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建筑学研究前沿期刊电子版

建筑学研究前沿期刊电子版

发布时间:

建筑学研究前沿期刊电子版

不是核心期刊

这个是假冒的期刊,真的期刊是全英文的,收录国际上的论文,不要了,我花了钱发表了,但是在万方、知网上查不到,他们所谓的中国期刊网上能查到评中级职称根本不认。

ICONDA国际建筑文献数据库还有EBSCO里有个ART architecture complete艺术与建筑全文数据库 希望能帮到你。

可以在中国知网上进行查询。《建筑学研究前沿》上所发表的文章都可以在中国知网中查询,中国知网上可以查询期刊杂志、博士论文、硕士论文、会议论文、报纸、工具书、年鉴、专利、标准、国学等文献资源。

可以直接中国知网中文件检索栏目进行搜索,找到需要阅览的文章。

扩展资料:

《建筑学研究前沿》是一本发表原创的研究论文、综述和案例分析的国际学术刊物,旨在促进建筑领域的学者、建筑师和工程师之间的快速学术交流。覆盖的主题包括但不局限于:建筑设计与理论、建筑技术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风景园林、建筑更新与遗产保护等。

《建筑学研究前沿》优先发表采用严格科学方法和使用前沿技术进行研究的论文,同时也欢迎探讨建筑社会属性的高水平论文。对所有论文将严格进行同行评议并只接受英文投稿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建筑学研究前沿

百度百科-中国知网

建筑学研究前沿是真的期刊吗

这个是假冒的期刊,真的期刊是全英文的,收录国际上的论文,不要了,我花了钱发表了,但是在万方、知网上查不到,他们所谓的中国期刊网上能查到评中级职称根本不认。

不能的,《建筑学研究前沿》没有中文版,根本就是一个英文版的,一定不要买,就是,中级职称过不了的,浪费钱,更过分的是还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里评中级职称都必须是万方、知网等截图做证明,这个期刊根本在这些权威网站上查不出来,用不了的。这个是假的期刊,这些假冒期刊一般真的很难发现和鉴别。

比如《建筑学研究前沿》,人家本来是一本由高教出版社和东南大学主办的全英文的期刊,名称就叫《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而且是季刊,只接受英文投稿,人家官方微信号发表了声明说凡是中文版的都是假的。

不法分子却翻译成中文期刊名字《建筑学研究前沿》来忽悠人,还是旬刊,四大网站根本没有《建筑学研究前沿》中文版,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官网上备案的人家是英文版的,但《建筑学研究前沿》却套用人家正规英文版的刊号和主办方来人,还有这些假冒期刊杂志的网站都是随时更换的。

服务器随时可能无法访问,国家相关部门真的应该好好查查这些非法假冒杂志期刊,要发论文的一定提高警惕啊,一定要去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或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官网上查询,以免上当,耽误评职称等大事。

不是核心期刊

这有几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你投了稿,需要版面费才能刊你的文章。这种情况一般是真的。第二种情况,你没投稿,人家兜上来的,但是他真的有些关系,你的文章质量差一点但你交了钱,有时也能成功。第三种情况,你的文章好坏无所谓,随便你写,你交钱后他就给你登。给你看样的杂志确实有,甚至封面与当期出版的杂志能完全一样,但事实上的文章是这个人组织的,而不是杂志社编辑部组织的。也就是说,假的。但该杂志确实存在,封面也与真的杂志一致,里面的内容是假的。这种假杂志用于评职称很难被人发现。现在很大部分所谓能给你发表论文是这种情况。你到该杂志社的网站上将你得到的该期杂志目录与该杂志编辑部出版的正牌杂志一比较就知道真假了。第四种情况,全人的。他拿了钱走人,根本不给你任何东西。

建筑学论文研究前沿方向

(01)建筑设计与设计理论(02)环境行为与设计方法(03)居住建筑与社区发展(04)城市设计与旧城更新(05)室内设计与环境艺术(注:不同院校同一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三、初试科目(继续以同济大学为例)(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202)俄语/(203)日语/(241)法语/(242)德语(602)中外建筑史(802)古代建筑文献/(803)设计基础/(805)建筑构造与结构(注:不同院校同一专业设置的方向和考试科目不同)四、学制与修读年限硕士研究生学制为年,其中课程学习1~年,学位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硕士研究生的修读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对部分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在校注册时间不少于年)、学位论文符合申请答辩的硕士研究生,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答辩、毕业并申请学位。五、就业方向主要从业领域为: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筑设计研究单位,建筑、规划、景观园林等相关的管理部门。毕业生可到城建、交通、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建筑工程、道路交通工程的勘察设计、房产评估、施工管理、现场监测、工程监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以到相关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与科研工作。六、就业前景建筑学专业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产、生活联系紧密,随着人们对于生活品位的提高,对住房的要求就不是只遮雨挡风,适用,美观,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于是,建筑学就大有用武之地。同时,随着我国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更急需要高素质的建筑设计专业人才,因此该专业就业前景还是很好的。七、考研TOP9报名院校1.北京工业大学2.天津大学3.西南交通大学4.厦门大学5.新疆大学6.哈尔滨工业大学7.昆明理工大学8.南昌大学9.南京大学

