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论文知识库 >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背景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背景

发布时间: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背景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李妲娜老师与奥尔夫教学法感谢yangyi提供的信息,昨天下午去体验了李妲娜老师给“携手助学”整装待发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朋友们所进行的“奥尔夫教学”培训。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师自身。如果仅仅从李妲娜老师个人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远远不足以表达她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投入。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感觉呢?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同学们在音乐节奏伴奏下,握手、胳膊挽胳膊转圈蹦蹦跳跳,蹦蹦跳跳地进行肌肤触及程度的互相认识,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家呼唤中、在音乐的旋律中舞动飞扬......原来用非常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类似交响乐队那样的演出。用纸盒作为打击乐中的皮质乐器、筷子作为木质乐器、吃完的酸奶杯中放上小黄豆上面再用一小片报纸封住就可作为散响乐器......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控制节拍......多么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设计!奥尔夫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另一面。李老师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生命在歌唱(黎加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栏(洪啸音乐教育网站)

奥尔夫研究论文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音乐课中的探究运用

论文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探索 意义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念,继而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最后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运用及其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现今在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非常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所创立的。它以节奏作为基础,结合唱、奏、动、听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让音乐、舞蹈、语言、戏剧等融为一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中学、大学及其职业学校中大力推广,幼儿的奥尔夫音乐课在中国目前也只能是在探索中。因此我们中国的音乐老师有这个迫切需要去接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取国外音乐教学精髓,融会贯通中国的本土文化艺术,探讨出适合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奥尔夫课程。 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系统学习,对音乐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认为是豆芽课、或者觉得技术性很强音乐理论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是我们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运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了,老师教学状态也很好了,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总结奥尔夫音乐教学运用过程,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我们职业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究运用 1、声势的运用 什么是声势?能够发出声音的身体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捻指是四个基本声势动作。 当学生对这个声势比较熟悉后我会提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创意不一样的声势,比如他们会用拍桌子的节奏来理解各种音符。最后当学生掌握好了基本的节奏后我会用卡农的方式(复调音乐的一种,像轮唱的方式,这里不唱只是做声势动作,如果歌唱也是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演唱)让学生去感受声势的效果,对学生即是挑战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变化乐趣以及挑战成功的喜悦。 2、综合性的运用 综合性的奥尔夫是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在课堂中常常把音乐和舞蹈、语言结合起来,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选择一些有谱曲的古诗词给他们学习。 其他的一些古诗词能唱歌的都可以这样去运用,比如李清照《一剪梅》,还有李煜的《虞美人》,还有谷建芬老师作曲的那些唐诗。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运用了朗诵、唱歌、舞蹈、表演等各种形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也给他们了一个很轻松的空间创意,把课堂给孩子们去发挥,这样远远比我们老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知识有趣的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只是在课堂中老师至始至终起着一个串联的作用,点到为止,启发诱导。 3、即兴创造的运用 即兴创造是开发孩子大脑,锻炼大脑灵活运用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前面的'两个运用中其实都贯穿了即兴创造的手法了,一般我们都会让老师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后再让学生创意。有一个课例是启发学生一个人的创意以及体现团队协作能力和即兴表演的,音乐《拨弦》,我让学生先去细心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听听里面有什么故事,听完后请学生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去邀请同学跟他一起把故事情境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同学们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他们的故事,符合音乐特性和风格,都很精彩。 世界一位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有这样的诠释:“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职业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1、回归人本性让他们真正的快乐 奥尔夫先生说过:“奥尔夫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音乐游戏中有节奏地让身体动起来是回归到人的原始本性,举例说明,干活的人们习惯喊号子,我曾经在渝东山区看见农民抬石头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一个人会领唱号子,后面的人接着和,而且声调会有变化,前进的脚步都是一致的,很有节奏。这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脸上泛着喜悦的红光。还有小时候在小三峡里看见拉纤绳的纤夫,他们都有自己时而铿锵时而悠长的船工号子。可见音乐节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节奏能带给人们力量带给他们快乐,音乐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我们只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就不难挖掘出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情商的培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们通过很多的集体活动就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有没有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孩子们去创意思考,还要勇于表现出来,如果看出某些孩子在这方面有些缺乏,在活动中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积极参与,不管他们表现的怎么样最后都要给他们赞扬。当孩子们受到鼓舞,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会积极起来改变以前胆小或孤僻的性格。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孩子们完善的人格都是很好的手段。 3、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经常把音乐的知识隐藏在活动进行中,通过活动的过程来完成我们的音乐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在轻松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做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 一位早期的奥尔夫教师凯勒(Wilhelm Keller)曾强说过:“指导和督导教学中的发现和即兴,其备课投入的谨慎是其他任何教学无法比拟的。在表面看起来的轻松过程背后,沉积了教师艰巨的劳动,因为他必须深思,使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新千年的奥尔夫》

