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论文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论文

发布时间: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论文

2017年10月31日科技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我国国际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名上升2位,进入世界第2位。论文发表后被引用的情况,可以反映论文的影响。

2007年至2017年(截至2017年10月)我国科技人员发表的国际论文共被引用万次,与2016年统计时比较,数量增加了,超越英国和德国前进到世界第2位。我国材料科学领域论文被引用次数排在世界首位,另有8个学科领域排名世界第2位。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是国务院组成机构,其主要工作是研究提出科技发展的宏观战略和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方针、政策、法规;研究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研究确定科技发展的重大布局和优先领域;推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提高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研究提出科技体制改革的方针、政策和措施;推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科技自身发展规律的科技创新体制和科技创新机制;指导部门、地方科技体制改革。

我们《中国科技财富》杂志是科技类国家级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可以评职称晋级。 如果你有需要发表,我可以直接帮你安排发表

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本会名称为中国机械工程学会,英文名称为Chinese Mechanical Engineering Society,英文缩写为CMES。第二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以下简称本会)是由以机械工程师为主体的机械科学技术工作者和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设计、制造、教学和管理等工作的单位、团体自愿结成并依法登记的社会团体,是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社会团体法人,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以下简称中国科协)的组成部分。第三条 本会的宗旨是:遵守宪法法规、维护道德风尚;崇尚实事求是、弘扬双百方针;立足科技创新、促进技术进步;坚持民主办会、推动学科发展;强调以人为本、谋求社会福祉。本会的工作指导原则是:坚持服务大局的基本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学术交流为本,会员服务为任,科经结合为纲,互利共赢为策,构筑精品为要,科学管理为基”的基本经验和做法;努力做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学技术工作者服务”。第四条 本会接受业务主管单位中国科协和社团登记管理机关民政部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第五条 本会会址为中国北京。第二章 业务范围第六条 本会的主要业务范围如下:一、组织各种形式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科技信息传播以及科技成果和产品展览展示活动;二、接受政府委托,组织评价机械工业重大科学技术成就,发布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重大进展;三、承担政府、行业组织和企业委托交办的科学技术重大项目或课题的论证、评估、咨询和成果鉴定工作;四、承担专业技术职称评审和技术资格认证工作;五、编辑出版科技文献、期刊、书籍、论文集和技术文件;六、兴办继续教育,组织科学技术普及推广和技术培训、技术咨询活动;七、开展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组织对外技术咨询和中介活动,促进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八、表彰、奖励重大科技成果和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会员、科技工作者以及在学会工作中做出突出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九、兴办旨在促进社会进步和为经济建设服务的事业和科技实体,举办为会员服务的集体福利事业和活动;十、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向党和政府反映会员的建议和呼声。第三章 会 员第七条 本会设个人会员和团体会员两类会籍,其中,个人会员分列学生会员、准会员、会员、高级会员和会士五类。第八条 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负责会员工作。授权工作总部负责个人会员、团体会员,以及居住地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个人会员的吸纳工作和会籍管理工作;授权各专业分会(以下简称分会)承担在其专业领域的学生会员、会员和团体会员吸纳工作及相应的会籍管理工作;委托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机械工程学会(以下简称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承担各自行政区域的学生会员、会员吸纳工作及相应的会籍管理工作。第九条 个人会员的资格条件一、凡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学生会员:1.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本科三年级(含)以上的学生;2.普通高等院校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的在读研究生。二、凡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准会员:1.毕业后继续从事与机械工程领域相关科技工作的学生会员;2.具有机械工程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尚没有获得工程师、技师、讲师和助理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三、凡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会员:1.具有工程师、技师、讲师和助理研究员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者,或具有同等专业技术资格者;2.取得硕士以上学位者;3.在机械工程领域的工作实践中取得突出成绩者;4.热心支持本会工作的科技和行业部门管理人员。四、凡承认本会章程、有加入本会意愿,已取得高级工程师、副研究员、副教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或获得博士学位,并具备下列条件之一者,均可申请成为高级会员:1.在学术界、工程界和技术科学领域内做出重要贡献,或具有丰富实践经验者;2.荣获国家级科技奖项、省级科技奖项和本会科技奖项者;3.在国内外发表过重要论文或学术著作者;4.担任本会、分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的理事(或委员)职务者;5.从事学会活动多年,对学会有重要贡献者。五、凡在机械工程或其相关领域有重大发明创造或有重要贡献,具有10年(含)以上高级会员会龄,并积极参与本会活动者,可申请成为会士。六、凡居住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的机械科技工作者以及居住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外的机械科技工作者,符合本章程规定的相应会员资格条件,均可申请成为本会会员。七、依据本会与国外学会签订的合作协议中双方互赠指定人员会籍的规定,经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审核批准接纳,发给上述指定人员相应等级的会员证书和证章。第十条 个人会员入会程序一、学生会员:本人提出申请,经本会会员介绍,或所在院校推荐,或本会各级学术组织推荐,经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批准并颁发学生会员证书和证章。二、准会员:学生会员可在毕业离校一年内提出申请,经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批准,将学生会员资格直接转为准会员。三、会员:本人提出申请,经本会会员介绍,或本会各级学术组织推荐,经理事会授权的分会或委托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批准,报本会备案。会员证书和证章由本会统一制作,由各分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颁发。四、高级会员:本人提出申请,由工作总部、各分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推荐,或由本会二位高级会员介绍,经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批准,发给高级会员证书和证章。五、会士:本人提出申请,至少五名高级会员或三名会士推荐,经本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初审,理事会表决通过后可成为本会的会士,并颁发会士证书。每年度颁发会士的人数不超过当年在册高级会员总人数的3‰。第十一条 个人会员的权利与义务一、学生会员、准会员、会员的权利1.享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2.享有对本会工作的建议权、批评权和监督权;3.享有参加本会活动以及获得本会服务的优先权;4.享有入会自愿、退会自由的权利。二、高级会员的权利除享有会员的所有权利外,还享有:1.免费获得本会会务通讯;2.享有参加本会组织的国际交流活动的优先权;3.除特定情况外,享有会议注册费优惠待遇。三、会士的权利会士除享有高级会员的权利外,还可按期全年免费获得学会所主办的期刊(任选一种)。四、个人会员的义务1.遵守本会章程,执行本会决议;2.积极参加本会各项活动;3.维护本会的合法权益;4.完成本会委托交办的工作,与本会沟通信息;5.按时缴纳会费。第十二条 团体会员一、团体会员的资格条件:凡与本会及所属各分会学术活动范围有关,积极支持本会活动,且具有一定科技力量的科研、设计、生产、教学和管理等企事业单位、部门以及依法成立的学术性、行业性社会团体,均可申请成为本会团体会员。二、团体会员的入会程序:团体会员须由入会单位提出申请,经工作总部或分会审核,报理事会会员会籍工作委员会批准,并发给统一的团体会员证书。三、团体会员的权利1.优先参加本会的有关活动;2.优惠取得本会的有关学术资料;3.可要求本会优先给予技术咨询;4.可请求本会协助举办培训班和提供相关技术服务等。四、团体会员的义务1.遵守本会章程;2.积极参加本会各项活动;3.执行本会决议并承担本会委托的工作;4.协助开展有关学术和科普活动;5.按期缴纳会费。第十三条 会员要求退会者,应书面通知本会(或相关分会或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并交回会员证书。逾期一年不缴纳会费者,视作自动退会。第十四条 会员如有严重违反本章程的行为,经本会理事会表决通过,取消其会籍;凡触犯刑律者,其会籍自动撤销。第十五条 经本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对本会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士相应的荣誉称号。第十六条 经本会理事会审议通过,可授予对某一学科的发展与创新做出重大贡献、享有公认的学术声望、热心支持、参与本会活动并对本会的发展做出重大贡献的国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荣誉会员称号。第四章 组织机构和负责人产生、罢免第十七条 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会员代表大会)是本会最高权力机构,其职权如下:1.制定和修改章程;2.审议理事会的工作报告和财务报告;3.选举和罢免理事会理事;4.选举和罢免监事会监事;5.制定或修改会费标准;6.审议决定本会的终止事项;7.审议决定本会的其他重大事项。第十八条 会员代表大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的当选会员代表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须经到会半数以上代表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十九条 会员代表大会每五年召开一次,会员代表由各分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选举产生,任期内的理事会理事为当然代表。会员代表大会由理事会召集;由会员代表大会选出主席团主持。因特殊情况需要提前或延期举行会员代表大会时,需由理事会表决通过,报请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政部批准同意,但延期最长不超过一年。第二十条 理事会是会员代表大会的执行机构,在闭会期间领导本会开展日常工作,并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第二十一条 理事会的职权如下:1.执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2.选举和罢免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3.筹备召开会员代表大会;4.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工作和财务状况;5.决定会员的吸收和除名;6.决定设立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7.经理事长提名,决定各工作委员会主任的聘任或解聘;8.决定副秘书长、各分会组成人员及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和实体机构组成人员的聘任或解聘;9.确定分支机构的挂靠单位;10.制定内部管理制度,领导并监督所属机构的日常工作;11.决定表彰和奖励事宜;12.讨论和决定其他重要事项。第二十二条 理事会由学风正派、热心学会工作、身体健康、在学术或管理工作岗位上取得相应成就、能够承担本会交付的实际工作的会员组成。中青年会员和妇女会员代表应占相应比例。