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清洁生产论文的参考文献

清洁生产论文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清洁生产论文的参考文献

一、前言 众所周知,能源消费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在直接作为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有80%的烟尘,87%的SO2,67%的NOx来源于煤的燃烧。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锅炉、窑炉燃煤产生烟气形成的煤烟型污染。目前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与我国的国情又不太相适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因此大力发展和应用洁净煤燃烧技术与装置,是解决和控制大气污染的一条重要措施。 近年来,人们已在洁净煤燃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综合效果还都有待于提高。多年来在总结、借鉴、完善、发展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原煤气化和分相燃烧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几年来的大量实验和工作实践,解决了十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一种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一种煤转化成煤气燃烧的一体化锅炉,我们称之为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其突出特点是无需炉外除尘系统,经过炉内全新的燃烧、气固分离及换热机理,实现“炉内消烟、除尘”,使其排烟无色——俗称无烟。烟尘、SO2、NOX排放浓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而且热效率高达80~85%。这种锅炉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把互补控制技术、气固分相燃烧技术集于一炉,将煤炭气化、燃烧集于一体,组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从而实现了原煤的连续燃烧与洁净燃烧。 二、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烟尘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形成黑烟的原因主要是煤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易燃的轻碳氢化合物和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及游离碳粒。这些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游离碳粒随烟气排出,便可见到浓浓的黑烟。 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属于多相混合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析出挥发物,而挥发物的燃烧对煤焦的燃烧起到制约作用,使固体碳的燃烧过程繁杂化、困难化。固体燃料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次级反应,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都不利于固体碳和天然矿物煤的燃烧,而气固分相燃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气固分相燃烧就是使固体燃料在同一个装置内分解成气相态的燃料和固相态的燃料,并使其按照各自的燃烧特点和与此相适应的燃烧方式,在同一个装置内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燃烧,从而达到完全燃烧或接近完全燃烧的目的。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是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将煤炭气化、气固分相燃烧集于一体,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先通过低温热解的温和气化,把煤易产生黑烟的可燃性挥发份中的碳氢化合物先转化为煤气,与脱去挥发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烧室进行燃烧。这样在同一个燃烧室内气态燃料与固态燃料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按照各自的燃烧规律和特点分别燃烧,消除了黑烟,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生成,进而达到洁净燃烧和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双重功效。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在锅炉上的应用,使固体燃料的干燥、干馏、气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气相态的煤气和固相态的煤焦在同一炉内同时燃烧。并使锅炉在结构上实现了两个一体化,即煤气发生炉和层燃锅炉一体化,层燃锅炉与除尘器一体化,因此无需另设煤气发生炉便实现了煤的气化燃烧;也无需炉外除尘器,就可实现炉内消烟除尘,锅炉排烟无色。其燃烧机理如图一所示,双点划线框内表示固相煤和煤焦的燃烧过程,单点划线框内表示气相煤气的燃烧过程,实线框内表示煤的干馏过程,虚线框内表示煤焦的气化过程。 原煤首先在气化室缺氧条件下燃烧和气化热解,煤料自上部加入,煤层从下部引燃,自下而上形成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和干燥层的分层结构。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组成气化层,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在这里进行。以空气为主的气化剂从气化室底部进入,使底部煤层氧化燃烧,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此高温鼓风气流经干馏层,对煤料进行干燥、预热和干馏。煤料从气化室上部加入,随着煤料的下降和吸热,低温干馏过程缓慢进行,逐渐析出挥发份,形成干馏煤气。其成份主要是水份、轻油和煤中挥发物。 原煤经干馏后形成热煤焦进入到还原层,靠下层部分煤焦的氧化反应热进行气化反应。同时可注入适量的水蒸汽发生水煤气反应,这样以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在气化室内与灼热的碳作用生成气化煤气。其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由固体燃料中的碳与水蒸碳与产物、产物与产物之间反应生成的氢气、甲烷,还有50%以上的氮气。这样干馏层生成的干馏煤气和进入干馏层的气化煤气混合,由煤气出口排出。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见表一。 表一: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 层区名 作用及工作过程 主要化学反应 灰层 分配气化剂,借灰渣显热预热气化剂 氧化层 碳与气化剂中氧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供还原层吸热反应所需 C+O2=CO2 放热 2C+O2=2CO 放热 还原层 CO2 还原成CO,水蒸汽与碳分解为氢气, CO2+C=2CO 放热 H2O+C=CO+H2 放热 CO+H2O=CO2+H2 吸热 干馏层 煤料与热煤气换热进行热分解,析出干馏煤气:水份、轻油和煤中挥发物。 干燥层 使煤料进行干燥 在锅炉的气化室中,煤料自上而下加入,在气化过程中逐步下移,气化剂则由下部进入,通过炉栅自下而上,生成的煤气由燃料层上方引出。这一过程属逆流过程,它能充分利用煤气的显热预热气化剂,从而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并且由于干馏煤气不经过高温区裂解,使气化煤气的热值有所提高。 原煤经温和气化低温热解产生的煤气,在经过上部干馏层后,通过气化室的煤气出口进入燃烧室,与充足的二次风充分混合,在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自行点燃,并与进入燃烧室炉排上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这样在燃烧室内煤气与煤焦分别按照气相和固相的燃烧特点和燃烧方式分别燃烧,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一氧化碳和烟黑燃烬,达到或接近完全燃烧。 三、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锅炉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提高锅炉热效率和烟尘排放达标两大问题。传统的锅炉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基本上是靠强化燃烧和传热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设置炉外除尘器。强化燃烧往往会导致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的加大,增大除尘器的负担,在发达国家可使用除尘效率在99%以上的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使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而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只能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机械式或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一般低于95%,使烟尘排放浓度大于100-200 mg/Nm3,达不到国家的环保要求。这种依靠炉外除尘器解决除尘的办法,不仅增加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而且增大引风机电耗,还造成二次污染。由于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彻底改变了传统锅炉的燃烧原理,利用气固分相燃烧理论,使煤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黑烟的可燃性挥发份中的碳氢化合物先转化为可燃煤气,与脱去挥发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烧室进行燃烧。由于燃烧室温度高达1000℃以上,烟雾得以充分分解,解决了煤直接燃烧产生黑烟的难题。这种锅炉不仅使原煤尽可能地完全燃烧和高效利用,有较高的热效率,而且还尽可能地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SO2、NOX等的排放,达到消烟除尘的作用,使锅炉各项环保及节能指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在锅炉上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锅炉加除尘器的模式,创建了无需炉外除尘器的一体化模式。而这种一体化并不是机械式地将除尘器加入锅炉。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与普通煤气锅炉和层燃锅炉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它将后两者有机结合,主要由前部的煤气化室,中部的燃烧室和尾部的对流受热面三大部分组成。(见图二:锅炉结构与燃烧示意图) 气化室是锅炉的技术核心部分,它看上去象是一个开放式的煤气发生炉,其主要功能,一是将煤中的可燃挥发份和煤的气化反应生成气,以煤气的形式排入到燃烧室进行燃烧;二是将释放出挥发份的半焦煤输送到燃烧室继续进行燃烧;三是控制气化室内的反应温度和煤焦层厚度。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一是要保证一定的原煤层;二是要合理配置送风和气化剂,提高煤炭气化率和气化室的气化强度;三是要在煤气化室和燃烧室的连接部位,合理配置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气化室产要由炉体、进煤装置、炉栅、气化剂进口、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等部分组成。 在气化室内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空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下进行煤的温和气化反应,将煤在低温热分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从煤中赶出。当气化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条件时,将气化室内脱挥发份的高温煤焦输送到燃烧室的炉排上进行强化燃烧。 燃烧室的主要功能:一是使煤气和煤焦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二是降低烟尘初始排放量和烟气黑度。气化室内产生的煤气经煤气出口,喷入到燃烧室,在可控二次风的扰动下旋向下方,与由气化室进入到燃烧室的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而混合燃烧。煤气与固定碳(煤焦)燃烧相结合,强化了燃烧,达到了充分燃烬,洁净燃烧的目的,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因为在炉排上的燃烧是半焦化的煤焦,因此产生的飞灰量小,烟尘浓度、烟气黑度都比较低。同时,在燃烧室上方设置了防爆门,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对流受热面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与烟气的热量交换,达到锅炉额定出力,提高锅炉换热效率。其结构形式可有多种,与普通锅炉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对大多数锅炉来说,都可以改造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并且锅炉无需除尘器,大大节省锅炉房总投资和占地面积。 设计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时,应注意的几点: 1、合理布置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的位置和大小; 2、煤焦的温度控制; 3、气化剂进口和进煤口; 4、合理设置二次风和防爆门; 5、气化室与燃烧室的水循环要合理。 由上述可知,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结构并不复杂,只需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在其前部加一个气化室,在原炉膛上设置二次风和防爆门,再结合一些控制技术。利用该原理可以设计出多种规格型号的锅炉,类型主要为~10t/h各参数的锅炉。现仅在东北地区已有几十台此类型的锅炉在运行,广泛用于洗浴、采暖、医药卫生等领域,并已经利用该技术,改造了很多工业锅炉,效果都非常好。 下面以一台DZL2t/h锅炉为例,改造前后对比见表二。 表二:DZL2t/h锅炉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 改造后 比较 热效率 73% 78% 提高5% 耗煤量(AII) 380kg/h 356kg/h 节煤 适应煤种 AII AIII 褐煤 石煤AI AII AIII 无烟煤 煤种适应性广 锅炉外形体积 ×2× ×2× 长度约增加一米 环保性能 冒黑烟,环保不达标 排烟无色,满足环保要求 该新型锅炉综合地应用当代高新技术和高效率传热技术,将煤气发生炉与层燃锅炉有机结合为一体,做到清洁燃烧,炉内自行消烟除尘,锅炉运行期间,在无需炉外除尘器的情况下,排烟无色,烟尘浓度≤100mg/Nm3,比传统锅炉减少30-50%,SO2浓度≤1200mg/Nm3,NOx<400mg/ Nm3,符合国家环保标准GB13271-2001中一类地区的要求,同时,热效率在82%以上。而成本仅比传统锅炉增加不到一万元,但却省了一台除尘器。每小时加煤次数少,仅2~3次,并可实现机械上煤和除渣,因而大大减轻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 四、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特点 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原因是: (1)煤炭不易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形成不完全燃烧,燃烧效率低,相对增加了污染排放; (2)燃烧过程不易控制,例如挥发份大量析出时往往供氧不足,造成烟尘析出与冒黑烟; (3)固体燃料燃烧时温度难以均匀,形成局部高温区,促使大量NOx形成; (4)原煤中的硫大多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SO2; (5)未经处理的固态煤炭直接燃烧时,大量粉尘将随烟气一同排出,造成大量粉尘污染。 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将煤炭气化、气固分相燃烧集于一体,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传统的燃煤锅炉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烟尘浓度、烟气黑度低,环保性能好。 在气化层生成的气化煤气和在干馏层生成的干馏煤气最终混合在一起,在燃烧室内与二次风充分混合,因是气态燃料,供氧充分,容易达到完全燃烧,使一氧化碳和烟黑燃烬。而从气化室进入到燃烧室的炽热煤焦,因大部分挥发份已被析出,避免了挥发物对固定碳燃烧的不良影响,剩余的挥发份在煤焦内部进一步得到氧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烟黑等可燃物在通过煤焦层表面时被燃烬。另外煤焦在燃烧时产生的飞灰量小,同时在锅炉内采用除尘技术,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炭黑”,高效率地清除了烟尘中的飞灰。 2、节约能源、热效率高。 煤料在气化室充分气化热解之后再燃烧,不仅避免了挥发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煤焦燃烧的不良影响,而且从气化室进入燃烧室的热煤气更容易燃烧,并对煤焦的燃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燃烧室的炽热煤焦已脱去大部分挥发份,不仅有较高的温度,而且具有内部孔隙,能增强内部和外部扩散氧化反应,起到强化煤焦燃烧的作用,从而在降低过量空气系数下,使一氧化碳和炭黑燃烬,燃烧更加充分,因而降低了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了煤的燃烧热效率,与直接烧煤相比可节煤5-10%。 3、氮氧化物的排放低 在气化室内煤层从下部引燃,并在下部燃烧,总体上气化室内温度比较低,属低温燃烧。而且在气化室内过量空气系数很小,大约在之间,属低氧燃烧。这为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提供了有利条件。煤中有机氮化学剂量小,并处在还原气氛中,只转变成不参与燃烧的无毒氮分子。煤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一部分在煤层半焦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水蒸汽和一氧化碳,还有一部分在穿过上部还原层时被还原成氮气。而气化室内脱去绝大部分挥发份的高温煤焦在进入燃烧室后,进行充足供氧强化燃烧,其中剩余的少量挥发份在半焦内部进一步热解氧化,氮氧化物在煤焦内部被进一步还原,生成的烟黑可燃物在经过焦层表面时被燃烬,从而控制和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 4、有一定的脱硫作用 煤中的硫主要以无机硫(FeS2和硫酸盐)和有机硫的形式存在,而硫酸盐几乎全部存留在灰渣中,不会造成燃煤污染。在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中,煤中的FeS2和有机硫在气化室内发生热分解反应,以及与煤气中的氢气发生还原反应,使煤中的硫以硫化氢气体的形式脱除释放出来。而且在气化室下部,温度一般在800℃左右,恰好是脱硫剂发挥作用的最佳反应温度。如燃用含硫量较高的煤,只需在碎煤粒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石或白云石,即可得到较好的脱硫效果,从而大大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5、操作和控制简单易行 煤气的发生和燃烧在同一设备的两个装置中进行,不用设置单独的煤气点火装置,煤气在燃烧室内由高温明火自行点燃,易于操作和控制,简化了运行管理,操作方便,减轻司炉工劳动强度,改善锅炉房卫生条件,实现文明生产。 6、燃烧稳定,煤种适应性强 煤在锅炉气化室的下部引燃,因而燃烧稳定。可燃劣质煤矿和燃点高的煤,其煤种适应性较强,在难熔区或中等结渣范围以内的煤种均适合。其中褐煤、长焰煤、不粘结或弱粘结烟煤、小球形型煤是比较理想的燃料。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新的燃烧理论及多种专利组成的集成技术,保证了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高效环保的稳定性及先进性,克服了旧技术无法解决的浪费及污染的难题,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受到用户青睐。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能源政策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在我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变差,因此环保越来越被重视,一些企业对于环保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环保意识论文,供大家参考。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一:《浅谈增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 【摘 要】本文将结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厂区环境评估项目立项、实施、整改的过程,论述企业各种废弃物产生原因、治理 方法 以及企业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保;监测;清洁生产;治理 一、综述 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 作为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环境评估项目概况 2010年初,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要求各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厂区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整个项目通过对原有现有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环节及污染治理 措施 的系统分析,确定原有工程和现有工程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排放情况,分析各种污染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和现场取样,《环评项目 报告 书》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批。该环保书对各污染项目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方案。 三、环境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此次环境评估首先对现有项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建地面积、生产规模,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复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项目搬迁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同时,随着项目的搬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对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搬迁有积极的意义。 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四大类。 (一)废水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厂区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包括喷涂线磷化清洗水、脱脂清洗水及设备清洗水等。 注:汇流至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在此进行三级氧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全厂混合污水 → 调节池 → 初沉池 → 一级氧化 → 二级氧化 → 三级氧化 → 二沉池 → 溢流 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主要噪声源为车间内各种机床、风机及生产线上各种大型设备。主要噪声源噪声等级及治理措施见表2-1。 (三)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机床切削等产生的废铁屑、下脚料等,产生量为8t/a,经收集后外卖给钢材厂,可全部利用不外排。生活垃圾以・人计,产生量为 t/a,经厂区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场处理。 表2-1 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车间 主要产生噪声设备 声级范围dB(A)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机加工一车间 各种床(车、磨、铣等) 76~87 对于大噪声设备设置单间;其他设置缓冲垫及减振接头;风机设消声器;墙体加厚并采用双层门窗等 厂界达标 机加工二车间 喷漆室 引风机 89 各种床(车、磨、铣等) 67~74 机加工三车间 车床、磨床、绕簧机等 74~81 空压机 90 装配车间 单梁桥式起重机、压力机等 73 原有工程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规定设置了单独的化学危险品仓库。原有工程产生的主要危险固废为废切削液、漆渣及油漆桶等,废切削液产生量为,经单独收集,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漆渣产生量很小,随同其他四个厂产生的漆渣一起送至有危险废物焚烧资质的单位焚烧处理,漆桶交由油漆厂回收利用。 四、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预防战略。清洁生产是从设计开始、到能源与原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与设备采用、废物利用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质是污染预防。 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尽可能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进行物料再循环;完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量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能源作原料的产品;产品在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的产品等。 清洁生产不但要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经济上的可盈利性,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清洁生产得以实现并能够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 五、结束语 推行清洁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厂区也借此次环评项目对车间内各种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改,厂区内工作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二:《试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摘 要]煤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矿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提供行业,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的发展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煤矿企业是一个污染极其严重的行业,在这个追求环保的社会,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开采环境,是我国煤矿企业目前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相关性质、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建设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矿企业环保工作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煤矿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提供行业,其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我国山西省和南方的长江上游地区都是煤矿工业大量遍布的主要地区。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来,煤矿企业却在环保工作上做得非常不如人意。不少开采过煤矿的地区都变成一片荒凉的黄土、黑土地,大片的深林、草地都被煤矿企业所破坏,甚至已经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部分生活在矿山附近的居民都备受煤矿污染的折磨,其身心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由于煤矿企业开采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片深林、草地等植被被破坏 煤矿公司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到对深林和草地的保护,只是一味地寻求自身利益,大力地破坏深林山地和草地。在开采森林、草地矿山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大规模地砍伐树木,炸毁山地。在获取了资源之后,也没有对森林和山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而是把它们废弃在一边,导致大片的森林和草地被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大部分被挖掘出来的泥土都被煤矿公司遗弃在一旁,堆积成一座小山。这些松动的泥土一旦遇到下雨天,便会大量地流失,被挖掘的森林和草地也会因为缺少植被的保护而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 3.森林和草地的破坏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一些坡度比较大,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在进行了煤矿开采之后,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石头会变得松动,一旦遇上下雨天便会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住在附近的居民的生命。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煤矿企业从来都没有在环保意识上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这一数据是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省和深思的。 二、绿色矿山的性质及阶段分析 所谓绿色矿山,指的是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科学有序地进行开采,还要对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最大的保护,做到不大规模地破坏矿区环境。除此之外,在采矿的时候如果迫不得已要破坏某一部分的环境,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开采,尽量做到保护矿山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让矿山和周围的环境依然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对于绿色矿山的建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来讨论: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建设工作以及后期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1.前期准备工作 所谓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对象是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一是矿山环境的植被、深林覆盖率和周围的环境等;二是对矿山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估,例如矿山发生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中期建设工作 在对矿山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后,方可以开始对中期建设工作进行实施。在此,我们需要确定采矿的设计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到将会面对的困难和设置如何处理的办法。因为自然环境是非常难以触摸的,它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在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的同时,又可以做到及时地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这样不断地调整 实施方案 措施,才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3.后期恢复实施工作 所谓后期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需要在整个矿山都开采完毕之后才进行,这样将会浪费到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后期恢复实施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绿色矿山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做好矿山的恢复工作,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开采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开采一边恢复被破坏的部分,这样有助于整个矿山在开采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到这个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建设、决策和恢复系统。 三、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对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起一个绿色矿山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这两点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作出了如下的建议: (一)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建议 加强员工对保护环境 法律知识 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在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工作上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起一个普及式的环保意识 教育 平台 想要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必须在整个企业里都展开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增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一个最关键点就是加强对职工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在进行普及教育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开设环保知识讲习班和邀请一些专业的环保教育老师来为员工讲课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能力的差别,对他们开展一个环保知识法律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进步,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实现对环保知识的认可。 2.充分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企业中,企业必须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营造起一个浓烈的法制宣传舆论氛围。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横幅、漫画平台以及内部刊物等传播媒介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环保知识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开设一些相应的专栏,提高环保知识的可读性、可看性、感染性以及趣味性,确保得到一个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让员工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以国家发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为基础,有主题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与时俱进,让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新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接着,根据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问卷调查活动,并且举办相关的文艺晚会。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不定时地举办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环保娱乐活动,例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拓展活动、环保小品表演以及环保写作竞赛。 (二)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针对构建绿色矿山目前的现状、性质及存在的问题,要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环境,对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煤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山西和贵阳等著名的煤矿城市设立了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随后,我国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出台了新的煤矿企业建立绿色矿山的相关规划文件。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矿山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建立绿色矿山对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做好这一点,我国的相关执法部门也要严格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加强自身的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各种违规的煤矿开采行为,为建立绿色矿山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2.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绿色矿山生态工业网络 企业可以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绿色矿山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工业网络,把个矿山企业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例如废弃物的交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清洁生产等。让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和企业的其他工作密切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省。 3.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设立起矿山企业评优奖项 对于那些在构建绿色矿山工作上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企业设立起一些评优奖项,例如评选百佳企业、百佳环保员工等,并且为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一些资金奖励。 4.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在构建绿色矿山的时候,一定要在物流、员工知识流和资金的流转上做到创新。 唯有做到技术的创新,企业才可以在各项工作上提高效率,大力减少人力和物力,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绿色矿山的建设。 四、 总结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进步的优点,努力地在我们的煤矿企业中宣传环保意识,实现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培育出环保建设人才,营造一个绿色的煤矿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记住构建绿色矿山的目标,为煤矿企业和我国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绝大部分大学生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 其它 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 文化 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 世界环境日 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一、内容要求毕业设计报告正文要求:(一)理、工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正文内容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论证;根据任务书指出的内容和指标要求写出设计过程、课题所涉及元件结构和相关参数的设计计算,有关基本原理的说明与理论分析;给出所设计课题实际运行的数据或参数,并与理论设计参数进行比较和分析,说明产生误差的原因。最后要对所设计课题实用价值做出评估说明;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改进意见或其它更好的方案设想及未能采纳的原因等。(二)经济、管理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方案提出的依据,设计方案的选择和比较;设计过程;所运用的技术经济分析指标和方法;数学模型及其依据,数据计算方法;对设计方案的实用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做出评估;对设计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或可能发生的问题 ) 提出合理化建议。毕业论文的基本论点、主要论据;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及规定联系实际展开理论分析。(三)文科类专业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正文应包括:问题的提出、解决问题的指导思想;解决方案提出的依据,解决方案的选择和比较,结论。二、论文印装毕业论文用毕业设计专用纸打印。正文用宋体小四号字,行间距为24磅;版面页边距上3cm,下、左,右2cm。三、论文结构、装订顺序及要求毕业论文由以下部分组成:(一)封面。论文题目不得超过20个字,要简练、准确,可分为两行。(二)内容。1、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经系主任、教务部审查签字后生效。2、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3、毕业设计(论文)学生申请答辩表与指导教师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4、毕业设计(论文)评阅人评审表;5、毕业设计(论文)答辩表;6、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总表;7、中英文内容摘要和关键词。(1)摘要是论文内容的简要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不含图表,不加注释,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中文摘要一般为200-4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与中文摘要内容完全相同。“摘要”字样位置居中。(2)关键词是反映毕业设计(论文)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主题词条应为通用技术词汇,不得自造关键词。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3)中文摘要与关键词在前,英文的在后。8、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要求层次清晰,且要与正文标题一致。主要包括绪论、正文主体、结论、致谢、主要参考文献及附录等。9、正文。论文正文部分包括:绪论(或前言、序言)、论文主体及结论。 (1)绪论。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内容。(2)论文主体。论文的主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选题背景、方案论证、过程论述、结果分析、结论或总结等内容。要求层次清楚,文字简练、通顺,重点突出,毕业设计(论文)文字数,一般应不少于8000字(或20个页码)。外文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外文参考资料阅读量不少于3万字符。中文论文撰写通行的题序层次采用以下格式:1 格式是保证文章结构清晰、纲目分明的编辑手段,毕业论文所采用的格式必须符合上表规定,并前后统一,不得混杂使用。格式除题序层次外,还应包括分段、行距、字体和字号等。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居中放置,其余各层次(节、条、款)题序和标题一律沿版面左侧边线顶格安排。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距下文双倍行距。段落开始后缩两个字。行与行之间,段落和层次标题以及各段落之间均为24磅行间距。第一层次(章)题序和标题用小二号黑体字。题序和标题之间空两个字,不加标点,下同。第二层次(节)题序和标题用小三号黑体字。第三层次(条)题序和标题用四号黑体字。第四层次及以下各层次题序及标题一律用小四号黑体字。(3)结论(或结束语)。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但标题前不加“第XXX章”字样。结论是整个论文的总结,应以简练的文字说明论文所做的工作,一般不超过两页。10、致谢。对导师和给予指导或协助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组织和个人表示感谢。文字要简洁、实事求是,切忌浮夸和庸俗之词。11、参考文献及引用资料目录(规范格式见附文)。12、附录。13、实验数据表、有关图纸(大于3#图幅时单独装订)。(三)封底。

