酿酒技术专业是以化学、生物学和工程学为基础,研究现代优质葡萄酒酿造工艺、鉴赏艺术和营销理念的科学理论与应用技术的理、工、农交叉性综合学科。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推荐的酿酒技术论文,希望能够对您有所帮助。
古浪县酿酒葡萄栽培技术
摘 要:古浪县北部沙漠沿线平均海拔1 650~1 750 m的各乡镇均可栽培酿酒葡萄,红色品种有黑比诺、梅鹿辄;白色品种有霞多丽、意斯林。文章从栽植前准备、苗木定植、作物间作、苗木补植、枝蔓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介绍了酿酒葡萄的栽培技术。
关键词:古浪;酿酒葡萄;栽培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6997(2012)17—0044—02
古浪县酿酒葡萄一般在4月中旬开始栽培,4月底结束,深沟栽植。以南北行向为主,栽植密度1 m×3 m,约3 330株/hm2,整形方式以双主蔓自然扇形整形或双主蔓龙干整形为主。
1 栽植前准备
园地管理
选择有排灌条件的壤土或沙壤土,土层厚度80 cm以上,地下水位不能高于 m,pH值小于的平地。将园地划分小区,对道路、渠道、林带进行规划,行长不超过100 m,超过的中间规划作业道。按3 m行距在葡萄定植沟两端打桩确定定植沟的位置,并用石灰画出定植线。以定植线为中心用机械或人工开挖深80 cm、宽80 cm营养沟。将底部20 cm表土与作物秸秆等有机质分层填入营养沟内;中部每公顷施入腐熟有机肥(羊板)90~120 m3、颗粒磷肥2 250 kg、硫酸锌60 kg与表土混合填入沟内,土填至距地表15~20 cm。施肥填土后及时在沟内灌水沉实。水干后,以定植线为中心,在营养沟上整修深30 cm、底宽60 cm、上口宽80~100 cm的定植沟,沟底必须基本水平。
苗木处理
苗木标准为国家二级苗以上。外地调苗可适当提前,以防途中温度高,苗木发芽。苗木到位后,选择背风阴面、土层深厚、不积水的地方放置,挖深 m左右,宽1~2 m,长度根据苗木数量而定。先在底部铺一层10 cm厚的湿沙,然后将捆好的苗木根系向下与地面成30~40°角半躺于假植沟内,空隙间填满湿沙,摆完一层后覆10 cm厚的湿沙,最后一层距地面30 cm以上。剪除过长、受伤、干枯的根系,根系保留长度15 cm左右;剪截顶端芽眼已损伤的枝,保留3~4节顶端有饱满芽的枝端。对假植后待栽植苗木随起苗随处理,将整修好的苗木根系先用清水浸泡24 h,再用50~100 mg/L的3号生根粉与泥浆混合进行蘸根处理。
搭架
架材由钢筋水泥柱、铁丝或钛钢丝组成。当年定植的葡萄应栽好水泥柱,并拉好铅丝或钛钢丝。
一般为单臂立架或宽顶立架架式,边柱规格为12 cm×12 cm×250 cm,中间立柱规格为10 cm×10 cm×250 cm。柱距8 m,水泥柱距葡萄植株20 cm,地上部分高180 cm,埋深70 cm,边柱向外倾斜10°~15°。立柱间设置铅丝四道,第一道距沟底50 cm,第二道距第一道45 cm,第三道距第二道45 cm,第四道距第三道45 cm。边柱拉线用双股8#铅丝,中间用12#铅丝或钛钢丝。
2 苗木定植
在定植点南或北同侧20 cm处打点,插小木桩作标记。在点同侧挖见方30 cm定植穴。在定植穴做直径20 cm的馒头状土堆,将苗木置于定植穴中心,根系均匀分布在馒头状土堆上,使根系向四周舒展。将表土与沙混合填入穴内,轻提苗木,边填土边踏实。埋土使苗木根茎处与地面齐平为宜。栽后当天必须灌水。定植沟内水渗干后及时扶正歪倒苗木,用行间散土掩埋外露根系。定植沟内喷施地乐胺,覆膜保墒,采用地膜幅宽 m,边覆膜边放苗,将苗木用5 cm×15 cm的有孔塑料袋套住或培土保墒。5月上旬,开始检查发芽情况,芽完全膨大后清理培土;套袋苗木,5月15日过后,取掉套袋。
3 作物间作
严禁在定植沟内及外沿20 cm以内间种任何作物,留足 m的营养(通风)带。葡萄行内可间作黑瓜籽、豆科等矮秆作物。间作物灌水沟必须与葡萄灌水沟分开。
4 苗木补植
5月下旬,对全园葡萄苗木成活情况进行调查,未成活苗木用营养袋苗及时进行补植,确保当年不缺苗。补植时用专用育苗器在原定植点打穴,穴直径大于营养袋直径2~3 cm、深与营养袋苗土团高度一致,将营养袋苗除去营养袋后放入穴内,四周用细土填实(营养袋苗要求达到5叶1心)。操作过程中要避免将土团弄散,栽后及时灌水,灌水后用喷雾器将叶片泥土洗净。
5 枝蔓管理
幼苗绝大部分芽萌发后,要及时抹芽,每株留2~3个萌芽。当新梢长到10 cm时,进行定枝,每株留2个健壮枝,其余去除。新梢长到30 cm以上时,葡萄架设好的,把新梢绑在第一道铁丝上;如架没设好,在苗东侧15 cm处立一根木棒,把新梢引绑到木棒上,促其生长。新梢长到100 cm时从80 cm处摘心。8月10日前,无论新梢是否生长到标准,一律摘心,促进木质化。摘心10 d左右处理副梢,延长头副梢按5—3—1—0摘心;近地表30 cm以下副梢全部抹除,其余副梢按3—2—1—0摘心。随时除去卷须。
6 灌水施肥
对新植葡萄园灌水实行“前促后控”,没有生理干旱的情况下,尽量少灌水,使新梢壮实。新梢长到10 cm开始灌水,5月下旬开始视降水和墒情,约20 d左右灌水1次,促进新梢生长。灌水量不可过大。8月上旬开始控水,促进枝条成熟和木质化。埋土前10~15 d灌足灌透越冬水。
5月下旬,新梢长到10 cm以上时进行第一次追肥,结合灌水施磷二铵150 kg/hm2、尿素300 kg/hm2;6月中、下旬,进行第二次追肥,结合灌水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尿素150 kg/hm2;
7月中旬,第三次追肥,结合灌水施氮、磷、钾复合肥300 kg/hm2、硫酸钾225 kg/hm2。新梢生长到10 cm时,进行根外追肥,每10~15 d喷施1次 %的尿素液,促新梢生长;7月份,每10~15 d喷施1次 %~ %的磷酸二氢钾液,促进新梢成熟和花芽分化;8月上旬进行秋季施肥,挖深40 cm穴,施氮、磷、钾复合肥450 kg/hm2、过磷酸钙750 kg/hm2。距葡萄植株30 cm左右穴施。
6月下旬用2 000~2 500倍福美双防治白粉病和霜霉病,8月中旬用半量式波尔多液防治霜霉病,埋土前植株和沟内喷施半量式波尔多液。
7 冬季管理
秋季落叶后至埋土前进行冬剪。成熟枝段 m以上的,剪留 m;成熟枝段不足 m的,成熟枝段有多长剪留多长;没有成熟的枝段,基部留2~3芽平茬。
10月下旬到11月上旬进行埋土。清理沟内枝叶,集中烧毁或深埋。冬灌后10~15 d,喷施5波美度石硫合剂,在主蔓基部培土后将葡萄枝蔓顺行压入沟内,然后埋土。土壤湿度以手握成团,一触即散为宜。从植株80 cm以外取土,埋土下底宽度不少于100 cm,上顶宽度不少于40 cm,枝蔓以上厚度不少于30 cm。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酿酒技术论文
我国的白酒业是世界酒行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具有很多独特的工艺特点和优势。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白酒酿造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摘 要】白酒是地域性产业,白酒酿造的过程是生物发酵、微生物群落富集和生长的过程,直接影响着酒的风味和品质,因此对于环境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工艺的特殊性,要求我们必须把酿酒工业的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科学的做法是:突破对环境的的完全依赖,理性地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建设和应用。
【关键词】白酒酿造;工艺;创新
酒的品种繁多,就生产方法而论,有酿造酒(发酵酒)和蒸馏酒两类。酿造酒是在发酵终了稍加处理即可饮用的低度酒,如葡萄酒、啤酒、黄酒、青酒等,出现较早。蒸馏酒是在发酵终了再经蒸馏而得的高度饮料酒,主要有白酒、白兰地、威士忌和伏特加等,出现较晚。
最初的酒是含糖物质在酵母菌的作用下自然形成的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存在着大量的含糖野果,在空气里、尘埃中和果皮上都附着有酵母菌。在适当的水分和温度等条件下,酵母菌就有可能使果汁变成酒浆,自然形成酒。
1.白酒工艺的创新与发展
现代生物技术在酿造中的应用
现代生物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它不仅用来制造某些特殊风味的食品;还用于改进食品加工工艺和提供新的食品资源。食品生物技术已成为食品工业的支柱,是未来发展最快的食品工业技术之一,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美好的未来。
浓香型白酒的固态发酵过程就是一个典型的微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和各菌种间的共生、共酵、代谢调控过程,直接影响白酒的产量和质量。发展对各种曲药和窖泥中微生物区系的构成及变化,研究中国白酒风味因子的形成机理,便于有效控制环境条件,以实现优质白酒的生产。
酶催化工程的引进
与化学催化剂相比,酶以其高效性和改善环境等优势在食品、医药和精细化工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基因组学、微生物学等学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酶工程和白酒技术创新现已密不可分。一方面,我们从自然界中获得丰富的新酶源;另一方面,能够对现有酶进行分子改造,从而获得适于工业应用的、具有优良性能的工程酶,因此,生物催化成为生物工程的核心内容之一。
物理化学的创新
物理化学的创新,指在白酒贮存、过滤等利用分子运动论、胶体理论等一系列对白酒质量提高改进的技术措施。
美拉德反应
