国梦。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接近这个伟大目标。只要全体中华儿女同心同德,努力奋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就一定能实现。

我心中的中国梦为主题的600字毛概论文篇二

《我唯一的中国梦》

摘要:本文主要讲述了笔者对中国梦的认识。

关键字:鸦片战争;抗日战争;中国梦

我国自鸦片战争以后,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与欺凌,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者从1895年起,就逼迫我国签订了《马关条约》,将台湾、澎湖列岛掠夺走。1937年7月7日,又藉寻找一个“失踪”的士兵为名挑起卢沟桥事变。1937年12月13日南京沦陷,日本鬼子杀害我无辜老百姓30万人,妇女遭轮奸后也被杀害,罪恶滔天,罄竹难书。国共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坚持持久抗战,以消耗敌人有生力量。1945年8月6日、9日,美国分别在广岛、长崎投下两颗原子弹,而在我国境内的日本鬼子已深深陷入人民战争的泥潭,无法自拔,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

八年抗日战争是我国历史上最艰苦最光辉的一页,全国几百万抗日官兵包括数十万黄埔将士献出了他们宝贵的生命,才换来中美英苏四大强国的国际地位,换回了民族的尊敬与自信。但是,战后日本从未向我国赔偿道歉,还不顾邻国反对,一再借靖国神社搞拜鬼活动,为军国主义招魂。特别从去年9月起,在钓鱼岛问题上颠倒是非,严重侵犯我国领土主权,伤害了中华民族两岸同胞的根本利益和尊严,是可忍,孰不可忍!对于一贯诡计多端、无事生非的日本右翼分子。我们要特别提高警惕,牢记贫穷就要挨饿、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在主席为首的党中央英明领导下,万众一心,奋发图强,发扬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捍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民族利益。对胆敢来犯之敌,聚而歼之,彻底消灭干净!使两岸炎黄子孙永远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这就是我唯一的中国梦。

(作者为成都本校政研班七期,现任黄埔军校同学会理事)

以孔子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

对于孔子思想,大家的了解到底有多少呢?下面就随我一起去阅读关于孔子思想的研究论文,相信能带给大家帮助。

论文摘要:

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因材施教、启发诱导、学思并重、以约驭博、寓教于乐等,分析其教育思想对当今教学方法有重要启示。

论文关键词:

孔子;教育思想;当代教育

孔子(前551-前479年),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和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一生非常重视教育,创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所私学,毕生从事教育事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含有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因素,因此至今仍有不朽的生命力,它对今天的教育仍然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从中我们可以获得极大的教益和启示。

1 倡导“有教无类”,主张“因材施教”,发展学生个性与全面教育相结合

孔子,作为我国第一所私学的开创者,主张“有教无类”(《论语卫灵公》),提倡在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在招收弟子时,不重身份,不看财产多少,也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弟子很多,各个社会、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还有父子二人同学于孔子的,如颜回、曾参等。孔子的这种思想观点,奠定了后世教育大众化的理论基础,开历史之先河,在中国教育史上留下了光辉的篇章。

教学中不能没有统一要求,但不从学生实际出发,忽视学生在资质、性格、才能、兴趣等方面的差异就无法达到统一要实现的目标。孔子将因材施教与全面教育巧妙地结合起来,解决了教学过程中的这一矛盾。在《论语》中,有不少生动的事例表明,同一个问题,孔子对不同学生有不同的教法,例如,在(《论语颜渊》)篇中记载,樊迟、司马牛、仲弓和颜渊均曾向孔子问仁,孔子做出了四种不同的回答: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司马牛问仁,子曰:“仁者,其言也仞。”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颜渊问仁,子曰:“克已复礼为仁,一日克已复礼,天下归仁焉……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樊迟的资质较鲁纯,孔子对他就只讲“仁”的最基本概念——“爱人”;司马牛因“多言而躁”,孔子就告诫他:做一个仁人要说话谨慎,不要急于表态;仲弓对人不够谦恭,不能体谅别人,孔子就教他忠恕之道,要能将心比心推已及人;颜渊是孔门第一大弟子,已有很高的德行,所以孔子就用仁的最高标准来要求他——视、听、言、行、一举一动都要合乎礼的规范。这样,根据每个学生基础和造诣的不同,孔子对同一问题做出了四种深浅不同的回答,既切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就都符合“仁”的基本概念。

“因材施教”这个概念孔子本人并没有直接提出,是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指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遂有了“因材施教”的名言。但孔子的教学实践却充分体现了这一原则,他始终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各方面才能的人。孔之之所以做到了这一点。与他对学生有深刻、准确、全面的了解是分不开的。孔子十分注意利用各种机会,通过各种方式,观察了解学生,他非常熟悉学生的特点,能够用精辟的语言相当准确地概括出学生的特征。如:“由也果”(认为子路果敢),“赐也达”(子贡为人豁达、大度),“求也艺”(冉求多才多艺),“柴也愚”(高柴较迟钝),“参也鲁”(曾参较耿直),“师也辟”(子张较偏激),等等。对每一位学生的才能特点、性格特征,孔子心里也都有数。并且他还把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三种类型:“狂者”、“中行”、“狷者”,他说:“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即人有偏激、拘谨和介于二者之间的三种不同性格。

再如,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母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共西华曰:“由也问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孔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同样的问题,由于询问者的情况不同,孔子的答复也不同,“一进之,一退之,所以约之于义理之中,而使之无过不及之患也”。由于学生的个性特点不同,所以在他们问仁、问礼、问政、问孝的时候,孔子的回答往往是深浅难易、繁简详略各不相同。

在因材施教的同时,孔子非常重视对学生的全面教育。《论语述而》篇中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史记孔子世家》也记载:“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子弟”。孔子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但同样学习文行忠信、诗书礼乐,程度不同,能力也各异。有的“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有的“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之宰”;有的“束带立于朝,可与宾客言”,同样是身通大艺者,也各有特长,“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

我们从孔子运用“因材施教”这一原则的经验中,可以受到两点启发:第一,教育和教学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避免盲目性;第二,既要坚持共同目标和统一标准,又要善于发现和注意培养学生的某些特长,避免一刀切。

2 启发诱导的教学方法

谈到“启发式教学”,许多人都会想到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以“产婆术”著称的启发教育,但事实上,孔子不仅一贯坚持启发式教育,而且“启发”这个名称本身也是由孔子所创造的。孔子所创造的启发式教学其内涵要比苏格拉底更丰富、更为深刻。我们不妨将之称之为“产婆术”的苏格拉底启发式对话与孔子的启发教学作一下比较。