理事候选人分别由各分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和工作总部按地域、专业和部门分配名额,经民主协商推举产生,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讨论同意,提交会员代表大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选举产生。理事候选人应是会员代表大会的代表。为满足学会工作需要,可吸收部分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自愿出任学会特邀理事。第二十三条 理事在任期内因故不能继续履行理事职责,可由原推选的分会,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或部门申请更换理事人选,提交理事会审议批准。会员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如因工作需要,工作总部可提出增补理事会成员的建议,提交理事会审议批准。第二十四条 理事会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理事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经到会三分之二以上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理事如有特殊情况不能到会,可委托代表参加,一名代表只能接受一名理事委托行使表决权。第二十五条 理事会每年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和主持;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方式进行。第二十六条 本会设常务理事会,经理事会选举产生,由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和常务理事若干人组成。其人数不得超过理事会人数的三分之一。根据工作需要,由秘书长提名,经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同意,聘请有关方面的顾问,可列席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会议。第二十七条 在理事会闭会期间,常务理事会行使第二十一条第1、3、5、6、7、8、9、10、11、12项的职权,并对理事会负责。第二十八条 常务理事会须有三分之二以上成员出席方能召开;其决议必须交付表决,经到会三分之二以上常务理事表决通过方能生效。第二十九条 常务理事会至少每半年召开一次会议;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由理事长召集和主持。情况特殊的,也可采用通讯方式进行。第三十条 本会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必须具备下列条件:1.坚持党和政府的路线、方针、政策,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质;2.在机械工程领域内具有较大的影响力;3.理事长、副理事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70周岁,秘书长任职时年龄一般不超过62周岁。秘书长必须为专职;4.身体健康,能坚持正常工作;5.未受过剥夺政治权利的刑事处罚;6.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第三十一条 理事长、副理事长、秘书长如超过最高任职年龄,须经理事会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政部同意后方可任职;同一职务连续任期不得超过两届,因特殊情况需延长任期的,须经会员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会员代表表决通过,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政部同意后方可任职。第三十二条 理事长办公会议是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闭会期间的工作会议,由理事长召集,副理事长和秘书长参加,副秘书长和各工作委员会主任可列席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研究落实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决定以及由理事会、常务理事会授权处理的相关事项。第三十三条 本会法定代表人经理事会授权,由理事长担任,特殊情况下可委托副理事长或秘书长担任。本会法定代表人不得兼任其他社团的法定代表人。法定代表人要报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并经民政部同意。第三十四条 理事长的主要职责:1.召集和主持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办公会议;2.检查会员代表大会、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的落实情况;3.代表本会签署、签发对外双边合作协议、有关工作条例、规定、制度等重要文件;4.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名常务副理事长人选,报理事会通过。委托常务副理事长协助负责本会的重要工作和活动,进一步加强对工作总部的领导;5.承担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委托的其他工作。第三十五条 副理事长的主要职责:1.按照分工,协助理事长履行相关职责;2.承担理事长、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委托的其他工作。第三十六条 秘书长的主要职责:1.主持学会工作总部的日常工作,组织实施年度工作计划;2.协调各分支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开展工作;3.提出副秘书长以及各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的主要负责人人选,提交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聘任;4.决定办事机构、代表机构、实体机构专职工作人员的聘用;5.可根据工作需要,提名有关方面(如外事、法律、财经和有关行业科技等)顾问人选,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通过聘请;6.处理其他日常事务。第三十七条 副秘书长的主要职责:1.按照分工,协助秘书长履行相关职责;2.承担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秘书长委托的其他工作。第三十八条 为保证本会的活动依法和按章程开展并维护会员的合法权益,本会设立监事会。监事会由三到七人组成,由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对会员代表大会负责,任期与理事会相同。监事会设监事长一人,由监事会推举产生。理事不得兼任监事。第三十九条 监事会的职责如下:1.指派监事列席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和理事长办公会议;2.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会议议题、程序和表决的合法性;3.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履行会员代表大会的决议;4.监督理事会、常务理事会遵守法律、法规和章程情况,当其行为损害学会利益时,要求其予以纠正,必要时向会员代表大会报告。5.对本会的财务状况进行必要的审查。第四十条 监事会会议每年至少举行一次,由监事长召集,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监事会决议须得到半数以上监事同意。第五章 工作机构、办事机构和分支机构第四十一条 理事会下设若干工作委员会,作为理事会的工作机构,承担理事会交付的工作。各工作委员会的秘书由工作总部专职人员担任。第四十二条 本会办事机构为工作总部。工作总部实行理事长领导下的秘书长负责制。第四十三条 根据学科设置和学术活动的需要,本会下设若干分会,作为理事会领导下的从事专业学术活动的分支机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主体资格。第四十四条 各分会不得另行订立章程,可在本章程的原则范围内,根据各自的具体情况和需要制订工作条例,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后实施。第四十五条 分会实行委员制,其领导机构是分会委员会,职责如下:1.根据本会章程的有关规定,负责在各自学科领域组织学会活动;2.执行理事会交付的各项任务;3.制订分会年度活动计划和财务计划;4.通过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对其相应的学术组织提供业务指导;5.组织表彰奖励。分会委员会会议每年举行一次,必要时可随时召开。第四十六条 分会委员会由该分支学科或相关行业的学科带头人、专家、企业家及管理人员组成。委员的任职资格参照第二十二条有关规定执行。经民主协商推荐,产生分会委员会委员和正副主任委员、正副总干事人选,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批准聘任。根据需要,分会委员会可设常务委员会、荣誉职务和顾问等。分会的荣誉职务和顾问需经分会委员会批准后聘任。分会委员会组成人员力求精干,其规模应根据该分支学科活动的需要决定,原则上不超过60人。分支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本会章程,接受本会领导,执行本会决议。对外开展活动时,必须冠以本会名称,其简称和译名由理事会规定。分支机构不得另起其他名称,不得另订章程。分会委员会任期为四至五年。主任委员任期不得连续超过两届。第四十七条 分会总干事负责主持分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分会秘书处应设在与其专业密切相关、积极支持本会和分会的工作、并能确保分会秘书处日常工作正常运行的研究院所或其他合适的单位。分会委员会或其筹备委员会应就其挂靠单位的确定或更改提出建议,报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确定。第四十八条 本会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建立业务指导关系,本会各分会与省、自治区、直辖市学会下属之对应学术机构建立业务指导关系。第六章 表彰与奖励第四十九条 经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核准,设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分别表彰奖励取得重要科技成就的会员、青年科技工作者和优秀科技论文;与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共同设立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表彰奖励重大科技成果。第五十条 设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会工作成果奖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奖,分别表彰奖励本会系统重大工作成果以及在学会工作中做出优异成绩的学会工作人员。第五十一条 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每两年评审一次;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学会工作成果奖和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先进工作者奖每五年评审一次;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每年评审一次。第五十二条 设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励评审委员会,在本会理事会的领导下,负责制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科技奖、学会工作成果奖和先进工作者奖评审细则、确定具体奖项、确定获奖人员和项目名单,报请本会理事会最终审定。奖励评审委员会成员由理事会聘请国内外权威人士担任。第七章 资产管理、使用原则第五十三条 本会经费来源1.会员缴纳的会费;2.中国科协拨款;3.政府部门拨款;4.国内外个人、团体或单位资助和捐赠;5.学会各种基金收益及利息收入;6.在核准的业务范围内开展活动或服务的收入;7.其他合法收入。第五十四条 本会按照会员代表大会决定的标准收取会员会费。第五十五条 本会经费必须用于章程规定的业务范围和事业的发展,不得在会员中分配。第五十六条 本会建立严格的财务制度,保证会计资料合法、真实、准确、完整。第五十七条 工作总部配备具有专业资格的会计人员。会计不兼任出纳。会计人员必须进行会计核算,实行会计监督。会计人员离职时,必须与接管人员办清交接手续。第五十八条 本会的资产管理必须执行国家规定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代表大会和财政部门的监督。资产来源属于国家拨款或社会捐赠、资助的,必须接受审计机关的监督,并将有关情况以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布。第五十九条 本会换届或更换法定代表人之前必须接受民政部或业务主管单位认可的审计单位组织的财务审计。第六十条 任何单位、个人不得侵占、私分和挪用本会的资产。第六十一条 本会专职工作人员的工资和保险、福利待遇,参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第八章 会 徽第六十二条 本会会徽为由4个花瓣和齿轮所组成的图案。第九章 章程修改程序第六十三条 本会章程的修改动议需经理事会表决通过后,报代表大会审议,经到会半数以上代表同意方能生效。修改后的章程需在代表大会通过后十五日内,经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报民政部核准后正式生效。第十章 终止程序及终止后的财产处理第六十四条 本会完成宗旨或自行解散或由于分立、合并等原因需要注销时,由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提出终止动议。终止动议经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后,报请业务主管单位审查同意。第六十五条 本会终止前,需在业务主管单位及有关机关指导下成立清算组织,清理债权债务,处理善后事宜。清算期间,不开展清算以外的活动。第六十六条 本会经民政部办理注销登记手续后即为终止。第六十七条 本会终止后的剩余财产,在业务主管单位和民政部的监督下,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用于发展与本会宗旨相关的事业。第十一章 附 则第六十八条 本章程于2011年11月15日经本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表决通过,并自民政部核准之日起正式生效。第六十九条 本会章程的解释权属本会理事会。 (2011年11月15日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通过)