关于建筑学的重要研究方向-使用后评价_吴硕贤_建筑文化_建筑中文网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论文关键词 使用后评价 建筑理论 行为与环境心理论文摘要 使用后评价是指对建筑,建筑综合体及建成环境所开展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与方法。它关注的是建成环境的实际使用状况以及使用者的意见和要求。通过收集使用者的意见和建议,以及将建筑师与规划师的规划设计目标与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加以比较,使用后评价者能为建筑师与规划师提供极具价值的反馈信息,使建筑师与规划师得以据此有针对性地改进其规划设计工作。本文简要介绍建筑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发展简史以及建筑使用后评价常用的技术和方法。一、使用后评价的意义和重要性1.使用后评价的概念使用后评价(Post Occupancy Evaluation,简称POE)是指对建筑物及其环境在建成并使用一段时间后进行的一套系统的评价程序和方法。它关注的是建筑及其环境的实际使用情况和使用者的意见和需求。其原理是通过对建筑与规划的预期目的与实际使用情况加以对照、比较,收集反馈信息,以便为将来同类建筑与环境的规划、设计和建筑决策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2.反馈机制的作用控制论、信息论和系统论是人类在20世纪提出的三大理论。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核心,就是特别重视反馈机制的作用。维纳的控制论论述了人类、动物和机器是如何利用反馈信息来学习、调整并改进自身的行为。没有反馈的控制是不可能的。以射箭运动员为例,每发出一箭,都要了解所射之箭偏离靶心的信息,作为调整下一次射箭的依据,使之越来越准确地命中目标。开展使用后评价的目的就是在规划与建筑设计中建立反馈机制。缺乏这一过程,规划与建筑设计的程序就不完整。欧美建筑界通过使用后评价发现,大量建筑物中存在的缺点、不足和问题,是由于建筑设计不当造成的。这些问题若不是通过使用后评价及时发现,就可能在类似的其它工程中一再发生,甚至延续数十年而得不到发现和解决,将造成极大的损失。3.“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体现规划与建筑设计的根本目的,是要创造适用、健康、安全、节约资源能源和有利于保护环境的建筑空间、场所等人工环境,来满足人们的各种使用需求(包括居住、工作、生产、休闲与娱乐等各种活动)。因此,如何体现“以人为本”的宗旨,为建筑物的使用者着想,为他们设计良好、适用的建筑空间,是建筑师义不容辞的职责所在,也是衡量建筑设计水平优劣、质量高低的根本判别准则。4.使用后评价的作用一个建成的建筑物及其环境是否令人满意?有无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这些问题,使用者最有发言权。因为他们长期在其中居住、工作、生活,最有切身体会,他们的意见也因此而极具参考价值。归纳使用后评价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①有助于改善建成环境的质量与功能,使之更好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②有助于促进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理论的发展,形成导则、规范和标准;③有助于提高建筑师、规划师的修养和业务能力。《红楼梦》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俗话也说:“木匠要巧,郎中要老”。一位成熟的、高水平的建筑师、规划师应同时具备木匠之巧和郎中之“老”。如果不了解使用者的多种要求,不熟悉人们在建筑空间中发生的行为模式和引发的环境心理状况,是难以胜任建筑师和规划师的工作的。而使用后调研与评价正是建筑师、规划师了解、熟悉服务对象,提高自己业务能力和修养的一项基本功。④有助于科学地检验和评价规划与建筑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优秀。如同评价影视作品设有金鸡奖、百花奖,要依赖专家的评价和观众的评价一样,对于规划与建筑设计的评价,也一样既要依靠专家的评价,又要依靠群众的评价,二者不可或缺。而此二者的评价都涵括在使用后评价的范畴之中。⑤有助于建筑业可持续发展和四节一环保(节材、节地、节能、节水)建筑的实现。使用后评价的最新发展:绿色建筑使用后评价,着重于对建筑的四节一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考量,对建筑业落实科学发展观、建成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起重要作用。二、使用后评价发展简史1.发达国家的使用后评价[1]首个严格意义上的POE发生在上世纪60年代。最早是由Osmond等人于1966年对精神病院和监狱等特种建筑开展使用后调研。这些工作着重调查评估这些特种建筑对特殊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和心理的影响,并为今后改进同类建筑设计提供依据。自上世纪60年代末至整个70年代,发达国家建筑界有若干重要的相关论著发表。如1969年,Robert Sommer出版著作《私人空间:设计的行为基础》(Personal Space:The Behavioral Basis of Design);1974年,又出版《紧密空间:硬的建筑及如何使之人性化》(Tight Spaces:Hard Architecture andHow to Humanize it);1975年,Edward 出版了《建筑界中的第四维度:建筑对人之行为的影响》(The Fourth Dimensionin Architecture:The Impact of Building onMan’s Behavior)。可见,当时西方建筑界已十分关注建筑设计与人的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使用后评价的开展正是与这些理论动向密切相关的。在此背景下,1968年西方建筑界成立了“环境设计研究协会”,其成员包括建筑师、规划师、设备工程师、室内设计师、心理学家、社会学家、人类学家和地理学家等。70年代后期,发达国家建筑界又陆续出版了一批著作,涉及使用后评价方法及案例研究,并办有专门的杂志,如《环境与行为》(《Environment and Behavior》)、《环境心理学报》(《The Journal ofEnvironmental Psychology》)、《建筑学和现代建筑》(《Architecture and ProgressiveArchitecture》)等。在这些重要建筑类杂志上,也重视POE论文的发表。尤其值得一提的是,C h r i s t o p h e rAlexander先后于1964年出版了《形式合成注释》(《Notes on the Synthesis ofForm》);于1969年出版了《模式生成住宅》(《Houses Generated by Patterns》),后又于1977年出版了《模式语言》(《A PatternLanguage》)。这些著作对建筑使用后评价的开展起到重要的指导和推动作用。1975年,美国成立了《通用设施管理》(《General Services Administration》)机构,开始对办公建筑的性能开展可测量指标的研究。自上世纪60-80年代,美国已对学生公寓、医院、住宅公寓、办公建筑、学校建筑、军队营房等建筑广泛地开展使用后评价研究,发展出一套关于数据收集、分析技术,主客观评价指标、评价模型及设计导则等方法体系,包括调研、访谈、系统观察、行为地图、档案资料分析和图像记录等一整套开展POE的技术手段。在英国,70年代也出版了有影响的关于POE的著作,如苏格兰《建筑性能研究中心》的Markus于1972年出版的《建筑性能》(《Building Performance》)一书,影响相当广泛。总之,到80年代,在欧美等发达国家,POE已成为政府和建筑界的例行活动。一些建筑学院还将POE列为本科生和研究生的课程。除了美国以外,在欧洲、大洋洲和日本,有三个重要的组织在执行POE研究。它们是:①欧洲的IAPS(《International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People&TheirPhysical Surroundings》)(国际人与实体环境研究协会);②澳洲、新西兰和东南亚的PAPER:《People&The Physical EnvironmentResearch Association》(《人与实体环境研究协会》);③日本的MERA:《Man-EnvironmentResearch Association》(《人与环境研究协会》)。发达国家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开始探索生态建筑学和开始环境影响评价,注意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和与自然生态、环保的关系。随着能源危机和环境资源问题的加剧,自80年代起,西方发达国家开始更加关注绿色建筑。