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是一所集全省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教师教育、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研究、中小学教师与校长培训于一体的省级成人高等本科师范院校,具有培训、教研、指导的职能,是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指导中心、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和基础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学院主校区位于哈尔滨市南岗区和兴路133号,并设有香坊校区、清滨校区,学院总占地面积124亩,校舍建筑面积8万余平方米。图书馆藏书30余万册,中外期刊700余种。学院主办了《成人教育》《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学术刊物。2009年,经省委省政府批准,学院作为第二批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单位进行了机构和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学院现设有10个党政综合教辅部门,即党委工作部、监察审计处(与纪律检查委员会合署)、工会、离退休工作处、院长办公室、人事处、财务处、科研处、总务处、图书馆;设有15个教研培训部门,即教育教学研究中心、教师培训中心、教育干部培训中心、职成教育研培中心、教育信息化研培中心(与黑龙江省电化教育馆合署)、语文教育研培部、数学教育研培部、外语教育研培部、文科教育研培部、理科教育研培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研培部、综合教育研培部、民族教育研培部、学前教育研培部、英语课程教材研发部;设有学历教育部门2个,即成人教育分院、高等职业技术分院。其中高等职业技术分院于2000年成立,设有8个专业14个专业方向,面向全国16省市招收普高、职高、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当前全日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专科在校学生3268人。如今学院拥有学历较高、教学与科研能力强、素质良好、年龄结构合理的教研员和教师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582人,正高级专业技术人员36人,副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1人,已获博士学位的人员4人,已获硕士学位的人员77人。近几年,学院在省教育厅的领导和支持下,“研究、指导、服务”的工作不断深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和高中新课程改革,大力开展全省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在全国教研系统继续保持相对领先的良好占位。“十一五”期间,学院培训中小学骨干校长7500余人。职成教研突出中职学校专业设置开展研究、指导和培训,构建了黑龙江省职业院校专业能力体系标准和相应的专业职业能力考核标准,大力培养高中级实用技术人才。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成果喜人,多项教研成果在国家大赛中获金奖。农村远程教育工程的有效实施,为新农村建设搭建远程教育平台,至今已培训全省12756所项目学校,培训教师18933人。“送教师培训下乡”开展得有声有色,受到上级和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好评,2007年以来培训农村中小学教师10200人次。高等职业技术分院强化学生基本技能的教学和训练,在全省享有较高声誉。学前教育等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欢迎。承担了三期黑龙江教育援藏日喀则地区校长教师培训班和二期农垦建三江分局校长教师高级研修班的培训工作,为藏区教育和垦区教育贡献了智慧和力量,打造学院委托培训的优质品牌。作为全国成人高等教育先进学校,近几年来,学院又荣获省教育厅文明单位标兵、全省成人高等教育工作先进单位、省本级财务决算工作先进单位、省级爱国卫生先进单位、省诚信建设示范单位、省直文明单位等多项光荣称号。2009年学院被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授予第24届世界大学生冬季运动会“特殊贡献单位”称号;荣获省教育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授予的“黑龙江省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先进单位”称号;学院被省教育厅授予“2009年厅直属安全无事故单位”。学院始终围绕省教育厅的中心工作开展研培工作,在学院党委的正确领导下,进一步突出研培一体,提升研培内涵,深刻领会并有效落实“课程发展中心、教学研究中心、课程和教学资源中心”的教研新定位,为我省基础教育发展搭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紧紧围绕全省教育事业发展的要求,充分发挥“五大中心”“十大研培”“两个分院”的作用。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施以德政、行于勤政、守于廉政”的治院方略,构建和谐,激发活力,深化改革;以“省内全面领军,国内靠前占位,各项工作上水平”为目标,打造名师和名教研员梯队,提升为基层学校和教师服务的质量与水平,办好上级信赖、战线尊重、师生满意的省级教育学院。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是c刊。
哈尔滨师范大学,简称哈师大(HRBNU),坐落于素有“冰城夏都”美誉的历史文化名城哈尔滨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特色,文、理、艺、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重点大学。
入选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国培计划”,“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学校。
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是黑龙江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
哈尔滨师范大学特点
学校成立于1951年,其前身是1946年中国共产党在东北解放区建立的松江省立行知师范学校,经历了哈尔滨师范专科学校(1951-1956)、哈尔滨师范学院(1956-1980)时期,1980年更名为哈尔滨师范大学。
2000年呼兰师范专科学校、黑龙江农垦师范专科学校并入,2002年黑龙江省物资学校(黑龙江省物资职工大学)并入,组建成新的哈尔滨师范大学。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哈尔滨师范大学
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师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版本旧、难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也普遍较低,科研反哺教学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不能将最新的学术研究、科技前沿成果,以及自身教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丰富的线上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线上资源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当前,地方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质量也参差不齐。多数地方高校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学校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偏少。由于经费、技术、团队等原因,教师自己录制的课程视频也呈现形式多样、实用性差等问题,有的老师直接将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一味盲目地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缺乏系统化设计,知识碎片化、更新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目前,不少地方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和实施过程研究不够,把混合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线上学习+课堂教学”,缺乏衔接设计和一体化设计。认为只要学生课前自己学习平台上的视频、课件等,完成相关测试练习,课堂上教师补充讲解答疑就是混合式教学了。线上教学模式下,有的老师过分相信学生的自觉性,放松了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不仅没有提高学习主动性,反而降低了积极性。很多教师对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解答,平台似乎只是学生自学的工具,线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利用也不够充分,部分教师仍未将数字化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基于线上教学进行的线下教学的重构,有的教师认为线上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资源,线下课堂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既没有与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也忽略了线上教学的引导、互动和评价。无法将学生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成了“两张皮”,没有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3]。(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随着近年来各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也逐渐能够将线上过程性评价融入平时成绩考核中,如在线上过程性考核中加入视频观看、作业和测试完成情况等,对于课前和课后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普遍存在定量评价居多,定性评价不足的问题。教师布置的线上测验多为选择题,分析应用的客观题较少;线上视频观看也多为次数或时长的统计,缺少观看有效性评价。线下过程性考核也多局限于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未很好地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评价,考核评价也多数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对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足。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将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地方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进策略(一)学校层面1. 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学校要出台混合式教学管理办法,做好顶层设计,指导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允许教师实行线上线下课时改革,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应根据办学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分层分级推进混合式教学,实行准入机制,并对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学校可以进行分层分级培育,根据课程建设情况的不同,将课程认定为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逐层培育,成熟一门,开设一门,保证混合式课程建设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开课学院、督导专家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课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应立即终止混合式教学,回归正常教学模式。最后,学校要引导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同一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建设,其他教师分工合作,线上资源互通互享,减少各自建课的现象,提升线上课程的建设质量。2. 制订保障措施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在软硬件设备、培训指导、经费资助,以及激励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必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保证网络平台运行良好、功能齐全,建设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有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并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课程视频录播室,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解决教师微课录制难的问题。学校要定期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混合式教学能力,遴选优秀课程开展示范课、讲座等活动,发挥推广示范作用。混合式教学具有时间投入多,成果产出慢的特点,大部分教师是因个人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因此,地方高校要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就必须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适当的激励政策,以维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二)教师层面1. 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教师应优先选用新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学科领域权威教材或优秀自编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将线上资源进行精心设计和系统化整合,及时将学术前沿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度,满足更高认知能力的学生需求,体现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优化线上资源一方面应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积极融合学校引入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应积极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除教学大纲、视频、课件等基本资源外,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提供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等扩展性资源,挑选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励志故事、典型案例、时事热点等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好混合式教学的延展性和交叉性。2.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达到“线上课堂动起来,线下课堂活起来,线上线下真正融合起来”的效果。线上和线下是完整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是一体化的。首先,要打破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模块式痕迹,将在线学习、课堂面授、移动学习三种方式有机融合[4],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把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各环节进行匹配,设计一套最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其次,教学方式要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翻转课堂,实现课堂知识体系讲解方式的重构。教师要探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状态,实现师生、生生地双边互动,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应注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5]。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因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的巨大变革,其评价机制也有着截然的不同,因此,混合式教学应建立与之配套的考评体系[6]。首先,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具有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轨迹的功能,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测试完成情况及线下翻转课堂参与情况等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将其转化为平时成绩,对每个环节的评价进行监控。其次,加强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可在主题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加入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三)学生层面1. 提高学习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打破过去被动式学习的固有模式,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借助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7]。2. 增强参与意识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学生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对线上自主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思考,利用教学平台或数字化教学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线下翻转课堂上,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乐于与教师进行双边互动,使混合式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三、结语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科学伴随时代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实践新需求的必要教育教学手段[8]。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仍然是将线上网络优势与线下面授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提升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保障措施,教师应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应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作为新兴事物,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完善。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特别是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持续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汪娟,赵士凤. 基于MOOC+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29):180-181.[2] 孙远强.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54-57.[3] 罗茜. 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困境与出路[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6):35-36.[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5] 黄岚.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课堂的模式建构[J]. 海外英语,2020(20):147-148.[6] 石洋. 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困境及策略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4):254-255.[7] 谭永平. 高职院校推行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大众科技,2018,20(10):68-69+82.[8] 王路,徐伟丽,赵海田.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40-42.(荐稿人:黄晓艳,丽水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汪旦旦)猜你喜欢
发学报找他!
