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煤质技术期刊

煤质技术期刊

发布时间:

煤质技术期刊

做煤岩分析可以做出来,就是做镜质组反射率,单一煤种只有一个峰

如何提高灰分测定的准确度 摘要灰分测定是煤质化验妁常规疆目.操作简便而易忽略其操作的准确性,导 致结果的准确度降低,本文从灰分测定的各环节入手,谈谈如何提高其准确度 , 关键词灰分准确度准确性 煤的灰分是煤炭按质论价的主要指标之 一 ,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煤质分析过程中的准确度,是指测值和 真值的符合程度.准确度高时,精密度必须 高,但精密度高时准确度不一定高.由于灰 分测定的基本操作较简单.易掌握,而易忽 略操作的准确性,使测量误羞增大,准确度 降低.基于以上原因,本文总结了多年实践 经验,介绍提高测定灰分准确度的几点体会. 2 提高准确度的关捷 (1)加热初期,煤样升温速度直接影响 煤灰中被固定下来硫的多少.为使灼烧后固 定在煤灰中的硫降到最低,必须使初期的升 温速度缓慢.我们用一台性能良好的马弗炉 以不同的速度升至500℃,测定标准煤样 GBWll110b 的灰分,结果如表1. 襄1 由表1 看出,初期的升温时间对灰分测 ?28? 定的准确度影响较大.升温时间越短,测得 的灰分越高;时间越长,测得的灰分越接近 标准值.一般,化验时间以35~45min 为宜. 这样能提高结果的准确度. (2)灼烧后的煤灰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 成结果偏高.表2 中的3 个煤样是平行煤样 从炉中取出灰皿后,1#煤样立即放人干燥器 内i2#煤样在空气中冷却5rain 后再放人干 燥器内;3#煤样直接暴露在空气中.3 个煤 样都冷却到室温后再称量.由测定结果看出: 在空气中暴露时吸收空气中的水分,造成结 果偏高,准确度降低,时间越长结果越高,准 确度越低.故从炉中取出灰皿后应立即放人 干燥器内.这样才能最大佩度地减小误差,提 高准确度. 襄2 (3 煤都是不均质的,只是程度有所不 同.只有严格按照GB475—1996 和GB474— 1996 要求采制的煤样才具代表性,测定后才 能得到准确度高的灰分.采制样的正确性是 提高灰分准确度的前提.要得到准确度高的 灰分,煤样的称量也很重要.称量样品时应 准确,快捷,按照《国标》的要求进行.另 外,为减小误差.提高测定的准确度,用的 (下转第21 页) 第1 期煤质技术2001 年1 月 3 结语 ISO 采样在国内应用并不普遍.应用中 常感到繁杂但只要认真研究,吃透条款, ISO 采样不失为一种非常合理,科学的采样 方法. 作者简舟张宏亮,1998 年毕业干武救水利电力^学 应用化学系,硬士学位.曾发丧论文散篇 (收稿日期:2OO0 一O8—20) (上接第17 页) 时,其相关系数临界值分别为 和 .因此,在以上两个区间内,T 与m分 别有相关关系. 则T1 一T1+b(ml—m1) 一 1 一 一— E— m, m一 一 b ∑(m一m)(T 一T) ∑(m一m) 则T1—(ml 一) 与(1)式相比较可褥: A1— B1— 同样:A 一2.:7471 B2— 综上所述,煤泥水中的固体物含量可由 下式计算: 0 时, 3 应用体会 在长期生产检测中发现,用此法确定的 煤泥水固体物含量计算式圆满解决了浓度壶 法测定固体物含量对应关系难以确定的不 足.与以往浓度法相比,有以下优点: (1)此法所需基础数据由生产实际收集 而得,具有广泛代表性.这就决定了由此推 导出的计算式在生产检查中有较强适应性, 使固体物含量测定值长期具有较高的准确 性.尤其在加工原料来源稳定的煤矿洗选厂. 长期使用几乎不需要对计算式校正 (2)该法的具体计算式,是应用有关统 计分析理论褥出,同时给出明确的置信区间, 具有很强的可信性;由于该区间的存在,给 计算式校正提供明确的衡量指标,避免原方 法中校正计算式的盲目性. (3)该法对浓度壶体积准确值不做具体 要求,从精度和称量天平量程考虑,只要浓 度壶体积恒定,容积在1~ 内均可使 用,使浓度壶的选择和制作简便易行. 作者对舟采天宝,工程师l994 年毕业于太厚工业 大学有机化工专业,1994~1997 年为晋城局古书院矿连蝶 T 一一(3)厂技术员现任该厂洗束车问主任 在显着性水平a 一 时,式( 区间分别为5= 和士3. (上接第28 页) 仪器设备应符合GB212--91 的 检查马弗炉的恒温区,至少每月用标准煤样 标定一次仪器.操作要严格执行《标准》. 总之,灰分测定的方法虽然简单,但应 以严谨的科学态度对待,努力提高测定准确