美拉德反应是白酒专家庄名扬最早倡导的白酒增香新工艺。他的论述推动了白酒的研究,使其从较低级别的酯、酸、醇等色谱骨架成分向更高级别的微量成分进步。美拉德反应,是广泛存在于食品工业的一种非酶褐变,也称为羰氨反应,是氨基酸和还原糖及还原糖的分解物反应。它对白酒的影响是能产生人们所需要的香气,是一个集缩合、分解、脱羧、脱氨、脱氢等一系列反应的交叉反应。
低度白酒技术创新
解决低度白酒工艺技术难题,主要从低度白酒货架期的稳定性研究入手。有效解决低度酒货架期的稳定性问题,须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低度酒水解机理的研究;(2)提高基础酒质量、调味酒质量及勾兑用水质量;(3)勾兑技术研究;(4)低度白酒处理技术研究。有了好的水处理设备,超滤设备,抑制酯可逆水解反应的方案,低度白酒的质量问题就可以很好地解决。
2.新工艺白酒
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找到了使酒产生香气差异的不同物质,并研制出了人工香料,于是就有人把人工香料、食用酒精和水按比例“勾兑”出“酒”来,这就是新工艺白酒。
早在上世纪60年代,我国便开始研制新工艺型白酒。当时是为了解决原料不足的问题。但由于当时的酒精质量不好、香精香料产品欠缺,新工艺型白酒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上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酒精工业生产中实行了工业生产许可证制度,使酒精工业化生产得到了迅猛发展。
新工艺白酒一提到香精、香料,人们普遍会想到“三精一水”,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
我国新工艺白酒的勾兑原料酒精,应符合国标GB10343-2002食用酒精标准要求;香精、香料,须符合GB2760标准;多数添加剂也须符合FCC(美国食品化学品法典Food Chemicals Codex),FDA(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straton)规定的,只要企业严格按照标准执行就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
新工艺白酒和纯粮酿造没有本质的区别
纯粮酿造是行业对大型白酒企业传统工艺白酒的一种技术规范,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的生产必须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生产企业必须具备齐全的纯粮固态发酵白酒生产装备及必要检测手段。应严格按照ISO9000质量保证体系、ISO14000环境保证体系和HACCP食品安全保证体系,以及完善的产品质量检测系统生产出纯粮固态发酵白酒。使用纯粮固态发酵白酒标志的产品必须有足够的生产能力(如窖池数量等)相匹配。
关于添加剂
国标制定了蒸馏酒标准,轻工行业制定了QB1498-92液态法白酒标准。可是市场上白酒几乎都在配料表中标注:水、高粱、小麦(即蒸馏酒)。液态法兑制白酒常回避酒精及其他香料、添加剂。白酒标准中标注的“均不得加入非自身发酵产物”显然只是一句多余的话。当然,一些调香工艺好的液态法白酒,感官和理化质量指标均可与传统工艺蒸馏白酒相媲美,也特别适合广大消费者需求,却因“配制”二字,总让这些生产者被传统观念的同行看作另类。
没有好的酒精,就不可能勾兑出好的白酒。关键是要采用科学的酒精处理方法,降低酒精中的杂醇含量,净化酒精,为兑制白酒打造一个合格、标准的躯体。这里还要破除一个误区:认为所有的兑制白酒都是低档酒,价位高就是哄消费者。其实,高度纯净的新型白酒也是高档酒,这也是同国际接轨的做法。只有这样,中国的高纯净现代白酒才能出现,并生存发展下去。
其实,食品、烟草行业都存在添加剂,为何非过分要求白酒?白酒行业中不论纯粮酿造,还是液态发酵,几乎全行业都在执GB10781这一标准,执行液态法白酒标准的企业几乎没有。笔者曾在一次技术会议上和白酒专家曾祖训高工谈起新工艺白酒。认为添加剂只要符合人身安全、健康,不超标使用应该是允许的,笔者也提到不要用高锰酸钾处理酒精,可以采取活性炭或其他吸附材料吸附,以减少重金属对人体的危害。
3.固、液勾兑新工艺白酒应用
固、液勾兑工艺,指使用一定比例固态优质白酒与稀释的食用酒精勾兑而成,或再加香精进行勾兑成型。优质固态白酒用量比例大,其勾兑酒成本也相应提高,用化学香精己酸乙酯等香料调香,则味短,香味在口中停留时间不长呈“浮香”,缺乏真正的“窖香”、“糟香”固态酒风格。
要想做好固、液结合新工艺白酒,须有以下的措施和保障:
传统的固态优质白酒生产基地,能提供优质的基酒和调味酒;有优质玉米食用酒精基地;有完善的分析技术;可对原料酒精、固态基酒、食用香料、成品酒等全面分析;与生物酶有机结合成白酒芳香酯的技术;有窖外美拉德反应的增香措施:以上这些保障措施可以成功的勾兑出优质固相结合新工艺白酒。 [科]
摘要:我国的白酒业是世界酒行业中一个比较特殊的领域,具有很多独特的工艺特点和优势。而且我国的白酒行业在世界范围内都有很大的影响力。当然,影响有正面的则不可避免的存在负面的。不可置疑的是我国的白酒生产存在粮耗较高、能耗较大、生产周期长、生产效率低等方面的缺点,制约其发展。随着我国生产技术的不断提高,白酒生产工艺技术应该得到有效的改进。
关键词:酒行业;工艺技术;创新
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随着白酒制造技术的不断发展,对我国的白酒制造行业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众所周知,白酒工艺技术是影响白酒质量的最主要因素,随着经济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发展,传统的工艺技术已经明显不能满足社会的新需求,我们应该分析现有的白酒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与缺陷,再对其进行针对性的改进及创新。
在现在的技术条件下白酒工艺技术存在的不足
白酒香型众多、工艺繁杂。白酒按香型分为浓香型、酱香型、清香型、米香型、豉香型等;按发酵剂不同分为大曲酒、小曲酒等;按生产工艺技术不同分为固态法白酒、液态法白酒、固液法白酒等。目前,浓香型白酒约占市场总量的一大部分,以纯小麦或豌豆等纯粮自然接种生产的曲药作为发酵剂,以高粱、小麦、玉米、大米等为原料,通过混蒸混烧、续渣泥窖发酵而成的一种白酒,在这个过程中由于多种作物的混合比例与用量都有严格的要求则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工艺繁杂。
白酒的行业体系不够健全。在中国的白酒行业方面,其硬件设施与国家的食品卫生标准有一定的差距。由此体现出的问题就是白酒行业的标准化体系不够健全。在技术方面由于种种原因一直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而且在白酒行业新的标准出台以后总是不能得到让人满意的结果。新标准力度不够,行业技术标准发展不平衡,跟不上行业技术的进步速度。在新的标准的条件下所缺乏的则是一套健全的体系。我们以前的体系不能适应《食品安全法》的基本要求,在一定程度上也对白酒行业的健康发展形成了一定的阻碍作用。所以,在这样的条件下,尤为重要的就是建立一个适合我国白酒国情的健全的标准化体系。
在白酒行业大多数为手工操作或者技术比较落后。大多数白酒的生产工艺采用泥窖发酵,泥窖需要构筑而成,发酵泥的培养需要选采、晒制泥土;粉碎泥土、制作发酵泥、堆积发酵等工艺都需要人工操作,由此看来,机械化、自动化程度相对较低。而且在中国,与啤酒,葡萄酒等行业相比较就可以已明显的发现我国的白酒设备十分的老化。一些企业只是死守着以前的技术一眛的就知道传承而忽略了创新的重要意义,在这样观点下造成的后果就是不注意在科研,人才,设备方面的投入。而且很多的企业检测手段也比较落后。白酒产品质量的鉴定感官质量也是全凭人鼻闻、口尝来鉴定,感官品评的重要性大于理化、卫生指标的分析。
2.白酒工艺技术方面所做出的的创新
在低度的白酒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创新。随着中国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的白酒也出现了“老龄化”的现象。现在的年青一代他们更崇尚品位和个性。大部分的年轻人都是拒绝白酒的。所以在现有的消费者的消费心理的基础上,我们应该对我们的白酒做出相应的改变。从低度的大曲酒可以看出,白酒低度化生产工艺正在推陈出新,质量日益得到了提升。目前,我国低度白酒生产工艺普遍使用吸附法和过滤法,在生物制曲技术、发酵、香型、贮存、勾兑等方面都进行了创新。勾兑是白酒创新的一个重要环节。白酒通过勾兑,可以取长补短,弥补客观因素造成的半成品酒缺陷,改进酒质,解决低度白酒工艺技术难题,形成精品时尚的低度酒。但是我们在勾兑白酒时应该注意要保持自己本身的风格。在这个基础上使各个香味的白酒相互融合,生产出幽雅、细腻、醇和、爽净的低度白酒的基酒。
在白酒勾兑方面做出的技术创新。在白酒勾兑方面对勾兑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为众所周知,品酒与勾兑息息相关,两者密不可分。根据器官的灵敏性不同,不同的勾兑师所调出来的酒可能大相径庭。这就对勾兑师的评酒能力与经验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要想上述素质得以提高,就需要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练。此外,具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对于一个优秀评酒师来讲也是应该具备的。而所谓的勾兑是指科学地从酒的理化、色谱成分统计录入处理等角度开始,建立酒体指纹图谱、专家鉴评等系统,大幅度地减轻手工数据查询的劳动量,控制勾调的低成本,稳定产品的高品质。另外,白酒勾兑还需注意酸酯的平衡,在已知总酸的前提下,通过反应式及平衡常数计算出总酯含量,或已知某有机酸含量的前提下,可计算出该有机酸酯的含量,通过勾兑使酒体达到酸酯平衡。传统白酒勾兑经验告诉我们勾调就是酒勾酒、酒调酒,没有添加其他成分。要调出高质量的产品就需要高品质的基酒与技术。此外,使用的香精、香料,其纯度和对口感的影响亦不能忽视。