一位名叫欧谛德谟的青年,一心想当政治家,为帮助这位青年认清正义与非正义的问题,苏格拉底运用启发式方法和这位青年进行了下面的对话(以下都苏问,欧答)问:“虚伪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偷盗、欺、奴役等应归于那一类?”答:“应归入非正义类。”问:“如果一个将军惩罚那些极大地损坏了其国家利益的敌人,并对他们加以奴役这能说是非正义吗?”答:“不能。”问:“如果他偷走了敌人的财物或在作战中欺敌人,这种行为该怎么看呢?”答:“这当然正确,但我指的是欺朋友。”苏问:“那好吧,我们就专门讨论朋友间的问题。假如一位将军所统帅的军队已经丧失了士气,精神面临崩溃,他欺自己的士兵说援兵马上就到,从而鼓舞了斗志取得胜利,这种行为该如何理解呢?”答:“应该算是正义的。”问“如果一个孩子有病不肯吃药,父亲他说药不苦、很好吃,哄他吃了下去,结果治好了病,这种行为该属于哪一类呢?”答:“应属于正义类。”苏格拉底仍不罢休,又问:“如果一个人发了疯,他的朋友怕他自杀,偷了他的刀子和利器,这种偷盗行为是正义的吗?”答:“是,他们也应属于这一类。”问:“你不是认为朋友之间不能欺吗?”答:“请允许我收回我刚才说过的话。”

从这一段生动的对话可以看出,苏格拉底启发式教学的特点是:抓住思维过程中的矛盾,启发诱导,层层分析,步步深入,最后导出正确结论。

下面再看孔子的启发式教学。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按照宋人朱熹的解释:“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未达其辞。”可见,“愤”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进行积极思考,急于解决而又尚未搞明白时的矛盾心理。这个时候老师应该对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适时给以指导,以帮助学生启发思路,这就叫“启”。“悱”是学生对某一问题已经有了一段时间的思考,但尚未考虑成熟,处于一种想说又难以表达的状态。这时教师应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弄清事物的本质属性,然后用比较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就是“发”。孔子启发式教学虽然只有八个字,但它却生动地表现出孔子进行启发式教学的完整过程,而且还深刻揭示出学习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将会出现的两种心理状态,或者可以说两种不同的思维矛盾,以及这两种矛盾的正确处理方法。和苏格拉底对话法相比较,可以发现二者的共同之处是:彼此都十分重视学生思维过程中的矛盾,但二者处理思维矛盾的方法完全不同:苏格拉底是通过教师连续不断地提问,迫使学生陷入自相矛盾的状态,从而把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使问题最终得到解决。由此可见,苏格拉底的对话法实际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完全被老师牵着鼻子走,这种启发式教学虽然能够是学生印象深刻,但由于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得不够,对于较复杂问题的理解恐怕难以深入。

而孔子则是由教师或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由学生自己去思考,等到学生处于“愤”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的第一种矛盾而又无法解决时,教师才去点拨一下。然后又让学生自己继续认真思考,等到学生进入“悱”的心理状态,即遇到思维过程中第二种矛盾且暂无法解决时,教师再点拨一下,从而使学生柳暗花明,豁然开朗。可见孔子的启发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始自终处于主动地位,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主动去发现去探索,教师只是从旁边加以点拨,起指导和促进作用。两相比较不难看出,尽管两种启发式教学都很有效,都能促进学生进行思维,但是,显然孔子的启发式有更深刻的认知心理学基础,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因而具有更高的理论价值。

3 求知应求实,勤奋,学思并重

孔子说过:“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他主张求知应先端正态度,求知应先求实。一个有智慧的人贵在自知,明白自己知道什么,不知道什么,一个人能够做到自知,就能真正认识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也就能通过学习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另外孔子曾说过:“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论语述而》)他对当时人们对历史上不确凿的事任意牵强附会大为不满,教导学生做学问要实事求是,要向古人学习,古人对待历史不确凿的作法就是存疑。存疑,并不是有疑问不提出来而有所保存。恰恰相反,他是指在自己实事求是进行研究的基础上,要敢于对自己认为不确凿的问题提出疑问。“尽信书,不如无书”,在当今的教学实际过程中恰恰就需要这种思想,要鼓力学生用批判的眼光看待自己所接触到的事物,要敢于从课本中走出来,不要唯书本马首是瞻,对自己认为有错误的问题要敢于质疑。否则,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一旦失去,在学习上就永远不会有实质性的进步。

一、孔子儒家思想在当代社会的突出价值

(一)自强不息

孔子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年轻时,他好学上进,不断进德修业。他的政治思想形成后,便为实现自己的主张孜孜以求。孔子向往三代圣王之治,希望王道大行,实现仁政德治。孔子有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对社会历史与现实有清醒而深刻的认识,可他依然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不懈奋斗。他希望教化社会人心,讲究仁爱,遵守秩序,并为之四处奔走,到处碰壁亦信念不改,甚至“知其不可而为之”(《论语·宪问》)。孔子心目中有一片圣洁的天地,这就是要实现天下为公、讲信修睦、谋逆不兴、盗贼不作的大同社会。孔子晚年喜爱《周易》,《易传》中多次提及的“刚健”、“有为”,《象辞》所说的“自强不息”,其实正是孔子生命主题的写照。

(二)与时俱进

孔子执着于自己的政治追求,但他绝不是愚顽不化的人。人们误解《礼运》篇,以为孔子向往的大同社会是所谓“原始共产主义时代”,其实,认真对读《孔子家语》与《礼记》的该篇,就会发现孔子所言是指“三代明王”时期。孔子思想的显著特征是主张“时变”,主张在变化的时势中找到最合适的切入点,《大学》引述古训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易传》则有:“生生之谓易”以及“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发展观念。《论语》、《中庸》、《易传》中都记有孔子的相关论述,而《周易》中所说的“与时偕行”,最为准确地表述了孔子的这一思想。

(三)天人和谐

孔子注重人与自然的关系,突出表现在他的天、地、人“三才”一贯思想上。在《易传》中,天、地、人被看成宇宙组成的三大要素。《贲·彖传》日:“刚柔交错,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人与自然并列,就应和谐相处,由此形成了儒家“天人相通”、“天人合一”的人与自然相互协调观念。孔子认识到客观规律不可抗拒,他说:“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孔子言行中包含有丰富的天人和谐等生态意识,认为人应当自觉认识与遵守自然规律。《论语·述而》说孔子“钓而不纲,弋不射宿”;《孔子家语·五帝德》记孔子说:“治民以顺天地之纪”、“仁厚及于鸟兽昆虫”、“养财以任地”、“履时以象天”、“春夏秋冬育护天下”之类,都包含有注重生态平衡,遵从自然规律的意义。

二、孔子儒家思想对当代社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一)教育

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先生曾预言,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科技发展将会突飞猛进,这取决于四个有利因素:经济实力的强大、决策者的决心、大量的青年人才、良好的传统。在传统方面,杨振宁极为看重由孔子开创的儒家思想在教育方面的深远影响。众所周知,孔子非常重视教育,提出了许多重要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思结合、重视实践、学仕结合……其中的一些观点今天看来更显卓越。比如,他的富民而教的主张,几乎就是我国普及教育、提高民族素质,以实现“科教兴国”政策的古代版本。

再如,在兴起于西方的现代教育中,技术教育、职业教育是最重要的内容,道德教育、人格教育则普遍被忽视,其结果是人的工具化、物化,一孔子德才兼备、德智并重的教育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可补其偏。