精煤是否是单一煤种,首先要看煤的牌号,主要要做煤粘结指数分析,煤的含硫分析,挥发分分析和煤的内在灰分分析等

煤炭技术期刊投稿

煤炭科学技术是一级核心期刊,在煤炭行业是前三位的期刊。现在投稿好的杂志社都是三审制,编辑初审——主任二审——主编终审。你一直终审第一可能是时间没排开,第二可能在交换问题。打个电话问问吧

来 稿 (1)来稿一式两份,应符合科技论文写作之基本要求,作者自留底稿。(2)来稿注明作者个人信息(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技术职称、简历以及研究课题等)、基金项目编号、单位及所属部门全称、地址、电话、传真、电子信箱及邮编等。(3)署名者应为稿件执笔人或稿件内容的主要责任者。署名人数一般不超过3人。(4)稿件可能涉及机密资料时应由作者单位出具非泄密证明。(5)凡已被海内外其他刊物录用的稿件本刊不再受理。3 稿件选用和清稿体例(1)必须要有英汉对照的题名、作者、作者单位、邮编、摘要、关键词。(2)摘要100-200字,关键词3-8条。多作者,用逗号,右上角并注明单位代号。(3)图表必须有名,图用白纸激光打印,表为三线表。(4)正文3000-5000字为宜,正文层次分明,语言准确,简练,公式、图、表清楚,并标明外文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5)正文后一般要有参考文献。注录项目要齐全(编者、作者、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杂志社名称、出版地、出版年,出版期刊必须要有出版年、期次、起止页码)。(6)参考文献请尽量参引《煤炭技术》杂志已出版的相关文章。(7)引用的参考文献一定要在正文中标明,并与所列参考文献序号相一致。(8)国家、省市资助项目,并给出项目号。(9)第一作者简介要诸项齐全。作者(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职务、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10)联系电话或手机号、E-mail,以便与您及时联系。4 退 稿(1)非选用稿件一般在来稿后3个月内退稿,3个月后仍未审理完毕时,作者有权自行处理来稿。(2)作者在收到稿件选用通知3个月后仍未寄回修改清稿或不交寄版面费者,即视为作者自动撤稿。(3)退稿概不附寄审阅意见。

好投。期刊,定期出版的刊物。如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季刊、半年刊、年刊等。由依法设立的期刊出版单位出版刊物。《煤炭科学技术》创刊于1973年,是由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主管、煤炭科学研究总院主办的综合性煤炭科技期刊,为国家图书馆重点收藏书刊,是煤炭行业新技术、新成果、新产品的主要发布媒体。

选煤技术期刊版面费

以下刊物最好:TD 矿业工程1.煤炭学报 2.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3.煤炭科学技术 4.金属矿山 5.非金属矿 6.煤矿安全 7.矿山压力与顶板管理 8.矿山机械 9.矿业安全与环保 10.中国煤炭 11.中国矿业 12.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3.煤炭工程 14.矿冶工程 15.煤田地质与勘探 16.煤矿机械 17.矿业研究与开发 18.选煤技术 19.煤矿自动化(改名为:工矿自动化) 20.西安科技学院学报 21.湘潭矿业学院学报 22.化工矿物与加工 23.洁净煤技术TE 石油,天然气1.石油学报 2.石油勘探与开发 3.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4.油田化学 5.石油炼制与化工 6.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7.天然气工业 8.石油学报.石油加工 9.石油钻采工艺 10.油气储运 11.钻井液与完井液 12.石油机械 1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4.炼油技术与工程 15.油气田地面工程 16.钻采工艺 17.石油化工 18.新疆石油地质 19.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0.石油实验地质 21.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22.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25.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26.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煤炭技术》可安排发表