在白酒贮存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的创新。我们国家大多数人以为陈年老酒才是好的,越陈的酒味道则越为香浓。其实不然,酒并不是越陈越好。根据化学知识我们知道当白酒酯化反应平衡后,如果继续贮存,会使酒精的度数减少,酒味变淡,挥发损耗也会增大。为了科学地安排贮存的老熟期,白酒贮存方法创新是关键。目前,科研人员研制出一种白酒复合陈化装置,它由超声白酒陈化器、安装在超声白酒陈化器陈化筒筒壁内侧的化学催陈剂释放体挂筐和化学催陈剂释放体组成。当待陈化酒在陈化筒中进行超声处理后,可使酒的陈化过程加速,使酒的品质和口感均可得到改进。所以,在白酒的贮存方面引进先进的技术使白酒的香味得到最大程度的利用才是生财之道。
在白酒制曲工艺技术方面做出的的创新。首先,机械化制坯工艺技术的创新。针对传统人工拌料、人工踩制曲坯等造成劳动生产效率低下的缺陷,研究实现了机械拌料、人工踩制曲坯,机械拌料、机械制坯,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其次,微氧环境制曲工艺技术的创新。针对机械流水线制坯提浆的效果差,导致曲坯表面没有营养优势的客观情况,创建了 “ 微氧环境曲药发酵 ” 理论,采用对曲坯保湿保潮形成的微氧环境进行曲坯配菌发酵,增强了曲坯表面的保湿效果,曲坯表面微生物得以较好地生长繁殖,显著改善了制曲培菌发酵过程的穿衣,在微氧环境中培养的曲药微生物,增强了其适应窖内密闭后形成的微氧环境的发酵性能。
结语:白酒工艺技术涉及多方面的生产技术,在对其进行改革创新时我们应该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不仅应该考虑现有的生产工艺现状,也应该把它与现今的科学技术相结合,而且白酒行业是一部不断创新的史诗,要时刻牢记创新在白酒行业的重要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考虑到把我国的白酒业与世界的酒业进行接轨,达到真正的工艺技术创新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沈怡方. 白酒生产技术全书[M].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8.
[2] 陈益钊.中国白酒的嗅觉味觉科学及实践[M].成都: 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3] 徐朝晖, 周春红.有机酯在低酒精度水溶液中的贮存变化分析[J].酿酒, 2004, (4) : 52- 53.
《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中国酿造》杂志专业性强,论述精辟。以刊登酱油、醋、酒类、酱类、酱腌菜、复合调味料、酶制剂及呈味核苷酸等有关食品发酵方面的相关文章。主要栏目有:专论与综述、研究报告、创新与借鉴、管理与营销、海外文摘等业内关注的热点话题。《中国酿造》自1982年创刊以来,一直是中国酿造业领域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科技工作者发表研究成果,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并历次被评为中文核心期刊;且早已被美国《化学文摘》(CA)列入重点收录期刊;也是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中文重要期刊;均已入选《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科技精品期刊库》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科技部万方期刊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文摘》(英文版)。
据2018年9月20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酿造》共出版文献10319篇、总被下载1961145次、总被引58655次、(2017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7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网络问题。可能是因为你网上较慢的原因,或者当时有太多访问,服务器繁忙。《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中国酿造》是中国商业联合会主管,中国调味品协会和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酿造业权威杂志。是一本立足于传播传统酿造文化与现代先进酿造技术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技期刊。
时间不等,3个月-1年一般审稿周期(投稿至返修)3个月左右,甚至长达1年,投稿3个月后可以电话或者通过网上投稿系统询问审理进度。一般来说,期刊等级越高,审稿周期越久。《中国酿造》杂志创刊于1982年,是由北京市调味品协会主办的刊物,现为国内外公开发行,属中文核心期刊,以刊登酱油、醋、酱类、酱腌菜、酒类、发酵豆制品及酶制剂等方面的内容为主。
商砼站项目名称怎样写范文:项目名称:卢家坝混凝土搅拌站项目地址:白水镇卢家坝村基本情况:白水镇地处旺苍西大门,与元坝区柳桥乡接壤,面积平方公里,辖14个村,一个居委会,79个社,总人口万余人。森林覆盖率48%,农民人均纯收入3702元。广巴高速、广巴铁路、省道202线横贯辖区腹地,距市、县城30公里,交通便利。白水集镇是贯穿麻英乡、枣林乡、燕子乡、静乐寺社区的必经之路,也是一区三乡的文化、经济、物流交易中心。集镇建设规划用地2平方公里,共有36家机关单位入驻,人口容量达1万人,医院、车站、市场、学校、文化楼、敬老院一应俱全。镇内公路通达率100%,通畅率95%,有小(一)型水库1座,小(二)型水库5座,山坪塘36个。
商砼站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一、项目建设必要性1、项目承办单位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自主创新、 自主研发”的理念始终把提升创新能力作为企业竞争的最重要手段 因此积累了一定的项目产品技术优势。项目承办单位在项目产品开发、设计、制造、检测等方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质量保证和管理体系通过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赢得了用户的信赖和认可。项目建设得到了当地人民政府和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土地管理部门、规划管理部门、建设管理部门等提出了具体的实施方案与保障措施并给予充分的肯定其二项目建设区域水、 电、气等资源供给充足可满足项目实施后正常生产之要求其三投资项目可依托项目建设地成熟的公用工程、辅助工程、储运设施等富余资源及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从而加快项目建设进度降低建设成本节约项目投资提高项目承办单位综合经济效益。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项目产品及相关行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已具有龙头地位同时 xx省又是相关行业在国内的生产基地这就使本行业在国际市场有不可估量的发展空间项目承办单位通过参加国外会展和网络销售可以使公司项目产品在国际市场中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泓域咨询MACRO/ 商砼站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2、投资项目建成后将为当地工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动社会经济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经济的繁荣需要众多适应市场需要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新的经营项目的推动项目承办单位利用自身的经济、技术、人力资源优势实施项目形成规模经济可为企业增创效益 同时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项目达产后对发展当地经济、增加财政收入、引领相关产业发展和解决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促进项目承办单位技术水平提升有利于促进企业自主研发能力提高坚持重点突破与整体推进有机结合紧紧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发展重点把有限的科技资源集中到事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领域集中到事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提升的重要环节为此投资项目建设有利于发挥导向、牵引、辐射和带动作用延伸相关产业链壮大产业集群增强相关产业的发展水平和竞争能力。