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古诗词歌曲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古诗词歌曲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古诗词歌曲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1.开阔眼界,以诗育人

小学语文教材中古诗词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描绘优美迷人的自然风光,有的叙述好友之间的离别愁绪,有的抒发诗人的爱国主义情怀,有的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不同的诗歌往往反映了多样化的社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浓缩。小学生多诵读古诗词不仅可以扩大知识面,开阔眼界,同时也能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有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的形成与塑造。例如,通过学习《锄禾》这首诗,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种田的艰辛,粮食的来之不易,从而达到让学生从小珍惜粮食的教育目的。又如,孟郊的《游子吟》中,描述了一位母亲为即将远行的儿子一针针密密地缝制衣衫的感人情景,学生通过学习这首诗真实地感受到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从而唤起学生尊敬、感激、孝敬父母的心灵共鸣。再如,《长歌行》中的不朽名句“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时刻警戒学生要珍惜时间,不能虚度光阴。

2.积累好词佳句,发展语言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就是要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文学是语言的艺术,学习优秀的文学作品,能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有效提升。诗歌的语言简洁、含蓄,是运用语言的典范,也是学生学习语言的绝好素材。不同的朝代,不同的诗人,不同的语言风格:或平淡质朴,或华美绚丽,或委婉含蓄,或悲壮慷慨,或雄奇豪放,或沉郁顿挫。无论哪种风格,都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熏陶。如《清平乐·村居》中,诗人着力于对顽皮、可爱的小儿子的描绘--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其中“亡赖”一词,运用巧妙,贬义词褒用,写出了小儿的顽皮、淘气,“最喜”表达了诗人对小儿的喜爱之情,这喜爱之情缘于小儿的憨稚之态--溪头卧剥莲蓬,一个“卧”字是那样的灵动、传神,形象地刻画出小儿无忧无虑、天真活泼的神态。再如,李白在《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赠我情”一句,诗人用比较的手法,把无形的友谊化作有形的千尺潭水,形象的表达了汪伦对李白那份真挚、深厚的.友情。学生多读这类诗词,对于他们模仿、借鉴优美的文学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无疑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培养想象力,拓展思维

人类的许多发明创造都离不开想象力,可以说,人类没有想象,如同鸟儿失去了翅膀,人类社会也不可能进步。爱因斯坦强调指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爱因斯坦的话提醒我们,在教学中必须十分重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古诗名篇以精炼的语言深刻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跳跃性,给学生留下了巨大的思维和想象空间。因此,古诗词是培养学生想象力,拓展学生思维的良好素材。作为语文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抓住各种契机,采用多种形式,为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让他们体味诗词中美好的情趣或深刻的思想感情。通过多年探索,我得出以下方法,供大家借鉴参考:可观察插图,展开想象;可讲述故事,丰富想象;可抓住空白,引导想象;还可依文画图,拓展想象;也可扮演角色,创造想象。

4.陶冶情操,提高审美能 力

文学教育是一种美育,通过文学的陶冶,铸成审美的心灵。中国古典诗词是一种高雅的精神文化,它对净化学生心灵,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年龄尚小,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因此对于好与坏,是与非,善与恶,美与丑有时还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弥补了这一点。古诗词把色彩美、画面美、音韵美、意境美,文笔美,哲理美融为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其实,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鉴赏美,提高自我审美能力的过程。“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通过多种色彩的组合给诗歌赋予了浓郁的画意,黄、翠、白、青四种颜色,点缀得错落有致,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真切感受到色彩明丽的画面美。“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写出了诗人冰清玉洁,为官清廉,纯洁无私的磊落品格。“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表达了诗人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的决心。学生在诗海里品析着这些千古名句,无疑为他们的精神世界注入一汪清泉,既陶冶了情操,又浸润了品格,使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审美能力。

总之,优秀古诗词是华夏文化遗产中的瑰宝,是小学教育的重要资源,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不断充实自己,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采用科学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迈入神圣的古诗殿堂,使学生领悟中华古诗的无穷魅力,增强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古典诗词的无限热情。

古诗词一般用字凝练,感情浓郁,意蕴深远。一首古诗,寥寥数十字,诗人就会描绘出一种意境,或借事或借物抒发自己的情怀,学生理解起来往往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支离破碎的分析和指令性的包办,让学生一味地对诗句、诗意死记硬背,恐怕很难体会诗的韵味,领会诗人的写作意图。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相关论文。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全文如下:

【摘 要】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教师要善于结合作品背景,引领学生深入了解诗意;透过合理想象,帮助学生领会作品情感;深入拓展学习,促进学生深化语言积累。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途径

古诗词是语文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对于小学阶段的语文课程的教学过程而言,这部分内容不仅是知识教学的难点,这也是帮助学生打下扎实的语言根基的教学素材。针对小学阶段的古诗词教学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并且要让知识教学循序渐进的展开。要深化对于学生的引导与启发,并且帮助学生逐渐领会诗文中的情感。这样才能够让大家对于古诗词有更透彻的理解与领会,这也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有效教学方式。

一、结合作品背景,深入了解诗意

古诗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在学习的过程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其文字层面的含义有较好的领会。古诗词作品通常语言都十分凝练,作品中使用的语言学生理解起来难度也较大。教师在古诗词作品的教学中首先要保障大家对于作品的文字意思有深刻领会,这是学生能够逐渐理解作品的情感内涵的基础。教师要注重结合作品的背景来进行知识讲授,这将会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以及所经历的人生境遇。这些都会在作品中得以反应,对于这些内容有良好的获知,学生们在理解诗作意思时才会更为顺畅。这也是古诗词的教学中首先需要落实的部分,只有这样才能够全面提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

以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一诗的教学为例。这首五言绝句主要表现了诗人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诗人为什么在这样的季节有如此独特的心理感受呢?其中的感情,学生很难一下子领悟出来。这时就应该让学生搞清楚这首诗的写作背景: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二年秋游宣州时,距李白被迫于天宝三载离开长安已有整整十年时间了。长期的飘泊生活,使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学生们只有对于这些背景知识有很好的领会,对于诗作的意思才能够更进一步的获知。这也是帮助学生们很好的把握诗意,并且领会教学文字的情感的基础。教师要多给学生们介绍作品创作的相关背景,这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知识范畴,这也会极大的提升古诗词的教学质量。

二、透过合理想象,领会作品情感

很多古诗词作品的学习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让学生们设身处地的来领会作者当时内心的情感。如何能够实现这一教学目的,很有效的一种方法就是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教师要透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将学生置身于作者当时所处的环境,让学生们能够看作者所看,感作者所感,能够借助合理的想象来再现作者当时所处的那种画面。这样才能够真正走进作者的内心,让学生们更好的领会诗作中的情感内涵。这也是进一步提升古诗词作品教学效率的一种方法,并且能够让学生们在作品学习中有更多收获。如,《枫桥夜泊》一诗,诗人张继描绘了一幅“秋江夜泊图”。诗人触景生情,通过对江边景物的描写,表现他孤寂忧愁的情怀。

教授这首古诗时,不仅要让学生答得出“诗人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把诗人所描绘的意境想象出来。因此,教学时,教师可先给学生配上一段蕴含淡淡忧思的轻音乐,让学生从“月落霜天”“江枫渔火”中想象出事物的形象和色彩。通过想象,学生的头脑中便会展现出一幅清冷凄凉的画面。这会很好的帮助学生走进作者当时所置身的那幅画面中,并且能够很好的走进作者内心,体会到其想要表达的情感。这才是古诗词的教学中应当凸显的效果,在这样的基础上学生们对于作品的情感内涵才能够有更进一步的体会,这也是提升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方式。

三、深入拓展学习,深化语言积累

古诗词其实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学素材,不仅是对于学生自身的人文素养的一种构建,这也能够帮助学生不断丰富自身的语言积累。教师要有意识的拓宽课堂教学的范畴,要不断实现知识教学的发散与延伸。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对于教学文字有更透彻的领会,这也能够让学生在古诗词内容的学习中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古诗词作品无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情感的表达上还是情怀的抒发中都有着很多闪光点,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大家对于这些内容有更好的获知,并且从中吸收有价值的素材,丰富自身的语言能力。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如,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这首送别诗千古传诵,脍炙人口。它不同于一般的送别诗,充分体现了王维送别诗独特的写作技巧和艺术特征。突出体现在:诗人高超地运用了逆挽的写作手法,借助于时空的转换,将国家的安危、战争的残酷、朋友的情谊、人生的苦短紧紧地揉合在了一起,情景交融,达到了令人震撼的艺术感染力,具有极高的艺术意境。这些内容现阶段的学生理解起来可能还有一定的难度,但是,教师可以以学生们容易理解与接受的方式引导大家对于作品中的这些亮点有所认识。这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基础,这也能够深化学生对于教学文字的理解与吸收。

想要提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教师要注重方法的合理选择。首先,教师要保障学生们对于诗意有良好的理解,这是古诗词教学的基础。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大家透过合理的想象不断感受作品中的情感,并且通过有效的教学拓宽来深化学生的语言积累。这样才能够让古诗词的教学收获更好的教学成效,并且促进学生自身语言能力的不断发展与提升。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歌曲中的诗词研究论文

