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和优势
近几年发展迅速的供应链金融业务有效的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等问题,那么供应链金融有哪些特点和优势呢。我们一起来看看!
在我国,最先进行供应链金融探索的是深圳发展银行,之后越来越多的银行参与到相关产品的研发和业务的市场推广上。深发展银行将供应链金融定义为“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型,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根据供应链金融的定义可以看出其有如下特点:
(1)评估的整体性
整体评价体现在银行分别从企业所处行业的供应链和企业自身来系统的分析和评价是否具备所要求的条件。行业分析主要考虑宏观经济环境,行业发展潜力等;供应链分析结合上下游企业来分析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在其中所处的位置,市场竞争力和面临风险等;企业自身实力分析主要是通过对企业运营状况的了解来判断是否具备履行合作义务的实力。
(2)还款的自偿性
供应链金融就是一种基于结构性融资理论发展起来的融资模式。它并不是利用授信到期的企业综合现金流,而是在交易发生的过程中以产品的销售收入来进行偿还负债。这种为了支持企业进行生产,销售产品的自偿性融资模式体现了其获得企业还款的及时性,稳定性,并且还款金额较小,相比于传统方式风险更小。
(3)参与主体多元化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贷款模式不同,在运作过程中涉及到供应链内外的各行业交易主体,比如有第三方监管的存货类融资产品,涉及到银行等金融机构,信用评估公司,物流监管公司,以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和需要融资的中小企业。下一节仔细介绍各个主体在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中的作用。
1、商业银行
在合作过程中,银行通过对供应链的整体评价,选择整体资信水平和发展潜力比较好的供应链进行一揽子信用授予,并且核心企业得到银行的授信之后进行分配。这个过程中,银行充当复审的角色,核心企业在利益的驱动下自愿进行信用介入,监督供应链内各方的情况,从而降低了银行交易成本与业务风险。
2、核心企业
是指供应链上下游掌握主动权的企业,在整合整条供应链中起到重要作用。不同的行业中,核心企业处于整个供应链的位置不同。例如:在高科技行业,研发环节是关键,掌握关键技术的核心企业具有话语权;在制造业,产品的关键部件或者主要工序可能影响整条价值链的运作,盈利情况;而零售行业,掌握终端客户的企业才是核心企业。
3、中小企业
基本特征具有如下的特点: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位置基本处于低附加价值的环节,凭借在产业链中非核心竞争力的一些技能或者渠道运营。由于处于供应链的低端地位,致使谈判能力弱,不断受到核心企业的挤压,利润增长缓慢。在与核心企业交易过程中,资产主要表现为预付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金,导致资金流紧张。
4、第三方物流公司
由于供应链金融在操作环节上会涉及到很多专业性的领域,例如存货类的产品,需要物流公司做为储存和监督机构。在实际业务中,其发挥银行代理人的作用。
除以上参与主体之外,电子商务平台也是重要参与者之一,其降低业务内部的交易成本,增强了业务信息的透明度,为多方合作提供了有利的信息。此外,保险公司、监管部门、抵押物登记部门也都参与到供应链金融当中发挥重要作用。
首先,供应链金融使各方能够获得畅通的信号传递途径。供应链金融模式下,银行可以通过中小企业的支持性资产等信息来了解企业实力,中小企业也可以通过信号传递系统来显示自身满足供应链金融准入体系,符合银行授信标准。供应链上企业交易的频繁发生决定了银行能够获得更加稳定的支持性资产,比如应收账款等。对于中小企业来说,资金实力不够雄厚,流动资产相对于比较容易进行抵押贷款的不动资产在资产负债表中占比很大,并且由于其在供应链上处于劣势,对资金的需求特别大,供应链金融模式融资很好的解决这个矛盾。所以中小企业通过自身的特点,化劣势为优势,通过流动资产来进行自身实力的展示,提高在银行业中的信用水平,获得所需贷款。
其次,核心企业与监管企业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信息。核心企业在供应链上具有主动权,大量的物流,资金流使其理所当然的成为了产品生产流通上的枢纽,掌握着上下游企业的大量信息。出于对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考虑,核心企业为了未来能够稳定的进行生产,销售,将会全面配合银行来选择好的进货商和分销商。这样以企业间的真实交易为基础的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通过供应链上多方的交互信息,比如票据记录,商业信用记录,企业合作次数,经营环境,财务情况等,使得银行对所贷款企业得出正确的信用评估,在信息畅通的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判断。物流企业提供监管与仓储服务,同样出于自身业务拓展,实现更大利润的考虑,选择与银行全面合作。并且对于能够实时掌握中小企业动产动态的物流企业能够在最大程度上提供中小企业产品流通的详细信息,为银行提供更多的便利。这样可以同时满足银行放贷和中小企业融资的需要。
最后,中小企业在供应链中不会选择违约所带来的过大损失。中小企业出于对自身在供应链中位置的考虑,能够获得与核心企业长期合作是传递自身实力与产品质量信号的一个重要渠道。在合作过程中,由于缺乏资金而选择向银行借款,而供应链金融产品的性质决定了中小企业的高违约成本,其不愿放弃能够提高自身信誉的发展机会,这样银行凭借这种声誉机制明显的减少了企业信贷过程中的道德风险。并且核心企业同样注重自身信誉,不愿为在合作过程中了解到的坏企业进行担保,同样减少了银行发生逆向选择的概率。在供应链上主体之间的相互关系进一步扩展而形成了“信誉链”,信息得到了更好的传递,减少了“融资链”断裂的可能。
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分析
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个被定位于为大多数中小企业服务的业务,在企业信息化、供应链信息化和ERP普及推广的时代,它通常会围绕一个核心企业展开,通过核心企业注入大型制造企业的ERP或商品流通企业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而展开,由于核心企业具有高等级的信用优势,又能依托信息化整合供应链上的信息流、物流以及资金流,这样就能为链上企业提供全方位的供应链融资和供应链物流综合服务。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供应链金融产品设计及优化分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1.银行产品优化亟需产融结合的创新
行业性的互联网平台可以达成银行、企业还有物流等服务业的资金流、物流、信息流的互补,甚至可以凝聚行业性的供应链运营生态圈于平台之上,从而可以便捷获取整个行业的大数据,因此可以大幅减少成本的支出,最终达到双赢多赢。因此,银行、互联网平台方、平台生态圈内的多方分工与协作是保证供应链金融适应市场需要和创新发展的基本原则。
2.银行供应链金融中基本融资产品的研究和“互联网+”的优化
银行给予的供应链融资产品是供应链金融服务的核心内容,在日常实际的操作的时候,银行会看信贷风险的特点和为企业提供融资方案。原则上,银行融资产品主要分为三大类:存货融资、应收帐款类融资、应付账款或称预付款类融资。
应收账款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种融资产品,风控的基本要求是:设定由银行监管的户头,而且在供销合同签定的时候必须约定,在债务方支付货款时应将支付款打入这个账户,而不可以进行别的方法付款。在这样的融资产品操作的步骤里,银行就要着重考察债务支付方的付款信誉,有没有超期付款的不信誉记录;确认应收款是真实的;并且还必须要对回款情况进行实时监控。通过上述的要求,产品购买者通常是要经过银行的资信评估,并且被确认具有资格的企业。融资企业才能够得到企业所需融资。除此,银行为了进一步降低风险,有的.时候还要企业给出付款承诺书、以及应收账款证明等保障文件。很显然,在线下收集这样的信息将具备相当的风险,而在供应链平台上,信息和数据将会因为完整和透明,使得应收账款融资的风控更加容易实现。
存货类融资产品。针对这类融资,风险控制银行通常会进行以下操作:为了保证所抵押的货物可以受到银行的实时监控,第一就要针对银行、购-货方、销货方这三方,进行交易货物的存放以及运输等问题的商议和约定,而且还要在特殊时候进行第四方合作,利用第四方合作的参考意见。这个方式是有区别于应收账款类的融资产品的,因为银行这时可以降低对对方的资信评估要求,只需要把监控的重点放在货物上,这就是存货类融资产品通常的操作方法。在互联网和物联网时代,智能化的仓储物流网络可以实现仓储货物的平台化监管,可以极大的提高此类融资产品的服务范畴和运营效率。
预付款类融资产品。预付款类融资产品相对于上一种融资模式它的所属权是相当的清晰直观的,正是这种模式下货物是直接从销货的一方直达购买的一方。针对这类的融资,进行风险控制的银行其相应举措如下:银行、采购方、销售方、而且还有监管方比如第三方物流,需要共同签订合同,确切的注明货物的交付时间,银行通过信贷的方法来协助采购方面给予购买的款项,在采购方支付足够的额度来还给银行贷款和利息之前货物的归属权依然是银行的。但是由于这个方案的核心是质押货物,所以在这样的融资方案下根本无需去对采购方的资信进行评估,但是银行为了最大程度降低风险就会让核心企业,比如销售方来承担质押余额部分的回购责任,这就是这类融资银行的操作特点。可以预见在供应链平台化的基础上,由于敏捷供应链的存在,尤其是C2M这种以销定产模式的推广和普及,尤其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的兴起,这样的融资产品的风控约束将大大解放,从而爆发巨大的适应性。
3.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优化组合与创新
银行对供应链中融资产品的设计和定位和全部供应链的金融风险是紧密匹配的,银行为了提高授信的安全性,这些产品的前提条件就是希望供应链运营处于融资产品约定的理想状态中,其实就是要求资金在相对封闭和安全的环境中运转,而这种相对安全和封闭的环境还必须对银行呈现可靠、真实、可视的特点,而这正是产业互联网和供应链平台的优势;供应链上融资企业依托的平台越强大、平台的大数据越有效、越透明、越可靠,就拥有越高的信用等级,而且有违规的现象产生的话,也可以实现平台上的秒杀。这样,平台上的企业就可以拥有越高的融资信用,就可以在平台化的封闭环境内随时获得融资来提高自身资产的流动性,并通过高速的资金周转率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能更快更好的用销售利润来归还所贷款的资金,由于供应链平台可以集成整个行业生态,大数据反映的是整个行业的真实运营状况,资金的授信、增信、贷款、用款、风控、处罚、偿付也是封闭在整个行业性的产业供应链闭环生态圈内,这样就可以解除融资链条必须“一头沉”的约束,由此极大的扩大了融资服务的客户范畴。而且在银行看来,通过供应链平台不仅可以一次性获得大量的可靠可信客户,而且贷款使用过程可以监管,回款可以得到保证,平台化的融资风险就会降到最低,从而实现银行和平台方的双赢甚至生态性的多方共赢的局面。因此,大数据风控和供应链融资产品的组合创新将是未来产业互联网平台的金融创新主流。
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解析
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供应链金融融资模式及优化对策解析,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供应链金融的产生及特征
在研究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时,我们往往关注最多的是研究融资难的“表面”原因,比如说,银行门槛高;企业没有可供抵押的物品;企业非系统性风险高;企业没有完整的财务报表等等,这些都是中小企业被排斥在信贷市场之外的原因。但是,我们往往忽略了实质原因,那就是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融资申请后,银行总是依照一个标准、一种模式来对企业进行融资评估,看它是否具有偿还能力。