(二)经济

在追求利益最大化动机的驱动下.西方传统的管理思想强调高效率、标准化。在这种体制下,人只被视为整个生产流程中的一个环节、一道工序,或只是庞大而复杂的制造金钱的机器上的一个零件,他的生活和权利得不到企业管理者真诚全面的关心。与此相反,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理念则是“以人为本”,实实在在地爱人、关心人,而不仅仅是利用人、控制人。这就使得生产者在企业中有一种“家”的归属感,企业的对内凝聚力、对外竞争力也由于生产者对“家”的忠诚奉献得以增强。用一位日本企业巨子的话说,儒家的管理模式就是:一手拿算盘,一手持《论语》。

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在“儒商”身上表现得最为全面。其博施济众、依群利己的经营宗旨,以人为本、仁民爱物的经营原则,以义取利、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好学重教、以智经商的经营特色,以和为贵、和气生财的经营方法。——这一切无不是孔子思想在现代经济生活中的创造性运用。

(三)政治

当今世界有两大显著趋势,其一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经济全球化的扩展,人们被愈加紧密地联系在一个“地球村”中,其二是某些民族、国家间的冲突和矛盾似乎在朝着扩大、加剧的方向发展,帝国主义、国家主义、民族主义的幽魂仍在四处游荡。在未来的世界中,各国应当遵循怎样的政治伦理,才能使我们这个星球平安无事?1988年,世界三分之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二十一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头两千五百年,去汲取孔子的智慧”。孔子充满仁爱精神的“忠恕”之道应当是当今世界各个民族和国家相互尊重、和平共处的中心价值。孔子主张的“和而不同”应当是克服“西方中心主义”、“大国沙文主义”,实现文化多元存在、民族共同发展、国家共同繁荣的基本法则。亨廷顿的“文明冲突论”不应成为歧视和强权的现实借口,福山的“历史终结论”也不足成为人类未来发展的一元宿命。唯有彻底摒弃满怀恶意的达尔文主义的西方政治思维,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作为世界政治生活中的最低共识,用孔子一样对他人充满善意的目光去看待其他的国家和民族,庶几人类可以实现“有道”的大同社会。

