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易经论文1500字的参考文献

易经论文1500字的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易经论文1500字的参考文献

感悟《易经》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最早由伏羲氏创立先天八卦,到周朝周文王改变了伏羲氏的坐标系,创立了后天八卦,推演出六十四卦,并写了每一封的卦辞,历史上称为《易经》。《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易经》是十三经第一本,四全书第一本。《易经》是中华文化的源头活水,演绎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心理结构。它是群经之首,是大道之源,是民俗之根,是白家之脉,是万法之宗。在儒家,它是群经之首;在道教,它是三玄之一。它深入到了每个中国人思想的没一寸土地,扎根在那里。它“总万教于一本,约千训于一义。”它是华夏思想与哲学的源头,是文学的鼻祖。 当我走进《易经》的世界后,我发现我一下子就爱上了里面的东西:警句,哲思,教化„„惊叹于它一整套庞大的系统:河图、卦象,六十四卦的演绎,与金、木、水、火、土五行的对应,与天干地支的对应,与中医中人体器官的联系,与家庭中父母子女的对应,“易有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像,四像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成大业。”„„它似乎是在称述世界的“道”,它似乎是在演绎宇宙的规律,它似乎就是世间万物的联系。无处不透着神秘,无处不让我为之着迷。同时我惊奇地发现它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高到了令我叹为观止的地步。 《易经》并不只是译本占卜之书这么简单,它的精髓,或者说,它的实质,是一种对人生和世界的哲理性的思考,它赋予人们一种世界观和人生观——中国式的思维方式。它可以说是影响中国人最深最广的一本哲学著作,是它成就了我们整个的中华民族。正因为如此,我在学习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应该是《易经》中的人生哲学,世界观。 一、《易经》中的人生态度 《易经》有一个基本观点,就是自然规律与社会规律基本上是一致的。这里《易经》首先强调的是知天,即认识、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易经》用一整套特有的卦象系统,把自然界复杂的变化概括地予以表现,然后让人根据自然界变化的规律去认识自己目前的处境,设计自己应该采取的行动。更为深刻的是六十四卦的整体排列所体现的宇宙变化,特别是伏羲六十四卦的排列,这个排列可以用来表示一年三百六十五天的阴阳递转,显示春夏秋冬,二十四个节气;也可以用来描述天象的变化,把斗转星移囊括其中。掌握这些,我们才能知天,但知天并不是目的。知天的目的是顺天。《易经》除提出知天、顺天等处理人天关系的重要原则外,还提出“乐天”的思想。乐天就是对人生抱种达观的态度,超越具体功利的审美的态度。 从《易经》中,我们可以学到正确的人生态度。人在世界上不能做到事事都如意乙一方面人应该努力地追求自己的理想,力求达到自己的目的,另一方面也不要把一次的成败、一事的成败看得过重。如若自己的理想、愿望由于主客观的种种原因未能达到,也不应因此而颓废。就算这种不成功是“天意”吧,也应对“天”持一种宽容的态度。人生的意义是非常丰富的,难道除了不断地办事业就投有别的吗?人当然第一要义是谋生,但最高境界却是“乐生”。因为人生之苦,大多在过于执着于功利诸如金钱、名誉、地位之类。有了这些东西缠身,人就超脱不起来了,自由不起来了,快乐不起来子。 二、《易经》中的人际关系处理 天人关系虽然是《易经》哲学的主题,但《易经》探讨天人关系目的还是为人处世建立原则。《易经》于这方面的讨论是宏观的,而于人际关系的讨论是微观的。 《易经》认为,人之处世,第一要义是要找到自己应处的位置。“守正”这是《易经》推崇的为人处世的第一法宝。按照《易经》的观点,天地万物各有其位,人不例外。每个人都应在世界上找准自己应处的位置,如若这样,世界就是有序的了,就不会有祸乱产生了。 《易经》推崇的处世法宝第二当是“中孚”。“孚”,诚信的意思,“中”,在这里表示出自内心的意思。因为只有真情才能换取真情:只有挚信才能换取挚信。这个世界的维系并不完全靠金钱、权势,也要靠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同情、信赖和相互帮助。而这些属于人的精神生活方面的东西又往往不是用金钱可以买得,用权势可以掠取的。 《易经》推崇的处世第三法宝是“和”。“和”在《易经》中是个十分重要的思想,“和”与“中”常常联:在一起,号称“中和”。“中”要求做事不走极端,要适度,“和”则要求与他人关系要谐调,要顺畅。“中’是讲个体所处的位置,“和”则是讲个体与个体、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和”的思想体现在《易经》的整个体系之中,而整个《易经》体系就是一个生命通达、循环不息的和顺的整体。 守正,中孚,尚和--这是《易经》作者从其对生活的深刻体察中所总结出来的处理人事关系的三个基本法则,也是我们需要学习和去实践的人生哲学。。 三、《易经》中的处事原则 人在这个世界上会遇到种种不同韵处境,要处理种种不同的事务。要怎样才能把事情办好,在可能的条件下取得最好的结果呢?《易经》通过六十四个卦的解析为我们提供了极为具体的指导。概括起来,《易经》认为处事的基本态度是果决、审慎、适变。 我们应该深刻体会到世界上的事,顺顺当当的当然有,但也有好一些是并不顺当的,有些事真要去办,还要冒些风险。当然,不去冒险,自然较为平安,但也必然是平庸; 无大成就。世上凡干大事者,无不历经风险,没有风险意识,没有敢闯难关的勇气,没有临事果决的魄力,怎能取得超乎寻常的业绩呢?在战争中两军对垒,战局风云莫测,取胜者,大多是指挥果决、敢出奇兵、敢冒风险的一方。不过,话又要说回来,果决、勇敢必须以科学的分析作基础,必须以审慎粗辅佐,否则就会走到愿望的反面。《易经》就是这样教人将勇与谋,果决与审慎很好地结合起来。但这些都要在适变的基础下,要适变,也就要我们事物变化的规律。了解这些,我们就不必为自己目前淹蹇的处境而灰心、颓丧:,你可以创造条件,改变这种处境,争取光明的前途。同样,你处在极为顺利处境,并正在飞黄腾达的时候,也不要为幸运喜昏头脑,要当心物极必反,要为自己留下余地,留出退步,否则则可能后悔莫及。 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我知道《易经》不仅认识到宇宙万物的变化有自己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同时《易经》认识到人在规律面前不是完全无能的,它强调人可以认识、掌握这种变化的规律,以变应变,唯变所适。这就非常了不起。更了不起的是《易经》中所包含的人生哲理,让人觉得它本质上就是一本哲学著作,是一把把握人生的金钥匙。