有些中小企业虽然具有偿还能力,可是这种偿还能力往往是基于真实的交易背景,不是或没有由账面财务信息表达。特别是当这些企业没有有效的、可供抵押的固定价值资产时,银行因不能有效甄别企业信息而拒绝给企业融资。基于解决这种企业与银行之间的矛盾的客观要求,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供应链金融是在物流金融基础上的创新,它在物流金融基础上将融资从商品销售阶段延伸到采购和生产阶段。因此,供应链融资模式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助于缓解与核心企业打交道的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
现在大的核心企业都用“全球性外采”和“业务外包”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大型企业通过良好的品牌形象和财务管理效能,吸引了一批以其材料采购和产品销售为主营业务的中小企业,形成了一个相对安全、稳定的企业商务生态链。
这些中小企业作为核心企业的上下游,融资需求主要来自于核心企业转移流动资金压力:核心企业利用其强势地位,要求原料供应商先货后款;对下游的经销商,又要求先款后货。竞争力越强、规模越大的核心企业,对上下游的压力越大,从而给这些中小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融资需求。此外,大型企业出于对零库存的要求,将相当部分的管理成本和资金成本转嫁到上下游企业,造成上下游企业资金紧张、周转困难,这也造成了企业的融资需求。
由此可见,要解决这些企业融资难问题不能仅仅停留在在单个主体上找原因,应从整条供应链出发来寻找中小企业融资的新途径。在2003年,深圳发展银行在业内率先提出了“1+N”的融资模式,“1+N”中的1是指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一般都是大型高端企业,构成银行信贷风险管理的“安全港”;N是指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供应链成员企业,即利用供应链产业集群的伴生网络关系,将核心企业的信用引入对其上下游的授信服务之中,并开展面向供应链成员企业的批发性营销。
2005年,深圳发展银行又提出“供应链金融”这个品牌产品,所谓“供应链金融”是指在对供应链内部的交易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自偿性贸易融资的信贷模式,并引入核心企业、物流监管公司、资金流导引工具等新的风险控制变量,对供应链的不同节点提供封闭的授信支持及其他结算、理财等综合金融服务。
通俗地说,就是银行通过借助与中小企业有合作关系的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或者以两者之间的业务合同为担保,同时,依靠第三方物流企业等的参与来共同分担贷款风险,帮助银行控制中小企业的贷款去向,保证贷款资金的安全,有效地控制银行的贷款风险。从而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同时,通过这样的金融支持,银行加强了其与企业的合作关系,拥有了相应稳定的企业客户,经营风险随之降低,经营效益获得提高。
据深圳发展银行披露,截至2007年12月末,深发展存量贸易融资客户将近3000家,客户增幅同比达;贸易融资表内外授信余额近800亿元,同比增幅,占全行公司业务授信的比例较年初提高个百分点;贸易融资不良率被很好的控制在1%以下,迄今没有实际损失。截至2008年9月末,全行贸易融资客户数和表内外授信余额均较年初上升超过30%。
供应链金融实际上是整合了“产—供—销”链条上的所有资源,对供应链上的单个企业直至上下游链条多个企业提供的全面金融服务,以促进供应链核心企业及其上下游配套企业“产—供—销”链条稳固和流转畅顺。
供应链金融与传统银行融资相比,有着明显的特征:首先,对供应链成员的信贷准入评估不是孤立的。银行不仅要评估核心企业的财务实力和行业地位,还要调查整条供应链各个企业之间的联系是否足够紧密。对成员融资准入评价的重点在于它对整个供应链的重要性以及与核心企业的交易历史。其次,对成员的融资严格限定于其与核心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严格控制资金的挪用。另外,供应链融资还强调授信还款来源的自偿性,即企业通过银行资金支持做成贸易,该交易的销售收入能够为自己还清银行贷款。
这种融资模式可以让核心企业进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增强市场竞争力;可以解决上下游中小企业的资金周转问题,提高其谈判地位;可以让第三方物流企业争取到客户资源、拓展服务范围,最终提升物流企业的服务质量和效率,同时,还能让商业银行扩大中间业务收入来源、稳定结算性存款。可见它让四方参与者都获得利益最大化,并形成了信誉链。我们将这种中小企业利用供应链所衍生的信誉链对其的信用辐射和信用增级,获得融资便利、并降低融资成本的现象,称为“光环效应”。
二、供应链金融业务模式
传统融资方式中较少利用流动资产作为信用支持,但是从供应链企业集群的角度看,交易过程是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集成,而且这种集成相对封闭,这为银行监控提供了条件。企业的发生资金缺口时的融资需求发生在三个阶段:采购阶段,生产阶段以及销售阶段,与此相对应的企业流动资金占用的三个科目:预付账款、存货及应收账款,利用这三个部分资产作为企业贷款的信用支持,可以形成预付款融资、存货融资以及应收账款融资三种基础的供应链融资解决方案。
(一)预付款融资
由于融资企业和上游强势企业有长期良好的合作关系,融资企业、上游强势企业和银行三方可以签订协议,预先设定融资企业为商业承兑汇票贴现代理人代理上游强势企业背书,然后融资企业凭商业承兑汇票和保贴函向银行申请贴现,贴现后,银行将贴现款(即融资企业向上游强势企业购买原材料的款项)直接转入上游强势企业的指定账户,上游强势企业接款发货,解决原料供应问题。这就是预付款融资模式。
预付款融资可以理解为“未来存货的融资”,因为从风险控制的角度看,预付款融资的担保基础是预付款项下客户对供应商的提货权,或提货权实现后通过发货、运输等环节形成的在途存货和库存存货。
(二)应收账款融资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应收账款融资模式,是指以中小企业对供应链上核心大企业的应收账款单据凭证作为质押担保物,向商业银行申请期限不超过应收账款账龄的短期贷款,由银行为处于供应链上游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的方式。简单的说,就是以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向金融机构办理融资的行为。
(三)存货融资
当上游强势企业只愿意接受银票或货款不愿意让下游融资企业代理贴现时,银行、上游强势企业以及融资企业三方可以签订协议,先票后货。银行直接将原材料款支付给上游强势企业,强势企业接款后发货到银行指定地点,由银行指定的物流监管进行监督,形成存货质押融资。融资企业接到订单时,交钱给银行赎货,银行指令仓储监管机构放货给融资企业,从而完成该轮的生产。
对于应收账款和存货融资,还款能力分析的重点是借款人来自于应收账款和存货的现金流,而不是分析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银行更多关注应收账款和存货的质量和价值,变现抵押品的能力,而不是关注收入和资产负债表的信息。
三、供应链融资模式优化
在实践中供应链金融尽管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授受信双方的`信用风险:核心企业对供应链成员企业往往建立了筛选机制,供应链成员也是经营、财务和信用层面评估之下的优胜者。又因为核心企业对于供应链成员有严格的管理,进入供应链后,双方都会保持相对稳定的合作关系。而对于进入大企业的供应链系统的中小企业来说,资格本身就是一个有价值的无形资产。
因此,企业会维持这种关系,避免因为贷款违约等事情影响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地位。这种声誉减少了中小企业受信中的道德风险。但是,由于供应链融资中的中小企业自身抗市场风险能力较弱,这一固有的高风险问题无法回避。因此,只有通过风险管理创新技术,来着力解决这一风险,优化供应链融资模式,实现供应链金融链条的安全性和效率性。
供应链融资模式存在着信用风险、技术风险和法律风险,但后两者是外生性风险,是自身比较难以控制的,所以本文主要分析信用风险,即内生性风险。
针对以上问题,并借鉴信息管理技术,我们可以构建一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对供应链融资模式的优化。
建立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信用风险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在这个平台上,所有供应链上的企业(如果它想融资)都可以在上面注册,并有独立的页面,上面记录了该企业的每一笔交易的具体情况,并且每一笔交易需要它的上下游核心企业进行点击确认,这样可以确保每笔交易的真实性。比如,对于A企业(供货商)和B企业(核心企业),A企业在向B企业供货后,就在自己的网页上记录这笔交易的详细情况,再由B进行点击确认,由于这涉及到B企业自己的利益,所以B企业不可能也没有必要帮助A企业作假。这样做可以让银行在查看A企业的所有的交易真实记录后,对A企业进行评估、融资。出于企业信息的私密性,重要的信息只有处于这条供应链上、与企业有着密切联系的其他企业与银行才可以看到。
这个“供应链综合信息共享平台”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
交易信息:企业的每一笔交易的时间,产品,数量,金额以及交易的上(下)游企业。
财务信息:企业的三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可以让银行分析企业的偿债能力、现金流出入情况,进而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纳税信息:纳税额是反应销售额最好的指标,纳税额越高说明企业的销售情况越乐观。
除了上述信息,企业可以自行加入相关的有利于融资的信息,比如分红情况、企业长期发展战略书等等。
这种信息平台的建立有几个好处:一是减少成本、提高效率,银行要调查每笔业务的交易背景要耗费很多的人力和费用,利用信息平台就可以大大的减少这笔成本,又因为供应链融资本身就是自偿性的贸易融资,遵循“借一笔,完一单,还一笔”的原则,每笔交易都分开记录,确认时间缩短,效率提高,使整个供应链更具竞争力。
二是,在这个平台上可以记录自己的存货,生产情况,这样所有的节点企业能够迅速地掌握上下游各节点的库存状况,生产计划以及市场需求预测等信息,从而及时准确地调整自身的经营计划,也使信誉链内企业在共享的同时,能与链外企业相互联系,使边际信誉度不断提高,从而形成信誉的“乘数效应”。三是,银行看到需要融资企业的信息后,如果觉得这个企业运营良好、信誉度高、与核心企业有着持续的真实贸易背景,可以对其开展其他业务,比如保理业务等,更多方式的给中小企业融资。
此外,为了激励企业能够提高信用,可以设立一个“正向激励”机制,企业每次按时还款后,可以给企业一定的激励,比如加分制,企业的分越高说明企业还款越快,信用越好,银行在以后的贷款过程中可以给予一定优惠,比如,降低价格(即利率)。
可见,建立一个企业、银行,物流公司间共享的信息平台,有助于降低供应链融资的风险,可以提高中小企业贷款的可得性,减少企业因为缺少融通资金而丧失发展好机遇的可能性
金融危机打破日系供应链模式神话 供应链金融缘何在金融危机中逆市增长?金融危机中供应链应变的几个有意思的问题-----次贷危机系列之5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供应链融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论文不好写。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供应链融资是把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及其相关的上下游配套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根据供应链中企业的交易关系和行业特点制定基于货权及现金流控制的整体金融解决方案的一种融资模式。
供应链金融循环经济发展问题分析
循环经济与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一)循环经济的相关概念