孔子(前551年9月28日~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人,汉族。英文:Confucius, Kung Tze 。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孔子的言行思想主要载于语录体散文集《论语》及《四书》中。 孔子兄弟排行第二,所以也有人称之为“孔老二”。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夏历八月二十七日)生于鲁国陬邑昌平乡(今山东省曲阜市东南的鲁源村);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农历二月十一日)逝世,享年72岁,葬于曲阜城北泗水之上,即今日孔林所在地。 孔子他的祖先是宋国贵族,大约在孔子前几代就没落了。孔子年轻时做过几任小官,但他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从事教育,相传所收弟子多达三千人,其中贤人72,教出不少有知识有才能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就出自此处 。孔子任鲁国司寇;后携弟子周游列国;最终返回鲁国,专心执教。在中国五千年的历史上,对华夏民族的性格、气质产生最大影响的人,就算是孔子了。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千古圣人”,是当时社会上最博学者之一,并且被后世尊为至圣(圣人之中的圣人)、万世师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曾修《诗》、《书》,定《礼》 、《乐》,序《周易》,作《春秋》(有说法为《春秋》为无名氏所作,孔子修订)。 孔子的思想及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姜广辉认为,“面对春秋时期诸侯争战不休、人民困苦不堪的现实,孔子不是像宗教家那样创造出一个外在的超越的全知全能的救世主——通过天启和神谕来规范人们的思想和行为。而是回首历史,到上古“圣王”那里去寻找智慧。孔子自谓 “述而不作”,实际是以“述”为“作”,通过对历史传统作当代诠释,来实现价值的叠加和转换。他正直、乐观向上、积极进取,一生都在追求真、善、美,一生都在追求理想的社会。他的成功与失败,无不与他的品格相关。他品格中的优点与缺点,几千年来影响着中国人,特别是影响着中国的知识分子。作为一个以有体系的思想为坚定理论基础的儒家学派,乃是到春秋末叶才由孔子创立而成。对此,郭沫若指出:“儒之本意诚然是柔”,但“儒应当本来是‘邹鲁之士缙绅先生’们的专号。那在孔子以前已经是有的,但是春秋时代的历史产物,是西周的奴隶制逐渐崩溃中所产生出来的成果。”而孔子“把从前由贵族所占有的知识普及到民间”,促成了“儒的职业化或行帮化”(4)。侯外庐先生也认为,“‘儒’这种职业并不始于孔子”,但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在‘私学’的中国思想史起点上完成了发端的一环,实无可疑。”(5)由此可见,在考察‘儒’的历史起源时,虽可将视野一直投放到殷商时代,但若论儒家学派或作为其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学,则只应从孔子开始,因为正是孔子才真正把儒术变为儒学,并据之创立起儒家学派。 从创生出儒学,并进而为儒家学派奠定下坚实理论基础角度来论究,孔子思想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其提出的“礼”论和“仁”论:前者是对古代诗书礼乐传统的继承,却又并不拘守传统礼制的形式而有所休整,更充实以“仁”的精神,遂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普泛意义的政治论理学;后者则是依据着礼乐传统而作的理论创造,是一种反映了社会变革时代精神、弘扬着人性的新兴哲学。在孔子那里,“礼”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乃是“仁”。“礼”只是一种相应于现实需要而酌予损益的形式,并且,这种形式只有透过内蕴着的“仁”的精神,才能获得价值意义,才不致于流为徒具形式的具文,所谓“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论语•八佾》)故其说:“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庄以涖之,则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庄以涖之,动之不以礼,未善也。”(同上《颜渊》)与“礼”不同,“仁”本身就有很重要的价值意义。以对人性、人的价值之体认为前提的“仁”,其基本含义是“爱人”。一方面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同上《述而》),另方面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上《雍也》);二者之结合,即为以“爱人”为根本原则的“忠恕之道”。“仁”是个人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这种境界并非高不可及,“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同上《学而》)在具体行为实践上,“仁”又体现并统摄着恭、宽、信、敬、惠、敏、勇诸德,而“孝悌”则为其最基本、最重要的内容,由此可见,“与人的自我更生、自我完善和自我完成的过程相联系着”的“仁”,“主要地不只是一个人际关系的概念,而勿宁说它是一个内在精神的原则”,至于“仁”则只是“‘仁’在特殊的社会条件下的外在表现。”(6)因此,如果说“仁”与“礼”相为表里的结构观念是孔子所创生的儒学思想体系的核心,并且这个核心性的结构观念又奠定了整个中国儒家学派的思想理论基础,那末,在这个结构中,“仁”为体而“礼”为用、“仁”为本而“礼”为末,“仁”体“礼”用或“仁”本“礼”末是孔子思想最重要的特征。 孔子殁后,儒分为八,“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之儒,有孙(荀)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韩非子•显学》)儒门八派皆对孔子思想有传扬之功,而从对后世影响角度来考察,值得注意的则是颜氏之儒、思孟之儒和孙(荀)氏之儒。 “颜氏之儒”指的是颜回。颜回是位英年早逝的卓越儒者。他先孔子而亡,将他列入孔子殁后的儒门八派之中似乎不妥,但他不仅在先秦,而且在整个中国思想文化史上都享有盛名。颜回虽无事功见称于世,学理上亦无甚创获,但他好学慕道,一心向上,以全副身心体悟孔子思想,并将之作为自己思想和行为的准则。他对孔子的人格精神和学问、思想充满着由衷的敬仰之情,尝“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论语•子罕》)他更好学、自省、力行,不断完善、提高自己,从而逐渐达到孔子所提倡的“仁”德之境。在孔门群弟子中,孔子独对颜回赞誉有加,如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同上《雍也》)屡赞其“好学”上进,“择乎中庸,得一善则拳拳服膺,而弗失之矣。”(《中庸》)“吾见其进,未见其止。”(《论语•子罕》)故不仅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同上《雍也》)而且还说:“用之则行,舍之则藏,惟我与尔有是夫!”(同上《述而》)正因如此,后人遂十分看重颜回。汉高祖十三年(公元前195年)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三国魏正始二年(241年)将此举定为制度,这使颜回由穷居陋巷的一介布衣寒儒跃入庙堂。唐开元二十七年,诏湓孔子为文宣王,而以颜回为亚圣、赠兖国公。金章帝明昌年间,在曲埠诏建兖国公颜子庙。直至元至顺元年(1330年),文宗以孟子为“亚圣”而改封颜回为兖国“复圣”公,颜回的地位才屈居孟子之下。但元及其后历代,孔门其他弟子及历代从祀贤儒的配享座次时有升黜,甚至连孟子也曾一度险些失去配享从祀资格,吃不成孔庙的冷猪肉,而唯有颜回“复圣”地位从未有稍许变易,爵秩特优而不废。其“圣誉”之隆,于此可见一班。孔子是中国乃至世界上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之一,是中国思想文化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孔子思想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的所有丰富性特征都可以从孔子那里找到根源。孔子思想的主要特征之一便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的思想,以至后来有人把孔子的思想概括为“仁学”。那么,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一些什么特征呢? 在《论语》一书中,“仁”字出现达109次之多,说明“仁”在孔子的思想体系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那么,孔子所谓的“仁”究竟是指什么?不同场合,不同时间,针对不同主体对象,孔子所阐述的“仁”的含义是不完全一样的,这样一来,就给不同的价值主体在施行“仁”的过程中造成了理解上的自由空间,任何一种学说都可以从孔子的论述中找到其需要的理论根据。 具体说来,我们应从以下四个方面来把握孔子的“仁”: 一、对待“仁”的态度。孔子主张任何人都应该有一种为“仁”的愿望,应该诚心诚意去求“仁”,如果这样做了,那么就会得到“仁”。达到“仁”的境界的根源在于自己如何去做,而不是由他人来推动,只有主体自己的主动追求,才有可能达到“仁”的理想境界。表明孔子认为“为仁”是某种自觉的内在情感行为,任何人是无法替代的,只要自己态度端正,就可以实现“仁”的要求。孔子强调在内心的价值观念上首先要明确对“仁” 的态度,孔子这种在内心深处对“仁”的价值追求的思想,被后来的孟子引伸为“四端说”理论。孔子对“仁”的思想的重视,表明“仁”的思想和学说是孔子整个思想体系的价值核心。 二、“仁”的价值内涵。从《论语》中孔子论“仁”来看,其价值内涵主要指“仁”的情感性、自得性而言。孔子的思想是一门如何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之间关系的学问,是一门关注人的自身发展的学问。孔子所提倡的是人在实际生活中如何达到理想人格的问题, “仁”精神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已立立人,已达达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认为“仁”就是“爱人”。从理论源头上考察,孔子的“爱人”观点来自周初的“保民”、“敬民”思想。“爱人”作为“仁”的重要精神内涵具有广泛的适用性,在孔子“仁”的价值内涵中,由“爱人”所推导出的一系列内容都深刻体现出孔子对一般社会民众的关注,对整个人类社会发展中实现人际之间共同和谐发展的关切,这一切都奠定了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思想家的地位。不仅如此,在几千年后的今天,孔子所提出的一系列思想仍具有普遍适用性和永恒价值。 三、“仁”的表现方式。以博大宽厚的胸怀来爱护民众是“仁”的一种表现方式,即“泛爱众而亲仁。”这首先是自我认知上的一种升华,是自我精神状况的内在反映。“仁”作为价值主体内在精神状态的反映,是实现理想人格过程中不可缺少的东西。只有内心以“仁”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用“仁”的境界来考察自己的思想,是达到真善美崇高境界的前提条件。孔子“仁”的表现方式还体现在时时处处以人为主,以人为研究和关注的对象,一切围绕“人”的思想行为的发展状况为主要内容。在孔子看来,一个本质上有问题、思想上有邪念的人是不可能达到“仁”的境界的。 四、“仁”的实践价值。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特征,他把关注的焦点投向社会,投向现实,时刻关注现实生活中如何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问题。孔子关于“仁”的学说不是纯粹思辨性的形而上的理论体系,更多的是结合具体行为方式告诉人们应该怎么做,这不是哲学意义上的实践理性的体现,而是对一般民众人格升华 、人性解放的终极关怀。孔子还认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为了崇高的“仁”的境界,绝不做违背最高道德准则的事 ,必要的时候要不惜牺牲自己来成就这一事业。以至于“杀身成仁”成为后世一些知识分子报国捐躯的行为准则,多少“仁人志士”在此原则的指引下奋不顾身地为国家、为民族事业而奋斗终生。 孔子思想体系中“仁”这一重要概念的内涵是极为丰富的,有内在的如何达到“仁”的境界,有外在的如何实现“仁”的方式方法;小到个人理 想人格的培养,大到治理国家的理想社会行为,是一个具有深刻内涵,包括个体及群体生活在内的思想和行为各方面的理想人格修养体系。孔子关于“仁”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其一定的合理性及适用性,这也是孔子思想的强大生命力之所在。孔子思想为后来的孟子和荀子所提倡的“内圣外王”之道提供了理论参考,其中的某些行为甚至完全被后人所吸取,成为儒家人学思想中永恒的“不灭之火”。