优秀清洁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变差,因此环保越来越被重视,一些企业对于环保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环保意识论文,供大家参考。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一:《浅谈增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 【摘 要】本文将结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厂区环境评估项目立项、实施、整改的过程,论述企业各种废弃物产生原因、治理 方法 以及企业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保;监测;清洁生产;治理 一、综述 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 作为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环境评估项目概况 2010年初,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要求各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厂区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整个项目通过对原有现有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环节及污染治理 措施 的系统分析,确定原有工程和现有工程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排放情况,分析各种污染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和现场取样,《环评项目 报告 书》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批。该环保书对各污染项目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方案。 三、环境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此次环境评估首先对现有项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建地面积、生产规模,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复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项目搬迁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同时,随着项目的搬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对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搬迁有积极的意义。 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四大类。 (一)废水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厂区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包括喷涂线磷化清洗水、脱脂清洗水及设备清洗水等。 注:汇流至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在此进行三级氧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全厂混合污水 → 调节池 → 初沉池 → 一级氧化 → 二级氧化 → 三级氧化 → 二沉池 → 溢流 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主要噪声源为车间内各种机床、风机及生产线上各种大型设备。主要噪声源噪声等级及治理措施见表2-1。 (三)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机床切削等产生的废铁屑、下脚料等,产生量为8t/a,经收集后外卖给钢材厂,可全部利用不外排。生活垃圾以・人计,产生量为 t/a,经厂区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场处理。 表2-1 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车间 主要产生噪声设备 声级范围dB(A)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机加工一车间 各种床(车、磨、铣等) 76~87 对于大噪声设备设置单间;其他设置缓冲垫及减振接头;风机设消声器;墙体加厚并采用双层门窗等 厂界达标 机加工二车间 喷漆室 引风机 89 各种床(车、磨、铣等) 67~74 机加工三车间 车床、磨床、绕簧机等 74~81 空压机 90 装配车间 单梁桥式起重机、压力机等 73 原有工程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规定设置了单独的化学危险品仓库。原有工程产生的主要危险固废为废切削液、漆渣及油漆桶等,废切削液产生量为,经单独收集,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漆渣产生量很小,随同其他四个厂产生的漆渣一起送至有危险废物焚烧资质的单位焚烧处理,漆桶交由油漆厂回收利用。 四、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预防战略。清洁生产是从设计开始、到能源与原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与设备采用、废物利用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质是污染预防。 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尽可能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进行物料再循环;完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量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能源作原料的产品;产品在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的产品等。 清洁生产不但要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经济上的可盈利性,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清洁生产得以实现并能够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 五、结束语 推行清洁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厂区也借此次环评项目对车间内各种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改,厂区内工作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二:《试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摘 要]煤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矿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提供行业,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的发展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煤矿企业是一个污染极其严重的行业,在这个追求环保的社会,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开采环境,是我国煤矿企业目前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相关性质、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建设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矿企业环保工作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煤矿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提供行业,其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我国山西省和南方的长江上游地区都是煤矿工业大量遍布的主要地区。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来,煤矿企业却在环保工作上做得非常不如人意。不少开采过煤矿的地区都变成一片荒凉的黄土、黑土地,大片的深林、草地都被煤矿企业所破坏,甚至已经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部分生活在矿山附近的居民都备受煤矿污染的折磨,其身心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由于煤矿企业开采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片深林、草地等植被被破坏 煤矿公司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到对深林和草地的保护,只是一味地寻求自身利益,大力地破坏深林山地和草地。在开采森林、草地矿山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大规模地砍伐树木,炸毁山地。在获取了资源之后,也没有对森林和山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而是把它们废弃在一边,导致大片的森林和草地被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大部分被挖掘出来的泥土都被煤矿公司遗弃在一旁,堆积成一座小山。这些松动的泥土一旦遇到下雨天,便会大量地流失,被挖掘的森林和草地也会因为缺少植被的保护而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 3.森林和草地的破坏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一些坡度比较大,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在进行了煤矿开采之后,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石头会变得松动,一旦遇上下雨天便会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住在附近的居民的生命。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煤矿企业从来都没有在环保意识上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这一数据是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省和深思的。 二、绿色矿山的性质及阶段分析 所谓绿色矿山,指的是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科学有序地进行开采,还要对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最大的保护,做到不大规模地破坏矿区环境。除此之外,在采矿的时候如果迫不得已要破坏某一部分的环境,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开采,尽量做到保护矿山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让矿山和周围的环境依然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对于绿色矿山的建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来讨论: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建设工作以及后期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1.前期准备工作 所谓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对象是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一是矿山环境的植被、深林覆盖率和周围的环境等;二是对矿山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估,例如矿山发生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中期建设工作 在对矿山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后,方可以开始对中期建设工作进行实施。在此,我们需要确定采矿的设计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到将会面对的困难和设置如何处理的办法。因为自然环境是非常难以触摸的,它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在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的同时,又可以做到及时地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这样不断地调整 实施方案 措施,才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3.后期恢复实施工作 所谓后期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需要在整个矿山都开采完毕之后才进行,这样将会浪费到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后期恢复实施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绿色矿山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做好矿山的恢复工作,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开采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开采一边恢复被破坏的部分,这样有助于整个矿山在开采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到这个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建设、决策和恢复系统。 三、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对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起一个绿色矿山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这两点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作出了如下的建议: (一)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建议 加强员工对保护环境 法律知识 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在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工作上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起一个普及式的环保意识 教育 平台 想要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必须在整个企业里都展开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增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一个最关键点就是加强对职工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在进行普及教育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开设环保知识讲习班和邀请一些专业的环保教育老师来为员工讲课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能力的差别,对他们开展一个环保知识法律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进步,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实现对环保知识的认可。 2.充分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企业中,企业必须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营造起一个浓烈的法制宣传舆论氛围。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横幅、漫画平台以及内部刊物等传播媒介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环保知识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开设一些相应的专栏,提高环保知识的可读性、可看性、感染性以及趣味性,确保得到一个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让员工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以国家发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为基础,有主题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与时俱进,让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新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接着,根据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问卷调查活动,并且举办相关的文艺晚会。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不定时地举办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环保娱乐活动,例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拓展活动、环保小品表演以及环保写作竞赛。 (二)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针对构建绿色矿山目前的现状、性质及存在的问题,要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环境,对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煤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山西和贵阳等著名的煤矿城市设立了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随后,我国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出台了新的煤矿企业建立绿色矿山的相关规划文件。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矿山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建立绿色矿山对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做好这一点,我国的相关执法部门也要严格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加强自身的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各种违规的煤矿开采行为,为建立绿色矿山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2.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绿色矿山生态工业网络 企业可以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绿色矿山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工业网络,把个矿山企业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例如废弃物的交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清洁生产等。让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和企业的其他工作密切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省。 3.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设立起矿山企业评优奖项 对于那些在构建绿色矿山工作上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企业设立起一些评优奖项,例如评选百佳企业、百佳环保员工等,并且为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一些资金奖励。 4.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在构建绿色矿山的时候,一定要在物流、员工知识流和资金的流转上做到创新。 唯有做到技术的创新,企业才可以在各项工作上提高效率,大力减少人力和物力,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绿色矿山的建设。 四、 总结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进步的优点,努力地在我们的煤矿企业中宣传环保意识,实现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培育出环保建设人才,营造一个绿色的煤矿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记住构建绿色矿山的目标,为煤矿企业和我国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绝大部分大学生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 其它 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 文化 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 世界环境日 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目 录概述…………………………………………………2第一章 筹划与组织………………………………14第二章 预审核……………………………………18第三章 审核………………………………………32第四章 方案产生与筛选…………………………41第五章 方案可行性分析…………………………50第六章 方案实施…………………………………62第七章 持续清洁生产……………………………70概 述一、清洁生产1.含义(1)工业生产模式的新理念首先应当说明,在当今社会中,工业生产是社会物质生产的主要方式,它对综合国力有着决定性的影响,但同时,工业生产又是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这是因为,工业生产是一种物质转换过程,其输入端是资源,输出端是产品和废弃物。另外,我们知道,物质资源的生产方式,是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显然,“清洁性生产”方式是对“污染性生产”方式的挑战和进步。因此,清洁生产是二十世纪80年代末,由联合国整理提出的一个科学合理的工业生产模式的新理念。其核心内容就是“节能、降耗、减污、增效”。所以,清洁生产是可以达到经济、环境、社会三个效益高度统一的工业生产的崭新模式,是关于产品和产品生产过程的一种新的、持续的、创造性的思维,是指对产品和生产过程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保护新战略。(2)清洁生产定义什么叫“清洁生产”?它的定义是什么?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抽象的概念,还没有一个统一的公认的说法和标准。即清洁生产在不同年代,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曾有过不同的名称提法,如欧洲国家称之为“少废无废工业”,日本称之为“无公害工艺”、“环境预防”,美国称之为“废料最少化”、“减废技术”。此外还有“绿色工艺”、“生态工艺”、“再循环工艺”、“源削减”、“无废工艺”、“废物减量化”、“污染预防”等清洁技术。清洁生产的定义较多,与我国关系较为密切的定义是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定义和我国的定义。联合国的定义有两种:1989年和1996年,我国的定义也有两次:1994年(中国21世纪议程)和2003年(清洁生产促进法)。A.1996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EP)的定义即:清洁生产指将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中,以期增加生态效率并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按照这个定义,清洁生产的基本要素可用图0-1表示。图0-1 清洁生产的基本因素这个定义也可用文字表述:清洁生产是一种新的、创造性的思维方式,意味着对生产过程、产品和服务,持续运用整体预防的环境战略,以增加生态效率,并降低人类和环境的风险。具体的说:①对生产过程,要求节约原材料和能源,淘汰有毒原材料;②对产品,要求减少从原材料提炼到产品最终处置的全生命周期的不利影响;③对服务,要求将环境因素纳入设计和所提供的服务中。B.2003年我国的定义即“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体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我国的这个定义,科学地概括了清洁生产的全部内涵,把清洁生产的目的、内容、措施都作了具体明确的阐述。2.清洁生产的主要内容清洁生产的内容,可归纳为“三清一控制”,即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生产过程、清洁的产品,以及贯穿于清洁生产的全过程控制。(1)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清洁的原料与能源,是指在产品生产中能被充分利用而极少产生废物和污染的原材料和能源。为此:①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及稀缺原料,选用品位高的较纯洁的原材料;②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如何用清洁煤技术,逐步提高液体燃料、天然气的使用比例;③新能源的开发,如太阳能、生物能、风能、潮汐能、地热能的开发利用;④各种节能技术和措施等,如在能耗大的化工行业采用热电联产技术,提高能源利用率。(2)清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就是物料加工和转换的过程,清洁的生产过程,要求选用一定的技术工艺,将废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直至将废物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废物减量化,就是要改善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以提高原料利用率,使原材料尽可能转化为产品,从而使废物达到最小量;废物资源化,就是将生产环节中的废物综合利用,转化为进一步生产的资源,变废为宝;废物无害化,就是减少或消除将要离开生产过程的废物的毒性,使之不危害环境和人类。实现清洁生产过程的措施为:①尽量少用或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在工艺设计中就应充分考虑);②消除有毒、有害的中间产品;③减少或消除生产过程的各种危险性因素,如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易燃、易爆、强噪声、强震动;④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⑤选用高效的设备和装置;⑥做到物料的再循环(厂内、厂外);⑦简便、可靠的操作和控制;⑧完善的管理等。(3)清洁的产品是指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在生产、使用和处置的全过程中不产生有害影响的产品。清洁产品又叫绿色产品、可持续产品等。为使产品有利于资源的有效利用,产品的设计工艺应使产品功能性强,既满足人们需要又省料耐用。为此应遵循三个原则:精简零件、容易拆卸;稍经整修即可重复作用;经过改进能够实现创新。为使产品避免危害人和环境,在设计产品时应遵循下列三原则:产品生产周期的环境影响最小,争取实现零排放;产品对生产人员和消费者无害;最终废弃物易于分解成无害物。清洁产品具体应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①节约原料和能源,少用昂贵和稀缺原料,尽可能“废物”利用;②产品在使用过程中,以及使用后不含有危害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因素;③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④合理包装;⑤合理的使用功能,节能、节水、降低噪声的功能,及合理的使用寿命;⑥产品报废后易处理、易降解等。(4)全过程控制贯穿于清洁生产中的全过程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即生产原料或物料转化的全过程控制和生产组织的全过程控制。①生产原料或物料转化的全过程控制——也称为产品的生命周期的全过程控制。它是指从原料的加工、提炼到生产出产品、产品的使用直到报废处置的各个环节所采取的必要的污染预防控制措施。②生产组织的全过程控制——也就是工业生产的全过程控制。它是指从产品的开发、规划、设计、建设到运营管理,所采取的防止污染发生的必要措施。应该指出,清洁生产是一个相对的、动态的概念,所谓清洁生产的工艺和产品,是和现有的工艺相比较而言的。推行清洁生产,本身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需要适时地提出更新的目标,不断采取新的方法和手段,争取达到更高的水平。3.清洁生产的目标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就是使用清洁的原、辅材料,通过清洁的工艺过程,生产出清洁的产品,清洁生产谋求达到以下两个目标:(1)减缓资源的耗竭——即通过资源的综合利用、短缺资源的代用,二次能源的利用,以及各种节能、降耗、节水措施,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等手段,减缓资源的耗竭。(2)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通过减少废料与污染物的生成和排放,促进工业产品的生成、消费过程与环境相容,以降低整个工业活动对人类环境的风险。总之,清洁生产同时具有经济和环境双重目标,通过实施清洁生产,企业在经济上要能赢利,环境也能得到改善,从而达到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协调的目的。清洁生产是手段,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使人类社会与自然和谐发展。4.清洁生产的特点推行清洁生产是现代科技和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从资源和环保角度上要求工业企业实施的一种新的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其特点有以下4个:(1)是一项系统工程——推行清洁生产,企业必须建立组织机构,加强科学管理,制定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法规。(2)重在预防和有效性——清洁生产是对产品生产过程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预防,以防为主,并通过污染物产生源的削减和回收利用,使废物减至最少。(3)经济性良好——在技术可靠前提下,推行清洁生产及污染预防的方案,进行社会、经济、环境效益分析,使生产体系运行最优化,即产品具备最佳质量价格。(4)与企业发展相适应——清洁生产结合企业产品特点和工艺生产要求,既要使其目标符合企业生产经营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企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且要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因此,清洁生产是一个持续工程,即清洁生产的理念是一个永恒的课题。5.清洁生产的意义工业是经济的主导力量,从一定意义上说,它代表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资源的持久利用是工业持续发展的保障。清洁生产是使工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对政府部门来说,它是指导环境和经济发展政策制定的理论基点;对工业企业来说,它是一个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相统一的方针;对公众来说,清洁生产是一个衡量政府部门和工业企业的环境表现及可持续发展的尺度。(1)清洁生产可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清洁生产一方面用节能、降耗、减污、降低生产成本、改善产品质量,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另一方面,可大大减少了末端的污染负荷,从而节省大量环保投入(一次性建设投资和设施运行费),提高企业防治污染的积极性和自觉性。(2)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 清洁生产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通过循环利用和重复利用,使原材料最大限度地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之中。同时,通过改进设备或改变燃烧方式,进一步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既可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与排放量,又可节约资源与能源,用较少的投入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3)可减少二次污染。清洁生产可避免和减少因末端治理不彻底而造成的二次污染。因清洁生产采用了大量的源头削减措施,既可减少含有毒成份原料的使用量,又可提高原材料的转化率,减少物料流失,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和排放量。所以可减少二次污染的机会。(4)可提高工人的劳动积极性和工作效率。因为清洁生产可最大限度地替代有毒产品、有毒的原材料和能源,替代排污量大的工艺和设备,改进操作技术和管理方式,从而改善了工人的劳动条件和工作环境。(5)清洁生产可改善工业企业与环境管理部门间的关系,解决环境与经济相割裂的矛盾。此外,清洁生产会给企业带来诸多好处——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优势,增强综合竞争能力;推动技术改造,改进工艺技术和开发新产品;有利于企业取得清洁生产产品标志和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促进企业整体素质的提高;避免或减少污染环境的风险;建立起一套与国际接轨的管理模式和自我约束、自我完善的运行控制机制;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生存、生产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空间;可改善职工的生产、生活环境,塑造企业良好的社会形象;可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为实现国际标准化的管理体系认证打好基础。6.实施清洁生产的途径清洁生产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对生产全过程以及产品的整个生命周期采取污染预防的综合措施。因此,应该从企业的特点出发,在产品设计、原料选择、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生产设备、操作规程等方面,全面分析减少污染物产生的可能性,寻找清洁生产的机会和潜力,推进清洁生产的实施。实施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为如下几方面:(1)合理布局,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及产业产品结构。(2)重视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即在产品设计和原料选择时,要以保护环境为目标,不生产有毒有害的产品,不使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以防止原料及产品对环境的危害。即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替代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原材料和产品。(3)改革生产工艺、更新生产设备——以提高每道工序的原材料和能源的利用率,减少生产过程中资源的浪费和污染物的排放。并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开发、采用和推广无废、少废的新工艺技术。(4)建立生产闭合圈、废物循环利用——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物料输送、加热中的挥发、沉淀、跑冒滴漏、误操作等,都会造成物料的流失——这就是工业中产生“三废”的来源。清洁生产要求流失的物料必须加以回收,返用到流程中或经适当的处理后作为原料回用,建立从原料投入到废物循环回收利用的生产闭合圈,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使工业生产不对环境构成任何危害。厂内物料循环有下列几种形式:将回收的流失物料作为原料,返回到生产流程中;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经适当处理后作为原料或替代物返回生产流程中;废料经处理后作为其他生产过程的原料应用或作为副产品回收。(参见图0-2)。图0-2 物料循环形式(5)加强科学管理——内容包括:①安装必要的高质量监测仪表,加强计量监督,及时发现问题;②加强设备检查维护、维修,杜绝跑、冒、滴、漏;③建立有环境考核指标的岗位责任制,防止生产事故;④完善、可靠、详实的统计和审核;⑤产品的全面质量管理,有效的生产调度,合理安排批量生产日程;⑥改进操作方法,实现技术革新,节约用水、用电;⑦原材料合理购进、贮存和妥善保管;⑧产品的合理销售、贮存和运输;⑨加强人员培训,提高职工素质;⑩建立激励机制和公平的奖惩制度; 组织安全文明生产(6)对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和“三废”综合利用措施,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