所谓循环经济即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
作为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模式,循环经济与传统经济具有非常明显的不同之处。
首先是经济发展方式的不同。传统经济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废弃物排放”的单向流动方式进行运行,而循环经济则是按照“资源—生产—消费—资源”的方式进行运行。
其次是两种经济的主要特点不同。传统经济的特点是“三高一低”,即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低利用,而循环经济的主要特点是“三低一高”,即低开采、低消耗、低排放、高利用。
最后是两种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不同。传统经济由于“三高一低”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严重,而循环经济“三低一高”的特点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非常小。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具有现实必然性。目前,我国自然资源已经成为制约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提高的限制性因素。对于不可再生资源而言,随着过度的开采会逐渐减少,最终会枯竭;而对于可再生资源而言,由于其消耗的速度超过了再生的速度,也在不断减少。
而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资源利用率和生产效率都非常低下,将会带来巨大的环境和资源压力,因此迫切要求我国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方式,而循环经济则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
(二)供应链金融的相关概念
供应链金融的思想最早是从供应链管理中获得启示的。
所谓供应链,是指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由众多原材料供应企业、产品生产企业、产品销售企业以及消费者等众多经济主体共同组成的一个链条系统。从不同的角度分析,它又可以进行不同的定位,如从产品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产品链,从信息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信息链,从资金流动的角度分析,它就是一条资金链。
在供应链所涉及的众多要素中,资金是最重要的。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利润最大化,即资金的增值,因此资金的有效管理是维持供应链稳定运行的根本保证。而供应链金融就是对供应链上资金流的有效管理。
供应链金融是指银行以供应链为基础,为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更加快捷便利的金融服务的金融活动。通过供应链金融服务,银行可以为企业提供更及时的资金支持,特别是对于中小企业,可以有效帮助企业解决短期融资难问题,并为企业提供更高效的资金管理,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最大限度发挥资金的使用价值。
同时,还能促进供应链企业之间的合作与信用,提高供应链的运行效率,从而增强供应链的竞争力。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靠单个企业单打独斗来求得生存越来越困难,想赢得市场竞争优势就更加困难。
于是各企业开始寻求抱团发展,以产业集群或供应链的方式来应对市场竞争。供应链金融便应运而生,并得到快速发展。特别是在国外,供应链金融已经非常流行,成为各商业银行一个十分重要的业务和利润增长点。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仍然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增长。国内的供应链金融起步较晚,但发展也十分迅速。特别是近几年来,国内各商业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领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开发了很多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始提供越来越多的供应链金融服务。
供应链金融主要有三种发展模式。
首先是预付款融资模式。它是采购商先从银行处融资支付给供货商,拿到供货商的提货单后将提货单质押给银行,以后分次付款和提货。通过预付款融资模式,银行直接为采购商提供贷款,缓解了采购商的资金压力。同时银行采用提货单作为质押也不存在风险,这种融资活动对于双方而言是互惠互利。
其次是经营融资,是指经营企业将自己的存货交给银行指定的物流公司保管,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金融活动。而应收账款融资是指供货商将未到期的应收账款单转让给银行然后从银行处获得贷款的融资活动。
中小企业的自有资金实力有限,并且常常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供应链金融对于中小企业的意义非常重大,可以极大的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供应链金融对发展循环经济的意义
循环经济是一种从资源到产品到废弃物再到资源的.闭路发展模式,在一般的情况下,一个企业的废弃物是难以再次被自身进行转化利用的,即使能够自身进行转化利用,其利用成本也极高,也是不经济的。因此,各企业需要相互合作并建立经济联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有效的将废弃物转化为资源。
因此,企业往往不是单独的,而是形成一个企业集群,相互之间进行生产要素整合,形成相互交织的网络结构。供应链金融是以相互间具有经济合作关系的企业群体为服务对象,以供应链为基础从而降低金融风险,提高金融收益。
而且供应链融资还主要是对于核心企业之间具有紧密经济合作的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并且它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金融活动,围绕着核心企业之间的经济往来提供金融服务。
从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和供应链金融的主要特点可以看出,二者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并且循环经济的发展规律符合供应链金融发展的要求,供应链金融的特点决定它可以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二者的结合可以实现互利共赢。本文侧重于研究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的支持促进作用。
从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状况和企业的特点来看,供应链金融对于循环经济发展具有非常突出的作用和意义。
首先,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解决循环经济企业的融资难问题。由于我国的二元金融体制和利率二元化,再加上中小企业自身财务制度不规范、倒闭风险高、抵押财产较少等特点,单独从金融机构贷款非常困难,而资本市场不健全,从资本市场融资的金额少,机会少,中小企业普遍存在融资难问题。而供应链金融以整个供应链为考察对象,并且有大企业的支撑作用,还可以充分利用企业之间的信用产品,使得银行愿意为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从而可以极大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并且还可以为整个供应链中的企业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从而提高企业的资金管理水平,以及资金的使用效率。
其次,供应链金融可以促进循环经济企业竞争力的提高。供应链金融不仅可以很好的解决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而且可以促进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从而产生集聚经济效益,并增强各企业的竞争力。
最后,供应链金融可以有效推动循环经济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供应链金融要求众多企业围绕某一核心企业进行经济合作,这就从客观上促进了企业的抱团和集聚,并且企业相互建立经济技术联系,形成供应链,也更容易从银行处获得贷款,从而解决融资难问题,在利益动机的驱使下,各企业也会主动寻求经济合作,形成循环经济产业集群。
供应链金融在支持循环经济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供应链金融对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支持力度还不够。我国目前的供应链金融要求企业必须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经济合作才会向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事实上,目前都是大型国有企业之间相互形成经济合作,只有很少一部分中小企业能够参与大企业的经济合作,并获得供应链金融的服务,还有很大一部分中小企业并不满足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要求,因而就得不到供应链金融的贷款服务。但实际上,最需要融资服务的恰恰是普遍面临融资难问题的中小企业,大企业,特别是大型国有企业的资金都非常充足,对供应链金融服务的需求并不是很强,这也导致了供应链金融资源的浪费。
其次就是银行面临的风险仍然较大。虽然供应链金融要求各中小循环经济企业以某一核心企业为中心形成相互合作的关系,但核心企业并不承担给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担保的责任,银行只是以供货单或应收账款单为质押,为中小循环经济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但中小循环经济企业的财务制度不健全,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各种质押品的价值和风险性也很难准确评估,并且中小循环经济企业倒闭的风险也大,因此商业银行的风险也较大。特别是如果核心企业出现问题,将会导致整个供应链出问题,从而给商业银行带来更大的风险。
完善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建议
(一)政府层面要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支持
市场经济强调“看不见的手”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但市场也不是万能的,受垄断、外部性、公共物品和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市场也存在失灵现象,因此也需要政府的适当干预。而政府的干预不是对循环经济企业的行为进行规定,而只需要为企业营造一种良好的市场环境。一方面,政府要制定有关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规划,并出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大力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要促进供应链金融的发展与创新。政府要从法律层面,完善与供应链金融相关的法律制度,为其发展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从而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金融机构参与到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二)金融机构要完善和创新风险控制体系,加大对循环经济的支持力度
