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自着个你怎么里
随着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当前我国企业信息化正处于高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企业信息化的关键,财务会计系统是联系企业财务和业务的重要桥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财务会计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财务会计报告包含经营成果及会计信息等经营性信息,企事业单位对内对外提供财务会计信息最为重要的书面性文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了一定的局限性,无法满足更高层次、更多元的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需要,研究财务会计报告当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财务会计报告对企事业单位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企业为入手点,分析了当前企业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建议。
关键词:会计报告;决策;会计信息;问题及对策
财务会计报告用书面形式将企业特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表现出来,其目的是为报告使用者提供企业财务状况、先进流量等会计信息,为投资者与企业内部决策者提供重要的决策依据。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企业财务会计报告必须按照特定的规则,采用统一、规范的格式进行编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经营环境已经发生了重大变化,报表使用者对会计报告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高层次的特征,传统的财务会计报告已经体现出诸多弊端,因此,必须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改进,才能更好地为企业与投资者提供必要信息。
一、会计报告质量要求
(一)真实性要求
真实性要求是财务会计报告质量要求的首要条件,财务会计报告数据必须与企业实际经营数据一致,不得隐瞒,不能造虚假报告。
(二)完整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必须能够全面反映企业内部资金、资产、预决算执行状况,不得有疏漏。
(三)时效性要求
会计报告必须为报表使用者提供最新信息,报告才可成为有效报告,使用者才能根据报告信息对工作进行调整,避免问题积压。
(四)有效性要求
财务会计报告不仅要真实、完整、及时,还必须能够反映数据背后的问题,在专业性前提下,财务会计报告还应提供决策支撑,只有这样,报告才是可使用的报告。
二、当前财务会计报告存在的问题
(一)信息披露不完整
经济的发展使得投资主体正呈现多元化态势,财务会计报告应当满足多方需求,其信息应当能符合企业利益关系主体的使用需要,如投资者、经营者、债权债务人等。然而,现行的财务会计报告中的项目体系大多反映经济主体的经济活动,不对某一项目、业务或特定交易特征进行表露,浓缩程度太强,掩盖了部分信息,无法让报告使用者全面掌握企业的实际状况,为报告使用相关利益主体决策、执行、控制等行为带来阻碍。
(二)非货币信息反映不足
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以反映货币信息为主,且多为企业历史货币计量的成本数据。随着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企业无形资产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对企业的发展影响也越来越大,而传统财务会计报表无法反映非货币计量的经济事项,例如人力资源、金融衍生工具、数字资产等,导致财务会计报表中信息覆盖面缩小,报告对投资者的使用价值无法满足需求。
(三)容易偏向形式工作
实质重于形式是会计的基本特征之一。因此,会计报表必须体现出企业日常经营活动的实际交易及活动事项,而不仅仅是按照既定的会计报表结构形式,对已有数据进行处理,当企业实际发生的经济交易事项与报告形式不一致时,会计核算应当以真实发生的经济事项进行账簿处理。但是,在实际操作中,会计报告很容易出现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例如,当前财务会计的核算方式依然受到资产稳定性管理的影响,结构上不充分考虑企业持续经营,需求体现不完整。
(四)时效性不足
时效性是有效信息的基本特征之一,市场波动频繁的状态下,能否及时获取市场信息及企业经营信息将直接影响决策的有效性,决定了投资者是否能够抓住商机。当前,传统的财务信息报告体系已经无法满足灵活的决策需求,同时,较长的报告周期直接为决策留白,这段空白期中企业情况很可能已经发生变动,时效性受损。此外,由于较长的报告周期,企业可能在这段时期内进行幕后工作,报告出具前,企业可能已经变更了资产、现金流等关键信息,如我国上市公司中,关联交易、资产重组等作为通常在年底报表编制之前。
(五)形式不够灵活
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具有统一标准,确保了财务信息的可比性。但是,完整是相对的,传统财务会计报告的标准形式很可能限制信息的获取,报表重点体现不足,且不少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都有模糊财务会计信息的企图。现代经济体制下,不少报告使用者已经开始追求专业化财务会计报告,以获取更为充足,更具针对性的财务会计信息。
三、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建议
(一)强化信息化应用,构建实时报告机制
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的生命周期大大缩短,经营活动的不强不确定性增加,会计信息的可用实效也会缩短。因此,建议利用信息化系统,在保留传统财务会计报告标准化的基础上,对企业财务会计信息进行短期化、不等距化处理,增加报告中的变量信息含量,从而使财务会计报告中的信息灵活化,报告使用者也能够在特定时间内获取当时、当阶段的财务会计信息,更好满足使用需求。
(二)优化报告结构,进行分部编制
财务会计报告结构的优化早已是业界探讨的热点,要对财务会计报告进行整体优化,就必须优化报告结构。针对企业的实际经营状况,可以适当对财务会计报告结构进行优化,例如,基于集团企业地域性及资产分散性特征,可以适当增加增值表与收益报告,按照集团地区、行业及产品进行分部编制,为各类报表使用者提供专门化报告,结合传统报表形式,实现报告对比,让使用者更为精确的掌握多部门、多区域、多行业的企业集团经营成果,提升决策科学性。
(三)强化基础数据获取真实性,保障会计信息质量
财务会计报告体现的信息由企业财务部门收集并经过会计处理得来,因此,会计报告的真实性受到企业财务部门会计工作的影响。在优化财务会计报告的过程中,一定不能忽视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应当积极改革财务管理方式,强化会计内部控制效能,最大限度地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四)强化内部监督,扩大外部监管影响力
内部控制对企业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作用毋庸多言,但是,不少企业内部控制机制在运作过程中,逐渐演变成形式制度,而不是实际的控制程序。强化内部监督,应当从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入手,从财务会计报告质量出发,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应当着眼与会计岗位职务分离状况,要在财务部门内部形成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合理职能关系,强化负责人的内部控制思想,从工作实践中发现问题,及时对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调整完善,构建严格、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切实将制度落实到位。同时,由于会计信息的利益相关性太强,在行业自律性不足的状态下,内部监督机制很可能失效,因此,在保密性原则下,应当提高外部监督力量,避免会计舞弊。
四、财务会计报告发展展望
基于会计信息的时效性、真实性、完整性基本要求,以及市场报告使用者的多元化、专门化需求,财务会计信息报表的发展方向归结起来应当包括四方面。首先,财务会计报表应当能够表露出极强的预见性,为市场波动中的决策主体提供更科学、更合理的预测。第二,图像化发展。图像往往能比文字传递更多信息,多元化需求下,图像所能表征的信息更能符合现代市场经济中使用主体的要求。第三,与信息化紧密结合。当前大多企业已经实现会计电算化,信息化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趋势,利用信息化手段,财务会计报告能够更好地抓住时间节点,会计信息能够更加精确,信息传递速度也会有极大提升,更加符合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的使用需求。
五、结语
本文对当前财务会计报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进行了探讨,其实,财务会计报告总归是财务会计信息的载体,因此,优化财务会计报告,核心出发点当为会计信息表露与使用者需求,基本规范也应以会计信息为基础,在改进会计报告时,应当充分重视市场经济体系下报告使用者对报告的多元化需求,从实际需要出发,保留当期财务会计报告的优势,尽可能实现报告的多样化、专门化。
参考文献:
[1],李英,叶康涛.财务报告的全球可比性——是什么、为什么、如何做以及何时实现[J].会计研究,2013,05:3-10+95.
[2]孙光国,杨金凤,郑文婧.财务报告质量评价:理论框架、关键概念、运行机制[J].会计研究,2013,03:27-35+95.
[3]冯海虹.财务报告改革与财务分析体系重构的互动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
[4]刘峰,葛家澍.会计职能•财务报告性质•财务报告体系重构[J].会计研究,2012,03:15-19+94.
摘要: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事业也随之增强起来,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作为铁路财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增强企业综合竞争能力和完善铁路企业财务会计体系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起到了促进的作用。本文针对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问题展开分析,就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提出合理化的解决对策,为铁路工作的良好发展奠定有力基石。
关键词:长效机制;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创建
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铁路财会系统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是促进现代铁路工作发展的重要手段,但是铁路财务会计控制在现阶段发展中也存在各种问题,使整个财会体系存在弊端。
一、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现状
(一)监督系统存在问题
铁路工作中的财务会计控制监督主要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两个方面。对于内部监督来说,主要体现在:日常财务核查工作、国有资本的监督、固定资产的监督、财务监察、运输收入的稽查等多个项目的核查工作,而外部监督主要是国家专门派人进行的专项工作核查监察监督,进行年度的审计报算和审计报告。但在实际生产中,这些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并没有发挥其本质作用,做到有力监管,多是采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消极监督管理办法,这使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长效机制未能科学可循环良好的发展,影响铁路工作的健康运营。
(二)财务风险认识不足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国际化的发展,对于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来说面临着多重风险,例如:筹资风险、汇率风险、投资风险和合同风险等,而铁路基层工作人员并不能够很好的认识并且控制这些风险的发生,并且由于认识的有限,和管理制度的缺陷,无形中增加了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隐性风险,也影响到铁路工作的另行发展。
(三)管理机制的不利作用
现如今的铁路工作组要采用两极化管理,对于财务、工作、人事及业务等都由总部进行设计统筹,使基层人员不能很好的接受任务,任务目标不明确,财务监督也不得力。部门和部门之间的沟通不和谐,信息传达不当,管理机制的缺陷,阻碍了上下级铁路财务的理解与运营,进一步阻碍了铁路工作的有效开展。
二、构建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对策
(一)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体系
想要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监管系统,就必须充分了解每个监管系统的重要性和作用,对于内部监管来说,要及时健全内部监管部门的优化,设置专门的审计部门进行监督管理,对于铁路工作的日常财务会计收入与支出及时做好记录统计,对于日常财务保单做好保存,定期进行财务核对,以免日后出现财务漏洞。对于外部监督来说,及时配合国家审计人员的工作,做好资料的提交和保存。
(二)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体系
1.健全预警体系铁路财务会计基层部门要根据现有存在风险建立一个财务会计预警体系,针对铁路财务会计体系中存在的风险,将每个风险有分类的进行统计和划分标准预警线,在风险值达到预警线时及时预警,并且要提前规划好预警处理办法,以便在出现预警时及时进行预警处理工作。
2.健全财务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对于铁路事业的日常工作都应该建立一个全天候的风险管理监控制度,并在监督的过程中提出及时有效的解决对策。
3.建立并完善财务会计风险管理信息体系铁路基层人员要利用高科技信息技术手段对于财务会计数据库践行监督,建立完善的数据库风险制度,在搜集、整理、处理数据信息是及时做好信息保密加密处理,及时为铁路工作的有效进行提供安全可靠的财务数据信息。
(三)及时健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
1.提高工作职责感铁路工作人员应该通过建立有效的长效机制来实现自身对于下属单位、企业的工作责任感,及时派遣小稽查员或者审计人员,对于下属企业进行调查,以提高铁路部门财务监管的决心。
2.提高长效机制安全认识对于长效机制的有效性进行及时的讲解,是铁路工作人员充分的认识其重要作用,采取相应的措施来提升铁路工作人员对于财务会计控制的认识,以此来强化铁路人员对于下属企业的财务会计控制治理结构的重视。
3.下属企业做好本职工作通过对于铁路工作人员的培训和素质提高,强化对下属企业人员的监管与控制,下属企业也要充分的做好本职工作配合铁路财务会计控制的治理,以此来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们对于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机制中的建设越来越重视,但是实际工作和生产中,长效机制在铁路财务会计控制中的发展并没有人们预期发展那么完美,总是在这里或那里存在着弊端和漏洞,严重影响着铁路事业的发展。因此在新时期铁路事业发展的过程中加强对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探索与研究,是现代人们必须面临有亟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世祥.分析建立铁路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中国经贸(下半月),2013(1).