学术造假是指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或者伪造、修改研究数据等的学术腐败行为。学术造假首先是一种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的表现,是学术领域中学风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产物。2018年8月10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就《职称评审管理规定》,在中国政府法制信息网上向社会征求意见。《规定》提出职称评审应以德为先,对学术造假“一票否决”,且纳入信用“黑名单”。[1]2020年9月1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通报九起论文造假等违规案件查处结果。[2]中文名学术造假一般做法剽窃、抄袭、占有他人研究成果属性违背学术道德和科学精神曝光源于2009年出现地几乎中国所有高校快速导航部分事件 防范措施 管理规定 造假案例 出台政策产生原因近年来,中国高校弄虚作假现象比较严重。学术丑闻在过去的2009年频频曝光,学术腐败已经蔓延到多数的学术领域。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称,几乎中国所有高校都有学者涉嫌学术造假或腐败。高教研究专家、华东师大唐安国教授指出,学术环境比较浮躁,一些人在名利的诱惑面前心态失衡,某些监管制度的严重缺失,这又为他们打开了方便之门;另外,学校要争排行,一般很难对科研项目和科研人员进行有效的审查。高校问题研究专家熊丙奇教授对此认为,之所以长期以来高校学术不够规范甚至失范,一方面,对于校方来说,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影响学校形象、影响自身政绩;另一方面,处理学术不端事件,可能牵涉到诸多既得利益,包括申请课题、争取经费;此外,校方明白,不少教师的不端行为,其实是各类不合理的量化指标所逼出来的,包括经费指标、课题指标、论文指标、专利指标,导致大学校园充满浮躁与急功近利。“高校的学术失范,有学者自身道德方面的原因,但更多是由于当前的学术体制造成。”熊丙奇认为,更重要的是在教育体制内整体建立减少失范、防范失范的制度。学术打假名人方舟子表示,其它学术造假国家的学术不端行为往往只局限于学术界,但中国学术领域的腐败行为却是与其它领域,特别是政治、经济领域的腐败行为紧密结合。一方面,官本位的体制使得科研、教育机构变成了官场的一部分,研究职务、头衔都有一定的行政级别,例如系主任是处级、校长是局级、院士是副部级等等,名为学者,实为“学官”,因此,官场腐败必然会导致学术腐败,也必然要包庇学术腐败。在对待学术造假问题上,说某些高校领导已经愚蠢到了是非不分的程度,一点也不过分。《西安晚报》2010年3月22日报道说,一位校领导约见6位参与举报李连生的教授谈话,一见面就说,“现在高校弄虚作假成风,你们不要大惊小怪。你们这个举报,弄得校领导50天来日夜不得安宁,你们是始作俑者。我现在宣布,如果你们6人愿意退出,还为时未晚。你们如果是为了利益,我们可以转达李连生们,让他们把教育部一等奖匀给你们一些。”第二次约见6名教授谈话时,“另一位校领导让他们停止网上的检举揭发,称现在网上和报纸揪着不放,(对学校)造成的伤害是不可估量的,希望不要再到社会上去渲染”。这一段话,就是某些高校领导“护假心态”的最好写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论文格式