听《发如雪》,觉得那歌词相当的漂亮,铜镜映无邪,多么好的词啊。古代的词,不都也是用来唱的吗?现在我们不写词了,但是我们依然将留下美奂美伦的词句,不光词句,还有古时无法留下的美好韵律,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优秀的影视,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财富。喜欢美丽的词句,精致的或者悠远的,所有美丽的,还有韵律。古时候的词人诗人,大都是官员,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都是专业的了,柳永那样的专业词人,但是不会那么穷了,呵呵。多么美的句子啊,戏剧的词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说的大家都为了听戏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红。现代人不听戏,电影也是啊,为何听不得夜宴那华美的辞藻呢?喜欢美丽的句子,如同喜爱帅旗的男子,如同喜欢美丽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诗词,既能实现古典诗词的现代转换,使古典诗词多一种传播的途径,又能推动流行歌曲向新诗方向发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优秀的古典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意蕴深远,富于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蕴的当代流行歌曲词曲作者,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既有古典的语言内蕴,又有当代的音乐形式。这或许是当代歌词发展的一个方向,事实上近年来也确实有一批音乐人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古人常以“诗歌”并称,《尚书·尧典》: 诗言志,歌咏言,声依咏,律和声。可见诗与歌的紧密契合与不可分离性,因此至今仍将“诗歌”合并来用。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便是诗与歌完美结合的体现。古诗词艺术歌曲不仅是音乐艺术的精华,更是对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传承。因此,一向被视为" 阳春白雪" 的艺术歌曲,逐渐受到了社会各界,特别是文学界和音乐界的关注。目前,关于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研究在国内已有很多,一部分是从艺术歌曲在我国的发展历程进行论述,一部分是谈论具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其艺术歌曲创作的研究,还有一部分是谈及古诗词艺术歌曲的演唱风格和审美表现,较少涉及将其艺术特征与具体的作品相关联来进行分析。因此,笔者在这一方面做一些尝试,通过分析《枫桥夜泊》这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从美学的角度了解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的特征。

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中国古典诗词与音乐相结合的一种声乐体裁,是词作家和曲作家精雕细琢的一类艺术精品,其曲风高雅,内涵深邃,既是现代艺术气息与中国浓郁民族特色的巧妙契合,又是经典文化与高雅艺术表现形式的完美统一,极富感染力。作曲家根据诗词的意境和涵义,将声乐旋律、钢琴织体、力度、速度等音乐因素进行统一的编配,绘制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更深化、更形象地揭示诗词所蕴含的意义。古诗词艺术歌曲是将中国古代文化再现,用音乐的方式传承下去,因其所具有的独特气质而区别于其它类别的歌曲,在语言审美上和音乐审美上都有其鲜明的特征,这在歌曲《枫桥夜泊》中有具体的体现。

一、《枫桥夜泊》语言审美特征

1. 选取自诗词佳作,意境深远

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词大都选自古代诗歌( 古诗、乐府、律诗、绝句等) 、曲子词、散曲、歌谣等多种体裁,《枫桥夜泊》便是唐代诗人张继的一首家喻户晓的名作,由作曲家黎英海根据诗词所刻画的意境进行谱曲而创作的歌曲。这首七言绝句是诗人在进京赶考落第后,路经枫桥镇,秋夜独舟,望江边景色而产生了一种惆怅失落的情绪,为抒发饱尝风霜的感慨,借景抒情而写下的诗作。全诗虽只有二十八字,却能将枫桥夜泊的画面完整生动地展现于眼前,产生落寞、哀愁的情感共鸣。

2. 语言凝练,具有很深的文学功底

“月落乌啼霜满天”,这第一句便暗示了整首诗冷清的笔调,描写了深秋的夜晚乌鸦啼叫划破夜空的情景; “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运用拟人的手法刻画“江枫”、“渔火”,使其具有生命力,二者相互对看却又忧愁难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寒山寺并未真正映入诗人眼帘,城外寺庙的描写也是展现了一种冷清、寂寞的画面; “夜半钟声到客船”,“夜半”再一次强调了时间,点出诗人的无眠,此时的钟声更增添了一份空旷、悲凉之感,“到客船”反映出诗人对故乡的思恋,体现了一丝丝的思乡之情。整首诗四句话,便将时间、地点和江边的情景交代的十分清楚,通过对情景的描写也将诗人此时此刻的心境、情感表露的一览无余。

3. 节奏鲜明,具有极强的韵律感

韵律与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唐代诗人白居易在讨论诗歌的音韵时说: “韵协则言顺,言顺则声易人。”古诗词语言节奏的抑扬顿挫、音调的平仄关系、语音的律动压韵等因素的完美结合使诗词琅琅上口,令人玩味不尽。《枫桥夜泊》是一首七言绝句,平声、仄声交错有致,在朗诵时以两字为一“顿逗”,每句的划分如下: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江枫| 渔火| 对愁眠,姑苏| 城外| 寒山寺,夜半| 钟声| 到客船。根据吟诵的“顿逗”情况,其节奏也显而易见:,四句诗都是按照这种节奏型进行,音节工整、前后对称、音韵和谐。

二、《枫桥夜泊》音乐审美特征

1.“中西双壁”,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将欧洲作曲技法与民族传统音乐元素相融合,通过离调、转调等手段丰富音乐色彩。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这一特征是由其产生的背景决定的。20 世纪20 年代前后,一批留学欧美的音乐家纷纷回国,带回了西方的音乐理论和作曲技术,并将其融合于我国的传统文化与民族调式,由此诞生了这类“中西双壁”的艺术歌曲。歌曲《枫桥夜泊》便是以五声民族调式为基础,借鉴西方作曲技法创作而成。调式调性在起承转合的结构中不断发生变化,进行了不间断的'远关系转调: B 宫- E 雅宫- #F 宫- B 雅宫- A 雅宫- G 宫- B 雅宫,这些调性的转换使歌曲在旋律上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反差,更富于感染力。另外作品中还运用了大量的现代音乐元素,如半音行进和旋律半音回旋等,如谱例:这些元素更增添了作品的特色,使其传唱至今。

2. 旋律自然流畅,具有较强的抒情性

追求声调与音调的紧密契合,旋律自然流畅,具有抒情性。旋律的起伏与节奏的快慢均根据诗词的韵律而定,例如,第一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根据之前所说吟诵时抑扬顿挫的划分是: 月落| 乌啼| 霜满天,演唱时“月落”的“落”字、“乌啼”的“啼”字都稍有拖腔,“霜”字达到了这一句的最高音,而“满天”又峰回路转,重新回到了中音区; 江枫| 渔火| 对愁眠,“江枫”和“渔火”后面都根据诗词的顿挫稍加停顿与拖长,之后的“对”字也是这句的最高音,并保持了一拍半的时长,“愁眠”采用高音的下行方式,从而体现情绪的低落; 姑苏| 城外| 寒山寺,这句是全诗起承转合中“转”的部分,吟诵时也是语气最高昂的一句,因此“姑苏”这两个字的音高陡然上升,达到整首歌曲的最高点,这一句整个都是下行式的行进,到“寒山寺”时又回到中低音区; 夜半| 钟声| 到客船,“夜半”的“半”和“钟声”的“声”也进行了拖腔的处理,旋律起伏与抑扬顿挫感与第一句大致相同,从而实现了诗句的起承转合。演唱与吟诵的韵味十分贴切,如出一辙。总体来说,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与韵味直接决定所创作歌曲的音乐形象。《枫桥夜泊》的整个情感基调是以悲凉、孤寂为主,独舟江边思绪万千,因此在旋律上运用了以舒缓为主并兼有大跳和变化音的创作方式,旋律走向每一句都是下行式,从而体现出深夜的空寂和诗人低落的情绪。

3. 注重钢琴伴奏,具有较强的渲染烘托性

注重钢琴伴奏的作用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一个很重要的特征。钢琴伴奏在艺术歌曲中承担的不仅是伴奏的角色,它还肩负着烘托气氛、诠释音乐形象、与歌唱者一起展示作品内涵等方面的任务。钢琴伴奏与人声旋律二者相辅相成、有机配合,伴奏对主旋律的模仿与对比交织在一起,将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刻画的更加淋漓尽致。《枫桥夜泊》是古诗词艺术歌曲中伴奏与人声配合极为成功的作品之一,通过不同的伴奏织体来展示不同的音乐形象,在描绘“钟声”时,左手以低音纯五度音程进行贯穿始终,五度音程的时值均为四拍,均匀缓慢,如谱例所示:这种音效衬托出一种深沉、悠远的氛围,十分逼真形象地刻画了寒山寺钟声空灵的感觉; 在描绘“流水”时,既采用了模仿古筝“流水”刮奏的方法,形象地刻画了潺潺的流水声,又运用了装饰音的短琶音,这种效果好似微风吹动江水泛起的小波浪,又好似船桨划过水面波纹荡漾的水声,十分的动感形象。

如谱例:正是源于古诗词艺术歌曲这些独特的气质,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演唱者的青睐,也激发了更多作曲家的创作灵感。它细腻的情感,悠远的意境带给人们无限的美感,从而使很多佳作传唱至今。随着曲作家对古诗词艺术歌曲的进一步探究与创作,相信会有更多像《枫桥夜泊》这样的经典之作问世,在声乐百花园中大放异彩。