[2]王强.探讨建立企业财务会计控制长效机制的思考[J].商业文化(下半月),2012(2).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摘要】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说明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难题。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是让单位领导人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惟一责任人,这样才有望真正确立中国会计的诚信原则。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超规范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当今的会计,不仅其数据真实性已大有问题,就是其基本诚信品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怀疑。 1. 我国面临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 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3. 会计诚信缺失带给人们的思考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4.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首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建立会计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另外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使诚信成 为一种自觉行为。 另外,加强契约管理 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 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其一,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最好完全剥夺会计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使会计处理各种业务只有唯一选择。其二,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住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一把手负全责,若如此,中国会计诚信原则的彻底恢复为期不远矣!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可以说,是诚信给了会计以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就无异于消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社会需要诚信,而会计人员也只有用诚信这种职业道德武装起来,才会给会计工作注入“真实的生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对会计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唤回社会公众 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忠利.浅议会计诚信[J]商情(财经研究),2008,(1). [2] 张辉.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 3). [3]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师,2004,(9).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谈会计诚信与会计诚信教育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导致会计诚信缺失,主要与背景、市场的弱势有效性、委托代理关系中双方的问题、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建立起诚实守信的市场新秩序,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建立会计诚信的法律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内控机制等,使财务工作者能够遵循准则,严格自律,客观公正,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会计技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机;教育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可以说,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 一、会计诚信危机的现状 21世纪,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造假形形色色,无视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假设;编造虚假会计凭证或篡改财务报表的认定;编制虚假的发票、入库单、装运单等文件;歪曲财务报表的交易事项;通过构造虚假的交易循环,创造“账面利润”;故意对相关金额、分类、认定或披露采用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一般而言,会计造假主要有四种方式:(1)利用时间性差异,也称为“截期舞弊”。其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但是,不论采取其中的哪一种,都是通过时间因素实施舞弊的。(2)虚增资产价值。资产必须按照取得成本计价,但企业可以通过以实物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增值。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资产按现值体现在账面上。(3)虚构利润。一度是美国也是全球头号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从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亿美元。就是利用了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通过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并利用下属公司大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高风险的运作,由此增加公司账面资产和利润。(4)披露不实。常见手段是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有的上市公司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如在揭示股东持股情况时,掩盖了许多关联方;有的公司只说明关联交易,未说明关联方究竟是何关系等。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1.社会大环境的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且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并受其直接影响。当前,某些地方由于某些原因,决策具有随意性,制度规则由于其经常性的变动而缺乏严肃性。在某些偏远地区,制度规则的朝令夕改更是严重。这种不稳定的制度规则,必然难以形成较为明确的收益预期,将导致人们行为的短浅化,并可能诱发人们采取非诚信行为来获取利益。社会环境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将使一些市场参与者采取不合理的甚至违规违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会计舞弊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常常成为他们使用的手段之一。 2.公司制度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如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对大股东的约束流于形式;又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等问题,这一切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埋下隐患。 3.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服务,而代理人为了获得继续代理,也会主动讨好委托人,追求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获得长期代理报酬。会计师为了企业的某些利益和领导的满意,听从企业领导的意志,审计师也可能会为了得到长期丰厚的审计费用而与企业串通或对企业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这种委托代理的制约关系,决定了会计师很难站在独立的立场上作出公正的判断。所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是理性看待会计诚信问题不能忽略的一环。 4.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如果将会计师的每次作假和不诚信看作一次博弈行为,尽管影响诚信博弈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相应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却是博弈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游戏规则既定的情况下,是诚信还是不诚信,会计师要对决策后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会计师就有可能选择不诚信;而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成本高于收益,会计师自然就会选择诚信。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建立 中国会计最缺什么?是我们的准则、制度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对接吗?不是。是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吗?也不是。最缺的其实是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诚信,不仅是企业应恪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朱�基曾高屋建瓴地作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并强调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因此,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1.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企业信用、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2.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切实对那些信誉高且公正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给予确定较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让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对那些信誉低、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严重失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至逐出市场,净化会计环境 3.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加强诚信教育使会计工作者都遵循准则,严格自律、爱岗敬业,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我做起,“不做假账”,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为社会及公众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正彬.强化会计诚信之我见[J].财会研究,2003,(1). [2] 卞宇.对我国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3,(3). [3] 缑思聪.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研究,2006,(4). [4] 熊筱燕.小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3,(2). [5] 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经济评论,2004,(7). [6] 张小岗.浅谈会计的诚信教育[J].四川会计,2003,(10). [7] 曹玲.会计诚信之我见[J].经济师,2005,(12). 猜你喜欢: 1.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范文 2. 关于会计诚信的毕业论文 3. 会计诚信论文综述范文 4.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论文 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
按照您的格式来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大家在写毕业论文之前需要做那些准备,或者说毕业论文的大纲要怎么写?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的公司处于什么行业,在行业内的处于哪个水平,公司的性质,公司的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准备有哪些需要找相似的文章,可以与自己所写主题相关,或者与公司行业有关的的论文,进行阅读,熟悉行业熟悉主题学习行文框架,了解研究思路。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并且找专业的书籍查看,或者自己的专业课书,详细了解一下主题,这样自己才会有更明确的框架思路。公司的基本情况要了解,对论文中需要写的几个方面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公司的生产模式,经营业绩,管理模式这些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在了解了以上这些之后,在草稿纸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下论文的大纲,这要参考自己借鉴文章的思路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1基本构成首页 论文编码:论文编码由学校代码、类别代码、专业代码、学号组成,如:RUC-BK-050101-2009201237。文头: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名:论文的正标题。论文副题名:本项目为任选项目,指论文的副标题,即对论文题名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作者:论文作者姓名。 学院:论文作者所在学院的全称。专业:论文作者所学专业的全称。年级:论文作者所在年级,如2009级。学号:论文作者的学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亲笔签名。论文成绩: 由学院毕业论文评审小组或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最终确认的毕业论文成绩。日期:论文答辩的年月日。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内容要点的中文概括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应控制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3-6个。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中文摘要的外文翻译。关键词3-6个。 内容目录 图/表目录 (如没有图或表,可调至正文部分)正文:论文的主体部分,字数在8000字左右。注释:对论文所使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取脚注的形式。附录(附图):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表格、图形、图像或其他形式的,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所有参考文献。2 排版格式用纸要求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页面设置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上(T):2 cm下(B):2 cm左(L): cm右(R): cm装订线(T): cm装订线位置(T):左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排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字迹必须清楚整齐,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段落设置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中,取消“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选项,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页眉、页码设置页眉:学校标志(教务处主页提供下载):高度为 cm,宽度为 cm,居中放置。页码采用号宋体字,居中放置,格式为:第1页。毕业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首页论文编码: 12号黑体字,加粗,置顶,居右。文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论文编码下一行, 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论文题名:论文文头下,隔一行,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论文副题名:居中排印在论文题名下,20号黑体字,加粗,副题名前加特殊符号中“长划线”。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论文标题下隔六行,依次排印在论文副题名下,各占一行,距左端空5格,名称后用“:”, 20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下需要加下划线,内容置于下划线中部,两端对齐。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摘要内容, 12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倍行距。“关键词”,摘要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黑体字,加粗,后面加“:”。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词间间隔3格,12号宋体字。外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Times New Roman字,加粗,居中。内容使用12号Times New Roman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两倍行距。Key Words,英文摘要内容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加粗,后面加“:”。