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语言学毕业论文漳州闽南语语

语言学毕业论文漳州闽南语语

发布时间:

语言学毕业论文漳州闽南语语

中国方言大致可以分为7大方言,有北方方言,吴语,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湘语北方方言的明显特点包括:除了江淮官话、少部分西南官话保留入声读[-?]之外,大部分官话方言失落了全部中古入声,中古汉语中的“-p,-t,-k,-m,-n,-ng”韵尾现在只剩下“-n,-ng”,但出现了大量儿化韵“-r”韵尾。原本连接“i,ü”韵母的“g,k,h”声母已被颚音化成“j,q,x”声母。官话话在失去清浊对立的过程中,没有经过剧烈的声调分化,但出现了中古平上去入以外的轻声。因此,官话方言包含了大量的同音字以及相应产生的复合词。上述现象在其他方言中比较少见。 吴语,或称吴方言:在中国江苏南部、安徽南部、上海和浙江大部分地区使用。典型的吴语以苏州话为代表。其中安徽西南部受赣语影响,浙江南部保留了较多古代百越话特征,以至不能和作为典型吴语的太湖片吴语通话。使用人数大约为总人口的8.4%。这种方言的对清浊辅音的区分是一个很明显的特点。但吴语保留了中古汉语的模糊入声。 客家话,或称客语:在中国南方广泛使用,包括广东东部、北部、福建西部、江西南部、广西东南部等地,以梅县话为代表。虽然是一种南方方言,但客家话是在北方移民南下影响中形成的。客家话因而保留了一些中古中原话的特点。使用客家话的人口大约占总人口的5%。 闽语,或称闽方言:在福建、海南、广东东部、台湾、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还有其他海外的一些华人中使用。由于闽语的内部分歧比较大,通常分为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闽北话、闽东话(以福州话为代表)、莆仙方言和闽中方言。闽语是所有方言中,唯一不完全与中古汉语韵书存在直接对应的方言,其中以闽南语最具影响。但是,根据现有的语音学研究,闽语的音系相当接近上古汉语的音系。 闽南语(狭义的,即闽台片闽南话)共有“-m,-n,-ng,-p,-t,-k,-?”(貌似问号的国际音标是紧喉音。)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山西方言、吴方言、江淮方言仍保有这种弱化入声)”七种辅音韵尾。闽南语是汉语中声调较复杂的方言之一,泉州音有8个声调(不含轻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音、台湾音通常有七个声调(不含轻声)。同时,闽南语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泉州音和漳州音是其它支系的母语,闽(南)台片的闽南语内部较为一致。广义的闽南方言还包括海南话、潮州话、浙南闽语等,使用闽南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4.2%。 粤语:以广州话为代表,在广东广西的部分地区、香港、澳门和海外华人中被使用。粤方言是汉语中声调最复杂的方言之一,有九个声调(桂南勾漏片有十个声调)。同时也是保留中古汉语最完整的方言之一。粤语包含了p,t,k,m,n,ng六种辅音韵尾。粤语内部的分歧不大。使用粤语的人口大约为总数的5%。但是粤语中没有混合入声,可以认为粤语中保留的古汉语成分要早于吴语,但晚于闽语。 湘语,或称湘方言:在湖南使用。按是否保留浊声母分类,可分为老湘和新湘两类,其中浊声母已基本清化的部分新湘语相对接近官话,但也有部分与官话差异较大的新湘语保留有部分全浊音及特有语音和词汇。新老湘语分别以长沙话(新)及衡阳话(老)为代表,使用者约占总人口的5%。历史上湖南地区受到北方文化的强烈影响,故湘语内部差异比较大。并且有多个时期古汉语语音特征之重叠。 赣语,以南昌话为代表,又称老表话、江右语等。属汉藏语系汉语族,主要用于江西大部、湖南东部,安徽西南部等地。使用人数约为使用人口约5148万(早先的3000万不准确)。古全浊和古次清合流为送气音,梗摄字文白异读。昌都片及长江沿岸一带普遍存在全浊声母,但多非严格的古清浊对立。多数地区”知三章组“或”知二章组”端读,日母今读仍为鼻音ȵ。南昌话有七个声调,辅音韵尾-t -k -n -ng,建宁、高安、临川等地为m n ng p t k。 下面的几种方言是否构成独立的大方言区,现在尚有争议: 晋语:在山西绝大部分以及陕西北部、河北西部、河南西北部、内蒙古河套地区等地使用,以太原话为代表,有入声韵 [-ʔ]。在入声 [-p/-t/-k] 消失之前,先发生‘入声弱化’,[-p/-t/-k] 全部变成 [-ʔ])。其白读系统与官话截然不同。以前(及现在的不少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官话。 平话:在广西的部分地区使用。传统上将桂南平话归于粤语,近年来有人主张将桂北平话当成孤立的土语存在。 徽语:在安徽南部及赣浙苏部分毗邻地区使用。以前(及现在的部分语言学学者)将其归于吴语。

客家话有六个音调 客家话是古汉语粤化而来客家话包括宁化的赣南话、深圳的粤东话、河源的水源话、平和的平婆话、长汀的汀州话、龙南的广佬话、惠州的惠城话、赣县的蟠龙话、梅州的程乡话、台湾的四海话、四川的广东话、广西的新民话、铜鼓的怀远话、诏安的诏安腔、饶平的饶平腔,其中深圳、龙南、梅州、四川、台湾、广西等地的客家话,被认为属于粤东音。 客家话原本属於北方方言,在客家先民南迁的过程中和南方的其他方言互相融合,而形成了一种和北方方言不同,却又异於南方方言的一种新语言,就是客家话。广东著名的学者黄遵实曾说「此客人者,来自河洛,由闽入粤。传世三十,历年七百,而守语言不少变。有『方言』、『尔雅』之字,训诂家失其意义,而客人犹识古义者。有沈约、刘渊之韵,词章家误其音,而客人犹存古音者。」客家话的最终形成,大约出现於宋代,所以现在客家话的语音系统,与反映南宋后期、元代初年的周德清所作的「中原音韵」音系甚为相近。也就是说,客家话大约是宋、元时期的中原语音。 客家话的音韵系统客家话有许多的腔调。其中的四县腔有十七个声母、六十一个韵母,六个声调。这六个声调分别为阴平、阳平、上、去、阴入、阳入。而海陆腔的去声分阴阳,共有七个声调。 客家话的语音特点一、客家话的字音,读为送气音的比较多。也就是说ph,th比p,t多很多。这主要是因为中古汉语的全浊声母变为清音声母时,在其他方言里,基本上是以平、仄声为变读不同字音的分化条件。但客家话中一律变为送气清音。 二、四县话中的舌尖塞擦音声母只有ts组。也就是说,中古广韵系统的精组与知、章、庄等组声母合流为ts。但有些次方言中并不是这样。 三、客家话中有一些轻唇字念为重唇。例如斧、肥、浮、飞等,表现了「古无轻唇音」的现象。此外,它有一个唇音的v韵母,如文、物、侮等。这在汉语的方言中比较少见。这个v声母存在於元代「中原音韵」音系之中。在元代之时,原来的微母字已失去鼻音成分而变为 v。客家话的这个v,可以说正是保存了宋元时代的声母。 四、中古的知组声母字在客家话中已大多数变为舌尖塞擦音,也就是合入精、章组中。但仍有少数的字保留舌头音的读法,如知字。这种读法,反映了唐宋以后的读音。 五、中古的泥母字在客语中分别读为n或ng,中古的日母字也读为ng 。 六、中古的晓匣母,其合口字在客语中念为f和v。如花、灰、虎、辉、婚等。而开口呼和某些合口的三、四等字则仍读为h。这点和广东话有些类似。 七、客家话中,尖团音区分的很清楚,也就是说ki,khi,hi声母不会像国语中变成ch,chh,s等。 八、中古时的疑母字,在客语中读为ng。如牙、逆等字,这是保存宋代读音的另一个表现。 九、客家话中有一个丰富而复杂的韵母体系,它保持著中古汉语中存在的m,n,ng,p,t,k六种韵尾,相当整齐。这也是客家话保存中古语音特点的一种表现。 十、客家话中没有撮口呼一类的韵母。中原汉语的撮口呼是在明代才出现的,客家话在明代以前便分化出来,所以没有这一类韵母。 十一、客家话中没有eng,ing及相对应的ek,ik韵母,而合入了en, in,et,it中,这一点反映了长江流域一带方言的特点。 客家话的词汇特点一、单音词丰富。如皮、毛、翼、索、闲、企、行、寒、食等。 二、保存比较多的古汉语语词。如捼(两手相切搓)、拗(折断)、系(是)、跍(蹲)、镬(锅子)、遮(雨伞)、犁(低头)、禾(稻)等。 客语间的次方言现象客语间也有许多不同的腔调。现在就台湾几个重要的次方言做介绍。 四县腔说四县腔的地方主要是桃园县的一部份、新竹县的一部份、苗栗县以及南部六堆地区。四县腔可以说是台湾所用的客语次方言中人数最多的一支了。 北部的四县腔和南部六堆的四县腔略有不同。例如南部的回去说「归去」,不说「转去」,鸡蛋说「鸡春」不说「鸡卵」等。音韵系统上也略有差别,例如南部有些地区n,l不分。 海陆腔说海陆腔的地方主要是桃园和新竹的一部份地区。是台湾客语次方言中使用人数第二多的。海陆腔在声调上因为去声分阴阳,所以比四县腔多了一个声调,变成七个声调。此外它有舌尖面音的声母存在,所以有的音听起来略有一些卷舌的感觉。 由於海陆腔各声调的调值和四县腔差不多相反,也就是说四县腔念为高音的海陆腔念为低音,四县腔念为低音的海陆腔念为高音。所以在转换上有规则可循。 海陆腔和四县腔间用的词语略有不同。例如花生海陆腔讲「地豆」,蚯蚓海陆腔讲「虫宪」等。 大埔腔说大埔腔的地区主要是台中县的东势一带。大埔腔客家话和四县腔一样有六个本调,但是由於多了超阴平和去声变调两个变调,所以变为八个声调。大埔腔中的降调比较多,升调很少,所以听起来比较重且硬。 大埔腔和海陆腔一样,有舌尖面音的存在,还多了擦音声母j。用的语词也和海陆腔比较接近。但是其调值却和四县腔比较接近。可以说介於两者之间。 大埔腔中有的韵母和四县腔中不同。例如ang的韵在大埔腔中很多变为en,像是「听」、「厅」等。还有一些字的音也不同。例如国念做 kuat,而不是kuet,猫念做ngiau而不是meu。 大埔腔有一些和其他地方不同的语词。像是一样说「共款」不说「共样」,表示动作完了的语尾助词说「phet」而不说「het」或「thet 」等。 饶平腔说饶平腔的地区主要是苗栗卓兰的一部份。饶平腔和四县腔一样有六个声调,但是调值不同。 饶平腔的特点是有些在四县腔中念为无声母的字念为v声母。例如雨 (vu)。还有一些s声母的字念为f声母。例如水(fi)。 韶安腔说韶安腔的地区主要是云林的仑背一带。它也是有六个声调。它的音韵系统和其他地方的客家话相差比较大,大约是闽南语和潮州话的差距,也就是约有五到六成能沟通。 韶安腔没有收k的入声韵,也没有m韵尾。由於在大陆上韶安就属於福建省,在台湾仑背的四周又都是说闽南语的区域,所以韶安腔客家话受闽南语的影响很大。许多的语词和闽南语一样。 韵安腔客家话中有许多的s声母或无声母念为f声母,例如船(fin),云(fun)。 除了这些腔调外,还有永定腔、丰顺腔等散居各地。 客语和日语的关系由於日语中的汉字音读是从中国来的,客家话又属於中原汉语的一个分支,所以客语和日语中就有许许多多的关系。以下一一列举。 客家话的声母和日文念法中的声母部份形成良好的对应。例如p,ph, f的唇音对应ha行、pa行及ba行。g,k,h的喉音对应日文中的ka行和 ga行等。只有v声母和f声母出现了比较没有规律的现象。相较之下,国语中的无声母、w声母、ch声母、chh声母、r声母,粤语中的f声母、无声母、l声母、ng声母等都在日文中都找不到良好的规律,可以说客语和日文间的规律性比较大。 客语的入声韵p,t,k在日语中大致都能有良好的对应,分别对应至长音、tsu或chi、以及ku或ki。可是因为客语中的ik,ek并入了it, et,所以有一部份客语中收t入声韵的字在日语中是念为ku或ki的。这一点广东话比客语有著更好的对应关系。 汉语中读音的长短对日语中读音的长短关系亦有十分良好的对应。如果单就汉语中的长短推论日语中的长短,则国语有百分之七十六的正确率,粤语有百分之八十三的正确率,而客语有百分之九十的正确率。如果加上一些判别规则,则以客语为基础预测日语中音的长短有百分之九十二的正确率。可以说会客语的人在学日文上会有很大的帮助。

闽南语,起源于闽南地区。

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适用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广东潮汕和海陆丰地区、广东雷州半岛、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系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

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语族。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

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福建话、河洛话等;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闽南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人称说明:侬为“人”的语读:相当于普通话的“人家”。

此一汉字传至日本,为天皇、后普通为年长者所用第一人称,侬(わし)。此外,可以当第三人称不特定之单复数。

予=余=于=我/吾。余予于我训读皆同,“吾”为形声字。

文读为ngo,语读为go。《论语》孔子也自称为吾。

而更常见“我”goa,近代用法。“你”字的右半,正是“尔”字的简化或草书,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称时通同,如《论语》:“今女画。”

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闽南语中也是这二种读法。您。

今普通话仅解作第二人称敬语。《诗经》里所有的“伊”都是指“他”。

生、先生:日语、韩语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称后之さん,正是汉字“生”之古音。“张生”指张先生;“张先生”指张老师,一些学有专精者,前辈,如医生,教师,律师……等。

之:普通话的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还是用“之”表普通话的“这”。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于归”(这小孩出嫁)牙、齿:人、草食动物口内者称齿。

如马齿、齿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齿膏(非牙膏);其他动物、山精鬼魅、幼兽,小孩或横生于口外,尖利者,称牙。如暴牙(乱长的),象牙(生长在口外)溺/屎溺:溺者,尿也。

《庄子》:“道在屎溺。”时间:夜半、日出、早时/早食(早亦作蚤),晡时/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话常讲“日头落山”)、黄昏、宴时/宴食/暗时/暗食(晚上)……等词。