这个可就太多了看你想看哪一类的 有新闻类的比如中国石油报有技术类的期刊 比如说 石油仪器看你需要哪一类的

这个就是要看你单位的要求,每个单位的要求都是不一样的

选煤技术期刊读后感

看万方 不如 看知网 哈哈

你要弄那一类的期刊? 矿业总的来说现在不是很发达了

你要是发表这一类的期刊可以去矿业发达的地区看看的呀

快来赞我吧,好不容易找的。。谢谢了 。。祝你通过!!!选煤工艺流程的选择应以原料煤性质、用户对产品的要求、最大产率和最高经济效益等因素为依据,科学确定简单、高效、合理可行并且能够满足技术经济要求的工艺流程。选择具有先进技术和生产可靠的分选方法;根据用户的要求能分选出不同质量规格的产品;在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前提下获得最大精煤产率,同时力求最高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选煤方法是制定选煤工艺流程的核心问题。选煤方法的确定主要取决于煤的可选性和产品质量要求,也要考虑煤的种类、粒度、地区水资源条件、能够获取的设备技术水平以及技术经济上的合理性等其他因素。跳汰选煤方法在大多数国家煤炭分选比例中占有主导地位,但是近年来我国在重介质选煤规模和技术水平方面有了较大的发展和提高,尤其是三产品重介质旋流器选煤的应用更是有了长足进展。本文就选煤方法进行阐述。l跳汰选煤法跳汰选煤法工艺流程简单、生产能力强、维护管理方便、生产成本低、分选极易选和易选性煤可以获得较高的数量效率。在处理一般可选性煤时,也能达到较好的工艺指标,因此,在选煤厂设计中普遍采用。跳汰选煤法的适应性强。分选粒级宽,分选上限可达50—100姗,下限为0.3—0.5 mill。既可以分级入选,也可以不分级人选。跳汰选煤法的分选效率受给料性质影响较大,在细粒物料多、可选性差的条件下,分选效率会显著下降。跳汰机对于易选煤的分选精度与重介质选相当,但是,在要求出低灰精煤产品时,如果分选密度低于1.40 g/cm,时,可能由于可选性变难,造成跳汰机难以操作,无法保证正常分选效果。跳汰机排矸不受分选密度高的限制,但是对于原煤中块矸含量很多,特别是矸石易于泥化条件下,采用动筛跳汰机排矸也是选煤设计的特点,这样可以将泥岩矸石尽早从系统中排出,对后续主选工艺非常有利。近年来,对跳汰机的结构进行了大量的改进。数控风阀和排矸自动化技术都有了明显的提高,跳汰分选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对于易选和一般性可选的煤,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仍然可以采用选煤方法。2重介质选煤法重介质选煤法是重力选煤方法中重要的方法之一适宜分选难选和极难选煤,它的分选粒级宽。目前,在重力场中分选时,块煤重介质分选粒度上限一般为300 mm,最大可达1 000 mill,下限为3—6 mm。如果在离心力场中(如重介质旋流器内)分选,分选粒度下限为0.15—0.2 mm,甚至更小些。给料的粒度上限,主要由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管直径决定,目前末煤用重介质旋流器分选粒度上限为13—25 mm,大直径无压给料重介质旋流器的人料粒度上限可达50一80 mm。重介质分选可实现稳定的低密度分选,分选精度高,能够生产出高质量的精煤并得到较好的分选指标。重介质分选易于实现自动控制,人为操作因素小,块煤分选机分选效率可达95%,重介质旋流器约达90%左右。块煤重介质分选机无论是作为选矸还是作为主要分选设备,在我国都得到很大的发展。但是块煤重介质分选机在排矸分选密度大于1.80 g/cm3时,重介质悬浮液难以配制,这时可以考虑采用单段跳汰机。重介质旋流器随着技术发展,入选粒度上限已扩大到38.80 mm。已在更多的选煤厂设计中得到应用。当要求出块煤产品时,采用有压人料重介旋流器不利于保护块煤产品,但有效分选下限较低。三产品无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新技术,它的特点是能以单一低密度重介质悬浮液系统一次分选出质量合格的精煤、中煤和矸石产品,相对有压人料重介质旋流器能够减少矸石泥化,省略了一套高密度重介质悬浮液的制备、循环、回收系统,简化了流程,降低了成本。三产品无压人料重介质旋流器分选技术已在国内众多炼焦煤选煤厂得到应用。重介质选煤流程较为复杂,设备、管道、阀门容易磨损,维修养护工作量较大。在操作、调节方面的要求更严格,保证设备正常运行对生产控制自动化要求更高。随着新的耐磨材料的使用,设备、管道等磨损严重的问题逐渐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决,而介质耗量较大仍是困扰我国重介质选煤的一个主要问题。当原煤中矸石易于泥化,细泥含量很大的时候,工作悬浮液的密度、粘度等特性参数会发生很大变化,导致分选效果变坏,也会给脱介和介质系统带来许多问题,此时,选择重介质选,特别是有压入料重介质旋流器时,应当十分谨慎。