这里有篇关于周易管理的思想颇合现代意义,你可以借鉴下稍稍变通一下可以以《周易的社会治理思想》为题。希望对你有帮助!论《周易》中的管理哲学思想前言:《周易》虽然是远古的著作,但后来经过周文王、孔子的修订,使它从一本占卜书成为了哲学书。到今天,《周易》的思想已经成为我们每个人思想的一部分,很多日常用语都是从《周易》而来,这些思想影响了我们每个中国人,而我们平常没有察觉,也就是“百姓日用而不知”,做为“百姓”不知道是可以理解的,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就要“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 管理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因为他们的基础都是对人性的了解,对于现代的管理者尤其重要。怎么样在现代企业管理中,把“变易”的、“不易”的事情,变成“简易”的事情呢?这是我们研究的主要问题,也是管理者的职责。因此本人站在管理的角度来看《周易》,希望能给管理者一些新的角度和启示。 一、变易协调——《周易》的管理方法论 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周易》十分重视管理方法,而其管理方法概而言之主要有二类,一是变易,二是协调。正是通过变易和协调来实现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的。 (一)变易 “易”就是变化,孔颖达说:“夫‘易’者,变化之总名”,“谓之为《易》,取变化之义”(《周易正义•序》),《易传》也讲“生生之谓易”(《系辞》),认为易就是变化、变易。变易亦即变化、变通、改革之意。这成为其管理的主要方法。为什么要变易、变通、改革呢?首先,在社会发展中要成就盛德大业就不能墨守成规,或者永远处在一种停滞不前的“稳定”水平上,只有变易、改革,才是社会发展的出路,才能推动社会不断前进,即“通变之谓事”,因此说变易、变通、改革是事业成功、社会进步的基础。其次,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只有通过变化、改革才能通畅,只有通畅了才能使社会得到进步与发展,并使社会统治得以长久地存在下去,所以《周易》主张对于过时的方针、政策、制度要进行改革,指出“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传•系辞》” (二)协调 无论哪种管理,都是对人财物的管理,实际上,管理就是协调好他们之间的关系,以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这其中尤其是要处理好人际关系,这是现代管理学的要旨,也是《周易》所推崇的管理方法。《周易》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他要求协调好人们之间的关系,防止各种矛盾激化,从而维护统治阶级的统治,所以它反对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出现“太过”和“失中”两种情况。并指出太过则反,即物极必反,人就会走向反面。而失中则致于凶,会使自己(指统治阶级)处于凶险的境地,故而它提出协调的中和、平衡思想,认为“保合太和乃利贞”(《易传•彖》),这同孔子的和为贵以及《中庸》的致中和思想极其相似。它的协调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中正 《周易》认为中正是管理中追求的较为理想的协调结果。它指出“刚柔分而刚得中”,“说以行险,当位以节,中正以通”(《易传•彖》),认为中正可以观天下得吉利,有利于上下级关系的协调。从《易传》对经文的解释看,经文中六十四卦每一卦的二爻、五爻为得其中。因为二爻、五爻分居下、上卦之中,而传统的理解认为得其中则为吉,即使不得位的阴爻阳爻也可因其得中而吉。如《易传•彖•节卦》“节,亨。刚柔分而刚得中。”刚指上坎为阳卦,柔指下兑为阴卦,刚得中指九二、九五分居下,上卦之中。王弼注云;“坎阳而兑阴也,阳上而阴下,刚柔分也;刚柔分而不乱,刚得中为制主,节之义也。”故“节,亨”。 2.当位 《周易》之爻有当位不当位之说。一般说来,当位则吉,不当位则凶。实际上位是指每个人所处的地位或代表的身份。当位指地位的恰当,说到底,当位是统治阶级强调尊卑关系,让百姓民众安于现状的一种理论,因为它把阳、阴、君子、小人的关系及君臣、父子间的主从关系看作是自然赋予的一种不可移易的本性。《易传》指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男女正;天地之大义也。家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因此可见,《易传》的作者把人们之间的那种尊卑、主从、依附、上下的关系当作是当位的东西。这些当位的东西不能随意变化,若变化则为不当位,就要受到惩罚。所以,《周易》把当位看作是协调的另一重要内容。 3.相应 协调也指上下相应,对立统一。因为对立本身也是一种协调,并且是事物发展变化不可缺少的协调;统一相应也是协调。所以《周易》除追求中正、当位外还强调相应与对立统一。从《易经》六十四卦看,乾坤二卦是父母卦,其它六十二卦皆由此而生,这些卦中有许多是对立统一的,如泰否、损益、既济未济等都是完全对立的卦象。这成了六十四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周易》强调对立更重视相应、相交、和谐、统一,如《易传》讲“泰:小往大来。吉,亨”,指的是“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内阳而外阴;内,健而外顺;内君子而外小人;君子道长,小人道消也”(《彖》’,把上下相交当成事物亨通的条件。并对否卦的上‘下不交而带来的“小人道长,君子道消”的后果深感不安。所以它反对上下不应上下不交,要求上下相亲,指出“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易传•文言》)。在它看来上下相亲即是相应,相应则社会上下团结一致,从而“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易传•系辞》)。 总之,《周易》是要通过变易、协调等管理方法以实现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从而为社会的良性运行打下坚实的基础。二、民为邦本——《周易》的管理主体论 现代管理学在把人、财、物当成管理对象的同时,也把人当成管理的主体。《周易》在这个问题上更看重人是管理的主体,把人看成是社会稳定、发展,使社会得以良性运行的根本之所在。它的主体论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民为邦本,重视圣人的作用。《周易》认为易有三道即天道、地道、人道。三道又称为三才。其中,天道、地道只有通过人道才能实现其应有的价值。它认为圣人是人类的杰出代表,正是“圣人设卦,观象系辞”才“明吉凶,刚柔相推而生变化”(《易传•系辞》),而设卦观象系辞主要是“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同上),从而“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气”以便达到“备物致用,立成器以为天下利”(同上),通过圣人而通天、地之道,察百姓之情,即“明于天之道,而察于民之故,是兴神物以为民用”(同上),把天地、自然界中规律性的东西总结给天下百姓,让老百姓运用它。像包羲氏“作结绳而为网罟,以佃以渔”,神农氏“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黄、尧、舜则“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又“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同上)。正是圣人能通天地之道并效法“天地变化”而治理百姓,“穷理致性以至于明”,从而使人能利用自然开发自然以发展社会。除此外,圣人还通晓人道,能“感人心而天下和平”(《易传•彖》),能“通天下之志”而“民从之”(同上),从而,“知进退之道,而不失其正”(《易传•文言》),化成天下,使百姓安于现状而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统治,因为“进以正,可以正邦也”(《易传•彖》)。 2.重视管理者的道德修养。由于圣人、君子是社会的管理者的代表,其道德品行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对百姓的教化、管理和社会的稳定与发展,所以《周易》十分重视他们的道德修养,要求他们崇德,并能坚持不懈加强修养。特别是《易传》对此问题的认识更高,如前所提它曾对近20个卦用道德来解释,并把“履”卦当成树立道德的基础,以“谦”卦为施行道德的柯柄,以“恒”为巩固道德的前提,把“损”卦当成修养道德的途径,把“益”卦当成充裕道德的方法,把“困”卦当成检验道德的标准,把“井”卦当成居守道德的处所。《周易》正是以此为基础对道德的修养与维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3.要求爱民。由于《周易》认识到民既是管理的对象,又是管理的主体,对社会的发展与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它要求在管理的过程中要有爱民的思想,《易传》讲“立人之道,曰仁与义”(《说卦》),认为仁与义是人道的根本,是实现领导与社会管理的核心问题。仁就是仁爱,《易传》之《文言》讲“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彖》则要求“容民蓄众”,主要是主张管理者体恤民情,并有“交相爱”的思想。为达到爱民的目的,《周易》要求首先要发展生产增加财富,认为这是人民安居乐业的基础和前提,其次,要求不劳民伤财,《易传》讲“天地节而四时成。节以制度,不伤财,不害民”(《彖》),认为不浪费人力物力财力、不违背农时是爱民的重要内容,这样,百姓就会安心于生产,满足于现状。它的这一主张主要是针对当时社会财富高度集中的现象,实际上,这是要求百姓手中也有一点财富而能维持其基本的生活需要。 综上所述,《周易》有丰富的管理哲学思想,特别是其科层制管理思想是它的精华。如果史料记载不错,我们的分析无误的话,那么,科层制管理可以提前到公元前2000余年前,这比西方资本主义科层制管理的出现早了1800余年,可以说,这是我国对管理学的杰出贡献。另外,其盛德大业的管理目标论,变易协调的管理方法论,阴阳之道的管理决策论及民为邦本的管理主体论,在今天仍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参考文献:张善文,《周易入门》,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第2版 王军云,《周易与人生智慧》,中国华侨出版社,2006年10月第1版 张其成,《易经》感悟,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7月第1版 黄玉顺,《周易》及其哲学——《周易人生智慧》丛书“主编闲话” 张其成《周易》管理哲学,张其成国学网,