清洁生产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前言 众所周知,能源消费是造成当今环境恶化的一个主要原因,尤其是煤炭在直接作为能源燃烧过程中,存在着效率低、污染严重的问题。统计表明,我国每年排入大气的污染物中有80%的烟尘,87%的SO2,67%的NOx来源于煤的燃烧。我国的大气污染主要是锅炉、窑炉燃煤产生烟气形成的煤烟型污染。目前我国能源仍然以煤炭为主,改变能源结构,使用油气电等清洁能源,与我国的国情又不太相适应,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煤炭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不会改变,这已成为不争的现实。因此大力发展和应用洁净煤燃烧技术与装置,是解决和控制大气污染的一条重要措施。 近年来,人们已在洁净煤燃烧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但综合效果还都有待于提高。多年来在总结、借鉴、完善、发展国内外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我们对原煤气化和分相燃烧技术进行了大量研究,通过几年来的大量实验和工作实践,解决了十多项技术难题,掌握了一种锅炉清洁燃烧技术——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并利用该技术研制出一种煤转化成煤气燃烧的一体化锅炉,我们称之为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其突出特点是无需炉外除尘系统,经过炉内全新的燃烧、气固分离及换热机理,实现“炉内消烟、除尘”,使其排烟无色——俗称无烟。烟尘、SO2、NOX排放浓度符合国家环保标准的要求,而且热效率高达80~85%。这种锅炉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把互补控制技术、气固分相燃烧技术集于一炉,将煤炭气化、燃烧集于一体,组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从而实现了原煤的连续燃烧与洁净燃烧。 二、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 烟尘的主要污染物是碳黑,它是不完全燃烧的产物。形成黑烟的原因主要是煤在燃烧过程中,形成易燃的轻碳氢化合物和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及游离碳粒。这些难燃的重碳氢化合物、游离碳粒随烟气排出,便可见到浓浓的黑烟。 一般情况下,煤的燃烧属于多相混合燃烧,煤在燃烧过程中析出挥发物,而挥发物的燃烧对煤焦的燃烧起到制约作用,使固体碳的燃烧过程繁杂化、困难化。固体燃料氧化反应过程中的次级反应,即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产生以及一氧化碳的氧化反应和二氧化碳的还原反应,都不利于固体碳和天然矿物煤的燃烧,而气固分相燃烧就可以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 气固分相燃烧就是使固体燃料在同一个装置内分解成气相态的燃料和固相态的燃料,并使其按照各自的燃烧特点和与此相适应的燃烧方式,在同一个装置内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燃烧,从而达到完全燃烧或接近完全燃烧的目的。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是根据气固分相燃烧理论,将煤炭气化、气固分相燃烧集于一体,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空气和水蒸气为气化剂,先通过低温热解的温和气化,把煤易产生黑烟的可燃性挥发份中的碳氢化合物先转化为煤气,与脱去挥发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烧室进行燃烧。这样在同一个燃烧室内气态燃料与固态燃料有联系地、互相依托地、相互促进地按照各自的燃烧规律和特点分别燃烧,消除了黑烟,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在整个燃烧过程中,有利于降低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的生成,进而达到洁净燃烧和提高锅炉热效率的双重功效。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在锅炉上的应用,使固体燃料的干燥、干馏、气化以及由此产生的气相态的煤气和固相态的煤焦在同一炉内同时燃烧。并使锅炉在结构上实现了两个一体化,即煤气发生炉和层燃锅炉一体化,层燃锅炉与除尘器一体化,因此无需另设煤气发生炉便实现了煤的气化燃烧;也无需炉外除尘器,就可实现炉内消烟除尘,锅炉排烟无色。其燃烧机理如图一所示,双点划线框内表示固相煤和煤焦的燃烧过程,单点划线框内表示气相煤气的燃烧过程,实线框内表示煤的干馏过程,虚线框内表示煤焦的气化过程。 原煤首先在气化室缺氧条件下燃烧和气化热解,煤料自上部加入,煤层从下部引燃,自下而上形成氧化层、还原层、干馏层和干燥层的分层结构。其中氧化层和还原层组成气化层,气化过程的主要反应在这里进行。以空气为主的气化剂从气化室底部进入,使底部煤层氧化燃烧,生成的吹风气中含有一定量的一氧化碳,此高温鼓风气流经干馏层,对煤料进行干燥、预热和干馏。煤料从气化室上部加入,随着煤料的下降和吸热,低温干馏过程缓慢进行,逐渐析出挥发份,形成干馏煤气。其成份主要是水份、轻油和煤中挥发物。 原煤经干馏后形成热煤焦进入到还原层,靠下层部分煤焦的氧化反应热进行气化反应。同时可注入适量的水蒸汽发生水煤气反应,这样以空气和水蒸汽的混合物为气化剂,在气化室内与灼热的碳作用生成气化煤气。其成份主要是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以及由固体燃料中的碳与水蒸碳与产物、产物与产物之间反应生成的氢气、甲烷,还有50%以上的氮气。这样干馏层生成的干馏煤气和进入干馏层的气化煤气混合,由煤气出口排出。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见表一。 表一:气化室内各层的作用及主要化学反应 层区名 作用及工作过程 主要化学反应 灰层 分配气化剂,借灰渣显热预热气化剂 氧化层 碳与气化剂中氧进行氧化反应,放出热量,供还原层吸热反应所需 C+O2=CO2 放热 2C+O2=2CO 放热 还原层 CO2 还原成CO,水蒸汽与碳分解为氢气, CO2+C=2CO 放热 H2O+C=CO+H2 放热 CO+H2O=CO2+H2 吸热 干馏层 煤料与热煤气换热进行热分解,析出干馏煤气:水份、轻油和煤中挥发物。 干燥层 使煤料进行干燥 在锅炉的气化室中,煤料自上而下加入,在气化过程中逐步下移,气化剂则由下部进入,通过炉栅自下而上,生成的煤气由燃料层上方引出。这一过程属逆流过程,它能充分利用煤气的显热预热气化剂,从而提高了锅炉的热效率,并且由于干馏煤气不经过高温区裂解,使气化煤气的热值有所提高。 原煤经温和气化低温热解产生的煤气,在经过上部干馏层后,通过气化室的煤气出口进入燃烧室,与充足的二次风充分混合,在燃烧室的高温条件下自行点燃,并与进入燃烧室炉排上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这样在燃烧室内煤气与煤焦分别按照气相和固相的燃烧特点和燃烧方式分别燃烧,又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使一氧化碳和烟黑燃烬,达到或接近完全燃烧。 三、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结构特点及应用 锅炉在发展的过程中一直重视提高锅炉热效率和烟尘排放达标两大问题。传统的锅炉解决这两大问题的基本上是靠强化燃烧和传热提高锅炉热效率和设置炉外除尘器。强化燃烧往往会导致锅炉烟尘初始排放浓度的加大,增大除尘器的负担,在发达国家可使用除尘效率在99%以上的电除尘器或布袋除尘器,使烟尘排放浓度控制在50mg/Nm3以下,而在我国由于经济条件的原因,只能使用价格相对低廉的机械式或湿式除尘器,除尘效率一般低于95%,使烟尘排放浓度大于100-200 mg/Nm3,达不到国家的环保要求。这种依靠炉外除尘器解决除尘的办法,不仅增加锅炉房的占地面积和基建投资,而且增大引风机电耗,还造成二次污染。由于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彻底改变了传统锅炉的燃烧原理,利用气固分相燃烧理论,使煤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黑烟的可燃性挥发份中的碳氢化合物先转化为可燃煤气,与脱去挥发份的煤焦一同在燃烧室进行燃烧。由于燃烧室温度高达1000℃以上,烟雾得以充分分解,解决了煤直接燃烧产生黑烟的难题。这种锅炉不仅使原煤尽可能地完全燃烧和高效利用,有较高的热效率,而且还尽可能地减少烟尘和有害气体SO2、NOX等的排放,达到消烟除尘的作用,使锅炉各项环保及节能指标大大优于国家标准。 煤气化分相燃烧技术在锅炉上的应用,打破了传统锅炉加除尘器的模式,创建了无需炉外除尘器的一体化模式。而这种一体化并不是机械式地将除尘器加入锅炉。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与普通煤气锅炉和层燃锅炉相比,具有自己独特的结构,它将后两者有机结合,主要由前部的煤气化室,中部的燃烧室和尾部的对流受热面三大部分组成。(见图二:锅炉结构与燃烧示意图) 气化室是锅炉的技术核心部分,它看上去象是一个开放式的煤气发生炉,其主要功能,一是将煤中的可燃挥发份和煤的气化反应生成气,以煤气的形式排入到燃烧室进行燃烧;二是将释放出挥发份的半焦煤输送到燃烧室继续进行燃烧;三是控制气化室内的反应温度和煤焦层厚度。实现上述功能的关键:一是要保证一定的原煤层;二是要合理配置送风和气化剂,提高煤炭气化率和气化室的气化强度;三是要在煤气化室和燃烧室的连接部位,合理配置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气化室产要由炉体、进煤装置、炉栅、气化剂进口、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等部分组成。 在气化室内以煤炭为原料,采用空气和水蒸汽为气化剂,在常压下进行煤的温和气化反应,将煤在低温热分解产生的挥发性物质从煤中赶出。当气化室内温度达到设定条件时,将气化室内脱挥发份的高温煤焦输送到燃烧室的炉排上进行强化燃烧。 燃烧室的主要功能:一是使煤气和煤焦燃烧完全,提高燃烧效率;二是降低烟尘初始排放量和烟气黑度。气化室内产生的煤气经煤气出口,喷入到燃烧室,在可控二次风的扰动下旋向下方,与由气化室进入到燃烧室的煤焦向上的火焰相交而混合燃烧。煤气与固定碳(煤焦)燃烧相结合,强化了燃烧,达到了充分燃烬,洁净燃烧的目的,提高了燃烧效率。并且因为在炉排上的燃烧是半焦化的煤焦,因此产生的飞灰量小,烟尘浓度、烟气黑度都比较低。同时,在燃烧室上方设置了防爆门,确保锅炉的安全运行。 对流受热面的主要功能就是完成与烟气的热量交换,达到锅炉额定出力,提高锅炉换热效率。其结构形式可有多种,与普通锅炉没有太大的区别,因此对大多数锅炉来说,都可以改造成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并且锅炉无需除尘器,大大节省锅炉房总投资和占地面积。 设计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时,应注意的几点: 1、合理布置煤气出口和煤焦出口的位置和大小; 2、煤焦的温度控制; 3、气化剂进口和进煤口; 4、合理设置二次风和防爆门; 5、气化室与燃烧室的水循环要合理。 由上述可知,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结构并不复杂,只需在传统锅炉的基础上,在其前部加一个气化室,在原炉膛上设置二次风和防爆门,再结合一些控制技术。利用该原理可以设计出多种规格型号的锅炉,类型主要为~10t/h各参数的锅炉。现仅在东北地区已有几十台此类型的锅炉在运行,广泛用于洗浴、采暖、医药卫生等领域,并已经利用该技术,改造了很多工业锅炉,效果都非常好。 下面以一台DZL2t/h锅炉为例,改造前后对比见表二。 表二:DZL2t/h锅炉改造前后对比 改造前 改造后 比较 热效率 73% 78% 提高5% 耗煤量(AII) 380kg/h 356kg/h 节煤 适应煤种 AII AIII 褐煤 石煤AI AII AIII 无烟煤 煤种适应性广 锅炉外形体积 ×2× ×2× 长度约增加一米 环保性能 冒黑烟,环保不达标 排烟无色,满足环保要求 该新型锅炉综合地应用当代高新技术和高效率传热技术,将煤气发生炉与层燃锅炉有机结合为一体,做到清洁燃烧,炉内自行消烟除尘,锅炉运行期间,在无需炉外除尘器的情况下,排烟无色,烟尘浓度≤100mg/Nm3,比传统锅炉减少30-50%,SO2浓度≤1200mg/Nm3,NOx<400mg/ Nm3,符合国家环保标准GB13271-2001中一类地区的要求,同时,热效率在82%以上。而成本仅比传统锅炉增加不到一万元,但却省了一台除尘器。每小时加煤次数少,仅2~3次,并可实现机械上煤和除渣,因而大大减轻了司炉工的劳动强度。 四、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的特点 传统的煤炭燃烧方式在煤的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主要原因是: (1)煤炭不易与氧气充分接触而形成不完全燃烧,燃烧效率低,相对增加了污染排放; (2)燃烧过程不易控制,例如挥发份大量析出时往往供氧不足,造成烟尘析出与冒黑烟; (3)固体燃料燃烧时温度难以均匀,形成局部高温区,促使大量NOx形成; (4)原煤中的硫大多在燃烧过程中氧化成SO2; (5)未经处理的固态煤炭直接燃烧时,大量粉尘将随烟气一同排出,造成大量粉尘污染。 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将煤炭气化、气固分相燃烧集于一体,有效地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与传统的燃煤锅炉相比,它有以下优点: 1、烟尘浓度、烟气黑度低,环保性能好。 在气化层生成的气化煤气和在干馏层生成的干馏煤气最终混合在一起,在燃烧室内与二次风充分混合,因是气态燃料,供氧充分,容易达到完全燃烧,使一氧化碳和烟黑燃烬。而从气化室进入到燃烧室的炽热煤焦,因大部分挥发份已被析出,避免了挥发物对固定碳燃烧的不良影响,剩余的挥发份在煤焦内部进一步得到氧化,生成的一氧化碳和烟黑等可燃物在通过煤焦层表面时被燃烬。另外煤焦在燃烧时产生的飞灰量小,同时在锅炉内采用除尘技术,因此从根本上消除了“炭黑”,高效率地清除了烟尘中的飞灰。 2、节约能源、热效率高。 煤料在气化室充分气化热解之后再燃烧,不仅避免了挥发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对煤焦燃烧的不良影响,而且从气化室进入燃烧室的热煤气更容易燃烧,并对煤焦的燃烧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进入燃烧室的炽热煤焦已脱去大部分挥发份,不仅有较高的温度,而且具有内部孔隙,能增强内部和外部扩散氧化反应,起到强化煤焦燃烧的作用,从而在降低过量空气系数下,使一氧化碳和炭黑燃烬,燃烧更加充分,因而降低了化学和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提高了煤的燃烧热效率,与直接烧煤相比可节煤5-10%。 3、氮氧化物的排放低 在气化室内煤层从下部引燃,并在下部燃烧,总体上气化室内温度比较低,属低温燃烧。而且在气化室内过量空气系数很小,大约在之间,属低氧燃烧。这为降低氮氧化物的排放提供了有利条件。煤中有机氮化学剂量小,并处在还原气氛中,只转变成不参与燃烧的无毒氮分子。煤中含有的氮氧化物,一部分在煤层半焦催化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水蒸汽和一氧化碳,还有一部分在穿过上部还原层时被还原成氮气。而气化室内脱去绝大部分挥发份的高温煤焦在进入燃烧室后,进行充足供氧强化燃烧,其中剩余的少量挥发份在半焦内部进一步热解氧化,氮氧化物在煤焦内部被进一步还原,生成的烟黑可燃物在经过焦层表面时被燃烬,从而控制和减少了氮氧化物的生成与排放。 4、有一定的脱硫作用 煤中的硫主要以无机硫(FeS2和硫酸盐)和有机硫的形式存在,而硫酸盐几乎全部存留在灰渣中,不会造成燃煤污染。在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中,煤中的FeS2和有机硫在气化室内发生热分解反应,以及与煤气中的氢气发生还原反应,使煤中的硫以硫化氢气体的形式脱除释放出来。而且在气化室下部,温度一般在800℃左右,恰好是脱硫剂发挥作用的最佳反应温度。如燃用含硫量较高的煤,只需在碎煤粒中添加适量的石灰石或白云石,即可得到较好的脱硫效果,从而大大降低烟气中二氧化硫的含量。 5、操作和控制简单易行 煤气的发生和燃烧在同一设备的两个装置中进行,不用设置单独的煤气点火装置,煤气在燃烧室内由高温明火自行点燃,易于操作和控制,简化了运行管理,操作方便,减轻司炉工劳动强度,改善锅炉房卫生条件,实现文明生产。 6、燃烧稳定,煤种适应性强 煤在锅炉气化室的下部引燃,因而燃烧稳定。可燃劣质煤矿和燃点高的煤,其煤种适应性较强,在难熔区或中等结渣范围以内的煤种均适合。其中褐煤、长焰煤、不粘结或弱粘结烟煤、小球形型煤是比较理想的燃料。 五、结束语 实践证明,新的燃烧理论及多种专利组成的集成技术,保证了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高效环保的稳定性及先进性,克服了旧技术无法解决的浪费及污染的难题,获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受到用户青睐。中国的煤炭资源十分丰富,随着能源政策和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煤气化分相燃烧锅炉在我国市场前景十分广阔。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变差,因此环保越来越被重视,一些企业对于环保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环保意识论文,供大家参考。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一:《浅谈增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 【摘 要】本文将结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厂区环境评估项目立项、实施、整改的过程,论述企业各种废弃物产生原因、治理 方法 以及企业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保;监测;清洁生产;治理 一、综述 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 作为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环境评估项目概况 2010年初,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要求各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厂区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整个项目通过对原有现有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环节及污染治理 措施 的系统分析,确定原有工程和现有工程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排放情况,分析各种污染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和现场取样,《环评项目 报告 书》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批。该环保书对各污染项目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方案。 三、环境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此次环境评估首先对现有项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建地面积、生产规模,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复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项目搬迁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同时,随着项目的搬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对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搬迁有积极的意义。 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四大类。 (一)废水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厂区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包括喷涂线磷化清洗水、脱脂清洗水及设备清洗水等。 注:汇流至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在此进行三级氧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全厂混合污水 → 调节池 → 初沉池 → 一级氧化 → 二级氧化 → 三级氧化 → 二沉池 → 溢流 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主要噪声源为车间内各种机床、风机及生产线上各种大型设备。主要噪声源噪声等级及治理措施见表2-1。 (三)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机床切削等产生的废铁屑、下脚料等,产生量为8t/a,经收集后外卖给钢材厂,可全部利用不外排。生活垃圾以・人计,产生量为 t/a,经厂区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场处理。 表2-1 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车间 主要产生噪声设备 声级范围dB(A)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机加工一车间 各种床(车、磨、铣等) 76~87 对于大噪声设备设置单间;其他设置缓冲垫及减振接头;风机设消声器;墙体加厚并采用双层门窗等 厂界达标 机加工二车间 喷漆室 引风机 89 各种床(车、磨、铣等) 67~74 机加工三车间 车床、磨床、绕簧机等 74~81 空压机 90 装配车间 单梁桥式起重机、压力机等 73 原有工程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规定设置了单独的化学危险品仓库。原有工程产生的主要危险固废为废切削液、漆渣及油漆桶等,废切削液产生量为,经单独收集,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漆渣产生量很小,随同其他四个厂产生的漆渣一起送至有危险废物焚烧资质的单位焚烧处理,漆桶交由油漆厂回收利用。 四、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预防战略。清洁生产是从设计开始、到能源与原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与设备采用、废物利用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质是污染预防。 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尽可能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进行物料再循环;完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量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能源作原料的产品;产品在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的产品等。 清洁生产不但要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经济上的可盈利性,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清洁生产得以实现并能够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 五、结束语 推行清洁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厂区也借此次环评项目对车间内各种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改,厂区内工作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二:《试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摘 要]煤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矿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提供行业,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的发展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煤矿企业是一个污染极其严重的行业,在这个追求环保的社会,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开采环境,是我国煤矿企业目前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相关性质、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建设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矿企业环保工作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煤矿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提供行业,其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我国山西省和南方的长江上游地区都是煤矿工业大量遍布的主要地区。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来,煤矿企业却在环保工作上做得非常不如人意。不少开采过煤矿的地区都变成一片荒凉的黄土、黑土地,大片的深林、草地都被煤矿企业所破坏,甚至已经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部分生活在矿山附近的居民都备受煤矿污染的折磨,其身心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由于煤矿企业开采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片深林、草地等植被被破坏 煤矿公司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到对深林和草地的保护,只是一味地寻求自身利益,大力地破坏深林山地和草地。在开采森林、草地矿山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大规模地砍伐树木,炸毁山地。在获取了资源之后,也没有对森林和山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而是把它们废弃在一边,导致大片的森林和草地被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大部分被挖掘出来的泥土都被煤矿公司遗弃在一旁,堆积成一座小山。这些松动的泥土一旦遇到下雨天,便会大量地流失,被挖掘的森林和草地也会因为缺少植被的保护而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 3.森林和草地的破坏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一些坡度比较大,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在进行了煤矿开采之后,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石头会变得松动,一旦遇上下雨天便会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住在附近的居民的生命。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煤矿企业从来都没有在环保意识上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这一数据是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省和深思的。 二、绿色矿山的性质及阶段分析 所谓绿色矿山,指的是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科学有序地进行开采,还要对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最大的保护,做到不大规模地破坏矿区环境。除此之外,在采矿的时候如果迫不得已要破坏某一部分的环境,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开采,尽量做到保护矿山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让矿山和周围的环境依然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对于绿色矿山的建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来讨论: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建设工作以及后期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1.前期准备工作 所谓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对象是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一是矿山环境的植被、深林覆盖率和周围的环境等;二是对矿山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估,例如矿山发生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中期建设工作 在对矿山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后,方可以开始对中期建设工作进行实施。在此,我们需要确定采矿的设计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到将会面对的困难和设置如何处理的办法。因为自然环境是非常难以触摸的,它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在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的同时,又可以做到及时地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这样不断地调整 实施方案 措施,才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3.后期恢复实施工作 所谓后期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需要在整个矿山都开采完毕之后才进行,这样将会浪费到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后期恢复实施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绿色矿山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做好矿山的恢复工作,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开采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开采一边恢复被破坏的部分,这样有助于整个矿山在开采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到这个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建设、决策和恢复系统。 三、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对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起一个绿色矿山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这两点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作出了如下的建议: (一)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建议 加强员工对保护环境 法律知识 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在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工作上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起一个普及式的环保意识 教育 平台 想要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必须在整个企业里都展开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增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一个最关键点就是加强对职工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在进行普及教育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开设环保知识讲习班和邀请一些专业的环保教育老师来为员工讲课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能力的差别,对他们开展一个环保知识法律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进步,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实现对环保知识的认可。 2.充分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企业中,企业必须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营造起一个浓烈的法制宣传舆论氛围。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横幅、漫画平台以及内部刊物等传播媒介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环保知识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开设一些相应的专栏,提高环保知识的可读性、可看性、感染性以及趣味性,确保得到一个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让员工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以国家发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为基础,有主题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与时俱进,让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新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接着,根据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问卷调查活动,并且举办相关的文艺晚会。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不定时地举办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环保娱乐活动,例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拓展活动、环保小品表演以及环保写作竞赛。 (二)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针对构建绿色矿山目前的现状、性质及存在的问题,要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环境,对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煤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山西和贵阳等著名的煤矿城市设立了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随后,我国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出台了新的煤矿企业建立绿色矿山的相关规划文件。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矿山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建立绿色矿山对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做好这一点,我国的相关执法部门也要严格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加强自身的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各种违规的煤矿开采行为,为建立绿色矿山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2.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绿色矿山生态工业网络 企业可以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绿色矿山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工业网络,把个矿山企业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例如废弃物的交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清洁生产等。让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和企业的其他工作密切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省。 3.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设立起矿山企业评优奖项 对于那些在构建绿色矿山工作上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企业设立起一些评优奖项,例如评选百佳企业、百佳环保员工等,并且为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一些资金奖励。 4.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在构建绿色矿山的时候,一定要在物流、员工知识流和资金的流转上做到创新。 唯有做到技术的创新,企业才可以在各项工作上提高效率,大力减少人力和物力,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绿色矿山的建设。 四、 总结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进步的优点,努力地在我们的煤矿企业中宣传环保意识,实现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培育出环保建设人才,营造一个绿色的煤矿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记住构建绿色矿山的目标,为煤矿企业和我国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绝大部分大学生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 其它 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 文化 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 世界环境日 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清洁生产论文3000