1.论文结构及写作要求 论文(设计说明书)应包括封面、目录、题目、中文摘要与关键词、英文题目、英文摘要与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致谢和附录等部分。 目录 目录独立成页,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 题目 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论文题目一般中文字数不超过25个字,外文题目不超过15个实词,不使用标点符号,中外文题名应一致。标题中尽量不用英文缩写词,必须采用时,应使用本行业通用缩写词。 摘要与关键词 摘要 摘要是对论文(设计说明书)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要求扼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主要材料和方法、研究结果、结论、科学意义或应用价值等,是一篇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的短文。摘要中不宜使用公式、图表以及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不标注引用文献编号。中文摘要一般为300字左右。 关键词 关键词是供检索用的主题词条,应采用能覆盖论文主要内容的通用技术词条(参照相应的技术术语标准),一般列3~8个,按词条的外延层次从大到小排列,应在摘要中出现。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 论文正文 论文正文包括前言、论文主体及结论等部分。 前言 前言应综合评述前人工作,说明论文工作的选题目的、背景和意义、国内外文献综述以及论文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以及提出问题。 论文主体 论文主体是论文的主要部分,应该结构合理,层次清楚,重点突出,文字简练、通顺。 结论(结果与分析) 结论是对整个论文主要成果的归纳,应突出论文(设计)的创新点,以简练的文字对论文的主要工作进行评价。若不可能作出应有的结论,则进行必要的讨论。可以在结论或讨论中提出建议、研究设想及尚待解决的问题等等。结论作为单独一章排列,不加章号。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反映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论文中引用的文献应以近期发表的与论文工作直接有关的学术期刊类文献为主。应是作者亲自阅读或引用过的,不应转录他人文后的文献。 致谢 向给予指导、合作、支持及协助完成研究工作的单位、组织或个人致谢,内容应简洁明了、实事求是,避免俗套。 附录 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重要参考价值的内容(如公式的推导、程序流程图、图纸、数据表格等)可编入论文的附录中。 2.书写及打印要求 论文书写 论文(设计说明书)要求统一使用Microsoft Word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统一采用A4页面(210×297㎜)复印纸打印。其中上边距25㎜、下边距25㎜、左边距25㎜、右边距25㎜、页眉15㎜、页脚15㎜。字间距为标准,行间距为单倍行距。页眉内容统一为“华中农业大学学士学位论文(设计)”,采用宋体小五号斜体字居右排写。 页码在下边线下居中放置,用小五号字体。目录、摘要、关键词等文前部分的页码用罗马数字(Ⅰ、Ⅱ……)编排,正文以后的页码用阿拉伯数字(1、2……)编排。 论文错漏按正式出版物要求不能大于万分之一。 目录 目录应包括论文中全部章节的标题及页码,含摘要与关键词(中、外文)、正文章、节题目(农、理、工科类要求编写到第3级标题,即□.□.□。文、法、经、管科类可视论文需要进行,编写到2~3级标题)、参考文献、致谢、附录等。 目录题头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目录内容。目录中各章节题序及标题用五号宋体。目录打印示例见附录。 摘要与关键词 中、外文摘要与关键词单独成页置于目录后,编排上中文在前,外文在后。摘要、关键词题头均用四号黑体字居中排写,隔行书写具体内容,内容文字用五号宋体字,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关键词各词条间用分号“;”隔开。 论文正文 章节及各章标题 章节标题应突出重点、简明扼要,字数一般在15字以内,不使用标点符号。标题中尽量不采用英文缩写词,对必须采用者,应使用本行业的通用缩写词。 层次 层次根据实际需要选择,以少为宜。各层次标题不得置于页面的最后一行(孤行)。层次代号格式要求参照表2-1和表2-2。 表2-1 农理工科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1□××××× 顶格,四号黑体 节 □××××× 顶格,小四号黑体 条 □××××× 顶格,五号黑体 款 □××××× 顶格,五号黑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 项 (1)×××× 顶格,五号宋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 表2-2 文法经管类论文层次代号及说明 章 一、××××× 顶格,四号黑体 节 (一)×××× 顶格,小四号黑体 条 □□1.××××× 空两格,五号黑体 □□××××××××××××××××××××××××××××××× 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款 □□(1)×××× 空两格,五号黑体 □□××××××××××××××××××××××××××××××× 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项 □□①□××××× 空两格,五号宋体 □□××××××××××××××××××××××××××××××× 首行空两格,五号宋体(正文) 参考文献 文献标识 引文是论证的辅助手段,应忠于原意,表达完整,准确切题。在论文中引用文献时,应在引文处标注被引用人的姓名和被引用文献发表的年份。若所引用文献只有1-2名作者时作者姓名全部列出(外文文献只列姓氏),当所引用文献作者有3名及3名以上时,只列第一作者,后加“等”字以示省略。如“(梅明华,2002)”,“(梅明华和李泽炳,2001)”,“(梅明华等,2002)”,外文文献引用作同样处理,如(Smith,1990),(Smith and Jones,1992),(Smith et al.,1993)等。 书写格式 在论文(设计)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引用过的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与文中引用文献一一对应。参考文献题头用黑体四号字居中排写,其后空一行排写文献条目。参考文献排列规则是:中文文献在前,外文文献在后;中文文献按第一作者的姓氏笔画为序排列,英文及其它西文按第一作者姓氏字母顺序排列;第一作者相同的文献按发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列出,所列的同一第一作者同年内的文献多于一篇时,可在年份后加“a”、“b”等字母予以分别,如“2001a”、“2001b”等;文献作者人数在3人以下的全部列出,超过3人为多人时,一般只列出3名作者,后面加“等”字以示省略,不同作者姓名间用逗号隔开。姓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写法,外文姓名按国际惯例缩写,并省略缩写点,空一个字符。未公开发表的资料不列入参考文献,确有引用必要,须在脚注中说明引用。 所有中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句号用中文全角状态下的“.”表示,所有西文参考文献著录格式中的标点符号用西文状态下的符号,后空一格。文字换行时与作者名第一个字对齐。常用参考文献编写规定如下: 著作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翻译图书类文献——[序号]□作者.书名.译者.版次.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刊物类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学术刊物名,年,卷(期):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术会议类文献——[序号]□作者.题名.见:编者,文集名,会议名称,会议地址,年份.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引用部分起-止页 学位论文类文献——[序号]□学生姓名.学位论文题目.学校及学位论文级别.答辩年份:引用部分起-止页 报纸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在线文献——[序号]□作者.文章名.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公式 原则上居中书写。若公式前有文字(如“解”、“假定”等),文字顶格书写,公式仍居中写。公式末不加标点。公式序号按章编排,并在公式后靠页面右边线标注,如第1章第一个公式序号为“(1-1)”,附录2中的第一个公式为“(②-1)”等。文中引用公式时,一般用“见式(1-1)”或“由公式(1-1)”。 公式较长时在等号“=”或运算符号“+、-、×、÷”处转行,转行时运算符号书写于转行式前,不重复书写。公式中应注意分数线的长短(主、副分线严格区分),长分线与等号对齐。 公式中第一次出现的物理量应给予注释,注释的转行应与破折号“——”后第一个字对齐,格式见下例: 式中 Mf——试样断裂前的最大扭矩(N•m); θf——试样断裂时的单位长度上的相对扭转角 插表 表格一般采取三线制,不加左、右边线,上、下底为粗实线(1磅),中间为细实线(磅)。比较复杂的表格,可适当增加横线和竖线。 表序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个插表序号为“表1-1”等。表序与表名之间空一格,表名不允许使用标点符号。表序与表名置于表上,居中排写,采用黑体小五号字。 表头设计应简单明了,尽量不用斜线。表头中可采用化学符号或物理量符号。全表如用同一单位,将单位符号移到表头右上角,加圆括号。表中数据应正确无误,书写清楚。数字空缺的格内加“—”字线(占2个数字宽度)。表内文字和数字上、下或左、右相同时,不允许用“〃”、“同上”之类的写法,可采用通栏处理方式。 文法经管类论文插表在表下一般根据需要可增列补充材料、注解、资料来源、某些指标的计算方法等。补充材料中中文文字用楷体小五号字,外文及数字用Times New Roman体小五号字。 插图 插图应符合国家标准及专业标准,与文字紧密配合,文图相符,技术内容正确。 图题及图中说明 图题由图号和图名组成。图号按章编排,如第1章第一图图号为“图1-1”等。图题置于图下,图注或其他说明时应置于图与图题之间。图名在图号之后空一格排写,图题用黑体小五号字。引用图应说明出处,在图题右上角加引用文献编号。图中若有分图时,分图号用a)、b)标识并置于分图之下。图中各部分说明应采用中文(引用的外文图除外)或数字项号,各项文字说明置于图题之上(有分图题者,置于分图题之上),采用揩体小五号字。 插图编排 插图与其图题为一个整体,不得拆开排写于两页。插图应编排在正文提及之后,插图处的该页空白不够时,则可将其后文字部分提前排写,将图移到次页最前面。 照片图 论文中照片图均应是原版照片粘贴,不得采用复印方式。照片应主题突出、层次分明、清晰整洁、反差适中。对显微组织类照片必须注明放大倍数。 附录 附录序号采用“附录1”、“附录2”或“附录一”、“附录二”等,用四号黑体字左起顶格排写,其后不加标点符号,空一行书写附录内容。附录内容文字字体字号参照正文要求。 附录1 目录示例 (空一行) 目□录(4号黑体居中,不加粗) (空一行) □□摘要(5号宋体)……………………………………………………………………………1 □□关键词(5号宋体)……………………………………………………………………………1 □□Abstract(5号宋体)……………………………………………………………………………1 □□Key words(5号宋体)……………………………………………………………………………1 □□前言(5号宋体)……………………………………………………………………………1 1. 材料与方法……………………………………………………………………………………………3 □材料………………………………………………………………………………………………3 □方法………………………………………………………………………………………………3 □育性的观察………………………………………………………………………………3 □有丝分裂计数……………………………………………………………………………3 □减数分裂观察……………………………………………………………………………3 □统计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花色和育性………………………………………………………………………………………3 □有丝分裂计数………………………………………………………………………………… 4 □染色体数分布及两代间变化 …………………………………………………………4 □植株类型及两代间变化……………………………………………………………5 □F5代不育群体与可育群体的染色体数目变异的比较…………………………………5 □减数分裂的初步观察……………………………………………………………………………6 3. 讨论……………………………………………………………………………………………………6 □关于萝卜与甘蓝远缘杂种雄性不育的思考……………………………………………………6 □关于萝卜与甘蓝远缘杂种稳定方向的思考……………………………………………………7 □向偶数染色体方向稳定…………………………………………………………………7 □向异源双二倍体方向稳定………………………………………………………………7 □关于杂种育性水平逐代提高的可能原因……………………………………………………7 参考文献……………………………………………………………………………………………………8 致谢…………………………………………………………………………………………………………8 附录……………………………………………………………………………………………10