通过投资项目的建设可为社会提供众多就业职位可为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和大学毕业生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缓解当地就业压力 同时可增加当地就业人的员的收入进而提高当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对社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项目承办单位通过自身拥有的专业技术和前期调研、询价掌握的市场信息等准备工作 已经建立起来的基础条件与优势将使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二、项目承办单位一承办单位xxx投资公司泓域咨询MACRO/ 商砼站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二项目负责人韩xx三项目承办单位简介公司通过了GB/ISO9001-2008质量体系、 GB/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并获得CCIA信息系统业务安全服务资质证书以及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三级资质。公司紧跟市场动态不断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基于大数据分析考虑用户多样化需求 以此为基础制定相应服务策略的市场及经营体系并综合考虑用户端消费特征打造综合服务体系。公司及时跟踪客户需求与国内供应商进行了深入、广泛、紧密的合作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信息化解决方案。和新科技在全球信息化的浪潮中持续发展致力成为业界领先且具鲜明特色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专业提供商。随着公司近年来的快速发展业务规模及人员规模迅速扩张企业规模将得到进一步提升产线的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将进一步提升这需要公司管理流程不断调整改进公司管理团队管理水平不断提升。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的培养和优秀人才的引进 已形成一支多领域、高水平、稳定性强、实战经验丰富的研发管理团队。公司团队始终立足自主技术创新整合公司市场采购部门、营销部门的资源将供应市场的知识和经验结合到研发过程及时响应市场和客户的需求打造公司研发队伍的核心竞争优势。强有力的人才队伍对公司持续稳健发展具有重大的支持作用。泓域咨询MACRO/ 商砼站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三、建设地点一项目选址及用地方案1、项目建设选址该项目选址位于xx产业示范园区。2、项目用地性质项目用地为建设用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规划电力、给排水、通讯等公用设施条件完备适宜本期工程项目建设。3、项目用地规模该项目总征地面积平方米折合约亩 其中净用地面积平方米红线范围折合约亩 。项目规划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其中规划建设主体工程平方米计容建筑面积平方米预计建筑工程投资万元。二土地利用合理性分析项目选址所处位置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有利于项目生产所需原料、辅助材料和成品的运输通讯便捷、水资源丰富、能源供应充裕适合于生产经营活动为此该区域是发展产品制造行业的理想场所。四、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一产品方案项目主要产品为商砼站根据市场情况预计年产值万元。二投资方案泓域咨询MACRO/ 商砼站投资建设项目立项申请1、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本期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估算表2、流动资金投资估算预计达产年需用流动资金2729. 77万元。流动资金投资估算表
你先去网上多找下这类的论文呀~好好学习参考下~看下(机械工程与技术)呗~好好学习参考
纵观人类历史,每一次人类生产力水平的飞跃都离不开创新, 创新思维 的培养有利于我国自主创新水平的提高,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从而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 范文 一:农业机械自动化建设
一、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现状
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定义:农业机械或者装备在自身运行期间或运作状态下不依靠人手操作或感官而独立的将其完成。农业机械自动化可以大幅度降低农副产品的生产本金、减少农民劳作带来的疲劳、提高农副产品的生产效率等,而且还可以整体提升农产品的质量与产量,因此,农业机械的改善应从降低生产本金、提升生产效率与质量出发,不断的进行设备的完善,以达到高尖精的目的。随着我国农业经济的逐渐繁荣,机械自动化技术也为现代化农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提升,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范围应该得到进一步发展与扩大,使农业机械化水平保持整体发展的良好趋势。农业机制水平的不断提高,增强了我国农业厂家的生产能力,随着农业机械能力的不断加强,其涉及的领域也在不断的拓展,主要的市场有农机销售、设备维护与田间作业等。随着农业机械自动化市场的不断扩宽,促进了国际间的技术沟通与合作,我国的一部分大型企业用市场交换技术的形式,来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与 企业管理 经验 ,从而提高国产农业机械的质量与生产效益。但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仍有许多需要提高的地方,在农业机械自动化的进程当中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农业机械制造水平低
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制造水平较低,有多种农业机械产品是仿造发达国家的机械产品。在农业机械自动化设备中,仅仅对农业机械做了部分改进或是增加设备来降低生产农业机械设备的成品,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产品的应用与推广。所以,开发符合生产需要的农机设备应作为我国农业机械设备主要的发展方向[1]。
2.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不稳定
因为我国的农业自动化发展水平相对偏低,在相关农业机械科学技术方面未能得到应有的利用,例如:全球定位系统、检测监控系统与动态控制系统等有利于我国农业发展的软件技术水平较低,无法满足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需要。我国相关农业管理部门对精准农业方面的研究管理强度还不够,导致我国农业发展不够成熟稳定。
二、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模式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所面对的实际问题出发,想要改善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进程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
1.政府加强对农业机械技术方面的引导与扶持
我国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政策来鼓励农民购买农业机械,对购买农业机械的农民进行补贴等政策,使农业机械的应用得到更大范围的推广。并通过科技创新等奖励政策来鼓励生产机械的企业与科研机构。政府应该结合我国各个地区的自然情况出台相应的政策,因地制宜才能更好的推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发展,加强我国农业机械质量监督与管理工作,促进我国农业机械的科研成果得到实际的应用。相关农业机械企业同样需要加强科研技术的投入,并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国内的农业机械产品方面的竞争[2]。
2.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控制水平
在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的研发与制造的发展过程当中,值得注意的是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可靠性。想要提高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首先要提高农机自动化控制技术。企业在生产农业机械产品的同时应该考虑的主要因素有:农民当前对农机产品的要求、农民的购买农机产品能力、采用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农业产品质量改善、农民保养农机产品的方便性[3]。