20141. 郭清龙,吴明霞,张筱筱. 8周团体辅导对儿童建立性别平等概念的效果.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4,28(3):. 欧阳益, 张大均, 吴明霞. 大学生网络使用自我控制量表的编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13,27(1):54-5820123. 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 王莎莎, 王健. 大学生同性恋、双性恋及跨性别者认知调查. 中国公共卫生. 2012 , 28(7): 921-9234. 张沛超,迟新丽,吴明霞.中国大学生性健康知识、性态度及性相关行为特点及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2,20(6):849-8532011 5. 刘会驰、吴明霞。大学生宽恕、人际关系满意感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研究。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1,19(4):531-5336. 杜晓琳、董慧中、樊晓阳、吴明霞。团体辅导提高大学生自我分化水平的有效性研究。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24(7):66-697. 王钢, 张大均, 吴明霞. 中学生自尊与主观幸福感:学业自我的中介作用. 心理与行为研究, 2011,9(4):20108. 易雯静, 吴明霞. 留守儿童社会适应研究. 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 31(1):129-1319. 秦波,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与社会支持的相关研究。教育导刊,2010(3);10. 王鑫强、杨洪卫、吴明霞。抱负与志向关系的初步探讨及其对幸福感的影响差异研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10,8(3);11. 王晶、吴明霞、廖礼惠、吴梅宝。国外工作家庭平衡的研究现状述评。心理科学进展,2010,18(8)。12. 张佳佳、吴明霞。我国高校团体心理咨询的研究现状。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8(6):233-23713. 吴明霞 张大均 余林 郭成、陈旭。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特征分析及建议。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6期120-124200914. 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5(1);15. 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测量. 吴明霞、张大均、陈旭、余林、郭成. 教育科学文摘,2009,28(1);16. 大学生自我复杂性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 欧阳益、吴明霞、张大均、胡姗姗、朱毅.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9(2);17. 瞿雪峰、余林、吴明霞。看守所在押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与人格特点分析。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2);18. 刘利敏、吴明霞。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及其心理干预。濮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2(1);19. 迟新丽,张大均,吴明霞.网络交往动机的研究进展,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20. 迟新丽,吴明霞,张大均.大学生网络交往动机研究进展,山西青年干部学院学院,2009(1);21. 迟新丽、易雯静、 吴明霞、张大均。中小学教师成功恐惧与工作家庭冲突关系研究,上海教育科研,2009(8);22. 吴梅宝,吴明霞,汤万杰。沙盘游戏的发展以及理论分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28(9);23. 中小学教师成就动机与成功恐惧关系的研究,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2009(9);24. 易雯静 吴明霞 郭成。有关学业拖延概念与测量的研究综述。山峡大学学报 2009,31(6);25. 汤万杰 王钢 吴明霞。师范院校进修教师自我和谐与主观幸福感关系。中国公共卫生 2009,25(9);26. 吴梅宝,吴明霞,张大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有问题以及体系建构。中学课程资源。2009,总第28-31期;200827. 迟新丽、吴明霞、田静. 浅析大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 教育探索,2008, (6);28. 迟新丽、吴明霞. 浅谈中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特点及应对策略. 中小学心理健康导航. 2008,(7-8);29. 王金良、张大均、吴明霞. 团体训练对提高大学生职业决策自我效能的有效性研究. 高等教育研究, 2008,29(9);30. 邓自鑫、吴明霞、郭成。心理测验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7(4);31. 秦波,胡姗姗,李娜,吴明霞. 重庆市中学教师社会支持的现状分析.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 2008,21(3);32. 胡姗姗,吴明霞,张大均等. 中学教师工作绩效、社会支持与心理幸福感的关系。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21(10);200733. 王金良、吴明霞、余林. 物质成瘾Stroop 效应研究进展.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6);34. 迟新丽, 吴明霞. 成人“玩”的研究概况, 社会心理研究,2007.(2);200635. 焦虑敏感问卷中文版的信度和效度,李茜茜; 郭兰婷; 冯正直; 张大均; 吴明霞; 舒建民;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006,20(10);36. 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的结构及关系研究。西南大学2006年博士论文;200537. 齐晓栋,吴明霞,杨静,郭芳,罗琴,陈丽,大学生强迫症状问卷的编制及信效度分析,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13(1);38. 吴明霞,齐晓栋,刘衍玲 罗琴 陈丽. 大学一年级新生699名强迫症状现状及相关因素分析. 中国学校卫生,2005,(8);39. 吴明霞、张大均、汤万文. 两种世界观影响下的生涯咨询评估. 心理科学. 2005(3);40. 吴明霞.中小学教师工作家庭冲突现状及相关研究. 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200441. 吴明霞,张大均,郭成.教师职业角色组合及角色压力调适,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29(3);42. 张大均,吴明霞.我国社会变革时期青少年心理问题及对策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0(2);43. 吴明霞,罗琴,李红梅,齐晓栋,欧居湖.大一新生网络心理问题调查研究,心理科学,2004,27(4);44. 李茜茜,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焦虑敏感研究的现状,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4,13(6);200345.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教师职业气质的理论构建及量表编制,社会心理研究,2003,53(1);46. 徐晓军,吴明霞,李雪梅.国内学习适应性研究综述,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2003(2);47. 吴明霞,张进辅,张大均.教师与高师生职业气质特点的比较研究,心理科学,2003,26(4);200248.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 论学校心理素质教育衔接. 中国教育学刊. 2002(3);49. 冯正直,张大均,吴明霞.论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衔接.现代教育研究(香港)2002(4);50. 王力新,吴明霞. 高师生与教师职业气质的比较研究.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8(6);200151. 吴明霞,张大均,张进辅. 高师生职业气质研究的思考.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2);52. 吴明霞,郑涌,汤万文.心理治疗效果研究的进展. 心理学动态. 2001(2);200053. 吴明霞. 催眠理论探新. 心理科学. 2000(3);54. 吴明霞. 三十年来西方关于主观幸福感的理论概述. 心理学动态. 2000(4);55. 李红梅,吴明霞. 青少年自杀行为的家庭危险因素探讨. 国外医学. 2000(4);199956. 吴明霞,人口统计项目与主观幸福感(SWB)概述,四川心理科学,1999(4);
研培方略 ——基础教育教研与培训工作研究教师发展 ——校长、教师及其它教育角色专业发展研究课程·教学 ——各级各类教育的课程改革与学科教学研究理论经纬 ——哲学社会科学各领域学术研究教育论坛 ——教育基本理论与各级各类教育的学术研究德育·心理 ——各级各类教育的德育与心理发展研究文学·艺术 ——中外文学与艺术研究语言·文化 ——汉语语言与文化研究外语时空 ——各语种外国语言与外语教学研究研究广角 ——以上各栏目都不能涵盖的其它研究。
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中国农业科学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华北农学报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扬州大学学报. 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西南农业学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科学 上海农业学报 中国农业学报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西北农业学报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江苏农业科学 江苏农业学报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农业学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广东农业科学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湖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贵州农业科学 河南农业科学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土壤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 土壤 土壤通报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水土保持通报 水土保持研究 土壤肥料(改名为:中国土壤与肥料) 生态环境 中国水土保持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农业工程学报 灌溉排水学报 农业机械学报 节水灌溉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农机化研究 中国农机化 S3,S5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作物学报 中国水稻科学 麦类作物学报 玉米科学 杂交水稻 棉花学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大豆科学 种子 核农学报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中国棉花 