《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隋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以看到这些名称。其他如,中昼(中午)。

空间:用字有严格区分。顶/上。

“顶”指物之上缘,“上”指物之上方或上半部。如,头顶,山顶,水上(通常指高于水面如沿岸),水面上或水顶(桥起诸水顶),树顶,身上,身躯顶,天顶,底/脚。

“底”指物之下缘,“脚”指物之下方或下半部。如,脚底,山脚,水底,树脚(如讲树底是指根部之下),井底(某一空间之最下处),手底(也指可直接掌握的资源),手下(大至归我所管领者,不如手底强烈。)

奥(最深处)。

如村奥(最里村。)、奥万大,奥深水。

地名:闽南地区常见地名用字。埔(平原),坑/湖(低势低者,称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时有水,如今没水。)

坪(坡势缓者,或小高原)庄(村落);寮(临时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同客家人称“屋”者,常冠姓于前,如陈茨/陈厝,指陈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处而形成的聚落。台湾多为原平埔族居地)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阶梯的地势)港(不限河溪大小,多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处。

今不一定有水。),洲(河道沙积地)田/塍(农地)营/宿/镇/锋/冲(昌)/劲(台湾地区多为郑成功父子布军处)门/口(如:鹿耳门,郑成功登台处,为一海口)驿:车站。

驿头(车站),驿夫(车夫),驿长(站长)。客家话,日语,韩语也表留此用古语。

忝:疲也。普通话谓之“累”。

《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参陈冠学《高阶标准台语字典》)寒/冷:普通话混用。

日语、韩语亦保留此一用法。 环境自然施于我者,如天气,称寒,如“冬天会寒”;形容物之温度,称冷,如“冷霜霜”,“脚尾手尾冷”。

热/烧:同上。天气热,滚水烧。

细腻:腻,音同“二”。小心也。

如,细腻行兮(小心走嘿)。身:闽语称“怀孕”皆为“有身”,而“身”字于甲骨文中即画一个人腹中有物。

食具: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北方人、官话语区称为“锅”,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语称为“鼎”。闽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

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页203-206。箸:Ti, Tu。

筷子。日语汉字同。

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

如长衫(长袍)。荦确/偻佝/……:凡颠沛不平貌,皆称“loko”。

loko马(骑起来会让人跳脚的马),荦确石(见于韩愈 一诗,台湾澎湖多见,今多表音为老咕石),荦确糜(烂泥巴)。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

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荦确糜(烂泥巴)。滥/烂:普通话全混用为“烂”滥(lam阳去),普通话作“烂”,充数貌,暗指品质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货,如成语“滥竽充数”,之台电视滥滥(这台电视品质不好);烂(。

人称: 第一人称为goa或go,ngo:可写作余/吾/我。

古文可以看到这样的演进过程。首先是余/予,其语音为“吾”。

“吾”为形声字。文读为ngo,语读为go。

《论语》孔子也自称为吾。现在更常见“我”goa,近代用法。

第二称li或lu:女/汝/你/尔。

值得一提的是,“你”字的右半,正是“尔”字的简化或草书,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称时通同,如《论语》:“今女画。”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闽南语中也是这二种读法。

第二人称复数:您。今普通话解作你的敬语。

出于“你等”或“你人”。 第三人称:伊(第三人称)。

《诗经》里所有的“伊”都是指“他”。 第三人称复数:ing。

出于“伊等”或“伊人”(潮州话仍保留伊人的用法)表示。 生/先生:日语、韩语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称后之さん,正是汉字“生”之古音。

“张生”指张先生;“张先生”指张老师,一些学有专精者,前辈,如医生,教师,律师辩护师……等。 之:普通话的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还是用“之”表这。

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于归”(这小孩出嫁) 牙、齿:人、草食动物口内者称齿。如马齿、齿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齿膏(非牙膏);其他动物、山精鬼魅、幼兽,小孩或横生于口外,尖利者,称牙。

如暴牙(乱长的),象牙(生长在口外) 溺/屎溺:溺者,尿也。《庄子》:“道在屎溺。”

时间:夜半、日出、早时/早食(早亦作蚤),晡时/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话常讲“日头落山”)、黄昏、宴时/宴食/暗时/暗食(晚上)……等词。《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隋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以看到这些名称。

其他如,中昼(中午)。 空间: 顶(物之上方)。

如,山顶(山上) 脚(物之下缘)。如,树脚(树下),山脚(山下) 底(物之下方)。

如,水底(水里最下处) 奥(最深处)。如村奥(最里村。)

地名:闽南地区常见地名用字。 埔(平原),坑/湖(低势低者,称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时有水,现在没水。)

坪(坡势缓者,或小高原) 庄(村落);寮(临时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客家人称“屋”者,常冠姓于前,如陈茨/陈厝,指陈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处而形成的聚落。台湾地区多为原平埔族居地) 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阶梯的地势) 港(不限河溪大小,多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处。

今不一定有水。) 田/塍,农地。

洲:河道沙积地。 营/宿/镇/锋/冲(昌)/劲:台湾地区多为郑成功父子布军处。

门:入城/海/山口。如:鹿耳门(郑成功登台处,为一海口) 忝:疲也。

普通话谓之“累”。《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

(参陈冠学《高阶标准台语字典》) 寒/冷:普通话混用。日语、韩语亦保留此一用法。

环境自然施于我者,如天气,称寒,如“冬天会寒”; 形容物之温度,称冷,如“冷霜霜”,“脚尾手尾冷”。 热/烧:同上。

天气热,滚水烧。 细腻:腻,音同“二”。

小心也。如,细腻行兮(小心走嘿)。

身:闽语称“怀孕”皆为“有身”,而“身”字于甲骨文中即画一个人腹中有物。 食具: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北方人、官话语区称为“锅”,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语称为“鼎”。

闽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页203-206。

著:Ti, Tu。筷子。

日语汉字同。 衫:衣也。

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长衫(长袍)。

荦确/偻佝/……:凡颠沛不平貌,皆称“loko”。loko马(骑起来会让人跳脚的马),荦确石(见于韩愈一诗,台湾澎湖多见,今多表音为老咕石),荦确糜(烂泥巴)。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荦确糜(烂泥巴)。

滥/烂:普通话全混用为“烂” 滥(lam阳去),普通话作“烂”,充数貌,暗指品质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货,如成语“滥芋充数”,之台电视滥滥(这台电视品质不好); 烂(luan),指腐败貌。如豆腐烂矣(腐败了)。

狡狯:之个子(囝)诚狡狯也。(这小孩很不听话,不受教,顽皮。)

悾/悾悾:心思空空,傻瓜。《论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 倒置词: 其次,如“衫裤”“人客”“趁钱”“眠床”“精肉”“滚水”等等都是唐宋以来 (中古汉语时代) 的用词。[衫裤、人客、滚水,也见于粤语] 闽南语一些构词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反,但是和古汉语相同,例如“鸭母”“风台”“人客”“亲堂”“骹手”等。

表动物之性别及物之阴阳者,以“公/母”表二,如鸡母,狗公。 表本源及衍生者,以“母/子”表示:如钱母(母钱也,即本钱),钱子囝(利息)。

股母(股本),股子囝(股息)。 其他:惯习,顸颟,千秋,偻伛,闹热,童乩,气力,弃嫌,退后,序先,第(dai上声)先,塞鼻,寸尺,冒仿,青红灯(红绿灯),板模,胃肠,慢且,头前,久长,出外,心内,加添,养饲,落衰,菜蔬,延迟,利便,缘投,运。

闽南话的有自己的文字,叫闽南字。

闽南字:台闽字主要流通于闽南语的通行区,中国福建省南部、浙江省南部、台湾省、东南亚等地。然而,于闽南语流行的地区,台闽字却常被华语借音字所代替。

不过,台湾省 *** 于西元2009年9月中旬发布了台闽字700个推荐用字后,台闽字正式有了规范,也渐渐受到重视。

扩展资料:

闽南语,据传起源于黄河、洛水流域,在西晋时期、唐朝、北宋迁移至福建南部,发祥于福建泉州。现主要分布地除闽南地区和台湾地区外,还广泛分布于闽东北地区、浙东南区、及广东粤东、粤西地区、海南岛及东南亚的大部分华人社群。全世界使用闽南语的有7000多万人。

"闽南语"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学术上泛指闽南语的集合,狭义则仅指闽台之闽南语。台湾及西方学者多认为是一种语言,属汉藏语系汉语族闽语支。

在大陆语言学的分类上,属汉语族中闽语的一种。

闽南语在各地有不同称呼,例如在中国大陆常被称为泉州话、漳州话、厦门话、福建话、河洛话(古代河南话)、学佬话等;

在台湾亦被称为台语、台湾话、河洛话或福佬话,在东南亚的海外华人则称为福建话(Hokkien)或咱人话(台闽字写作咱侬话)。

在学术上以泉州话作为标准腔,即使在闽南语口音不同的地方,高甲戏、梨园戏、南音也仍以古代泉州府城腔进行演唱,如今的闽南话已经成为地球60种主要语言的代表之一,它还被录制在美国1977年发射的“旅行者”1、2号宇宙飞船的镀金唱片上,到广漠无垠的星河中寻觅外太空知音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南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闽南语

人称: 第一人称为goa或go,ngo:可写作余/吾/我。

古文可以看到这样的演进过程。首先是余/予,其语音为“吾”。

“吾”为形声字。文读为ngo,语读为go。

《论语》孔子也自称为吾。现在更常见“我”goa,近代用法。

第二称li或lu:女/汝/你/尔。

值得一提的是,“你”字的右半,正是“尔”字的简化或草书,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称时通同,如《论语》:“今女画。”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闽南语中也是这二种读法。

第二人称复数:您。今普通话解作你的敬语。

出于“你等”或“你人”。 第三人称:伊(第三人称)。

《诗经》里所有的“伊”都是指“他”。 第三人称复数:ing。

出于“伊等”或“伊人”(潮州话仍保留伊人的用法)表示。 生/先生:日语、韩语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称后之さん,正是汉字“生”之古音。

“张生”指张先生;“张先生”指张老师,一些学有专精者,前辈,如医生,教师,律师辩护师……等。 之:普通话的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还是用“之”表这。

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于归”(这小孩出嫁) 牙、齿:人、草食动物口内者称齿。如马齿、齿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齿膏(非牙膏);其他动物、山精鬼魅、幼兽,小孩或横生于口外,尖利者,称牙。

如暴牙(乱长的),象牙(生长在口外) 溺/屎溺:溺者,尿也。《庄子》:“道在屎溺。”

时间:夜半、日出、早时/早食(早亦作蚤),晡时/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话常讲“日头落山”)、黄昏、宴时/宴食/暗时/暗食(晚上)……等词。《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隋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以看到这些名称。

其他如,中昼(中午)。 空间: 顶(物之上方)。

如,山顶(山上) 脚(物之下缘)。如,树脚(树下),山脚(山下) 底(物之下方)。

如,水底(水里最下处) 奥(最深处)。如村奥(最里村。)

地名:闽南地区常见地名用字。 埔(平原),坑/湖(低势低者,称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时有水,现在没水。)

坪(坡势缓者,或小高原) 庄(村落);寮(临时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客家人称“屋”者,常冠姓于前,如陈茨/陈厝,指陈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处而形成的聚落。台湾地区多为原平埔族居地) 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阶梯的地势) 港(不限河溪大小,多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处。

今不一定有水。) 田/塍,农地。

洲:河道沙积地。 营/宿/镇/锋/冲(昌)/劲:台湾地区多为郑成功父子布军处。

门:入城/海/山口。如:鹿耳门(郑成功登台处,为一海口) 忝:疲也。

普通话谓之“累”。《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

(参陈冠学《高阶标准台语字典》) 寒/冷:普通话混用。日语、韩语亦保留此一用法。

环境自然施于我者,如天气,称寒,如“冬天会寒”; 形容物之温度,称冷,如“冷霜霜”,“脚尾手尾冷”。 热/烧:同上。

天气热,滚水烧。 细腻:腻,音同“二”。

小心也。如,细腻行兮(小心走嘿)。

身:闽语称“怀孕”皆为“有身”,而“身”字于甲骨文中即画一个人腹中有物。 食具: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北方人、官话语区称为“锅”,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语称为“鼎”。

闽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页203-206。

著:Ti, Tu。筷子。

日语汉字同。 衫:衣也。

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长衫(长袍)。

荦确/偻佝/……:凡颠沛不平貌,皆称“loko”。loko马(骑起来会让人跳脚的马),荦确石(见于韩愈一诗,台湾澎湖多见,今多表音为老咕石),荦确糜(烂泥巴)。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荦确糜(烂泥巴)。

滥/烂:普通话全混用为“烂” 滥(lam阳去),普通话作“烂”,充数貌,暗指品质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货,如成语“滥芋充数”,之台电视滥滥(这台电视品质不好); 烂(luan),指腐败貌。如豆腐烂矣(腐败了)。

狡狯:之个子(囝)诚狡狯也。(这小孩很不听话,。

各式各样,各有千秋。普通话诗词就在用诗词来读,粤语诗句就要用广州话来读。没有好与不好。

粤语本身有粤语的特色,有广州话的韵味。要是翻译成普通话的读音就失去了原味,不好听,会另人听得不舒服,难以接受。

例:

饮水---------喝水

吃饭---------食饭

乜嘢--------什么

晏昼 ------下午

倾偈-------说话

潜水-------汆水

赚钱-------揾钱

睡觉-------瞓觉

揾苦嚟辛---------自找苦吃

一、基本的韵母是: a i u e o注:1)a i u都和普通话类似;2)e发音如“一个两个”的“个”字之韵母,同英语发音/e/一样;3)o这个音与普通话韵母o相近,有相近的多种发音,像“搁再”的“搁”字的韵母,“降落”的“落”字的韵母,等等;4)这些韵母可以组合成大多数的韵母,像iu,in,ing,ang,规则和汉语拼音类似;5)介音:不同的是,汉语拼音的/ao/,应该写成/au/普通话以/u/为介音的(只有ui是例外),比如哇/ua/,应该把/u/改成/o/,也就是/oa/,换句话说,o跟u的用法跟普通话相反了:例如: 我/goa/,多少/loa-choe/;6)鼻音:我们语言的特色就是有些字是带鼻音的,如“天/tiN/”和英文字母T,就不一样了,凡是有鼻音的,在音节最后加大写字母N;7)“黑”字的音,有点像英语的order的第一音节,这个普通话里没有,但是蒲语里面有,我们写成/ou/8)入声韵母:闽南话的入声可以说是全国方言中保存最完整的。也是外地人学闽南话最困难的部分;9)关于 /i/ 、/it/ 、/ik/ 、/ip/、/ih/等音:/i/和普通话的衣类似(跟yi有区别,跟英文的E的发音相同,跟日语的『い』、韩国语的이发音相同)/it/就是我们闽南话“一二三四”的“一”,发音后能感觉到舌根紧了/ik/就是厦门话的“力/lik/”字的韵母。/ak/给花草“浇水”的“沃”字,读/ak//ip/就是最后嘴巴闭起来的i/ih/就是缩短的i,发音很短促。(泉州话说“鸭子”的“鸭”字)(以上发音跟粤语的收音是相同或相似的)二、声母部分:和汉语拼音的声母很不同,但符合国际习惯,外国人容易看懂。基本的有p 相当于汉语拼音的 b,如果是汉语拼音的p,就是加上h,变成/ph/b 普通话没有,外地人以为是m,比如闽南话老婆“某”(本字为姥)/bou/,发和普通话的mou不同。t 相当于普通话的 d,如果是送气音,就加上h,变成/th/,读汉语拼音 t 的音。ch 相当于普通话的 z(有时相当于j,比如ji,jiu,我们写chi,chiu)。送气音加hs 和普通话s一样,普通话的xi、xiu我们写成si、siul 和普通话一样m 和普通话一样n 和普通话一样ng 就是“误会”的“误”的声母。g 汉语拼音里没有,“我”/goa/的韵母。关于 /t'/ 和 /t/我们汉语普通话是没有浊音的(其实泉厦的闽南话也是)。也就是说,我们普通话的,特(t')的(t)都是清音。英语里的/d/我们的话里没有。/t'/和/t/的区别是在于嘴巴有没有送气,只要说这两个字的时候把手放在嘴巴上感觉一下就知道。(t/和/d/的区别是在于喉咙有没有震动,/d/是有震动的,/t/没有) (白话字Peh-oe-ji)<一>字母Aa Bb Cc Ee Gg Hh Ii Jj KkLl Mm Nn Oo Pp Ss Tt Uu<二>子音(声母)p-ph-b-m--t-th-l-n-[p‘]--[m]--[t]-[t‘]-[l]-[n]卑-披-未-棉--知-耻-离-尼k-kh-g-ng-h-ch-chh-s-j[k]-[k‘]-[g]-[?]-[h]-[ts]-[ts‘]-[s]-[dz]基-欺-疑-硬-希-之-痴-诗-儿(1).子音j今仅见于漳属各县市(漳浦县除外)和台湾,泉属的惠安、永春以及厦门的同安区偶有见到。今厦门、泉州大多并入子音l, 漳浦并入g.(2).h, p, t, k兼用作入声韵尾符号,做入声韵尾符号时,只有成阻动作,不发出声来。(3).中括号内为国际音标。<三>母音(韵母)1.基本元音a e o o?/ou i u ee ir er[a] [e] [o] [?] [ i ] [u] [ε] [ш] [γ]阿 鞋 窝 乌 衣 污 哑 猪 锅(1).前六个为厦门音基本元音,漳州音增加ee;泉州音增加ш和γ2.介音韵ai au ia oa iau oai[ai][au][ia][ua][iau][uai]哀 欧 耶 蛙 妖 歪oe ui io iu iou[ue][ui][io][iu][i?]话 威 腰 尤 (喏)3.鼻尾韵m ng an in ian un oan am im[m][?][an][in][ian][un][uan][am][im]呣 秧 安 因 烟 温 弯 庵 音iam eng ang ong iang iong (oang) (om)[iam][i?][a?][??] [ia?] [ua?] [?m]阉 英 红 汪 央 央 (风) (森)(1) “风”是同安音,“森”是漳州音4.鼻化韵aN iN eN oN uN iaN oaN (oeN)[a~] [i~] [e~] [?~] [u~] [ia~] [ua~] [ue~]馅 圆 婴 恶 囗 营 鞍 (糜)iuN ioN uiN auN aiN oaiN iauN[iu~] [i?~][ui~][au~][ai~][uai~][iau~]杨 羊 黄 嗷 闲 (关) 喵(1).aN=a?; iN=i?; eN=e?;…,其余同理; (2). “糜”“羊”“黄”是漳州音;“闲”是同安音;(3).“囗”“嗷”“喵”是象声词5.入声韵ah-eh-oh-ouh-ih-uh-iah-ioh[a?][e?][o?][??][i?][u?][ia?][io?]鸭-嗝-学-(膜)-(鳖)-(嗍)-页-药iuh-oah-oeh-uih-aih-auh-iauh-oaih[iu?][ua?][ue?][ui?][ai?][au?][iau?][uai?]匊-活-狭-(血)-鸭-(雹)-蛲-囗ahN-auhN-ihN-ouhN-aihN-ehN-oaihN-mh[a~?][au~?][i~?][?~?][ai~?][e~?][uai~?][m?](趿)-(荥)-囗-囗-囗-囗-囗-(默)ngh-ap-ak-at-ek-ip-it-ut[??][ap][ak][at][ik][ip][it][ut](蹭)-压-沃-遏-益-揖-乙-兀iap-iak-iat-ok-iok-oat-op-[iap][iak][iat][?k][uat][?p]叶-(煏)-谒-屋-约-越-囗-(1).“aih鸭”是同安音;“op”是漳州音;(2).“囗”代表各象声词,有音无字闽南语声调调名:阴平阴上 阴去 阴入阳平阳去 阳入调值: 44 53 21 32 24 22 4标调符: 不标调 ˊ ˋ 不标调 ^ — '代码 1 2 3 4 5 7 8例一kim kím kìm kip kiâm kīm ki'pkim kim2 kim3 kip kiam5 kim7 kip8金 锦 禁 级 咸 妗 及例二 kun kún kùn kut kûn kūn ku'tkun kun2 kun3 kut kun5 kun7 kut8君 滚 棍 骨 裙 郡 滑例三 tong tóng tòng tok tông tōng to'ktong tong2 tong3 tok tong5 tong7 tok8东 党 栋 督 同 洞 独例四 pe pé è peh pê pē pe'hpe pe2 e3 peh pe5 pe7 peh8飞 把 秽 伯 爬 倍 白例五chan chán chàn chat chân chān cha'tchan chan2 chan3 chat chan5 chan7 chat8曾 盏 赞 节 层 赠 实注:(1).第1声(阴平)和第4声(阴入)没标调;(2).本表设计不包含轻声啲内容。(3).本表设计不包含变调啲部分。 (4).第6声是形式上啲阳上,实际上厦漳台 并无阳上调(阳上并入阳去),因此,无第6声 一、本调1.单独的一字读本调:漳(chiang)、州(chiu); 漳(chiuN)、浦(phou2);金(kim)、门(mng5);台(tai5)、东(tang)。2.词组的最后一字读本调:漳(chiang7)州(chiu); 漳(chiuN7)浦(phou2) ;金(kim7)门(mng5);台(tai7)东(tang)。3.轻声的前一字读本调:刘(lau5)先生、康(khng)家、行(kiaN5)出去、气(khi3)死、买(be2)啲。二、一般变调(一)、非入声啲变调(1).第5声 变 第7声同(tong5)→同(tong7)学毛(mng5)→毛(mng5)管(2).第7声 变 第3声洞(tong7)→洞(tong3)孔号(ho7)→号(ho3)码(3).第3声 变 第2声栋(tong3)→栋(tong2)梁过(koe3)→过(koe2)去(4).第2声 变 第1声苦(khou2)→苦(khou)楚软(nng2)→软(nng)脚(5).第1声 变 第7声砖(chng)→砖(chng7)仔头 酸(sng)→ 酸(sng7)甜(二)、入声的变调(6).入声韵尾是-p/-t/-k,第8声变第4声;第4声 变 第8声淑(siok)→淑(siok8)女、法(hoat)→法(hoat8)国、一(it)→一(it8)流合(hap8)→合(hap)作、罚(hoat8)→罚(hoat)钱、服(hok8)→服(hok)务(7).入声韵尾是-h,本调第4声,变调后第2声,同时塞尾韵“-h”解除,变成“舒声韵”雪(seh)→雪(se2)水、借(chioh)→借(chio2)钱歇(hioh)→歇岫(hio2-siu7)(7).入声韵尾是-h,本调第8声,变调后第3声,同时塞尾韵“-h”解除,变成“舒声韵”学(oh8)→学(o3)堂、踏(tah8)→踏(ta3)水车白(peh8)→白(pe3)色、狭(eh8)→狭(e3)细 闽南话发音 普通话拼音 清浊 送气(1表示送气)塞音:p (玻) b 清 0p'(坡) p 清 1b (帽) 浊t (刀) d 清 0t'(拖) t 清 1k (哥) g 清 0k'(科) k 清 1g (鹅) 浊塞擦音:ts(遭) z 清 0ts'(操) c 清 1dz (日) 浊鼻音:m (姆) m 浊边音:l (罗) l 浊擦音:s (梭) sh (河) h注:1,括号内的例字是闽南语发音;2,/*/发音为英语发音;3,b,g,l三个声母与后面的鼻化元音结合时,读成m,n,ng。声调表:调 类:阴平 阳平上声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调 值: 55 213 53 11 33 32 14例 字: 真 秦 振 进 尽 质 疾国际音标:tsin tsin tsin tsin tsin tsit tsit归纳几个对应关系:易混的声母:闽南话:p-ph-k-kh-t-th-l-n- b-m普通话:B-P -G-K -D-T -L-N-无-Mch[z/j]=z或者j,chh[ts]=q;(左为闽南语声母,右为普通话声母,以下同)s=x;b不等于普通话的B,普通话中没有,也不是m。如‘母’bu. 当今的闽南方言是在夷狄人(古代闽越土著人群)与历代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入闽,特别是唐、宋两朝时期北方人入闽的基础上,由八闽远古语音与历代外来语言进行交流、结合而逐渐形成的方言。闽南语的发音主要特点有:1、多数古浊可平声字,今读音时不吐气;2、念知、登等,有时保留破裂音,成[t]、[?];3、无轻唇音[v]、[f];4、有韵尾[-m]、[-p]、[-t]、[-k];5、声调七类,以上为主,与古代声调系统不尽相当。此外,在闽南语中,文、白语言区别较大。白读音代表本地方言比较久远的源头,据研究,它是唐朝及后来时中原人南迁所带来的汉语与当地闽越土著(少数民族)的语言相结合就开始形成的一种独特的语音体系;文读音则是本地方言与本民族权威的方言(古代的雅言、通语、近代的官话、现代的汉语、词汇、语法等方面向权威的共同语靠拢的表现)。闽南语保留了相当成分的中国古代特别是唐、宋时期语言的语音、词汇,被海内外语言学者称为中国古代汉语的活化石。因此,研究探索闽南语的发展,对保护、弘扬中国古代语言遗产,研究中国其他语种以及古代闽越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等领域有着积极的作用。 古汉语保留成份 子音 闽南语的子音(声母)直接继承上古汉语的声母系统。在这一方面,闽南语并没有受到中古时期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我们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按照传统的闽南语十五音分析,闽南语的声母有15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闽南语保留了15个。上古汉语有一些特点:古无轻唇音古无舌上音 古多舌音 这些重要的古代汉语语音现象,闽南语保存得很好,反映上述上古汉语的特点,以下逐一分析:闽南语的“非组”和“帮组”声母读法相同,例如“飞”([pe44]),“蓬”([phang24]),“吠”([pui22]),“微”([bi24])。 “知组”和“端组”的声母读法相像,例如“猪”([ti44] / [tu44] / [t?44]),“丑”([thiu53]),“程”([thiann24])。 很多“章组”的字声母读法和“端组”相同,例如“唇”([tun24]),“振”([tin53])“召”([tiau22]),“注”([tu21])。 元音声调 传统上认为闽南语有8声(实际上是7声),即: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狮 55 高平调 阴平虎 52 高降调 上豹 31 低降调 阴去鳖 3’ 低促调 阴入猴 35 回升调 阳平狗 52 高降调 上象 33 低平调 阳去鹿 4’ 高促调 阳入资深闽南语专家林央敏教授认为,闽南语声调已经归并简化为6声,即:例字 调值 调型 调类 比较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猴 35 回升调 阳平 同国语二声:洋豹 31 低降调 阴去 同国语三声:海(变调)虎 52 高降调 上 同国语四声:浪鳖 3’ 低促调 阴入 同国语五声:个(此字与“个”有别)象 33 低平调 阳去 国语无此调狮 55 高平调 阴平 同国语一声:汪闽南语的元音和声调,体现中古音的特点。元音方面,闽南语和粤语都完整保存中古音6个复音韵韵尾,其中[-p]、[-t]、[-k]是塞音,[-m]、[-n]、[-?]是鼻音。声调方面,中古音“平上去入各分阴阳”的特点在闽南语得到体现。漳州音、厦门音、同安腔、台湾优势腔,有阴平、阴上、阴去、阴入、阳平、阳去、阳入7个调;泉州音(仅以泉州市区“府城音”为代表)有阴平、阴上、去声(阴去和阳去合并)、阴入、阳平、阳上、阳入7个调。龙岩音(以龙岩市区音为代表)有8个声调(四声各分阴阳)。一般地,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今天的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所谓闽南语七声八调,指的就是这些调性的完整。 声调 平 上 去 入 阴平 阳平 阴上 阳上 阴去 阳去 阴入 阳入 代码 1 5 2 6 3 7 4 8 调值 厦门 44 24 53 - 21 22 32 4 东 tang 铜 tang 董 tang - 冻 tang 动 tang 触 tak 逐 tak 台北 44 24 53 - 11 33 32 4 - 台南 44 23 41 - 21 33 32 44 - 漳州 34 13 53 - 21 22 32 121 - 泉州 33 24 55 22 41 5 24 - 词语 闽南语词汇,有很多属于古汉语的成份,最古老的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代,甚至是上古时代。例如俗语“日时走抛抛,暗时点灯膋”中的“膋” 就是那个时代的语言。(《诗经?小雅?信南山》有:“执其鸾刀,以启其毛,取其血膋。”) 人称 单数 众数 第一人称 我gua 阮gun 排除性 我人,余人,吾人之连音 ng, ung, oang 我们 包括性 侬 lang 咱lan 第二人称 汝li 恁lin 您(“你人”连音)ning, ling 第三人称 伊 亻因in 伊人 i nang(潮琼片)ing(伊人连音 闽台片) 侬(人)lang, nang 人称说明:侬为“人”的语读:相当于普通话的“人家”。此一汉字传至日本,为天皇、后普通为年长者所用第一人称,侬(わし)。此外,可以当第三人称不特定之单复数。予=余=于=我/吾。余予于我训读皆同,“吾”为形声字。文读为ngo,语读为go。《论语》孔子也自称为吾。而更常见“我”goa,近代用法。“你”字的右半,正是“尔”字的简化或草书,汝和女在表第二人称时通同,如《论语》:“今女画。”的女就是你的意思,而女字在闽南语中也是这二种读法。您。今普通话仅解作第二人称敬语。《诗经》里所有的“伊”都是指“他”。生、先生:日语、韩语亦保留“先生”用法;而一般人称后之さん,正是汉字“生”之古音。“张生”指张先生;“张先生”指张老师,一些学有专精者,前辈,如医生,教师,律师……等。之:普通话的这,直到明代以前的中文,还是用“之”表普通话的“这”。最古老的可追溯到《诗经》:“之子于归”(这小孩出嫁)牙、齿:人、草食动物口内者称齿。如马齿、齿科大夫(非牙科大夫),齿膏(非牙膏);其他动物、山精鬼魅、幼兽,小孩或横生于口外,尖利者,称牙。如暴牙(乱长的),象牙(生长在口外)溺/屎溺:溺者,尿也。《庄子》:“道在屎溺。”时间:夜半、日出、早时/早食(早亦作蚤),晡时/晡食(指下午)、日落(白话常讲“日头落山”)、黄昏、宴时/宴食/暗时/暗食(晚上)……等词。《淮南子.天文训》十时辰制,《隋书.天文志》或汉代官方十二时辰制,都可以看到这些名称。其他如,中昼(中午)。空间:用字有严格区分。顶/上。“顶”指物之上缘,“上”指物之上方或上半部。如,头顶,山顶,水上(通常指高于水面如沿岸),水面上或水顶(桥起诸水顶),树顶,身上,身躯顶,天顶,底/脚。“底”指物之下缘,“脚”指物之下方或下半部。如,脚底,山脚,水底,树脚(如讲树底是指根部之下),井底(某一空间之最下处),手底(也指可直接掌握的资源),手下(大至归我所管领者,不如手底强烈。)。奥(最深处)。如村奥(最里村。)、奥万大,奥深水。地名:闽南地区常见地名用字。埔(平原),坑/湖(低势低者,称湖不一定有水:很多是古时有水,如今没水。),坪(坡势缓者,或小高原)庄(村落);寮(临时塔建的棚屋,如草寮,工寮。),茨(原指茅屋,今多作“厝”,指房子,同客家人称“屋”者,常冠姓于前,如陈茨/陈厝,指陈姓人家的房子/房子聚落。) 社(部落祭祀处而形成的聚落。台湾多为原平埔族居地)崎(山坡),崁(平面上突起如阶梯的地势)港(不限河溪大小,多为古早泊船,或作交易处。今不一定有水。),洲(河道沙积地)田/塍(农地)营/宿/镇/锋/冲(昌)/劲(台湾地区多为郑成功父子布军处)门/口(如:鹿耳门,郑成功登台处,为一海口)驿:车站。驿头(车站),驿夫(车夫),驿长(站长)。客家话,日语,韩语也表留此用古语。忝:疲也。普通话谓之“累”。《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不要累了你的父母)。(参陈冠学《高阶标准台语字典》)寒/冷:普通话混用。日语、韩语亦保留此一用法。 环境自然施于我者,如天气,称寒,如“冬天会寒”;形容物之温度,称冷,如“冷霜霜”,“脚尾手尾冷”。热/烧:同上。天气热,滚水烧。细腻:腻,音同“二”。小心也。如,细腻行兮(小心走嘿)。身:闽语称“怀孕”皆为“有身”,而“身”字于甲骨文中即画一个人腹中有物。食具: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北方人、官话语区称为“锅”,粤语和客家话称“镬”,闽语称为“鼎”。闽语以“鼎”作“釜”至少保存了西汉尚可了解的一种用法。丁邦新:〈汉语方言史和方言区域史的研究〉,《丁邦新语言学论文集》(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页203-206。箸:Ti, Tu。筷子。日语汉字同。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长衫(长袍)。荦确/偻佝/……:凡颠沛不平貌,皆称“loko”。loko马(骑起来会让人跳脚的马),荦确石(见于韩愈<山石>一诗,台湾澎湖多见,今多表音为老咕石),荦确糜(烂泥巴)。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如晋惠帝:“何不食肉糜?”,荦确糜(烂泥巴)。滥/烂:普通话全混用为“烂”滥(lam阳去),普通话作“烂”,充数貌,暗指品质不良,甚至可能是水货,如成语“滥竽充数”,之台电视滥滥(这台电视品质不好);烂(luan),指腐败貌。如豆腐烂矣(腐败了)。狡狯:之个子(囝)诚狡狯也。(这小孩很不听话,不受教,顽皮。)悾/悾悾:心思空空,傻瓜。《论语》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 ”湛:湿。《诗经.召南》“湛湛露斯”倒置词:其次,如“衫裤”“人客”“趁钱”“眠床”“精肉”“滚水”等等都是唐宋以来 (中古汉语时代) 的用词。[衫裤、人客、滚水,也见于粤语]闽南语一些构词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反,但是和古汉语相同,例如“鸭母”“风台”“人客”“亲堂”“骹手”等。表动物之性别及物之阴阳者,以“公/母”表二,如鸡母,狗公。表本源及衍生者,以“母/子”表示:如钱母(母钱也,即本钱),钱子囝(利息)。股母(股本),股子囝(股息)。其他:惯习,顸颟,千秋,偻伛,闹热,童乩,气力,弃嫌,退后,序先,第(dai上声)先,塞鼻,寸尺,冒仿,青红灯(红绿灯),板模,胃肠,慢且,头前,久长,出外,心内,加添,养饲,落衰,菜蔬,延迟,利便,缘投,运命,进前,绍介(介绍,都有人用),臭酸,姑磨(今台湾地区多俗写为龟毛),吓惊/吓恐(恐惊古音同),夜半,布帆/布蓬,暝日(暝为夜的意思),动词:臆:猜测也。《论语》子曰:“毋臆,毋必,毋固,毋我。”落:离开交通工具、交通动线,往下之动作,都称“落”。落车(下车),落轿(下轿);落崎(下坡);落山(下山);落高速公路(下高速公路)。粤语、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表意。宰:杀也。口语多用宰。宰猪、宰人。斟酌:小心,计较,深虑专心也。加斟酌兮(多注意多考虑专心一点)。熟悉:认识也。悉音sai。如,王生你有熟悉无?(你认识王先生吗?)斗:聚也。二人斗阵行(二人一起走。)企:立也,如企鹅(站起来的鹅),企壁(卖身女),企起来(站起来。),音khia。行、走: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表意。行:今普通话之“走”,古谓之“行”也。如普通话的走路,闽语叫“行路”(行之于路),走:急行也,即普通话的“跑”,古语谓之“走”也。而闽语里的“走路”,字面为“奔跑于路”,而且有“逃跑”、“逃亡”之义。如暴走。痹痹惙(扯):吓到发抖。日韩语也表留此汉字“痹”表达微颤和麻木之意。彳亍/蹉跎:左足为彳,右足为亍,彳亍指前行,有漫无目的行走,或游戏之意。如小明去公园内彳亍(蹉跎)。名词动词化或形容词化:天光(天亮),车过来(用车子载过来),泉药水(喷药水)。沃:浇。如,沃水(浇水),沃花(浇花)。副词/助动词/其他:诸:语音同“猪”或“著”,“之于”也。之味药子已经加诸内也(这味药加到里面了。)若:似也,同“如”。若行若走(又走又跑。),音na。如何也(类英文的how),通“偌”。若大?(多大),若济(多少?),各地口音有Goa, Noa, Na等。亦可通“如”也。诚/真:诚在古文中履见不鲜,亦可作“成”,诚大也(真的很大啊)名词或名词化形容词多用“真”。如真红,真白,真男子汉。上/至/大,在古文中表“最”、“极致”、“无可取代”之意。如孔子、老子、释迦牟尼的封号:至圣,上圣,大圣。闽语天天在用,上+形容词:。如上好(最好);上大(最大),上寒(最冷)。 至(语音为Chiah)+形容词:如:至好(这么好),至大(这么大);至寒(这么冷)。大+形容词:如:大厌头(超级不识相),大猪头(超级笨蛋),大好人。著,是也。普通话对错的对,闽语称“著”,表示说中了,讲对了。如,著也(对啊)。而闽语的“对”,是相对,根据之本意。如,对奖,对之个开始算(从这个开始算)。著,得也,中也,同“得”;得者,取也。著奖/得奖(中奖),拍著后壁(打中了后面)。按:根据也。按之个开始算(从这个开始算),按刑法规定(根据法律规定,台湾法学界常用。)。焉耳?/安尔/安耳:这样子(而已)。焉/安,相当于英文的how。《孟子.梁惠王》:“尽心焉耳”(尽心这样而已)。话不是焉(安)耳(尔)?讲(话不是这样子讲)。可以加在形容词之前以加强语气:之(tsit)粒西瓜有大(这个西瓜真大)之(tsit)个囝仔有勇(这个孩子真勇敢)这种用法跟《诗经》里“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有蕡=真大)《小雅.白华》:有扁斯石,履之卑兮。(有扁=真扁)加:kha+形容词:如“加少”指“变得比较少”《孟子.梁惠王篇》﹕“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盖予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视其左右,来而记之者已少,盖其又深,则其至者又加少矣”。 疑问词 what:什么:通“甚乜”。二字一起出现(闽台片)甚:通什么的“什”,台语多写成“啥”,后可加名词。如,甚人(何人),甚事(何事。事念Tai)……。闽台片口语多用“甚”表示what。乜:通什么的“么”。“乜个”(潮琼片)底:Ti或Toe, To, Te。“底个”(何,潮琼片),底事(Ti Tai,何事)。how to: 安(焉)怎+动词。how + adj. : 若+形容词。如若大(多大,how big),若济(多少,how much/ how many)when: 底时,何时。who: 甚人(可连音),底人(潮琼片)where:底,底位。which: 底一+名词