从国外的供应链金融实践来看,它具有非常广阔的前景,是金融机构未来非常有发展潜力的一项业务。目前制约我国供应链金融发展的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水平较低,导致其风险较大。因此,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的关键是商业银行要提高其风险控制水平。为此,商业银行应注意对循环经济企业供应链核心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跟踪评价,清除供应链上的不合格循环经济企业,保证供应链的健康发展。要努力创新风险监控技术手段,提高对于循环经济企业的监控水平,以及风险预测水平,通过建立风险预警机制提前发现企业存在的各种问题,以保证自己的利益不受损失。同时保险公司、证券公司、基金公司等其它金融机构也应积极参与循环经济供应链金融活动中来,形成一个结构和功能完善的供应链金融体系,以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
(三)循环经济企业要增强自身实力,赢得金融机构信任和支持
目前,供应链金融对循环经济发展支持不够一方面是金融机构不够积极,其服务水平较差,另一方面是由于循环经济企业自身也存在问题,导致其吸引力不够。因此,循环经济企业必须注重自身的发展,增强自身的实力和信用,才能赢得供应链金融的和合作兴趣。循环经济企业需要不断加强企业的组织结构建设,逐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同时加强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增强企业财务信息的规范性、公开性和透明度,以赢得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信任。此外,各循环经济企业之间应努力加强合作,以及产业集聚,发挥集聚经济效益,从而增强企业和产业的竞争力。
第一,可以体现作者的总体思路。提纲是由序码和文字组成的一种逻辑图表,是帮助作者考虑文章全篇逻辑构成的写作设计图。其优点在于,使作者易于掌握论文结构的全局,层次清楚,重点明确,简明扼要,一目了然。[2]第二,有利于论文前后呼应。有一个提纲,可以帮助我们树立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在检验每一个部分所占的地位、所起的作用,相互间是否有逻辑联系,每部分所占的篇幅与其在全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是否相称,各个部分之间的比例是否恰当和谐,每一字、每一句、每一段、每一部分是否都为全局所需要,是否都丝丝入扣、相互配合,成为整体的有机组成部分,都能为展开论题服务。经过这样的考虑和编写,论文的结构才能统一而完整,很好地为表达论文的内容服务。第三,有利于及时调整,避免大返工。在毕业论文的研究和写作过程中,作者的思维活动是非常活跃的,一些不起眼的材料,从表面看来不相关的材料,经过熟悉和深思,常常会产生新的联想或新的观点,如果不认真编写提纲,动起笔来就会被这种现象所干扰,不得不停下笔来重新思考,甚至推翻已写的从头来过;这样,不仅增加了工作量,也会极大地影响写作情绪。毕业论文提纲犹如工程的蓝图,只要动笔前把提纲考虑得周到严谨,多花点时间和力气,搞得扎实一些,就能形成一个层次清楚、逻辑严密的论文框架,从而避免许多不必要的返工。另外,初写论文的学生,如果把自己的思路先写成提纲,再去请教他人,人家一看能懂,较易提出一些修改补充的意见,便于自己得到有效的指导。
题目1:Electronic Commerce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链接1: 题目2:Privacy in Electronic Commerce and the Economics of Immediate Gratification 链接2: 题目3:THE ECONOMIC AND SOCIAL IMPACT OF ELECTRONIC COMMERCE 链接3:URL 题目4:Transatlantic Issues in Electronic Commerce 链接4: 找了很久,以下这个模板不错 《现代企业信息化经典教材2008版之——供应链的电子商务平台》《百家讲坛—玄奘西游记》《2008最新商务机关创建节能型机关方案与强制采购节能产品制度及清单制定规范实务全书》
你好,可以给你几个新题目,和资料
挺好做的,能搬忙写
是多少字的论文呢,朋友
随着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各家商业银行都在积极借力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各具特色的银行电子商务。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电子商务与金融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首先从拉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推动社会技术进步和出口创汇等方面全面分析了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然后列举出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中小企业所面临的国际市场萎缩、生产成本上升和融资困难等非常迫切的问题,以及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中小企业带来的机会,最后提出了几种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求得新发展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电子商务 中小企业 金融危机
一、中小企业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中小企业已经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和维持社会稳定的最重要的支撑力量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最新统计资料显示,中小企业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实现利税分别占全国的60%、57%和40%,流通领域中小企业占全国零售网点的90%以上,中小企业大约提供了75%的城镇就业机会,近年来的出口总额中,有60%以上是中小企业提供的。这些统计资料表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地位确实十分重要。
1、中小企业已成为拉动经济的新增长点。
在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来自中小企业。2009年全国工业企业中小型企业销售额增长率和工商税收增长率分别为和,均高于大中型企业。同年,私营中小企业户数同比上升,注册资本同比增长,总产值同比增长,营业收入同比增长,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009年企业产值构成中,中小企业产值占企业总产值的76%,中小企业所有制构成中个体占25%,三资占13%,集体占54%,国有占8%。
2、中小企业是缓解就业压力、保持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
中小企业发展之所以被世界各国所重视,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小企业能够创造出大量的就业机会,对于社会发展起到了稳压器作用。中小企业投资少,有机构成低,经营方式灵活、工资水平低。与大企业相比,如果相同的资金投入到小企业中去,小企业能够解决更多的就业问题。全国工业就业职工亿中,有亿人分布在中小企业,约占总数的73%。
3、中小企业是推动社会技术进步,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场所。
传统观念认为,中小企业往往与落后的生产方式结合在一起。但是,现实经济活动表明,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不仅在数量上占有相当的份额,创新的水平和影响也不亚于大企业,而且,中小企业做出了许多被认为是现代最重要的工业创新与发展。如美国硅谷及其二板市场就是有力的明证。人类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约有70%的创新成果由中小企业来完成,中小企业的人均发明是大型企业的2倍多。
4、中小企业带有很浓厚的民族特色是出口创汇的重要力量。
中小企业多带区域特点,其产品和性质多与区域资源的丰富密切相关,其产品多带有很强的地方色彩,很强的区域性,很多产品具有鲜明的特色,有浓厚的民族风味,使中小企业成为出口创汇的主要对象。
因此,中小企业是推动国民经济的发展,构造市场经济主体,促进社会稳定的基础力量。特别是当前,在确保国民经济适度增长、缓解就业压力、实现科教兴国、优化经济结构等方面,均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了整个世界,这场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也是非常大。虽然我国金融体系相对独立、介入国际金融市场不深,但作为一个外贸依存度高达 60%的开放大国,中国要想独善其身显然不太可能。
目前,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已经非常明显,众多的中小企业生产与经营陷入困难重重的境地。虽然,国家最近出台的多项帮助中小企业“过冬”的政策 措施 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中小企业面临的问题和困难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生产经营形势仍然十分严峻。
金融危机对中小企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
1.国际市场萎缩
全球经济危机的爆发,造成全球通货紧缩,直接导致了国际产品市场急剧萎缩。我国产品出口从2008年前的多年以20%以上的幅度增长,到2008年增幅只有8%左右,从2008年11月开始,我国对外贸易进出口同比双双下降,出现了负增长。这样,受第一波冲击的就是生产出口产品的企业。
2.生产成本上升
相对于产品价格,目前中小企业生产成本上升幅度较大。从 2007年初开始,国家确定了以“两防”(就是防止经济发展从偏快转向过热,防止物价从结构性上涨发展到通货膨胀) 为主导的宏观调控政策走向,使产品市场逐步萎缩,价格逐步下降。而包括能源在内的原材料,则呈上升趋势。加之人民币汇率上升,以及《 劳动合同 法》的颁发布实施,更增加了成本上升的幅度。其中后两项属于硬成本,企业是不能消化的。这就大大增加了企业控制成本的难度。
3.融资难度大
中小企业融资难是全世界的通病,不过融资难的程度、表现和原因各国都不相同。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的创办资金一般都是自筹和向亲友借贷,企业有所发展后,便以增资扩股的方式吸引投资者,企业进一步壮大便有风险投资介入,包装上市后便进一步扩大资金来源,随着企业进一步扩大规模,产品、市场和经营管理日趋成熟,这时银行才予以贷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发达国家有成熟的金融市场,企业融资 渠道 比较多;而在我国,由于金融市场发育不够,企业融资渠道不多,银行成为主渠道,加之银行结构不合理,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的问题,便造成中国特有的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4.中小企业自身资源禀赋较弱
中小企业规模相对较小,这是之所以称为中小企业的最本质的特征。由于规模小,这就决定了中小企业的实力较弱。由于规模小,资本金相对较少就难以抵御市场变化的冲击。由于规模小,缺乏人才, 企业管理 粗放 ,技术水平低,多数企业只能以劳动密集型生产方式,生产贴近市场、适应人们的生活需求、技术层次较低或者为大企业配套的产品。由于创新能力弱,中小企业很少有自己的品牌,也没有新产品开发能力,就只能被动地适应市场,因此在多变的市场环境下,显得无能为力。