永远的丰碑——孔子在遥远的东方,屹立着一位贤者,他就是孔子。他是一位历史的巨人,一位文化的巨人,一位思想的巨人。他的一言一行影响了世界2500年。 他是一位好学的学者。“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他的这一句古训感染了其后所有的学者。 自幼他便不耻下问,每事必问。为了丰富知识,他拜了各行各业的人为师,因此而精通礼仪、音乐、射箭、驾车、计算。他推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学习态度,主张“温故而知新”的学习方法,感受“学而时习之”的快乐。教导弟子“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为后人所传颂。 他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家。他的“有教无类”一改过去的教育方式,先后培养出3000多弟子,其中优秀的有72人。他提倡因材施教,主张教学相长,为后之教育界流传。 他是一位提倡“仁”的政治家。仁者爱人。“事其大夫之贤者,友其士之仁者”。他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相互团结,另一方面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当他听说百姓宁愿被虎吃也不愿意被统治者剥削时,发出了“苛政猛于虎”的感慨。 他是一位“贤”的思想家。“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他一句句富有哲理的话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他的另一项贡献就是整理编订了《尚书》《诗经》《礼仪》《乐经》《周易》,后称五经。他还根据鲁国历史编成《春秋》一书,成为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他的言论被弟子编进《论语》,千古传诵。他开创了儒家文化,影响了其后封建社会的发展。学与思 两千多年前的教育家孔子曾这样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在学习中,倘若只知道死记硬背,而不加以思考、消化,那他就将毫无收获。孔子的话是很有道理的。 一个人从接受知识到运用知识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记与识、学与思的过程。学是思的基础,思是学的补充,这两者是紧扣的两环,缺一不可。正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过程那样,只学不思,那是不加咀嚼,囫囵吞枣;举一而不能反三,那是未经消化、吸收,所学知识无法化为“己为”。只有学而思之,才能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学与思想结合,是掌握知识过程中的必由之路,古今中外成功者的事例无不证明了这一点。在马列主义传播到中国大地的时候,以毛泽东、周恩来等为领导的共产主义者,在汲取马列精髓的同时,结合中国实情,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缔造了社会主义新中国。试想,革命先辈们如果不是学与思、思而再实践,而是一味生搬硬套,教条主义,那么中国革命怎能成功?文艺复兴的大科学家伽利略,倘若不是在学习中独立思考,“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实验能在当时产生?人类能够及早挣脱亚里士多德的错误理论的束缚?学而思,思而学,正是这些伟人成功的经验,同样也是人类进步的动力之源。 今天正是“知识激增”的时代,知识的领域在不到一个世纪的时间内,不知扩大了多少倍“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面对如此浩瀚的知识海洋,光靠死记硬背是不可能到达光明的彼岸的。因此,美国教育界正在努力改革原有教学体制,力求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以适应明天的科学;欧洲、日本纷纷不其后尘,我们中国的教育体制改革已经迫在眉睫、势在必行。明天的创造型人才,正是要从今天学生中培养起来。所以,我们更应该做到:在学习中思考,在思考中提出独立的见解,培养自己的思考能力,来等候明天的选择。 在学习中独立思考,是学者、大师们成功的经验,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源泉,而培养学生这一能力,是今天的中国在明天得以崛起的希望。 (二)谈“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片面性 孟子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千百年来被人们视为警世格言。其实,这句话是具有极大的片面性的。 不错,“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例子举不胜举。譬如:越王勾践若不是在吴国受尽屈辱,他回国怎能卧薪尝胆呢?不卧薪尝胆,又怎会强盛起来而一举灭吴呢?中国女排如果不是在同世界强手对垒中受尽窝囊气,又怎会一跃而起创造出“五连冠”的奇迹呢?这些事实说明,人确实能在忧患中生存发展。 然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有条件的。这条件是什么呢?那就是看你有无理想,有无毅力,有无奋斗的精神。只要有理想,有毅力,有一股拼命奋斗的精神。那么处在忧患之中,自会求得生存和发展;同样,有理想,有毅力,有了不断进取的精神,即使处在安逸的环境中,也决不会走向死亡的坟墓。 一个人,为忧患所困扰,不能挣脱忧患的泥潭,索性破罐子破摔,消极沉沦,不与劣境抗争,那么就不能在“忧患”之中求生。是“生”还是“亡”,关键在于人“为”还是“不为”。“为”,无论是处在忧患之中,还是处在安乐之中,都可以“求生”。“不为”,无论是处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都难免一“死”。 时代前进了,人民正在向小康迈进,处在忧患之中的人越来越少了,多数的人处在顺境之中。在强调“忧患之中”求生的同时,也应当讲讲“在安乐之中求发展”。只要我们正确对待“安乐”,把顺境当作起飞的宽广跑道,那么,我们就能主宰“生”和“死”,就能把握成功的钥匙。 有甲、乙、丙三个工厂,甲、乙两个厂都濒于倒闭,主管部门向甲、乙厂出示了黄牌。甲厂接到黄牌,干群一心,进行企业改革,大胆任用人才,加强纵向和横向的联系,加强企业管理,结果,第一年扭亏为盈,第二年就获纯利10万元。而乙厂接到黄牌后,领导辞职,职工各自寻门路去了,终于闭门关厂了。乙厂并没有在忧患中求生。丙厂是个乡镇企业,原先固定资产只有3000元,工人8个。干了两年,其产品冲向了全省,年产值达21万,工人50人。第四年,全厂职工已有100多人了,年产值达百万元。现在,丙厂的产品已畅销亚洲了。丙厂越办越红火,并没有在顺境中却步。可见,“为”字是多么重要啊!历史表明,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单位,或者是一个人,只要“为”,只要奋斗不息,就可以“弱变强”“强更强”;如果“不为”,坐等幸福或享清福,那么,“强”必转“弱”, “弱”则趋于“亡”。 所以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还不能算作完美的警世之言 他是一座历史的丰碑,永远屹立在中华大地、世界东方。

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浅说中国文化若说中国文化,只怕要从远古时期说起。但这一时期,一来离我们太远,二来我也不太清楚,便从封建时期说起。许多讨论或研究中国文化的学者都承认一桩事实:中国文化的基调是倾向于人间的,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的。我们的圣贤才智,历代著述,大多围绕一个主题,即治乱兴废与世道人心。无论是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各家的传经事业,韩欧柳苏的道德文章,程朱陆王的心性义理;无论是先民传唱的诗歌、戏曲,还是村里平淡的快板、小说,皆洋溢着强烈的平民特性,以及那无所不备的人伦大爱,同对平凡的留心与尊敬,对于千秋家国的情怀,对苍生万有的期待,激荡交融,缤纷灿烂地构造了平易近人,博大久远的中国文化品格。然而前头还有一个“近代”。任何东西到了近代都很奇怪,文化也不例外。数不尽的冲击难以详述,单挑最惨的一回——五四运动。之前已有“弃旧易新”的新文化运动将传统文化砍杀得飘摇欲坠,随后紧跟着爆发了五四运动,彻底树起了“白话文学”的大旗,文言最后成为一件历史文物躲进史书一隅供人瞻仰。这两次运动大大推动了中国历史的进程,但在文化上却是严重的“左倾”。白话文学固然激发了俚语俗言的活力,提升了大众文学的地位和社会群体的文化参与力,却也设置了与文言文学不可逾越的天堑,几乎削去了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力。老一辈学子影响尚轻,对于我们其误就越发明显了。以往属于孩童启蒙的“小学”教育,属于读书人必备的经学常识,都在新式教育的推动下,变得无比艰涩与隔阂,特别是近年来,电视、电脑等大众媒体的普遍流通,更造成了一个“畸形文化”当道、社会价值浮动的生活形态,使我们在现代化的整体架构上模糊了着力的点,漫漶了精神的面,却易于目迷五色地跌入学者所批评的“时尚文化”的辐射圈内,变得中不中,洋不洋。余秋雨在《风雨天一阁》中写道:“只有文化,才能让这么悠远的历史连成缆索,才能让这么庞大的人种产生凝聚,才能让这么广阔的土地长存文明的火种。”此三言一语道破文化的本质作用,可谓精辟。中国文化历时五千载,到底何去何从,便不是我这个毛头小子可以阐述的了。只好双手合十,默然祈祷,了我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母语中文难以割舍的孺慕之情。