听《发如雪》,觉得那歌词相当的漂亮,铜镜映无邪,多么好的词啊。古代的词,不都也是用来唱的吗?现在我们不写词了,但是我们依然将留下美奂美伦的词句,不光词句,还有古时无法留下的美好韵律,这些流行歌曲,包括那些优秀的影视,将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美好财富。喜欢美丽的词句,精致的或者悠远的,所有美丽的,还有韵律。古时候的词人诗人,大都是官员,我们这个时代的,大都是专业的了,柳永那样的专业词人,但是不会那么穷了,呵呵。多么美的句子啊,戏剧的词也是,大多都十分漂亮,像林黛玉说的大家都为了听戏忘了那句子的好,落花水流红。喜欢美丽的句子,如同喜爱帅旗的男子,如同喜欢美丽的姑娘,恨不得吃了它/他/她 流行歌曲中融入古典诗词,既能实现古典诗词的现代转换,使古典诗词多一种传播的途径,又能推动流行歌曲向新诗方向发展,使流行歌曲的地位和品格得到提升。这无疑是有一定道理的。优秀的古典诗词大多语言精练、意境优美、意蕴深远,富于形象性。一些具有深厚古典文化底蕴的当代流行歌曲词曲作者,将古典诗词重新谱曲,或巧妙地化用古典诗词的语句、意境或意象,将古典诗词的精华融入当代流行歌曲中。通过“诗化”、“雅化”、“音乐化”,使流行歌曲既有歌的明白晓畅,又有诗的含蓄隽永;既有中华民族传统的精神与品格,又有现代人的精神与气质;既有古典的语言内蕴,又有当代的音乐形式。这或许是当代歌词发展的一个方向,事实上近年来也确实有一批音乐人有意识地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S,H,E的中国话也是

出版日期:nullnull2018-06-15

摘要:歌曲《春晓》选自黎英海声乐套曲《唐诗三首》。《唐诗三首》是黎英海先生20世纪80年代创作的独唱体裁作品,分别由《春晓》、《枫桥夜泊》、《登鹳雀楼》三首作品组成。古诗词艺术歌曲是作曲家将中国古典诗词与西方艺术歌曲相结合的一种新的艺术歌曲形式,它是艺术歌曲的一个分支。其中古诗《春晓》为孟浩然的经典之作,流传广泛、人人皆知,黎英海通过现代艺术歌曲创作技法为这首经典的古诗谱曲,成就了今天这首脍炙人口的古诗词艺术歌曲《春晓》。黎英海通过古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完美的展现了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使其更加具有艺术的感染力。本文主要分为三章。第一章对作曲家、歌曲题材及歌曲本体做了简要的介绍,主要为了更好的了解歌曲创作的背景,为第二章与第三章的分析做铺垫。第二章对《春晓》诗歌、曲调以及钢琴伴奏三个方面进行了艺术特征的分析。第三章对《春晓》气息及咬字吐字等方面进行了演唱把握的分析。

刊名:

古典诗词的研究方法论文

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鉴赏 推荐一切文学艺术都是诉诸感性的,它们总是借助具体的形象反映生活,通过艺术的感染力量和美感作用影响读者。离开形象就没有文艺;离开对于形象的感受,也就没有文艺的鉴赏。文学本身的特性要求文艺鉴赏必须从作品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依据。这是鉴赏活动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国古代有些诗歌评论,是重视形象与感受的。它们不仅为诗歌创作总结了可贵的艺术经验,也对诗歌鉴赏的规律作了有益的探索。譬如严羽的“别材”“别趣”说,尊重诗歌本身的特点,尊重形象思维的规律,接触到诗歌创作和诗歌鉴赏的一些核心问题,就颇有可取之处。但是也有一些诗歌评论,完全不顾诗歌的特点,脱离作品的艺术形象和形象给人的感受,根本违背了文艺批评和文艺鉴赏的规律。下边我将举出两种有代表性的评论方法,并加以简单的剖析。附会政治,是古代正统的解释诗歌的方法。这种方法就是从原则、概念出发,比附历史,牵合政治,千方百计地到诗中寻找寄托、象征或影射。用这种方法读诗,无不是词隐语,微言大义,可以任意穿凿附会、深文周纳。汉儒对《诗经》的解说,便是运用这种方法的代表。他们主观地认为,《诗经》是为圣道王功而作的,是先王用以“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的工具(《诗大序》)。他们戴着这副有色眼镜看《诗经》,其中许多作品都被曲解了,就连一些民间的情歌也成了政治教化的宣传品。例如,《关雎》明明是一首情歌,他们却硬要说成是政治诗。申培《鲁诗故》说:“后夫人鸡鸣佩玉去君所。周康后不然,诗人叹而伤之。”认为这首诗是讽刺康后的。后苍《齐诗传》说:“康王晏起,毕公喟然深思古道,感彼关雎德不双侣,愿得周公妃以窈窕。”薛汉《韩诗章句》说:“诗人言关雎贞洁慎匹,以声相求,必于河之洲,隐蔽于无人之处。今时大人内倾于色,贤人见其萌,故咏关雎、说淑女、正容仪,以刺时也。”(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则又认为是讽刺康王的。《毛诗序》曰:“后妃之德也。”则说是赞美后妃的。解释虽不相同,其牵强附会荒谬不通却是完全一样的。随着经学地位的提高,汉儒的诗论也取得了正统诗学的地位,对后世影响很大。清人陈沆的《诗比兴笺》,就是用汉儒解释《诗经》的方法,来笺释两汉至唐代诗歌的。陈沆讲诗注意联系写作背景和诗人的生平思想,有一些独到的见解。但是由于他先抱定了“比兴寄托”的观念,常常离开诗歌形象给人的感受,主观地猜测诗中的寓意,所以也有不少穿凿附会、迂腐可笑的地方。汉乐府铙歌十八曲中的《上邪》和《有所思》本是两首著名的情歌,他却硬要拉扯到政治上去。关于《上邪》,他说:“此忠臣被谗自誓之词欤!”关于《有所思》,他说:“此疑藩国之臣,不遇而去,自抒忧愤之词也。隐语假托,有难言之隐焉。”这两首诗显然都被他曲解了。清朝常州词派的张惠言,以比兴寄托论词,重视作品的现实意义,对词的发展产生过积极影响。但是他编的《词选》以汉儒说诗的方法说词,有些评语也不免牵强附会窒碍难通。如欧阳修的《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显然是写一个深居简出的孤独少妇的迟暮之感,张惠言却评曰:“庭院深深,闺中既以邃远也;楼高不见,哲王又不寤也;乱红飞去,斥逐者非一人而已。殆为韩(琦)、范(仲淹)作乎?”不顾全诗的艺术构思,把诗的意思一句句割裂开来,比附《离骚》,牵合韩、范,根本不能自圆其说。中国古典诗歌确实有寄托象征的传统,美人香草、春兰秋菊各有习惯的寓意。诗人有时不敢或不愿把自己的政治见解明白说出,就用隐晦曲折的手法透露给读者。有时为了使诗歌显得含蓄蕴藉,也故意隐去真意,用其他事物来比兴。那些题为咏怀、咏史、感遇、感怀的作品,尤其多用这种手法。对这类作品的鉴赏,当然应该透过表面的词句揭示其中的深义。但是也必须从诗歌的形象出发,以形象给人的感受为依据。如果离开形象和感受,任意往政治教化的大题目上拉扯,根本不可能理解其中的真意,更谈不到艺术的鉴赏。黄庭坚说得好:子美诗妙处乃在无意于文。……彼喜穿凿者,弃其大旨,取其发兴,于所遇林泉人物、草木虫鱼,以为物物皆有所托,如世间商度隐语者,则子美之诗委地矣。(《大雅堂记》)不顾诗歌特殊的艺术表现方法,拘泥于生活的细节真实,对诗歌进行纯逻辑的分析,是另一种有代表性的评论诗歌的方法。以这种方法论诗的人,总是拿生活的细节去衡量作品,要求处处落实。一些很有情趣的诗,往往就这样被糟踏了。譬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是一首富于艺术想像的好诗。杨慎《升庵诗话》却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我看任何一个有鉴赏力的读者都不会同意杨慎这段话的。“千里”本是想像夸张之词,极言千里江南,到处是大好的春色。题目叫“江南春”,正是着眼于整个江南。若改为“十里莺啼绿映红”,既不切诗题,也失去了诗意。宋蔡绦《西清诗话》记载着这样一个故事:王安石写了一首《残菊诗》,诗曰:“黄昏风雨打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折得一枝还好在,可怜公子惜花心。”(见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五十七所引)欧阳修读后笑道:“百花尽落,独菊枝上枯耳。”于是写了两句诗嘲笑他:“秋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子细吟。”王安石闻之曰:“是岂不知《楚辞》:‘夕餐秋菊之落英’?欧九不学之过也。”欧阳修当然不会没有读过《楚辞》,他的文学鉴赏力也一定是很高的。但他对这首诗的评论,恐怕是犯了拘泥执著的毛病。菊花究竟落不落呢?史正志《菊谱后序》说:“菊花有落者,有不落者。花瓣结密者不落,……花瓣扶疏者多落。”由此看来,王安石也许并没有错。退一步说,即使菊花完全不落,写诗也不妨写落英,兴之所至不一定要找出植物学的根据;读者吟咏欣赏之际也不必以科学的眼光在细节上苛求于他。古代的诗人中,写落英的何止一人?屈原、左思、苏轼、陆游,都有诗在。如果用科学的眼光一一落实,还有什么诗歌鉴赏可言呢?又如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欧阳修《六一诗话》说,此诗虽佳而“理有不通”,“其如三更不是打钟时”。此后,王直方《诗话》、叶梦得《石林诗话》、范温《诗眼》都引了别人的诗句,证明唐代确有半夜打钟之事。《诗眼》还引《南史·文学传》,齐武帝景阳楼有三更钟、五更钟,丘仲孚读书以中宵钟鸣为限,以证明张继的诗无可指摘(见《苕溪渔隐丛话》前集卷二十三所引)。明胡应麟更进一步说: 张继“夜半钟声到客船”,谈者纷纷,皆为昔人愚弄。诗流借景立言,惟在声律之调,兴象之合,区区事实,彼岂暇计?无论夜半是非,即钟声闻否,未可知也。(《诗薮》) 胡应麟的话不免有点过分,它的精神却是可取的。诗歌创作固然要符合生活的真实,但不应对生活作机械的模仿。诗人可以对生活本来的形式加以改变,以求反映生活的本质。对于抒情诗,尤其不能以细节的真实来要求它。齐白石说:“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这话揭示了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规律,也适用于诗歌创作。一般地说,诗当然不可碍于事理,有时却又允许不合事理。“白发三千丈”(李白《秋浦歌》),合理吗?但表现诗人乍对明镜看到白发时的惊讶之情,是再传神不过的。“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李白《金乡送韦八之西京》),合理吗?但表现对远方朋友的思念,是再真切不过的。“思牵今夜肠应直”(李贺《秋来》),合理吗?但表现那种迷离恍惚的幽思,是再恰切不过的。“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木兰诗》)也不合理,但是合情,真实地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时那种忙忙碌碌的气氛和焦急的心情。以上这些诗,如果仅仅用生活的细节去衡量,用逻辑的方法去推断,而不顾诗歌形象给人的艺术感受,还谈得上诗歌鉴赏吗?从形象出发,鉴赏中国古典诗歌,还应该充分考虑它们创造形象的特点。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短小的抒情诗,并没有塑造什么典型人物。因此,我们不能用分析戏剧、小说的方法,从诗里寻找典型人物形象。中国古典诗歌的形象,是借助客观物象(如山川草木等等)表现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我姑且称之为“意象”。鉴赏这类作品,不仅要着眼于它们所描写的客观物象,还应透过它们的外表,看到其中注入的意念和感情;注意主客观两个方面融合的程度。只有抓住诗歌的意象,以及意象所包含的旨趣,意象所体现的情调,意象的社会意义和感染作用,才能真正地鉴赏中国古典诗歌。