李妲娜老师与奥尔夫教学法感谢yangyi提供的信息,昨天下午去体验了李妲娜老师给“携手助学”整装待发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朋友们所进行的“奥尔夫教学”培训。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师自身。如果仅仅从李妲娜老师个人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远远不足以表达她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投入。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感觉呢?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同学们在音乐节奏伴奏下,握手、胳膊挽胳膊转圈蹦蹦跳跳,蹦蹦跳跳地进行肌肤触及程度的互相认识,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家呼唤中、在音乐的旋律中舞动飞扬......原来用非常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类似交响乐队那样的演出。用纸盒作为打击乐中的皮质乐器、筷子作为木质乐器、吃完的酸奶杯中放上小黄豆上面再用一小片报纸封住就可作为散响乐器......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控制节拍......多么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设计!奥尔夫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另一面。李老师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生命在歌唱(黎加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栏(洪啸音乐教育网站)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意义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它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那么关于论文的研究意义怎么写呢?在写论文的研究意义的时候作者要根据自己的选题来写,如下:1,是前人没有研究过的,也就是说研究领域中一个新颖有意义的课题,被前人所忽略的。2,前人有研究过,或者阐述过但阐述论证的不全面和有不足的地方,作者加以丰满,或者驳斥前人的观点。总之就是,所写论文研究的意义一定要叙述的清晰并且是有一定的新意。次也要注意自己所使用的理论,是用什么理论证明此观点的,也要叙述清楚,否则难以有说服力。而且在做文献综述和国内外研究水平的评价等也要有详实的根据,这样才能衬托出作者的选题的意义所在。当然,研究的意义也就是为什么要研究、研究它有什么价值。所以要从现实的方面去进行论述,要写的具体点。这里,作者可以了解一下数学教学论文研究有什么意义。其主要内容包括:1.研究的有关背景课题的提出: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搞这项研究。2.通过分析本地的教育教学实际,指出为什么要研究该课题,研究的价值,要解决的问题。

李妲娜老师与奥尔夫教学法感谢yangyi提供的信息,昨天下午去体验了李妲娜老师给“携手助学”整装待发的来自全国各地的研究生朋友们所进行的“奥尔夫教学”培训。对我来说,这是一种全新的学习体验,最让人感动的还是老师自身。如果仅仅从李妲娜老师个人网站所提供的信息来看,远远不足以表达她对教学过程的思考和投入。那是怎样的一种体验感觉呢?很难用语言来表达......同学们在音乐节奏伴奏下,握手、胳膊挽胳膊转圈蹦蹦跳跳,蹦蹦跳跳地进行肌肤触及程度的互相认识,每一个人的名字在大家呼唤中、在音乐的旋律中舞动飞扬......原来用非常简单工具就可以进行类似交响乐队那样的演出。用纸盒作为打击乐中的皮质乐器、筷子作为木质乐器、吃完的酸奶杯中放上小黄豆上面再用一小片报纸封住就可作为散响乐器......用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的同学的名字就可以控制节拍......多么富有创造性的音乐教学设计!奥尔夫教学让我感受到了教学的另一面。李老师谈奥尔夫音乐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的核心是“元素性”音乐教育,它是同动作、舞蹈和语言联系在一起的,以节奏为基础,结合身体律动,唱、奏、动、听综合教学的音乐教育;同时它也是“为孩子们的音乐”,是创造性的儿童音乐教育,唤起儿童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儿童对音乐的情感,是培养音乐感觉和情感的金钥匙 。相关链接:中国音乐家协会奥尔夫学会生命在歌唱(黎加厚)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专栏(洪啸音乐教育网站)

研究奥尔夫音乐的国外论文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摘要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2016,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1,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27:216-217.