一阵狂风卷过,奋力抗争的大树折断了腰,而屈腰伏身的小草却扬起了脸。面对狂风的欺辱,是该不屈不挠,还是该屈腰伏身?这一道选择题,也是人生的选择题。面对那些强者的欺辱,是反抗还是忍耐?我认为,大丈夫能屈能伸,暂时的忍耐是为了日后的辉煌。 当土霸欺压你的时候,忍还是不忍?当他不断口出狂言的时候,忍还是不忍?当他要求你钻其裤裆的时候,忍还是不忍?汉朝开国功臣韩信的选择是——忍!在他羽翼未丰之时,尚无能力去对抗土霸恶棍,反抗是死路一条。所以他选择忍受这胯下之辱。不是因为他害怕恐惧恶势力,而是因为他不会意气用事,鸡蛋碰石头。若非忍下此辱,韩信也无法留命人间,更毋论杀敌建功,成就一番事业了。大丈夫能屈能伸,小小耻辱只是成功的垫脚石。 三国之中,曹操戎马一生,孙权雄才大略,两人的国土,全是用血汗换来的。同是鼎足之国,刘备的天下可以说是“忍”回来的。先是投奔徐州,三让徐州终才收下;再有三顾茅庐,忍下诸葛亮一次又一次的拒之千里;又有忍于曹操之下,佯归田园干扰视线;还有痛掷阿斗,笼得赵云忠心......刘备忍了一回又一回,忍住独霸天下的欲望,忍住被拒多次的愤怒,忍住掷儿落地的痛苦,他换来了一个王国,一群忠心耿耿的将士,一个名垂青史的机会。小不忍则乱大谋,刘备不是一个成功的军事家,但他绝对是一个无与伦比的政治家,甚至可称之为阴谋家。大丈夫能屈能伸,这是刘备赢得胜利的座右铭。 《疯狂的石头》捧红了一个人——黄渤。当初许多人都以为,这个演员是从民工堆里挖出来的一个临时演员,但事实上他是经过专业学习,是正统艺术学院毕业的学生。外界都在质疑以他的形象,在娱乐圈这追求五官俊美的世界里,能否生存下去。然而,面对外界的压力,他并没有与其进行舌战。他兢兢业业地工作,忍受恶毒的评论,用实际行动证明,“我是专业的!”大丈夫能屈能伸,顶着不公的评价,黄渤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大丈夫能屈能伸,面对强权压迫,不作无谓的反抗。忍一时风平浪静。待到时机成熟,我们便会努力,发出我们的光芒!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与人种和土地这些物质要素同样重要的精神要素。 一个民族的文明史就是其文化发展史,民族文化的彻底摧毁意味着一个民族的消亡。人类历史上那些创造出辉煌文明的古老民族,也许他们的人种依然幸存,但是他们的民族却随着其传统文化的消失而灰飞烟灭。而中国作为世界上唯一连续传承5000年的古老文明,对其文化的破坏就更是一种巨大的罪行。 “盘古开天地”、“女娲造人”、“神农尝百草”、“仓颉造字”,奠定了神传文化的初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家天人合一的思想融入文化的血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两千多年前的孔子设馆授徒,把以“仁义礼智信”为代表的儒家思想传与社会。公元一世纪,“慈悲普度”的释教佛法东传,中华文化变得更为博大精深。儒、释、道三家思想交相辉映,使盛唐时期达到举世瞩目的辉煌。 虽然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多次遭到侵略和打击,其传统文化一直表现出极大的融合力与生命力,其精华代代相传。“天人合一”代表着我们祖先的宇宙观;“善恶有报”是社会的常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为人的起码美德;“忠孝节义”是人生于世的标准;“仁义礼智信”成为规范人和社会的道德基础。在这样一个前提下,中华文化体现出诚(实)、善(良)、和(为贵)、(包)容等优点。“天地君亲师”的牌位,反映出百姓敬神(天地)、忠社稷(君)、重家庭(亲)、尊师道的根深蒂固的文化内涵。中华传统文化追求天人和谐,重视个人的修养,以儒释道的修炼信仰为根,能够包容,能够发展,能够维护人间道德,能够使人有正信。 与法律这种刚性约束不同的是,文化约束是柔性的。法律偏重于犯罪之后的惩罚,而文化对于道德的育化却起着预防犯罪的作用。一个社会的伦理价值观常常是通过文化具体反映出来。 在中国历史上,传统文化达到鼎盛的唐朝恰恰是中华国力鼎盛的时期,科学也因此在世界上独领风骚。当时欧洲、中东、日本等地都派人去长安学习,周边国家则以中国为宗主国,万国来朝,重译款塞。秦朝以后,中国常常被少数民族占领,包括隋、唐、元、清和其他少数民族割据的朝代,但是他们几乎都被汉化,这不能不说是传统文化的巨大同化力所致。恰如孔子所说:“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望采纳