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日益变差,因此环保越来越被重视,一些企业对于环保的关注和参与也是越来越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企业环保意识论文,供大家参考。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一:《浅谈增强环保意识、推动企业清洁化生产》 【摘 要】本文将结合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厂区环境评估项目立项、实施、整改的过程,论述企业各种废弃物产生原因、治理 方法 以及企业清洁化生产的重要性。 【关键词】环保;监测;清洁生产;治理 一、综述 保护生态环境,是解决当前环境问题、抓住大好机遇期实现战略发展的必然要求。由于目前我国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环境法制建设尚未完善,环境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生态环境状况在一些地区不容乐观,国家环境安全已经受到威胁。 作为企业必须认真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部署及各种举措,针对现实,对症下药;面对未来,未雨绸缪。保护生态环境,是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内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任何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石。要努力转变以高资源消耗、高耗能、高污染排放为基本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改变以生态环境破坏为代价换取经济增长速度的现象。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离开生态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便无从谈起。保护生态环境,是企业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我们在环境保护上不能懈怠疏忽,不能无所作为一定要为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对人类社会的环境保护,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二、环境评估项目概况 2010年初,中国重汽(香港)有限公司要求各部门协助相关部门,完成厂区搬迁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估。整个项目通过对原有现有生产工艺、污染物产生环节及污染治理 措施 的系统分析,确定原有工程和现有工程废水、废气、废渣及噪音排放情况,分析各种污染源,提出合理解决方案。 通过几个月的实际调查、数据搜集和现场取样,《环评项目 报告 书》编制完成,并通过了环保部门的审批。该环保书对各污染项目进行了评价并提出了限期整改的方案。 三、环境评估项目实施过程 此次环境评估首先对现有项目进行了分析,其中包括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建设地点、项目投资、建设工期、建地面积、生产规模,对项目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政策复合性进行了详细分析。项目搬迁既符合中国重汽长远的战略发展需求,同时,随着项目的搬迁,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会逐渐消失,对环境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搬迁有积极的意义。 环境污染源主要包括废气、废水、固废和噪声四大类。 (一)废水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厂区废水主要为生产废水及生活污水,包括喷涂线磷化清洗水、脱脂清洗水及设备清洗水等。 注:汇流至污水处理站的废水在此进行三级氧化处理,工艺流程如下: 全厂混合污水 → 调节池 → 初沉池 → 一级氧化 → 二级氧化 → 三级氧化 → 二沉池 → 溢流 排放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二级标准后,全部排入城市污水管网。 (二)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主要噪声源为车间内各种机床、风机及生产线上各种大型设备。主要噪声源噪声等级及治理措施见表2-1。 (三)固体废物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原有工程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生产过程中机床切削等产生的废铁屑、下脚料等,产生量为8t/a,经收集后外卖给钢材厂,可全部利用不外排。生活垃圾以・人计,产生量为 t/a,经厂区垃圾收集站统一收集运至城市垃圾场处理。 表2-1 噪声排放情况及治理措施 车间 主要产生噪声设备 声级范围dB(A) 防治措施 防治效果 机加工一车间 各种床(车、磨、铣等) 76~87 对于大噪声设备设置单间;其他设置缓冲垫及减振接头;风机设消声器;墙体加厚并采用双层门窗等 厂界达标 机加工二车间 喷漆室 引风机 89 各种床(车、磨、铣等) 67~74 机加工三车间 车床、磨床、绕簧机等 74~81 空压机 90 装配车间 单梁桥式起重机、压力机等 73 原有工程按照国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及《山东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办法》的规定设置了单独的化学危险品仓库。原有工程产生的主要危险固废为废切削液、漆渣及油漆桶等,废切削液产生量为,经单独收集,送至污水处理站处理;漆渣产生量很小,随同其他四个厂产生的漆渣一起送至有危险废物焚烧资质的单位焚烧处理,漆桶交由油漆厂回收利用。 四、清洁生产分析 清洁生产是为了克服末端治理环境战略的弊端而提出的新的污染预防战略。清洁生产是从设计开始、到能源与原材料选择、工艺技术与设备采用、废物利用及运行管理等各个环节,通过不断采取综合性的预防措施,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其实质是污染预防。 清洁生产包括的内容: (1)清洁的能源。包括常规能源的清洁利用,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再生能源的开发;各种节能技术等; (2)清洁的生产工艺过程。包括尽可能少用、不用有毒有害的原料,保证中间产品的无毒、无害;减少生产过程中各种危险因素;采用少废、无废的工艺和高效的设备;进行物料再循环;完善管理等; (3)清洁的产品。指节约原料和能源,少量昂贵和稀缺的原料的产品;利用二次能源作原料的产品;产品在使用后不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生态环境;易于回收、复用和再生的产品等。 清洁生产不但要有技术上的可行性,而且要有经济上的可盈利性,能够体现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这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清洁生产得以实现并能够不断发展的前提条件和生命线。 五、结束语 推行清洁生产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厂区也借此次环评项目对车间内各种污染源进行彻底整改,厂区内工作环境得到彻底改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 [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二:《试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摘 要]煤矿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煤矿企业是我国最大的能源提供行业,无论是对人们的生活还是工业的发展都存在着重大的影响。煤矿企业是一个污染极其严重的行业,在这个追求环保的社会,环保工作越来越引起社会的关注。如何提高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以及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开采环境,是我国煤矿企业目前必须慎重对待的问题。本文就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相关性质、现状作了详细的介绍,并且为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关键词]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建设绿色矿山;可持续发展 一、我国煤矿企业环保工作的现实情况和特点 煤矿企业是我国最重要的能源提供行业,其范围遍布全国各地。其中、我国山西省和南方的长江上游地区都是煤矿工业大量遍布的主要地区。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来,煤矿企业却在环保工作上做得非常不如人意。不少开采过煤矿的地区都变成一片荒凉的黄土、黑土地,大片的深林、草地都被煤矿企业所破坏,甚至已经失去自我修复的能力。部分生活在矿山附近的居民都备受煤矿污染的折磨,其身心和日常生活都受到了极大的影响。 目前,我国由于煤矿企业开采而形成的环境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 1.大片深林、草地等植被被破坏 煤矿公司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完全没有顾及到对深林和草地的保护,只是一味地寻求自身利益,大力地破坏深林山地和草地。在开采森林、草地矿山的时候,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大规模地砍伐树木,炸毁山地。在获取了资源之后,也没有对森林和山地进行有效的修复工作,而是把它们废弃在一边,导致大片的森林和草地被破坏。 2.水土流失严重 在开采煤矿的时候,大部分被挖掘出来的泥土都被煤矿公司遗弃在一旁,堆积成一座小山。这些松动的泥土一旦遇到下雨天,便会大量地流失,被挖掘的森林和草地也会因为缺少植被的保护而出现水土流失的情况。从而大大地降低了我国的植被覆盖率。 3.森林和草地的破坏会形成滑坡和泥石流 一些坡度比较大,石头比较多的地方,在进行了煤矿开采之后,由于缺少植被的保护,石头会变得松动,一旦遇上下雨天便会很容易形成滑坡和泥石流,严重的话还会危害到住在附近的居民的生命。 那么,到底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局面呢?根据相关的调查研究结果发现,我国超过百分之九十的煤矿企业从来都没有在环保意识上对员工进行相关的培训和考核。这一数据是非常值得煤矿企业反省和深思的。 二、绿色矿山的性质及阶段分析 所谓绿色矿山,指的是在开采矿山资源的过程中,不但要严格按照法律的有关规定,科学有序地进行开采,还要对矿山周围的环境进行最大的保护,做到不大规模地破坏矿区环境。除此之外,在采矿的时候如果迫不得已要破坏某一部分的环境,一定要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进行开采,尽量做到保护矿山的存在和可持续发展,让矿山和周围的环境依然可以相互协调、实现和谐发展。 对于绿色矿山的建设,我们可以把它分为三个重要的阶段来讨论:前期准备工作、中期建设工作以及后期恢复实施工作。这三个阶段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的,缺一不可。 1.前期准备工作 所谓前期准备工作,其主要的对象是对矿山环境进行评价:一是矿山环境的植被、深林覆盖率和周围的环境等;二是对矿山的地质灾害情况进行相关的评估,例如矿山发生泥石流、滑坡以及地震等地质灾害的可能性。 2.中期建设工作 在对矿山的前期工作进行了充分的准备和了解之后,方可以开始对中期建设工作进行实施。在此,我们需要确定采矿的设计方案,同时需要考虑到将会面对的困难和设置如何处理的办法。因为自然环境是非常难以触摸的,它随时都可能会发生变化,在面对这些情况的时候一定要在按照原来的计划行事的同时,又可以做到及时地处理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各种新问题和新情况。这样不断地调整 实施方案 措施,才可以实现最终的目标。 3.后期恢复实施工作 所谓后期恢复实施工作,并不一定需要在整个矿山都开采完毕之后才进行,这样将会浪费到很多的时间和人力物力。后期恢复实施工作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我们都知道绿色矿山是我们的建设目标,所以无论在何时何地,我们都应该做好矿山的恢复工作,这才是我们的最终目标。在开采的时候,我们可以一边开采一边恢复被破坏的部分,这样有助于整个矿山在开采的同时也能够得到良好的保护。这要求我们,在进行初期准备工作的时候,就需要认真考虑到这个问题,建立起相应的建设、决策和恢复系统。 三、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与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从上文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对煤矿企业工作人员的重要性以及构建起一个绿色矿山对我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那么,究竟应该如何做好这两点呢?针对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我作出了如下的建议: (一)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建议 加强员工对保护环境 法律知识 的学习和培训,增强员工的环保意识和法律意识已经成为目前我国煤矿企业做好环境保护工作的一个重点项目。煤矿是一个特殊的行业,我们需要特殊问题特殊分析。在加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工作上面,我认为应该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1.构建起一个普及式的环保意识 教育 平台 想要提高整个煤矿企业的环保意识,必须在整个企业里都展开相关的环境保护意识的知识普及教育工作。增强煤矿企业环保意识的一个最关键点就是加强对职工环境保护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教育工作。在进行普及教育的时候,企业可以通过开设环保知识讲习班和邀请一些专业的环保教育老师来为员工讲课等方式对员工进行培训。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根据员工能力的差别,对他们开展一个环保知识法律竞赛,让他们在竞赛中进步,在竞赛中学习,在竞赛中实现对环保知识的认可。 2.充分做好宣传舆论工作,积极发挥它们的作用 在企业中,企业必须做好环保知识的宣传和舆论监督工作,营造起一个浓烈的法制宣传舆论氛围。根据每个员工的实际情况,企业可以通过电视、广播、宣传栏、横幅、漫画平台以及内部刊物等传播媒介对环保知识进行宣传。让员工无时无刻都处在一个环保知识学习的环境中。同时,企业还可以为员工开设一些相应的专栏,提高环保知识的可读性、可看性、感染性以及趣味性,确保得到一个良好的法律宣传效果,让员工对环保知识有一个更加深刻的理解。 3.对环保知识宣传和教育方式进行创新,提高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效率 首先,我们需要以国家发布的相关环境保护法规为基础,有主题地对员工进行宣传教育活动,做到与时俱进,让员工可以在第一时间学习到新的环境保护法律知识。接着,根据煤矿企业的特殊性,对员工进行有针对性的环保知识问卷调查活动,并且举办相关的文艺晚会。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不定时地举办多一些大家都感兴趣的环保娱乐活动,例如环保知识竞赛、环保拓展活动、环保小品表演以及环保写作竞赛。 (二)构建绿色矿山的路径 针对构建绿色矿山目前的现状、性质及存在的问题,要如何构建起一个绿色的矿山环境,对此我提出了以下三点建议: 1.加强对矿山企业绿色环保的立法工作和执法力度 早在2002年的时候,我国的相关政府部门就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煤矿企业建设绿色矿山的环保工作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在山西和贵阳等著名的煤矿城市设立了绿色矿山的试点工作。随后,我国在2006年和2007年相继出台了新的煤矿企业建立绿色矿山的相关规划文件。根据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矿山企业也开始意识到建立绿色矿山对企业本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为了做好这一点,我国的相关执法部门也要严格做好监督和监管工作,加强自身的执法力度,大力打击各种违规的煤矿开采行为,为建立绿色矿山提供良好的法律保护环境。 2.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绿色矿山生态工业网络 企业可以模仿大自然的生态系统,为绿色矿山建立起一个完善的生态工业网络,把个矿山企业的各项工作联系起来,例如废弃物的交换、产品结构的调整和清洁生产等。让企业绿色矿山建设工作和企业的其他工作密切的联系起来,从而实现资源的节省。 3.相关政府部门应该设立起矿山企业评优奖项 对于那些在构建绿色矿山工作上面做得非常好的企业,政府部门应该为这些企业设立起一些评优奖项,例如评选百佳企业、百佳环保员工等,并且为表现优秀的企业进行一些资金奖励。 4.进行技术创新 企业在构建绿色矿山的时候,一定要在物流、员工知识流和资金的流转上做到创新。 唯有做到技术的创新,企业才可以在各项工作上提高效率,大力减少人力和物力,这样才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绿色矿山的建设。 四、 总结 我们应该充分利用科学进步的优点,努力地在我们的煤矿企业中宣传环保意识,实现全面地提高员工的绿色环保意识,培育出环保建设人才,营造一个绿色的煤矿企业。无论何时何地,都要时刻记住构建绿色矿山的目标,为煤矿企业和我国其他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最大的贡献。 企业环保意识论文篇三:《浅谈大学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 摘要: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绝大部分大学生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需要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 关键词:环保问题 环保意识 环保行为 在中国经济获得飞速发展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日趋严峻,环境保护不仅直接关乎到人们的生活,还影响着经济发展。大学生的价值观对社会的知识阶层起着决定性的发展方向,其彼此之间的观念相互影响也相互制约,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培养要给予特别的重视,要培养我国公民的环保意识,那么一定要让大学生的具有高度的环保责任感。 一.环境问题、环保意识以及环保行为 (一)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指的是大到全球环境,小到区域环境中,存在对人类生存或发展的负面影响。环境问题存在多方面的因素,包括地震、干旱等一些自然因素的原生环境问题,还有就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对于生态系统的破坏以及环境污染的次生环境问题。次生环境问题又可以分为生态、环境以及资源等方面遭到的破坏。根据资料显示,大部分的大学生认为,工业废水、废气的不合理排放造成的水体污染和空气污染是最严重的环境问题。 (二)环境保护意识 环境保护意识是指人们对环境保护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形成一种环境保护观念。当今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处于一个非平衡状态,环境问题的不断出现,有限的资源无法达到人类的要求,所以地球环境遭到了并不和善的破坏。所以,人类要加强环保意识,对于环境保护是最基本的要求。环保意识主要是在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过程中逐渐构成的一种环保的倾向,其可以另人的行为自然的产生一种自觉性和目的性,能够让个体自动的对环境予以保护,自觉的控制个人的行为,以遵守环境规范与符合道德标准。所以,环境保护意识是环保行为的核心基础,同时环保行为也会巩固保护环境的认识。 (三)环保行为 环保行为是提人们在环保意识的无形支配下对于环境保护的一种正确、有利的活动。比如在我们用水时,随时将水龙头关紧,节约用水,节约用电,循环使用可再生资源等等都是环保行为。环保行为建立在环保意识之上,环保意识的强烈与薄弱就会呈现出环保行为较多与较少的明显区别。所以,要想促进环境保护行为,必须要加强环境保护意识。 虽然环境问题、环境保护意识以及环保行为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是三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应该重视对环境问题的分析,努力加大宣传环境保护的力度,增进环境保护行为,让更多的人参与到环境保护中来。 二.加强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和环境保护行为的对策 在大学生中,绝大部分会比较关心环境问题,并且具有强的环保意识,同时也会参与到环保行为中,并且形成了一定的习惯。不过,大学对环境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以及我国环境现状并没有一个真正的了解,而且在经济利益与环境保护两者之间,不能做出一个正确、合理的处理。目前,我国高校环境教学中对于环境教育还达不到现实的要求。这需要学校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进行进一步的加强,探索出合理的教学模式,以便将环境教育在学校中打开全新的局面。此外,社会还应该主不断进行引导与促进。 (一)重视环境教育的重要性 大学生作为新一代的接班人,其环境保护意识对我国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更影响着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学校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核心平台,虽然学生所学的科目不一,不过所有的专业知识都是自然、知识与思维的规律反应。从培养素质的角度来说,所以课程的内容,都需要与环境保护相联系。各校应该着重培养大学生环境保护意识,根据各专业的特征融入环境保护意识。在我国出台了多条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每个公民都应该遵守,破坏者要承担法律责任。一些学校比较看重环保教育,在学校开设了《环境道德》等课程,还有的学校自行创设了示范性环境设施,在日常生活中对大学生进行了养成式的习惯性练习,加大了环保教育的力度,这样的方式非常好,也说明了学校自身对于环境保护的重视。 (二)开设环境教育选修课 高等院校对于环境教育除了其融入到各个专业的教学中以外,还可以开设一些环境教育的选修课,或者是必修课,这样学生就可以将从多个方面汲取没有系统的环境知识在课堂中进行整合和梳理,从而对环境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另外,学校不仅在环境类业开设课程,还可以在 其它 专业中开设环境类的通修课或者是选修课。大学生可以在系统的教育下,使对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知识得到正确性的引导,并且深入了解环境问题和导致环境问题形成的相关因素,真正意义上认识到节约与循环再利用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让大学生树立一个正确的科学发展观。 (三)加强校园环境 文化 建设 学校校园环境文化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对待环境的态度以及观念,这种影响具有持续性深入性。学校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并且还要重视环境教育的实践活动。例如,开展环境教育宣传,这样环境文化无形之中就成为了校园文化的重要内容,这种方法是环境教育的主要手段。学校可以根据世界水日、 世界环境日 等国际上保护环境的一些节日开展组织活动,比如征文、展览、电影等多种形式,都可以对环境知识进行有效的宣传;还可以建立环境保护小组等;学校还可以组织大学生参与到当地的环境保护活动中,让大学生亲自体验保护环境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王凤. 公众参与环保行为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06:30-35. [2]范天森,陈昌春,赵巧华. 大学生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的现状与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8,15:16-17+19. [3]赵玉珍. 农业院校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与行为培养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