三、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的必要性
对我国中小企业来说,在金融危机背景下,实施电子商务的需要更为迫切。我国中小企业在规模、资金和管理方面的实力比较弱小,营销手段落后,市场占有率较低且市场范围小,电子商务则可以为企业的经营和管理打开新的局面。利用Internet赢得新市场、创造新的行销手段、参与到与大企业的竞争中来,正日益成为中小企业新的战略发展目标。
1、电子商务为中小企业提供大量新的市场机会
通过电子商务网络,企业可以发布自己的产品信息,宣传与企业有关的形象资料,并推出满足客户需求的信息网页,通过上网及时了解顾客的消费状况和竞争对手的情况,寻找新的商业合作伙伴和商业机会,开辟新的发展空间。中小企业可以通过网络把自己的产品宣传到世界各地的潜在顾客手中,从而无限地扩大市场,获得新的商机,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以加强企业同供应商、客户的联系,收集商品供求信息,提高企业的反应能力,利用信息优势来加速企业内部的产品、资金循环。尤其在信息技术广泛普及、行业管理日臻完善、技术成果转让速度加快的情况下,中小企业得以比大企业更快地将新产品投放市场。
2、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提高经济效益
通过电子商务网络可将市场需求与销售、采购、生产制造、 保险 、运输、银行结算、货运、报关等贸易环节有机结合起来,自动完成整个商业贸易过程。中小企业采用电子商务,可以改变传统的商务模式,节省大量推销人员和市场开拓力量,其管理费用和业务开支将大大降低。国外企业和我国一些大企业应用表明,采用电子商务手段可以使成本降低5%到10%。电子商务使中小企业随时掌握市场行情和顾客需求、降低业务处理差错、缩短业务运转时间、降低贸易管理成本、改善顾客服务质量、降低库存成本、加快资金流动,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3、电子商务促使中小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变化
电子商务还改变了企业竞争态势,使实力较差的中小企业也能在大范围内发挥其灵活机动的竞争优势。一个小企业虽然势小力微,但通过电子商务,可以直接和直观地把自己的商品介绍给千千万万的客户,其影响力和营销力也会大大提高,更容易适应市场的变化。
4、电子商务有利于中小企业开拓国际市场
通过互联网企业可以开展与国际市场的对话,可以使企业的资本、产品和贸易国际化,开拓国际市场。企业在互联网上发布信息,较容易为企业的发展带来国际机遇。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它可以从信息管理的各个方面把一个小企业变大,使得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场上不再受到经济规模大小的制约,可以方便地进行信息的交流、管理与利用。
5、电子商务促使企业改革管理组织
随着Internet在全球范围内的不断延伸和扩展,使世界变得越来越小,“地球村”己越来越多地被人们接受并认可她的形象化。电子商务和计算机网络改变了信息传递方式,使其由阶层型变为水平型,重要的改变和发展将体现在企业经营和管理方式上,由原来从上至下的垂直结构,向水平型的开放式结构转变,与信息传递方式紧密相依的管理组织结构也从金字塔型变成矩阵型。原来起上传下达重要作用的中层组织大为减少,高层决策者可以与基层执行者直接联系,以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进行决策。
四、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防范金融危机的解决方案
1、中小企业利用电子商务进一步开拓国际、国内市场
当前金融危机对欧美地区影响最为直接与巨大,对我国中小企业的直接影响是:曾经的高额订单大幅锐减,再像过去那样单纯依赖向欧美出口而求生存的方式显然不切实际。在这种形势下,开拓新兴市场可以说是实现多元化订单的一种明智之举。
东盟是我国第五大贸易伙伴,而我国是东盟第四大贸易伙伴,双方是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合作伙伴。对我国中小企业而言,通过电子商务积极开拓东盟市场以获得较大市场空间与赢利机会,有着较大的可能性与可行性。拉美地区也是一个巨大的新兴市场。我国中小企业出口的传统方式是依赖展览交易会,但在当前总体市场疲软的情况下,仍然依靠这种方式来建立拉美国家的贸易渠道,必将耗费更大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因此中小企业应积极发展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其电子环境的低成本优势,在拉美等新兴市场开拓新渠道。而对我国多年来的主要出口国,如美国、欧盟、日本等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开展深度营销。
另外,适时的转型也是规避外界风险的一种积极应对策略。当中小企业面对世界性的出口困难时,及时地明确国内市场需求,果断地利用电子商务转向进口业务会使企业在短期内摆脱亏损的局面,成功摆脱金融危机的负面影响。中小企业不仅可以利用原有的电子商务平台从事国内业务,如阿里巴巴、网盛科技、慧聪网、中国制造等大型的 B2B 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充分利用诸如淘宝网()、腾讯拍拍网()、易趣网()与百度有啊()等中国著名的 C2C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他们以最低的成本和最高的效率帮助中小企业开拓内需市场,将国内外优质产品传输给国内用户。
2、中小企业利用电子联合采购,降低成本,提高资金利用率
资金缺乏是制约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开展电子采购能有效地降低成本,提高资金的利用率。这种模式为企业节省大笔的材料费、仓储费和管理费,加速了资金的流转,非常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
在中小企业参与国际分工的时候,同时保证产品质量、交货时间和优惠的价格是取胜的关键。权威调查显示,制造型中小企业多采用传统的市场运作方式,使用电子商务进行产品的采购、销售的比例不到整体企业比重的1%。这为企业进入全球采购行列设置了诸多的障碍。对一个制造企业来说,原材料的采购是影响企业获利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制造业企业可以根据信息技术和 网络技术 的发展,采取电子采购的方式。这种电子商务模式颇有些B2B的味道。由于互联网是基于全球的,在网上寻求供应商选择的余地大大增加,这有助于更好的压低成本,寻找质量更为优良的产品。
3、中小企业借助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融资,解决资金短缺问题
中小企业融资受到银行政策取向的制约主要表现在:防范金融风险强化了银行的贷款风险约束机制。银行有一套完整的信贷业务审批制度,操作流程长,贷款手续繁,审批环节多,难以满足中小企业融资简单快捷的要求,影响了中小企业向银行融资的积极性。另外,银行经营利润最大化的要求不断升级,贷款投向往往集中于大城市、大企业、大项目、高科技项目。供应链融资区别于传统贷款,依托第三方平台,通过对物流中的货权动态监管及企业专用托管帐号实现银行贷款风险控制从而简化针对货款主体的审查,真正满足急需资金而又难以贷到款的中小企业。
4、专业化电子商务(ASP)应用模式,改变中小企业经营模式,开拓营销新思路
ASP(英文Application Service Provider,即“应用服务提供商”)主要是适应广大中小企业对IT技术不熟悉,缺乏人才、资金有限而兴起的一种崭新的商业服务模式。它与传统企业应用不同。传统企业应用拥有自己的局域网,自己的应用软件系统,自己的信息中心及专业开发维护人员。而ASP厂商拥有应用系统(含硬件和软件)所有权,应用系统集中放置在Internet数据中心集中管理,以一对多租赁的形式为众多企业提供有品质保证和安全保证的应用服务。众多的企业用户不用担心整个系统的维护与应用软件的维护,并可大大减少资金和人员的投入。ASP以“省钱、省力、省心、赚钱”等优势,倍受广大中小企业的青睐。
综上所述,电子商务的出现为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对于我国广大的中小企业来说,如何根据自身特点,利用电子商务走出金融危机的困境,是一个非常迫切的问题。
[摘 要]我们在研究供应链问题时,多数是围绕供应链环节中的产品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来进行,整个供应链最终的利润来自于终端用户,然后各企业之间再进行博弈,最后实现利润的分配。但其实银行以及其他的金融机构对供应链各环节上的企业融资活动一直都存在着,本文就针对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融资问题展开讨论。
[关键词]电子商务;供应链;融资
1 供应链概述
供应链的概念
其实到目前为止,供应链还未有一个统一的、明确的定义,很多学者从各种角度针对其做出很多不同的定义。传统的供应链概念仅仅局限于企业的内部操作层面,其侧重点放在企业自身的资源利用方面。其实供应链是核心企业为中心,控制与其相关的信息流、物品流以及资金流,由原材料的采购开始,制成中间的产品及最终产品,然后再经过销售网络将产品送至消费者手中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该功能网链包括原料供应商、生产制造商、商品分销商以及零售商和终端的用户。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它属于一种企业结构模式,只是其范围更广,它将所有加盟到该功能网链中的节点企业全部包含在内。它不只是一条把供应到客户等各环节节点连接起来的资金链、产品链、信息链,它更是一条增值链。由于物料在供应链中有加工、包装以及运输等过程,因此其价值有所增加,与之相关的企业都会得到相应的收益。
供应链的类型
我们可以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将供应链大概分为几种类型,即稳定供应链与动态供应链、平衡供应链与倾斜供应链以及有效性供应链与反应性供应链等。
(1)稳定供应链与动态供应链
按照稳定性可以把供应链分为稳定供应链及动态供应链两种。一些以市场需求相对单一、稳定的产品为核心所组成的供应链具有较强的稳定性,而一些以市场需求变化多样、复杂的产品为核心所组成的供应链则动态性较强。在实际的运营过程中,要按照需求的不断变化对供应链的组成进行相应的调整与优化。
(2)平衡供应链与倾斜供应链
按照供应链的容量及用户需求关系可以将其分为平衡供应链及倾斜供应链。如果一个供应链的设备容量及生产能力相对稳定,但是用户的需求却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如果供应链的容量可以满足用户的需求,则证明供应链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反之如果市场出现变化,供应链成本也会随之增加,其库存、浪费现象等也均不断增加,企业的运作状态无法保持最佳水平,则此时供应链就处于一种倾斜的状态。通常平衡的供应链可以实现各个主要职能间的均衡。
(3)有效性供应链与反应性供应链
按照供应链不同的功能模式,即其物理功能与市场中介功能,可以将其分为有效性供应链及反应性供应链两种。所谓的有效性供应链主要体现出供应链的物理功能,即在将原材料转化为零部件或者半成品以及成品的过程中,其成本可以控制到最低的水平;而反应性供应链所体现的主要是市场的中介功能,即将产品向各个市场进行分配,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且对未预知的需求迅速作出反应。
2 供应链融资
与传统的贷款业务相比,供应链融资与其还是有区别的,所谓供应链融资是通过对物流中货权动态的监管以及企业专用的托管账号来控制银行贷款风险,而对贷款主体的审查工作也可得到进一步的简化,因此一些急需资金但是贷款困难的企业可以得到满足。通常而言,一个商品的供应链由原料采购开始,到中间的制造及最终的销售,形成一个供应链整体。这其中一些规模大、综合竞争能力相对较强的企业会在一些贸易条件方面有着较大的优势,从而使其上下游的相关配套企业受到比较大的压力。而供应链融资就是将供应链中最大的核心企业找出来,并以其为出发点,为整条供应链提供相应的金融支持。基于供应链融资的模式,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如果可以获得银行等金融机构的支持,整个链条的运转就会被激活,从而供应链中的各企业均会得到更多商机。
