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篇二 我国光纤通信技术综述 光纤通信的发展依赖于光纤通信技术的进步。近年来,光纤通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新技术不断涌现,这大幅提高了通信能力,并使光纤通信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1. 我国光纤光缆发展的现状 普通光纤 普通单模光纤是最常用的一种光纤。随着光通信系统的发展,光中继距离和单一波长信道容量增大,光纤的性能还有可能进一步优化,表现在1550rim区的低衰减系数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和光纤的最低衰减系数和零色散点不在同一区域。符合规定的截止波长位移单模光纤和符合规定的色散位移单模光纤实现了这样的改进。 核心网光缆 我国已在干线(包括国家干线、省内干线和区内干线)上全面采用光缆,其中多模光纤已被淘汰,全部采用单模光纤,包括光纤和光纤。光纤虽然在我国曾经采用过,但今后不会再发展。光纤因其不能很大幅度地增加光纤系统容量,它在我国的陆地光缆中没有使用过。干线光缆中采用分立的光纤,不采用光纤带。干线光缆主要用于室外,在这些光缆中,曾经使用过的紧套层绞式和骨架式结构,目前已停止使用。 接入网光缆 接入网中的光缆距离短,分支多,分插频繁,为了增加网的容量,通常是增加光纤芯数。特别是在市内管道中,由于管道内径有限,在增加光纤芯数的同时增加光缆的光纤集装密度、减小光缆直径和重量,是很重要的。接入网使用普通单模光纤和低水峰单模光纤。低水峰单模光纤适合于密集波分复用,目前在我国已有少量的使用。 室内光缆 室内光缆往往需要同时用于话音、数据和视频信号的传输。并目还可能用于遥测与传感器。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在光缆分类中所指的室内光缆,笔者认为至少应包括局内光缆和综合布线用光缆两大部分。局用光缆布放在中心局或其他电信机房内,布放紧密有序和位置相对固定。综合布线光缆布放在用户端的室内,主要由用户使用,因此对其易损性应比局用光缆有更严格的考虑。 电力线路中的通信光缆 光纤是介电质,光缆也可作成全介质,完全无金属。这样的全介质光缆将是电力系统最理想的通信线路。用于电力线杆路敷设的全介质光缆有两种结构:即全介质自承式(ADSS)结构和用于架空地线上的缠绕式结构。ADSS光缆因其可以单独布放,适应范围广,在当前我国电力输电系统改造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国内已能生产多种ADSS光缆满足市场需要。但在产品结构和性能方面,例如大志数光缆结构、光缆蠕变和耐电弧性能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完善。ADSS光缆在国内的近期需求量较大,是目前的一种热门产品。 2. 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对光纤通信而言,超高速度、超大容量和超长距离传输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而全光网络也是人们不懈追求的梦想。 超大容量、超长距离传输技术波分复用技术极大地提高了光纤传输系统的传输容量,在未来跨海光传输系统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波分复用系统发展迅猛,目前的WDM系统已经大量商用,同时全光传输距离也在大幅扩展。提高传输容量的另一种途径是采用光时分复用(OTDM)技术,与WDM通过增加单根光纤中传输的信道数来提高其传输容量不同,OTDM技术是通过提高单信道速率来提高传输容量,其实现的单信道最高速率达640Gbit/s。 仅靠OTDM和WDM来提高光通信系统的容量毕竟有限,可以把多个OTDM信号进行波分复用,从而大幅提高传输容量。偏振复用(PDM)技术可以明显减弱相邻信道的相互作用。由于归零(RZ)编码信号在超高速通信系统中占空较小,降低了对色散管理分布的要求,且RZ编码方式对光纤的非线性和偏振模色散(PMD)的适应能力较强,因此现在的超大容量WDM/OTDM通信系统基本上都采用RZ编码传输方式。WDM/OTDM混合传输系统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基本上都包括在OTDM和WDM通信系统的关键技术中。 光孤子通信 光孤子是一种特殊的ps数量级的超短光脉冲,由于它在光纤的反常色散区,群速度色散和非线性效应相互平衡,因而经过光纤长距离传输后,波形和速度都保持不变。光孤子通信就是利用光孤子作为载体实现长距离无畸变的通信,在零误码的情况下信息传递可达万里之遥。 光孤子技术未来的前景是:在传输速度方面采用超长距离的高速通信,时域和频域的超短脉冲控制技术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和应用技术使现行速率10~20Gbit/s提高到100Gbit/s以上;在增大传输距离方面采用重定时、整形、再生技术和减少ASE,光学滤波使传输距离提高到100000km以上;在高性能EDFA方面是获得低噪声高输出EDFA。当然实际的光孤子通信仍然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但目前已取得的突破性进展使人们相信,光孤子通信在超长距离、高速、大容量的全光通信中,尤其在海底光通信系统中,有着光明的发展前景。 全光网络 未来的高速通信网将是全光网。全光网是光纤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也是理想阶段。传统的光网络实现了节点间的全光化,但在网络结点处仍采用电器件,限制了目前通信网干线总容量的进一步提高,因此真正的全光网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全光网络以光节点代替电节点,节点之间也是全光化,信息始终以光的形式进行传输与交换,交换机对用户信息的处理不再按比特进行,而是根据其波长来决定路由。 目前,全光网络的发展仍处于初期阶段,但它已显示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从发展趋势上看,形成一个真正的、以WDM技术与光交换技术为主的光网络层,建立纯粹的全光网络,消除电光瓶颈已成为未来光通信发展的必然趋势,更是未来信息网络的核心,也是通信技术发展的最高级别,更是理想级别。 结语 光通信技术作为信息技术的重要支撑平台,在未来信息社会中将起到重要作用。虽然经历了全球光通信的"冬天"但今后光通信市场仍然将呈现上升趋势。从现代通信的发展趋势来看,光纤通信也将成为未来通信发展的主流。人们期望的真正的全光网络的时代也会在不远的将来如愿到来。 看了“光纤通信光源技术论文”的人还看: 1. 光通信技术论文 2. 光纤技术论文 3. 光纤传感技术论文 4. 光通信技术论文(2) 5. 电力系统光纤通信技术论文
首先:更正下,不是邮电大学,是西安邮电学院。西安邮电学院创建于1950年,毕业生大多在通信运营企业、制造企业及高校和研究机构工作,并很好地发挥专业
西安邮电大学电子工程学院物理电子学专业导师主要为葛海波教授和董军副教授,他们的简介可见附件。
去万方知网维普找啊。