作物杂志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中国烟草科学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植物病理学报 中国生物防治 植物保护学报 植物保护 农药 农药学学报 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 植物检疫 中国植保导刊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园艺学报 果树学报 中国蔬菜 北方园艺 食用菌学报 中国果树 中国食用菌 中国南方果树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林业科学 林业科学研究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福建林学院学报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浙江林学院学报 西北林学院学报 世界林业研究 中南林学院学报(改名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竹子研究汇刊 中国森林病虫 林业资源管理 浙江林业科技 林业实用技术 S8 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类核心期刊表 畜牧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学报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中国兽医科技(改名为:中国兽医科学) 中国兽医杂志 草业学报 中国草地(改名为:中国草地学报) 草地学报 动物营养学报 蚕业科学 黑龙江畜牧兽医 草业科学 中国家禽 动物医学进展 中国饲料 畜牧与兽医 饲料工业 中国畜牧杂志 饲料研究 中国畜牧兽医 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水产学报 中国水产科学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 海洋水产研究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 淡水渔业 水利渔业 水产科学 中国水产 科学养鱼 水产科技情报 海洋渔业 渔业现代化
这里不让写网址的,所以无法写出来。不过你去万维书刊网吧,这是一个期刊大全网站,都是真实的杂志社网址、邮箱、电话、通讯地址等。包括下面那位朋友列举的那么多刊物的真实信息。 论文格式:万维书刊网上每一个刊物的简介下面都有“论文模版”和“写作模版”,点开即可参照,详细而又实用!
【黑龙江】黑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14-238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1号 150018 4848310 北方论丛 双月刊 14-60 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6305815 求是学刊 双月刊 14-25 哈尔滨市南岗区黑龙江大学主楼111号 150080 6608815 学习与探索 双月刊 14-64 哈尔滨南岗区联发街62号 150001 6242279理论探讨 双月刊 14-156 哈尔滨市南岗区清滨路74号 150080 6303931 学术交流 双月刊 14-166 哈尔滨市南岗区联发街64号 150001 6234711 学理论 月刊 14-52 哈尔滨道里区友谊路505号 150076 4848914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社) 双月刊 14-126 黑龙江牡丹江文化街19号 157012 6511203 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 季刊 14-215 黑龙江佳木斯吉林路139号 154002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14-217 哈尔滨南岗区和兴路133号 150080 【吉林】社会科学战线 双月刊 12-28 长春市自由大路187号 130031 5652589长白学刊 双月刊 12-119 长春市前进大街35号 130012 510185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12-18 长春解放大路123号 130021 8922331-3664东北师大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12-21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 130024 5685085-93991 文明导刊 旬刊 12-117 长春市人民大街55号省委主楼23室 130055 8942800 【辽宁】社会科学辑刊 双月刊 8-105 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86120485 理论与实践 月刊 8-20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 110006 22823286 党政干部学刊 月刊 8-210 沈阳和平区五里河18号 110003 23893581-6229 理论界 双月刊 8-3 沈阳沈河区万寿寺街20-1号 110013 22739218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8-74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110036 86864174 医学与哲学 月刊 8-122 辽宁大连市南石道街丙寅巷3号 116013 2496559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季刊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文化路3号巷11号 110004沈阳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8-151 沈阳市皇姑区黄河南大街95号 110031 86231024 【北京】北京社会科学 季刊 6-29 北京9724号信箱 100101 64870591文艺研究 双月刊 2-25 北京前海西街17号 100009 66182597 文学评论 双月刊 2-26 北京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65264557 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世界哲学/中国哲学史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954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88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2-98 北京新外大街19号 100875 62207848教学与研究 月刊 2-256 北京海淀路175号 100872 62511680 中外法学 双月刊 2-204 北京大学内 100871 62752015 法学杂志 双月刊 2-205 北京白云观街北里6号 100045 63406753 中国高等教育 半月刊 2-268 北京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 100088 62243806 读书 月刊 2-275 北京美术馆东街22号 100010 64020511 自然辩证法通讯 双月刊 2-281 北京玉泉路甲19号 100039 68592148自然辩证法研究 月刊 6-108 北京海淀区学院南路86号 100081 62178877-3518中国大学教学 双月刊 2-467 北京东城区沙滩后街55号 100009 64054598 【天津】天津社会科学 双月刊 6-12 天津迎水道7号 300191 23668122 道德与文明 双月刊 6-60 天津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23366812 南开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10 天津南开大学学报编辑部 300071 23501681 天津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天津南开区卫津路92号 300072 27403448 天津师大学报(社科版) 6-8 天津市和平区张自忠路189号 300020 27234888 【河北】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东路 050016 6049941-86424 中华家教 双月刊 18-16 北京阜外大街34号 100832 68574486 青春岁月 月刊 18-24 石家庄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7027226 河北学刊 双月刊 18-25 石家庄市裕华西路 050051 3035767 社会科学论坛 月刊 18-80 石家庄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18-52 河北保定河北大学院内 071002 5079412 燕山大学学报 季刊 18-73 河北秦皇岛燕山大学期刊编辑部 66004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 季刊 18-138 河北保定青年路12号 071003 青年研究 月刊 18-170 北京建内大街5号 100732 65137744-5565 【河南】河南社会科学 郑州市丰产路23号 邮编:450003中州学刊 双月刊 36-118 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3936507 郑州大学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4 郑州大学路75号 450052 7935234-3150 河南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36-26 河南开封市明伦街85号 475001 2868833河南师大学报(哲社) 双月刊 36-54 新乡市建设东路148号 邮编:453002信阳师院学报(哲社) 季刊 36-71 河南信阳西郊 464000 6332141-3040 改革与理论 月刊 36-7 郑州市政三街1号 450003 5907081 许昌师专学报 双月刊 36-86 河南许昌市八一路99号 461000 4369217 美与时代 月刊 36-107 郑州市大学路75号 450052 7073682-1157 【山西】晋阳学刊 双月刊 22-48 太原并州南路282号省社科院 030006 7069477 山西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22-41 太原山西大学办公楼 030006 7010455 山西师大学报(社科版) 季刊 22-5 山西临汾山西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 041004 2051149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双月刊 22-25 山西太原坞城路36号 030006 7011922 教育理论与实践 月刊 22-31 太原解放路东头道巷9号 030009 3043129 【山东】山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24-135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1 2015464 东岳论丛 双月刊 24-36 济南玉函路10号 250002 2976564-3148 文史哲 双月刊 24-4 济南市山东大学内 250100 8564666齐鲁学刊 双月刊 24-14 山东省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4424347 孔子研究 双月刊 24-76 济南市胜利大街39号 250001 2010055-2497 周易研究 季刊 24-87 济南市山东大学校内(新校) 250100 8903861-2829 理论学刊(中共山东党校) 双月刊 济南市经七路588号 250021 7935911-3761 【陕西】西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9 西安小南门外西北大学内 710068 7215036 人文杂志 双月刊 52-11 西安市含光路南段7号 710061 52540066-378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52-58 西安长安南路 710062 5261200-21309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52-70 陕西延安市杨家岭 716000 7203011 中国医学伦理学 双月刊 52-83 西安市朱雀大街南段 710061 52616【宁夏】宁夏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74-6 银川宁夏大学 750021 2074928 宁夏社会科学 