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人民文学历任编辑部主任

人民文学历任编辑部主任

发布时间:

人民文学历任编辑部主任

1938年,中法大学经济系毕业;1938年,赴延安,在抗日军政大学、鲁迅艺术学院学习,后从事法文翻译、诗歌创作;1943年,创办延安中学,任政治委员兼教员;1948年,创办延安大学文艺系,任党总支书记兼系副主任;1949年3月,到北平,在文化部编审处工作;195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历任党组书记、秘书长、副主席、名誉主席;1950年,创编《民间文艺集刊》;1951年,参与创办人民文学出版社,任支部书记、编辑部主任;1953年,调入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1955年,创办《民间文学》,任执行副主编;1979年,任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1980年,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少数民族文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0年,创办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任社长;1982年,创办《民间文学论坛》任主编。1982年,离休。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1951年10月26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家庭的影响下,四岁便接触诗歌。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参军,在铁道兵基层单位当卫生员,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1976年起就到《诗刊》编辑部工作、历任编辑、编辑部主任、副主编,,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等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曾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雁翎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红纱巾》(1983年)。她的诗作被选入《女作家百人作品选》、《青年诗选》、《她们的抒情诗》、《当代诗醇》中。

1953年开始发表作品。王致远(1925~1989),王家洼乡王家洼村人。1937年在芝川上学时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194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西北民主青年社。1948年3月,在南下工作团总团部《改造报》社任编辑,同年7月调东北新华分社任机要行政秘书。1950年7月,调《新观察》杂志社,历任组长、编辑部主任、编委。1960年8月调作家出版社,任办公室主任和社领导小组成员。1961年1月调人民文学出版社,历任现代部副主任、总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代理总编辑和党委副书记。同年,被吸收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歌谣协会理事、《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研究》丛书编委,1982年1月,任文化艺本出版社总编辑。王致远长期从事新闻出版工作,经手组织和编发大量优秀稿件,尤其对青年作者倾心扶持。工作之余,撰写小品、短诗、短篇小说如《条件反射》、《家务事》、《绿色走廊》等,先后发表于《新观察》、《人民日报》、《北京文艺》。1964年在《诗刊》、《收获》上先后发表代表作长篇叙事诗《胡桃坡》,1956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1979年陕西和黑龙江广播电台将其改编成广播剧播放。1978年《北京文艺》发表他的第二部长篇叙事诗《长歌行》。第三部长诗《马萧萧》,写出六章,因病未能终篇。生前热心关注家乡社会主义建设,在修桥铺路等公益事业中倾囊相助,赢得乡人称道。

李小雨,当代女诗人。1951年10月26日生。河北省丰润县人。从小随父母在部队生活。在家庭的影响下,四岁便接触诗歌。在北京读中小学。1969年到河北农村插队落户,两年后参军,在铁道兵基层单位当卫生员,发表第一组诗歌《采药行》。1976年起就到《诗刊》编辑部工作,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先后在《诗刊》、《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上海文学》等各地报刊发表诗作。曾在中国作家协会文学讲习所学习。主要作品有:抒情诗集《雁翎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红纱巾》(1983年)。她的诗作被选入《女作家百人作品选》、《青年诗选》、《她们的抒情诗》、《当代诗醇》中。参考资料:

中国编辑部主任

周瑾舒(1947年3月25日—),原名周瑾,祖籍江苏宝应,江苏人,中国现当代著名作家、编剧、诗人、教育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编剧协会会员,中国电影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联文学委员会委员,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作家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副总编辑,中国文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研究员,中国文学院诗歌研究室主任,中国作家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学艺术研究会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任,中国文学院研究室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中国新闻出版社编辑部副主任

超长杨伟文是指一种文字风格,由中国作家杨伟创作的文章。根据查询相关资料信息,中国作家杨伟,1962年出生于湖南省长沙市,毕业于湖南大学中文系,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作家网编辑部主任、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作家网编辑部主任,杨伟作品曾获得多项文学奖,以其独特的文字风格和深刻的思想内涵而闻名,被誉为超长杨伟文。

王平(中国书籍出版社社长)王平,1963年11月生,安徽庐江人。

好的,您的要求我已经收到。周瑾舒是《天字第一号》中的主要人物,她是一位聪明伶俐,勇敢善良的少女,拥有一颗坚强的心。她拥有睿智的头脑,可以轻易地解决问题。周瑾舒的父亲叫周晓晨,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他有一个秘密研究室,里面有一台叫做“天字第一号”的机器,它可以帮助他们实现一切愿望。周瑾舒的母亲叫苏瑾,是一位贤惠的母亲,总是关心孩子们的学习和生活。周瑾舒的好友叫林涛,是一个勇敢善良的男孩,他和周瑾舒一起经历了许多精彩的冒险。他们三个人经常一起玩耍,一起探索未知的世界,一起实现自己的梦想。