3 银行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
银行对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融资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供应链中,由于银行与企业处于一种战略关系,因此一直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可以得到有效的缓解。各企业在供应链中的关系为战略联盟关系,因为上下游企业相对比较稳定,受到市场经营环境影响的风险比较小,因此其经营风险也随之降低,企业的综合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而且由于存在供应链,所以银行放贷的积极性也有所提高,在银行进行零售型放贷业务时,其交易成本相对较高,例如企业的前景预测以及信息的收集等。但是如果处于同一个供应链中,企业之间进行信息的交流与沟通,从而产生信息聚集效应。银行和供应链中的企业进行合作时,其信息收集体成本就会有所降低,从而银行放贷的积极性就会更高。此外,供应链融资模式还为各企业的信用担保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为现阶段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还相对不完善,一些中小企业获得担保支持比较困难,因此贷款的难度也比较高。而供应链融资可以由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为各中小企业担保,使得中小企业的贷款相对比较容易。
银行主导的电子商务供应链模式的自循环系统
基于银行主导的虚拟供应链自身有一个内在的自循环系统。由于该供应链模式是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因此在收集、存储以及处理海量数据和各企业间的交易运作数据的收集与整理方面非常有利。基于电子商务平台对供应链中的企业交易信息数据作出全面的分析,帮助银行了解各个企业间的产业信息,从而在放贷过程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并且银行可以按照一定的集成化供应链评价标准,针对供应链中的各企业进行综合评级。在银行评出优质供应链及企业后,供应链或者企业可以以评级结果为依据向银行申请贷款。评级良好的企业不仅可以贷到资金,而且也获得了银行的信用评价,并以此为基础与银行进行其他业务的合作,例如第三方物流企业与银行的合作,可以帮助供应链中的其他企业展开贷款业务。其基本过程如下:供应商将其所采购的原材料存储于第三方物流企业所开设的融通仓内,在向银行提出质押贷款时可以以此为依据,银行再根据融通仓所出具的相关证明材料向有贷款业务需求的企业发放相应比例的短期贷款,然后银行再按照供应商企业的还贷情况向融通仓发出允许放贷的通知。
该模式对社会生产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如果银行主导的虚拟供应链模式经过成熟的发展与运营,不仅可以改善我国现阶段的商业氛围,提高企业的诚信度,使得粗放型经营向着精细化经营而转变,而且电子商务模式对于核心企业操纵供应链所产生的权利复归问题的解决也十分有利。因为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与创新,虚拟化的运作模式也会越来越成熟,制定相关的规则对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强权统治做出一定的限制,尽量将供应链的解散成本及重新组合的成本降至最低,使得供应链中各企业均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石磊,杨放敏.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供应链管理[J].市场周刊,2010(6).
[2]刘源,周永务,卢广彦.银行主导虚拟供应链的电子商务模式初探[J]. 现代管理科学,2007(11).
[3]赵冰.电子商务环境下实施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浅析[J].现代商业,2009(6).
[4]黄利荣.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探析[J].现代商业,2009(4).
[5]李健,宋丽.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供应链管理的探讨[J]. 中国管理信息化,2010(3).
浅谈电子商务与金融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浅谈电子商务专业论文精选范文
2. 浅议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3. 浅谈电子商务毕业论文范文
4. 浅谈电子商务毕业论文参考
5. 浅谈电子商务论文
金融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是我整理的金融毕业论文提纲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运用实物期权构建碳金融定价模型
第一章 前言
论文的研究背景和意义
论文的研究内容
论文的研究思路
论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综述
碳金融理论研究综述
实物期权定价应用与模型的研究综述
第三章 碳金融市场价格运行机制分析
碳金融市场机制体系
影响碳金融市场价格的因素分析
甄别碳金融市场价格运行中的期权特征
第四章 运用实物期权构建碳金融定价模型
运用实物期权碳金融定价的`模型建立步骤与过程
碳金融价格体系的构成
碳金融价格影响因素的期权分析
第五章 遗传算法和最小方差蒙特卡罗模拟(LSM)模型的求解
遗传算法进行算例定量分析
最小方差蒙特卡罗模拟(LSM)模型的求解
碳金融实物期权定价模型的应用
第六章 仿真模拟分析及碳金融定价政策建议
碳金融定价模型的仿真模拟分析
碳金融定价的政策建议
第七章 结论
供应链管理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我整理了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欢迎阅读!
供应链管理
摘要:从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入手,探讨了供应库存管理和供应链成本管理的策略 方法 ,论述了信息技术为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供应链管理库存管理 成本管理 准时采购
1供应链的合作伙伴选择
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在于构建灵活有效的供应链,实现物流企业与供应商之间的双赢,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物流企业要寻找到能够长期合作的伙伴。因为一个理想的供应商不仅可以帮助物流企业降低物料成本、购买成本、运输成本、生产成本以及存货成本,还能减少产品抵达市场的时间、提高产品质量、增加顾客满意度。
2供应链库存管理
供应商管理库存(Vendor Managed Inventory,简称VMI)系统,是指供应商在客户的允许下来管理客户的库存,由供应商决定每种产品的库存水平和维持这些库存水平的策略。在采用VMI的情况下,虽然零售商的商品库存决策主导由供应商把握,但其他方面的决策仍由零售商自己主导。
经研究可知,VMI作为一种建立在零售商—供应商伙伴关系基础上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不仅可以降低供应链的库存水平、减少成本,还能为客户提供更高水平的服务,加速资金和物资周转,使供需双方能共享利益,实现多赢。其特点是:一方面信息共享,零售商帮助供应商更有效地做出计划,供应商从零售商处获得销售活动;另一方面供应商完全管理和拥有库存,直到零售商将其售出为止,但是零售商对库存有看管义务,并对库存物品的损坏负责。
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风险分担的库存管理模式。它着重强调双方共同制定库存控制计划,使库存管理成为供需双方连接的纽带和桥梁。
总之,实行联合库存管理,构建一体化的物流系统不仅能使经销商的库存更低,使整个供应链的库存更低,而且还能快速响应客户需求,更有效地运输物品。这是因为经销商比制造商更接近客户,能更好地对客户要求作出更快地响应,并为购买产品安排融资和提供良好的售后服务,从而使制造商能集中精力,搞好生产,提高产品质量。
3供应链成本管理
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物流企业的竞争已不再是单个企业之间的竞争,而是各企业所在供应链之间的竞争。由于供应链成本流的特性会直接影响到供应链管理的盈利能力,故而最有竞争力的供应链不仅要提供最优的服务,还要使产品以最合理的成本进入市场。供应链成本管理正是物流企业通过整合外部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反应能力、改善服务质量的有效 措施 。
显然,通过实施供应链成本管理,物流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成员之间不必要的重复工作,建立共享的电子数据交换系统。这样就能减少库存量和资金占用,让库存成本大大降低。并且,供应链通过各物流企业的优化组合,成为最快速、最敏捷的流通 渠道 。它除去中间不必要的环节,有效地减少了流通费用,使供应链的流程简单化、高效化和低成本华。
4信息技术:供应链有效管理的必要条件
信息技术是供应链管理的有力保证
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了以计算机和信息为特征的知识信息时代。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更有利的竞争地位,物流企业必须重视信息在物流生产经营中的巨大作用。物流企业是一个多层次系统的有机结构,为了实现物流发展的目标,物流企业必须通过信息的不断传递,一方面进行纵向的上下级信息传递,把不同层次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另一方面进行横向的信息传递,把各部门、各岗位的经济行为协调起来,通过信息技术处理人、财、物和产、供、销之间的复杂关系。尤其是在当今这个由网络信息系统组成的知识信息社会里,物流企业还需通过网络,捕捉最能创造价值的经营方式、方法和技术,创建网络化的物流运作模式。
通过信息共享减小需求放大效应
减小需求放大效应的有效方法是在供应链内部为每一个成员企业提供有关客户实际需求的全部资料,供应链的每个成员便可以使用客户的实际需求数据来进行更加准确的预测,而不是仅仅依据相邻下游企业发出的订单来预测。
通过信息集成改进生产计划和控制
借助信息技术,供应链成员企业可将生产计划和实时的生产进度信息传递给全体合作伙伴共享,以此改善物流生产的计划和控制。
显然,通过供应链合作伙伴的信息共享,供应链上游企业便可清晰了解下游企业的生产和调拨物资,实现准时供应:而下游企业就可避免不必要的库存,同时柔性调节自己的生产计划。
总之,通过及时共享信息,供应链的各个环节便能紧密衔接在一起,从而避免供应链出现供需脱节的现象,确保供应链的整体利益。
通过信息集成实现准时采购
要实现准时采购,供需双方必须围绕订单进行同步运作。当采购部门产生一个订单时,供应商就应开始着手进行物资的准备工作。而与此同时,采购部门应编制详细的采购计划,对方的制造部门也应开始生产的准备工作。这样,一旦采购部门把详细的采购订单提供给供应商时,供应商就能迅速地组织生产。而当客户需求发生改变时,采购订单又驱动制造订单发生改变,这是一种快速的改变过程。
由于采购部门的主要工作事沟通供应与制造部门之间的联系,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客户的需求,从而降低库存成本,提高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所以这种准时化订单驱动的方式大大简化了采购工作流程。
参考文献:
【1】卢燕铭.供应链管理的新趋势【J】创新物流,2008(3).
【2】高本河,缪新,沐朝.供应链管理【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4.