双月刊 74-12 银川市新市区朔方路新风巷 750021 2077437 学习与交流 月刊 74-22 银川市中山南街123号 750004 6031054 【甘肃】甘肃社会科学 双月刊 54-2 兰州安宁健康路143号 730070 7671141 甘肃理论学刊 双月刊 54-92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 730070 7666721-3191 兰州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54-32 兰州兰大逸夫科学馆5楼 730000 8912706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兰州安宁东路805号 730070 7971692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季刊 54-95 兰州市安宁西路2号 730070 兰州学刊 双月刊 54-71 甘肃省兰州市市委大院内 730030 8478377 敦煌研究 季刊 54-62 兰州滨河东路292号 730000 8866013 【内蒙】内蒙古社会科学(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1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社会科学(蒙) 双月刊 16-17 呼和浩特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4963431 内蒙古师大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呼和浩特新城区朝阳路内蒙古师大 010022 4964444-808 内蒙古大学学报(社科版)(汉) 双月刊 16-66 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院内 010021 4954433-251 内蒙古民族师院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内蒙古通辽市霍林河大街22号 028000 8261122 【新疆】新疆社会科学(汉) 双月刊 58-32 乌鲁木齐 830011 3837937 新疆大学学报(汉)(哲社版) 58-12 新疆乌鲁木齐市胜利路14号 830046 2862753-2927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汉) 季刊 58-84 新疆乌鲁木齐市新医路19号 830054 喀什师范学院学报(汉) 季刊 58-115 新疆喀什市阔纳乃则尔巴格路29号 844000 新疆社科论坛(汉) 季刊 58-136 乌鲁木齐 830001 2862197 【青海】青海社会科学 双月刊 56-18 西宁 810000 8212562青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56-17 西宁青海师范大学内 810008 6107647 青海师专学报 双月刊 56-15 西宁市八一中路72号 810007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549677 学术月刊 月刊 4-72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0399 社会科学 月刊 4-273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2234中国纺织大学学报 双月刊 4-123 上海延安西路1882号 200051 复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上海邯郸路220号复旦大学文科大楼 200433 65642669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上海桂林路10号楼213室 200234 64322304文艺理论研究 双月刊 4-323 上海中山北路3663号 200062 62232237 法学 月刊 4-342 上海万航渡路1575号 200042 62071924 社会 月刊 4-364 上海中山南路600号 200041 64166267-508 美化生活 月刊 4-368 上海中山南二路777弄1号5F 200032 64564178 政治与法律 双月刊 4-375 上海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63271170-2479 音乐艺术 季刊 4-398 上海汾阳路20号 200031 64370137-2094 探索与争鸣 月刊 4-496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 200020 53068568 开放月刊 月刊 4-515 上海衡山路62号 200031 64375115 交际与口才 月刊 4-520 上海市长乐路325号 200031 54043373 党政论坛 月刊 4-521 上海虹漕南路200号 200233 6436503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双月刊 4-522 上海中山西路1610号1608室 200233 64274736 上海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536 上海新闸路1220号 200041 62551840-22 开放教育研究 双月刊 4-578 上海阜新路25号 200092 65017675 教育发展研究 月刊 4-591 上海茶陵北路21号 200032 64167677-40 【江苏】江苏社会科学 双月刊 28-148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01531 江海学刊 双月刊 28-27 南京市北京西路70-1号 210024 3715429 学海 双月刊 28-203 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3391490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 双月刊 南京汉口路南大内 210093 3592704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26 南京宁海路122号 210097 3720999-4541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南京社会科学 月刊 28-145 南京市进香河路35号 210008 3611547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8-46 江苏徐州市和平路57号 221009 3845520-779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28-47 江苏扬州文化路27号 225009 7971867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季刊 28-50苏州市干将东路200号215021 5112857江南论坛 月刊 28-96 江苏无锡市岸桥弄11号 214001 2750981 东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南京四牌楼2号 210096【浙江】浙江社会科学 双月刊 32-102 杭州市省府路2号楼 310025 8821059 浙江学刊 双月刊 32-22 杭州市省府2号楼 310025 7057581 7016873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双月刊 32-90 杭州市文一路78号 310012 8570088 浙江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杭州玉泉浙江大学 310027 5172244-2826-269 观察与思考 月刊 32-64 杭州市省政府2号楼 310025 7053206 【江西】江西社会科学 月刊 44-25 南昌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8520831 求实(中共江西党校) 月刊 南昌八一大道212号 330003 6627060-441 南昌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4-18 南昌大学 330047 8305914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版) 季刊 44-24 南昌北京西路437号 330027 8506185 江西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3 南昌学院路68号 330029 上饶师专学院学报 双月刊 44-68 江西上饶市茅家岭1号 334000 【安徽】江淮论坛 双月刊 26-14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1171-70 学术界 双月刊 26-68 合肥市省社科院内 230053 3422973-21 艺术界 双月刊 26-16 合肥市宿州路55号 230001 2656194 安徽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26-42 合肥安徽大学内 230039 510714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季刊 26-38 安徽芜湖市安徽师大内 241000 3869260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社科) 双月刊 26-45 安徽安庆安庆师院内 246011 5500204 安徽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26-59 合肥金寨路261号 230061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26-151 合肥市宁国路10号 230009 4655210-2557 【福建】科学与文化 双月刊 34-5 福州古田路89号 350005 7850151 厦门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7 福建厦门大学18号信箱 361005 2085102-2366 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 月刊 34-32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论坛文史哲版 双月刊 34-33 福州市小柳村福建社科院 350001 7550401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34-42 福州上山路38号 350007 3441616-255东南学术 双月刊 34-82 福州【湖北】湖北社会科学 月刊 38-211 武汉紫阳东路45号 430070 87895464 江汉论坛 月刊 38-226 武汉武昌区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9435 理论月刊 月刊 38-176 武汉武昌东湖路81号 430077 86783670 学习与实践 月刊 38-95 武汉汉口发展大道3081号 430022 82631942 社会主义研究 双月刊 38-158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 430070 8787844-3305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38-7 武汉珞珈山武汉大学 430072 87882712-2498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38-9 武汉市武昌关山华中科技大学 430074 87543916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武汉武昌桂子山华中师范大学内 430070 87878444-3249 湖北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双月刊 38-46 武汉武昌区徐家棚街 430062 86812545 高等教育研究 双月刊 38-73 武汉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430074 87543892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哲社〉 季刊 38-97 武汉武昌民院路5号 430074 87491994 医学与社会 双月刊 武汉汉口航空路13号同济医科大学内 430030 83622600-2517 法学评论 双月刊 38-107 武汉武昌珞珈山武汉大学内 430072 87882712-2995 【湖南】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双月刊 42-34 湖南湘潭大学内 411105 8292142 求索 双月刊 42-36 长沙市德雅村 410003 4223870 湖南师大社科学报 双月刊 42-97 湖南师范大学 410081 8872209 湖湘论坛 双月刊 42-135 长沙市湖南省委院内 