收稿日期: 2006 - 07 - 01论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及其根治途径毕学云,张智婷,郝明亮,李吉利,李瑞平(河北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河北蔚县075700)摘要:在简要介绍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工业革命以来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人口压力、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技术的滥用和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是主要原因,提出根治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关键词:工业革命;生态环境危机;客观必然性;根治途径中图分类号: X171. 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002 - 3356 (2006) 05 - 0048 - 031 全球生态环境危机现状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发明所引发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的生产水平和物质文明水平都得到了极大提高。但与此同时,工业革命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态和环境问题,引发了人类史上空前的生态环境危机,对当代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这些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主要表现为水(蓝色)危机、粮食(绿色)危机、人口危机、荒漠化、物种危机、生态死亡、臭氧层危机、大气污染、极地污染、核污染、生化污染、基因炸弹(人种危机) 、全球变暖,等等。联合国发布的《千年生态环境评估报告》指出,过去50a中,由于人口急剧增长,人类过度开发和使用地球资源,一些生态系统所遭受的破坏已经无法得到逆转。报告说,地球自然资源每年提供价值15万亿英镑的物产,如新鲜的水、清洁的空气和鱼等,但是人类活动破坏大约2 /3提供上述资源的生态环境,包括湿地、森林、菜地、河流和海岸等。目前,地球上10% ~30%的珍稀野生动物濒临灭绝; 24个生态系统中的15个正在持续恶化。大约60%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服务行业,如饮用水供应、渔业、区域性气候调节以及自然灾害和病虫害控制等,无法进行可持续性生产,前景每况愈下。报告认为,全球生态环境恶化危及人类健康与长久发展。如果目前情况继续恶化下去,生态环境就有可能发生突然变化,将导致水资源质量发生突变,新的疾病蔓延,沿海地球海洋生物死亡,以及地球气候出现异常变化。2 生态环境危机的客观必然性今天当全球性的生态环境危机将人类推到生死存亡关头之时,只有对造成生态环境危机的原因进行深刻的反思,方能探寻到解决环境危机的出路。关于环境危机的主要原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真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据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的归纳,主要有这几种见解: ①“富裕说”,认为富裕社会的废弃物太多,还不如虽贫穷但与环境相和谐的穷人社会。②“进取意识说”,认为问题的原因在于人类的内在进取意识,认为人类是地球上最残忍的物种。③“人口说”,认为环境危机是人口太多的缘故。④“教育说”,认为人类所受的教育使人日益变得非人,变成不懂得为什么要爱自然。⑤“宗教说”,认为原因在于基督教的自然存在的唯一目的是服务于人类的信条。⑥“需求说”,认为污染的原因不在工业界而在公众过旺的物质需求。⑦“技术说”,认为原因在于以盈利为唯一目的的、失去控制的技术发展。⑧“利润说”,认为原因在于毁坏环境比保护环境更容易获得利润。⑨“政客说”,认为由于制定和执行环境政策的政府机关被亲工业界的政客所把持,使得那些机关瘫痪无力。⑩“社会制度说”,认为原因在于资本主义的社会制度。上述各说虽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都不够全面、深刻,不能切中生态环境危机根源的要害。笔者认为,造成生态环境危机主要有如下这些原因:2. 1 西方式社会文化的主导工业革命导致的环境危机、生态冲突这些问题跟西方式的社会文化理念有密切的关联。西方文化有3个显著特征:强调竞争与征服;漠视和谐,不仅仅漠视跟自然的和谐,还漠视跟其它社会、其它文化的和谐;无限制地利用物质,认为资源永远无限。工业文明开采挖掘出地底深处的几百种矿产资源,将其转化为人类可支配使用的财富,支撑了人口新一轮的膨胀。其主要特征是:以毁坏自然的方式征服和利用自然;个人自由与财富消费至上;解除宗教和伦理对人的控制等等,这些要素构成了传·48·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统工业文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整个二十世纪,人类消耗了1420亿t石油、2650亿t煤、380亿t铁、7. 6亿t铝、4. 8亿t铜。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和60%以上的天然气、50%以上的重要矿产资源,全球各国各民族间出现严重的不平衡。目前,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仅为1400多亿吨,按目前产量,静态保障年限仅40a;天然气的剩余可采储量为150亿立方米,静态保障年限仅为60a。与此同时,地球环境遭到严重污染,生态系统受到严重破坏,森林锐减、物种毁灭、气候变暖、荒漠扩大、灾害频发,一场全面的危机摆在人类面前。2. 2 人口压力如前所述,人类赖以生存的生物圈是一个最大的生态系统,它有着自己的负载阈限。而处在生物圈中食物链最高位的人口的迅速增长,使生物圈的负载能力已达到了极限,难以为继。英国经济学家马尔萨斯认为,如果听其自然,人口增长会呈现几何图式(2、4、8、16⋯⋯) ,而人类所需食物的增长最多是算术方式(1、2、3、4⋯⋯) ,最后的结局当然十分悲惨。据悉,世界人口在有公元纪元以来的第一个1000a里,只有3亿人。而在第二个1000a里,就猛增至约60亿人。在这第二个1000a里,世界人口有过两次大的增长。第一次发生在工业革命期间, 从1750年到1900年的150a间,世界人口从原来的8亿增至17亿。这期间的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西方工业化国家。1950年以后,世界人口进入第二次高速增长期。从1950年到1981年,世界人口从25亿猛增至50亿。31a里人口就猛增了1倍。在此期间,人口增长主要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大大高于发达国家。更有甚者,在发展中国家,人口的增长与贫困的扩大是同步的。2. 3 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人类社会的发展,一时一刻也离不开地球的自然环境。然而,人类在改造自然环境的进程中,只知道一味地向大自然索取和掠夺,却没有认识到地球承载人类生存的能力,取决于它能提供的生命支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人类发展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改变“自然生态系统”的过程,这个系统的发展既有利于人类的一面,也存在着不利的一面,即过度耗竭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生态系统,最终将导致人类的不可持续发展。人类造成的生态环境退化有三个途径: ①非生物资源的消耗(地球上不可更新资源是有限的,是可耗竭的) 。②向环境的排放(污染和废物排放往往超出环境的自净能力) 。③生物量的损失(可更新资源的使用速度大于更新速度) 。因此,可以说,是人类活动产生的总压力超过了地球的环境承载能力的可能性,才造成了环境危机。关于这一点,恩格斯早在一百年前的《自然辩证法》一书中就曾尖锐地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由此可见,正是人类对生态基本规律的认识不足,对生态资源肆无忌惮地无度挥霍,才导致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从而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生态性灾难。因此,人类只有善待自然,按照生态基本规律办事,运用使发展更少地依赖地球有限的资源,更多地与地球承载能力达到有机协调的方式来发展经济,才有可能躲过大自然对人类新一轮更大范围的惩罚。2. 4 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我们知道,人类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了从自然界索取衣、食、居住等方面的物质和能量的生存方式,使之能够世世代代地生存繁衍下去。但是,人类在和环境进行了长期的抗争和苦斗,极大地发展了自己,增强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和水平之后,又逐步形成了以高投入、高消耗为手段,以高速度、高发展为途径,以高消费、高享受为目的的生存方式。这种生存方式的后果是对环境的高污染和高破坏,是以牺牲环境来求取发展的。在今天当环境危机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制约经济发展和影响社会稳定的直接因素,在震惊世界的公害事件频发不断,生态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人类才对这种传统生存方式的缺陷有了比较清醒的认识。在1989年12月22日第44届联合国大会召开的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决议(联大第44 /228号)中就一针见血地指出:“全球环境不断恶化的主要原因是无法长久维持的生产和消费形态,特别是工业国家的生产和消费形态。”当前,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遵循着以大量消耗自然资源为特征的生存方式。高物质消费生活方式驱动着高资源消耗的生产,而高资源消耗的生产又导致了地球环境状况的恶化。环境危机的出现无不与这种浪费型、破坏型的传统生存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人类现在每1年燃烧的矿物燃料就要自然界用100万年的时间才能形成。对这种传统的高消耗生产方式和高消费生活方式,有识之士称其为“发展的失败”。具体地说,即正是传统的生产方式、消费方式、思维方式等几乎所有方面组成了威胁生态环境的社会惯性力量。因此,仅仅从其中一个方面入手,或是以为更新的技术本身就会解决这样的问题,或是寄希望于一套全新的发展战略,肯定是要失败的。事实上,许多生物学家、生态学家、技术专家,当然还有各方面的社会科学家都明确认识到,如果不对人类迄今所处的生存方式,或者说对整个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人类断难改弦更张。2. 5 技术的滥用如所周知,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在给人类物质生活·49·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带来空前繁荣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灾难。正是科学技术的发展,才使人类具有了改造自然的能力。它使人类能更大规模地采矿、办工业,从而向自然界索取更多的物质和能量,并同时向环境排出日益增多的废弃物。尤其是化学技术的发展,使人类能合成许多自然界根本没有的化学品,在排入环境后长期在食物链中循环,危害人体健康。可见,由于人类滥用科学技术向大自然贪婪地索取和掠夺,最终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它既有为害人类的一面,又有造福人类的另一面。人类只有正确使用科学技术,将其运用于环境保护方面,大力发展节能技术、生态农业技术、以及其他一系列技术,实行封闭的工业生态循环,采取清洁生产方式,实现废物的无害化、资源化,把对环境的负荷减少到最低限度,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从而实现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2. 6 自由经济制度的弊端自由经济制度要求整个社会关系商品化,要求按照等价交换的原则自由买卖、自由竞争、自由贸易、自由经营。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其保障和鼓励,甚至放纵私人自由地无限制地从事各种创造财富的活动。然而,这些活动大多是以疯狂掠夺自然资源和严重污染环境为代价来获取其高额利润的。在这种制度下,人人只图急功近利,不顾长远后果。而正是这种对利润的贪婪导致了对大自然的严重破坏。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无内在目标和固定方向,仅仅服从于供需力量的调节。在这种经济体制下,某些人类的共有物(即共有资源) ,如空气、水等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基础,往往被少数人或集团用做换取个人或集团利益的牺牲品。对此,美国著名学者巴里·康门勒(Barry Commoner)教授曾指出: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资金趋向于流向能在最短时间内产生最大收益的生产项目及其所属的企业。在这种体制下,投资实际上由公司决定。而公司作出选择的依据是收回投资和创造利润的周期的长短。它们当然选择周期短的。不幸的是,有利于环境的,同时从长远看经济效率更高的项目往往需要大量的初始投资,而且资金和利润的回收周期长,因此不可能在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为投资者们所喜欢。因为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资金分配不可能自发地照顾环境质量所代表的社会效益。这就需要政府以“有形之手”加强对自由经济活动的干预、控制和调节,以克服自由经济“无形之手”所无法触及的个人权利的滥用和资源浪费之流弊,防止共有物悲剧的发生。3 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治途径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导致生态环境退化的根源在于不可持续的生产与消费方式。发达国家在发展中,不顾自然生态系统的承受力,消耗了地球上大量的自然资源和能源,向环境中排放了大量的污染物,导致环境问题的加剧和环境问题的全球化。目前,世界上少数地区的消费极高,但大部分人类的基本消费需求尚未得到满足。正是工业化国家的不可持续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加剧了环境退化和世界一些地区的贫困。作者认为,要从根本上铲除生态环境危机产生的根源,需从控制人口增长、开发可再生能源、实施可持续生产和可持续消费等4个方面入手。3. 1 控制人口增长根据世界人口学家估计,目前全球正以每年1 亿人的速度在增长,到2030年,人口将可能达到100亿。地球资源在开发利用的速度上目前已显得赶不上人口增长的速度。而正是世界人口的迅速增长给生态环境,尤其对土地、水、物种等造成巨大的压力,并造成了森林的锐减,土壤的退化,生态的恶化,资源的浪费,物种的减少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因此,为了保护地球资源和生态环境,控制人口增长已成为人类迫在眉睫的共同任务。3. 2 开发可再生能源再生能源主要有水能、太阳能、风能、地热能、生物质能等,其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自我恢复能力,人们在使用过程中,再生能源可以从自然界中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几乎是零污染,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微乎其微。因此,大力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是缓解煤、石油、天然气开采压力,减轻生态环境破坏的一条重要途径。3. 3 可持续生产可持续生产是指满足消费者对产品需求而不危及子孙后代对资源和能源需求的生产。实行可持续生产的主要途径是在工业发展中推行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是指利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管理方法,提高资源和能源利用率,降低物耗、能耗,最大限度地减少废弃物排物量生产经营活动。按照联合中巴黎工业与环境活动中心的定义,清洁生产是:“将综合预防的环境策略,持续应用于生产过程和产品中,以便减少对人类和环境的风险”。目前,世界上普遍使用的、达到清洁生产的主要途径是: ①调整产品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产品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产品。②调整原料结构,用无污染、少污染的能源和原材料代替毒性大、污染重的能源和原材料。③调整企业技术结构,用消耗少、效益高、无污染、少污染的技术、工艺和设备替代消耗高、效益低、污染产生大、污染重的技术、工艺和设备。④设计物料闭路循环,开展“三废”综合利用,最大限度地利用能源和原材料,实现物料最大限度的厂内循环。⑤强化企业工业生产管理,减少跑、冒、滴、漏和物料流失。⑥对少量的、必须排放的污染物,采用低费用、高效能的净化处理设备,进行最终的处理、处置。⑦建立无废工业区。(下转第54页)·50·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小区,开展规范的湿地和鸟类保护工作,试验性建设湿地恢复工程。(4)建立湿地公园。在北戴河湿地等近城市区和南戴河、黄金海岸等旅游区的湿地,规划建设具有保护和开发相协调的示范性特色湿地公园,同时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5)探讨建立并逐步健全湿地保护社区参与机制。在参照国内外其它地区社区参与湿地保护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探讨性建立符合秦皇岛沿海湿地保护实际的社区参与机制,使沿海湿地的保护和湿地所在县、乡、村社区经济利益协调发展,让群众从保护湿地中得到实惠,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参与保护行动。参考文献[ 1 ]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 湿地公约履约指南[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1.[ 2 ]国家林业局,等. 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M ]. 北京: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0.(上接第50页)3. 4 建立可持续的消费模式《21世纪议程》提出,世界所有国家均应全力促进可持续消费模式,发达国家应率先达成可持续消费模式,发展中国家应在其发展过程中谋求可持续消费模式,避免工业化国家的那种过分危害环境、无效率和浪费的消费模式,工业化国家要提供更多的技术和其他援助。政府和商业界对改变消费模式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具体手段有:运用经济刺激,改变消费行为;调整价格结构,使价格能够反映出环境的价值;取消对不可持续消费模式的保护性补贴;提高消费者的环境保护的经验和意识等等。80年代以来,世界上出现了以环境标志(绿色标志)制度为核心的绿色消费浪潮,对转变不可持续消费模式产生了推动作用。环境标志(绿色标志)是某一个国家依据环境标准,规定产品从生产到使用全过程必须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对符合或者达到这一要求的产品颁发证书或标志。如果商品上印制了特定的环境标志,就表明该商品的生产、使用及处置全过程都符合环境保护的要求,不危害人体健康,对环境无害或少害,有利于资源再生和回收利用。参考文献[ 1 ] [美]D. 米都斯,等. 增长的极限[M ]. 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4.[ 2 ] 王进.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 ].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9.[ 3 ] 陈鸿清. 发展新思路[M]. 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 2000.[4 ] 王样荣. 生态与环境[M ]. 东南大学出版社, 2000.[ 5 ] [德]狄特富尔特,等. 人与自然[M ]. 三联书店, 1993.[ 6 ] 戴星翼. 走向绿色的发展[M ].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1998.(上接第51页)吸入鼻腔才有效, 45日龄时进行第二次新城疫II系疫苗免疫, 15日龄时翼内皮下刺种鸡痘疫苗。在免疫各种疫苗前后3天内饲料中不加抗菌素药物。3. 8 消毒室内和所用设备都要定时进行消毒。3. 8. 1 地面消毒 用1%新洁尔灭或4%来苏儿水进行喷洒消毒,每周进行1次。3. 8. 2 空间消毒 在育雏前20天用熏蒸法进行消毒。每立方米空间用42ml福尔马林溶液倒入盛有21g高锰酸钾的容器中,熏蒸后密闭24~48h,然后通风换气放出甲醛气体。3. 8. 3 设备消毒 我们用的温度计、湿度计、饮水器、食槽等设备,都要用新洁尔灭或生石灰粉等药品冲洗,然后用净水洗净,在阳光下晒干,即达到消毒效果。4 小结通过对褐马鸡雏鸡的研究饲养,除获得了适合雏鸡生长的基本因子的理论数据外,还得出了几点经验,总结如下:4. 1 行为习性雏鸡刚能站稳行走就表现出好动、好斗的习性,特别爱啄抱窝鸡的冠和眼, 3日龄时行走奔跑速度加快,爬坡能力增强,在野外不易抓到。雏鸡从9日龄时开始有沙浴现象,两周后夜间飞到架上休息,每天的上午8: 00 ~10: 00时,下午的5: 00~7: 00时,是其活动和取食最旺盛的时候,中午11: 00~14: 00时不爱动,也不肯取食,但这个时间饮水较多。4. 2 健康标志雏鸡早晨粪便的颜色、形状基本能代表其是否健壮,如果呈圆柱状、条状、棕绿色、表面有白色的尿酸盐沉着,说明鸡健康;如果盐成份增加,呈白色糊状或石灰浆样的稀粪,多感染了痢疾;如果是黄白色、黄绿色并附有粘液、血液等恶臭稀便,说明感染伤寒等急性病。鸡群中的啄羽、啄肛、啄趾及其它异食现象和有无软腿,能帮助判断日粮中营养是否充足和平衡,以便及时调节各种营养元素。4. 3 生长情况从鸡群中选即将进入亚成体的5只鸡分别在6周龄、7周龄、8周龄、9周龄测量其6个相关指标,通过计算、比较得出:雏鸡在即将进入亚成体时,也就是49日龄以后,生长速度最快。·54·第5期 河北林业科技 2006年1 0月