著作者一出版年制通常用于出版图书 可以直接看绿字和看第二页的内容 原版本章参考文献修改后的参考文献,主要有 2点变化--》英文姓名全部大写,姓写全,名只写首字母。发表日期放到名后面。 在正文中把需要引用的部分后面加上—》(张忠智,1997)或者(Sommerset et al,2019)或(李平 等,2019)或者(MICALI, 1978),在正文中中文只写一个人名,英文的把姓写上,有多余的作者用等或者et al。修改后的参考文献 SHANNONC, 1949. Communication Theory and Secrecy Systems[J]. Bell Tech. J,28(4):656-715. DIE W, HELLMANM E, 1976. New directions in cryptography, IEEE Trans. 644-654. 冯登国, 2002. 国内外密码学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通信学报,(05):18-26. 黄刘生, 等, 2015. 大数据隐私保护密码技术研究综述[J]. 软件学报,26(04):945-959. MICALI G S, 1984. Probabilisticencryption[J]. Journal of Computer and System Sciences. RIVESTR, SHAMIR A, ADLEMAN L, 1978. A method of obtaining digital signature andpublic key systems[J]. IEEE . 120-126. KOHNFELDERL M, 1978. Toward a Practical Public-Key Crypotsystem[J]. of Electrical Engineering. HOUSELYR, 1999. Internet 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 Certificate and CRLProfile[J]. RFC 2459. 著作者一出版年制:正文引用的文献采用著者一出版年制时,各篇文献的标注内容由著者姓氏与出版年构成,并置于,“( )”内。倘若只标注著者姓氏无法识别该人名时,可标注著者姓名,例如中国人著者、朝鲜人著者、日本人用汉字姓名的著者等。集体著者著述的文献可标注机关团体名称。倘若正文中已提及著者姓名,则在其后的“( )”内只须著录出版年。 [1]引用单篇文献 示例: The notion of an invisible college has been explored in the sciences (Crane 1972). Its absence among historians is notes by Stieg(1981)… 参考文献 : CRANE D, 1972. Invisible college [M]. Chicago: Chicago Press. STIEG M F, 1981. The information needs of historians [J]. College and Research Libraries, 42(6): 549-560. [2]在正文中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对欧美著者只需标注第一个著者的姓,其后附“et al";对中国著者应标注第一著者的姓名,其后附“等”字,姓氏与“等”之间留适当空隙。 [3]在参考文献表中著录同一著者在同一年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后应用小写字母 a,b,c…区别。 示例: 引用同一著者同年出版的多篇文献 KENNEDY W J, GARRISON R E, 1975a.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chalks and hardgrounds in the Upper Cretaceous of southern England[J]. Sedimentology, 22:311-386. KENNEDY W J, GARRISO R E, 1975b. Morphology and genesis of nodular phosphates in the Cenomanian of South-east England [J]. Lethaia, 8:339-360. [4]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在正文中标注著者与出版年,并在“( )”外以角标的形式著录引文页码。 示例: 多次引用同一著者的同一文献 主编靠编辑思想指挥全局已是编辑界的共识(张忠智,1997),然而对编辑思想至今没有一个明确的界定,故不妨提出一个构参与讨论。由于“思想”的内涵是“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 ,所以“编辑思想”的内涵就是编辑实践反映在编辑工作者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 ……《中国青年》杂志创办人追求的高格调—— 理性的成熟与热点的凝聚(刘彻东,1998),表明其读者群的文化的品位的高层次…… “方针”指“引导事业前进的方向和目标”(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1996)354……参考文献: 刘彻东,1998. 中国的青年刊物:个性特色为本[J]. 中国出版(5):38-39. 张忠智,1997. 科技书刊的总编(主编)的角色要求[C]//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建会十周年学术研讨会论文汇编.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学术委员会:33-34.以下截自群里发的文档,可以参考下。------------------------比如英文这个在正文提了这个人名Stieg,只需要加个日期。 没提就如(Crane 1972)。
已发表论文[1]沈晴霓 卿斯汉 李丽萍.一种多层次特权控制机制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6,43⑶:423~[2]邢育红 卜凡金 李大兴 卿斯汉.一个挂号电子邮件协议的缺陷及改进[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6,42⑵:138~[3]卿斯汉 李改成.多方公平交换协议的形式化分析和设计[J].中国科学:E辑,2006,36⑹:598~[4]沈晴霓 卿斯汉 贺也平 李丽萍.一种支持动态调节的最小特权安全策略架构[J].电子学报,2006,34⑽:1803~[5]华元彬 蒋建春 卿斯汉.基于IGMPv2的隐蔽通道[J].计算机工程,2006,32⑶:140~[6]唐柳英 卿斯汉.混合RBAC-DTE策略的多角色管理[J].计算机学报,2006,29⑻:1419~[7]何建波 卿斯汉 王超.对一类多级安全模型安全性的形式化分析[J].计算机学报,2006,29⑻:1468~[8]李丽萍 卿斯汉 周洲仪 何建波 温红子.安全策略模型规范及其形式分析技术研究[J].通信学报,2006,27⑹:94~[9]沈晴霓 卿斯汉 贺也平 沈建军.多策略适应的一种POSⅨ权能遗传算法[J].通信学报,2006,27⑵:66~[10]李丽萍 卿斯汉 贺也平 沈晴霓.基于访问控制空间的多策略安全体系结构[J].通信学报,2006,27⑵:107~[11]华元彬 蒋建春 卿斯汉.基于链路分析法的复合隐蔽通道检测[J].计算机应用,2006,26⑴:81~[12]张锦祥 李琦 卿斯汉.一个改进的不可否认性的扩展SET协议[J].科技通报,2006,22⑷:549~[13]卿斯汉 王超 何建波 李大治.即时通信蠕虫研究与发展[J].软件学报,2006,17⑽:2118~[14]王贵林 卿斯汉.对一种多重密钥共享认证方案的分析和改进[J].软件学报,2006,17⑺:1627~[15]王贵林 卿斯汉.对两个防欺诈秘密共享方案的安全性注记[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5,42⑾:1924~[16]邢常亮 卿斯汉 李丽萍.一个基于Linux的加密文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41⒄:101~[17]邢育红 李大兴 卿斯汉.RSA-CEMD协议的缺陷及改进[J].山东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5⑹:122~[18]季庆光 卿斯汉 贺也平.基于DTE技术的完整性保护形式模型[J].中国科学:E辑,2005,35⑹:570~[19]卿斯汉 李改成.公平交换协议的一个形式化模型[J].中国科学:E辑,2005,35⑵:161~[20]温红子 周永彬 卿斯汉.基于框架的形式化商务安全策略模型[J].电子学报,2005,33⑵:222~
正规发表论文格式范文
被发表的论文的格式肯定很正规,下面和我一起看看吧!