【3】秦小艳.我国降低存货持有成本以及物流行政管理成本的途径【J】中外物流,2006(8).
【4】张长青.采购供应链上的企业物流成本管理研究【J】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8(1)
【5】(英)马丁·克里斯托弗.物流与供应链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姬杨(1977),女,汉族,吉林建筑工程学院管理学院,研究方向: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关于供应链管理论文
电子商务环境下的供应链管理的变革:在拉式体制下,现代供应链运作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通过及时、有效信息的传递,确实把握市场需求,并根据实际需求来确立相应的生产、经营和物流运作,而现代电子商务的发展却为推动信息的有效传递和管理、发展电子物流、乃至供应链管理奠定了基础。现代电子商务——扩展的信息化供应链管理现代电子商务(即e-Commerce)的发展之所以能对现代供应链产生重大的影响,主要原因在于当今的电子商务是包含了电子物流和供应链的业务实现过程(e-Fulfillment)。所谓业务实现就是能对应顾客或用户的差别化需求,实现包含商品的整个服务过程,它涉及到供应链企业间、部门间以及个人间的协同作业。换句话说,原来在传统商务形式下,被忽视的个别需求对应、服务活动、按单生产、修理、基于模块化的大规模定制、物流服务等高附加增值活动,在现代电子商务中得到了全面实现和高度关注。现代电子商务的出现当然不是一蹴而就,从业务模式的发展形式看,主要有四种:(1)B2C形式——即利用电子零售或网页针对消费者从事商品销售活动,开展这类电子商务的典型代表是。(2)B2B形式——即电子交易市场,利用网络实现企业间的交易和连接,代表企业有Cisco和Dell。(3)C2C形式——即拍卖市场,利用网络实现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互通和交易实现,诸如eBay模式。(4)现代电子商务形式(e-Commerce)——这种业务模式不仅实现了买卖双方的交易,而且为了有效地实现服务的增值,借助于企业间的网络,将部分业务实行外包,企业群体共同实现增值活动,全方位地满足顾客个性化的需求。从以上电子商务发展的四种形式我们可以看出,现代电子商务有别于其他三种形式的本质特点在于,它强调的是以核心企业为中心,通过网络有机地将伙伴合作企业组织进来,共同为客户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交易或传递商品。具体讲,e-Commerce的特点主要表现在:1.电子商务除了利用Internet或Web实现对消费者或客户的销售,更是综合所有商业网络中企业的信息来共同实现差别化的服务如今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极度丰富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信息系统将一些极为重要的数据,诸如现金流和订单管理信息传递给网络中需要这些数据的企业或个体,而且市场竞争的压力也促使企业不断改进这种信息共享的水平。随着信息实现强有力的衔接,企业运作就实现了高度的弹性化,能够更及时满足消费者的偏好,结果形成了一个以满足消费者或客户、主宰具体细分市场为共同目标的企业网络或供应链。此时电子商务所实现的网络化使得信息传递的媒体从原来纸张、帐单、电话、面对面的交流向数字化方向发展,这种数字化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构筑企业间相互衔接的实时通讯网络,二是数据等各种信息不断蓄积,企业根据数据库从事有效的经营管理活动,此时,对于企业来说,业务运作的关键是可视性(Visibility),即业务流程或订单处理流程在任何地点、任务时间、任何人都可以监控追踪;其次是互联性(Connectivity),即供应链企业相互之间信息通过EDI或Internet是互联互通的。2.现代电子商务是从供应链整体角度分析入手向业务流程外包的方向发展现代电子商务所涵盖的内容已大大扩展,几乎包括了整个供应链商流和物流的内容,即信息交换、订单实现、销售活动前后的服务、仓储、电子支付、运输配送等各种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对企业实现价值增值提供了必要的保障,但是,作为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未必拥有如此全面的经营能力和运作能力,只有将部分业务外包给专业企业才能真正实现供应链绩效。这样新型的物流服务提供商(LogisticsServiceProvider)就开始出现,其作用一方面作为B2C、B2B以及C2C后端办公或仓储运输活动的承包方而出现,另一方面通过网络组织的建立,借助于能力集成,真正实现了高效、低成本的业务运作。3.现代电子商务实现了企业组织结构的精细化,开始向虚拟性组织发展电子商务的发展最大的特点是实现了经营的网络化,这里指的网络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交易物流系统的计算机通讯网络,包括物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制造商要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连接,同样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也要通过计算机网络来实现,例如订单的传输、交易的形成确认等等,都可以借助增值网上的电子订货系统(EOS)和EDI进行;电子商务的网络化除了计算机网络外,另一层含义则是指组织的网络化。由于现代电子商务是通过业务外包是组合整个供应链的,单个企业的组织结构呈现出精细化、高效的特点。这种精细化和高效主要表现在一方面原来的组织由于全部业务的内部运作,造成组织结构庞大、从业人员增加、管理层次增多,而电子商务条件下,由于大部分专业性业务活动交给外部企业运作,因此,管理层次和人员都较少,经营有柔性化的倾向;另一方面在原来的业务运作方式下,由于企业规模的庞大以及管理活动的复杂性,造成经营效率偏低,而现代电子商务由于借助电子信息网络将各种不同的技术、技能有机地进行集成,大大提高了业务经营的绩效。并且由于同一个业务流程是由不同专长的企业共同实现,信息和计划在这些企业中实现了共享,因此,在电子商务的推动下,虚拟化组织的特点开始显现。电子商务下业务流程的管理变革与技术支持从以上电子商务的特点中可以看出,电子商务的根本性变革在于把商品流、资金流、技术流、业务流完全反映在信息流上,并由信息流来组织和支配,从而导致价值联重组,产生革命性的整合,同时这一过程还实现了产业化。具体讲,电子商务对企业业务流程变革的影响主要反映在从网络经价值星群到完全连接的转变[3]。1.网络的形成网络的形成是企业将业务流程的管理从完全的企业内部转向企业间的起始阶段,在此之前,企业业务的管理往往是分散的,采购、生产、库存、配送、营销等职能相互割裂,而且所有的管理重点也都是局限于企业内部。到了网络阶段,则出现了重大的变化,这种变化反映在一方面各业务活动开始作为一个整体得到了关注和管理,人们意识到只有综合、协调地对各种业务进行控制,才能取得最大的经营绩效;另一方面业务管理的视角已经开始从单纯的企业内部向企业外部转移,这表现在企业的各职能管理者开始与他企业同职能管理者不断进行沟通和协调,以最大程度提高职能管理的绩效。具体讲,在采购阶段,不同企业的采购经理开始进行信息的沟通,提高企业的资源搜索水平,并且降低订单处理和支付处理的成本;在生产阶段,网络中的各成员开始寻求共享以计算机为辅助而进行的设计和生产系统,从而形成一种协同设计和规划的雏形;在配送阶段,专门的团队将就物流供应的最佳方案展开讨论,并开始关注自己所处的这个潜在网络中有多少资产在发挥作用;在库存阶段,企业间开始关注订单处理流程的优化,在实施出入库作业的过程中,既为各方节省大量时间和成本,同时又大大缩短现金周转周期;在技术阶段,将对企业间联合数据库中存在的大量信息进行分析,以找出那些最能发挥作用的共享数据;最后,在销售阶段,团队的关注点在于帮助各个企业对具体细分市场上的信息进行分享。在完全了以上各项职能后,各个企业就会发现必须将先进的技术和电子商务手段应用到自己的网络中,必须有一个能够产生、传递和利用重要的数据资源,以迅速对应客户或市场各种需求的系统,因此,新型的电子网络就开始形成,并为下一阶段走向价值星群奠定了基础。2.价值链星群的形成在该阶段,网络的形成已经给参与的企业带来了一定的收益,部分改进了业务流程,并为企业更深入的运用电子商务打下了基础。与此同时,价值链中核心企业与其他商业伙伴已经建立了较深层次的信任关系,随着各种活动的成本信息被引入,每个企业都对供应链系统中各个步骤成本有了进一步了解,并开始通过电子商务和一定的协同运作来降低供应链成本。从具体的业务运作看,主要表现在:在采购阶段,网络中所有的企业将所需的采购物品进行总量计算,并逐渐开始通过网络形式开展联合采购,以有效地降低采购成本;在生产阶段,企业将各自的资源规划系统(ERP)进行连接,并通过这种方式进行协同设计、规划和日程安排;在配送阶段,多个企业通过合理有效的利用整个网络中的仓储空间、运输设备以及配送能力,对物流资源进行共享,这样使得单个企业的物流投资大大减少,而且充分发挥了物流资源利用的规模效益;在库存阶段,联合团队可以通过减少安全库存以及对网络中所有库存的协同管理来实现真正的成本节约;在技术阶段,随着各种能够实现价值增值的应用程序和设备的广泛应用,企业间形成了一个技术共享的网络系统;在销售领域,通过对共享数据进行分析,销售团队将实现自动化,而且能够实时的对市场情况进行动态分析,以确定最有效的营销方式或手段。3.完全网络连接形成在价值链星群的实施过程中,所有的业务运作给企业实现的利益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和增加新的收入,它还能帮助企业在整个网络中充分利用电子商务所带来的潜力。由于充分利用了新技术,而且供应链中各个企业之间也开始实现了完全连接,企业和消费者都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这时电子商务模式最终将由整个网络中的所有合作伙伴进行联合开发和应用。此时,业务领域的运作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采购团队可以通过互联网应用程序进行更深层次的资源搜索;生产团队也可以实现完全的网络规划,根据客户反映来衡量工作的绩效;在确定供应链中核心生产能力来源之后,资源利用将实现最优化,所有企业将通过电子方式实现生产和配送的协同运作;配送团队可以更加充分利用企业内外的资源,甚至包括那些几乎没有任何实物资产的网络提供商;销售团队同样可以在每一次营销活动前查询自己需要的任何信息,并通过价值链成员对大规模定制产品促销活动进行规划和管理,并做出相应的商品销售规划。