如美国成立绿色建筑协会USGBC(United StatesGreen Building Council)。有关绿色建筑与建筑环境评价的方法体系也纷纷推出。如英国建筑研究所(BRE)于1990年推出的“建筑环境评价方法(BREEAM)”,美国绿色建筑委员会于1993年推出的“LEED绿色建筑等级体系”;1996年由加拿大、美国、英国、法国等14个国家参加的“GBC绿色建筑挑战”。还有德国的生态导则LNB及ECO-PRO、澳大利亚的建筑环境评价体系NABERS、挪威的ECO profile,荷兰的ECO Quantum,法国的ESCALE、EQUER,日本的《环境共生住宅A-Z》等。这些评价体系对建筑是否节能、环保的性能标准给出系统的分析与评估方法,并设计了各类图表及电脑软件,便于设计者或使用者评估。2.我国的使用后评价我国的建成环境使用后评价及相关工作,是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的。常怀生先生于1982年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介绍建筑环境心理学,并于1984年翻译出版了《环境心理学》一书,其中介绍了日本的环境评价工作。1992年常先生着手调查全国9个城市123户住宅、4个城市7家医院近60间病房,以及深圳6栋办公楼近40间办公室。其评价实践偏重于研究人与微观环境的心理互动关系。后来,他又在1999年《室内环境设计与心理学》一书中介绍了POE的理论和方法。三、评价学要点使用后评价涉及评价学,因此有必要了解一下评价学的要点。首先,评价可分为客观评价与主观评价两大类,并且应当以后者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尤其是使用后评价,更关注使用者的主观感受,如满意不满意,舒适不舒适,方便不方便等。其次,评价可以按定量和定性的方式进行。通常客观评价多依赖于定量指标进行,而主观评价则多以定性的方式进行,但也可以利用诸如语义学标度等方法予以量化,使之能输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分析。再者,评价通常还会依靠一套指标集(或称因子集、参量集)来进行。这些指标要求是彼此独立的,并且对于所评价的对象而言,应当是力求完备的。对各指标还应寻求适当的容限和优选范围。探讨主客观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评价学的核心问题之一。如何由各单项指标的评价合成为综合评价,也是值得探讨的问题。另外,依靠什么人去评价,用何种技术方法去评价,也是十分重要的评价学内容。四、使用后评价的常用技术和方法1.文献资料收集与分析通常需要收集的资料包括有关建筑设计图纸、维修记录及变更设计的情况。若是欲进行绿色建筑评估,则还应包括用电、耗能的记录等资料。2.现场踏勘与测量进行现场踏勘的目的是熟悉欲评价之建筑及其环境。专项评价还应包括必要的测量:如光学、声学、热工学与室内空气品质测量等。3.问卷调查与访谈调查访谈的对象主要是建筑的使用者,也包括该建筑的服务与管理人员。有时还需要向相关专家(包括建筑师、规划师)作调查、访谈。例如,欲评价观演建筑设计是否良好,则可向音乐家、乐队指挥、演员、导演及剧场经理等作调查和访谈。若涉及的调查访问对象过多,则需采用随机采样的原则来获得调查对象的样本。若所需研究、评价的项目与被调查者的身份与社会统计属性有关(年龄、性别、职业、民族、收入等),则尚须记录这些信息资料,以供后期分析之用。设计调查问卷也有许多讲究。通常须涉及对使用者的健康、安全,工作效率与生活方便性和心理舒适性等方面的问题。如询问何项设计是成功的?何者是失败的?某工作与活动空间的面积、体积是否足够?各房间之间的空间关系是否恰当(包括平面关系和竖向关系)?交通面积和路径(包括门厅、过道、楼梯等)是否足够与恰当?指向性是否明确?物理环境(声、光、热、空调、通风、遮阳)等是否满意?墙、地板、天花等各界面的装修材料是否合适?建筑外观及美学效果如何?使用者在各种空间中所感受到的领域感、私密度如何?是否便于社交接触?建筑物是否便于变更使用?是否便于维修等等。同时,还可询问是否需要某些使用者认为必需,而所在建筑又缺乏的房间或设施以及使用者对改进设计的建议等。关于空间利用率的调研,可以询问使用者在一个平均周内,花多少时间于某个空间。具体时间(小时数)可按每4~5小时分档。为了量化主观评价,可采用语义学级差标度法来获取评分。通常采用4、5、7、9、乃至11级标度。例如:采用4点标度的好处是不设中间态度,要么是正的评价,要么是负的评价。如:当欲作某专项使用后评价,在设计问卷时,可以把其它项目的问题也夹杂其中,以一种不经意的方式来调研,避免诱导、暗示的作用,以便更真实地了解到使用者的反应。4.直接观察与行为记录对人们如何使用某一建筑空间或设施进行直接观察,并利用草图来记录其行为,从中发现规律,是行为科学研究的一项基本方法。例如陈建华等人[4]在对岭南地区休憩性文化广场所做的使用后评价中,就曾利用此方法发现乔木下人群的若干行为模式,包括主要使用人群的年龄、性别、利用时间和人数的分布,人群集聚特性与活动类型等,并得出在设计休憩性文化广场乔木下空间时,应注意其坐椅的布置和设计,注意周围景物的可视性等设计导则。5.拍照与录像定期或不定期地对人们如何利用某一建筑空间或设施的行为加以拍照、录像,也是行为记录的一种常用方法,可作为直接观察和草图记录法之补充。朱小雷[5]在对华南理工大学文化广场作使用后评价时,曾于2002年4月24日下午利用拍照记录行为资料。图1是他在半小时内每隔5~7分钟对该广场的拍摄样本。通过拍照,他发现了一些空间异用行为,如有18人在中央主花坛就座,说明原设计在花坛边布置的坐位数量不足,或坐位设计不舒适。他并发现有小车开到广场中停车。这显然不符合设计者设计该文化广场之初衷,说明设计者未采取有效措施,来防护类似行为之发生。拍摄还发现跆拳道小组和交谊舞小组共同利用该场地作为活动空间,但在时间上有冲突等问题。6.认知地图与使用方式记录让被访者画出某建筑环境或空间的认知地图或意象图式,也是一项行为与环境心理学的调研方法,从中可以了解建筑等认知对象在使用者心目中的印象,以及使用者是如何感知所处的建筑空间环境的。此外,提供给被访者一些建筑的平面图,让被访者画出(或用文字注明)其是如何利用该空间的,也是一项辅助的调研方法。如尹朝晖[6]在对珠三角地区住宅实施的使用后评价中,就利用此方法了解到居民如何使用住宅的许多细节和方式。图2示出部分居民住宅的使用方式记录图。她从中归纳出居民有希望设独立书房和第二主卧室的倾向;居民有希望主卧室有私密化个人休闲空间或读书空间的倾向;有自己划分出玄关的倾向;居民有喜欢在客厅设置酒吧、装饰柜或鱼缸的倾向;以及多数居民较喜欢圆形餐桌,较重视阳台的休闲功能等意向。7.变更设计与改变空间使用功能的记录在了解使用者对建筑空间与设施的使用方式时,注意了解使用者是否及如何变更设计和改动原设计空间的使用功能等信息,具有特别重要的价值。这些行为的发生说明设计者的意图未能被实际使用者接受,二者发生差异。这些反馈信息提示设计者今后在设计类似建筑和布置同类设施时,应特别注意加以改善的地方。8.利用图片或虚拟仿真技术来进行主观优选试验何种设计方案和建筑空间环境更为使用者所青睐?欲对此有所了解有时可利用相片、设计图案、计算机仿真乃至虚拟现实技术提供给被调查、访问的对象,供他们进行主观择优试验。通常可采用二者比较择一或多者比较排序等方法。所提供的供择优、排序的图片,或虚拟仿真场景,最好在某一参量上加以变化,而其它参量尽量保持不变,以便了解被试者对某一参量的优选意向。由于计算机仿真技术容易做到仅让单一变量变化,故特别适宜于此种主观优选或排序试验。至于所提供的图片或场景是否需要十分逼真,则应视所进行的试验目的而定。通常只要被试者能作出优选、排序判断即可。9.数据统计分析方法对所收集到的调研资料、信息,尤其是量化数据尚需根据评价的旨趣进行一些统计分析处理。常用的数理统计分析包括以下几项:⑴平均值分析:可以了解大多数人的中心判断倾向;⑵标准差分析:可以了解调查对象意见的分歧、离散程度;⑶相关分析:可以了解调查参量之间的关联程度;⑷独立性检验:可以检验调查参量之间是否相互独立;⑸因子分析与主成份分析:可以了解哪些潜在的重要因子在起作用;⑹回归分析:可以将所欲预报的参量(因变量)用一个或若干个自变量来定量地表示。由于数理统计涉及专门的课程,为了更好地开展使用后评价,建筑师、规划师应当学一点统计学。现在已有专门的应用统计分析软件可以利用(如SPSS统计软件)。10.小结综上所述,建成环境的POE主要可分为三个层面进行:其一是在技术层面上进行。主要是根据现行规范、标准的一套客观指标来检验;其二是从功能层面上进行,主要涉及各类专门建筑的功能,如医院、超市、剧场等;其三是从行为层面进行。这一类的POE更加关注的是使用者是如何使用空间的,其行为规律如何,以及环境心理效应。要考虑人体测量学、人类工程学的因素,注重研究建筑空间的次序、位置、相互关系、形状、比例、尺度、细部等对人的行为和心理的影响,包括私密性、领域感、安全感、社交距离、亲切感、方向感、舒适感及对环境的认知等。各类建筑使用后评价研究还在发展之中,尤其在国内建筑界还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使用后评价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当今建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希望有更多的同行予以关注,共同推动使用后评价研究的进一步开展。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建筑前沿杂志