闽南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闽南语与古汉语一、闽南语的谱系从语言系统来讲,闽南语被多数中国的语言学家认为是一种汉语方言。然而西方学者大多不认同此说法。1、由于使用不同汉语的人之间,彼此基本上并无法用口语进行沟通,因此这些不同的汉语,基本上是"语言和语言"的关系,而不是"方言和方言"的关系。2、若以闽南语为讨论主轴,其与其他汉语差异甚大。其指出,闽南语可视为汉藏语系的一种语言,而不是方言,而厦门话、台湾话、泉州话、漳州话等等,是闽南语的方言。二、闽南语的语音1、子音 闽南语的子音(声母)直接继承上古中原语的声母系统。在这一方面,闽南语因为早在晋末五胡乱华便远离了故土,而并没有受到中古汉语系语音演变的影响,一路南迁至福建等地,留住上古中原语音。"现在普遍认为上古汉语有19个声母。[来源请求]按照传统的闽南语十五音分析,现今闽南语的声母有15个,就是说上古汉语的19个声母目前闽南语保留了15个。2、声调 汉语中古音有八个声调,体现“平上去入各分阴阳”。今天普通话的这一现象已不明显,但在汉语方言,大多能够完整或不完整地保留中古音的某些特点。以闽南话为例,漳州音独缺“阳上”调(漳腔阳上并入阳去);泉州音则惟独去声的本调不分阴阳(即阴去和阳去合并,但各自变调后仍能区分) 。所以闽南语还保留着七声八调,指的就是这些调性的完整。在语音方面闽南语是继承和保留着古汉语的发音、声调。三、闽南语的词汇1、词汇 闽南语如今日常用语中保留着很多古汉语词汇如: 鼎:以煮食用具为例,古代称为"釜"的,华北人、官话语区称为"锅",吴语、 忝:疲累。《诗经小宛篇》:"无忝尔所生"。 细腻:小心。音同"世二" 狡狯:顽皮,狡滑 夕暴雨:午后雷阵雨。此词汇尚保留于日本语。 痴欲:一见女人便顾盼爱慕的轻挑男子。在明代潮州戏文《金钗记》中就有"宋金为人太风梭(骚),说话甚痴欲(哥)"的台词,可见"痴哥"这词在明代的潮汕方言中已经产生。俗作"猪哥"。 湛:湿。《诗经召南》"湛湛露斯" 箸:筷子。日语同汉字。 糜:粥也,稀泥貌者也可称之。 衫:衣也。由上而下穿者,不论是否及于下半身,都一定叫衫。如长衫(长袍)。2、倒置词 如“衫裤"、"人客"、"趁钱"、"眠床"、"精肉"、"滚水"等等都是唐宋以来(中古汉语时代)的用词。其构词方式和现代汉语相反,但是和古汉语相同,例如"鸭母"、"人客"、"亲堂"、"脚手"等。3、副词/助动词/介词/其它 在大家嗲声嗲气的台剧女星中常会说“焉耳”(指这样子而已)。《孟子.梁惠王》:"尽心焉耳"(尽心这样而已) 有:可以加在形容词之前以加强语气:闽南人会说,这粒西瓜有大(这个西瓜真大)、这个囝仔有勇(这个孩子真勇敢)这种用法跟《诗经》里"有"字的用法非常接近:如《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实。(有蕡=真大)。 5、疑问句 在闽南语中常会出现一些疑问词如:"甚物","啥物",底(何):底事(何事),底地(何地),底处(何处),底时(何时)。 而这一类疑问词格式与词汇,无疑和古汉语是相同的。 在词汇方面闽南语的日常用语及书面表达相较于普通话有更好的保留。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摘 要: 中原古音随着唐军南下平乱播种在闽粤,加之中原语音和闽粤土著语音融合演化,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南语”方言。本文从中原文化的播迁,唐宋古音潜移默化,孕育着闽南语方言的萌生及促成闽南语方言的形成进行综合探讨,力求阐明闽南语对唐宋古音的继承与发展并形成自己的方言特色。 关键词: 中原文化 唐宋古音 闽南语 继承与发展 一、中原文化的播迁,促成闽南语方言的形成 中原文化源远流长,特别是唐宋时代建都长安、开封等中原地区,使唐宋古音成为当时中原地区的标准语音。作为闽南语系的主要区域闽东南、粤东、台湾及南洋地区,相距中原地区万里之遥,又是土著部落杂居,言语交流十分困难,不利于交流和发展需要。据《漳州府志》[1]所载,由于闽南地区的自然条件相对优越,那些来自中原的将士逐渐把中原地区的家眷迁入闽越,有的和当地土著百姓通婚,从此在这片温暖而富饶的土地上繁衍生息,成为大多数闽南百姓的祖先。他们还带来了中原地区较为先进的科学文化和生产技术,同时把中原地区的母语——唐宋古音播种在闽粤,而且这种中原语音和当地土著语音随着时代推移互相融合演化,逐渐形成了后来众多方言中独具特色的“闽南语”。据《泉州史志》记载,他们“选任良吏,省刑惜费,轻徭薄赋,与民休息……”[2]他们对中原地区流散的人才和北方避难入闽的文人均能包容接纳,而且为他们提供了较为优厚的待遇,并设立了书院,教化中原文明,培养人才,促成了民族的大融合。当年王氏兄弟入闽的中原将士后来大都定居于泉州周边,他们也把中原语音传入福建,进一步扩展了闽南语的流通范围。据《云霄厅志》载:“盗起,攻南海边邑,循州(今广州惠州)司马锭受命专征,檄元光潜师入潮,沿山倍道袭寇垒,俘获以万计。岭南悉平,还军于漳。”[3]在陈元光初任刺史时,“广寇陈谦连结洞蛮苗自成,雷万兴等攻朝阳,陷之,守帅不能制,元光以轻骑讨平之。”(《漳州府志》)陈元光的《龙湖集》中有“平獠宴喜”诗句:“扫穴三苗窜,旋车百粤空。”[4]当时一位将领许天正也唱和吟诗:“长戈收百甲,聚骑破千重。落剑唯戎首,游绳系胁从。”(《和陈元光平潮寇诗》)[5]所有这些无不记叙了入粤平乱的情形。由于粤东区域辽阔,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民穷则生变,寇乱频繁。陈元光“兵革徙威于外,礼让乃格其心”[6]的政治理念,“伦理则风俗自尔渐孚,治法彰则民心自知感激”[7]的施政主张,被当地百姓接受,中原文化、礼仪也得到重视和崇尚,开漳史料《忠毅文惠公行状》中就有“潮人以事闻,请乞陈元光兼戍朝阳”[8]的记载。在陈元光的统辖下,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漳州、潮汕之间的语言不断地交流和融合。至今粤东一带的方言基本纳入闽南语系,同属闽南语范畴,从此往后,无论是闽南地区的“芗剧”,还是潮汕地区的“潮剧”在语言表达上都为两地民众所理解和喜闻乐见。 台湾早在明代以前,就已经有漳、泉一带的百姓前往定居垦荒了。爱国史学家连横先生在《台湾通史·开辟纪》中记载:“历更五代,终极两宋,中原板荡,战争未息,漳、泉边民渐来台湾。”“台湾为垦服之地,当明中叶,漳、泉之至者已数千人。”他们“手耒耜,腰刀枪,以与生番猛兽相争逐,筚路蓝缕,以启山林,艰难缔造之功,亦良苦矣!”[9]这些记载,体现了明代闽南一带百姓已经跨过海峡,到台湾去开拓创业了,而闽南语方言因此移植台湾,并且在岛上扎下了根。《台湾通史·户役志》所载:“康熙五十二年(1713),诏以五十年丁册为常额,滋生人口,永不加赋。”“乾隆元年(1736)诏曰:凡内地百姓与海外番民,皆一视同仁,轻徭薄赋,使之各得其所。”[10]于是有大批福建、广东民众迁入台湾定居。如此往来闽台之间,闽南语就成为台湾岛上最主要的日常交流工具,始终维系着闽台两地的宗族情感。 大概也在明清时期,为数不少的闽南、粤东百姓飘洋过海,来到南洋谋生,当时被称为“过番”。据《漳州简史》载:“吕宋居南海中,去漳州甚近,漳、泉之民贩吕宋者,或折关破产,及犯压各境不及归,流寓土夷,筑庐舍,操佣贾咋作为生活,或聚妇长子孙者有之,人口以数万计。”[11]其余如印度尼西亚的旧港(当时称“三佛齐”)、马来半岛的北大年(当时称“大泥”)、文莱(当时称“婆罗”),大都有闽南、粤东人聚居的记载。这些勇敢的拓荒者经过几代人的艰苦拼搏,在当地开发了属于自己的一片家园,定居下来繁衍后代。他们的后代子孙成了现在东南亚各国的华侨,而他们的祖先当年带往南洋的家乡母语——闽南语就在这一片广阔的地域传播世世代代,永不泯灭。 二、唐宋古音潜移默化,孕育着闽南语方言的萌生 探究闽南语的诸多因素,我们就不难发现它与唐宋古音有着千丝万缕的特殊关系。由于汉语的发音通常离不开声、韵、调三要素,即“声母、韵母和声调”。古代称声母为“声”或“母”,宋人有三十六母的提法。依据发音部位,分为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五类。现代唇音又细分为轻唇、重唇;舌音也细分为舌头、舌上等等。比较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其中最主要的差异有两点:一是唐宋古音无舌头、舌上之分。舌上音即现在所说的“翘舌音”,如zh、ch、sh、r;舌头音即现在的“舌尖音”,如d、t、l。在唐宋时代,这两类音读是分不清的,这正好与闽南语发音相吻合。闽南语中几乎没有翘舌音,普通话里许多翘舌音,在闽南语都读为舌尖音。例如“蜘蛛、踌躇”,普通话读为“zhīzhū、chóuchú”,而闽南语则读为“dīdū/tiútú”。再注意下列汉字,普通话中声母都是zh,读翘舌音,在闽南语中却读为d:如“重、逐、侄、值、植、朝、张、摘、展、致、直、兆、罩、镇、珍、郑、阵……”二是唐宋古音无轻唇音,即没有现在的唇齿音f。这个特点与闽南语相符。在闽南语中,没有上齿摩擦下唇这个发音动作,也就没有了f这个声母。凡f声母的音节,或读为重唇音,即上唇摩擦下唇爆破发音动作。如“飞、肥、分、富、幅、蜂”等;或读为舌根音h,如“发、翻、反、丰、扶、服”等。闽南语方言区人们学普通话,总是把“繁、凡、烦……”读成“还”;把“泛、犯、范……”读为“换”;把“非、妃、飞……”读成“辉”;把“福、扶、浮……”读成“胡”,诸如此类造成了许多交流困扰,给当今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诸多不便。