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互相之间间隔3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 目录页正文 总体要求: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12号宋体字,(重点文句,12号宋体字,加粗),倍行距。 标题: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一级标题: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四级标题:五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和.两层,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编号选用带圈的阿拉伯码,如①、②,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结构格式同参考文献中引文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论文正文之后,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格式同一级标题。参考文献内容:使用“[]”的序号依次排列。12号宋体字,居左,具体结构格式与标注方法参照如下引文格式。 专(译)著: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书名[类型标识符- 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例如:[1]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2-128.[2]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6.[3] Powell ﹠ DiMaggio (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期刊: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J].期刊名称,年份及期数:起止页码。例如:[4] 孙立平.总体性社会研究——对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概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3,(1):190-192.[5] Bloland,.(1979).Interpretive Sociologies and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3,学位论文: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D].授予地:授予单位,授予年度:起止页码。例如:[6]张永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的个案研究 [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9:105-109, 报纸: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例如:[7]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被收录进论文集(著作、法规汇编)文章: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A].作者(单位).论文集[类型标识符-C](著作[类型标识符-M]、法规汇编[类型标识符-G].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页码.例如:[8] 王大泉.我国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A].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大学治理与大学 章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227.[9] 北京大学现行章程[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A].教育部法制办公室.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报告: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报告题目[类型标识符-R].地点:单位,年度.例如: [11] 卢晖林,郭于华,潘毅.“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互联网文章:格式:[序号] 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EB/OL].网址.访问日期.例如:[12]王旭明.关于高考的六点思考 [EB/OL]. . 2008年12月9日访问. 条例:格式:[序号] 空格 颁布单位.条例名称[类型标识符-Z].发布日期.例如:[13]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Z].温委〔2011〕8号, 国际、国家标准:格式:[序号]空格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类型标识符-S].例如:[14]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格式:[序号]空格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类型标识符-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如[14]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其他标准 标准使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外语字体: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数字使用: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公式使用:文中的公式应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体大小根据文字美观需要设置,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注:”,“注:”后书写说明。较长公式的转行处应选在等号或加、减、乘、除符号处,应在行首出现这些符号。表格: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附录(附图):“附录(附图)”:置顶,居中放置,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附录项目名称使用14号黑体字,加粗,居左顶格放置。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12号宋体字标注附录序号和题名,编排样式可参照正文。 作者签名:“作者签名”:紧接在正文下空两行,14号黑体字,加粗,顶格放置。内容由作者亲笔签署。3论文打印 首页:文头、论文题名、论文副题名、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作为论文的首页打印,需设置页眉,但不编排页码。摘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放在扉页一、外文摘要及关键词放在扉二,页码编排为Ⅰ,Ⅱ,设置页眉。正文:正文、注释双面打印,编排页码,自第1页起,设置页眉。参考文献、附录(附图):须在作者签名之后依次打印,编排页码,设置页眉。
写好如何发你
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原则行,没问题,我可以。
你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大家在写毕业论文之前需要做那些准备,或者说毕业论文的大纲要怎么写?最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研究的主题是什么,研究的公司处于什么行业,在行业内的处于哪个水平,公司的性质,公司的所处的发展阶段,以及自己的研究方法。毕业论文提纲怎么写或准备有哪些需要找相似的文章,可以与自己所写主题相关,或者与公司行业有关的的论文,进行阅读,熟悉行业熟悉主题学习行文框架,了解研究思路。对所研究的主题,进行深度挖掘,并且找专业的书籍查看,或者自己的专业课书,详细了解一下主题,这样自己才会有更明确的框架思路。公司的基本情况要了解,对论文中需要写的几个方面要进行详尽的了解,公司的生产模式,经营业绩,管理模式这些都要有透彻的了解。在了解了以上这些之后,在草稿纸上形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下论文的大纲,这要参考自己借鉴文章的思路以及公司的实际情况。1基本构成首页 论文编码:论文编码由学校代码、类别代码、专业代码、学号组成,如:RUC-BK-050101-2009201237。文头: “中国人民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论文题名:论文的正标题。论文副题名:本项目为任选项目,指论文的副标题,即对论文题名的解释或补充说明。 作者:论文作者姓名。 学院:论文作者所在学院的全称。专业:论文作者所学专业的全称。年级:论文作者所在年级,如2009级。学号:论文作者的学号。指导教师:指导教师的亲笔签名。论文成绩: 由学院毕业论文评审小组或学院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最终确认的毕业论文成绩。日期:论文答辩的年月日。中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内容要点的中文概括描述,应忠实于原文,字数应控制在300—500字之间。关键词3-6个。外文摘要及关键词:对论文中文摘要的外文翻译。关键词3-6个。 内容目录 图/表目录 (如没有图或表,可调至正文部分)正文:论文的主体部分,字数在8000字左右。注释:对论文所使用的名词术语的解释或引文出处的说明。注释采取脚注的形式。附录(附图):附属于正文,对正文起补充说明作用的信息材料,可以是文字的,也可以是表格、图形、图像或其他形式的,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参考文献:作者在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所有参考文献。2 排版格式用纸要求本科学生毕业论文采用国际标准A4型(297mm ╳ 210mm)打印纸或复印纸印制。毕业论文的排版要求页面设置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要求纵向打印,页边距的要求为:上(T):2 cm下(B):2 cm左(L): cm右(R): cm装订线(T): cm装订线位置(T):左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排式与用字文字图形一律从左至右横写横排。文字一律通栏编辑。字迹必须清楚整齐,忌用异体字、复合字及一切不规范的简化字。除非必要,不使用繁体字。段落设置在“格式”选项中的“段落”设置窗口中,取消“如果定义了文档网格,则与网格对齐(W)”选项,采用多倍行距,行距设置值为。其余设置采取系统默认设置。页眉、页码设置页眉:学校标志(教务处主页提供下载):高度为 cm,宽度为 cm,居中放置。页码采用号宋体字,居中放置,格式为:第1页。毕业论文各部分的编排式样首页论文编码: 12号黑体字,加粗,置顶,居右。文头:“中国人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毕业设计)”,在论文编码下一行, 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论文题名:论文文头下,隔一行,28号黑体字,加粗,居中。论文副题名:居中排印在论文题名下,20号黑体字,加粗,副题名前加特殊符号中“长划线”。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论文标题下隔六行,依次排印在论文副题名下,各占一行,距左端空5格,名称后用“:”, 20号黑体字,加粗,内容下需要加下划线,内容置于下划线中部,两端对齐。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摘要”,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黑体字,加粗,居中。摘要内容, 12号宋体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 倍行距。“关键词”,摘要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黑体字,加粗,后面加“:”。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词间间隔3格,12号宋体字。外文摘要及关键词:Abstract,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16号Times New Roman字,加粗,居中。内容使用12号Times New Roman字,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两倍行距。Key Words,英文摘要内容下隔一行,左端顶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加粗,后面加“:”。关键词内容,直接放在“:”之后,互相之间间隔3格,12号Times New Roman字。 目录页正文 总体要求:按照自然段依次排列,每段起行空两格,回行顶格。12号宋体字,(重点文句,12号宋体字,加粗),倍行距。 标题: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一级标题: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1 …”;二级标题: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三级标题:小四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四级标题:五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顶左,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序号后空2个汉字符接标题内容,末尾不加标点,写法为“ …”。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和.两层,标题均空两格放置序数,后空一格接标题内容。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 注释:采用脚注的形式,注释编号选用带圈的阿拉伯码,如①、②,注文使用小五号宋体字。具体结构格式同参考文献中引文格式。 参考文献:作者写作过程中使用过的主要参考文献。“参考文献”:置论文正文之后,三号黑体(英文Times New Roman),加粗,居中,单倍行距,段前1行,段后1行,格式同一级标题。参考文献内容:使用“[]”的序号依次排列。12号宋体字,居左,具体结构格式与标注方法参照如下引文格式。 专(译)著: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书名[类型标识符- M](,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例如:[1] 王众托.企业信息化与管理变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122-128.[2] [捷]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246.[3] Powell ﹠ DiMaggio (1991). The New Institutionalism i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Chicago and Londo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期刊: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J].期刊名称,年份及期数:起止页码。例如:[4] 孙立平.总体性社会研究——对改革前中国社会结构的概要分析[J].中国社会科学,1993,(1):190-192.[5] Bloland,.(1979).Interpretive Sociologies and the Study of Higher Education Organizations. The Review of Higher Education ,3,学位论文: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D].授予地:授予单位,授予年度:起止页码。例如:[6]张永平.全球化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市场化的特点分析——独立学院的个案研究 [D].香港:香港中文大学博士论文,2009:105-109, 报纸: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 文章题目 [类型标识符-N].报纸名称,年-月-日(版面)例如:[7]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动态[N].科技日报,1997-12-12(5). 被收录进论文集(著作、法规汇编)文章:格式:[序号]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A].作者(单位).论文集[类型标识符-C](著作[类型标识符-M]、法规汇编[类型标识符-G].出版地:出版单位,年份:页码.例如:[8] 王大泉.我国高等学校章程建设的现状、问题与发展路径[A].北京大学教育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宪法与行政法研究中心.大学治理与大学 章程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11:227.[9] 北京大学现行章程[A].王学珍,郭建荣.北京大学史料(第二卷)[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82.[10]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A].教育部法制办公室.教育法律法规规章汇编[G].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报告:格式: [序号]空格 作者.报告题目[类型标识符-R].地点:单位,年度.例如: [11] 卢晖林,郭于华,潘毅.“两岸三地”高校富士康调查报告[R].北京:北京大学社会学系, 互联网文章:格式:[序号] 空格 作者.文章题目[类型标识符-EB/OL].网址.访问日期.例如:[12]王旭明.关于高考的六点思考 [EB/OL]. . 2008年12月9日访问. 条例:格式:[序号] 空格 颁布单位.条例名称[类型标识符-Z].发布日期.例如:[13] 中共温州市委,温州市人民政府.温州市关于实施国家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加快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若干意见[Z].温委〔2011〕8号, 国际、国家标准:格式:[序号]空格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类型标识符-S].例如:[14] GB/T 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专利:格式:[序号]空格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 [类型标识符-P]. 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例如[14]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 其他标准 标准使用:计量单位一律采用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科学技术名词术语采用全国自然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 标点符号:应按照国家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使用方法”的统一规定正确使用,忌误用和含糊混乱。 外语字体:外文字母采用我国规定和国际通用的有关标准写法。要分清正斜体、大小写和上下脚码。 数字使用:除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同一文中,数字表示方法应前后一致。 公式使用:文中的公式应使用公式编辑器编辑,字体大小根据文字美观需要设置,一般居中放置;有编号的公式顶格放置,编号需加圆括号标在公式右边居右放置,公式与编号之间不加虚线;公式下有说明时,应顶格书写“注:”,“注:”后书写说明。较长公式的转行处应选在等号或加、减、乘、除符号处,应在行首出现这些符号。表格:文中的表格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表名。表内内容应对齐,表内数字、文字连续重复时不可使用“同上”等字样或符号代替。表内数字使用同一计量单位时,可将该单位从表中提出并置于圆括号内。表内有整段文字时,起行处空一格,回行顶格,最后不用标点符号。文中的附图应统一编排序号并赋予图名;除特殊情况,要求采用计算机制图。文中图表需在表的上方、图的下方排印表号、表名、表注或图号、图名、图注。附录(附图):“附录(附图)”:置顶,居中放置,使用20号黑体字,加粗。附录项目名称使用14号黑体字,加粗,居左顶格放置。另起一行空两格,使用12号宋体字标注附录序号和题名,编排样式可参照正文。 作者签名:“作者签名”:紧接在正文下空两行,14号黑体字,加粗,顶格放置。内容由作者亲笔签署。3论文打印 首页:文头、论文题名、论文副题名、作者、学院、专业、年级、学号、指导教师、论文成绩、日期作为论文的首页打印,需设置页眉,但不编排页码。摘要:中文摘要及关键词放在扉页一、外文摘要及关键词放在扉二,页码编排为Ⅰ,Ⅱ,设置页眉。正文:正文、注释双面打印,编排页码,自第1页起,设置页眉。参考文献、附录(附图):须在作者签名之后依次打印,编排页码,设置页眉。