浅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音乐课中的探究运用

论文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探索 意义

论文摘要: 本文首先概述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概念,继而探讨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中国的发展状况,最后分析了奥尔夫音乐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运用及其意义。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简介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起源于德国,现今在全世界流传最广的一种非常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音乐形式。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世界著名、影响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它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1895—1982)所创立的。它以节奏作为基础,结合唱、奏、动、听进行综合性音乐教学,让音乐、舞蹈、语言、戏剧等融为一体。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的发展现状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国外20世纪30年代就已经开始了,中国20世纪80年代才进入,目前还没有在小学、中学、大学及其职业学校中大力推广,幼儿的奥尔夫音乐课在中国目前也只能是在探索中。因此我们中国的音乐老师有这个迫切需要去接收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取国外音乐教学精髓,融会贯通中国的本土文化艺术,探讨出适合中国音乐艺术教育的奥尔夫课程。 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现状,绝大多数学生没有受到过正规的音乐系统学习,对音乐存在着很多的误区,比如认为是豆芽课、或者觉得技术性很强音乐理论枯燥……,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课的兴趣是我们老师首要思考的问题,运用让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手段非常重要,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方法,我发现学生都喜欢上音乐课了,老师教学状态也很好了,课堂气氛轻松活泼,教学效果明显提高。总结奥尔夫音乐教学运用过程,发现奥尔夫音乐教学在我们职业教学中有很大的意义。 三、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究运用 1、声势的运用 什么是声势?能够发出声音的身体动作。跺脚、拍腿、拍手、捻指是四个基本声势动作。 当学生对这个声势比较熟悉后我会提议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身体创意不一样的声势,比如他们会用拍桌子的节奏来理解各种音符。最后当学生掌握好了基本的节奏后我会用卡农的方式(复调音乐的一种,像轮唱的方式,这里不唱只是做声势动作,如果歌唱也是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演唱)让学生去感受声势的效果,对学生即是挑战也是他们最喜欢的活动。因为他们在这个活动中感受到了节奏的变化乐趣以及挑战成功的喜悦。 2、综合性的运用 综合性的奥尔夫是很有代表性的特色,在课堂中常常把音乐和舞蹈、语言结合起来,针对我们职业学校学生的年龄特点,我会选择一些有谱曲的古诗词给他们学习。 其他的一些古诗词能唱歌的都可以这样去运用,比如李清照《一剪梅》,还有李煜的《虞美人》,还有谷建芬老师作曲的那些唐诗。在这个活动中,我们运用了朗诵、唱歌、舞蹈、表演等各种形式,既锻炼了孩子们的综合能力,也给他们了一个很轻松的空间创意,把课堂给孩子们去发挥,这样远远比我们老师强行灌输给孩子知识有趣的多,孩子们的积极性一下子就被激发起来了。只是在课堂中老师至始至终起着一个串联的作用,点到为止,启发诱导。 3、即兴创造的运用 即兴创造是开发孩子大脑,锻炼大脑灵活运用的很好的一种手段。在前面的'两个运用中其实都贯穿了即兴创造的手法了,一般我们都会让老师给学生一定的启发后再让学生创意。有一个课例是启发学生一个人的创意以及体现团队协作能力和即兴表演的,音乐《拨弦》,我让学生先去细心欣赏音乐,根据音乐听听里面有什么故事,听完后请学生给我们讲故事,然后去邀请同学跟他一起把故事情境随着音乐一起表演出来。这个时候可以看出同学们内心对音乐的感受是不一样的,只要他们的故事,符合音乐特性和风格,都很精彩。 世界一位著名音乐家贝多芬对音乐有这样的诠释:“音乐是比一切智能、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 四、奥尔夫音乐教学在职业音乐教育中的意义 1、回归人本性让他们真正的快乐 奥尔夫先生说过:“奥尔夫音乐是一种人们必需自己参与的音乐,即: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只有我们自己的身体在游戏中体会到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在音乐游戏中有节奏地让身体动起来是回归到人的原始本性,举例说明,干活的人们习惯喊号子,我曾经在渝东山区看见农民抬石头的时候,走在前面的一个人会领唱号子,后面的人接着和,而且声调会有变化,前进的脚步都是一致的,很有节奏。这时候你会看到他们的脸上泛着喜悦的红光。还有小时候在小三峡里看见拉纤绳的纤夫,他们都有自己时而铿锵时而悠长的船工号子。可见音乐节奏其实是无处不在的,节奏能带给人们力量带给他们快乐,音乐的潜能是每个人都具有的,我们只要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就不难挖掘出他们对音乐的表现能力。 2、情商的培养 在奥尔夫音乐教学中,我们通过很多的集体活动就可以看出一个孩子的团队协作能力如何,有没有沟通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为在活动中有很多的地方需要孩子们去创意思考,还要勇于表现出来,如果看出某些孩子在这方面有些缺乏,在活动中一定要鼓励孩子去积极参与,不管他们表现的怎么样最后都要给他们赞扬。当孩子们受到鼓舞,在今后的集体活动中会积极起来改变以前胆小或孤僻的性格。所以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对培养孩子们完善的人格都是很好的手段。 3、在轻松的游戏中学到音乐知识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经常把音乐的知识隐藏在活动进行中,通过活动的过程来完成我们的音乐目标,这样的学习过程是在他们不知不觉的游戏中进行的,所以在轻松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这也是我们做老师最想看到的结果。 一位早期的奥尔夫教师凯勒(Wilhelm Keller)曾强说过:“指导和督导教学中的发现和即兴,其备课投入的谨慎是其他任何教学无法比拟的。在表面看起来的轻松过程背后,沉积了教师艰巨的劳动,因为他必须深思,使种子发芽的最佳土壤是什么?” 参考文献: [1]《新千年的奥尔夫》