410006 8883161-2316 长沙电力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42-139 长沙市金盆岭 410077 5214333-8184 湖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42-181 长沙市岳麓山湖南大学 410082 8822870 湘潭师院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42-184 湖南湘潭师范学院北院 411201 【广东】广东社会科学 双月刊 46-134 广州天河北路369号 510620 38801447 学术研究 月刊 46-64 广州黄华路4号之2 510050 83846177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46-14 广州市新港西路135号 510275 84111990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 双月刊 46-75 广州市石牌暨南大学 510632 85220281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46-72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内 510631 85211439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广东深圳南山尾粤海门 518060 6660277-2133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季刊 46-16 广东汕头市汕头大学内 515063 2510000-32427东方文化 双月刊 46-191 广州石牌华南师大内 510631 开放时代 月刊 46-169 广州东风中路501号东建大厦11楼 510045 83553522 科技管理研究 双月刊 46-120 广州先烈中路100号 510070 87668145 【广西】广西社会科学 双月刊 48-68 南宁市新竹路5号 530022 5886487 学术论坛 双月刊 48-35 南宁市新竹路5号 530022 5860201 广西大学学报(社科)广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48-44 广西桂林市三里店 541004 5812982-2254社会科学家 双月刊 48-48 广西桂林市西山路6号 541001 285854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48-89 南宁西乡塘广西民族大学内 530006 3260122 【海南】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双月刊 84-2 海口龙昆南路 571158 5899254 海南大学学报(社科版) 季刊 84-4 海口海甸岛人民大道 570228 6258112-2046【重庆】重庆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重庆沙坪坝区正街174号重庆大学内 400044 65102302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季刊 78-17 重庆沙坪坝区陈家湾 400047 65362785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78-20 重庆北碚区天生桥2号 400715 68252538 改革 双月刊 78-82 重庆市江北区桥北村270号 630020 6785444探索 双月刊 78-84 重庆市渝州路160号 400041 68893010 【四川】社会科学研究 双月刊 62-13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610072 7743623 中华文化论坛 季刊 62-52 成都市青羊宫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610072 7730104 理论与改革 双月刊 62-84 成都市光华村街43号 610072 7329791-2410 四川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2-6 成都市四川大学 610064 5412440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双月刊 62-83 成都狮子山路 610068 4760703 毛泽东思想研究 双月刊 62-168 成都 610071 7014462 【贵州】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科) 季刊 66-10 贵阳外环东路270号 550001 6897106 贵州社会科学 双月刊 66-13 贵阳梭石巷95号 550002 5928902 贵州大学学报(社科) 双月刊 66-34 贵阳市花溪贵州大学 500025 3851708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社科) 季刊 66-44 贵阳贵州民族学院内 550025 3610314 贵州教育学院学报 双月刊 66-49 贵阳瑞金南路48号 550005 5815817 【云南】云南社会科学 双月刊 64-27 昆明市气象路45号 650032 4154719 学术探索 双月刊 64-57 昆明市气象路45号 650032 4143263 思想战线 双月刊 64-3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650091 云南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4-29 昆明市翠湖北路2号 650091 5033829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双月刊 64-12 昆明一二一大街158号 650092 5322930 【哲学】 中国哲学史 中国哲学史学会 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孔子研究 中国孔子基金会 山东省济南市济大路17号 250002 世界哲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周易研究 中国周易学会、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新校 250100 -2829 哲学动态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5517 哲学研究 中国社科院哲学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哲学所 100732 中国宗教 国家宗教事务局 北京市东城区交道口北三条32号 100007 世界宗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宗教所 100732 -547 佛教文化 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 北京市西城区北长街27号 100031 【社会科学】 人文杂志 陕西省社科院、社科联 陕西省西安市含光路南段177号 710065 山东社会科学 山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 山东省济南市玉涵路10号 250002 广东社会科学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 广东省广州市天河北路369号 510610 广西社会科学 广西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广西南宁市思贤路绿塘里1号 530022 中州学刊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50号 450002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 中国社科院 北京市西城区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100720 中国社会科学文摘 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 北京市鼓楼西大街甲158号 100720 云南社会科学 云南省社科院 云南省昆明市环城西路577号 650034 内蒙古社会科学 内蒙古社科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大学东路19号 010010 天津社会科学 天津社会科学院 天津市南开区迎水道7号 300191 文史哲 山东大学 山东省济南市山东大学新校 250100 东岳论丛 山东社会科学院 山东省济南市舜耕路56号 250002 东南学术 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福建省福州市柳河路18号 350001 北方论丛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和兴路50号 150080 北京社会科学 北京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北京市北四环中路33号 100101 宁夏社会科学` 宁夏社会科学院 宁夏银川市新市区宁夏社科院内 750021 甘肃社会科学 甘肃省社科院 甘肃省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9号 730070 江汉论坛 湖北省社科院 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5号 430077 江西社会科学 江西社科院 江西省南昌市洪都北大道255号 330077 江苏社会科学 江苏社科联 江苏省南京市山西路120号 210009 江海学刊 江苏省社科院、江苏省社科联 江苏省南京市虎踞北路12号 210013 江淮论坛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合肥市望江东路 230053 -2703 观察与思考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杭州市省府大楼2号楼6020室 310025 齐鲁学刊 曲阜师范大学 山东省曲阜市曲阜师范大学 273165 求是学刊 黑龙江大学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南岗区学府路74号 150080 求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长沙市德雅村省社科院 410003 社会科学 上海社科院 上海市淮海中路622弄7号337室 200020 社会科学论坛 河北省哲学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西路408号 050051 社会科学战线 吉林省社科院 吉林省长春市自由大街187号 130031 社会科学研究 四川省社科院 四川省成都市一环路西一段155号 610071 社会科学家 桂林市社会科学学会联合会 广西桂林市西山路6号 541001 社会科学辑刊 辽宁省社科院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泰山路86号 110031 国外社会科学 中国社科院文献情报中心 北京市建国门内大街5号 100732 国外社会科学