我读《易经》:谈谈乾坤两卦中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坤是整部《易经》的核心,是易经大厦的两根顶梁柱,少了哪一根,它都有坍塌的危险。我读过几本关于易经的著作,对它的理解也越来越深,越来越趋于真实。最开始也以为它是一本专注于算命的占卜书,是算命先生的看家宝典。如今,我早已明白事实并非如此,它的预测功能更多的强调人为,即自强不息与厚德载物的积极动作,而非听天由命的消极状态。其中没有绝对的“盖棺定论”式的判词,没有对“旦夕祸福”的绝对宣判和保证。其实占卜的本意是根据得到的信息进行选择,趋利避害,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明白了这一点,那么就基本上明白了易经的真相。下面我们逐爻来看一下其中蕴含的唯物论与辩证法。乾:初九,潜龙勿用。《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坤:初六,履霜,坚冰至。《象》曰:“履霜坚冰”,阴始凝也;驯致其道,至坚冰也。辨析:乾坤两卦的初九都是讲要从实际出发,认清当前的形势,不可妄动。乾主要强调在不成熟的时候不要轻举妄动,要把功夫花在修炼内功上来,属于“厚积薄发”中的厚积阶段。坤卦主要强调在危机面前,要未雨绸缪。见霜而为履冰甚至破冰做准备。正所谓万事开头难,没有十年寒窗的磨练哪来金榜题名的荣耀呢?乾: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坤: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象》曰:六二之动,直以方也,“不习无不利”,地道光也。辨析:“一鸣惊人”的捷径或许是权威人士的举荐,当初许劭(东汉末年的人才鉴定专家)给曹操的评语——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为曹操的崭露头角打通了道路。我们可以从更广义的层面上理解这条内容,就是要广结人缘,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网。一个篱笆的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无论这张网上的节点多少,结实是最重要的,否则必然适得其反。坤卦主要侧重于灌输做人的道理,正直、讲原则、大度(外圆内方),这对于建立人际关系网也是十分主要的原则,正如孔夫子所言:人无信不立。乾: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坤: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象》曰:“含章可贞”,以时发也;“或从王事”,知光大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努力要持之以恒,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滴水穿石非一日之功”。读书、做功课,多来几遍道理就出来了。这就是成功者常说的捷径,关键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坤卦主要强调要找准主心骨,不可随大流,即抓住主要矛盾。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往往就输在这方面,胡子眉毛一把抓,结果往往是两者都悄悄地溜走了。乾: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坤:六四,括囊,无咎无誉。《象》曰:“括囊无咎”,慎不害也。辨析:乾坤两卦的这一爻都主要讲蓄藏、隐忍的策略,跃要把握时机,渊要找对地方。这对矛盾一直伴随我们的成长过程,无论大小深浅,人生总免不了浮沉。浮的动机往往过于强烈,沉的智慧则常常不足。而要想达到“括囊”(沉默是金)或是“在渊”的境界则总是剪不断,理还乱。乾: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坤:六五,黄裳,元吉。《象》曰:“黄裳元吉”,文在中也。辨析:乾卦这一爻属于“厚积薄发”中的薄发阶段,高高在上,至尊无比。这里的大人很有味道,我觉得理解为人民大众更为恰当,人民好比摩天大楼的地基,一旦被腐蚀,一切都将再度归于地平线。王朝的更迭最深刻地印证了这一点,希望如今的“在天者”不要忽视真正的“大人”,呜呼哀哉!希望而已。坤卦主要讲谦虚的道理,与上一爻蓄藏的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整个坤卦贯穿的精神就是顺,就是谦。满招损,谦得益,下属最好不要抢领导的风头,一旦上了“在天者”的黑名单那就得不偿失了。乾:上九,亢龙有悔。《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坤: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象》曰:“龙战于野”,其道穷也。辨析:物极必反的道理人人都懂,可每每都会坠入它的循环。乾:用九,见群龙无首,吉。《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坤:用六,利永贞。《象》曰:用六“永贞”,以大终也。辨析:乾卦主要强调团队的重要性,群龙无首,往往会导致混乱的状态,但在特定的阶段往往又使得秩序井然。坤卦主要强调善始善终的道理,说到底坚持才是硬道理。以上的见解似乎过于笼统,也有点简单。但是只要老老实实做了,有何必被冗繁的动机束缚呢。自己本科时写过一篇这样的论文,可惜当时是手写的,没保存下来。这篇是之后读书的过程中在博客里写的日志,可能不太切合你的要求,不过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你可以找一下傅佩荣的易经方面的著作,他讲的能让人容易明白。