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研究论文

用低呤浅唱式或者用奥尔夫教学法作为现在当代世界最著名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本土化”教育理念是“中国化”过程中的“原本性”音乐教育。“本土化”教育模式在于,只要不违背儿童音乐教育的心理规律,那些好的、经典的音乐作品,或者是利用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形式变化、创造出有较高应用价值的音乐作品,真正做到“洋为中用”“古为中用”。本论文旨通过江西本土音乐文化作为一个契合点,深入地研究了本土音乐文化的内涵,为发展本土音乐文化弘扬传统音乐文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并且通过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从教学实践的角度提出了“中西结合”音乐教育的途径

奥尔夫音乐教学

链接:

提取码:q32o

--来自百度网盘超级会员V1的分享

音乐是人类共同的语言,他可以跨越国界,种族,年龄,让不同国家的人,不同肤色的人,不同年龄的人产生共鸣,甚至胎儿能理解音乐。

若资源有问题欢迎追问

奥尔夫教学法是一种先进而独特的音乐教学法。它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如说儿歌、拍手、做游戏、讲故事、唱歌等,培养儿童的乐感,尤其是节奏感和听力,使儿童能够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热爱音乐。奥尔夫教学法的创建者卡尔·奥尔夫(1895-1982)是一位卓有成绩的德国作曲家,音乐作品在全世界经常上演。他同时也是位音乐教育改革先驱。他的音乐教育体系在全世界广为流传,教材被翻译成二十多种文字。他认为,传统音乐教学法舍本求末,过度强调技巧,却忽略了音乐的生命、创造和表达。奥尔夫教学法强调艺术教育的综合性。它把语言、律动和音乐教学相结合,通过节奏朗诵、拍手跺脚等人体乐器、音乐游戏、歌唱、舞蹈、绘画、演小剧、演奏奥尔夫乐器等多种形式,使孩子不仅兴致勃勃地参与音乐活动,而且综合提高语言能力、理解力和表演能力。奥尔夫教学法鼓励儿童的创新精神。音乐活动中有大量机会让孩子即兴创作,创新求异。特制的奥尔夫乐器使儿童能迅速在乐器上表述音乐的构想,享受创作的乐趣。奥尔夫教学法强调本土化。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能与当地文化遗产完美结合,这也是奥尔夫教学法能迅速传遍世界的重要原因之一。在进行奥尔夫教学的同时使儿童继承本民族的文化遗产,这一设想有美好的前景。幼儿手指小肌肉尚未发育完全,此时最需要发展的不是技巧,而是乐感的培养和对音乐的热爱。奥尔夫教学法恰能满足这一需要。