古诗鉴赏探究的论文语文教学大纲要求高中生应“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文学作品自然包含古代诗歌,因此,几乎每年高考都有古代诗歌理解鉴赏题。但在实际教学中,这个领域尚未引起足够的重视。论文百事通不少教师对古代诗歌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翻译古代汉语字词的水平上,或者仅仅满足于背诵一些诗词名句以应填空之需,自然距离达“纲”甚远。有的教师虽然也引导学生欣赏古诗词,但或蜻蜓点水,或只读不写,学生的朦胧感知不能上升为明晰的认识,因而鉴赏能力的形成还是落不到实处。我在教学实践中领会到,要提高学生鉴赏古代诗歌水平,在教学中须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要准确把握“初步”二字。由于对中学生的鉴赏要求只是“初步”,所以不能求其像专家教授那样博大精深、广征博引,作艰深的理论探讨。例如写李白,大约只须写到“豪放飘逸”“清水出芙蓉”等,不必“神识超迈”(赵翼《瓯北诗话》),“放言实是法言”(刘熙载《艺概》);说意境,只说“是作品描写某种事物所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家思想感情和作品生活图景和谐统一的结果”(高中课本《古代诗歌的艺术欣赏》),不必大谈“意象”(王世贞《艺苑卮言》)、“兴象”(胡应麟《诗薮》)、“情景”(王夫之《姜斋诗话》)、“境界”(王国维《人间词话》)等。当然,“初步”也不能仅是浅层次停留在对诗词语言文字的简单诠释上。第二,立足学生实际,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借助形象思维,设身处地理解诗词意境。由于时代的差异,当今中学生对古诗词中描写的意境往往有较大距离感,难以理解。例如离别这一题材,由于古人远行只能借助舟楫车马,而今天交通工具已进步,日行万里并非难事,离合聚散不算稀罕,因此那种“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君问归期未有期”(李商隐《夜雨寄北》)等愁苦,学生未必能全部理解。但是,人类的情感又有许多相通之处,通过形象思维,借助联想想像,设身处地,往往能帮助学生克服时代差异所带来的困难,加深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从而获得审美享受。例如“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哭后心理活动如何?若设身处地,便不难代为设想。他想收留琵琶女,但自己左迁湓江,收留一个江湖歌妓,怎禁得世俗非议?他想帮她打听商人的下落,但那唯利是图的商贾又怎能治愈琵琶女心灵深处的创伤?他想资助她一些银两,但又怕亵渎了她高洁的人格,而且那精妙的琵琶曲是仙界的音乐,哪能用银钱去玷污呢?……月上中天,凄寒的江风吹得芦荻瑟瑟作响,江涛发出悲凉的叹息。琵琶女伫立良久,向诗人深深一鞠躬,随一叶扁舟消失在茫茫江天。诗人心弦乍断,百感交集,但不知如何是好,最后只能对沉沉夜幕发出无可奈何的呼号:茫茫黑夜啊,你吞噬了多少美丽的人生!其他如《涉江》中屈原的心理活动,白居易《夜闻歌者》中“一问一沾襟,低头终不说”,姜夔《扬州慢》中“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人生如梦”(是真消极吗?)等,都不难通过这种方法去理解。第三,赏与析结合,从对语言文字的分析中把握艺术形象。我国古代诗词受韵律、平仄等限制,语言十分考究。古人作诗特别讲究“炼字”、“意胜”、“象外之旨”、“神余言外”等,要求“平字见奇,常字见险,陈字见新,朴字见色”(沈德潜《说诗》)。中学生虽有一定阅读文言文的能力,但对诗词语言的理解,能力还相对薄弱,因此,指导他们写赏析文章时起点不能过高,要从语言文字的分析入手,抓住重点诗句,把握艺术形象。例如“琵琶声停欲语迟”,简单的七个字就不仅仅记叙了动作,而且生动形象地刻画了琵琶女矛盾复杂的心理活动——始闻“问”声(“寻声暗问弹者谁”)一惊,故“停”;继而辨明问意,故“欲语 ”;但久历风尘,饱经沧桑,飘零江上,一颗残破的心,从何说起,故“迟”。七字三顿,细致入微而又婉曲含蓄,内涵十分丰富。再如“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穿”“卷”“拍”三字动词神完气旺,笔力千钧,勾画出气势雄浑的“大江赤壁图”。抓住这些地方,析中赏,赏中析,才能准确地把握诗中艺术形象。第四,教师示范,做出榜样。目前,供学生写诗词赏析文章的参考例文几乎没有。专家论文往往高远,可望而不可及;《教参》上没有现成的例文;各式各样的作文选刊瞄准的多是高考作文。教师亲自动笔写,可填补这个空白。教师的文章好比一架梯子,一端立足学生实际,一头搭靠名家名作,它本身也许没有多少学术理论价值,但谁能否认,踩着这梯子登堂入室的学生未来却很可能在学术理论的殿堂里大有作为呢?

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从古至今,诗词是文学体裁的一种,通过有节奏和韵律的语言反映生活,抒发情感。下面是我为你带来的浅析古诗词鉴赏论文 ,欢迎阅读。

摘 要:古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我们应多读、多自问、知人论世、缘景明情、以意逆志,才能透彻领悟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关键词:古诗词 阅读鉴赏

我国古代文明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古诗词是我国古代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是我国古代先哲们留给我们的文化瑰宝。作为炎黄子孙,我们必须学会阅读鉴赏古诗词,古为今用,继承创新古诗词。