注:纸型:16K上、下、左、右页边距:2厘米页眉:厘米页脚:厘米装订线:厘米××××大学毕业论文格式模板中 国 矿 业 大 学本科生毕业论文姓名:(三号楷体加粗,下同) 学号: 01000076学院: 管 理 学 院专业:论文题目:指导教师: 职 称:20××年 ×× 月 ××××××大学毕业论文任务书学院管理学院专业年级学生姓名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毕业论文日期: 年月日至 年月日毕业论文题目:毕业论文主要内容和要求:院长签字: 指导教师签字:××××大学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阅书指导教师评语(①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②独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研究内容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方法;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工作态度及工作量;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大学毕业论文评阅教师评阅书评阅教师评语(①选题的意义;②基础理论及基本技能的掌握;③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③工作量的大小;④取得的主要成果及创新点;⑤写作的规范程度;⑥总体评价及建议成绩;⑦存在问题;⑧是否同意答辩等):成 绩:评阅教师签字:年月日××××大学毕业论文答辩及综合成绩答 辩 情 况提出问题回 答 问题正 确基本正确有一般性错误有原则性错误没有回答答辩委员会评语及建议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签字:年月日学院领导小组综合评定成绩:学院领导小组负责人:年月日摘要(“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关键词:(小四号、黑体、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ABSTRACT(采用三号字、Times New Roman字体、加黑、居中、与内容空一行)(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Keywords:(小四号、Times New Roman、黑体、顶格)(内容采用小四号、Times New Roman字体、接排、各关键词之间有1个空格及分号)目录(三号、黑体、居中、目录两字空四格、与正文空一行,举例如下)1 GPS控制网的建立……………………………………………………………………概述………………………………………………………………………………… GPS控制网的技术设计………………………………………………………… 概述……………………………………………………………………………作业依据………………………………………………………………………… GPS控制网设计的一般原则…………………………………………………… GPS控制网的图形设计………………………………………………………… GPS测量的外业工作…………………………………………………………… GPS相对定位的作业模式…………………………………………………… GPS卫星预报和观测调度计划……………………………………………… GPS外观观测…………………………………………………………………利用SOLUDTION软件进行基线向量解算和平差…………………………… GPS控制网的技术总结和成果汇总……………………………………………技术总结………………………………………………………………………成果汇总:见附表……………………………………………………………… RTK测量原理及应用……………………………………………………………172 数字化地形图测绘设计…………………………………………………………… 概述………………………………………………………………………………数字化地形图测绘的技术设计…………………………………………………193 GeoStar 软件实际应用……………………………………………………………… GeoStar 软件特点和功能简介………………………………………………… GeoStar 软上面举例说明,论文给事末模板,各行各业各个专业学校都有其自身的格式要求,具体要求具体对待