贸易经济的论文参考文献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汇总

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主要作用为:体现研究的背景,明确研究的基础,提供论证的依据,区分成果的所有,便于读者的.检索,下面是我搜索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范例,希望对你的论文写作有帮助。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一:

[1] 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 “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 自然资源学报. 2009(01)

[2] 王闰平,荣湘民. 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8(10)

[3] 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 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 环境科学研究. 2008(01)

[4] 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Leonard Sung,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 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

[5] 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 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 生态环境. 2007(02)

[6] 毕秀水. 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 东北师大学报. 2005(03)

[7] 陈艳莹,原毅军. 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 当代经济科学. 2003(04)

[8]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 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 应用生态学报. 2003(02)

[9] 仇睿,姚俭建. 自然资本简论[J]. 东南学术. 2002(01)

[10] 李刚.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 中国工业经济. 2004(11)

[11] 刘宇辉,彭希哲. 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04(05)

[12] 黄玖立,李坤望. 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 经济研究. 2006(06)

[13] 杨充霖,文先明. 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 求索. 2006(04)

[14] 曹淑艳,谢高地. 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 生态学报. 2007(04)

[15] 林娅,孙文营. 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2008(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二:

[1] 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 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 经济研究导刊. 2013(05)

[2] 唐斌. 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 复旦大学 2013

[3] 杨宏. 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 大连海事大学 2011

[4] 梁茵. 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1

[5] 黄雯. 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 福建师范大学 2011

[6] 李. 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 学术研究. 2013(01)

[7] 黄先禄. 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 现代商贸工业. 2012(22)

[8] 陈雨露,侯杰. 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 当代经济科学. 2005(05)

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

在现实的学习、工作中,说到论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通过论文写作可以培养我们的科学研究能力。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国际贸易论文参考文献,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张晓京,张玉喜,赵丽丽,张路蓬.货币危机理论和汇率理论:发散与交融[J].经济研究导刊.2013(05).

[2]唐斌.资本理论的脉络及延展[D].复旦大学,2013.

[3]杨宏.马克思主义消费理论视域下我国老龄消费市场开发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1.

[4]梁茵.构建民营企业和谐劳动关系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5]黄雯.人和自然关系的探讨:从马克思到当代[D].福建师范大学,2011.

[6]李翀.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J].学术研究.2013(01).

[7]黄先禄.人民币汇率改革路径分析[J].现代商贸工业.2012(22).

[8]陈雨露,侯杰.汇率决定理论的新近发展:文献综述[J].当代经济科学.2005(05).

[9]齐行黎,孙伯良,张志海.从均衡实际汇率理论看我国汇率制度建设[J].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03).

[10]罗红兰.谈汇率变动对经济的影响[J].山西财税.2005(04).

[11]沈国兵.马克思主义汇率理论与西方经济学汇率理论比较研究[J].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2001(05).

[12]黄先禄.汇率理论发展与实践研究[D].中共中央党校2007.

[13]许罕多.新汇率理论[D].吉林大学,2006.

[14]朱宗友.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D].河南大学,2010.

[15]贾轶.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历史唯物主义方法及运用研究[D].河南大学,2010.

[16]谢振东.关于交易者心理预期对汇率影响的量化问题探索[D].中共中央党校,2010.

[17]叶莉,林瑞凤.汇率决定的资产组合平衡模型的理论探讨[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00(03).

[18]赵文胜,张屹山.货币政策冲击与人民币汇率动态[J].金融研究.2012(08).

[19]赵斌.漫谈从马克思主义的汇率观到人民币升值对我国进出口的影响[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06).

[1]徐盈之,郭进.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碳排放责任比较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4(01).

[2]赵兴国,潘玉君,王爽,姚辉,崔文芳.云南省耕地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及其动态预测——基于“国家公顷”的生态足迹新方法[J].资源科学.2011(03).

[3]任力,黄崇杰.中国对外贸易与碳排放——基于面板数据的分析[J].经济学家.2011(03).

[4]刘华军,闫庆悦.贸易开放、FDI与中国CO2排放[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1(03).

[5]诸大建.超越增长: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如何不同于新古典经济学[J].学术月刊.2013(10).

[6]彭水军,张文城,曹毅.贸易开放的结构效应是否加剧了中国的环境污染——基于地级城市动态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J].国际贸易问题.2013(08).