目前采用重介质选煤法的主要是炼焦煤选煤厂,对于动力煤选煤厂是否采用应当进行全面技术经济比较。3煤泥浮选法浮选既是煤泥分选方法,也是选煤厂洗水净化的有效方法。随着采煤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煤矿开采深度加大,原煤中<0.5 mnl的粉煤量也越来越多,一般可达20%以上,因此回收这部分精煤更加重要,浮选作为煤泥分选的惟一有效方法也就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近年来,浮选机的发展迅速,浮选柱技术得到推广应用,而微泡浮选机和喷射式浮选机也在许多选煤厂得到应用,浮选设备向着大型、高效方向发展。浮选成本虽然较高,但是对于炼焦煤选煤厂来说,回收大量浮选精煤仍然可以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4摇床选煤法摇床能够处理13 inn3以下的易选末煤和煤泥,它的优点是结构简单、易操作、分选效果好、生产成本低、分选下限可达200网目,由于摇床对细粒煤分选效果好,对于硫铁矿含量高的高硫煤脱硫具有较好的脱硫效果,因此,在我国煤炭含硫量较高的西南地区选煤厂中得到一些应用。从高硫煤中回收硫铁矿,既可以减少高硫煤使用对环境带来的污染,也可以向化工、化肥等行业提供工业原料,因此得到愈来愈多的重视和应用。摇床的主要缺点是单层摇床单位面积处理能力低,占地面积大。多层悬挂式摇床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普通摇床的缺点,而双头离心摇床则有效地降低了分选下限,提高了对煤中硫铁矿的脱除能力。近年来摇床也作为从洗矸中脱硫的主要设备。5螺旋分选机选煤法和螺旋滚筒分选机螺旋分选机适于处理13 inrtl以下的易选末煤和粗煤泥。在实际应用中主要用于粗煤泥的分选,最佳分选粒度为1—0.075 mill或2—0.10mill,有效分选粒度为6—0.075 mill,介于跳汰选与浮选之间。螺旋分选机本身没有运动部件,占地面积小。其缺点是高度大,设备参数不易确定和调整。螺旋分选机可以和浮选机组成联合流程,分别处理粗煤泥和细煤泥。可以有效地降低生产成本。螺旋滚筒分选机用于处理6咖以上的物料。它以人选原煤中小于0.3 mm的粉煤作为介质与水混合形成较稳定的悬浮液,所以,又称为自生介质滚筒。螺旋滚筒分选机流程简单,并具有拆装方便的特点,可以作为简易选煤设备用于动力煤、炼焦煤(易选、中等可选)、脏杂煤及煤矸石的分选。6水介质旋流器选煤法水介质旋流器的突出优点是去掉了介质回收与净化工艺过程,与其他高效分选设备配合使用,可以减少主要分选设备的人选量,可用来处理易选末煤或粗煤泥。与其他末煤或粗煤泥的分选设备相比,它的处理能力大,但是它只能保证一种产物的质量合格,因此,水介质旋流器的使用应当考虑两段选及联合流程,一般将水介质旋流器用做初选设备。水介质旋流器本身没有运动部件,系统简单,生产成本低,但其分选效率不高,国内外资料表明,其可能偏差E值在0.09一O.21之间。7 干选法j传统的干法风力分选、风力跳汰和风力摇床分选效率低,要求人料分级比小,水分低,世界各国已很少采用。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研究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工艺,1992年,一座50 t/'h空气重介质流化床干法选煤示范厂在七台河市投入使用,可以用来处理难选或极难选煤。空气重介质选煤厂主要包括人选原煤准备系统、选煤系统、重介质的脱介和回收系统、供风和除尘系统以及产品运输系统。空气重介质分选研究为干法选煤开拓了良好的发展前景。我国吸收了无风干式摇床和风选机的优点后,研制出了复合式干法分选机。复合式干法分选机的人料粒度范围是80—0衄,在宽粒度级别的情况下,细粒物料与空气形成气一固两相混合介质,这种自生介质的分选作用可以提高分选效果。实际应用表明,在宽粒度级别(80—0 ram)情况下分选效果较好,而对于6—0 mm粉煤的分选效果不理想。目前,复合式干法分选机在我国东北、西北等严寒和干旱地区的一些选煤厂中应用。干法选煤对于缺水地区、以及遇水容易泥化的煤种具有实际应用意义。8 结束语选煤方法的选择是选煤工艺的流程设计中的重要环节。相关因素是多方面的,如:原煤粒度组成特性(含粒度组成)、密度特性(含可选性);硫分构成及其赋存嵌布特性;产品结构(含市场需求);分选效率;分选加工费用;相关的基建投资费用;综合经济效益等。因此,选煤方法的确定必须作全面的技术经济多方案比较,择优选用。现代化选煤厂最主要的特点是效率高,这体现在能够适合人选原煤煤质特性的合理的选煤工艺,能够实现用户所要求的产品结构。新的国家标准<煤炭洗选工程设计规范)C.B50359----2005规定:选煤方法应根据原煤性质(如粒度组成、密度组成、可选性、可浮性、硫分构成及赋存特性、矸石岩性)、产品要求、分选效率、销售收入、生产成本、基建投资等相关因素,经过技术经济综合比较后确定。