1最容易的,市场周刊,有刊号,非核心。非核心期刊之最佳选择,求投稿必中,版面费可商议,约为300~500不等,第二个月必出版,适合临近毕业又急需发论文的朋友~希望对你有帮助 2 经济研究导刊》审稿3到5天 300元一个版面 《经济管理》,八月投稿,九月刊出,不要版面费,无稿酬。 《技术经济》,十月投稿,十一月刊出,版面费700(七版?),无稿酬 .《价值工程>>也还好发,一篇文章大约800左右,也还不贵,属于一般刊物。 3《金融与经济》,北大核心,江西人民银行办,要稿费,一般一个版面三百。采稿周期为一个月左右。编辑很好,不过他们开的版面费的发票是写的杂志社名称,而不是版面费发票,所以在报账的时候会有些麻烦。 4 《统计与决策》审稿速度比较快,文章要求也不是太长,但是通常分析经济问题是要用到一定的统计和计量经济方法,对于学习统计和计量经济学的学生不是太难,但是对有些这方面欠缺的学生来说有点难度。这个杂志倾向于方法的实际运用,理论探讨有点少。不过呢有时候版面费是比较高的。我硕士毕业的时候我们班有好几个在上面发了文章,平均版面费要到1600元。 5 市场周刊-财经论坛。原名叫管理现代化。在南京。主办单位:江苏省物流与采购信息中心。看到这个主办单位就知道不怎么地。月刊。每发必中。一两个星期就通知录用。版面费几百元,可以商量。如果硕士生毕业,学校要求发表论文而又没有发表足够的话,可以考虑该刊应急。 6.《统计与决策》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经济期刊,半月刊。无审稿费,审稿周期2个月左右,易发,刊出时间较快,版面费150元/页。编辑负责人态度非常好。 7《新疆农业大学学报》中文核心期刊,双月刊。审稿快,一般1个月左右,无审稿费、版面费。主要刊农业类、经济类等论文。编辑非常负责,态度也好。 8《江苏商论》月刊,属于北大核心,不过不属于南大核心,要求投递文本稿,不收电子邮件,一般一个月内会发邮件告诉你是否被录用以及大概的发表时间,版面费商贸流通类400元一版,其他600元一版,然后汇款过去,修改电子文稿,然后就可以发了,杂志质量属于一般,发表也相对容易,就看你毕业或评职称的要求了。 9《现代商贸工业》 不错!!!审稿挺快的,版面费不是太高 !!!! 10《沈阳大学学报》,编辑审稿很严格,参考文献都要亲自上网查,包括文献的时间都核查。对文章中的语句措辞也给修改,总之编辑很认真。我发了一篇,4版,500块版面费,对学历职称没有特别要求,但文章要规范。 11《科技信息》他们自称2天内完成初审,3天内完成复审,5天内完成终审;5天后就会有结果。不过我发的时候2天就直接知道结果了,版面费500元每版,应该是交钱就能发吧。 12 《商场现代化》是04年中文核心期刊,在08年中文核心期刊被删除了,现在发表要容易多了。 13 经济学类,在中国当下可以算得上是学术刊物的东西,归纳一下,大体如下。不足部分大家补充。 一区 经济研究:大部分论文质量不是太差,对于没有名气的作者会找多个审稿人审,如果你陆续收到4-6个审稿意见,千万别担心,这说明编辑在担心。有名气的作者稿件审过一次就可以发。还有一些人的稿件是不匿名审稿的(特约,呵呵)。所以只能说是半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不是没有可能,但是很难,而且越来越难。说明编辑看名气和地位,对学生独发不放心。 经济学季刊:匿名审稿,注重论文质量。是否刊登主要看编辑。当然林毅夫的论文要不要匿名审稿,直接问编辑就可以了,哈哈。如果中国有一大把林毅夫投稿,经济学水平倒是上了一个档次。季刊编辑水平比经济研究高多了。一旦有刊号,一定会把经济研究甩到二区。以后一区就是一个了。学生独发常见 二区 世界经济:对普通学生很公平,不会以名气定夺,是匿名审稿。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中国社会科学:其他社科类不说,但经济类论文良莠不齐,论文水准的方差很大,有些太差,有些还可以。明显不是完全匿名审稿,人情避免不了。学生一般不建议投,除非牛老板推荐。 经济学报:都是匿名审稿,不求数量,只求质量。最近一段时间一直没有看到出版,说明稿件宁缺毋滥。宁缺毋滥的刊物,一定不是看名气和地位,所以学生占优势,毕竟知识结构比老一代新。 金融研究:金融类的,看过没有投过,不过看似质量可以。在子领域中算是一流。好不好投,请大家补充。 世界经济文汇:最近几年上升很快,注重研究方法的规范化。不规范的大话西游文章,乘早不要投。几个编辑都很年轻,思维活跃。学生单独发表常见。 经济科学:据稿也不给意见,很没有办刊的职业素养,不向国际一流看起,反而向国内三流看起,糟蹋了北大的牌子。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不知道什么审稿标准,据稿也不给意见,和经济科学一样。有人发过的补充下。但学生单独有发。 南开经济研究:做的不错,时间太长,审稿严谨。但学生单独有发。 南方经济: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发表首选,该杂志审稿严谨周到,仅以质量取胜,以后可能会进入一区,但是现在杂志名声不大,稿源不如一区。学生单独常发。 管理世界:靠国研中心成为著名期刊,但是办刊选稿的宗旨居然是三流层次,实在难以理解,估计和编辑部素质有关。AER、JPE、ECONOMETRICA上的论文在管理世界是不可能发表的,因为不符合它的三流标准。在封面上放企业家头像,短论卖钱,这品位好不到哪里去。学生独发不常见,但有,估计天时地利人和比较好。 中国工业经济:虽然上面的论文质量不咋地,但引用率还挺高,可能和领域有关。反正有创新的论文不一定能发表。公开标准是"顶天立地",但首先得对编辑的口味,才能过第一关。装模作样的匿名审稿,不好意思直接说匿名审稿,只好说外审。有学生独发。 财经研究:以前默默无名,现在财大也崛起了,刊物水平也越来越高,有点像南方经济,看以后发展吧。学生有独发。 14《税务与经济》。双月,版面费600元,审稿很快,电子投稿,编辑很热情。 《管理现代化》,网上投稿,收到稿件后会有回复确认。不到1个月就通知录用,但是要压缩篇幅1/5,版面费2000,这个比较郁闷。编辑态度也挺拽的,不太好打交道。适合想快点发cssci且资金上无融资约束的朋友。 15《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也是cssci,当时是打印稿邮寄过去的。录用速度也很快,记得不到2个月就给了通知。版面费800,还可以接受。有个姓赵的编辑态度很好。适合高校教师朋友发表。哦还有就是,此刊物第一作者好象不能是在读的硕士研究生,这个大家要注意。 16《财经科学》邮寄打印稿,2个多月后给消息叫修改,修改返回后1个多月录用,不过篇幅压缩比较厉害,当时大概删了快1/4的样子。编辑态度还马马乎乎,不过不要版面费,这个很重要,适合缺少资金来源的穷学生。 17 时代经贸不错,十天之内回复审查结果,版面费大概600两版吧。消费导刊也是这个价格,审查速度更快。 经济论坛。以前是半月刊,现在改为月刊,喜欢实证的文章,我投了一篇,不用版面费 18《经济研究导论》黑龙江的一个星期左右就有回复,文章质量要求不是太高,版面费300一版左右 19 农村经济一个月内有回复版面费400元 20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双月刊,108页,可以发长文,不到20天就确定发表,无论长短,版面费460元(2009年价,据说刊物成了08人文核心后,稍稍涨了点),给一点稿费。从投稿到收到刊物,二个多月时间。编辑素质还不错。博士讲师或硕士可以一试,专科和高职教师的文章也不拒绝,只要方向对头。 21《河北企业》,比较好发表,月刊,每月40篇文章左右,但质量不高。 《理论导刊》,北大核心,南大核心,杂志小字排列,审稿不到一个月,编辑很客气的打电话说要发表了,要650元费用了,挨宰惯的以为是呢,但确实就是这个价,马上就发表了,发表了还和作者藕断丝连,免费寄几个月的杂志,表现了西安人的一点点厚道。 22《国际经济合作》,CSSCI,老师推荐的话比较好,容易发表 23 襄樊学院学报 哎,一般学报,还算好发,版面费380元,三个版面,也可以的 24 《中国乡镇企业》杂志不要稿费,挺容易发的 25 北方经济,每投必中,半月刊,审稿期2-3天,一版300元,但不是核心期刊。 26《中国城市经济》每版500,似乎很好发表。 27内蒙古科技与经济,要求不是很高,可以应急。 28最新发了一个洛阳理工学院学报,审稿快,文章长度没要求,版面费500. 印刷精美 29 中国证券期货,收版面费,给稿费(实际上等于交给他版面费减去稿费的钱),发稿速度比较快 30 财经界我同学发过,审稿就一周,但是版面费只有300-500,是找的学校的代理发的,不知道价钱为什么不一样 31现代商业,审稿倒是很快三天就出来了,版面费1000,用稿通知给我的是今年第6期,可第6期的目录出来没有我,打电话咨询,竟被告知推到了第7期,可是到现在我都没有再收到第7期目录,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联系的编辑是个结巴,感觉很不好,不知道自己是否上当了 32《商业经济》一周就通知录用,版面费很便宜,好像只有200元,还有发票,应该是一投就中的 33《经济师》全国中文核心 比较好发经管类题材的都可以 可以沟通。 投稿地址一定到中国期刊网去查啊,祝你成功
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师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版本旧、难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也普遍较低,科研反哺教学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不能将最新的学术研究、科技前沿成果,以及自身教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丰富的线上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线上资源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当前,地方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质量也参差不齐。多数地方高校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学校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偏少。由于经费、技术、团队等原因,教师自己录制的课程视频也呈现形式多样、实用性差等问题,有的老师直接将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一味盲目地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缺乏系统化设计,知识碎片化、更新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目前,不少地方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和实施过程研究不够,把混合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线上学习+课堂教学”,缺乏衔接设计和一体化设计。认为只要学生课前自己学习平台上的视频、课件等,完成相关测试练习,课堂上教师补充讲解答疑就是混合式教学了。线上教学模式下,有的老师过分相信学生的自觉性,放松了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不仅没有提高学习主动性,反而降低了积极性。很多教师对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解答,平台似乎只是学生自学的工具,线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利用也不够充分,部分教师仍未将数字化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基于线上教学进行的线下教学的重构,有的教师认为线上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资源,线下课堂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既没有与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也忽略了线上教学的引导、互动和评价。无法将学生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成了“两张皮”,没有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3]。(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随着近年来各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也逐渐能够将线上过程性评价融入平时成绩考核中,如在线上过程性考核中加入视频观看、作业和测试完成情况等,对于课前和课后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普遍存在定量评价居多,定性评价不足的问题。教师布置的线上测验多为选择题,分析应用的客观题较少;线上视频观看也多为次数或时长的统计,缺少观看有效性评价。线下过程性考核也多局限于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未很好地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评价,考核评价也多数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对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足。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将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地方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进策略(一)学校层面1. 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学校要出台混合式教学管理办法,做好顶层设计,指导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允许教师实行线上线下课时改革,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应根据办学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分层分级推进混合式教学,实行准入机制,并对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学校可以进行分层分级培育,根据课程建设情况的不同,将课程认定为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逐层培育,成熟一门,开设一门,保证混合式课程建设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开课学院、督导专家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课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应立即终止混合式教学,回归正常教学模式。