1、论文标题
回答本文关于什么?最佳文题的标准是用最少的必要的术语去准确描述论文的内容。基本写作要求是准确、简洁和有效。论文的标题必须确切地概括论文的论点或中心内容,做到文题相符,含义明确。标题必须意思清楚、言简意赅地概括反映论文所讨论的内容。一则好的标题应该确切、鲜明、扼要地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使读者在未看论文的摘要和正文之前即能迅速准确地判明论文的基本内容,从而做出是否阅读摘要和正文的判断。
此外,标题应反映论文所属的学科,题目大小要合乎分寸,切忌华而不实。不要使用过于笼统、夸张或是太大的题目,使人看了不知道究竟是研究的什么问题。醒目的标题,其含义能让人一望即知,而且能立刻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科技论文的标题因为要反映出论文的中心内容或论文的基本观点,所以通常不可能写得像文艺作品的标题那样简短,但是也必须尽可能地写得简练些,不要写得太长,一般控制在20字以内,应避免繁琐、累赘和过于平淡无味。另外,也要注意在题目中突出新的观点来,使人看了标题知道文章有新见解。要说明一点,论文的标题与论题并不是同一概念。论题是文章的基本观点,标题是文章的题目。但是有些论文的标题和文章的论题是相同的,即标题反映了论题;有的则没有反映。
尽量在标题中使用论文中的关键词语,一方面有助于概括论文的基本思想,另一方面可增加论文的被检次数,从而可能增加被引次数,因为用机器检索时,机器只显示标题中的关键词语而不是整个标题。就此而言,标题中关键词语的使用问题应该引起论文作者的高度重视。
如果想在标题中表达较多的内容,例如,既想概括地表达出文章的论述范围,又想表明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或者对某一问题的评论,这时标题就会写得太长,而且一个标题也难以表达两层意思。解决的办法是在主标题下加一副标题。主标题概括地表述论文的主题或讨论范围,副标题作为主标题意思的补充和引申。这种加副标题的做法,在论文特别是在中文论文写作中也是经常使用的,但有的期刊明确不要加副标题,所以在投稿前需看该期刊的投稿须知。
另外,尽量避免在标题中使用非公知公认的缩略词、公式等,以防止出现误解。
2、作者及单位
回答谁参与了本研究的设计、工作及论文的撰写,一般以对文章贡献大小排列。作者单位一般要求写至二级,如XX大学Xx学院。作者简介应按所投期刊要求撰写。基金项目名称要准确,并注明编号。
作者中最重要的当然是第一作者,其次是通讯作者,如果通讯作者在该领域为大家公认的名人,则有利于稿件通过编辑的初审关,这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通讯作者可以是第二作者,也可以放在最后,但如果通讯作者不是第一作者的你,则在稿件中的联系方式要为通讯作者的联系方式,一般来说,导师充当第二作者或通讯作者。有些期刊当稿件被录用并在稿件修改时,允许改动作者顺序,虽然你已经签了版权合同,当然,这个改动以不引起版权纠纷为好。
3、摘要
摘要的内容包括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一般应写成报道性文摘,也可以写成指示性或报道一指示性文摘。摘要应具有独立性和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短文。不用图表和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或术语,不得引用图、表、公式和参考文献的序号。摘要是论文要点的浓缩。因此,应在文章各主要部分完成后再写,这样有利于文章要点的提炼。优秀的摘要应能有效地抓住读者的兴趣。如果不是综述性文章,文章的英文摘要可以按照报道性文摘去写,即按objeetive(目的)、 Methods(方法)、Results(结果)和Conelusions(结论)逐一阐述论文的梗概。时态主要是以一般现在时为主,也使用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
从理论上讲:一般现在时用于通过科学实验取得的`研究结果、结论,揭示自然界的客观规律;一般过去时用于在一定范围内所观察到的自然现象的规律性认识,这种认识也许有一定的局限性;现在完成时用于表明过程的延续性,虽某事件(或过程)发生在过去,但强调对现实所产生的影响。上述三个时态是撰写摘要时常用的时态,有时很难区分它们在含义上的严格差异。目前,英文摘要仍以被动语态为多。使用第一人称时,用凡指的 we,theaUthor,theauthors,不用工。
4、关键词
关键词主要是为了适应计算机检索的需要,以及适应国际计算机联机检索的需要。
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尽量少用不规范的主题词或新造词。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个刊物增加关键词这一项,就为该刊物提高引用率、增加知名度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一篇论文可选取3一8个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的一般选择方法是:由作者在完成论文写作后,纵观全文,选出能表示论文主要内容的信息或词汇。关键词可以从论文标题中,也可以从论文内容中去选。从论文内容中选取出来的关键词,可以补充了论文标题所未能表示出的主要内容信息,也提高了论文所涉及的概念深度。
5、引言
引言的内容可包括研究的目的、意义、主要方法、范围和背景等。引言作为学术论文的开场白,应以简短的文字介绍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的概况,说明本研究与前人工作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和存在的问题,以便读者了解该文的概貌,起导读的作用。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所有研究都是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开始的。引言也可点明本文的理论依据、实验基础和研究方法,简单阐述其研究内容、结果、意义和前景,不要展开讨论。应该注意的是,对前人工作的概括不要断章取义,如果有意歪曲别人的意思而突出自己方法的优点就更不可取了。
编辑对引言的一般意见为引言是否充分反映了当前存在的问题,并是否阐述了该项研究的必要性。
引言的具体要求:(a)开门见山,不绕圈子。避免大篇幅地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b)言简意赅,突出重点。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教科书中的常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成果和基本原理时,只需以参考文献的形式标出文献即可。在引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应简练;(c) 尊重科学,实事求是。在论述本文的研究意义时,应注意分寸,切忌使用“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填补了国内外空白”、“首次发现”等不实之词;同时也要注意不用客套话,如“才疏学浅”、“水平有限”、“恳请指求”、“抛砖引玉”之类的语言;(d)引言的内容不应与摘要雷同,也不应是摘要的注释。引言一般应与结论相呼应,在引言中提出的问题在结论中应有解答,但也应避免引言与结论雷同;(e)简短的引言,最好不分段论述,不要插图和列表,不进行公式的推导与证明;(f)分析过去研究的局限性并且阐明自己研究的创新点,这是整个引言的高潮所在,所以更是要慎之又慎。阐明局限性要客观。在阐述自己的创新点时,要仅仅围绕过去研究中存在的缺陷来描述,完整而清晰的描述自己的解决思路,并且文章摊子不要铺的太大。创新性描述的越多越大,越容易被审稿人抓住把柄。(g) 引言的篇幅大小,并无硬性的统一规定,需视整篇论文篇幅的大小及论文内容的需要来确定,长的可达700一800字或1000字左右,短的可不到100字,一般以两三百字左右为宜。