写论文的格式。论文,古典文学中意为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现多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 New 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 New 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 New 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xxxx(小2号黑体,居中)x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3号黑体,居左)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小3号黑体,居左)xxxxxxxxxxxxxxxxxxxx(内容用4号宋体)。

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xxxx(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xx”。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表、公式()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报

王乐夫教授,是我国公共管理学领域著名专家,现任中山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公共管理学科评议组第二召集人、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教学研究会副会长等职务。王乐夫教授在公共管理领域辛勤耕耘,成就卓越,迄今已经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项,出版著作近20本(含合作),发表学术论文80多篇,获得省部级奖励10项。王教授才思敏锐,在国内较早开展了领导学等领域的专业研究,率先提出了国家公共管理、政府公共管理、社会公共管理、国际公共管理的基本概念和理论体系,为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管理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在夏老的指导下,王乐夫教授带领中大政治学与行政学系步入恢复重建。在其后的17年中,中大行政管理学专业突飞猛进,中大行政管理研究中心成功申报了国家人文社科百家重点研究基地,并拥有了国内首批博士点,成为第一批国家重点学科,继而又成功建设了公共管理学博士后流动站、公共管理首批一级学科授予权。学科总体水平位于全国前列,堪称“南天一柱” 姓名 王乐夫 系别 行政管理学系 职称教授、博导 学位及授予单位 、中山大学 学术特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领导科学,对现代管理理论,尤其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有系统而专门的研究,对领导公共关系也有研究 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第五届全国高等自考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全国文科百家重点百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政治学研究》杂志编委 《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编委 学术活动1993年8月11日至1994年2月1日以访问学者形式往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学术访问 1993年2月8日至15日以学术交流形式到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进行学术访问一周 1997年2月以学术交流形式到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与公共行政系进行学术交流五天 越南国立大学进行教育管理交流 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进行后勤管理学术交流 去美国参加美国行政学年会 科研项目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及其体系研究,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 -2003,00BZZ014。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及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教委九五社科项目,1998 -2000,。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地方政府,国家中华基金,1992 -1997,。 4、21世纪行政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2000 -2002,。 5、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及其体系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01ZDXM630003。 6、面向二十一世纪: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1995 -1999,。 7、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规划,广东省政府委托,2000 -2001,。 8、广东乡镇研究,广东省农业科技开发中心项目,1994 -0,。 9、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总体规划,广东省教育厅,2000 -0,。 10、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规划,广东省政府委托,2000 -2001,。 11、新公共管理学与中国行政改革,广东省教育厅,1999 -2001,。 12、广东基层公共管理研究,200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2002 ,。 13、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总体规划,广东省教育厅,2000 -,00SJB630001。 14、广东行政架构研究与基层领导(社科处无备案),广东省政府项目,1996 -2000,。 15、领导科学重点课程,广东省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6 -1998,。 论文 一类刊物 1、“公共管理:政治学的视阈”,《政治学研究》,。 2、“论公共领导”,《管理世界》,。 3、“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管理世界》,。 4、“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政治学研究》,。 5、“行政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政治学研究》,。 二类刊物 1、“打造中国MPA教育的品牌”,《中国行政管理》,。 2、“试论公共行政价值异化”,《中山大学学报》,。 3、“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以公共性为研究视角”,《学术研究》,。 4、“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中国行政管理》,。 5、“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中山大学学报》,。 6、“从“公有”到“共有”---对深圳市万丰村共有制模式的公共管理分析”,《中国行政管理》,。 7、“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新华文摘》,。 8、“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学术研究》,。 9、“MPA教育应突出专业化特色”,《中国行政管理》,2003。 10、“论中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趋向”,《学术研究》,。 11、“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中国行政管理》,。 12、“中国基层纵横涵义与基层管理制度类型浅析”,《中山大学学报》,。 13、“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关于公共管理改革几点思考”,《学术研究》,。 14、“论“两票制”对基层民主政制建设的贡献”,《中山大学学报》,。 15、“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16、“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17、“管理领导概念异同辨析——对核心概念的基础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18、“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兼论中国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中国行政管理》,。 19、“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中国行政管理》,。 20、“刍议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中国行政管理》,。 21、“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术专辑),。 22、“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中国行政管理》(学术专辑),。 23、“刍议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中国行政管理》,。 24、“珠江三角洲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中国行政管理》,。 25、“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山大学学报》,。 26、“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山大学学报》,。 27、“为澳门实施“一国两制”培养优质人才”,《中国行政管理》,。 28、“为澳门实施“一国两制”培养优质人才”,《中国行政管理》,。 29、“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中国行政管理》,1997。 30、“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1997。 三类刊物 1、“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公共管理学报,。 2、“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社会科学》,。 4、“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江海学刊》,。 5、“中国MPA教育的发展与期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其他部分论文 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涵比较探悉”,《江西社会科学》,。 2、“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公共管理学报》,。 3、“A Probe into China’s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ese Public Review》,。 4、“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5、“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变革趋势”,《学术论坛》,。 6、“行政决策与行政效率”,《广东行政学报》,。 7、“论行政决策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8、“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责任的效率分析”,《领导科学论坛》,。 9、“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责任的效率分析”,《领导科学论坛》,。 10、“论行政决策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11、“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行政人事管理》,。 12、“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行政人事管理》,。 13、“坚持标准,因材施教,保证澳门硕士班培养质量”,《中山大学报丛》,。 14、“拓展领导智慧的有益尝试——《领导者公共关系方法与艺术”,《学术交流》,。 专著与教材 1、《领导学通论》,当代世界出版社,。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3、《 领导学通论》,当代世界出版社,。 4、《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行政学)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政府与公共管理》,广东高教出版社,。 6、《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 7、《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项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8、《领导学:政府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 9、《行政效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10、《公共关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12、《现代领导科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3、《公共关系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4、《现代领导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5、《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16、《大学政治课理论课复习资料》,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