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鲁迅先生曾经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作为当代的一名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知道这句话,因为我们是未来社会的支柱和希望,我们的价值观念是社会变迁的缩影。提起独具色彩的中国民间传统节日,很多人立刻会想起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等等,从中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和韵味。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伦理道德等多重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2004年端午节,曾有媒体报道,韩国准备将端午节列入国家遗产名录,并向联合国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最后遭到很多人反对。今年端午节又有记者随机调查了一些大学生,几乎没有几个人能说出端午节的相关习俗。大家对于端午节的所有印象似乎只停留在纪念屈原和吃粽子上,而对哪一天是端午节,踏青、喝雄黄酒以及赛龙舟等活动甚至一点概念都没有。相反,很多“现代人”十分推崇过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西洋节日,仿佛不如此不足以显示其“时尚”和“现代”。近年来讲洋话、喝洋酒、买洋车、过洋节、着洋装、取洋名甚嚣尘上,甚至有些人恨不得把自己的毛发、肤色乃至五脏六腑都统统脱胎换骨、变成“洋”的才过瘾。种种现象,不禁让人疑惑:我国的传统文化还将保留多久?会不会在将来被某些国家“抢”走、“偷”走?同时又令人担心,长此以往国将不国。试问:我们大学生到底怎么了,我们很多中国人民到底怎么了?我作为一名大学生,虽然没有特别推崇西方节日,但是我对中国传统节日还是不怎么了解,也没什么兴趣了解。我们学校是一所理工科学校,完全是偏向于工科,学校里到处是实验室,散发了浓重的工科味道,缺乏了人文气息。我是一名理工科大学生,在课堂上除了自己的选修课和思想政治课外就没有其他的人文课程了。作为一个大学,孔子《大学》里的开篇句就提到“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开篇句中所谓的“德”就是指学生的人文素质和德性。学生这方面的培养是需要我们中国传统文化的灌输和融入,大学不仅要教给学生专业知识,还是教会学生怎样做人,包括各种礼仪、德性、人品等,学校的不重视就会造成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漠,使得中国传统文化逐渐淡去。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思想中总是喜欢崇洋媚外,总觉得外国的月亮比中国的月亮圆,我们这一代的大学生都是在麦当劳,肯德基,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的物质氛围下长大的,对我们国家的一些传统文化缺乏深刻的理解,有的甚至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些常识也不知道。因此,我们必须建立个人传统文化的网络,提升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教育的“文化自觉”。面对现代性对传统文化的冲击,我们要主动适应,积极创造。传统必须同现时代想结合,我们应当从传统与创造的结合中看待未来。按现代的认知和需要来诠释、创新自己的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中的很大部分是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虽然有些民族文化有点和现时代不相吻合,但是我还要保留和继承,因为他们有自己存在的文物价值,及其所引发的对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养。在全球化背景下,在当前西俗东渐的潮流中,我们对待外来文化要保持理性的“文化自我”。一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追逐西方文化,另一方面,我们也没有必要恐慌,发出各种对外来文化抵制的呼声。我们追求的是文化的多元发展,尽力做到“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世界大同”,在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主流的基础上实现与各外来文化的优势互补与和谐共生。世界文化是由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是民族的,具有自己的个性特征,是不同地理环境的造化和民族精神的凝聚,是民族存在的证明和延续的血脉。文化又是世界的,具有其存在和发展的共性和普遍规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和文明的硕果。很多外国人都知道中国的瓷器、陶器、书法和雕塑;法国总统希拉克的办公室里,挂着中国宋代仕女图,摆着中国古老的青铜器。这说明只有民族的才是最美的和有生命力的,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韩国的做法说明传统文化在其他国家得到了高度的认知,文化本来就是世界共享的,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本身关注的就是“人类文化”,是站在人类和世界的高度上的。事实上,洋节之所以被一些人崇尚,正是由于背后有文化在支撑着。端午节会不会被别人“端”走,应该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态度,那就是我们如何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如何对待和学习外来文化,如何通过文化的交流和创新发展自己的特色文化。发展文化,必须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革故鼎新、兼收并蓄,也必须在承认文化多样化的基础上相互尊重、共同发展。我们强调弘扬传统文化和学习外来文化,少不了对传统文化和外来文化的扬弃,扬弃不等于因循和照搬照抄,也不等于遗弃和全盘否定,文化是在交流中得到传播、在创新中得到继承的。文化交流,必须依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底蕴,面对民族文化和外来文化的相互激荡,东西合璧、交相辉映、通递共享、求同存异,融铸出优秀文化。文化创新,必须立足中国当代文化建设的实践,面对本土文化和全球文化的合理整合,推陈出新、继往开来,批判继承、创造转化,打造出新型文化。让我们牢牢地记住这句话吧:传统的才是民族的,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初三历史以联合为主题的小论文