供应链管理既是一种新的管理模式,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理论。纵观我国近几年供应链管理的研究状况可以看出,针对供应链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广泛运用众多学科的理论知识,研究供应链管理的具体方法、手段以及供应链管理支持技术和局部优化技术等偏多,系统研究供应链管理思想及基础管理理论却偏少。笔者认为,供应链管理的概念应该拓展,至少应该包含如下几层涵义:供应链管理是一种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理论; 供应链管理是一种横向集成管理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供应链管理是一门新的边缘性管理学科。 供应链管理中蕴含着有别于传统管理的丰富的管理思想,有着深刻的哲理,应该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而且,管理方法、手段、技术等的研究和应用应该基于正确的管理理论的基础之上,应该以供应链管理原理为指导。鉴于此,本文对供应链管理思想进行了分析,并提供了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二、供应链管理的八大管理原理 1.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 资源横向集成原理揭示的是新经济形势下的一种新思维。该原理认为,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仅靠原有的管理模式和自己有限的资源,已经不能满足快速变化的市场对企业所提出的要求。企业必须放弃传统的基于纵向思维的管理模式,朝着新型的基于横向思维的管理模式转变。企业必须横向集成外部相关企业的资源,形成“强强联合,优势互补”的战略联盟,结成利益共同体去参与市场竞争,以实现提高服务质量的同时降低成本、快速响应顾客需求的同时给予顾客更多选择的目的。 不同的思维方式对应着不同的管理模式以及企业发展战略。纵向思维对应的是“纵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纵向扩展;横向思维对应的是“横向一体化”的管理模式,企业的发展战略是横向联盟。该原理强调的是优势资源的横向集成,即供应链各节点企业均以其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资源来参与供应链的资源集成,在供应链中以其优势业务的完成来参与供应链的整体运作。 该原理是供应链系统管理最基本的原理之一,表明了人们在思维方式上所发生的重大转变。 2. 系统原理 系统原理认为,供应链是一个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把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 供应链的系统特征首先体现在其整体功能上,这一整体功能是组成供应链的任一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特定功能,是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功能集成,而不是简单叠加。供应链系统的整体功能集中表现在供应链的综合竞争能力上,这种综合竞争能力是任何一个单独的供应链成员企业都不具有的。其次,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目的性上。供应链系统有着明确的目的,这就是在复杂多变的竞争环境下,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质量为用户提供最满意的产品和服务,通过不断提高用户的满意度来赢得市场。这一目的也是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共同目的。第三,体现在供应链合作伙伴间的密切关系上,这种关系是基于共同利益的合作伙伴关系,供应链系统目的的实现,受益的不只是一家企业,而是一个企业群体。因此,各成员企业均具有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的系统观念。第四,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环境适应性上。在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企业面对的是一个迅速变化的买方市场,要求企业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不断地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定制的“个体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新型供应链(有别于传统的局部供应链) 以及供应链管理就是为了适应这一新的竞争环境而产生的。第五,体现在供应链系统的层次性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分别都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供应链系统的组成部分;供应链是一个系统,同时也是它所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从系统层次性的角度来理解,相对于传统的基于单个企业的管理模式而言,供应链管理是一种针对更大系统(企业群) 的管理模式。 3. 多赢互惠原理 多赢互惠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相关企业为了适应新的竞争环境而组成的一个利益共同体,其密切合作是建立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之上,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是通过一种协商机制,来谋求一种多赢互惠的目标。供应链管理改变了企业的竞争方式,将企业之间的竞争转变为供应链之间的竞争,强调核心企业通过与供应链中的上下游企业之间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以强强联合的方式,使每个企业都发挥各自的优势,在价值增值链上达到多赢互惠的效果。 供应链管理在许多方面都体现了多赢互惠的思想。例如, 供应链中的“需求放大效应”使得上游企业所获得的需求信息与实际消费市场中的顾客需求信息存在很大的偏差,上游企业不得不维持比下游企业更高的库存水平。需求放大效应是需求信息扭曲的结果,供应链企业之间的高库存现象会给供应链的系统运作带来许多问题,不符合供应链系统整体最优的原则。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在国外出现了一种新的供应链库存管理方法———供应商管理用户库存(VMI) ,这种库存管理策略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模式,体现了供应链的集成化管理思想,其结果是降低了供应链整体的库存成本,提高了供应链的整体效益,实现了供应链合作企业间的多赢互惠。再如,在供应链相邻节点企业之间,传统的供需关系是以价格驱动的竞争关系,而在供应链管理环境下,则是一种合作性的双赢关系。 4. 合作共享原理 合作共享原理具有两层涵义, 一是合作, 二是共享。合作原理认为,由于任何企业所拥有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它不可能在所有的业务领域都获得竞争优势,因而企业要想在竞争中获胜,就必须将有限的资源集中在核心业务上。与此同时,企业必须与全球范围内的在某一方面具有竞争优势的相关企业建立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将本企业中的非核心业务交由合作企业来完成,充分发挥各自独特的竞争优势,从而提高供应链系统整体的竞争能力。共享原理认为,实施供应链合作关系意味着管理思想与方法的共享、资源的共享、市场机会的共享、信息的共享、先进技术的共享以及风险的共担。 信息共享是实现供应链管理的基础,准确可靠的信息可以帮助企业作出正确的决策。供应链的协调运行建立在各个节点企业高质量的信息传递与共享的基础之上,信息技术的应用有效地推动了供应链管理的发展,它可以节省时间和提高企业信息交换的准确性,减少了在复杂、重复工作中的人为错误,因而减少了由于失误而导致的时间浪费和经济损失,提高了供应链管理的运行效率。共享信息的增加对供应链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可以做到共享信息,供应链上任何节点的企业都能及时地掌握到市场的需求信息和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情况,每个环节的物流信息都能透明地与其他环节进行交流与共享,从而避免了需求信息的失真现象,消除了需求信息的扭曲放大效应。 5. 需求驱动原理 需求驱动原理认为,供应链的形成、存在、重构,都是基于一定的市场需求而发生,并且在供应链的运作过程中,用户的需求是供应链中信息流、产品/ 服务流、资金流运作的驱动源。在供应链管理模式下,供应链的运作是以订单驱动方式进行的,商品采购订单是在用户需求订单的驱动下产生的,然后商品采购订单驱动产品制造订单, 产品制造订单又驱动原材料( 零部件) 采购订单,原材料(零部件) 采购订单再驱动供应商。这种逐级驱动的订单驱动模式,使供应链系统得以准时响应用户的需求,从而降低了库存成本,提高了物流的速度和库存周转率。 基于需求驱动原理的供应链运作模式是一种逆向拉动运作模式,与传统的推动式运作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推动式运作模式以制造商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制造商,而拉动式运作模式是以用户为中心,驱动力来源于最终用户。两种不同的运作模式分别适用于不同的市场环境,有着不同的运作效果。不同的运作模式反映了不同的经营理念,由推动式运作模式向拉动式运作模式的转变,反映的是企业所处环境的巨变和管理者思想认识上的重大转变,反映的是经营理念从“以生产为中心”向“以顾客为中心”的转变。 6. 快速响应原理 快速响应原理认为,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随着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经济活动的节奏也越来越快,用户在时间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用户不但要求企业要按时交货,而且要求的交货期越来越短。因此,企业必须能对不断变化的市场作出快速反应,必须要有很强的产品开发能力和快速组织产品生产的能力,源源不断地开发出满足用户多样化需求的、定制的“个性化产品”去占领市场,以赢得竞争。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里,一切都要求能够快速响应用户需求,而要达到这一目的,仅靠一个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供应链具有灵活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通过各节点企业业务流程的快速组合,加快了对用户需求变化的反应速度。供应链管理强调准时,即准时采购、准时生产、准时配送,强调供应商的选择应少而精,强调信息技术应用等等,均体现了快速响应用户需求的思想。 7. 同步运作原理 同步运作原理认为,供应链是由不同企业组成的功能网络,其成员企业之间的合作关系存在着多种类型,供应链系统运行业绩的好坏取决于供应链合作伙伴关系是否和谐,只有和谐而协调的关系才能发挥最佳的效能。供应链管理的关键就在于供应链上各节点企业之间的联合与合作以及相互之间在各方面良好的协调。 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要求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通过同步化的生产计划来解决生产的同步化问题,只有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以及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保持步调一致时,供应链的同步化运作才能实现。供应链形成的准时生产系统,要求上游企业准时为下游企业提供必须的原材料(零部件) ,如果供应链中任何一个企业不能准时交货,都会导致供应链系统的不稳定或者运作的中断,导致供应链系统对用户的响应能力下降,因此保持供应链各成员企业之间生产节奏的一致性是非常重要的。 协调是供应链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信息的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是实现供应链系统同步化运作的关键。要实现供应链系统的同步化运作,需要建立一种供应链的协调机制,使信息能够畅通地在供应链中传递,从而减少因信息失真而导致的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使整个供应链系统的运作能够与顾客的需求步调一致,同步化响应市场需求的变化。 8. 动态重构原理 动态重构原理认为,供应链是动态的、可重构的。供应链是在一定的时期内、针对某一市场机会、为了适应某一市场需求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当市场环境和用户需求发生较大的变化时,围绕着核心企业的供应链必须能够快速响应,能够进行动态快速重构。 市场机遇、合作伙伴选择、核心资源集成、业务流程重组以及敏捷性等是供应链动态重构的主要因素。从发展趋势来看,组建基于供应链的虚拟企业将是供应链动态快速重构的核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