一、多读

所谓鉴赏,除音乐外,是与“看”的动作紧密相连。鉴赏的“鉴”字,就是“看”的意思。虽同是一个看的动作,却又有种种不同的程度,和“看”相近的字,从来就有“见”、“视”、“观”三字,但它们的程度却同中有异。“见”是“见到,看见”之义,不包含复杂的心理作用。“视”是指“见到,看见,观察”的意思。同一个“看”,包含“见”、“视”、“观”三个阶段。我们看到别人的一幅画或一篇文章是“见”,表明这是某人曾画过这么一幅画或做过这么一篇文章,其中曾画着或写着什么而已。“视”则是辨别这一幅画或这一篇文章的结构,主旨等。而“观”则是深入其境,用整个心思去和阅读理解。“见”只是一种感官,“视”是一种知识思辨,“观”则是包含整个的心理活动。只有到达“观”的境界,才称得上“鉴赏”。但艺术来源于生活,却又高于生活,距离产生美。“鉴赏”有时也称“玩赏”或“玩味”,可以说“玩”就是“鉴赏”。而我们读古诗词大都是囫囵吞枣,死记硬背,结果是诗不能反复地去吟,词不能低回地去诵,这实在是一件可惜可憾之事,只有我们不断地去读着玩,并且在反复玩中随时觉有新的意味发现,这才是真正把玩古诗词中的妙处,才真正称得上阅读鉴赏。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好诗不厌百回读”,都强调了多读的重要性。因此,培养我们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就要力求做到多读。刘勰说得好:“观千剑而后识器、操千曲而后晓声。”我们只有通过多读古典诗词,走进古典诗词,走近作者,产生共鸣,并在情感的介入中陶冶自己的情操,培养我们的想象力,以期提高我们的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二、多自问

诚然,要培养和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水平,单纯地“多读”是远远不够的,因为“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而是要靠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歌德谈话录》)。鉴赏是要走进作品,走近作者,实现读者与作者之间的.共鸣。在我们阅读古典诗词时,一定要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不断地反复自问,这样就会获得一种“鉴赏”的愉悦。如语法方面,我们就应多自问这首古诗词是否有倒装的现象。王维《山居秋暝》一诗中的“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通过自问就明白了这是“浣女归而竹喧,渔舟下而莲动”的倒置,前一句让人先闻其声,后见其人,后一句让人先见其动,后睹其物。动静结合,化静为动,写出了一幅生动幽美而又祥和的山村村居图。如抒情方面,古诗词的抒情方法以间接抒情为主,即通过“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等方法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以情景交融为最高境界。例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通过自问就明了上片描写赤壁古战场的“如画”景色,下片由景及人,想到雄姿英发的儒将周瑜,又由周瑜想到自己被贬谪的处境,从而抒发了诗人壮志难酬的无限惆怅。所以我们鉴赏古诗词的时候,一定要多自问:1、这首诗写了什么――什么人(包括作为抒情主人公的作者)?在什么地方?在什么时候?写了什么“物”、“景”?抒发了什么“志、“情”?2、怎样写――运用了什么手法来写这些“物”、“景”?3、为什么这样写――运用这种手法写这些“物”、“景”,对抒发这种“情”、“志”有什么作用(效果)?

三、知人论世

我们在鉴赏古诗词时也应知人论世,因为一首好诗词,往往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思想风格和相关的历史社会背景有关,即“诗如其人”。 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且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如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这首词写作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这样就了解词人当时作词的背景,即有情人却不能长相厮守,咫尺天涯,凄凉而无奈地分居两地,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离愁别绪,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阅读鉴赏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关键。

四、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

作者在古典诗词中所描写的,有些是生活经验,有些是想象所得,而我们的生活经验积累与作者的不同,不能一一从生活经验去领会作品,所靠的大半是想象。对于作者的想象的记录固然要用想象去领略,对于作者的生活经验的记录也只好用想象去领略。古诗词是无形的东西,我们读了所以会感到欢欣愉悦,觉得人物栩栩如生,绘声绘色,全是依赖想象的结果。因此,我们鉴赏古诗词时应充分发挥想象,置身诗境,缘景明情。如贺知章的《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通过想象,置身诗境,我们就知道首句以“碧玉”喻树,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以丝带喻柳条,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用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比喻成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虚实相生,想象独到奇特。再缘景明情,就知晓了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春天美景,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

五、以意逆志,透彻领悟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易卜生曾说过:“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积累,走近作者,即以己意去探求作者的意思。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但如能以意逆志,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不以意逆志,没有透彻领悟作品,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经验丰富的人读书用两只眼晴,一只眼晴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只眼晴看到纸的背面。”歌德这句话道破了古诗词鉴赏的真谛。

当然,要学会鉴赏古诗词还少不了多批注。唐彪曾说过:“读书而无评注,即偶能窥其微妙,日后终至茫然,故评注不可以已也。”因此,阅读古诗词时,我们应坚持写点眉批、夹批和读书笔记之类,对于提高阅读鉴赏水平是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刘勰.文心雕龙[M].涂光社选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2]唐彪辑著.家塾教学法[M].赵柏英,万恒德选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诗歌鉴赏步骤1. 语言分析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2.形象分析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分析其他写作技巧。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赋比兴、象征)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抑扬:突出于强调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5.强化书面表达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诗歌内容1. 咏物诗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2. 边塞诗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3. 咏怀诗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4. 咏史诗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语言特点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1. 分析意境类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春行即景(李华)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2. 分析技巧型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齐安郡中偶题(杜牧)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3. 分析语言型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观祈雨(李约)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4. 炼字型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过香积寺(王维)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东坡(苏轼)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6. 观点不同型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菩萨蛮(李白)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重点概念阐释1.烘托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2.用典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3.虚实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例如: 遣 怀 杜牧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关于论文还是要自己再加入一些想法,以上只能作为资料,不过其中的例题可以作为论据。

歌曲论文的研究方法

调查法,文献研究法,实证研究法。1、调查法,调查法是最基本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包括问卷调查,资料收集,访谈等形式,对得到的大量资料进行比较,分析,总结,归纳,从而得出一般性结论。2、文献研究法,根据研究目的需求,通过查阅文献获得资料,全面地,正确地掌握所要研究问题发展历史,研究进展和未来趋势的一种方法,是快速了解进展最为有效方法,也用来指导研究选题,挖掘前沿热点等。3、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设计实验证实确定条件因素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阐明自变量与某一因变量的本质关系。

论文研究方法是写论文的最基本的构成要素,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写论文,接下来,与大家一起研究论文研究方法有哪些呢?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计划的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资料,并对搜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调查法会用到问卷调查法,分发给有关人员,然后加以回收整理出对论文有用的信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可以让人们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新的发现,还可以更好的启发人们的思维。

3、文献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标,来调查文献,从而获得关于论文的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

论文研究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采用的方法。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研究方法是在一个研究中发现新的现象、新的事物,或者提出新理论、观点,论文研究方法需要大量阅读法,找到不足和创新点,来完善自己的论文,下面一起来学习一下论文的研究方法有哪些。

一、思维方法

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二、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是一种对于传播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的描述的研究方法。其实质是对传播内容所含信息量及其变化的分析,即由表征的有意义的词句推断出准确意义的过程。内容分析的过程是层层推理的`过程。

三、文献分析法

文献分析法主要指搜集、鉴别、整理文献,并通过对文献的研究,形成对事实科学认识的方法。文献分析法是一项经济且有效的信息收集方法,它通过对与工作相关的现有文献进行系统性的分析来获取工作信息。一般用于收集工作的原始信息,编制任务清单初稿。

四、数学方法

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

一、规范研究法

会计理论研究的一般方法,它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念或经济理论对经济行为人的行为结果及产生这一结果的制度或政策进行评判,回答经济行为人的行为应该是什么的分析方法。

二、实证研究法

实证研究法是认识客观现象,向人们提供实在、有用、确定、精确的知识研究方法,其重点是研究现象本身“是什么”的问题。实证研究法试图超越或排斥价值判断,只揭示客观现象的内在构成因素及因素的普遍联系,归纳概括现象的本质及其运行规律。

三、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把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作为案例,交给受训学员研究分析,培养学员们的分析能力、判断能力、解决问题及执行业务能力的培训方法,具体说来:

四、比较分析法

是通过实际数与基数的对比来提示实际数与基数之间的差异,借以了解经济活动的成绩和问题的一种分析方法。在科学探究活动中常常用到,他与等效替代法相似。

古诗词艺术歌曲论文答辩题目

音乐教育学论文如何定题目首先看是什么专业的题目其次根据专业和教授的口味来定题目尽可能不要大众化(一)选题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教学要求,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本科生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专业特长,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但所写论文要与本专业所学课程有关。(二)查阅资料、列出论文提纲题目选定后,要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展调研和进行实验,搜集、查阅有关资料,进行加工、提炼,然后列出详细的写作提纲。(三)完成初稿根据所列提纲,按指导教师的意见认真完成初稿。(四)定稿初稿须经指导教师审阅,并按其意见和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定稿。2013音乐教育硕士论文选题范围仅供参考:1、浅谈高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2、自弹自唱是课堂教学不可缺少的基本功3、浅谈音乐与素质教育4、中学音乐教育与流行歌曲的探析5、农村音乐教育现状小议6、浅谈少儿钢琴教育中情感的辅导7、对音乐学科考试的思考8、关于高师音乐专业学生素质培养的再思考9、对高师音乐基础理论课改构思10、基础音乐教育应选择何种记谱法11、谈新课程标准下的再学习12、双向选择利弊谈13、声乐教学改革思考14、谈音乐教育创新15、谈歌唱的情感16、高师声乐小组课的教学探索17、我走上了音乐课的讲台18、谈歌唱心理素质的训练19、文化素质与高师音乐教育20、兴于诗 立于礼 成于乐――以音乐审美为核心理念的思考21、探索高师声乐教学的新方案22、浅谈钢琴教学的目标23、莫把农村音乐教育打入冷宫24、浅析钢琴的音色25、浅谈唱歌时的气息及实践26、尝试钢琴即兴伴奏27、倾听来自中小学的声音28、教师角色模拟教学的尝试29、一次别开生面的实习教学课30、浅谈钢琴演奏的歌唱性31、对高师声乐教学形式的再思考32、浅谈歌曲伴奏的作用33、视唱练习的音高训练34、舞蹈编排的想象力35、钢琴伴奏中的“弹”、“唱”结合36、浅谈声乐演唱中的咬字吐字37、怎样练熟一首钢琴曲38、中小学音乐教师所具备的基本素质39、高师音乐教育如何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40、试论音乐教学实习改革41、音乐鉴赏教学中“关注音乐”的体会42、即兴演奏应符合音乐教育自然规律43、谈“四手联弹”在专业钢琴教学中的作用44、浅析音乐欣赏的心理过程45、高师音乐教育改革面临的形式与对策46、浅析歌唱训练中的表象演练47、中小学音乐教学应突出“音乐性”48、“注重实践型”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49、地方民族音乐进入中小学课堂的探索与实践50、从音乐中找乐趣51、论音乐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52、论初中音乐教育的“环境”现状及改革53、音乐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浅探54、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55、如何提高学生的练声效率56、音乐艺术教学与民族情感教育57、音乐学习与审美的境界58、钢琴教学中学生情绪情感的调控59、如何激发幼儿学习钢琴的兴趣60、在歌唱中如何正确打开喉咙61、舞蹈教育与科学发展观之思考62、浅谈音乐教师之教学能力63、透过通俗音乐看多元文化的社会作用64、多采的乡音――河南乡土音乐教材的人文价值的描述65、民俗文化的现代德育价值研究66、文化创意产业与当代艺术教育创新研究67、《中国民族音乐》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68、书法教育对青少年心理发展影响的实证研究69、流行音乐影响青少年学生道德成长的多重困境及德育创新研究70、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地方资源开发与利用研究71、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72、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73、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74、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75、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76、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77、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78、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79、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80、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81、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82、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83、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84、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85、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86、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87、黄淮学院音乐系技巧课教学改革研究88、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89、《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90、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91、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92、百戏之流变93、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94、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95、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96、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97、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98、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99、校园歌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100、西方早期合唱音乐101、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102、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103、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104、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105、肖邦音乐的民族性106、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107、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108、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109、音乐课应注重基础素质培养110、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111、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112、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113、轻声练习的好处114、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115、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116、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117、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118、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119、如何练琴才最有效120、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121、“音乐热”带来的思考122、跑调的分析与研究123、唱的高,还是唱的美124、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125、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126、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127、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128、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129、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130、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131、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132、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133、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134、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135、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136、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您的音乐教育论文具体是什么题目呢有什么要求呢论文是需要多少字呢开题报告 任务书 都搞定了不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目前,高校对于硕博士论文,需要通过抄袭检测系统的检测才能算过关。对本科生来说,大部分学校也采取抽查的方式对本科论文进行检测。抄袭过多,一经查出超过30%,后果严重。轻者延期毕业,重者取消学位。辛辛苦苦读个大学,学位报销了多不爽。但是,软件毕竟是人工设置的一种机制,里面内嵌了检测算法,我们只要摸清其中的机理,通过简单的修改,就能成功通过检测。本文是在网络收集的资料。整理了最重要的部分,供大家参考。论文抄袭检测算法:1.论文的段落与格式论文检测基本都是整篇文章上传,上传后,论文检测软件首先进行部分划分,上交的最终稿件格式对抄袭率有很大影响。不同段落的划分可能造成几十个字的小段落检测不出来。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划分多的小段落来降低抄袭率。2.数据库论文检测,多半是针对已发表的毕业论文,期刊文章,还有会议论文进行匹配的,有的数据库也包含了网络的一些文章。这里给大家透露下,很多书籍是没有包含在检测数据库中的。之前朋友从一本研究性的著作中摘抄了大量文字,也没被查出来。就能看出,这个方法还是有效果的。3.章节变换很多同学改变了章节的顺序,或者从不同的文章中抽取不同的章节拼接而成的文章,对抄袭检测的结果影响几乎为零。所以论文抄袭检测大师建议大家不要以为抄袭了几篇文章,或者几十篇文章就能过关。4.