主编与编辑部主任关系

编委会主任和主编相比编委会主任大。1、编委会主任由上级指派或学术团体推举而成,是出版物所属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这个领域的权威人士,权力和声望大于主编,负责确定所编出版物的编辑方针、编纂体例、编选范围,解决编辑过程中某些重大问题,并对出版物文稿作最后审定。2、主编是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

1、总编的工作职责:总编辑作为“编辑工作的决策人,出版社的主要负责人”,他们所履行的是“各项编辑工作的指挥者,出版方向的把握者与选题的总策划,书稿审读加工的终审者,编辑责任制度的负责人”职责。

2、主编的工作职责: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

3、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至少有三大责任,其一是业务责任,亦即技术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二是政治责任,亦即思想,层面上的观点把握;其三是经济责任,亦即利润层面上的创收指标。

4、执行编辑的工作职责:负责报纸、杂志的整体版面设计,调整各版面的材料配搭关系等,不直接负责各个版面的工作。

5、采编的工作职责:采编是采集信息及编辑信息的工作。

扩展资料:

各岗位编辑流程中的上下工作关系:

1、总编下面是主编,再下面是编辑、助理编辑等。总编是新闻或出版单位的负责人。负责研究、制定和实施工作方针,组织领导编辑部日常业务工作。不设置社长的新闻、出版单位,总编辑除管理编辑业务外,还要管理行政工作;设置社长的单位,总编辑专门管理编辑业务。总编辑是媒体事业之中,负责编辑、采访业务部门的主管。

2、主编在编委会或总编辑领导下,按编辑方针实施某个方面的具体业务。其工作内容为研究、制订某一方面的工作计划,组织并领导日常编辑事务,如审稿、审样、撰写重要言论等。有些编辑部门不设总编辑,主编是该部门的负责人,其职权相当于总编辑。

3、责任编辑由出版社指定,一般由初审者担任。初审(图书的审稿是编辑工作的中心环节,稿件交来后,初审、复审和终审工作,三个环节缺一不可)应由具有编辑职称或具备一定条件的助理编辑人员担任(一般为责任编辑),主要负责从专业的角度对稿件的社会价值和文化学术价值进行审查。

4、执行编辑与一般编辑、责任编辑的工作职责范围是不同的。从工作上简单区别为:执行编辑负责报纸、杂志的整体版面设计,调整各版面的材料配搭关系等,不直接负责各个版面的工作。责任编辑负责某一个版面的设计、排版等具体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总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主编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责任编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执行编辑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采编

没有编辑职称,也不会有机会成为编辑部主任,主编,总编。有了编辑职称就有机会成为编辑部主任,主编,总编。

社长和总编最牛

遥感学报编辑部主任

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所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1950年10月出生于江苏省徐州市丰县。1964年至1969年在丰县中学读书;1969年至1973年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202部队和237部队;1973年考入南京大学,1977年毕业,1981年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硕士学位,1984年至1985年在美国俄勒冈州州立大学学习。1987年起,先后任中科院遥感所副研究员、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8年起,先后任中科院遥感所副所长、常务副所长、所长;1994年起,两任中科院遥感信息科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并任国家遥感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首届主任;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主任。1992年至2000年任国家863计划信息获取与处理技术主题专家组成员及第四、五届专家组组长。是中国科技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等7所大学兼职教授、《遥感学报》常务副主编及6个国内外期刊编委、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理事长,现任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70年代后期开始从事遥感信息科学特别是雷达对地观测领域研究,主持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国家科技攻关、中科院重大及国际合作课题20余项。发表论文140余篇,出版中英文著作8部。作为第一完成人和主要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3项,获中科院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获中科院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及三等奖5项,并获国家863计划突出贡献奖。培养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及国外进修生26名。1992、1996年分别被评为中科院及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2000年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2011年12月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2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TWAS)院士。