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 直接影响会计政策的选择以及财务报告的分析, 因此它是财务会计中的一个非常基本、具有导向性的问题, 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 首先必须明确讨论的基点。相关性与可靠性是一对既对立又统一的矛盾, 它们共同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服务, 必须兼顾。相关性与可靠性及其关系确定和把握是值得重视和应该协调好的问题。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的内涵、外延与其现实的思考 (一) 关于相关性的内涵和外延1.从内涵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由预测价值、反馈价值和及时性三个特征构成。相关性中的预测价值是指会计信息可以增强决策者对未来事项的预测能力; 反馈价值是指通过反馈的历史信息和期望值的比较, 以其差别证实或改变期望值; 及时性是指会计信息提供、披露及时, 它在信息失去对决策有用之前, 应被决策者所拥有, 相关的信息若提供不及时, 便会对决策毫无用处。当然,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还会受到其性质和重要性的影响。2.从外延的角度来讲, 相关性是指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会计信息应该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具体来说, 会计信息必须符合国家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要求, 符合企业投资者和债权人进行决策、了解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流量情况的需要, 满足企业内部加强经济管理的需要。 (二) 关于相关性的现实思考1.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将重新排列。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 FASB) 将相关性的构成因素分为反馈价值、预测价值、及时性。多年来, 对质量的要求一直偏重于会计信息反馈价值证实和纠正以前期望的能力, 而随着社会步入知识经济时代, 竞争将更加激烈, 产品寿命周期缩短, 金融市场变幻莫测, 企业的风险大大提高, 导致会计信息相关性的构成因素中预测价值、及时性将更加受到重视, 而反馈价值则退居次要地位。2.相关性的制约因素将逐渐减弱。这是因为信息处理手段的进步以及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在逐步提高。随着计算机运用的普及, 使得会计信息处理的速度和效率大大提高, 成本会相对低廉, 而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使会计信息用户获得信息更加快捷。同时,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 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将大大提高, 会计信息用户将逐步具备一定的知识并愿意去研究会计信息, 使得会计信息在我国真正成为可理解的与决策相关的有用信息。 二、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内涵、外延与其现实的思考 (一) 关于可靠性的内涵和外延从内涵上看, 可靠性由如实反映、中立性和可核实性三项内容构成。可靠性中的如实反映即客观性, 是指会计信息应该以实际发生的经济活动为依据, 能够客观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 中立性是指会计人员在处理会计信息时, 应该保持一种不偏不倚的中立态度, 会计信息不存在取得一定结果或诱发特定形式或行为的意图或偏向; 可核实性是指独立的注册会计师可用相同的计量方法, 获取同样的会计信息。从外延上看,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也不仅仅是会计数据本身的真实、可靠, 还包含了经由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分析综合、加工汇总后在会计报表上呈现的数据的可靠性。同时, 现行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给予会计人员做出一定的估计、判断并对不同的会计政策进行选择的权力。所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只能是相对的, 并不是绝对的可靠。 (二) 关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1.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应该动态地去理解。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 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 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2.对于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 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在会计理论还没能于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 采取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表内与表外、原始数据与分析加工数据分别列示, 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算方法和风险等则是明智之举。 三、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关系 (一)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对立美国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 SFAC) 将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相提并论, 但是两者并不会总是等量齐观。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 过分强调相关性, 可能会削弱可靠性; 但过份追求可靠性, 也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西方会计理论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主要有两大派别观点。1.受托责任观。它认为, 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受托者, 同时赋予受托者以资源保管权和使用权, 受托者接受委托者的委托, 有权对资源进行独立自主地运营, 通过有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 明确规定受托者和委托者的权力、责任和利益。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委托者( 股东、社会、债权人、政府) 与受托者( 企业管理当局) 的责任关系, 并要求会计人员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地、公正地介入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之中, 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 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因此, 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受托责任观更强调可靠性。2.决策有用观。它是在证券市场日益扩大化和规范化的背景下不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在完全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投资者进行投资决策需要大量可靠而又相关的会计信息, 而会计信息的提供又必须借助于会计系统。所以, 决策有用观侧重于会计人员与决策者( 企业管理当局、投资者、债权人等) 的关系, 强调会计信息对决策的有用性。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 它更侧重相关性。 (二)相关性与可靠性的统一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 它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 影响着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大多数情况下, 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处于一种协调状态。1.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会计准则的推行, 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不断增强, 会计信息使用者逐渐恢复了对会计信息的信赖, 从而也促进了资本市场的有序化。因此可以说, 会计准则首先是会计信息可靠性要求的产物。考虑到了会计信息与其使用者的决策有紧密的关系, 所以各国政府或社会团体组织在规范会计信息可靠性的同时, 迅速及时地出台了有关相关性的会计准则。人们力图增强会计信息的可靠性, 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会计信息具有相关性,因为提高了可靠性, 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2.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众所周知, 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 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 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在扩大和变化。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投资者既需要财务信息, 又需要非财务信息; 既需要定量信息, 又需要定性信息; 既需要确定性信息, 又需要不确定性信息; 既需要年度信息, 又需要季度、月度甚至实时信息。会计信息力图满足这些不同需求, 必然要求如实客观地反映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 使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之间能够相互验证, 能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因此, 提高相关性, 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总之, 可靠性和相关性的提高是以增强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为目标的, 辩证地理解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可以看到, 两者既是对立的, 也是统一的。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 反映的客体又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 对于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基本要素来说, 我们不应该存在主观上的偏向。
写好如何发你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信息技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企业信息化、管理信息化和会计信息化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并且三者紧密相连,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会计信息化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 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
一、引言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会计起着重要的作用,账务的核算账目的记录都要经过会计才可以得到处理,面对如今网络化的时代,给企业会计蒙上了信息化的外表,所以作为现代的企业一定要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的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概念
会计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联网的基础上的,可以为企业带来强大的信息功能,集合了手工会计和电算化会计的综合优点,使会计信息得到有效地整合,企业会计信息化能够带给企业更大的实效性和真实准确性,能够为企业会计提供更加真实准确的信息,带给企业无限的资源,可以使企业对经营和财务的核算提供准确的依据。企业的会计信息化的使用可以加大企业的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进行战略部署提供有力的资料,进而使企业更加持续的健康发展。
三、企业会计信息化的特点
1.企业会计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高层进行决策
由于企业信息化是建立在互联网基础上的信息平台,所以它可以对会计信息进行整合统计和分析,促进了企业会计的工作效率,使企业会计拥有更好的信息库。通过多人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统一和汇总,更加帮助了会计部门的工作效率。能够为企业高层提供足够的会计信息,促成了企业高层的经营决策,使公司朝着一条正确的路行走下去。
2.会计信息化的出现使企业会计工作面临重组
作为手工或者是电算化的企业会计工作都没有完全对企业会计信息进行整合和共享。他们的工作都是由一个人来完成的,所以他们的企业会计信息缺乏时效性和准确性。而对于会计信息化的平台,大家可以通过平台得到彼此互相交流心得的机会,如此一起努力完成任务,使信息得到更好的处理,保障了时效性和准确性。会计信息化的出现可以使企业的会计工作得到崭新的建设,促使会计工作更加准确高效的完成。
3.企业会计信息化使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发生紧密的融合
通过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可以使企业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有效地联系在一起,这样就能够确保企业做出足够的判断,从而做出进一步的运营方案,使企业获得发展和进步。企业会计信息和企业信息的融合更加能显示出企业的统一,使企业更加具有凝聚力,通过整体性的连接可以使企业同步的获得发展,进而促进企业整体性的解决问题,根据信息化提供的信息可以做出统一部署,然后获得整体性的改进。
四、企业信息化平台的构建
1.背景和需求分析
要根据企业规模和性质来进行定位,搞清楚企业处在一种怎样的状态中,企业所处的背景是怎样的,了解企业需求是什么,只有这样对企业的基本条件有足够的掌握才会使会计信息化的建设更加具有背景,更加具有效果。背景决定着会计信息化的根本,只有在一个良好的背景下,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获得正确的定位才,才可以被企业更好的利用,才可以有足够的发展。根据企业的需求分析,可以通过需求来掌握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方向,究竟怎样做才会适合企业的需要才,才会为企业的发展贡献力量。背景和需求分析是企业进行会计信息化的主要条件,只有充分的对它们进行良好的注重,才可以保障企业会计信息化的成功开展。
2.平台设计阶段的分析
会计信息化平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才可以进行更好的建设。首先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建立硬件平台,使平台和企业发生融合,因此企业的信息化平台就可以和企业完美的结合在一起。其次就是要注意软件的安装和调试一定要严格执行,不要出现大意的现象。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关系到企业会计信息化的运行状况,所以如果出现问题就会对系统产生巨大的破坏,所以一定要谨慎的对待软件的安装和调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变得更加的顺利。最后还要对企业的工作人员进行到位的培训,使他们充分把握会计信息化的操作 方法 ,以至于更好的运用企业会计信息化进行更加有效的会计工作。
3.测试阶段
在会计信息化平台建立初期要对平台进行测试,在测试中一定要注重传统会计工作模式和信息化平台的结合,使员工对工作模式进行详细的了解,还要加强企业对新的信息进行整合和处理的能力,使信息化平台的功能能够尽显,如此便可以使企业在遇到问题和阻碍时就会一一对此进行解决,从而也可以为日后的会计工作转型做好充足的准备。
五、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实现
1.系统初始化
在对会计信息化平台实现上必须要对系统进行初始化,因为只有对系统进行初始化,使之具有一个空白的条件,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足够的基础,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需要有一个空白的系统初始,因为只有建立在空白的系统上,会计信息化才可以真正的作用与企业,才可以准确的提供信息资料,才可以为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作用力。系统初始化是一种清除,是要建立一个白纸般的会计信息化的系统,这样有利于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运转,使企业更好的进行会计统计和核算功能。会计信息化的初始一定要空白,如果没有做出空白处理就会使企业会计信息化失真,如此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提供的信息就都会是不合格的,对企业会计工作的进行和发展不利。
2.财务信息数据的初期导入
要注重财务信息数据的准确输入,要对会计信息化的数据格式和具体项目进行谨慎的理解和领悟,争取将财务信息数据准确无误的填写在会计信息化的各项财务报表中,只有确定好会计信息化的 财务管理 和计算,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提供足够的内容支撑,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拥有更加准确的数据,才可以为企业的会计工作提供更多的信息。
六、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实现的具体策略
1.加大宣传,使会计信息化平台深入人心