关于ū韵母,唐代的韵书《切韵》分韵母为206部,后来改称为《唐韵》[12]。由于当时的科举考试有“试贴诗”的科目,写诗必须按一定的标准去押韵,因此《唐韵》成为官书,成为各时学子考举写诗用韵的绝对标准。《唐韵》至少有两个地方和普通话的韵母系统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一是唐代的撮口呼韵母尚未形成,虽然韵目有“鱼”、“虞”之名,但实际上与合口呼u混在一起。例如“书、初、除、猪”和“余、居、渠、徐”同属“鱼”韵部;而“扶、朱、胡,儒”和“区、娱、渝、须”同属“虞”韵部。可见,在唐代语音中ü和u是混在一起的,当时人们发音也许并没有明显的撮口动作,就这一点与闽南语正好相同。在闽南语中,至今找不到有撮口发音的音节,漳州人读ü为i;厦门及泉州地区则读ü为u;诏安及潮汕地区读ü则近似于-i(后)。如“居、区”两个词,漳州人读gī、kī;厦门及泉州人读gū、kū;他们无论如何都不会出现有撮口呼韵母。二是鼻辅音m、n、ng充当韵尾的问题。在普通话语音系统中n、ng充当韵尾,分别组合成为前鼻韵母和后鼻韵母,而m只当声母,不能充当韵尾了。但在唐代语音中,这三个鼻辅音却都能充当韵尾,例如《唐韵》中的“侵、覃、盐、咸”四个韵部,收录的就是以m为韵尾的字。例如“林、临、阴、心、琴、今、金、音……”为“侵”韵部;“潭、参、南、男、庵、涵、含、甘……”为“覃”韵部;“檐、严、帘、帘、嫌、蟾、添、尖……”为“盐”韵部;“咸、函、缄、衔、杉、监、岩、谗……”为“咸”韵部。 如果我们用普通话朗读上面的例字,那么第一行的韵母都是in,本来不应该和属于《唐韵》中“真”韵部的“因、辛、亲、邻、津”等字分开。而其他三行的韵母都是an或ian,本来也不应该和属于《唐韵》中“寒”韵部的“寒、安、丹、残、刊”等字分开。但是在当年,这两者之间的读音那是决然不同的,试着用闽南语读读这些字,我们就可以清楚地发现,归入《唐韵》中“侵”韵部的字,韵尾都是m,例如“林”,闽南语读为līm;“邻”,闽南语读为līn,其实它们分属于不同的韵部。归入“覃、盐、咸”韵的字,韵尾也都是m,例如“含”,闽南语读为hām;“寒”,闽南语读为hān,它们应属于不同的韵部。由此可见,闽南语比较完整地继承了唐宋古音中鼻辅音充当韵尾的语音特点。唐陈元光的《龙湖集》中有“落成会咏”诗句:“云霄开岳镇,日月列衙瞻。胜日当佳庆,清风去积炎。山畚遥猎虎,海船近通盐。龙泽覃江浦,螭坳耀斗蟾。文床堆玉笏,武座肃金签。奇计绳陈美,明诚学孔兼。忠勤非一日,箴训要三拈。千古清漳水,居官显孝廉。”[13]全诗共用八韵,依次是“瞻、炎、盐、蟾、签、兼、拈、廉”,全属“盐”韵部之韵,假如用闽南语读之,全是m收尾的鼻韵母。而且这种语音现象持续到元代,元代以后,大概由于北京成为国都,北方话成了“官话”广泛流传,北方方言取得了绝对的优势,那么大部分地区以m为韵尾的字音逐渐消亡,最终归并到以n为韵尾的字音中去了。 至于声调,古人把它分为“平、上、去、入”四调,且以平为“平”;以上、去、入为“仄”。“平”者不升不降,其音轻扬;“仄”者或升或降,如山路之起伏。古代格律诗每两个字为一个节奏,平仄递替,构成一种抑扬顿挫的音乐感。到了近代,入声渐渐分化消失,原来的入声字后归入“阴、阳、上、去”四声中去了,因此现代汉语语音中已经没有了入声这个声调了。据说现在的北方人学诗词格律,辨别平仄时,古入声字这个部分总是把握不好,也许他们会感到困惑,一些明明现在读起来音调属于阴平的字,为何要把它们归入据说是急迫而短促的入声调里去呢?在通行闽南语一带,这个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因为在闽南语里,至今仍然顽强地保留着入声这种声调。试以普通话朗读下列例字:“剥、削、卓、踢、逼、突、出、发、一、膝、屋、督、约、缺”;“德、国、竹、笛、学、习、集、合、值、得、独、逐、敌、革”。很明显第一部分为阴平调,第二部分为阳平调。可是改用闽南语读之,它们就变成一种又急又短的入声调了。原来这些字都是古入声字,在诗词格律中属于仄声字。 综上所述,说明闽南语仍然保留了唐宋古音在声、韵、调方面的许多重要特征,无怪乎有人把它称为“中古音的活化石”了。拥有一口闽南语,伴随着这一群华夏儿女一往无前、万难不屈的足迹从历史的烟云中走来,见证多少悲欢离合,创造了多少辉煌业绩。在新的历史时期,他们还会继续发扬艰苦拼搏的开漳精神,迈出更加坚定的步伐,朝着祖国强盛、社会和谐的美好愿景,朝着民族大团结的明天奋勇前进。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关于研究闽南语论文

南方方言保留了最完整的古汉语字词、读音和原意,词汇量大,表意清晰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古汉语口语的活化石,历史底蕴深厚。同时语音因地、因时而异。

江西话是中古汉语,保留了唐宋时期的发音、字词、语义,和客家话、粤语高度相似,大概分化在南宋灭亡时期。其保留了古汉语的入声(饿ngok4)、浊音(金jim1)、字(厥jie1<他>、摄<单肩扛>)、称呼(新妇xin1fu、爷娘ya2yang、嬷嬷ma3ma)。再者,江西话用送气(zh ch sh th)阻音、不送气(z c s t)区分卷舌音、平舌音,元音分短元音(a o e i u v)和长元音(aa oo ee ii uu w),存古代高(我ngo,你ng,厥jie1),这与印欧语系相近(汉人祖先起源于甘肃一带,毗邻印欧人种,基因研究我们和印欧人是近亲)。如果想听宋人怎么讲话,就听江西话(gang1xi wak4)。

可以参考

江西话南方赣方言口语词汇江右民系语言本字,里面有专门的本字和发音收集

三本论文,台湾中央图书馆,一本全文下载,一本是纸本论文扫描档(限国图所属电脑使用) ,所以第三本除非台湾有人可以去学校弄,请教授或学校与对方学校连系帮忙吧,当然这要花钱的以下是台湾地区的中央图书馆(又称国家图书馆)网址,你可以也申请帐号下载的第一本邱湘云的 1. 海陆客家话和闽南语构词对比研究 国立高雄师范大学/国文学系/94/博士 研究生:邱湘云 指导教授:锺荣富 电子全文 被引用:5点阅:182评分:下载:60书目收藏:0 1. 台湾四县客语量词系统研究 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89/硕士 研究生:吴莉雯 指导教授:戴浩一/罗肇锦 纸本论文扫描档(限国图所属电脑使用) 被引用:8点阅:82评分:下载:0书目收藏:0 1. 台湾闽南语及客语量词系统比较研究 国立中正大学/语言学研究所/91/硕士 研究生:陈韵予 指导教授:戴浩一 被引用:3点阅:86评分:下载:0书目收藏:0