1987年起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工作,1993年起任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并兼任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教授。现任中国科学院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 《国际地理信息科学》(IJGIS) 等杂志编委。中国地理学会环境遥感分会副理事长、中国GIS协会第一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理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主任、国家863海洋领域专家组专家、国家遥感中心专家、国土资源部特邀名誉专员。2008年1月起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多年来,主持完成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等20余项国家级科研课题;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与会议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篇,CSCD收录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与图集19部(第一作者10部),国内外同行正面引用7300余次(CSCD引用5600余次,SCI引用270余次);15项科研成果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包括5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一等奖。主要学术贡献:1)遥感影像地学分析计算的理论方法及其应用;2)地理空间分析模型与海洋渔业地理信息系统。 主持和参加“重大自然灾害遥感监测与评估运行系统”、“香港环境遥感综合研究”、 “Multi-resolution Land Use & Land Cover”等国家九五攻关、863计划和国际合作等项目。曾获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学家青年科学家奖、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主持承担了国家973、863和自然科学基金等6项科研项目,包括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一项。已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论文4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7部,图集2册;获国家、中国科学院、省市等科技进步和自然科学成果奖7项, 各种荣誉奖11项。 编著出版了《地理信息系统概要》、《洪水灾害评估信息系统研究》、《遥感影像的地学理解与分析》、《香港揽胜》等专著与图集9卷册,发表“Flood damage evaluation information system and its application”、 “A new conceptual model for network analysis”、“对地球信息科学认识”等论文 60余篇。任《遥感学报》、《地理研究》、《地球信息科学》等杂志编委、副主编。

(中文版编委会)主 编:刘昌明(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联合会副主席)副主编:郑 度(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理事长)陆大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刘纪远(中国自然资源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所长)蔡运龙(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刘宝元(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教授)姚鲁烽(《地理学报》编辑部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编 委:王 涛(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所长)王 铮(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研究所研究员)王 颖(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王劲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邓 伟(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长、研究员)史培军(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师范大学副校长)许世远(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许学强(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教授)李小文(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应用研究所所长)李小建(河南财经学院院长、教授)李吉均(中国科学院院士、兰州大学教授)张信宝(中国科学院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研究员)陈亚宁(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研究员)周一星(北京大学环境学院教授)查良松(安徽师范大学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院长、教授)胡和平(清华大学副校长、教授)姚檀栋(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所长)秦伯强(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研究员)顾朝林(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陶 澍(北京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教授)梁 怡(香港中文大学社会科学院院长、教授)康尔泗(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字中国研究院院长)樊 杰(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国外编委:Godfrey J. R. Linge: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CanberraLaurence J C Ma: University of Akron, Ohio, USAManfred : Austrian Academy of Sciences, AustriaMasatoshi Yoshino: Aichi University, Toyohashi, JapanWalker H. J.: Louisana State University, Louisana 70803, USAWolfgang Taubmann: University of Bremen, Bremen, Germany编辑部成员:姚鲁烽:负责自然地理、环境科学、RS与GIS 在自然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单月期刊。何书金:负责经济地理、土地利用、RS与GIS 在经济地理应用的稿件,编辑双月期刊。赵歆:负责英文版、中文版英文摘要。高岷:负责编务。网络、排版、收发版面费稿费和期刊。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

赵旭铎1944年北京大学史学系毕业,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研究室兼教研副主任。