都宣称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是它们的共同之处。虽然联合国与国联有着无可否认的历史联系和继承性,但是联合国决非国联的简单继续和翻版,它对国联的经验不是机械地照搬,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向前推进和加以发展。联合国与国联主要有以下不同点。其一,成立的背景不同。两者虽然都是在世界大战后诞生,组建者的目的都是力图通过大规模的国际性组织来防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但国联是在一战结束后的巴黎和会上建立的,盟约初稿仅在11天之内突击完成,相继被列入对德、奥、保、匈多国和约内,并分别成为其中的第一部分。这种与生俱来的先天缺陷必使国联的政治基础异常脆弱。几个核心大国在重大国际问题上各自追求自己的国家利益,不能通过协商采取共同行动。而联合国则是在二战反法西斯的烽火中诞生,联合国宪章经过了长期酝酿和反复磋商。宪章提出的和平与安全的宗旨充分反映了惨遭两次大战涂炭的世界各国人民渴望和平的意愿。其二,参加者各异。垄断、操纵凡尔赛和会的英、美、法、意、日五个大国都是帝国主义列强,虽然国联从最初的42个原始会员国发展到后来的63个,但是从地域和政治格局来看,均未摆脱“欧洲中心”。在20和30年代,美、苏已成为世界上两个潜在的最强大国家,然而美国并未加入国联,苏联也仅在1934年国联走下坡路时期才成为会员国,旋即于1939年被开除。国联实权为英法所操纵,英法把国联当作自己战利品的保卫者。正因为国联缺乏一个世界范围的国际组织应具有的广泛性与普遍性,所以不能代表各国广大爱好和平人民的利益。联合国的筹建者中,除有反法西斯的西方大国外,还有社会主义国家苏联与东方大国中国和印度。联合国成立之初的51个创始会员国,遍布世界六大洲,代表着世界80%以上的人口,到1995 年已多达185 个国家,其中发展中国家已近120个,占会员国总数的2/3。这使得联合国成员的结构和力量对比发生了巨大变化。新会员国主要是亚、非、拉新独立国家,他们的团结意识不断增强,在维和、人权及经济社会发展等领域鲜明地提出自己的主张,在联合国内外发挥着日益重要的影响和作用。特别是1971年10月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以来,我国在历届联合国大会和安理会以及联合国所属各机构中,都尽力为世界的和平、安全与发展,为第三世界国家的权益而不懈斗争。尤其令人瞩目的是,联合国秘书长的人选发生了重大变化。联合国从成立至今,共有六任秘书长,其中三位来自西方发达国家,三位来自亚非拉发展中国家。最近两届秘书长是秘鲁的德奎利亚尔和埃及的加利。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联合国之所以具有蓬勃旺盛的生命力,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正在开始逐步摆脱由少数西方大国控制的局面,代表了占世界人口4/5的广大第三世界人民的利益, 表达了他们的愿望和呼声。其三,运行机制有别。国联盟约的宗旨不仅极为简略,而且含混不清。虽然序言和正文多处写上了维持和平与安全及解决争端等条款,但是内容空洞,无执行的切实保障。这主要表现在:(一)缺乏稳定性。加入国联,仅有大会同意即可。盟约规定会员国可自行退出,造成国联进出随便,犹如松散的俱乐部,先后共有18国退出或被除名,使国联难有作为。(二)缺乏明确性。大会和行政院权限划分不清,互相掣肘,难于工作。(三)缺乏权威性。国联在形成决议时实行全体一致通过原则,使会员国普遍拥有否决权,因此失去采取有效行动的可能性。(四)缺乏约束力。国联没有自己的武装力量,因而不能通过军事手段来强制实施决议,迫使违反盟约的成员国就范,而只有通过经济制裁来施加必要的压力,遗憾的是这种制裁并不彻底。联合国纠正和防止了国联运行中的上述弱点,不仅规定了较为明确的宗旨与原则,而且制定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比如,宪章载有会员国的区分与新会员国入会条件、停止会员国权利和开除会员国问题等条款。会员国分为创始会员国和会员国。接纳新会员国的两个必备条件是安理会的“推荐”和大会的“决议”。会员国屡次违反宪章所载原则者,由大会根据安理会的建议,将其从联合国组织中除名。但宪章中没有关于被除名的会员国重新加入联合国及禁止或准许会员国退出联合国的条款。这些无疑从组织结构上增加了联合国成员的稳定性。另外,联合国对六个主要机构采取了明确的“权力划分”的原则,使其权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分工而不分家。为保证联合国行动机敏迅速和高度权威性,宪章把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的主要责任交给以五大国为核心的安全理事会,使其有权作出全体会员国都有义务接受并执行的强制性决议。宪章取消了国联盟约的一致通过原则,把大国地位和大国一致的内容明文载入有关条款。表决程序采取大会2/3多数和简单多数通过两种办法,否决权仅仅限于安理会,只给五个常任理事国。这就使得联合国具有国联从未有过的活力与权威性。不仅如此,联合国还拥有派遣部队充当安理会支配下的一支常设军事力量的权力。这样联合国不仅从道义上而且在武力上使其决议具有强制性的约束力。其四,对待战争的态度两样。国联盟约虽列有实现集体安全的多项条款,但并没有宣布战争为非法,只是在特定条件下不允许会员国进行战争。这便在客观上给侵略者发动战争提供了有机可乘的口实。此外,盟约对侵略未下明确定义,没有禁止侵略国家加入国联的规定,也没有对侵略国家规定实行强制制裁。联合国宪章不但废弃了战争的权利,而且废弃了诉诸武力的权利,它把制裁侵略的机制规定得较为完整周密,同时拥有维和实力。其五,对经社问题与人权问题重视程度不一。国际组织从只过问和平与安全问题发展到兼顾经济和社会等问题始于国联,这的确是国际组织史上的一大创新。国联盟约规定了如:确保公平、人道之劳动条件,监督关于贩卖妇女、儿童、贩卖鸦片及危害药品等多种协定的履行,维持交通运输及过境之自由,在国际范围内预防及扑灭多种疾病,以及统管已成立的有关国际事务机关等,然而国联对经社问题规定的范围窄且仅限于管理和监督。无奈其自身不稳定,最后名存实亡,因此这方面的许多努力往往有始无终。联合国对经社问题给予了高度重视,因为实现和平的最终目的是为了经济与社会更快地发展。经社问题在宪章中占有十分突出的位置。第一章第一条确定了经社系统的宗旨和原则,九至十三章明确载入联合国应促进较高生活水平、全民就业及经济与社会发展等广泛内容的条文。宪章对经社问题从服务到福利一一作出的原则规定,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更有甚者,为了有效地贯彻上述规定,宪章还精心设计了以经社理事会为中心的190多个运行机构, 有效分工,各司其职。迄今为止,联合国总共制定过四个发展十年战略,在推动经济与社会发展、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早在1963年,联合国就成立了社会发展研究所,着重研究如何改善全世界穷人的状况,以便让更多的穷人参与社会发展问题。在社会发展问题中,联合国尤其重视妇女、青年、老年、儿童和残疾人问题,特别注意维护他们的切身权益。在人权和自决权问题上,国联盟约只是在第23条和25条中涉及到人权和人道主义的保护问题,实际活动尚未全面展开。联合国不仅努力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条件,而且积极促进人类的发展,注意尊重和保护人权。宪章中规定有关人权的条款和联合国制定的有关人权问题的宣言及公约涉及的内容之多、范围之广实属空前。在近70个有关人权的宣言和公约中,以《世界人权宣言》、《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最为著名,它们共同构成了联合国人权原则的基本框架。其中1948年12月联大通过的《世界人权宣言》,首次系统地提出尊重和保护基本人权的具体内容。此外,联大决议还把民族自决权确定为一项基本人权。宪章第一次使民族自决权成为公认的国际法原则,其宗旨之一就是“发展国际间以尊重人民平等权利及自决原则为根据之友好关系”。宪章专门列入了“关于非自治领土之宣言”、“国际托管制度”和“托管理事会”第三章条款,以促进殖民地独立运动的发展。其六,联合国充满生机与活力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战后新科技革命的国际环境。新科技革命使世界大国之间的争夺,从传统的运用军事手段瓜分世界转向运用高新技术来占领市场。联合国之所以能起到维持世界和平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正是由于新科技革命的推动力与影响力。新科技革命为联合国从事的各种进步活动提供了广阔的国际舞台与先进的技术手段,联合国也不失时机地抓住了由于科技革命所带来并引起人类日益关切的大量问题,予以关注并加以解决,从而使自身在不断充实和调整中适应新形势,迎接新挑战。

按照高中SOLO题的答题方式来说,可以这样写。 国际联盟和联合国的成立都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而建立的,并在不同时期读世界局势造成了影响。 国际联盟成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借宿后的巴黎和会上,国际联盟的主要目的的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但由于缺乏对国际争端的有效地解决办法,因此效果有限,也未能阻止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而联合国的成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二战的尾声各国就开始讨论成立联合国的组织章程(雅尔塔会议)。联合国的成立为维护20世纪人类和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并在日后不断扩大,延续至今。 分析两者的成立过程和作用,可以看出,二者的成立主旨是相同的。而他们的不同点就体现在他们存在时间的长短和所起的作用。事实上,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一战和二战中参展国对于世界局势的认识。一战中,无论是协约国或是同盟国,他们的目的都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各国都已本国的利益为主,而国际联盟成立的最初想法是美国试图通过国际联盟左右世界局势,因此势必不能长久。而二战的影响远甚于一战,参战国都开始意识到和平的重要意义,而不再一味将自己的利益优先考虑。之所以联合国成立之初虽然短期有为美国操纵的嫌疑,但它跟多的是为了维护和平。 (后一段是第五层次了,自己发表观点吧。。。关键是要多维度,这个老师应该说过)

作比较类的题 以本题为例 可从下列入手 相同点 (一定时期内的作用) 不同点(成员组成 运行机制 历史印证)

定义【合作】是指双方互相配合做某事或共同完成某项任务;【共赢】是指合作的双方或多方能够共同获得利益。例句:这次“广交会”为世界各国的贸易商们真正搭建了一个合作共赢的良好平台。重要性(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的发展离不开合作(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离不开合作与共赢的理念(三)弘扬以合作与共赢为核心内容的集体主义主旋律。现实意义合作才能发展,合作才能共赢,合作才能提高。在这个竞争十分残酷激烈的市场经济时代和互联网时代,合作共赢更是时代的选择,很多事情的成功在于合作,合作也可凸显共赢,携手共进,合作共赢是1+1,但它不等于二,而是要大于2,合作可以使双方共克时艰,共赢商机,提振信心,共同发展。

  • 索引序列
  • 以闪亮的名字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 以梦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240
  • 以孔子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 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历史小论文
  • 初三历史以联合为主题的小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