[7]黄娟,田野.产品内分工下中国自由贸易的环境效应——基于联立方程模型的实证分析[J].国际经贸探索.2012(08).

[8]张友国.中国贸易含碳量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进口)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的分析[J].经济学(季刊).2010(04).

[9]陈琰,由黎,赵淳,胡荣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生态足迹核算[J].资源科学.2010(07).

[10]杨来科,张云.基于环境要素的“污染天堂假说”理论和实证研究——中国行业CO2排放测算和比较分析[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04).

[11]陆旸.从开放宏观的视角看环境污染问题:一个综述[J].经济研究.2012(02).

[12]刘耕源,杨志峰,陈彬.基于能值分析方法的`城市代谢过程研究——理论与方法[J].生态学报.2013(15).

[13]宋树理.马克思国际不平等交换思想的动态博弈新解[J].当代经济研究.2013(05).

[14]严立冬,陈光炬,刘加林,邓远建.生态资本构成要素解析——基于生态经济学文献的综述[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0(05).

[1]张恒义,刘卫东,王世忠,单娜娜,梁红梅.“省公顷”生态足迹模型中均衡因子及产量因子的计算——以浙江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09(01).

[2]王闰平,荣湘民.山西省农业生态经济系统能值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8(10).

[3]蔡九菊,王建军,张琦,李广双.钢铁企业物质流、能量流及其对CO2排放的影响[J].环境科学研究.2008(01).

[4]刘遵义,陈锡康,杨翠红,,祝坤福,裴建锁,唐志鹏.非竞争型投入占用产出模型及其应用——中美贸易顺差透视[J].中国社会科学.2007(05).

[5]刘建兴,王青,初道忠,顾晓薇,李广军,梁桂燕.中国三大产业生态足迹的投入产出分析[J].生态环境.2007(02).

[6]毕秀水.我国经济有效增长研究——基于自然资本库兹涅茨曲线的经济学分析[J].东北师大学报.2005(03).

[7]陈艳莹,原毅军.基于自然资本的经济增长可持续条件研究[J].当代经济科学.2003(04).

[8]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陈东景.中国1999年生态足迹计算与发展能力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03(02).

[9]仇睿,姚俭建.自然资本简论[J].东南学术.2002(01).

[10]李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国家物质流分析[J].中国工业经济.2004(11).

[11]刘宇辉,彭希哲.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中国发展可持续性评估[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05).

[12]黄玖立,李坤望.出口开放、地区市场规模和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2006(06).

[13]杨充霖,文先明.自然资本的起因、含义及问题[J].求索.2006(04).

[14]曹淑艳,谢高地.基于投入产出分析的中国生态足迹模型[J].生态学报.2007(04).

[15]林娅,孙文营.深化自然资本理念与发展循环经济[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8(05).

[1]金实.一本书读懂经济学[M].九州出版社,2010年1月.

[2]李毅.中国纺织服装产品可能遭遇的保障措施和几种特保措施比较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4期:第105-108页.

[3]乔生.‘特保条款’及其对我国出口贸易的负面评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5年,第5期,第102页.

[4]钱磊.论特保条款中几个主要问题[J].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第58页.

[5]华民.西方混合体制[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5.

[6]郑秉文.公司治理:美国模式之谜[N].经济观察报,2002-08-12.

[7]李俊江.论代国际贸易方式创新及对我国的经济影响,2003-9-28.

[8]还有许多纸和电视上的新闻,因看的时候没有仔细记录,故现在不能详尽的罗列.

[1]陈策.外国直接投资的国际贸易效应:基于我国行业数据的分析[J].国际贸易问题,2007(3):28-33

[2]陈丽珍,王术文.技术扩散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现代管理科学,2005(2):56

[3]黄晓玲. 我国中西部区位优势与吸收外国直接投资类型定位[J]. 国际贸易问题, 2003,(01) .

[4]姚利民 ,唐春宇. 独资与合资方式的技术溢出效果比较[J]. 国际贸易问题, 2005,(10) .

[5]崔到陵,任志成. 外国直接投资与中国人力资本成长的实证分析——以“长三角”为例[J]. 国际贸易问题, 2006,(03) .

[6]平新乔等.外国直接投资对中国企业的溢出效应分析:来自中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闭.世界经济,2007(8):3-13

[7]秦晓钟,胡志宝.外商对华直接投资技术外溢效应的实证分析[J].江苏经济探讨,1998(4):47-50

[8]饶燕.知识产权保护对国际技术扩散途径的门槛回归分析[D]].硕士学位论文,浙江工业大学,2007

[9]Cheung, ., Lin P. Spillover effect s of FDI on innovation in China: Evidence from province vincial data [J] .China Economic Review, 2004, 15 (1):25-441.

[10]Hejazi,Walid,Sufarian, Spillovers[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1999, 30 (3) :491-511 .

[11]Kokko, . Technology, market characteristics, and spillovers [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Studies, 1994, 42 (2) :279-293 .

[12]熊晶晶,史本山. 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溢出机理研究[J]. 商业研究, 2006,(22) .

[13]陈涛涛,宋爽.影响外商直接投资行业内溢出效应的政策要素研究[J].金融研究,2005(5):56-66

[14]崔到陵,任志成.外国,[J].国际贸易问题,2006(3):87-93

[15]代谦,别朝霞.外国直接投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来自中国的数据[J].经济论坛,2006(4):59-65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1500字

心中有旋律 但谱不出曲子..