对会计信息化平台要大力的进行宣传,使之能够扩大知名度,能够成为企业员工深入了解的东西,要经常在企业员工面前宣扬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益处,使企业员工更加看重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从而对平台产生浓烈的兴趣,进而努力的学习和应用会计信息化平台,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真正的作用于企业,使企业得到更加准确的会计信息,进而促进企业会计工作的进程,使会计工作更加轻松简便。
2.加深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扩大影响力
在企业利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时,企业有必要使员工加深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制定一个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介绍资料,使企业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有更加清楚的了解,进而加深每个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印象,如此有助于企业更好的进行运营,通过得到更加准确且具有时效性的会计信息,有助于企业提高会计工作进而促进企业更加快速的前进。如此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可以深入人心,具有更大的影响力,能够更好的被人们追崇,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发挥更大的作用。
3.加强内部员工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
因为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是一种新型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所以对于员工具有一定的陌生感,只有加强员工对它的学习,才可以使员工更加适用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发展,才可以利用会计信息化平台进行更加顺手的会计工作。员工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展示了一种积极向上的风貌,可以增加员工对工作负责,使员工更加尽心尽力的为会计工作献出自己的努力。通过对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可以使员工对困难更加应对自如,使会计工作变得顺风顺水。
4.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具备创新性
对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应用,应该时刻保持着创新的原则,因为社会时刻在发展,会计工作也在发生着变化,所以会计信息化平台也会发生或多或少的变化,只有保持与时俱进,充分的利用创新手段,使创新手段融入到会计信息化平台中,加强平台的建设,使平台能够根据时代的发展而同步发生变化,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适应时代的要求,才可以保障会计信息化平台下的会计工作更加准确更加适用于企业的发展。创新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动,所以我们必须要时刻充满创新意识,使创新充实会计工作,使会计信息化平台能够更加有益于企业的发展,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企业得到真正的成长。
5.加强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监督工作
会计工作是一种严肃且需要准确度的工作,然而对于会计信息化平台要时时进行监督,只有做到足够的监督工作,才可以使会计信息化平台展示出更加精确地信息,只有对平台进行监督,平台的工作人员才可以按照制度办事,不会出现拖拉,懒惰的现象,才会促使他们更加具有激情的工作。通过监督才可以保障平台工作按照程序进展,才可以使信息具有时效准确的性质。会计信息化平台需要对平台的时时监督,只有如此才可以为平台提供十足的动力。
6.多多选拔任用素质高端的人才
在企业选拔和招聘人才时要多多的考虑素质高端的人才只有如此才可以确保会计信息化平台被更好的利用,企业在招聘人次时,可以依照学历以及办事能力来招聘人才,只有任用高水准的人才,才可以为会计信息化平台提供有效的掌握着,不仅不会对平台的掌握吃力,而是对平台的工作提供了助力,这是一件两全其美的事情,对于在职人员应该举行考核活动,通过考核对人才进行甄别,以此来对人才进行区分,只有如此才可以使企业中出现明朗的人才任用现象,如此那些能力差的就会被去除,只有那些高能力的人才才可以留在公司,这对公司是一种提升,同时对平台也是一种有意义的做法。
7.制造利于会计信息化平台的环境
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构建和实现需要有一个与之适应的环境,只有如此才可以促进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建立,要多多的宣扬企业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好处,可以组织员工进行活动,活动的主题就是宣传平台的,也可以在公司张贴关于平台建设的 标语 和横幅,通过这样的宣传来制造气氛,使环境里充斥着对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学习,只有如此,公司员工才会更加注重平台的作用力,才可以对平台产生依赖,有助于会计工作的进展,对公司更是一种大的进步。
8.领导必须具有强烈的会计信息化平台的意识
领导作为公司的带头者,他们对员工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只有对领导进行高度的会计信息化平台教导,使领导充满对平台的无限向往,领导才可以带领员工去进入到平台的学习和利用中,领导对企业具有足够的领导权,只有他们带头应用会计信息化平台,才可以使公司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才可以保障公司会计工作的良好发展。
七、结论
公司的会计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只有建立好企业的会计工作才可以保障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于企业会计,如今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会计信息化平台已经成为企业会计的主流,因此必须要对企业员工进行多方位的介绍和渲染才能够使企业会计在信息化平台的引导下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企业的发展需要会计信息化平台的存在,只有受到平台的作用力,企业才会具备足够的发展方向,才会对未来的发展有一个精准的定位。
《 云会计在企业会计信息化中的应用 》
全球竞争环境更加激烈,使得企业在经营管理以及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会计信息化建设。但是我国部分企业因为受到生产设备、投资成本以及技术水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力度不足,严重阻碍了企业的前进。而云会计作为一种全新的技术,能够解决好这些问题,并促进企业信息化建设。
一、云会计的定义
云会计指的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建立的一种能够为企业提供优质的在线会计核算服务、会计管理服务以及会计决策服务的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是将云计算作为技术基础,研发出符合会计信息化发展要求的创新型技术,该技术的应用能够促进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云会计系统主要包括了会计应用软件以及应用服务平台,其具有计算会计数据以及存储会计数据的功能。在该系统的每个层次上都配备了相应的服务功能。
其一,应用服务平台。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多的会计信息化服务,同时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更好的会计数据库服务。企业可以利用应用服务平台,对整个会计数据库的所有会计数据资料进行统一的管理。而在这个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管理活动、运行活动以及监控活动等,都是利用应用服务平台来管理。其二,会计应用软件。这是软件系统具有会计核算、会计数据管理以及会计决策等功能。该软件系统能够实现和其他有关系统的融合;利用计算机网络完成报账、审计、汇款以及报税等所有远程操作;实现操作的透明化与公开化;还能够突破空间与时间的限制。
二、企业的会计信息化中有效应用云会计的 措施
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用云会计,能够利用会计应用软件以及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会计在线服务,还能够对会计数据进行准确地计算,并加以储存。其中,会计应用软件,指的是应用云会计,在结合决策系统以及会计核算系统的基础上,采取租借措施,为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而服务平台的应用,则指的是为开发软件,提供完善的数据库服务。此外,利用服务平台,还能够加强对会计数据库的统一管理。下文针对企业在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如何有效地应用云会计进行重点分析。其一,安全预防措施的运用。在企业的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为全面提升云会计的实际应用价值, 企业管理 阶层应制定完善的内部操作机制,包括了账号保护、密码管理、访问控制等。企业还应采取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企业管理阶层采取秘钥管理技术对网络会计信息加强技术保护,防止云计算服务厂商以及其他用户盗用该会计信息。云计算服务厂家则应结合网络黑客以及计算机病毒等,制定严密的防火墙系统。对于黑客病毒以及恶意软件,企业还应采取虚拟机检测以及预防技术,加强网络的安全管理,构建完整的数据库安全保护机制;加强日志控制等。
其二,加大个性化服务的发展力度,完善自定义功能。在应用云会计前,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存在着各种弊端,缺乏了灵活性,无法完全消化,存在着功能重复设置等问题。所以企业在应用云会计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结合本企业实际要求以及发展现状,制定个性化的在线服务;充分发挥自定义功能,加强云会计的有效应用。
其三,加强FourA系统的应用。该系统包括了认证、授权、账号以及审计四个部分,是一种在安全管理平台上解决各种问题的概念性系统。在二十世纪末期,就提出该系统,并对所有应用层设置了用户登录、访问权限以及职能管理等功能。在用户登入到该系统后,完成权限认证,再进入到相应的授权应用层中,才能够发挥审计系统的具体应用价值。
此外,在保证整个系统顺利运行的基础上,审计系统还能够对每个独立日志进行严格的监控,对访问系统的所有用户操作行为进行严格的检测,如果发现安全风险或威胁性访问行为,就会立即发出警告,以此对网络风险加以控制,并防止出现各种影响会计数据安全的操作行为。其四,在应用云会计的基础上,融合各种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信息化系统结合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对于推动企业发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而加强这三者的协调发展,能够提高本企业的管理水平以及经营水平。所以企业在应用云会计推动会计信息化发展的过程中,应将会计管理作为工作的重点内容,结合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为企业经营管理提供更可靠的会计信息服务。此外,企业还应将智能化在线分析系统、会计数据开发系统以及财务数据库等融入到云会计系统中,加强对本企业相关部门、相关职工、各个经营项目以会计管理活动等进行分析。
三、结束语
因为云会计无法比拟的功能,所以企业在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过程中,应加强云会计的应用。然而在实际的应用中,依然存在各种安全隐患,对会计数据的正常使用造成严重影响。因此,笔者建议工作人员应采取切实可行的安全防范对策,加强个性化服务,并在云会计系统中融入融合FourA系统、物流系统以及资金系统,实现会计信息的一体化建设,从而加强企业会计管理。
有关会计信息化毕业论文推荐:
1. 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2. 会计信息化专业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
3. 会计信息化专业毕业论文
4. 会计信息化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5. 会计信息化学术论文范文
6. 会计信息化学年论文范文
7. 浅谈会计专业毕业论文
提高会计工作中信息真实性措施思考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部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把控。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提高会计工作中信息真实性措施思考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如何做好会计的基本工作,最主要的是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但是根据目前会计工作的大体情况看来,却无法保证信息的真实性与完整性。笔者在文中具体阐述了会计工作中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分析了在工作中无法保证信息质量,使信息质量降低的原因。并且依据工作中的经验积累,提供一些针对性措施,从而改善会计工作中的信息质量。
关键词: 会计;信息质量;有效措施
为了体现一个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保障会计工作的信息质量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参考标准。党和国家在社会经济方面实行的各项方案以及规定是否能得到有效的施行,也和会计信息质量有很大的关系。这就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熟练地掌握处理各种信息的方法,树立各项财务制度,做好单位内部的管理工作,有助于提高经济效益,还要保证基层工作人员所提供的数据、凭证等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度,并且保证他们的时效性、合法性以及真实性。特别是对于武警部队财务工作来说,如何在财务集中管理模式下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将直接影响到部队保障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的发挥,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1何为会计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我国的会计工作运行的模式在实行财务的集中管理措施以后,变成:整理与收集会计工作的原始资料的工作,由最基层单位的报账员负责,在收集与整理完之后及时上报到核算中心,核算中心在收到报账员上报的资料后,将该单位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加工并且进行汇总,再将整理后的信息重新反馈给单位,以便指出各个单位对于财务管理的长处与不足,让部队能够更好地进行财务管理工作。
在会计工作中,运用专业的处理方法,对部队的经济活动进行系统、全面的记录,并且对于财务信息加以分析、分类,最后再汇总形成的。这些信息是构成了会计在工作中所使用的全部数据以及文字。信息的真实性,可以说是会计工作的生命,有利于部队提供真实、完整的信息,并且让部队更好地对自身进行财务管理,是每位会计在工作中最基本的要求和目标。工作中,不仅要保证连续并且完整的记录部队的财务信息,还要求按照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对于会计制度的要求和规范进行分别的核算,而非让会计在工作中记流水账,如果这样的话,就不容易保证部队经济业务信息的完整与真实。这不仅反映了会计在该行业中的素养、个人能力以及工作中的人品,也进一步强调了部队财务的核算方法与国家财务制度的紧密关系。所以会计的真实性并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模式、社会状态而改变的。会计工作中,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信息是不对外公布的,所以对于该信息的使用者数量也有限,从这方面来说,我国的军队,特别是边防部队的信息同样要求对外保密。
会计信息是对部队各项经济活动的提炼,所以是部队各项财务的综合信息,通过不同工作程序进行分类,然后再加以整理汇总,之后再次分类汇总,最后产生的总体数字。这样一来,却掩藏了工作中一些事物的个性与矛盾,这样的状况在制作成报表的过程中尤为突出。部队的整体经济状况由报表反映,也因为体现出了部队在运行、发展中各项财务活动的成果,同时也隐藏了不同单位、不同时间、不同操作范围内所出现的发展机会与潜在风险。
2导致会计信息失去真实性的原因
会计信息原始资料失去真实性
信息的原始资料包括部队记账时的凭证、原始凭证不符合相关的规章制度,在工作中使用流水账的方式进行记账,而不使用账户账簿,或者所使用的账户不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和国家军队财务的制度要求。
随意改变不同项目的余额
一些单位为了让自己所上报的报表符合国家法规和预算的要求,因此在会计期末制作财务报表时随意调节报表的各项数字,并非根据真实的情况来记录,反映部队的财务活动,隐藏起部队自身财务信息的`真实性,这样一来,核算机构无法掌握到部队的真实信息,让部队隐藏起会计的真实信息。
虚假的财务活动
在会计工作中,使用的核算方法不同,那么产生的信息也会随之改变。在某些部队中,还会发生了为了完成既定的财务目标等原因而上报虚假的财务活动,使得上级单位无法掌握到该部队的真实信息。
设立账外账,私设小金库
有一些部队在实际记账的过程中,采用倒记账的方式,为了应付上级的审计单位、财务部门等检查而分别建立账簿,但是这些信息在实际工作中却丧失了基本的真实性。而对于某些单位私自设立小金库,那么就使得会计工作中的信息无法反映出来,同样也大大降低了工作中信息的真实性。
3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中信息真实性的措施
完善与加强我国对于财务的管理制度
根据调查,两个人犯一样的错误的概率非常低,因此在部队的经济管理模式中,不应该让同一人既做会计,又兼任出纳的职位,而应该完善内部对于财务的控制制度以及经济的会计制度。在工作中,结合会计工作的核算制度和工作的规范化,对不同的职位进行分离,如此一来,保障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完善和提高会计队伍建设
要提高会计队伍的工作能力和效率,首先,应该对该岗位的人员采取竞争上岗的规则,在竞争人员中挑选工作能力好、效率高、能够认真努力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工作中能够坚持自己的原则,不违反国家的相关法规的人来胜任。其次,对财务人员进行更全面的培训,单位内部应对员工实行有效且全面的培训制度,继续岗位职责、工作能力以及职业思想与道德的培训,为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培养一批工作能力高、有效率并且对于会计工作的知识储备合理、丰富的人才。最后,部队对于会计工作人员应建立绩效考核,设立完善的赏罚制度,对于工作能力强、效率高的工作人员进行相应的奖励,对于某些工作能力不足,并在工作中给单位造成损失的人员进行适当的惩罚甚至淘汰,让会计在工作中能够做好自己的工作,调动工作中的积极性,让部队的经济管理工作进入到良性的循环,这样一来不仅提高了会计工作中信息的可靠性,还能保障上级审核部门对于各个部队真实性的掌握。
4结论
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非常重要,不仅有利于部队自身的发展,也有利于国家对于经济的宏观把控。所以部队对于自己的会计队伍的建设、人才的培养以及自身的管理制度都应该加强相应管理。并且完善财务的管理,推动部队财务管理工作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白丽敏.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探讨[J].中国外资,2011(21).