01.《行政责任概念的比较分析》(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4年第9期;02.《构建我国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几点思考》(第二作者),《行政与法》2005年第10期;03.《公共利益与公共行政责任》,《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04.《公共治理行动体系的责任结构分析》,《重庆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6年第7期全文转载;2005年“第三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政治学科分论坛主题发言,政治学科分论坛行政管理学科组优秀论文一等奖;05.《行政责任研究的历史、现状及其深层反思》,《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8期全文转载;06.《行政责任制度设计理论原则》,《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6年第6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主编:《中国政府管理创新——中国行政管理学会2003年年会论文集》;07.《当前我国行政问责制研究述评》,《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2期;08.《论制度惩罚与责任个人化原则》,《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09.《治理范式的信息结构、交易费用和学习机制》,《浙江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10.《公共管理标准的理论分析》,《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7年第10期目录索引;11.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的不确定性分析》,《湖北社会科学》2007年第4期;2004年“第二届全国博士生学术论坛”“管理科学”分论坛上主题发言论文;12.《行政责任:概念、性质及其视阈》,《广东行政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13.《公民问责制:理论意义与制度设计》,《中州学刊》2007年第5期;14.《统计数字的多维解读与理论诠释》,《统计与决策》2007年第20期;15.《街头官僚的行动逻辑与责任控制》,《公共管理学报》2008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6期全文转载;中央纪委监察部廉政理论研究中心、中国监察学会《研究参考》2008年第4期全文转载;16.《权力的恣意与权利的贫困:建构和谐社会的二维分析》,《社会主义研究》2008年第1期;17.《基于有效性和可行性的政策方案的类型分析》,《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1期;18.《政府责任场域中的悖论空间》,《长白学刊》2008年第2期;19.《公共政策方案的结构与逻辑分析》,《天津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2期;20.《后“风暴”语境下的政府问责和问责制》,《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3期;21.《行政责任的制度困境分析》,《理论导刊》2008年第4期;22.《行政责任工具的类型学分析》,《上海行政学院学报》2008年第5期;23.《价值、功能与意义:私营企业主阶层政治参与三题》(第二作者),《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2008年第4期;24.《和谐社会中的政府信任及其建构途径》(第二作者),《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7年第1期;25.《论政治文明视野下的政府信任建构》(第二作者),《党政干部学刊》2007年第4期;26.《公共治理中的责任结构分析》(第二作者),《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2006年第5期;27.书评《构建法治之下的有限政府》(第二作者),《中国行政管理》2008年第7期;28.《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探讨》,《长白学刊》2009年第1期;29.《政府解辩性责任的理论逻辑和实践途径》,《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30.《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空间政治学分析》,《探索》2009年第2期;31.《公民问责的行动模式及其要素分析》,《中州学刊》2010年第1期;32.《监督权的制度逻辑、内在贫困和建构维度》,《华东经济管理》2010年第3期;33.《闹大现象的生产逻辑、社会效应和制度情境》,《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1期;34.《公民问责的概念建构、机制缺失和治理途径》,《探索》2010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6期全文转载;35.《合作治理的空间建构——评<行政伦理的观念与视野>一书》,《学海》2010年第2期;36.《行动的选择与制度的逻辑——对“闹大”现象的理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0年第5期;37.《街头官僚的空间诠释——基于工作界面的比较分析》,《武汉大学学报》2010年第4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0年第11期全文转载;38.《行动者的策略及其影响要素——基于公民申请政府信息公开事件的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0年第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4期全文转载;39.《街头官僚及其行动的空间辩证法——对街头官僚概念与理论命题的重构》,《经济社会体制比较》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1年第10期全文转载;40.《行动者的缺席与制度的虚置——基于同体问责与异体问责问题的分析》,《天津社会科学》2011年第4期;41.《对行政问责模式的比较分析及反思》,《探索》2011年第4期;42.《公民网络问责:行动逻辑与要素分析》(第二作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2期全文转载;43.《能力短缺条件下的双边动员博弈——政府维稳与公民闹大及其关系》,《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6期;44.《言说的短路与表达的困境——公共行政的话语危机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2年第2期;45.《从科学与艺术到社会设计——公共行政隐喻的后现代转向》,《行政论坛》2012年第2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7期全文转载;46.《利益表达、资源动员与议程设置——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性分析》,《公共管理学报》2012年第2期;47.《治理体系碎片化背景下的“闹大”现象》,《中国社会科学内部文稿》2012年第1期;48.《公民抗争行动与治理体系的碎片化——对于闹大现象的描述与解释》,《人文杂志》2012年第3期;49.《社会诚信体系的制度建构》,《光明日报》2012年7月28日第11版;50.《以公民行动建构政府责任》,《中国社会科学报》2012年8月3日第338期;51.《从“独白”走向“对话”——网络时代行政话语模式的转向》,《东南学术》2012年第5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2年第12期全文转载;《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13年第3期全文转载;52.《劳工权利的多元博弈及其困局》,《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012年第5期;53.《社会建构主义视阈下的公共行政》,《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2月8日第415期;54.《象征性行动与制度实施——以公民申请财政信息公开事件为例》,《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1期;55.《技术理性与行政之恶——读<揭开行政之恶>》,《理论探索》2013年第1期;56.《实践、制度与理念之间的互动及其张力——基于中国行政问责十年历程的理论思考》,《政治学研究》2013年第1期;57.《“制度论”与“道德论”——两种行政责任机制的比较分析》,《行政论坛》2013年第2期;58.《行政之恶的现实经验及治理途径》,《学习论坛》2013年第3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公共行政》2013年第6期全文转载;59.《敬业精神的社会建构》,《光明日报》2013年4月18日07版;60.《政府责任理念的扩散及再生产——基于行政问责话语演变的分析》,《中国行政管理》2013年第5期;61.《街头行政:概念建构、理论维度与现实指向》,《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年第3期;62.《制度扩散与责任理念的再生产——行政问责制十年历程的反思》,载于《行政的价值》,湘潭大学出版社,2013年8月。