6、材料与方法
这部分主要回答两个基本问题,即用什么做研究(即研究所用的材料)和怎样做研究(从事研究所用的方法)应尽可能按实验研究的先后顺序描述,同时必须注意的是,如果采用的方法是按照前人的,或者即使有所改进,也必须标注参考文献。另外,还要叙述测量设备和测量方法,包括设备名称、型号、测试什么参数、测量量程或范围等。
7、结果
结果是论文的核心,主要回答发生了什么。数据可用图、表或文字表达,但三者间应尽量少重复;在文字部分叙述主要结果和意义,用图或表给出较详细的数据。量和单位必须注意采用国际标准,注意大小写、正斜体。
8、讨论
回答所获得的结果是否为前言中提出的关键问题的答案,结果怎样支持答案。集中讨论与本研究结果有关的问题,突出本研究的创新及重要性,并与相关的研究结果进行比较;给出结果所支持的结论。讨论的每个部分应有一个主题,并根据其逻辑顺序确定层次。且讨论内容应该为自己研究独特的东西,和别人相同或相似的一笔带过,不要深入讨论。另外讨论的数据来源应该和结论中的数据一致,并一一对应,前后呼应,互相衬托。
9、结论
结论也叫结束语,是文章的总结,要回答研究出什么,需要简洁地指出:由研究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研究中有无例外或本论文尚难解决的问题;与以前已发表论文的异同;在理论与实践上的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特别需要注意的是,结论不是摘要简单地复述。
10、致谢
对提供了基金和物质的帮助者必须表示感谢,但仅列出对本工作提供特殊的实质性贡献者的姓名;同时必须得到被致谢者的同意。
11、参考文献
与本研究方法、结果、讨论有关的其它相关的研究,著录要求是:准确、完整、规范,并必须在文章引用处注明。
文字编排要求:
论文整体编排上,页面设置默认格式,行间距倍左右,整洁大方,疏密得当。具体要求:
1、标题:黑体,三号,居中
2、署名:单位与姓名之间空一字,宋体,小四号,与标题间距一行
3、摘要:与署名间距一行,首行缩进四字,“摘要”二字之间空一字,黑体,五号,后跟冒号;摘要内容楷体,五号,换行后文字缩进两字
4、关键词:首字与“摘要”对齐,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关键词3或5个为宜,楷体,五号
5、正文:(1)与“关键词”间距一行;(2)宋体,小四号;(3)每段首行空两字;(4)文科各级目录方式:“一、”“(一)”“1、”“(1)”;(5)理科各级目录方式:“1.”“”“”;正文中如果直接引用一个或几个段落、一个或几个案例,一般独立成段,段落开头空四格,换行空两格,五号楷体字为宜。
6、注释或参考文献:与正文至少间距一行,“注释”或“参考文献”用黑体,五号,后跟冒号;在正文中须标出“[1]”、“[2]”……,然后在注释或参考文献后对应注明“[1]”、“[2]”……做注释或参考文献时须完整,不得残缺不全;注释或参考文献内容用宋体,五号。请详看第7条目。
7、做注释或参考文献,
第一种:传统形式
引自期刊:
[1]作者:《题名》,《刊名》,××××年第×期,第×页。
引自专著:
[2]作者:《书名》,出版地:出版者及××××年×版,第×页
引自报纸:
[3]作者:《题名》,《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论文首页左下角通讯作者那个脚注是怎么加的? 在础章标题后的空白处点“插入”下面的“引用”,再选“脚注和尾注”,在“位置”选“脚注”,在“格式”下选“编号格式”,如果不需要数字标记,则选择“自定义”,在后面的“符号”中选择相应的符号,或者选空白。然后点“插入”。现在,光标自动出现在页面底端的脚注处,你就可以编辑了。 论文通讯作者前面的符号怎么打啊 很多人添攻通讯作者时,在首页底部手动添加横线,然后写上通讯作者的相关信息,这样做一旦文档进行分栏等操作后格式就会乱。正确的方式是在通讯作者姓名后面“插入”,“引用”,“脚注和尾注”,“符号”,选择“*”。点插入。然后写上相应内容就ok了。 请问论文中两个通讯作者怎么标注? 在两个通讯作者名字右上角加星号,然后在相应的地方提供邮箱就可以了。 或者可以在文章醒目位置,用文字表述一下,这个不是审稿的侧重点,重点在内容,格式方面会有校对和排版的。青博盛学术专为期刊投稿设计,增加发表EI、SCI等国际期刊的机率。英文文献通讯作者一般写在什么位置 英文文献中第一作者指文献或文章排名第一的写作者(可能有多名作者共同完成一篇文章);而通讯作者则是指该篇文献或文章刊登发行或出版的指定联络人员,可以但不一定是文献或文章作者。其实,国内文献也是这样要求。 发表文章可以没有通讯作者吗 如果是你要发表的话,将自己设为通信作者就行了,杂志社与通信作者联系论文的修改,发表,稿费等事宜,通信作者是必须的,但在论文中可以不写,你可以在弄个附录一起发,说一下通信信息,如果你是不想将通信作者的信息刊登出来,你发表的时候可以与杂志社联系。 如何在WORD的一页的页末添加通讯作者之类的栏,比如文章发表时那种格式 在Word中,默认为一节,每节的页面格式是相同的,若想在一个Word文档中,前2页是目录,不设页眉,从第3页开始设置页码,必须插入分节符,使文档分成两节,这样就可以单独设置页眉了。 操作步骤: 1、将光标放在第3页的首部,单击页面布---->分隔符---->分节符---->下一节,如图所示; 2、在第3页的页眉处双击鼠标,进入页眉编辑状态; 3、单击页眉和页脚---->链接到前一条页眉按钮,断开与前一节的联系; 第一次发SCI论文,请教怎样标注通讯作者及作者单位 技巧—:依据学术方向进行选题。论文写作的价值,关键在于能够解决特定行业的特定问题,特别是在学术方面的论文更是如此。因此,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一,就是依据学术价值进行选择提炼。 技巧二:依据兴趣爱好进行选题。论文选择和提炼标题的技巧之二,就是从作者的爱好和兴趣出发,只有选题符合作者兴趣和爱好,作者平日所积累的资料才能得以发挥效用,语言应用等方面也才能熟能生巧。 技巧三:依据掌握的文献资料进行选题。文献资料是支撑、充实论文的基础,同时更能体现论文所研究的方向和观点,因而,作者从现有文献资料出发,进行选题和提炼标题,即成为第三大技巧。 技巧四:从小从专进行选题。所谓从小从专,即是指软文撰稿者在进行选则和提炼标题时,要从专业出发,从小处入手进行突破,切记全而不专,大而空洞。 论文署名中的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到底应该放在什么位置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非凡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楚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重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重: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 word中论文最底下的通讯作者那里的横线怎么弄 引用-插入脚注