《a+u》中文版 全年共6期,价格70左右。杂志介绍:中英双语对照;中国出版;双月刊;16开;创刊于1973年的《a+u》杂志,一直秉承着以介绍世界范围的先锐建筑设计理念和实例的主旨,30多年来始终保持着报道高品质、趋势前瞻性的专业优势,读者遍及全球70多个国家,曾创下单册9万本的最高发行纪录。《a+u》旨在“发掘世界最优秀的建筑设计和建筑师,并用最好的图片、编辑和排版形式呈现给读者”。《a+u》 每期都以特别策划的主题来介绍全世界最前沿的建筑作品。同时,《a+u》与世界优秀建筑师一起合作,采用大量一手资料,更有部分文章由刊登其作品的建筑师 亲自撰写完成,杂志内容充分展示了建筑师对其作品最本质和深入的思考。杂志图片详实、报道深入,充分的资料储备、十里挑一的严格筛选以及对细节朴实而严 苛的追求保持了杂志几十年不变的品质,使其对整个世界建筑文化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Domus国际中文版》全年12期,单本价格70元左右。杂志介绍:自其1928年创刊以来,始终以敏锐的视角,客观、及时、全面地报道全球建 筑、设计及艺术动态,以其灵活多样的形式、深刻的思想和充满活力的内容为特色,在78年的发展历程中,对国际建筑、设计及艺术界有着广泛深远的影响,成为 全球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专业杂志之一。《Domus》国际中文版以《Domus》意大利原版内容为主体,从版式到各个特色栏目(新闻资 讯、索特萨斯图片之窗、建筑、设计、艺术类主题文章、人物访谈、产品资讯、材料世界),都完全依照原版形式;在此基础上,另外增加少量本土内容,向中文读 者群及全世界展示中国建筑、设计及艺术领域的最新动态。《MARK中文版》全年6期,单本价格70元左右。杂志介绍:一本崭新的以国际建筑趋势为导向的杂志.它融合了一些著名建筑师的掷地有声的作品,新锐建筑师前卫的作品,甚至还有建筑道路上开拓者的试验性作品。它是一个以视觉为介质的媒体,我们坚信精美的图片所能带给读者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召力! MARK中文版是全球顶尖的以国际建筑设计与创新趋势为导向的专业期刊,它融合了著名的建筑师掷地有声的作品,还有新锐建筑师的前卫作品,甚至还有建筑道路上开拓者的实验性作品。《WA》(世界建筑)全年12期,单价20元左右。杂志介绍:《世界建筑》是国家一级杂志,中国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 它创刊于1980年10月,由清华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世界建筑》是介绍国外的建筑思潮和理论、建筑设计、城市设计、景观建筑作品和进行建筑评论的专业刊物,是中国建筑界了解世界建筑动态的主要窗口,中外建筑师对话的平台,中外建筑文化交流的桥梁。《世界建筑》开设的栏目包括:作品选例、城市规划、建筑技术、建筑历史与理论、青年建筑师、建筑论坛、建筑教育、书评、全景视窗等。 除了出版杂志,世界建筑还举办学术讲座,设计竞赛和展览。由世界建筑杂志社主办的两年一度的“WA中国建筑奖”已成为中国建筑界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奖项之一。《DETAIL》中文版,全年6期,单价50元左右。杂志介绍:DETAIL 是一本专业的建筑类杂志,从构想,到理念,再到方案,直至细节,DETAIL对每一建筑实体进行深层解析,透析建筑细部的无价品质,在世界范围内都备受推崇。自杂志成立之初至今已经有46年的历史,其销售体系遍及全球80多个国家。对于建筑师,工程师和建筑领域的专家学者们来说。DETAIL是一本以建筑技术著称的专业杂志。杂志强调的是细节,从细微之处去表现建筑设计,并辅以高质量的草图加以诠释。DETAIL中文版于2003年创刊。《建筑细部》以高品位的德国Detail杂志为核心内容。以专业的图片表现和细部特写镜头展示了国内外优秀建筑、景观、室内作品细部的外观效果、技术构造与手法表现.揭示技术与艺术的同构关系。 通过业内资深人士对某一作品的详细解读和对具体细节的推敲,引导读者品味优秀作品的细部特质及其运作技巧与手段.为业内人士开拓视野、接轨世界提供更为便捷的桥梁。 通过对优秀工程案例的全方位动态跟踪。展示其动态交互的生成过程。体验不同专业人士的切身感受.营造一个更为直接的交流互动空间.并起到触类旁通的效应。 通过富有现场感的对话、调查、点评等动态交互的方式。捕捉思维的火花。切入设计现在时态,为才华横溢的业内顶级人物提供思维碰撞的理想天地。