标注参考文献参考别人的文章和抄袭别人的文章在检测软件中是如何界定的。其实很简单,我们的论文中加了参考文献的引用符号,但是在抄袭检测软件中。都是统一看待,软件的阀值一般设定为1%,例如一篇文章有5000字,文章的1%就是50字,如果抄袭了多于50,即使加了参考文献,也会被判定为抄袭。5.字数匹配论文抄袭检测系统相对比较严格,只要多于20单位的字数匹配一致,就被认定为抄袭,但是前提是满足第4点,参考文献的标注。论文抄袭修改方法:首先是词语变化。文章中的专业词汇可以保留,尽量变换同义词;其次,改变文中的描述方式,例如倒装句、被动句、主动句;打乱段落的顺序,抄袭原文时分割段落,并重组。通过上述方法,能有效降低抄袭率。下面举几个例子,大家可以参考下:例句A:本文以设备利用率最大化为目标函数,采用整数编码与实数编码相结合的遗传算法,研究了HFS的构建问题。本文提出的染色体编码方法及相应的遗传操作方法可实现研究对象的全局随机寻优。通过对car系列标准算例的研究,显示了本文提出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计算效率。修改A:本文研究了HFS问题的构建,通过遗传算法并结合整数与实数编码,目标函数为最大化设备利用率来求解。本文的染色体编码方法与对应的遗传算法操作可有效提高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通过对一些列基准算例的研究,验证了本文算法的有效性,并具有较高的计算重复性和较高的运算效率。例句B:由于房地产商品的地域性强,房地产开发企业在进行不同区域投资时,通常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就会面临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的选择。子公司是一个独立的法人,而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它们在税收利益方面存在差异。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设立区域被视为纳税人,通常要承担与该区域其它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有限的纳税义务,分公司发生的利润与亏损要与总公司合并计算。修改B:房地产开发企业在不同区域进行投资时,由于此类商品的地域性强,因此需要建立项目公司。此时,企业需要选择建立分公司还是子公司。主要的区别是子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分公司则不是独立法人。其次,在税收利益方面,由于分公司不是独立的法人实体,在设立分公司的所在区域不被视为纳税人,只承担纳税义务,总公司需要合并计算分公司的利润与亏损;而子公司是独立法人,在所在区域被视为法人实体,需要承担与区域其他公司一样的全面纳税义务。修改抄袭的方法不外乎这些,这里更建议同学们,先熟悉你所看的参考论文,关闭文档,用自己的话写出来,这样就不会受参考文献的太多影响。有同学这里就提出问题了,学校用的检测系统是知网的学术不端检测系统,不是淘宝几元钱买的万方数据检测。其实,各个检测系统的算法区别并不大,只是数据库有多有少,如果你没有太多,什么系统都不用怕。既然你抄了,得到检测报告的同时,先好好修改自己的文章。抄了之后,改相拟度,可以这样去头去尾留中间,意同词不同。一、查重原理1、知网学位论文检测为整篇上传,格式对检测结果可能会造成影响,需要将最终交稿格式提交检测,将影响降到最小,此影响为几十字的小段可能检测不出。对于3万字符以上文字较多的论文是可以忽略的。对比数据库为: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中国专利全文数据库,个人比对库,其他比对库。部分书籍不在知网库,检测不到。2、上传论文后,系统会自动检测该论文的章节信息,如果有自动生成的目录信息,那么系统会将论文按章节分段检测,否则会自动分段检测。3、有部分同学反映说自己在段落中明明引用或者抄袭了其他文献的段落或句子,为什么没有检测出来,这是正常的。中国知网对该套检测系统的灵敏度设置了一个阀值,该阀值为5%,以段落计,低于5%的抄袭或引用是检测不出来的,这种情况常见于大段落中的小句或者小概念。举个例子:假如检测段落1有10000字,那么引用单篇文献500字以下,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实际上这里也告诉同学们一个修改的方法,就是对段落抄袭千万不要选一篇文章来引用,尽可能多的选择多篇文献,一篇截取几句,这样是不会被检测出来的。4、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二、快速通过论文查重的七大方法方法一:外文文献翻译法查阅研究领域外文文献,特别是高水平期刊的文献,比如Science,Nature,WaterRes等,将其中的理论讲解翻译成中文,放在自己的论文中。优点:1、每个人语言习惯不同,翻译成的汉语必然不同。因此即使是同一段文字,不同人翻译了之后,也 不会出现抄袭的情况。2、外文文献的阅读,可以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拓展专业领域视野。缺点:英文不好特别是专业英文不好的同学实施起来比较费劲。方法二:变化措辞法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或按照意思重写,或变换句式结构,更改主被动语态,或更换关键词,或通过增减。当然如果却属于经典名句,还是按照经典的方法加以引用。优点:1.将文字修改之后,按照知网程序和算法,只要不出现连续13个字重复,以及关键词的重复,就不会被标红。2.对论文的每字每句都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答辩时亦会如鱼得水。缺点:逐字逐句的改,费时费力。方法三:减头去尾,中间换语序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头尾换掉中间留下,留下的部分改成被动句,句式和结构就会发生改变,再自行修改下语病后,即可顺利躲过查重。优点:方便快捷,可以一大段一大段的修改。缺点中文没学好的,会很费劲,要想半天。方法四:转换图片法将别人论文里的文字,截成图片,放在自己的论文里。因为知网查重系统目前只能查文字,而不能查图片和表格,因此可以躲过查重。优点:比改句序更加方便快捷。缺点:用顺手了容易出现整页都是图片的情况,会影响整个论文的字数统计。方法五:插入文档法将某些参考引用来的文字通过word文档的形式插入到论文中。优点:此法比方法四更甚一筹,因为该方法日后还可以在所插入的文档里进行重新编辑,而图片转换法以后就不便于再修改了。缺点:还没发现。方法六:插入空格法将文章中所有的字间插入空格,然后将空 格 字 间距调到最小。因为查重的根据是以词为基础的,空格切断了词语,自然略过了查重系统。优点:从查重系统的原理出发,可靠性高。缺点:工作量极大,课可以考虑通过宏完成,但宏的编制需要研究。方法七:自己原创法自己动手写论文,在写作时,要么不原文复制粘贴;要么正确的加上引用。优点:基本上绝对不会担心查重不通过,哪怕这个查重系统的阈值调的再低。缺点:如果说优缺点的话,就是写完一篇毕业论文,可能会死掉更多的脑细胞。呵呵。。。知网系统计算标准详细说明:1.看了一下这个系统的介绍,有个疑问,这套系统对于文字复制鉴别还是不错的,但对于其他方面的内容呢,比如数据,图表,能检出来吗?检不出来的话不还是没什么用吗?学术不端的各种行为中,文字复制是最为普遍和严重的,目前本检测系统对文字复制的检测已经达到相当高的水平,对于图表、公式、数据的抄袭和篡改等行为的检测,目前正在研发当中,且取得了比较大的进展,欢迎各位继续关注本检测系统的进展并多提批评性及建设性意见和建议。2.按照这个系统39%以下的都是显示黄色,那么是否意味着在可容忍的限度内呢?最近看到对上海大学某教师的国家社科基金课题被撤消的消息,原因是其发表的两篇论文有抄袭行为,分别占到25%和30%. 请明示超过多少算是警戒线?百分比只是描述检测文献中重合文字所占的比例大小程度,并不是指该文献的抄袭严重程度。只能这么说,百分比越大,重合字数越多,存在抄袭的可能性越大。是否属于抄袭及抄袭的严重程度需由专家审查后决定。3.如何防止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成为个人报复的平台?这也是我们在认真考虑的事情,目前这套检测系统还只是在机构一级用户使用。我们制定了一套严格的管理流程。同时,在技术上,我们也采取了多种手段来最大可能的防止恶意行为,包括一系列严格的身份认证,日志记录等。4.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那么在每句话里改动一两个字就检测不出来了么?我们对句子也有相应的处理,有一个句子相似性的算法。并不是句子完全一样才判断为相同。句子有句子级的相似算法,段落有段落级的相似算法,计算一篇文献,一段话是否与其他文献文字相似,是在此基础上综合得出的。5.如果是从相关书籍上摘下来的原话,但是此话已经被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也抄了进去,也就是说前面的文章也从相关书籍上摘了相同的话,但是我的论文中标注的这段话来自相关的书籍,这个算不算学术抄袭?检测系统不下结论,是不是抄袭最后还有人工审查这一关,所以,如果是您描述的这种情况,专家会有相应判断。我们的系统只是提供各种线索和依据,让人能够快速掌握检测文献的信息。6.知网检测系统的权威性?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并不下结论,即检测系统并不对检测文献定性,只是将检测文献中与其他已发表文献中的雷同部分陈列出来,列出客观事实,而这篇检测文献是否属于学术不端,需专家做最后的审查确认。一篇论文的抄袭怎么才会被检测出来?知网论文检测的条件是连续13个字相似或抄袭都会被红字标注,但是必须满足3里面的前提条件:即你所引用或抄袭的A文献文字总和在你的各个检测段落中要达到5%。论文查重修改的规律:1、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标号后,不要轻易使用句号,如果写了句号,句号后面的就是剽窃了(尽管自已认为是引用),所以,引用没有结束前,尽量使用分号。有些人将引用的上标放在了句号后面,这是不对的,应该在句号之前。2、可以将文字转换为表格,将表格边框隐藏。3、如果你看的外文的多,由外文自己翻译过来引用的,个人认为,不需要尾注,就可以当做自己的,因为查重的数据库只是字符的匹配,无法做到中文和英文的匹配。4、查重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所以:的确是经典的句子,就用上标的尾注的方式,在参考文献中表达出来,或者是用:原文章作者《名字》和引号的方式,将引用的内容框出来。引号内的东西,系统会识别为引用如果是一般的引用,就采用罗嗦法,将原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等等添加全,反正哪怕多一个字,就是胜利,也可以采用横刀法,将一些句子的成分,去除,用一些代词替代。或者是用洋鬼子法,将原文中的洋名,是中文的,就直接用英文,是英文的直接用中文,或是哦中文的全姓名,就用中文的名,如果是中文的名,就找齐了,替换成中文的姓名。故意在一些缩写的英文边上,加上(注释)(画蛇添足法),总之,将每句话都可以变化一下,哪怕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是胜利了。特别注意标点符号,变化变化,将英文的复合句,变成两个或多个单句,等等,自己灵活掌握。因为真正写一篇论文,很罕见地都是自己的,几乎不可能,但大量引用别人的东西,说明你的综合能力强,你已经阅读了大量的资料,这就是一个过程,一个学习、总结的过程。所有的一切,千万别在版面上让导师责难,这是最划不来的。导师最讨厌版面不规范的,因为他只负责内容,但又不忍心因为版面问题自己的弟子被轰出来。5、下面这一条我傻妞试过的,决对牛B:将别人的文字和部分你自己的文字,选中,复制(成为块,长方形),另外在桌面建一个空文件,将内容,复制到文件中,存盘,关闭。将这个文件的图标选中,复制,在你的正文中的位置上,直接黏贴,就变成了图片了,不能编辑的。这个操作事实上是将内容的文件作为一个对象插入的,所以是图片。这个操作事实上是将内容的文件作为一个对象插入的。所以是图片。以上那些东西再次总结一下:查重是一个匹配的过程,是以句为单位,如果一句话重复了,就很容易判定重复了,所以:1)如果的确是经典的句子,就用上标的尾注的方式,在参考文献中表达出来。2)如果是一般的引用,就采用罗嗦法,将原句中省略的主语、谓语、等等添加全,反正哪怕多一个字,就是胜利。3)也可以采用横刀法,将一些句子的成分,去除,用一些代词替代。4)或者是用洋鬼子法,将原文中的洋名,是中文的,就直接用英文,是英文的直接用中文,或是中文的全姓名,就用中文的名,如果是中文的名,就找齐了,替换成中文的姓名。5)故意在一些缩写的英文边上,加上(注释)(画蛇添足法),总之,将每句话都可以变化一下,哪怕增加一个字或减少一个字,都是胜利了。6)如果是引用,在引用标号后,不要轻易使用句号,如果写了句号,句号后面的就是剽窃了(尽管自已认为是引用),所以,引用没有结束前,尽量使用分号。有些人将引用的上标放在了句号后面,这是不对的,应该在句号之前。7)可以将文字转换为表格、表格基本是查重不了的,文字变成图形、表格变成图形,一目了然,绝对不会检查出是重复剽窃了。论文查重修改学校的要求: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网络音乐对流行音乐的冲击