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导语:“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为联邦德国著名音乐家卡尔·奥尔夫(carl·orff1895-1982)所创建。这是一个独创的音乐教育体系。他赋予音乐教育一全新的反传统的观念 和方法,已经对许多国家和地区的音乐教育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下面是我收集的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理解与实践论文。

摘要: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家,他所创建的奥尔夫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具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本文作者阐述了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教学法的内容,以及对其的认识和对于实践的几点思考。

关键词:

奥尔夫教育思想 教学法

一、卡尔·奥尔夫简介

卡尔·奥尔夫是德国当代杰出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从少年时代起,他就显示出强烈的创作欲望和探求精神,曾尝试创作歌剧,并写出许多歌曲。这一切对其教育思想、教学法的形成有着深远的影响。奥尔夫教学体系基本形成于上世纪20年代初,这种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创造性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已经超越了国界,被许多国家广泛采用,深受各国儿童和教师的喜爱。

二、奥尔夫教育思想的基本原则

1.一切从儿童出发。

奥尔夫教学法的对象不是成人,而是所有的儿童,包括那些才能较差的儿童。因此,在教学内容、材料的选择与方法、步骤的确定上,都是根据儿童特点来进行的。例如:在内容材料的选择上,从布谷鸟叫的下行三度(sol—mi)作为旋律学习的起点,词的起点则是儿童的名字或熟悉的歌谣;在方法上,主要根据儿童学习的特点,从感性经验出发,通过生动、愉悦的游戏和音响的感受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这和传统的先讲规则原理,再做音响练习的理性教学是截然相反的。

2.通过亲身实践,主动学习音乐。

奥尔夫认为“元素性音乐”教育是一种人们必须自己参与的音乐,人们不是作为听众,而是作为演奏者参与其间。基于这一特点,很多人将奥尔夫教学称为“主动性音乐教育”。首先通过学习演奏简单的奥尔夫乐器(包括旋律性音乐乐器、节奏性音乐乐器和捻指、拍掌等“人体乐器”),使所有儿童(包括那些因患哑声或不喜爱唱歌的儿童)都可以亲身实践,主动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其次,在课堂上,教师不是作为导演而存在,而是一个提出问题的人鼓励学生自己去探索答案,去寻找各种各样的可能,通过提出问题并组织讨论,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内容。

3.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创造力是奥尔夫教学法的归结点。所谓“创造”是指将以前各阶段所学过的东西结合起来,使之形成一个独创的小型乐曲。在奥尔夫教学中无论是节奏练习,还是形体动作练习,教师并不限于教授某些技能,而是注重发挥学生的即兴能力和想象力。通过学生在即兴基础上所进行的综合性创造过程,来发展学生的创造力。

三、奥尔夫教学法的内容

1.节奏、旋律练习。

节奏练习在奥尔夫教学法中处于中心位置,其它许多内容和教学手段都围绕它进行。节奏练习主要包括:

(1)从朗诵入手,提取“节奏基石”。开始从儿童的顺口溜、歌谣和名字中提取最短小的24节奏单位(如:兔子大熊猫),用它们作为乐曲旋律或儿童朗诵、歌唱的伴奏。

(2)“声势教学”。所谓“声势”就是捻指、拍掌、拍腿、跺脚的简称,是用儿童的身体作为乐器,进行节奏训练的一种既简单又有趣的方式。

(3)演奏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及旋律性的音条乐器,进一步扩大儿童节奏表现的可能性。

2.基本形体动作教学。

在奥尔夫看来,“元素性音乐”并不是单纯的音乐,而是音乐与动作、舞蹈、语言的结合。因此,形体动作与舞蹈教学是奥尔夫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学习音乐的手段,而且是学习的目的,与音乐具有相同的.意义。奥尔夫的基本形态动作有:

(1)反应训练。主要训练学生用动作对听觉或视觉的感受做出反应的能力。

(2)体操训练。主要为节奏练习、乐器演奏和指挥练习做准备。

(3)动作训练。即对各种动作进行的技术训练。

(4)动作变奏和动作组合。即将各种动作在简单的基础上加以组合和变化。

(5)动作游戏。主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6)即兴练习。为了诱发孩子身上的无意识动作,培养和促进这种动作的冲动,并使他们获得有意识的造型。