试论古筝的音色 摘要:古筝是一种极富表现力的乐器,其音色清悦、高洁、委婉动听并富有神韵。它丰富的表现力细致微妙地刻画人们的内在情感,无论是如泣如诉、还是高歌吟唱它都可以表现的淋漓尽致。古筝的音色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它整体的音响效果和乐曲的表现,鉴于此,通过多个角度对古筝音色的研究,使古筝的演奏日臻完美。 关键词:音色;影响因素 音乐,无论是声乐还是器乐,都是声音的艺术,因此必须讲究声音的美感,也就是良好的音响效果,而这很大程度是由音色的好坏所决定的。音乐的基本要素包括音的高低,音的长短,音的强弱和音色,音色是最抽象、最难把握的。音色,即音品,声音的属性之一,是声音的个性特色,有明亮、暗淡、清脆、沉闷、圆润、干涩、浑厚、单薄、柔和、刚劲之分。音色(timbre或tone color)是由发音物体所产生的谐波(harmonic wave)决定的,发音物体的性质、形状不同,所产生的谐波也不同,因而音色也不同。 影响古筝音色的客观因素主要有乐器形制、演奏中手指对触弦的控制;而影响音色的主观因素有作曲家音乐作品的一度创作与表演者的二度创作中的审美认知、内心听觉等。 一、客观因素 (一)乐器形制与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乐器本身的音色对古筝的演奏有一定的影响,所以先从乐器的选材制作对音色的影响谈起。“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与结构的不同,发音体的组织条件就不同,在发音时产生的自然泛音列的多少也就不同,音色也不相同,即使在演奏音高、强弱相同的音时,也会有不同的音色效果。而即使同是古筝,但用不同材料做成,也可细分出它们之间的不同音色效果。”专业演奏者对古筝的音色要求主要是:声音很集中,能够立起来,高音亮,有穿透力,声音清脆,余音要长;中音区过渡好,不能发散,音质集中,饱满;低音区浑厚,共鸣好,各个音区对比鲜明,不能像白开水一样。 1.古筝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的选材非常关键,直接影响到古筝的音色、音质。制作古筝的材料,主要是梧桐木、红木、花梨木、紫檀木、乌木和其它较硬的木料(一般称硬质木)等。梧桐木的材质松软、易于振动,一般用来制作面板。底板、琴首和筝尾多用硬质木制作,它们胶合的琴身,能产生良好共鸣、增大音量。红木等硬质木料,木纹顺直,色泽美观,质地坚实,是制作筝框表板、岳山利弦柱的良材。制作古筝的材料很讲究,木质的优劣,直接影响琴板的弹性和传声性能,古筝的面板是决定古筝音色的重要因素之一,制作古筝的面板,常用硬度适中、纹理细密均匀、无节疤、无斜纹和扭转纹的桐木板,而琴的镶板则用硬度较大,木质坚实的木料,加上精良的制作工艺技术,这是做音色优良的古筝应具备的基本条件。就古筝的发声原理而言,面板的传导效果与筝体的振动状态有直接的因果关系,从而也决定了古筝音色的优劣。 2.义甲的选材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弹奏出美妙的声音是通过义甲触弦而得到的,弹筝用的义甲和拉弦乐器的弓子一样重要,做义甲的材料、规格、硬度、表面光滑程度等,都会影响古筝弹奏的音响效果,因此,义甲的制作材料和制作工艺都很讲究。 3.弦的选择对音色的影响 弦的种类也由很多,各种材料制成的弦,振动时都会产生不同的音色效果。 丝弦:音质纯朴,但音色较沉闷,不够清脆明亮,音量较小,余音较短。五十年代以前的筝常用丝弦,以后已被钢弦所取代。 钢弦:音色清脆明亮,音量较大,余音较长,适用于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但由于其余音长,杂音较多,弹奏《战台风》之类的乐曲,音响较嘈杂,没有金属尼龙合成弦的效果好。 金属尼龙合成弦:低音浑厚、中音柔和、高音清脆明亮,音质比钢弦纯净,适合弹奏和声效果丰富,音响强烈的乐曲,但余音较短,弹奏韵味细腻的乐曲,效果不如钢弦佳。 (二)演奏方法对音色的影响 古筝属弹拨乐器类,它的基本的音色是手指在最好的触弦点弹奏,使筝弦达到最佳的振动状态,从而发出清晰、圆润、结实、富有弹性的声音。古筝的演奏,在同一根弦上,用不同的指法、不同的弦段、不同的触弦角度和速度,也会产生不同的音色。触弦时的力度,速度和弦段的选择,要根据乐曲的需要而定,不能一概而论,恰当的触弦方式是正确表现乐曲音色的关键环节。 1.触弦方式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音色亦称音品,是发声体在振动时,由于声波的波形及泛音数量的结构,相对强度不同而形成的音的一种特质,它主要是由基音和音的比例关系来决定的。我们在演奏时,选择不同的激发点,不仅可以因泛音数量的不同而改变音色,而且也可以因对各泛音振幅人小的影响来改变音色。需要强烈的音响效果时触弦的力度要大,触弦的速度要快,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山2厘米左右的弦段上;需要柔和而丰满的音响时,用中强的力度和中等速度触弦,弹奏的位置在距前岳上3厘米至4厘米的弦段上;需要轻柔、空旷、朦胧的音响效果时,用中弱的力度,较慢的触弦速度,在中、低音区弹奏的位置在距琴码约3厘米左右的弦段上。2.义甲触弦深浅变化对音色的影响 A.基木触弦点是甲尖至胶布的三分之一处,音色柔和、饱满。 B.触弦较深,义甲与琴弦接触的面积人,音色较为深沉、厚重。 C. 触弦较浅,义甲与琴弦接触面积小,音色轻快,颗粒性强,适用于快速轻盈的快板。 实际演奏中,音色的产生与变化所需要的条件是多元素的,演奏者获取理想音色的手法也是综合的,而非单一的一种。只有当触弦角度、而积与触弦位置、过弦速度、力度等相结合,才能有效地获得我们所想要的音色。 3、手指用力部位的变化 古筝演奏的基本发力点在于手指尖,但由于乐曲风格不同,情绪不同,演奏时就相应的需要变化用力部位。例如演奏河南筝曲,要求音色刚健、硬朗,就应把手指用力部位放在手指的根部关节,以增加力度,这样发出的音便刚劲有力:演奏浙江筝曲,要求音色柔和、委婉、灵巧。这时就不能把发力部位放在手指根部关节,而应放在手指第一关节。力度相应减小,发出的音则柔和,轻巧。 二、主观因素 对音色感知的经验基础上联想成像的音色标准与内心听觉一样,是鉴别客观实践音色的无形尺度。在长期的音乐时间活动中,人对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频率、幅度、波形、高低、强弱及明亮、暗淡、净润等方面获得的感性认识到,这种感性认识不是一次或几次就能获得的,而是经过无数次地重复,是在音响对感官的一再刺激,经过数个感受器官联合工作,并使接收到的音色信息传入中枢神经的信息库加以分析、综合、编码、形成固定的音色感知表象,古筝作为一门音乐艺术,归根到底是审美的艺术。 任何一首古筝作品都会表达自身独特的思想与情感,这就需要演奏者灵活运用各种技巧去进行表演的二度创作来再现作品。因此在表演的二度创作中,就要根据作品的内容、情绪、风格等需要,性地设计不同的触弦方式,以求获得不同的音色来表现作品的内涵与意境。内心听觉存在于演奏者心灵之中,无影无形,但却能主宰演奏者按照一定的目的支创造相应的音色。它对音色的选择是积极主动并且有创造性的,是实践音色美的先导,只有具备了美的内心听觉才会有优美的实际演奏音色。所以演奏者不但要在演奏技巧上下功夫,更应在艺术修养上下功夫。演奏者对音乐作品的内涵体验越深越细腻,就越能调动诸如音色、节奏、力度等因素,塑造出栩栩如生的音乐形象;越能通过美的音色去感染人。总之,要想使演奏水平日臻完善,在提高演奏技巧水平的同时也应在音色的把握上不间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 参考文献: [1]李军:《古筝演奏与心理音色》,《中国戏曲学院学报》,07年2月第28卷第一期 [2]林玲:《论筝演奏中的音乐表现》,《怎样提高古筝的演奏水品》华乐出版社 [3]佘艳:《如何把握古筝演奏的音色》,《襄樊艺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09年5月第3期 [4]邱大成:《古筝基础训练中的几个问题》 [5]焦力:《论古筝的演奏音色》 [6]葛雪婷:《古筝演奏音色的“色彩性布局”》,《音乐时空》 [7]陈去非:《古筝演奏,音色是灵魂》,《福建艺术》