洁净煤技术期刊缩写

CCT,clean coal technology 洁净煤技术洁净煤技术是指从煤炭开发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排放与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燃烧、转化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洁净煤技术(CCT)一词源于美国,旨在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益的煤炭加工、燃烧、转换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的总称。

D 洁净煤技术是指减少污染和提高效率的煤炭加工、燃烧、转化和污染控制等新技术,洁净煤技术涉及四个领域:煤炭加工、煤炭高效洁净燃烧、煤炭转化、污染排放控制与废弃物处理,但是煤的直接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硫等污染气体,故不属于洁净煤技术.故选D.点评:本题是一道化学和生产以及环保知识相结合的题目,内容简单,可以根据所学知识来回答.

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发电系统,是将煤气化技术和高效的联合循环相结合的先进动力系统。它由两大部分组成,即煤的气化与净化部分和燃气-蒸汽联合循环发电部分。IGCC是整体煤气化燃气—蒸汽联合循环(IGCC-Integrated Gasification Combined Cycle)的英文缩写,是将煤炭等多种含碳燃料进行气化,并将得到的合成气经过净化后直接用于发电。IGCC发电效率可达到45%以上,而污染物的排放量仅为常规燃煤电站的1/10,脱硫效率可达99%,二氧化硫排放量只有常规燃煤机组的1/15~1/30,氮氧化物排放只有常规电站的15%~20%,耗水只有常规电站的1/2~1/3,粉尘的排放量几乎为零,远远低于国际标准。尤其是采用先进的煤气化技术将煤炭高效率地转化为二次清洁能源,同时还可进行大规模的石油替代产品生产,为洁净煤技术的应用推广拓展了更加广阔的渠道。有些项目管理的杂志上有与IGCC相关的文章,讲的比较专业可以参考下

  • 索引序列
  • 煤质技术期刊
  • 煤炭技术期刊投稿
  • 选煤技术期刊版面费
  • 选煤技术期刊读后感
  • 洁净煤技术期刊缩写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