[2]李燕雯.企业集团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的探讨[D].上海:复旦大学,2008.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代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代理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政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政府部门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政府部门执法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措施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同时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明确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一、会计信息真实性意义会计信息是帮助企业决策和管理的财务信息,会计信息是企业相关的会计人员通过对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相关数据信息的整理和加工形成的经济信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的标准与使用者之间有很大的关系,不同的标准的选择就会得到不一样的评判结果。对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我国相关准则中有明确的规定,会计人员在核算的过程中,要把实际发生过的、实际存在的经济业务作为核算的根据,会计人员在核算的时候不能虚假的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状况,一定要真实地去反映与核算,这样才符合我国国家准则和国家法律的要求。我国的准则给相关从业人员提出了会计的基本要求,在进行财务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不能有半点虚假,要以实际经济活动和财务状况作为工作的依据,如实的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要让会计信息具有可靠性。二、会计信息真实性对于小企业经营管理(一)对企业战略的影响会计信息对于企业的发展有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正确合理的发展战略,有助于企业加强内部的管理。小企业的经营战略并不复杂,主要是与企业的发展目标和企业的发展规划有关。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个企业在市场中的自我定位对其发展十分重要,定位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前景有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企业进行定位时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作为数据基础,从而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作出符合企业目前发展实际的经营发展战略。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地发展,不同的发展阶段要制定不同的经营发展战略,这种阶段性的发展战略除了有阶段发展目标作为指引,还要有真实性的会计信息,真实性的会计信息在促进制定战略的同时,还能保证企业的稳定发展。企业在制定经营战略的时候也是对企业整体进行一个全局的把握,对未来发展的一个布局,这种着眼于整体的布局需要有真实的业务量和业务水平,在对它们进行准确地预算的基础上给企业选择合适的未来发展道路、界定合理的发展空间。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开拓,以及制定的发展方案等等诸多方面都要用到会计信息,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小企业的管理经营的作用可见一斑,对其生存和发展的意义不言而喻。(二)对企业决策的影响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正确决策,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企业的发展的好坏。以正确的、真实的市场信息以及会计信息的做出的决策势必会促进企业的发展、扩大企业的生产规模,给企业带来丰厚的利润和经济效益。然而,在企业进行经营决策的时候,会计信息又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它是在制定决策时重要的衡量工具。企业的经营与管理通俗的来说就是对资金的掌握和管理,通过运作资金、投放资金,进行生产才能促进企业的发展,保证企业的生存,当然这种运作和投放必须是合理的,只有合理的投放才能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有了经济效益才能促进企业进行下一轮的投资与生产发展。企业的资金的运作与投放、企业的筹资和投资,都是企业内部的会计的工作,会计肩负着管理资金的重要责任,会计人员如果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做出了虚假的会计信息,那么就直接导致经营成本和利益的虚假呈现,提供给企业虚假的会计信息会导致企业做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从而阻碍企业的健康发展,使企业不能正常的运营。小企业的经营与管理、正确的经营决策与企业内部的会计财务工作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他们提供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决策直接挂钩,也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直接挂钩,一个小企业经不起财务方面的折腾,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占得自己的一席之地,首先就要管好企业内部的会计财务部门,保证会计财务部门提供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使企业稳定的发展。三、结语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各种小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激励的市场竞争中小企业本身不占优势,企业内部的一点风吹草动都有可能动摇企业的根基,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越来越严重,这对小企业的经营管理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难题。不实的会计信息给企业的决策和发展都会带来错误的引导,不能使其做出正确的决策,由此可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于小企业的经营管理以及做出准确的、有效的、合理的经营战略和经营决策来说是有重大意义的。
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及治理对策-免费毕业论文 双击自动滚屏 文章来源:一流设计吧 发布者:16sheji8 发布时间:2008-07-26 09:43:10 阅读:1270次 摘要:文章揭示了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深入剖析了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并提出了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治理对策 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02)09-200-01 我国加入WTO以后,会计信息对现代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但由于受到传统行为的影响和个体利益的驱动,当前一些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现象比较严重,某种意义上与世贸组织对企业的发展要求很不相称,甚至损害着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此,很有必要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危害、成因及治理对策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及危害 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的形成与提供违背了客观的真实性原则,不能正确反映会计主体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会计信息失真突出表现在: 1.原始凭证失真。有些单位的原始凭证填写不完整、不规范,甚至采取制作假原始凭证的方法进行“变通”,使一些非法的收支变成“合法”的收支。 2.原始凭证的要素填写不全,使收支的资金渠道不能明确地划分,混淆了成本和专项基金的界限。 3.财务账目管理混乱,在会计账簿设置和会计科目的使用上,没有严格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来设置,会计核算缺乏系统性,账目混乱,账证、账账、账表、账实严重不符。 4.会计报表虚假,具体表现在撇开账簿,人为地调整报表数字,甚至编报两套报表,一套自用,一套对外提供,导致报表使用者不能了解企业真实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 5.收入、成本、费用、资产失真。收入的失真主要表现是截留、转移、坐支收入;成本失真的表现是多列或少列成本,甚至通过人为方式调整损益,虚盈实亏或虚亏实盈;费用失真的表现是该进专项资金的直接进了生产成本;资产不实主要表现为企业资产账面价值不能反映企业各项资产的实际拥有数额,资产管理混乱,造成家底不清、账实不符。会计信息失真将给国家和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一是给国家的资产造成流失,影响和破坏了国家经济政策的制定和宏观调控措施的执行;二是相关部门不能对企业的生产经营做出科学正确的判断,在宏观管理上使企业陷入被动;三是会计信息失真降低了会计人员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影响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四是会计信息失真也助长了腐败行为,严重阻碍了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 二、会计信息失真形成的原因 [1] [2] [3] 下一页 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 详细出处参考:
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及解决对策[摘要] 会计作为一个经济信息系统在经济的发展和建设中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当前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非常严重,它直接影响到正常的经济秩序和会计职能作用的发挥。会计信息失真就等于会计信息失去价值会计工作丧失生命,同时,会计信息失真带来的经济后果也是十分严重所以无论从历史上的经验和教训还是从中国的现状来看研究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都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本文主要从宏观与微观两方面,首先详细的讨论了目前比较普遍的会计信息失真的基本现状,其次探讨会计信息失真产生的众多复杂原因,进而考虑治理会计信息失真问题的对策。最后引发出关于该问题的一些现实思考。[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内部控制 会计制度目录1导论 31.1本文选题的意义及背景 31.2本文研究方法及目的 42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及表现形式 会计信息失真的含义 会计信息表现形式 43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失真现状 提供虚假信息,取上市资格 虚列投资项目,取配股、增发资格 利用关联关系,将上市公司作为控股股东圈钱的工具 利用虚假信息操纵股价牟取暴利 会计信息失真原因 会计法规执行的严肃性不够 会计管理体系与执法体系不统 会计工作社会监督体系不完善 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混乱 会计工作人员素质差 会计环境变化与会计方法变化的不同步性 74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 完善现有的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体系 加大有关会计法规的培训和执法力度 加速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 强化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建立对国有企业定期审计制度 加强社会会计监督机制 加强会计工作的管理 85参考文献 8
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对策关键词:会计信息失真 原因 对策会计信息是人们在经济活动过程中,运用会计理论和方法,通过会计实践,获得反映会计主体价值运动状况的经济信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于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会计信息质量在我国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会计信息失真不仅影响到国家宏观经济决策的制定,削弱宏观调控能力,而且可能导致企业微观决策失误或贻误战机,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因此,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问题,已是刻不容缓。本文拟就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及如何预防会计信息失真谈一些看法。一、会计信息失真的表现对会计信息失真可以从三个方面去理解:一是经济业务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单位,为了达到某种目的,采取虚列收入、乱挤乱列成本费用、支出和财产损失不及时记账等手段,虚报利润或亏损。二是会计核算资料失真使得会计信息失真。有的企业负责人和会计人员为达个人目的,将请客送礼、行贿、挥霍浪费等非法支出,采取打白条、伪造发票、收据等手段纳入合法支出项目中。三是财务会计制度不完善造成的会计信息失真。有些企业的资产账面价值不按有关制度进行计价,造成资产计价的伸缩性,不能如实反映企业的资产占有数。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危害1.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增大了国民经济运行中的“泡沫”成分和不确定因素,不能真实反映国民经济运行中的实际情况,使国家不能正确判断当前的经济形势,造成出台的各项经济政策有可能偏离经济运行的正确轨道,导致决策失误。2.会计信息失真,掩盖了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不仅造成大量国家税收流失,还造成许多不良贷款,不利于金融风险的防范。3.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加剧了分配的不公,使分配进一步向个人倾斜,企业积累减少,发展后劲削弱。其次是给一些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进行贪污、贿赂、挥霍公款等,实现经济犯罪。4.会计信息失真,不能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不利于企业自我评价和决策,有可能使企业破产、职工下岗,造成社会不稳定。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1.会计工作中有法不依,违法不究的现象比较严重。虽然我国在会计法规体系的建设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由于目前司法上存在着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的现象,许多问题只是调账或轻微罚款了事,甚至不了了之,严重影响了会计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导致了许多不利后果。一方面,直接纵容了代理人在会计信息上作假。由于执法不严,使代理人作假所承担的风险相对于其从中获得的利益来说很小,因此客观上纵容了他们冒险作假的行为。另一方面,由于法律对于一些社会上的丑恶现象惩处不力,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成为一些人的时尚,从而影响到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特别是在影响到受托代理人员时,会计信息也就难以达到应具有的真实性。2.会计规范体系尚不完善。会计准则规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对外提供财务报表的基本规范要求,但是受准则的广泛适用性和准则本身某些既定原则的影响,会造成会计信息不实。