3.如何推动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
目前,我国精准农业的发展进程相对不够稳定,与一些成熟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相对较低,进一步提升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的发展进程,不但能够促进我国农业机械自动化相关技术的发展与完善,更能够展示出我国农业科技水平的提升,从而提高我国在农业机械自动化技术在国际上的地位与话语权。近年来,国际上的精准农业发展着重点在节约用水与节肥等相关农业技术方面,节约用水与节约用肥可以通过精准农业技术来有效实现,从而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这是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具体表现。我国相关人员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的同时,更要集中科学研发知识,实现精准灌溉与精准施肥技术,从而推进我国精准农业机械自动化水平的发展。随着国际智能化发展与加强,农业机器人与智能化系统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很大程度的推广,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在农业机械方 面相 对于发达国家已有了很大距离。所以,我国应该抓住新时代的机会,坚持科学发展观与自主研发精神,大力发展我国农业自动化技术。
三、 总结
目前,我国农业排名世界第二,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农业大国,但是我国农业机械化设备的技术与其他农业大国差距较大。农业机械化扩散程度和农机设备使用率与美国等先进国家相比也相差较远,但是伴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现代化农业的脚步也在不断加快。同时也要加快我国科技技术的创新与管理,按照市场走向来运作,把握好机会,实现农业机械化的跳跃式进步,为我国农业的整体实力提升做贡献。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毕业论文范文二: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的研究
一、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设计技术只是简单满足使用者的需求,数字化设计技术则是运用计算机技术来缩短产品的设计周期、降低产品的设计成本并进行后期的维护。对于农业机械的设计来说,它有着广阔的市场,而且可以设计的种类非常多,但是农业机械的设计一般都没有使用数字化设计技术,所以长期以来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较低。而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使农业机械设计有着更好的发展前景,使设计出来的农业机械更加完善。目前,农业机械的种类相对固定,功能没有太大的改变,而且没有过多的创新。比如,在播种机的设计中应该考虑根据不同的播种对象来进行相应的设计,即可以分为条形播种机和精密播种机,要根据不同的播种条件来进行相关的设计。另外还可以按照播种机工作原理的差异设计机械式和气力式播种机,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将这些种类进行区别设计。将数字化设计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将会使农业机械的种类更加丰富,使同一种类的产品有不同的功能区分,完善目前农业机械设计的不足之处,使农业机械能够得到更广泛、更有效的运用。
二、数字化设计技术应用于农业机械设计的前景
由于现今农业机械的设计水平相对落后,所以数字化设计技术必然在农业机械的设计过程中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比如,可以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以及在农业机械的设计中注重增强创新意识,下面将对这些数字化设计技术在农业机械设计中的运用前景进行详述。
将虚拟技术运用于农业机械设计中
虚拟技术是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生成产品的三维图像设计,通过虚拟技术可以使设计人员更加清楚地了解产品的形状,另外虚拟技术可以对机械运动进行仿真模拟,即可以模拟所设计的产品的功能,这样就便于设计人员对产品进行改进,更大程度上保障了产品设计的可行性。通过虚拟技术还能够加快产品设计的速度,完善产品的质量。
数字化设计技术与农业机械设计协同设计制造
在农业机械的制造过程中运用数字化设计技术能够最大程度提升产品的可靠性,降低产品设计过程中的成本费用和设计时间。利用这一技术能够使设计方案得到较快地更改,避免不够完善的计划造成生产成本浪费。
农业机械数字化设计过程中更加注重创新设计
现今的农业机械种类和样式差异不大,没有较大的改良,所生产的农业机械不能完全满足农民的需要,而且作用较单一,如果能够对农业机械进行创新设计,那么将会使农业产品的种类更加完善,并且能够更大限度的提高农业生产率。数字化设计技术可以较快捷、可靠地帮助研发人员设计出不同的农业机械,这将是未来农业机械的设计的必然发展方向。
三、小结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对于我国农业的发展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数字化设计技术的运用将使我国的农业机械发展更加完善,促进我国农业的快速发展。
啤酒中乙醇含量不足1%即可被视为无酒精。 大麦加啤酒花等组成的麦芽汁,经与酵母混合发酵后,可酿成多泡沫和独具香味的一般啤酒。无酒精啤酒是在1摄氏度左右的低温下酿成的,发酵过程基本不产生酒精,但同时其味道却不尽人意。这是目前无酒精啤酒酿造工序中的一道难题。一般啤酒酿造过程中该物质会在酵母的作用下分解,啤酒因此变得好喝。低温发酵过程中该化学物质却完好地保存了下来,影响了啤酒的口感。酵母中所含的乙醇脱氧酶决定了这种特殊的物质的产生,同时也控制乙醇的产生。如果利用基因工程手段培养出天生就不含乙醇脱氧酶的酵母,那么有可能酿造出既不含乙醇、同时味道也更爽口的新型无酒精啤酒。
啤酒制造的具体流程粉碎→糖化、糊化→麦汁过滤→高温煮沸,加啤酒花→澄清冷却→加入酵母发酵→硅藻过滤→包装成品 具体如下: 1、粉碎:大米、麦芽在进行糊化和糖化前首先经过粉碎机粉碎,粉碎虽是简单的机械过程,但粉碎程度对糖化的生化变化,对麦汁的组成成分,对麦汁的过滤速度及原料的利用率都是非常重要的。 2、糖化、糊化:糊化:大米粉碎后,加到糊化锅中,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45 ℃),淀粉在水中溶涨、分裂,形成均匀糊状溶液,制成液化完全的醪液,再加入糖化锅中与麦芽一起糖化。糖化:麦芽经过适当的粉碎后,加到糖化锅内,加入温水,在一定的温度下(50 ℃),利用麦芽本身的酶,将麦芽及大米中的淀粉水解成麦芽糖等糖类,将蛋白质分解成酵母易于发酵利用的氨基酸等营养物质,这一过程就是糖化过程。 3、麦汁过滤:糖化结束后,将糖化醪液泵送到过滤机,把麦芽汁与麦糖分离出来,得到澄清的麦芽汁。 4、高温煮沸,加啤酒花:麦芽汁输送到麦汁煮沸锅中,加入啤酒花并加热煮沸1个多小时,是麦汁的成分稳定并是酒花的香味、苦味及各种有效成分溶于麦芽汁中。 5、澄清冷却:麦汁进入冷却器中冷却,冷却至10℃左右便接种啤酒酵母进行发酵。 6、加入酵母,发酵:麦芽汁经过冷却后,加入啤酒酵母和无菌空气,输送到发酵罐中,开始发酵。发酵主要是利用啤酒酵母将买芽汁中的买芽糖转化成酒精和二氧化碳,并产生各种风味物质,经过一定的发酵周期后,成为成熟的发酵液,也称“嫩啤酒”。用上面酵母的发酵温度10~25℃,需时5~7天。 7、硅藻过滤:发酵液成熟后,经过离心及多重过滤,去掉发酵液中的酵母、大分子的蛋白质,成为晶莹、清澈的酒精,再经巴氏灭菌制成熟啤酒,才可以进行罐装。
Beer . of Guizhou Maotai Group, Zunyi, Guizhou 563003, China英文摘要: Beer foam is an important index for beer quality. It has the properties of foamability, stability and cup-hanging. It is produced by multiple foamy substances and carbon dioxide gas in beer. The foamy substances cover foam protein, polypeptide, isohumulone, melanoid, metal ions, amylase, alcohol and barm etc. The substances influencing beer foam cover fatty acid, higher ethanols and alkali ?琢-amino acid. Beer foam could be improved through proper control on raw materials selection, saccharifying techniques, fermenting techniques, beer filtration measures, the transportation of wort and beer, and sanitary conditions etc. (Tran. by YUE Yang) 英文关键词: beer; beer foam; influencing factors; production control 啤酒泡沫是啤酒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有人称泡沫是啤酒之花,也有人将洁白细腻的啤酒泡沫誉为啤酒的“皇冠”,它是优质啤酒的重要外观标志之一。 