一、主持和参与的科研项目1、主持的科研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文化互动与族际关系研究”,2009,07(2)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明清以来武陵山区集市体系发展与多民族地区社会整合研究”,2013,06(3)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民族村寨保护、发展与乡土社会文化变迁研究——基于武陵山区的调查”,2012,03(4)湖北省民宗委课题:“湖北省少数民族发展调查”,2011,07(5)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项目:“武陵民族地区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研究”,2011,42、参与的项目(1)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研究”,2012。(2)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攻关项目:“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的民族政策研究”,2010-12。(3)教育部新世纪人才项目:“武陵民族地区和谐发展研究—基于民族学视角的分析”,2009-09。(4)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近三十年来湘西苗族国家认同变迁及新形势下的建构对策研究”,2010-08。(5)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资助项目:“武陵山经济协作区发展报告”,2011。(6)湖北省委统战部课题:新时期土家族及土家族地区科学发展研究,2012(7)国家民委课题:“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与民族地区新农村社区建设研究”,2012(8)国家社科基金委托课题:《中国节日志·盘王节》,2012(9)国家民委项目:“现代化背景下中南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继承与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2007-06。(10)国家民委项目:少数民族文化中团结和谐思想及其在当今的利用研究,2009-12。(11)国家民委项目:少数民族特色村寨保护与发展经验研究,2010-12。(12)国家民委项目:《京族简史》修订,2006-10。(13)湖北省社科项目:“湖北省民族地区返乡农民工创业研究——以咸丰县为例”,2009-10。(14)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项目:“湘西苗族文化现代性研究”,2009-10。(15)中南民族大学校基金项目:“中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群众体育的发展方略——湖北、贵州两省比较研究”,2009-12。二、科研成果1、《当代湘西民族文化互动探讨》,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09年第2期(核心,CSSCI)。2、《当代多民族社区族群关系模式探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独撰,《北方民族大学学报》,2011年第3期,(核心,CSSCI)3、《吴泽霖与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独撰,贵州民族研究,2009年第1期,(核心,CSSCI)。4、《多民族联合自治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探析—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为例》,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3年第4期(核心,CSSCI)。5《当代湘西土家苗族互化现象研究》,(1/2),《中央民族大学学报》,2012年第4期,(核心,CSSCI)。6、《集市:集市:人类学透视社会整合新视野》独撰,《中国社会科学报》,2013年4月22日。河南大学史学月刊编辑部《历史与社会》(文摘)全文转载。7、《当代湘西土家族苗族族际通婚与文化互动》,独撰,《贵州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3期(民族学类核心)8、《京族简史》(修订本),参著,2008-10,民族出版社9、《中国少数民族·怒族》(修订本),2009-07,民族出版社。10、《民族社团与城市民族工作》,独撰,《湖北民族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人文社科核心)。11、《中国民族学学会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暨“少数民族与中华民族的复兴”学术研讨会综述》,独撰,《中南民族大学学报》,2010年第6期(核心,CSSCI)12、《汉民族学会年会暨荆楚文化学术研讨会综述》,独撰,《民族研究》,2012年第6期(权威,,CSSCI)13、《台湾布农族研究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S1(CSSCI、民族学类核心);14、《台湾邵族研究综述》,《广西民族大学学报》2006S1(CSSCI、民族学类核心);15、《唐代官员馆驿使用管理制度》,《边疆经济与文化》,2004年第6期;16、《试论卜式与汉武帝的几项政治经济政策》,《琼州大学学报》2003年第6期;17、《高校科研基地建设与发展策略——以中南民族大学南方少数民族研究中心为例》,《湖南农机》2007年第7期。18、《应用人类学教学改革探析》,文教资料,2011年第12期,(教改论文)三、获奖1、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一等奖(调研报告类):《湖北武陵山片区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的调研报告》(第三作者),2012,12。2、国家民委社会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调研报告类):《关于内地多民族联合自治地方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调查与思考》(第三作者),2011,07。