《建筑学研究前沿》没有中文版,根本就是一个英文版的,一定不要买,就是,中级职称过不了的,浪费钱,更过分的是还浪费时间和精力。

在本刊发表的论文可在职称评定、晋升考核以及岗位竞聘中起到重要科研认定作用。《中国建设信息化》杂志是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批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信息中心主办的建设信息科技综合类专业学术理论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 2096-0824,国内统一刊号:CN 10-1357/TU。主要栏目:本刊重稿、建设前沿、信息科技、企业管理、建筑工程、规划设计、交通路政、电力能源、图书管理、医疗保健、环保绿化、法制论坛、财税科技、理论探讨等。中国建设信息化》杂志坚持学术性、时代性、创新性和超前性办刊宗旨,立足科技创新,面向实践应用,紧跟国际科技前沿,竭诚为工程技术人员与专家、学者架构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渠道及纽带。本刊系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期刊网全文收录期刊。

不能的,《建筑学研究前沿》没有中文版,根本就是一个英文版的,一定不要买,就是,中级职称过不了的,浪费钱,更过分的是还浪费时间和精力。

这里评中级职称都必须是万方、知网等截图做证明,这个期刊根本在这些权威网站上查不出来,用不了的。这个是假的期刊,这些假冒期刊一般真的很难发现和鉴别。

比如《建筑学研究前沿》,人家本来是一本由高教出版社和东南大学主办的全英文的期刊,名称就叫《Frontiers of Architectural Research》,而且是季刊,只接受英文投稿,人家官方微信号发表了声明说凡是中文版的都是假的。

不法分子却翻译成中文期刊名字《建筑学研究前沿》来忽悠人,还是旬刊,四大网站根本没有《建筑学研究前沿》中文版,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官网上备案的人家是英文版的,但《建筑学研究前沿》却套用人家正规英文版的刊号和主办方来人,还有这些假冒期刊杂志的网站都是随时更换的。

服务器随时可能无法访问,国家相关部门真的应该好好查查这些非法假冒杂志期刊,要发论文的一定提高警惕啊,一定要去知网,万方,龙源,维普或国家新闻出版总局官网上查询,以免上当,耽误评职称等大事。

民居建筑研究的前沿论文

摘要:

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和叠加的综合性特征。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以及民堡沟一带的高山上,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关键词: 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结构;地域文化

特色建筑是人类文化的纪念碑,是集艺术、文化、科技于一体的文化综合体,也是一个民族的形象。一个民族的民居建筑风格,是当地人们在长期的生存过程中,根据当地的气候、水文、地势、地质等环境因素,不断总结经验和完善而逐渐形成的,同时临近民族之间的建筑文化也会相互影响,形成一些共性特征,所以其中也必然积淀着丰富而深厚的民族文化。白马藏族聚居地区是古代“藏彝走廊”最东端藏、汉两民族文化交汇之处,历史上不同民族在这条走廊交错杂居,因此白马藏族在文化形态上呈现出与其他各民族共生、共存、叠加的特征。所以他们的民居建筑既是陇南南部秦巴山区特殊地貌、气候的体现,也是多民族聚居繁衍的陇南南部独特地域文化的反映。长期的民族文化传承与融合发展,形成了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独特的造型特征以及审美特色,并且随着收稿日期:2011一O8—28·90·时代的发展和民族文化的融合,体现出鲜明的时代印记。