1 啤酒泡沫的性能 按照欧洲啤酒酿造协会的规定,泡沫可分为起泡性、稳定性、泡沫质量3个方面,而在我国通常还增加一项挂杯性。 起泡性 是指啤酒按照一定的方法、标准倒入杯中时形成泡沫的高度(多少)。 泡沫稳定性(又叫泡持性) 即泡沫形成后消失的时间。按照GB4927-2001的规定,优质浅色啤酒的泡持性应在200 s以上。 泡沫质量 指泡沫的色泽和细腻程度。啤酒泡沫越细腻,啤酒口感越好,即醇厚性越强。 挂杯性 指泡沫附着于酒杯壁上的能力。 以上4项指标是相互联系的,只有起泡性和泡沫质量好的啤酒,其泡持性和挂杯性才可能好。泡沫质量差的啤酒其泡持性和挂杯性不可能好。 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包括中国)的啤酒消费者都喜欢丰富的、稳定的、奶油状的泡沫,只有少数地方的消费者认为泡沫对啤酒而言无关紧要,甚至有消费者喜欢没有泡沫的啤酒。 2 啤酒泡沫的成因 啤酒起泡成分物质 由于啤酒是一种含有高、中分子蛋白质分解产物、?茁-葡聚糖、酒花树脂、类黑素、糖蛋白、戊聚糖、低分子多酚、重金属离子等的胶体溶液,使其具有比水小的表面张力,从而具备了起泡条件。 二氧化碳气体 啤酒中含有一定量的处于过饱和状的CO2气体,使其具备了起泡能量。当装啤酒的容器开启后,处于过饱和状的CO2在压力差的作用下,形成均匀的气泡晶核,从酒体中释放出来,微小的CO2气泡逐渐膨胀增大而上浮,最终形成泡盖。 3 啤酒中形成泡沫的物质 泡沫蛋白和多肽 目前,国际上啤酒界对泡沫蛋白和多肽的认识仍处于混沌状态,观点不一而足,甚至有一些完全相反的学术观点。但就生产控制而言,如下几点是形成的基本共识。 啤酒中的蛋白质 这些蛋白质业界称为泡沫蛋白或起泡蛋白,其造就了优质的泡沫稳定性,这些决定泡沫稳定性的蛋白质或多肽的基本特性具有较好的疏水性。疏水性越大,生成的泡沫越稳定。 多肽的疏水性 多肽的疏水性和其分子量大小没有直接关系。就泡沫稳定性而言,疏水性较其分子量更重要。 蛋白成分比例 按照隆丁区分法,A区分和B区分蛋白质高能增加泡沫蛋白的比例,可作为生产控制指标。 异葎草酮 实验证明,?琢-酸、异?琢-酸和希鲁酮都能提高啤酒泡沫的生成能力。无酒花啤酒的起泡性很差。 类黑素 类黑素使泡沫稳定是通过类黑素上的负电荷和肽类物质的正电荷发生离子反应完成的。但麦汁煮沸时间越长,由类黑素产生泡沫稳定性的有效性越低。 金属离子 在加酒花啤酒中,泡沫稳定性和黏附性受到金属离子的刺激后而增强。实验表明,啤酒中的镍、钴、铁等离子可增强啤酒表面黏度,从而提高泡持值。与多肽一样,金属离子可能与高浓度的异?琢-酸结合生成不容性物质,使得泡沫挂于杯壁上。但金属离子添加过量容易导致啤酒胶体和风味稳定性变差,甚至有毒负作用。 多糖(如?茁-葡聚糖、戊聚糖) 多糖是高黏度性物质,易使啤酒形成较大的极限薄膜,使气泡不易消失,从而提高泡沫稳定性。 酒精 没有酒精的啤酒泡沫极不稳定,如无醇啤酒的泡沫和泡持性都较差,而加入乙醇后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都可以提高。但啤酒中乙醇含量过高或过低又对泡沫有害。一般认为1 %vol~3 %vol的乙醇对挂杯有利。 加酒花的麦汁泡沫并不挂杯,但加入乙醇后就能做到这点,这说明乙醇增加了泡沫的黏度。酒精能降低啤酒中CO2的溶解度,这可能是由于降低了啤酒的表面张力或乙醇和多肽之间发生了某种作用而引起的。 二氧化碳 CO2促使啤酒形成细微的气泡,使泡沫呈奶油状。应该说CO2是啤酒产生泡沫的载体。啤酒中CO2含量越丰富,啤酒的起泡性就越好。 酵母物质 酵母细胞壁的外层物质有着很强的泡沫稳定性,并因菌种及其生长不同而异。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多糖,并含有极少量的蛋白质。 4 啤酒中影响啤酒泡沫的物质 脂肪酸 啤酒中含有多种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这些脂肪酸对啤酒泡沫影响很大,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的影响更大。实验还证明,脂肪酸对泡沫挂杯性的影响比对泡沫持久性的影响更大。 高级醇 高级醇是啤酒发酵的代谢产物,也是一种消泡剂。如果含量过高,会影响啤酒泡沫。但只要工艺合理,啤酒中的高级醇含量一般不会影响到啤酒的泡沫。 碱性?琢-氨基酸 某些碱性的?琢-氨基酸,如精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等对啤酒泡沫有负面影响,尤以精氨酸为最。这些氨基酸对异?琢-酸和蛋白质之间形成的离子键有抑制作用,从而对泡沫产生影响。 5 改善啤酒泡沫的生产控制 原料的选择与控制 大麦蛋白质含量 由于我国大多数啤酒企业从成本的角度考虑,现在的辅料比都较大,因此应选用蛋白质含量适当高一些且皮薄的大麦。建议蛋白质含量在 %~ %较好。 工艺控制措施 为了降低制麦过程中蛋白质,特别是泡沫活性多肽的过多消耗,同时适当生成有利泡沫的类黑素,可在制麦过程中采取如下工艺措施。 浸麦、降温、发芽 采用长断水浸麦工艺和降温发芽工艺,提高大麦发芽水分。采用15 ℃→13 ℃的低温、降温发芽工艺,发芽3 d后提高回风使用量,用较高的CO2含量抑制根芽和叶芽的生长。 干燥、凋萎 干燥、凋萎阶段采用低温、大风量工艺,以使麦芽快速脱水,避免麦芽蛋白质过度分解。干燥温度控制在80~83 ℃,时间2~3 h,既能形成适量类黑素,同时又防止高分子氮过多凝固,泡沫蛋白过多消耗。 麦芽除根 麦芽除根要干净。因为麦芽的根芽含有脂肪酸和能导致啤酒混浊的高分子可溶性氮。 辅料选择 选择适当、适量的辅料。如用大米作辅料,建议比例不超过42 %,如果用量超过45 %,应适当加一点小麦或小麦芽、焦香麦芽(类黑素含量高),以改善啤酒泡沫性能。因为小麦或小麦芽含糖蛋白比较高,对改善啤酒泡沫的性能效果比较显著。 糖化工艺控制 投料温度、醪液pH值 较高的投料温度(50~55 ℃)和较低的醪液pH值(~)有利于内肽酶的作用,可产生较多的高、中分子蛋白分解产物,使啤酒的起泡性和泡持性提高。 高温、短时糖化法 如果麦芽质量较好,采用高短(高温、短时间)糖化法,如60 ℃投料,68~73 ℃休止30~40 min,越过蛋白质休止阶段,可增加麦汁中高、中分子蛋白以及糖蛋白的含量,也能获得较好的泡沫性能。 洗糟水pH值 洗糟水pH值控制在~,防止多酚、色素物质过多的溶出。洗糟水温不高于78 ℃,洗糟不要过度(残糖控制在 %~ %),麦汁要清亮,防止过多脂肪酸进入麦汁而影响啤酒泡持性。 ?茁-葡聚糖酶的使用 ?茁-葡聚糖酶不可随便添加,应根据麦芽的脆度、黏度和粗细粉差作小试验而定,因为?茁-葡聚糖酶加量过高,会导致麦汁黏度过低,而使啤酒的起泡性和泡持性变差。 底部进醪和密闭糖化 底部进醪和密闭糖化可避免醪液氧化,能使麦汁中保留更多的酚类物质,有利于泡持性。 煮沸时间 控制好满锅浓度,严格控制煮沸时间。长时间煮沸会使麦汁中起泡蛋白过度凝聚析出,对泡沫不利。 酒花 严格控制酒花加量、质量和品种。酒花加量过大对泡沫不利;越新鲜、?茁-酸含量越高的酒花对泡沫越有利。 冷、热凝固物含量 定性麦汁中,热凝固物应<25 mg/L,冷凝固物控制在50~100 mg/L。若冷、热凝固物含量过高,它们所含的脂肪、脂肪酸有损啤酒泡沫性能。 发酵工艺及生产控制 通风充氧量 冷麦汁通风充氧时会产生泡沫,导致异?琢-酸及起泡蛋白的含量下降,因此通风要适量。 酵母菌种 应选择分泌二糖酶和酵母蛋白酶A少的酵母菌种。 酵母使用 高浓发酵的酵母应在高浓和低浓麦汁中交替使用,这对恢复酵母的生理调节能力有好处。同时,尽早回收酵母,尽可能低温贮存酵母,尽可能在短时间内使用酵母,能提高酵母活力,对啤酒泡沫有利。 低温接种、低温主酵 采用低温接种(6~7 ℃),低温主酵(9~10 ℃),高温还原双乙酰(12~13 ℃)的发酵工艺,可减少各种醇、醛、酸、酯、酮的产生,降低对泡沫的损害。 降温 均匀、缓慢的降温,低温、稳压下充足的贮藏时间,让CO2 充分饱和,可提高啤酒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若CO2含量不足,将直接影响啤酒的起泡性和泡持性。 啤酒过滤控制措施 啤酒过滤时,添加泡沫稳定剂(如蛋白水解物)或四氢异构酒花浸膏,都能改善啤酒泡沫性能。添加蛋白吸附剂要谨慎、适量,以防泡沫蛋白析出过多,影响啤酒泡沫。 麦汁、啤酒转移输送要求 在从糖化到啤酒灌装的各个生产环节,要保证麦汁、发酵液以及啤酒的输送稳定,压力波动小,尽量减少泡沫的形成,以减少起泡物质的损失。因为啤酒中的起泡物质具有不可逆性,在各个生产环节起泡越多,啤酒中的起泡物质损失就越大。 清洁卫生要求 生产过程中必须杜绝各种油脂类物质进入半成品、成品中;清洗发酵罐、清酒罐、管道、酒机和灌装容器时要用清水或无菌水冲洗彻底,避免清洗剂残留。因为脂类物质和一些清洗剂都具有消泡性,影响啤酒的泡持性。 事实上,啤酒泡沫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目前仍是全球酿酒师和科研人员的一个重要攻关课题。本文只是介绍了一些到目前为止经生产实践证实了的改善啤酒泡沫的工艺和生产控制措施,而我们对啤酒泡沫内在特性的认识,尤其是对泡沫活性多肽的分布和作用机理的认识还十分有限,甚至还存在不少分歧,这些都有待广大酿酒和科研工作者继续进行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 (德)Ludwig Narziss 著,孙明波译.啤酒厂麦芽汁制备工艺技术[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1991. [2] 慕尼黑理工大学Weihenstephan学院 Werner Back 教授,啤酒泡沫稳定性以及存在的问题. [3] 雒亚静.啤酒泡沫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J].啤酒科技,2005,(1):38-39.