随着企业经营方式的多样化,经营范围的扩大和社会、法律、金融环境的日趋复杂化,使同类会计事项的个性日益丰富,法定会计政策也趋向于为企业提供更大的会计准则选择范围,对同一经济事项,往往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也给会计的“如实反映”带来难题。企业对存货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对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会有不同的影响,究竟采用哪种方法才算做到如实反映?“真实”的涵义应是“跟客观事实相符合”,理应具有惟一性,不能说对同一事物的同一方面有多个不同的却都是真实的反映。此外,会计准则和会计实践还存在着一定的时滞,会计准则的规定常落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和经济行为的创新,当新情况、新领域、新行业出现时,很难找到长期有效的会计准则作为会计操作的依据,因而在实践中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3.会计人员的素质参差不齐。会计信息是在会计人员对会计要素进行确认与计量中生成的,因而免不了要对客观经济活动的一些不确定因素进行估计、判断和推理,不同素质的会计人员进行的估计、判断与推理往往导致不同的结果。一些素质较差的会计人员即使遵循了会计规范,但由于其认识水平的局限性,不可避免地使计量出的会计数据脱离实际情况,使会计信息出现不实。此外,有的企业还沿用计划体制下的管理方法,存在任人唯亲的情况,致使素质差的不下去,素质高的上不来。企业对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不够重视,致使其素质、技能较低,容易发生操作性、原理性错误,如随意改变账户对应关系、乱用会计科目、会计确认及计量工作混乱等。同时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观念不强、会计人员执业判断能力不足、会计人员法制意识较差等原因也影响着会计信息的准确性。4.监督机制不健全。目前,我国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指企业单位的会计本身监督,有些企业没有建立必要的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有些企业内部会计监督与控制制度不完善或不能发挥作用。外部会计监督包括政府部门会计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在政府部门会计监督方面,政府部门监督主体多元化,职责不清;政府部门监督中执法不严的现象比较严重;部分执法人员职业道德水平不高影响了政府部门执法形象。在社会审计监督方面,从业人员素质不高,执业水平明显不能满足市场发展的需要;部分中介机构及其执业人员,职业道德不高,缺乏质量意识、责任意识和风险意识,执业质量较差。5.单位负责人违法干预会计工作。某些单位负责人为谋取私利、小团体利益或粉饰领导政绩,一方面指使或强令会计人员处理不实业务,篡改会计数据,填制虚假会计报表,直接导致会计信息失真。另一方面,由于过去的会计法律、法规对会计责任主体的规定并不明确,采取的是多重责任主体形式,将单位负责人、会计人员、其他人员都作为会计责任主体,结果出现了多重主体、无人负责的现象。6.由于采用计算机记账带来的一些问题。将计算机引入会计工作是一种进步,也是一种趋势。但是,由于会计人员的计算机素养普遍不高,加之现有软件普遍在安全性方面存在缺陷,使得使用计算机的单位在内部控制方面往往存在许多漏洞,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个问题由于其“不可见性”,其危害性可能更大。四、治理会计信息失真的对策1.增强法制观念,全面落实《会计法》。《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是会计工作的准绳。新《会计法》进一步强调了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和完整性,明确了单位负责人为会计工作的责任主体,加大了对单位负责人的处罚力度,为全面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提供了保障。因此,加强对新《会计法》的宣传和学习,提高对新法规的认识和理解,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对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有重要意义。2.全面完善会计规范体系。制定会计法规、会计准则时应尽量克服或减少其本身的不确定性,并对会计的不确定事项作出必要规定。首先,最终制定的会计准则应对未来会计环境变化有较科学和具有一定超前的分析与预测,使会计的发展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持续性,避免未来环境不确定性对会计产生过多的影响。其次,对于准则中的某些释义和定义要有精确的分析和解释。如果某一定义和释义可能会有多种理解,则应对各种可能的理解均作详细的阐述,表明各种理解的适用情况,以免给准则的使用者造成误解。应顺应经济及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生活中的新事物、新现象如衍生金融工具、商誉、人力资源等尽快加以研究,制定确认的标准和方法,保证信息质量。3.加强会计队伍建设,全面提高会计人员素质。完善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后续教育和培训制度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保证。首先,应全面实施会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制度,重点是实行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制度。其次应完善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制度,包括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会计理论和实务教育两方面的内容。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应放在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的首位。会计人员在履行职责中遵纪守法,廉洁奉公,并熟悉会计处理程序,精通会计法规、会计制度,才能及时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有用的会计信息。4.完善社会监督体系,严格执法。健全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加强会计基础工作,提高企业自我约束和监督能力。财政、税务、审计等执法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对发现的违纪问题,按照《会计法》有关规定及时处理。健全社会监督体系,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事业,全面推行企业财务会计报表审计签证制度,未经审计签证的会计报表不具法律效力,以充分发挥社会中介机构的职能作用。同时对注册会计师会计信息审查签证要制定具体的处罚措施,对弄虚作假和违反财经纪律的,应严肃处理。情节严重的给予经济处罚、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5.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加强会计人员工作的客观性、独立性。通过实行委派制,可以保证会计人员相对独立地开展工作,不完全受制于企业负责人,避免了“站得住的顶不住,顶得住的站不住”这种两难境况。从目前情况来看,该项措施确实起到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作用。同时强化单位领导人在会计工作中的法律责任,明确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这是根治会计信息失真的关键。6.尽快制定与会计电算化有关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随着会计电算化的不断普及,计算机与会计工作已越来越密不可分。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这方面的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这是不符合国际惯例的,也是滞后于实际工作要求的,必然会影响新形势下会计工作的质量。因此应尽快制定相应的准则,来规范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会计工作,从而确保会计信息质量。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篇1 浅谈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摘要】 诚信的回归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会计诚信,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几年中外会计信息严重失真的现实,说明会计诚信缺失已成为一个国际性难题。解决问题的可行方法是让单位领导人成为会计法律责任的惟一责任人,这样才有望真正确立中国会计的诚信原则。 【关键词】 会计诚信 会计诚信缺失 会计超规范 我们一直把真实性作为会计工作的“生命”。当今的会计,不仅其数据真实性已大有问题,就是其基本诚信品质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怀疑。 1. 我国面临会计诚信缺失问题 会计信息失去了真实性,那无异于会计的消亡,而不真实的会计信息,除了危害经济与管理之外别无它用。正因为此,我们才对会计真实性予以了充分的关注,并向社会各界即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们,在会计真实性方面作出了基本承诺。而社会各界对会计的这种承诺给予了充分信赖,所以会计信息被人们广泛地用于经济决策和日常经营管理。由此可见,会计信息之所以为社会各界广泛重视并运用,完全是由于社会各界对会计诚信予以了充分的信任和肯定。 但是,会计的现实恰恰把它对社会的这一基本承诺抛到了九霄云外。不要说琼民源、郑百文、银广夏这些中国会计造假的典型案例,就一般层面上,中国会计信息失真确实已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2. 会计诚信缺失的原因 会计诚信的缺失,不但对所有者,而且对经营者都将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恢复会计诚信绝非可以一蹴而就。当务之急,首先要找出会计诚信缺失的真实原因,并作出深入的理论分析,为解决会计诚信失缺问题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建议。 制度缺陷是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本原因在现行产权制度下。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也导致作为信息使用方的投资者 和作为信息提供方的经营者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会计信息不对称,从而为会计造假提供了前提条件。一旦委托人远离企业或无法确认,受托人缺少相应的监督,会计诚信缺失就会因为缺乏动力和压力而成为一种必然,从而造成会计信息的失真。 会计诚信到底是什么?简单地讲,会计诚信表达了会计对社会的一种基本承诺,即客观公正、不偏不倚地把现实经济活动反映出来,并忠实地为会计信息使用者们服务所有权与经营权关系能否得以协调的关键。对资源使用过程及结果作出如实记录并及时向资源所有者和经营者进行报告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会计身上,从而使会计诚信变得更为社会所重视。 3. 会计诚信缺失带给人们的思考 在没有委托人的世界,会计诚信原则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需要。会计诚信是会计与生俱来的品质。从根本上说,会计诚信是社会经济文化不断走向“文明”的内在要求 另一角度看,会计诚信的缺失似乎又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现象。其原因,可从市场经济中始终存在的垄断现象中寻找。令我们充满信心的是,虽然人类社会一再经历着垄断并缺乏诚信的磨难,对诚信原则的认同则始终未变。 综上所述,会计诚信为发展市场经济必需,但市场经济发展又对会计诚信产生了各种扭曲性的影响。可以这样理解,会计诚信是与市场经济的“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紧密相依的。但市场的“三公”在世界各国迄今尚未得以真正实现,因此,会计诚信原则在世界各国的实践中,难免打了或多或少的折扣。我们现在所要解决的,是在我国目前市场经济现实条件下,怎样最大限度地实现会计的诚信原则。 4. 会计诚信缺失的对策 首先,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人员职业素质,在全社会树立诚信意识和诚信道德行为规范 在全社会开展诚信教育和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建立会计人员信誉档案制度,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监督,另外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专业必修课。 会计职业道德建设需要良好的道德环境,环境的优化直接关系到人们道德修养水平的提高。在依法治国的同时,加强以德治国.通过宣传和教育净化社会环境,形成全社会人人都讲诚信,对不诚信者人人喊打的社会环境,使诚信成 为一种自觉行为。 另外,加强契约管理 中国可能是没有委托人契约关系条件下会计诚信缺失的典型。解决这类问题,按权威的观点,只能应用社会契约论原理。解决会计诚信问题的关键,是首先确定我国经济生活中在会计诚信问题上存在着什么样的“超规范”,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会计诚信原则时,应赋予各单位以什么样的“道德自由空间”。 由于我国的法律尚未建立在对目前我国会计“道德自由空间”真实情况充分认识的基础上,还没有非常有针对性地出台各种解决会计人员两难境地的各项法律,因此,还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会计诚信原则绝对不可能在“高压”政策下确立。 在中国会计实务中真正广泛地确立诚信原则,必须从制度上采取有效措施,其一,减少会计准则制度中会计选择的弹性区间,最好完全剥夺会计自主选择会计方法的权力,使会计处理各种业务只有唯一选择。其二,让单位负责人100%地承担会计作弊的责任,而会计人员对此不负丝毫的责任。这样,住何的会计作弊一旦追究责任都将由单位一把手负全责,若如此,中国会计诚信原则的彻底恢复为期不远矣! 会计作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一种重要行业,其存在的价值就是诚信。可以说,是诚信给了会计以健康的生命,失去了诚信,会计工作就无异于消亡。加强职业道德教育,使广大会计人员在会计工作中,自觉坚持原则,不做假账 。社会需要诚信,而会计人员也只有用诚信这种职业道德武装起来,才会给会计工作注入“真实的生命”。这样,才不会辜负党和人民对会计工作者的期望和信任,重新唤回社会公众 对会计行业的信心。 参考文献: [1]刘忠利.浅议会计诚信[J]商情(财经研究),2008,(1). [2] 张辉.诚信是会计人员的立身之本[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 2008,( 3). [3]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经济师,2004,(9). 会计诚信毕业论文范文篇2 浅谈会计诚信与会计诚信教育 摘要:会计诚信缺失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导致会计诚信缺失,主要与背景、市场的弱势有效性、委托代理关系中双方的问题、成本与收益的衡量、注册会计师独立性缺失等多方面因素有关。为了建立起诚实守信的市场新秩序,进行诚信教育势在必行。建立会计诚信的法律机制、激励机制、企业内部的内控机制等,使财务工作者能够遵循准则,严格自律,客观公正,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以良好的职业道德、精湛的会计技能,为社会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关键词:会计诚信;危机;教育 诚实守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强,人与人的交往、合作需要诚信,市场经济越发达、职业越社会化,道德信誉就越重要。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契约经济”,注重的就是“诚实守信”。在自然经济和传统文化层面上,诚信是道德文化的核心,强调的是内在品德修养。可以说,信用是维护市场经济步入良性发展轨道的前提和基础,是市场经济赖以生存的基石。 一、会计诚信危机的现状 21世纪,会计行业面临着“诚信危机”的挑战。会计造假形形色色,无视会计期间、权责发生制等基本假设;编造虚假会计凭证或篡改财务报表的认定;编制虚假的发票、入库单、装运单等文件;歪曲财务报表的交易事项;通过构造虚假的交易循环,创造“账面利润”;故意对相关金额、分类、认定或披露采用错误的会计处理方法等。 一般而言,会计造假主要有四种方式:(1)利用时间性差异,也称为“截期舞弊”。其形式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提前确认收益,另一种是延迟记录费用或负债。但是,不论采取其中的哪一种,都是通过时间因素实施舞弊的。(2)虚增资产价值。资产必须按照取得成本计价,但企业可以通过以实物投资方式实现资产的增值。有很多方法可以绕过历史成本原则,使企业资产按现值体现在账面上。(3)虚构利润。一度是美国也是全球头号能源交易商――安然公司,从1997年以来,虚报利润亿美元。