姓名 王乐夫 共系别 行政管理学系 共济网职称教授、博导 655423 17学位及授予单位 、中山大学 专学术特长行政管理、公共管理、领导科学,对现代管理理论,尤其是行政管理中的行政领导与行政决策有系统而专门的研究,对领导公共关系也有研究 考学术兼职教育部高等学校公共管理类学科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200092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网络督察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常务理事 同济西苑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院第五届全国高等自考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 123站台全国文科百家重点百家基地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 8#信箱《政治学研究》杂志编委 同济西苑《中国行政管理》杂志编委 同济学术活动1993年8月11日至1994年2月1日以访问学者形式往新加坡国立教育学院学术访问 kaoyantj1993年2月8日至15日以学术交流形式到香港中文大学政治与行政学系进行学术访问一周 同济西苑1997年2月以学术交流形式到香港城市大学社会与公共行政系进行学术交流五天 越南国立大学进行教育管理交流 日本早稻田大学等进行后勤管理学术交流 网络督察 去美国参加美国行政学年会 1号6554 8814密云路科研项目 1、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及其体系研究,00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000 -2003,00BZZ014。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及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国家教委九五社科项目,1998 -2000,。 3、珠江三角洲地区的政治经济与地方政府,国家中华基金,1992 -1997,。 4、21世纪行政管理专业改革与发展研究,教育部教学研究项目,2000 -2002,。 5、公共管理基础理论及其体系研究,教育部基地重大项目, ,2001ZDXM630003。 6、面向二十一世纪:行政管理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研究,教育部九五规划项目,1995 -1999,。 7、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规划,广东省政府委托,2000 -2001,。 8、广东乡镇研究,广东省农业科技开发中心项目,1994 -0,。 9、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总体规划,广东省教育厅,2000 -0,。 10、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规划,广东省政府委托,2000 -2001,。 11、新公共管理学与中国行政改革,广东省教育厅,1999 -2001,。 12、广东基层公共管理研究,2002年度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立项,2002 ,。 13、广东省“十五”人力资源开发工程总体规划,广东省教育厅,2000 -,00SJB630001。 14、广东行政架构研究与基层领导(社科处无备案),广东省政府项目,1996 -2000,。 15、领导科学重点课程,广东省重点课程建设项目,1996 -1998,。 论文 一类刊物 1、“公共管理:政治学的视阈”,《政治学研究》,。 2、“论公共领导”,《管理世界》,。 3、“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管理世界》,。 4、“论公共管理的社会性内涵及其他”,《政治学研究》,。 5、“行政学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探析”,《政治学研究》,。 二类刊物 1、“打造中国MPA教育的品牌”,《中国行政管理》,。 2、“试论公共行政价值异化”,《中山大学学报》,。 3、“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民营化存在问题分析——以公共性为研究视角”,《学术研究》,。 4、“公共部门危机管理体制:以非典型肺炎事件为例”,《中国行政管理》,。 5、“全球化背景下国际公共事务管理主体的合法性思考”,《中山大学学报》,。 6、“从“公有”到“共有”---对深圳市万丰村共有制模式的公共管理分析”,《中国行政管理》,。 7、“论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的区别与互动”,《新华文摘》,。 8、“国际公共管理的新趋势:全球治理”,《学术研究》,。 9、“MPA教育应突出专业化特色”,《中国行政管理》,2003。 10、“论中国政府职能社会化的基本趋向”,《学术研究》,。 11、“公共管理的公共性及其与社会性之异同析”,《中国行政管理》,。 12、“中国基层纵横涵义与基层管理制度类型浅析”,《中山大学学报》,。 13、“公共事务的责任分担与利益共享——关于公共管理改革几点思考”,《学术研究》,。 14、“论“两票制”对基层民主政制建设的贡献”,《中山大学学报》,。 15、“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16、“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研究”,《中国行政管理》,。 17、“管理领导概念异同辨析——对核心概念的基础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18、“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兼论中国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突破”,《中国行政管理》,。 19、“中西方公共行政学专业课程体系比较”,《中国行政管理》,。 20、“刍议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中国行政管理》,。 21、“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学术专辑),。 22、“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中国行政管理》(学术专辑),。 23、“刍议领导管理工作的专业化”,《中国行政管理》,。 24、“珠江三角洲公共管理与社会保障”,《中国行政管理》,。 25、“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山大学学报》,。 26、“珠江三角洲: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中山大学学报》,。 27、“为澳门实施“一国两制”培养优质人才”,《中国行政管理》,。 28、“为澳门实施“一国两制”培养优质人才”,《中国行政管理》,。 29、“珠江三角洲乡镇公共决策体制转型探索”,《中国行政管理》,1997。 30、“珠江三角洲社会保障制度与公共管理体制改革”,《中国行政管理》,1997。 三类刊物 1、“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公共管理学报,。 2、“公共行政的价值范畴研究”,《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3、“公共性:公共管理研究的基础与核心”,《社会科学》,。 4、“新时期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进程及其政治学分析”,《江海学刊》,。 5、“中国MPA教育的发展与期望”,《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其他部分论文 1、“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内涵比较探悉”,《江西社会科学》,。 2、“转型期中国公共领导体制变革与廉政建设”,《公共管理学报》,。 3、“A Probe into China’s Public Administration Education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ubject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Chinese Public Review》,。 4、“略论中国行政学教育与行政学学科建设”,《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5、“知识经济条件下的管理变革趋势”,《学术论坛》,。 6、“行政决策与行政效率”,《广东行政学报》,。 7、“论行政决策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8、“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责任的效率分析”,《领导科学论坛》,。 9、“行政领导者职位、职权、责任的效率分析”,《领导科学论坛》,。 10、“论行政决策对提高行政效率的意义”,《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11、“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行政人事管理》,。 12、“现代领导与公共关系”,《行政人事管理》,。 13、“坚持标准,因材施教,保证澳门硕士班培养质量”,《中山大学报丛》,。 14、“拓展领导智慧的有益尝试——《领导者公共关系方法与艺术”,《学术交流》,。 专著与教材 1、《领导学通论》,当代世界出版社,。 2、《当代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3、《 领导学通论》,当代世界出版社,。 4、《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行政学)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5、《政府与公共管理》,广东高教出版社,。 6、《领导学:理论、实践与方法》,中山大学出版社,。 7、《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项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8、《领导学:政府与实践》,中山大学出版社,。 9、《行政效率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 10、《公共关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 1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概论》,中山大学出版社,。 12、《现代领导科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3、《公共关系学概论自学考试指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 14、《现代领导学》,中山大学出版社,。 15、《公共关系学》,辽宁人民出版社,。 16、《大学政治课理论课复习资料》,中山大学出版社,198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这个录用时间不长,刊出时间得排我的稿件来回用了8个多月见刊之前发表的时候找闻闻论文网帮我操作的,2个月就录用了,但是需要保证你的文章有足够的创新点,闻闻论文的老师帮我改了一大半,额,如果没时间就找高手帮忙吧,呵呵

好期刊都不太容易,有比较有名气的老师是第二作者或者第一作者还好点,前提是你这篇论文写的还可以,有你论文的相关板块。

为保证稿件评审的客观公正,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学术质量,本刊将逐步实行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凡投稿,请一律按匿名审稿制度的要求,将作者的姓名、所在单位、通讯地址、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传真、电子信箱等信息在正文中隐去,全部放在与正文内容相独立的首页。 来稿一般不要超过10 000字。稿件正文之前请附论文摘要(200字以内)、关键词(3个~5个)、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工作单位、学位、职称、职务、主要研究方向)。如果所投稿件是作者承担的科研基金项目,请注明项目名称和项目编号。 文后参考文献(指所引用的论文或著作)的著录项目要齐全。

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国报道

2022年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是参与就有奖。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除了获得全国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的人才会有奖,所有完成答卷的学生都将获得优秀奖的参赛证明。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激发大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服务国家战略发展,担当铸魂育人使命。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的2022年中外传播杯全国大学生英语阅读大赛全面启动。

是。中外传播杯是一项由中国外文局亚太传播中心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国报道杂志社主办的面向高校学生的英语翻译比赛,含金量高,是省级比赛,任何人都是可以参加的。

  • 索引序列
  •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论文
  • 中华人民共和国论文格式
  • 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报
  •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编辑部
  • 人民中国杂志社和中国报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