啤酒生产工艺流程可以分为制麦、糖化、发酵、包装四个工序。
注:本图来源于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管敦仪主编《啤酒工业手册》一书。
1、原料贮仓 2、麦芽筛选机 3、提升机 4、麦芽粉碎机 5、糖化锅 6、大米筛选机 7、大米粉碎机 8、糊化锅 9、过滤槽 10、麦糟输送 11、麦糟贮罐 12、煮沸锅/回旋槽 13、外加热器 14、酒花添加罐 15、麦汁冷却器 16、空气过滤器 17、酵母培养及添加罐 18、发酵罐 19、啤酒稳定剂添加罐 20、缓冲罐 21、硅藻土添加罐 22、硅藻土过滤机 23、啤酒精滤机 24、清酒罐 25、洗瓶机 26、灌装机 27、杀菌机 28、贴标机 29、装箱机
一,青蒿素的发现屠呦呦发现青蒿素(Artemisinin),一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在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获得2011年度拉斯克-狄贝基临床医学研究奖。引起人们对参与青蒿素研制人员的关注,特别是周维善院士等人全合成青蒿素,得到媒体大量报道。1970年代初,屠呦呦从植物中提取了青蒿素。1979年上海生物物理所确定了蒿素青的绝对空间构型。1977年报道了青蒿素结构。[青蒿素结构研究协作组.一种新型的倍半萜内酯青蒿素.科学通报,1977,(3):142.] 1979年12月以英文公开报道青蒿素抗疟作用。[Qinghaosu Antimalarial Coordinatiing Research Group, Antimalarial studies on qinghaosu. Chinese Medicine Journal, 1979, 92(12):811-816.](It remained largely unknown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for about seven years, until results were published in the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in report was met with skepticism at first, partly because the chemical structure of artemisinin, particularly the peroxide, appeared to be too unstable to be a viable drug.) 二,青蒿素的合成全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已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半合成,新发现的化合物由另一个未知化合物一步一步的人工合成的过程。全合成在有机合成史中非常重要,几百年来创造许多经典的合成方法及技术等。奎宁作为治疗疟疾的药物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青蒿素的前一代药物,从树皮中提取.大约在1850-2000年之间,有机化学家们不断地全合成奎宁化合物,涌现许多杰出的科学家,开创一个又一个研究领域.[1],1983年1月,Schmid G, Hofheinz W.发表青蒿素全合成论文.[Schmid G, Hofheinz W. Total synthesis of Qinghaosu. J Am Chem Soc, 1983, 105(3):624~625].反应示意图见上面.以(-)-2-异薄荷醇((-)-Isopulegol)为原料,巧妙的设计,最后得到青蒿素.反应物(11)>>反应物(12)>>青蒿素是最后两步关键反应,其他研究者都参照该步骤.[2],1983年6月,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发表了青蒿素半合成的论文.[许杏样,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构造和合成的研讨. X. 从青蒿酸立体操纵合成青蒿素和脱氧青蒿素. 化学学报,1983,41(6):574-575].系列论文研究之一,参考论文[1],大约经过5步反应,最后两步借用论文[1],没有独创性.由已知开始物一步一步合成到最后的未知物,这篇论文却把最后5步先合成了,而且关键的两步还是借用论文[1],有疑团丛丛之感!!(《化学学报》 1983年06期,中文摘要)(化学学报(Acta Chim. Sinica),英文摘要)[3],1984年5月许杏祥等报道以香草醛为原料合成双氢青蒿酸甲酯.[许杏祥,朱杰,黄大中,周维善.青蒿素及其一类物结构和合成的研究 XVII.双氢青蒿酸甲酯的立体控制性合成-青蒿素全合成,化学学报,1984,V42(9): 940-942].结合论文[2],构成青蒿素的全合成.但至今为止,没被研究者引用过,不知什么原因,无法重复?既然是全合成,为什么不直说哪?玩弄文字游戏? [4],论文[3]英文版[《Acta Chim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1984年02期,Studies on structures and syntheses of arteannuin and its related compounds——ⅩⅦ.The stereocontrolled total synthesis of methyl dihydroarteannuate—T
摘要:青蒿素的发现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屠呦呦研究员由于在青蒿素的发现中作出重大贡献而获得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通过对青蒿素的发现过程和化学结构确定的简单介绍谈几点教学思考。关键词:青蒿素 化学结构 发现过程 化学教学 天然产物世界上影响人数最多的疾病并非现在深受关注的艾滋病,而是一种堪称“历史悠久”的疾病——疟疾,也就是俗称的“打摆子”,同时,它也是当今除艾滋病外,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的一种传染病,每年2~3亿人感染此病,200多万人死亡。
19世纪从南美洲金鸡纳树皮中得到的奎宁曾成为最有效的药物,治愈了众多的疟疾患者。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模仿奎宁基本结构而合成的一批新药如氯喹、伯喹也曾救治过无数的病人。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抗药性疟原虫后,以往常用的抗疟药(如氯喹、磺胺、奎宁等)的效果便不复存在,以至于造成了无药可医的局面,特别在东南亚、非洲地区情况更为严重。青蒿素类药物的出现以其副作用低且不易产生抗药性而被誉为“治疗疟疾的最大希望”。2011年的9月23日,我国81岁高龄的女药学家屠呦呦被授予2011年度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获奖理由是“因为发现青蒿素——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挽救了全球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数百万人的生命。”站在奖台上的屠呦呦说:“青蒿素的发现是中国传统医学给人类的一份礼物。”一、青蒿素发现与获奖意义1.青蒿素的发现青蒿是传统中药,在长沙马王堆汉墓中就有青蒿作为药物的文字记载。青蒿为常用中药,是一年生菊科植物黄花蒿的干燥地上部分。中药青蒿具有清虚热、除骨蒸、解暑热、截疟、退黄之功效,在中国有两千多年的沿用历史。青蒿素又名黄蒿素,是我国药学工作者1971年从菊科植物黄花蒿叶中提取分离到的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体而使这些药物失效,我国政府临时组织“523”工作组,专门寻找新的抗疟药,但没有找到有效药物。1969年原本处于科研停顿状态的中医研究院应“523”办公室的请求,中途加入了这一研究行列,屠呦呦研究员临危受命,承担抗疟新药研究的重任,终于在1971年成功用乙醚提取出青蒿素。2.青蒿素的获奖意义青篙素被国际社会认为是中国继麻黄素之后的第二大医学贡献,其突出贡献是突破了60多年来“抗疟药化学结构不含氮(原子)就无效”的传统医学观念,发现了迥异于以前的新型化学结构,其快速、高效、无抗药性、低毒的特征令全球医学界为之震惊和欢呼。屠呦呦研究员获得的美国拉斯克临床医学研究奖是迄今为止中国生物医学界获得的世界级最高大奖。青蒿素对疟疾的良好疗效,是中医药对许多疑难杂症能产生特殊疗效的最好证明。青蒿素的发现使人们重新认识中药,使世界对中药的疗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寄予厚望。
二、青蒿素的发现过程青蒿素的发现缘起于20世纪60年代疟原虫对原有的药物产生抗体而使这些药物失效。而中国开始进行抗疟疾的研究是为了一项秘密的外援任务。1964年,越南战争爆发,当时越南常年恶性疟疾流行,越南和美国两军都因疟疾严重减员。越南领导人向中国求援,希望中国帮助他们解决能够替代氯喹的抗疟新药。1967年5月23日,毛泽东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周恩来批示特设“523办公室”,包括遍布全国60多个单位的500多名科研人员,调动全国的力量展开抗疟战。然而,前期工作的开展并不顺利,1969年以屠呦呦为首的中国中医研究院的科学家应邀加入“523办公室”。此时国内多个省份的科研人员已经筛选了4万多种抗疟疾的化合物和中草药,但都没有令人满意的结果,屠呦呦研究员首先面临的问题仍是怎么找药。
她从整理历代医籍开始,四处走访老中医,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继而组织鼠疟实验筛选抗疟药物。虽然通过研究发现青蒿素可能是治疗疟疾的良药,但动物试药后结果并不理想,屠呦呦研究员猜想可能是温度对青蒿素的提取存在重要影响。
1971年10月4日,经历了190次的失败之后,在实验室里,屠呦呦研究员用乙醚从中药青蒿的成株叶子中提取了中性部分,恰是这部分物质对鼠疟、猴疟疟原虫具有100%的抑制效果。继而在1972年从青蒿中分离出这部分的活性物质——青蒿素。
1973年经临床研究取得与实验一致的结果,抗疟新药青蒿素由此诞生。