分为好几部分,如教学类的,文学类的等等,每部分题目不一,大约在交论文前一个月,他们会给你寄一本书,当然题目并不一定必须从这里面选。题目太多,不方便一一输入,转发几个相关题目吧~一、自考生毕业论文选题指南(一)、美学1、论自然美2、生活丑与艺术美关系研究3、论优美4、论崇高5、悲剧理论研究6、市场经济与美学研究7、文学作品美学风格研究8、丑的美学意义研究9、应用美学研究,如园林美学、书法美学、服饰美学、广告美学等10、中国古代美学专题研究,如古代美学思相家,美学范畴注变,某一美学著作等11、西方美学专题研究12、喜剧性研究13、艺术品与非艺术品关系研究14、审美时尚研究15、审美趣味的个性化研究16、审美教育与完美人格培养的研究17、美的民族性研究18、美的历史发展性研究19、中西美学思想的比较研究,如人物比较、范畴比较等20、中国当代美学思想的研究(二)、文学理论1、市场经济对艺术创作的影响研究2、文艺政策研究3、文艺与现实生活关系研究4、文学语言研究5、文学风格研究6、文学欣赏对文学创作的影响7、艺术灵感研究8、论艺术欣赏的主体性9、文学作品的理论反向10、中国文化专题研究11、西方文论对中国文学影响研究12、中西文论比较研究,如文论家、理论13、艺术真实性问题研究14、当代文学与传统文化关系研究15、当代文学与西方文化关系研究16、文学作品与宗教关系研究17、当代西方文学理论研究18、关于文学与人生的研究19、文学社会效果研究20、目前文学理论热点研究二、外国文学论文选题范围 1、荷马史诗研究2、古希腊戏剧研究3、古希腊文学对后代文学影响研究4、但丁研究5、莎士比亚喜剧研究6、莎士比亚悲剧研究7、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思潮研究8、弥尔顿诗歌研究9、古典主义戏剧研究10、歌德研究11、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2、拜伦研究13、雨果研究14、普希金研究15、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研究16、《红与黑》研究17、《人间喜剧》研究18、狄更斯研究19、果理研究20、陀思妥耶夫斯基研究21、易卜生研究22、托尔斯泰研究23、海明威研究24、现代主义文学思潮研究25、卡夫卡研究26、圣经文学研究27、《沙慕达罗》研究28、《一千零一夜》研究29、《源氏物语》研究30、泰戈尔研究31、川端康成研究32、大江健三郎研究三、现当代文学选题目录 1、鸳鸯蝴蝶派再认识2、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论略3、论《春明外史》的“野史”特点4、论《金粉世家》中冷清秋形象5、论《啼笑因缘》中樊家树形象6、《啼笑因缘》与《秋海棠》比较研究7、论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8、还珠楼主武侠小说论9、王度庐“鹤一铁”系列武侠小说10、金庸武侠小说简评11、回顾与瞻望:新派武侠小说的过去与未来12、试析鲁迅小说的人物形象系列13、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14、鲁迅小说中的忏悔意识15、鲁迅小说中的女性世界16、《伤逝》再解读17、《孔乙己》的叙事艺术18、鲁迅小说 中的童年叙事19、鲁迅小说的诗化特征20、鲁迅与老舍国民性批判比较21、老舍小说的京味特征22、老舍小说的语言艺术23、沈从文小说中的湘西世界24、沈从文小说的抒情化倾向25、论沈从文创作中的人性内涵26、萧红小说创作的抒情色彩27、萧红《呼兰河传》的诗化特征28、郁达夫小说艺术论29、废名小说的审美特征30、废名小说艺术论31、张爱玲小说的悲剧意识32、张爱玲小说中电影表现手法运用33、郁达夫小说中的孤独者形象34、审美化的人生——张爱玲散文论35、冯至诗歌中的现代意识36、论艾青诗歌中的忧郁37、《围城》新论38、孤独与梦想——重读《边城》39、郭沫若诗中的抒情主人公40、《女神》浪漫主义风格论41、胡适与中国现代新诗42、周作人散文艺术论43、朱自清散文艺术浅析44、冰心“小诗”简论45、徐志摩散文艺术论46、徐志摩诗歌中的意境47、戴望舒与中国现代诗派48、卞之琳诗歌“非个人化”倾向论49、穆旦诗歌中的“自我”50、曹禺戏剧的诗意特征51、茅盾小说中的“现代女性”52、《腐蚀》的心理分析艺术53、巴金《寒夜》新论54、郭小川诗歌论55、贺敬之诗歌论56、李瑛诗歌论57、论闻捷的爱情诗58、论李季的诗歌59、公刘诗歌论60、艾青新时期诗歌论61、论艾青国际题材的诗歌62、论艾青的创作道路63、论舒婷的诗歌64、顾城诗歌论65、论“朦胧诗”的产生66、论“朦胧诗”的艺术特征67、“第三代”诗人论68、论“朦胧诗”与“第三代”区别69、论赵树理的《三里湾》70、论赵树理建国后的小说创作71、信纸柳青的小说创作72、论柳青的《创业史》73、《创业史》艺术论74、论建国后战争题材的小说75、茹志鹃的小说创作论76、论吴强的《红日》77、论《保卫延安》的思想与艺术78、论王蒙的小说79、论王蒙的《活动变人形》80、蒋子龙小说创作论81、高晓声小说创作论82、张洁小说创作论83、论新时期军事题材的小说84、贾平凹小说论85、张炜小说论86、论莫言的《红高梁》系列小说87、论杨朔的散文艺术88、论刘白羽的散文艺术89、论秦牧的散文艺术90、论新时期的文化散文四、古代汉语论文题目 1、古代汉语词类活用现象综述2、《论语》句法研究3、《孟子》中的“之”字4、《孟子》中的“其”字5、《左传》被动句研究6、先秦“是”的用法及其发展7、《韩非子》中的被动句8、先秦双宾语句的类型9、“被”字的词义演变10、从《韩非子》看先秦的副词11、从《庄子》看先秦的宾语前置句12、《苟子》副词研究13、先秦修辞方式研究14、《战国策》中的“是”字15、《国语》中的判断句16、《国语》中的被动句17、试论词义的演变类型18、词义引申的原则和方法19、试论汉字形体演变对字形结构分析的影响20、古今修辞方式的比较五、古代文学及近代文学题目1、中国古代洪水神话考论2、《诗经》燕乡食诗的场面描写3、《离骚》抒情主人公形象的塑造4、《战国策》中策士言辞的抒情化特征5、《庄子》中的畸人描写及其思想蕴涵6、论《诗经》中的婚恋诗7、《左传》中行人引诗分析8、《孟子》文章的论辩技巧9、《庄子》寓言的场景描写10、宗玉赋试论11、贾谊政论文的策士风范12、司马相如赋的现实政治企向1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14、汉乐府民歌的讽谕特征15、论蔡邕的碑体文16、曹植诗风的衍变17、潘岳哀诔文的创作特色18、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风格19、梁园文人群体的辞赋创作20、汉武帝时期赋家考论21、《史记》人物合传的结构安排22、《古诗十九首》中的人生思考23、邺下文人游宴活动与游宴诗创作24、阮籍咏怀诗的抒情特征25、左思咏史诗的咏怀特质26、谢灵适山水诗的摹象特点27、宫体诗的女性描写28、论《文选》对诗的分类29、论《子夜歌》30、《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31、陈子昂的诗歌理论与诗歌创作32、王维诗中的禅趣33、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的诗歌创作34、盛唐时期绝句的特色35、柳宗元的山水游记36、李商隐诗歌的朦胧美37、岑参边塞诗初探38、论李白的梦诗39、论白居易的感伤诗40、韩孟诗派的艺术追求41、晚唐苦吟派诗人的创作心态42、论中唐传奇的创作特色43、试论西昆体的艺术风格44、欧阳修记体文的创作特色45、苏轼黄州诗试论46、论陆游的爱国诗47、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48、李清照词的艺术个性49、柳永词的语言特点50、苏轼对词境的开拓51、贺铸词的艺术个性52、论诚斋体53、宋末逸民诗初探54、王安石散文的写作风格55、论关汉卿的喜剧创作56、马致远的神仙道化剧57、论《倩女离魂》的艺术特点58、《高祖还乡》的讽刺艺术59、《水浒传》的忠义观60、《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61、猪八戒形象分析62、“三言”中的商人形象描写63、公安派的小品文创作64、《金瓶梅》的家庭生活描写65、《西厢记》的继承与创新66、《琵琶记》悲剧意蕴分析67、元代少数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68、元代散曲的情感企向69、宋江形象分析70、《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71、论西门庆形象的文化警示意义72、“三言”“二拍”中的风尘女性73、李贽“童心说”的文学价值74、论《西游记》的谐趣75、清初历史剧兴盛原因初探76、明清才子佳人小说的叙事模式77、《聊斋志异》中的书生形象78、《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79、大观园的文化意义80、《红楼梦》的梦幻描写及其意义81、《长生殿》的爱情观82、狐鬼花妖尽世情83、《儒林外史》的批判意识84、论贾宝玉的人生悲剧85、论林黛玉86、论桐城义法87、张飞、李逵形象塑造比较88、花间词的艺术成就89、《红楼梦》中的丫环群象90、魏晋散文的骈俪化倾向91、归有光的散文创作92、《桃花扇》的结构艺术93、论晚唐的怀古咏史诗94、江西诗派宗杜论95、论《史记》对后世小说创作影响96、宋代豪放词的艺术风格97、论明清小说题材的邅变98、《文心雕龙》对创作构思的分析99、严羽《沧浪诗话》以禅喻诗分析100、道家虚静说对古代诗歌创作论的影响

学术堂精选了十五个艺术设计类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论帕斯长诗《太阳石》的回环结构与瞬间艺术2、论"空灵"范畴的审美机制与艺术呈现3、南京牛首山佛顶宫的公共艺术与场所精神4、城市生态人居环境设计中的人文艺术思想5、室内环境艺术设计中的装饰创新探究6、汉代乐舞题材画像石的艺术特色研究7、论舒伯特艺术歌曲的钢琴伴奏特点及演奏处理8、马头琴钢琴伴奏艺术浅析9、歌唱舞台表演艺术的舞台台风探析10、古诗词艺术歌曲的审美及演唱初探--以歌曲《关雎》为例11、穆索尔斯基歌剧《鲍里斯·戈杜诺夫》的现实主义艺术特征刍议12、声乐艺术嗓音的训练13、中国艺术歌曲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应用14、借助社会艺术教育资源促进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发展路径研究15、初中音乐课堂中民歌艺术的传承与教学分析

  • 索引序列
  • 古诗词歌曲的教学方法研究论文
  • 歌曲中的诗词研究论文
  • 古典诗词的研究方法论文
  • 歌曲论文的研究方法
  • 古诗词艺术歌曲论文答辩题目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