论文格式文章标题(2号黑体) 作者姓名(3号仿宋体) (作者单位,地址 邮编)(小5号宋体)摘要:(小5号黑体)摘要内容(小5号宋体)关键词:(小5号黑体)关键词内容(小5号宋体)0 引言(3号黑体)引言内容(5号宋体)1 正文小标题(3号黑体)1.1(5号黑体)正文二级标题(5号宋体)1.1.1(5号黑体)正文三级标题(5号宋体)正文内容,通栏(5号宋体)图题(小5号宋体)表题(小5号宋体)(表格为三线表)参考文献(小5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小5号宋体)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析量子通信技术 【摘要】量子通信作为既新鲜又古老的话题,它具有严格的信息传输特性,目前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被通信领域和官方机构广泛关注。本文结合量子,对量子通信技术以及发展进行了简单的探讨。 【关键词】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对量子信息进行研究是将量子力学作为研究基础,根据量子并行、纠缠以及不可克隆特性,探索量子编码、计算、传输的可能性,以新途径、思路、概念打破原有的芯片极限。从本质来说:量子信息是在量子物理观念上引发的效应。它的优势完全来源于量子并行,量子纠缠中的相干叠加为量子通讯提供了依据,量子密码更多的取决于波包塌缩。理论上,量子通信能够实现通信过程,最初是通过光纤实现的,由于光纤会受到自身与地理条件限制,不能实现远距离通信,所以不利于全球化。到1993年,隐形传输方式被提出,通过创建脱离实物的量子通信,用量子态进行信息传输,这就是原则上不能破译的技术。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受环境噪声影响,量子纠缠会随着传输距离的拉长效果变差。 一、量子通信技术 (一)量子通信定义 到目前为止,量子通信依然没有准确的定义。从物力角度来看,它可以被理解为物力权限下,通过量子效应进行性能较高的通信;从信息学来看,量子通信是在量子力学原理以及量子隐形传输中的特有属性,或者利用量子测量完成信息传输的过程。 从量子基本理论来看,量子态是质子、中子、原子等粒子的具体状态,可以代表粒子旋转、能量、磁场和物理特性,它包含量子测不准原理和量子纠缠,同时也是现代物理学的重点。量子纠缠是来源一致的一对微观粒子在量子力学中的纠缠关系,同时这也是通过量子进行密码传递的基础。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作为力学基本原理,是同一时刻用相同精度对量子动量以及位置的测量,但是只能精确测定其中的一样结果。 (二)量子通信原理 量子通信素来具有速度快、容量大、保密性好等特征,它的过程就是量子力学原理的展现。从最典型的通信系统来说具体包含:量子态、量子测量容器与通道,拥有量子效应的有:原子、电子、光子等,它们都可以作为量子通信的信号。在这过程中,由于光信号拥有一定的传输性,所以常说的量子通信都是量子光通信。分发单光子作为实施量子通信空间的依据,利用空间技术能够实现空间量子的全球化通信,并且克服空间链路造成的距离局限。 利用纠缠量子中的隐形量子传输技术作为未来量子通信的核心,它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量子力学,由两个光子构成纠缠光子,不管它们在宇宙中距离多远,都不能分割状态。如果只是单独测量一个光子情况,可能会得到完全随机的测量结果;如果利用海森堡的测不准原理进行测量,只要测量一个光子状态,纵使它已经发生变化,另一个光子也会出现类似的变化,也就是塌缩。根据这一研究成果,Alice利用随机比特,随机转换已有的量子传输状态,在多次传输中,接受者利用量子信道接收;在对每个光子进行测量时,同时也随机改变了自己的基,一旦两人的基一样,一对互补随机数也就产生。如果此时窃听者窃听,就会破坏纠缠光子对,Alice与Bob也就发觉,所以运用这种方式进行通信是安全的。 (三)量子密码技术 从Heisenberg测不准原理我们可以知道,窃听不可能得到有效信息,与此同时,窃听量子信号也将会留下痕迹,让通信方察觉。密码技术通过这一原理判别是否存在有人窃取密码信息,保障密码安全。而密钥分配的基本原理则来源于偏振,在任意时刻,光子的偏振方向都拥有一定的随机性,所以需要在纠缠光子间分设偏振片。如果光子偏振片与偏振方向夹角较小时,通过滤光器偏振的几率很大,反之偏小。尤其是夹角为90度时,概率为0;夹角为45度时,概率是,夹角是0度时,概率就是1;然后利用公开渠道告诉对方旋转方式,将检测到的光子标记为1,没有检测到的填写0,而双方都能记录的二进制数列就是密码。对于半路监听的情况,在设置偏振片的同时,偏振方向的改变,这样就会让接受者与发送者数列出现差距。 (四)量子通信的安全性 从典型的数字通信来说:对信息逐比特,并且完全加密保护,这才是实质上的安全通信。但是它不能完全保障信息安全,在长度有限的密文理论中,经不住穷举法影响。同时,伪随机码的周期性,在重复使用密钥时,理论上能够被解码,只是周期越长,解码破译难度就会越大。如果将长度有限的随机码视为密钥,长期使用虽然也会具有周期特征,但是不能确保安全性。 从传统的通信保密系统来看,使用的是线路加密与终端加密整合的方式对其保护。电话保密网,是在话音终端上利用信息通信进行加密保护,而工作密钥则是伪随机码。 二、量子通信应用与发展 和传统通信相比,量子通信具有很多优势,它具有良好的抗干扰能力,并且不需要传统信道,量子密码安全性很高,一般不能被破译,线路时延接近0,所以具有很快的传输速度。目前,量子通信已经引起很多军方和国家政府的关注。因为它能建立起无法破译的系统,所以一直是日本、欧盟、美国科研机构发展与研究的内容。 在城域通信分发与生成系统中,通过互联量子路由器,不仅能为任意量子密码机构成量子密码,还能为成对通信保密机利用,它既能用于逐比特加密,也能非实时应用。在严格的专网安全通信中,通过以量子分发系统和密钥为支撑,在城域范畴,任何两个用户都能实现逐比特密钥量子加密通信,最后形成安全性有保障的通信系统。在广域高的通信网络中,受传输信道中的长度限制,它不可能直接创建出广域的通信网络。如果分段利用量子密钥进行实时加密,就能形成安全级别较高的广域通信。它的缺点是,不能全程端与端的加密,加密节点信息需要落地,所以存在安全隐患。目前,随着空间光信道量子通信的成熟,在天基平台建立好后,就能实施范围覆盖,从而拓展量子信道传输。在这过程中,一旦量子中继与存储取得突破,就能进一步拉长量子信道的输送距离,并且运用到更宽的领域。例如:在�潜安全系统中,深海潜艇与岸基指挥一直是公认的世界难题,只有运用甚长波进行系统通信,才能实现几百米水下通信,如果只是使用传统的加密方式,很难保障安全性,而利用量子隐形和存储将成为开辟潜通的新途径。 三、结束语 量子技术的应用与发展,作为现代科学与物理学的进步标志之一,它对人类发展以及科学建设都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利用通信技术,整合国内外发展经验,从各方面推进量子通信技术发展。 参考文献 [1]徐启建,金鑫,徐晓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分析[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4(5):491-497. [2]徐兵杰,刘文林,毛钧庆等.量子通信技术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研究[J].通信技术,2014(5):463-468. [3]刘阳,缪蔚,殷浩等.通信保密技术的革命――量子保密通信技术综述[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12, 7(5):459-465. 看了“通信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2. 通信技术毕业论文范文 3. 通信技术论文范文 4. 关于通信工程论文范文 5. 大学通信技术论文范文(2)
探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看到论文的身影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探讨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及其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论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 光纤的诞生使信号传输发生了质的转变, 当今信息时代, 通信网络的复杂程度不断提高, 为现代化通信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目前通信工程中最广泛的技术就是现代光纤传输技术, 大大的提升了通信传输的可靠性和传输速率。本文通过对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优点和缺点的分析, 探讨光纤传输技术在现代通信中的应用。