一、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基本结构。

作为古代氐族的后裔,白马藏族很早就进入发达的农业文明,并在此居住生息。《华阳国志》记载氐人居地“土地险阻,有桑麻”,所反映的正是目前陇南白马藏族的居住环境以及生产生活状况。史籍记载氐人的民居形式是“土墙板屋”,《汉书·地理志》记载:“天水、陇西山多林木,民以板为室屋。”《南齐书》描述得更详细:“氐于上平地立宫室果园仓库,无贵贱皆为板屋土墙,所治处名洛谷。”“九“洛谷”即今陇南市西和县仇池山附近的“洛峪”,这一带正是古代氐杨政权的核心地区。关于白马藏族地区板屋形制的:具体记载,可见于清道光年间《龙安府志》中的记载:“番民(此处所说之番民,即白马藏族)所居房屋,四围筑土墙,高二丈,上竖小柱,覆以松木板,中分一、二层,下层开一门圈牛羊,中上住人,伏天则移居顶层。”“可见“板屋”的最突出特征即为以木板覆盖屋顶。

目前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结构形式仍体现出“土墙板屋”的一些特征,但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民族文化的发展,三层结构的传统民居样式早已淘汰,陇南白马藏族村寨现存修筑年代最早的民居,也多为二层土木结构。由于板屋屋顶的寿命不长,容易漏雨,随着白马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保持其建筑基本结构的基础上,屋顶已基本用瓦覆盖。目前陇南宕昌县官鹅沟、大河坝一带的藏族村寨,依然保留了大量板屋,当地俗称“沓板房”,这是居住在同一地域、具有相同生存境遇的民族在居住文化方面趋同性的体现。陇南白马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文县白马河流域北岸的高山上,以及石鸡坝乡民堡沟的薛堡寨和堡子坪两个村寨,村寨的整体布局方位为面南靠北,平均海拔高度在1700米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以及积淀深厚的民族文化,使他们的民居建筑在内部结构、组合形式、装饰特征和村落布局等方面体现出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

(一)内部结构。

陇南白至藏族民居独特的造型和审美特质,与其内部结构密切相关。一般认为,我国南北建筑结构和风格的不同,主要是由于不同地域的地形、气候环境等因素,形成了古代穴居和巢居两种基本形式。穴居为北方民居的雏形,北方气候干燥寒冷,居住形式也是由“地穴盖顶”的形式逐渐演变为土木结构的“抬梁式”木构架建筑;巢居是南方民居的雏形,南方气候湿润多雨,蛇虫较多,所以居住形式也是由筑于树木之上的巢穴向干阑式建筑过渡,最终形成了南部“穿斗式”木构架民居,而古代的木楼也是干阑式建筑中对下部空间的有效利用而形成的。陇南白马藏族居住地虽然海拔较高,但由于地处甘肃南部,气候相对湿润多雨,所以这种南北气候的过渡性地带特征,使其民居建筑的内部结构也综合了南北两种传统建筑结构形式。

而“土墙板屋”正是南北建筑融合的见证,经过历代的演进发展,从而形成土木结构的穿斗式二层木楼形式,屋顶为两面斜坡式,一层用于居住,二层存放粮食杂物。据当地白马人介绍,陇南白马藏族的木楼过去也多为三层,下层用于圈养牲畜,上层存放粮食杂物,中间用于居住。但从目前笔者对白马村寨的考察来看,基本为二层木楼结构,三层木楼已被完全淘汰。究其原因,一方面可能与三层木楼建筑难度大且耗费材料有关;另外也与卫生状况、保暖性能有关,下层圈养牲畜时,由于空气对流因素,对人居住的中间层形成空气污染;同时居住在高山地带的人们,下层居住较为保暖,所以综合考察,二层木楼更适宜于人类居住。

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内部木构架体现了穿斗式建筑稳定性强的特点,各种木构件纵横交错,紧密相连,其主要木构件有柱子、檩子(梁)、穿枋、椽、阁楼木、楼板等,和北部民居比较,突出特征有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是柱子多,每间之间分隔处都有5根柱子,最中间的柱子为中柱,前后两边的柱子分别为明柱和后柱,界于中柱、明柱和后柱之间的柱子为二柱;其二是充分发挥“穿枋”的串联作用,每间分隔处纵向排列的五根柱子用一种特殊的构件“穿枋”连接起来,穿枋是一种方形的木构件,与柱子榫接,将柱子纵向连接成为有机整体,体现了“穿斗式”民居建筑结构的独特性;其三是檩子多,陇南白马藏族民居中的檩子分为中檩、二檩、檐檩,中檩为屋脊处的檩子,檐檩位于前后两檐处,二檩界于中檩和檐檩之间,檩子共同承载椽,同时将各组柱子进行横向连接;上下两层中间有许多阁楼木,阁楼木上铺木楼板,将上下两层隔开,阁楼木不仅有分隔上下层作用,也有横向连接和稳定柱子的作用,从而使整个木架形成一个更加密集和稳定的整体。由于这种独特的内部结构,各种木构件之间相互榫接,连接紧密,更符合稳定的力学原理,所以和北部抬梁式建筑相比,不仅建筑结构独特,造型美观,而且具有较强的抗震性能。

(二)分隔组合结构。

陇南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在整体布局:结构方面,和陇南南部汉族民居有相似之处,也存在一定的差异。陇南白马藏族的传统民居多为三间组合式结构,院落也多为三合院、四合院式组合结构,但由于高山地区建筑地基狭小,所以形制较小。正房多为三间组合的结构形式,台基高,整体高出左右厢房,主次分明,正房进深一般为3.5——4米左右,间隔为4.5米左右。正房的一层多为两问连通结构,高度约为2.5米,靠西隔出一问为卧室,连通的两间为厅房,也有三间连通的结构形式。厅房中央一般摆设深柜(也称神柜),用于供奉祖先,靠东面设有火塘,火塘旁边摆放大木碗柜。厅房既是白马人会客、议事、供奉祖先神灵的主体空间,也是他们取暖、做饭的生活场所。左右厢房较为低矮,多为两间或三间组合形式,主要为卧室,期中一面厢房的下层往往留出屋宇式大门,大门与房屋有机结合,形成灵巧别致的空间结构。

白马村寨中很少见完整的四合院式组合结构,无倒房,大概是由于受高山地带地方条件限制,修建倒房会使院落更为狭小,不利于采光,所以其院落比汉族民居四合院要紧凑,房屋紧密相连,将院落紧紧包围在中间,小巧幽静。 目前陇南白马村寨的民居正房建筑多以四间、五问或六间的组合形式为多,因家庭经济条件或地基情况而定。左右两边的两间多处理成“封山包檐”形式,即将走廊左右与相应屋檐下的空间一并封闭在左右耳房空间内,使左右耳房门相对并与正房门成垂直关系,当地也称为“窝檐”,其中一间为厨房,另一间为卧室。在外部走廊上设置木楼梯,用于连通二层,有些则将木楼梯设置在耳房内部,中间部分则留出宽敞的走廊,前有明柱。内部一般为单间分隔,其中正中一间为客厅,间隔一般为4.5米左右,大部分现代民居建筑将中间的两间进行连通处理,使厅房宽敞气派,由于有专门的厨房,所以厅房中不再设置火塘,已演变为现代民居中的客厅。

二、陇南白马藏族民居建筑的装饰特征。

民居建筑既是人们安居的实用场所,也是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逐步营造的精神和文化空间,通过独特的造型和装饰,传达出共同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文化意蕴。“土墙板屋”既是白马藏族居民特殊的生存条件的反映,也传达出一种质朴自然的审美特色,而—92·独特的内部空间结构以及装饰又蕴涵着深厚而丰富的民族文化。建筑装饰的内容从性质和功能方面来考察,可以分为由建筑结构和材质本身所呈现的抽象形式,和通过雕刻描绘等手法装饰在各种建筑构件上的具象图形,两者共同形成了建筑的整体审美特色以及民族文化意蕴。传统的“土墙板屋”式白马藏族民居,是白马人利用其居住地域的自然资源,并综合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构筑的具有独特民族风情的民居建筑形式,厚重结实的夯土围墙,轻盈灵动而稳定的木楼结构,纵横交错、错落有致的屋面门窗阁板,层叠排列而富有自然秩序的木板屋顶,既体现了民居建筑的实用性功能,也通过其结构和材质传达出朴素自然的审美特色以及民族文化个性。