内容摘要:古筝是我国最为古老的民族乐器,它具有广泛的世界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本文针对古筝演奏时的音色、乐曲的理解、情感的投入、呼吸的运用这几方面对古筝演奏做出一些剖析与探索。 关 键 词:音色,二度创作能力,情感,呼吸 筝是我国古老的民族乐器,它源于秦而盛于唐。在近几十年来,筝的如雨后春笋,非常迅速。这种盛况与古筝本身典雅柔美的音色、日益开拓的的技法及不断丰富的曲目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这种发展状况也大大加强了古筝的音乐表现力。其中古筝表演艺术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我们去不断的探索与研究的。 古筝音色的解析 音色是音乐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每个演奏家所追求的。好的音色可为优美的音乐锦上添花,差的音色会掩盖音乐的光彩。就古筝来说这个乐器分为高、中、低三个音区,其各音区的音色特点是:高音区清脆明亮,中音区圆润柔和、低音区浑厚深沉,且弦的数量较多,音域宽广。其二、古筝的共鸣相箱较大,弦很长所以音色厚实响亮。其三、筝的琴码较高,不仅使得声音响亮而且许多特殊的指法(按、滑、揉等)为古筝的音色提供了特有的变化。当然这是乐器本身的音色属性,然而这种弹拨乐器的音色在人为的演奏上又有很大的关系。首先是发力的问题,我们在演奏时尽量使用巧力、爆发力,使音色感觉听去明亮集中。手指触弦发力对音色的控制分为:点、面、角、速、力。也就是说手指触弦不仅有力点、角度、力度的变化,还要富有弹性,更有“轻重”、“缓急”的区别。轻而不浮,在轻中不失清亮,即使是在极细微之处,手指也能弹出清亮而饱满的琴音;重而不滞、强而不燥,虽有“力拔三兮”之势,却不能给人卤莽之感。总的来说古筝演奏时音色的把握需要不断地、细致入微地去体会和研究,它会随着时间的增长而不断提高。 对乐曲的理解及创造力 音乐是善于表现感情的艺术,而表演又是一种创造。人的感情和理智都参与这种行为。在我国《乐记》上就曾提出过“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的看法,并描述了音乐是用怎样不同的声音表达出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等六种不同的心情的。一般音乐作品常以乐曲的形式存在。用理性的头脑把乐曲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因此对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究与理性的分析,对于获得真实性的表演是至关重要的。除此之外,我们还应该去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了解作者的意图,充分理解乐曲所表达的内容。比如《秦桑曲》:演奏者就要站在主人公的角度去表现乐曲内容和思想情感,要带着一种深深的思念之情和急切的盼望团聚的心情去启动手指的急摇快刮,转入慢板则应进入深深的思念之中,情到 *** 潸然泪下,真正做到“弦凝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①再比如:《渔舟唱晚》主要描述:夕阳西下,碧波万顷的湖面上,若干艘渔船上的渔民愉快的劳动情绪,最后通过荡桨归舟于欸乃声中刻画出唱晚的情致。第一段开始速度要慢,宜用“慢板”,通过抒情手法,尽量发挥左手颤、滑音的妙用,使之实现优美愉悦的情调;当转入逐渐快速乐段“快板”后,要尽量情绪欢快活泼,层次清楚;尾声:描绘回忆和向往,应力求含蓄深远,有曲终不尽意之感。一位优秀的演奏者不是在弹曲,而是在弹情;不是在弹音符,而是在弹内容。①这就需要演奏者具有较好的二度创作能力。 二度创作能力是指相对于乐曲的创作来说,演奏者既依据作曲家创作的文字而存在,也独立于这个文字。因为一首作品一旦创作定稿之后,其文字自身不再发生变化,然而对于演唱者来说,这个已经定型的文字仅仅是作品演奏表演的最初依据,通过这个依据,演奏者本人还必须加以发挥创造,以准确地表现作品从而进一步发掘这个作品的内涵,增强表现力,这就是常说的"二度创作"。②这种能力的培养需要有良好的综合素质,其中包括娴熟的专业演奏技术、扎实的音乐理论基础、大量的艺术研究和广泛的文化知识结构,其次要有多向思维的能力,大量实践,创造出具有自己艺术个性的音乐风格。如果演奏都是千篇一律,又如何能感到观众呢?所以必需要有鲜明的个性,全部的热情智慧和才能,最后就是要有丰富的想象力。演奏者通过对乐曲的重视,投入自己的情感,再发挥丰富的想象力,才会使得音乐动人心弦,神采奕奕。 感情与呼吸的配合 音乐是一切艺术中最接近抒情的,其中音是情之“体”,情是音之“魄”。音情二者以技巧的组合为纽带,相互依存,不断完善以达到理想的演奏境界。 呼吸与情感的配合,对音乐的表达具有很大的影响。呼吸与乐曲演奏的神韵是密不可分的,它能带动演奏的音色美。带上呼吸的音色才能收放自如,优美动听。所以演奏中演奏技术的体现和演奏情感的表达都离不开呼吸的运用,如果少了呼吸那演奏肯定是平淡无味,气韵不通,无美感可言的。 演奏者在拿到一首乐曲时首先就应该以呼吸划分句式,形成抑扬顿挫。用以表情达意。以《林冲夜奔》为例,他描写了林冲英雄落难、怒火满腔、顶峰踏雪、夜奔梁山的壮举。演奏时应演奏出一种内心的愤概与被逼无奈的情感。但是我们又不能狭隘的去理解为仅仅是某种抽象的感情形式,我们还应该看到音乐中的感情具有民族性和时代性等等。在演奏时我们要随着乐曲的韵律、节奏,自然协调的呼吸方能将乐曲的情感体现出来,真正做到“情动气动、情急气粗、情缓气畅、情刚气壮,情柔气和”,用演奏意识控制呼吸,依据感情变化而变化,从而促进情感的表达。把自身的情感和呼吸投入到音乐表演中,这样才能真实、生动地传达情感。真正的感动自己,也感动别人。 参考文献: [1] 王天一、王居野《古筝名曲句句教》 文化艺术出版社 228页 [2]浅谈如何在声乐教学中培养学生"二度创作"的能力《音乐天地》2006年12期 陈青