最后,学校要引导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同一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建设,其他教师分工合作,线上资源互通互享,减少各自建课的现象,提升线上课程的建设质量。2. 制订保障措施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在软硬件设备、培训指导、经费资助,以及激励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必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保证网络平台运行良好、功能齐全,建设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有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并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课程视频录播室,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解决教师微课录制难的问题。学校要定期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混合式教学能力,遴选优秀课程开展示范课、讲座等活动,发挥推广示范作用。混合式教学具有时间投入多,成果产出慢的特点,大部分教师是因个人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因此,地方高校要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就必须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适当的激励政策,以维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二)教师层面1. 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教师应优先选用新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学科领域权威教材或优秀自编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将线上资源进行精心设计和系统化整合,及时将学术前沿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度,满足更高认知能力的学生需求,体现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优化线上资源一方面应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积极融合学校引入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应积极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除教学大纲、视频、课件等基本资源外,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提供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等扩展性资源,挑选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励志故事、典型案例、时事热点等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好混合式教学的延展性和交叉性。2.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达到“线上课堂动起来,线下课堂活起来,线上线下真正融合起来”的效果。线上和线下是完整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是一体化的。首先,要打破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模块式痕迹,将在线学习、课堂面授、移动学习三种方式有机融合[4],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把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各环节进行匹配,设计一套最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其次,教学方式要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翻转课堂,实现课堂知识体系讲解方式的重构。教师要探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状态,实现师生、生生地双边互动,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应注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5]。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因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的巨大变革,其评价机制也有着截然的不同,因此,混合式教学应建立与之配套的考评体系[6]。首先,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具有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轨迹的功能,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测试完成情况及线下翻转课堂参与情况等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将其转化为平时成绩,对每个环节的评价进行监控。其次,加强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可在主题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加入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三)学生层面1. 提高学习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打破过去被动式学习的固有模式,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借助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7]。2. 增强参与意识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学生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对线上自主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思考,利用教学平台或数字化教学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线下翻转课堂上,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乐于与教师进行双边互动,使混合式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三、结语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科学伴随时代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实践新需求的必要教育教学手段[8]。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仍然是将线上网络优势与线下面授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提升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保障措施,教师应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应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作为新兴事物,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完善。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特别是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持续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汪娟,赵士凤. 基于MOOC+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29):180-181.[2] 孙远强.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54-57.[3] 罗茜. 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困境与出路[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6):35-36.[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5] 黄岚.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课堂的模式建构[J]. 海外英语,2020(20):147-148.[6] 石洋. 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困境及策略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4):254-255.[7] 谭永平. 高职院校推行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大众科技,2018,20(10):68-69+82.[8] 王路,徐伟丽,赵海田.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40-42.(荐稿人:黄晓艳,丽水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汪旦旦)猜你喜欢
现在叫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始建于1959年12月,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备案由黑龙江省人民政府领导、黑龙江省教育厅主管的成人高等本科师范学院。主要承担全省基础教育、职业与成人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的教育教学研究和指导任务,承担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和全日制高等职业教育的教育教学任务,具有教研、培训、指导和教学的主要职能,是全省基础教育教研指导中心和中小学教师、校长培训的主要阵地。
2018年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教育评估院、黑龙江省教学实验设备指导中心、黑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发展中心、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并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2022年8月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更名为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