在一般民居建筑中,装饰部位主要集中在门窗、山墙墀头以及屋脊上。陇南白马藏族传统民居建筑在外部山墙的处理方面较为随意自由,一般不进行装饰,一层的山墙为夯土墙,上部的二层或以木板、竹笆作山墙,直接承载屋顶,成自然简易的“悬山式”结构,所以没有墀头装饰;屋顶由于用木板覆盖,所以也无砖瓦图案装饰。正面的门窗以及纵横交错的木板墙体,则成为装饰的主体。

在生活条件相对艰苦的年代,多数白马藏族民居基本无装饰图案,而经济条件较好家庭的民居在门窗上雕刻动物花卉图案。白马藏族传统民居的门窗结构相对固定,整个屋面围绕门窗全部用木板封闭装饰,下层正房门多为两扇组合形式,左右窗户上装饰窗棂,上层无门,只在正中间或左右侧留出装饰窗棂的窗户。整个屋面部分阁板形成穿插有序、变化统一的平面构成形式,窗棂上变化多端的抽象图形则打破了阁板的.单一,产生了巧妙的形式对比,丰富了视觉效果,而这一切都是在建筑结构需要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形式美因素。部分传统民居的门窗上则雕刻动物花卉图案,这些装饰图案多位于门扇中间的绦环板以及窗楣、门楣等处。白马藏族信仰自然神,所以其民族图案的形式以及所包含的文化意蕴与汉民族图案有所不同,在内容方面多表现其生存环境中的自然花草以及动物,以表达对自然的赞美和崇拜,而不像汉民族装饰图案通过谐音、双关等蕴涵了更多的伦理文化含义。在造型方面这些动物花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写实化倾向,不似汉民族花卉图案体现出鲜明的程式化因素,动物花卉造型憨厚朴拙,雕刻手法大胆粗放,不注重一草一木局部的精雕细刻,而专注于对自然物象的讴歌和赞美,所以使图案物象的造型体现出浑朴生动的特征,充盈着强烈的生命意味。

三、陇南白马藏族村寨的村落布局村落。

作为一个地理意义上的范畴,既是农业社会中人们共同居住、生产、生活的空间,又是指在这一空间中生活的一个群体。这是从民俗学、人类学的角度来认识村落,偏重村落文化的缔造主体——人,以及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文化现象。陇南白马藏族的村落布局结构是由他们居住地域特殊的地貌、自然资源、民居建筑形式等因素综合形成的,这其中本身也包含了白马藏族深厚的民族历史文化因素,虽然经历了漫长的民族历史发展与变迁。白马藏族由于古代长期的民族矛盾,他们被迫选择了环境险阻的深沟、大山、密林为栖身之处,

这不仅决定了他们独特的“板屋”建筑结构,也促成了他们村落布局的基本形式与格局,形成了具有强烈民族特色的地域人文景观。陇南白马藏族由于居住在海拔较高的高山地带,所以他们的民居也主要依山势而建,白马河流域的白马村寨民居基本为面南靠北的统一布局,这种方位的民居冬天太阳直射屋前,夏天太阳直射屋顶,具有冬暖夏凉的优点,也有部分村寨的民居不是南北方位,但都依地形而排列。由于高山地带坡势陡峭,宽阔的平地较少,所以白马藏族村寨的民居不仅院落窄小,而且民居之间的距离也较为紧密,相互之间的高低落差较大,再者其民居建筑为二层木楼结构,所以在布局形式方面形成了层层叠叠的视觉效果,产生了有序排列的秩序感以及韵律感,达到了民居建筑与自然的高度和谐,这种和谐是一种天然雕饰的自然之美,而非人为的形式雕琢,在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中又体现出独特的形式美感。

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社会的巨变以及白马村寨发展,白马藏族的民居建筑在继承传统样式的基础上,也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尤其8O年代以来,白马村寨的交通、通讯、经济的快速发展,与汉文化的融合速度加快,其民居建筑从材料到结构,均体现出鲜明的时代特色。随着白马人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他们的生存条件也不断地改善,一是对传统民居进行改进和修复,二是对旧民居进行彻底拆除而重建。在基本结构方面,现代民居依然延续了传统民居穿斗式二层木楼的结构,但在形制方面比传统民居高大;在组合结构方面,现代民居多为四间、五间或六间的组合形式,中间的客厅采用两间连通的形式;传统的“土墙”逐渐换为砖墙;门窗结构方面大量借鉴当地汉族民居的形式,正房门多为六扇、八扇组合结构,多数白马人家民居的门窗还用各色油漆涂染,有些民居的门窗也完全采用镶有玻璃的现代化的样式。容易腐朽漏雨的沓板房“板屋”顶被瓦顶替代,屋脊上也出现了脊兽装饰,瓦沟中用白色涂料勾填,青、白映衬,呈现出整洁、明快的现代特色。白马人的生活水平与生存条件在不断改善,但民居建筑的民族特色也随之淡化,这为我们研究和保护白马文化也不断提出新的挑战,如何在传承白马藏族传统民族文化的基础上有机融合现代科技文明,促进民族发展,是我们研究白马文化者必须面对的迫切课题。

参考文献:

[1]徐万邦,祁庆富.中国少数民族文化通论[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6.

[2]刘光华.先秦时期甘肃的民族(一)[J].西北民族研究,20133,(3).

[3]刘志扬.居住空间的文化建构:白马藏族房屋变迁的个案分析[J].民族研究,2011,(3).

[4]袁智慧.骆谷城武都郡址初探[J].天水师专学报,1986,(3).

[5]刘峻骧.中华艺术通史·原始卷[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6]刘铁梁.村落——民俗传承的生活空间[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6).