上述各方面的练习并不是分门别类进行的,而是富有意义相互联系起来的,其中每一项都可以作为另一项的准备、补充或发展。如:器乐演奏可以引入歌唱,歌唱练习可以发展为动作,从而使孩子们能够更全面地体验音乐。

四、对奥尔夫教育思想的认识

奥尔夫说:“音乐应该同其它学科一样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音乐能够培养学生的情感、想象力和个性。我发现这种体系不是单纯音乐的形式,它是动作、语言与音乐的一体化,它是儿童的良师益友。”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领悟出音乐仅仅是教育的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它通过童谣、民歌、游戏、律动、歌唱、奏乐、舞蹈、童话等内容进行教学,去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并以低技术、高艺术的手段,让儿童参与音乐活动实践,在实践中感受、体验、创造、培养音乐兴趣,获得艺术经验,促进音乐艺术生活的进步。

学生音乐基础和能力的培养需要长期的训练学习,奥尔夫的教育思想要求让学生们自己去做,重要的是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条件去做,这样才能使学生学得主动,充分发挥想象力和个性。如果学生不愿主动做,那就是教学的失败。我在课堂教学中,把学生看做是自己的“伙伴”和合作者,注重语言沟通,培养学生音乐欣赏能力,引导学生不断探索、反复模仿,学会即兴演唱。这样逐步深化的教学,是极大地受到了奥尔夫教学的启发。

五、关于奥尔夫教育思想实践的几点思考

通过学习奥尔夫教育思想,我的启发很大。我认为在教学中应注意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要结合语言、动作、舞蹈进行音乐教学。

音乐是人生而有之的本能。很多儿童在学前没有接受过音乐教育,基础薄弱,语言、动作、舞蹈相结合的难度较大。奥尔夫说:“以身体奏乐,并把音乐移置于躯体之中。”我们从学生们自发的音乐活动中也发现音乐、语言、动作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因此,在教学中,我致力于重建音乐、语言、动作三者之间的天然联系,常常让学生自编自演音乐剧、配乐故事、配乐朗诵等。这样从学生喜好出发,让学生参与音乐活动,有利于调动和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平时注重节奏感的培养,促使学生艺术趣味的提高。

节奏是组成音乐的最基本的元素,没有节奏,音乐将面目全非;音乐离不开节奏,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是音乐的动力和源泉。奥尔夫提出应把培养节奏感作为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中心环节。一开始我用有节奏的语音朗诵入手,让学生通过语言来掌握节奏。如:布谷/告诉/我/什么/花儿/开满/坡,同时,还可用拍手(布谷)、拍退(告诉/我)、跺脚(开满/坡)、捻指(什么/花儿)进行节奏感的培养。四种动作同时演奏即成了四声部。

3.注意乐器与多声结构的结合,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奥尔夫设计了一套音准精确、音色优美的有固定音高的音条乐器和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等,其中的“音条乐器”即木琴、竖琴等一般学校是没有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多采用无固定音高的打击乐器,如三角铁、铃鼓、响板、鼓等。因为这些乐器没有指法上和技术上的困难,所以学生较容易操作,乐器和舞蹈、语言相结合,效果良好。这样的多声部结构,织体清晰,层次分明,易记易奏,用来为歌曲伴奏或参加合奏、重奏,收效颇佳。

奥尔夫教育体系是符合音乐教育的普遍规律的,是能被各国所采用的音乐教材,但需根据各个国家的音乐特征和学生的特点加以全面的补充和一定的改动。我认为:奥尔夫教育思想及教学法在中国是较为适用的。因为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节奏非常鲜明,打击乐器种类繁多,这些都大大增加了我们采用奥尔夫教育体系的可能性。当然随着中国经济文化的迅猛发展,音乐教育也需要不断地充实、更新和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奥尔夫教育体系与我国音乐教育相结合,还有待于音乐教育工作者的不断努力。

参考文献:

[1]曹理,何工.音乐学科教育学.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许卓娅著.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人民教育出版社.

[3]章枚译.中小学音乐课教学法.四川人民出版社.

  • 索引序列
  •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背景
  • 奥尔夫研究论文
  • 奥尔夫论文的研究意义
  • 研究奥尔夫音乐的国外论文
  • 奥尔夫教学法本土化研究论文
  • 返回顶部