保护地球,从我做起 古往今来,地球妈妈用甘甜的乳汁哺育了无数代子孙。原来的她被小辈们装饰得楚楚动人。可是,现在人类为了自身的利益,将她折磨得天昏地暗。人类只有一个地球;而地球正面临着严峻的环境危机。“救救地球”已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最强烈的呼声。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类环境的构成和环境问题的严重性,无视有关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不去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的话,我们的生命将毁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将对我们作出严厉的惩罚。为此我下定决心要从我做起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卫士。 在刚过去的一年中,我积极参加学校开展的植树活动,带领我们初一(6)中队的班干部创立了“绿色天使”植绿护绿小组,鼓励队员们在校园里认养了一棵小树苗,利用课余时间给它梳妆打扮,为它长成参天大树打下了基础。在学校组织的“让地球充满生机”的签字活动中,我郑重地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并写下了自己对环保的决心和期望,对美好未来的憧憬。我积极参加学校在世界环境日举行的有奖征稿,认真查阅、收集各类资料,进行社会调查,撰写有关环境治理设想方面的文章,我经常去参加学校组织的环保讲座,观看环保方面的录相带,积极参预环保知识问答调查活动,认真填写每一项提问。我参与了“红领巾植绿护绿队”的网站建设,在上面发布大量的环保图片和环保知识,以及关于环保的各方面的法律知识,我国在环保方面发展动向、世界各国的环境保护情况;每个月我都利用网络、报纸,查找一些最新的不同的专题和板块“环保资讯”来告诉大家;还定期制作一些宣传板来宣传环保知识和生活中的环保常识。提高了大家的环保意识;号召同学们从不同的方面来关爱自己的家园,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为周围的环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我积极动员身边的人一起来依法保护和建设人类共有的同样也是仅有的家园,为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人类的文明做出贡献。我还和同学们共同发起“养一盆花,认养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和“小用塑料袋不使用泡沫饭盒和一次性筷子,让我们远离白色污染”的倡议。让我们放下方便袋,拿起菜篮子,让我们共同走向美好的绿色的明天,走向辉煌、灿烂的未来! 据我收集到的一份报告说:“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源所造成的。触目惊心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大气污染、水质污染、噪声污染、食品污染、不适当开发利用自然资源这五大类。”一个个铁一样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为此我作出宣告:“只要我们——人类有时刻不忘保护环境的意识,有依法治理环境的意识,地球村将成为美好的乐园”。未来的天空一定是碧蓝的,水是清澈的,绿树成荫鲜花遍地,人类可以尽情享受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幸福。 “真正检验我们对环境的贡献不是言辞,而是行动。”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是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在温暖的摇篮——草原上小憩;在慈祥的笑脸——天空下成长,在爱的源泉——河流中沐浴