【摘要】古民居记录着当时人类的生活状态和习俗文化,属于一种特殊的文化遗产。江西受到周边徽商影响,地域的民居风格偏向徽派民居,每个徽派民居的建筑形式根据地域的不同有所差异。汪山土库又名“江南小故宫”,为故宫的总设计师所设计而成,是徽商的民间建筑和皇家的宏伟分布形式相结合的官员府邸,具有特别的建筑形式及装饰艺术,独特的研究和保护价值。【关键词】古民居;江西;建筑结构;装饰一、研究对象与目的(一)研究对象及研究方向汪山土库地处南昌市以北,位于江西中部地区,于清朝时期程氏三兄弟所建造。建筑群倚靠汪山,当地客家话称之为“土库”,故名“汪山土库”。历经多年,保存较为完整,其以独特的人文及特殊的建设条件为基础,对其从建筑空间和装饰艺术层面上进行研究,分析其不同于其他徽派建筑的艺术手法。(二)研究目的1950年以后,中国的传统民居形式发生了改变。到80年代左右,中国的研究学者开始重视中国传统民居的研究。各地方政府对于当地古民居的保护也越来越重视,笔者本着从建筑空间及装饰艺术层面将汪山土库特有的形式特点和情感遗产以分析的手法将其表达出来,并根据研究结果探究其保护措施。二、历史文脉及选址(一)历史文脉土库因“忠孝廉节”的传统道德思想而得名,“世俗见朴素人取笑为一身土气,此大谬也……”教育子女修身应蓄势惜福,不仗势欺人;笏(hu)堂公程逢禄持家应有“已甘常悯先人苦;能俭犹防后人奢。”霁亭公程焕采的的勤俭低调的风格;处世则是告诫后人吃亏是福,便有笏(hu)堂公的“一曰要吃亏;二曰学吃亏;三曰吃的亏;四曰还不算吃亏”的佳话;晴峰公程矞采认为,理政应清廉,则“大其心,容天下之物;虚其心,受天下之善;平其心,论天下之事;潜其心,观天下之理;定其心,应天下之变……”于是“有势不可势尽,有福不可享尽,贫穷不可欺尽……”的程氏家训便脍炙人口而流传至今。(二)选址汪山土库西侧有山脉,北侧靠近赣江支流马融河,形成一种“北面临水,西面有山,地势平坦”的地理形态,提供给村落极其便利的生存条件。耕地依附河流的灌溉,以马融河为中心,向南北两侧分布,通过支流向南延伸,以大塘村为中心向四周扩散。此种地理、水系及耕地环境给村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从而成为了汪山土库选址的环境条件。与一般徽派古村落不同,宅子村头并不是设置在水口,而是建造在马融河的中部。相传此地是由风水大师提点,因而建造于此的,这可能能解释土库为何与其他村落选址不同的原因。三、建筑结构与空间形式分析(一)建筑结构分析土库共有九房,分别为几兄弟和其父亲的住所。一列为一房,当地认为九房不吉利,将第九间房命名为“十房”。整个建筑结构方正、对称并且有序排列。以祖堂为中心向两边并列分布。房屋与房屋之间由巷道相连接,其中最宽的巷道为官轿所用,有八尺宽,因此得名“八尺巷”。八尺巷的两边各有一道排水沟,其他巷道则只有一侧排水沟。每一列正房旁边会有一列厢房,为仆人的住所或者是灶间。每一列正房都有两个直接通向外面的出口,为了每个兄弟之间不相互打扰,每列厢房一样也有直接通向墙外的两个出口,方便佣人进出。在出口旁边设有狗洞。整个宅子四面由高高的围墙围住,如同缩减版的故宫。宅子内设有讲堂、兵械场、祖堂等公共场所,穿插在正房之间,靠近八尺巷,便于各房都能顺利到达公共场所。在整个宅址的正前方有一块旗场,每个旗杆上面有只“金鸡”,每中一名进士才可树一杆旗,用来鼓励后人发愤图强。(二)建筑空间分析祖堂以二进式,中轴完全对称的空间结构所形成的祭祀祖先的公共场所。人们在厅内供祭祖宗和神灵,满足日常生活、家务活动的空间要求,是一种具有复合功能的空间。[2]入口进去有隔门遮挡,隔门后进入正堂,隔门两侧各有两间房,房门朝向堂心。第一进两侧呈长条形天井,第二进两侧呈近正方形天井,天井中各有一水缸。灵台位于整个空间的尾部,灵台前大厅广阔,用于祭拜所用。正房一般一进式,所有的房围绕着天井分布,一般以中轴对称分布天井,中轴的尾端是用来接待客人的堂亭,堂亭内对称的摆有桌椅,在堂亭的中轴摆有牌匾和字画。建筑的中轴线是强化和区分地位尊卑的主宰线,分割决定了住宅空间序列的变化。[3]厢房的面积较小,一般为的正方形房间,只有一个过道和一个长条形天井,成列排列。每一列厢房邻近巷道,通过巷道围墙上的门进入正房。根据笔者的观察,每列正房旁都会有一列厢房,分别是以公共空间向两边分布正房,再在正房旁安设厢房,便于仆人来往于正堂与厢房或灶间仓库之间。讲堂为一进式结构中面积较大的空间,和正房相似,厅堂、天井和入口两侧都各有一房,学童在厅堂内苦读。笔者初步认为,讲堂内的房屋用于给先生休息和工作所用。(三)水系统分析土库的排水系统是根据故宫排水系统而建,自建造以来从未堵塞,整个排水确保了古代官员的锦花绣鞋和官袍不被沾湿。水系统由主干和支干组成,通过下水地漏和暗沟完成整个宅地的排水。整个水系统只作为排除雨水的作用,并不排污,这也是这个水系统不会堵塞的原因之一。整个排水系统分为室内和室外,室外采用排水沟的形式进行排水,室内则利用常见的天井的形式排水,天井下方的地面要低于周边30公分左右,而天井下方则采用二至四个地漏排入支干中,再汇入主干内,再由主干汇入周边河流。明清时期,根据皇宫内的规定,每年春季都要按时清理宫内沟渠,不断疏通。[4]这一习性也流传到了民间,土库每年也会定期疏通排水沟,防止地面积水。宅子的主干一般分布在屋外的巷道边,常以明沟的形式连通到每个屋舍,一是便于屋檐下的水更快的流入排水沟内,二是便于疏通。宅子的支干一般分布在屋内的天井中,都是以暗沟的形式汇入主干中的,在每个天井的四个角上一般会有地漏,地漏的形状和故宫的地漏形状一致,如铜钱。四、装饰艺术分析(一)石雕土库内的石雕主要以圆雕、浮雕为主,主要表现在下水井盖上和门饰上。每个天井地漏上都配有一个井盖,井盖上大多以圆雕的形式雕刻着不同种动物,常以吉祥寓意的动物为主,如麒麟和乌龟。辅助着有沉雕的井盖,笔者推测是后人后期填补所致。土库的门饰也是各不相同,根据房屋主人的尊贵程度定门饰的精细度,正房的石雕门饰三面图案精致各异,厢房的石雕简单统一。石雕门饰中以描绘喜鹊、文房四宝和暗八仙的居多,另外的也是以吉祥为主进行雕花。(二)木雕和大多徽派建筑相同,汪山土库主要的雕刻形式是圆雕、透雕、浮雕、沉雕等,线雕运用的较少。圆雕一般略施雕刻在吊筒、雀替及斗拱上,门窗往往使用透雕来配合天井的采光和透风,牌匾、桌椅、柜等则较多采用浮雕或沉雕的手法。汪山土库建筑群内的木雕主要集中在门窗上,门窗木雕以中心为核心图案,周边用祥云或者梅花等围合,其图案样式各不相同,寓意丰富多变。木雕图案大多使用麒麟神兽,这一定程度上契合了当时程氏三兄弟的官品。①另外,木雕的图案表示福寿祥和的寓意较多。②用蝙蝠和“寿”字组成图案,以表示“福寿安康”之意;用葡萄来表示“多子多福”的意愿;将两只仙鹤在松树下的情景来表达“鹤寿松龄”的愿望;麒麟吐书的图案则来自于传说,麒麟成双分公母,孔子是麒麟之子,出生之时带有贤书,此后,人们为表达对儒学的尊重,往往将“麟吐玉书”来表达愿入仕的心情;土库中很多采用的是“喜鹊登梅报吉祥”的形式,其形态各不相同;用乌龟踩祥云的图案来表示富贵;用瓶和屏或者苹果表示“平平安安”;双鹤在荷花池中嬉戏的场景表达“和合”的家庭意愿;用梅花的各个形态组成的图案表示清高;窗花中也有以生活场景为题材的雕刻,表达主人的生活情境,如屋坐落在溪流边,屋前有竹挡煞气,屋后有松镇宅子;书柜上刻有梅、兰、竹、菊的样式,体现书意浓浓的气氛;在堂中的座椅扶手上常用祥云,靠背上雕刻着“麒麟吐宝”的样式,表示吉祥如意;在书房中,书桌则会刻上二龙戏珠的图案,靠背上则是“寿”字;床榻上最为精致,有圆雕的麒麟左右各一只,床顶沿雕刻着这种神话故事的情境,表达主人得子的心愿。(三)砖雕土库的砖雕主要集中在围墙上,通常以镂空的雕花在墙上进行点缀,也有浮雕形式的门头装饰。砖雕的形式有四分之一圆饼形、正方形、长方形等形式,分别在每个面中雕刻着不同的雕花,手艺精湛。单面祥云、暗八仙、牛耕、蝴蝶、麒麟、蝙蝠等图案。正房的房门砖雕采用统一正方形四面精雕的手法,并且每面雕花都不一样。厢房的房门则采用简单的雕花,多带有弧度。五、文化遗产保护(一)民居的保护价值及消失原因“建筑是石头写成的历史”,民居更是社会历史的活化石。民居是人民大众的住所,民居及其聚落最直接地反映着各历史时期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生活状况及经济、体制、生产力、生产关系等社会状况。[5]传统民居的装饰艺术反映着当时当地的审美态度,建筑形式则体现出人们的生活方式及其宗教信仰。传统古民居建筑作为民俗文化的主要载体,是相当需要得以保护的。但是,由于中国人口的剧增,人口密度过大,传统民居的建筑已不能够满足居住需求,传统民居逐渐被楼房所代替。另外,传统建筑的配备设施(水电)功能不足,以及防火性能较差,不能提供更好的居住条件,这也使得传统民居在某种程度上逐渐消失。“文革”的“破四旧”以及复杂的施工技术也可能是造成当今传统民居逐步退出人们生活圈子的原因。(二)汪山土库的保护措施根据前文对汪山土库的建筑及装饰艺术的分析,可以看出,汪山土库的建筑形式独特、排水系统完善、装饰艺术精湛,是具有研究价值及保护价值的建筑群。对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学者认为,大致可以从原物保存、原型异地搬迁、就地保护及内部维修[5],再创作(结合着现代的生活习性,将古民居的功能进行扩充)这四个角度入手。笔者通过实地踩点汪山土库现存情况发现,整个建筑群木结构较多,经过长期的使用,很多木结构已经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腐蚀现象。如若仅仅对此进行保存,往后极容易造成建筑体的坍塌,而原型异地搬迁和再创作则失去了对本土文化保护的意义。因此,笔者认为,就地进行保护,内部维修的保护措施是较为恰当的。此外,对汪山土库保护及开发的过程中,我们更应该重视旅游对民居的影响。如何适当地开发?如何控制旅游容量?如何增加村民的实际利益?是当前旅游模式给传统民居带来的问题。六、小结笔者采用南昌本土民居为题点,通过对汪山土库建筑结构和装饰艺术的调查、汇总及分析,归纳以下四点。(一)选址的差异性土库的选址同一般徽派民居不同,并未按照“通利要津”“水口以聚一乡之树林......”的特点分布院落。村落不是设置在水口,而是设置于塘边。(二)建筑空间形式的多样性土库的建筑空间形式与常规的徽派建筑空间不同,正方中轴对称并列布置,且规模巨大,集中分布。采用了皇室布置形式,细节和房屋内部则采用了徽派的进落式。(三)装饰艺术的探索性三雕艺术中对文房四宝和吉祥送子寓意较多,从侧面说明建造时主人的年龄和心态。从历史角度上看,正好符合迈入中年愿望衣锦还乡的三兄弟。(四)保护措施的规律性村落的形成受文化、思想、观念的影响,在时代的变革中,民居会随着发生变化,使得民居无法记录文化和习俗。当饱和的人流量的冲洗,文化遗产会遭到破坏。适当的旅游开发,才能使得文化遗产既得到保护,又能继续承载历史痕迹。参考文献:[1]倪琪,王玉.中国徽州地区传统村落空间结构的演变[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22).[2]谢珂,谢震林.徽州古民居内部空间秩序的社会文化观念形态体现[J].工业建筑,2014,44(5):5-8.[3]谢涛.论徽州古民居的建筑与装饰风格[J].艺术百,2013,29(2):241-243.[4]王星.解密故宫排水系统[J].中国勘察设计,2012(8):19.[5]朱良文.中国传统民居的价值与传承[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2011.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是我们最常见的建设项目之一,在写作房屋建筑学论文时,我们要重视论文的题目,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一) 1.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作用可视化研究 2. 房屋质量 保险 制度下质量检查机构运行机制研究 3.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作用荷载试验研究 4. 木构架砖围护墙房屋的拟静力试验研究 5. 基于玻化微珠保温混凝土既有砌体房屋抗震加固与节能改造一体化研究 6. 夯土房屋纵横墙交接处裂缝成因及其预控 措施 研究 7. 既有建筑顶部钢结构加层的结构设计与抗震性能分析 8. 广东沿海典型低矮建筑调研与风荷载特性的试验研究 9. 基于建筑和结构安全统一的废旧集装箱改造房构造的研究 10. 从建筑到村落形态 11. 城市房屋拆迁补偿制度研究 12. 关于《危险房屋鉴定标准》的应用研究 13. 现有小高层钢筋混凝土房屋的抗震鉴定与加固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墙体构造研究 15. 云南传统民居建筑抗震加固 方法 的研究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二) 1. 澜沧江中下游流域传统聚落研究初探 2. 村落人居环境与建筑朝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 沈阳周边村镇砌体结构学校建筑抗震性能研究 4. 湖南省村镇砖砌体房屋抗震施工方法及质量控制研究 5. 多层砌体房屋的抗震鉴定研究 6. 低层建筑表面风荷载数值模拟研究 7. 大庆地区房屋结露发霉治理技术研究 8. 汶川地震中村镇建筑的震害分析及抗震减灾措施研究 9. 夯土墙承重房屋的局部受压性能研究 10. 太阳能技术在建筑上的应用研究 11. 汶川地震房屋震害分析及抗震鉴定方法的研究 12. 西安老城区宗教建筑修复与保护研究 13. 抗震设防建筑的易损性及震害指数研究 14. 砌块建筑裂缝成因及处理技术研究 15. 混凝土砌块建筑裂缝及渗漏处理技术研究 16. 低层砌体住宅房屋简化设计及施工质量控制 17. 国内外房屋建筑物管理制度的比较和借鉴 房屋建筑学论文题目(三) 1. 高速公路服务区建筑设计研究 2. 多层砌体结构房屋震后鉴定及加固研究 3. 传统木结构建筑抗震性能试验研究 4. 多层砖混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研究 5. TTU标模及平顶罩棚类低矮建筑的风洞试验研究 6. 摩擦滑移减震技术在村镇砌体房屋结构中的应用 7. 可行性研究及减震效果分析 8. 建筑外墙饰面检测维修优化分析 9. 山区乡村建筑洪水冲击破坏数值模拟研究 10. 住宅建筑计量供热自力式差压控制阀及热计费问题的研究 11. 云南农村民居新建房屋夯土墙竹筋加固的试验研究 12. 美日德建筑节能立法及其启示研究 13. 轻钢龙骨体系多层房屋力学性能比较分析 14. 现代木结构建筑之屋顶构造系统的研究 15. 武汉地区办公建筑节能设计研究 16. 砖砌体结构房屋震害分析及设计建议 17. 喇嘛甸油田建筑节能措施研究 猜你喜欢: 1. 房屋建筑学的论文 2. 房屋建筑学论文 3. 房屋建筑学毕业论文 4. 房屋建筑学设计论文 5. 房屋建筑学小论文

  • 索引序列
  • 建筑学研究前沿期刊电子版
  • 建筑学研究前沿是真的期刊吗
  • 建筑学论文研究前沿方向
  • 建筑前沿杂志
  • 民居建筑研究的前沿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