颜海英:《伊西斯女神的追随者——木乃伊肖像画再解读》,《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3期摘要:埃及出土的罗马时期的上千个木乃伊肖像画,糅合了埃及的墓葬主题和希腊罗马的艺术风格。旨在分析多元文化并行的历史背景基础上,通过对肖像画主人名字、绘画中的象征符号、特殊主题的解读,进一步探讨肖像画主人的文化身份及信仰世界,以伊西斯女神崇拜的传播情况为切入点,考察埃及传统宗教在地中海地区的影响。 赵旭铎:《建党时期中共党内对社会主义革命的两种理解》,《史林》2022年第2期摘要:在中国共产党初建时期,党内对于如何在中国开展社会主义革命有两种不同的理解。党内多数成员认为,议会政治与选举活动不过是当权者与资产阶级迷惑平民的陷阱,因而革命者绝不可参加政府或议会,也不应与其他政治势力发生关系,而应该以无产阶级的直接行动推翻现政权。在广州的谭平山与陈公博则强调工人参与现实政治对于无产阶级革命的重要性,认为民主选举与地方自治能够促进工人阶级意识的启蒙和政治能力的训练,从而为即将到来的革命奠定基础。本文认为,党内多数成员对列宁与布尔什维克的激进化解读受到了来自美国和日本无政府工团主义的影响,而谭平山与陈公博对于社会主义革命的不同理解则与德国社会民主主义有关。本文将中国早期共产主义运动置于全球左翼思想史的框架中,借此展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不同地域语境下多元化解读的可能性。当我们将两种革命想象放置在二者所处的具体政治与社会情境中体察时,二者的主张就都变得容易理解了。 马文忠:《清官修〈明史〉对“西番”的历史书写》,《中国藏学》2022年第3期摘要:清代官修《明史》前、后期关于“西番”所立传记存在差异。前期接续明中后期以来各类官私著述关于“西番”的书写传统,认为“西番”源于吐蕃,包括乌斯藏、朵甘、洮岷、云南永宁等地人群,书写内容侧重于乌斯藏、朵甘等地;后期则略去“西番”与吐蕃之间的关系,书写内容主要围绕西宁、河州、洮州、岷州展开,至于乌斯藏、朵甘以及国师辖区等地,则在“西番”之外,为其单独立传。出现该种差异的原因与清初西藏重要性的凸显和时人对藏族地区认知的丰富有关。清官修《明史》关于“西番”的历史书写该个案,体现的是在“西番”的历史书写方面,明代书写传统的终结与清代书写的兴起,以及清官修《明史》的内容随现实而变动的过程。与此同时,该种书写差异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明清之际“西番”观念的变动。 潘米奇:《“天下一家”的理想与现实——1942年威尔基的环球航行及其对世界合作的追求》,《史林》2022年第1期摘要:1942年秋,美国前共和党总统候选人温德尔·威尔基在总统罗斯福的派遣下开展了一次历时49天的环球航行,并在此后完成了美国战时最为畅销的非虚构作品《天下一家》。其间,威尔基不遗余力地宣扬其反对殖民压迫、倡导各族群包容合作的“天下一家”思想,在世界范围内引发了剧烈的反响,缔造了一个激动人心的“威尔基时刻”。但是,由于“天下一家”思想的两项重要组成部分——“跨意识形态合作”与“去殖民化”并未能在战时获得适宜生长的土壤,因此也未能立即结出直接的政策果实。然而其“天下一家”主张所引发的思想激荡,却仍能在战后的世界中寻觅到余波。 宋上上:《论明代南京快船军役编佥方式的演变》,《史学月刊》2022年第8期摘要:明代中期,南京快船军役编佥采用轮役的方式,三年一差,快船军余亲身应役,或按照户等帮贴银两。万历十四年,南京兵部采用一条鞭法改革,将快船军余按照资产多寡编成快丁,征银解部,招募水夫应役,快船军“役”变成了发放工食的“缺”。水夫招募的范围主要限定在快船军余,编丁和雇役的对象表现出一致性,称为“派丁充夫”。快船雇役是军户世袭制度下有限制的雇募。一条鞭法改革减轻了快船军役的负担,但仍然延续了“配户当差”的体制,明代南京军、民系统保持着严格的区分。 王溥:《〈元史·食货志〉校勘补遗一则》,《江海学刊》2022年第3期王琛、江沛:《中国国民党中央政治学校派系问题考论(1927—1937)》,《史学月刊》2022年第8期摘要:1927年中国国民党中央党务学校(后改组为中央政治学校)成立,至1937年抗战全面爆发后政校西迁,十年间校内异见迭生,对校务影响极大。校内派系活动与国民党高层派系政治联系密切,前期集中体现为改组派与左派青年反对西山会议派和反对“蒋胡合作”的局面,后半期体现为黄埔系在蒋介石授意下的半公开化活动。然而,团体和异见者的存在,并不意味着政争的激烈程度应被无限放大。陈果夫和罗家伦分别代表的两个群体,围绕着政校办学模式所产生的分歧,及其对该校人才培养模式和校务运作的影响,才是政校“派系问题”的核心所在。标签化的派系研究思维值得反思。 严世伟:《禅茶源流新考——从〈历代法宝记〉谈起》,《敦煌研究》2022年第3期摘要:禅茶文化史的叙述多自降魔藏倡导饮茶始,将其作为禅与茶结合的开端,或将马祖道一作为“借茶传法”的第一人。这些研究以《祖堂集》《景德传灯录》等后世禅宗典籍为主要材料,忽视了敦煌出土的早期禅宗史书。本文利用敦煌文献《历代法宝记》,首次明确揭示其中有关禅茶的记载,提出巴蜀是禅茶的发源地,无相和无住是“借茶传法”的首倡者,蜀系禅师是禅茶文化的主要创造者。 赵凯欣:《联宗、商业与清中后期徽州墓祠的“再发明”——以婺源汪氏湖山墓祠为例》,《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4期摘要:墓祠及墓祠祭祖是认识宗族制度的一个关键,学界一般认为其在明嘉靖年间随宗祠的普遍化而整体走向衰落,而婺源汪氏湖山墓祠的案例表明,大体于清中后期徽州出现了墓祠复兴的现象。汪氏湖山墓祠的形成既是婺源汪氏元明以来频繁联宗活动的承续,也是清中后期新兴婺源商人宗派主动因应国家“联宗祠禁”、与族内其他商人宗派及仕宦宗派进行合作的结果。湖山墓祠实质上是一座新兴婺商主导的联宗祠,从祭祀仪式、参与方式、管理模式、运营原则等方面都体现出减少联宗成本、扩大联宗范围的意图。从湖山墓祠的案例可见,明清以来宗族制度的构造是持续的、因时因地制宜的,宗族在适应国家政治变化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通过“传统的发明”实现了地方认同与国家象征的再结合。

  • 索引序列
  • 人民文学历任编辑部主任
  • 中国编辑部主任
  • 主编与编辑部主任关系
  • 遥感学报编辑部主任
  • 史学月刊编辑部主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