关键词:光纤通信; 传输技术; 应用;
一、光纤通信技术
1、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简述。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是以光纤作为媒介, 具有进行长距离传输、大容量的通信、对环境污染小等优点, 光纤分为通信光纤、感用光纤两种类型, 能够对不同的情况进行整形、分频、调制光波等。在现实应用中,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有更高的光波频率, 与普通的传输方式相比, 光纤有较高的传输质量并且损耗较小。
2、光纤通信技术的`特点。
(1) 施工成本低损耗小。随着传输技术水平的提高, 光纤传输的过程不断降低损耗, 光纤通信主要是以石英制成的绝缘体作为材料, 与其他类型的光纤相比具有成本低、损耗小等优点, 施工过程中不用安装回路和接地, 又具有较好的绝缘性, 从而使施工成本大幅降低。
(2) 容量大。相对于电缆和铜缆的传输, 光纤传输传输中损耗小并且具有更高的带宽, 通过特殊技术手段扩大光纤传输信息量, 实现远距离高效传输。
(3) 占用空间小。光纤的直径很小, 在施工过程中占据的空间越小, 就能减少施工的任务和后期的检修, 节约光纤维修的时间, 对于通信系统集成化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4) 良好的保密性以及抗干扰能力。石英光纤有较好的绝缘性和抗腐蚀性, 不论是高压线释放的电磁干扰和自然活动中的电磁干扰都具较强的抵抗力, 不会干扰到信号的传输, 在军事方面运用的非常广泛。传统的电波通信容易出现电波泄露的问题, 保密性比较差, 但光纤通信技术却有较强的保密性, 更好的保护传输的内容。
二、现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应用
(1) 单纤双向传输技术。如今, 将现有的双纤双向改用为单纤双向技术, 更有效的节省能源, 降低光纤的消耗, 单纤双向传输技术是在不同的波段中用手法信号调制, 通过技术改进, 更适用于光纤末端设备的接入。
(2) FTTH接入技术。即光纤到户接入技术, FTTH主要采用PON无源光网络和P2P这两种通信方案进行传输, 具有全光纤、全透明的光接入网方式, 为三网融合进程的不断加快提供了有力支持。为满足消费者对通信技术的需求, 必须要有光纤到户接入技术, 虽然ADSL技术为信息通信领域中的提供良好基础, 但在未来的通信业务中的运用却越来越少, 尤其是在会议电视、网上游戏和HDTV高清数字电视等业务中。
(3) 在电力通信中的应用。未来电力通信的发展是以内部需求为主。在电网内部;
一是要降低成本;
二是要重视通信的重要性,电网外部, 一是要面对市场的变革;
二是要克服对外界的影响。据此要求, 需要电力通信相关工作人员提升专业水平、加强沟通工作, 保证电力通信的正常运行。
(4) 光交换技术。光交换技术是光纤传输技术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通过光信号进行交换, 传统的通信网络是以金属线缆为物理基础, 传输信息数据的线路中是以电子信号的方式存在的, 电子信号是利用电子交换机进行交换, 目前传统的电缆通信网络已经被光纤通信技术替代, 除用户末端部分是采用光纤限号传输, 信息数据是以光信号的形式存在, 但是技术还是电信号交换技术, 由于光开关技术不成熟, 只通将光信号转换为电子信号再变成光信号传输, 这种方式效率低、技术成本高, 因此, 大容量光开关器件的研发对光交换技术的实现提供了支持, 但是由于大容量光交换技术在小颗粒、低速度信号交换中的技术还不成熟, 也可以在小颗粒的信号交换中采用电子交换技术。
三、光纤通信技术的发展趋势
(1) 光网络智能化。我国的光纤通信方式主要是以传输为主线, 但是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快速发展, 计算机技术使网络通信技术得到了更进一步的发展。信息自动发现技术、系统保护恢复功能以及自动连接控制技术更多的运用现代光网络技术, 促进了光网络的智能化发展, 光网络的智能化也是通信领域发展的主要方向。
(2) 光器件的集成化。为了促进网络通信传输速度的发展, 光器件的集成化是实现全光网络的重要发展方向, 传统的ADSL宽带接入无法满足时下信息传输的需求, 因此必须先完善光器件性能提高信息传输速度, 所以, 为了推动光纤传输技术的发展实现光器件的集成化是必然发展方向。
(3) 全光网络。全光网络是在信号的交换过程和网络传输的过程中以光的形式存在, 在进出网络时进行电光和光电的转换。传统的光网络系统在网络结点处使用电器件, 在节点间形成全光化, 影响光纤通信干线的总容量, 因此, 实现全光网络是一个重大课题, 为了实现纯粹的全光网络, 必须建立光转换技术和WDM技术提高网络信息传输速度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
结语:
光纤通信传输技术已经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输的重要技术, 信息通信领域中光纤通信技术的广泛运用, 大容量、高速度、长距离成为了我们追求的主要目标。网络时代的到来, 我们必须尽快了解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现状及优缺点, 促进光纤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
随着我国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对于发展创新能力更加重视。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通信工程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技术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大力发展,我们国家的综合国力已经迅速提高了,我们在国际上的地位也在日益增强,同一些发达国家之间的交流也不断增强,所以现在在国际上的声望越来越大,但是面对的国际竞争也越来越激烈,为了能够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发展下去,我们必须要提高一些重要技术发展的速度,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时代需要的技术都非常多,我们必须要加快技术的发展,让我们的信息化技术发展得更加成熟。
关键词:无线;通信;基站;探讨;探究分析;防雷;接地;技术
引言
当前我们正处于信息化的时代,信息化时代大多都是完全自动的技术,比如一些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发展一些防雷接地技术,这些技术都是在信息化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我国的起步本来就非常晚,所以在一些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和防雷接地技术的研发上面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的差距,本文我们就是主要针对无线通信基站的防雷接地技术进行探讨,通过目前的发展现状,还有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重要的建议,完善我国信息化技术,促进信息化技术的发展。