改善环境从两部分抓起1、调整能源结构因为矿产能源的消耗会附生出一大堆的物质破坏环境。比如,政府现在限制电摩。这样就等于强迫人们去用排污量巨大的汽车和油摩。这需要打破决策层的利益链才能解决。对绿色能源提供方及使用者的补贴,对矿产能源提供者及使用方的税收,也可以做到能源结构的宏观调整,这还得依靠管理者们肯放钱肯出力才行。2、严管污染源近段时间,槽罐车偷排工业废料,乱扔节能灯引起汞污染、河道玻璃污染,食品中的激素、重金属污染等也日益严重。非法排放污染源可以使得种族灭绝,重蹈玛雅人的覆辙。这更需要政府对违法商业链敢于打击,斩草除根才行。反正,要改善环境必需政府支持。决策层的一条禁摩令就能让全中国十面霾雾,只有给他们施压才能有所改变。

清洁生产的论文题目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交通工程是运输工程学中的一个分支。运输工程包括:公路交通、铁路交通、航空交通、水上交通、管道交通五项内容。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 交通工程毕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公路建设项目后评价理论研究

2、基于集成神经网络的城市道路交通流量融合预测研究

3、综合交通运输系统理论分析

4、城市道路交通状态判别及拥挤扩散范围估计方法研究

5、基于CIC的轨道交通建设工程集成管理研究

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方风险认知研究

7、基于出行特征的交通工程设计研究

8、重大交通工程项目经济领域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方法研究

9、地下轨道交通工程抗震设防要求确定方法研究

10、基于多维矩阵WBS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集成管理研究

11、轨道交通工程绿色施工与清洁生产研究

12、宁波轨道交通工程结构混凝土耐久性质量控制管理研究

13、天津地下交通工程混凝土墙耐久性研究

14、国内轨道交通驾驶室人机工程设计研究

15、基层质监机构的交通工程质量监督机制研究

16、交通工程施工安全防治和监管体系研究

17、珠机城际轨道交通工程线路选线规划设计研究

18、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采购管理研究

19、面向交通工程造价管理的服务集成与系统设计

20、重庆轨道交通工程测量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实施

21、连续长大下坡路段避险车道设置原则研究

22、在生态脆弱区交通工程建设的生态影响与生态恢复研究

23、交通仿真技术在道路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24、武汉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技术研究

25、交通工程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景观生态学方法研究

26、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系统设计

27、我国大城市交通拥挤对策及关键技术研究

28、公路可行性研究中的交通分析研究

29、大型市政工程施工期交通组织研究

30、基于GIS的城轨交通工程信息管理系统研究

31、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2、重庆交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3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管理与组织方法研究

34、轨道交通工程日常安全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35、国道G4改扩建工程施工交通组织方案优化与仿真研究

36、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研究

3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安全事故分析与研究

38、深圳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研究

39、交通工程技术人员职业压力的研究及其应对策略

40、轨道交通配套通信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41、天津市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研究

42、轨道交通工程主控模式下变电所综合监控的应用研究

43、甘肃圆峰交通工程有限公司供应商管理研究

44、城市交通智能感知与传感器网络技术研究

45、轨道交通工程资料管理系统的实现及其文本信息的数据挖掘研究

46、中铁二局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47、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48、高速公路交通工程设施系统分析及评价研究

49、道路条件对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研究

50、基于AHP层次分析法的轨道交通工程全过程造价控制研究

51、基于BIM的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52、北京市部分拥堵点段交通疏堵改造工程案例研究

53、浙江JH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对外担保风险管控研究

54、宁波轨道交通项目的建设合同管理研究

55、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投资控制研究

56、交通工程项目造价控制实践研究

57、责任成本管理在轨道交通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58、中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59、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风险管理及工程保险问题研究

60、审计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研究

61、大型交通工程项目施工管理中的风险与预防

62、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地面控制网的测量与研究

6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体系研究

64、某市轨道交通机电工程进度管理研究

65、轨道交通建设中前期配套工程合理实施的研究

66、考虑风险因素的城市轨道交通施工成本与进度研究

67、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隐患排查治理研究与实践

68、青岛市交通工程施工安全监管信息系统设计及实现

69、城市轨道交通PPP项目的风险分担研究

70、杭州地铁2号线1期工程项目人力资源管理及配置研究

71、山区县交通工程安全生产监管研究

72、轨道交通工程项目进度管理研究

7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费用定额比较分析

74、轨道交通机电安装工程的设计变更研究

75、风险分担视角下城市轨道交通BT项目的回购定价研究

76、浅埋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分析及设计方法研究

77、高速公路隧道交通流模型与应急交通控制预案研究

78、高速公路改扩建作业区交通组织及安全保障技术研究

79、公路交通设施驾驶容错能力分析方法研究

80、交通工程边坡在振动力作用下行为特征研究

8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期间地面交通组织管理技术方法研究

82、道路交通信息获取多参量感知与传感器网络优化

83、城镇密集区道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研究

84、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方案虚拟集成决策技术研究

85、BT模式下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研究

86、城市轨道交通明挖车站建设碳排放计算及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87、中山市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站办公收发文处理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88、大型改建工程的交通影响分析和改善规划研究

89、城市道路交通分析与交通工程设计技术研究

90、数字轨道交通工程的设备接口管理

91、磁浮和轨道交通给排水设计及隧道消防系统研究

92、保险在轨道交通工程风险管理中的应用研究

9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管理模式比较研究

94、城市轨道交通项目融资BT模式研究

95、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管理信息系统研究

96、慢行系统交通标志设置方法研究

97、交通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系统的设计实现

98、辽宁LQ交通工程公司项目质量管理案例研究

99、轨道交通项目施工单位质量控制体系的构建与应用

100、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多种轨道结构施工技术研究

101、交通工程项目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0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查检测标准化研究