就是利用了金字塔构架下的合伙制网络组织,通过复杂的关联方交易虚增利润,并利用下属公司大胆运用各种工具进行高风险的运作,由此增加公司账面资产和利润。(4)披露不实。常见手段是对于重大事项隐瞒或推迟披露。有的上市公司在关联方关系及交易的信息披露方面存在问题,如在揭示股东持股情况时,掩盖了许多关联方;有的公司只说明关联交易,未说明关联方究竟是何关系等。 二、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 1.社会大环境的诚信缺失 会计诚信缺失不是一个偶然现象,而且也不是单独出现的,它和社会大环境失信行为有关,并受其直接影响。当前,某些地方由于某些原因,决策具有随意性,制度规则由于其经常性的变动而缺乏严肃性。在某些偏远地区,制度规则的朝令夕改更是严重。这种不稳定的制度规则,必然难以形成较为明确的收益预期,将导致人们行为的短浅化,并可能诱发人们采取非诚信行为来获取利益。社会环境不同程度的诚信缺失将使一些市场参与者采取不合理的甚至违规违法的手段来维护自己的利益。会计舞弊由于具有很强的隐蔽性和技术性,常常成为他们使用的手段之一。 2.公司制度缺陷 公司治理结构存在的缺陷,已经严重制约着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的进一步提高。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都是由国企改制而来的,由于改制不彻底,上市公司未能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因此,在公司治理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如股权结构不合理,“一股独大”造成股东大会、监事会、董事会对大股东的约束流于形式;又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财务、资产、机构、业务上没有实现真正分开,容易造成控股股东损害上市公司及其他股东利益等问题,这一切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的会计造假埋下隐患。 3.委托代理关系问题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要求代理人为委托人服务,而代理人为了获得继续代理,也会主动讨好委托人,追求委托人的利益最大化,从而获得长期代理报酬。会计师为了企业的某些利益和领导的满意,听从企业领导的意志,审计师也可能会为了得到长期丰厚的审计费用而与企业串通或对企业的行为“睁一眼、闭一眼”。这种委托代理的制约关系,决定了会计师很难站在独立的立场上作出公正的判断。所以委托代理关系的影响,是理性看待会计诚信问题不能忽略的一环。 4.成本和收益的衡量 如果将会计师的每次作假和不诚信看作一次博弈行为,尽管影响诚信博弈结果的因素很多,但相应的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却是博弈决策的重要参考。在游戏规则既定的情况下,是诚信还是不诚信,会计师要对决策后果的成本和收益进行权衡。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收益高于成本,会计师就有可能选择不诚信;而如果不诚信的预期成本高于收益,会计师自然就会选择诚信。 三、会计诚信教育的建立 中国会计最缺什么?是我们的准则、制度没有与国际惯例完全对接吗?不是。是会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不足吗?也不是。最缺的其实是最容易遗失的东西:诚信。诚信,不仅是企业应恪守的行为规范,更是会计人员应遵守的职业道德。朱�基曾高屋建瓴地作出“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指示,并强调指出“不做假账”是会计人员的基本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因此,加强会计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1.建立会计诚信法律机制,加强会计诚信的立法和执法建设 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建设会计诚信体系应当立法先行。在目前立法条件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应尽快制定和补充会计诚信有关的管理法规和制度,修改有关涉及会计诚信行为的法律规定。进一步明确政府管理部门、会计中介服务机构、企业、单位负责人和会计从业人员的具体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以便于实际操作和依法治信。在执法方面,要加强力度,规范执法,特别是对会计信息的提供和披露、企业信用、单位负责人以及会计人员的诚信要重点监督管理,出现会计失信问题决不能手软,必须依法予以惩处。 2.建立会计诚信激励制约机制,加快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体系建设 要推动整个社会会计诚信体系的建设,应当首先解决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的定位问题,把政府在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明确起来。因此,加快会计诚信体系建设,一方面要积极建立会计诚信的激励机制,另一方面,也要建立严格的会计失信惩罚机制。通过加强政府对会计诚信的监督和管理,有效发挥法律和市场对会计诚信的激励和对失信行为惩罚的双重机制。切实对那些信誉高且公正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信用程度高的企业以及相关人员,给予确定较高级别的信用评价等级,让其得到社会广泛的认知,获得较高的经济利益。对那些信誉低、帮助企业弄虚作假的会计中介服务组织和严重失信的企业,要给予严厉的惩罚,以至逐出市场,净化会计环境 3.建立会计诚信的内控机制,强化企业内部的会计诚信管理建设 企业内部加强会计诚信管理,是提高我国市场交易信用程度的必要前提和重要基础。企业在开展业务活动、进行重大决策时,需要大量真实可靠的信息,完善的会计诚信内控机制能为管理者、投资者、债权人改善企业经营管理、评价企业财务状况、进行投资决策提供重要信用的依据。通过制定严格的企业内部会计诚信控制制度,对会计统计和其他经济业务的核算作出较为合理的规定,防止会计造假和舞弊,提高会计凭证、账簿、报表及产品产量等信息资料的可靠性,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使信用记录不良的企业在各企业的客户管理中被筛选掉,使其没有市场活动的机会和空间。 总之,加强诚信教育使会计工作者都遵循准则,严格自律、爱岗敬业,坚持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从我做起,“不做假账”,自觉抵制弄虚作假等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为社会及公众提供优质的会计信息和会计服务,促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沿着诚信的轨道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正彬.强化会计诚信之我见[J].财会研究,2003,(1). [2] 卞宇.对我国会计诚信教育的思考[J].财会研究,2003,(3). [3] 缑思聪.加强会计诚信教育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财会研究,2006,(4). [4] 熊筱燕.小议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教学方法[J].财务与会计,2003,(2). [5] 陈作华.试论会计诚信缺失的根源及对策[J].中国经济评论,2004,(7). [6] 张小岗.浅谈会计的诚信教育[J].四川会计,2003,(10). [7] 曹玲.会计诚信之我见[J].经济师,2005,(12). 猜你喜欢: 1. 有关会计诚信论文范文 2. 关于会计诚信的毕业论文 3. 会计诚信论文综述范文 4. 会计诚信问题研究论文 5. 会计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本文试图从会计理论体系方面,首先明确“真实的会计信息”与“不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内涵,然后研究基于我国实际国情的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与客观原因,并提出根治问题的措施。 一、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会计信息失真 会计信息失真,既是一个重大的实践性问题(会计信息失真已经给国民经济的健康运行带来了一系列严重的负面影响),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计理论问题(会计学界对应的理论是“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研究会计信息的失真,首先必须明白什么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连会计信息真实性的本质特点都不知道,仅仅凭自己主观上的认识和对一些实际现象的理解就来探讨怎样解决会计信息的失真,是轻率的和不负责任的。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与会计规则及其制定权的合约安排密切联系的。会计规则制定权的合约安排(contractual ar-rangement of rights of determining accounting rules)是指关于会计规则由谁来制定,由谁来监督其执行的制度安排。欧、美一些发达国家的会计规则制定权合约安排的方式一般是:政府享有一般通用会计规则的制定权(right of determininggeneralaccounting rules),企业经营者享有剩余的会计规则制定权(rightofdeterminingresidua1 accountingrules),由独立、客观、公正的会计专家(即注册会计师或特许会计师)来监督企业经营者对一般通用的会计规则的遵循和对剩余会计规则制定权的适当行使(谢德仁,1997)。 会计大师西蒙(Simon)在1997年就提出了“人是有限理性的(bounded rationality)”的思想,更关键的是他区别出了指导会计信息产生过程的“程序理性(procedural rationality)”和“结果理性(rationality of outcome product)”的重要理念,这就为判断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提供了源于会计理论体系自身的“标准”。所谓“程序理性”是指行为是适当考虑的结果,该行为就是程序理性的,因此,行为的程序理性取决于它的产生过程。所谓“结果理性”是指在有既定的条件和限制所规定的范围内,当行为适合于达成既定目标时,它就是结果理性的。 这样,根据西蒙的程序理性观,会计强调的应当是会计确认、计量、记录与报告等行为程序的理性,所以,会汁信息的真实性并不体现在会计信息本身是多么真实,而在于它是否依照该国公认的会计规则及其合约制度安排权进行加工处理,如果是,那会计信息就是真实性的;如果不是,那会计信息就是非真实性的,就是所谓的“会计信息的失真”。这是从会计理论体系给“真实性会计信息”和“会计信息失真”下的定义。 从企业经营管理角度考虑,真实性的会计信息是指会计信息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企业各项经营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营活动所包含的内容。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没有能够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营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了不利的影响。(谭劲松,2000)黄世忠(1999)给会计信息失真所下的定义最直截了当:“会计信息失真就是真实地反映虚假的经营业务”。 在会计实践中,会计信息失真情况有许多类别,我们从失真产生的方式对其加以归类:(1)从失真产生的过程,可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导致的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导致的失真。前者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这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假账真算”;后者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营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这两种情况也有可能同时存在,即“假账假算”。(2)从失真是否由主观所导致,可分为会计信息失真的有意造假和无意失实。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3)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失真。前者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营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后者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分析 对于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本文重点在其它文章没有涉及的方面进行探讨,主要是从经济学和会计制度两个角度来研究。 (一)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 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能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 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企业,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moralhazard)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二)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 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安排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目前国有企业中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情况比较严重。许多企业与经营者的劳动合同是采用完全合同的形式签订的,合同的谈判是一次完成的,经营者的业绩与报酬在事前就被一次性规定了。这种合同的最大弊端就在于不能及时地按照经营者所作贡献来对经营者进行对等的激励ar。经营者为企业做出了贡献,但是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心理上的不平衡加上物质上的不满足就成为个体实施违规行为的动机。另一方面,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中可变因素很多,企业内外部各项制度不够健全,企业缺乏严格的、科学的监督、约束机制,所有者让渡给经营者的权力过多,并且对让渡的权力不能有效实施监督,“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经营者拥有过大的权力,无人监督也无人敢监督。经营者实施违规行为的风险很小,违反制度所得的好处大于受到惩罚导致的损失,造假者得好处,不造假者反而吃亏,这在无形中“鼓励”了经营者的违规行为。 (三)企业中存在委托——代理关系 我国国有企业中存在的委托——代理关系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的关系,由于二者存在信息不对称,其利益目标也不相同,经营者可能制造虚假的财务信息,以欺所有者,获得自身的最大利益。 这种委托——代理关系有四个更低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股东与董事会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董事会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企业内部经营者与会计部门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会计机构内部会计主管与会计人员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代理双方各自的利益不同,导致双方的目标不同,代理人不可能完全按委托人的意图进行企业行为,利益冲突是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直接动机;而双方信息不对称,使得代理人有机会进行一些危害委托人利益而增加自己利益的行为,从而为会计信息失真提供了可能性。 (四)会计准则、财务通则等内容存在缺陷 会计准则应有长远的适用性,不能经常进行修订,因此会计准则中的定义应力求准确,会计准则的内容规定应力求操作性强而且严密,我国会计准则的制定在这些方面还有差距,如会计准则中的重要性原则和重要事项的规定,没有从质和量的方面对重要性进行说明;对应收帐款只规定可以计提坏帐准备,什么情况下应计提坏帐准备,但什么情况下可直接转销没有做出说明。另外,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的规定也有缺陷。当然,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总是存在的,如同一会计事项在不同类型和规模的企业存在着程度上的不同,因此对其揭示的要求也不一样,对其会计处理就不能提出唯一的要求,必须分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