Du知道君,不懂装懂。那种字符叫注音符号,类似于大陆的拼音。注音和拼音都是民国时候推行的汉语拼音方案。只不过,大陆推广拼音,台湾推广注音

有关研究闽南语的论文

日本人就是中国人的后裔,只是这个逆子想找我们的麻烦

中国七大方言概述 1.北方话(简称:北语) 2.广东话(简称:粤语) 3.江浙话(简称:吴语):4.福建话(简称:闽语):5.湖南话(简称:湘语): 6.江西话(简称:赣语): 7.客家话(简称:客语): 1、北方方言 又称北方话,以北京话为代表,通行语中国北方地区各省区,贵州、四川、云南以及华中地区的部份县市。北方方言分为四个次方言区: (1)华北方言,通行于京津两市几东北三省,河北、山东几河南六省。其中吉林、辽宁、黑龙江三省方言最接近北京话。 (2)西北方言,通行于山西、陕西、甘肃、内蒙古、宁夏一部分、青海一部分及新疆等六省一区。 (3)西南方言,通行于四川、贵州、云南三省及湖北大部份。湖南、广西北部边沿地区。 (4)江淮方言,俗称下江官话,通行于长江中下游,包括安徽、江苏、江西部份沿江地区。 2、吴方言 吴方言又称江浙话或江南话。过去以苏州话为代表,现今随着上海市的经济发展,使上海话使用的人口不断的增多,通晓上海话也逐渐多。因此现今吴方言的代表乃是上海话。通行地域主要是江苏省长江以南、镇江以东,南通小部份,上海及浙江大部份地区,可分为五个片: (1)以上海话为代表的太湖片,通行地域:上海市、常州地区、杭州地区和宁波地区。 (2)以临海话为代表的台州片。 (3)以温州话为代表的东欧片。 (4)以金华话为代表婺州片。 (5)以丽水话为代表的丽衢片。 3、湘方言 : 湘方言又称湖南话或湖湘话。以长沙话为代表,分布在湖南省大部份地区。湘方言从内部语音差异上看,又有新湘语和老湘语的分别。老湘语广泛流行于湖南中部宁乡、衡阳等地,新湘语流行于长沙、株州等大中城市中。 4、赣方言 赣方言又称江西话、赣语或溪语。以南昌话为代表,通行于江西省大部份地区以及福建西部、湖南省部份县市。因历史上多次北方汉人南迁多从江西为中转,家之地理上与江淮官话、湘方言、棚民话区接壤,就使江西省边缘地区深受其他方言影响,也导致赣方言自身特点被淡化。 赣方言内部可分为7个片: (1)以南昌话为代表的昌靖片,通行于南昌地区、高安地区。 (2)以宜春话为代表的宜浏片,通行于宜春地区、新余地区和湖南省 (3)以吉安话为代表的吉茶片,通行于吉安地区、井冈山地区和湖南省的茶陵、攸县、酃县。 (4)以抚州话为代表的抚广片,通行于抚州地区。 (5)以鹰潭话为代表的鹰弋片,通行于鹰潭地区、贵溪地区、乐平地区、景德镇地区。 (6)以赣县话为代表的赣南片(又称赣州片),通行于江西赣南地区。(此片赣语曾被大棚民民系的棚民籍研究者刻意划入棚民方言的分支) (7)以长汀话为代表的闽西片,通行于福建西部的汀州地区。(此片赣语支系同样也被棚民籍的研究者把之划入棚民方言的支系,这是语言学上的大作祟) 5 粤方言又称粤语或广东话,通行于广东省大部份地区,广西自治区的南和东部及港澳地区。(1)以广州话为代表的粤海片,通行地域:广东珠江三角洲地区、粤西地区、粤北地区部份县市和广西梧州地区。 (2)以台山话为代表的四邑片,通行地域:广东江门地区(新会、台山、江门市、开平、恩平和鹤山一部分)。 (3)以韶关粤语为代表的粤北片,通行地域:广东韶关地区,阳山、佛岗和英德市一部分。 (4)以阳江话为代表的高阳片,通行地域:广东茂名地区和阳江地区。 (5)以广西钦州话为代表的钦廉片,通行地域:广东湛江地区、广西钦州地区和广东雷州地区一部分。 (6)以惠州粤语为代表的惠河片(此片曾被棚民学者误为棚民方言的分支,尤其是广东河源居民,他们也象棚民研究者误认了自己是棚民人)。通行地域:广东惠州地区、河源地区和揭阳地区的普宁、揭西一部分,汕尾地区的陆河县和梅州地区的五华、兴宁一部分。 (7)以广西南宁话为代表的邕浔片,通行地域:广西南宁地区、玉林地区一部分。 (8)以广西玉林话为代表的勾漏片,通行地域:广西玉林地区和广西梧州一部分。 6、棚民方言 棚民方言又称嘉应话、客家话或流话。以广东梅城话为代表,主要通行于广东梅州地区及零星分布于江西南端和福建西部。历史上棚民一族是自东晋开始从中原地区的一群流人为了避免战乱曾好几次向南方迁居。 他们集中生活最多的地方是广东梅州地区。海外华人及华侨中亦有部份说棚民话。 7、闽方言 闽方言又称福建话或福佬话。过去以福州话为代表,今由于闽方言的闽南居民的人口日益增长,使用闽南方言的人口也由此增多。故此现今的闽方言中一般是以闽南方言的厦门话为代表。闽方言内部可分为5个片。 (1)以福州话为代表的闽东片 - (2)以厦门话为代表的闽南片,在闽方言中的闽南片又被分为几个小片:1、泉漳片以福建厦门话为准。2、潮汕片以广东汕头话为准。3、雷州片以海康话为准。4、琼文片以海南海口话为准。 (3)以建瓯话为代表的闽北片。 (4)以永安话为代表的闽中片。 (5)以莆田话为代表的莆仙片。 南洋群岛中的华人社区中也有相当多来自闽方言区,但主要是闽南方言。 附: 还有一种标准是把全国分成八大方言区,即把闽方言分成两支 1、闽北方言,又称为福建话。 闽北方言分布在福建北部、浙江南部个别地区和台湾的一部份,此外,南洋华侨也有一部份人说闽北方言。闽北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 2、闽南方言,广东人称为潮州话,福建人称为厦门话。 闽南方言分布在福建南部、广东东部和海南岛的一部份,海外部分华人社区亦流通闽南方言。闽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 (这是按地理的南北来分,如果是综合福建方言来说的话,福州话则属于闽东方言) 中国的方言 语系———————语言——————方言——————次方言 ┌晋语——————————┬大同话 │ └太原话 │ │ ┌陕甘语—————┬陕西话 │ │ └甘肃话 │ │ ┌东北话 │ │ ├河北话(国语、普通话) ┌北语群————┤ ├北方汉语————┼山东话 │ │ │ ├胶东话 │ │ │ └河南话 │ │ │ ┌鄂北话 │ │ │ ├楚语 │ │ │ ├湖南官话 │ └北语—————┤ ├岑江话 │ ├西南汉语————┼桂柳话 │ │ ├黔北话 │ │ ├黔南话 │ │ ├灌赤话 │ │ ├昆贵话 │ │ └滇西话 │ │ ┌合肥话 │ │ ├扬州话 │ ├江淮语—————┼南通话 │ │ ├九江话 │ │ └南平话 │ └—————————军家话〔中国福建省武平县中山乡〕 │ │ ┌北部———————南昌话 │ ├东部———————鹰潭话 │ ┌赣语 —————┼中部———————抚州话 │ │ ├西部———————宜春话 │ │ └西南部——————吉安话 │ │ ├客赣语群———┤ ┌赣西北客语————铜鼓话 │ │ ├赣西南客语————赣州话 │ │ ├赣东南客语————宁都话 │ │ ├闽西客语————┬长汀话 │ │ │ └连城话 │ │ ├饶平客家话〔潮州市;中国台湾苗栗县卓兰镇〕 │ │ │ ┌梅县话、四县话〔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 │ │ │ ├大埔腔〔广东省梅州市;中国台湾台中县〕 │ └客语 —————┼粤东梅江客语——┼惠阳客家话、海陆话〔广东省汕尾市、深圳市、 东莞市、清远市;中国台湾〕 │ │ └韶南〔广东省韶关市〕 │ ├四川客语 │ ├粤东东江客语〔广东省河源市、惠州市〕 │ ├粤北客语〔广东省韶关市〕 │ ├惠州客家话 │ ├浙江畲话【畲族】〔浙江省丽水市〕 │ ├江西畲话【畲族】〔江西省吉安市、上饶市‧‧‧〕 │ ├福建畲话【畲族】〔福建省南平市、宁德地区〕 │ └广东畲话【畲族】〔广东省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惠州市〕 │ │ ┌宣州话 │ │ ┌常州话 ↓ ↓ ├上海话 ↑ ├北部、太湖吴语—┼湖州话〕 汉语系┤ │ ├杭州话 ├————————吴语—————┤ ├绍兴话 │ │ └宁波话 │ ├中部、婺州吴语——金华话 │ ├南部、处衢吴语—┬衢州话〕 │ │ └丽水话 │ ├台州话 │ └温州话—————┬温州话 │ └瓯语 │ │ ┌北部、旌-占 ———旌德话 │ ├东部、绩-歙 ———歙县话 ├————————徽语 —————┼西部、休-黟 ———屯溪话 │ ├西南部、祈-德 ——祈门话 │ └严州话 │ │ ┌长-益(新湘话) —长沙话 ├楚语——————湘语—————┼娄-邵(老湘话) —双峰话 │ └吉-溆 ——————吉首话 │ │ ┌闽北语 —————————建瓯话 │ ├闽东语 ——————————福州话 │ │ └泰顺蛮讲 │ ├闽中语 ————————永安话 ├闽语群 ———— ┼莆仙语、兴化话 、莆田话 │ │ ┌闽南话—————┬厦门话 │ │ │ └中国台湾话、 │ └闽南语————┼潮汕语—————┬潮州话 │ └汕头话 │ ├雷州话 │ └海南话、琼文话 │ │ ┌粤海——————┬广东话、广州话 │ │ └东莞话 │ ├四邑话—————┬台山话 │ │ └雅瑶话、拉珈话〔 ├————————粤语 —————┼高-雷 ——————阳江话 │ │ ┌梧州话 │ ├桂南粤语————┼南宁话 │ │ └钦廉话 │ ├吴川话〔广东吴川、湛江〕 │ └蜑家话、水上话〔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儋州话〔海南省儋州市、昌江黎族自治县〕 │ ├————————猫家话【苗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 │ ├————————伶话【苗族】〔广西壮族自治区龙胜各族自治县〕 │ └————————平地瑶话【汉族、瑶族】〔湖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绪 论 一.现代汉民话共同语现代汉语是现代汉民族的语言,它既有共同语——普通话,也有不同的方言。(广义)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使用情况:是全体汉族人民之间交际的语言,也是汉族与兄弟民族之间、中国人和外国人之间用来交际的语言。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形成:现代汉民族共同语是汉民族通过长期的互相交往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逐渐形成的。现代汉语的前身:春秋时期的“雅言”(又称“夏言”),汉朝时的“通语”,明清时代的“官话”,“五四”运动时的“白话”。“白话文运动”和“国语运动”互相推动,互相影响,使民族共同语的书面形式和口语形式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民族共同语的两种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以口耳进行交际的口头形式是口语;用文字记载下来的书面形式是书面语。普通话在台湾省和海外称“国语”,新加坡则称“华语”。二.现代汉语的方言形成方言差异的主要因素:由于人口增长,生活区域扩大;由于社会动乱,人民向远方迁徙;由于山川阻隔、交通闭塞,人民往来不便;由于与异族接触,发生语言的互相影响和融合。汉语方言是汉民族历史发展的产物。汉语方言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在语音、词汇和语法方面形成了各种不同程度的差异。其中语音方面的差异最大,词汇次之,语法方面的差异最小。现代汉语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闽方言和粤方言等七大方言。(一)北方方言旧称“官话”,以北京话为代表,使用人口最多,约占汉族人口总数的百分之七十以上。北方方言包括四个次方言:1、华北方言;2、西北方言;3、西南方言;4、江淮方言(二)吴方言也叫江浙话,以苏州话或上海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八点四。(三)湘方言以长沙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四)赣方言以南昌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二点四。(五)客家方言以广东东部的梅州话为代表,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六)闽方言通行于福建大部,广东东部潮山地区和南面的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台湾两大省……,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四点二。包括三次方言:闽南、闽东、闽中。(七)粤方言以广州话为代表,……港澳地区,占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五。三、新时期的语言文字工作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第8页第一段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段尾)了解:我国当前语言文字工作最重要的两项任务是:大力推广普通话,促进汉语规范化;加强社会用字管理,促进汉字规范化。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标准,这就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狭义解释)了解:“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就是以一个具体地点的方言语音作为标准音,使人们有明确的具体的活的语音标准可以遵循。“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就是说以北方话作为词汇规范的基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就是以现当代著名作家的具有代表性作品中的一般用例作为语法规范。(以上三点要理解 书第9-11页)绪论部分出题约占3-5分第一章 语音语音概括一、 语音的性质语音就是人类说话时发出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它包括生理属性,物理属性、社会属性三个方面。(此名词解释不可少字、差字)(一) 语音的生理属性了解:人的发音器官可以分为肺和气管、喉头和声带、口腔和鼻腔三大部分。(二) 语音的物理属性语音的四要素(即四个物理要素):音高、音强、音长和音色。1、 音高就是声音的高低,决定于声波的频率。音高在汉语里的作用非常重要。2、 音强就是声音的强弱,决定于声波的振幅普通话里的轻音与音强有关。3、 音长就是声音的长短,决定于发音体振动的时间。音量与音高、音强、音长有关。4、 音色又叫音质,就是声音的特色、本质,是不同的声音能够互相区别的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于声波振动的形式。音色的差别由三种因素造成:第一,发音体不同。第二,发音方式不同。第三,共鸣器的形状不同。(三) 语音的社会属性:它首先体现在音义结合的社会性上,还突出地体现了语音的系统性上。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二 语音的分析(一)音节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人们在听觉上自然感受到的最小的语音片断。儿化了的两个汉字一个音节。(二)音素音素是从音色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音素分为辅音和元音两大类。发音时气流不一定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辅音(又称子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素叫元音(又称母音)。元音与辅音的区别:发音气流在发音器官中是否受到阻碍。元、辅区别的简答形式:1、有无阻碍;(辅音有阻碍,元音无阻碍)2、紧张状态;(辅音局部紧张,元音均衡紧张)3、气流强弱;(辅音气流强,元音气流弱)4、、响度大小;(辅音小,元音大)(三)音位音位是某种语言(或方言)里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是根据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一) 声母、韵母、声调一个音节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声母指音节开头的辅音,韵母指声母后面的部分。一个音节如果不以辅音开头,则称为“零声母”。声调指的是音节的具有区别意义作用音高变化。三 语音的符号汉语拼音方案是记录现代汉语语音系统的法定拼音方案。汉语拼音方案主要用来给汉字注意和作为推广普通话的工具。汉语拼音的五大块: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隔音符号。(第24-26页)第二节 普通话的辅音和元音一、辅音的发音分析辅音的发音过程有三个阶段:一是成阻,二是持阻,三是除阻。(一)辅音的发音部位发音部位:发音时气流受到阻碍的部位。辅音发音部位的七类: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二)辅音的发音方法发音方法:气流破除发音阻碍的方法。1、阻碍的方式:根据成阻或除阻的方式不同,可以五类1) 塞音(暴破音):b、p、d、t、g、k(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前三组前两位)2) 擦音:f、s、sh、r、x、h3) 塞擦音:z、c、zh、ch、j、q(结合辅音声母表记,后三组后两位)4) 边音:l5) 鼻音:m、n、ng2、声带是否振动:分清、浊两类。1) 清音:b、p、d、t、g、k、z、c、zh、ch、j、q、f、s、sh、x、h2) 浊音:m、n、ng、l、r清、浊音记法:声母中除去浊音,其余都为清音,故记住浊音的5个就可以。3、气流的强弱:分送气音、不送气音两类。1) 送气音:p、t、k、c、ch、q2) 不送气音:b、d、g、z、zh、j注:声母表里每组第一个音为不送气音;每组第二个音为送气音。只有是塞音、塞擦音时,才考虑送不送气。一、 元音的发音分析元音的性质有以下三个方面决定:(舌头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形状)舌头的高低分四度:高元音、半高元音、半低元音、低元音;舌头的前后分三度:前元音、央元音、后元音;嘴唇的形状分两种:圆唇元音、不圆唇元音。普通话的元音分:单元音和复合元音两种。(一) 单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始终不变的元音叫单元音。单元音分为舌面元音、舌尖元音、卷舌元音。1、 舌面元音:i、u、Ü、a、o、e、ê2、 舌尖元音:-i[ ],只出现在声母z、c、s后面。-i[ ]只出现在zh、ch、sh、r后头3、 卷舌元音:er注:配第35页的舌面元音舌位图,会方便记忆。(二) 复合元音发音时舌位和唇形都有变化的元音叫复合元音。复合元音包括:1、 前响二合元音:ai、ei、ao、ou、ao2、 后响二合元音:ia、ie、ua、uo、ue3、 中响三合元音:iao、iou、uai、uei第三节 普通话音节的分析一、 声母普通话的22个辅音当中,除知根浊音ng(以韵母中出现)不能出现在音节开头,其余21个辅音都可以充当声母。声母共22个,其中一个为零声母。二、 韵母普通话有39个韵母。根据韵母的组成成分,分为单元音韵母、复合元音韵母、鼻音韵母三类。(一)单元音韵母由单元音充当的韵母共有10个,即:i、u、u、a、o、e、ê、-i、-i、er(二)复合元音韵母复合元音充当韵母共有13个。前响复合韵母:ai、ei、ao、ou、ao;后响复合韵母:ia、ie、ua、uo、ue;中响复合韵母:iao、iou、uai、uei(三)鼻音韵母鼻音韵母:则元音和鼻辅音一起构成的韵母。可以出现在音节末尾的辅音只有舌尖中浊鼻音n和舌根浊鼻音ng。n即可出现在音节的开头,又可出现在音节的末尾;ng只出现在音节的末尾。普通话里有16个鼻音韵母。1、 舌尖中鼻音韵母8个:an、ian、uan(u加点)、uan、en、in、uen、un(u加点)2、 舌根鼻音韵母8个:ang、iang、uang、eng、ing、ueng、ong、iong开口呼:没有韵头而韵腹又不是i、u、u(u加点)的韵母齐齿呼:韵头或韵腹是i的韵母。合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的韵母。撮口呼:韵头或韵腹是u(u加点)的韵母。三、声调声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调值即声调的实际读法,是每个音节都具有音高变化形式。调值采用“五度标记法”。线条所表现的高低升降的类型叫做调型。注:要会运用调值标记法及记清第42页的图表示方法。在答题时,要注意题的问法:调值用五度标记法标注;声调用阴、阳、上、去添写。调类指的是声调的类别,是通过归纳一种语言或方言的全部调值而得出的类别。普通话的声调有四个调值: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注: 中古汉语的调类演变为普通话的调类,有三条重要规律:第一是“平分阴阳”;第二是“浊上变去”;第三是“入派四声”。四、音节的构成方式(此节为重点,需多看几遍)普通话的音节结构分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韵母又分成韵头、韵腹、韵尾三部分。韵腹又叫主要元音,是韵母中发音开口度较大、声音最响亮的元音。所有的单元音都可以构成韵腹。韵头又叫介音,是介于声母和韵腹之间的高元音。韵头开口度较小,响亮度也较差,只能由i、u、u(u加点)三个高元音构成。韵尾指的是一部分韵母后面的收尾部分,有元音韵尾和辅音韵尾。元音韵尾由i、u构成。辅音韵尾由n、ng构成,韵腹和声调是每一个音节都必须具有的。注:熟记第45页中音节构成类型的十二种格式,注意列表中傲、野、卫、曹、贵几个字的分解方式。十二各格式中,最复杂的格式包含四个音素和一个声调,简单的格式只包含一个音素和一个声调。元音在音节里可以连续排列,最多时达到三个。五、声韵的配合规律普通话有21个辅音声母和一个零声母,有39个韵母。普通话声韵配合规律主要的6点:1、 双唇音b、p、m能和开口呼、齐齿呼的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音韵母u,不能得撮口呼韵母配合。2、 唇齿音f能和开口呼韵母配合,和合口呼韵母配合只限于单韵母u,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3、 舌尖中音d、t和n、l与韵母的配合关系略有不同。 n、l能和四呼的韵母配合, d、t不能和撮口呼韵母配合,能和其他三呼的韵母配合。4、 舌尖前音z、c、s,舌尖后音zh、ch、sh、r,舌根音g、k、h,这三套声母的配合关系相同,都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此点易出选择题)5、 舌面音j、q、x与前面三套声母相反,只能和齐齿呼、撮口呼的韵母配合,不能和开口呼、合口呼的韵母配合。6、 在全部声母中,唇齿音f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窄;舌尖中音n、l和零声母Ф能配合的韵母范围最宽,它们和四呼的韵母都能配合。配合声母最多的是开口呼,配合声母最少的是撮口呼。(此点重点)第四节 方音辨正 (非北京同学注意一下书里的例句即可)第五节 轻声 儿化 变调一、 轻声轻声:一个词或一句话里有的音节失去原有的声调,变得又短又弱的声调,这种语音现象就是轻声。声调主要决定于音高,而轻声的开成取决于音强和音长。轻声的规律:1、助动词;2、虚词;3、表示方位的成分;4、用在动词后表示趋向的词;5、叠音名词及动词叠用后的第二个音节。(轻声规律留意一下书上例词即可)轻声的作用:轻声有分辨词与非词、分辨词义和分辨词性的作用。二、 儿化儿化:普通话的卷舌韵母“er”不与声母拼合,除自成音节外,还可以附加在别的音节的后面,和前面的韵母融为一体。使前面的韵母变成卷舌韵母。这种现像叫“儿化”。儿化的作用:区别词义和词性,有的情况下表示细小、亲切的色彩。三、 变调音节和音节连在一起念时,由于互相影响,本调会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就叫变调。(一)上声的变调1、上声+上声=阳平+上声(两个上声字相连,前一个上声字变读阳平)2、上声+非上声=半上+非上声1、 上声+轻声(非上声)=半上+轻声2、 上声+轻声(上声)=阳平/半上+轻声(二)“一”的变调1、在阴平、阳平、上声前读去声。2、在去声前读阳平。3、在重叠的单音动词中间读轻声。(三)“不”的变调1、在去声前读阳平。2、在正反并列提问式中和可能补语否定式中读轻声。注:留意(一)(二)(三)中的例子。第六节 语调和朗读一、 语调语调:指的就是有表达语义和感情作用,贯穿全句的语音的高低升降、轻重顿挫的变化形式。包括停顿、重音、升降三个方面。(一) 停顿停顿可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节奏停顿三种。1、 语法停顿:是由句子的语法关系所决定的停顿。标点是语法关系的书面标志。2、 逻辑停顿:为了表达感情和强调某一语义的需要而采用的停顿。3、 节奏停顿:为了显示韵文的节奏而采用的停顿。(二)重音重音分为语法重音和逻辑重音两种。1、 语法重音:指的是根据语法结构的特点而采取的重读。2、 逻辑重音:指的是根据语义或感情表达的需要而采取的重读。注:语法与逻辑的对比(书中例句)。(三)升降语调升降指的是整个句子的音高变化,它是语调的主干,最能表达出全句的思想感情。了解语调升降的四种类型:升调、降调、平调、曲折调。