一)教学资源不够丰富目前,我国地方高校教师选用的教材普遍存在版本旧、难度和深度不够等问题,地方高校教师的学术科研水平也普遍较低,科研反哺教学意识淡薄,大部分教师不能将最新的学术研究、科技前沿成果,以及自身教科研成果引入到教学内容中,使得教学内容缺乏深度和广度,已无法满足日新月异的知识时代学生对知识的需求。对于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丰富的线上资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有效途径,因此,线上资源的建设情况,将直接影响混合式教学的实施和效果。当前,地方高校教师的线上教学资源内容不够丰富,质量也参差不齐。多数地方高校在引进优质教学资源方面的关注度不够,导致学校优质线上教学资源偏少。由于经费、技术、团队等原因,教师自己录制的课程视频也呈现形式多样、实用性差等问题,有的老师直接将课堂实录上传到网络平台,一味盲目地将课程相关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缺乏系统化设计,知识碎片化、更新维护不到位等问题普遍存在。(二)教学方式缺乏创新目前,不少地方高校教师对混合式教学的本质和实施过程研究不够,把混合式教学简单地理解为“线上学习+课堂教学”,缺乏衔接设计和一体化设计。认为只要学生课前自己学习平台上的视频、课件等,完成相关测试练习,课堂上教师补充讲解答疑就是混合式教学了。线上教学模式下,有的老师过分相信学生的自觉性,放松了对学生的监督,导致学生学习倦怠,不仅没有提高学习主动性,反而降低了积极性。很多教师对学生线上提出的问题也没有及时进行解答,平台似乎只是学生自学的工具,线上教学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地实现资源共享和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数字化教学工具的利用也不够充分,部分教师仍未将数字化教学工具引入课堂教学,没有充分发挥信息化教学的优势。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革的重点是在基于线上教学进行的线下教学的重构,有的教师认为线上资源只是课堂教学的拓展资源,线下课堂仍然采用原来的教学方式,既没有与线上教学内容进行结合,也忽略了线上教学的引导、互动和评价。无法将学生线上学习与课堂教学很好地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成了“两张皮”,没有发挥出混合式教学的优势,混合式教学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3]。(三)教学评价体系不健全随着近年来各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的推进,开展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也逐渐能够将线上过程性评价融入平时成绩考核中,如在线上过程性考核中加入视频观看、作业和测试完成情况等,对于课前和课后学生在线学习的情况,并没有建立起有效的评价机制,普遍存在定量评价居多,定性评价不足的问题。教师布置的线上测验多为选择题,分析应用的客观题较少;线上视频观看也多为次数或时长的统计,缺少观看有效性评价。线下过程性考核也多局限于出勤和课堂表现等,未很好地结合多样化教学方式进行个性化评价,考核评价也多数都是教师对学生单向的,对学生自评和互评不足。地方高校学生学习自觉性较差,如果不注重对学生线上和线下学习过程的监督考核,将很难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二、地方高校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改进策略(一)学校层面1. 做好顶层设计首先,学校要出台混合式教学管理办法,做好顶层设计,指导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并允许教师实行线上线下课时改革,为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提供政策保障。其次,学校应根据办学目标定位、结合实际分层分级推进混合式教学,实行准入机制,并对实施混合式教学课程进行全过程监控。学校可以进行分层分级培育,根据课程建设情况的不同,将课程认定为达标课程、优质课程、精品课程,分别制定相应的评价指标,逐层培育,成熟一门,开设一门,保证混合式课程建设质量。教学管理部门、开课学院、督导专家通过随机听课、问卷调查等方式,对课程进行全过程监督和评价,对于评价不合格的,应立即终止混合式教学,回归正常教学模式。最后,学校要引导建立课程建设共同体,同一门课程由课程负责人牵头组织建设,其他教师分工合作,线上资源互通互享,减少各自建课的现象,提升线上课程的建设质量。2. 制订保障措施混合式教学的实施离不开学校在软硬件设备、培训指导、经费资助,以及激励政策等各方面的支持。地方高校推进混合式教学,必须提供相应的软硬件条件,保证网络平台运行良好、功能齐全,建设适合开展翻转课堂、有录播功能的智慧教室,并合理配置资源,优先保证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教师使用,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建设课程视频录播室,并配备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支持,解决教师微课录制难的问题。学校要定期组织和鼓励教师参加混合式教学相关的培训,提升教师的信息化素养和混合式教学能力,遴选优秀课程开展示范课、讲座等活动,发挥推广示范作用。混合式教学具有时间投入多,成果产出慢的特点,大部分教师是因个人兴趣和热情投入到混合式教学的实践中,因此,地方高校要持续推进混合式教学,就必须给予相应的经费支持和适当的激励政策,以维持教师开展混合式教学的积极性。(二)教师层面1. 整合优化课程资源教师应优先选用新版的国家规划教材、学科领域权威教材或优秀自编教材,做到与时俱进,将线上资源进行精心设计和系统化整合,及时将学术前沿信息融入教学内容,使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挑战度,满足更高认知能力的学生需求,体现金课“两性一度”的要求。优化线上资源一方面应结合专业和课程特色,积极融合学校引入的优质在线课程资源,丰富学生的学习;另一方面,应积极对校内课程进行创新性改造,除教学大纲、视频、课件等基本资源外,还应根据学科特点提供案例库、习题库、素材库等扩展性资源,挑选有教育意义和育人价值的相关学科或交叉学科知识、励志故事、典型案例、时事热点等资源,制作成微课视频发布在教学平台,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扩展课程内容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好混合式教学的延展性和交叉性。2. 线上线下“深度融合”混合式教学的教学模式应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通过教师精心的设计,达到“线上课堂动起来,线下课堂活起来,线上线下真正融合起来”的效果。线上和线下是完整统一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是一体化的。首先,要打破线上和线下教学的模块式痕迹,将在线学习、课堂面授、移动学习三种方式有机融合[4],需要授课教师在教学设计、时间分配、教学内容和过程的把控等方面具有较高的能力,并结合课程特点、学生特点及自身特点,进行深入思考与研究,将线上和线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各环节进行匹配,设计一套最合理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从而真正发挥线上线下教学的优势。其次,教学方式要从传统方式转变为翻转课堂,实现课堂知识体系讲解方式的重构。教师要探索开展以学生为中心的研讨式、探究式教学,打破传统课堂的沉默状态,实现师生、生生地双边互动,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教师应注意将课程思政融入课堂教学,将课程资源和教学方式合理地运用到教学全过程中,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5]。3. 完善考核评价体系混合式教学因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组织的巨大变革,其评价机制也有着截然的不同,因此,混合式教学应建立与之配套的考评体系[6]。首先,定性定量评价相结合。几乎所有的网络平台都具有记录学生参与学习活动和学习轨迹的功能,教师应充分利用平台的评价功能,对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测试完成情况及线下翻转课堂参与情况等做出定量或定性的评价,将其转化为平时成绩,对每个环节的评价进行监控。其次,加强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教师可在主题讨论、小组合作等环节加入学生自评和同伴互评,使评价更客观、全面,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三)学生层面1. 提高学习主动性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应打破过去被动式学习的固有模式,树立自主学习意识,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充分认识到教师只是在需要时提供帮助的指导者和促进者,自己才是课堂的主人,要学会独立思考、主动提问,借助教师的指导,进行自主学习[7]。2. 增强参与意识在混合式教学的课堂,学生才是真正的主角。学生要增强主动参与意识,对线上自主学习产生的疑惑和思考,利用教学平台或数字化教学工具与教师、同学进行实时互动交流。在教师精心创设的线下翻转课堂上,积极配合、主动参与,乐于与教师进行双边互动,使混合式教学取得应有的效果。三、结语混合式教学是高等教育科学伴随时代发展的新产物,也是促使大学生适应社会实践新需求的必要教育教学手段[8]。混合式教学模式未来发展的方向仍然是将线上网络优势与线下面授优势有机结合,取长补短,进一步强化教师主导教学与学生主动学习,提升学习效果。为提升地方高校混合式教学质量,学校应做好顶层设计、制定保障措施,教师应整合优化课程资源、进行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学生应提高学习主动性、增强参与意识。作为新兴事物,混合式教学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其在我国地方高校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还不完善。教学改革一直在路上,特别是课程改革,需要教师、学生以及学校管理部门的共同努力,持续改进,才能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1] 汪娟,赵士凤. 基于MOOC+SPOC 的混合式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商贸工业,2019(29):180-181.[2] 孙远强. 高职院校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 职业技术教育,2020,41(26):54-57.[3] 罗茜. 高校混合式教学改革:困境与出路[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8(06):35-36.[4] 冯晓英,王瑞雪,吴怡君. 国内外混合式教学研究现状述评——基于混合式教学的分析框架[J]. 远程教育杂志,2018,36(03):13-24.[5] 黄岚. 混合式教学在高校英语“课程思政”课堂的模式建构[J]. 海外英语,2020(20):147-148.[6] 石洋. 酒店管理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改革困境及策略探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7(04):254-255.[7] 谭永平. 高职院校推行混合式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大众科技,2018,20(10):68-69+82.[8] 王路,徐伟丽,赵海田. 高校混合式教学模式践行中的问题与对策[J].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报,2020,39(08):40-42.(荐稿人:黄晓艳,丽水学院副教授)(责任编辑:汪旦旦)猜你喜欢
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是经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批准,中共黑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成立的黑龙江省教育厅,直属按正厅级单位管理的普通高等院校学校前身为始建于一九五九年十二月的,黑龙江省教育学院二零一八年十二月中共黑龙江省委机构编制委员会决定,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黑龙江省教育评估院,黑龙江,教学实验设备指导中心,黑龙江省教育国际交流中心,黑龙江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科技发展中心,黑龙江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中心,并入,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并入后,黑龙江省教育学院更名为,黑龙江教师发展学院学院现设十个,党政综合部门十六个服务于全省基础教育战线的,智库,服务中心,七个教学院系现有教职工四百,五十人,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二十五人,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一百五十九,人或博士学位,的,十一人,硕士学位,一百七十四人,只能覆盖全省,教育,教研,培训,科研质量评估检测,教育国际交流,语言文字应用研究与测试,高等教育,科技发展,科技成果转换推广服务,学科学位建设,研究生教育,科技发展服务,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应用研究与推广,史,年,的,组织编撰工作等,智能,并承担全日制专科层次学历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