1500字论文要写参考文献吗

一般都是要的,你可以参照学校发的论文格式体例。上面应该有具体要求。

是地!!!!!!看你的指导老师要求了,但是我们当年的老师要求是这样的!所谓参考文献你一般是指你引用的原话,像你上边说的诗词,对于你这篇论文重要吗?要是光引用里面的几句话,我想大可不必写了,再说了,像这些诗词没有出版社没有第几版,除非是他们的评论可能会有,要非要说出参考文献,就光写个作者,和这首诗所在的诗集就基本可以了!

按一般的要求,论文的目录是不需要写参考文献的。但你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需要你在论文末尾逐一列出。这一来是对原作者的尊重。二来,可以让你的论文增加学术分量。

现在哪有不要参考文献的论文啊,你看即使是书后面都有参考文献的

1500字论文参考文献写几个

这取决于你到底引用了多少文献呀,一般来说,最好不要太少,我个人觉得最好是十条左右。

数量不限。

2007年8月20日在清华大学召开的“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编排规范研讨会”决定,2008年起开始部分刊物开始执行新的规范“综合性期刊文献引证技术规范”。该技术规范概括了文献引证的“注释”体例和“著者—出版年”体例。不再使用“参考文献”的说法。

这两类文献著录或引证规范在中国影响较大,后者主要在层次较高的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期刊中得到了应用。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4、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5、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6、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本科毕业论文一般要求参考文献近5年15到20篇,其中要有不少于7篇的外文文献。一篇论文引用多少参考文献还是要根据所在单位或者目标刊物的具体要求。硕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一般应不少于4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20篇。博士学位论文的参考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100篇,其中外文文献一般不少于总数的1/2;参考文献中近五年的文献数一般应不少于总数的1/3,并应有近两年的参考文献。

一般是十个。一、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标识: M——专著(含古籍中的史、志论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 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研究报告 S——标准 P——专利 A——专著、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 Z——其他未说明的文献类型电子文献类型以双字母作为标识: DB——数据库CP——计算机程序 EB——电子公告非纸张型载体电子文献,在参考文献标识中同时标明其载体类型: DB/OL——联机网上的数据库 DB/MT——磁带数据库 M/CD——光盘图书 CP/DK——磁盘软件 J/OL——网上期刊 EB/OL——网上电子公告二、参考文献书写格式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顶头)中文≥10篇,英文≥5篇(主要内容用宋体小四号不加黑,中文中标点用全角;英文符号用半角,标注说明如下)(1)杂志:[编号] 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名称[J].杂志名称,年,卷(期):页码范围.(2)书籍:[编号] 姓名1,姓名2,姓名3等.书籍名称(第几版).出版地点:出版社,出版年:起止页码(第一版不标注).(3)学位论文:[编号] 姓名.论文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撰写年,页码范围.(4)会议论文集:[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题目名[C].会议名(论文集名),年份,会议地:出版者,页码范围.(5)报纸:[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文章题目名[N].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面号).(6)专利:[编号]专利所有者姓名1,姓名2,姓名3等.专利题目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7)电子文献:[编号]姓名1,姓名2,姓名3等.电子文献题名[载体类型].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载体类型: 联机上网数据库(database online) [DB/OL];光盘网数据库(database on CD-ROM) [DB/CD];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 [M/CD]; 磁盘软件(computer program on disk) [CP/DK]; 网上期刊(serial online) [J/OL]; 网上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 online) [EB/OL] 参考文献:(宋体四号字加黑) (样例)[1] 惠晓实,王凯航,陆舟,等.一种基于web技术的网络数据库系统设计[J].计算机应用研究,2000,17(1):84~86.[2] 强文久,元章,雯荣.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与方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153~167.[3] 詹东风.中国漆树酶分离制备及反映功能研究[D].武汉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8:81~89.[4] Wayne C. The toxins of cyan bacteria[J]. Scientific American, 1994, 270(1): 78~86.[5] Buchberger B, Collins G E, Computer Algebra Symbolic and Algebraic Computation. New York: Springer Versa, 1998: 58~76.

  • 索引序列
  • 易经论文1500字的参考文献
  • 贸易经济的论文参考文献
  • 古筝论文参考文献1500字
  • 1500字论文要写参考文献吗
  • 1500字论文参考文献写几个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