不是很明白你的意思。我这儿有很多地方方言的论文,随便一篇就可以吗?

日本人和朝鲜人(韩人)有同源关系,与通古斯语/蒙古语/等阿尔泰语系民族有渊源,. 日语跟原本跟汉语一点关系都没有.日本僧侣从5世纪(南北朝时期)开始从中国引入汉字,同时将当时的江南地区的古代汉语发音引进日语当中,被称为"吴音",到唐朝时转为从长安引入汉语发音,被称为"汉音",宋朝以后引入日语的称为"唐音"..因为日语里存在很多古代引进的汉语借词,而闽南语是汉语当中保留最多古汉语特点的方言,所以日本的部分汉字音读与闽南语有相似之处, 而说粤语的人也会发现,日语在说"二"和"六"时和粤语发音非常接近..绝大部分日本人与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没有血缘关系,在历史上的确有部分汉人因为战乱迁徙到日本,尤其是南北朝到唐朝这段时期,这些人被日本称为"归化人",但他们在日本人只少数..至于那个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后代的传说,不过是1000年前中国人编出来的神话罢了.徐福东渡是在2200多年前的秦朝,一去不返,最终去了哪儿谁不知道.秦朝之后就是汉朝,汉朝与日本开始有来往,那时的日本人(倭人)根本不会汉语,也没有文字,也不会制造铁器,也没有人说自己是什么徐福的后代,在此后的1000多年里,就算是中日来往最频繁的唐朝,中国和日本都没有人说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的后代,直到唐朝灭亡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才有人开始编造出日本人是徐福带去的童男童女后代的传说..

法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本科论文提纲范文(精选10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独立思考和创新的能力。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本科论文提纲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套版印刷的含义与基本技术特征

中国古代套版印刷的滥觞——学界的几种观点

套版技术的成熟与分化——明末彩色印刷的兴盛,套印书的大量出现与木版画

二、清代套印本的基本情况——概述官、私、坊三方的特点

以“内府本”为例,分析其使用技术、刻印范围、刻印目的等,折射当时国家中央刻书的一些特点

三、简介欧洲的彩色印刷技术的起源

欧洲彩印技术与我国套版印刷技术的异同

木版画和后来的年画虽然与套印书同出一个源头,但是限于篇幅就不能详细的写了。此外,套印本与现代彩印书相比较,从中也可能发现人们对书的观念——如书的作用、阅读的意义等等的一种转向。最后一部分涉及外国出版史的一些内容。

一:论文题目

从汤显祖《牡丹亭》中杜丽娘人物形象

——看“发乎情,止乎礼”的时代性

二:论文观点来源

“发乎情,止乎礼”出自《论语》,是古代形容男女关系的。发乎情,即人的情感在男女之间产生。止乎礼,就是受礼节的约束。汤显祖所说的“情”是指包括*爱之欲在内的人生欲求。可汤显祖在《牡丹亭》中强调真情,至情的时候,他始终指向的仍是社会现实,表现出对现世的热情和对道德的关注,更重视“发乎情,止乎礼”的教育作用。

三:基本观点

《牡丹亭》中杜丽娘能突破自身的心理防线,逾越家庭与社会的层层障碍,勇敢迈过贞节观,为鬼时,以身慰情人;在死而复生之初,能婉言拒绝情人的求欢,“发乎情,止乎礼”。有人认为,这是汤显祖思想的矛盾性,它在突破传统的同时,又在墨守陈规,是一种退步。而我认为“发乎情,止乎礼”符合了那个时代的特征,而在现代,在女性贞操观念淡薄,过度追求个性解放的今天,其伦理道德意义就更为重要了。

四:论文结构

全文共分七节及结论。

第一节《牡丹亭》:介绍汤显祖及其作品《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及内容。

第二节《杜丽娘》:杜丽娘是人们心中至情与纯情的偶像,对于人物的塑造,我认为主要受汤显祖的文学思想和当时人们思想信仰的影响。

第三节《萌芽》:主要论述《牡丹亭》中杜丽娘爱情观的萌芽。她一面悲叹青春的虚度,个人才貌的被埋没;一面又执着于自由、幸福的追求,“一灵咬住”,始终不放。

第四节《冲破》:《牡丹亭》中杜丽娘死了,可是她的死不是生命的结束,而是新的斗争的开始。在摆脱了现实世界的种种约束之后,她果然找到了梦中的书生,主动地向他表示爱情,并以身慰情人,还魂之后还结为夫妇。

一、序论(1000字)

1、对民间信仰做一些概述

2、关于民间信仰研究的已有研究成果

3、本项研究的意义与构想

二、本论

(一)太谷县民间信仰的概况和特点(3000字)

1。概况

(1)三官爷

(2)五道爷

(3)关老爷

(4)奶奶

2、特点

(二)民间信仰与传统乡村社会(5500字)

1、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态系统

2、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组织整合

3、民间信仰与社会的教化控制

4、民间信仰与社会的生活运行

三、结论(500字)

在清代太谷的乡村社会中,民间信仰为民众生活构筑了一个万物有灵的世界,形成其独特的信仰体系。民间信仰以其强烈的世俗性渗透于乡村社会之中,深深影响着民众的人生选择。

民间信仰是广大非教徒民众的超自然信仰,它包括多种观念与活动,而以神灵崇拜为核心。它与社会的生态系统密切相关,并存在于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着多种多样的功能。总之,民间信仰与传统乡村社会的生态、结构、功能、生活都有不解之缘。它在该社会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和作用。