1975年青蒿素注射剂在临床试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76年周维善等经研究证明青蒿素为一种含有过氧基的新型倍半萜内酯。
1977年解决了质量标准问题。
1978年上海药物研究所成功地对青蒿素的化学结构进行了改造,得到了疗效比青蒿素高许多倍的蒿甲醚。
1984年,科学家们终于实现了青蒿素的人工合成。
1985年,青蒿素注射剂在临床实验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6年青蒿素获得一类新药证书,并获得“国家发明奖”。然而,屠呦呦研究员并未停止前行。
1992年7月,其独创的双氢青篙素再次获得国家一类新药证书,其抗疟疗效高于青篙素10倍,并获得国家科委评选的1992年度“全国十大科技成就奖”。
三、青蒿素的化学结构确定青蒿素(Artemisinin)又名黄蒿素,是一种具有过氧桥的倍半萜内酯类化合物。分子式为C15H22O5,分子量为,具有过氧键和δ-内酯环,有一个包括氧化物在内的1,2,4-三恶烷结构单元,在自然界中是非常罕见的,它的分子中包括7个手性中心,结构如图1所示。青蒿素为无色针状结晶,熔点为156~157℃,易溶于氯仿、丙酮、乙酸乙酯和苯,可溶于乙醇、乙醚,微溶于冷石油醚,几乎不溶于水。因其具有特殊的过氧基团,对热不稳定,易受湿、热和还原性物质的影响而分解。四、教学启示1.利用天然产物,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所谓天然产物,广义指地球上所有的自然界产物,如岩石、石油、动植物等。狭义指化学这一学科内,由动植物体内分离出来的具有某种结构的物质,这些物质往往具有特殊作用和经济价值。许多天然产物是人类生活中的必需物质。与天然产物相反的概念是化学合成物质,化学合成物质具有研发成本高、筛选命中率低、研发周期长以及毒副作用大等缺陷,但从天然产物中提取的物质则没有这些缺点,因此我们应当学会充分利用天然产物,利用大自然赋予我们的物质,尤其是本土的特色物质进行研究。青蒿素就是从我国特有的青蒿中提取出来的,这是利用本土特色天然产物成功研制出新产品的最好例证。在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天然产物,如植物中的色素、土豆中的酶、大理石中的碳酸钙、甘蔗中的糖,蜂蜜中的糖,矿物中的有用物质等,开展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实践能力。2.传承与创新并存,完善化学教学青蒿素是我国医药卫生科学工作者继承祖国医药学遗产,运用现代化科学知识和方法,从青蒿中提取出来的。青蒿素的成功制取借鉴了许多中国传统的中草药医书,例如东晋名医葛洪的《肘后备急方》、元朝《丹溪心法》、明朝《普济方》、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等。然而这些医书的记载都不是很详细,且没有说明其科学依据,屠呦呦研究员就以这些医书作为重要参考,并从东晋葛洪的处方“青蒿一握,水一升渍,绞取汁服”中得到了灵感,再结合自己的思考和实验,终于成功地提取出青蒿素。传承与创新相结合不仅是进行科学研究时的重要原则,同时也是我们平时做人做事的重要准则,在化学教学活动中同样需要坚持这一准则。教师不能一味否定前人的成绩,一味否定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味把教科书视为神圣不可超越的或已经过时,也不能把前人的成绩视为完美无缺,而应有传承与创新的意识,充分发扬过去好的化学教学内容和好的化学教学方法,同时吸纳外来的、适合本土的化学教学信息,不断完善我国现有的化学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3.注重团队协作,提高整体实力屠呦呦研究员因发现青蒿素而获奖,但是青蒿素的发现其实不是其1个人的功劳,而是“523项目”小组的共同成果,只是屠呦呦的功劳最大,而拉斯克奖又只能由个人获得,不能为集体颁奖,所以才将该奖项颁发给在此研究中功劳最大的屠呦呦1人。在青蒿素的发现过程中,中国科学家发扬集体主义精神,团结合作,不分彼此,打破各个学科相互封闭的传统研究模式。可以说,团队协作是青蒿素得以诞生的最根本原因,虽然屠呦呦研究员功不可没,但是仅靠其1人,也是很难获得成功的。只有团结协作,才有可能出现第2个、第3个青蒿素这样的旷世之作。在化学教学上也是如此,只有组建教学团队,团结协作,锐意教改,有效教学,才能大幅度提高化学教学质量,才会培养出化学学科拔尖人才。4.咬定青山不放松,遇到困难不放弃青蒿素的发现和提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屠呦呦研究员经过190次的失败实验,在第191次实验中获得成功的。科学是严谨的,条件稍有差别,得到的产物就会有很大差别,无论是科学家的研究还是平常的学生实验,在得不到确定产物时,不应立即放弃,而应多角度地进行分析、多次实验,坚持下去,这样才有可能获得最后的成功。目前,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在实施过程中虽然遇到较大的阻力,但只要我们锐意教学改革,克服实验经费困难和课时不足,利用替代物品,长期坚持课内课外教学内容相结合,千方百计开展一些课内外的探究实验,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多思考、多提问,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能够得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也就一定能够得到提高。
屠呦呦与青蒿素2015年10月5日,从瑞典斯德哥尔摩传来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理由是她发现了青蒿素,这种药品可以有效降低疟疾患者的死亡率。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的华人科学家。10月6日上午,一直不愿意接受采访的屠呦呦终于把记者请进家门,一再强调“也没什么好讲的”,她还通过央视发表自己获奖感言,她说,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获得诺贝尔奖是一项很大的荣誉,青蒿素这项生物研究成功是多年研究集体公关的成绩,青蒿素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在诺贝尔奖之前,大部分人或许都不知道屠哟哟是何许人,一夜之间她蜚声国内外,而以她为领导的研发小组研制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也被大家所熟知。屠呦呦1930年12月30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诗经·小雅》的名句寄托了屠呦呦父母对她的美好期待。她自幼耳闻目睹中药治病的奇特疗效,立志探索它的奥秘。1951年,屠呦呦如愿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药学系,选择了当时一般人缺乏兴趣的生药学专业。在专业课程中,她对植物化学、本草学和植物分类学最感兴趣。大学毕业后,屠呦呦就职于中国中医研究院。那时该院初创,条件艰苦。屠呦呦在设备简陋连基本通风设施都没有的工作环境中,经常和各种化学溶液打交道,一度患上中毒性肝炎,但她心无旁骛,埋头从事中药研究,取得了许多骄人的成果。其中,研制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是她最杰出的成就。当年轻的屠呦呦开始这项研究的时候,她当然不会意识到,在漫长而曲折的研究“抗疟”的道路上,有一顶金光闪闪的王冠正在等待她来摘取。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全世界约数10亿人口生活在疟疾流行区,每年约2亿人患疟疾,百余万人被夺去生命。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初,全球疟疾疫情难以控制。当时正值美越交战,在越美军因疟疾减员80多万人。美国不惜投入,筛选出20多万种化合物,却未找到理想的抗疟新药。因疟原虫对喹啉类药物已产生抗药性,所以,防治疟疾重新成为各国医药界攻克的目标。继美国之后,英、法、德等国也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寻找有效的新结构类型化合物,但一直未能如愿。我国从1964年重新开始对抗疟新药的研究,从中草药中寻求突破是整个工作的主流,但是,通过对数千种中草药的筛选,却没有任何重要发现。在国内外都处于困境的情况下,1969年,39岁的屠呦呦临危受命,出任该项目的科研组长。她从整理历代医籍着手,四处走访老中医,搜集建院以来的有关群众来信,编辑了以640方中药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然而筛选的大量样品,对抗疟均无好的苗头。她并不气馁,经过200多种中药的380多个提取物进行筛选,最后将焦点锁定在青蒿上。但大量实验发现,青蒿的抗疟效果并不理想。她又系统查阅文献,特别注意在历代用药经验中提取药物的方法。当她再一次转向古老中国智慧时,东晋名医葛洪《肘后备急方》中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可治“久疟”。琢磨这段记载,她认为很有可能在高温的情况下,青蒿的有效成分被破坏了。于是她改用乙醇冷浸法,所得青蒿提取物对鼠疟的效价显著提高;接着,用低沸点溶剂提取,效价更高,而且趋于稳定。终于,在经历了190次失败后,青蒿素诞生了。这剂新药对鼠疟、猴疟疟原虫的抑制率达到100%。疟疾,一个肆意摧残人类生命健康的恶魔,被一位中国的女性科学家制服了。屠呦呦,以百折不挠的拼搏精神在中华科技史上谱写了一部精彩的人生传奇。“这一医学发展史上的重大发现,每年在全世界,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挽救了数以百万计疟疾患者的生命。在基础生物医学领域,许多重大发现的价值和效益并不在短期内显而易见。但也有少数,它们的诞生对人类健康的改善所起的作用和意义是立竿见影的。由屠呦呦和她的同事们一起研发的抗疟药物青蒿素就是这样一个例子。”这是2011年度拉斯克奖的颁奖词。2015年的诺贝尔奖虽然有些姗姗来迟,但毕竟是令人庆幸的。当颁奖词的庄严声韵回响在地球上空的时候,各种肤色的人都在向这位耄耋老人表达深深的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