一、基站的简介
基站就是无线通信基站,是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基站就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域中,然后通过无线通信交换的中心,与移动电话的终端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号,无线通信基站的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是我国一些重要信息化设备的重要部分,随着信息化时代越来越成熟的发展,通信网络越来越向着数据化、分组化的方向发展,所以我们可以看出,信息化技术越来越快的发展,必然会导致我国的通信基站的发展越来越宽带化,大面积的覆盖化。基站建立的主要功能就是提供无线覆盖,实现有线通信网络与无线终端之间的无线信号传输。通信信号在基站中的传输流程如下:
首先,核心网的控制信令、数据业务等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基站。然后就是通信信号在基站中经过基带或者射频进行相应的处理分析,然后将分析之后的结果通过射频送到天线上并进行发送。当终端通过无线信道接收到无线电波之后,就要经过解调,解调出属于自己的信号,属于自己的信号就是能够被自己读懂的信息。
基站的信号传输方向还分为反方向和正反向,以上所举的例子就是正方向,反方向与正方向的传输过程相似。每个基站的连接方式不一样,所以根据连接方式,我们可以将其包含一个或者几个扇区,扇区就是指覆盖的范围,在用户密集的地区,通常会对覆盖范围进行控制,避免对相邻的基站造成干扰。基站的物理结构由基带模块和射频模块两大部分组成,基带模块主要是完成基带的调制与解调、无线资源的分配、呼叫处理、功率控制与软切换等功能,射频模块主要是完成空中射频信道和基带数字信道之间的转换,以及射频信道的放大、收发等功能,而接地防雷系统可以保证基站安全及工作效率。我们通过这些可以看出,基站的建立是非常复杂的,所用到的技术都非常先进,想要提高基站工作的效率,就必须要提高建立基站的重要组成结构及管理。
二、如何加强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
无线通信基站的建立非常复杂,通过上面对基站的描述我们也能够认识到基站的复杂程度,在不断的信息化技术发展的同时,技术越来越高,我们也要不断地完善通信基站的建立,只有不断地完善,才能提高基站工作的效率,想要提高基站的工作效率,就要加强对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那么如何加强对无线通信基站的管理呢?
首先是站点的选择地址,在进行基站的建立之前,需要选择基站建立的地理位置,但是并不是任何一个地方就可以作为基站地址的,需要充分地考虑物业问题,还要尽量选择离居民区较远的地方,如果基站建立的地位必须要在市区居民区,在建设之前一定要提前做好解释和沟通工作,避免施工过程中遭受阻挠,影响工程进度。
在选择地址的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地段的勘察,注意周围50米内的有无高楼的阻挡,如果有高楼的阻挡,我们在建设的时候,一定要调整扇区方向角错开大楼的阻挡,否则会影响基站信号的接收,影响基站的工作效率。
还要特别注意的就是站点周围不应存在油库、强辐射场所,这些东西都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一旦发生较大的危害,就会影响到基站,不利于基站的覆盖。基站的机房必须要满足设备的承重能力,不能出现渗水、漏水、裂痕等现象,勘察的工作人员必须要及时地做好现场设备的记录,一些设备必须要进行拍照,定期地进行检查,防止存在问题,影响到信号的发送。
其次就是设备的加电问题,工作人员在加电的时候必须要穿绝缘鞋,使用的工具应做绝缘处理,缠绕厚度为三圈以上,施工时所有线缆不许衔接,电源线接头必须要进行绝缘保护,设备加电前检查电源的直流电源线、地线的连接是否非常牢固,如果不牢固,一定要及时解决,用试电笔测量加电设备的外壳是否带电,确认以上的所有程序都全部规范后,再进行加电处理。
三、无线通信基站中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
为了防止无线通信基站在使用过程中受到雷害,确保在雷雨天气也能够正常地投入使用,确保基站内的设备可以正常安全地运行,我们在基站中应用了防雷接地技术,防止雷害的发生,提高了基站在任何天气中的运行效率。防雷接地技术组成的环节也非常复杂,下面我们就来详细地介绍一下防雷接地技术的安装工序:
首先,需要一个环形的接地装置,这个装置主要分散在基站的周围,并且按照标准将其埋在一定的深度,构成一个封闭环形接地体,接地体就是埋入地下,并且能够与大地直接接触的导体。接地汇集线、接地母线、接地引入线汇集线与接地体之间的连接线,接地系统接地线及接地体,以上所说的各种接地线都是为防雷接地技术做好了基础,这些都是在基站周围的土地里的设备,除了地上的就是天上的了;在基站机房的上方需要安装避雷针,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空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上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
除了避雷针的安装,还有就是避雷设备的应用,主要应用的就是避雷器,指标等参数必须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规定。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主要就是在基站周围的土地里埋上接地线,机房上方需要安装避雷针,这样在打雷的天气才能将电流成功地引入地上,然后进行中和,防止电流对机房内的设备产生巨大的影响,但是除了这些表面上的工作,我们还将防雷接地技术应用到了一些运行的设备上,防止表面的防雷工作没有做好,环节中出现了漏洞。为了确保足够的安全,由于地形条件的不同,所以对地网组成方式给予了灵活考虑,确保楼顶避雷带与铁塔地网连通,在地下、地面上一一多点(两点以上) 焊接连通,以确保安全。
在施工的过程中,笔者在这方面有深刻的体会,2012年在甘肃联通G网五期的建设过程中,在定西市位于土家湾的一个基站发生雷击事件,基站设备的电源板件被烧坏导致基站瘫痪通信中断。事后分析就是因为防雷接地系统未能起到保护作用,雷电没能及时地通过大地释放而是通过连接线引入机房造成的。
以上就是防雷接地技术的重要性,因为有的建筑物在雷雨天都能够发生雷害,那么基站建立的地位也必须要考虑到这层因素,为了确保基站能够正常的运行,提高为人们服务的效率,以防在雷雨的天气就会给人们带来不必要的困扰,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不便,传统上的基站技术,到雷雨天气就要禁止运行,以防造成较大的后果,但是自从防雷接地技术成功采用之后,我们的基站应用效果越来越高了,推动了我国信息化技术的成功发展。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力量越来越大,我国发展的项目也越来越多,但是由于我国起步较晚,所以在一些先进的技术面前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还是非常的大,无线通信基站是在信息化时代的背景下发展的,虽然引入了防雷接地技术,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还会存在一些问题,我们必须要采取正确的措施及时的解决,推动经济进步。
参考文献:
[1] 王承恕.通信网新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
[2] 李建东.移动通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6.