⑴钟敬文。《民俗学概论》[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第。187页

⑵王守恩。《诸神与众生——清代、民国山西太谷的民间信仰与乡村社会》。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xx。第10页

⑶咸丰《太谷县志》。卷三。户口。第二十四页

⑴光绪《太谷县志》。卷三。风俗。第3页

⑵李文慧。《民间信仰与村落关系——以清代至民国的山西太谷为例》。第14页

⑶《重修三官庙告竣碑记》。嘉庆二十五年。《平、祁、太经济社会史料与研究》。第230页

⑷《山西通志》第47卷。中华书局1997年版。第225页

【内容摘要】xx年末以来,面对日益严峻的经济形势,国内房地产市场的有效需求被大大抑制,市场观望气氛浓重,楼市成交价跌量少,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范文。在传统营销模式下难以突围,房地产市场必然要依靠谋求营销创新来取得突破。本文从房地产市场全程策划、产品定位、客户定位、策划方案、包装方案、销售战术等方面简要分析如何进行创新,以及创新需要面临和解决的问题,供以参考,论文写作《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关键词】房地产营销创新营销策划定位产品客户

【目录】

一、房地产营销发展历程简要回顾

二、当前房地产市场面临市场新形势的挑战

三、传统营销策划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市场状况

四、新的经济形势下如何做到“创新营销

1、将房地产全程策划作为创新营销的基础

2、制定明确和精准的市场定位分析

3、建立以客户为导向的消费者关系体系

4、根据产品定位和消费者分析,进行产品创新

5、制定价值独到、具有可实施性的营销策划方案

6、销售推广的软、硬件包装

7、制定合理的销售战术

8、建立高效的成本控制管理体系

[摘要]我国刑事诉讼中超期羁押现象长期以来一直未能得到有效遏制,已经出台了的有关纠防超期羁押的制度也未得到真正落实。为此,本文在阐述了超期羁押的概念,危害性及其长期存在的原因的基础上,着重提出了一些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关键词]超期羁押概念危害性原因对策

前言

一,超期羁押的界定

二,超期羁押的危害性

(一)超期羁押严重侵犯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权

(二)超期羁押严重妨害了刑事司法程序公正的实现

(三)超期羁押妨碍了刑事诉讼的效率,增加诉讼成本

(四)超期羁押严重损害了法律的严肃性

三,超期羁押形成的原因

(一)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仍较为严重

(二)过于强调惩罚犯罪刑事诉讼目的而忽视了人权保障目的

(三)立法存在着一些明显缺陷

(四)缺乏行之有效的监督,救济机制

(五)落后的侦查手段和模式的制约

四,解决超期羁押的对策

(一)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人员素质

1,转变"重实体,轻程序"的观念

2,转变"重惩罚,轻人权"的观念

(二)填补现行法律漏洞,完善羁押立法规定

1,完善《刑事诉讼法》关于审前羁押的规定

2,完善《国家赔偿法》中关于超期羁押发生后的国家赔偿的规定

(三)完善对超期羁押的监督机制和救济程序

1,完善检察机关监督机制

2,建立超期羁押的救济程序

3,建立羁押的替代措施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论文题目: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问题研究——以A市国税局为例

第1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和意义

研究目的

研究意义

国内外研究综述

国外研究综述

国内研究综述

本文的研究思路和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思路

本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本文的研究方法

本文的创新点

第2章电子商务的发展对税收征管的影响

电子商务相关概念及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的概念

电子商务的特点

电子商务发展状况

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状况

税收征管相关理论

税收征管的概念

税收征管的要素

税收征管的原则

电子商务的交易过程和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通用交易过程

电子商务竞争优势

电子商务对税收原则的冲击

电子商务对征管模式的影响

电子商务对税务稽查的影响

第3章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存在认识误区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制度不完善

电子商务税收的制度缺失

现行税法中关于电子商务规定是空白

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执行难度大

国际税收问题加剧

第4章A市国税局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案例分析---以服装业为例

市国税局简介

市国税局服装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要求和目标

市国税局服装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要求

市国税局服装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目标

市国税局服装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新模式的具体改革措施

征管机构方面

征管人才环节

纳税流程环节

征管保障方面

市国税服装业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新模式的成果

行业税收增长明显

税源监控能力提升

税务检查次数减少

干部业务素质加强

第5章国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经验借鉴

发达国家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美国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日本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发展中国家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

国际上对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达成的共识

确保税收中性的原则

确保税收法规易操作的原则

研究制定先进的税务管理技术

加强对电子商务反避税问题的研究

加强国际交流与协调

国际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经验借鉴

电子商务征税的重要性

加强国际合作,减少国际避税

第6章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对策和建议

电子商务征税意识应统一

明确相关税收原则

充实现有税收法律体系

利用先进互联网技术支持电子商务征税

建立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制度

探索实施电子商务专用发票

完善适应电子商务税源控管方法

设计开发面向电子商务的税收征管软件

构筑电子商务税收信息共享网络体系

利用大数据算法支持电子商务税收征管

数字证书应用

加强电子商务征税的稽查力度

加强电子商务稽查模式的创新

加强对第三方的监督与完善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学年论文提纲格式范文

一、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概述(1000左右)

1、资本结构的涵义

2、公司治理的涵义

3、资本结构和公司治理的理论关系

二、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缺陷分析(2000左右)

1、资产负债率偏低,偏好股权融资

2、流动负债水平偏高,负债结构不合理

3、国有企业国有股集中度较高,呈现出“一股独大”的特点

三、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对公司治理的影响(2000左右)

1、大股东控制管理层任命,削弱代理权的.竞争

2、企业经营财务风险增强,债权人参与公司治理的积极性降低

3、股权过度集中,中小股东参与权利有限

四、优化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和强化治理的对策建议(2500左右)

1、创建良好外部融资环境

2、大力发展企业债券市场,提高上市公司债券融资的比例

3、调整股权结构,降低国有股比例

4、建立和健全经营者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参考文献:

[1]高欢迎,高晓璐.中西方资本结构、股本结构差异分析与公司治理[J].财经研究,2005,(2):42

[2]李新渠,张正义,陈凝.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融资决策分析[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3)

[3]李东红.论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结构.经济问题探索[J],2004,(6):99-101[4]贾辉艳.论企业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的完善[J].财会月刊,2007,(8):64-65

[5]洪锡熙,沈艺峰.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3):114-120

[6]赵一夫,田志宏.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特征分析及优化途径探讨[J].中国管理科学,2003,(11):268-273

[7]白继德,高亚峰.浅析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优化[J].甘肃科技2010,(26):117-120

[8]晏艳阳,韩洪.我国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及其趋势研究[J].统计研究,2001,(6):43-46

[9]苏艳丽,刘晶.我国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关系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2009,(23):3-5

[10]曾宏,陈新桂,胡宇玲.财务困境上市公司资本结构选择研究[J].重庆建筑大学学报,2006,(28):119-122

[11]洪青,公司资本结构与治理结构:国际比较及启示[J].企业经济,2004(1):164-165

[12]姜曦,李青原.上市公司中资本结构的若干问题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1,(18):148-149

[13]桑自国.资本结构与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优化研究[J].生产力研究,2003,(3):111-112

[14]肖俊.资本结构与财务治理结构的关系研究[J].当代经济,2007,(11):134-135[15]童年成.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分析[J].商业研究,2010,(10):136-140[16]李维安.公司治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17]黄少安,张岗.中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偏好分析[J].经济研究,2001,(11):72-73

[18]宋清华.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04,(1):57-63[19]郑长德.企业资本结构理论与实证研究[M].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4,21[20]胡凤斌.资本结构及治理优化[M].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47-48

[21]肖作平.股权结构、资本结构与公司价值的实证研究[J].证券市场导报,2003,(1):72-77

引言

一、课题研究意义

二、民族声乐表演艺术的界定

第一章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声”

一、对“声”的解析

二、声音音色明亮圆润

1、科学的演唱技巧的运用

2、注重声腔的流动

三、民族声乐的声音符合民族审美倾向

第二章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字”

一、对“字”的解析

二、精妙的吐字行腔

1、吐字清晰准确

2、行腔中字与字衔接连贯自然

三、民族声乐中衬词的独特作用

第三章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情”

一、对“情”的解析

二、朴实自然的“情”

1、对声乐作品的深入理解

2、恰当准确的表现情感

三、丰富多彩、细腻真切的“情”

1、生活感受积累的真实情感体验

2、创造性的表现歌曲情感

音色的变化表现特定的情感

表演者正确的情感审美意识

第四章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形”

一、对“形”的解析

二、“形”美在民族声乐作品中所描述的客观事物

1、自然景色

2、人物形象

三、“形”美在民族声乐表演者全身心的表演

1、民族声乐表演者自身舞台形象的塑造

2、真情投入的舞台表演

表情生动,富有激情

身段优雅,表演贴切作品

第五章民族声乐表演艺术审美之“韵”

一、对“韵”的解析

二、演唱语言的韵律美

三、民族声乐声音的风格美

四、民族声乐情感表达的韵味美

五、民族声乐表演的韵味美

1 绪论

选题背景

研究意义

论文研究内容和研宄范围

可能的创新与不足

2 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

公司财务特征与财务重述的关系

公司治理与财务重述的关系

财务重述动因

财务重述经济后果

文献评述与启示

3 概念界定、理论基础与研宄假设

概念界定

财务重述概念的界定

债务融资概念的界定

理论基础

委托代理理论

信息不对称理论

行为学理论

研宄假设

融资需求和财务报告重述的关系

财务报告重述对债务融资的影响

4 实证研究设计

融资需求与财务重述相关关系研宄

样本选取

数据搜集

变量定义

模型设定

描述性统计与差异分析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Logistic 回归分析

财务重述与债务融资相关关系研究

样本选取

变量定义

模型设定

描述性统计与差异分析

自变量相关性检验

线性回归分析

5 研究结论、政策建议和研究展望

研宄结论

政策建议

健全监管制度,加大处罚力度,落实赔偿责任制度

完善公司内部治理结构

研宄展望

本科论文提纲格式

一、撰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与作用

本专业毕业论文的目的在于全面考查学生在本科阶段在法语读写方面的学习成果,包括:

1)法语笔语表达能力:用法语分析、归纳、陈述、论述所选专题内容。

2)查阅法文文献、分析归纳原文资料的调研能力。

撰写论文本身是一个为将来做科研工作进行学习和训练的过程。

二、国际合作办学(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本专业对国际合作办学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的要求不同于单一语言文学方向论文的要求,根据培养法语本科+专业方向的复合型人才的基本要求,参照法国商学院对商科

学生实践性写作一般规范,本专业规定3+1项目(贸易方向)毕业论文要求用法文撰写,论文应包括以下两个部分:

1、一篇在法国企业实习的实习报告,撰写要求以法方学校要求为准;

2、一篇小论文或评论,对有关国际贸易专题或法国商科教学方面的选题进行分析、思考和评论。小论文的撰写要求如下:

篇幅为a4纸4号字单倍行距打印稿不少于8页。

要求对选定专题进行分析、归纳和论证,提出个人的见解。

要求有标题、引言、正文(至少3个部分)和结论。

要求用中文和法文各写一篇150字的摘要,并列出关键词。

要求列出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至少列出3篇正式出版物。

(论文的具体格式详见电子版范例。)

三、导师

导师主要由法方教师担任,具体安排由法方学校负责。我系教师负责论文的最后评阅和评审。

四、关于对文献的合法使用的要求

1)引用文献资料原文必须加注释(notes),注明原文作者和出处。凡是不加注释地引用或翻译文献将一律被视同抄袭或非法引用,将严重影响论文评价(见评审标准);

2)引用必须合理,符合论证逻辑,但一般不应长篇引用文献;

3)对资料中的事实或观点,可以根据论文论证的需要,在说明来源的情况下,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和概括,但所有参考资料均应列入文后的“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中。

五、毕业论文的统一提交格式

论文要求交稿一式二份,并用寸软盘上交word格式电子版。

每份论文必须包括下列各页:

1)封面(包括题目、作者姓名、年级、导师姓名、日期等);

2)提纲或目录(包括各部分的页码);

3)正文,如有必要可为各部分加小标题,部分之间空2行,自然段间空1行,各边适当留出空白,左边留出装订空白;

4)参考文献(bibliographie),要求至少列出2份参考文献,包括:作者、题目、版本、日期等;

5)notes(注释);

6)如有必要可加annexe(附件)。

六、毕业论文的成绩考核

1.毕业论文的评阅工作

论文首先由法语系教授和正副系主任组成的论文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程序是:导师给出初评分数,评审委员会成员进行评阅和复审,确定初评成绩。合格者方可参加答辩。

论文初评的评审标准如下:

1)格式达到要求10分

2)分析论证的逻辑性与合理性25分

3)法语表达的正确与通顺程度50分

4)文献引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15分

(注:严重抄袭者上述2)、3)、4)项均将大幅扣分)。

论文初评满分为100分,60分以上为“合格”,60以下为“不合格”。

2.毕业论文的答辩工作

论文初评后,论文评审委员会召开毕业论文

答辩会。要求论文作者用法语口头介绍论文的主题、主要论点和结论(5分钟),并用法语回答评委的提问(8分钟)。

评委根据答辩人表述内容的逻辑性与合理性、法语口语表达的正确与流畅程度打分,然后经评审委员会综合给出答辩评分。答辩的满分为100分。

3.毕业论文最终成绩的评定

论文的最终成绩由初评分占60%和答辩分占40%的比例计算评定。

评审委员会根据最终成绩对论文给出以下评语:

90分以上者为“优秀”,80-89分为“良好”,70-79分为“中等”,60-69分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4.被评为优秀论文者须提交以下文稿:

1)论文的中文摘要一篇;

2)论文的精彩片断3—4段,原文+中文译文a4打印稿,合计2页左右。

七、本专业毕业论文工作日程安排

参加“3+1”项目的毕业生应于6月底回国后立即向法语系提交论文,填写规定的表格。

7月1日左右由系评审委员会进行初评。

7月5日左右进行答辩。经评审委员会评定的最终成绩上报教务处。

  • 索引序列
  • 语言学毕业论文漳州闽南语语
  • 闽南语研究性学习论文
  • 关于研究闽南语论文
  • 有关研究闽南语的论文
  • 法语语言文学毕业论文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