103、天津市区至滨海新区快速轨道交通工程投资控制

104、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105、高速公路改建工程交通安全研究

一、循环经济与法的价值的一般分析循环经济的理念肇始于20世纪60年代环境保护思潮兴起的时代,当时美国经济学家鲍尔丁提出的“宇宙飞船理论”可以说是循环经济理念的早期代表,但是循环经济(Circular Economy)一词是1990年由英国环境经济学家和在其《自然资源和环境经济学》(Economics of Natural Resources and the Environment)一书中首次提出,与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相区别。 工业社会的传统经济是一种“资源—产品—废物排放”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是一种高开采、高消耗、高利用、高排放、高污染的“牧童经济”,这种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和过度的消费方式,造成了资源的过度利用与浪费,导致资源枯竭与环境的不断恶化。为此,人们开始把源头预防与全过程治理作为国家环境与发展的政策,实行将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生态设计和可持续消费等融为一体的循环经济模式。“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对自然环境资源实行闭路循环应用的经济发展方式。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 具体说,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是由“资源—产品—再生资源”所构成的物质闭路循环流动的经济发展模式,“是指在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中,应当遵循生态学规律,通过优化物质在经济系统内部的循环和能量流动,减少资源输入和污染输出,使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从而在经济增长中保护环境,实现经济交流和自然生态系统的和谐循环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 循环经济本质上是生态经济,“是一种新型的、先进的、人与环境和谐发展的经济形态,是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可持续发展、协调发展和‘共赢’发展的经济活动理想模式”, 它倡导“低能耗、高利用、再循环”,反对滥采滥用资源与“先污染、后治理”的方式,它恪守减量化(Reduce)、再利用(Reuse)与废弃物再循环(Recycle)的三次基本原则。循环经济兼顾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更加合理地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进一步节约了资源和能源,促进了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全面协调发展。因此,法的价值这一概念包括以下两个方面的基本含义:第一,法律对人的作用、效用、动能或意义。……第二,人对法律的要求和评价。” 有的认为:“法的价值是以法与人的关系作为基础的,法对人所具有的意义,是法对人的需要的满足,是人关于法的绝对超越指向。” 张文显先生认为法的价值“一方面体现了作为主体的人与作为客体的法之间需要和满足的对应关系,即法律价值关系;另一方面它又体现了法所具有的、对主体有意义的、可以满足主体需要的功能和属性。” 沈宗灵先生认为法的价值包括三种含义:“第一,它指的是法促进哪些价值;第二,指法本身有哪些价值;第三,在不同类价值之间或同类价值之间发生矛盾时,法根据什么标准来对它们进行评价。” 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也是该法的目的、该法的理念,是依赖循环经济法律所要促进与实现的基本价值和基本使命,也是作为循环经济法律的正当性与合理性的评价标准。制定任何一部法律,其首要条件应当是使实定的法律尽量符合立法者的应然标准,也就是符合立法的目的、立法的价值取向。为此,笔者认为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是立法者通过循环经济法律所要促进和实现的发展、协调、环境效益与生态安全的终极目标,这是循环经济立法的终极价值,它与立法中所体现的制度价值一脉相承。“法的价值是法的制定的必需,是法的实施的需求,是防止法的失效的屏障,是校正恶法的准则,是法的演进的动因。” 因此,明确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具有重大的基础与指导意义,它是确定循环经济立法的基本任务、基本原则与基本制度等的基础与前提。循环经济立法的政策性比较强,我们不易具体细化它的制度价值,但可以抽象概括出它的终极价值目标。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在世界各国以及每个国家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容与目标,它本身是不断发展的。为了更加科学、合理地确定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需要研究明析外国与我国其他时期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相关立法的价值追求,以资借鉴。 二、中国已有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相关立法的价值追求我国的循环经济立法起步较晚,没有全面、综合规范循环经济的基本法律,但有体现循环经济理念的专项法律法规。早在1973年第一次全国环境保护工作会议上,国家计划委员会拟定的《关于保护和改善环境的若干规定》中就提出了努力改进生产工艺,不产生或少产生废气、废水、废渣,加强管理,消除跑、冒、滴、漏等要求。1983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结合技术改造防治工业污染的决定》强调要把“三废”治理、综合利用和技术改造有机结合起来。1996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均明确规定:国家鼓励、支持采用能耗物小、污染物排放量少的清洁生产工艺。这些规范性法律文件都体现了保护环境与资源安全、促进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1995年《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法》第1条就开宗明义地指出了该法的立法目的是“防治固体废物污染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很显然,它仅把“防治”作为废物治理的首要目标和终极目标,这是立法价值定位上的缺陷。2000年《大气污染防治法》第1条提出的立法目的是“防治大气污染,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1997年《节约能源法》第1条指出立法目的是“推进全社会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经济效益,保护环境,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满足人民生活需要。”1984年《水污染防治法》(1996年修订)第一条就指出立法目的是“防治水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以保障人体健康,保证水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002年6月29日,我国通过了《清洁生产促进法》,清洁生产是指不断采取改进设计、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生产、服务和产品使用过程中污染物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或者消除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清洁生产相对于“末端治理”方式而言,是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基本途径,体现了社会公共利益的优先性。《清洁生产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是促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和避免污染物的产生,保护和改善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有学者对清洁生产法的基本目的(即其价值追求)作了探讨,认为清洁生产法在总体上相当于污染控制法与经济法之间的交叉领域,本质上乃是工业污染预防法、环境经济法,因而理所当然属于以维护环境公益与经济公益为己任的“社会本位法”。具体说来,清洁生产法所维护的公共利益乃是建立在尊重和体现生态规律、经济规律和社会规律的共同要求之上的,是环境利益、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有机统一体,属于多类型、多层次的复合性公益,而非单一性公益。 三、我国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应以确保发展、协调、环境效益与生态安全为终极目标由于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的日益严重,我国制定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就显得尤为必要与迫切,而对循环经济立法价值追求的研究关系到整个循环经济法律制度的基本走向与制度架构等,我们必须提出其终极价值目标与制度价值。对于制定我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的立法目的,有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有的认为是“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保障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循环型社会或生态社会的建立”; 有的认为“循环经济促进法的基本目标是根据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人体健康和环境安全,减少资源的利用和废弃物的排放。” 循环经济法律制度本质上应该属于环境法法域,因此整个环境法的价值追求与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就必然会有密切的关系,国内就环境法价值追求的传统观点认为是通过保护自然资源、保护人类的生存与生活环境以达到保护人体健康和财产安全的旨趣,由于“生态利益中心主义”对“人类利益中心主义”环境伦理观的冲击与挑战,有学者认为环境立法的目的应当是在不排除保护人类自身权利与利益的前提下,在树立以全球生态利益为中心的价值理念的基础上,确立“衡平世代间利益,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保护人类的‘环境权’和‘生态世界的自然的权利’”这两大目标。 综观国内外现有蕴含循环经济理念的法律制度的立法目的(即其制度价值)以及有关学者对循环经济立法目的与环境法价值追求的研究成果,基于生态学、经济学、伦理学、法哲学的基础,笔者认为循环经济立法的价值追求应以确保发展、协调、环境效益与生态安全为终极目标。(一)确保发展的终极价值发展的涵义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变化更新,GNP或GDP增长的发展观认为发展等同于经济发展,就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经济的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产业结构变化的发展观认为发展是指在生产和就业中,农业部门份额减少,工业和服务业份额上升的现象和过程;也有学者把人类发展指数(HDI)作为评价发展的标准,努力超越传统的经济发展观,在经济与道德、效率与公平、工具与目的、眼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的关系上,从全球的视角和一体化的趋势上,力图沟通、平衡与和谐;著名学者托达罗()在其《第三世界经济发展》一书中将发展定义为“一个社会或社会体系向着更加美好和更为人道的生活的持续前进。”还有学者认为发展就是满足人类不同需求层次,应该考虑可持续的问题,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人本身的更全面发展,这种协调式的发展观追求人与自然的互利互生和协同进化,从而使自然界有可能成为“人的无机的身体”。以人为本位的发展要求在人与自然和谐基础上的共存、共生、共荣,尊重自然规律和自然权利与价值,要解决人类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1986年12月4日,第41届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发展权利宣言》指出发展是经济、社会和文化的全面进程,宣布“发展权利是一项不可剥夺的人权,由于这项权利,每个人和所有各国人民均有权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发展,在这种发展中,所有人权和基本自由都能获得充分实现。”笔者认为,高消耗的经济发展模式所引发的生态危机,迫使人们不得不反思自己的行为,不得不感受到人类对于自然界、生态环境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义务与道德责任,为此,我们势必推行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循环经济立法所确保的发展之价值追求有其特定的内涵,这个发展不同于经济上的发展,也不同于人权之一的发展权,发展既是一种不断向良反复前进的过程,又是评判该法律制度的一种标准,它是循环经济立法所要促进与维护的价值之一。发展不仅仅是人类的发展,也是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发展的主体是多元的、全面的,仅有人类的发展是不够的,资源具有有限性、稀缺性,而人类的发展需要不断地供给资源与利用环境,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确保人类、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同步发展。发展本身包括可持续的含义,如果是不可持续的发展,那就不能称其为发展,发展是不断向前向优向好迈进的过程与态势。循环经济立法确保发展的价值追求就是要确保人类、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只有这种全面多元的发展才是循环经济立法所要促进和维护的,而且符合实行循环经济所要达到的目标。发展的价值追求是维护与实现法的正义价值的重要保障与表征,有发展才有实质正义,法的正义应该是含有发展之意的正义,否则法的正义价值追求只能是徒有其表。美国法学家E·博登海默在其著作《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阐述了法律的巨大作用:人往往有创造性和惰性两种倾向,法律是刺激人们奋发向上的一个有利手段。法律的最终目的不是制裁、惩罚或抑制,而是激励人们进取与引导人们为正当合理的行为,循环经济立法确保发展的价值追求就是要在全社会激励人们在追求人类自身权益发展的同时,也要正当合理地为或不为一定的行为,以实现人类所赖以生存的环境本身的可持续发展。(二)确保协调的终极价值协调一词在《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里的含义是指配合得适当。欧盟要求环境政策要确保协调,在这里协调的含义是指“欧洲联盟的其他政策应当将环境保护作为一个必要的考虑因素,从而确保环境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一致,从而确保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并且具体谈到了欧洲环境政策与地区政策、交通政策、竞争政策、能源政策、税收政策、农业政策、农产品自由流动政策以及贸易政策的协调。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减量化,从源头控制废弃物的产生,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资源的消耗量,从而实现社会、经济与环境的协调与持续发展。环境危机的实质就是人与自然、经济与环境关系矛盾的尖锐化,环境与经济的极不协调将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权和财产权。我们要倡导“经济与生态双重存在”的思维,现在已经进入了生态时代,这是指导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基础思维,“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的思维是生态时代指导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核心思维,经济与生态的协调是生态时代的基本特征,并且指引着当代发展经济的正确方向。生态经济学理论告诉我们,在发展经济的活动中,经济与生态两者,不但是同时存在的,而且也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在经济发展实践中,只有两者协调,才能使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处于平衡稳定状态,才能保证人们的经济活动正常持续地进行。 推进循环经济能促使人类、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相互协调,并最终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得益彰、协调统一。循环经济立法所确保的协调之价值追求就是指通过循环经济立法旨在促进人类、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按照科学合理的比例发展,不能因为某一方面的超度发展而危及到其他方面的发展,促使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互协调,使经济系统、自然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支撑,具备整体性,从而最终实现经济、环境与社会的良性循环发展。利益的不平衡就会导致不和谐,固有的社会秩序就会受到冲击,而法律就旨在创设一个正义的社会秩序,“法律的主要作用之一就是调整及调和种种相互冲突的利益,无论是个人利益还是社会的利益。这在某种程度上必须通过颁布一些评价各种利益的重要性和提供调整这种利益冲突标准的一般性规则方能实现。” 循环经济立法追求协调的价值,就是要通过立法来衡平各种利益,使它们达到协调的状态,最终形成一个稳定且有利于发展的正义秩序。(三)确保环境效益的终极价值效益就是效果和利益,环境效益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环境后果的衡量,环境效益有正效益、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之分。从根本上来说,环境效益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基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则是环境效益的后果。环境法保护法益论中的地球益学说体现了环境效益的价值追求,1992年里约“地球研讨会”的《NGO地球宪章》在原则1作出了如下规定:“为了保护地球生物和文化的多样性,一致同意尊重、促进、保护和修复地球生态系统”。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具有综合性、政策性与特殊的公益性之特性,坚持“社会本位”的思想,注重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兼顾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平衡与公平分配,它必然要体现确保环境效益的价值取向。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是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体,我们要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在追求经济效益的过程中要把环境效益作为前置效益,因为资源是有限稀缺的,而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行为是无边的,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经济与社会赖以发展的基本条件,自然资源具有经济价值之外无可估量的生态价值,保护资源与环境更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提高环境效益最终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从环境科学的角度来讲,废弃物也是资源的一种存在形式,它具有重复利用的价值,当人类对废弃物进行科学有效的回收利用时,它们就会以人类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当人类没有对它们进行有效利用且又不按自然法则进行处理的时候,它们则会以人类所不需要的形式表现出来并对环境造成危害。 美国那什在其《自然的权利》(1989年)一书中谈到:“人类的利益与生态系统的利益是同一的。……判断善恶的标准不在乎个体,而在乎于整个生命共同体。……自然所具有的生存权可以归属于伦理的共同体。……应将伦理平等的概念扩大到全体生态系统中去。……自然具有与人类同样明确且值得敬畏的权利”。而当前的环境危机也是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所造成的,大家纷纷意识到与承认自然本身的价值与权利,并形成一种以与自然和谐为核心的“生态中心主义”的伦理价值理念,这种理念主张人类应当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与能源,在发展经济的活动中实行资源与能源的循环利用,实现废弃物向环境的“零排放”。由于企业行为的外部不经济性,市场缺陷与政策失误,环境效益必然会受到损害,循环经济立法就是要在宏观上对经济活动主体在生产、服务与消费的过程中从事盲目、自发而对环境造成污染或其他损害行为时,进行适当的禁止、限制或矫正,保护污染受害者和生态系统的平衡,防止人类社会为追求经济效益而牺牲环境效益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立法确保环境效益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各种法律主体在进行经济活动时要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在确保环境效益的前提下追求经济与社会效益。循环经济立法具有极强的社会公益性,它需要利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来适度干预经济活动,以维护体现为环境效益的社会公共利益,因此可以说循环经济法律制度实质上是体现生态规律的客观要求,以维护环境效益为主要目标的法律。(四)确保生态安全的终极价值当前,我国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引起了资源安全问题,资源安全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无论是当代人还是后代人都可以稳定、及时和经济地获取自然资源,同时又使人类发展所赖以依存的自然资源基础和生态环境处于良好或不遭毁灭性破坏的状态。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引起的环境安全与资源安全问题制约了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循环经济立法有利于解决生态安全的问题,循环经济立法必须以生态安全为自己的价值取向。2000年底国务院颁布的《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首次将生态安全作为环境保护的目标,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生态安全是指国家生存和发展所需的生态环境处于不受或少受破坏与威胁的状态,是一国生态环境在确保公民生命健康,为社会与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支撑和保障能力的状态。构成生态安全的内在要素包括:充足的资源和能源、稳定与发达的生物种群、健康的环境因素和食品。全国人大环境资源委员会主任曲格平将生态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基础条件,并指出生态安全主要包括四大问题,即国土安全、水安全、环境安全和生物安全。“从战略意义上来看,生态安全包括两层基本含义:一是防止由于生态环境的退化对经济基础构成威胁,主要指环境质量状况低劣和自然资源的减少和退化削弱了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二是防止由于环境破坏和自然资源短缺引发人民群众的不满,特别是环境难民的大量产生,从而导致国家的动荡。” 为了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保障生态环境安全,需要发展循环经济,“人类活动必须符合生态学规律,不得超过两个极限:一是从自然界索取资源的速度、强度不能超过资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繁殖能力,即生态承载力,二是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不能超过生态系统的自净(纳污)能力,即环境容量。” 否则,就会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资源枯竭等问题,从而危害人体生命健康、财产安全、经济与社会的发展等,进而威胁到国家与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全。因此,循环经济立法确保生态安全的价值追求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霍布斯(Hobbes)认为“人民的安全乃是至高无上的法律。”安全有助于使人们享有诸如生命、财产、自由和平等等其他价值的状况稳定化并尽可能地继续下去。促进安全除了在作为实施和巩固法律秩序中其他价值的一种工具方面的效用以外,还服务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一些颇有价值的目的。一个旨在实现正义的法律制度;会试图在自由、平等和安全方面创设一种切实可行的综合体和谐和体。 生态安全是法的安全价值的一项重要内容,确保生态安全不仅是循环经济立法重要的价值取向,也是评判循环经济立法正义与否的标准。立法者创制任何一部法律都不是凭空臆想杜撰出来的,任何法律都具有法应当具备的正义、利益、秩序的价值,同时还具有自身特殊表征的价值追求。缺乏明确的价值追求,法律的创设就无法达到立法的美好意愿;不了解法律的价值追求,就不能理解法律的精神,因而也就不能正确、合理、适当、有效地实施法律。我国在进行循环经济立法时,笔者认为应当以确保发展、协调、环境效益与生态安全为其终极的价值追求,在制定促进循环经济方面的成文法典时,可将立法目的(即制度价值)规制为:“为促进循环经济,建立循环型社会,推进人类、资源、环境、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与协调,保障环境效益,实现环境效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相互协调,维护生态安全,特制定本法。”

  • 索引序列
  • 清洁生产论文的参考文献
  • 优秀清洁生产论文参考文献
  • 清洁生产相关论文参考文献
  • 清洁生产论文3000
  • 清洁生产的论文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