[3] 庞沁华.通信原理[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8.
[4] 关于发布《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的通知信部[1998]398号[S].
[5] 梁峰.防雷接地技术的安装过程[D].北京大学,2013.
[6] 黄海.防雷接地技术的应用[D].北京邮电大学,2012.
浅谈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
摘要:在现今通信工程发展中,进行科学合理人性化的通信工程创新发展可以更好地提高我国的技术水平,促进科技优势的发挥,从而提高创新能力培养的效率,维持通信工程更好的发展。通过对通信工程发展现状与前景的研究,进一步了解通信工程发展的现状,并且找出促进通信工程发展的方法。[1]因为通信工程的发展决定了我国科技领域的发展状况,同时也决定了我国信息化进步的速度。这些启示在信息工程的发展前景中,一定要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
关键词:通信工程;人才培养;创新能力;现状与前景
一、前言
随着我国通信工程的不断发展与进步,通信工程对于发展创新能力更加重视。然而,如何建立一个健全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制度,并且通过这个制度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通信工程发展,对于通信工程的发展来说也非常重要。本文的研究是为了给通信工程提供更好的方法来培养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从而提升通信工程的声誉与形象,并且给通信工程的发展带来良好的前景。
二、通信工程发展的新要求
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主要是以智力资源以及无形资产作为生产要素以及以科学知识和创新能力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因此,这对传统通信工程提出了新的需求,知识经济属于网络化的经济发展模式,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层次以及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效率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同时知识经济也属于智力支撑型的经济,它对通信工程的发展创新能力培养提出了快速转变的高速度要求,要求通信工程的发展能够更加重视创新能力培养。[2]
三、我国通信工程发展现状
1、缺乏创新的方法。
在提升通信工程发展过程中,由于缺乏创新的方法,使得新时期通信工程发展无法得到更好的进步。通信工程发展缺乏创新的方法,这就意味着发展方法传统而老套,并且无法跟上当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样也使得通信工程发展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这也不利于通信工程的发展。通信工程在发展过程中会因为创新能力不足而阻碍了通信工程的发展,从而给通信工程发展带来巨大的损失。
2、缺乏专业的通信工程人才。
当然,在通信工程发展的过程中,通信工程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也非常重要。可是,由于缺乏专业的通信工程人才,也会使得通信工程发展缺乏创新性,并且也会使得通信工程发展方案缺乏创造性,从而阻碍了通信工程的进一步发展。而且工作人员缺乏专业性也会导致工程施工发生问题,从而给通信工程带来巨大的损失。
3、发展管理机制不足。
同时,通信工程发展中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机制,也会给通信工程的发展带来一定的阻碍。因为管理机制过于传统而死板,这样也丧失了创新性,无法调动工作者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传统死板的理论框架无法使得通信工程得到新的突破,并且会带来一连贯的连锁阻碍作用。[3]4、资金管理不足。随着通信工程发展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已经无法提供足够的资金来支持通信工程发展。再加上通信工程企业没有对资金进行合理的规划和管理,使得缺乏足够的资金用到培养通信人才以及通信发展方面上来。缺乏合理的资金管理,这就会使通信工程缺乏资金置办一些基础设施,也会使得通信工程的一些硬件设施不够完善。[4]
四、我国通信工程发展前景
1、发展同频电信工程。
因为通信工程在发展过程中存在同频干扰因素,对于同频干扰给出三种控制策略。首先是对于家里老式家用电器,在家里干扰设备清晰可见而且方便移动的情况下,剔除对波部产生干扰设备,有效地对同频干扰进行控制。当然还可通过改变发射频率来控制同频干扰。最后还可采取扩频的方式来控制同频干扰。通过这三种同频干扰的控制方式来缓解信息传递过程中的信号中断问题。
2、配置通信工程的干扰控制方式。
因为通信工程在发展的过程中存在配置干扰因素,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就应该做好前景预测,那就是必须对配置干扰采取控制方式。当出现配置干扰时候,要首先利用网线进行信号检测,以便尽快把握现在的配置干扰情况。
3、发展通信工程的硬件。
一个良好的通信工程离不开高质量的硬件设施,只有硬件设施质量好,才能更好的避免硬件干扰事件的发生。所以在未来的发展中,这就需要在通信工程中,能够选择利用高质量的硬件设备,这样对于控制硬件干扰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方式。
五、总结
本文主要是以通信工程发展现状和前景预测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于通信工程实际发展现状进行有效的分析和论述,针对通信工程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最终提出有效的前景发展倡导,实现通信工程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发展。所以,这就需要通信工程能够重视通信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且不断通过创新方法来提升通信工程发展能力,这对于通信工程未来的发展前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陈华栋.加强通信工程思政博客建设的探索与思考[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8.
[2]田光灿.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培养研究[J].通信工程党建与思想教育,2009.
[3]方海涛.论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的现状及管理途径[J].通信工程党建与思想教育,第437期.
[4]丁宏.互联网对通信工程发展创新能力的影响[J].通信工程理论战线,2003.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中国新通信》都可以
本文讨论了非线性激光系统中的混沌同步现象以及利用混沌同步进行保密通讯 的方法。文中分析了利用两台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成功方案,讨论了利用 两台多模激光混沌同步进行通讯的几种方式,介绍了这一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前景。 在单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接收器激光的强度输出和信号的载体同步而不和 接收器激光的光输入(即信号+载体)同步,这样在信号接收端就可以利用接收器激 光的强度输入和输出的差值来进行解码,这时接收器激光的作用就类似于一个信号过 滤器。 在多模激光的混沌同步通讯中,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 的总强度上,另外一种是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从而实现两 台多模激光之间的多通道信号传输。当把信号叠加在总强度上时,由于信号有延迟效 应,所以用原来在单模激光之间传输信号的成功办法就出现了问题。为此我们可以在 传输一个信号以后,等待一小段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将信号的这种延迟效应消除掉,从而解决这个问题。这种办法虽然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但是降低了信号传输的 速度。另外也可以在解码时考虑到信号的延迟效应,从而利用信号的延迟效应来改进 信号的解码方法,这样不仅能保证信号传输的准确率,而且信号传输的速度也没有降低。当把信号叠加在多模激光中每一个模式的强度上时,由于多模激光之间总强度的 混沌同步是建立在每个对应模式的强度的混沌同步的基础上,所以这就给利用每一个 模式的强度进行多通道信号传输带来可能。
它是通信类的核心期刊。还可以。
激光与红外、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中国激光、光电子技术等等都是中文核心期刊,也都收录综述性的文章。我当初发的都是在里面。激光与红外、光通信技术、光通信研究收录的概率很高,特别是10-4月份期间,这段时间投稿的人较少,文章写的差不多就可以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